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動物的好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動物的好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護動物的好方法

篇1

在海南師范大學,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李波。十幾年來,這個體育老師已自費救助了上千只野生動物。他開玩笑說:“家里那小陽臺,除了海豚沒住過,基本上什么野生動物都住過。” 本期一起感受“動物天使”李波的“瘋狂”環保主義。

他已救助1000多只野生動物

雖然是自己一人居住,可是李波卻說,他家里的“常住人口”有三個,他把一只體型龐大的蘇俄獵狼犬親切地稱呼為“兒子”,還有一只從街邊撿回來就一直養著的流浪貓。但是說到“流動人口”,可就不計其數了,這些年來入住過他家的既有龜、蛇、蜥蜴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也有大量像猴面鷹、夜鷺、蒼鷺等罕見的野生鳥類。李波說:“好多小孩會稱我為動物園園長,因為我家里就是一個野生動物的臨時救助站。野生動物數量在減少,很多已經快滅絕了,必須通過人類的幫助。那么我的救助為什么要把它們拿到家里頭?是因為它們在救助過程以后還是無法回到大自然,比如生病的,比如是幼年的,放回去也沒有生存能力。救助的時候會采取一些方法,比如說進行治療啊,包括喂食啊,還有一個大家很難想象的問題就是很多還需要訓練的,因為野生動物一但不訓練就意味著生存能力會退化,特別是幼年的。這是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相當復雜的一個過程?!?/p>

近十年來,李波至少花費了20多萬人民幣元義務救助了1000多只野生動物。包括各種鳥類和海豚、江豚、野豬、蟒蛇、眼鏡蛇、穿山甲、豬獾、豹貓、椰子貓等,其中還有不少瀕危的國家一、二級陸生、水生的野生動物。李波專門購買了近四千元的書籍,通過閱讀學習和實踐摸索,他救治后80%的野生動物康復并被野放。他的經驗就是鳥類相對容易接受救助,而野生哺乳動物容易發生拒絕進食、逃脫現象,有的還主動攻擊救助者。因此救助野生動物要堅持“盡快康復、安全放生”這一基本原則。

成為國內知名的“動物保護神”

現在,李波已經成了海南甚至是國內知名的“動物保護神”,他不但經常從海口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小販手中買回小動物放生,也會常常因為接到其它市縣熱心群眾打來求助電話而奔波數百公里。有時為了一頭山豬,他會花掉上千元錢;為了救一只海豚,他會包船到幾百海里以外的深海區去……講解、勸說、購買、治療、訓練、放生,李波就是這樣不厭其煩地堅持了十幾年。

為了讓在校大學生一起傳播保護動物的理念,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李波向學校領導建議并開設了一門新課,這就是在全國高校率先開設的“動物福利”。這門公選課限定名額150人,但每學期都有七八百人報名,甚至出現上千人報名的盛況。

篇2

涉獵隊隊員們:

你們好,當我讀完《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時,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你們實在太殘忍了。當看見斑羚群們被逼至絕境。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時,你們居然可以就在哪兒心安理得的看著,你們連一點同情心都沒有了嗎?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你們不但不像朋友似地疼愛動物,保護動物,與動物好好相處。反而去捕殺它們,來獲取利潤。當看到他們這種臨危不懼,有強烈責任感,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你們難道就不會嘗試一下放手嗎?你們將斑羚們逼到了絕境就是為了捕殺它們,而眼看它們已經做出這么偉大的決定,你們一點兒也不感動么。你們應該試著放手,還應為它們的自我犧牲精神折服,你們應該從它們身上多學習它們的優秀品質,這樣你們才不愧稱為人類。有時候雖然比起普通動物來我們是高等動物,但許多我們人身上沒有的精神,在動物身上卻表現得淋漓盡致!

愿你們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和動物交朋友》?!段液蛣游锝慌笥选穼儆谧匀活I域探究的內容范圍,這次活動主題的產生也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與同學探討有關環境的話題,因為環境問題已被認為是關系一個國家能否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有待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也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存亡與興衰,那么由于環境的不斷惡化,也導致了許多動物無家可歸,還有少數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竟殘忍地向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下黑手,許多稀有動物也成了一些達官貴人餐桌上的美食,針對這些現狀,為了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熱愛動物的思想及保護動物的意識,我決定有必要設計一次和動物有關的活動,同學們也紛紛地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為什么人類不能和動物和平相處、為什么要捕殺動物、人類到底為了什么?動物和人類有著怎樣的關系、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動物?在同學們七嘴八舌談論的時候,便產生了本次活動的主題:我和動物交朋友,隨后我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留作課上交流時用,這樣做主要是培養學生悼念與交流的能力。

本次活動目標是:

1、讓學生了解動物的特點,培養學生對動物的研究興趣;2、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環保意識和愛護動物意識;

3、通過用不同方式來表現小動物,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觀察、想象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意識及自主探究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5、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悼念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增長見識。

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不同方式表現小動物,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觀察、想象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活動的難點是:

1、探索出用不同方式表現小動物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愛護動物意識。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重點,我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并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鼓勵性的語言,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掌握重點的同時突破難點?;顒又欣蠋熓菍W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領導者、協調者和評價者,為了更好的體現老師的角色,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教學時我采用了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環節處理上,我始終貫穿這樣一條主線,那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具體活動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我為學生出示謎語,通過比一比看誰最猜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在課題出示上,我打破了以往的方式,我先把黑板布置成大森林的模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營造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設計了這樣一句導入語: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動物王國,與它們交朋友好嗎?然后在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帶有“我和動物交朋友”和“動物王國”字樣的動物圖片,通過設置動物王國,使學生明確動物就應該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才是它們真正的家園。

第二環節是交流環節。首先是檢查學生收集圖片的情況,隨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句過渡語:老師有個建議,讓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到動物王國里好嗎?聽了老師富有煽動力的話語,同學們都紛紛把收集到的動物圖片送到了動物王國里,有的同學還利用大屏幕展示收集的圖片。通過這樣的交流,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對研究動物的興趣。接下來是匯報動物的文字資料,學生通過用不同形式收集資料。如在書上查到的、在網上下載的、在電視上看到的、在自然課上學到的等等。通過這些收集方式,拓寬了學生收集領域,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通過交流收集的資料,培養了學生收集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使學生知道了更多有關動物的知識,從而加深了對動物的了解。最后是我說一說我設計了這樣一句過渡語:你們瞧,這些動物各有各的特點,與它們交朋友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那你能告訴大家你最想和誰交朋友,為什么?聽了老師的提問,同學們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從而調動了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作文奠定了基礎,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第三環節是合作探究,實踐操作。這個環節是一個開放性的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句過渡語:小動物這么可愛,你想怎樣表達動物的喜愛之情呢?同學們踴躍發言,紛紛提出自己大膽的想法,隨后我讓學生自由結合,共同表達,這樣做培養了他們參與意識,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又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討論,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利于求異思維的發展。

第四個環節是才藝展示。在這個環節我采用讓拍手說兒歌的方式,內容是勤勞的蜜蜂采蜜忙,懶惰的狗熊曬太陽,動動我們的小巧手,才藝展示,哩哩,我最棒,直接進入才藝展示環節,學生紛紛展示自己的才藝,老師適時評價,這樣做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體驗到成就感。

篇4

一、創設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因此在英語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應該孤立地進行詞匯教學,應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多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將詞匯與特定的情境相結合,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詞匯,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發展他們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學好英語的最終目的。比如我在教授七年級英語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時,作為一節詞匯導入課,它的重點是向學生呈現本單元的主題――“動物”以及能讓學生用一些詞組來流利地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并以此激發學生熱愛并保護動物這一情感目標。由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內容比較零散,描述動物的詞匯和短語也比較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我為本堂課創設了一條清晰的情境主線:動物自然保護區一日游。將不同動物都放到動物自然保護區里一邊參觀一邊學習。實踐證明:學生興趣濃厚,迫切地想和我一起走進動物世界參觀。學習的過程輕松愉快,學習效果比起單一地教授詞匯要有效得多。因此我認為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把生活和教學相結合的情境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這樣的教學永遠都是鮮活而充滿生命力的。

二、視覺、聽覺相結合的直觀教學法

視覺和聽覺都是強有力的記憶輔助手段,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如果能采用視覺、聽覺相結合的直觀教學法,就可以做到生動形象,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將詞匯直觀化。所謂直觀教學就是采用例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以及教師的手勢、動作、表情等開展新詞教學的手段。特別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熱情、好動,對于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有趣,如果教師能經常采用直觀教學法的話,就會使學生一開始就把實物或某些動作與英語直接聯系起來,獲得一個直觀印象。同樣以我教授的七年級英語Unit3Why do you likekoalas?為例,我將這次動物自然保護區一日游行程分成了途中―入口―林中―湖里―湖邊,將這些動物帶入實際的情境中學習,并通過圖片、動物聲、短片等多種形式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讓學生直觀地、近距離地了解這些不同動物。在呈現不同動物的過程中,我還采用了不同的呈現方式。比如我要教授有關“樹袋熊”的一些詞匯,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樹袋熊爬樹的視頻,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隨后讓學生根據樹袋熊的圖片說出樹袋熊的特征(cute,clever等)以及鸚鵡具備的能力(It can climb)。在教授“海豚”的時候,我先將一張海豚的幻燈片一閃而過,讓學生在瞬間的反應下猜測這是什么動物,結果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猜測了很多動物,我將這些動物的詞匯羅列在黑板上,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接著我又播放了幾種不同動物叫聲(獅子,老虎等),通過辨別聲音來學習新的詞匯。最后一個環節,我又適時地為學生創設了另一個情境:在動物自然保護區一日行的尾聲,學生在出口處,遇見了我們的國寶世界稀有動物――熊貓。通過讓學生編寫對話,既能幫助學生運用之前學過的新詞匯從多方面談論它,同時還點出了本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即保護動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語境猜測教學法

