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0:54: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系統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善于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管理思想進行管理信息系統和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
企業流程再造(BPR)的核心思想是:在新的企業運營條件下,若企業原來的流程已不再適應新的環境,則需要改造原來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顧客滿意度,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使企業能更適應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
基于BPR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統構建方法為:從市場競爭全局出發,通過對產業價值鏈和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分析,以提高競爭優勢、滿足顧客需要、實現工作流程的快速響應和敏捷通暢為目的,重構企業的流程運營模式和組織結構,在此基礎上再分析流程運營中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流動,構建支持流程運營的管理信息系統。
基于BPR思想進行管理信息系統構建的首要步驟是進行價值鏈的分析。價值鏈的分析分兩步:
1、外部價值鏈(即產業價值鏈)的分析。站在整個產業角度來分析產業價值鏈,以實現產業工作流程敏捷通暢、企業間默契合作和產業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尋找自己的理想合作伙伴。構建管理信息系統時,要和自己相對穩定的合作伙伴充分合作,考慮提高整個價值鏈的優化程度。整個產業鏈優化了、利潤增加了,則產業鏈中每個企業分得的市場利潤也隨之增加。企業在構建信息系統對外信息交流界面時,要考慮合作伙伴企業的對外數據交換結構,以便達成一致,利于信息交流。通過分析產業價值鏈,還可明確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企業是如何實現價值增值的,明確企業的發展戰略,給管理信息系統一個總的定位: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服務。
2、內部價值鏈的分析。分析企業各種業務活動的流程,確定能直接為企業產生價值或能為其提供必要支持的核心流程,如接受訂單、開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等。分析流程現狀的成本、費用和收益的發生,找出流程中的不合理之處,運用企業流程再造理論中的流程優化原則,重構敏捷有效的業務流程。分析重構后核心流程中各個環節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動,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合理劃分各個分信息系統,如研究開發系統、生產計劃系統、生產過程管理系統、采購系統、成品庫存系統、人力資源系統、銷售管理系統、售后服務系統、質量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
在構建好各個分系統的基礎上,再構建會計信息系統。因為會計信息系統中計劃、預測、分析、評價、決策子系統中有許多信息直接從其他各分系統取得;而且會計信息系統生成的會計信息也要反饋給各分系統,為各分系統所用。會計信息系統與各個分系統間的聯系如下:
所以會計信息系統應在其他系統均已構建好的基礎上再構建,最后進行系統整合,完成整個管理信息系統。在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中,會計信息系統是非常主要的,因為會計信息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分系統。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間實現數據兼容和信息共享。管理信息系統中其他各分系統的運作進展情況基本上以數字形式反映至會計信息系統,由會計信息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然后一方面向企業內各部門提供評價其業務過程及相關活動的會計信息,幫助這些部門更好地管理;另一方面向投資者、債權人、內部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會計信息系統好比整個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不斷從外界接受新信息進行處理,再輸出各類相關、有用的信息,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以制造企業為例,在構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時,首先分析產業價值鏈:原材料供應商產品制造商銷售商,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合作伙伴,分析自己的信息需求,如原材料供應商的產品種類、質量、價格、生產能力以及銷售商的市場銷售情況、顧客反映等,結合考慮合作伙伴管理信息系統的外部數據交換結構,規劃自己管理信息系統的對外信息交換界面。接著分析企業內部價值鏈,確定核心流程,優化核心流程的主要環節:接受定單產品研究、設計生產制造營銷分銷售后服務。分析每一環節所需信息及環節間的相互信息傳遞,建立信息分系統模型。然后分析會計信息系統所需信息及它與其他分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流,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模型,最后進行整合,完成信息系統的構建。由此可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是融合現代管理思想、信息技術的一項工程。
基于企業流程再造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統,較之以前的管理信息系統有極大的優越之處。以前構建管理信息系統都是基于舊的運營模式,從職能部門角度提出信息需求;而運用企業流程再造思想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則打破職能部門的界限,有利于優化運營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經營管理。
二、IT給管理信息系統和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帶來新的發展
在當今網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管理信息系統和會計信息系統又有了新的發展契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管理信息系統和會計信息系統經歷了PC單機PC局域網Windows平臺的階段,現在正邁向互聯網階段。
在網絡環境下,企業構建管理信息系統時要考慮信息取得的授權問題和安全問題。由于有些信息資料屬于企業的商業秘密,所以企業必須對信息使用者進行信息獲得的授權。信息使用者只能在授權范圍內,查閱信息。企業內部網(Intranet)可連接到外部國際網(Internet)成為其一部分,當有安全需要時,可采用“防火墻”技術與國際網隔離。
篇2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屬性數據,區域分析,數據模型
現今由于多媒體技術的迅速崛起和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體技術.如果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簡稱GIS)軟件中,勢必大大增強GIS信息的表現能力,擴大GIS的應用領域.那么怎樣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GIS軟件中呢我們認為應從兩方面來設計科技論文:其一是怎樣將多媒體數據溶于GIS數據庫中,并保證提供GIS軟件的雙向檢索及各種分析功能;其二是在應用過程中,怎樣實現多媒體的播放功能.以下就這兩個內容及其應用前景談談我們的看法.
1多媒體數據的有效管理
通常,應用軟件中的多媒體數據有兩種生成方式:一種是媒體播放之前,將其數字化到數據庫當中,播放時從數據庫中取數據;另一種是播放時,邊生成邊播放.而GIS軟件中的數據庫又分為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即我們可根據媒體數據的特性或應用軟件的要求將多媒體數據分別溶于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中.
1.1GIS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管理
1.1.1GIS空間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管理目前,多數GIS應用軟件所能描述的空間目標都是靜態的,實際上,很多GIS所要表達和研究的空間目標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廣泛關注能對時空過程和時空目標進行描述和分析的時態GIS(temporalGIS).時態GIS的組織核心是時空數據庫,即設計一個合理的時空數據模型是建立時態GIS的關鍵所在.雖然目前還沒有較成熟的能支持時態GIS產品的時空數據模型,一但時空數據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僅能解決時態GIS的應用問題,還將解決空間數據庫中動畫數據的管理問題,即可通過使用動畫技術來實現在屏幕上動態播放時空過程.如動態顯示衛星云圖的變化情況、地殼變動情況、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況以及海岸或河灘的侵蝕或淤積變化情況等.
有關時空數據模型,張祖勛[1]提出使用分級索引方法來對基本修正法進行改進.這種方法就是不存貯研究區域中每個狀態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貯某個時間的數據狀態(稱為基態)以及相對于基態或鄰近狀態的變化量.在此基礎上,建立分級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時空過程的數據.
要使用這種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個是如何設計用來描述兩個狀態變化量的差文件.
