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反應總結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0: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機化學反應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有機化學反應總結

篇1

關鍵詞:制藥工程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索

制藥工程專業是為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培養具有較好專業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要注重核心知識和核心能力的培養。在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等重要。理論課程為學生構建合理的、扎實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核心知識不斷增加,知識面不斷得到擴展,學習能力不斷加強。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具有較好核心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邵陽學院制藥工程專業是2015年開始單獨招生的,之前設置為制藥工程方向,所以在課程設置上也有了明顯的變化。我校制藥工程專業強調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服務地方經濟[1]。制藥工程專業理論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有機化學是制藥工程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為藥物合成反應和制藥工藝學等專業核心課程服務的。因此,有機化學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核心知識結構的搭建。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有機化學反應類型多樣,有機化學反應機理抽象,而且隨著科學不斷發展,新試劑和新的化學反應不斷涌現,進一步豐富了有機化學知識,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時總是感覺力不從心,不知道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才能把這門課程學習好[2]。學生覺得有機化學難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很好的發現有機化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認識有機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傳授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文擬從有機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方面對制藥工程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圍繞核心課程,整合教學內容

有機化學是制藥工程的專業基礎課,是為藥物合成反應、制藥工程等專業核心課程服務,所以必須強調有機化學的基礎地位。有機化學是研究物質性質、轉化、分離等方面的內容。根據有機化學課程特點和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必須使學生分類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基本原則和方法,這是學習藥物化學和制藥工藝學的基礎,是對藥物分子結構進行命名的理論依據。其次,要使學生掌握不同有機化合物物理性質的變化規律,如熔點、沸點、溶解性等,這是學習藥物分離和制藥工藝學的基礎。在掌握了命名和物理性質之后,重點是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在這部分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必須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標準,每一類有機化合物官能團的特征,不同官能團能夠發生反應的類型和反應位點,為什么能夠發生反應,反應的活性中間體或過渡狀態是什么,歸納出反應的共性,以方框圖的形式將不同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所能發生的化學反應進行歸納總結,便于課后復習,一眼就能把具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所能發生的化學反應類型看明白,簡單明了。在講解化學反應的過程中,輔以一些有特點習題來鞏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好了這部分內容,為學習藥物合成反應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講解每一類化合物合成方法,而實際上有機化合物的合成是建立在有機化學反應的基礎上的,所以講解有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實際上也是對有機化學反應內容的復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有機化學反應知識的印象,這樣有利于制藥工藝學的學習。

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有機化學內容多,反應機理枯燥、難以理解,所以學生剛開始接觸有機化學就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有機化學教學效果。在講解有機化學反應時,特別是一些經典的有機化學可以引入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引入一些實例來提高學生的熱情。如講解格氏試劑能夠和鹵代烴偶聯的時候,就可以引入對溴甲苯的格氏試劑與鄰氯苯腈反應合成沙坦類藥物的關鍵中間體--氰基聯苯;在講解醇無機酸的酯化時,可以引入硝酸甘油可以做炸藥;在講解韓奇吡啶環合成的時候,可以引入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合成。這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

3改革教學手段,拓寬教學渠道

隨著科學的發展,多媒體在各種教學過程中得到普及,應用多媒體教學明顯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3]。對于一些結構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直觀明了,相對于傳統的黑白板書,明顯節約了時間。在講解反應類型的時候,有利于開展對比教學法。在講解反應歷程的時候,可以根據反應過程逐步展示電子轉移方向,更有利于對反應歷程的理解。在講解構型和構象時可以輔以動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如紐曼投影為什么交叉式構象穩定而重疊式構象不穩定,環己烷椅式構象的翻轉等都可以采用動畫教學,在講解反應過程能量變化圖時也可以引入動畫,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ヂ摼W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學渠道的拓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除了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動畫來提高教學效果外,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可以采用QQ和微信平臺為學生解疑答惑。本人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就向學生公布了QQ和微信,并強調如果在課堂上有什么還沒理解的,或者課后作業有問題的都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交流,事實證明效果很好,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碰到了問題都通過這兩種方式得到了解決。網絡課程是學生可以開展自主學習的另一種途徑[4],邵陽學院有機化學是校級精品網絡課程,本人是負責人,我會定期將更新過的教學課件掛在網上,同時對有機化學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錄制了視頻,以微課的形式展示在精品課程網站上,供學生自主學習用,以加深對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理解。為了自我評價學習效果,在精品課程網站上有典型題型練習。

4注重培養目標,改革評價體系

我校對制藥工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具有核心知識和核心能力,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有機化學是為藥物合成反應、制藥工藝學兩門專業核心課程及專業實驗、各種實習服務的,所以在評價體系上應該進行必要的改革,打破期末考試為評價教學效果的唯一方式。采取課堂占綜合成績的10%,課外占綜合成績的20%,期末考試占70%的評價體系。課堂主要隨機提問,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掌握程度。課外主要包括作業,與學生通過QQ及微信平臺交流,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應用,特別是在和學生交流過程中要強調有機化學反應的實際應用,如鹵代烴在氫氧鉀的醇溶液里發生消除反應,而在氫氧化鈉的水溶液中發生親核取代反應;不對稱烯烴與溴化氫的馬氏加成和過氧化物效應等。同時引入一些工業上實際應用到的有機化學反應和學生進行交流,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期末考試試卷的選題過程中,也要強調對所學有機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實際應用。譬如分離鑒別題可以引入一些藥物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分離問題,合成題可以引入一些簡單具有特色藥物分子的合成。

5參加科研活動,鍛煉動手能力

學生可以通過申請科研立項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如申請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項目,該項目分為校級、省級、國家級。學生要寫好申請書必須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再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提出項目預期可以達到什么目標,取得什么結果,在此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若項目獲批,必須開展相應的試驗工作,這樣使學生有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機會,如果理論知識在具體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可以通過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化學化工課外作品競賽,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等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參加大學生化學化工課外作品競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各方面綜合素質,為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奠定堅實的基礎。

6結語

為了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應該適應社會發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必須以學生為本,著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強調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綜合素質得到全面鍛煉。

參考文獻

[1]劉進兵.地方本科院校制藥工程專業轉型發展探索[J].山東化工,2016,45(10):112-114.

