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學校安全管理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1-07 17:28: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長對學校安全管理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年來,學生害案件不斷發生,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學校加強教育管理防止害案件發生的任務刻不容緩。
2018年,國家最高檢察院《一號檢察建議》,要求對未成年人進行防止害教育。
二、學校預防未成年人害主要工作舉措。
(一)全面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
1.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明確職責。從校長、分管領導到班主任、科任教師,建構學校的安全管理的責任體系。
2.加強常態化的日常安全管理,創設安全校園環境。日常安全常態管理:(1)常態化的無死角的網格化管理。(2)一日安全巡查制度,及時發現安全隱患。(3)一日門衛管理,加強大門的管理,強化學校第一道安全關口。外來人員的進出,學生請假出入,都有嚴格規范的程序。(4)每月一次的安全大聯查。(5)每日校委會的代班值崗。
3.重視預防建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校園實現全覆蓋監控及一鍵報警,大大提升學校防范能力。
4.學校內預防性管理制度建設完善(三個制度)。(1)凡聘用人員必須提供無犯罪記錄。(2)納入師德管理機制。(3)形成調查。
(二)大力強化落實《一號檢察建議》宣傳教育工作。面向三個群體的宣傳教育。
1.面向學生的宣傳教育。(三化:專題化、主題化、融合化)。
(1)利用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班會課、道德法制課。心理健康課,進行預防害專題的教育,開展常態化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
(2)開展防害主題的教育活動,結合校園欺凌開展防害的主題教育。本學期法制教育主題就是防害的主題講座。
(3)融合化的教育活動。預防害與學校的各類安全教育活動進行融合。讓預防害,像防水防火安全一樣深入學生的內心。
2.面向教師群體的宣傳教育。(三清:清楚明白、親力親為、清清白白)
(1)面向全體教師宣傳,以專題會議方式進行傳達和落實國家《一號檢察建議》的文件,每位教師要清楚明白
(2)每一位教師在平時教育活動中對預防未成年人害中,要把自身置身其中,親力親為,就當自己孩子一樣來對待學生。
(3)老師要清清白白,納入教師師德管理范疇。教育別人,也是教育自己。
2.面向家長群體(三要)。
(1)要提高防范意識,防小偷,防。
(2)要與孩子經常溝通交流。
(3)三要與學校密切配合。
(三)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教育管理。
學校與家長的協同,通過每學期家長會加強家長的協同管理。特別是留守兒童。
學校與社會協同,與主管部門的協同教育,與法院檢察院公安局派出所等執法部門合作開展教育活動。聘請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制專題教育講座活動,本學期開展遠離校園欺凌。本學期聘請未來寶貝社會機構為全體學生開展了安全五防護(包括防防校園暴力防校園欺凌防意外傷害)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公安局、派出所協同開展周邊環境的整治。特別是學校周邊的小餐桌。不僅僅是食品安全更是學生人身安全問題。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防教育從教師家長社會認識度不夠。特別是學校教育涉及學生性教育內容,受傳統觀念影響,教師避諱。
篇2
關鍵詞:高校 加強管理 創新
我國高校的安全問題作為一項校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盡快適應新的形勢,還要從校園管理創新上做出切實的改變。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努力做好服務與管理的相互統一,為師生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構建和諧校園,確保學校能夠安全穩定的向前發展。
一、校園安全管理理論上的創新
校園安全管理上的創新,其中以理念創新最為重要,既是整個思想的創新核心,又是技術與管理制度等創新的前提基礎。目前,在我國眾多高校內,其安全管理創新的的主要途徑包括:理論創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這三者的不同之處就在于研究理論的任務,而對理論創新方面來講,高校安全管理范圍、管理對象、管理制度的規律與特點及構成特點才是管理重點。此外,還要重視高校師生的安全價值觀與安全需求及安全管理的具體實施政策與管理手段等。
1.加強管理制度
制度上的創新要將日常安全防范進行重點研究,對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應急制度與安全責任制度等工作均要加強管理并落實到位。
2.加強安全科技技術
安全科技技術的創新,重點是研究知識經濟對高校安全管理,要以科學技術的應用為基本保障。如:技防設備的建設途徑與建設標準等,均要符合日常安全管理規范標準,真正達到“科技佑安、科技強安”的目的。
二、校園管理者思想觀念上的創新
1.有利于教學教研的服務觀念
要想實現思想上的創新,就要做好觀念上的創新,只有實現高校安全管理者思想觀念上的創新意識,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他們“用得上、打得贏”真正作用,從而確保各項安全任務的順利完成。教學教研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其校內的一切有關安全管理工作都必須服務與這個中心、服從于這個中心。
2.有利于師生員工的服務觀念
一切有利于高校師生與員工的合法權益要受到合理的保護,將廣大師生與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擺在第一位。將傳統的“重管理、輕服務”的觀念轉變為“服務管理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用“教育服務”替代以往的“警察式”的管理,這種轉變也是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改革上的主要趨勢。
三、提高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幾點建議
1.高校內交通秩序的管理
隨著“汽車社會”的不斷發展,校園內出現的人車搶道的現象,導致校園內時常發生治安糾紛。而車輛的隨意占道、亂停亂放、堵塞消防通道與校園草地等現象已屢見不鮮。這就為校園的安全管理上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因上述的這種情況,在交通管理法的規定方面存在空白,一旦發生校園安全事故,處理起來就相當困難。因此,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①改善校園停車環境,開發資源,盡可能的多設置合理停車位。
②充分利用校內的地下停車場,或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建設校內立體停車場。
③裝現代高科技電子停車誘導系統,指引進校車輛正確的停車路線與停車地點。
④設立在校園里循環行駛的校車,既可減少社會車輛的進入,也方便了學校師生的出行。
⑤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制定高校交通管理法規,對進入校內的社會車輛實施收費或限行等措施。
2.透明的校園治安信息管理
校園內的一些治安動蕩、突發事件等要及時告知學校師生,這樣既保證了學校師生與員工的知情權,也有利于大家在安全管理上的積極參與和對安全隱患的防范。公開、透明的信息,不僅帶給學校師生與員工的安全感,也給學生家長增加了安全感;同時還做到了與社會溝通,使社會人群加深了對校園內防范措施的了解,從而做到相互配合、共同維護校內的安全。
3.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正確處理
學校與社會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社會信息在校園內的傳播速度快,且敏感反應的影響極高。一旦社會有重大事件的信息流入高校內,會迅速傳播乃至發哮。此時,校內的安全保衛部門就要保持較強的敏感性與責任感,對那些極可能危及到學校的重大突發事件,要做到提前預防與及時有效的應對。
4.加強技防設備的作用與維護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治安的需求,全國多所高校都加強了技防設備的投入。實施“人防、物防與技防”相結合的方針,對校園內進行視頻監控、安裝報警設施。對學生公寓、學校辦公樓與家屬區樓道等地均安裝了對講設備、消防無線報警器等,進一步加強了學校治安管理與秩序維護,有效預防了犯罪以及發揮了為公安機關提供破案線索的作用。而這些現代化的高科技技術裝備需要那些懂技術、懂管理的人員的正確維護,才能保障使用。因此,要將合理維護技防設備,使其充分發揮的作用進行重點研究并加以落實。
三、結束語
近幾年來,在高校安全管理的問題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需要研究與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有待全國高校內的保衛部門與保衛人員,在學習實踐的基礎上,落實科學發展中的管理創新,力爭取得更好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黃莉、陳蕓霖.當前高校學生干部培訓的創新[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年22期
篇3
關鍵詞:中職生;安全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
一、中職生安全隱患及管理困惑分析
1.中職學校的安全隱患及管理困惑
中職學校不能嚴厲處罰學生,又不能開除學生,往往打掉牙往肚里吞。
2.學生交往現狀
部分學生性格孤僻,擇友趨于功利化;學生之間的關系日漸冷漠,學生中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思想有所增長。
3.學生學習現狀