關于建索引的問題,筆者認為:基態,亦a,b,c,d分別表示時態GIS的4個時期;T.時間軸;t0,t1,…,tn分別表示時態在GIS某個時期的n+1個時態,其中tn為基態,即“現在”時態一次數據狀態——“現在”時態總是變化的,每產生一個新的現在時態,就應生成一個現在時態與前一次時態的差文件,同時根據現在時態所處的時間位置來決定是否產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樹為例,如圖1所示,當n為2i(i=2,3,…)的整數倍時,就需產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應地為了減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貯空間,而又不影響對任一時態的檢索速度,可將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刪掉,所刪的索引名文件個數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個數少一個.
關于差文件,筆者認為在設計中應考慮如下幾個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過對兩個時態的目標信息進行異或而產生的,這意味著差文件包含有兩類目標信息:一類是前一時態有而后一時態無的目標信息;另一類是前一時態無而后一時態有的目標信息.為了能根據差文件快速、連續地由一個狀態到過去另一狀態或最近另一狀態進行檢索,應在差文件中將這兩類目標信息予以標識區分.(2)兩個狀態之間目標變化應是有對應關系的,即01(目標從無到有);10(目標從有到無);1N(目標從一個變成多個);N1(目標從多個變成一個),以及目標空間信息無變化,屬性信息有變化;目標局部空間信息有變化等.為了能進行快速檢索,在差文件中應將兩類各目標之間的對應關系予以標明,當然,這會增加差文件生成過程的復雜性.(3)和所有地圖數據庫模型類似,差文件也由空間信息、屬性信息和關系信息組成,差文件中應將每個目標這3種信息之間的關系予以標明.
1.1.2GIS屬性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管理有些GIS的應用中,認為多媒體數據是一種特殊的專題屬性數據.怎樣選擇多媒體數據的數據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點,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與空間數據的聯系,是多媒體技術在GIS應用中的關鍵所在.
目前,多數GIS屬性數據庫使用的是關系模型.為能將關系模型應用于多媒體數據管理系統中,就必須對現有的關系模型進行擴充,使它不但能處理格式化數據,也能處理非格式化數據.楊學良[2]就這個問題提出了3種技術策略:將多媒體數據文件名作為關系中元組某列(或屬性);將每個元組作為一個完整文件保存;元組中存貯格式化數據以及非格式化數據的引用項,而非格式化數據單獨存貯.
對比這3種技術策略,第一種技術策略方法簡單、容易實現,適宜于對多媒體數據進行播放.第二、三種技術策略雖然能夠實現并發控制和恢復,以及實現對多媒體數據進行編輯和拮取的應用,但由于此兩種技術策略將每個元組所對應的空間目標的專業屬性和多媒體屬性混在一起,這既增大了應用程序設計的復雜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間目標的專業屬性的一些應用的實現.為此,我們認為,在第一種技術策略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或多個屬性項,用于存放多媒體數據的文件信息和數據流信息,當我們需要對多媒體數據文件進行特殊應用時,可根據文件信息和數據流信息對多媒體數據文件進行操作.
1.2GIS區域分析中多媒體數據的生成
多媒體數據生成的另一種方式是在GIS應用中,邊統計、分析運算,邊生成結果數據——多媒體數據.
1.2.1空間分析中多媒體數據的生成空間分析是一組分析結果依賴于所分析對象的位置信息技術[3],因此,空間分析要求獲得目標的空間位置及其屬性描述兩方面信息.空間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疊加分析、緩沖區分析和網絡分析等.
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間分析的結果,我們可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所謂虛擬現實[4]是一種由計算機生成的高級人機交互系統,即構成一個以視覺感受為主,也包括聽覺、觸覺、嗅覺的可感知環境,使用者通過專門的設備可在這個環境中實現觀察、觸摸、操作、檢測等試驗,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虛擬技術來觀察地形分析或網絡分析得到的空間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來控制自己與觀察對象的角度、距離以及光照等,使觀察對象隨使用者的操作而動態旋轉.此時以動畫形式顯示的媒體數據隨使用者的操作產生并顯示.
1.2.2統計分析中多媒體數據的生成統計分析就是用數理統計方法開展區域分析.數理統計方法主要有:統計特征值、研究兩種或多種地理現象之間的相關分析,通過一組實際觀測數據分析系統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回歸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為了更加形象化,我們可以將數理統計結果以直方圖、曲線、曲面或區劃圖表示,甚至可以將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顏色、特殊的符號或閃爍的顯示形式來告訴使用者,還可以配上解說詞,以增加系統的感染力,而表現這些現象的媒體數據是在統計分析之后由系統自動生成并播放的.
2GIS應用系統中多媒體功能的實現
在GIS應用軟件中進行多媒體功能實現,首先是受GIS應用軟件自身開發平臺的限制.多數情況下,GIS應用軟件的多媒體開發平臺宜選擇編程語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應用軟件相結合.一旦多媒體開發環境確定下來,那么怎樣實現區域分析中多媒體功能
2.1空間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間數據庫中存貯的多是各期間的時空數據,這些數據的結構與MCI所能接受的多媒體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應用程序不能直接調用MCI函數和API函數,必須根據時態GIS的空間數據庫結構,設計一個相應的動畫播放程序來實現動態顯示功能.
下面簡述動態顯示時態GIS中ti~tj狀態的算法步驟(0≤i≤j≤n,其中n為現在時態).(1)由基態開始檢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狀態信息.(2)顯示ti狀態信息.(3)根據ti差文件,擦除ti狀態有而ti+1狀態無的信息,顯示ti狀態無而ti+1狀態有的信息.(4)i+1i.(5)當i<j時,轉(3);否則結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來實現動態顯示時空過程,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設計.首先,在(1)步驟,從基態開始,逐級逐步檢索,每檢索到一個狀態差文件,就需根據差文件來生成該狀態信息,直到ti狀態處;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動畫技術,擦除前一狀態信息實質為恢復該處顯示內容,而顯示后一狀態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處信息內容,再予以顯示新狀態信息.
2.2屬性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應用
一般來說,多媒體數據主要應用于兩個方面:一個是簡單播放;另一個是對多媒體數據進行編輯和拮取.對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數或API函數按屬性數據庫中其他屬性的要求進行播放;對于后者,這就要求程序員熟悉多媒體數據文件格式RIFF,根據多媒體數據的文件信息和數據流信息,通過調用多媒體文件輸入/輸出函數來實現多媒體的播放、編輯、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體技術在GIS中的應用前景
(1)實現資源信息的科學管理,提供信息服務.GIS一改為用戶管理提供單一的圖表、數據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間信息的同時,對圖形、圖象、視頻、聲音、動畫等形式的信息進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現能力.(2)家庭教育和個人娛樂.將多媒體和GIS溶于一身,會豐富教育、娛樂軟件的內容及表現手段.比如有關地理、歷史等課程的教學軟件和娛樂軟件的設計.(3)銷售和演示信息系統.GIS和多媒體技術合為一體的這類系統會比以往的信息系統更具有表現力.比如房地產公司的銷售系統,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間位置,又能從中檢索其住房環境及內部結構,而且可以動態地刪去當天已售出的房子,給出不同價格等;旅游導游系統,可以在為觀光游客制定導游路線時,就能對不同地方的景點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將多媒體技術和GIS技術相結合,是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一個發展方向,它會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思維方式,推動信息社會的前進.
