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相關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2 17:36: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院急診科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急腹癥1628例,其中外科急腹癥962例(膽石癥319例、膽囊炎182例、急性闌尾炎235列、急性腹膜炎65例、泌尿系結石93例、腸梗阻43例、胃穿孔25例),內科急腹癥621例(其中急性胃炎360例、急性腸炎172例、急性胰腺炎22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泌尿系感染59例),婦科急腹癥45例(其中宮外孕17例、急性盆腔炎24例、不全性流產致大出血4例)。
1.2方法
急診患者在分診處停留的時間短,護士只能通過簡短詢問患者夏家屬其發病的原因、有何癥狀等而作出分診,根據患者特點如病情、癥狀、體征、年齡、性別、體征及月經史有重點地仔細詢問。
2結果
1628例急腹癥患者,其中內科621例,分診正確603例(97%);外科962例,分診正確896例(93%);婦科45例,分診正確42例(94%)。全部病例確診依據經B超、X線提供、手術證實及查體確診,均在短期內得以控制癥狀和及時治療。
3討論
篇2
【關鍵詞】 健康體檢 脂肪肝 知識調查 健康護理 對策
中國分類號:R163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384-02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隨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飲食結構改變,人群脂肪肝的發病逐步提高,流行趨勢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公共衛生問題。本文通過對502名健康體檢人群進行脂肪肝相關知識的調查,了解疾病認知情況及需求,以便針對性的指導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為502名2008年以來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人群,其中男性281人、女性221人。按職業分類教師89人,醫務人員92人,公務員47人,個體從業人員74人,企業員工68人,司機72人,其他人員60人。
1.2 方法 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脂肪肝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健康保健需求、期望接受健康教育的方式等內容。調查方法為體檢對象領取體檢表時一并發放調查表,進行相關知識調查,調查問卷全部收回。
2 結果
2.1 體檢人群不同職業脂肪肝患病及構成。調查發現502名調查對象脂肪肝患病率為10.76%,其中患病率最高的為司機為19.44%,最低位醫務人員為6.52%。具體見下表1。
2.2 體檢人群脂肪肝生活因素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在脂肪肝高危生活因素中,長期吸煙病例最高占26.73%,睡眠不足最低占3.30%,具體結果見下表2。
2.3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的認知調查。調查人群中對脂肪肝并發癥知識不了解的最多,占35.52%;對脂肪肝預防知識知道的最多,占33.33%。具體結果見表3。
2.4 脂肪肝相關知識需求調查。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需求排序,由高到低為預防措施、生活注意事項、疾病臨床表現、發病誘因、并發癥及治療措施。具體見下表4。
2.5 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獲取方式。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最希望獲得的方式為定期接受健康體檢早期發現,其次為開展健康大課堂進行講解。具體調查結果見下表5。
3討論
3.1 脂肪肝是多種因素引起的肝細胞脂肪沉積過多的臨床病例綜合癥。脂肪肝多發生于肥胖、過量飲酒、少動、慢性肝炎患者及中老年內分泌患者,過量飲酒、肥胖、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合理等是主要病因。體檢發現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為10.76%,并因疾病本身的慢性遷延狀態,流行趨勢日趨嚴重,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重要問題。
3.2 調查發現不良生活方式是影響脂肪肝疾病流行的重要影響因素,調查人群中不良生活因素前三位的依次為吸煙、應酬多和長期靜坐活動少。
3.3 脂肪肝作為一個流行趨勢日益突出、嚴重影響健康的疾病,人群對該疾病的相關發病、健康危害和預防知識普遍缺乏,是造成疾病迅速蔓延、控制不力的因素之一,反映出人群對疾病相關知識需求量大。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需求排序,由高到低為預防措施、生活注意事項、疾病臨床表現、發病誘因、并發癥及治療措施。
3.4 調查發現體檢人群對脂肪肝相關知識最希望獲得的方式為定期接受健康體檢早期發現,其次為開展健康大課堂進行講解。因此開展人群定期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是早期發現并及時控制疾病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素質非常重要;開展大規模廣泛的健康教育大課堂,宣傳普及脂肪肝疾病及防治知識,是提高人群疾病認識,動員和教育廣大群眾共同防控這一流行趨勢日益嚴重疾病的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預防控制手段。
參考文獻
[1]陸維,陸新安,華嘉臨 1317例脂肪肝流行病學分析及防治對策[J] 江蘇預防醫學 2005年03期
[2]葛輝,梁銀杏,曾亞輝,湯潔如 廣州市企事業單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的探討[J] 熱帶醫學雜志 2006年08期
篇3
關鍵詞:護理管理;醫學影像科;護理質量;病人滿意度
醫學影像科是醫院的窗口部門,同時接待門診及住院病人的就診、檢查等,如何安排好病人就診及檢查,關系到醫院的服務質量、社會形象和社會效益。影像科室由于檢查病人數量大,工作程序多及檢查集中、復雜等特點,常成為矛盾多發地,造成病人滿意度差[1]。護理質量管理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茖W全面的護理管理可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正確指導合理安排病人就診,提高影像科室的護理質量、工作效率,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檢查,降低投訴和糾紛發生率,提高病人滿意度。本研究通過分析總結病人在影像科室檢查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影像??谱o理質量考核標準,比較考核前后護理工作質量和病人滿意度的變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4年8月—2014年12月在影像科室檢查病人的滿意度調查表共計500份作為對照(實施考核標準前),并根據收回的滿意度調查表中,分析影像科室檢查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影像??谱o理質量考核標準,2015年6月起實施護理管理考核標準。實施前后病人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實施方法分析總結影像檢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①臨床科室護士陪檢工作不到位,就診病人對醫院科室分布不熟悉,或者危重病人與行動不便病人需護士陪同檢查。②不同檢查項目需要不同的準備,如需空腹、憋尿及提前清潔灌腸等,臨床科室護士與影像科室護士對病人的檢查前后的宣教工作不到位,病人對檢查前準備及檢查后注意事項不知曉。③臨床科室護士與影像科室護士溝通工作不到位,對影像科預約就診流程不熟悉及規定檢查時間不知曉,部分急危重癥病人就診時間長等。④影像科室護士窗口服務不到位,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解釋不到位。