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科技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9:53: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論文科技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技論文科技論文

篇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創新離不開科技論文。通常人們將科技會議論文和科技期刊論文統稱為科技論文??萍颊撐陌磳懽髡Z言的不同可分為中文科技論文和外文科技論文。外文科技論文以英文科技論文為主。英文科技論文比中文科技論文的數量多。眾多的科研成果以英文科技論文形式發表,因此很有必要提高英文科技論文的閱讀水平。

 

科技論文與科普文章不同??破瘴恼率菍懡o公眾看的,它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萍颊撐氖菍懡o同行專家看的,它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萍颊撐牡倪壿嬓栽谖淖稚媳憩F為句子之間的銜接十分緊密,因此掌握句子之間的各種銜接方法有助于提高英文科技論文的閱讀水平。

 

1 語法銜接

 

語法銜接包括省略、替代、照應和連接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有助于增強英文科技論文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1) Computers exist in a wide range of sizes and power. (2) The smallest are embedded within the circuitry of appliances, such as televisions and wrist watches.

 

句(2)中The smallest后面省略了在上文句(1)中已經出現的computers。采用省略的銜接方法避免了在句(2)中重復出現computers,突出了句(2)中的新信息“The smallest”,使得句子之間更加緊湊。

 

(3) Laptop computers and PCs are typically used in businesses and at home to communicate on computer networks, for word processing, to track finances, and to play games.

 

(4) They have large amounts of internal memory to store hundreds of programs and documents.

 

(5) In 1975, Gates and Paul Allen collaborated on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BASIC programming language.

 

(6) Thi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Microsoft in Albuquerque, New Mexico, in the same year.

 

句(4)用人稱代詞They指上文句(3)中的Laptop computers and PCs,用人稱代詞起到照應的作用。句(6)用指示代詞This指前面In 1975, Gates and Paul Allen collaborated on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BASIC programming language整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用指示代詞起到照應的作用。這種照應的銜接方法使得科技論文更加簡潔,表達的意思更加清晰。

 

(7) A laser used with the erbium-doped fiber can then be triggered without first having to convert weakened light pulses into electrical signals.

 

(8) As a result, with no intervening optical / electronic conversions to slow down transmissions, fibers can carry more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higher speed signals.

 

句(8)中的As a result表示句(7) 與句(8)之間是一種因果關系。還有一些過渡性的詞語可以表示轉折、時間、條件和因果等邏輯關系。掌握起銜接作用的過渡性詞語,有助于把握科技論文的內在邏輯。

 

2詞匯銜接

 

為了進一步增強英文科技論文的邏輯性和連貫性。英文科技論文除了應用語法銜接的方法,還大量使用詞匯銜接的方法。詞匯銜接包括重復、同義、反義、上下義等多種方法。

 

(9) The secret to perfect timing is to make an extra satellite measurement.

 

(10) If three perfect measurements can locate a point in 3-dimensional space, then four imperfect measurements can do the same thing.

 

句(9)中出現了measurement(單數形式),句(10)中又重復出現了measurements(復數形式),這種詞匯重復方法不但使得兩個句子更加緊密,而且突出了論文要表達的重要信息(measurement)。

 

(11) If everything were perfect (i.e. if our receiver’s clocks were perfect) then all of our satellite ranges would intersect at a single point (which is our position).

 

(12) But with imperfect clocks, a fourth measurement, done as a cross-check, will NOT intersect with the first three.

 

(13) Funding such an immense project would cost more than $230 billion over several decades.

 

(14) To make this investment economically feasible, phone companies want new laws that would let them supply programming as well as carry it for other companies.

 

(15) Some cable-TV companies, broadcasters, (下轉第79頁)(上接第74頁)and publishers strongly oppose the entry of such powerful competitors.

 

(11)中的perfect與句(12)中的imperfect是一對反義詞,利用反義詞銜接兩個句子,起到了強烈的對比作用。句(13)中的Funding與句(14)中的investment是一對同義詞,利用同義詞銜接兩個句子,不但可以避免用詞過于單調,還可以起到了強化同義詞所表達意思的作用。句(14)與句(15)利用上下義詞銜接兩個句子,句(14)中的companies是個上義詞,它抽象地指公司,句(15)中的cable-TV companies, broadcasters和 publishers是下義詞,它們具體指有線電視公司、廣播公司和出版商。

 

熟練掌握各種銜接方法,有助于把握科技論文的內在邏輯性,并快速準確地獲取英文科技論文所包含的信息,達到提高英文科技論文閱讀水平的目的。

篇2

關鍵詞: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規范;土木工程

科技論文是學者呈現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也是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土木工程研究生培養也越來越重視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能力,這不僅是因為國內高校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有發表科研論文,甚至SCI檢索論文的畢業要求,而且也是一個科研工作者必備的技術能力。然而,目前很多研究生對英文科技論文撰寫習慣、寫作格式并不熟悉,科技論文寫作的課程教學也不規范。本文擬通過分析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科技論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問題,提出論文各章節的寫作要求及建議。

一、傳統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授課內容以專業詞匯為主導目前,一些研究生對于專業英語的認知仍是學習專業詞匯,而部分專業英語課堂的授課內容也是以專業詞匯的介紹為主導。然而,專業詞匯的學習是本科階段的學習要求,研究生學習階段應加強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格式及規范要求等。

(二)研究局限性及負面結果刻意回避我們在開展科學研究過程中,一般會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簡化,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也會做出一定假設。因此,針對某一科學問題的研究過程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結果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負面結果。事實上,我們對研究局限性及負面結果的討論越充分,論文的可靠性越高。而教師在傳統課程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對研究方法局限性的討論及負面結果的呈現。

(三)結果討論與展望不夠重視在科技論文中,我們對研究結果進行深入討論和展望,可以使論文的內容和結構更完整,是科技論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英文科技論文撰寫及授課更加重視對研究結果的客觀描述,缺乏對研究結果的合理解釋分析。例如,由于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多種解釋,我們可以致力于分析討論多種可能,并深入展開。結果討論和展望的內容越飽滿,表明作者對研究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更深刻。[1]

二、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課程設計

我們可以根據傳統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對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科技論文寫作的題目、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結論等各個部分逐一進行探討,提出英文科技論文的寫作習慣及規范。