語境(context)是指上下文,即詞,短語,語句或章篇及其前后關系。呂淑湘先生曾經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边@種方法就是指讓學生用所學過的詞匯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來猜測某個單詞的意思。根據語境猜單詞的意思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心理過程。當學生需要猜測和推理一個問題的答案時,他們所做的心理努力比直接提供給他們問題的答案要多得多。同時在猜測詞義的過程中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如果學生猜對了這個詞的意思,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從而也會進一步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If he does not have a friend, he will be lonely.在這個句子中,就可以讓學生猜測lonely這個詞的意思,然后再由老師點撥總結,加以明確。如果學生沒有猜對意思,在老師給出正確答案之后,這個單詞和它的意思也能更牢固地保留在他們的記憶中,不容易被忘記。

四、詞性轉化法

詞匯教學的主要過程在于把詞的音、形、義、性四點緊密結合在一起,將詞的意義和具體用法聯系起來,并能在實際交流中靈活運用。正是由于詞的音、形、義、性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所以掌握了讀音,也就容易記住詞形;掌握了詞義及詞性,才能容易掌握其基本用法。這樣由詞構成的句子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很多英語單詞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不同詞性的轉化形式,如教help時,可以同時聯系它的同根詞helpful, helpless, unhelpful。也可以在教授句子如:The old man died (v.)last Monday and his death (n.) was caused by a deadly (adj.) bite from a snake. His dead (adj.) body was buried yesterday. 如:It’s one of the most wonderful (adj.) wonders (n.) in the world. 這種詞性轉化教學法,對學生鞏固和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得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根據詞的不同詞性去選用其正確形式。

五、同義、近義辨析法

篇5

l.先取得馴養繁殖許可證,再按照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馴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應當持有許可證。《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十七條規定:馴養繁殖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應當持有省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馴養繁殖許可證?!端吧鷦游锢锰卦S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從事水生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應當經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取得馴養繁殖證后方可進行。第十八條規定:馴養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馴養繁殖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馴養繁殖活動。因此,欲開展馴養繁殖大鯢的單位和個人,應先申請取得《馴養繁殖證》后,方可按照許可證的規定開始飼養,并遵守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接受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2.養殖場址的選擇

選擇大鯢馴養場址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2.1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

2.2環境幽靜、最好選擇在山高、林密、有泉水、溪流的區域。

2.3飼料來源有保證。

2.4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群眾法律意識較強,確保大鯢的生活環境安定。

3.養殖池的建造

大鯢養殖池一般為長方形,面積在70一300m2之間,池深1.5m左右,池壁、池底用水泥抹面,盡量光滑,池底司鋪墊10—20em厚的沙卵石.在養殖池的長邊用磚石、水泥板建人工洞穴。應將洞穴建寬敞,使大鯢在洞內有回旋余地,易于人工檢查大鯢攝食、生長情況為好。一般洞穴規格為長2~4m,寬0.8~1.Om.高O.5m。池邊可栽闊葉類喬木遮蔭,池水可保持0.3~ O.5m。排、注水方便,最好是自流自排。

4.大鯢種苗的捕捉、收購及運輸

根據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國家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捕捉、殺害野生動物,禁止收購、利用野生動物,因科研、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需捕捉的必須辦理《水生野生動物捕捉證》。收購、利用野生動物,需經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取得《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證》。對于運輸攜帶水生野生動物,應當經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取得《水生野生動物運輸證》后方可進行捕捉、收售、運輸大鯢苗種。

5.大鯢種苗的投放

由于大鯢有互相殘殺的習性,因此,大鯢放養應以相近規格放同一池為好。放養前.可用濃度為1%的紫藥水作體表消毒10~20分種,然后放入養殖池中飼養。大鯢放養密度以每公斤大鯢占地0.5~1.Om2為佳。如水源好、餌料豐盛.苗種放養密度可適當大些。

6.科學投喂

大鯢飼料以鮮活小魚蝦、蟹為佳,通過觀察,大鯢對泥鰍、青蛙尤為喜食,最簡便的投喂方法是在養鯢池中投放鯉、鯽、羅非魚等繁殖力強的魚類,并經常補充相當數量的蛙、泥鰍,使大鯢自然捕食。

