兒童口腔保健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4: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口腔保健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調查數據使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雙人雙機錄入數據,經邏輯核對后導入SPSS16.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用χ2檢驗,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非參數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調查對象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及刷牙指導354名(100%),實施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184名(51.99%);齲齒檢出率53.67%,軟垢檢出率98.02%。上前牙異常檢出率18.36%.
2.2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行為知曉情況從表1可見,活動后兒童口腔保健行為知曉情況比活動前更好,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從表2可見,活動后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比活動前更好,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行為及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比較活動前口腔保健行為知曉達到“好”者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活動后達到“好”者303名(85.59%),“差”者4名(1.13%)。活動前口腔保健知識知曉達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活動后達到“好”者332名(93.79%),“差”者11名(3.11%)。口腔保健行為、知識知曉在活動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資料顯示我國兒童齲病高發,口腔保健行為不良。
口腔健康行為是預防口腔疾病的有力措施。做好兒童口腔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提高兒童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增強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識,這對于改善口腔衛生狀況及預防齲齒、牙周病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齲均為0.54。本調查發現,354名6~12歲兒童齲齒檢出率53.67%,軟垢檢出率為98.02%,說明該人群患齲率較高,口腔衛生狀況很差。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為,通過正確的刷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減少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因此,對該人群進行有效刷牙指導十分必要??谇槐=⌒袨槭侵笍男〗⒘己玫目谇恍l生行為、飲食行為、選擇預防措施的保健行為(涂氟、窩溝封閉等)及口腔服務設施利用行為(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及時就醫)等;口腔衛生行為包括開始刷牙的年齡、刷牙頻率、家長是否監督刷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等。兒童齲病與口腔保健行為關系密切。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是保護兒童牙齒的基礎。
本調查顯示:50%以上的兒童對每天刷牙次數、刷牙方式、刷牙時間,刷牙出血說明牙齦不健康,蛀牙需治療,牙齒好壞與自身保護有關,細菌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等口腔保健行為與知識有正確認識,優于王琳等的調查結果,可能與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集中來自城市,生活條件較好,受教育狀況較佳有關;其次也可能與我國對口腔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視和“愛牙日”活動的開展,一些基本的口腔健康行為和知識已被大多數學齡兒童掌握有關。但是,含氟牙膏防齲、正確使用牙線、甜食與齲病的關系、什么是“六齡牙”等相關知識,還沒有被廣大兒童了解。本研究結果提示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對該人群口腔保健行為與知識的提高均具有積極意義。
本調查中,354名6~12歲兒童活動前對口腔保健行為知曉達到“好”者僅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口腔保健知識知曉達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經有效刷牙指導、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后,口腔保健行為及知識知曉達到“好”者分別為303名(85.59%),332名(93.79%),活動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口腔醫療機構舉辦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對兒童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及口腔保健知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路芝映的研究也表明在兒童牙科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兒童及其家長口腔健康水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將“愛牙”杯鋼琴賽融入健康促進活動,并采用口腔保健知識林探秘活動,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主動性,使兒童和家長更樂意參加和接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篇2
【關鍵詞】遵義市5歲兒童;齲??;家庭口腔健康行為
【中圖分類號】R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029-02
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齲病,至5~8歲乳牙患齲率達到高峰,5歲組兒童在此區間內。對幼兒而言,口腔健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父母的影響,兒童與家長的口腔健康行為總稱為家庭口腔健康行為[1]。本調查報告依托于2009年遵義市社會發展重點科研項目《遵義市青少年兒童口腔衛生適宜技術研究》,對遵義市 5歲年齡組兒童患齲狀況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為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工作將遵義市按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區域劃分為 14 個區域,每個區域隨機選取一個居民社區或者村附近的幼兒園。兒童乳牙患齲狀況調查對象為遵義市5歲組兒童1722名,其居住時間超過 6 個月,同時對其家長進行口腔健康行為問卷調查。檢查及調查問卷均合格者納入調查隊列,計1688份,合格率為98%,其中男887名,女801名。
1.2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兒童口腔健康檢查,主要調查兒童乳牙患齲的情況;二是口腔健康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兒童的飲食習慣、口腔衛生行為及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和態度等[3]。
1.3 調查標準
本調查的依據是《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分別采用《口腔健康檢查表》和《口腔健康調查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健康檢查和問卷調查[2]。
1.4 質量控制
組織調查和數據錄入人員培訓并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 值控制在0.89~0.95范圍。調查問卷數據采用雙錄入方式,雙錄入完畢后對數據庫核對并糾錯。
1.5 數據處理
本次調查結果使用 SPSS(16.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算頻數或百分比,使用t檢驗和χ 2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兒童乳牙患齲情況
患齲率男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2=5.20,P0.05),充填率男女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 2=0.16,P>0.05)。
2.2 兒童家庭口腔健康行為情況
2.2.1口腔健康行為
2.2.2口腔健康知識
2.2.3口腔健康知識來源
口腔健康知識來源:電視廣播26.5%,報刊雜志17.3%,家人朋友11.3%,醫院宣傳13.3%,醫護人員講解15.6%,社會宣傳5.7%,幼兒園宣教7.2%,孕婦學校宣教0.9%,以上都沒有2.4%。
3 討論
3.1 患齲狀況
3.1.1 患齲狀況結果顯示,乳牙患齲率為 42.09%,齲均 1.53。與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相比,低于全國及西部平均水平。這可能與貴州經濟水平、人群好食辣而不好食甜味食品的飲食習慣以及貴州是非蔗糖生產大省 ,人均消耗蔗糖在全國處于中下游水平有關[3]。
3.1.2 患齲率男性明顯低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2=5.20,P
3.1.3 充填率為3.14%,表示遵義市5歲年齡組兒童有超過95%的乳牙齲齒尚未得到治療。說明兒童齲病防治工作任務艱巨,家長和兒童對齲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應引起相應的機構重視。
3.2 兒童家庭口腔健康情況
3.2.1 口腔健康行為:有研究表明3歲前開始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2次,并且家長監督和幫助刷牙可降低兒童患齲風險[5,6]。含氟牙膏可減少20%~35%的齲齒發病率,含氟牙膏在工業發達國家中的使用率高達90%[7]。兒童齲病的發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以及適宜的底物,而這些底物又必須在口腔中滯留足夠的時間[8]。
此次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以上家長不能做到幫助和監督孩子刷牙,含氟牙膏使用率較低,僅為11.2%,有半數以上兒童睡前進食含糖食品。提示應加強家長正確刷牙和維護兒童口腔健康相關知識,加強家長含氟牙膏防齲知識,控制兒童睡前進食含糖食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飲食習慣。
3.2.2 口腔保健知識:家長認為乳牙壞了不用治療不正確,認為應該治療的為69.4%,但仍有21.2%的家長選擇不知道。選擇牙齒好壞與自己保護關系密切的為79.7%,但仍有16.9%選擇不正確。選擇口腔健康對孩子生活很重要的為95.8%。不知道窩溝封閉可以預防兒童齲齒的為72.2%,僅有11%選擇正確。
在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上未患齲者父母回答正確率均高于患齲者,父母在口腔健康知識方面的認知對孩子是否患齲有一定的影響[9]。而家長對窩溝封閉防齲知識認知僅有11%選擇正確,說明家長們對窩溝封閉認識不足。大量資料表明,在乳牙和恒牙列中,齲病的好發牙均為磨牙,而磨牙咬合面的窩溝用牙刷不易刷到裂隙窄長的窩溝底部,因此是致齲細菌及其代謝產物滯留的場所。窩溝封閉后,隔絕了口腔環境中致齲因素,能有效、高質量的預防齲病的發生,而且副作用少,兒童易于接受[10]。
3.2.3 口腔保健知識來源:家長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電視廣播,其次為報刊,通過醫生宣傳、學校社區宣教獲取相關知識的較少,提示醫療機構,學校社區等的健康教育比較薄弱,有待重視提高。比如將口腔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通過兒童將知識帶回,在家長會上進行口腔健康知識交流,定期在社區舉辦口腔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醫務人員具有豐富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可以為前來咨詢、就診的兒童家長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并發放宣傳冊方便學習。
總之家庭是兒童養成各種習慣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只有父母參與,兒童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才會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1]。所以應在兒童齲病預防工作中首先加強對家長的口腔保健常識教育,提高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
[1] 高艷霞,馮希平.家庭口腔健康行為對兒童齲齒危險因素的影響[J].上??谇会t學, 2004, 13 (1): 65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9.
