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旅游資源概況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0: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耳其旅游資源概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疆;沙漠旅游;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0)12-0043-04

沙漠旅游是指以沙漠地域和以沙漠為載體的事物、活動等為吸引物,以滿足旅游者的獵奇、探險、體驗和增長知識的心理需求及特性,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沙漠地區的旅行。它包括沙漠觀光旅游、沙漠探險旅游、沙漠體育旅游、沙漠生態旅游,是一項具有地域性、綜合性的新型旅游產品。

一、研究背景

(一)國際國內旅游熱點

沙漠旅游一直是世界探險旅游的主要類型之一。沙漠科考和探險旅行活動由來已久,如對世界第二大沙漠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探險、科考活動始于19世紀末期,但面向大眾的沙漠旅游直到20世紀80、90年代才開始興起。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是最著名的沙漠探險旅游地,已形成三條穿越沙漠的線路,即西線:阿爾及利亞―尼日爾―馬里―布基納法索―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剛果(金)―盧旺達―坦桑尼亞;南線:南非―莫桑比克―安哥拉―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贊比亞―馬拉維―坦桑尼亞―肯尼亞;北線: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隨著大眾對沙漠旅游的接受和認可,目前世界上擁有沙漠戈壁的國家,如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巴基斯坦、印度、美國等大多以此資源建立了各種類型的沙漠公園和沙漠博物院,并開辟了沙漠旅游專線,游客可以騎著駱駝進入沙漠,觀沙漠,賞綠洲,體驗沙漠地區的民俗文化。

近年來,伴隨著其他類型的旅游開發,中國的沙漠旅游也逐漸興起。寧夏沙坡頭1994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已經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新疆鄯善庫木塔格沙漠公園2002年被國家建設部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幾年來已接待游客200多萬人;甘肅鳴沙山―月牙泉自2001年被國務院評為國家風景名勝區,已成為國際知名旅游景點。這些都標志著沙漠旅游正逐漸成為大眾旅游的新寵。隨著人們對這種“非現代”、“原始性”的個性化旅游產品的追求,沙漠旅游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二)新疆沙漠旅游資源概述

新疆沙漠面積有43.04萬平方公里,占中國沙漠總面積的近60%。中國十大沙漠中, 新疆有三個,它們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第一位)、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第二位)、庫姆塔格沙漠(第九位),此外,還有許多中小型沙漠。

1.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塔里木盆地具備典型的山地戈壁沙漠環狀自然景觀分布特征。塔克拉瑪干沙漠構成盆地的核心,是世界第二大沙漠,面積32.4萬平方公里,以高大的新月形流動沙丘而著稱,是我國流動沙丘分布最廣的地區,沙丘高大,一般都在50米以上。沙丘形態極為復雜,有復合型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魚鱗狀沙丘群、巨大復合型沙丘鏈、復合型沙壟等多種形態的沙丘,千姿百態,堪稱我國“風沙地貌博物館”。從視覺美感角度而論,沒有哪個沙漠再能比塔克拉瑪干沙漠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沙漠河流兩岸郁郁蔥蔥的胡楊林和紅柳灌叢,成為沙漠中的天然綠洲,每當秋季,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兩岸層林盡染,色彩斑斕,游人都會為之驚嘆。目前已開發的景區主要有塔里木沙漠胡楊生態旅游區、岳普湖縣達瓦昆沙漠旅游景區、沙漠公路風景區等。

2.準噶爾盆地的沙漠

準噶爾盆地的沙漠由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邊緣小沙漠構成,以固定、半固定線性沙丘為主,生物種群較為豐富,荒漠植物生長良好。沙漠中的特色景觀很多:一是沙漠內部平行、密集分布的線性沙壟,一般延伸很遠,局部受氣流轉向影響,又形成樹枝狀沙壟和蜂窩狀沙丘;二是沙漠西北部的瑪納斯湖,是一個在古大湖盆中位置多變的游移湖,湖面碧波蕩漾,自然風景優美;三是沙漠邊緣克拉瑪依烏爾禾和奇臺的將軍戈壁等地砂巖與泥巖交互的水平地層,由于長期的風蝕作用形成了奇異的雅丹地貌,形成了似城廓擬宮闕的“魔鬼城”。瑪納斯湖和“魔鬼城”現都已成為重要的旅游景點。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準噶爾盆地,是中國第二大沙漠,面積4.88萬平方公里,為中國最大固定、半固定沙漠,以固定、半固定的非流動性沙丘為主,是中國最大的天然荒漠動物園。