1.2.2制定實施護理質量考核標準1.2.2.1臨床科室考核內容①陪檢情況:急危重癥病人由醫生或護士陪同檢查(5分),輸液病人須由護士陪同檢查(5分),行動不便者使用輪椅或病床送病人至檢查科室(5分),一般病人護士持申請單送病人至檢查科室(3分);②預約就診情況:危重病人檢查需提前與檢查科室聯系(5分),申請單要標明檢查部位(5分),按規定時間及檢查順序及時就診(3分);③宣教情況:病人按照檢查部位要求進行準備(5分),病人知曉檢查前的注意事項(5分),取消檢查項目時及時通知相關檢查科室(3分);④報告單領?。喊凑沼跋窨剖乙蟮臅r間領?。?分),領取時簽字(3分)。1.2.2.2影像科室考核內容①窗口服務形象:儀表儀態符合要求(3分),他人咨詢時能禮貌回答(3分),無遲到、早退、中途脫崗現象(3分);②影像科登記護士做好查對工作:申請單信息與醫囑一致(5分),醫生申請單填寫錯誤時要及時聯系給予更正(5分),申請單信息與病人一致(5分),查對檢查部位及檢查前的準備(3分);③做好宣教工作:對病人做好檢查前的宣教工作(4分),對病人做好檢查中的宣教工作(4分),對病人做好檢查后的宣教工作(4分);④報告單發放:按時間要求發放(3分),簽字后方可發放(3分);⑤檢查安排:急危重癥優先安排檢查(5分)。1.2.2.3質量控制該標準由護理部主任督導,護士長每月對護理質量進行1次考核。每項1處不合格即扣0.5分,扣完為止。之后由護士長組織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提出解決方案,改進工作,落實PDCA循環管理。1.2.3調查工具及評價內容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回病人滿意度調查表500份(實施考核標準后),比較考核前后病人滿意度。根據考核結果及病人滿意度調查表記錄出現問題的頻率,比較實施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前后護理質量的變化。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病人、臨床科室與影像科室均是影像科室病人檢查過程中糾紛產生的主體因素。就診病人由于個人素質、病情輕重、經濟狀況、就醫環境及多項治療檢查等因素影響,對各種事件的心理反應也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煩躁等情緒;臨床科室與影像科室負責安排病人就診檢查的護士由于服務態度生硬、缺乏與病人的溝通技巧等,均成為醫患矛盾的導火索。護理質量考核標準是對臨床科室與影像科室同時進行考核,應用有利于促進影像檢查過程的護理質量管理。根據質量控制標準完成考核標準的決策、執行、監督、檢查、反饋、評價、追蹤等環節,符合PDCA循環。通過考核結果及病人滿意度的反饋,定期總結、分析和通報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提高護理質量,減少糾紛隱患,促進我院護理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影像??谱o理質量考核標準是對臨床科室與影像科室同時進行考核,通過考核標準的實施,護理質量的提高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積極有效溝通;工作高度負責。①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護理質量考核標準應用后影像科登記前臺護士更加注重與病人交流的態度,始終對病人有同情心,保持良好的窗口服務形象。臨床科室的外勤護士針對急危重癥病人、輸液病人、行動不便者使用輪椅或病床送病人至檢查科室,隨時觀察危重病人的情況。②積極有效溝通:加強臨床科室和影像科室在預約檢查中積極有效的溝通,對病人做好檢查相關的宣教工作;告知病人檢查前的注意事項,檢查時間和地點,報告領取方式等;危重病人檢查時提前與影像科室前臺護士聯系,便于優先安排檢查;加強溝通有助于減少病人及家屬的不必要的來回走動,減少了糾紛隱患;取消檢查項目時及時通知影像科室。③工作高度負責:提高查對工作的質量,核對申請單信息與醫囑及病人的一致情況,醫生申請單填寫錯誤時,及時聯系給予更正??傊?,護理質量考核標準樹立了“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開展護理優質服務,提高病人的滿意度是我院護理工作的目標。預防糾紛的根本在于醫護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增強責任感,增加服務意識。護理人員在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的同時應努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此外,護患溝通也是提高病人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和投訴的關鍵因素[4]。
參考文獻:
[1]于惠萍,紀杰.超聲醫學影像科門診常見醫患矛盾發生原因及防范對策的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7):142.
[2]趙穎,孟慶霞.護理管理者如何做好質量管理工作[J].吉林醫學,2013(19):215-216.
[3]輝.醫學影像中心登記室醫患關系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增刊):159-160.
篇4
【關鍵詞】 優質護理; 產房管理;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8-0084-02
優質護理模式是以患者為中心,全面貫徹實施護理責任制度,加強各項基礎護理工作,深化護理服務的專業內涵,將整體護理服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目前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護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筆者所在醫院產房采取了全面有效的護理管理,實行優質護理模式,將助產士的工作由產房前移至孕婦學校和門診,提高患者滿意度,增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從而樹立了良好的醫院形象,改進了護理質量,獲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優質護理模式在臨床上應用成效較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12月于筆者所在醫院分娩的100例產婦及相應助產士設為觀察組,產婦年齡為22~28歲,平均(25.6±2.0)歲,平均孕周為(36.5±1.5)周,助產士的平均年齡為(30.5±5.0)歲,學歷為本科以上;同時選取2012年1-5月分娩的100例產婦及相應助產士設為對照組,產婦的孕周為(67.0±1.5)周,年齡為(26.5±2.0)歲;助產士的年齡為(31.5±3.0)歲,學歷本科以上。兩組助產人員、孕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助產士在原有護理管理模式下進行助產護理工作;觀察組的助產士經過整體的護理管理培訓,采取了學習培訓、產前溝通、產時幫助、產后回訪等措施,對孕產婦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轉變觀念,營造創優氛圍 護理管理者做好科內人員的動員及培訓工作,帶領助產士外出參觀學習,汲取外院優質助產服務經驗,學習“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相關文件,共同制定具體措施和活動方案。學習的內容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經驗的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就是參閱優質護理相關書目,通過這種手段了解優質護理具體的內容,同時明確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對產房護理管理的重要作用。實踐經驗的學習就是觀察實踐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在產房護理過程中采用了優質護理模式后各項工作的具體做法,包括前期與產婦的交流與溝通,以及為產婦做護理工作的模式等。通過理論與時間相結合的方式讓本院助產士深入了解“優質護理模式”,然后在實踐中將其應用。
1.2.2 分娩前健康教育 助產人員改變以往工作環境局限在產房,將工作前移至門診,開設助產士門診和營養評估咨詢,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內容涉及孕期保健常識、分娩配合、科學做月子、新生兒護理等知識。在孕婦學校定期開展呼吸減痛法、球操、自由等操作示范,并進行個體指導,讓孕婦及家屬了解分娩過程,熟悉助產人員。共同協商制定分娩計劃。帶領產婦及家屬參觀產房及住院病房,提前做好環境熟悉。