參考文獻
1張祖勛.時態GIS數據結構的研討.測繪通報,1996,(1):19~21
2楊學良.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5.138~139
篇3
同線通信系統構建原理及方法
比如在應急指揮系統就存在著應用需求。應急指揮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應急現場指揮功能,現有的應急現場指揮系統體制基于K口通信方式,存在一個中心控制盒和若干個信息終端,中心控制盒和每路信息終端之間通過K口有線連接?;贙口的應急指揮系統必須具備一個中心控制盒,如果中心控制盒出現故障則整個系統無法完成正常通信功能。在系統網絡中,中心控制盒必須與每路信息終端拉線完成互通,信息終端相互之間拉線完成與友鄰之間的通信。這樣一來,如果系統存在n個信息終端,則全系統拉線數將達到2n-1路。由此可見,基于K口的應急指揮系統存在可靠性低、布線繁瑣、控制方式復雜等缺陷。如果采用同線通信技術,則應急指揮系統組網方式將大大簡化,在一對被復線上可以同時掛接多個通信終端設備,設備之間共享物理鏈路和帶寬,相互之間完全獨立不受影響。基于同線口的應急指揮系統終端設備之間通過一對被復線并線即可完成全部的連接,任意終端之間能夠相互訪問,能夠完成話音數據的通播、選呼等功能。如果其中一路終端出現故障,并不會影響其他終端的通信功能。在系統網絡中,所有信息終端共享公共的物理線路和帶寬,只須一對線即可完成系統的通信組網功能。
采用同線技術的應急指揮系統具有可靠性高、布線簡單、控制方式方便等優點。同線通信系統體系結構主要遵循電力線載波通信的基本體系結構,在一對被復線上或二線電力線上同時掛接多個終端節點,每個節點都是半雙工通信的方式。
為了協調全系統節點間通信不沖突,設置其中一個節點為主節點,其余節點均設置為從節點,主節點定時發送令牌給其余節點,令牌中帶有節點編號。如果從節點接收到的令牌編號與本節點編號相同,則發送本節點語音和數據包,定時時間到以后,主節點更改令牌節點編號,允許下一節點發送數據,循環往復,直到所有節點都涵蓋。受系統帶寬限制,通信節點最多10個。同線通信系統硬件平成整體功能框架的搭建,圖四是同線通信系統硬件原理框圖。,ARM7處理器LPC2388處于系統的核心,通過它完成各個芯片的初始化,接收并轉發語音編碼壓縮數據、RS232異步串口數據、線路載波通信數據等。
AMBE2000語音編解碼芯片完成將64KB的PCM編碼數據壓縮為2KB話音數據包;LPC2388處理器自帶UART串口,可以接收RS232數據信號;電力線載波芯片PL2000接收處理器的數據包,再通過信號的調制解調發送數據至電力線或被復線。同線通信系統的軟件主要完成芯片如AMBE2000、PL2000調制解調芯片的初始化,異步串口UART的數據收發,話音數據包、數傳數據包的合成和解析處理,通信組網設計等。主要包括主控制模塊、語音處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線路驅動模塊、通信管理模塊等。圖五是軟件功能模塊圖。
篇4
[關鍵詞]醫院信息系統;醫療;管理;決策
信息技術是當前全世界發展的重點技術,是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醫院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化、管理科學化的概念已滲透到醫院管理之中,醫院的管理模式必須實現由經驗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轉變,才能適應現代化醫院科學管理的需要。
1醫療信息系統
1.1醫囑信息與病歷信息系統
醫囑信息的管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應用也比較成熟,這里主要談一下電子病歷的應用。
計算機在病歷中的應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實現電子病歷打下堅實的基礎;高性能微機和網絡技術的進步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則為實現電子病歷系統創造了新的技術條件。
電子病歷具有傳送速度快、存貯量大、成本低、查詢方便等優點。醫務人員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遠程存取病人病歷,把數據傳往需要的地方。在急診時,醫生可以通過HIS系統及時快速的查出電子病歷中的資料,為盡快制定醫療方案提供依據。電子病歷系統數據庫的存貯容量可以是相當巨大的,可以存貯病人的一切有用的醫療診斷信息。電子病歷系統一次性投資建成后,使用中可以減低病人的費用和醫院的開支。
電子病歷已成為目前醫院信息系統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是每所醫院都希望建成的。有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信息系統,醫療工作的過程將會有很大的變化。如果一個急診病人突然來到醫院,醫師可以將病人身上所帶的就診卡插入計算機,這樣計算機就會立刻顯示出病人的有關信息,此時醫師就能夠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開出需要的檢查項目單。完成檢查后,主治醫師能夠立刻得到檢查結果,并做出診治處理意見。
1.2護理記錄信息系統。傳統的護理工作存在著大量的重復性勞動,每個住院病人的各種信息要在各種醫療文書上重復抄寫十幾次甚至幾十次,而采用護理記錄信息系統后,護士只要將病人的臨床信息可以一次記錄在護理電子病歷中,護士就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通過電腦查詢、打印、轉抄等工作。它可以大大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減少以前以手工抄寫所造成的錯誤。護理信息系統的實施是現代化醫院發展的必須趨勢,它對進一步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改革和護理教學、科研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3醫技信息系統。主要包括臨床檢查信息系統、臨床檢驗信息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系統。
臨床檢查信息系統,是將各輔助檢查儀器直接連入醫院信息系統,醫生或護士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電腦中提取病人的檢查結果。
