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臨床路徑概念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臨床路徑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R711.7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4-164-01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較好的護理方式。它能有效地指導護理人員分析、記錄病人的病情變化,監測病人的治療護理進展,幫助發現護理問題及探索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工作失誤,保證病人能盡快達到最佳的護理效果。實施其可改善護、患關系,增加病人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促使病人主動參與護理過程。近年來,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護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專題就該方面的資料作一專題報告。
1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應用方法與效果
在當今社會,為病人實施最佳護理的內容,已不再僅僅意味著讓病人康復,而是將“盡早康復”和“盡可能少的醫療費用”列為重要內容。這就是所謂的管理護理模式。在管理護理中應用的主要工具為臨床護理路徑。
1.1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內容
1.1.1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
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病人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式。
1.1.2 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
臨床護理路徑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內容:查看前一日護理路徑記錄、實驗室檢查、治療護理措施、用藥、飲食、病人教育等圖。
1.2 方法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
1.2.1 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方式
臨床護理路徑一般放于病人床邊,病人入院后,首先由護理人員向其發放,“住院每日護理計劃單”(即臨床護理路徑),而后由所負責該病人的護理人員詳細講述路徑的有關內容及病人最后所要達到的護理目標。從而取得病人的配合,以便護、患雙方共同為達到最佳護理效果而努力。
1.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制訂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導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它的制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①體現病人第一的原則;②必須是多學科組成的委員會共同制定護理路徑,以保證路徑能全面、準確的反映病情,每一個學科必須對本學科的護理問題負責,以避免可能出現的問題;③必須以取得最佳護理效果為基本水準;④必須依據現有的國際、國內疾病護理標準;⑥必須是由委員會簽署的文字資料,能夠結合臨床實踐及時予以修改;⑥必須由委員會定期修訂,以保證符合當前的護理標準。
1.3 臨床護理路徑的作用
1.3.1 能夠以病人為中心指導護理工作
1.3.2 能夠以病人為中心協調護理工作
1.3.3 能夠有效地減少護理差錯
1.3.4 能夠科學、準確的記錄病情
1.3.5 能夠增加病人的滿意度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理人員向病人講解有關問題和內容,從而增加了護理人員與病人交流的機會,有些醫院還采用印制放大的臨床護理路徑圖貼于病人墻上等方法,以刺激護理人員與病人之間的對話與交談。
2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
由醫生、護士、檢驗師、藥劑師等組成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小組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參照國內外子宮肌瘤全子宮切除術的治療護理標準,制訂每日治療護理計劃,主要內容包括:達到目標、治療、護理、藥劑、康復訓練、檢查、飲食、清潔、排泄、教育等。分醫療用和患者用2種,醫療用臨床護理路徑制成表格式,臨床護理路徑單橫軸為介入日期,預期住院多少天,分為入院日期,術前準備日,手術日,術后l一7d,出院日,縱軸為每日標準治療護理計劃,執行后打勾確認,在坐標底部有一記錄欄,記錄有關數據及執行情況?;颊哂门R床護理路徑將每天的治療與護理內容使用通俗易懂的詞匯描述,如術后幾小時進食,進食的種類、下床時間,走動幾步,并利用圖標方式,方便患者理解。
2.1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強調團隊精神
2.2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提高臨床治療與護理質量
2.3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以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
2.4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其他優越性
臨床護理路徑是實施個案護理的方法,由醫院的一組成員共同制定的一種照護計劃,讓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依此模式接受照護或是由醫生、護士對特定的診斷和手術做最適當的、有順序的、有時間性的照顧計劃,讓病人獲得最佳的護理效果。
3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對策
3.1 針對性地開展協調工作
3.2 補充對有關費用的說明
3.3 正確認識和分析臨床路徑中出現的變異
3.4 進一步加強人性化服務理念
3.5 進一步完善臨床護理路徑記錄
4 結語
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在世界發達國家已被普遍采用,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我國,臨床護理路徑雖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通過多專業的協作,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提高滿意度。減少醫療費用,減少病人及國家負擔??s短平均住院日。用簡單的臨床記錄方式,提高醫療護理效率。為臨床數字和研究積累資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臨床護理路徑將會被我國廣大醫護人員更廣泛地接受,更好地發揮其為廣大病人服務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桂蓮,李愛芬,李登敏等. 圖文式臨床護理路徑在健康宣教中的實施[J]. 護土進修雜志,2003,18(10):955.
[2] 磨琨,黃茜. 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3):170~172.