7.水質調節及疾病防治

大鯢對水質要求較為嚴格,因此,要經常保持池水清新,透明度高,要及時清除池中大鯢排泄物.還要定期換水。最好設置自動進、排水系統,保持水質良好。, 

大鯢在飼養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有口腔潰爛病及皮膚潰爛病,主要是由喂食不健康的青蛙、泥鰍等餌料引起。因此.投喂餌料主要保證餌料鮮活,并在投喂前用食鹽水浸泡消毒。魚病發生后,可用氯霉素軟膏涂抹患處,嚴重的注射慶大霉素可治愈。

8.模擬自然生態環境,解決繁殖難題

篇6

化石”,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怎么會不得意呢?

可是最近我得同伴卻接二連三地死去,聽同伴們說我們居住的長江受

到了很嚴重的生態污染,許多同伴都因為這樣而生病了;而且長江水位下降,我們活動地空間也越來越少;加上人類大量捕撈野生魚類導致我們的食物短缺。人類又使用了電打魚、拖網、滾勾等方法來打魚經常會誤傷了我們,甚至將我們殺死。水位下降讓我們尋找食物是很容易擱淺,野生魚類的減少讓我們常常肚皮貼脊梁骨,為此我們流下傷心的眼淚。當你們看見水面上的乳白色液體,那就是我們江豚感到絕望的時候流下的眼淚,也是我們對你們人類的懇求,希望他們能來保護我們。

我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了,也沒有碰到一個同伴。我現在是餓的滿眼

冒金星,像一灘稀泥似的。突然我的超聲波探測到前方有同伴的存在,我的勞倦瞬間化為烏有,帶著激動的心情向同伴沖去。眼看即將到達,突然,

額頭上火辣辣的疼,原來那根本不是我的同伴,而是船的螺旋槳。哎呦!

是什么纏住了我?好疼,里面還有刺。渾身血肉模糊活像一塊肉餅,經過一番掙扎終于掙脫了漁網,我身上還在流血,頭暈眼花,感覺死神即將來臨……

篇7

五月的朝陽是火熱的,五月的幼兒園是歡騰的,五月更是激情與快樂,五月份各班級都忙于慶祝六一節的排練,我們班也不例外,訓練一開始,我們的小朋友都充滿熱情,天氣再熱,也不怕辛苦,一個個都很賣力,五月不知不覺快要過去了,在月末我們進行回顧,做了以下總結:

一、教育教學工作:

本月我們開展了《動物朋友》教學活動中,我們讓幼兒從熟悉喜愛的動物開始,利用故事、兒歌等不同的活動形式,來滿足幼兒探索動物的愿望,獲得有關動物的更多信息,如:認識常見的動物并分辨它們的叫聲;知道常見動物尾巴的功能;能說出幾種保護動物的方法等等,從而培養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顒又校處熃M織幼兒學習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認識各種照顧動物的人,從而讓幼兒延伸到對周圍人們的關心:關心同伴;關心老師;關心父母;關心爺爺奶奶;關心身邊所有人等等,鼓勵幼兒多加強自我服務的鍛煉,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二、保教方面

由于天氣變幻無常,忽冷忽熱的,我們老師及時給幼兒增減衣服,并組織幼兒設當的戶外活動,預防幼兒感冒,同時每天做好教室的衛生消毒工作,做到勤開窗通風。我們還常教育幼兒要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四勤:要勤洗澡,勤洗頭,勤換衣,勤剪指甲,做個干干凈凈又講衛生的好寶寶。

快樂的學習的同時,我們不曾忘記四川人們地震災害那個讓人痛苦的日子。我們小班的孩子,在幼兒園內舉行了小小的地震演習活動下個月我們將帶孩子走進《瓜果樂》這個主題,為孩子留下難忘的回憶,同時也讓孩子對土地的愛就像種的瓜苗一樣發芽、開花、結果。讓孩子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趣事,能增長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小班5月份工作總結2

看著日歷又掀過一頁,感嘆時間過的真快,5月份又在手指間不經意的溜走了,回顧幼兒園5月份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月我班做了一下工作:

1、組織幼兒拍球并帶幼兒參加了拍球比賽,讓幼兒感受到了競賽的樂趣。

2、參與了媽咪沙龍活動。

3、班里兩位老師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首席教師評選活動,并從中得到了提高和鍛煉。

4、扎扎實實做好教育教學,尤其是閱讀識字和英語,為教學成果展做好準備。

5、針對幼兒年齡段生理特征,上下樓梯困難,我班開展了“安全教育”活動,利用課堂教學,日常生活的滲透加強幼兒安全意識,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6、在家園共建方面,我們通過家訪、媽咪沙龍、幼兒觀察評價表附以電話溝通、便條、短信息等方式與家長保持聯系。

