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瀕危動物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9 17:53: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瀕危動物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現在地球上有1 700只雌性棱皮龜,據科學家們預測,4年后只會剩下50只!
如今,有408種甲殼類動物、555種昆蟲和938種軟體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參見《奇妙世界千問千答》(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有科學家研究表示,地球正處于第六次物種①大滅絕中,有一半動植物正在消失。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華盛頓公約》將生物物種分為三類:即將滅絕的物種、短期滅絕的物種(即在不久之后可能滅絕的物種)以及弱勢物種。
怎樣計算一個物種的所有動物?
要計算精確通常是不可能的,但科學家們有自己的辦法。他們在陸地上或是海洋中設計一個一定大小的正方形格子(比如,為昆蟲設計的小方格,為鯨魚設計的大方格),我們稱其為“生物方格”。然后,通過計算這個方格內的所有物種來得知該地區的動物和植物的數量。
如何得知一個物種瀕臨滅絕?
科學家們花很長的時間來觀察、研究并且計算出動物的數目。當一個物種處于數量稀少的危險境地時,科學家們就會提醒大家進行保護。
是什么造成野生動物瀕危的?
一、物種自身的原因。如物種特化②和遺傳衰竭。
二、棲息地喪失或被破壞。人類為發展經濟砍伐森林、圍湖圍海造田、過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動物棲息地的喪失或被破壞,間接導致了動物的瀕危。
三、亂捕濫獵。蛇肉和田雞腿的美味、野鳥的動聽歌聲和艷麗身姿、藏羚羊絨的國際黑市等,為上述動物招來了捕殺之禍。
四、環境污染。由于農藥、鼠藥、化肥、煤炭、石油的廣泛使用,產生了大量工業“三廢”和有毒物質,嚴重污染了環境,野生動物的健康受到損害,繁殖力日漸低下。
五、自然災害。比如,1998年長江流域罕見的洪災,使許多棲息于平原地區或丘陵地區的野生動物蒙受了滅頂之災。
如何保護瀕危動物?
建立自然保護區。如建立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動物的自然保護區。
開展馴養繁殖。如建立養鹿場、養熊場、養猴場、養蛇場、養鳥場等。
實施再引進工程。如我國就大力引進緬甸陸龜、穿山甲、蟒蛇、獼猴等動物,以發展壯大它們的數量。
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這樣,就可以了解到瀕危動物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情況,分析致危因素,以研究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
加強對動物的法律保護。
我們應該怎樣從自身做起?
首先要認識到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自覺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環境,主動向親友宣傳動物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
其次是做到不吃、不養瀕危動物,不用其相關產品,尤其是野生鳥類、蛇類和龜鱉類;
最后要堅決揭發破壞瀕危動物資源的不法行為,積極為瀕危動物保護部門或單位獻計獻策或捐資捐款,支持瀕危動物保護管理工作。
下面還有一些特別的方法:
科學家們給海龜們安排了被保護起來的沙灘區,以防有人偷取海龜蛋。
人們為了提取蛇的毒汁用以制藥,常常捕殺蛇。如今,我們可以修建一些養蛇場,通過科學的辦法提取蛇的毒汁。
篇2
大眾醫學:中國使用動物藥,是不是有很長的歷史?
楊柏燦:遠在4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就記載了蛇、麝、犀牛等40余種動物藥的臨床應用。2000年前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的365味中藥中,動物藥就達67種;而在中藥學巨著《本草綱目》中,有關動物藥的應用多達440種,占1/4。動物藥不但數量廣,而且品種多樣:有爬行類、哺乳類、昆蟲類、水產類、飛禽類,等等。
大眾醫學:近年來,動物藥的使用為什么受到置疑?
陳德興:中國醫學應用這樣眾多的藥用動物來防治疾病,在全世界的傳統醫學中是絕無僅有的,也是世界醫藥學中的一個重要資源。但是近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長和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生態系統平衡失調,使地球上的物種不斷減少,國際社會正在作出各種努力以避免生物資源的枯竭,《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禁止野生瀕危動物的國際貿易是一項重要措施,瀕危動物入藥屬在禁之列。我國是CITES的締約國,并且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采取各種措施履約,這對于野生藥用動物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中醫藥的可持續發展,從法律上給予了保證。
大眾醫學:動物藥的功效究竟怎樣?是不是迷信造成了名貴動物藥療效卓著的假象?
楊柏燦:動物藥在人類防病治病、繁衍昌盛中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古人留下了許多行之有效、作用顯著得的名方。如應用烏賊骨治療痔瘡出血,羊乳、牛乳治療腳氣,動物肝臟治療眼疾,牛黃解毒開竅,水蛭活血,等等,這些認識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中醫的臨床應用。
一些含有動物藥的名方更是流芳百世,迄今仍被視作珍寶而有效地應用于一些危重、疑難疾病的治療。如大黃蟄蟲丸、黃連阿膠湯、抵當丸、安宮牛黃丸、羚角鉤藤湯等。即便是在西醫占主導地位的今天,中藥當中的動物藥的應用仍然得到公認和發展。
在動物藥中有一部分藥物特別引人關注,那就是所謂的名貴動物藥。如牛黃、犀角、麝香、羚羊角、熊膽、虎骨、鹿茸、穿山甲等。這些動物藥品種不同,功用各異,但都有一個共性:貨源稀少、療效卓著、歷史悠久、價格昂貴。
王富軍:中醫藥從古展至今,本身是一個繼承、發展、創新的過程。一方面,在大量具有確切療效的中藥中,確實由于古代知識水平、檢驗分析水平的限制,混雜了一些沒有那么大功效,甚至完全是無效的東西。這種情況倒也不能光以“迷信”兩個字來解釋,而是當時的臨床觀察過程缺乏科學的設計,沒有恰當的對照試驗的支撐,以至于把類似“安慰劑”所產生的效果當成了真正的效果?;蛘哂捎谌狈乐數馁|量標準,在藥材質本身的鑒別方面出現了謬誤,以訛傳訛了。但另一方面,現代對中醫藥的研究也只是處于發展階段。我們對所用的中藥材的藥理、藥效分析,特別是哪些成分是起真正藥理作用的,也只限于在現在的知識水平層次上進行。這種認識本身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也在不斷的完善和自我更新中。有些甚至會出現顛覆性的結論。
大眾醫學:名貴動物藥替代研究進展如何?