中職學生大多文化基礎差,缺乏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自控能力差,是非辨別能力不強。
4.學生的思想現狀
大多數中職學生思想單純,缺乏社會經驗,易受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影視文化的影響;許多中職學生自信心不足。
二、中職生安全教育管理對策建議
1.國家扶持,重視發展
近幾年來,由于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一些優秀職校紛紛擴大招生規模。但是擴大招生規模勢必會造成教師緊缺,而政府又不能及時配編、配人、配錢,職業學校只能自己聘任,用學費解決工資待遇問題。支持職業教育,教育經費要得到充分投入,要有長遠的思想,提前進行計劃安排并穩步實施。經費投入要到位到點,需要放到重點上,并努力將職業教育當作義務教育來辦。經費要滿足學校的基本正常運轉,不能只按職校教職員工人數實行定額財政補貼,不能把職校當作企業辦,更要重點保證所有項目的便利實施。
2.重視中職生的未來
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執行政府的政策,確保中職生出路暢通。學校要加強教育培訓,給中職生就業提供有力的幫助。學生有出路,有盼頭,才會有理想,有理想才會有出路。
三、確實落實中職生安全管理系統教育
1.加強安全宣傳和教育
要在學校管理層中開展學校安全管理知識的教育,面對全體師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中職學校應該開設安全教育課,通過學習提高安全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質,主動為校園安全文化努力,建設校園安全文化環境。
2.改大班為小班,增強安全管理功能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教育轉化難度大。根據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建議實行小班化管理:一個班控制在三十人以內。這樣就較容易管理,管理成效也會很明顯,并能把安全危機降到最低。
3.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質教育
一些學生思想素質低,行為習慣差,中職院校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的任務重,因此,需要保持優良的校風和平安的校園秩序。如強化全面育人、全員育人理念,全體教職工通過多種途經去努力教育、轉化每一個學生,對中職特殊學生“不拋棄、不放棄”。
4.加大多方面安全管理意識
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以參與校園安全建設。學校應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維護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在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能立即啟動預案,及時組織力量控制事態發展,保護師生利益,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同時更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于已發生的事件,不推卸責任,敢于承擔責任,積極主動面對學生及家長,將矛盾化解,將損失減少到最小,將影響控制到最小。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亡羊補牢,防患于未然。
5.確保學校執行安全防范職能
學校要設立專門的安全保衛部門,確實抓好安全防范這一環節,落實各項防范措施,突出重點部位的檢查,強化安全管控職能。中職教育的長足發展,都是需要有強烈的安全管理意識為基礎的,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再好的教育也得不到彰顯。因此,良好的學校安全管理是學生安心學習和創造和諧校園的必要條件,學校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通過不斷改變和創新思維,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生的教育和身心的成長做好鋪墊,同時也應在全社會擔負起中職學校該有的辦學使命。
參考文獻:
[1]陳紅燕.學校安全管理:從邊緣化走向專門化與專業化[J].福建教育(f版),2011,(4):4.
篇4
在教學的過程中,人與體育設備、器材之間的接觸和在活動的場所進行活動時可能存在著對體育運動參與者造成傷害的危險。學校體育設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為減少和消除因場地、器材和設施所產生的危害,根據危機管理計劃和程序而對危機直接采取的對策。由于意外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危機狀態構成了對現有正常學校體育工作秩序的威脅,不僅使學生、教師和學校蒙受極大的損失,而且還會使學校體育的形象和聲譽受到嚴重的損害,直接影響著學生健康水平的改進和提高。因此,對學校體育工作中體育設備安全管理已成為危機管理中重要的內容之一。
一、英國學校體育設備安全管理的實踐案例介紹
John Severs所著《Safety and Risk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一書(2003,Routledge, 11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較早地開始了對體育教學中危機管理的研究,書中提出了體育教學中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從教師、學校管理者、學生等方面出發,并結合不同體育教材的獨特性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提出對危機事件進行評估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及減少危機事件的建議,并設計了體育教學危機管理評估表,方便學校及教師保障教學安全。其中在體育設備安全管理方面對體育場地器材和設施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了評估和識別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本文就英國體育設備安全管理的實踐案例介紹如下:
在英國所有的體育設備必須符合英國標準(BS)或英國和歐洲的聯合標準,且聯合標準正在逐漸取代英國標準。
(一)檢查和維修
所有的健身器材應由有聲望專業公司的專家檢查。學?,F在每年也有自己的維修,但一些學校的做法是每2―3年只安排一次維修,甚至直到可以看出設備有問題,才要求檢查維修。這是一個危險的做法,建議學校每年都安排巡查。
當設備不能很好地處于工作狀態時,比如出現裂痕、攀爬的架子或棍棒上的螺栓不正常,就一定要終止使用。該裝置應該受到特殊保護和處理,以便它不能被豎立、打開、移動,并明確標出不能使用的提示,直至進行修理。
其他設備如小的器材設備、游戲和便攜式設施也要定期地檢查和維修,如球門柱。雇傭專門人員進行維護和小心修理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所有的維護、維修工作必須是專業化的,以確保該設備完全達到規定標準。所有的器材,包括有裂痕的器具都必須修復損壞部分,否則放棄使用。
(二)存放
當設備不使用時應十分注意放置和存儲。小學禮堂通常沒有內置存儲區域,因此大件設備如體操跳箱、便攜式框架;小器具如墊子,籃子等,不應放在可用于其他類型的活動的禮堂大廳成為障礙物,尤其是涉及跑動的活動。
如果可能,一些設備應放在大廳專門指定的安全區域中,當這樣的空間也沒有時,設備應放在一角并予以封存,使學生不能與之接觸。
長凳和其他的體操器械,不應存放在其他物體的頂部,否則非常危險,它們可以單獨地置于大廳邊或兩端;小設備如球、帽子和籃球等設施不應放在地板上或長凳的后面;中等設備如大球應放在開口封閉的麻袋里,如果可以,把麻袋置于特制的鉤子或釘在墻上;小沙包、銅環和跳繩類器材可單獨放在籃子里或帶輪子的箱子里,并在適當的地方存放箱子,例如席子或體操墊應整齊擺放,而且要便于以后使用、運輸和放置。
(三)搬運和放置設備
應該教育孩子們如何正確地搬運和放置設備和器具。在器具和設施移動時必須是有組織地進行,使所有學生準確知道誰在干什么、運用什么樣方式、放在哪里,不能使用一些含糊的命令或建議,比如“把這個設備放在那兒”“你們中的一些人往這里走”“我們把體操設備分開”等;應該給孩子們展示一個正確的方法去抬起、降低和移動大型設備,并且給他們練習的機會。正確的方法必須始終堅持,例如學生排成行抬起一塊墊子的每個角落而不是拖;當學生沒有足夠大的力量去搬運這些器材時,工作人員應協助搬運;保持對班級其他人的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允許學生使用這些器具或設施,直至教師檢查器具或設備放在了正確的位置、安裝和檢測器材都適合使用時才允許學生使用。
(四)不使用的設備和器材
對于目前不使用的器材和設施應放在離活動區至少兩米遠的位置,器材已經取出但暫時不使用,也應放在離活動區至少兩米的位置,酌情放置器材是絕對必要的。
當器材已經使用完并不再使用時,應當從活動區移除,特別是球類以及他小件設備,如果遺留在地面上可能導致事故(扭傷腳踝或滑倒)的發生,使用完后必須搬移并如以前一樣放在指定區域或適當的容器里,切記至少遠離活動區兩米的距離。
小器具如小墊子和球拍不應該簡單地扔放,不管學生離放置點和容器有多近,都應在放置的區域將其軋好或卷起來。小器械如球和銅環等物品可能反彈或者滾動返回到活動區,散落的物品周圍容易出現問題,應立即再次使用或放回到永久存儲點。教師應該以正確的程序教育兒童,直到能夠安全和有秩序地將設備放置正確的位置。
(五)其他
一般說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去使用體育設備是錯誤的,特別是那些有一定重量而且容易觸及到的器械,器械可能不穩定,比如螺絲或釘子已冒出來了,所以無論是單獨還是合并使用一定要堅持器械穩定、結實、緊挨地面的標準。
1.墊子的使用
墊子應符合特定活動所需的最小厚度和類型,并在處于沒有開裂的完好狀態下,滿足附著在地板上的要求。
2.設備表面
設備表面應該適合做各種活動,并在學生的身體活動中處于完好狀態。
(1)戶外設備表面
在使用之前,必須徹底檢查所有戶外設備的表面,任何物體如玻璃、瓶子、罐子、石塊、棍棒等都應該被清除,表面的任何破損或裂縫都應被記錄和清理,如果認為有危險應及時予以維修,表面出現太多的損壞就不應該繼續使用。瀝青或其他人工表面場地(如操場、板球場等)應該及時清除樹葉,對諸如因天氣條件引起的霜凍應采取特殊表面護理。
