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鉛球比賽競賽規則范文
時間:2023-11-15 17:56: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際鉛球比賽競賽規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北京世錦賽;田徑;犯規特征;申訴案例
中圖分類號:G82;G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6)01-0081-06
Abstract: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foul statistics of more than 1000 athletes in each round from 38 events (not including race walking and height of jump) of IAAF World Championships Beijing 2015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athletes’ written protest and appeal of the fou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is championship there were a total of 617 fouls, of which 593 times for field events, 24 times for track events, formally submitted a written appeal 25 cases. The foul number and nature of men and women in each project hav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fou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level athlete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ferees, reduce the rate of miscarriage of justice and appeal rat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ational judges, establish a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strive for follow-up international high level athletics events.
Key words: 2015 Beijing Word Championships; track and field; foul characteristics; appeal case
田徑屬于丈量類比賽項目,比賽過程中的判罰大部分都是裁判員依據田徑競賽規則要求進行,具有定量化、客觀性特點。因為田徑項目的這些特點,田徑的賽場執裁也一直被認為人為因素少、技術含量低,因此對田徑犯規特征的研究也未被重視,一直處于研究空白。
然而隨著競技水平的提高,競技體育商業化加劇,運動員對運動成績的重視程度在加大,比賽激烈程度的增加可能導致運動員出現更多更新更高明的犯規;同時,部分技術動作的改變、場地器材的改變,導致一些新的犯規點也隨之出現;另外,從運動員對判罰結果的申訴案例來看,運動員對裁判員判罰的“反偵察”意識和能力也在提高。以上這些變化發展都要求田徑裁判員在思想意識、執裁觀念、工作方法手段等方面相應地發生變化。因此,本文期望通過對高水平運動員犯規特征的分析,使裁判員對運動員的犯規特征能夠準確把握,以提高執裁預判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錯漏判和申訴的發生率。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2015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38個項目,來自206個國家的1 000余名運動員各輪次的犯規數量、犯規性質、申訴案例及勝訴敗訴比例等進行統計分析。