篇2
1 臨床路徑
路徑的概念起源于工業界中的關鍵路徑(Criticalpath),它是用來控制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關鍵階段,而后迅速應帶到不同的領域,如產品設計、造船及城市設計等。在醫療護理界中,臨床路徑的慨念最早起源于2O世紀70年代早期:Shoemaker認為:將醫療護理標準化是有益處的,可促進服務的完整性并可評估患者的病程及治療的效果,同時也是一種教育的工具: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醫學中心(New English Medical Center Hospital,NEMCH)是公認的美國首家采用臨床路徑概念和做法的醫院。臨床路徑是指醫疔人員,包括醫師護理人員、藥劑師、營養師、麻醉師、檢驗人員及行政人員等,對特定診斷或處置制訂的一套標準治療模式.并按住院時間予以表格化,表格內容包括每天醫務人員的治療措施及應用的藥物等。臨床路徑是一種包含了質量保證、循征醫學、整體護理、持續質量改進的診療標準化方法[2]。是提高醫院質量的理想載體,是醫療管理者用來改善服務質量及控制醫療成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臨床轉歸管理的工具。
2 藥劑師在臨床路徑中的作用[3]
藥劑師在臨床路徑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參與給藥方案的制訂藥學監護、藥物應用評價及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等,在保證治疔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藥物費用,節省醫療資源。臨床路徑制訂需要多部門的合作,以醫師為主導,包括護理人員、藥劑師、檢驗人員、營養師、行政主管、會計人員等這是決定臨床路徑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臨床路徑制訂中[4],進人路徑的患者條件、疾病的定義和分級標準一定要明確,路徑目標要切合實際。有時需要規定階段性的標準,逐步達到最終目標。不可一味強調降低成本,忽略治療效果和醫師的自。藥劑師要參與路徑中給藥方案的制訂及在制訂給藥方案時,藥劑師應根據已發表的科研結果提供藥物信息和最佳給藥建議。協助醫師制訂給藥方案,避免應用不必要的藥物,從而降低藥費,減輕患者負擔。在執行過程中,藥劑師的主要職責是藥學監護,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核查處方的完整性、藥物的相互作用、注射藥的配伍禁忌、患者個體情況、給藥劑量、給藥途徑及給藥頻率等?;颊哂盟幈O測:包括解決藥物相關問題如應用藥物不當和對個體差異大、治療窗口小的藥物進行治療藥物監測以及記錄藥物不良反應等。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特別是出院用藥,在有限的住院日內,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用藥概念,使患者了解藥物的處置、治療方式及不良反應。藥劑師在臨床路徑中要進行用藥分析,包括臨床路徑合理藥費、患者平均藥費、每月平均藥費超過合理藥費的患者人數及百分比、造成藥費差異的藥物、醫師間的用藥差異、藥物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等分析。藥劑師通過用藥分析后,找出差異.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對臨床路徑中的給藥方案進行修正。
3 臨床路徑的意義
臨床路徑能夠減少患者住院天數,降低醫療費用.并維持較高的治療效果。臨床路徑的主要精神是多部門的合作,通過協調會的召開,可增加科室之間的溝通。特別是藥劑師走進臨床,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于患者。通過臨床路徑藥房管理,促進醫生、病人、醫院管理者三者間相互制約管理模式的建立。并可以理順醫療護理程序,規范診療行為。減少重復勞動,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縮短住院日期,減少醫療成本,減少病人住院費用,最終實現我國醫藥衛生事業“以患者為中心,以病人為本”的新型醫療原則。通過臨床路徑的運用,還可積極引導病人及其家屬參與整個醫療過程,提高了患者滿意程度,減少醫療糾紛。提高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水平,增強醫院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肖云龍,羅普泉,劉藹成.對完善《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的認識.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05.31(6):427-428
[2] 齊德廣,秦銀河,李書章,等.臨床路徑在醫療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10):11
篇3
本文為探討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的影響,制訂的中醫護理路徑表,對70例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按中醫護理路徑表進行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路徑,使他們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行為,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康復方向發展的教育活動[2],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同時以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打造中醫藥優勢,發揚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資料與方法
入組標準:闌尾炎診斷明確,選用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患者7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無顯著差異。
方法:①構建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組織管理體系:為了使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得以順利實施,需要構建實施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體系,成立科室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指導小組和實施小組,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分工。②人員培訓:組織科室參與中醫健康教育路徑的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路徑的概念、起源、特點及應用,了解實施中醫健康教育路徑的目的、作用及意義。學習有關急性闌尾炎的專業護理知識。③制定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的中醫健康教育路徑表:此路徑表作為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護理的路線圖,護理人員依據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規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它以時間為縱軸,以入院指導、檢查、用藥、治療、情志護理、辨證施護、飲食調護、活動、宣教、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橫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④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責任護士每天按照路徑表上的指示內容根據患者需求并結合患者一般情況如年齡、文化層次、經濟狀況等進行評估,詳細解釋臨床護理路徑的有關內容和作用,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上對已執行的內容打“√”,對沒有執行的內容打“×”并進行分析記錄。在實施過程中,科室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小組根據路徑運行情況,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查找路徑中不盡合理的內容,將修訂意見反饋給護理路徑指導小組,指導小組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反饋意見集中研究,對路徑文本進行必要的修訂,然后將修訂后臨床護理路徑文本下發,進入下一輪病人的臨床護理路徑實施。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的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
結果
通過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實施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融洽醫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同時以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打造中醫藥優勢,發揚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
討論
路徑是一全新的質量管理工程,需要廣大的醫護人員全面系統的培訓。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醫護質量,減少醫療差錯的發生滿足患者的知情權,增加患者的滿意度,避免資源浪費,降低醫療費用[3]。通過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實施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融洽醫護患關系,降低患者住院天數及治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順應我國醫療改革;同時以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打造中醫藥優勢,發揚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李旭日,楊家林.國內外護理新進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74-175.