操場。操場應該有一個平坦、均勻和防滑的表面。當評估報告顯示它們達不到短期標準時應該定期重鋪,表面上的粗砂石和塵土應予清除,如果有任何裂紋和表面缺失,受影響的地區不應該再進行使用,操場必須被封鎖直至修復完成。特別要注意的是操場表面的濕滑現象,為避免皮膚傷害,在有摔倒危險可能的地方參加活動(如攻擊性的運動)時都應該穿著運動褲、長袖衫。
草皮運動場。運動場應當適當覆蓋定期修割的草皮,并且是合理光滑的表面,因為凹凸不平的表面容易致人絆倒或失去平衡。應特別注意舊的補丁區域,這些區域應該定期重新鋪上草皮,如果確實存在這樣的補丁,并有堅硬的石塊或破裂,應最好避免在上面活動。
(2)室內地面
所有地板應該是非常干凈的、平滑的、完全沒有裂縫,學生應該穿有良好抓地力的正確的鞋子。木地板應該防滑并有足夠的彈性,尤其是對舞蹈和體操項目而言。濕地板非常危險,如果整個表面是濕的,課程必須推遲直到地面干燥;如果地板某部分是濕的(例如由于屋頂漏水),這一區域必須被封閉,還要給兒童危險警示,讓他們避開受影響的區域。
3.體育館的大廳和環境條件
體育館大廳應該通風良好,有合適的溫度,避免過強的光線;為孩子精心挑選窗簾或百葉窗;人工照明設施應妥善保護;游戲活動大廳和任何相鄰區域的窗戶要高,并有牢不可破的玻璃或保護裝置。
二、英國學校體育設備安全管理實踐案例的啟示
學校體育設備管理有必要引入安全危機管理意識,維護學生身體健康安全是現代學校體育的重要職責之一。評價一個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要看他在一般情況下的體育教學、訓練、課余活動教學和管理能力和表現,更要看他在體育設備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現。
完善體育設備安全管理體系,提高危機應對能力已經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理念為全面危機管理。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是一種全面的危機管理,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過程的完整;二是體制的完善與機制的健全,主要有法律規范系統、預備系統和恢復評估系統等;三是將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納入到學生健康與社會和諧的戰略高度。
2.工作方式從行政手段轉為依法行政。傳統的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建立于教師教學文件管理基礎上,在這種方式下,法律對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中的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在危機中的權利和義務都沒有明確的規定。
3.核心使命從應對因體育場館、場地、器材、設施因素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事故轉為學生自身安全意識的培養:安全意識、正確的方法、觀念等。也就是說,學校教師危機管理關注更多的是體育設備安全管理,如運動器械倒塌事件威脅到學生的健康安全。所以,體育設備安全危機管理應由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和對學生教育的角度來避免。
4.工作重心是以安全教育為主的安全防范,也就是說為最有效的安全教育來避免安全危機的發生。因此,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要傾向于安全教育和防范。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人為本的觀念在英國體育設備安全管理中的目標是依靠人、針對人和為了人,因此學校體育安全危機管理必須以人為本。對體育場地器材設備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評估和識別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這是提高學校體育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體育教學安全危機管理就是要使學校體育建立起正常的運行秩序,而要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必須使學校體育工作有標準可依,并達到規范要求。
篇5
【關鍵詞】高校 學生宿舍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7-0066-01
在大學校園中,宿舍是大學生除了教室以外進行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高校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隨著近年來高校學生的不斷增加,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做好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 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原則
1.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地擴大。隨著高校學生人數的增加,學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只有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高校宿舍環境,才能為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才能保證學生好好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才能使得學生的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放心。
2.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的原則
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有效地進行。這些原則主要有: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理原則;堅持群防群治、專群結合原則;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屬地管理原則。只有按原則認認真真地開展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確保工作的高效性。
二 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宿舍管理者對宿舍安全工作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
在目前的宿舍管理工作中,相關工作者對于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對學生宿舍進行安全檢查時工作不夠深入和細致,對于一些安全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并予以處理,對于外來人員進出宿舍視而不見,更有甚者缺乏相關的安全管理知識,遇到危險情況時自己都不知道該做什么,更談不上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疏散和自救。這些都使得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難以順利的開展。
2.學生安全意識淡薄
從目前很多的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不難發現,不少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強。他們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火災和被盜的事件離自己很遠,不用擔心,所以放松了安全警惕;或者對于學校的相關規定視而不見,任意違反學校相關安全規定,如使用大功率的電加熱設備、任意接電、使用酒精爐等,這些由于安全意識不強導致的事件,為高校學生宿舍的安全埋下了隱患。
3.學生宿舍安全設施陳舊,不能適應當前宿舍管理的需要
隨著高校近年來不斷擴招,很多學校對于學生宿舍的資金投入不足,造成很多宿舍的基礎安全設施陳舊,且日常的維修工作不力,宿舍安全通道塞滿雜物或者大門緊鎖、消防設施不足,這些情況都與當下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符,為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4.私自租房問題
近年來高校不斷地擴招,使不少高校的住宿情況緊張,住宿的條件很難得到提高。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很難適應學校的住宿條件和學校的相關規定,選擇了在校外租房居住。學生選擇在校外租房居住,在獲得自由的同時,自身的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如被盜事件、被殺、突發死亡等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使得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增大。
三 提高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1.提高學生的警覺意識
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體是在校的大學生,工作的重點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經常對高校學生進行宿舍安全知識的宣傳,定期舉辦相關的講座,并對大學生進行如何使用常見安全器材的培訓。
2.宿舍管理人員安全工作素養
長期以來,作為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的一線工作者,宿舍管理人員存在安全意識不強和安全管理技能缺乏的問題。我們在以后的相關工作中,需要對宿舍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進行培訓,如開展相關的知識講座、舉辦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競賽,使宿舍管理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對學生宿舍的安全隱患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并可以進行及時有效地處理。