臨床檢驗信息系統(RIS)提供病人的申請、登記,報告、檢索、統計等功能。并實現與HIS系統的實時連接,HIS系統中的病人信息可以直接載入RIS系統,按所申請的項目進行提交,醫生可以直接從HIS系統中提取病人的檢驗報告。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PACS),在醫院信息中有著大量的醫學圖像信息(X-光片、B超、CT、磁共振、心電圖、腦電圖等),這些信息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學術研究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以往的醫院信息系統只能處理數據信息和文字信息,對靜態或動態的醫學圖像信息的管理卻無能為力;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卻能使其成為可能。多媒體技術還可用于電子病歷、遠程醫療等。因此,多媒體技術極大地擴大了現有醫院信息系統的功能。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通用的計算機設備性能也越來越接近專用設備。用現在的通用設備已能解決大部分過去需用專用設備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光纜把多媒體工作站聯結成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建成后,醫院的影像檢查設備可與計算機管理系統聯網,臨床醫師可以在自己的辦公室中使用HIS系統的電腦顯示所需的圖像。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2.1院長查詢信息系統。院長可以通過該系統對門急診人次、住院部的病人數進行實時查詢;可以對各個部門的工作量進行查詢;可以通過各種圖表清楚明了的了解醫院的發展動態,并通過系統提供的各種數據、報表、對比圖對醫院的發展方向做出決策。
2.2醫務管理系統。記錄醫學鑒定所需的基本信息及查詢以往鑒定所記錄的內容。對醫院所發出的“指令性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登記和查詢。對醫療隊下鄉的情況進行登記并可以查詢。可以對外出進修有關人員信息及外出的情況進行登記與查詢。對醫生外出的會診情況進行登記與查詢。還有質控與其它管理方面的功能。
2.3科教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功能??蒲蟹矫嫒缧录夹g項目登記、科研項目登記、學術論文登記;學分登記方面,將全院醫生護士的學分情況錄入電腦,以便隨時查詢。
2.4物資與設備管理
信息系統對于消耗性物資藥品、衛生材料的管理,主要是使管理人員隨時掌握這些物資的采購、庫存、作用和損耗情況。由于一個醫院使用的這些物資種類多達幾千種,僅僅靠人和卡片、賬冊是不易管理的。醫院的藥品管理,一般有庫房采購與存儲、藥房分裝與分發、擺藥與使用3個工作環節,而衛生材料等消耗品一般也類似于這種采購——存儲——分發使用的工作模式,計算機管理系統輔助管理人員完成日常的工作,并將工作中記錄的數據加工成高一級管理所需信息。
2.5人事管理系統。人事管理是現代化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之一,科學的人事決策通常建立在大量而準確的人事信息基礎之上,所以,必須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做好人事信息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分析預測手段,實現人事管理和計算機管理的協調,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學的分析和論證上,減少管理人員決策的盲目性。
3遠程醫療
在美國喬治亞洲,已形成遍及全州的遠程醫療網絡,州內任何地方的病人已有就地得到本州任一醫師的診治,異地轉診病人因此大為減少。慢性病人的常規檢查也可在家里進行。
目前,交互式電視、數字圖像壓縮和高速電話線路等有關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為遠程醫療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條件。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發展遠程醫療這種新的醫療系統。
4醫學服務信息系統
醫學服務信息系統包括醫學文獻檢索系統、醫療信息咨詢系統、醫學決策支持系統等。
篇5
1.1系統結構。
大型企業的網絡系統構成是一個復雜、綜合的內容,它包含了內部局域網、各地子公司的局域網以及廣域網連接等復雜內容。在工作中,總部的局域網一般都是和電信公司的因特網相連接,同時還和下轄子公司、其單位連接,是通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連接形成的一個綜合信息平臺。
1.2系統功能。
在功能上分析,大型國有企業的信息系統涵蓋業務范圍廣、內容復雜、布局合理,主要業務系統包含了ERP系統、OA系統以及財務系統等,這些系統涉及到局域網、廣域網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特征,因此在連接的時候往往都是根據企業業務開展需要和內部經營管理需要聯系的。
1.3系統用戶。
大型企業的信息系統是一個復雜、繁瑣、綜合的內容,其用戶類型十分的廣泛和復雜,簡單的將其進行劃分主要可以劃分為系統管理用戶和系統應用用戶兩種。首先,系統管理用戶主要包含了管理員、指揮部、網絡管理員、安全管理員以及應用程序管理員等。其次,系統應用用戶包含了內部應用用戶和外部應用用戶兩方面。其中內部的應用用戶主要指的是企業員工、辦公用戶、生產系統用戶和分公司辦事處的員工等。外部應用用戶主要指的是用戶方位的企業網站。
2信息系統的安全環境
2.1系統安全現狀。
目前,我國大型企業信息系統對于安全防范認識還較為欠缺,各種防范措施的應用較少,主要安全防范措施的應用主要是防火墻、防病毒以及數據備份等手段,這些技術的應用基本上都偏重于安全設備的提前預防,而對于那些專業、專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并沒有得到重視,同時對國家有關信息安全的法律和法規沒有從根本上重視,錯誤認為這是一些不必要、不科學的內容。雖然目前大部分企業的信息系統在技術和管理上已經采取了初步的安全管理措施,但是從綜合管理方面分析其中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更沒有專業的崗位和安全管理,缺乏嚴格、一致的管理控制機制。
2.2系統安全威脅。
威脅是造成系統安全的主要潛在原因,它的存在極大的限制了企業信息系統功能的發揮,甚至是導致企業信息和經濟損失。在目前工作中,系統安全威脅的斷定往往都是根據企業業務信息系統的存在進行分析的,它可謂是一個不可消滅的問題和事物,無論企業系統多么的先進和完善,這種潛在威脅都是存在的。
3信息系統安全規劃分析
3.1總體規劃概述。
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服務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安全服務提供商的整體安全意識及安全體系模型極為重要,只有具有清晰的模型構建,才能夠從根本上有效地對客戶所需要的安全服務進行分類和設計。在ISO7498-2中描述了開放系統互聯安全的體系結構,提出設計安全的信息系統的基礎架構中應該包含:a.五類安全服務(安全功能);b.能夠對這五類安全服務提供支持的八類安全機制;c.需要進行的三種OSI安全管理方式。在上述國際標準的指導下,綠盟科技提出了一套適合于大型企業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體系框架(NSFocusInformationSecurityFramework,簡稱NISF),以指導信息系統的安全建設。NISF將整個安全體系規劃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全面地涵蓋了大型企業企業信息系統規劃和建設的安全要求。NISF的最上層為大型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目標,任何階段的安全設計和實施都是為了完成這些目標而進行的,其下是支持實現這個目標的三部分安全體系:a.安全組織體系主要包括機構建設和人員管理兩方面內容,對企業內部的安全機構建設和人員崗位、安全培訓等方面提出了要求。b.安全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制度管理、資產管理、物理管理、技術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內容。它與安全組織體系共同依據了國際信息安全管理標準ISO17799的要求,涵蓋了該標準中的每一類規范。