[3] 張 劍,劉建國,張紹偉.貴州省 5 歲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8):2528-2531.
[4]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第 5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3.
[5] 孫立新.白色念珠菌病的發病機制[J].山東醫藥, 2001, 41(17):58-59.
[6] 周長沙,錢學治.大學口腔、皮膚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1.59-60.
[7] Wittenberg RL.Oral health for a health life[J].J Public Health Dent,1994,54(4):231―233.
[8] 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5―47.
[9] 劉建萍,楊俊,歐曉艷.江西省5歲兒童患齲狀況及其父母對口腔健康的認知和態度與齲患的關系[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9,49(8):108-111.
[10] 繆穎,姜智敏,李瑞虹.窩溝封閉技術在預防兒童齲病中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學,2007,1(3): 25-03
[11] 葛敏.淺談含氟牙膏對學齡前兒童的影響[J].牙膏工業,2004,(3):26.
作者簡介:
王曉明(1986-),女,吉林吉林,碩士,研究方向:口腔公共衛生
基金項目:
遵義市社會發展重點科研項目(遵市科合社重字[2009]2號)
篇3
1臨床資料
200301/04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選擇唐山市兩所幼兒園2~6歲兒童共計598名. 采用面對面及電話個人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受檢兒童的家長進行問卷式調查. 主要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狀況,兒童的口腔衛生習慣,以及家長對口腔保健的認識程度. 數據整理錄入計算機后,與原始數據仔細核對,并進行區間檢錯和邏輯檢錯. 在自然光線下,用上海市齒科器械廠生產的5號探針和平面鏡對乳牙患齲狀況進行檢查,主要采用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1]. 口腔健康調查由河北省唐山市中醫醫院4名醫生完成. 在所調查的598名兒童中,158人患齲,患齲率26.4%. 男88 名,患齲率25.7%,女70名,患齲率27.3%,無顯著性差異(χ2=0.20,P>0.05). 同年齡不同性別間的患齲率也無顯著性差異(χ2=0.1958, 0.50<P<0.70). 患齲齒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齲均(dmft)=2.04,齲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大,2歲組最低為0.52;6歲組最高為 3.07. 男性齲均 0.93,女性齲均 0.91. 不同性別間齲均無明顯差異,同性別不同年齡間齲均,2,3,4歲間以及 5,6歲間無差別,2~4歲與 5~6歲間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性別對齲齒易感性無影響,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齲的危險性加大,有顯著性差異(P<0.05). 是否刷牙,每次刷牙時間,開始刷牙年齡,睡前是否刷牙,以及所用牙膏種類均與齲齒易感性有關. 隨著刷牙次數和每次刷牙時間的增多,患齲的危險性減小,特別是不刷牙患齲率是每天刷2次或2次以上的16倍. 開始刷牙年齡越小患齲率越低,睡前不刷牙比刷牙的患齲率高,使用含氟牙膏比不使用的患齲率低,家長掌握的口腔保健知識越多,患齲率越低(P<0.05). 齲易感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患齲率為因變量,以上述分析因素為自變量進行了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家長對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越好,每次刷牙時間越長,以及刷牙次數越多齲易感性減小,呈負相關;睡前不刷牙,以及不使用含氟牙膏均使齲易感性增加,與齲易感性呈正相關;年齡與齲易感性呈正相關,隨著年齡增加齲易感性增加.