1.2.3 分娩過程的優質護理服務介入 (1)推廣會陰無保護接生:無創接產技術的開展,減少了分娩中創傷,顯著降低會陰側切率,減少會陰切口感染,提高分娩舒適感,減少產后并發癥,同時也減少傳統接生模式對助產士身體的影響;(2)呼吸訓練:根據分娩的每個產程的特點及呼吸方式,針對產婦選擇合適的呼吸節律進行指導呼吸訓練;(3)音樂療法:產房內使用音樂播放設備,播放輕緩的音樂調節孕婦恐懼等心理情緒,減輕心理焦慮、緊張、疲勞等負面情緒,使孕婦的心情持續處于平和階段,以最佳的身心狀態順利完成分娩;(4)暗示療法: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助產士不斷鼓勵產婦,用以往自己接生的良好經驗樹立產婦安全、順利分娩的信心,克服整個分娩過程中的痛苦所導致的各種不良心理情緒;(5)孕婦進入待產室后由助產士與家屬共同陪產,讓產婦及家屬了解產程進展情況,鼓勵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運用自由和使用分娩球、豆袋熱敷緩解疼痛,協助孕婦改變保持其舒適性,減少分娩時的不適感,在產程中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建議,使產婦在產時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更好的配合助產士接產,減少分娩損傷;(6)合理布置環境:產房外設置宣傳欄,內容包括助產士分享、科室介紹以及母嬰知識宣教板,既美化環境,又使孕產婦通過宣教板對科室有一個大致的了解。LED顯示屏分娩信息,讓家屬及時了解分娩動態。
1.2.4 分娩后的優質護理 孕婦分娩后新生兒通常會在保溫箱保護一段時間,而孕婦由于生產過程后身體會產生一定的不適所以需要良好的休息,此時醫護人員就需要實施優質的孕婦管理,保證孕婦生產后的迅速恢復,防范由于生產出現其他病癥,例如產后抑郁、便秘、婦科炎癥等。護理人員需要做到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同時與產婦進行交流,一旦產婦出現任何產后病癥的現象需要采取措施。若產婦有產后抑郁傾向則需要心理醫生介入治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防止產生嚴重后果。由于目前許多產婦在生產前會進食大量的營養品,體重增加較多,而其在產后有減重的需求,所以護理人員還可為產婦制定產后恢復營養餐,在保證產婦每天營養需求的前提下幫助產婦恢復體重,避免生產對其生活產生較大影響。
1.2.5 助產士在產后進行院外回訪 了解產婦產后恢復情況,并為其針對性的制定產后恢復計劃,指導其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提供新生兒護理和科學避孕方法,使產婦在生產后身心狀況能迅速恢復,同時保證新生兒的科學成長,避免由于無知產生的孕婦或者新生兒的相關健康問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經濟效益滿意度以及助產人員滿意度、醫護間滿意度、護理質量的變化情況等,采用滿意度評分量表,量表分為5個等級,包括“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不滿意以及非常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3%,對照組則為62%;兩組的經濟效益滿意度分別為:97%和53%;助產人員滿意度分別為98%和68%;組間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優質護理服務可提高助產士對助產工作的滿意度
助產工作滿意度是助產士對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經歷的評價所產生的情緒反應?,F階段醫患間關系緊張,信任感不強,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健全護理工作流程,加強??婆嘤?,使助產士的各項技能得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時調動了工作積極性,助產士的自我價值得到提高,職業自豪感增強。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實施有效緩解了助產士與產婦之間的關系,由于將助產士的工作提前了,能讓助產士與產婦提前進行深入的交流,在孕婦生產過程中助產士進行的工作也能更加有針對性,從而提升了助產士的工作效率,最終提升了助產士對自身工作的滿意度。
3.2 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是指患者所期望的理想護理和其實際接受的護理質量之間相比較的程度,它是評價護理最終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護理管理中通過多種細節加強助產人員與孕產婦及家屬的主動溝通和人文關懷,在無形中減輕孕產婦及家屬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使之有更好地依從性,配合治療和護理,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遵從“人性化”思想,避免了產婦護理服務的籠統化,有效降低了護理手法與患者實際情況不符的可能。同時在開展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患者家屬進行了全方面、有效果的溝通,避免了患者由于不知情帶來的恐懼心理,從而使孕產婦及家屬對助產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3.3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質量
動員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轉變原有的護理觀念,使護理人員明確優質護理服務的目的,采取主動服務,主動加強自身??萍寄艿膶W習,提高了護理質量,間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優質護理模式的推廣使得護理人員在開展針對孕婦的護理工作時能依據優質護理的流程規范開展孕婦護理工作,直接促進了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提高,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有積極作用。
3.4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提高醫護之間的滿意度
當前我國醫患關系方面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醫生與患者之間產生的交流不夠深入,所以說想要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首先需要在醫患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開展優質護理模式,能讓助產士與產婦在生產前互相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增強產婦的信心,讓其了解到助產士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對此項工作需要做到的部分有一定的了解,對其更加信任。同時也讓助產士對產婦的身體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開展工作時能更符合實際,從而起到改善醫患關系的作用。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對產房管理能起到積極的影響,能有效的改善孕婦的心理狀態,幫助產房管理人員更好的進行產房護理管理工作,同時還能減少產婦家庭的經濟負擔,有效減少孕婦分娩時的不適感,讓產婦擁有更好的分娩體驗。也就是說優質護理模式在產房護理管理中應用能起到積極作用,所以此種方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毛鳳菊.落實基礎護理難點分析與管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30):102.
[2]徐健.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J].醫藥產業資訊,2009,2(8):639.
[3]王華英,凌敏蘭.我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護理管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24):197.
[4]姜嵐.提高年輕護士服務意識促進醫院建設[J].護士進修雜志,2011,24(2):192.
[5]鄧愛珍.優質護理在產科分娩過程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2):61-62.
[6]白建峰.產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成效[J].全科護理,2012,10(25):2373-2375.
[7]杜小雅.產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的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2013,9(8):160.