6月份我班將從以下開展工作:

1、做好衛生消毒工作,保證每位幼兒的安全。

2、繼續做好家園共育工作,通過教學成果展、哈佛搖籃藝術節活動讓家長感受寶寶的風采。

3、做好冬季流行感冒的預防工作。

4、認真備好每節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2017幼兒園5月工作總結2016幼兒園5月工作總結。

重點工作:

篇8

聯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學設計概述

1.總體設計思路

美國科普作家雷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一書中,描述了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寂靜世界,引起了全世界對野生動物的關注。本生物學科教學設計案例(八年級)正是講述動物在生態平衡、物質循環、人類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安排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兩節內容,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本教學設計要求學生通過分組調查、收集資料和分析概括,總結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對動物的作用有很多感性認識,并在七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習了有關生態系統等的基礎知識,對于動物在生態系統、食物鏈中的地位,以及物質和能量在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流動等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于生態平衡、物質循環、生物反應器、仿生等這些比較抽象的概念難于理解,所以必須通過具體的實例分析和多媒體展示來輔助教學。

2.總體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能夠舉例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以及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調查、收集和分析事實材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密切關系;辯證地看待動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

3.教學準備

(1)必要文檔:“學生調查表.doc”、“學生活動評價表.doc”、“學習任務及要求.doc”。

(2)根據學生興趣和學習狀況,分配學習小組和學習任務。

(3)課前指導學生制定調查計劃、實地考察、查找資料,并將調查結果制作成PPT匯報課件。

(4)下載相關教學視頻、課件,制作成專題教學演示文稿,作為信息技術支持。

4.教學框架(圖1)

課時1: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能夠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作用;能夠舉例說明動物在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能夠舉例說明動物在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方面的作用;認同動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

重點: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難點:動物在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教學環境:有多媒體平臺的教室或生物實驗室。

教學過程

教學引入:

1.“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描述了怎樣的自然景象呢?《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又描述了怎樣的自然世界呢?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呢?

2.明確本節課學習的主題: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問題1:動物在生態平衡中有什么作用呢?

學習活動:

(1)資料分析:課本中的三則資料。

資料1:為什么有關專家發出了要保護麻雀的呼吁?

資料2:野兔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資料3:為什么消除蝗災需要20萬只青蛙、2萬只麻雀和5000條蛇呢?

(2)四人分組討論:a.通過以上資料分析,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滅殺某種動物?為什么?b.你認為在自然界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的數量能不能無限增長?為什么?(引導學生用食物鏈說明)c.你從上述資料中得到哪些啟示?

(3)解釋概念:什么叫生態平衡?(運用天平模型和課件說明)

(4)師生小結: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活動效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分析課本中的資料,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培養了學生閱讀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針對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采取了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研討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生態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作用的認識,促進學生從同學的不同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迪,并促進學生相互之間情感的和諧發展。

問題2:圖2中的非生物、各種動植物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學習活動:

(1)分析陽光、植物、動物、分解者之間的關系(展示PPT演示文稿)。

植物利用什么制造有機物?

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怎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無機環境中的?

假如沒有動物,這一過程會受到影響嗎?

(2)學習任務:把圖3中各種非生物、生物之間的關系用箭頭連起來。

(3)學生解釋:有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循環。

(4)師生小結:動物能促進生物系統的物質循環。

活動效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采用動腦思考與動手練習結合的方式,通過學案讓學生理清動物、植物、分解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動手畫、課件展示,幫助學生認識動物在吃與被吃的關系中,生物體內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從一種生物流向另一種生物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物質循環的概念,掌握動物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問題3:動物對植物會產生什么作用呢?

學習活動:

(1)觀看錄像,分析課本四幅圖中動物與植物相互依存的關系。

(2)四人小組交流,匯報交流結果。

(3)思考:動物數量過多的時候,對植物有什么影響呢?如何看待動物在植物中的作用呢?

(4)學生小結: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和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動物數量過多會對植物造成災害,如蝗災。

(5)教師總結鞏固。

(6)布置練習,提出思考:你認為動物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作用?