競走(20公里、50公里)及高度跳躍項目(跳高和撐桿跳高)的判罰比較特殊,在本文不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數理統計法
從本屆世錦賽成績統計中心獲取各個項目、各個輪次運動員的犯規情況統計表,另外從技術中心獲取運動員的申訴情況統計表,最后將統計結果進行定性定量的比較分析,對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分檔,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統計處理,為獲得準確的資料提供可靠的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
在本屆世錦賽的舉辦過程中,與各項目的裁判長訪談,了解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犯規情況及裁判員執裁情況。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本屆田徑世錦賽犯規數量特征分析
2.1.1 田賽項目
因為各個田賽項目的參賽人數及比賽輪次不同,本文是在先統計各項目各輪次總跳、投數量和總犯規數量的基礎上,計算出各個項目的犯規率。在實際統計過程中,又按照各輪次及單項和全能分開統計,以期發現其中更細致的犯規特征。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男子田賽項目的犯規率具有明顯項目特征。跳遠項目不管是單項還是全能,其犯規比例都大于其他項目,其平均犯規率達到了41%。其他項目的依次排列順序是:三級跳遠30%、鉛球24%、鐵餅20%、鏈球19%、標槍15%。
跳遠和三級跳遠是在人體高速水平運動中迅速準確踏板、起跳的連貫技術。在高速運動的狀態下去判斷踏板的準確性是很難的,只有通過長期系統的訓練才能達到,但是賽場環境的及心理負荷的不同,導致運動員在比賽中往往出現與訓練不同的助跑速度和節奏,因此容易出現犯規。相對于跳遠而言,三級跳遠的平跑速度要求稍低,因此犯規率低于跳遠。其他田賽項目都是在投擲圈里完成準備和預投動作,預備動作幅度小、速度慢,犯規率較遠度跳躍項目低。
要特別提出的是,在本次世錦賽,旋轉投鉛球的技術在男子運動員中被廣泛采用,這是鉛球犯規率高于其他投擲項目的主要原因。標槍的助跑距離長、跑道寬、速度慢,助跑節奏容易被控制,因此是最不容易犯規的一個項目。
全能項目的犯規率均低于單項,說明全能項目中,運動員更為保守,每一項都爭取穩中求高分即可。而對于單項來說,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只能盡最大化發揮,因此更容易犯規。
表2顯示女子田賽項目的犯規率與男子項目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分別是:跳遠30%、三級跳遠28%、鐵餅24%、鏈球24%、標槍20%、鉛球18%。除了鉛球以外,其他項目都和男子呈現相同的規律,這是因為在女子運動員中極少采用旋轉式的投擲鉛球法,絕大部分仍然采用背向滑步的方法,但目前的趨勢來看,高水平女子運動員也在試著采用旋轉投法,這也將成為裁判執法的一個關鍵點。與男子運動員一樣女子的全能項目的犯規率也均低于單項。
2.1.2 徑賽項目
徑賽項目犯規現象較少,本文僅按照各項目而不分輪次進行統計。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徑賽的犯規集中出現在中短距離的徑賽項目中,這是因為短距離項目起跑的反應壓力及賽時強度相對較大,運動員由于過度緊張,容易出現犯規現象。但是這不絕對能說明中長跑項目就不是裁判員執法關注的重點,還需要結合賽后運動員的抗議申訴情況來綜合分析。跨欄項目也是一個容易犯規的項目,這是因為田徑規則對跨欄動作的規范性做了明確要求,運動員一旦不符合這一技術規則,就被判為犯規。同樣,接力跑項目由于交接棒技術的規則要求,因此也是犯規的高發點。女子徑賽項目和男子呈現基本一致的規律,犯規現象集中發生于中短距離跑、跨欄和接力項目。