3.2整體安全體系建設工期劃分。
為了盡快地實現上述大型企業信息系統整體安全體系的建設,更好地實現企業的高層安全目標,有效地降低大型各層面的安全風險,綠盟科技建議大型企業信息系統的整體安全體系建設劃分為三期工程,以最終建立大型企業安全計劃(搭建ESP安全管理平臺)成功為結束標志。
3.3一期安全規劃內容。
本階段主要是在大型企業建立初步的信息安全組織體系和管理體系,通過實施部分關鍵的安全技術產品建立企業基本的安全預警、防護、監控和響應體系,目標是滿足信息系統的最高安全需求,安全等級達到初級。
3.4二期安全規劃內容。
本階段將全企業范圍內的組織管理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使安全管理流程合理化,安全技術產品進一步分布實施,采用專業的安全服務對系統進一步加強,使得企業整體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通過配套的安全事故處理體系的建設,使企業面對安全事件的響應速度大大加快。目標是將整個信息系統的安全水平提高到中級。
4結束語
篇6
1.1系統結構設計的安全性
所謂系統結構的安全性設計是指在不影響系統工程正常施工的前提下,系統結構能夠承受各種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有一定的防災害性能。并且能夠在一定的突發狀況下面前有一定的防控強度。安全性是系統工程建設的剛性要求,任何系統的建設都要將工程設計的安全性作為第一考慮因素。2.2系統結構設計的經濟性與適用性經濟性建立在安全性的前提條件之下的,只有保證了系統結構模式的安全性,才能夠考慮建筑系統工程的經濟性和適用性。在一般的情況下,系統工程首先要有良好的內部穩定條件和設計前景規劃,進而為社會創造出良好的服務系統工程。
1.3系統結構設計的耐久性和實用性
一般科學定義情況下系統結構的可靠性,不僅包括系統結構的安全性和實用功能的強大性,也包括系統結構設計的長期穩定性,安全時效性、以及耐久性,并且耐久性是衡量一項系統可靠與否的標志.因此,要想全方面的提高系統工程使用效果需求,在系統結構的設計中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其設計結構的有效期限從而進行良好模擬使用環境分析,進而有效提高其結構的安全性能。
2信息管理系統開發的問題化分析
(1)加強系統設計項目的結構安全性設計是充分保證系統工程進行安全運行的有效前提,因此就要聘請富有經驗并且技術水平較高的專業設計師來進行衡量和設計,同時設計師要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全方位的設計實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設計的可靠性,專業性和適用性。
(2)無論是設計單位或者是設計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以設計安全可靠的系統工程藍圖為設計目標并且要不斷的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設計能力,從而保證設計工程的長期可靠性。
(3)要對設計的系統工程項目進行全面的設計計算和系統模擬化分析。通常情況下,設計師要考核系統計算項目是否達標,是否符合設計需求。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實際設計計算體系,保證系統質量的達標。
3結語
篇7
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擁有巨大的核武庫,指揮效率不高的問題被領導層忽略。隨著履行美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核彈頭和運載工具大量減少,指揮效率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年來,俄羅斯戰略火箭兵所有研制設計資金都放在“白楊-M”上,在指揮控制項目上的資金缺口很大,使得戰略火箭兵師級機動指揮所和高級指揮環節指揮設備的研制工作滯后,戰略火箭兵機動指揮所、指揮備份系統和雙工系統停留在草案階段。俄羅斯國防部專家評估,俄羅斯目前戰略武器指揮系統的生存能力比武器本身要差,整個系統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因素。為此,俄羅斯計劃在2015年前投資近40億美元建立新的指揮與通信系統,以更好地適應從模擬向數字化的轉變,包括發展戰略指揮和通信系統(含最低限度通信系統),新型指控系統的建設將使俄核力量的作戰指揮能力和戒備程度大幅度提高。
2最低限度通信系統技術特點
通信網在整個系統中建設周期最長,耗資最大,也是整個系統中最易出故障,最易遭敵干擾和破壞的環節。信息系統的可靠性、抗毀性和保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通信系統的建設,是指揮自動化的基礎,因此,對它的建設有很高的戰術和技術要求。即使是在遭受核打擊之后,也要維持最低的指揮能力。適合這種情況的手段應具有如下特性:①核爆炸引起的電離層異常對通信沒有影響、影響很小;②通信距離遠,核打擊后被直接摧毀或造成線路中斷的概率小;③具有高度的抗毀生存能力和抗干擾能力;④能夠構成柵格狀組網,具有許多迂回路由,使通信頑存性強;⑤組成的最低限度通信系統,需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具有野戰條件下的環境適應能力;⑥較好的機動通信能力和協同通信能力。
3最低限度通信傳輸手段組成及性能分析
通過對最低限度通信系統特點分析,信息系統最低限度通信手段可以采用以下手段:流星余跡通信、中長波通信、短波通信、散射通信以及衛星最低限度通信等。流星余跡通信是利用流星高速進入大氣層摩擦燃燒而形成的電離余跡對VHF電波的反射或散射而實現遠距離通信的一種超視距無線通信方式。由于其傳輸信道的隨機出現、不可預測、不受核爆和太陽黑子影響等特殊的傳播機理,使其具有傳輸信道不易被摧毀、抗核爆能力強、隱蔽性和保密性高和通信距離遠(達2000km),可在復雜的電磁環境條件下保障通信的突出優點,在軍事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其缺點是,受流星信道的不穩定影響,不能夠保持實時連續通信,因此一般僅用來作為最低限度應急通信。中長波通信采用地波傳播,受地形地物影響較小,繞射能力強,傳播損耗小,信號傳輸比較穩定,適合諸如山區、丘陵及叢林等地形復雜地域的通信。山區通信中,中長波不存在“靜區”,在上百公里區域內形成完整覆蓋。但設備天線體積較大,動中通困難,中長波的通信容量較低,只能傳送報文,傳送速率一般從每分鐘十幾字節到每分鐘200Bytes。短波通信體積小、靈活方便、建立通信迅速,由于短波通信自身通信速率較低,作為最低限度通信手段使用時,速率在原來的基礎上還會有所降低,同時易受敵方偵察和干擾。散射通信抗干擾和抗核磁暴能力強,通信容量較其他幾種手段要高。但散射通信通常需要分集接收,使用靈活性較差。不過隨著新的時間分集技術硬件平臺出現,價格低廉,適用于設備的大批量生產和推廣應用。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受地形地貌影響小,傳輸質量高,容量大線號穩定,但戰時比較脆弱,安全性有時也存在問題。衛星最低限度通信作為一種特殊條件下的非常規最低限度通信手段,可以考慮使用沒有被敵方干擾或摧毀的其他衛星,甚至是敵方衛星。這就要求采用特殊技術,既不能影響原來衛星的正常業務,同時也能抵抗該衛星原有業務對最低限度業務的影響。