[2]吳愛斌,周五,李俊文,等.大類培養模式下化學化工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1):41-45.

[3]吳建一.有機化學多媒體教學開發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2,14(6):99-101.

篇2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有機化學;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1-0115-02

有機化學是農業院校許多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尤其是對于中藥學、環境科學、食品科學、植物保護、應用化學、生命科學等專業,有機化學更是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對學好后續的專業課都有很大幫助[1]。但是,由于有機化合物數目龐大,反應類型眾多,反應機理復雜,許多學生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系統地學好這門課程是有機化學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當前,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提出了“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理念,自主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2]。因此大學教育的使命不只是傳授有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大學生普遍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本文將筆者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些探索、實踐和體會總結如下,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精選教學內容,構建合理課程體系

在當前農林類高校,基礎課程的學時數日益減少,而課程的知識卻在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接受能力精選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本著“少而精,博而通”的教學思想,教學抓住基本內容、突出重點、教深教透,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例如結合本校中藥學專業特點,選用吉卯祉主編的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有機化學》[3],此教材突出中藥學、藥學特色,在各類有機化合物的舉例中盡量采用藥物為例,且在各章節后附加與本章對應的代表性化合物。此教材將內容分成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和各類有機化合物兩部分?;靖拍畈糠株U述有機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其中電子效應和立體效應是重點,是貫穿各個章節的主線;各類有機化合物部分則介紹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命名、性質、制備和有關反應歷程等。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對教學內容的講授順序進行調整,如將“立體化學基礎”這一章的內容分散到不同章節中講解,構象異構在講烷烴和環烷烴時介紹,順反異構放在烯烴講解,對映異構放在芳香烴后獨立一章講解,這樣把復雜難理解的知識點分散開,避免學生學習起來吃力,厭學。另外,重點講授與中藥化學關系密切的糖類、含氮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3章內容。簡要介紹一些天然化合物的基本結構,如甾體的母核、萜類、蒽醌等,為學生后續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

二、聯系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4]。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注重知識的理論性和邏輯性,忽視了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生產實踐的緊密聯系,使學生學習而不會用。在講授有機化學課程的各個環節,聯系專業特點,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在緒論的講解,首先采用回憶復習法,提問學生“你還記得哪些學過的有機化學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將內容分類分塊寫在黑板上,在此基礎上總結有機化學將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對有機化學的一些基本知識、結構框架有所了解。向學生說明有機化學的特點,學習方法,減輕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的恐懼,使學生“樂學”。其次,引導學生思考“有機化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日常生活中與有機化學相關的事物?對于自己的專業有多少了解?”等,通過提問與總結,使學生了解學習有機化學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想學”。在授課過程中根據不同知識點融入專業知識,使學生了解有機化學知識在專業學習中的地位,知識點也由淺到深,由簡到難。如對于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在講解酚時會留給學生作業“污染水中酚的測定及處理”,講授胺類物質前,讓學生查閱“為什么嬰幼兒奶粉會摻加三聚氰胺?”等,而對中藥學和食品科學專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介紹“酚的成酯反應時,以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的合成為例;在講羧酸的酸性時,聯系酸性天然產物一般先用堿水液提取,再加強酸使有機酸性物質游離出來”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自主學習能力會逐漸提高。

三、突出重點,使知識結構網絡化

要使學生在有限課時內掌握紛繁復雜的有機化學眾多知識點,教師必須熟悉教材,善于歸納總結,抓住重點,將知識點串聯進行分析,使知識結構網絡化。對于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教師要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反復應用;而對于一般性知識如化合物的命名和分類等,只需作簡要講解。教師要善于運用立體化學、電子效應這條主線,對各類有機化合物作結構分析,進而指導學生學習化學反應。這樣使學生能清晰了解有機化學反應中的規律,進而輕松掌握各章節內容,也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合理布置作業,使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有機化學課程要講授的內容多,學生往往是聽課時明白了,而課下很快又忘記,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多舉例子。有機化學課程學時少,因此課后要精心布置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鍛煉如何運用有機化學知識,同時也逐漸學會如何記憶和掌握有機化學知識,漸漸學會自學。對于所留習題無時間講解的,教師將分析、解答過程及結果給學生參考,并且建立課程網站和聯系群等與學生交流。

五、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有機化合物結構復雜,理解時比較抽象,但是系統性很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運用類比法、歸納式、啟發式、邏輯推理法等教學方法[5]。在教學中減少大課精講細教的時間,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和時間。

采取板書、模型演示、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提高課堂效率。板書可以使學生掌握復雜的結構和有機反應機理的寫法,對于來龍去脈更清楚。多媒體教學通過圖形、文字、動畫等使有機分子的結構形象、直觀,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加強其感性認識,同時也使教師有更多時間專注于知識講解和與學生間互動交流。如將銀鏡反應、糖的顯色反應等一些特殊反應現象的實驗影像放在課件中,使枯燥的化學反應變得生動。搜集和篩選與課程有關的網絡上的優秀教學資源,以及教師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制作的課件、教學錄像等資源放置在有機化學的精品課程網站上,或者將信息獲得和使用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去選擇學習,做到因材施教。

六、改革考評方式,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結果

將有機化學課程考核分為三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占20%,平時主要考察學生出勤、課堂討論、課外作業、課堂測驗等,以調動學生認真對待課堂;二是期中考試占30%,在課程中期采用開卷考試,學生可以帶教材,也可以帶參考資料,既檢驗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認識,做出評價,從而思考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合適,以便在后面的學習中進行合理調整;三是期末考試占50%,采用閉卷考試,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多元考核方式使學生逐步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復雜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多角度、深層次的研究大學生自主學習與教育模式之間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正確定位。這一切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要真正做到愛教育事業、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參考文獻:

[1]萬福賢,董靜,賈壽華,等.農科有機化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化學,2009,24(3):37-41.