陳德興:動物入藥是人類醫藥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的歷史現象,面對藥用動物瀕臨滅絕,不能再繼續利用的困境,我國科學家在瀕危野生動物保護方面作出了艱苦的努力,尋找野生動物藥的替代品,已成為我國解決藥用動物資源匱乏的一條有效途徑。目前,不少稀缺名貴動物藥的替代品研究已取得積極進展,人工制品、人工合成等代替天然產物是緩解對常用名貴重要資源依賴的重要途徑,對替代品進行研究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和潛力。
延伸閱讀
名貴動物藥與替代品(陳德興)
牛黃:合法替代品有3種
牛黃為??苿游锱|S牛或水牛的膽囊結石,早在數十年前,天然牛黃的資源就已十分稀缺,國際上的價格高于黃金。國家藥政部門陸續批準了3個牛黃代用品,即:人工牛黃、培植牛黃和體外培育牛黃。其中人工牛黃是按照天然牛黃的主要成分人工配制的一種牛黃代用品成為天然牛黃的主要替代品;培植牛黃是通過一定的外科手術,在牛膽系統內放置特制的異物,并注射一種特制的菌苗,在異物和菌苗的刺激下,在牛膽系統內形成牛黃。體外培育牛黃在工廠化環境中模擬牛膽結石的生成原理,人工合成的體外培育牛黃,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為國家一類新藥,已批量替代天然牛黃入藥。
熊膽:人工熊膽2006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熊膽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膽囊,為取熊膽而捕殺黑熊的歷史已經有數千年。直到20年前,亞洲各國(如韓國、中國、越南)才開始尋找“活熊取膽”的方法收集膽汁。人工合成的、利用仿生學原理研制的人工熊膽,其配制處方和工藝,則在2006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用于急性扁桃體炎、肝火亢盛型高血壓等病癥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人工熊膽與天然熊膽相比無顯著性差異。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工熊膽可能取代活熊膽汁,在臨床上發揮重要功效。
鹿茸:族群繁殖恢復,人工飼養商業性成熟
鹿茸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梅花鹿分布于東亞,19世紀曾經被獵到幾乎絕種,20世紀中開始立法保護,屬瀕危動物入藥在禁之列。族群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快速恢復。梅花鹿也是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我國許多地區建起了養鹿場。對梅花鹿成功的馴養繁殖,使這一珍稀動物得以保存和發展。人工飼養的梅花鹿和馬鹿已納入“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野生動物名單”, 鹿茸已成為可商業性應用的品種。
篇3
關鍵詞:江豚;生存現狀;保護對策
江豚是長江特有的淡水鯨類哺乳動物,頭部鈍圓、性情活潑,是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長江淡水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標,被漁民稱為“河神”,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全世界唯一已知的江豚淡水種群,但其每年以6.4%的速度下降,每10年下降1/2,如果這樣嚴峻的形勢在未來數年內得不到有效改善,長江江豚很可能步白豚后塵,于15年后滅絕。江豚的困境是自然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作為動物保護愛好者,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保護洞庭湖水域環境,還江豚一個美好的家園。
一、江豚簡介
長江江豚即人們俗稱的江豚,長江漁民也叫“江豬”,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距今已經生活了2500萬年。它是淡水魚類王國的“國王”,處于淡水生物“金字塔”的頂端,被稱為“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通常喜歡單獨活動,有時也結成2~3只小群。它食性甚廣,以魚類為主,也取食非魚類,如蝦類和頭足類動物。長江江豚平均體長120~190厘米,體重每只約100~220千克。頭部鈍圓且較短,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身體的中部最粗,橫剖面近似圓形。背脊上沒有背鰭,鰭肢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長約為體長的1/6,具有5指,尾鰭較大、分為左右兩葉、呈水平狀,兩尾葉水平寬約為體長的1/4。背的后關部尾鰭有較明顯的隆起鰭,在應該有背鰭的地方生有寬3~4厘米的皮膚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質鱗。全身為藍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顏色淺亮,唇部和喉部為黃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狀不規則的灰色斑。一些個體在腹面的兩個鰭肢的基部和之間的顏色變淡,有的還帶有淡紅色,特別是在繁殖期尤為顯著。1996年,該種群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等級,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二、江豚的生存現狀
目前,長江江豚僅存1000頭,數量少于大熊貓,長江江豚的瀕危際遇,背后折射出長江江豚并沒有得到我們的有效保護,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以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長江江豚的生存情況日益惡化。專家稱長江江豚進入快速滅絕期。通過對江豚生存環境及死亡江豚的解剖發現了導致江豚死亡的原因,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食物資源非常匱乏,濫捕濫撈導致漁業資源銳減,特別是電捕魚、迷魂陳、海網、滾勾等國家明令禁止的捕魚方法,不但有可能傷害到江豚,而且破壞了上游食物鏈,導致江豚覓食困難,直接影響其繁殖能力;第二,水質污染的影響,洞庭湖區周邊有不少化工廠、制藥廠、水泥廠和造紙廠,這些工廠缺乏嚴格“控污管理”,有很多企業偷偷摸摸向長江和洞庭湖排放各類污染物,湖中水源的污染,加劇了江豚的死亡率,江豚吸食了受污染的水或魚類后,很容易得腸炎病,而腸炎病是江豚的天敵;第三,湖中繁重的航運和河床被嚴重破壞所致,近幾年隨著大噸位翻駁船的增加,對江豚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江豚依靠聲波定位,翻駁船螺旋槳發出的聲音,影響江豚超聲波定位的準確性,很多江豚將馬達聲波誤認為是自己同伴而被螺旋槳打死或打傷。此外,而長江與洞庭湖的交匯的三江口處常年停靠各類運輸船只,江豚在此地的江湖遷移功能在逐步減弱。
江豚如果滅絕,將是地球資源的巨大損失。物種一旦消失,將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物種一旦減少,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最終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也會支離破碎,逐步消失,人類也會走向滅亡。因此,需積極開展保護措施,保護長江江豚就是保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三、江豚的保護措施
篇4
著名鳥類生態攝影師顧云芳,常年拍攝國際上瀕危的鳥類以及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他告訴編者,有的鳥全球僅存數百只,今年拍到明年就不一定能拍到了,對這些鳥類的攝影,就像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他希望用鏡頭發出心中的吶喊,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鳥類、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在我多年的拍攝中,發現許多鳥的數量一年比一年減少,尤其是那些瀕危鳥類,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科學家的調查數據讓人觸目驚心: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本世紀鳥類滅絕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每年10種,到本世紀末,現存約1萬種鳥可能會有12%以上滅絕。更讓人悲哀的是,由于生物鏈的影響,每消失一種鳥類,就意味著與它伴生的幾十種昆蟲、植物和魚類隨之消失。
多年來,我走遍全國各地,拍攝了約500多種鳥類,其中有許多都是瀕危珍稀鳥類。拍攝瀕危鳥類是艱辛而漫長的過程,必須深入到各地保護區去尋覓拍攝對象。更為重要的是,必須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從而制定拍攝方案,還要避免拍攝中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以及對鳥類的干擾,尤其要防止對其繁殖的影響。
雖然我有很多照片在攝影大賽中獲獎,但作品的欣賞價值并不是鳥類生態攝影真正的價值所在。我的照片被用于環保宣傳的公益展覽,被國內外專業鳥類研究書籍采用,我想通過這些途徑,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鳥類面臨的生存困境,讓人們重視鳥類生態保護,這才是我的目的。
靈鶴的守護者們
鶴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是吉祥和高雅的象征。鶴以修長的體形,潔凈的羽毛,輕盈的舞姿,被中國百姓賦予了“靈鶴”的美稱。在全球,鶴的種類有15 種,中國分布有9 種,并且都是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其中白頭鶴、黑頸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還是一級重點保護對象,屬于瀕危珍稀鳥類。