篇5
【關鍵詞】 PICC; 并發癥; 護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31
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其操作簡單,留置時間長,特別適用于惡性腫瘤患者,不僅可減輕被反復穿刺的痛苦,更主要的是避免了化療藥物對外周靜脈的破壞和和局部組織的刺激,確保了化療能夠順利開展。本科2010年5月-2011年12月對189例患有乳腺腫瘤、胃癌、直腸癌患者進行了PICC置管并對其主要并發癥進行了總結分析,對護理實踐回顧如下。
1 臨床資料
189例患者中乳腺癌92例,胃癌36例,直腸癌61例,導管留置時間最長165 d,短者7 d。均采用規格為4F三向瓣膜式PICC(美國巴德),操作者均為PICC小組成員,考試取得證書,操作標準均參照美國靜脈輸液協會有關PICC操作規則[2]。靜脈穿刺部位:貴要靜脈103例,正中靜脈67例,頭靜脈19例,穿刺的位置右側110例,左側79例,有185例在肘窩下方,4例在肘窩處。其中,25例發生機械性靜脈炎,10例發生相關導管感染,4例出現導管堵塞,2例形成血栓。
2 相關并發癥依據下述標準
《護理學基礎》中靜脈炎判斷標準[3]:一般發生現在置管后1~7 d,1例在14 d。導管相關感染表現為:穿刺點處紅腫及膿性分泌物,細菌培養為細菌感染。導管堵塞:輸液減慢或液體不滴或無法充管,抽無回血。血栓形成:肢體腫脹疼痛,B超檢查靜脈血栓形成。
3 原因分析
3.1 機械性靜脈炎 在本組25例患者中,兩次以上送管為17例,反復穿刺為10例;其中貴要靜脈13例,頭靜脈7例,正中靜脈5例。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三條主要穿刺血管中以貴要靜脈最粗,頭靜脈在臂部上升段還有狹窄[4]。最容易引起置管困難,導致無菌機械性靜脈炎。反復穿刺導管置入引起血管內膜損傷,特別是血管相對細,多次穿刺和送管,加之置管穿刺部位的影響多在肘窩下,患者手臂屈伸會帶動導管,在血管內摩擦,刺激血管內膜損傷血管壁易發生靜脈炎[5]。
3.2 相關導管感染 PICC是一項介入性的操作,為細菌的侵入提供了門戶[6]。在10例相關的導管感染中,有3例發生在院中,有7例發生在居家護理中,表現為穿刺點的滲液,滲出體多為無色或黃色,有1例患者出現穿刺點紅、腫、有膿性分泌物,但無全身癥狀。3例患者表現為直徑3 m以下的皮膚濕疹,伴有皮膚瘙癢?;颊呋熜蒺B期間大部分在農村,居住條件差,缺乏護理知識,特別是夏天溫度高,使用的透明敷料濕氣蒸發不足,局部容易受潮,當有滲出液時未能及時來院處理,使細菌生長。對感染患者及時更換敷料,加強換藥,應用無菌紗布覆蓋,6例患者經換藥處理后3 d滲出液消失,3例經換藥處理后仍有小量滲出,局部應用地塞米松涂擦5 d后均治愈。1例患者常規消毒,穿刺點反復用酒精濕敷,7 d后穿刺點分泌物減少,紅腫消退。
3.3 堵管 導管堵塞是PICC的并發癥。液體經中心靜脈的重力滴速一般應達80滴/min。在本組4例患者中1例是由藥物因素引起的,患者輸入了脂肪乳劑,未能及時沖管,導致導管堵塞,是藥物沉積造成非血栓性堵塞。2例患者是乳腺癌,患肢活動受限,置管側肢體大幅度旋轉壓力過大是導管回血,未能及時處理,1例是搬重物引起。3例患者用10 U/ml肝素鹽水反復沖管,1例遵醫囑應用尿激酶沖管,4例患者經處理后導管通暢。
3.4 血栓形成 血流緩慢、靜脈血管壁結構的改變和血液成分的變化是血栓形成的因素[7]。惡性腫瘤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狀態,研究表明,腫瘤患者可誘發血小板凝集,加之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導致脫水,使患者血液濃縮血流緩慢[8]。在本組兩例血栓患者導管直入均為乳腺術后的患者靜脈的選擇單一,本院尚未開展賽丁格爾技術,貴要靜脈及正中靜脈血管條件差,有頭靜脈置管,且反復穿刺導致血管內膜損傷,出現血栓。
4 護理措施
4.1 強化管理,健全患者資料 PICC小組有責任心強置管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組織患者的知識培訓,對置管患者建立檔案,記錄置管及維護的全過程。并觀察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況,對置管期間回家休息的患者及時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置管肢體有無不適,敷料是否干燥穿刺點有無腫脹滲液,貼膜有無卷起等。
4.2 規范置管操作流程,提高技術技能 借鑒執行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協會,制定的2006版《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標準》制定規范的PICC流程,嚴格無菌操作技術,正確選擇血管。首選貴要靜脈其次正中靜脈再次頭靜脈,熟悉掌握肢體血管解剖部位,送管過程一定要輕,置管過程中導管進入困難時可以少退回導管輕微的調整導管,解決靜脈瓣引起的走管困難。同時抽取生理鹽水邊送邊沖導管,既保護了血管又有利于是導管頭部漂浮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損傷。加強對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相關知識的教育,告知相關的注意事項,如置管側不可高舉和搬持重物,不可過度伸屈,教會正確的肢體活動方式。
4.3 加強對置管肢體的觀察 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滲出紅腫及分泌物,置管肢體有無腫脹疼,痛敷料有無卷起,外露的導管有無回縮、延長、彎曲,發現異常及時處理。鼓勵患者多做握拳運動,并置管肢體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
4.4 根據病情及輸液情況選擇封管液 置管后形成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血液粘稠度增高[9],加之腫瘤細胞可以誘發血小板的凝集,回家休息期間每周先用20 ml生理鹽水脈壓式沖管再用10 u/ml的肝素沖管。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液體的滴速。對長期輸注高營養、化療藥物及高滲性藥物輸入前用20 ml生理鹽水脈壓式沖管,輸液過程中每4 h沖管1次,輸液結束用10 μ/ml肝素脈壓式沖管,從而保護了導管內高凝狀態即使有回血也能肝素化,故有效避免了血栓性的堵塞。
5 小結
PICC相關并發癥與靜脈選擇穿刺部位、操作熟練程度及封管和疾病的因素有關,為減少PICC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要全面估計患者因素,選擇合理的靜脈,熟練掌握穿刺技術、置管后規范化的維護,有利的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秀華,王麗娟.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的置管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3):245-247.
[2] Philpot P,Griffiths V.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J].Nurs Stand,2003,7(44):39-46.
[3] 殷磊,于艷秋.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56.
[4] 余哲.解剖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8.
[5] 吳紅娟,陳雪峰,張美英,等.腫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發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雜志,2008,43(2):134-135.