篇3

關鍵詞: 科技文 翻譯 功能翻譯理論

1.引言

較之其他翻譯文本,科技文本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譯文要求兼顧精準性和規范性,這就對翻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情況中,作為中西方科技活動交流的主要媒介,科技論文由于其較強的專業性,使得英譯工作發展緩慢,無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專業翻譯者,都很難保證譯文質量,致使科技文英譯水平良莠不齊,這與中國的科技迅猛發展之勢形成落差,提高中文科技文獻英譯水平是適應中國科技“走出去”形勢的當務之急。

具體而言, 科技文英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英譯工作多著眼于單句詞語、語句或語段層面上的翻譯,如何將科技文英譯兼顧句法(包括語句內部的詞匯和語法)和篇章層面應作為研究重點。文本類型理論及翻譯目的論為探索科技文英譯技巧和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

2.功能翻譯理論

功能翻譯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德國學派整合了費米爾的目的論、賴斯的功能翻譯批評理論、曼塔利的翻譯行為理論及諾德的“功能加忠誠原則”。

其中,目的論現已成為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理論之一。該理論將翻譯闡述為承載著本身的目的,并通過沖破文化障礙促進文化間交流的行為。選擇翻譯方法或策略的標準在于翻譯本身的預期目標。目的論是建立在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忠實原則基礎上的[1]。

賴斯將語言學的文本功能理論遷移到翻譯行為的研究中,提出了功能翻譯批評理論。該理論建立在布勒的語言功能三分法基礎上,將文本分為信息型、表情型、感染型和視聽媒體型四種類型[2]。

翻譯行為理論是目的論的深化與發展。從翻譯過程出發,曼塔利將翻譯闡釋為一種“跨文化合作”的行為,認為其是有自身目的并注重結果的活動,翻譯過程則是文化轉化關聯的交流過程;從翻譯參與者行為及作用角度出發,曼塔利認為翻譯并不是單純的文字本身的翻譯,而是通過翻譯打破語言障礙,從而促進文化的交流[3]。

諾德的“功能加忠誠原則”是對功能翻譯批評理論的補充,不僅強調翻譯本身的功能,還重視翻譯對原著及讀者的忠誠。在此,“功能”指譯文可以在目標語國家的文化體系中起到學術交流作用;“忠誠”指翻譯既要忠實原著又要兼顧讀者的語言習慣。這一理論給出了翻譯過程中經常碰到的一些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如哪些語句屬于可以保留,而哪些屬于必須保留并進行相應的改寫。

綜上,功能翻譯理論內部主流理論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系統解決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3.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科技文的翻譯

功能翻譯理論的某些特征能夠迎合科技文在句法翻譯(包括詞匯&語法)和整體篇章翻譯方面的特點。

3.1詞匯翻譯

3.1.1動詞名詞化

與漢語動詞使用的靈活性不同,英語中動詞的形態改變有嚴格限制,動詞名詞化的方式在不影響原文意義的同時,有利于句子結構的精簡。在忠實性原則指導下,科技文英譯傾向使用名詞化動詞,以順應目標語的表達習慣與文本特點。舉例如下:

原文:……打造醫療旅游資源的品牌價值,開拓醫療旅游市場的規模,提升醫療旅游服務與產品的質量……

譯文:…the building of brand valu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expansion of medical tourism marke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ourism services and products…(動詞的處理在此加粗標注)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多個并列動詞,使得句子更加簡短有力。翻譯時應將這些動詞名詞化(“打造”翻譯為“the building of”;“開拓”翻譯為“the expansion of”等),以保證句子結構與層次的清晰性,更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3.1.2渲染詞的省譯

為增強語氣,中文科技文通常帶有很多中國特色的渲染詞匯,是中國人獨特思維方式的體現;然而,科技英語更關注文章的周密嚴謹,用簡練的表達突出文章的重點信息。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將渲染詞省譯。舉例如下:

原文:……對我國醫療旅游資源的空間布局、特征、類型等更加深入地討論……有利于醫療旅游資源的合理使用,大力提高我國醫療旅游資源的市場競爭力,有針對性地創新更多的醫療旅游產品……

譯文:… the discuss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yp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hina’s unique medical resources are favorable to the use of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improvement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edic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creation of more medical tourism products…(省譯部分加粗標注)

分析:原文中使用了很多渲染詞,例如“更加”、“深入地”、“合理”、“大力”、“有針對性地”等,都采取了省譯策略,使譯文更加簡潔易懂。

3.1.3術語的處理

科技論文專業性強,術語使用密度高,翻譯應當關注術語表達的準確性。舉例如下:

原文:該文主要運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包含網絡分析法、實地調研法、SWOT分析法等。

譯文: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the main method of this paper, including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field research method and 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analysis method.

分析:對于專業人士而言,原文中的SW OT分析法不難理解,但是考慮到非專業讀者的閱讀體驗,因此在括號中將各字母的含義表示出來。

3.2語法翻譯與篇章翻譯

語法翻譯通常融于篇章翻譯中,在此將二者結合闡述。較之其他文體,科技文英譯應注意的語法點主要在于主動變被動的處理。根據相關統計,在科技文教科書中,大約有將近一半的動詞使用了被動語態,而漢語中更習慣主動語態的使用。因此,為了使得譯文讀者更容易理解,在翻譯過程中要對語態作適當的轉換。舉例如下:

原文:……制訂合理的醫療旅游方案,深入挖掘我國醫療旅游的獨特優勢,并進行醫療旅游產品的設計與創新。

譯文:… a reasonable medical tourism scheme is develope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medical tourism are exploited, and medical tourism product is designed and created.

分析:由于原文較長,而且結構相對復雜,因此在翻譯時首先進行了斷句。在翻譯后半部分時,將漢語中的主動語態轉換成被動語態,將漢語主動語態“制訂”翻譯成英語被動語態的“is developed”,將漢語主動語態的“挖掘”翻譯成英語被動語態的“are exploited”,將漢語主動語態的“設計與創新”翻譯成英語被動語態的“is designed and created”。這種不具備感彩的翻譯方式,不但能夠客觀地將原文的語態特點表示出來,還能夠讓科技文的信息功能更加明顯。

4.結語

在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下,翻譯不僅僅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變,更是一種具備較強目的性的交際行為。在翻譯過程中,應當使用合理的處理策略,將譯文的信息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實現交際目標??萍嘉氖且环N專業性很強的、以內容表達為目標的信息文本,為了將科技文的功能體現出來,需要運用交際翻譯的合理處理策略,在保持原文信息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實際語體的習慣與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轉換與刪減,從而使得科技文翻譯質量更高。

參考文獻:

[1]楊瑛.功能翻譯理論與科技英語文體翻譯方法分析[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5).