因此,鶴自然成了我拍攝的重點。
2010年10月,黑龍江省大慶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組織了大慶市鶴類同步調查活動,邀請我參加拍攝,國際鶴類保護基金會的蘇立英博士和北京林業大學的郭玉民教授為此次活動提供專業指導。這次主要拍攝體型嬌小、性情溫雅、行蹤隱秘的白頭鶴,亦稱“修女鶴”。白頭鶴數量稀少,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
10月份正是白頭鶴集群遷徙期,它們在大慶市林甸縣等重要遷徙停歇地集群。那幾天,我凌晨3點起床,趕到專家事先踩點觀察的特定區域。由于雨后草原積水無法行車,我便背負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在一望無際的草場上跋涉尋覓。功夫不負有心人,花了兩天時間,終于在廣袤的草原上發現并拍攝到了數百只白頭鶴集群的場面。當我在巨大的現代通訊設施背景前抓拍到它們飛翔的場景時,不禁感嘆:現代科技的翅膀和自然生態的翅膀同時騰飛,才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體現。
在這次拍攝中,令我難以忘懷的不僅是數百張珍貴的影像資料,還有專業研究者的奉獻精神。蘇博士是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哈里斯博士的妻子,夫妻倆平時工作繁忙,這次到大慶,蘇博士也只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由于蘇博士的孩子患有腦癱,只能坐輪椅,每天,她都會推著輪椅和我們一起外出調查。當我看到她用手溫柔地安撫不安的孩子時,眼眶不禁濕潤了……
黑頸鶴是鶴類中我拍攝得較多的另一種全球性瀕危鳥類,它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海拔2500~5000米高原淡水濕地的鶴。
2011年12月,我和朋友來到黑頸鶴越冬地之一的云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一個等待日出的早晨,我拍到了黑頸鶴最壯觀的景象:在大海子濕地,大地一派寧靜,當天邊漸漸露出橙黃色時,數百只黑頸鶴在濕地上開始昂首齊鳴,以高亢的啼鳴喚醒清晨。不一會兒,它們又開始翩翩起舞,然后輕盈地飛離大海子,它們在晨光中輕盈地飛翔,宛如天使一般美麗……
在這里,我結識了保護區的護鶴員陳光會,她每天中午都會在濕地附近投放玉米,補充鶴食的不足,黑頸鶴會準時回來享用。陳光會一家住在大海子旁,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年,盡管工資微薄,但在保護區成立前,他們甚至用自己的口糧給黑頸鶴投食。
陳光會告訴我,她最早接觸黑頸鶴是接過了婆婆的接力棒,在她之前,婆婆已經給黑頸鶴喂食12年了。但2003年,由于婆婆患上嚴重的風濕病,行動不便,她就接替了婆婆的任務。講起和黑頸鶴的故事,陳光會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她說,由于黑頸鶴生性機警,一般距離人100米左右它們就會離開,可自己卻能零距離接近它們,做到這點,她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初喂食時,黑頸鶴不肯靠近吃食,這讓陳光會非常難過,但她沒有灰心,堅持了整整半個月,有一天,突然有黑頸鶴靠近她并吃食了,這令她非常高興,也對同黑頸鶴建立親密關系充滿了信心。慢慢地,她了解了黑頸鶴的生活習性,并琢磨出用吹口哨的方法和它們交流。對于陳光會而言,這群可愛的精靈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她對它們傾注了所有的愛……
“唐老鴨”的困境
迪斯尼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曾風靡全球,里面那個有著橙黃色的嘴、腳和蹼,穿著一身水手裝的人物唐老鴨深入人心。但很少有人知道,可愛的唐老鴨的原型其實是白頭硬尾鴨。
白頭硬尾鴨棲于湖泊,以水生動物為食。它的頭呈黑白兩色,身體則呈褐色。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它那藍色的大嘴和上翹的硬尾,十分卡通,唐老鴨正是模仿了這一特點并將其夸大而創造出來的。
白頭硬尾鴨屬全球性瀕危的珍稀鳥類,已被列入世界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名錄。國內唯一有白頭硬尾鴨繁殖記錄的地方,就是新疆烏魯木齊市西郊的白湖。這是一個由天山北坡泉水溢出而形成的封閉性淡水湖,四周青山圍繞,碧藍的水面波光粼粼。
2006年5月,曾有四十多只白頭硬尾鴨棲息在白湖,創造了白頭硬尾鴨在中國的最高紀錄。然而,由于白湖東側采砂場切斷了湖泊的地下水源,原本占地上千畝的湖面,只剩下數畝即將干涸的湖底了,白頭硬尾鴨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再加上附近一些居民經常去拾鳥蛋,大大影響了白頭硬尾鴨的繁殖數量。我曾先后5次到白湖拍攝白頭硬尾鴨,每次能夠見到的僅有幾只。
讓人感到無奈的是,白頭硬尾鴨雖然被列入世界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名錄,但沒有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名錄,這讓對白頭硬尾鴨的保護陷入無法可依的境地。據中國鳥類協會副理事長馬鳴介紹,白頭硬尾鴨每年秋季將遷徙到非洲和南亞過冬,來年4月份返回新疆。母鴨繁殖期內可下6~10枚蛋,在孵卵期最關鍵的20多天里,如果不人為破壞它們的生存環境,一旦鳥類出殼,它們就可以自由潛水,這樣被侵襲的危險性相對減小。
新疆生態學會等環保人士,也曾多次呼吁將白湖建成白頭硬尾鴨自然保護區,但是至今沒有得到讓人滿意的回復。難道在若干年之后,孩子們只能在動畫片中看到唐老鴨了?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大上海的“候鳥生命驛站”
有人用“史詩般的遷徙”來描述成千上萬的候鳥漫長的遷徙路,如果沒有親臨,是無法感受那震撼場面的。上海南匯區的東灘濕地,是這條遷徙路上必不可少的“驛站”,我曾經在這里觀看到龐大的鳥群漫天飛舞的景象。
那是2006年,數據顯示遷徙至東灘濕地的候鳥數量達到了5.7萬只。飛翔了數千公里的鳥兒已經疲憊不堪,當它們飛入東灘濕地時,猶如撲進母親的懷抱。東灘濕地用它的養分滋養著這些南來北往的鳥兒,默默地守護著它們,并賦予它們再次起飛的力量和勇氣。后來,我又花了5年時間,先后在東灘濕地拍攝到國家重點保護的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白琵鷺、小天鵝、大杓鷸、鴛鴦、黃嘴白鷺等100多種鳥類,其中有不少是全球性瀕危的珍稀鳥類。
遺憾的是,今天的上海眾多濕地都因各種原因慢慢干涸萎縮,由于圍填開發,原本可供鳥類棲息的蘆葦塘被圈成了一處處魚塘、蟹塘,與往日的鳥類天堂相比,濕地的美麗蕩然無存。
篇5
藏羚羊的珍貴和悲劇
藏羚羊的珍貴首先在其羊絨的細密和保暖。由于羊絨纖維細密,只有人毛發的1/5,藏羚羊絨毛保暖性極佳。用藏羚羊絨毛加工成的披肩稱為沙圖什,源自波斯語,意為羊絨之王。沙圖什披肩十分輕巧,重量僅有100克左右,可以穿過戒指,所以又叫“指環披肩”,是世界上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
正是藏羚羊絨毛的這種保暖特性和美觀的特點讓藏羚羊陷入悲劇中。一條沙圖什女式披肩需要大約300~400克羊絨,這意味著要宰殺3只藏羚羊。在國際市場上。1000克藏羚羊生絨要值1000~2000美元,一條用300~400克藏羚羊絨毛織成的沙圖什價格可高達5000~30000美元。沙圖什披肩也成為上流社會和時尚界人物展示其身價和地位的奢侈名片,因而成為富有者大肆追逐的消費品。
對沙圖什的瘋狂需求必然導致偷獵者對藏羚羊的大肆獵殺。中國近年來查獲的藏羚羊皮、羊絨數量和各有關單位在藏羚羊分布區發現的藏羚羊尸骸情況分析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藏羚羊被盜獵。而且這種盜獵活動嚴重干擾了藏羚羊原有的活動規律,對種群繁衍造成嚴重影響。
1991年羌塘自然保護區東部藏羚羊分布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2頭,并且還能看到集群數量超過2000頭的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昆侖山進行了一次調查,估算該區域藏羚羊數量約43700頭。不過,長期在青藏高原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的專家估計,在1995年中國藏羚羊總數已急劇下降至約5萬~7萬頭,并且現在仍在繼續下降。近幾年來,再也見不到集群數量超過2000頭的藏羚羊群。
藏羚羊基因的秘密
科學家在對藏羚羊基因組測序的基礎上發現了兩個導致藏羚羊絨毛特別柔軟的重要基因,如果將這兩個基因植入山羊、綿羊等普通羊類身上,這些普通羊類有可能長出與藏羚羊同樣的絨毛。方法是,在普通羊類的胚胎孕育時,把這兩種基因轉移到胚胎中,然后遺傳到普通羊類的子代,普通羊類的后代長大后就可以通過基因的表達而生長出像藏羚羊一樣珍貴的絨毛,并用于生產沙圖什一類的產品。
當然,藏羚羊基因組的破譯并非只是發現了決定藏羚羊絨毛的基因,而且發現了許多決定藏羚羊生理特點的基因,這些特點可以被充分利用,既造福于人,也造福于藏羚羊。
例如,藏羚羊抗缺氧和耐高寒的能力特別強,原因何在?這也可以從藏羚羊的基因和生理特點中找到答案。藏羚羊長期生活于高原環境,在緩慢的進化中形成了適應嚴酷環境的基因基礎。對藏羚羊生理、基因研究和測序后,研究人員發現,它的染色體有30對(人的染色體只有23對),不過基因組大小與人類的相似,約28億個堿基對(人有約30億個堿基對),包含約2.4萬個基因(人有約3萬個基因)。
普通人在高原地區步行都會感到困難,但藏羚羊卻能在高海拔地區奔走如飛,原因何在?其一,藏羚羊的肺部明顯大于其他高原動物,這為它在高原缺氧環境下的呼吸奠定了基礎。其二,藏羚羊的身上藏著4個噴氣式氣囊。它的前體兩側的皮下藏有兩個氣囊,臀部兩側還有兩個較大的氣囊。這4個氣囊會噴出大量氣體推動身體前移,因此藏羚羊奔跑如飛。
基因豐富、肺活量大和一身柔軟的保暖皮毛使得藏羚羊擁有了抗缺氧和耐高寒的超級功能。4個噴氣式氣囊又使得藏羚羊能飛奔前行。
基因工程能否保護藏羚羊?