[6] 徐曉東,錢慧軍,顏霞,等.PICC應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研究[J].家庭護士,2007,5(4):1-4.
[7]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ICU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指南[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29(10):793-797.
[8] 金莉,劉魯明.血液高凝狀態、血小板與惡性腫瘤及其轉移的關系[J].實用腫瘤雜志,2003,18(5):559-560.
篇6
關鍵詞:早產兒; 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327-02
由于早產兒各系統發育不完善,易并發各種疾病而危及生命。為了減少早產兒的并發癥,降低早產兒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質量,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們在總結以往搶救經驗和查閱大量資料基礎上,對收治的早產兒實施預見性護理,現將實施方法及實施后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89例早產兒實施相關預見性護理(觀察組),其中男40例,女40例,胎齡為32.57±1.81周。并與按常規護理的68例早產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8例,女30例,胎齡為32.27±2.00周,兩組患兒日齡均為20min~1天。兩組患兒在日齡、胎齡、性別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預見性護理程序:護士接到入院通知后,立即準備:①紅外線搶救臺,保暖箱,準備洗胃、抽血用物及藥品準備輸液;②準備各種搶救藥品、物品及儀器如吸痰器、氧氣、氣管插管,心電監護儀,注射泵等;③進行各種治療和護理操作及搶救;④評估患兒生命體征,外觀,各種反射并記錄;⑤預防硬腫癥、低血糖、高血糖、咽下綜合征、臍部感染等并發癥的護理。對照組按常規護理進行。比較兩組患兒從接入院通知,到各項治療護理操作開始時間、并發硬腫癥、低血糖、高血糖、咽下綜合征、臍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2結果
2.1兩組護理操作時間比較:觀察組從接入院通知到各項治療、護理操作開始時間(10.42±3.70min)與對照組(15.35±4.20min)比較差異有高度顯著性(t=8.96,P
3常見并發癥及預防
3.1硬腫癥的預防:早產兒硬腫癥又稱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是早產兒時期常見的并發癥。由于早產兒早期的各種疾病能使能量消耗過大,糖原儲存少,產熱來源受限。加之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大,致使散熱增加,體溫降低而引起硬腫。在患兒入院后立即放置于紅外線搶救臺上,待各項處置完畢后,再放入已預熱好的保溫箱內進行保暖。根據患兒體溫調節箱溫,維持患兒體溫在36℃~37℃之間。同時給予雞蛋白黃油涂擦好發硬腫癥的雙下肢及腹外側,每天3次,以預防硬腫癥的發生,改變了以往出現硬腫癥后才給予治療的常規作法。雞蛋黃油具有防止體溫失散的物理作用,減少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延長紅細胞的壽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膽固醇,增進血液循環的作用[1]?;純涸谙鋬绕陂g,各種治療護理操作盡可能集中進行,以免打開溫箱過多而影響箱內溫度的恒定。
3.2低血糖、高血糖的預防:糖是生命的“燃料”,早產兒體重輕,體內糖原儲備少,產熱少,難以滿足各臟器的需求,尤其是影響大腦的功能。由于腦細胞功能活躍,對葡萄糖需求量大,而腦組織中糖原儲備很少,血糖過低時就無法供給所需的能量,腦細胞功能受損,則會導致患兒智力發育不良,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患兒入院后立即給予抽血測量血糖;插胃管并留置,用生理鹽水洗胃,洗胃后暫禁食4~6h,若無嘔吐,試鼻飼5%糖水2ml,每2h 1次,連續3次后若無嘔吐,改為鼻飼母乳,由每次2ml開始,以后根據耐受情況,逐日遞增奶量。立即建立靜脈通道,用注射泵持續輸入液體,開始糖速為2.4~3.6ml/kg·h-1,以后每日根據測量血糖結果及奶量攝入情況,準確計算輸入糖速,糖速一般不超過10ml/kg·h-1。加強巡視,注意觀察注射泵運轉情況、時速調節是否正確,以防液體輸入過快或過慢;由于早產兒胰島β細胞不成熟,如果靜脈補液速度過快,易引起血糖增高而發生高血糖。
3.3咽下綜合征的預防:咽下綜合征發生率約占嘔吐的1/6[2]。是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吞入羊水過多或被胎糞污染或混有母血的羊水,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及粘液分泌亢進,從而引起頻繁嘔吐,容易出現低血糖、電解質紊亂、誤吸而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早期徹底洗胃是預防新生兒咽下綜合征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患兒入院后立即用生理鹽水反復洗胃,至洗出液澄清為止。
3.4臍部感染的預防:圍生兒臍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極易發生局部感染。有文獻報道[3],醫院內獲得性臍部感染率為2.09%,以出生后4~7天感染率最高,并且對嬰兒室醫務人員在操作中手帶菌情況進行抽樣監測,結果發現,操作護士手微生物污染相當嚴重,菌落數在12cfu/cm2,明顯高于衛生部規定的5cfu/cm2的標準。因此,加強對醫護人員、進修生、實習生醫德教育,在接觸患兒前后嚴格認真執行洗手制度,以預防和控制早產兒臍部發生院內感染。每日進行臍部護理1次,先用3%雙氧水清潔臍部,再用生理鹽水涂擦,最后涂95%酒精,以保持臍部干燥;若臍部被尿液浸濕,應及時行臍部護理。
4討論
預見性護理是以提高治療護理效果為目的的全程優質服務。預見性護理采取先預防后治療的原則,在患兒入院前,有針對性地準備好所需藥品和物品,以使患兒入院后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從而能有效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從本組資料顯示,經對早產兒實施預見性護理后,能使早產兒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治療和護理,為搶救患兒的生命贏得了保貴的時間,提高了治療和護理效果,降低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使護士對患兒的病情、治療、護理有了充分的認識,改變了以往等病人入院后,才根據病情備儀器,出現并發癥后才給予治療及護理,延誤了搶救時間,造成工作被動的現象;鍛煉護士的獨立思考能力,針對不同病人的病情,進行科學分析,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并能有條不紊地配合、協助醫生進行各種治療和搶救,工作無誤,醫護配合更加默契,使患兒獲得最佳的治療和護理,也體現了護士的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陸青梅,曾潔華.雞蛋黃油治療新生兒硬腫癥及護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8,24(3):472
篇7
[關鍵詞] 心血管疾病;老年;生活質量;舒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41.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4(a)-0155-03
Comparison of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NG Ping
Cardiac Care Unit,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linical Department of South Buiding,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ir improvement conditions. Methods The 200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fort nursing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hinesization version of simple health questionnaire (SF-36) was used to evaluate once the patien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and one week before patient discharge.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was the total score.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13.0 statistical package (t tes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mode,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01). In the control group,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except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disease, general health conditions and energ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Scores of the other dimens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nursing (P > 0.05).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01),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the comfort nursing mode can satisfy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o the maximum degree, promote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Comfort nursing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 000萬人死亡,其中80%(4 000萬)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經證實發展中國家約1/4,發達國家幾乎一半的死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1]。