[2]王蘭.淺探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2013,(12):88-89.

[3]吉卯祉,彭松,葛正華.有機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4]張林,羅來珍.工科院校公共數學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化學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124-125.

[5]朱久進,敏,徐云蘭.高校有機化學理論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化學教育,2013,34(5):47-48.

Study on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ZHAO Shu-Jie,LI Ming-tang,HONG Bo,ZHU 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篇3

藥用有機化學是藥學專業中的基礎課程,通過藥用有機化學課程的學習,使藥學專業學生能夠牢靠掌握關于不同有機物的相關知識,并從這些有機物的結構、性質、用途以及合成方法等方面對其進行分析,為學習藥物分析、中藥分析、天然藥物化學、中藥炮制等藥學核心課程奠定理論基礎。因此,提升學生掌握和運用藥用有機化學知識的能力,是當前高校藥學專業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課題之一。

二、精選教材知識,做到經典知識與前沿知識并重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藥用有機化學的教材內容比較多,但課時有限,因此,教師應該采取不同教學方式來提高藥用有機化學課的教學效率,對藥用有機化學課程中每個章節的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梳理與編選,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材內容精選完成后,教師在實際講解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 根據重要著作形成時間、重要事件發生時間以及代表性科學家,向學生介紹藥用有機化學的發展簡史;第二, 充分認識藥用有機化學課程的特點,向學生講解藥用有機化學的具體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體系;第三, 根據有機分析化學與天然有機化學這兩個藥用有機化學的分支學科,向學生講解有機化學與藥學學科的關系,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藥用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意識。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精選,既可以提高藥用有機化學課的教學效率,也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教材的精髓內容。精選教材的內容,是開展拓展性教學的重要前提,只有保證教材內容富有合理性與科學性,才能夠充分展現出藥用有機化學知識的魅力。[1]

三、理論聯系實際,將傳統內容與綠色化學進行充分融合

拓展性教學在藥用有機化學課中的運用,首先體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將有機化學反應與藥學知識的應用緊密聯系在一起,真正顯示出藥用有機化學課程的基礎作用。例如,在給藥學專業學生講解鹵代烴SN1型反應的時候,應該結合芳香氮芥一類的抗腫瘤生物烷化劑的實際應用進行舉例。教師采用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教法,應該從藥學專業的角度出發, 舉例子時,要盡量將有機化學知識緊密結合于藥學應用中,使學生在學習藥用有機化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對相關藥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體現出藥用有機化學課程的“藥用”內涵。另外,由于有機化學在藥學專業的應用發展,必須符合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因此,藥用有機化學的學科特點與任務要求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綠色化學的相關知識。例如,在講解腈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時,既要介紹常用的NaCN取代法,也要介紹具有環保效應的綠色化學法,即由醛一步氧化后生成腈。就目前的研究狀況而言,酶催化有機化學反應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例如,可以用脂肪酶來催化酯基進行水解得到芳胺類物質;在溫和條件下,用面包酵母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進行還原反應,也可以得到芳胺類的物質,這一類綠色催化法可以適時地介紹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培養藥學專業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進而形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2]

四、豐富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法開展拓展性教學,多樣化教學手段在藥用有機化學中的運用,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當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教師可以借助Photoshop繪圖、三維動畫設計和VisualBasic程序等軟件來制作CAI課件, 將有機分子立體形象、有機化學反應過程以及反應過程中的舊鍵斷裂與新鍵生成等進行直觀、生動的模擬。傳統教學中,一般采用黑板板書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具有靈活方便、即擦即用、不受硬件設施限制等優點。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多媒體手段與黑板板書進行結合,例如,將標題內容、重要概念、關鍵詞等寫在黑板上,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出的CAI課件,則主要是對板書的內容進行說明、闡述以及舉例,并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 及時調整授課的速度,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探求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藥用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

五、增大課堂信息量,采取總結和對比方法開展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教材上的知識以外,還要介紹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含量是拓展性教學的具體要求,也是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應在不脫離課堂主題的前提下,適當傳授一些課外知識, 摒棄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學觀念。在介紹烯烴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以引申介紹200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烯烴復分解反應,還可以講解釕金屬絡合物催化劑的相關知識;在學習立體化學時,補充介紹關于不對稱合成的知識。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不僅能夠達到活躍學習氣氛的目的,而且還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值得強調的是,藥用有機化學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混淆相似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性與比較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親核加成反應與親電加成反應之間的區別;比較SN1與SN2反應、E1與E2 反應之間的區別等。在介紹吡啶化學性質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硝基苯的相關知識進行類比講解;分析烯烴與芳環產生親電反應時的能量差異。實踐表明,采用這種立體交叉、由此及彼、前后聯系的立體教學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藥用有機化學課程中的知識點較多,涉及到的課外知識也非常廣泛,要想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充分認識藥用有機化學的學科特性,并做好備課工作,充分利用總結教學、對比教學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達到教學相長、學以致用的目的。[3]

六、增強教學效果,將課堂討論與習題精講充分結合起來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僅作為引導者參與其中,學生則是真正的活動主體,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對于藥學專業的學生而言,突出主體性應該以藥用有機化學的教學作為載體,融合藥學學科的內涵,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開展形式,例如,集體討論、小組活動、個人展示以及反饋信息等,以此達到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在學習苯胺時,傳統教學方式是:先介紹苯胺結構,然后介紹苯胺性質,最后分析苯胺的具體應用。通過精心設計后可采用以下這種教學形式:①在苯胺中滴入溴水會出現何種現象;②苯胺與苯分別發生親電取代反應,哪個更容易;③氨基屬于哪種類型的定位基團;④如何通過共振理論對其進行合理解釋;⑤含氨基合成藥物和天然藥物的舉例。通過設置問題來傳遞信息,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將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地汲取知識,這種教學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思考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積極尋求方案、獨立進行引申”等多個學習空間,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藥用有機化學的魅力。[4]