在破譯了藏羚羊的基因組并發現了決定其優質絨毛的基因后,保護藏羚羊便跨越到了另一個范疇,用人工飼養來滿足人類的需求。通過基因工程可以把決定藏羚羊優質絨毛的基因轉移到普通的綿羊和山羊身上,讓它們產出同樣的優質絨毛以生產沙圖什披肩。這不僅可以保護藏羚羊,而且可以帶動一個產業鏈,促進經濟的發展。
對此,可能存在爭議。國際市場一直存在著藏羚羊絨毛加工及貿易,而且一直是違法的,因為藏羚羊早就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中,禁止屠殺、傷害和買賣。因此,有人認為,只有從根本上取締國際上存在的藏羚羊絨毛加工及貿易,就像禁止獵殺大象和販賣大象制品一樣,才能有效保護藏羚羊。
但是,如果從家養的角度來增加類似藏羚羊的品種,其實就是在保護藏羚羊。
早在2004年,廣東就允許包括梅花鹿在內的54種陸地野生動物可上餐桌,但這些所謂的野生動物是家養的。近些年來,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發展很快,鹿、熊、狐、貂、火雞、靈貓、孔雀、鱉等70余種野生動物在一些地區的養殖已成規模。廣東有200多家養殖場里養殖著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其中不乏被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名錄的品種。這些在野外本已稀少的品種經過人工繁殖,數量已有較大增加。廣東省林業局表示,由于這些野生動物是大規模經營,成本比在野外捕獲要低得多,因而可以減少捕獵,這樣其實也是對野生資源的一種保護。
2006年,海南省共有23000家野生動物人工繁殖馴養戶,養殖的動物包括虎紋蛙、果子貍、鱷魚、食蟹猴、龜鱉類、蟒蛇和巨蜥等。年產值達10億元。中國其他地方的野生動物家養還包括揚子鱷、娃娃魚(大鯢)等,2006年中國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產值達到2000億元。而且,子二代的揚子鱷商業開發已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國際鱷類專家組會議上獲準通過。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要“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而且該保護法也規定,人工繁殖馴養的野生動物子二代可以經營銷售。1973年2月88個國家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也規定,野生動物如果人工繁殖兩代以上就屬于人工養殖,可以進行國際貿易,但是需要進出口國的許可證。
反思動物保護模式
藏羚羊基因組的破譯和未來的轉基因利用也提供了一個思路,可以用技術來拯救瀕危動植物。
隨著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長,人的生存和消費也不斷擴大和膨脹,因此與自然之間不協調的矛盾明顯加劇,主要表現為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和需求,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動植物的減少和滅絕。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以來,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及139個種和39個亞種的鳥類從地球上消失,目前約有600種動物已達到瀕臨滅絕的境地。
這些情況當然加大了人們保護環境和生態的緊迫感,但是,如何保護環境和生態才更為有效,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禁止獵殺稀有的野生動物、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等都是對動植物的保護,但是也有一種更好的方式。即人工繁殖和馴養。人工繁殖和馴養的目的就是增加市場供應量,使得人們對動植物的需求逐漸得到滿足,從供需關系上減少對動植物的需求。
人工繁殖和馴養珍稀動植物一是符合人類飼養動物和栽培作物以滿足自身需求的模式。二是通過家養和轉基因等技術,能讓珍稀的自然資源變得更為普通,從而減少人們對野生動植物的非法獲取和牟取暴利,達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目的。三是家養和利用野生動植物在保護珍稀動植物的同時也發展了經濟。
可以看到,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盡管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保護,但由于高昂的價格誘使,非法偷盜偷捕現象非常嚴重。絕大多數瀕危動物都有一定的藥用、食用、衣用、娛樂和潛在的開發價值,在物以稀為貴的誘使下,一些不法之徒抱著暴富的功利心態與少數人的高消費和獵奇心理相結合,致使獵捕、殺戮和販賣野生動物的現象屢禁不絕。所以,國家的投入力度在很多時候無法禁絕這類非法行為,甚至一些保護部門監守自盜。
篇6
關鍵詞:作業;質量;教學;有效性
一、英語作業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首先英語是一門語言,英語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作業是整個施教工作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課堂的延續,是檢查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紐帶。英語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消化課堂上所學到的新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作業也是教師用來檢驗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指導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教師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中可以發現自己教學的得與失,從而進行查漏補缺,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指導學生在課外如何進行自主學習。由此可見,作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初中生英語作業完成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初中生學習英語,普遍存在重速度,不重質量,缺乏學習主動性
學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各門學科的學習任務。因此,許多學生忙于應付教師布置的各學科作業,他們只求能在規定時間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及時上交,而根本無法顧及作業的質量如何。在雙休日里有的學生忙于看電視,有的迷上網絡游戲,而老師布置的作業又那么多,他們又不能合理地安排時間,所以有的同學利用QQ、電話等通訊工具與同學相互對答案,更有甚者直接復印同學的作業答案。還有相當數量的同學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大量作業,在周日晚上做作業甚至熬夜到一兩點鐘。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身心疲憊不堪。而應付作業的習慣,使得學生學習缺乏思考的時間和過程,從而導致他們課外作業質量直線下降,英語成績很難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喪失。
2.在初中生英語學習中,由于教師的原因,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后作業嚴重脫節,兩者不能有機結合
作業既然是對課堂學習效果的檢驗,必然和課堂學習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學生在課堂上雖然認真聽講,努力學習,在課后做作業時,教師卻沒有將作業考查內容與課堂上所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對出現的詞語重組或用已學材料改編的內容不理解也不會用,沒有達到知識上的遷移,從而覺得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作業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3.初中生學英語依賴性較強,不愿深入思考,一遇稍微有難度的作業就本能地翻開書本尋找標準答案
作業實際上是對課堂所學內容的一個反思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之一。缺乏了思考的過程與時間,也就沒有了能力的提高。有的學生甚至在英語學習認識上存有誤區,認為英語作業無非就是抄抄寫寫、背背讀讀罷了,無需思考,只要翻開書本找到答案就行了。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學習會形成一種依賴性,離開了書本就不會做題,遇到和書本上表達不完全一樣的語句就會不理解,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4.缺乏良好的作業習慣
作業的布置主要以復習鞏固學生當日課堂所學成果為目的。這就需要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和監督,如下筆前教師沒有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必要回顧;下筆時沒有督促學生認真思考、正確書寫,完成后仔細檢查;老師批改后沒有要求學生及時訂正,再次鞏固等等。許多學生在做作業時并沒有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往往將完成任務作為單一目標,而作業的復習鞏固目標自然就無法達成。這與教師平時缺少針對性的檢查與指導不無關系。
三、提高英語作業質量的對策
1.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英語作業習慣