篇4

科技管理要創新,管理者就要提升自身素質,因為他們是科技管理體系創新的主體,科技管理創新水平的高低完全在于于科技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創新意識是科技管理人員首要必備的素質,創新意識在科技管理創新行為構成中起著引領、支撐的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科技管理人員創新思維的產生、形成以及創新性成果質量的高低。通過培訓,引導科技管理者運用創造性思維、實現創新及產生創新性成果,使科技管理創新的具體實施有著堅實的基礎。適應科技管理創新的要求,科技管理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必須合理和優化。科技管理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是催生管理創新意識的先決基礎條件??萍脊芾砣藛T的合理知識能力結構包括:對新事物敏銳的洞察能力和系統分析能力、對科研活動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對各學科發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對科研發展方向的科學預測能力、對課題研究的組織協調能力等等。科技管理人員具備了這些知識能力結構,在實際的科技管理工作中發揮管理創新能力可能性必然增大??萍紕撔鹿芾碇杏龅降姆N種問題以及科技管理人員的素質及能力提高問題必須通過培訓這一有效途徑來解決。

2科技創新人才培訓

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源泉。要實現科技創新,終歸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創新品質、創新精神的創新型人才來完成??萍紕撔拢瞬艦楸?。有關部門要積極發現、舉薦、培養、培訓科技創新人才。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而且獲得創新成果的人才,可謂是創新型人才。他們有三個特質:首先是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其次是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最后是有較強的成就欲望。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尤其在創新型科技人才,抓緊并持之以恒地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握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和特征,提升科技創新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提高科技創新活動的效益,加強科技創新人才的培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要建立一個適應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需要的形成以本專業為主的多知識、多技能的綜合的、有效的培訓體系。保證培訓工作持續的、有計劃的開展下去。

3結語

篇5

科學通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倫理并不具有像科學那樣的客觀性、共同性。從科學的評價標準來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對地心說的革命,是科學的巨大進步;但從中世紀歐洲的倫理觀念來看,卻違背了《圣經》的教義,不適當的倫理標準阻礙了科學的進步。倫理的這種保守性、穩定性、滯后性與科學的進取性、快速發展性形成鮮明的對照。科學促進倫理的變革,使倫理更好地適應科學和時代的需要;倫理引導科學的進步,使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科學界也有人擔心倫理的規范和引導會不會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但實踐充分表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必要的適當的倫理規范非但沒有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反而促進了科學順利健康的發展。關于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關系的理論研究

古今中外的學者對此提出了許多看法,總結為以下四種觀點:

(1)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等同論。這種觀點認為,知識就是道德,道德也是知識,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本身就是道德行為,反之,愚昧無知或盲目迷信是與道德無緣的。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是第一個把知識與德行統一起來的人。他認為,“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為一種善,屬于知識的范疇。知識使人變得明智、就會有美德,相反愚昧無知是導致惡行的根源。

(2)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相斥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發展不僅不能帶來道德進步,反而導致道德退步,因此,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是水火不相容、互相排斥的。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認為,“智慧出,有大偽”、“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只有“絕巧棄利”、“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才能保持道德的純潔性。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著名的《科學和藝術的發展是敗壞了風俗還是凈化了風俗》一文中,悲觀地預言:“科學與藝術日益進步,可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壞了”,“隨著科學和藝術的光芒在我們的天邊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碧貏e是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道德墮落的現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一些學者認為“道德崩潰”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他們甚至主張停止科學技術的發展,拯救道德危機,陷入了道德決定論的誤區。

(3)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無關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它們有各自的研究對象和社會作用,從來也不相遇,永遠也不會發生沖突”,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英國思想家休謨把知識和科學分為“事實的知識”、“價值的知識”和“物理科學”、“精神科學”,認為道德價值觀念來自趨樂避苦的情感,理性對道德價值無能為力。德國哲學家康德也認為,科學的王國與正義的王國是不交叉的?,F代西方新實證主義倫理學派代表人物維特根斯坦、卡爾納普等人也認為道德不存在對錯、真偽的問題,科學也沒有善惡之分。

(4)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善惡并進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既非等同,亦非排斥,更不是無關的,而是善惡并進的,科學技術發展既能促進倫理道德進步,也能導致道德退步。我國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認為,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但是人們的物質生活與道德思想卻非完全直線發展,是苦樂并進、善惡兼行的。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夫婦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們既認定人類由新發現得到的利益將會比害處多,但又有些憂心忡忡。后來,愛因斯坦、維納等人也同樣表示了這種憂慮。這表現出科學家對科學技術社會后果的關注和他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當我們運用科學技術觀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分析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我們看到兩者之間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不相干的。

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①科學知識是對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而道德作為人們行為規范和準則,是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反映。它們分屬于不同的認識領域,因而社會作用不同。科學用于指導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而道德用于調節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但兩者又是密切聯系的,都是對客觀實際的正確反映,統一于真善美的追求之中;②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也是辯證統一的,從根本上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于倫理道德的發展也是同樣具有革命意義的推動力量,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人類道德前進的基本趨勢,促進了新的道德規范的形成,深化了人們的道德認識、更新了人們的道德觀念等等。同時進步的社會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精神動力和和文化支撐作用。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因為受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其它因素和中間環節的影響和作用,因此相互作用關系不是單向的、直線式的,而是曲折的、復雜的。

2科技與倫理的關系

科學通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倫理并不具有像科學那樣的客觀性、共同性。從科學的評價標準來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對地心說的革命,是科學的巨大進步;但從中世紀歐洲的倫理觀念來看,卻違背了《圣經》的教義,不適當的倫理標準阻礙了科學的進步。倫理的這種保守性、穩定性、滯后性與科學的進取性、快速發展性形成鮮明的對照??茖W促進倫理的變革,使倫理更好地適應科學和時代的需要;倫理引導科學的進步,使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茖W界也有人擔心倫理的規范和引導會不會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但實踐充分表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必要的適當的倫理規范非但沒有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反而促進了科學順利健康的發展。