活動效果:通過視頻,吸引學生的眼球,了解動物對植物在傳粉、繁殖方面的作用。這個內容比較簡單。錄像的展現,會引起學生回憶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現象和各媒體上看到的有關傳粉和傳播種子的知識。在小組交流時,學生能夠講出很多這方面的知識。這個環節的小組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課時2: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目標:調查了解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反應器及其優點;了解仿生在實際生活、社會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在調查中培養學生的提問、交際、書寫能力,特別是提問技巧;使學生

認識動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并養成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好好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良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物科學,讓學生樹立將來在生物反應器、仿生學方面有所建樹的遠大志向。

重點: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

難點:什么是生物反應器。

教學環境:帶多媒體的教室或生物實驗教室。

教學過程

導入:上節課布置了幾項調查任務,現在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調查結果,互相交流體會,總結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完成手中的“調查活動評價表”(表1),給匯報的同學以及自己一個恰當的評價。

問題1:動物在人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學習活動:

(1)用PPT演示文稿由組員合作匯報調查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的結果。

第1組:食用動物的營養價值。

第2組:動物在醫療保健藥品中的作用。

第3組:商場里面的動物制品(PPT截圖如圖4)。

(2)生生互動:學生對匯報組提出問題,并作出評價(培養學生認真聆聽、敢于提出問題和作出合理評價的能力)。調查活動評價表如表1所示。

(3)教師提問:a.聽完前面幾位同學的匯報以后,有哪一位同學能給我們總結一下動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b.除了上面列舉的例子以外,動物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還有哪些作用呢?

(4)教師總結:動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行、用等所需物品,但我們不能濫殺動物,要保護野生動物,合理利用動物資源,實現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活動效果:第1組的匯報展示非常有條理性,表達很流利。最難得的是通過這個調查活動,他們提出了幾個問題:“我們每天吃那么多的動物食品,怎么考慮其安全性呢?怎樣去開發動物產品呢?食用多少動物食品才是合理的呢?怎樣才能可以持續發展呢?”第2組的同學調查非常仔細,匯報時組員配合得很好,列舉了很多常見的動物藥品,提出了“雖然動物藥品有很好的療效,但我們不能濫殺野生動物,應當保護動物和動物的家園,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第3組匯報時表達流利,介紹了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我國動物制品國際貿易量中,活體的鳥類有200萬到500萬只……”并提出:“當我們享用豐富的動物制品時也要想想怎樣去保護動物,為此,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p>

這個環節是學生課前調查活動成果的展現。學生以小組形式制作了演示文稿匯報調查的結果,雖然每個組的展示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但是充分體現出學生課前準備的情況和組員之間的合作情況。學生在匯報的同時,其他小組也要認真聆聽,并對匯報的小組作出質疑和評價,這樣的處理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使學生學會客觀評價別人的成果,培養了學生的批判與反思思維。教師最后的點評,補充了學生的評價,使整個匯報活動更加完整,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

問題2:在現代生物科學研究中,動物還有什么作用呢? (根據學生回答,決定先講生物反應器還是仿生)

學習活動1:

(1)觀看錄像,分析生物反應器。

(2)思考:a.平常我們所需要的藥物是在工廠里面的一個個車間生產出來的,那么我們可不可以把動物本身當作這個生產車間,生產我們所需的某種物質呢?b.這種生物技術叫什么呢?

(3)回答解釋:什么是生物反應器和生物反應器?

(4)教師小結: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人類通過對某種動物(如牛、羊)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使這些動物的可以生產和分泌出人們所需要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活動效果:了解生物反應器的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它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抽象陌生的。教師通過視頻展示了人們利用生物反應器生產產品的全程,讓學生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從而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反應器。多媒體的運用對突破本課的難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習活動2:

(1)資料分析(兩則課本資料),并討論:a.分析資料,如何填寫學習練習表(表2)呢?b.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的物質有哪些好處。c.利用生物反應器只能生產藥品嗎?還可以生產哪些物質?

(2)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結果。

(3)教師補充介紹其他的生物反應器:蚯蚓生物反應器。

活動效果:在觀看完生物反應器的基礎上分析課本資料,及時鞏固學生對生物反應器的認識,并培養了學生分析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小組討論的形式也促進了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和良好情感的培養。

學習活動3:

(1)學生匯報查找到有關仿生方面的資料。

(2)老師提問:a.什么叫仿生?b.還有其他關于仿生的例子嗎?

(3)教師展示所要準備的一些仿生實例。

(4)教師小結:生物科學是21世紀的領先科學,生物反應器和仿生學的應用,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進行仿生學的研究需要廣泛的知識,如動物學、物理學、生理學、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有工程設計、制造和美工等技能。這就需要你們認真學好各門功課,打好基礎,多動手動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生物科學光輝燦爛的明天就等著你們去創造了。

活動效果: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利用電腦、書籍等媒質收集有關仿生的資料,并讓學生來講解這些仿生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問題3:大家還需要知道,有些動物對人類是有害的,請舉些例子。

學習活動:

(1)學生舉例交流動物的危害,如傳播疾病、危害農作物等。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和生物反應器、仿生學在現代科學技術上的應用。

篇9

一、動畫激趣,準備交流

(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述故事,并組織學生讀《騎驢》的故事。)

師:那老爺爺應該聽誰的呢?我們大家快動腦筋給爺爺出主意吧?。ò鍟簯撀犝l的。)