正確的英語作業習慣是提高英語作業質量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明確英語作業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英語作業習慣。例如,在布置英語作業時,可以提醒學生對當天所學的英語知識復習回顧一遍,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題目,適當進行提示,指導學生聯系本課知識重點難題,達成知識的正確遷移。在批改完作業后,教師應及時講評,在講評時,應敦促學生及時認真地用紅筆訂正,并建議學生建立英語錯題集,以便經常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當學生明確了作業的重要性,養成正確的作業習慣后,自然會漸漸減少應付現象,更重視自己作業的質量。
2.精心選擇英語作業,使作業更具針對性
Cooper在“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Homework”中提到,作業布置的效果應該是:“提高事實性知識的掌握,加深有關的理解,促進相關概念的形成,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技能,提高自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币虼?,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根據一定的教育學原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對象去選擇、去設計。
所謂作業的針對性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作業的布置要體現課堂教學目標,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教師對所提供的作業資料要經過仔細分析篩選,不能隨意拿來就布置,要盡量給學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題和題目,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精簡、刪除或補充。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作業的布置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別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例如,對于學困生,可以布置一些側重基礎知識的作業,著重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注重知識的復現;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既要注重基礎知識,也要訓練基本技能,布置作業要側重知識的遷移,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語用能力、思維的拓展、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則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對作業的精心選擇,對于提高作業質量至關重要,它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需要,使各個層次學生在作業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對待作業更認真、更期待、更有信心,作業的質量自然也能逐漸提高。
3.注重創新作業形式,設計多樣化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言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具有實踐性的英語作業不僅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認知能力。作業質量不高和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有很大關系。要提高英語作業質量,教師應該在作業形式的設計上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尤其在布置雙休日作業時,更應考慮作業的開放性與實踐性,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例1.在學習There be句型時,我們布置學生寫畫圖作文,將自己的房間畫出來,并用There be句型描述自己房間里有些什么。作業交上來之后,我們進行評選并在學校的櫥窗張貼。這份作業有許多平時基礎并不好的學生都認真地完成了,有的擅長繪圖、有的擅長色彩、有的構圖非常新穎。在作業中,學生既操練運用了There be句型,又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許多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的作品都得到了展評的機會,初次體會到了英語學習的樂趣與小小的成功。
例2.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1,我們學習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robots in people’s homes?這個話題。在結束本單元的學習之后,我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去設計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生活,并配以文字說明。這個作業使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交上來的作品內容多樣化,充分體現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有的想象自己未來的家安在月球上,整日和星星與月亮為伍;有的把自己未來的家安在了大海深處,仿佛身處一個美麗的水族館;有的為自己未來的出行設計了新型的交通工具……這樣的作業摒棄了枯燥無味,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英語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例3.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九年級下冊閱讀材料Animals indanger時,我們布置了預習作業,上網查詢瀕危動物的種類、習性、瀕危原因等資料。學生在查詢的過程中,既了解了瀕危動物的有關情況,又學習積累了一些新的詞匯,如blue whale, Yangtze River Dolphin,South China Tiger,Chinese Alligator等,既豐富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學習完成后,我們又布置了呼吁保護瀕危動物的海報設計作業,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內化,進而完成本單元教學的情感目標――喚起學生保護瀕危動物的責任感!
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英語學習的特點,布置一些諸如聽磁帶模仿朗讀,請家長配合聽寫檢查詞匯,對模塊知識點的梳理等類型的作業,以便更好地鞏固課本基礎知識。在節假日期間,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英文原著書籍,鼓勵他們多做課外拓展閱讀訓練;或推薦一些英文名著電影,多了解一些英美人士的生活習慣,多積累一些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多接觸真正地道的英語,使學生真正愛上英語、愛上英語作業、愛上英語學習,從而走上英語學習的正確道路。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因此創設合理而適時的活動,布置形式多樣的作業,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覺得完成作業不再是一件苦差事或沉重負擔,表現出喜悅和求知欲望,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原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一旦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被動作業變成了主動作業,那么作業質量的提高便不再成為難事,而課堂教學也得到了延續和深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篇7
[關鍵詞] 確定依據 自然保護區 保護范圍 外來物種引進 措施 法律制度
1992年將生物多樣性定義為:指所有來源的活的生物體中的變異型,這些來源除其他外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包括物種內,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自此,各種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思想和活動應運而生,其中,確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對象的范圍及其依據已經是當今理論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并且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的基礎和首要任務。
一、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依據
1.生物多樣性的決定因素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生物多樣性,取決于生態系統中生物鏈的穩定性。而生物鏈的穩定性又是由環境決定的, 因此,生物多樣性的狀況最終由其生存環境和整個生態系統決定。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使物種在自然系統中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結構性和功能性得以保證,從而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豐富多彩。