2討論
本次對唐山市區幼兒園兒童的調查顯示,5歲和6歲年齡組患齲率及齲均均低于全國或部分省市的資料[2],乳牙患齲率除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外,還與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以及兒童的口腔衛生習慣有關. 提示應加強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的普及,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衛生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兒園由家長填寫完整合格調查問卷的幼兒220人,將其隨機分為兩組。
1.2 研究方法:自設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家長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 ②家長及孩子口腔衛生習慣、刷牙起始時間、刷牙次數、刷牙方法、刷牙時間 ③相關口腔保健知識:幼兒齲危害、幼兒齲預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識獲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別作菌斑指數檢查并做記錄:根據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數記分標準記分,所有檢查全部由同一位檢查者完成。
0=牙面無菌斑;1=牙頸部齦緣處有散在的點狀菌斑;2=牙頸部連續薄帶狀菌斑,寬度不超過1mm;3=牙頸部菌斑覆蓋面積超過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頸部菌斑覆蓋面積超過牙面1/3,但不超過2/3;5=菌斑覆蓋面積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顯示法所用染色劑主要成分為酚紅、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調查中每位受試者均檢查6個指定牙齒(即16、11、26、36、31、46),每個牙的記分為4個牙面記分平均值,每個人的記分為6個受檢牙記分平均值,其為衡量口腔衛生狀況指標。
1.2.3 干預措施及資料收集方法:①對220名幼兒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數檢查(世界衛生組織牙周病流行性調查標準)記錄菌斑指數,矚其刷牙后再次進行牙菌斑指數檢查并記錄,全部調查工作由同一檢查者完成,期間無一人退出。
1.3 統計學處理:將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數據做t檢驗、x2檢驗。
2 結果
一般情況:家長年齡:25-35歲;母親161人,父親59人;國企職員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職業46人;文化程度:大學本科以上63人,大專74人,中專以下83人,他們所受教育不同,家長口腔衛生習慣、口腔保健意識各異,隨之幼兒口腔衛生狀況出現顯著差異。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數比較:
表1 口腔衛生習慣調查表[n(%)]
表2 口腔保健知識
表3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數
3 討論
3.1 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對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具有重要意義:控制菌斑可以減少和預防口腔疾病,正確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與消除軟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給予牙周組織適當的接觸刺激,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組織抵抗力[1],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牙齦上皮薄、角化差,受細菌感染后易發生炎癥[2]。
3.2 學齡前兒童更需要保持口腔衛生:學齡前兒童所進食物精細,粘稠性強,含糖量高,易于發酵產酸;加之學齡前兒童睡眠時間長,唾液分泌少,自潔作用差,牙齒鈣化程度低,齲齒發病率為71.97%,87.73%兒童有不同程度睡前進食不良習慣。
3.3 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狀況提高有賴于家長口腔保健意識的增強:調查發現保健牙刷知曉率只有29.09%,家長為孩子所帶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頭過大、刷毛過軟、刷毛過尖等誤區:只有15.90%家長知道自孩子出牙起開始刷牙。
3.4 應加強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宣教:我科口腔醫師每半年到甲級幼兒園做一次免費口腔檢查,調查結果顯示幼兒齲齒發病率為72.66%,而就診率只有13.38%,說明廣大家長對乳牙齲認識程度不夠。
4 結論
健康教育涉及到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教育學、傳播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科學,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應采取直觀化、形象化、多樣化、具體化、反復強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及幼兒園老師的配合及監督,加強城市貧困家庭及進城務工家庭幼兒口腔保健[3],但他們絕大部分沒有任何社會醫療保證,衛生保健完全靠自費[4]。建議政府提供適當的優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貧困家庭及進城務工農民家庭社會福利項目。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 預防口腔醫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篇5
齲齒是牙齒硬組織被破壞的一種疾病,是細菌、飲食、牙和唾液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乳牙齲齒可導致上下牙的咬頜關系改變,影響頜骨及顏面的發育影響恒牙胚的發育,導致恒牙不能萌出??善茐娜檠拦诨蛟斐扇檠烂撀渲率咕捉拦δ芙档图又匚改c道負擔,引起胃腸疾病。還可引起牙髓炎牙痛甚至根尖周炎嚴重可引起敗血癥和菌血癥。另外,可引起類風濕關節炎、腎炎、類風濕心臟病和病毒性心肌炎。
資料與方法
用體檢和書面答卷的方法,對2010年通江社區實驗幼兒園3~5歲兒童145名,按不同的行為習慣行進調查分析,見表1。
結 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當行為習慣良好,齲齒檢出率15.7%;行為習慣一般時,齲齒檢出率50%;行為習慣差時,齲齒檢出率62.1%。通過比較,C組的齲齒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和B組。上述數據通過X>/sup>2檢驗(P<0.005),呈高度顯著性,提示兒童齲齒與行為習慣有關。
討 論
病因:齲齒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主要是細菌、宿主和飲食三大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病。①細菌因素:主要是變形鏈球菌、嗜乳酸桿菌、產酸鏈球菌、葡萄球菌等。②食物的化學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內經細菌發酵作用產酸引起齲齒發生,食過多的糖而缺少鈣、磷、維生素A、D、B等皆可引起齲齒。③宿主牙齒和唾液因素:牙齒本身的窩溝,牙釉質發育不良,含氟量低容易患齲齒。牙齒排列擁擠、錯位、阻生等容易滯留食物,引起細菌生長繁殖,也是齲齒發生的條件之一。另外,唾液缺少、口干癥可發生急性齲齒。
預防:①牙齒咬面的深窩溝內容易滯留細菌和食物殘屑而誘發齲齒。重視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習慣,可以減少食物殘屑,消除病原微生物。保持口腔清潔,正確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細菌,減少菌斑的形成。刷牙應早晚各1次,飯后漱口,睡前刷牙尤為重要。正確刷牙法: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里外外刷牙,水平振動刷,切忌橫刷,以防損傷牙齦,引起牙齦炎或牙齦萎縮。幼兒使用牙刷毛束≤2排,每排5~6束,毛質要軟。刷牙時刷毛應與牙面成45°~60°的斜角,每個部位反復刷10次,每次刷牙2~3分鐘。②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齲齒,特別是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控制飲食中的糖,睡前不吃零食。提倡母乳喂養,鼓勵多吃粗糧,教育兒童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鈣、磷、維生素的食物,糾正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有消化系統疾患、口腔疾患的要及時治療。③定期對兒童進行齲齒檢查,每年1次,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開展口腔保健。在未形成齲洞的初期,采用藥物治療,如窩溝封閉、氟化鈉涂擦等等,一旦形成齲洞,需要做充填治療。治療齲齒愈早愈好,即使是乳牙齲齒也應做充填治療。通過氟化法增加牙齒中的氟素,改變牙釉質表面和表層的結構,增強抗齲性能,減少齲齒,如牙面涂氟,含氟牙膏刷牙,氟化自來水的應用等。