2.2 本屆田徑世錦賽犯規性質特征分析
2.2.1 田賽項目
田賽的投擲項目和跳躍項目,其技術結構均有相似之處,都可以分為助跑(預擺)、起跳(器械出手瞬間)、騰空(器械出手飛行)、落地及運動員離場五個部分,本文就以此為犯規性質分析的階段劃分標準。
由表5可見,在跑道上進行助跑的項目,犯規都集中出現在起跳和器械出手瞬間,即腳踩踏起跳線或者標槍投擲弧。在投擲圈內進行的項目,犯規則集中在預擺和器械出手瞬間,即腳在預擺旋轉及器械最后出手過程中觸及鐵圈上沿。
排名第二位的是落地區的犯規。標槍項目落地犯規一般是無槍尖落點,鐵餅、鉛球和鏈球落地犯規一般是器械落在角度線上或線外。跳遠和三級跳遠落地犯規是指在落地過程中觸及落地區以外地面,且落地區外的觸地點較落地區內的最近觸地點更靠近起跳線。
排名第三的是運動員離場時的犯規,投擲運動員在器械未落地時就離開投擲圈或者是離開投擲圈時腳的第一落點沒能完全在中線后面;對于遠度跳躍運動員來說是指離開落地區時,運動員在落地區外地面的第一觸地點較落地區內最近觸點和在落地區內因身體失去平衡而留下的任何痕跡更靠近起跳線。
排名最后的是騰空(飛行)過程中的犯規,主要是器械脫手、鏈球撞到擋網未出以及三級跳中前兩跳觸地。在本次世錦賽中沒有運動員因出手姿勢不符合規則而犯規的。
因此,起跳線、投擲圈、投擲弧及落地區都是裁判員關注的重點,裁判員應在充分把握競賽規則的基礎上,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執法信心,認真觀察場上情況,做出果斷有效的判罰。
由表6可見,女子田賽項目犯規與男子運動員表現出一樣的規律,犯規的性質主要集中在助跑(預擺)和起跳(器械出手瞬間),最大的區別在于鉛球項目的犯規性質,由于女子運動員仍然采用背向滑步,因此在預擺過程中的犯規較少。
2.2.2 男子徑賽項目
由以上表7和表8可以看出,起跑犯規為徑賽項目的主要犯規點,集中在中短距離比賽上。起跑犯規監測儀的廣泛使用,大大減少了起跑犯規的漏判和誤判,但是裁判員不能完全依靠監測儀,還需要把握規則要求,熟悉儀器使用方法,在監測儀協助的情況下根據自己判斷來做出正確判罰。
踩內側分道線是所有彎道跑項目,尤其是短距離項目的犯規重點;接力項目中交接棒不符合規則是接力項目的犯規重點;跨欄項目中的故意撞欄、繞欄等欄上動作是犯規重點;不分道跑項目中的故意撞人、推擠是犯規出現的重點。以上這些犯規點都要求檢查裁判員正確理解規則精神、合理選擇執法站位,以最有效的角度觀察場上的情況,堅定執法信心,敢于做出正確的判罰。在本屆世錦賽中,首次在徑賽項目啟用了鷹眼攝像系統,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裁判員判罰的準確性,但是同時要求攝像人員要更加合理地架設攝像機,從多角度對易犯規的地點進行拍攝,錄像判讀裁判員也要相應提高錄像關鍵畫面的捕捉技能及解讀能力。
2.3 申訴案例分析
本次世錦賽的申訴采用國際田聯規則,即運動員或其代表隊比賽進程或結果產生異議時,可在正式比賽成績宣告后或者相關裁判裁決后的30分鐘之內向技術信息中心提出正式申訴。申訴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局勢朝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的,一般包括為自己受到的判罰申訴,認為是誤判;或者為他人免于判罰申訴,認為是漏判;再或者對賽事組織提出申訴,認為組織過程中對運動員產生不利或不公。
本著以人為本及維護運動員的公平利益為原則,本屆世錦賽規定運動隊可在看完大會官方技術錄像后再在規定的時間內正式提出申訴,以下統計包括運動員看官方錄像后撤訴的情況。
本屆世錦賽共接收25例申訴,看官方技術錄像后撤訴9例,勝訴5例、敗訴11例。不管是申訴的結果如何,都可從案例中找出運動員提出申訴的一些共同點,這些共同點是運動員集中關注點,同時是裁判員容易出現失誤也是容易被運動員發現漏洞的一些犯規點。
在本次世錦賽中,徑賽項目的申訴19例,集中在中長跑、跨欄和接力項目。其中僅中長跑就有12例,而裁判員對中長跑項目運動員給予的正式判罰的卻只有4例,12例申訴中有兩例勝訴,改變了比賽成績和排名。這就說明裁判員在中長跑項目的執法過程中還有很大漏洞,主要是對于故意推擠撞人的這一主觀性比較強、依據比較模糊的判罰。關于質疑跨欄技術動作的2例,踩內側分道線的1例、接力交接棒技術的2例,這些都提醒我們的檢查裁判員要認真學習掌握規則,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執法信心、增強判斷力,心細膽大地及時做出判罰。