2.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
(1)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理論關系
目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集中在瀕危物種上,而事實證明,我們未來的工作必然轉向生態系統功能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是為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瀕危物種上,更重要的體現在生態系統和與人類的關系上。人們關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人類生存的威脅,首先會注意到最易滅絕的物種上, 越是瀕危越重要,這一點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便會認識到物種與森林保護、濕地保護和生物圈等有著更為重要的關系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平衡才是最終目標。
(2)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有效性分析
自然保護區是指為了保護珍貴和瀕危動、植物以及各種典型的生態系統,保護珍貴的地質剖面,為進行自然保護教育、科研和宣傳活動提供場所,并在指定的區域內開展旅游和生產活動而劃定的特殊區域的總稱。世界各國劃出一定的范圍來保護珍貴的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已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一般都把1872年經美國政府批準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護區。20世紀以來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很快,目前全世界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面積不斷增加,并成為一個國家文明與進步的象征之一。截止2007年,中國也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900多處,大家普遍認為,自然保護區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瀕危,珍稀物種的繁殖、馴化貢獻尤為重大.而我認為,看到自然保護區效果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值得探討:這種保護技術雖然在短期內起到了保護物種生存的目的,但它將動物與其自然棲息地隔離開來,不同程度的干擾了生態進程, 物種與環境,物種與物種之間的演化過程就此消失,是目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嚴峻挑戰.以大熊貓保護為例,建立專門的保護區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回歸了自然生態環境,在人工幫助下繁衍生息,但本質仍是被保護而非自然生存狀態,它作為生態系統元素的一部分,功能并沒有得到發揮,其野性和生存能力不是加強了,而是大大減弱了,長遠看來,反而不利于其未來的發展.此外,自然保護區的經營和管理也已出現問題,主管部門較多 ,各自為政,影響了整體規劃;許多保護區由于國家和地方政府沒有提供足夠的經費,而不得不面對現實,通過各種途徑增加收入, 把開發利用保護區的旅游資源與其他生物資源作為保護區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部分地區由于資源緊張,還出現了居民和保護區爭奪資源使用權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影響了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物種目的的發揮,因此, 自然保護區的有效性問題至得認真商榷。
3.生物多樣性的區域性
(1)生物多樣性的區域性理論
不同的物種適應不同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生物多樣性保護并不意味著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的生物都一樣多,結構都完全相同。不同地區都有適合其條件而生長的物種,該物種在此地數量多起積極作用,在另一地方則可能相反。例如外來物種入侵問題,由于人們對物種特性的不了解,致使某個物種的引進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由此可見,物種的區域性本身就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
(2)外來物種引進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有效性分析
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一段時間內我們便將引進外來物種作為快速增加物種數量的重要手段,這種方法短期內看似有效,卻帶來了一個長遠和影響深刻的大問題,即外來物種入侵: 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上百年、上千年的競爭和適應,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互相制約的密切關系。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必須要有人的幫助才能勉強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而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以“紫色惡魔”的鳳眼蓮即俗稱的“水葫蘆”為例,1884年,原產于南美洲委內瑞拉的鳳眼蓮被送到了美國新奧爾良的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人見其花朵艷麗無比,便將其作為觀賞植物帶回了各自的國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極強的鳳眼蓮便從此成為各國大傷腦筋的頭號有害植物。在非洲,鳳眼蓮遍布尼羅河;在泰國,鳳眼蓮布滿湄南河;而美國南部沿墨西哥灣內陸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層層的鳳眼蓮堵得水泄不通,不僅導致船只無法通行,還導致魚蝦絕跡,河水臭氣熏天;而我國的云南滇池,也曾因為水葫蘆瘋狂蔓延而被專家指稱患上了“生態癌癥”。由此可見,盲目引進外來物種,不僅不能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發展為一場生態災難。
二、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范圍
生物多樣性保護對象的范圍包括哪些,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要采取措施保護瀕危及珍稀物種,減小物種滅絕速度.另一種則認為, 保護生物多樣性,那就是保護所有生物,任何物種都不應從生態系統中消失.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確定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象必須有科學的依據,以下兩個問題值得大家商榷:
1.是否每一個物種都應受到保護
從各類研究數字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過去60萬年間10萬種左右的物種才消失,而現在每一個小時就會消失一種生物,物種滅絕的速度是相當驚人,自1600年以來, 人類已經導致75%的物種滅絕。由此,許多人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要保護地球上所有存在的物種,使物種的數量保持在最大數目.我認為這一點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從進化論而言,每一個物種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能保存下來,都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時,自然界也遵循自然選擇的規律,隨時淘汰那些不符合環境,地理狀況及氣候物種,達到自然狀態的最優化.生態系統中所有物種都是彼此聯系的,但它們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某一個物種滅絕、或者瀕危,并不足以使生態系統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關鍵還要看滅絕或瀕危的是什么樣的物種,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不是簡單的保護所有物種,而是要盡可能的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和環境的影響,使不該滅絕的物種降低滅絕的危險。
2.物種的保護應注重量和質的結合
目前,我國已經采取許多措施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所建的自然保護區涵蓋了我國70%的陸地生物系統、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使絕大多數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保護.我們在保護物種上做出的成績值得肯定,另一方面,還應該充分認識到物種質量的重要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單單是盲目的維持和增加物種的絕對數量,還要考慮物種的未來發展,其年齡結構必須合理,性別結構必須穩定,優勢基因必須發揚,從整體上提高物種的質量,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和生態系統本身的需求。