在這一患病群體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常因疾病本身所具有的隱蔽性、突發性、嚴重性等特點,導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同時也是導致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老年心血管疾病護理的重要性也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3],如何降低和消除引起疾病發生或者復發、加重的危險因素,促進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更是值得護理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對此,我科采用不同護理模式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200例,均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間住院治療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或國際心臟病學會制訂的冠心病診斷標準[4],對參與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并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認知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者。按照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71例,女29例;年齡50~87歲,平均(48.2±4.2)歲;病程5~22年,平均(10.9±3.5)年;冠心病心絞痛21例,高血壓心臟病17例,心肌梗死型14例,心肌病13例,無癥狀心肌缺血型17例,高脂血癥10例,心率失常8例。對照組男68例,女32例;年齡47~85歲,平均(45.7±3.9)歲;病程6~20年,平均(8.8±3.6)年;冠心病心絞痛19例,高血壓心臟病20例,心肌梗死型16例,心肌病11例,無癥狀心肌缺血型14例,高脂血癥10例,心率失常10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傳統護理模式即功能制護理:以工作為導向,將患者所需的護理活動,依工作性質機械地分配給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為完成醫囑和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護士按照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分為“治療護士”、“巡回護士”、“辦公室護士”等。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即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具體的方法為:
1.2.1 生理舒適 ①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促進生理舒適。②患者所用物品擺放合理,滿足生理需求。③實施個性化護理促進生理舒適。④通過加強和保證患者機體的清潔衛生促進生理舒適。⑤通過防止醫源性損傷和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生理舒適。
1.2.2 心理舒適 ①采用溝通交流和音樂療法,并通過心理疏導促進心理舒適。②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患者通過信息的獲得,緩解文化休克狀態促進心理舒適。③利用認知治療理論,通過建立良好的知信行模式促進心理舒適。
1.2.3 社會舒適 主要通過了解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完善社會支持系統而促進社會舒適。包括兩個方面:①開展預見性的護理活動,杜絕促使疾病惡化或者加重的諸多不良因素,使患者在疾病治療與護理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關心、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體驗,提高其滿意程度。②要求親人、朋友、同事、領導等給予精神或者物質上的援助以滿足患者社會舒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模式前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
兩組患者均采用漢化版簡明健康調查表(SF-36)[5]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該量表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疾病、一般狀況、精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8個維度。統計指標為各維度總分。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至于生活質量的評定時間為不同護理模式實施前(下文稱第1次評估)和患者出院前1周各評估1次。在問卷評定的過程中,排除認為的暗示或者誘導,統一指導語,由專人負責評定,并要求患者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問卷各條目的回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明顯提高,其中生理機能、軀體疾病、精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四個維度得分、生理職能、一般狀況、情感功能與干預前相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或P < 0.01)。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模式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除生理職能、軀體疾病、一般狀況、精力四個維度明顯提高,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余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四個維度得分與護理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出院前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結果比較,各維度得分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或P < 0.001)。提示舒適護理模式的實施,對患者疾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影響作用。見表1。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6-7]?;颊呷朐汉螅瑥淖≡涵h境的安靜、整潔、安全、美觀,溫濕度適宜,光線柔和,到安排特殊患者(打鼾患者)居住單間病室以及到保持床單位舒適(如床鋪平整,及時進行調整,利于呼吸和肌肉放松,保持心情寧靜,床墊軟硬度適中,床單被褥的及時更換)、日用品擺放位置合理等方面,均充分顯示了對患者高度的護理人文關懷。根據病情配備合適的膳食,并對注意事項講解,如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患者保持口腔、皮膚、頭發等部位的個人衛生的意義,既體現出對護理細節的管理,使患者獲得知識和信息以及服務更加全面,又對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及增強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和信心起到較好的影響作用。同時加強對各種管道和監護的護理如,加強藥物副作用的觀察,為減輕患者臥床疲勞、預防壓瘡、增加舒適感而對四肢和受壓部位進行的協助按摩等,均有效地防止繼發性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護士還想盡一切辦法如按摩、足浴、降低和消除各種噪聲,通過促進或者保證患者有效的睡眠來提高生理舒適度,也是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睡眠覺醒節律,防止誘發焦慮、抑郁情緒,避免加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的重要措施[8-10],這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理舒適程度。而針對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影響,采用“認知治療理論”,幫助患者認識疾病,解釋其目前的病情轉歸、治療和護理,了解其心理變化,做好心理疏導,給予心理支持,協同家屬安慰、鼓勵患者,同病友聽音樂、談開心事,消除恐懼感,既不夸大疾病的危害,又著重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從而指導并督促、幫助改變以往錯誤的“知-信-行”模式。同時提供的有關疾病治療方面的信息、對患者知情同意權的尊重,最大限度地讓患者擁有并體驗到了被理解、被尊重、被關懷的情緒體驗,從而為患者多角度、多層面地獲得心理上的舒適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預見性護理活動的開展,特別是護士針對影響患者發病的諸多應激因素,如情緒、焦慮、抑郁、婚姻、工作、年齡、性別、社會環境等進行研究,制訂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并作為健康教育的內容之一,提醒指導患者避免上述不利因素,對患者自覺健康意識的加強和自覺健康行為效能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另外對患者進行的認知指導,減輕了患者心理顧慮,取得親人、朋友及過去的同事對患者不同程度的關心和鼓勵,并根據病情適當安排家屬陪床等措施,單位領導、朋友親屬來院探視,客觀上給予的物質和經濟上的援助,主觀上給予的精神上的支持,均讓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溫暖和安全感,使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完善,進而促進社會功能的舒適。
至于生活質量概念,目前隨著在醫學領域的引入,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實驗、衛生政策的制訂、衛生資源效益的評價等。通過該項研究,筆者認為,生活質量既可以作為一種指標,評價護理質量的優劣,也可以作為一種目標和結果,驗證某種護理模式的科學性、實用性等。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可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傳統護理模式比較,舒適護理模式不但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從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等方面讓患者處于接受治療和護理的最佳狀態,還可以增強患者包括身體和諧、欲望和諧、心態和諧、與人和諧、處事和諧等五個方面的內心和諧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身心需要,減少并發癥,加快疾病的康復,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軍,劉澤.受體阻滯劑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0):2697-2699.