4最低限度通信系統組織運用
最低限度通信作為未來高技術戰爭中處于劣勢一方的通信保障最后手段,一般情況下不啟用,只有在正常通信系統遭摧毀,或傳輸媒介遭破壞等原因,不能完成作戰命令的上傳下達時,才啟用最低限度通信系統。最低限度通信在不同級別的信息系統中,有著不同的使用場合、保障對象、傳輸手段和應用方式。對于高級別的指揮所(戰略和戰役級指揮所),一般配置信道容量大、傳輸距離遠、信號傳輸穩定的傳輸設備;對于級別較低(戰術級指揮所)或特別重要的武器平臺,一般配置靈活性好,展開撤收方便的傳輸設備,信道容量考慮次之。根據指揮所上下級通信距離和通信環境以及指揮結構方式的不同,最低限度通信應用一般采用分級、和中心組網方式,系統由主站設備和從站設備兩部分組成。為了完成數據信息和報文的傳送目的,必須將主站設備和從站設備結合在一起使用。從站設備可以直接與主站設備互通,也可以通過主站轉發互通;一個主站可以配置多個從站,主站與主站之間可以無線組網,從而可以覆蓋很廣的通信區域;脫網后,主站與主站之間,以及從站與從站之間也可以互通。據報道,某外軍流星余跡通信系統的最大用戶數可達4000個以上,其中主站用戶數最大可達245個,主站之間可以采用光纜或衛星互聯,實現主站之間的高速雙向通信。如果以頻分方式劃分出多個獨立的小系統,那么各系統的設備識別地址就可以相同,從而使得用戶數成倍增加??傊畔⑾到y最低限度通信手段的配置需要考慮多層次、多手段綜合運用方式。首先,信息系統建設要提供足夠的保障手段和設備;其次,在指揮方面也需考慮各類信道的性能,采用最簡的報文編解碼技術和最精簡的組網協議,適應這類信道傳輸特性,以便傳輸更多的指揮信息。
5比特指揮報文編解碼技術
比特指揮是一種以“比特”為單位進行指揮命令編碼,以組態報文協議為核心、適用于惡劣通信環境的快捷、靈活和高效的輕量級數字化武器控制手段。它將作戰指揮常用的命令、指示、通知、請示和報告等指揮文書進行標準化、規范化和代碼化,通過代碼指令實施作戰指揮,提高作戰指揮效能的一種指揮自動化手段。
5.1比特指揮報文編碼技術
5.1.1比特指揮報文字典建立
報文字典是用于比特指揮的報文描述的集合,是進行比特指揮報文編解碼的依據。報文描述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關于報文組成結構的描述,用表格的方式進行說明;二是關于報文在各種使用情形下的使用規范說明,用CASE和條件語句說明。(1)報文結構報文數據元素組成包括索引號、DFI(數據域標識符)/DUI(數據使用標識符)、位長、存在屬性、數據組和重復組。①索引號是對消息中出現的字段編號,采用多級編號的方式有助于顯示字段、組之間的層次關系;②DFI(數據域標識符)/DUI(數據使用標識符)用來唯一確定該字段對應的數據元素。該代碼組合提供了對數據元素字典的快速索引;③位長是數據字段在內存中存儲和發送時所占用的比特位數;④存在屬性指明字段的強制/可選屬性。強制字段用M表示,可選字段用X表示;⑤數據組號是字段所屬的數據組的編號,用符號GN表示,其中N為數據組在報文中的序號(如G1表示報文中的第一個數據組)。嵌套組的表示要在自身的符號之前加上其上層組的符號和“/”(如G1/G2表示報文的第2個組,并且這個組是嵌套在G1組內部的);⑥重復組號是字段所屬的重復組的編號,用RN(M)表示。其中N為重復組在報文中的序號,M為該重復組的最大可重復次數;重復組也可以嵌套(如R1/R2(3)表示報文中的第2個重復組,并且該重復組是嵌套在R1重復組的內部的,該重復組最多可以重復3次)。(2)處理規則報文處理規則用于指出報文賦值、發送、接收、響應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適用和條件說明、缺省值、預期回應和其他說明。①適用和條件說明:適用和條件說明是為了嚴格清晰地定義每種報文的構建規則,以使在多體系下統一的報文構造成為可能。它包括每個報文適用的CASE以及報文內有關基礎處理、缺省、合理行為和特殊因素的關聯條件;有一些報文是為實現多重目的而設計的。在這種情況下,適用和條件說明應清楚地定義每一個消息的合理架構,完成各自特定的目的。②預期回應:預期回應用于說明消息接收方在接收到消息后應給予的回應,預期回應與消息的適用和條件語句有關。
5.1.2建立比特指揮數據元素字典
比特指揮數據元素字典用于對比特指揮需要的數據元素進行定義,包括數據元素的名稱、編碼長度、編碼方法和其他說明,在編碼方法中明確了數據元素的取值和編碼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數據元素字典按照數據元素的數據域(DFI)和數據使用(DUI)進行索引。
5.2報文字典和數據元素字典的表示
比特指揮采用正日益成為系統間信息交互標準的可擴展標記語言XML對報文字典和數據元素字典進行表示。這種方法充分利用了XML語言的規范性和可擴展性,實現了編解碼軟件對于報文定義的獨立性,在軟件使用過程中,若報文結構或者數據元素的定義需要調整,不需要修改軟件本身,只需修改相應的報文字典或數據元素字典即可,有利于軟件長期穩定的使用。
5.3比特指揮編解碼軟件組成
編解碼軟件由接口控制模塊、數據解析模塊、數據校驗模塊、編碼轉換模塊和數據封裝模塊組成。其中接口控制模塊負責與上層應用軟件和下層數據分發軟件進行報文數據的交互,即從上層應用軟件獲取需要編碼的報文數據,并向其返回經過編碼后的比特報文數據;數據解析模塊負責解析XML文檔表示的報文字典和數據元素字典,獲取指定模塊型報文的定義,包括數據元素的組成、存在性、重復性分組,取值范圍、精度以及編碼方式等信息,這些信息是報文編碼的依據;數據校驗模塊負責檢驗輸入數據是否符合數據元素字典中定義的有效性要求;編碼轉換模塊負責將構成報文的數據元素數據轉換為若干個比特位的編碼,這種轉換是以數據元素字典的定義為依據的;數據封裝模塊負責將經過轉換的數據元素數據按照報文結構要求組裝成經過編解碼后的報文,并加上必要的報頭數據。比特指揮報文編碼技術主要借鑒了美軍VMF報文編碼的思想,在報文靈活性和精簡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針對最低限度通信信道的特點和典型應用場景,探索性地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期得到同行專家的指點,共同促進此項工作的推廣和應用。
6結束語
篇8
(1)計算機通信技術能保證基本功能實現。
基本功能,我們知道就是數據的搜索、傳輸、分類和整理以及分享,這些都必須依靠最基本的計算機通信技術。就我們日常使用的社交網絡,如國外的facebook、MSN和國內知名的QQ、Wechat等,最基本的就是信息交流,然后就是網民之間的信息傳輸和保存。計算機通信技術保障了這些功能的實現,更是讓全球化的信息互動暢通無阻。在網絡發達的今日,各種新技能的出現,又在一定程度上為信息管理系統的高效運行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從而加強了計算機通信技術在提高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方面的速度。
(2)計算機通信技術在數據處理和預測功能的應用
計算機通信技術能夠滿足管理信息系統對數據處理的要求,不僅能夠保證數據處理的高效性和數據傳輸質量的優良性,而且在數據處理方面的優勢無與倫比。計算機技術在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推廣,并且成為了數據處理的主流技術。數據處理和傳送是計算機通信實現預測功能的基礎,為提高和保證預測準確性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通信技術預測功能的優勢。