3.新疆東部地區的沙漠

新疆東部地區的沙漠以戈壁、風蝕地、沙丘、鹽土平原相互交錯分布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觀。其中,庫姆塔格沙漠位于羅布洼地東南,面積2.2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沙漠,也是中國離城市最近的沙漠,景觀獨特。庫姆塔格沙漠以形態極其特殊的羽毛狀沙丘和排列在梁狀山的金字塔形沙丘而聞名于世;沙漠南部遺留了積水面積曾“縱橫三百里”的羅布泊洼地和數道古湖濱堤遺跡;沙漠北部和疏勒河下游則分布有面積達26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土丘,土丘一般高10~20米,延伸很長且彎曲,長可達200~500米,因其發育在灰白色砂泥巖地層上,又有“白龍堆”之稱。本區廣泛分布的“黑戈壁”也頗具特色,常常有海市蜃樓奇景出現。吐魯番西北地區也是世界著名的“風口”,為利用風力資源,達坂城建成了亞洲第一大風力發電廠,150多臺銀白色風車組成的方陣已成為吐魯番公路沿線的一道風景線。

二、新疆沙漠旅游項目類型及功能

(一)沙漠觀光游

以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為代表,千姿百態的沙丘、浩瀚的大漠風光以及海市蜃樓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連綿起伏的沙丘如同黃色的浪頭沖向遠方,給人一種暢曠而神秘的感覺,沙丘流暢的線條與柔和的色彩,以及沙海日出、晚霞夕照的壯觀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原汁原味的大漠風光,給人以發自內心的震撼。

(二)遺址考古游

因為沙漠的蔓延而使曾經的繁榮掩埋于滾滾黃沙之下,但沙漠邊緣也往往會有未被完全掩埋的遺跡或遺址存在,這也為沙漠增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更加吸引了游人的目光。如曾活躍于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要商貿城市樓蘭古城遺址、尼雅古城遺址(古精絕國)、米蘭古城遺址、約特干遺址等都是沙漠文化考古旅游的重要資源。絲綢之路古道文明的興衰過程以及再現往日絲綢之路繁榮景象的古跡遺址、人類對沙漠變遷的影響,成為沙漠探險旅游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核心內容。

(三)現代人文景觀游

樓蘭故地的羅布人溯源而上,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流域定居,過著與世隔絕、逐水而居的漁獵生活,直到20世紀初,因斯文?赫定的幾次探訪,它的神秘面紗才被揭開。特別是居住在沙漠深處與世隔絕的“克里雅人”的奇風異俗更激發了國內外游人的濃厚興趣。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為神秘的“死亡之?!痹鎏砹艘环菝匀说纳?。

對沙漠進行改造的防沙、治沙工程也是沙漠旅游的一個亮點,如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沙漠公路、漠索灣墾區的治沙工程等。茫茫沙漠與蔥蔥綠洲相鄰的絕妙景觀,形成強烈的對比,使沙漠旅游更具有生態教育意義。游客在觀賞草方格、沙漠綠洲這些舉世聞名的治沙成果時,提升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這既豐富了旅游地游覽的內涵,又為生態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沙漠娛樂游

沙漠邊緣地區可以利用沙漠的特性開發一些娛樂項目,將觀光與娛樂結合,增強趣味性。目前已開發的沙漠娛樂項目主要有滑沙、沙浴、全地形車駕駛、沙漠露營、沙灘排球、攝影創作、沙雕、賽馬、滑翔、沙漠駝隊探險等。這些項目參與性強,注重游客的體驗,不同程度上迎合了旅游者求新求異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在旅游過程中能充分感受驚喜,充滿挑戰的各種沙漠旅游項目可讓旅游者產生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五)沙漠考察、探險游

沙漠內的新月形沙丘、沙鏈、沙壟以及沙波紋等風蝕地貌以及各種風成象形石等,對于研究沙漠的學者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因此,沙漠考察游也成為一項增長知識、開展科學研究的旅游項目。