另外,從接力項目的犯規性質來看,檢查裁判員關注重點大都是在交接棒是否出接力區這一性質的犯規,然而結合申訴內容分析得出,檢查裁判員的關注以下肢動作為主的同時也應該多角度關注運動員的上肢和全身動作,及時判斷是否有故意助力推送、串道等犯規行為,減少錯漏判的情況。
田賽項目6例,其中5例都是認為裁判員誤判而給予自己踩踏起跳線、投擲線(圈)的判罰,但是僅勝訴一例,說明本屆世錦賽中裁判員在這一點的判罰還是比較到位,也同時再次強調了這些是田賽裁判員應該關注的重點。
結合犯規及申訴的情況來看,裁判員除了對那些常規犯規集中點繼續保持判罰意識外,也要對這些申訴的集中點進行研究。申訴集中點是潛在犯規出現的暗示,只有充分了解犯規和申訴的這些規律,才能使裁判員的工作做到有備無患,提高工作預見性,相應改進工作方法,采用相應儀器設備等等。
3 結論與建議
3.1 本屆世錦賽上田賽項目的犯規數量具有明顯的項目特征,遠度跳躍項目的犯規率高于其他項目。采用旋轉式投擲法將是今后鉛球項目技術發展的一個趨勢,本屆世錦賽男子鉛球項目大部分運動員采用了旋轉式,導致該項目的犯規比率升高,這也是今后女子項目的發展趨勢,因此鉛球項目也將成為今后關注一個判罰點,裁判員應該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工作方法,在易犯規點增加裁判員人數和設置攝像系統等。
3.2 本屆世錦賽徑賽項目的犯規集中出現在中短距離的徑賽項目中??鐧陧椖亢徒恿椖坑捎诩夹g比較復雜,也是犯規現象高發的項目。檢查裁判員要熟悉相關技術規則要求,果敢判斷并做出判罰,仲裁錄像人員要合理布局攝像機的架設位置,錄像判讀人員要提高關鍵畫面的捕捉能力及判讀解析能力。
3.3 本屆世錦賽田賽項目的犯規主要集中在助跑、起跳或器械出手瞬間,運動員的腳或身體踩踏或越過起跳線、投擲弧或投擲圈。因此,起跳線、投擲圈、投擲弧及落地區都是裁判員關注的重點,裁判員應堅定執法信心,認真觀察場上情況,做出果斷有效的判罰。建議在今后的國際大賽中,在田賽項目的易犯規點設置鷹眼攝像系統,為裁判員的準確判罰起到輔助作用。同時,認真研究裁判員的站位,以更為合理的角度觀察運動員的細微動作。
3.4 徑賽項目的犯規主要集中在起跑犯規、踩踏內側分道線和跨欄欄上動作。在本屆世錦賽上,首次在徑賽項目上設置了鷹眼系統,這對裁判員的判罰起到了重要輔助作用,同時也要求起點裁判員、檢查裁判員要熟悉技術規則,根據自己的判斷,第一時間做出準確判罰。
3.5 本屆世錦賽共接收正式申訴25例,徑賽項目的19例中有12例都是關于中長跑項目的推擠撞人的錯漏判,這就說明裁判員在中長跑項目的執法過程中還有很大漏洞,主要是對于故意推擠撞人的這一主觀性比較強、依據比較模糊的判罰。申訴集中點是犯規易出現的潛在點,當代運動員的反偵查能力極強,容易發現裁判判罰的漏洞,他們拼比的不僅僅是體力,也是腦力智慧,因此裁判員更要認真學習規則,提高業務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執法信心、增強判斷力,心細膽大地及時做出判罰。
根據高水平運動員犯規特征和申訴規律,進一步完善裁判法及裁判培訓內容,能使裁判員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提高預判能力,減少錯漏判。
參考文獻:
[1]北京田徑世錦賽成績處理中心.北京2015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總秩序冊[R].2015.
[2]中國田徑協會審定.田徑競賽規則2015-2016[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
[3]董周生,曾婕.國際田徑大賽裁判工作的特點及發展新動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9):89-91.
[4]詹晶晶,劉建.倫敦奧運會申訴改判現象引發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 2014,6(3):6-9.