3目前科學技術發展與倫理沖突表現

(1)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倫理沖突具有深層次的影響。例如克隆技術,克隆技術的誕生將使人類能夠操縱基因,打破種屬的界限,人類可以改變物種的基因構成和機能,但是從倫理道德角度來看,克隆人將干預人類自然發展,改變人類親緣關系,打破人類生育概念和傳統生育模式。這些沖突比曾經生命技術帶來的沖突更加嚴重和深刻。

(2)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倫理道德沖突涉及領域更加廣泛。例如,安樂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帶來的生命倫理問題;網絡技術帶來的網絡倫理問題,利用網絡的虛擬、無序、開放等特征導致的網絡犯罪,網絡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發的倫理問題等等。

(3)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沖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銳。例如,高科技應用導致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克隆技術引發的人類身份確定問題,核能的開發引發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問題,這都是直接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4協調發展科學技術與道德倫理

為緩解上述的科學技術與倫理沖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對策:

(1)強化社會倫理責任,克服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

強化社會倫理責任,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倫理責任?,F代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多是受政府、企業集團和組織資助的,也就是說,科技工作者成為社會職業角色,科學已不再純粹是為了探索自然奧秘,它成了滿足社會經濟、政治等需要的一種工具,更直接地為科研活動的組織者和贊助者(政府和企業)服務??萍脊ぷ髡咭环矫嬉园l現和發明造福人類,另一方面又無法擺脫政治和軍事控制。無論從研究手段還是從研究目的來看,科學家的行為時刻處在社會各階層的關注之下,受制于社會的普遍道德規范和標準。科技倫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道德行為和價值觀念的問題,而且事關整個社會的道德取向和價值規范,事關整個社會的發展前途。這就要求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不僅要堅持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精神,客觀公正地提交科研成果,更應該對某項即將誕生的科研成果所帶來的社會后果進行充分評估,向公眾說明其科技成果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公眾應當享有廣泛的知情權。

雖然由于科技風險的不可避免性,科學家難于對其科研成果的負面效應有完全的預見性,但科學家應盡可能考慮到其成果的應用可能造成的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茖W家還必須堅持公眾利益優先的原則,以人類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為科學研究的根本出發點,關心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2)更新觀念,包括科學發展觀,文化觀等。

傳統科技發展觀既割裂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關系,同時又割裂了科技與社會、自然緊密的互動關系,其結果必然導致傳統科技發展觀的狹隘性,要么相對孤立地只是從科學系統內部“為科學而科學”要么只注重科技對經濟發展的動力作用而“為經濟而科技”,從而縱容了科技負效應的日益膨脹,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惡果。

為此,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創新跨越、競爭合作、持續發展”的新科技發展觀。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中軸,在此基礎上探索真理??茖W是一種對真理的追求活動,在其活動過程中正確處理理性與情感,功利與審美的關系。②對高科技的應用進行人本主義的規約。這樣既可以克服科技雙刃劍的特征,最大限度地遏制其負效應的作用,又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科技對人性的擠壓。

新文化觀就是把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相結合的大文化觀。也就是說要在現代科技發展過程中注入人文關懷,即以人為本。在科技理論中,同樣蘊含著邏輯的、直覺的、價值的、審美的、道德的、信仰的因素,科技成果無法超越認識論和價值論的前提。為此,要探究有利于科技健康發展的社會總體精神,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新文化觀。這種新文化觀體現了科技中的人性、人道、人生等的人文指向和尺度蘊含,表達了人的情感世界,它為高科技的健康運行提供了指導。

(3)建立完善法律機制。

保持科技與道德協調發展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要進行兩項立法:①立法律之“法”,即行政立法;②立道德之“法”,即自我立法。法律是強制性的規范,約束人們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道德則是非強制性的規范,也是一種立法,以人類特有的內驅力的激勵,達到自我覺醒和自我約束。道德和法律,一是“自律”,二是“他律”,二者缺一不可。

法律側重在于懲惡,而道德側重于勸善,防患于未然。從事科技活動的專家,違規或失范的行為大多不屬于法律管轄的范圍,要靠本人的自省自律和公眾輿論的譴責去克服、防止和凈化。但我們看到,由于道德規范的非強制性,它只能解決人們在科技活動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的問題,當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時,其規范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了。如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基因技術必然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福利,但是,也必然有人以基因技術為惡:如根據基因組工程學,達到治病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此技術使人致病,更有甚者,有些國家正準備或正在研制基因武器,如果使用這種武器必然產生可怕的后果。像這類問題僅靠道德是解決不了的。道德的下限就是法律,當道德的力量不足以律己或律人時,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的威嚴,通過立法禁止。

總之,科技道德與科技法制都是規范和調節科技活動的手段和機制,法制是通過法律制度,以強制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道德則通過道德教育和輿論教育手段,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影響和提高人們的道德覺悟,使人們遵守合乎道德的準則。顯然,科技法制的強制性約束是不可缺少的,而道德的非強制性規范和教育作用,特別是它對科技工作者思想觀念與行為準則產生潛移默化作用也不可替代。

摘要:科學技術與道德倫理,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其矛盾也逐步顯現。其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和廣泛化。我們應該科學客觀的看待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同志曾指出:“在二十一世紀,科技倫理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倫理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科技倫理道德的研究,指導科技倫理道德持續深入地發展。

關鍵詞:科技;倫理

參考文獻

[1]雷毅.科學也要關注倫理問題[N].科技日報,2000-12-15.

[2]詹頌生.科技時代的反思[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3]劉大椿.在真與惡之間—科技時代的倫理問題與道德抉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篇6

【摘要】科技文章因為其用詞嚴肅,造句嚴謹枯燥,所以大家認為科技文章的翻譯,就要追求/詞對詞,句對句的對等翻譯。這些看法有些誤解。事實上,科技文章的遣詞也講究文采,造句也應具有美學特質。本文欲從翻譯遣詞的方法以及造句中的美學追求來討論科技文章的翻譯。

【關鍵詞】科技文 翻譯 技巧

一、科技文章的遣詞

科技文章的遣詞也可以生動活潑,細究之下,似有三類:借、轉、破。它們給可能單調的行文平添幾分亮色,使科技文章的沉滯之風,為之一掃,于是閱讀便成為享受,翻譯也充滿興趣?,F舉例說明:

1. The furthest we have been is the Moon. If we want to travel into deep space,beyond our backyard,the Solar System,we.ll need a new breed of spacecraft.