[2] 孫艷.常見老年心血管病的護理要點[J].基層醫學論壇,2008,12(12):2.
[3] 薛衛紅.老年心血管病整體護理的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6):2.
[4] 江一清,劉朝中,朱國英.現代冠心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345-346.
[5]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的介紹[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29(2):116-119.
[6] 楊潔.舒適護理模式之我見[J].護士進修雜志,1999,14(10):23.
[7] 張佩雯,文桂珍.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舒適護理[J].現代醫院,2008,8(8):92-93.
[8] 劉華,劉旦丹.老年心血管病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家庭護士,2008,6(2):410-411.
[9] 王正英,彭敏.CCU患者睡眠障礙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3):70-71.
篇8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剖宮產;產婦
剖宮產屬于具創傷性分娩方式,需將產婦腹壁與子宮剖開后取出胎兒,目前剖宮產在婦產科中的實施率較高,雖然該術式的安全性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剖宮產產婦在產后需接受細致護理措施,以減輕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避免影響產婦預后[1,2]。本文探討了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行剖宮產分娩的180例產婦臨床資料,按護理所用不同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95例,年齡22~38歲,平均(29.5±3.5)歲,初產婦48例,經產婦47例,剖宮原因:35例胎盤前置,42例胎位異常,18例其他;對照組85例,年齡25~38歲,平均(25.4±4.5)歲,初產婦40例,經產婦45例,剖宮原因:36例胎盤前置,38例胎位異常,11例其他。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產后常規護理,護士告知產婦產后注意事項,囑其注意保暖,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等。觀察組在產后行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護理,具體包括①病情監測:嚴格觀察產婦生命體征,注意有陰道有無出血、子宮收縮程度。②定時更換腹部切口敷料,觀察尿液性狀及尿量。③護理:指導產婦行半臥位休養,為其說明原因,提高產婦護理配合度。④心理護理:護士加強與產婦交流,評估其不良心理狀態,給予心理疏導,消除負面情緒。⑤疼痛護理:及時了解產婦疼痛,適當予以止痛措施,播放音樂分散產婦注意,減少疼痛感。⑥健康宣教:指導產婦正確喂養方法,幫助其適應母親角色,告知產婦合理搭配飲食,適當下地活動,同時注重加強產后避孕知識宣教,產后42d院復診,檢查子宮復舊情況。
1.3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總分0~50分,>50分為焦慮、抑郁程度嚴重[3]。比較兩組疼痛程度與新生兒狀態,按視覺模擬(VAS)評分評估疼痛度,分值0~10分,分值與疼痛度成正比[4]。新生兒情況根據新生兒Apgar評分評定,從膚色、心率、呼吸、反射及肌張力方面評價,總分10分,>8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5]。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21.0軟件分析,(x±s)表計量資料,t行組間、組內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字2行組間比較,P
2結果
2.1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比護理前有所降低,觀察組SAS、SDS評分比對照組低(P
2.2兩組疼痛程度、新生兒狀態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VAS評分比對照組低,新生兒Apgar評分比對照組高(P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整體護理責任制的基礎上建立的,將護理內容集中化,細化基礎護理,為產婦提高個性化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產婦預后[6]。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比護理前有所降低,觀察組SAS(35.6±9.8)分、SDS(37.8±10.0)分比對照組(45.9±9.8)分、(46.2±9.3)分低,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消除負面情緒,促進產婦預后。分析原因可能為:剖宮產產婦在產后極易出現憂慮、焦慮情緒,觀察組護士針對其不同心理特征予以心理疏導,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從而可減輕抑郁、焦慮[7]。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VAS評分(4.2±1.2)分比對照組(7.8±1.4)分低,新生兒Apgar評分(9.3±0.8)分比對照組(7.2±0.5)高,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可緩解產婦疼痛,同時有利于提高新生兒出生質量,降低窒息率[8]。此外,護士指導產婦產后科學飲食,促進母乳分泌,保證新生兒可攝入足夠的母乳,同時護士還加強對產婦的母乳喂養方法指導,確保喂養方式正確,避免新生兒在喂養過程中出現窒息狀況,從而提高新生兒狀態。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可減輕剖宮產產婦產后疼痛,消除抑郁、焦慮情緒,改善心態,且可提高新生兒狀態。
參考文獻:
[1]楊沈英.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剖宮產產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050-3052.
[2]畢璧.婦產科護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1-187.
[3]周艷春.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4):125-126.
[4]王慶捷.優質護理對緩解剖宮產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8):905-907.
[5]張連英,黃嵐,陳毓,等.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剖宮產產婦術后疼痛及新生兒窒息的影響探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32):4582-4583.
[6]疏翠玨.優質護理服務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延邊醫學,2015(4):92-93.