[用動畫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后,組織學生讀書,深入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的不同觀點。不但落實了“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的要求,為后面圍繞話題進行交流作了充分準備,又把學生帶進了故事的情境之中。]

二、搭建平臺,指導交流

(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后,讓學生自愿匯報想法,發現有的同學不贊同故事中的四種意見。)

師:有人沒舉手,那你們是什么意見呢?說給大家聽聽。

生:沒舉手的意見是一人騎一會兒。(全場笑)

師:哦,你說你的想法是一人騎一會兒。

生:(指著后排一同學)不是,是XXX的想法。(全場大笑)

師:噢,那你是代表他說出想法,是嗎?

生:是。

師:(對全班)同學們,我發現他們的想法很奇特。(對發言的學生)我非常佩服你的膽量,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真棒!那我就畫一個代表你的形象啰?。ò瀹嬇^像)

[在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時,從未舉手的同學中,巧妙地鼓勵她說出獨特的想法,并給予贊賞,樹立了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組織意見相同的同學組成小組進行交流,教師加入其中一組。然后各小組代表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中一組的代表用表演的形式匯報。)

師:(對全班)表演看完了,看懂了嗎?

生:看懂了。

師:他們組是什么意思?

生:他們是一人騎一會兒。

師:你看得非常認真。你們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不但可以用語言表達,還可以用動作呀、眼神呀、表情呀表示自己的意思。你看,張老師的眼睛會說話,說什么呢?(做眼神)我喜歡你們呀!你們也用眼睛告訴我,你喜歡我嗎?

生:(做眼神)喜歡!

師:哎,眼神和語言都用上了。真好!

[在學生表演之后,因勢利導,啟發學生采用多種交際手段進行交流,很好地貫徹了交際的要求。]

(在持“爺爺騎”與“孫子騎”兩種觀點的同學進行爭論后)

師:唉,爭來爭去,我覺得又要尊老,又要愛幼,干脆爺爺孫子都騎吧。同意嗎?

(持“都不騎”意見的小組學生──下稱甲組──搖頭)

師:搖頭表示什么?用動作表示不同意是嗎?那你要給我個說法,為什么不同意?

生:因為那頭驢是小驢,壓死了,誰來干活呀?

師:你考慮得有道理。

生:[持“兩人都騎”意見的小組學生(下稱乙組)]驢是很小,但它的力氣很大。

師:你是說它有能力馱兩個人,是嗎?

乙組生:對。

師:那你把我這句話也加進去,說一下。

乙組生:驢是很小,但它的力氣很大,有能力馱兩個人。

師:嘿,很有道理呀。(對甲組生)服了沒有?不服的繼續反駁。

甲組生:驢……很小……

師:是呀!

甲組生:(思考后)我們都說要保護動物,驢也是動物。如果我們把它壓壞了,怎么辦?

師:哦,你很有愛心,知道要保護動物。這下可真讓我為難了,你們說的也很有道理呀!

乙組生:你們愛護動物,我們是要向你們學習;但是你們要看它是什么動物呀,驢本來就是干活的。(全場笑)

師:(豎大拇指)說得非常好?。▽山M)你們是誰也沒說服誰。

師:(對持“一人騎一會兒”意見的小組──下稱丙組)你們是最有想法的啦,你們能不能把他們四組都說服了。

丙組生:如果爺爺騎驢,孫子走路,那孫子很累;如果孫子騎驢,爺爺走路,那爺爺很累;都不騎驢,還很笨;要是都騎驢,又要把驢壓死了。我們組有一個好辦法:先讓爺爺騎驢,孫子走路。孫子走累了就讓孫子來騎驢。這樣,我也不累(孫子也不累),爺爺也不累,驢也不累。這樣不是很好嗎?(全場大笑,鼓掌)

師:真精彩呀!孩子們,這樣一大段話她居然說得這么清楚、流利。是不是該送給地掌聲???(全場鼓掌)

[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進行激烈的思維碰撞和言語交鋒。在這里各組同學各抒己見,把表情、動作、語言都用上了,說的話有理有據,把各自的想法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得益于教師創設的情境讓每位學生都進入了角色,也得益于教師在交際過程中的引導、啟發和激勵。]

三、感悟道理,總結升華

師(模仿爺爺):孩子們哪,你們的話真是太有道理了。那你們是不是很想跟我說幾句話呢?

生:(激動地)爺爺,你一會兒聽這的,一會兒聽那的,真……(手指爺爺)你真……(全場大笑)

師:哦,你是說我沒主見吧?

生:(頓悟)爺爺,你一會兒聽這的,一會兒聽那的,真沒主見!