篇2
關鍵詞: 田徑技術 模擬比賽狀態 高科技應用
1.田徑技術的發展
1.1短跑技術
對短跑技術的理解和認同經歷了相當漫長的過程。迄今為止,對此問題的認識仍在討論中不斷地深化。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短跑途中跑基本技術強調的重點是后蹬,所以在技術訓練與教學別強調支撐腿后蹬時髓、膝、蹂的充分伸展。許多專家和學者認為在短跑訓練中應加強擺動(擺動腿的折疊前擺)的訓練。許多研究也認為,除后蹬之外,擺動也是使人體產生位移的動力之一,進而提出了蹬擺配合,以擺促蹬的概念,同時在實踐中增加了有關發展擺動力量、速度、幅度的一些練習[1]。80年代中后期,短跑技術水平與運動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繼涌現出劉易斯、喬依娜、伯勒爾、克里斯蒂等一批名將。對他們的研究表明,他們與其他選手的差異集中表現在兩點:伸髖速度和幅度,著地的積極性、速度、方法等。當伸髓與積極著地的觀念在短跑教學訓練中日益為人們認同的時候,又有人提出:短跑的技術關鍵是兩大腿以髖為軸的剪紋―制動。人體的下肢在一個單步中經歷了兩次剪絞,支撐過程中人體兩大腿以髖為軸的剪紋―制動是人體水平加速的動力之源,而騰空過程中的剪絞則為下一個支撐過程開始于一個合理的準備狀態創造條件;支撐腿膝、踝關節的主要作用是堅固支撐而不是傳統技術理論中通過緩沖―蹬伸減小前支撐段的阻力并為后蹬階段創造動力。此結論是在前人對短跑技術大量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實驗得出的,它拋開了技術的外在形式而對動作的內在機制和實質進行了探入的論述。進而,該觀點認為:快速的跨步跳應取代后蹬跑成為短跑的專門練習和專項力量練習,它是發展短跑所需的大腿的剪紋―制動力量的一個絕好手段。
1.2中長跑技術
世界中長跑技術不斷發展,20世紀50年代國際上通常采用擺動腿積極前擺和下壓,使小腿自然前伸,前腳掌“反扒”落地,積極緩沖,后蹬伸至髖、膝、踝三關節技術,使成績快速提高;70年代出現了高頻跑的技術,也促使了中長跑成績的顯著提高;80年代以后,馬俊仁教練在中長跑技術上精益求精,力爭達到技術動作的最優化,形成了馬家軍高頻率、快節奏、重心平穩、步調較快的技術風格。在1993年8月第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馬家軍中的劉冬、曲云霞、張林麗三人五次打破三項世界紀錄。在10月第五屆世界杯馬拉松賽上,王軍霞、張林麗、張麗榮、馬麗艷包攬個人前四名和團體冠軍。馬家軍在馬俊仁的帶領下創造了世界田徑史上的奇跡[2]。
1.3跳躍項目
跳躍類項目中無論是高度項目還是遠度項目都有共同的特征:更加注重發揮絕對速度和絕對速度的利用率;更加注重快速起跳和起跳的動作速度;更加注重跑與跳的結合技術和助跑起跳時的垂直速度。這些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教練員所重視,在實際訓練中也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叭偕习迤鹛比〈翱煽厮俣绕鹛钡挠^點推動了我國跳躍類項目的發展。涌現出了鄒振先、黃庚、劉玉煌、鄭達真等世界級水平的跳躍類項目的運動員。
1.3.1跳高技術
背越式技術在第奧運會上出現,美國大學生迪克?福斯貝里以2.24m的優異成績奪得奧運會跳高的金牌。它產生的影響在跳高史上是罕見的。我國教練員根據我國運動員特點創立了快速助跑、快速起跳,使速度和力量完美結合的技術風格。我國著名的跳高教練員胡鴻飛改變傳統的訓練模式,大膽革新,堅持以速度為中心,力求與技術平衡的訓練指導思想,通過朱建華將背越式跳高技術推向更新的時代。1983年6月我國跳高選手朱建華在全國第五屆運動會預選賽上以2.37m創造了新的跳高世界紀錄,同年9月在全國第五屆運動會中以2.38m再一次刷新了他所創造的世界紀錄。在1984年,他又以2.39m打破了由他所創造的世界紀錄,創造了我國田徑史上三破世界紀錄的佳話。
1.3.2三級跳遠技術
由最初的自由式跳法發展到高跳型,由高跳型發展為平跳型,我國的田徑工作者首次提出“速度型”這一概念[3],這一技術目前還未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北京體育大學郭元琦副教授在《三級跳遠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4)和《速度型三級跳遠和訓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3)中對此項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對該技術的訓練框架作出了科學的設計。相信,速度型技術將是當今世界三級跳遠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1.3.3投擲類項目的技術創新
在投擲類項目中我國的教練員、專家學者在訓練實踐中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4],認為,無論重器械還是輕器械項目都有以下特征。
1.3.3.1盡量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器械的出手速度對遠度的影響遠遠大于出手高度對遠度的影響。