人們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另外,口腔保健知識獲得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首先要使她們能夠從多渠道獲得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并轉化成為她們自覺的口腔保健行為。其次對患兒家長進行有關幼兒齲齒發生、發展及危害的宣傳教育,提高患兒家長對齲齒的認識,使她們更好地做預防工作。同時需要口腔醫務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全社會關注,充分重視兒童的口腔保健,加強宣傳,普及口腔保健知識。齲齒防治工作任重道遠,需從兒童抓起,從乳牙抓起。
篇6
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齲病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3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2]。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其病因十分復雜,發生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內兒童乳牙患齲率已達很高水平,衛生部和全國牙防組2005年報告5歲組城市兒童乳牙患齲率是61.9%。2006年程睿波等[3]調查沈陽市兒童患齲率3歲組為48.43%,齲均2.00。要想從根本上降低乳牙患齲率,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兒童口腔健康水平和WHO在“2010年5~6歲兒童90%無齲”的目標,就必須在孕婦和嬰幼兒階段(0~3歲)采取干預措施[4]。此次對3歲組散居兒童齲病防治干預前后對比,患齲人數、治療人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齲均也明顯降低,說明散居兒童防治齲病措施,經過5年的探索和實踐,防齲效果顯著,兒童口腔保健意識以及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兒童口腔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乳牙的發育從母親懷孕第4~5周開始,乳牙的硬組織是在胚胎時期形成,母親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胚胎時期乳牙的發育,關系到孩子出生后乳牙的健康。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致齲菌存在母嬰傳播,因此兒童防齲干預應從母親孕期開始,良好的口腔衛生、合理的膳食,會促進兒童乳牙礦化,減少母嬰傳播機會,降低兒童患齲率。
本院兒保負責轄區0~6歲散居兒童系統管理,因3歲以上兒童已大部分入托,嬰幼兒是本院工作的重點,而人的一生口腔保健的基礎在嬰幼兒期,即防齲關鍵期。此時疾病、營養偏差會使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鈣含量不足,會導致牙齒發育缺陷,抗齲能力降低。因此把兒童防治齲病措施貫穿兒童系統管理的始終。通過兒童來院健康檢查,開展對兒童口腔保健個體化指導及對家長口腔保健知識健康促進,提高家長自身口腔健康水平和關愛兒童牙齒健康的意識和責任。在提倡良好飲食習慣,合理搭配營養的同時,重點宣傳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因為致病菌的滯留和菌斑的形成是齲病發生的條件,而正確刷牙不僅可以機械性去除菌斑和軟垢,還可以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上皮角化程度,增進牙周健康,預防齲齒的發生[5]。指導家長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豎刷法刷牙,用含氟牙膏,對抗牙面酸解,干擾菌斑形成,促進牙面重新礦物質化。
此次調查,患齲兒童治療比例從2003年8.93%至2008年62.16%有了較大幅度上升,但還有近四成未接受治療。乳牙齲齒早期自覺癥狀不明顯,治療目的是為了終止病變的發展,保證乳牙處于正常的功能狀態至替牙期。兒童年齡小,常因緊張和畏懼而不愿接受治療或拒絕治療,還有個別家長認為“乳牙能換,不用治”,加之口腔治療費用較高,造成口腔治療比例不高,因此還應大力宣傳教育,增強家長的認識,提高治療率。
散居兒童齲病預防性干預是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強化兒童家長及全社會對兒童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認識,幫助監督訓練兒童早晚刷牙及飯后漱口,養成口腔衛生好習慣,定期口腔檢查,早診早治乳牙齲。在以后工作中會逐步完善,長期實施。
【參考文獻】
[1]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
[2] 楊志龍,吳建妹,朱惠琴,等.氟化泡沫對幼兒園兒童齲齒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1):28742875.
[3] 程睿波,張曉芳,張穎,等.沈陽市5375名3~6歲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上??谇会t學,2006,15(6):596660.
[4] 寇艷松,張運平,胡麗萍.0~3歲兒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1):3940.
[5] 黃薇,臺保軍,杜民權,等.湖北省宜昌市6~7歲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口腔醫學研究,2003,19(3):226.
轉貼于 【摘要】 目的 檢查5年來對散居兒童齲病預防性干預的效果。方法 對3歲散居兒童進行齲病調查,2006年、2008年分別與2003年干預前對比。結果 2006年、2008年散居兒童患齲率與2003年干預前相比都有明顯降低(P
【關鍵詞】 齲齒/預防; 齲齒/流行病學; 健康教育; 兒童保??; 兒童
隨著國內衛生事業的發展,口腔保健逐漸被人們重視,兒童齲病預防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本院于2003年開始對管轄社區0~6歲散居兒童進行齲病預防性干預,并抽取2006年和2008年3歲組進行效果觀察,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在沈陽醫學院奉天醫院進行系統管理的3歲散居兒童(總體的95%)。從2003年開始本院對管轄社區內散居兒童,實施齲病防治干預措施,于2006年和2008年對3歲組散居兒童齲病發病情況進行檢查,2006年檢查133人(男69人,女64人)、2008年檢查165人(男86人,女79人),并將檢查結果與2003年干預前檢查的3歲組兒童143人(男75人,女68人)齲病患病情況進行對比。齲病診斷依據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1],由經口腔專業培訓的醫生,在光線充足條件下,進行視診、探診(一次性口鏡、探針)檢查。
1.2 防治模式
1.2.1 開展健康教育 對孕婦提供孕期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對家長每年4次以上進行個體化0~6歲口腔保健知識教育,內容有乳牙特點;乳牙齲病的病因、危害、防治、檢診;口腔不良習慣的危害與糾正;乳牙外傷處理;有效的刷牙方法;食物對牙齒健康影響及兒童合理飲食等。發放口腔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單,宣教普及率95.0%以上。
1.2.2 預防性干預指導 兒童在嬰兒期2個月1次、幼兒期3個月1次、學齡前期1年1次體檢的同時,均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檢查及個體化指導,如發現兒童患齲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及乳磨牙存在深窩溝時,及時通知家長,囑其到口腔兒科進行治療或窩溝封閉,并電話回訪,掌握治療情況。
胎兒期:孕婦注意口腔衛生,飲食合理,妊娠后期補鈣和維生素D。嬰兒期:提倡母乳喂養,科學添加輔食,防治佝僂病。小兒出牙后,每次哺乳結束再喂一二匙水,母親每日早晚2次用潔凈紗布或指套牙刷清潔牙面。
幼兒期:每餐后漱口,少吃甜食,2歲以后,指導兒童開展刷牙訓練,晚間睡前刷牙,刷牙方法由家長監督幫助,使用兒童牙刷和兒童含氟牙膏。學齡前期:堅持每日早晚刷牙,兒童牙刷每季度換1次(牙刷變形及時更換),飲食多樣化,不吃零食,培養口腔健康意識。
2 結果
篇7
[關鍵詞] 口腔健康教育;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行為;乳牙;齲病;患齲率
[中圖分類號] R473.78;R78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2-0129-04
我國學齡前兒童存在患齲率高、口腔健康行為養成率低的現象[1]。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全國5歲兒童患齲率為66%,齲均為3.09。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是預防齲病的有力保障。而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理念可能直接影響兒童的口腔衛生行為[2,3]。本調查選擇杭州主城區和城鄉結合部兩所幼兒園,研究對象分別是主城區兒童和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兒童,分別進行口腔齲齒檢查和家長口腔健康教育,并進行比較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于2015年3月在杭州市兩所公立幼兒園:一所位于主城區,抽取124名兒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7 名,年齡3~6歲,平均4.5歲;一所位于城鄉結合部(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幼兒園),抽取137名兒童,其中男童64名,女童73名,年齡3~6歲,平均4.5歲。2016年3月對這兩所幼兒園再次進行口腔齲病檢查,主城區幼兒園共抽取123名兒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6名,年齡3~6歲,平均4.5歲,城鄉結合部幼兒園共抽取122名兒童,其中男童60名,女童62名,年齡3~6歲,平均4.5歲。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分別對兩所幼兒園的兒童進行口腔檢查。檢查項目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診斷標準進行記錄[4]。檢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的方式進行。檢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鏡和CPI探針。分別記錄乳牙齲壞牙數(decayed teeth,dt)、乳牙因齲缺失的牙數(missing teeth,mt)、乳牙因齲充填的牙數(filling teeth,ft)。計算乳牙齲均(人均乳牙齲壞、因齲缺失及因齲充填的牙數,dmft/受檢人數)、齲補充填比[因齲充填的牙數與患齲牙數及因齲充填牙數總和的百分比,ft/(dt+ft)×100%]和患齲率(患齲人數占受檢人數的百分比)。