師:孩子啊,你說的太對了。我老了,腦筋不好使,你再說一遍,給大家聽聽。

(生大聲再說一遍。)

[用模擬情境的方式,引領學生進入角色和故事中的爺爺進行直接交流,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故事蘊含的道理,并通過這一學生的重復語言讓全體同學加深印象,巧妙地完成了本組課文的綜合性主題教育。]

總評:這節課有三個顯著特點:

其一,以《騎驢》這個故事為引子,拓展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全課從故事開始,組織學生說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意見──說自己的觀點──說小組交流的結果──不同意見間的爭論──與故事中的爺爺進行對話──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互相出主意。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話題,這些話題環環相扣,步步深入,順著學生的思維提出,讓學生都有話可說的。

篇10

讓我們試從《斑羚飛渡》這一課堂教學實例中尋找一些方式方法。

一、 故事導入的設計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創造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那就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梢哉f,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而故事總是吸引著孩子們的,各種和課文有關的奇聞逸事往往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片段一:(在《斑羚飛渡》的導入中,以幻燈片播放在森林大火中,螞蟻抱成團滾出火海的片段)師:“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為了自救而勇于犧牲的故事。大自然中不乏這樣的令人震撼的故事。今天,讓我們走近一群斑羚,用心靈來感悟它們的故事?!?/p>

精心設計的導入“螞蟻抱團滾出火?!钡墓适?,深深吸引了學生,使得學生很快地進入到課文的情感基調中來。

二、 教師范讀的技巧

在教學的情感把握上,要自然流露,同頻共振。學生是模仿力極強的群體,課堂教學中教師范讀的感情節奏強弱的轉換和變化,如激昂、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閑、憤恨、同情等,往往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把學生帶入課文,使教與學才能達到同頻共振,才會有理想的教學效果。

片段二:《斑羚飛渡》中教師范讀1~8段,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渲染課文的悲劇性,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使學生融入課文。在后來語段的個別朗讀、男女生朗讀和集體朗讀中,學生的積極性一直十分高漲,很有躍躍一試的架勢,朗讀起來很有感情。

三、 課堂提問的趣味

“課堂提問”是調動學生閱讀、思考、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重要教學手段。

其一,課堂提問必須新異,具有趣味性,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推動他們去鉆研課文。當學生尋求到答案以后,就會為獲得新知識和能力而激動、振奮,為探索和創造的成功感到愉快??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奔ぐl興趣是提問的第一要素!

其二,提問應有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給學生創設一個新的思維情境,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在多種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斷,從中,學生會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其三,注重人人參與的過程,增強參與學習的活力。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調動起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活力,達到和諧呼應和時起時伏的感情共振。

片段三:師:宛如大提琴悲鳴曲,在悲愴而堅決的氣氛中,斑羚們演繹了一場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洗禮的一幕。同學們,如果讓你充當故事中的一個角色,你選擇做什么?

生:小羊,能活著,我怕死。

生:成年羊,救別人。

生:頭羊,有領導能力。

生:獵人,勸同伴放生。

師:你身邊聽到或看到過這樣的感人故事嗎?

生:母羊下跪屠夫,幾天后產下一小羊。

師:是的,真偉大,也真神奇。

師:關愛動物,你以前做過傷害無辜生命的事嗎?以后你會怎么做?

生:剝青蛙皮,扯蝴蝶翅膀等,讀了后覺得自己殘忍,以后不會了。

幾個開放拓展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探討的積極性。比如充當文中角色,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誠實地說自己沒那么偉大,怕死,想當小羊。有的善良地想當獵人來阻止這場逼殺,有的敬佩于頭羊的果敢機智而想當頭羊。每人都很有興趣地做出種種猜想,開拓了思維。又比如說說自己曾做過的傷害動物的事例,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也能找到自己能單獨解決的問題,有了信心和興趣。幾個平時上課不怎么認真的學生也能站起來講自己的故事。這不但鍛煉了他們也使得他們在活生生的事例中體會到“珍惜生命,關愛動物”的思想,使課文主旨達到另一高度。同時,在貫徹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標的要求中,做到師師與學生互動。教師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人,學生是進門吸取知識的人。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給了學生發展的空間和展示的平臺。學生在自我表現中,情緒飽滿,興趣高漲,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 結課激感

如果教師的結課語言充滿激情,既言簡意賅又情深意長,往往能撥動學生的情思之弦,激發他們的美好感情,使學生在課外依舊對課文保有熱情。并且,形成良好的循環,使他們期待下一節語文課,為下節語文課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片段四:小結。師:珍惜生命,關愛動物,用我們的愛心給動物一個自由生存的環境。(幻燈片出示人們的肆意捕殺保護動物和人們做出的保護動物的畫面。最后在音樂聲中伴隨著一段名言讀白,結束這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