七、夯實基礎技能,利用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藥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扎實的實踐技能。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時,應該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的教學體系,體系內容主要包括:預習報告、實驗要領、關鍵操作、現場指導、評價體系等。預習報告要求學生寫出預習體會,這樣學生能夠對實驗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與把握,預習報告達到要求的學生,才可以開展實驗操作。教師在講解實驗要點時,要盡量做到“精辟”。例如,在實驗開始前,教師應簡要介紹裝置中各個部分的名稱和作用,重點講解清楚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裝配時的注意事項。最后還要強調裝置各接口的連接處應該套緊,要求學生重視實驗的安全性,并傳授一些常見、有效的問題處理方法。這個過程大致控制在20分鐘以內,此后由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實踐操作進行觀察,并適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最終要求學生寫出評價性的實驗報告。學生的實驗報告中,要略寫實驗的原理與步驟, 重點放在實驗結果與實驗討論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報告情況,選出較為優異的學生,并在下次課堂上給予點名表揚,將激勵教學法充分融合于實驗教學當中。[5]

篇4

關鍵詞: 有機化學 學習方法 思維障礙

目前,大部分學生對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不能夠完全掌握,要實現有機化學的教學目標,首要任務就是創新學習、打破常規。有關常規認知和現代信息理論研究證明知識信息滲透力越強,學生的理解力就隨之增強,進而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據此可以系統歸納一般的學習程序:首先,學生要做到全面認知學習材料,進一步深入了解知識信息,全面掌握材料內容。其次,認真分析材料內容,并熟知材料中各個部分的意思及其深層聯系。再次,根據之前所學,系統記憶,把材料中各個部分的內容有機結合,將所有知識信息融會貫通,提煉知識要點,列出大致知識提綱,結合之前所學,消化理解轉為自己的知識,為以后學習所用。最后,反復消化學習,定時復習強化記憶。

1.有意義的有機化學知識的學習

(1)圖表學習法。

圖表學習法,顧名思義就是用圖表的形式表示歸納好的相關化學知識。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從繪制好的表格和圖形上可以清楚簡明地分析相關知識信息,便于記憶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對不同的有機物結構、特性和相關用途的歸納整理,有利于掌握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

(2)系統學習法。

將相關的有機化學知識全面精簡,進而系統化、精華化,形成聯系緊密的知識網的方法就是系統學習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把所掌握的分散、獨立的化學知識有效聯系起來,形成完整系統的信息網,全面認知和理解有機化學知識。比如學生可以系統地將化學知識間的深層聯系繪制出特殊的知識網,有利于加強記憶。

(3)規律學習法。

有機化學內容中的有機物間的化學反應復雜多樣,但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規律。在學習中不斷總結不同有機物間的規律,有利于更好地強化學習。比如及時總結各有機物間的化學反應規律、同系物間的規律等。

(4)比較學習法。

比較學習法就是比較有機化學知識中的相似相同和不同之處,即在不同有機化學物間找出相似及相同的地方,或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有機物間找出不同。通過比較,更加及時準確地糾正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及誤區。如通過比較碳水化合物及酸堿醇等,區別出所含基團的不同和特的不同,促進有效學習,避免陷入誤區。

(5)結構學習法。

將所學的整體化學知識信息按照某種聯系,如相似、相關或相反等關系,與零散的部分知識系統結合,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例如醇類的羥基特性及其用途等結構分析。

2.無意義的有機化學知識的學習

(1)聯想想象學習法。

一般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無意義有機化學知識。無意義化學物知識相對孤立零散,可通過生活中的常識及無意義有機化學物間的相似和不同設定關系,進而加強記憶。比方說苯、四氯化碳分別與水混合后,有機物漂浮在上面還是沉在下面,這就聯系到各物質間的密度大小問題。據此可以作類似深想想象并結合生活經驗,“苯”和“笨”,兩個字的結構近似進而形象記憶,竹在上木字在下,木頭浮在水上,可以簡單地記住苯在水的上層。也可以發揮想象,只要便于個人記憶理解就行。

(2)借助操作增強學習法。

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動手實驗,在個人動手實驗的過程中,結合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總結相關化學知識信息,有助于知識的深刻記憶。

(3)學生之間爭論學習法。

教師教學可以設置不同的知識誤區,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有利于正確記憶,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3.學知識的組織策略是良好認知結構的構建

(1)列出經典實例,讓學生準確理解基本概念的屬性。

什么是概念呢?就是用符號所代表的擁有相同屬性的一類事物。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基本的化學概念一般分為概念名稱、概念定義、概念實例和概念屬性等方面。所以對于中學有機化學概念需要全面掌握,學生死記硬背化學定義和專屬化學名稱是不正確的,學生需要以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豐富的思維過程系統認知化學概念。細而言之,通過教學中的實例分系,系統地對化學概念總結和歸納,從而讓學生全面掌握不同化學物間的相似特性,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在化學概念學習的一般程序中,如何正確合理地選擇經典的化學實例和科學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倘若教學中實例不足,會導致學生僅僅是單純地記憶了化學概念的定義和名稱,對其屬性不能夠正確理解,不利于對化學概念的全面掌握。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理的不同的化學實例,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對化學概念全面理解。并通過實例的分析和科學總結讓學生做到創新思維,在比較分析和思考中舉一反三,正確掌握化學概念的本質屬性,加強對化學概念的理解,明確學習化學概念的基本特性及功能用途,等等。舉例說明,如化學中同系物的基本概念,材料定義是:“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或若干個CH原子團的物質互稱同系物?!睂W習此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該化學概念,先說明同系物概念的基本屬性,強調“結構相似”和“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原子團”兩個關鍵。之后列舉經典實例,進而引導學生對實例認真比較分析、歸納。如甲、乙、丙、丁等烷類化學物都有相鄰烷烴,正因為它們結構上相似,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原子團,所以它們互稱為同系物。與此類似,學習烯烴時,可以讓學生依據同系物概念的屬性判斷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烴,它們也屬于同系物。