3.更新、完善學生宿舍相關設施
學生宿舍的硬件設施對于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積極地籌備經費,在資金到位后,對落后的學生宿舍安全設施進行更換,對需要維修的進行維修,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添置自動報警設施,從而為營造安全和諧的學生宿舍氛圍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
4.推進多部門聯動的監管機制
在開展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工作時,學校的各個部門需要進行積極地配合,公寓管理部門和學校保衛部門需要組織定期檢查,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其他部門在需要的時候要提供必要的配合,使相關工作更好地開展。
四 結論
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在校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需要在明確現有工作不足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工作,以確保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
篇6
第一條對校外寄宿生的管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育人為目的管理與教育、服務相結合,學校管理與家庭、自我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團結互助精神,提高自理和交往能力。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校外寄宿生為在縣各級各類學校就讀,且在校外寄宿的學生(不包括走讀生)
第三條本辦法所規定對校外寄宿生的管理時間為除寒暑假和節假日外的工作日。
第四條本辦法所規定的校園及周邊范圍包括校外寄宿生寄宿處周邊地區。
第二章監管部門的職責
第五條教育局的職責
一)依照本辦法制定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年度計劃,落實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責任。
二)成立校外寄宿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安排專人負責校外寄宿生安全工作。
三)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校外寄宿生安全工作實施監督管理,與學校簽訂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責任書,并考核其落實情況。
四)全面掌握全縣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的情況,責成各學區(校)對校外寄宿生情況進行詳細摸底、準確登記、分校造冊,每學期根據學生變更情況,隨時更新信息。
五)每學期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縣校外寄宿生安全進行全面檢查,建立全縣校外寄宿生安全隱患檔案,并及時匯報縣安委會,采取有效整改和防范措施。
六)進一步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斷研究和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徑,深入剖析校外住宿生存在各種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七)督促學校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自救、自護、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能力。聘請法制副校長,加強法制教育,培養遵紀守法意識。
八)協助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學校處理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宜。
九)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強農村學校寄宿制項目建設,讓所有校外住宿生能夠住進校內,進行統一管理。
第六條安監局的職責
一)負責校外寄宿生的監督檢查,協調縣安委會成員單位和各鄉鎮人民政府,提出全縣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建議,組織對全縣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進行專項檢查和督查。
二)根據有關規定,負責組織事故調查處理,適時公布事故處理結果。
三)依法實施對學校及周邊環境綜合監管,積極防范安全事故發生。
四)指導并監督職業安全健康培訓工作,負責對校外寄宿生管理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安全許可證的頒發工作。
第七條公安局的職責
一)負責對校外寄宿生租住房進行檢查和管理,與房屋出租人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進行治安備案,細化房屋出租人的義務和責任,讓房屋出租人明確自己的責任,配合家長、學校共同完成管理任務。
二)負責校園及周邊的治安管理和巡邏。
三)負責校園及周邊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學生上放學期間進行交通疏導。
四)嚴厲打擊各種侵害師生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不法行為。
第八條衛生局的職責
負責對校園及周邊(包括校外寄宿生寄宿點、餐飲點)衛生安全檢查,定期對校外寄宿生寄宿點衛生防疫工作進行檢查監督。
第九條食藥監局的職責
負責對校園及周邊(包括校外寄宿生寄宿點、餐飲點)食品從業人員的監管,堅決取締校園周邊不符合衛生要求的無證照餐飲攤點。
第十條工商局的職責
負責對校園及周邊文化、娛樂場所、飲食攤點等的監督管理,依法取締三無攤點。
第十一條文廣局的職責
負責對校園及周邊文化娛樂場所(網吧、電子游戲廳、歌舞廳、臺球室)書店(屋)報刊亭的監督管理。
第十二條水務局的職責
加強對學校飲水水源、供水設施的監督檢查和管理。
第十三條住建局的職責
一)完善城區校外道路交通安全設施。
二)負責對校外寄宿生出租房屋的建筑安全進行鑒定,鑒定結論中要提出繼續使用、加固維修、停止使用等具體措施。
三)負責校園及周邊亂搭建臨時建筑物、構筑物等的管理。
四)依法取締占道經營。
第十四條交運局的職責
完善公路沿線學校校外道路交通安全設施。
第十五條環保局的職責
督促校園及周邊企事業單位完善廢氣、廢水、建筑噪音等防治措施,并有效治理。
第三章鄉鎮人民政府的職責
第十六條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工作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落實縣人民政府有關安全管理工作的規定,認真履行職責,抓好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
第十七條全面負責本鄉鎮學校的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由派出所、衛生院、工商所、文化站等部門和單位共同組成的校外寄宿生管理機構,加強對校外寄宿生的管理。
第十八條定期召開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會議,專題研究本鄉鎮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努力解決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協調學校和有關部門處理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重大事宜,對安全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和防范措施。
第十九條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校外寄宿生管理辦法。檢查考核本鄉鎮學校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責任落實情況。
第四章學校的職責
第二十條各學校要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校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計劃或方案,加強對校外寄宿生的監管。
第二十一條學校要把安全教育作為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點,將以消防、交通、衛生、治安等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教育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列入教育計劃,并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特點,對校外寄宿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包括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十二條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組織學校全體教職工、學生和保安人員,采取各種辦法,齊心協力抓好校外寄宿生管理。學校要把對校外寄宿生的管理納入到年度工作目標綜合考核之中,每學期進行總結表彰。
第二十三條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巡查制度,作好檢查記錄,發現問題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四條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個人檔案,繪制寄宿點分布圖。要準確掌握每一個校外寄宿生家長(或監護人)姓名、家庭詳細住址、聯系電話和寄宿點的房屋出租人姓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等信息。