1.3.3.2加大用力距離,縮短工作時間。無論哪一項投擲項目都要求有良好的超越器械。我國的鉛球項目近年來一躍跨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這與闡福林教練等人對鉛球項目特點的新認識是分不開的。他們認為鉛球是一個以力量為基礎、以速度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項目。
2.關于模擬比賽狀態的研究
在現代田徑運動訓練中,高水平運動員安排了許多專門練習,以便直接適應比賽動作的需要。訓練就是為了比賽,而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表現出來的成績不能在比賽中表現出來,其中原因眾多。但運動員對比賽的適應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提高運動員對比賽的適應能力,除了比賽外,更多的是通過日常模擬比賽的訓練加以解決。因而現代田徑運動訓練非常注重模擬比賽的訓練,提高訓練的實踐化程度,這對運動成績的提高非常重要[5]。
3.高科技應用的研究
運動生理、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醫學等多種理論的發展和科學手段的滲透,對田徑運動教學理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先進的體育科研手段和方法,現代化的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不斷出現和應用,使業內人士對田徑運動各項技術的實質、機制、影響成績的因素等問題的認識也不斷完善、深刻。在科學技術的指導下,運動員通過科學的運動訓練,在比賽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不僅跑得快,而且跳得更高,投得更遠。在運動成績高度發展的今天,今后的發展方向對今天的訓練有舉足輕重的指導意義[6]。
參考文獻:
[1]黃治.我國田徑水平與世界田徑的差距[J].田徑指南,1987,(5).
[2]張振等.中外短跑運動發展趨勢的對比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
[3]岳新坡,毛愛華.在論二十年來我國田徑運動技術與訓練理論的創新[J].陜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3.
[4]劉平建,王劍輝.速度――田徑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11.
篇3
關鍵詞:中專學校;女生;體育興趣;培養
中專學生在中學階段已學習過田徑、鉛球、籃球等,對中職學?,F行教學大綱開設的體育項目沒有太大的興趣.再加上進入青春期.在生理方面,表現為發展的不平衡和不穩定,易出現疲勞,動作協調能力暫時下降、動作遲緩等。在心理方面,則表現為含蓄、敏感、畏難:在體育課上表現為懶動、怕別人嘲笑、對疲勞的耐受力差.鍛煉積極性不高等等。
鑒于以上特點并通過實踐教學,我們發現.中專女生體育課的內容要盡量安排刺激性小,難度適中,運動量、動作頻率便于自我調節的項目并注重全面身體鍛煉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和鼓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她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一、女生對體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參差不齊
調查顯示.在女學生中只有92%的人知道體育鍛煉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具體的作用.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僅有45%的人知道至于體育鍛煉對人的社會性健康的影響就只有38%的人了解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中專學校體育的一個失誤:受傳統蘇聯體育的影響偏重于競技方面和對人體生物潛能的挖掘.而忽視了對理論知識的傳播和對體育興趣的培養。
二、充分了解女學生喜歡增添的體育項目
有調查分析表明.有76%的學生對現在的體育課課程設置不滿意,他們認為從小學開始就學習田徑、鉛球、籃球等,沒有太大興趣他們希望能夠學習一些具有延續性活動價值,能夠適應職業所需的運動項目:健美操、國際交際舞,網球保齡球、臺球、橋牌等采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發展自己的情商其中國際交際舞很受女學生的青睞.有96%的學生希望添設國際交際舞。據文獻資料分析:一切文化娛樂項目可以塑造人們的靈魂,培養高雅情趣.愉悅身心.給人的創新活動提供精神活力。
三、教學內容的合理組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今年.我在中專一年級女生體育教學中選用了籃球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合理的安排跑、跳、投等技巧和力量方面的教學.同時穿插相應的游戲和競賽.有效地促進了籃球的學習。有學生說:“它讓我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籃球的基本技巧.鍛煉了身體。強了體質?!?nbsp;
四、教法組織得當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