(2)依據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學習中強化對化學概念的記憶。

許多教師一味地讓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概念時,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要按照學生一般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學習,從基本到特性認知,層層深入,由淺入深,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對化學概念的掌握,全面理解化學概念的深層次內涵,把握化學物質的本質屬性。只有深入掌握了化學概念的本質內涵,才能做到概念意義上的擴延,思維創新,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有機化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在學習中摸索,善于總結和思考,才能打破有機化學的思維障礙。

參考文獻:

[1]廖運章.數學應用問題解決心理機制的調查與認知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1,(01).

篇5

一、有機化學課程內容和特點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是-N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及其有關理論和方法的科學目,可以使人們從分子水平上探索未知的世界。它既是一門內容豐富,理論性、社會應用性強的課程,又是-f3重視實驗、實踐性強的課程。其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基礎、立體化學、波譜化學等;第二部分為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機化合物是按其分子中包含的官能團類型分類,官能團對化合物的性質起決定性作用,這一部分是整個有機化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有機化學基本原理去認識化學反應的規律,掌握各類反應及應用;第三部分為天然有機物化學,包括糖、氨基酸、蛋白質、核酸等內容,也被稱為生物有機化學。對于材料科學專業學生來說,需要重點掌握的是第一、二大部分內容,而且,第二大部分中不同類型的有機化合物的重要程度也不同,例如,不飽和烴、芳香烴、醇酚、醛酮等是重中之重。這些重點內容可以歸納為:1個理論(電子理論)、2個效應供軛效應、誘導效應)、2種試劑(親電試劑、親核試劑)、3類6大反應(自由基取代、加成反應,親電取代、加成反應,親核取代、加成反應)等01。

二、材料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科學專業既是本科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專業之一,同時也是最難學習的專業之一,它要求學生全面地掌握化學、物理、材料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專業課程數量的巨大,使得專業課程的設置課時緊、任務重。對于有機化學這門課程來說,材料科學專業的授課課時由化學專業的大于120學時縮短為小于64學時,實驗課時也相應地大大減少,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對有機化學基礎知識掌握膚淺,實驗技能相對匱乏,嚴重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同時,相對于其他專業,材料科學專業有著自身的特點,并不是有機化學中所有的內容都必不可少,即材料科學專業對有機化學教學側重點需求不同,精選有機化學中針對材料科學專業十分重要的內容,既能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又能保證教學質量。另外,由于招生人數的增加,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有下降趨勢,并且參差不齊。這些都對材料科學專業教學的正常進行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材料科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材料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方法

1.教材的改革。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優秀的教材是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由于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各類教材數量繁多,內容豐富,但本校材料科學專業特點鮮明,直接沿用現有的有機化學教材無法在有限的學時內使本專業學生完善地掌握其必需的化學方面基礎知識。為此,我們根據本校材料科學專業學科特點,參考現有優秀有機化學教材,精選本專業學生必需之基礎知識,秉承遵循思維規律組織教學的原則,編寫適合本專業有機化學教學的校內講義。相對于一般的有機化學教材,我們新編的講義內容精練,篇幅縮減,既加強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又適應了學時較少的需求。主要以上文所述的有機化學教學主要內容的第一、二大部分為主,新編講義共分為十一章,第~章:結構與性能概論,重點內容為價鍵理論、共振論、誘導和共軛效應、反應類型和試劑分類、酸堿理論、溶劑化作用等;第二章:立體化學,重點內容為構造、構象、幾何、對映4大異構現象;第三章:結構表征化學,重點內容為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紫外光譜及質譜。以上內容為有機化學基本理論,是以下各章學習的基礎。第四章:脂肪烴及其衍生物,包括飽和烷烴、烯烴、炔烴、鹵代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第五章:芳香烴,重點內容為芳烴親電取代反應;第六章:醇酚,重點內容為醇酚的共性和特性;第七章:醛酮,重點內容為羰基親核加成反應;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包括羧酸、酰氯、酸酐、酯、酰胺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第九章:有機含氮化合物,包括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及偶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上內容幾乎涵蓋全部對本專業后繼課程十分重要的有機化合物,知識要點就重避輕側重點鮮明,為整個講義的重點內容。第十章:有機合成基礎,重點為有機合成路線控制;第十一章:有機化學資源,包括常用軟件、期刊檢索、網絡化學資源等。以上為選學內容。用以開拓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學習興趣。新編有機化學講義在內容上精練有序,既涵蓋了與材料科學專業息息相關的基礎理論,也包括了有益于后續課程學習的幾大類重要有機化合物。主線清晰,內容展開層次感強,保證了在少學時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完整的了解重要的知識,強調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著重有機化合物的共性與特性,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我們充實了新的內容,使學生了解有機合成的手段和最近研究熱點,輔以材料科學研究方向專題的建立,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適應新時代材料科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