第二十五條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管理檔案。
第二十六條學校每學期應當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一次對校外寄宿生房屋出租人的安全管理培訓。
第二十七條定期召開校外寄宿生家長(或監護人)會(每學期一次以上)互通情況,共同研究校外寄宿生的管理措施、辦法。
第二十八條學校要配合當地有關部門,書面告知房屋出租人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第五章校外寄宿生的職責和義務
第二十九條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財物安全,防止各種事故發生。
第三十條服從學校、房屋出租人的管理和指導,自覺維護寄宿點的安全與衛生,遵守社會公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盡量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六章家長(監護人)職責和義務
第三十一條校外寄宿的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必須選擇安全可靠的寄宿點,并在每學期開學時書面簽字同意被監護人在校外寄宿。
第三十二條加強對子女(或被監護人)安全教育。
第三十三條按照與學校、房屋出租人以及有關部門簽定的責任書要求,承擔相應的義務,認真履行職責,共同監管好子女(或被監護人)
第七章校外寄宿生房屋出租人的職責和義務
第三十四條房屋出租人,如果同意學生寄宿,必須履行簽字同意手續,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房屋出租人必須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住房,并在當地派出所等有關部門辦理相應合法手續;不得提供周邊環境差、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給學生居住。
第三十六條房屋出租人必須認真搞好安全工作,注意防火防盜,并防止社會閑散人員對學生造成傷害。
第三十七條房屋出租人要加強對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不準學生賭博、吸煙、酗酒、亂生火、亂拉亂接電線;嚴禁學生進網吧、歌舞廳、臺球室;要防止學生煤氣中毒;教育學生不友,未經允許不準留宿外人。
第三十八條房屋出租人要向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隨時反映其子女(或被監護人)情況,以便學生家長(或監護人)能及時加強對子女(或被監護人)教育管理。
第三十九條房屋出租人要建立寄宿點值班制度,對未按時住宿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和學校。
篇7
根據教育部、公安部聯合召開的全國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精神,為進一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全力打造"平安教育",保證中小學生和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維護社會穩定,按照區教育局要求,我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校安全管理專項整治行動?,F將有關的檢查結果匯報如下:
一、 我校安全工作的總體目標
通過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開展,建立安全文明校園的有效工作機制,改善學校及周邊治安狀況,進一步健全校內安全防范機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發生,減少違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發生;努力實現師生公民道德、職業道德、文明修養和民主法制觀念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顯著提高,實現以內容健康、格調高雅、豐富多彩為基本要求的校園文化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實現以良好的校園秩序和優美的校園環境為主要標志的校園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使學校育人環境進一步改善。
二、 我校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務
1、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和組織機構,制定工作規劃、實施方案,并層層落實責任制。
2、制定和完善校園安全建設管理的規章制度。
3、基本構建起現代化的安全技術防范體系。
4、努力創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師生文明程度提高,營造良好的學校周圍治安秩序。
三、 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
1、組織落實、制度保證
我校十分重視安全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形成了黨支部總攬全局、統一協調,各部門參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群防群治、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同時嚴格執行門衛登記、驗證制度、規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預警預案體系,落實應急反應機制;建立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和嚴格的信息上報機制;制定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內部安全保衛工作制度;嚴格落實行政值日和夜間值班巡查制度,做好記錄,堅持落實校長責任制,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校園安全文明建設工作責任追究機制。
2、加強宣傳,形成共識,營造良好氛圍
我校積極開展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宣傳教育,堅持做到全校師生了解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意義和要求,并能積極參與其中。同時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深入廣泛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在高年級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在中高年級中開展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運用多種渠道開展實踐活動,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圍環境,不斷提高未成年人綜合素質;深化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活動,如119消防日宣傳活動、3.29安全教育日活動等,在組織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又使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注重學生的心理調節和教育。
我校在全體教職員工中積極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師參加法律知識考試,建立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開展職業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師員工道德素質,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和文明素質。
3、注重社會效應,加強與社區聯系溝通
學校經常會同公安、社區居委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我校創建活動的檢查、評審;積極開展公信教育,定期向上級有關部門通報學校的創建工作情況,及時主動地反映存在的問題,積極爭取支持和配合。同時加強工作協調,定期溝通情況,研究問題,密切協作,加強配合,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推動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校園周邊無違規違法經營現象;校園周邊尤其校門出入通秩序良好。
學校經常邀請家長委員會成員和校外輔導員來校檢查工作,給我們提出建議批評,充分發揮退休教師的力量,發揮他們在關愛下一代學生的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給學生進行各類講座和輔導報告,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學校工作出謀劃策。學校先后兩次告家長書和反饋單,督促學校的安全工作,讓社會、家長共同參與學校的安全工作管理。
4、堅持科學合理的工作原則,確保全校師生的全面安全
學校在創建工作中要堅持"預防為主,整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掌握本地學校和周邊治安方面出現的新的情況,大力加強安全防范工作,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提高預防、發現、控制和處置能力,努力消除學校及周邊各種不安全隱患。
四、 檢查的主要情況
安全事故隱患指校舍建筑設備設施的不安全狀況、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隱患。我校主要對以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重點檢查:
1、由總務處、德育室負責對校舍安全進行檢查。走廊、樓梯等設備設施堅固,加強管理。
2、由總務處負責對學校短期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3、由總務處牽頭,德育室配合加強消防安全。排除學校集合場地、圖書室、等可能導致爆炸、火災、觸電等類別的事故隱患。更新消防設施,加大投入。
4、德育室負責交通安全教育。組織學生觀看交通安全影視片,制定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5、教導處負責加強教育教學安全教育。對教育教學中危險性游戲、體育活動、實驗操作等因管理不善可能引起的事故隱患,以及學生擅自中途離開教室、學??赡芤鸬氖鹿孰[患,進行調查,加強管理。
6、由德育室牽頭,總務處配合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7、由總務處牽頭,德育室配合制定學校食品衛生管理制度,避免各種可能導致事故隱患隱患。
8、由總務處牽頭,教導處配合對各特種設備進行檢查。10、門衛安全事故。因門衛職責履行不到位導致學生私自外出或被不法分子冒領可能引起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隱患。
9、由德育室牽頭,聯系公安、工商、衛生等執法部門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治安隱患進行聯合整治。
10、由總務處負責對學校的各個重點部門進行檢查,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安全。
通過檢查,對存在隱患的部位進行整改,對各項設施進行了維修和更新,現在校園的整體環境良好,確保了校園的安全。
學校在過去的一年內無刑事案件,無集體中毒、校舍倒塌、火災等重大治安災害事故;學校的政治穩定、治安安全穩定,校園內部無違規或違法設置的網吧等娛樂場所,無違章建筑、不潔飲食攤點和其他非法商業攤點;校內交通規劃合理、標識完備,運送師生的交通工具安全可靠;校內防火、防震設施齊全有效;校園教學、生活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治安秩序良好,師生員工對校園治安的滿意度高。
篇8
一、黑龍江省校車運營管理模式分析
(一)政府購車學校管理模式。政府出資購車,學校負責管理,能保障車輛安全性能達標,學生及家長最為滿意。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資金問題。對于乘坐校車學生較多的市縣,統一購置校車,一次性投入的資金量較大,運營成本較高,地方財政難以承受;二是管理問題。學校對校車管理無經驗,不愿意管校車,怕出問題負責任;三是資產閑置問題。由于統一購置的校車只能用于接送學生,不能做其他用途,平時校車基本處于閑置狀態,資產利用率低;四是合格駕駛員難招。因工資報酬低,合格的駕駛員不干。
(二)政府出資購置,委托公交公司或第三方成立專業校車公司提供服務模式。這種管理模式,責任明確。但是政府要有足夠的財力購買校車及支付委托費用。以富錦市為例,按該市乘坐校車學生數測算,需購置174臺校車,一次性投入需要4785萬元,每年委托管理費用793.7萬元(運營補助619.7萬元,管理費用174萬元)。此外,運營客車的駕駛員必須具備A證,而在縣級一次招騁174名駕駛員也很困難。
(三)完全市場化的模式。學生家長自行組織拼車,家長與車主簽定協議,按時接送學生上下學,其他時間車主從事其他營運業務。目前我省農村大部分校車服務都是這種模式。雖然政府省心沒有責任,但安全隱患最大。
(四)政府確定社會公交運營公司提供校車服務。學生乘坐社會公交運營公司車輛,管理相對正規,政府不用出資購車,又能夠保障車輛相對安全。但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采取行政手段,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對校車服務的公司給予適當補貼。
此外,不少地方還存在校車管理和服務各相關部門職責不清,尚未建立協作管理機制,責任主體不明確等問題,也給校車的安全運行帶來了隱患。
二、工作建議
為加強校車安全管理,保障乘車學生和幼兒的人身安全,國務院頒布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發展城市和農村公共交通,合理規劃,設置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為需要乘車上下學的學生提供方便。對確實難以保障就近入學,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滿足學生上下學需要的農村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障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獲得校車服務”。目前,結合我省實際,校車服務應根據各地財力情況和現行運營管理模式,不斷完善,重點加強管理,明確相關部門職責,不搞“一刀切”,推廣公共交通校車服務的運營模式。
(一)落實政府主體責任。校車具有社會公益性,校車安全問題需要地方政府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建立健全工作聯動機制。教育、公安、交通、學校等部門各負其責,確保校車服務安全。
(二)完善現行的運營模式。目前,全省各地農村校車服務模式多樣化,一個縣各鄉鎮模式也不相同,雖然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問題,但要不斷完善,強化管理,不要一哄而上購置校車,要根據本地實際和財力可能解決校車服務問題。
篇9
關鍵詞:中小學;校園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
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有利于控制事態惡化蔓延,增強風險識別,加快突發事件的恢復。筆者針對現狀,就如何加強校園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進行探討,旨在確保校園安全。
1.主要特點
通過處理突發事件的預防、準備、應對、恢復等措施,中小學校園突發事件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1種類較多
校園突發事件有較多的種類,有自然災害類、公共衛生類、社會安全類等三大類型。在自然災害方面,包括地震、泥石流等等。在公共衛生方面,主要有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傳染事件等,在社會安全方面,主要有校園踩踏事件、暴力事件、校園周邊安全事件等。這些多個種類的校園突發事件,導致應急難度增大。在中小學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過程中,不要構建應急體系,要針對具體的突發事件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此外,還要防止某一種校園突發事件轉化為另一種突發事件,如因為地震而導致踩踏,因為校園中毒事件引發家長與校方的沖突。
1.2脆弱性強
中小學校園中的學生身心特點尚不成熟,安全意識差,反應能力差,應對能力差,加上日常校園突發應急的演練不重視,應急安排不到位,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就難以及時有效地應對處置。校園的突發事件應對設施設備建設不重視,校園安全應急照明設施,安全疏散樓道較狹窄,從而出現踩踏事件。
1.3P注度高
學生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祖國的未來。如果發生突發事件,不僅會給學生帶來傷害,還直接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未來,引發社會的安危。加上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就會引發社會的不安全因素。
1.4發生率低
因為出現校園突發事件的概率低,容易讓人產生麻痹大意的心理,從而難以發現存在的隱患。一旦出現校園突發事件,群眾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就會引發心理恐慌,從而造成公眾安全感下降。
2.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的重要意義
應急能力是影響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重要因素,加強應急能力建設,能夠有利于突發事件的解決,有利于善后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有利于控制事態蔓延和惡化。大量事實表明,在專業應急力量快速趕到現場開展應急處置之前,就必須培養第一反應力量,進行應急自救,從而控制事態蔓延和惡化。二是增強風險識別能力。各種風險在發生之前,都有一些潛在的狀態,通過對風險識別能力的培養,能夠盡早及時地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三是有利于源頭預防校園突發事件發生。有的是因為學校管理有漏洞或不到位,就會引發踩踏、中毒、人身傷害等突發事件。有的因為師生危機風險意識不強,反應應急能力較差,校園周邊環境不優,等等,這些需要強化源頭預防,從源頭上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四是有利于善后恢復。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有利于確保善后恢復快速推進,還可以在心理進行疏導,幫助師生盡快恢復穩定的心理狀態。
3.對策與建議
3.1樹立正確的理念
首先要確保預防的可行性。預防為主是安全管理的第一原則,從實際情況來看,有的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某些突發事件的發生,有的則是無法避免的,只能將最大可能地降低損失,這就是我們需要考慮預防的可行性。其次,認識到預防的重要性。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就會給生命健康帶來危害,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可能挽回的。還會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嚴重影響學校的形象。再次,要認識到應急的復雜性。校園突發事件的種類多,概率低,十分復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發性,必須盡可能考慮到所有導致校園突發事件發生的因素,才能避免其發生。
3.2加強標準化建設