篇4
【關鍵詞】臨床路徑;腫瘤患者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2-63-02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護理的質量日益受到重視,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制訂好的計劃,它的功能是用圖表的形式提供有時間和有效的護理,使診療、護理有序,減少漏項,縮短住院日,提高質量,降低住院費用。我科于2013年1月對宮頸癌、乳腺癌患者實施臨床路徑,將臨床護理路徑作為工作的引導對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2013年6-10月為60例宮頸癌、乳腺癌患者臨床路徑實施護理,對照組也是60例宮頸癌、乳腺癌患者,兩組均為女性,年齡22~58歲。
1.2方法:
癌癥對于患者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絕大部分患者缺乏疾病的相關知識,對治療、病情進展及預后茫然,但對自身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又十分關心。根據這一情況,制定表格,包括:①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臨床路徑的目的、過程及意義,以取得合作。②建立表格,包括入院天數,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病情觀察,化療后不良反應,出院指導。③患者若病情發生變化,路徑中斷,護士應重新為該患者制定表格,設計修正方案。④反饋結果以醫院記名式出院滿意度問卷調查為參考。
1.3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臨床路徑的評定標準包括住院天數,住院費用,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2結果
采用臨床路徑患者住院天數大大降低(平均住院日10天),提高了床位周轉率,醫療費用下降,減少了不必要的衛生資源浪費,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3討論
3.1 簡化了護理文件書寫:
實施臨床路徑就是根據制定的表格進行,無須書寫大量的護理文件,省去不必要的文字書寫,真正把時間交給護士,把時間留給患者。
3.2 提升了語言技巧與藝術:
臨床路徑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有計劃、可執行、不斷檢查和修正的循環過程,護士在臨床路徑中起著重要作用,醫護人員除了勝任本職工作外,還要針對患者的心理學習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等?;颊叩男睦硎菑碗s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一句不得體的話都可能使患者同醫護人員產生隔閡和距離,從而影響護理的效果。所以,醫護人員要有豐富的知識,工作起來才能游刃有余,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
3.3 臨床路徑提高了患者及家屬滿意度:
研究發現,患者患病后希望獲得大量相關信息,而獲得疾病信息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雜志、電視、報紙、手冊,患者對醫護人員給予的解釋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通過應用臨床路徑的內容及實施方法,讓患者明白自己在什么時間應該享受什么樣的醫療服務,使患者參與自已疾病的治療、護理方案的制訂,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了時間的概念。護士在為患者服務的同時,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進行康復指導,從而使患者學到了疾病的相關知識,滿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進一步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最終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滿意度。通過對患者滿意度的調查,一方面醫院可以發現管理方面的問題,醫務人員可以改良和優化不合理的診療護理措施;另一方面,患者滿意度調查將激發醫務人員尋找原因,對臨床路徑反復評價,修改完善,同時在分析處理過程中,醫務人員可以獲得大量臨床資料,積累知識和經驗,推動醫學科研的發展。
3.4 縮短了平均住院天數,降低了醫療費用:
篇5
【關鍵詞】 護理康復路徑;結腸癌;康復效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41-02
臨床護理路徑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現已經被確定為一種高效的醫療服務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強調患者在知情的情況下配合醫務人員進行疾病康復治療的重要性。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結腸癌占了10%到15%比例。對于結腸癌手術患者而言,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手術的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1 概念介紹
1.1 結腸癌的概述 所謂結腸癌,指的是人體結腸粘膜的上皮在環境或者是遺傳因素等各種致癌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結腸粘膜上皮發生惡性病變的一種疾病,結腸癌屬于惡性腫瘤的范疇。結腸癌的主要臨床表現與結腸癌的癥狀和時期有關,早期結腸癌的主要臨床癥狀有腹脹、腹部不適、消化不良等,早期的結腸癌癥狀從間歇性轉變為持續性。隨著病情的加重,結腸癌的臨床表現出現腹部包塊,腸梗阻等,同時由于結腸癌的腫瘤潰爛、失血以及毒素的吸收,會導致患者出現低熱、乏力、浮腫等各種中毒癥狀。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以及化療和放療等輔助治療[1]。
1.2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述 所謂臨床護理路徑(CNP),指的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的一種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的綜合性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最早出現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并在實踐中被美國確定為是一種高效的醫療服務模式。這種臨床護理路徑的主要護理內容和任務包括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接診時對患者的疾病類型和病情癥狀等進行診斷、檢查、配藥、治療、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的指導、活動指導等健康教育宣傳、出院計劃等。醫院根據這些工作和服務內容制定一個日程計劃表,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何時進行何項檢查、治療以及護理等進行詳細的說明和記錄[2]。
2 在結腸癌手術中實施護理康復路徑
2.1 臨床護理路徑的設計 文章結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護理實施的護理康復路徑對患者康復效果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探討。