(3)計算機通信技術在計劃決策和控制方面的應用
信息管理主要是對數據庫的數據進行整合管理,計算機通信技術可以幫助提高這方面的管理。國內使用最廣泛的通信協議就是以太網,計算機通信技術在此保障下可以很高對數據庫數據進行篩選梳理到最后的整合,控制和決定了哪些信息需要,哪些信息需要再加工等決策,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提供給了便捷的技能。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管理系統要實現有效的數據傳輸,必須應用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中,數據的傳輸是系統運行中的重要功能,為了保證數據傳輸能夠滿足準確性和高效性的特點,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應用成為了必然??紤]到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優點,可以在標準協議的指導下完成不同計算機終端之間信息的傳輸,所以,出于信息管理系統信息傳輸的目的,在信息管理系統中計算機通信技術得到了重要應用。2)計算機通信技術為信息管理提供了數據參考服務和決策服務,由于信息管理比較復雜和繁復,使得信息系統對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成為了系統成功衡量的坐標。如果系統要實現有效性,就必須以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基礎,利用它的優點構建整個系統管理框架,最終實現信息管理的有效性,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3)計算機通信技術之所以能提高系統信息管理的效率,主要是因為這項技術可以解決不同終端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數據傳輸,之間傳輸數據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被大大縮短,這就無意間縮短了系統的運行時間,進行提高了系統的整個運行效率。
二、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1)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之一是能夠對數據進行快速處理,在這一過程中,對數據傳輸產生了現實的需要,而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優點是能夠提高數據傳輸效率、保證數據傳輸質量,基于這一優點,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處理中得到了重要應用,并成為支撐數據處理的關鍵技術。
(2)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預測功能中的應用
信息管理系統預測功能的實現是以大量數據為基礎的,而基礎數據的獲得離不開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傳輸?;谶@一現實需要,以數據傳輸為特點的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了實現信息管理系統預測功能的重要技術支撐。
(3)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計劃功能中的應用
信息管理系統的計劃功能,主要是基于各個管理層的基礎數據而構成的,因此對數據的需求,決定了信息管理系統必須應用一種可靠的技術實現數據的傳輸,成為了實現信息管理系統計劃功能的主要技術。
(4)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輔助決策功能中的應用
信息管理系統輔助決策功能是整個系統功能中的重點,為了保證該功能的實現,信息管理系統積極應用了計算機通信技術,使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對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和傳輸,提高處理和傳輸效率,提高輔助決策功能的實效性。
三、結語
篇9
[論文摘要]寬帶通信技術和數字視頻處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視訊通信業務面向公眾廣泛運營已經準備好技術條件。結合當前通信領域和計算機領域的出現的技術,對如何實現遠程視頻通信進行研究。
隨著人們對視頻和音頻信息的需求愈來愈強烈,追求遠距離的視音頻的同步交互成為新的時尚。近些年來,依托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條件的發展,集音頻、視頻、圖像、文字、數據為一體的多媒體信息,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各方面通訊,縮短了時區和地域的距離。
一、視頻通信概述
視頻通信實質上是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為不同地域的人們提供了類似與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為身處異地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相互討論問題并可協同工作的環境,它集計算機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電視的真實性為一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二、視頻通信的組成
(一)組成
一個視頻通信系統包括節點機和通信網絡兩部分。典型的會議節點機主要由音/視頻獲取設備、回放設備、媒體編解碼器、通信接口卡和會議功能模塊構成。網絡部分主要指支持實時多點傳輸的網關和信道。完整的視頻會議系統的邏輯結構模型由六大模塊構成:(1)人際交互模塊,即視頻會議系統的人機界面。(2)會議文檔部件,包括會議文檔的自動生成、管理和查詢等功能模塊以及與數據庫的接口模塊。(3)媒體處理部件,包括音、視頻信息的獲取、編碼、回放等處理模塊。(4)共享空間部件,包括共享空間管理模塊、電子白板及應用過程共享功能模塊。(5)會議管理部件,包括會議的發起、與會人員的管理(加入/退出)、會話建立以及會議結束等處理模塊。
(二)軟硬件與網絡條件
要進行網絡視頻通信,需要一定的軟件和硬件設備作為支撐。
1.所需硬件環境。
要使用網絡視頻會議,除了要有一臺較高性能的多媒體計算機或顯示屏外,還需要配備攝像頭、麥克風、音箱或耳機等外部設備,其中最主要的設備為攝像頭,它是用來進行視頻獲取的一個重要硬件,攝像頭分為模擬攝像頭和數字攝像頭兩大類,前者捕獲的為模擬視頻信號,需要將其輸入到視頻捕捉設備進行數字化后方可轉換到計算機中使用。而數字攝像頭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過串、并口或者USB接口傳到計算機里。
2.所需軟件環境。
(1)操作系統軟件:目前絕大多數的網絡視頻會議軟件都支持Windows98/Me/2000/XP/2003系統,另外也可有一些視頻會議軟件支持在Linux等非Windows系統中運行。