應急能力需要用一定的標準去衡量。不同的學校,其應急能力也不相同。只有加強校園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明確具體內容、水準和目標,才能更加準確客觀地評估校園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必須加強校園安全標準化建設。一方面,建議國家從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高度建立健全規范完善的標準體系。另一方面,要建立評估體系。當前,在法律法規層面已經有了一定成效,但是還存在漏洞,有待進一步完善。這就需要從評估體系建設上下功夫,科學分類,細化項目,量化標準,確保評估體系的科學性、準確性。在應急能力評估操作實施方面,可以由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學校也可自己進行,還可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評估。
在構建評估體系時,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科學明確內容和分值權重,對數據科學處理,主要可以采取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等。
3.3優化周邊的環境
校園周邊是校園與社會接觸的過渡段,校園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校園內部的安全和穩定,影響著師生的安全與健康。因此,校園周邊的治安、交通等問題,都的導致突發事件的重要因素。為此,必須充分認識到校園周邊環境的重要性,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明確各自職責,形成聯動機制,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開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注重定期與不定期排查相結合,常規與重點相結合,堅決清除一切有可能危及校園安全的隱患。同時,加強調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見建議,使這項工作搞得更好。
3.4狠抓校內管理
校園內部安全管理得如何,直接影響著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的效率和結果。因此,作為中小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校內安全管理。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學校應充分借助黑板報、文化欄、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宣傳陣地,加大應急知識教育力度,讓師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應急知識技能,切實增強師生的應急能力。還可以充分借助網站,移動互聯網,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自媒體,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應急意識,讓突發應急思想和知識技能深入到廣大師生心中,并成為一種自覺習慣。二是加強制度建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校園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定期和不定期進行校園安全隱患進行大排查、大清楚和大整頓,讓校園安全隱患無處藏身。應加強校園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安全設備得有配足配齊和及時維護。三是加大制度執行力度。校園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需要依靠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通過制度執行來規范師生的行為。要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對校園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力的,必須及時要求整改,對于屢教不改的,要予以嚴懲,確保師生的安全警鐘長鳴,避免因為麻痹大意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四是加強安全應急演練。首先要制定好應急預案。要掌握突發事件的基本規律,還要結合學校實際,掌握應急事件主要特點,通過調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學校實際的應急預案。同時,要加強應急演練,如開展消防應急演練,聽到警報聲后,走廊通道上要開啟應急照明燈,快速有序地疏散到空曠的操場中,通過實踐演練,增強師生的現場應急能力,從而使突發事件的損失和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4.結語
綜上所述,安全是校園的根本保障,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是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為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注重校園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著力優化校園周邊環境,狠抓校內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提高師生安全應急處置能力。
參考文獻
[1]郝寧,劉玫瑰.中小學教職工應對校園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意愿研究[J].心理研究,2013,06:86-91.
篇10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8-0675-02
【關鍵詞】 生活變動事件;安全;組織和管理;學生保健服務
學校安全管理關系到兒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學校安全事件會通過各種路徑擴散,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學校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各種學校安全事件如學校暴力事件、踩踏事件、恐怖事件、校舍倒塌事件和各種公共突發衛生事件等時有發生,學校已經成為公共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地之一。如何針對現存的問題,預防和控制學校安全事件的發生,降低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的發生率,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將是今后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
2003年,來自23個國家的100名專家在巴黎召開專門會議討論學校安全問題,提出了學校安全研究的5個主題:風險評估、危機計劃與管理、建筑與設施安全、協作、教育培訓[1]。2007年在日本專門就學校安全問題舉行了一次研討會[2]。
學校安全問題既是一個管理問題,也是一個科學問題。加強對學校安全問題的科學研究,可以為學校安全管理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大大促進學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和研究學校安全問題。
1 從管理科學角度研究
1.1 學校突發安全事件本質性認知 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進一步研究學校突發安全事件的本質,從本質上研究學校安全問題特征和發生原因。
1.2 學校安全管理系統性復雜性與循證管理決策 從復雜科學的觀點看,學校安全管理系統是一個復雜系統。如何應用復雜科學理論來分析研究學校安全管理,用復雜性思維來探討如何建立完善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學校安全管理機制,是學校安全管理研究面臨的新的重要課題。
國外在安全和災難危機管理別強調循證[3],在我國如何加強學校安全的循證管理決策也是需要研究的一項課題。
1.3 學生應急心理與行為管理及應急疏散理論與基礎技術 應當根據兒童青少年應急心理與行為的特點,根據學校建筑特點,開展安全應急疏散理論與基礎技術研究。
1.4 學校突發安全事件預案預測預警的科學問題 開展學校突發安全事件預案編制和演習模擬的科學化研究[4],開展學校突發安全事件預警信息收集、分析和機制的研究,建立完善的學校安全預警信息收集系統、預警信息分析系統和預警信息系統。
1.5 學校安全的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方法 學校安全風險性評估是學校安全管理的基礎,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它不但是學校建立安全和突發事件應對預案的基礎,而且是學校預防安全和突發事件的依據。英國勞動安全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定,學校應對學校內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辨識、評價,并對評價出的風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美國教育部專門制訂了“學校威脅評價指南(threat assessment in schools)”,可以借助計算機領域有關安全的研究方法,對學校安全管理進行脆弱性評估,減少學校安全風險[5]。
1.6 學校安全管理的后評估 從危機管理角度,在危機后處理階段,目前往往存在不重視危機后管理的問題。沒有建立獨立調查制度,公正甄別事件誘因,舉一反三,吸取教訓,最大限度地杜絕和減少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不重視危機后遺癥的處理如“創傷后緊張綜合征”;沒有建立危機后的學習機制。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安全事件的的后評估研究。