2.課堂教學的改革。教材是教學的根本,而課堂教學則是教學實施的天地。通過課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有機化學理論性強,內容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盡快地掌握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更好地理解有機化學的內涵,極大地提升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我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借鑒他人的經驗,總結自己的教訓,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有機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1)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有機化學涉及大量的分子結構式、化學反應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使輔以掛圖和模型演示,也無法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巨大的教學任務。借助多媒體手段,可以將有機化學中比較抽象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而且可將圖、文、聲、像并茂,將“講”課演變為“演示”課,既擴大了單位學時內的授課內容,又可以節省出學生上課時記筆記的時間,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151。我們根據大綱的要求,以PowerPoint為主要制作工具,輔以Flash(制作動畫)、ChemOfice(畫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式及反應方程式)、Photoshop(處理圖像)、3DMax(制作立體動畫)等軟件,開發了侑機化學》CAI課件,使課堂的教學面貌煥然一些,課堂氛圍輕松愉快,課堂質量極大提高。

(2)教學方法:運用開放式教學,采取列表比較法、系統歸納法等展開課堂教學。在有機化學的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科及學生的特點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我們以開放式教學作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基礎,不僅要求學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指導學生查閱文獻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介紹與材料科學專業密切相關的前沿課題,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組織專題討論,豐富學生相關的知識,做到真正的開放、啟發式教學。輔以系統歸納、列表比較等合理的教學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方針:采用“啟發、引導”的教學方針,更好地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雖然在課堂教學上,老師應主要向學生講授系統的知識,但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創新能力的培養亦尤為重要。課堂教學中老師應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使學生從積極地聽從老師的講授,過渡到獨立思考,有所創新。對于學生在思考、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老師應給予學生幫助。不僅僅是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解決問題、困難的知識、經驗,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使學生體會到創新的,從而產生更大的興趣和熱情。

3.實驗教學的改革。有機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課程。實驗教學是有機化學教學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但一般的材料科學專業對有機化學實驗安排的課時較少,甚至不安排,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了在有限的學時內達到實驗教學最大的效果。我們經過探索,采用如下思路和方法:采用階段性實驗教學,首先安排一些趣味性、實用性強的驗證實驗,例如,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安排阿司匹林、染料合成、茶葉提取咖啡因等。既讓學生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又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自己的學習是有用的,提高學習興趣,激發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根據材料科學專業特色,逐步增加綜合性、創新型實驗。在這一階段中主要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指導學生查閱文獻一設計實驗方案一擬定合成路線一完成產物合成一分析實驗結果一提交實驗報告。由學生自己設計合成路線,分析、總結合成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能力。另外,我們還安排一些開放性實驗,實驗室在特定的時間內向學生開放,使得對有機化學實驗感興趣的學生在業余時間可以到實驗室做實驗。這樣,既彌補了實驗課時少、學生意猶未盡的不足,又可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提前感受到科研的氛圍,對學生實驗水平的提高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篇6

論文摘要:基于新形勢下的學生特點,文章對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有機化學教學質量,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有機化學是生物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具有課程內容多、課時少、應用性強的特點。它是學好生理學、生物化學以及其他一些專業課的基礎。有機化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因此,如何使學生在較少的學時內掌握有機化學的精髓、提高化學素質是大家共同關注和探討的課題。本文就新形勢下如何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講究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灌注式教學為主,基本上遵循“老師講、學生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就忘記”的規律。而事實上,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按照化學特點來尋找規律巧妙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科學的系統性,抓住有機化學的教學主線——結構、結構與性質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邏輯性、獨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使學生積極接受知識。

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做好備課工作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知識變得淺顯易懂、生動有趣?,F在的有機化學教材有許多版本,教師對不同教材的側重點應心中有數,雖然非化學專業對化學知識的要求不如化學專業深,但作為教師,備課時最好能多參考一些相關的教材,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這樣才能避免片面偏頗。在解釋同一問題時,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角度,對教材的提煉可以將知識轉化為條理清晰的脈絡,把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語言,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通過總結規律來整理教材,在講課過程中,應采取精講,突出重點。精講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及書上的重點、難點等。講課時,一定要講清思路。教師的思路往往成為學生學習的模式,因此教師首先應將思路理順。講課時也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順序,如何講解學生容易接受?教師應從心理學角度去考慮,這在備課階段就應事先設計好。從而使學生較易理解,問題也討論得全面深入。達到在教學時用時間不多,但收效顯著。

三、抓住主線,以點帶面

有機化學的特點是化合物多、反應式多,反應機理復雜煩瑣。在有限的學時內,將龐大的有機化學體系學好,難度很大,但只要我們把握其內在規律,重點掌握其核心內容,以點帶面,則會使龐大的有機體系大大濃縮。有機化學的精髓就是化合物的結構。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的有機化學家Paul A.Wender教授說過“有機化學只關心三件事情:結構、結構的變化和新的結構”。因此我們把“結構”作為主線,按“結構—反應機理—有機合成”的線條對教學內容進行濃縮、分類,將同一官能團物質歸納為一類物質講解,不同類物質之間通過反應銜接,讓學生能夠同時從橫和縱兩個方向去充分認識化合物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建立以結構為主線、化學反應為紐帶的點、線、面一體的有機化學知識網絡,使有機化學煩瑣的知識形成為網絡式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通過對結構的充分理解,以點帶面,真正全方位系統地掌握有機化學體系,從而提高有機化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對于醇類化合物,首先了解醇的結構特點,得出決定物質主要性質的是其中的羥基,根據羥基特點可推出低分子量的醇水溶性強、熔沸點高、易被氧化、取代、酯化、脫水等性質,通過這些性質和反應,將醇和其他類物質如醛酮、酯、鹵代烴、烯、醚等物質縱向聯系起來。使學生很好地掌握本章的知識,同時又縱向地將相關章節內容有機銜接起來,這種形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完整地掌握有機化學體系,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轉貼于

四、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教師還加要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教師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4、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不記則思不起”,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造就失去了?;A化學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同樣的學,有的同學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復習中,教師應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

5、創新能力的培養

努力開拓實驗教學的新構想,探索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新路子。要求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獨立查閱資料,獨立制訂實驗方案。在自己認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設想。研究方案首先要通過指導小組的討論和甄選,確定安全性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參與整個實驗的設計,探索,實踐,獨立地逐步解決問題,最后寫出實驗報告。教師只提出研究要求,在必要時加以指導,不限定具體實驗方法和所用儀器。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使學生得以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對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使學生從照方抓藥的學習模式中解脫出來,進而真正得以開展自主創造性學習。學生直接參與科研活動,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學到方法和本領,鍛煉思維,真正實現創新教育能力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拜. 論學生主體參與教學[J]. 教育研究, 2001,2:29-31.