三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應采取的措施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我國目前的一個重要任務,確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對象及其依據,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首當其沖,我認為,實踐中應該對各個物種的情況具體分析,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
1.就地保護: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就地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等. 目前,全世界的生態專家已經得到一個共識,如果你要去保護野生動物,那么最好的理念就是在野生動物的家鄉、原始棲息地去保護它。比如說保護大熊貓,不是將其放在動物園里,而是將它放到保護區內更為合理。當然,待情況轉好后,大熊貓的最后歸宿不是被人們養起來,而是被放歸大自然自由生存.就地保護是現今我國最重要,涉及面最廣的一項保護措施。
2.遷地保護: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因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到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遷地保護為行將滅絕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機會,然而,將物種放進動物園,植物園是不是就達到最終目的了,答案是否定的,遷地保護目的是使即將滅絕的物種找到一個暫時生存的空間,待其元氣得到恢復,具備自然生存能力的時候,重新回到生態系統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遷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一個重要補充。
3.建立基因庫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人們已經開始了一項新的計劃,建立基因庫,來實現保存物種的愿望??萍几咚侔l展的今天,我們把各種珍稀動物的胚胎、基因冰凍起阿種措施聽起來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實踐中必須予以嚴格控制。因為它一定能夠程度上挑戰了大自然的生存規律,一旦濫用會對人類和生態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
4.為了保證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我們必須運用法律手段,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第一,補充自然保護區制度,明確保護區的設立和管理體制。第二,建立嚴格的控制外來物種入侵制度。從維護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的角度出發,加強對外來物種引入的評估和審批,實現統一監督管理.如加強生物引種,交通運輸,國際貨物貿易等分方面的監督,建立生物引進風險評價等。第三,建立基金制度。要有效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就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有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基金制度,保證國家專門撥款,爭取個人,社會和國際組織的捐款和援助,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財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孫儒泳:《生物多樣性的啟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嘉濱:論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法律體系的重構[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6(2)
[3]陳晗霖:我國生物多樣性法律保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安徽農業科學,2006(3)
篇8
由于從未對猩猩數量進行過完整調查,故而了解其準確的生存量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資源保護者們勾畫出的物種生存圖越明晰,他們配備的監測變化和應對其下降趨勢的裝備就越有用。特別是對于極度瀕危物種而言,例如山地猩猩,哪怕只有一丁點的種群數量變化,也會對它們的長遠生存前景產生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
糞便與夜窩
早在20世紀50年代,喬治·夏勒是直接用眼睛來估測和推斷山地大猩猩數量的。數十年以后,科學家們已開始通過間接證據作為估算的基礎,其中包括糞便和夜窩,這大大提高了數據收集的有效性。每個山地大猩猩每天晚上都會用植物建造一個窩,母親和孩子們一起睡在里面。
既然山地大猩猩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兩個相對較小的地區(450平方公里的維龍加地塊,331平方公里的布溫迪),在該地帶系統地收集一些間接證據是可行的。在布溫迪,一種完全橫掃式的普查分別在1997、2002、2006年進行過,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
這種橫掃式普查把每個新發現的巢穴都非常仔細地記錄下來,這就確保了研究學者們不僅能夠計算每個大猩猩家庭的個體數,而且其性別和年齡的構成也一清二楚。那些成熟的雄性大猩猩,通常被稱為銀背大猩猩,有時可能會獨立開辟新路,從而獨居一輩子。系統性取樣也能夠捕獲這些獨居的銀背大猩猩的數據。由于所有數據收集都使用GPS系統,這能讓研究人員在某一特定時刻,對每個山地大猩猩家庭和獨居的銀背大猩猩的位置迅速形成一個概況。
基因指紋法
然而,2006年,一種產生于21世紀、被稱為基因分析的方法被加入到普查中來了。除了記錄夜窩的數量和大小,以及對糞便進行取樣,普查隊現在開始采用一個更具實踐性的手動操作方法,他們把大猩猩糞便搜集進試管里。這些經過精心收集和標記的樣品,從森林里被運輸到位于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進行遺傳分析。
研究人員對普查中的每個個體都創建了一個基因指紋,并與16個微衛星位點的DNA進行比較,這樣能夠對公園里的山地大猩猩數量產生一個更準確的數據。2006年收集到的樣本顯示,完全橫掃式普查方法高估了公園里的大猩猩數量大約10.1%,事實是,一些家庭組織和某些獨居的銀背大猩猩無意間被計算了兩次。同時也發現,偶爾情況下,大猩猩一晚上也會建造兩個窩。最后,根據基因分型法得出的更準確數字是302頭山地大猩猩。基因指紋分析還有一個額外的優點,即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一個山地大猩猩從一個組織轉移到另一個組織,研究者們仍然能夠進行追蹤。
篇9
老虎之間互相殘殺、幾頭獅子合力殺死一頭幼獅……在中國的野生動物園中,以保護動物為名而殘害動物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餓死的老虎
早在8個月之前,當舉報“桂林雄森熊虎山莊”的控訴信又一次遞進亞洲動物基金會時?;饡袊逃浝碇炜乱呀洖槌霭l做好了準備。他說:“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本來是淘汰取膽黑熊。但趁現在抽得出手,基金會創辦人謝羅便臣、動物福利總監大衛?尼爾和我,決定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去幾所野生動物園調查。”
幾個月之后,2010年3月,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里的11只東北虎被曝饑餓至死。輿論愕然,不敢相信泱泱大國,喂給這種美麗瀕危動物的竟是幾只無肉的雞架。沒人愿意聽野生動物園來講述重重“苦衷”,罵聲就快把房舍壓垮。
動物園不是拿來掙錢的
“動物園,是個迫不得已的選擇?!睆闹锌圃簞游锼厴I,至今仍在東北從事動物保護研究的唐繼榮說,“能怎么辦呢?動物失去了野外家園,不飼養會滅絕。如果太過稀少并且相互隔離,就找不到配偶繁殖,最終從野外消失?!?/p>
“規范的城市動物園是公益性的,應該有政府撥款和社會資助,不以盈利為目的,動物生存有基本保障。規范的動物園可以為瀕危動物保留最后的種群和生存希望,幫助指導野外保護,也為整個種群補充個體。”他現在服務于WCS(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朱柯對此前自己工作的上海市動物園不吝稱贊之詞:“在其他很多動物園里動物基本生存都保證不了的時候,他們的疾病防治、種群自我維持這塊已經做得不錯了,而且在逐年改造過去陳舊的籠舍,設法為動物提供衛生、豐富的生活環境”。但像上海的例子畢竟不多。“必須指出來,有些‘動物園’不屬于規范的城市或野生動物園,只能叫‘動物飼養演出單位’。”唐繼榮補充道。
私訪野生動物園
朱柯一行三人走訪了4家所謂“野生動物園”:桂林雄森熊虎山莊、長鹿休閑度假農莊、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和深圳野生動物園?!斑x取這幾家,因為有代表性,它們的名字一次次出現在投給基金會的信上,很熟了。比如桂林的熊虎山莊,就因違法販賣虎骨酒知名。”走進這幾座動物園時,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游人,“想看到真實的一面”。
站在桂林熊虎山莊的虎籠前,朱柯試圖緊扣住口鼻,臭氣卻從指縫嗆進鼻孔。幾只絨毛小虎,滾爬在10米長、s米寬的籠中,銹跡斑斑的鐵網,阻隔不了小老虎排泄物的氣味。在深圳野生動物園,5只獼猴被套進了5個狹小的鐵籠,籠子長15米、寬1.2米,下面是冰冷光禿的水泥地?!碍h境太單調了,還要擠在一起,相互干擾影響。動物會產生心理壓力?!碧评^榮說。