1.7 學校安全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學校安全管理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學校安全管理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應加強學校安全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建立學校安全管理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廣泛開展學校安全管理能力的評價,促進學校安全管理能力水平的提高。
1.8 學校安全的信息資源管理 開發學校的學生教師個人、群體及點校安全信息資源,建立學校安全的信息資源管理體系。
1.9 學校安全管理規范與標準 根據我國城市和鄉村中小學校的具體特點,研制學校安全管理規范與標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安全管理規范與標準。
1.10 學校安全法制管理與保障機制 開展學校安全法制管理研究,進一步完善學校安全法制;開展學生安全風險、意外傷害保險及保障救濟機制研究。
2 從信息科學角度研究
2.1 學校安全信息監測 研究學校安全信息監測的內容和方法,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學校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監測系統。
2.2 學校安全風險識別及其預警模型研究 在學校安全風險性評估的基礎上,開展學校安全風險特征參數識別及其預警分析模型的研究。
2.3 信息傳播、擴散的機理研究 根據學校涉及教師、學生和家長的人群特點,開展學校安全事件的信息傳播、擴散的規律和特點研究。
2.4 學校安全信息共享 在建立學校安全信息監測系統的基礎上,研究建立學校安全信息數據庫,形成全國區域內學校安全信息共享的機制。
3 從生命科學的認知與心理角度研究
3.1 學生的安全認知和心理變化規律 國外在兒童安全認知和行為方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研究[6-8]。我國也應當在研究兒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開展學生的安全認知特點、心理變化和安全行為規律研究,特別是安全心理和從眾心理的研究。多采用追蹤觀察的方法,從更準確和更細致的角度探討兒童青少年的安全行為特點。
3.2 危機環境對兒童青少年行為能力的影響機理 研究在危機情形下兒童青少年的行為特點、能力[9-12]及其影響兒童青少年在危機情形下的行為方式、能力的因素,進一步研究兒童群體癔癥發生、發展規律,研究兒童群體癔癥的誘發因素及有效治療和預防的措施。
3.3 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預測與干預機制 在研究危機情形下兒童青少年行為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應急行為預測與應急干預機制研究,特別是如何加強安全事故和災難后兒童青少年心理救助方式方法研究。
3.4 非常態下兒童青少年個體與群體運動特征 在研究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特點的基礎上,開展在危機情形下兒童青少年個體與群體運動特征研究。
4 從工程科學角度研究
4.1 學校校址的選擇 學校校址的選擇關系到兒童青少年的安全與健康,研究如何從環境安全和健康的角度、從生理和心理方面來科學地選擇中小學校的校址。
4.2 學校建筑工程質量 學校建筑工程質量關系到學生的安全,許多學校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說明學校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學校建筑工程設計、校園環境設計和質量,建立學校建筑工程質量標準,保障學校校舍和校園環境的安全。
4.3 學校儀器設備安全學校儀器設備如實驗儀器、電器、運動器材往往存在一些安全問題,需要進行安全風險評價,以便設計更加安全的學校儀器設備,保障學生使用儀器設備的安全。
5 從教育學角度研究
5.1 學校安全教育內容 研究如何根據兒童青少年的特點,確定學校安全教育的具體內容;研究需要把什么樣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教給學生。
5.2 學校安全教育模式 研究如何根據兒童青少年的特點,在學校安全教育中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模式,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5.3 學校安全文化研究[2] 加強學校安全文化研究不是純理論的,它是與學校的安全教學、學校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抓好學校安全文化建設,有助于改變人的精神風貌,有助于改進和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積淀不是一朝一夕,安全文化的氛圍一旦形成,則具有改變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5.4 學校安全教育效果評估 建立學校安全教育效果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學校安全教育效果評估,可尋找學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
6 從醫學角度研究
6.1 學生傷害的流行病學研究 進一步研究學生傷害的種類和人群分布特點,研究學生傷害的危險因素,開展學生傷害的干預研究。研究用各種模型如Haddon模型[13]詳細分析兒童傷害發生的各種因素,為開展學生傷害的干預研究提供更充分的科學依據。
6.2 學生傷害的急救 研究如何建立更加快速有效的學生傷害的急救體系,保證學生在意外傷害后能夠得到及時救治。學校安全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的科學問題涉及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工程科學、心理學與生命科學等多學科領域,是典型的跨層次、跨部門和綜合性很強的問題,需要不同學科間開拓、交叉、滲透與融合,為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技術提供新的思路、理論和方法。
總體來看,雖然我國在學校安全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領域開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但仍有許多空白點,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急需開展有針對性的基礎研究工作。建議教育和衛生部門針對“學校安全管理中的科學問題”設立一個重大研究計劃,建立研究協作組,組織全國相關專家就這一計劃開展研究,其研究成果必將大大促進我國學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7 參考文獻
[1] OECD.Lessons in danger: School safety and security.Paris: OECD, 2005.
[2] TAKAYUKI N.School safety for DRH-Asia contents development-objective of the workshop ,2007.
[3] ERIK AH.The importance of evidence-based disaster planning.Ann Emerg Med,2006,47:34-49.
[4] DAVID M, GIAMPIERO EGB, DAAN van G.Designing gaming simul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of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in emergency response.Saf Scien,2006,44: 523535.
[5] PETER S.Incident analysis,vulnerabilities,and p Fraud Secur,2005,3:17-19.
[6] SUZANNE Z, LAURA K.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of adult-child pairs at pedestrian crossings.Accid Anal Prev,2003,35:771-776.
[7] SUZANNE Z,LINDA W, LINSAY S.Stop, look, listen, andthink? What young children really do when crossing the road.Accid Anal Prev,2002,34:4350.
[8] HUGO H,Van Der MOLEN.Behavior of children and accompanying adults at a pedestrian crosswalk.J Safet Res,1982,13(3):113-119.
[9] MOTOMURA NY. Schoo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the Ikeda incident: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mental support team.Psych Clin Neurosci,2003, 57:239-240.
[10]JOHNNSON K. School crisis management.Hunter House: Alameda, CA, 2000.
[11]HADDON W. The basic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damage from hazards of all kinds. Hazard Prevention, 1980:8-12.
[12]SMALL GWN, A M Jr.Mass hysteria among schoolchildren. Early loss as a predisposing factor.Arch General Psychiatry,1982, 39(6):7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