[2] 裴娣娜. 現代教學論[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篇7

一、有機化學在新舊課程要求中所出現的差別

為了提高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充分研讀新課改中關于這部分知識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新、舊課程中關于有機化學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所出現的區別.比如,考點四中刪除了關于二烯烴這個知識點,而增加溴乙烷這個知識,因此教師要及時掌握這些變化,在教學中科學安排教學內容,運用適當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新課標與原教學大綱在培養目標以及編寫意圖等方面出現差別性,這就導致編排體制也有較大變化,因此教師要對比相同的知識點分別在必修與選修方面的要求,從而準確把握這部分內容在教學中的深度.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有機化學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在比較新與舊版本中進行有效教學;另一方面,教師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通過對比不同版本教材,把握知識的廣度,循序漸進地開展有機化學教學,從而提高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有效性

1.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考核中,對學生自學能力都要求比較高,因此對于有機化學這部分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學案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先有大概地認識,再運用已學知識誘發學生的回憶與梳理.同時,在學案中優化預習任務的安排,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有機化學的重難點知識,進而降低學習難度.

例如,在講“乙酸乙酯的制取”時,簡單的制取步驟是:第一步加乙醇,第二步加入濃硫酸,第三步加乙酸.在這個順序中,其密度要先小后大.教師要在學案預習中梳理有關乙醇知識的化學反應機理,總結出乙醇中最活潑基團――羥基上氫,然后在課堂上提問有關乙酸乙酯制取方面的機理,如醇羥基參與反應的過程中易失氫原子的原因,幫助學生理解酯化反應基團變化,最后通過實際操作實驗幫助學生鞏固這部分知識.

2.介紹有機化學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有機化學時,對于有機化學的計算是許多學生比較畏懼的部分,因此教師需要在這方面加強教學指導,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有機化學計算的技巧.

例如,某烴在完全燃燒后消耗氧氣和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比是4∶3,而該烴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那么該烴化學式為().

A.C9H12B.C7H8C.C3H4D.C8H10

分析:烴燃燒的產物有兩種:CO2、H2O,從而可以得到其所含氧的量和消耗氧的量之和是一致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消耗4mol O2,那么會產生3mol CO2,而在水中含的氧原子則是2mol(8mol-6mol=2mol),即生成2mol H2O,由此可以得到C∶H=nCO2∶2nH2O=3∶4.因題中缺乏烴的式量,所以根據比例可以寫出簡式C3H4,與被選答案對比之后有A與C可選.又因烴的性質,可以排除C.答案為A.

3.加強學習方法的總結.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對于復雜的化學方程式或者有機物的化學式,學生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將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并傳授給學生.比如,對于有機物的學習,一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掌握其結構,其次分析其性質,再次了解它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最后掌握它的制法,包括工業制法與實驗室的制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總體上對有機化學知識進行有側重的學習,從而建立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體系.

篇8

關鍵詞:生命科學;有機化學;教學質量;教學任務

一、根據教學內容,將生命科學的例子運用到教學中

有機化學在生命科學專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一個人只有知道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才會尋找辦法、激發潛能。對于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總有一個疑慮:為什么一定要學習有機化學知識呢?有機化學知識在生命科學上能用得到嗎?如果存在這些疑慮,勢必會影響到有機化學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掌握化學與生命學科方面的綜合知識,并融合在課堂講解中。如在講解“乙醇氧化反應”時可給學生介紹乙醇在人體內的生物轉化過程,使學生能感受到所學有機化學與本專業的銜接性,從而明確有機化學作為基礎課的重要性,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高度的興趣和旺盛的精力來完成學習任務。

二、改革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在教學中

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除了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外,更新教學手段也是重要措施之一。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經逐步應用于教學領域。多媒體教學是由教師主導的,但并不是以教師為中心,而是把“教”建立在“學”的基礎上,踐行教書育人的宗旨,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應是消極被動的“主體”,而應是“學”的主體。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展示分子的立體結構,實現對有機化學反應過程和反應機理的動態模擬,把某些微觀的、抽象的內容(如原子軌道、分子軌道等)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有利于增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關注學術動態,將學術前沿引入教學中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科研成果日新月異。有機化學雖然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它滲透到生命科學、科學研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因此,為了拓寬學生視野,我們可緊密結合科研,將研究成果穿插到教學當中。如向學生介紹近年來諾貝爾化學獎的情況,尤其是與生命科學相關的方面;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和研究成果向學生講述與教材相關的最新科研進展。“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币尳虒W與科研緊密結合起來。如當講到“糖、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時,筆者結合“懷山藥的藥用成分和它的保健功能”的科研成果,使學生理解更加深刻,同時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四、完善成績評定形式,將多種考核方式應用到教學中

有機化學的成績評價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的考核機制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分為學生考勤、課堂表現、作業、總結和單元測驗??记谑且豁椃敝氐墓ぷ鳎捎谡n時緊張,堂堂點名檢查考勤是不現實的,為此,可結合所授內容,靈活地安排兩三道小題目,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做出答案并交上,如此可同時考察學生的學習和出勤情況,實屬一項兩全其美的舉措。每章從課后題中精選一部分留為作業,鼓勵學生通過作業發現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題思路。鼓勵學生利用作業本與老師加強聯系,將疑問寫在作業本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抽出一定時間統一解決,個別同學的問題利用課間休息時間來解決。要求學生自己分章節進行書面總結,學期末交上總結,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期末考試題目設置部分選做題,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充分結合生命科學的內容和知識,緊密聯系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動態,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使老師和學生互動起來,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予以加強。