另外,針對喜歡獵奇的游客開展的探險游,如沙漠徒步(駱駝)穿越、自駕越野車、沙漠生存挑戰等,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近年來各地紛紛推出沙漠探險游項目,使沙漠探險游日益火爆。游客對這種新鮮獨特的旅游活動也倍感興趣,游客數量呈上升態勢。

目前,新疆的沙漠已經成為探險愛好者的樂園,多年來探險家多次進入沙漠腹地,找出一條條相對容易走進沙漠的線路。這些線路構成了橫穿、縱穿、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深入腹地探險等多種形式。

(六)醫療旅游

醫療旅游是將旅游與治病、強身健體相結合的活動,已經成為旅游發展的新亮點。

沙療即埋沙療法,是西北內陸沙漠地區人民利用當地獨特氣候條件治病的一個創造,常用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腰腿痛等。新疆沙療主要集中在吐魯番地區。唐代,我國醫學著作中就有“西域埋沙熱,除祛風寒諸疾”的記載。以后,歷代名人游記中多有“火州埋沙療疾祛病”的描述。吐魯番盆地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紅外線充足,適于沙中微量元素磷、鐵、銅、鋅、鉀等的釋放,加之埋后所產生的機械壓力與熱氣刺激,患者全身末梢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汗腺開泄,加速新陳代謝。

據吐魯番沙療所對4152個病例統計,平均沙埋101天,總有效率達92.02%。其中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為96.7%,慢性腰腿痛療效為94.8%。埋沙療法以其無副作用、費用低、療效快的特點引起了國內外患者的關注和重視。由于沙療影響日益增大,每年來自海內外和全國各地的沙療患者以20%的速度遞增, 沙療已逐步向旅游、健身過渡。

(七)競技體育游

沙漠旅游資源與其他類型的旅游資源相比具有廣闊的競技體育場所的特點,從而可以開發出眾多別具意境的特殊旅游活動項目,使沙漠旅游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旅游附加值和令人流連忘返的迷人魅力。特別是1997年“中英聯合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活動成功舉辦至今,新疆興起了許多沙漠探險路線,諸如東西方向橫穿和沿孔雀河深入羅布泊、沿和田河縱穿和沿克里雅河床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等線路已經成為沙漠探險的常規線路。

三、新疆沙漠旅游開發策略及措施

(一)注重保護,采取開發與治理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一旦受到破壞,很難恢復。因此,在開發沙漠旅游的同時要明確認識到必須做出巨大的努力維護沙漠脆弱的生態平衡,從而在保持沙漠原生自然生態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沙漠旅游開發,達到以開發促進保護的目的。對開發區域沙區進行治理,通過治理沙漠既可改善沙漠旅游環境,又可豐富沙漠旅游內容,達到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

對于沙漠這樣一種特殊的自然資源,在讓游客感受到它的浩瀚與神奇的同時,更要使沙漠旅游開發和活動項目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體現人對自然的愛護與尊重。

(二)樹立旅游形象,開拓旅游市場

沙漠旅游在新疆起步較晚,是一個有待大力開發的旅游項目。旅游形象是吸引游客最重要的因素,可使游客產生一種追求感,進而能夠驅使其前往。因此,新疆沙漠旅游形象應立足全球、全國,從游客心理感應和需求方面來進行塑造,營造出多姿多彩的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獨特旅游形象,進而充分展示出沙漠旅游的巨大魅力,開拓新疆沙漠旅游市場。

(三)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高質量的管理和服務,才能帶來高質量的旅游享受,才能使旅游地的旅游資源得以充分展示發掘。沙漠以其未經雕飾的原始風貌和獨特的神秘感吸引游客的同時,也以其自然環境惡劣而獲得“死亡之?!敝?這使得沙漠旅游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比其他名山、大川的觀光旅游更高。土耳其沙漠景區邀請了一些素質很高的文化、宗教及考古方面的專家,作為“志愿者”導游為旅游者服務。

要使新疆沙漠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應從吃、住、行、游、購、娛及安全方面著手,有的放矢地提高服務質量,以滿足沙漠旅游的特殊需求。

(四)培養專業人才,提高隊伍素質

沙漠旅游關系到兩個關鍵水平:一個是經營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效益的高低;另一個是技術服務水平,直接影響到客源數量。對沙漠旅游資源地區而言,旅游從業人員要具備一定的荒漠生態和沙漠安全防護保護知識,這對于環境保護和游客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擺脫“同質化”,創造特色旅游項目