1.2.2 質量控制 調查前統一診斷標準,4名檢查者經過標準一致性實驗,Kappa值均>0.8,并且由高年資醫師負責質量監控。兩所幼兒園檢查均由同一批醫生完成。
1.2.3 健康教育方法 針對幼兒家長和老師開展持續一年幼兒口腔知識講座,每月一次,每次20 min,每次圍繞一個主題,內容涉及(1)胚胎期乳牙恒牙的發育;(2)乳牙的重要性;(3)齲齒是怎么發生的;(4)為什么要刷牙?何時開始刷牙?(5)正確的刷牙方法;(6)乳牙齲齒的危害;(7)兒童定期口腔檢查的重要性;(8)乳磨牙窩溝封閉的意義;(9)甜食與齲齒的關系;(10)如何讓寶寶愛上刷牙;(1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12)正確的口腔保健理念等。每月舉行一次幼兒刷牙比賽;給家長發放口腔健康知識小冊子及折頁等宣傳資料,教室內張貼愛牙刷牙宣傳畫,組織兒童觀看愛牙刷牙動畫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建立數據庫,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乳牙齲指數用dt、mt和ft表示。群體患齲情況用齲均和患齲率表示,齲補充填比表示乳牙齲得到治療的情況。
2.1 杭州市兩所幼兒園兒童乳牙齲均、患齲率及齲補充填比比較
口腔健康教育后與之前相比,主城區幼兒園兒童乳牙齲均(t=0.023,P=0.037)和患齲率(χ2=8.569,P=0.024)均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主城區幼兒園齲補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37,P=0.012),而城鄉結合部幼兒園兒童患齲率和齲補充填比在教育前后無差異(P>0.05),僅乳牙齲均呈下降趨勢(P0.05),齲補充填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杭州市兩所幼兒園兒童乳牙dt、mt、ft及構成比比較
兩所幼兒園兒童在健康教育后,齲齒均數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杭州市傷幼兒園兒童乳牙齲、失、補人數百分比及構成比比較
健康教育后,主城區幼兒園乳牙齲壞人數百分比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23,P=0.041);因齲乳牙缺失人數百分比持平。健康教育后,主城區幼兒園齲齒充填人數百分比明顯上升(χ2=6.875,P=0.032),而城鄉結合部幼兒園上升不明顯(P>0.05)。健康教育前,兩所幼兒園d、m和f人數及構成比無差異。健康教育后,主城區幼兒園的ft人數和構成比明顯高于城鄉結合部幼兒園(χ2=6.214,P=0.023)(表3)。
2.4 杭州市兩所幼兒園性別對乳牙齲均及患齲率的影響
兩所幼兒園男女生齲均及患齲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4)。
3 討論
齲齒對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危害巨大。由于乳牙髓角高,髓腔大,根管粗,一旦齲病累及牙髓腔,牙髓病會快速發展形成根尖周病變[5],引起根尖周組織的腫脹,疼痛,患兒不能咬合,對進食和消化均會產生影響,不利于兒童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6]。長時間未受到控制的根尖周病變甚至可能引起兒童頜骨和牙弓的發育異常,導致恒牙列萌出后牙列不齊,給孩子和家長的心理均會帶來負擔[7]。但家長常常認為乳牙總是要換的,忽視乳牙齲壞的危害[8]。因此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保健知識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家長對兒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引導和監督[9,10]。有研究表明家長讓兒童越早開始刷牙并堅持早晚刷牙,用正確的方法刷牙,其防齲效果越好[11]。本研究針對杭州市主城區和城鄉結合部兩所幼兒園兒童家長進行為期一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涉及口腔保健知識、正確的刷牙方法、正確的護牙愛牙理念、乳牙的重要作用等,以期提高兒童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認知度進而引導學齡前兒童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并探討其對學齡前兒童齲病狀況的影響。
本調查結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后,主城區幼兒園兒童乳牙齲均和患齲率均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健康教育前、后主城區幼兒園兒童乳牙齲均和患齲率均低于城鄉結合部幼兒園,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主城區幼兒園齲補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城鄉結合部幼兒園患齲率和齲補充填比在教育前后無差異,但乳牙齲均呈下降趨勢。家長經過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了口腔保健知識認知度,能夠正確認識乳牙的重要性,關注幼兒的口腔衛生健康,引起兒童口腔衛生行為的改變,乳牙齲均和患齲率呈現下降趨勢。然而目前,從幼兒園教育開始的健康教育活動不多,重視力度不夠,因此建議政府重視對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教育[12,13]??谇唤】祻耐尥拮テ?。對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應制定合理的計劃,納入常規,并擴大范圍到社區[14]。
本次調查發現城鄉結合部幼兒園兒童的患齲率和齲均均高于主城區幼兒園,而齲補充填率卻明顯低于主城區幼兒園。且在口腔健康教育后,城鄉結合部幼兒園兒童的乳牙齲補充填率并無明顯改變。城鄉結合部幼兒園兒童父母多為進城務工人員,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口腔保健意識欠缺,收入相對有限,對子女口腔健康的投入欠缺。由此可見父母的職業、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教育接受度、對口腔疾病狀況的重視度以及對學齡前兒童的口腔健康投入度均與學齡前兒童口腔齲病情況相關[15]。
對乳牙齲均構成比和乳牙齲失補百分比深入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后,患齲牙齒均數依然占據較高的比例,因齲缺失牙齒均數比例較低,但齲補充填比依然不太理想,尤其在城鄉結合部幼兒園。這提示雖然健康教育后學齡前兒童的齲均和患齲率有明顯下降趨勢,家長對乳牙齲壞的危害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杭州市的兒童齲病防治策略仍需要進一步的推進??谇槐=∫庾R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失牙人數的下降表現緩慢,但齲齒充填人數的變化可以出現的更早。對兒童家長應進行持續不斷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繼續提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把口腔衛生知識教育納入公共衛生健康教育體系,推動全社會尤其是家庭和學校的廣泛參與。對經濟困難家庭政府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改善學齡前兒童齲齒治療情況[16]。
有關性別與齲病的關系,目前尚無明確的定論,大多數調查顯示乳牙患齲率男性略高于女性[17],但本次調查中男女兒童患齲率與患齲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國內部分省市調查結果一致[18,19]。
本研究表明,對幼兒園家長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增進兒童及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是督促學齡前兒童養成良好口腔衛生行為可改善兒童患齲狀況的有力措施,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幼兒園及農村留守兒童幼兒園更應加大教育宣傳力度[20]。
[參考文獻]
[1] 陳玲,張忠良. 2299 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的調查[J]. 廣東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 Miller E,Lee JY,DeWalt DA,et al. Impact of caregiver literacy on children's oral health outcomes[J]. Pediatrics,2010,126(1):107-114.