參考文獻:

篇9

1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有機化學課程知識點多,結構性質多,反應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應機理抽象難理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枯燥,難懂難學,易失去信心,從而產生厭學情緒。此外,地方院校的學生,基礎稍顯薄弱,在高中階段部分學生對化學就不感興趣,進入大學后對化學類學科還殘留一些不“感冒”心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首先,我們在第一次課講講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有機化學的關聯性。如一些食品安全問題都是由于此類化合物濫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塊”、“西瓜膨大增甜劑”、“面粉增白劑”、“反式脂肪酸”、“增塑劑”等[3];講講有機化學與藥學互相關聯的例子,比如磺胺類藥物的發現,簡述喹諾酮類藥物的構效關系等,這些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藥學專業中的重要地位,從而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學好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講有機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勵志故事,從人文思想上陶冶學生,無形中會增加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與重視程度。最后,老師第一次上課在形象、教學內容、激發方式上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藥學專業學生化學基礎普遍相對薄弱,對有機化學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課適時鼓勵他們就顯得相當重要?,F在的大學生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普遍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這樣容易造成知識點越積越多,學習越來越吃力,慢慢產生“放縱式”學習,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究。我們平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多布置團體作業給他們,這樣無形中可增加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無形中促進他們要學習,不能拖團隊的后腿,從而保持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有機化學學習交流會,由高年級學生分享學習有機化學的心得,談談沒有學好有機化學導致以后在學習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專業課程時的困境,“前車之鑒”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積極性的方法還很多,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會有不錯效果。

2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多元化

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稍顯陳舊,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一些改革,以適應教學發展和創新藥學人才需要。首先,我們根據自身院校辦學特色并結合學生整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略講與自學等不同層次進行分類。比如波譜解析的知識和糖、氨基酸、蛋白質等內容作調整。其次,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如李霞[4]、劉玉梅[5]等人對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的整合很有借鑒意義。我們借鑒前人的教學經驗,加以改進形成一套適合自身院校的教學內容。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藥學專業培養體系的特點,把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專業課程知識與有機化學緊密結合,比如:講酚這一章時,講酚羥基性質,可以聯系藥物化學有酚羥基的藥物,讓學生課后去尋找歸納總結,然后再課堂討論總結,這樣既能豐富有機化學視野,又可讓學生體會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有機化學教學手段不斷發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章節加以應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們可以用案例教學法講馬氏規則,親核加成反應等;可以用啟發式教學法[6]講化合物的命名、性質等;采用多媒體,把一些抽象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當然,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別是機理解釋,習題講解時,板書的現場推理,能更好地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當然,有機化學教學手段還很多,根據自身教學特色,創新性地結合應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調查總結學生學習情況,科學建立試題庫

有機化學課程內容多,很多知識點易混淆,如果課后不復習,很容易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為了平衡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建立試題庫。這樣方便學生課后利用試題對知識點深入了解,同時期末還可用來作考察學生的試題,這樣可以達到每屆平衡科學考察學生。我們建立試題庫,根據自身院校特色與學生綜合情況,調查總結學生學習情況,精心鉆研,每年不斷改進。首先,根據每屆期末考試試卷分析情況,對試題難易程度、得失分情況、題型變化、知識點掌握等作個匯總,逐步建立題型多樣的試題庫。其次,通過發放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情況,對某些知識點講解所用教學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等作個匯總,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科學平衡建立試題。再次,讓學生參與建立試題庫,根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容易忘記,難于理解的知識來出題,然后老師篩選出一套試題庫,這套試題庫用于學生以練題促進對部分知識點的理解掌握。通過學生出題,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4創新實驗教學,優化考核方法

有機化學是理論和實踐很強的一門課程,通過實驗教學不但可豐富理論知識,還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實驗教學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如果學生做實驗按照實驗指導書按部就班進行,實驗效果并不好,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普遍不高。為適應藥學人才培養發展需求,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我們對實驗教學進行試探性改革。首先,精選實驗內容,改編部分教學內容。有些實驗內容陳舊,我們根據藥學專業,把部分有機化學實驗進行改編。其次,安排綜合性實驗,開設創新性實驗。有機化學與其他課程有交叉滲透,我們會開設綜合性實驗,指導學生完成。最后,為進一步提升實驗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鼓勵教師對實驗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我們有機化學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我們可以科學創新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體系。首先,可以在平時成績這一塊增加比重和考核類別。如課題討論、課后習題、小組討論、團隊作業(PPT形式)、調查總結報告等,這樣不斷促進他們學習,慢慢提高學習積極性。其次實驗成績,我們對平時的動手操作和實驗結果很重視,把它作為實驗成績考核的一部分,這樣無形中讓學生平時增加對實驗的重視程度,起到好的實驗效果。期末時,我們會組織實驗操作考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平時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期中成績,我們在教學中段進行期中考試,作為階段性考察學生學習情況?,F在的學生較懶散,有中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讓他們保持學習積極性。有機化學隨著藥學專業學科建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創新藥學人才,我們必須對有機化學教學不斷創新改革。在教學中,根據不同院校辦學特色與學生綜合情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理念,不斷豐富課堂文化,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特色教學體系。如何更好地促進有機化學教學發展和改革創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需要教學工作者進行長期深入研究。

作者:謝華松 林大都 黃思涵 張聲源 單位:嘉應學院

參考文獻:

[1]伍國云,申,肖臘梅,等.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化工,2015,42(16):256-257.

[2]周建波,曾明,陳文.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經驗總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6:180.

[3]裴強.食品安全問題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廣東化工,2011,39(20):151-153.

[4]李霞,謝龍,吳曉青,等.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J].廣東化工,2015,43(10):192-193.

篇10

一、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窟@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