在幾年的教學中發現.一節課如果教法組織得好.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會有很大提高.即使是籃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學課,也能激發女生的興趣。
創設寬松環境.營造良好氛圍。精心設計,創造一個寬松的練習環境和良好的氛圍.能夠誘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角色比如在練習籃球步伐時.兩人一組進行一個防一個躲的游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腳步移動.然后再把移動步伐融于籃球練習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高起來。
循序漸進.由淺人深。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要求通過調查.雖然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已學過籃球,但籃球基礎并不好。因此.在給學生教籃球時.就以打基礎為主基礎學好了.她們就會不滿足.自己就會主動學習較難技術。如學生在學會三步籃以后.有些同學就開始學習勾手投籃.而且興趣更濃。
適當地運用考試巧妙地運用考試.能使學生對技術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學習籃球運球時.很多女生怕動.沒跑幾次就不想動了.這時巧妙地安排籃球運球測驗或一分鐘運球上籃.有助于學生在考試的壓力下主動加以練習.間接地增強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保證
教師應善于調控學生的情緒變化.使他們保持愉快、積極上進的心境.這對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和信息傳遞有著重要的意義。
多用激勵的語言中專女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敏感、畏難、怕別人嘲笑,因此,當學生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遇到困難時,有耐心細致地加以引導、啟發,并幫助解決:當學生成功時,要及時給予贊賞和表揚:當學生失敗時,要及時幫助找原因、想辦法.并給予積極的鼓勵,使學生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在和學生交往中要做嚴師.更要做益友.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真摯的關心和愛護.以喚起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使師生感情達到和諧、統一。
在教學和練習中做好師生互動作為一名男教師.要充分了解女同學生理、心理的特點在教學中要積極參與學生的練習.和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打比賽這樣不僅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女生更多地加入體育鍛煉.增慢了學習效果因此,在和學生交往中要做嚴師.更要做益友.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以喚起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使師生的感情達到和諧統一,師生就能默契配合
六、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的因素之一
篇4
將瞬間的動感美凝聚為靜態的含蓄之美,
這種獨有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不可替代的文化傳播使者。
在資訊尚不發達的時代,郵票是一個讓人們得以了解外部世界的小小窗口。曾幾何時,它們或飄洋過海,或飛越長空,還要遭遇途中不可預知的艱辛,甚至戰爭的摧殘。它們歷盡千辛萬苦為期盼它的人們傳遞著珍貴的信息。
今天,當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一個宏大的社會文化現象,在社會的經濟、政治、教育、道德倫理、美學等重要領域產生著極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時候,作為奧林匹克文化載體之一的體育郵票又伴隨著百年奧運的步伐為傳播奧運理念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雖然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特別是當電子信息技術作為新的傳播載體出現以后,以其無可比擬的高效率影響著文化傳播的方式。然而奧運郵票堅守于這一片方寸之間,將瞬間的動感美凝聚為靜態的含蓄之美,這種獨有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不可替代的文化傳播使者。
勝利者的記錄
雖然頑強進取的參與精神更接近奧林匹克運動的本質。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奧運舞臺上,努力拼搏爭取勝利的態度才是對自己和對手最大的尊敬。因此,在奧運賽場上獲得優勝的運動員一向受到人們的尊敬,并得到崇高的榮譽。