首先根據本院的具體情況結合結腸癌手術患者的情況對護理康復路徑進行設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在本院進行手術的結腸癌患者的具體情況按照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等層次和小組成員成立專門的護理康復路徑研究小組。然后根據本院實施手術的結腸癌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手術診療和護理的特點以及其具體的情況等,對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具體實施情況和工作內容、工作步驟等進行設計。本次研究中,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主要內容包括了結腸癌手術患者的飲食、休息、活動、檢查、治療、用藥、康復護理效果等[3]。
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為了探究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護理康復效果,本院選取一組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術后常規康復護理作比較。實施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時就由責任護士對其專用的臨床護理康復路徑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讓患者對自身在住院期間的一個過程有一個總體上的了解,然后由護士指導患者進行手術后的康復鍛煉和基本日常生活自理功能的恢復鍛煉,通過鼓勵和引用其他案例等,鼓勵患者按照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計劃執行康復鍛煉。然后再由護士根據患者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價。
在結腸癌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過程中,在護理內容方面,要注意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康復護理等。心理護理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病情的信心,飲食護理和護理等是預防患者在手術后的康復過程中出現其他并發癥和不良反應。進行相關功能和自理能力鍛煉的康復護理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在患者進行康復路徑的實施過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現手術并發癥以及不良的反應等。
2.3 護理康復路徑對結腸癌手術患者康復影響 本院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臨床護理康復路徑能夠有效提高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根據對照組進行的手術后常規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發現采用臨床護理康復路徑有效的降低了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等情況的出現。本組患者對結腸癌疾病以及結腸癌手術后的護理知識等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促進了患者手術傷口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復,提高了患者對醫院醫務人員的滿意度。采用護理康復路徑對結腸癌手術患者進行全程服務,有效縮短了結腸癌手術患者在手術后康復期間的住院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費用負擔[4]。
3 臨床護理路徑的總結
總之,臨床護理康復路徑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護理服務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院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它為醫院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和空間,促進了醫院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具體來說,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3.1 對患者而言 對于患者而言,從本院在結腸癌手術中的應用結果可以發現,一方面,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術后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等的出現,縮短了患者住院的時間,促進了患者手術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復,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另一方面,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過程中,通過護士對臨床護理路徑的介紹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和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康復管理。
3.2 對醫院而言 對于醫院而言,首先從醫務人員出發,能夠有效拓寬護士的知識面,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護理服務模式,要求護理人員要提高護理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護理質量,有效降低了護患糾紛率。從醫院來看,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轉變醫院的護理觀念,增強醫院的服務意識。通過全過程的高效的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和醫院的滿意度。同時,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規范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有效提高醫院的護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促進醫院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5]。
參考文獻
[1] 胡紅飛,卓亞娟,焦碧英,應瑛.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結腸癌圍手術期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1,12(02):23-25.
[2] 楊九菊,郝蘭婕,張翠玲,王秀芬,趙捧欣,康艷鳳.胸科患者患側肢體加強康復操鍛煉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北醫藥.2009,19(09):12-13.
[3] 孟秀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A].全國醫院感染護理新進展研討會、全國傳染病護理新進展研討會、全國自然災害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12(15):29-31.