譯文:我們人類迄今所到過的最遠的地方是月球。要想穿越地球的后院――太陽系,進入外層空間,我們需要一種新型的宇宙飛船。

2. Space is the most hostile environment we will ev-er explore. Even a single five-hour spacewalk requires months of training,and a vast technical backup to keep it safe.

譯文:太空是人類探索所進入的最惡劣的環境。即便是一趟5小時的太空行走,也需要數月的強化訓練,以及龐大的技術支持來確保其安全。

3. Down here on earth we are protected by the at-mosphere and by our planet.s magnetic field(磁場),but in space long haul astronauts suffer gradual but irrevers-ible radiation sickness unless they are carefully shielded.

譯文:在地球上,我們受到大氣層及地球磁場的保護,而在太空中,長時間逗留的宇航員會逐漸患上無法根治的輻射病,除非他們全身都能保護得滴水不漏。

遣詞分析:例(1)中deep space,乃借來的專業術語。Deep + space一旦成為航天術語,便不能從普通詞匯的視角去解釋,應譯作外層空間。例(2)中的hostile(本義:充滿敵意的)文學色彩濃厚,它又體現了/轉字,其轉義之一是:unfavorable to health and life(不利于健康及生活的)。另如:a hostile climate惡劣氣候。因此翻譯the most hostile environment中的hostile,卻不能守其本義,而必須以其轉義譯之。當然,科技英語中體現轉的意境的詞匯,翻譯時到底如何處理,是譯其本義,還是譯其轉義,要視漢語的表達習慣而定,語言的奧妙與魅力,也許就在于此。而例(3)中long haul的使用,充分體現了科技文章遣詞的第三類:美國傳統詞典對longhaul釋義為:informal:a long period of time。詞典添加這個informal不可小視,科技文章使用如此informal的詞組,很明顯屬于打/破常規。

(2)In the chilly month of November,most U.S production areas don.t harvest fruit. But a team of University of Florida scientists is trying to help growers in Northern Florida produce a crop by tricking strawberry plants into thinking it.s springtime.

譯文:寒風凜洌的11月對美國大多數水果產地來說不是收獲季節,佛羅里達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卻正在嘗試讓佛羅里達北部果農在這時候也有收成――方法是對草莓進行欺騙,讓它們覺得春天已經來臨了。(賦予草莓以生命)

以上兩種譯文使用了擬人化的語言,擬人賦予各事物以人的特征、思想或活動,或帶上人的屬性,形象解釋科技知識,使內涵化虛為實,格調輕松,明朗自然。這樣使得譯文明確爽潔,直截了當,產生異曲同工之妙,也增加其審美想象力。

二、科技文章造句的美學追求

科技文章的造句也講究文采,細細品味科技文章,主要體現了三種美,即邏輯美、人性美、練達美。如果讀者,譯者能體驗到這些美,那么無論是閱讀還是翻譯,都會提升到一種美的境界。以下是對這三種美依次作分析。

1.輯美??萍加⒄Z最具特色的美就是邏輯美,因為科技英語是表達科技事實、概念、原理的,和解釋自然現象的,因此邏輯縝密,推導合理,無懈可擊。如下面一段關于石油成因的論述,推導嚴密,一環扣一環,絲絲入扣,極具說服力和邏輯美。如:

There are cases of oil accumulations in small sandstone lenses enclosed by clays,and for these it is difficult to visualize much movement of the oil; it must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sandstone or in the adjacent clays. If it was formed in the sandstone,it must have been formed after the sandstone was covered by clay,otherwise it might have escaped. If it was formed in the clay below the sandstone,its passage to the sandstone must have been delayed until the sandstone had its clay cover,or again it might have escaped.

譯文:有一些例證表明,石油聚積在被黏土封閉的不大的透鏡形沙巖礦體內。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設想石油會有很大的流動,它一定是在沙巖內或是附近的黏土內生成的。

三、結論

人們普遍認為科技英語用詞準確、語義單一、句子結構嚴謹,的確科技英語的語言表現形式不如文學語言那么富于美的感染力,那么豐富多彩,但這并非說明科技英語沒有任何審美價值。事實上,科技英語大量使用修辭手段,在措詞、句法、篇章等方面不乏美的表現。

參考文獻:

[1]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Eng-land:Pergamon Press Ltd,1981.

篇7

隨著我校中職護理專業的擴招,中職學生去醫院見習的機會日益減少,原本應去見習的實訓課只能在校內實訓室完成。結合目前實訓課學時及校內的實訓條件,我們選擇新生兒護理、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3個章節的實訓課開展綜合實訓。綜合實訓的目的在于改變以往單一的操作練習或病例討論模式,搭建融教、學、練、做為一體的教學平臺,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訓練臨床思維的教學目標。同時,為滿足學生課余參加婦幼保健員考試及“3+2”考試的需要,我們一直設想在兒科護理實訓課中增加一些教材中沒有但考試需要的內容,以便學生在考試時得心應手。在此背景下,我教研室通過集體備課,完成了新課的開發和應用。

2集體備課的實施

2.1集體討論定方案

教學方案及流程的開發首先取決于集體智慧。通過討論,首先制訂出每次綜合實訓的大致內容和流程:(1)教師示教本章節的常用操作(含儀器使用介紹)及與本章節內容相關的補充性操作(滿足學生考證需要的操作);(2)學生分組操作練習;(3)學生完成任務并展示。確定綜合實訓的大致內容和流程后,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提煉出教師認為應重點教會學生的操作技能。以新生兒護理章節為例,示教內容有溫箱與藍光箱的操作示范、奶瓶清潔與消毒、配奶過程3項,其中第一項只是教師展示,不要求學生練習;后兩項是必練項目。練習結束后的任務則以病情觀察和健康教育為主要訓練內容,主要針對中職學生的薄弱環節予以訓練。當大方向設定后,把任務分配給教研室3位年輕教師,分別完成3個章節實訓課的細節設計,包括教案書寫和材料準備,準備的材料包括病例、圖片和視頻等。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激發年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其個人才智和能力,也避免了在第二輪集體備課時“一言堂”或“集體模仿”的弊端,每位設計教師都要向其他教師介紹自己的設計。由于年輕教師經驗不足,在具體設計時,可以安排教研室中的骨干教師先完成一份其他章節實訓課的細節設計,供年輕教師參照,以完成分配給其的設計內容。這種以老帶新的模式保證了集體備課的統一性原則。