[3] Vann WF Jr,Lee JY,Baker D,et al. Oral health literacy among female caregivers:Impact on oral health outcomes in early childhood[J]. J Dent Res,2010,89(12):1395-1400.
[4]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技術指導組.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0.
[5] Theocharopoulou A,Lagerweij MD,van Strijp AJ. Use of the ICDAS system and two fluorescence-based intraoral devices for examination of occlusal surfaces[J]. Eur J Paediatr Dent,2015,16(1):51-55.
[6] Llena C,Leyda A,Forner L,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arly carious lesions and diet in children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ies[J]. Eur J Paediatr Dent, 2015, 16(1):7-12.
[7] Horowitz AM,Kleinman DV,Child W,et al. Perspectives of maryland adults regarding caries prevention[J]. Am J Public Health,2015,105(5):e58-e64.
[8] 白云洋,張筍. 天津城區學齡前兒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為[J]. 中國學校衛生,2014,35(3):343-345.
[9] 翁金龍,凌廣慧,徐天婷,等. 口腔衛生宣教和強化刷牙 對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的影響[J].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3,27(4):193-195.
[10] Ghazal T,Levy SM,Childers NK,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childhood caries incidence among high caries-risk children[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15, 16(2):317-326.
[11] 張媛媛,石興蓮,程華剛,等. 遵義市城鄉兒童齲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7):4439-4441.
[12] 慧蘭. 蘭州市城區3-6歲兒童零食行為現狀調查[J]. 中國學校衛生,2009,30(5):414-415.
[13] 李香君,周志江,吳賢清. 不同年齡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11,27(6):691-692.
[14] 馬艷艷,張軼勛,張瑞,等. 朝陽區托幼兒童口腔衛生習慣及健康教育人員現狀調查.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3):498-500.
[15] 蔣琳,莊慶明,王金華,等. 重慶市學齡前兒童齲病狀況調查[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32(5):472-475.
[16] 唐琪,王維倩,楊宇,等. 2010-2012年杭州市12歲年齡組兒童恒牙齲病流行病學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2014,35(2):278-280.
[17] 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 780名5歲兒童乳牙患齲情況調查分析[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8,26(1):70-72.
[18] 林居紅,劉橋,王金華,等. 重慶市5歲兒童齲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8,3(2):220-222.
[19] 李秋忠,曾曉娟. 兒童口腔健康促進模式研究進展[J]. 中國學校衛生,2012,33(4):511-512.
篇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進行口腔檢查兒童。納入標準:年齡3~10歲;首次進行口腔衛生檢查;既往無口腔衛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標準:存在牙齒缺損;合并全身系統疾??;合并精神疾??;存在認知障礙。兒童及其監護人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46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3~9歲,平均年齡(5.17±1.28)歲。干預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5.24±1.5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兒童給予口腔保健的常規健康教育,調查兒童口腔清潔及牙齒保健情況、指導兒童正確刷牙、指導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與生活習慣等,每2個月進行1次。干預組兒童給予口腔保健的綜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冊、多媒體視頻與圖片、宣傳講座進行健康宣教,向兒童發放以生動趣味圖畫為主的健康教育手冊,手冊內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數、正確刷牙姿勢、不良口腔習慣及其危害等內容,向家長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手冊,糾正家長如齲齒無需治療的錯誤的口腔保健觀念,指導家長正確刷牙方式、日??谇蛔o理內容、限制兒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片向兒童及家長宣傳局部用氟的好處、溝窩封閉的重要性,鼓勵兒童積極提問,耐心、詳細地解答兒童與家長的疑問;介紹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良口腔習慣,增強兒童與家長建立防齲齒意識,加強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的監督;介紹兒童常見不良飲食習慣,強調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向兒童與家長推薦健康合理的飲食方案,叮囑家長嚴格控制兒童飲食,避免進食過多甜食、酸性食物;強調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重要性,叮囑家長定期帶兒童來院檢查,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健康教育每2個月進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針對個別兒童與家長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兩組均干預6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刷牙情況(正確刷牙姿勢、刷牙時間、每日刷牙次數≥2次)、不良口腔行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齲齒與牙齦炎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刷牙情況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保持正確刷牙姿勢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數≥2次比例69.57%均高于對照組的43.48%、39.13%,刷牙時間(2.96±0.42)min長于對照組的(1.78±0.36)min,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不良口腔行為比較
干預前,兩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率均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東西后不漱口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分別為4.35%、2.17%,均低于干預前的21.74%、13.04%,且低于對照組的17.39%、13.0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齲齒與牙齦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篇9