特色是旅游業的靈魂與生命,“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旅游開發的成功之道。獨特的旅游項目對推動旅游景區的發展和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旅游開發上,要突破成規,立足于突出自己的個性,避免旅游產品開發的“同質化”現象。

開發商應面向游客推出更多的旅游項目,滿足不同的消費心理。如面向大眾游客可由經驗豐富的向導帶領,組織小范圍的沙漠宿營活動,還可開展刺激有趣的滑沙、沙漠跳傘等活動。

(六)細分旅游客源市場,做好宣傳促銷

沙漠旅游大致可以分三種形式,即大眾大漠觀光游、沙漠探險游和遺址考古游。不同形式的旅游面向的對象各有側重:大漠觀光游面向一般游客,景觀觀賞是最主要的游覽活動,在現有基礎條件和開發程度下,體驗性活動所占比例比較少;沙漠探險旅游面向比較專業的探險家和具有冒險精神的游客,他們注重的是對極端生存環境的體驗和挑戰,而觀光游覽并不是主要目的;遺址考古游面向的是具有專業知識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和對歷史遺跡感興趣的游客,他們游覽的目的以學術研究和增長知識為主。旅游開發商應針對不同游客推出不同旅游項目。

沙漠地區地處偏遠,沙漠旅游宣傳工作不容忽視,旅游企業在景點開發時應與當地政府聯合,采取具有轟動效果的旅游宣傳方式,塔克拉瑪干沙漠雖然舉辦過摩托車越野賽等活動,但總的來說影響面不夠大??梢詤⒄粘晒Φ拇笮突顒拥呐e辦方式,大大提高了景區知名度,引起游客出游的愿望,達到良好的宣傳促銷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海連. 沙漠資源的旅游開發[J].資源與產業,2006,(6):64~66 .

[2]李先鋒,石培基,馬晟坤.我國沙漠旅游發展特點及對策[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4) :54~57.

[3]李翠林.基于旅游動機分析的新疆沙漠旅游產品開發[J].商場現代化,2006,(20):197~198.

[4]新疆地方志編委會.吐魯番市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5]何雨,王玲.內蒙古沙漠旅游資源及其開發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07,(2):151~155.

[6]謝婷,楊兆萍.塔克拉瑪干沙漠旅游資源開發構思[J].干旱區研究,2003,(3):230~234.

[7]王冬萍.新疆特色旅游產品消費行為分異研究[J].干旱區地理, 2008,(05):794~798.

[8]黃耀麗,吳兆寧,鄭堅強.基于區域競爭力對比的新疆旅游資源開發分析[J].干旱區地理, 2006,(3):403~409.

[9]鄭堅強,李森,黃耀麗.我國沙漠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J].商業研究, 2002,(17):138~140.

[10]鄭堅強,李森,黃耀麗.沙漠旅游資源利用在西部開發中的意義及策略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1):77~79.

[11]黃耀麗,魏興琥,李凡.我國北方沙漠旅游資源開發問題探討[J].中國沙漠,2006,(5):739~744.

[12]黃耀麗,李凡,鄭堅強. “旅游體驗”視角下的特色旅游開發與管理問題探討――以我國北方沙漠旅游為例[J].人文地理, 2006,(4):94~97.

[13]郭英之.新疆旅游特色資源界值體系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1999,(3):8~13.

[14]付超,王淑蘭.我國沙漠旅游資源開發初探[J].昆明大學學報, 2007,(2):65~67.

[15]曹心靜,張媛.寧夏發展沙漠旅游優劣勢評價[J].科技信息,2007,(10):161~162.

[16]米文寶,廖力君.寧夏沙漠旅游的初步研究[J].經濟地理,2005,(3):422~425.

[17]沙愛霞,祥.寧夏沙漠旅游開發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1):81~84.

[18]楊芳,方琴. 甘肅民勤縣沙漠體育旅游資源概況與開發探析[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5):84~88.

[19] 克里木.吐魯番沙漠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6,(5):16~20.

[20]熱依汗古麗?依馬木.試論新疆沙漠旅游資源特色及開發[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12~14.

[21] 李東,李隴堂,毛娟.沙坡頭旅游區深度開發的再思考[J].寧夏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5,(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