2.2集體備課定細節

在規定時間內初步完成3份教學設計后,教研室內開展第二輪集體備課:由每位設計教師向其他教師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通過集體討論進一步修改完善,重點確定每一步的時間控制、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病例中的任務設置等,以保證每位教師在每個班的授課具有同步性。例如,同樣是示教環節,新生兒護理實訓由于示教內容多,所以占實訓用時比例大,但在消化系統實訓時,由于示教內容僅為臀紅護理,所以占實訓用時比例較小。再比如嬰兒被動操和頭罩吸氣這兩項操作,由于有相關的視頻資料,可以通過視頻集中示教,臀紅護理和配奶等操作需要教師邊講解邊操作,故以教師親自示范為佳。教師通過臨床進修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對實訓內容進行集體備課,教師也可以分享臨床上更新的知識和技能,討論如何在實訓課中向學生介紹臨床的新進展,保證了學校教學與臨床工作的密切聯系。在本環節中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規范、統一操作手法,特別是一些在不同醫院有不同要求的操作,我們以大綱為藍本,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標準,統一操作手法。通過集體備課完成的教案和講稿,凝聚了教師集體的智慧和勞動,是一種集體成果,可以在組內共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力。

2.3集體聽課定改進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盡管有了細節的設計,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于每位教師的教學經驗、臨床經驗、教學特點及學生反應不同,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執行仍存在差異,且不同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和氣氛調節能力也不相同。此外,新設計的實訓課是否可行、預計的時間是否夠用、教學方法是否能被學生所接受,這一切還有待于在教學實踐中考證。由于我校護理專業班級數多,教研室內的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在不同班級的這3章實訓課中擔任主講教師。為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我們要求教研室的每位教師都必須聽其他教師的主講課,以彌補自身的不足。集體聽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解差距,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教學反思習慣。在聽課結束后及時開展課評,進行組內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他人值得學習的方面,并提出可能存在的不足,為今后繼續開展相同內容的綜合實訓課積累經驗。同時,授課者個人也要進行自我反思,回顧本次課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等。

3體會

(1)集體備課有利于開發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推廣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老教師的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手段多樣,而年輕教師擅長課件制作和資源收集,精力充沛,工作熱情高。集體備課可以綜合雙方的優勢,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教學反思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它比增加上課次數更能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我們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尤其重視這一環節,讓年輕教師形成從教學準備到教學反思的全程教學思維,這對他們成長的意義不言而喻。

(2)集體備課營造了交流、合作的學術氣氛,激發了全員參與科研的興趣。集體備課能增進教師間的交流,為教學改革和創新創造了環境和機會,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路、方法,也有機會學習他人,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大大提高了教師參與備課的積極性,也促進了教研室的和諧發展。在智慧碰撞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新思路和新方法,為教師今后的科研拓展了思路,也調動了教師開展科研的主觀能動性。

篇8

課程建設,總體構想是,課程建設廣博化、實務化、動態化;具體改革分三步,即注重課程開發,做好課程設計,優化課程結構。人類正由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技術時代,傳統的適應工業經濟時代需要的會計教育模式正面臨著外部環境巨大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會計教育與過去相比,明顯滯后,無法適應市場不斷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為此,我們在會計教育實踐性教學目標、思維方式、課程建設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討,供同仁參考。

一、實踐性教學目標實踐性教學目標,從學的方面來看,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個體性和互動性。學生盡管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性教學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就主體性來講,實踐性教學是為強化理論教學內容而設置的,實踐性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和自己動手的環境,一個讓學生親手設計的場所,在這里,可以使學生對第一課堂所學的內容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認識和掌握,可以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與掌握,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拓展新思維,從而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就個體性來講,實踐性教學使學生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能力,能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早期參加教師的調研工作。就互動性來講,實踐性教學把教材與現實生活溝通起來,賦予教材以廣闊的現實背景,及時將社會信息和學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學內容,豐富、補充現有教材,特別是將現代科技信息和重大時事有機地融入知識系統之中,提高教材的“開放度”,溝通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充分利用其它學科的教學成果,互相滲透與補充,促進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創設師生之間多向互動為主的教學情境,克服了單向交換,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愉快體驗、互相合作與創造的過程。

從教的方面來看,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技能知識。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導趣、導向、導疑、導法、導饋五個方面。導趣,即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興趣;導向,即揭示實驗目標、引導方向;導疑,即通過實驗激發疑問、引發思維;導法,即指導學習實驗操作方法、授以技能;導饋,即課間觀察檢查實驗結果、及時反饋、予以糾正。實踐性教學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最優組合。由于實踐性教學環境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要求會計教育工作者隨時跟蹤會計市場就業結構的變化,不斷完善實踐性教學,使會計教育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中順勢而為,占據主動。

二、實踐性教學思維方式據有關調查及本人的觀察與體驗,傳統的會計教育與其它教育一樣,忽略實踐性教學環節,整個教育過程沿用的是簡單的、直線的、單因素的機械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這種教學思維方式只限于教材內容,往往只注重講授技能的正面操作處理與直接結果,完全忽略了其負面效應與間接影響的講授;第二,這種教學思維方式只注重結果,忽略方法、技能的形成背景與過程;第三,這種教學思維方式,只教給學生如何進行技能操作的方法,忽略方法的原理與運用背景。這樣的教學,往往使學生的思維缺乏創造性,走上工作崗位后,只能解決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問題,遇到新問題就不知所措。而作為會計教育,其內容、方法的時效性都很強,復雜性與變化性表現也相當突出,客觀上要求培養的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學生不僅知道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即實踐性思維方式。

1.實踐性教學思維方式是一種系統性的思維方式實踐性教學,始終貫徹系統論的基本思維,將與特定技能操作問題有關的方方面面層層展開,進行深入的挖掘,避免“就技能論技能”、“就問題論問題”的單因素思維局限。給學生提供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一種同時從邏輯上、整體上、時間上綜合分析問題的思路,也就是展示某項技能、某個特定問題的關系圖,必要時,還應教會學生找出關系后面的關系。例如,會計實踐性教學中,對利潤事項的講授,從邏輯方面展開,它與收入、成本、稅金等計量因素有直接關聯;從整體角度觀察,宏觀與微觀的經濟政策、市場隨機因素與或有事項、計量的與非計量的事項、同行業的發展動態等因素對其有重大影響;從時間發展過程分析,任意時期的利潤與其前后期的利潤都有必然的聯系。這些關系是與利潤有關的最基本的關系,在基本關系的背后,還有許多出更深層次的關系,比如,影響利潤的收入因素與銷量、銷價等有關,而銷量又與產品質量、銷售策略等有關,等等。