【關鍵詞】 齲?。?乳牙; 危險因素; 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451-01
齲病是兒童最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兒童乳牙患齲不僅可引起牙體硬組織的缺損和崩解,影響兒童的咀嚼和營養吸收,還會對兒童的正常心理發育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為全面地制定兒童尤其是齲高危兒童齲病預防的綜合措施,本研究對3~6歲兒童進行口腔齲病檢查并向家長發放問卷,分析影響3~6歲兒童齲病發生的因素,建立齲病回歸模型并對兒童患齲危險性進行預測。
1 材料和方法
1.1樣本選擇
采取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首先按照城鄉人口比例,在每個區隨機抽取3個街道或鄉鎮,從隨機抽取的街道(鄉鎮)中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私立或公立幼兒園的3~6歲兒童,要求所有調查樣本無全身系統性疾病。共納入樣本1 650名,其中男孩897名,女孩753名,平均年齡60.9個月。
1.2兒童齲病檢查
根據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中有關兒童齲病的標準,將牙齒的窩溝點隙或光滑面有明顯的齲洞或明顯的釉質破壞,或明確可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記為齲齒。使用CPI探針證實視診所判斷的咬合面、頰舌面、鄰面的齲壞。檢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的方式進行。
所有幼兒園兒童的齲病檢查由2名專業口腔醫生進行,齲病狀況的記錄由1名口腔保健醫生完成。醫生之間及同1名醫生的一致性檢驗Kappa值均大于0.85。
1.3研究因素及變量賦值
根據兒童齲病病因學及學者的研究結果設計問卷,將兒童乳牙患齲相關危險因素歸納為生長發育、飲食習慣、口腔行為、家庭情況、生活環境、干預措施6個方面共16個變量進行量化賦值,發放問卷讓兒童家長填寫。共發出問卷1 650份,收回1 523份,樣本丟失小于10%。
1.4統計學分析及模型建立
采用SPSS 13.0軟件將各項數據生成圖表,先對各變量進行單因素X2檢驗,觀察其與兒童齲病之間是否具有相關關系,然后將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全部納入,進行回歸分析,建立最終回歸模型。將相關因素進行變量交互作用檢驗,觀察是否存在自變量間的相互影響,對模型進行測試,評估模型的擬合優度,根據模型對兒童患齲危險性進行預測。
2 結果
2.1患齲情況
1 523名受檢兒童的患齲情況可見,受檢兒童的乳牙患齲率為71.77%,齲均為4.70,齲面均為7.43。其中36~48、49~65、66~81月齡兒童的患齲率分別為56.80%、71.68%和78.31%,不同月齡兒童的患齲率有統計學差異(P
兒童齲齒在乳牙列中的好發牙位從高到低依次為:上頜乳中切牙、下頜第一乳磨牙、下頜第二乳磨牙、上頜第二乳磨牙、上頜第一乳磨牙、上頜乳側切牙、上頜乳尖牙、下頜乳尖牙、下頜乳中切牙、下頜乳側切牙。左右同位乳牙齲齒的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上下同位乳牙除尖牙外齲齒的發生率有統計學差異(P
2.2各因素與兒童齲的相關關系
對問卷中涉及的各因素與兒童齲的關系進行分析可見:月齡、進食碳酸飲料頻率、睡前進食、進食奶制品頻率、開始刷牙年齡、家長受教育程度、托幼機構、居住地、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局部用氟與兒童齲顯著相關(P
在進行單因素分析時因無法排除混雜因素的影響,X2值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因素與兒童齲病相關性的大小,X2值越大,該因素與兒童齲病相關的可能性越大。按X2值從大到小排前10位(不包括自由度df=1的因素)的因素為:月齡、家長受教育程度、進食奶制品頻率、睡前進食、進食碳酸飲料的頻率、開始刷牙年齡、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子女數目、進食甜食頻率。性別、每天刷牙次數、牙膏種類和家庭收入這4個因素與兒童齲病的發生無相關性(P>0.05)。
2.3兒童齲病模型及患齲危險性的預測
2.3.1兒童齲病模型建立將上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全部納入,進行回歸分析,進入最終回歸模型的因素為:月齡、托幼機構、居住地、進食碳酸飲料頻率、進食奶制品頻率和睡前進食。該6個因素的分級標準,由其各自相應的回歸系數及比數比值可知,對于那些月齡較大或很少進食奶及奶制品的兒童,其患齲風險相應增大;公立性托幼機構、無睡前進食習慣、很少進食碳酸飲料或居住于城市的兒童,其患齲風險則相應減少。
對所有結果變量進行變量交互作用的分析,未發現變量間存在交互作用(P>0.05),說明模型中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是相互獨立的,所建立模型具有可信性。
2.3.2模型檢驗對模型進行擬合優度檢驗,結果顯示P=0.784,表示模型擬合良好,該模型可對兒童患齲危險性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測。
3 討論
兒童齲病的發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以及適宜的底物,而這些底物又必須在口腔中滯留足夠的時間。研究證明,喜愛碳酸飲料和睡前進食的兒童的患齲率較高,而經常喝牛奶或其制品的兒童的患齲率較低。原因是喜愛碳酸飲料和睡前進食的兒童讓大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長時間停留在牙齒上,延長了致齲菌的產酸過程,促進了細菌對牙面的附著以及細菌間的相互附著,并影響菌斑的滲透性,從而降低或阻止了唾液的緩沖能力,使牙齒長期暴露在酸性環境中,引起牙齒的酸蝕脫礦,齲壞發生;而牛奶或其制品因含豐富的鈣、磷、蛋白質及多種與唾液成分相似的物理和化學物質而具有明顯的抗齲和抗脫礦作用。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經常喝碳酸飲料、睡前進食的兒童容易發生齲病,而經常進食奶或奶制品的兒童不易患齲。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四位一體;創新實踐;兒童眼牙健康教育
兒童是我們的明天,承載著我們的希望和未來,也承載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關心和愛護他們的身心健康,使之能茁壯成長,不僅是家長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我們整個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聯合國大會于1989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旨在保護廣大兒童的權益,為世界各國兒童創建良好的成長環境。公約闡述了應賦予所有兒童的基本人權:生存的權利,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保護他們不受危害自身發展影響的權利,以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公約通過確立各國政府在為本國兒童提供衛生保健、教育、法律和社會服務方面所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從而保護這些權利。我國已于1992年批準并實施該公約。