(2)網絡視頻軟件:要進行網絡視頻會議,必須借助于網絡視頻會議軟件。網絡視頻會議軟件支持點到多點的視頻會議應用,即可以在用戶之間,也可以實現多個用戶進行聯機視頻會議。
(3)其他軟件:音頻連接模塊、網絡交換機、多媒體加速軟件、多媒體編碼/解碼軟件等。
3.承載網絡。
要在網絡視頻通信系統中使用視頻,用戶必須具有可供視頻流暢傳輸的網絡鏈路,也就是說用戶必須具有足夠帶寬的局域網環境和寬帶接入Internet的網絡環境。
三、視頻通信系統的實現
NetMeeting作為一款免費網絡電話與協作辦公工具,它除了支持視頻、音頻的實時交流外,還提供了文檔與應用程序共享、電子白板和遠程桌面共享等多種功能,是一款用于網絡視頻通信的優秀軟件,使用它我們可以輕松的進行網上視頻通信。
(一)安裝視頻軟件
首先,檢查需要進行視頻通信的系統中是否安裝了視頻軟件,如果沒有安裝,可以通過填加組件的形式進行安裝。
(二)連接信息設置
確認NetMeeting已經安裝在系統后,單擊“開始”>“程序”>“附件”>“通信”>“NetMeeting”命令,啟動程序。首次運行NetMeeting,軟件會出現一個向導,要求用戶信息進行簡單的設置,單擊“下一步”按鈕,輸入個人信息。接下來,向導要求用戶設置網絡連接方式,可以根據具體的網絡連接情況選擇ADSL、局域網等。單擊“下一步”按鈕跳過NetMeeting服務器設置,此時向導會要求對計算機聲卡和麥克風進行測試。單擊“下一步”按鈕完成向導之后,即可進入NetMeeting主界面。
(三)開始視頻通信
1.新建視頻通信。單擊“呼叫”“主持會議”命令新建一個視頻會議,在彈出的“主持會議”對話框中設置會議名稱(不能使用中文名)和密碼,然后,將“會議工具”中的“共享”、“聊天”、“白板”、“文件傳送”四個復選框全選上,單擊“確定”按鈕。
2.呼叫主機。建立會議后,與會的計算機即可呼叫主持會議的主機,方法是單擊“呼叫”“新呼叫”命令,或單擊NetMeeting面板中的“呼叫”按鈕,打開發出“呼叫”的對話框,輸入IP地址,并單擊“呼叫”按鈕即可對主機進行呼叫。3.接入驗證。此時,被呼叫方的計算機中會出現是否應接呼叫的對話框,單擊“接受”按鈕。然后,撥入方計算機即可登錄會議,如果在“主持會議”對話框中設置了會議密碼,此時還會彈出一個對話框要求用戶提交驗證密碼。
4.進行視頻通信。各個不同地方的參與視頻通信的人員,只需要單擊主界面中的“開始視頻”按鈕,即可發送視頻流。將發言請求發送到中心站的服務器上,由主會場主持人來確定允許還是否定發言請求,一旦確定可以發言,即可實現通話。
(四)其他功能
NetMeeting界面下方有四個按鈕,分別對應了“共享”、“聊天”、“白板”和“文件傳送”四項主要功能(這四項功能需要在會議屬性中啟用,否則在非會議中處于不可用狀態):
1.“共享”功能。通過共享功能可以便于同其他會議參加者在獲得授權后控制本地主機上的應用軟件進行演示與操作。
2.“聊天”功能。單擊“聊天”按鈕,NetMeeting會彈出一個聊天對話框,可以對所有或某一與會者發送聊天信息。
3.電子白板。系統提供多塊白板,與會人員都可通過白板進行繪制矢量圖,可以進行文字輸入、粘貼圖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傳送文件?!皞魉臀募惫δ苡脕碓谂c會者之間傳送與接收文件。使用方法比較簡單,只需單擊“文件傳送”按鈕并選擇需要傳送的文件即可。
四、結束語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視頻通信技術的進一步完善,視頻通信技術將越來越多地被人們利用到工作及生活中,甚至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們根據自身對網絡質量需求的不同,自由選擇傳輸方式及終端設備,更多的行業、企業、個人都將享受到視頻通信所帶來的便利。
參考文獻:
篇10
EDF能對光信號進行放大的根本原因是EDF中的鉺離子存在于不同的能級中,當它存在于高能級同時有一個光子通過時,該光子可以刺激它釋放掉一部分能量而回到更加穩定的低能級。被釋放掉的那部分能量會以新光子的形式傳遞出去。而釋放出來的光子與激發它的光子的波長、頻率、相位、偏振態和傳輸方向等完全一致,從而實現了信號光的放大。EDF的增益與光纖中鉺離子濃度、摻雜半徑、光纖長度、泵浦波長及功率、信號波長及功率等因素有關[2]。鉺離子吸收發射截面圖參見圖。
2遙泵系統中拉曼效應的基本原理
同纖遙泵同時還利用了光纖的拉曼效應對信號光進行放大。拉曼效應是在光纖中傳輸高功率信號時發生的非線性效應(受激拉曼散射),泵浦光子的能量產生了一個與信號光同頻率的光子和一個聲子,高功率信號的一部分能量經拉曼效應傳遞給信號光,實現對信號光的放大[3]。拉曼增益強度與泵浦光強和泵浦光與信號光的頻率差有很大關系,差值為13THz時,這種增益達到極點。因此,要放大1530~1605nm的工作波長,最佳泵浦源波長在1420~1500nm波段,遙泵的泵浦光波長為1480nm,產生的拉曼效應能夠對信號光進行放大[3]。光纖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譜如圖4。EDFA泵浦光的波長一般為980和1480nm,其中1480nm波長的泵浦光具有更高的泵浦效率。遙泵系統中的RGU距離泵浦源較遠(一般在50~100km),考慮到980nm波長的光在光纖中衰減較大,而1480nm波長的泵浦光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一般選用1480nm波長的泵浦光。在單波系統中,遠端RGU一般采用同向泵浦的方式。同向泵浦示意圖參見圖3。
3遙泵系統在電力系統超長距離傳輸中的應用
在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輸變電工程中,由Gerd水電站至Dedesa變電站的光纜長度約為363km,采用G.655D光纖(康寧的Leaf大有效面積光纖)。由于光纜長度過長,整個系統的衰耗很大,必須在系統中采用遙泵放大技術。整個系統由光放大器、預放大器、EFEC、CoRFA(前向拉曼放大器)和遙泵等放大器件組成。超長距離無中繼傳輸遙泵放大方案配置如圖5所示。全段光纖的參數如下:光纖衰減系數為0.20dB/km,光纜衰減為72.6dB,固定接頭衰減系數為0.01dB/km,固定接頭衰減為3.63dB,活動連接器衰耗為1dB,光通道代價為2dB,光纜衰減富余度為5dB,總衰減為84.23dB,光纖色散系數為4.5ps/(nm•km),總色散為1633.5ps/nm,光放大器發送功率為17dBm,SBS+前向喇曼等效增益為8dB,加預放后接收靈敏度為-38dBm,后向拉曼等效增益為6dB,EFEC功率增益為8dB,遙泵功率增益為9dB,功率電平富余度為1.77dBm。該遙泵系統采用同纖遙泵的工作方式。RPU發送的泵浦光功率為30.5dBm(波長為1480nm),RGU的有效輸入泵浦功率為9~10dBm,考慮一定的余量,要求最終到達RGU的泵浦功率約為12dBm。波長為1480nm的泵浦光在G.655D光纖中的衰減系數約為0.24dB/km(含光纖熔接頭損耗),因此RGU距RPU泵浦源的最佳距離L=(30.5-12)/0.24=77.08km。即需在距變電站約77km處,選擇一個交通方便、便于維護的輸電線路鐵塔,將RGU安裝在該鐵塔上。我們將上述理論計算結果輸入OTA(光傳輸系統分析)軟件進行驗算得知,當RGU距后端泵浦源的距離為77km時,前置放大器輸出信號的OSNR(光信噪比)為13.85dB,符合系統設計要求。由OTA軟件計算出的RGU距后端泵浦源的最優距離為89km,EDF的最佳長度約為27.8m,泵浦源功率為1000mW,前置放大器輸出信號的理論OS-NR為15.97dB。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