篇6
目的 探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髖關節置換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我們采用前后對照法將103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育方法,實驗組按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路徑進行教育,將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達標率、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達標率(P<0.05)、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方面比較(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髖關節置換患者運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后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達標率,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效果優于傳統教育方法。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髖關節置換患者 健康教育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護理工作模式,是指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病人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示[1]。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我們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髖關節置換患者康復功能鍛煉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前后對照法,將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47 例病人為實驗組,實驗組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將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資料完整的56 例全髖關節置換病人作為對照組。兩組的納入、排除標準相同,人工關節型號及手術方式相同,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所患疾病種類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實驗組利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 人員培訓 組織科室參與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路徑的概念、目的、特點及應用,學習髖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的專業康復護理知識。
1.2.2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制定髖關節置換患者護理康復教育路徑表 此路徑表作為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康復護理的路線圖,護理人員依據教育路徑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規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它以健康教育時間為縱軸,以入院宣教、檢查、飲食、治療、術前術后護理、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等護理手段為橫軸,制定標準化的護理健康教育流程(見表1)。
1.2.3 護理康復教育路徑的實施 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在患者入院的當天將健康教育路徑表掛于患者的床尾,并做一簡單介紹,使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內容及護理目標有大概的了解。護士每天根據護理康復路徑表上的內容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根據病程治療的不同階段向病人及家屬實施連續的、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護士長從護理人員的工作完成情況和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及實際康復效果這兩方面隨時進行檢查、督導、評價。
1.2.4 評價標準 a)患者康復鍛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b)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2 結
果
2.1 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 自行設計本病相關的注意事項及康復知識測試問答題,在出院前給兩組患者測試,讓患者復述有關知識和技能,得分大于等于80分者為達標。應用臨床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組的達標率較對照組高,比較有明顯的差異(見表2)。
2.2 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采用我院設計的病人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大于等于95分為合格。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對照組高,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
3 討
論
3.1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提高了健康教育質量,促進了患者康復 髖關節置換實驗組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程度、遵醫行為和康復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傳統的健康教育只停留在泛泛的一些知識傳授,缺乏系統性、連續性,內容不深入,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實際上是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計劃表和時間表,能有效引導護士按路徑表的內容分時間段、分次講授,避免了“填鴨表1 髖關節置換患者護理康復教育路徑表表2 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易于掌握。
另外根據路徑表的內容患者事先了解了康復各階段的相關問題,明確了功能鍛煉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護理過程,促進了康復。
3.2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規范了護理服務流程,提高了護理質量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表,使護理人員對所要做的工作一目了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時做,逐項落實。護理工作流程清晰,克服了以往護理工作的盲從性、隨機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低年資、經驗不足的護士,在路徑表的引導下能在短期內掌握護理規范,避免處置不當,防止錯誤發生[3]。護理管理者可以通過臨床路徑進行全程序的質量控制,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3.3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滿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與患者缺乏溝通是常見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加強溝通也是常常被護理人員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由此可引發工作失誤。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狀態,經常向患者講解與疾病有關的問題與內容,由過去的被動溝通變為主動溝通,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4],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對健康教育過程、健康教育效果、護理服務過程、護士講授技能滿意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1)。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護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過健康教育路徑指導的患者,掌握了康復訓練的相關知識,對促進健康、早日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看到患者得到了最佳的護理康復出院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肯定,護理人員對護理專業有了重新的審視和定位,職業價值的體現和成就感油然而生[5]。
參考文獻
[1]磨琨,黃茜.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3):170172.〖1〗
[2]王芳.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113114.〖1〗
[3]張正華,高居中.實施臨床路徑的意義和方法[J].中華醫院管理,2002,18(9):367.〖1〗
篇7
關鍵詞:護理 臨床路徑