目前社會上普遍公認的兒童年齡段為4-1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正處幼兒園和小學階段,而且年齡相對幼小,許多活動還需要成年人的監護和引導。眾所周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體驗和感受生活的重要載體。健康的眼睛對于我們每一人而言都至關重要。而目前兒童眼睛保健的現狀實在不容樂觀,兒童近視防治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國近視眼患者超過4億人,尤以兒童青少年視力狀況最為嚴重。據報道:上海市小學、初中和重點高中的近視比例分別接近30%、60%和90%。近視對兒童的整個身心健康發育和發展前途都會構成嚴重危害。專家們公認:防治兒童青少年的主要途徑應從治療假性近視眼入手,以防止真性近視的發生和發展。而專家們認為利用磁療貼貼壓耳穴治療近視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⑴①兒童時期的口腔健康是其一生中口腔健康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兒童階段處于恒牙逐漸萌出,乳牙依次替換的時期,也是頜骨和牙弓生長發育的主要時期,這個時期直接關系到將來的恒牙是否能排列整齊、是否有畸形以及是否能建立正常的恒牙合關系。兒童時期的乳牙和恒牙鈣化程度相對較低,容易患齲。據統計,我國人群中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為78―86%,其中以齲病最為嚴重。2005年第3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66%,12歲學生恒牙患齲率為66%。⑵預防齲齒的發生或早發現早治療,保持牙列的完整,能減少成人后得齲病與牙周病的機會,將終生受益。兒童時期既易患齲,也是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主要由于牙菌斑與牙石的局部刺激,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口腔保健知識,保持牙周組織健康,為日后預防牙周炎也非常重要。對兒童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定期開展口腔檢查和免費氟化泡沫及窩溝封閉防齲服務等,都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⑶
帶過兒童去看病,尤其是看牙的許多家長們都會有一些深刻的體會。給兒童看牙真是個孩子痛苦,家長著急,醫生糾結的過程,診室里孩子哭鬧聲此起彼伏,配合醫生完成治療的卻不是很多。有調查表明:超過80%的人對牙科治療患有不同程度的畏懼癥,約有10%的人甚至由于害怕而回避牙病的治療,尤以兒童與女性居多。⑷與其生了病去看病,不如我們提早預防不生病,因此我們古人就有“上醫治未病”的金玉良言。過去我們的健康教育很少涉及眼牙健康教育,衛生保健人員普遍缺乏眼牙保健的基本知識,城鄉人群的眼牙健康基本知識相當貧乏。目前由于我國眼科及口腔科專業人員緊缺,眼科醫生和牙醫與服務人口的比例還非常懸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急需增加公眾的眼牙健康知識,以便提高他們自身眼牙保健的意識,逐漸擺脫有病才就醫的被動局面,為提高眼牙健康從單純治療型向綜合保健型轉變打下基礎。因此在國家或地方的健康目標和保健規劃中,都應包括眼牙保健項目。同時每項眼牙衛生保健服務都應包括眼牙健康教育,眼牙健康教育也是臨床醫療服務的組成部分。由于患者渴望得到與自身有關的保健知識,加上對醫務人員的高度信任,診室椅旁的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滿意的效果,所以醫生在進行檢查、診斷、治療與康復過程中都應盡可能地針對病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對制定眼牙保健有關規定和制度的人員、參與項目的人員都應進行健康教育,使他們能積極地參加和介入到眼牙健康促進項目中。⑸
本文標題中所提到的“四位一體”,“四位”分別指兒童的父母及其他監護人、衛生機構及醫務人員、教育機構及學校教師、文廣傳媒及從業人員等四個系統。在維護兒童眼牙健康過程中,這四個系統各有分工,各司其職,缺一不可。醫務人員是這項工程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掌握著先進科學的方法,起著主導的作用。家長們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和親密互動的機會,言傳身教,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和監督者。老師們對于兒童來說有著很高的威信和影響力,而學校是一個良好的約定俗成的受教育的場所,所以他們也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和監督者。另外現代社會科技日益發達,文廣傳媒也應發揮他們自身獨特的優勢,積極宣傳報道維護眼牙健康的重要性和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公眾的科普知識,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只有四位一體,齊心協力,才能共同維護好兒童的眼牙健康,提高整體保健水平。
我們浦東新區眼病牙病防治所(以下簡稱浦東眼牙防所)正式成立于2010年8月,是一所全民所有制二級專業防治機構。和區內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共同承擔全區眼病牙病的防治工作,履行政府公共衛生職能,促進眼牙病防控服務的均等化,實現全區網絡化管理。主要職能是制定全區眼牙防發展規劃和眼牙病防治計劃;指導和開展全區幼兒園、中小學學生視力及口腔病普查工作,定期分析監測結果,并負責眼牙病防治指導和培訓等。2011年3月,我所的口腔科和眼科門診正式開診,這兩年多來逐步形成了以防帶治,以治促防,防治結合,防治并重的工作態勢。我們認真實踐,不斷創新“四位一體”的理念,服務廣大群眾,取得了兩個文明的雙豐收,2012年度在上海市各區縣評比中榮獲眼防第一名和牙防第二名的佳績,贏得了社會大眾和主管部門的積極肯定和贊譽。
對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創新實踐和發展愿景,愿意總結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我們取得顯著成績的主要原因有:
一、衛生行政和項目管理部門強化組織管理,完善規章制度,通過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聯合發文、共同召開啟動培訓會、合作開展健康教育和宣傳發動、部門間協調機制,順利入園入校,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積極配合,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每年年初都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和階段要求,規范人員技術培訓內容,強化項目管理人員及醫務工作者對項目內涵的理解,提高了項目管理能力和基層眼牙疾病防治水平,項目執行能力普遍提高。
三、深入開展了健康教育和宣傳發動,健康教育形式多樣,群眾眼牙保健知識水平在原有程度上得到很大提高。
四、嚴格質量管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真正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末有總結,環環相扣,確保各個條線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經過兩年多來的探索運行,已逐漸開始形成家庭、學校、衛生機構和文廣傳媒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
對今后工作提出的一些發展愿景:
一、結合醫療改革,進一步探索眼牙保健公共衛生工作的運行機制、工作內容,逐步明確各級衛生行政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在口腔疾病防控工作中的職責與位置。
二、進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發動工作力度,要認識到項目執行過程中家長的重要作用,各地要結合本地特點,創新活動形式和方法。更大程度發揮文廣傳媒的優勢,擴大宣傳和影響,使廣大群眾進一步認識到眼牙保健的重要性。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機構應當加強與教育部門的聯系與溝通,爭取教育部門的政策支持,理順入園入校渠道,取得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積極支持和配合。
四、我們眼牙防所要不斷加強項目的日常管理和規范化水平,加強對基層的人員技術培訓和指導,并嘗試豐富兒童眼牙保健的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和規范健康教育的形式,如編制統一的視聽材料和宣傳資料,擴大科普宣教的范圍等。
我們相信:如果上述愿景能夠逐步實現,我們浦東新區廣大兒童的眼牙保健水平一定能得到大幅提升,不僅在上海市,也能在全國范圍內名列前茅。以我們浦東新區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發展水平而言,達到上述水準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我們浦東畢竟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先鋒隊,重任在肩,在創先爭優中的各項工作中都要快馬加鞭,勇挑重擔。
利益沖突聲明:無。
參考文獻:
[1] 趙培利,曹立華,等.耳穴貼壓治療兒童近視臨床觀察[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07年03期.
[2] 齊小秋,等.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20.
[3] 倪睿,等.杭州市區免費實施中小學生適宜口腔衛生保健技術防齲的效果分析[J].衛生軟科學,2011,25(3):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