2.實踐性教學思維方式是一種動態性的思維方式隨著社會生產不斷向前發展,對會計人員的素質、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就決定了在會計教育實踐性教學中,應始終貫徹不斷變革的動態思維,注重其社會生產背景的講授,緊跟市場環境的變化實施教學。要求學生不受現有職業技能的限制,學會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設想,并且嘗試著從這些問題和設想中引出理想的境界。例如,在會計實踐性教學中,關于權責發生制問題的講授,可以同時從問題正向變動、反向變動、關聯變動等若干角度運用動態思維。從正向變動角度考慮,盡管我國目前會計準則規定使用這種基礎,但是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市場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有可能改用收付實現制。從反向變動角度考慮,這種會計處理基礎與客觀實際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這種會計處理基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按實際成本計價,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價變動相當頻繁,且與實際成本有很大差別,因此,采用這種基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大多數是過時了的信息,滿足不了企業投資各方的需要。從關聯變動角度考慮,這種基礎與國家的經濟背景,如: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等密切相關。在計劃經濟時代,市場價格變動不大,按照這種基礎提供的會計資料能反映客觀實際,基本上能滿足企業相關各方的需要。而在市場經濟時代,這種處理基礎就顯得有些不適應。

3.實踐性思維方式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方式開放性思維是相對封閉性而言的,思考問題時,封閉性思維習慣于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中尋求自以為是的方案,并且更樂于駕輕就熟,接受過去所謂成功的辦法。運用開放性思維思考問題,是把實踐對象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來考慮,注重研究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以便更好地認識實踐對象及其發展規律。職業技能與市場環境息息相關,在網絡時代,迫切需要運用開放性思維構建與網絡環境相適應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在實踐性教學中,思維的開放,首先是指對客觀實際的開放,也就是思維要跟上客觀實際的發展和變化,當事物向前發展了,不固守原有的認識結論,而要進行新的認識,以市場對會計技能的需要為核心展開教學;其次,是指對各種理論、觀點的開放,了解各種不同的理論觀點,吸收、借鑒其合理的因素和成分。這樣,思維的發散性才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發揮,實踐性教學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4.實踐性思維方式是一種液化性的思維方式液化性思維是指無固定形態,能以柔性來緊貼現實的硬性,隨形就勢,富于靈活變通的思維方式。傳統的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靈活度偏小的剛性思維,思維過分定型化和凝固化,液化思維倡導變通。由于網絡環境下,社會生產職業變動頻繁、不確定性強、科技含量比重大,為了及時捕捉這些信息,使實踐性教學更貼近實際,必須學會液化思維。

5.實踐性思維方式是一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知識創新周期的加快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及就業結構,在以變應變的心態下,人們更多地從未來目標出發考慮當前的各種問題,面向未來已成為人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特點,這就是前瞻性思維,運用這種思維考慮問題,強調以人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圍繞人的需要設計職業,針對設計的職業展開實踐性教學,注重可能實現的未來,而不僅僅囿于現在已有的現實。從實踐性教學的發展趨勢來看,市場就業結構對于實踐性教學的影響越來越突出,為了充分發揮實踐性教學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實踐性教學應從未來會計職業對學生的要求著眼,側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未來會計職業崗位的需要。

三、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多年來,我國的會計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市場的需求相差較遠,教育界與實務界嚴重脫離,實踐性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自己的感覺來進行課程建設,妨礙了實踐性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需要。為此,本人在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問題目前,我國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總體課程建設缺乏科學性。一方面課程之間存在重復現象,另一方面,市場急需的會計技能課程欠缺,基礎技能課程過于單薄,運用范圍窄小,不利于學生會計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二是課程建設內容缺乏靈活性。注重操作技能與步驟,忽略基本原理,大體處于技能+說明狀態。技能知識內容陳舊滯后,與市場實際需要脫節,與當代科技發展的前沿脫節。三是課程設置缺乏適應性。教學中選用課程的隨意性很大,往往是老師想教什么課就開設什么課,而不是根據市場需要的培養目標來設置課程,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面對復雜多變的實際情況。

(二)實踐性教育課程建設改革的目標與構想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改革的目標是努力實現從純技能操作課程向素質教育課程轉變。素質教育課程注重的是學員技能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及其綜合運用性,而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操作規程與要求。為了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體現實踐性教學重原理、重運用、重素質的要求,應注意理論與操作知識的兼容及各種相關技能間的合理交叉與滲透,加大基本原理與技能相關知識的課程量,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解、分析、適應能力和信息溝通、技能操作技巧,提高綜合素質。具體構想包括課程改革原則以及程序與內容兩個方面。

1.實踐性教學課程改革的原則總的來講,實踐性課程改革要求課程建設廣博化、實務化、動態化。廣博化要求課程建設涵蓋面寬,系統性強,課程設計時應注意相關技能課程之間的結合,避免重復、脫節;課程建設要將某項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識、方法、途徑、組織實施的方式,以及測試評價納入一個系統進行全面地思考。實務化要求課程建設直觀性好、操作性強,一方面,應大量增加會計技能有效利用的案例、實驗、報告、經驗等,將課程內容與當代社會實踐溝通起來,賦予課程以廣闊的市場現實背景,提高課程的開放度。另一方面,應打破以傳統學科為中心的設計思想,建立以會計崗位群的職責任務、技術技能分析運用、預測市場需求等為依據的課程設計思想,把會計界的現實需求與基本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動態化要求課程建設靈活性好、及時性強,一方面應明確某個特定時期、某一門技能課程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和考核標準,另一方面,應注意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并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不斷修改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使課程建設基本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2.實踐性教學課程改革的程序與內容首先,應加強對社會需求的分析,課程建設、課程開發要從社會生產發展目標出發,廣泛展開對會計市場職業特征、職業崗位群具體工作任務、專項能力的分析,為搞好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奠定基調。其次,做好課程分析設計工作,一方面,根據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改革的總體目標,把已經具體化的社會需求的知識、技術、技能列出相應的模塊,劃分理論與實踐環節,確定邏輯順序。另一方面,根據模塊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踐性教學方式方法,確定選編教材、有關參考資料、實驗所需的設施與設備、考核測試標準與方法等。第三,優化課程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中較優的課程結構應包括現代基礎知識課程、專業技能基礎知識課程、專業技能實務運用、專業技能研究開發課程四類課程群體。超級秘書網