1、臨床路徑是20世紀70年代用于工業生產工程管理的一種方法。在醫療護理界,臨床路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Shoemaker認為:“將醫療護理標準化是有意的,可促進服務的完整性,還能評估患者的病程及治療的效果,同時也是一種教育的工具?!?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率,正式采用以診斷相關分類為付款基礎的定額預付款制(DRGs-PPS),一改傳統的回顧性付費(即同一病種的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時均按統一標準支付醫療費用,與實際服務成本無關)。這樣醫院只有在所提供的服務費用低于DRGs- PPS的標準費用時才能盈利。在這種情況下,醫療中心開始研究低于DRGs-PPS標準費用的服務方法和模式。臨床路徑被研究應用于護理管理,作為縮短住院時間的手段。1985年美國新英格蘭醫療中心率先開始實施臨床路徑,并證實臨床路徑在健康衛生系統的應用成功降低了高漲的醫療費用。臨床路徑受到了醫學界的廣泛重視,并不斷發展,逐漸成為既能貫徹醫院質量管理標準,又能節約資源的治療標準模式。
2、臨床路徑是一種設計好的計劃,通常情況下用工作流程圖的方式表示。
強調時效性,明確規定了各項處置及活動介入的時間,是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可操作的時間表;同時關注實踐性,患者一旦進入醫療程序,明確規定醫務人員應該怎么做,使醫療護理標準化,讓患者在進入臨床路徑后的時間段內都依此模式接受照護。臨床路徑強調完整性和合作性,它是由提供醫療照護的所有成員共同研擬治療內容及執行時間,臨床實踐中以患者為中心,整合多個部門的工作,包括專業部門及行政部門,強調部門間的聯系與溝通。
3、對單病種和手術實施臨床路徑一般要經歷計劃準備、制定路徑、實施路徑和評價改進等幾個階段。除準備階段外的后幾個階段根據PDCA的原理循環往復,不斷改進,逐步使臨床路徑的內容更全面,項目更合理,更符合臨床科室的丁作實際。采用電子病歷、表格病歷、醫院信息系統或其他記錄系統等方式,在表格中列出對每一項目的每日標準治療、護理計劃。采取專家咨詢、循證法和數據分析法等方法,對流程圖、納入標準、排除標準、臨床監控與評估指標、變異分析等標準進行制定。嚴格執行和記錄路徑,采取專人監控或智能監控相結合,保證路徑措施的落實。在臨床路徑實施一定時間后.將路徑實施后的結果與實施前的數據進行對照并加以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工作效率評價、醫療質量評價、經濟指標評價以及患者滿意率評價。通過評價改進原有路徑或使用后改進后新的路徑.使臨床路徑不斷完善,更符合臨床實際。
篇8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徑;自我護理能力;臨床研究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6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及病情進行性發展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患者大部分時間需在院外自我治療及護理,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逐漸成為滿足患者自身需求的一個發展趨勢, 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1]。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水平能力較差, 成為制約疾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健康教育通過幫助個體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已在國外被廣泛應用。應用臨床路徑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能夠對同一種疾病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需求特點, 對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觀察健康教育路徑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 患者思維和語言溝通正常, 排除精神病史、其他肺部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觀察組中男21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70.6±6.2)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8例, 中學11例, ??萍耙陨?3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70.2±6.5)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9例, 中學9例, 專科及以上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健康教育, 即在患者出入院時進行特殊檢查時進行宣教;觀察組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 每例患者入院后采用制訂好的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 健康教育路徑的制訂是通過查閱大量文獻, 經多位資深??谱o士組成路徑制定小組討論一致情況下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徑。由各個責任組的責任護士按照事先制訂好的健康教育內容和路徑的時間及時進行宣教, 每次宣教時對上次宣教內容進行評估(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 了解患者掌握情況, 必要時反復進行, 獨處患者需至少有1名家屬需參與宣教, 由家屬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直至其掌握, 建立患者個人檔案, 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 留下責任人電話號碼, 以便及時解答患者或家屬的疑惑。
1. 3 觀察指標 對患者干預前后進行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調查, 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差異。ESCA量表由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組成, 共有43個有效條目, 本量表總分為172分, 得分越高, 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自我護理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健康知識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 主要臨床特點為慢性進展、病程纏綿、反復急性加重, 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已有廣泛應用,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護能力[3]。健康教育路徑是將臨床路徑的理論和實施方法應用于護理工作中, 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制定和實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徑表, 使護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提高護理工作的計劃性、預見性和針對性, 避免個人主觀因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 減少了護理行為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提高護理的規范性, 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質量和效果, 促進患者良好行為的養成和疾病的康復[4,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評價指標包括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 肺功能、血氣指標、6 min步行距離(6MWD)等屬于客觀指標, 主訴癥狀、呼吸功能障礙程度、健康行為能力等屬于主觀指標。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兩種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治療后自我護理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健康知識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 但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更明顯的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總分及各個維度評分, 且可提高自我概念評分, 而常規護理對自我概念的影響不明顯。
綜上所述, 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區人群綜合干預的研究.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5, 28(7):435-436.
[2] 謝梅, 李鳳娟.健康教育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7):133-135.
[3] Zem MB. 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 literacy in cochrane database studies on paediatric asthma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searching beyond figorous design. Int J Evid Based Healthc, 2012, 10(1):3-8.
[4] 冬燕, 于瑩, 侯景霞.子宮平滑肌瘤手術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的應用研究.護理, 2007, 24(1):12-14.