在亞洲動物基金會去年8月調查的雅安碧峰峽野生動物園,他們還看到一場“活體投食”的“表演”。猛虎一個前撲,活鴨被撕碎,沾了血跡的羽毛四散開,空氣變得污濁――這一扔一撲,號稱能把動物的野性給鍛煉出來。
“真是開玩笑!”朱柯說,“這種方法根本不科學!”他查閱過大量外文資料,發現“將人的因素去除才是野化訓練的基礎”。而這些動物園是巴不得人越多越好?!皣庠缫呀浫【喠怂^‘活體投食’,2006年,我國也將其禁止了?!钡聦崊s是,禁而不止。
拿保護動物做幌子
他們還在不同的野生動物園,找到了相似的情形。朱柯說,這種營養不良多半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如資金問題、是否配備專業獸醫團隊、飼養員工作態度等問題),說不上什么高深的技術性原因。
“先不談什么是最好的菜單,也不考慮什么配搭。眼前的老虎瘦弱下來,作為管理者能不能看見?還是眼里面只有更多的獸舍和更多更多的動物?”11只虎喪命黃泉后,它們那些勉強挺下來的兄弟才終于有機會展示真正的食量――每只每頓5斤牛肉和兩只白條雞?!斑@里不談福利,只談生存?!?/p>
“動物保護只是噱頭和幌子,靠動物盈利才是某些野生動物園的核心。”唐繼榮說,“這些不規范的野生動物園是一種馬戲團、動物魔術表演和家畜生產商的混合體,不算真正的動物園?!遍L鹿農莊,小豬排隊登上2.5米的高臺,撲通撲通往水里跳;香江野生動物園,棕熊戴著口套,用粗短的脖子轉呼啦圈;桂林熊虎山莊,獼猴站到了駱駝背上;深圳野生動物園,黑熊騎著摩托高空走鋼絲?!坝谑怯辛藙游锉硌荨!?/p>
大象踩人的惡趣味
朱柯不懂,看著大象在人體上動作猥瑣地下腳去踩到底有什么趣味,有的也只是惡趣味。“也許因為關注,我們會在表演過程中發現另一些細節”,喧囂聲響起來,他的目光不像其他游客那樣追著煙火,讓他驚訝的是,老虎鼻子上的皮膚皺起,嘴巴里傳出輕輕地吼聲,“從動物行為學角度,這是一系列代表憤怒的符號”。
剛開始表演苦役的動物,會以最快的速度失掉它們的犬牙和爪尖。一種針對東北虎、金錢豹的截爪術,以骨鉗固定長入肉墊的蹄爪甲,用鋼鋸從中間鋸斷,再拔出進入肉墊的爪勾?!氨緛砗枚硕嘶钪?,突然,牙齒被鋸斷,爪尖被剁掉”,朱柯感慨,拔牙之后,牙肉和神經末梢會因為暴露在外,持續疼痛,牙齦、下頜骨和鼻腔等周邊區域還可能因此感染。而“沒有爪尖,”意昧著“沒有自由?!?/p>
“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其他原因,許多黑熊患上了白內障?!彼R姷?,有的熊眼球呈蛋白色,一團混沌,“即便是這些生病的熊也被抓去陪游人合影?!卑變日虾谛軅兒笞Π堑?,艱難找尋著平衡,像人一樣站立。
受摧殘的身心
肉體遭受摧殘的這些動物,精神上也不完整。
“有的小朋友,看見大象拖著鼻子,圍繞水池一趟一趟兜圓圈,會高興地喊:‘大象跳舞了!’”朱柯說,“然而在野外,非洲大草原上,沒有一只大象像這個樣子。這不自然?!彼麄兓饡戎暮谛?,也會頻繁搖頭,不論在籠內或籠外。這次調查,又記錄到了鴕鳥朝后扭頸、小狗瘋狂咳嗽、亞洲象啃噬欄桿等古怪現象。
對這些,唐繼榮絲毫不覺意外?!爱攧游锏幕\舍面積小、環境長期單調,就會造成壓力,可能引起動物不停搖頭、繞圈和啃自身器官等原來沒有的冗余行為,或過分重復的果板行為。”這些都是動物心理不健康、承受痛苦的外在表現。他說,正常行為發育不全、孤獨、疾病防治不足、食物方面的問題也是誘因。
人造怪獸之怪現狀
朱柯他們曾經同長鹿休閑度假農莊的高層有過一回交涉。該動物園領導辯說自己確實難以在短期內進行改善,因為有一些實際困難,比如已經簽署的動物表演演出合同,“有的野生動物園則干脆是包給了馬戲團。”野生動物園也是專門配有一些獸醫的。但醫術如何?“看一下他們照顧的動物就知道水平了?!?/p>
朱柯感到無語的是,為了迎合觀眾。一些“怪獸”不斷被生造出來。比如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宣稱自己繁育了100多頭白虎,占世界白虎總數的一半以上?!罢钩霭谆?,一是缺乏知識,二是對老虎這一物種不尊重。白虎(孟加拉虎亞種的變種)由隱性基因產生,近親繁殖是繁育白虎后代最普遍的方法,例如,白虎父女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勢必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免疫力缺陷、脊柱側凸、腭裂、腦部損傷,以及最終的夭折。自虎的基因是一種不良隱性基因,它不利于白虎在野外存活?!薄叭藗儗Π谆⒂姓`解,以為是某個珍稀物種,其實完全不是這樣?!?/p>
“我記得,在東北為專門繁殖‘獅虎獸’,很小就讓小老虎、小獅子玩在一起,以便它們將來可以繁育出‘獅虎獸’?!薄蔼{虎獸”根本沒有生育能力,倫理上也不能成立,“人太荒謬!”朱柯這樣說。
壞動物園教壞小朋友
動物園研究專家Conway指出:評估動物園的標準,在于其展示環境品質,教育功能,繁殖成果研究,保育計劃等業績――而不是經濟效益。
朱柯說,好多次,他心里涼颼颼的。學校組織活動,上千的小朋友,和家長老師坐在那,完全看不到動物的苦楚?!昂⒆觽儊淼?野生)動物園,是要認識動物的體型、體貌和顏色,”他擔心“把處于恐懼和緊張情緒之下的動物展示給人們看”的后果,一旦人虐待動物的場景形成固定認知,會誤導孩子的價值觀。
篇10
關鍵詞:森林防火;信息系統;森林資源;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S7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109-03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由于其來勢迅猛、毀滅性強等,所以,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在人工防控森林火災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借助先進科技設備對森林進行火災防范,及時發現著火點以及展開撲救已成為當前各國森林防火工作普遍采用的科學而有效的方法。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指揮中心信息系統應用全天候實時監測森林環境的森林防火視頻監控預警系統和森林管護巡航系統,將可以及時地發現火情,有效指揮人員進行撲救等,避免火情進一步擴大,對保護森林資源起著重要作用。
1 廣西大明山保護區森林防火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大明山保護區森林防火現狀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6 994hm2,森林覆蓋率達98.9%。周邊社區包括馬頭、兩江、明亮、大豐、蒼賢、西燕、古零、思隴8個鄉鎮,54個行政村,約31.9萬人?;鹪垂芾黼y度大:(1)社區居民的煉山開墾活動是保護區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因素;(2)保護區正在大力開展生態旅游,進入林區旅游度假的人員大量增加,這些人員活動分散,防火意識差,野外火源管理難度大;(3)每年的清明節、“三月三”掃墓,人們有燒香、燃放鞭炮的習慣,加上當地的氣候比較干燥,容易引起森林火災,如果發現不及時,會造成巨大的的損失,甚至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4)當前大明山景區正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建設國家級示范自然保護區為目標,進行一系列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在保護區內開展工程建設的施工單位有很多家,施工人員防火意識參差不齊,施工過程中的電焊、電鋸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火災也是火災發生的原因之一。到目前大明山保護區還沒有野外視頻監控點和無人機,基本采用傳統的火災報警方式,由于災情監控、報警、指揮等信息化程度低,如果發生火災,報警時間滯后,火災點難以快速定位,救災工作指揮難度大、效率低,對快速有效控制災情非常不利。
1.2 大明山保護區森林防火工作主要存在的問題
1.2.1 缺少火災自動識別系統,難以及時發現火災 目前,大明山保護區在主要的旅游景區部署有視頻監控系統,所有前端視頻監控信號皆通過有線網絡傳輸至監控中心。而森林防火需要的是能夠對森林火災進行自動識別和預警的視頻監控系統,景區現有的視頻監控屬于常規的安防監控系統,其功能及視頻監控覆蓋范圍無法滿足森林防火的要求。
1.2.2 森林巡檢依靠人工方式,效率低 大明山保護區主要采用人工巡檢方式對森林進行巡檢,對于道路條件較好的地方可以采用汽車和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進行巡檢,但對于一些比較偏僻,路況不好的區域,只能靠步行進行巡檢,并通過手機或者對講機通訊,這種巡檢方式效率較低,巡檢范圍小。
1.2.3 防火指揮難度大,火點定位不準確 目前,大明山森林防火指揮中心還未建有森林防火指揮管理平臺、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平臺。系統裝備和信息化落后,不能通過視頻監控實時對火勢進行觀測,無法通過火場的情況進行有效的指揮調度。另外,由于不能對火災進行準備定位,發生火災時救援人員經常找不到準確的火點或者經常迷路,延誤森林滅火時機,造成重大的損失。
2 建立森林防火指揮信息系統的必要性
2.1 森林防火是保護自然資源的需要 大明山保護區地處南亞熱帶,生物多樣性豐富。目前已知有維管束植物209科、793屬、2 095種(含種以下等級),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15種,特有種有88種;脊椎動物有5綱31目90科294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3種,國家“三有”動物170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物種48種,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保護動物83種 [1]。因大明山保護區在我國乃至世界自然保護區網絡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是北回歸線上植被保存最好的自然保護區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庫,被列為中國40個具有全球意義的保護區之一,在我國和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防止森林火災就是保護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