篇9

過去,學校和老師對于預習環節的重視度不足,通常都是由學生自主開展課前預習,老師們對于學生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缺乏指導,造成學生的預習相對比較隨意和盲目,預習效果有待提高。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科學計算開始被應用在學生的預習工作中,老師們可以利用網絡對學生自制的預習課件進行課前展示,以期了解和評價學生的預習效果,挖掘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改進建議,提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并不斷豐富其知識面。

2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中的常用教學模式,該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高。多媒體教學的開展通常需要計算機、軟件控制、多媒體音頻輸入設備和數據儲存設備等共同實現,通過將計算機科學技術和視頻、音頻等進行有效結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們可以在開展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綜合考慮和分析每個學生的具體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法,促進教學輔導質量的提升。例如,在進行英語教學工作時,老師們可以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挑選一些與教學內容相符的英文電影進行播放,塑造一個形象生動的英語對話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為學生日常學習提供便利

因為計算機網絡不容易受到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的影響,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應用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來說十分方便。首先,計算機網絡計算能夠實現及時查閱和迅速上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要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互聯網的搜索功能,及時找出有效信息。其次,老師們應該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獲取更多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會觸類旁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網絡上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下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學生通過網絡途徑進行學習能夠拓寬知識面,使得老師在跟學生交流互動時能有更多的話題,討論的內容更加多樣化,改變過去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氣,也使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因為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具有一定差異性,如果仍然采用傳統教學中的“一遍過”教學方法,無法保證所有學生取得良好學習效果,通過使用計算機科學技術,老師們就可以克服時間、空間因素對課堂教學的限制,實現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調整,例如,找一些與課堂內容相符的視頻,發送給學生觀看,引導學生對教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補充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4推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發展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給現代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推動力,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實現提供了可能,為不同人群的學習提供同樣多的資源和機會,賦予現代教育更大的開放性。依托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現代遠程教育可以使求學者獲得同等的學習機會,而不會受到時間、空間、學生個人情況等的影響,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可實現自主式學習。例如,老師們通過使用計算機科學技術,能夠獨立完成網絡課程的制作和完善,然后將其傳輸到教育網站中,方便求學者按照自己的學習需要查看相關課件,掌握相應的知識,學生在遠程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與教師或專家的在線溝通和討論,及時將難題解決。另外,老師們還可以利用實時視頻傳輸技術,針對遠程學習者開展實時指導。老師們應該要充分利用在線答疑系統,不斷促進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優化教學管理。

5結語

篇10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專業知識,更要有實踐技能。因此職業教育應結合市場突出實踐性教學及技能訓練,強調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本位的指導思想。高職學生畢業后一般都在第一線從事具體工作,現在上各行各業和計算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計算機的普及使每個人都必須要會操作并會簡單維護計算機?!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院校中作為公共基礎課開設,筆者在長期從事本課程的教學中積累了經驗,現就它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教學形式

以前高職計算機課的教學基本上沿襲傳統的授課:“板書+講解”。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大多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設備向學生講解,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計算機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以前用傳統的授課方式由于沒有直觀的演示,學生聽課不知老師所云,造成老師在講臺上大講,學生在課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了同步的演示,學生的興趣明顯提高,以前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了,在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運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方式

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計算機教學的關鍵,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學的關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創造的精神源泉。學生的興趣越濃,求知欲越旺,知識遷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運用,必須做到語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1選用合適的教材

選擇時宜的教材對于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在選用教材上高職院校曾經走過彎路,以前曾選用過本科院校的教材,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性強,容易產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職是近幾年起來的,而高職的培養目標是突出實踐和技能訓練,市面上適合高職高專的教材非常少,選擇余地不大,在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選擇由高職學校編寫的適合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特點的教材。

2.2實用的教學

在內容上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操作系統中中文系統、常見的文件類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方面局域網和因特網已經成為現代“計算環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正確使用和簡單維護非常必要,需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2.3教學的組織實施

教學的實施以實例教學為模式,在每個章節的開始給出有代表性的實例,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從“可視化”的實例中對目標有一個整體認識,明白學習這些知識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識,隨后,以實例為主介紹相關的知識。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廣大學生所歡迎。

2.4培養自學能力

機技術迅速,計算機知識更新加快,掌握一種操作系統和一種軟件就可以享用一生的已經過去,因此,一個人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知識更新,才能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適合自學的讓學生自己掌握,從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始自學的內容要少而簡單,等學生認為自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且樂于參與時,再適當加大自學的難度。比如:在文字處理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屬性操作時,再把圖像屬性、表格屬性操作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體會,這樣做會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并逐漸養成求知探索的習慣。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的習慣,必然會在平時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探討,課堂上再經過教師的講解、指點及自己的練習,所掌握的操作技術就會更快、更多,這樣也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快、更高質量地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實踐操作

計算機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以實驗課為重點,實驗題則盡量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實際應用相貼切的實驗任務之中。在課時安排方面實踐課時與授課課時為1:1,實踐的考核成績同樣不低于課程總成績的50%,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為了保障學生在上機時間內完成實驗任務,教師應悉心輔導,學生應反復練習,體會通過某個操作所得的結果,尋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終達到能綜合運用的目的。每次上實驗課時應該采用實驗課記成績制度,用以激發學生完成實驗課的積極性,實踐證明采取每次上機后教師對學生的操作記成績能更好的使學生高效完成實驗任務,學生學習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實驗操作課應該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操作更熟練,為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4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兩個部分:筆試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筆試考核主要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實踐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實驗作業作為考核依據,成績為百分制,理論考試占50%,實驗成績考試占50%。

5小結

計算機是一門不斷更新的課程,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切實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步驟有計劃地過渡到“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建立起知識和能力個人結構。結合計算機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特點,要在教學中選擇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的教材,教師應全面掌握教材,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篩選出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輔助教學軟件,把理論和實驗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使理論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論。

1祝智庭.因特網資源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賴一飛.魏敏杰,面向新世紀的統計學教學改革[J].進步與對策,2001(6)

3高曉梅.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