篇9
【摘要】目的 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將2007年1月~2010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隨機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和常規健康教育組各105例,常規健康教育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組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健康教育。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認知態度和行為、患者滿意度及住院時間。結果: 與常規健康教育組比較,臨床護理路徑組上消化道出血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高、認知態度和行為良好、患者滿意度高,平均住院時間短( P <0.05) 。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縮短住院天數,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護士形象,體現了護士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護理路徑;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
1985年美國護士Karen Zander首次提出護理程序和路徑的概念,此后在全世界得到推廣和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是為已確診某種疾病的一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從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醫療護理整體工作計劃,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獲得最佳護理質量。2007年 1 月 ~ 2010 年12月,我們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10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 1 月~2010年 12 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男女比例為 122:88,年齡最小 18 歲,最大 87 歲,中位年齡50.45歲;將210例患者隨機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和常規健康教育組各105例,兩組患者年齡大小、性別構成、文化程度等方面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規健康教育組進行常規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即無時間限制,隨意進行教育)。
1.2.2臨床護理路徑組實行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①內容:在充分了解患者健康需求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不同的健康問題和需求,編寫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路徑表,見表1。②實施方法:向患者發放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入院介紹,解釋路徑的內容及作用,由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根據每天需進行的健康教育內容、患者的需求反復評估、教育、評價,直至患者理解、記住相關內容,并做出評價和記錄,出院前對每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效果及對護士滿意度問卷調查。
1.3 觀察指標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了解患者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相關知識情況、認知態度和行為改變、對護士的滿意度;記錄平均住院天數。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13. 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表 1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表
時間 臨床護理內容
入院時 責任護士熱情接待患者,及時主動向患者或家屬自我介紹,并介紹科室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和病區環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健康教育路徑表相關內容。實施心理護理,說明良好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指導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第 2 天 飲食知識宣教要根據出血的程度,選擇禁食或進溫涼清淡無刺激的流質食物。出血停止后逐漸進半流質、軟食,并且少食多餐、絕對禁酒,避免進粗糙、刺激性或帶骨帶刺的食物。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者,細嚼慢咽,口服藥如為片劑,溶解后再服。
第 3 天 疾病知識的宣教講解有關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誘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各項檢查結果及意義,使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有大概的了解,消除緊張、恐懼、疑慮的心理。
第 4 天 各種治療方法目的、藥物的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與處理;使用雙囊三腔管的目的及如何配合操作。
出院前3天 介紹出血的疾病緩解期的自我保健、合理營養、勞逸結合,指導患者親屬熟悉消化道出血的基本醫學知識,避免各種誘因,如疲勞、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藥物等,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更應注意控制飲食,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護理,自我保健,堅持原發病的治療,一旦出現黑便立即休息并到醫院就診。
2結果
2. 1兩組住院時間比較:臨床護理路徑組平均住院時間為( 9.77 ±3.68) d,常規健康教育組為 ( 12.40 ± 4.98) 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 =5.45,P <0.05) 。
2. 2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認知態度和行為、患者滿意度比較 見表 2。
3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是消化內科臨床常見的急癥之一,病死率高,隨著健康觀念的改變以及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根本目的是幫助患者或家屬自愿地接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方式,消除或減少影響上消化道出血危險因素,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但如何使健康教育得到最佳效果,目前尚無公認的模式。常規的健康教育是以護理目標作為教育目標,而對患者的階段性健康教育目標不夠明確,使健康教育不系統、不全面。以臨床護理路徑的方法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則有計劃性、針對性、可視性,要求分管護理人員每天都必須及時有效地進行健康教育,并適時評價、反復進行,因而對患者的教育更系統、全面,使患者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最佳護理效果:
①護理人員能按健康教育路徑表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保證了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的延續性和完整性,結果顯示臨床護理路徑組能夠較好地掌握疾病相關知識( P < 0. 05) 。②臨床護理路徑不僅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體現出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才為患者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進行護理,患者也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主動參與護理的過程,有利于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態度和行為;③臨床護理路徑還可以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和質量,護理人員有較多時間主動地向患者講解有關內容和知識,增加護患交流機會,改善護患關系,溝通護患心理,使護患間建立起指導-合作型的伙伴關系,增加了患者滿意度;④由于增強了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和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從而提高了治療質量,縮短了住院天數。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是整體護理的一種工作模式,是整體護理的深入,改變了傳統的醫療護理方法,可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提高患者滿意度,為整體護理的改革及護理質量管理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同時在指導教育患者的過程中,護士也不斷學習新知識,改變了傳統的護士形象,體現了護士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汪振英,李紅梅,閆小妮. 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作用[J] 中國健康教育,2005,21(1):58- 59.