篇9
【關鍵詞】層級護理;護理質量;滿意度;專業水平
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備和科學管理,直接關系到醫院的工作質量,更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層級護理是指在組織結構和內容上由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組成小組,對一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在排班上實行月班制,以相對保證患者在整個住院期間得到同一組護士提供的全程護理。2008年9月始,我科在護理人員的管理模式上進行了改革,實施護理人員分層級使用的成組護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老年病科的護理人員15人,其中本科2人,大專學歷10 人,中專學歷3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6人,護士3人,助理護士3人。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前、后6個月護理人員無人動。
1.2 方法 護理人員按照職稱、學歷、工作年限三層模式形成3個護理小組,每組5人負責床位13張。護理小組在工作職責上進行具體分工,一級助理護士,指未取得護士執照的護士,主要負責患者生活護理和無創技術操作的基礎護理;二級執行護士,主要負責有創技術操作的基礎護理,參與夜班倒班,指導助理護士工作;三級責任護士,主要負責所分管患者技術性的各項有創治療、處置,健康教育,運用護理程序開展護理工作,輪流參與夜班倒班;護理小組長由在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高級責任護士競爭產生。護理組長參加疑難病例的討論,在指導、監督責任護士工作的基礎上,負責危重患者的有創治療、高技術性護理,有計劃進行健康教育;制定護囑,督導醫囑、護囑的落實,組織護理查房,申請護理會診;同時負責科室護理質量的檢查、督導、持續改進工作。由護理組長帶領2名責任護士,1名執行護士,1名助理護士,共同完成本組患者的治療護理、健康教育工作。
1.3 人員培訓 1名責任護士帶1名執行護士,為其講解各種操作以及??谱o理的內容,培養業務能力;制定學習計劃,學習新技術及新儀器的使用。1名執行護士負責1名助理護士的業務培訓,著重提高“三基”水平,結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講解,幫助她們提高業務能力,重點教會她們溝通的技巧,使其更早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護理組長結合臨床危重、疑難、典型病例,定期主持護理查房。
1.3 評價方法 護理部質量控制組每月檢查護理質量,根據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實行百分減分制考核;科室建立患者意見箱,患者出院前1 d填寫滿意度調查表,投放在意見箱內,每月整理、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用t檢驗,P
2 結果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成組護理前、后半年的護理質量考核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成組護理提高了護士滿意度 護士滿意度的提高是患者滿意度提高的前提。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對護理人力資源、工作量、工作內容合理安排,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激發了護士努力進取精神,積極主動學習業務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能。各級護士對所要求的護理知識及操作技能逐步深入和精湛,因此能準確、熟練地愉快工作,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同時增強了各級護士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3.2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成組護理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 在護士分層級使用中,各層級護士的工作是以患者為中心,按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各級護士職責明確,不同分工,協同管理。護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對患者行直接護理,如評估、健康教育、生活護理、人性化服務與心理關懷等,從而改變護理人力資源浪費卻不能滿足患者需求的狀況。比起實施前,不分職稱、崗位和級別,根據固定崗位輪流排班更易于將崗位工作做好[1]。層級護理改善了護患關系,彼此增加了信任,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供了保障[2],護士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更能得到患者的尊重,護士建立了“我的患者”的觀念,激發了工作熱情,調動了工作積極性,延伸了護理內涵[3]。
3.3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成組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 分層級管理是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能級,設立不同層級護理崗位給予不同的工作權限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滿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確保護理質量。不同層級人員各司其職,責任明確,小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增強了護理工作隊伍的凝聚力,激發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護士工作更加專業化,業務水平顯著提高,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各項工作得以有序、保質、保量地完成。
3.4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成組護理有利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層級護理在排班方式上實行新老搭配,以老帶新,以老幫新的成組護理,為低年資護士創造了更加安全、規范和輕松的工作環境。護理組長負責科室護理質量的檢查、督導、持續改進工作,分級指導培訓下級護士,鍛煉了每位護士的管理能力,有利于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參 考 文 獻
[1] 方芳,程云,周劍英等.實施護士芳層級管理對基礎護理質量影響的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14-117.
篇10
關鍵詞:護患關系;優質護理;影響;患者滿意度
伴隨著醫療衛生條件發展日益改善,護理學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護理水平的高低對護患關系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醫院提高護理水平和質量,有利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2],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新時期,我們在醫院要努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努力提高護理的質量和水平,滿足患者的護理要求。本文我們主要分析了我國護患關系現狀,闡述了優質護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開展優質護理的具體策略。
1我國護患關系現狀分析
護患關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是建立在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一種關系,是護士提供護理服務和患者接受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人際關系。護患關系不僅僅局限在護士與患者之間,護患關系是一種多層次、多方面的專業性的互動關系。護理工作在醫療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護患關系成為護理工作中一種重要且基本的社會關系。但是,目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的護患關系發展并不樂觀,各種護患關系問題層出不窮。下面我們主要分析一下,我國的護患關系現狀。
當前,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日漸改善,人們的思想意識也不斷發生改變。新時期下,人們醫療衛生服務意識愈加強烈,在新的消費理念指導下,人們的護理服務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在就醫的過程中,更多的關注醫院護理服務水平,對現代護理服務提出了更加優質、安全的要求?;颊咴谧o理工作中不再處于被動地位,他們更愿意在護理工作中全面了解到健康服務內容和知識,并享有各方面的知情權??傮w上來說,人們的護理維權意識日漸提高,在護理過程中總是因一點小事導致糾紛,護患矛盾和沖突不斷,護患關系不和諧,護理人員工作心理壓力巨大等。
2優質護理服務的必要性
通過上文得知,我國目前護患關系日益緊張,為了緩解這種現象,作為醫院來說,要努力提升護理質量和水平,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盡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各種護理要求,從而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經過調查分析研究發現,影響護患關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護理服務人員的護理服務工作不專業以及患者的偏激不理智行為??傊?,都是由于護理工作引起的,因此作為醫院來說,院方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提升護理質量能夠有效改善護患關系。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悉心照料患者的生活起居,為患者身體康復提供一個優質的環境。另外,護士人員還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熱心進行解答,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盡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對優質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3]。優質護理服務對緩解護士與患者之間的矛盾,減少醫院糾紛事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醫院護理工作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全面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十分必要。
3優質護理工作策略
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在強大的經濟推動下,我國各項經濟活動不斷取得新發展,當然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不斷取得新突破。但是在我國護理工作中護患關系緊張,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康復,還阻礙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F階段,我們提出了醫院開展優質護理工作的具體策略,旨在改善護患關系。
3.1健全優質護理工作制度
在護患關系的改善上,醫院首先要重視優質護理工作,對醫院的優質護理工作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修訂并完善原來的護理制度,統一規范優質護理工作。對護理過程中的各項操作流程和方法,建立統一的護理標準[4],對于護理技術和護理內容統一進行規范,并實施到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去,護理工作人員嚴格按照醫院優質護理的規定來展開優質護理工作。
3.2提高優質護理工作人員服務水平
進一步完善醫院優質護理質量和水平,針對護理服務水平相對較低的工作人員,加強職業教育和指導,醫院統一組織全體護理工作人員定期參加護理培訓工作,對具體的護理操作流程和技巧要熟練掌握,提高處理各種護理工作的能力,提高優質護理服務水平。另外,醫院還要還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考核,通過考核機制來激勵護理工作人員努力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對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3.3提高優質護理人員職業道德
護理工作本身是一個服務性質的工作,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認真仔細、責任心強、任勞任怨、不抱怨、具有良好品德和職業道德[5]。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工作必須要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一絲不茍,在具體護理工作中恪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對患者熱心服務,積極主動,努力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建立和諧護患關系。
4小結
綜上所述,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健康,開展優質護理工作,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和水平,同時提升醫院的形象,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對整個醫療護理工作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新時期,我們要不斷完善優質護理工作,創新優質護理工作策略,從而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周文虹.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護患關系信任度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4(03):321-322.
[2]高杰.某醫院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實施現狀與護理服務滿意度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16(01):267-259.
[3]陳美蓮,劉雪輝,黎慧.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中提高護理人員素質的做法[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8(05):393-394.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護理專業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