篇10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卒中后抑郁癥 效果
腦卒中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該病不僅能造成患者生理上的殘疾,亦能使患者出現各種情感障礙,包括抑郁、焦慮、淡漠、易怒等,其中以抑郁最為常見。腦卒中后抑郁狀態是腦血管病的常見并發癥。它不僅使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時間延長,而且降低了生存質量,增加病死率。為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社會負擔,讓腦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復。我們應用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對80例卒中后抑郁癥患者進行了研究,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 在我科入住的80例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腦CT或MRI證實,排除卒中后失語、耳聾、老年期抑郁障礙、血管性癡呆、意識障礙及其他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抑郁嚴重程度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評分(HAMD)[1]評定>17 分。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 例二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抑郁嚴重程度、自知力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臨床路徑組,路徑的制訂和實施 A人員組成 臨床路徑專家組由臨床經驗豐富的神經科主任、主治醫師、營養師、藥劑師、工作能力強的護士、康復師和后勤人員組成。B制訂計劃,由專家組人員制訂診斷治療標準和每天的工作計劃、項目[2],臨床監控指標和評估指標采取流程圖形式,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宣教、抑郁程度、診斷、檢查、治療、護理、飲食、出院指導等為縱軸,如患者入院第一時間進行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自知力評定盡快安排相關檢查和康復訓練。C實施 每一項目要認真執行并要有嚴格記錄。未完成的項目要找原因。D評價 對每天的工作量進行總結,對未完成的項目由專家組組織討論修正力求找到最適合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非臨床路徑組主要實行功能制和責任制護理。
1.3 評價標準
采用 HAMD 對患者入院時、出院時進行評定。 臨床療效根據 HAMD 減分率確定:≥75%為臨床痊愈;≥50%為顯著好轉;≥25%為好轉;
1.4 統計分析
采用 SPSS13.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P
2 結果
2.1 二組患者在住院天數、住院費用、臨床療效的比較,二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3 討論有研究發現,個體在高應激狀態下,如果缺乏社會支持和良好的應對方式,則心理損害的危險程度可達43.3%,為普通人群危險度的2倍[3]。腦卒中抑郁患者由于認知和行為能力的改變容易受生理、心理、社會等不良因素的侵襲,在遇到壓力時產生消極的應對方式。
3.1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和原理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是醫療衛生機構的一組成員制定的一種照顧模式,它使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療和護理,其功能是運用流程圖的形式來提供有時間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顧以控制質量和經費。由路徑專家組共同研究討論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能夠使患者從住院到出院都按路徑程序接受治療和護理,降低了醫療費用,提高了醫療與護理工作質量[4]同時為廣大護理人員提供了一條規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方式,使護理工作得到快捷、方便、高質量的完成,在臨床收到滿意效果。
3.2 減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
經研究結果表明,臨床路徑組患者住院天數明顯比非臨床路徑組短,費用也比非臨床路徑組低。住院天數的延長嚴重影響了醫院病床的周轉,同時也增加了患者住院費用,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不利于腦卒中抑郁患者的康復。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明確了每天每一時間段的工作項目,護士只需對照路徑圖實施治療和護理,避免了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待醫生指示后才為患者實施治療護理,讓患者得到快捷、高質量的護理, ,護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同時患者及家屬的共同參與也使患者從心理上感到自己得到重視從而更配合治療,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提高了患者的自知力。從而加快了疾病的恢復。
3.2 杜絕了對患者護理質量的差異發生率
由于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護理路徑專家共同制定、評定的程序化的工作方式,并且有患者和家屬的共同參與,患者或家屬清楚整個治療計劃,知道每天什么時間應該有哪些治療和護理工作,從而杜絕了由于個人護理水平的差異而導致護理缺陷,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
3.3 簡化了工作程序,充分體現了患者的個體性差異
臨床護理路徑工作程序化,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每一項目執行后有嚴格記錄對未完成的項目由專家組組織討論修正,找到最適合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考慮了患者個性化差異。流程圖簡單易懂易行簡化了工作程序使護士有更多時間留給了患者增進了護患關系。
3.4 即時糾偏
臨床護理路徑工作程序中工作組成員每天評價、總結,發現問題能及時有效的解決,面對不同患者針對不同問題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3.6 患者滿意度大大提高
臨床路徑組40例患者中滿意達標39例,非臨床路組40例患者中滿意達標30例兩者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作為患者他需要的是身心康復,熱心、周到地服務和合理的費用,而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從患者入院到出院進行了全方位的綜合評估和有力照顧,滿足了患者這一需求,促進了醫患關系的融洽,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得到患者充分的認可。
4 小結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新的護理工作模式,在護理工作中值得推廣到其它病種中,并不斷改進路徑,使之日趨更加完善。同時我科卒中單元病房的建立為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實行臨床護理路徑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后盾。
參考文獻
[1]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1-129.
[2]貝政年 .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36
[3]Ray C,Lindop J.The concept of coping[J]. Psychological Medicine,1982,1:385-395.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專業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