在這個成就英雄、創造奇跡、塑造光榮的舞臺上,歷屆奧運會共頒發過上萬枚獎章,優勝者的英姿經過不同的記錄載體放大、傳播,使得更多人有機會分享這一美妙時刻。奧林匹克郵票作為一種特殊的載體,也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頑強拼搏的精神。
1953年,法國為追記在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獲獎的運動員,特發行了1套6枚的郵票,這是世界上第一套頌揚、紀念奧運明星的郵票。此后,許多奧運獎牌得主從領獎臺走下后又登上郵票這“方寸舞臺”亮相,郵票不僅將他們的榮譽傳遍全球,而且弘揚了奧林匹克偉大的人本精神。
從某種意義上說,奧運會的歷史就是一部充滿優勝者光輝業績和榮譽的歷史?!案?、更快、更強”與“重在參與”這兩種奧運精神相輔相成,鼓勵人們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中來。
奧運項目的演變
奧運會運動項目是在不斷變化中發展起來的。從總體上講,這些變化和發展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在夏季奧運會的百年歷史中,隨著時代的演變和單項運動人數的激增,每屆奧運會的競賽項目時有調整,變化也比較大。如在早期的夏季奧運會中,拔河曾為競賽項目,后又并入田徑賽;水球原先單獨列為球類競賽,后又列為水上運動,并入游泳。競賽項目的設置經歷了一個增刪、演變的發展過程。
從1896年開始的前5屆奧運會可以說是起步階段,競賽項目設置尤其是各大項中的小項設置隨意性強、變化大,而且比賽也不夠正規。從第7屆到第11屆奧運會,項目設置已開始向現代化的標準發展。
1964年的日本東京奧運會打破了戰后十幾年奧運會項目保持相對穩定的局面,增設了2個大項和13個小項,在此后的幾屆奧運會,大項和小項不斷有所增加。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確定項目就達28個大項,302個小項。目前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夏季奧運會運動項目主要有田徑、賽艇、羽毛球、棒球、籃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馬術、擊劍、足球、體操、舉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網球、乒乓球、射擊、射箭、排球、帆船、現代五項等。
冬季奧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則是從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開始,當時,一些冰雪項目(如花樣滑冰、滑雪、冰球等)歸入單獨舉行的冬季奧運會。而奧運會分夏季和冬季舉行,也使此后競賽項目的設置更加科學、合理。
與夏季奧運會相比,冬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要相對穩定得多。冬奧會在前7屆(1924年〜1956年)歷時32年之久,始終是以滑雪、滑冰、冰上曲棍球、雪車4種為主。至1960年美國斯闊谷冬奧會增設冬季兩項、1964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冬奧會又增設雪橇,在1960年〜1994年的30多年間,冬奧會的比賽項目一直保持在這6種,只是在項目數上有所調整。直到1998年長野冬奧會才增加到7種68項。
方寸間的“奧林匹克競賽”
隨著歷屆奧運會比賽項目的增加,奧運郵票圖案也日漸出新,每有新項納入,郵票圖案就必有表現。1988年漢城奧運會新增乒乓球項目,韓國、比利時當即將乒乓項目搬上了郵票。據統計,幾乎所有競賽項目都上過郵票。比賽的激烈場面、運動員優美的姿態都曾在郵票上定格,就是這成千上萬枚郵票合成了奧林匹克激烈競賽的大全景。
隨著奧運項目的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已經發行的成千上萬種體育郵票出現后,如何將各個運動項目中最精彩、最引人注目、最富有美感的場景和動作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并盡量避免重復和雷同,是世界各國郵票設計家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因此畫面題材的選擇、構圖的推敲、色彩的運用、線條的勾畫等都成為郵票設計師絞盡腦汁、刻意求新的題目。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奧林匹克體育郵票本身也在進行一場設計領域的奧林匹克競賽。
力與美的狂歡
體育是社會生產實踐過程中自然發展的產物,而力量則是社會生產的源泉?,F代體育運動中,力量項目更以激烈、直觀的方式詮釋著人體之美。根據顧拜旦的提議而制定的奧林匹克運動口號:“更高、更快、更強”,也表達了人們對力量的追求。
舉重運動可以說是真正的大力士的運動。它起源于遠古時代狩獵勞作中的扛舉。而現代舉壇上的角逐,則成了不折不扣的力量的較量。在奧林匹克體育郵票上,我們可以欣賞到舉重運動員屏息挺臂、力擎千鈞的形象。用杠鈴進行比賽始于1896年首屆奧運會。目前,舉重共分10個體重級別,分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個項目計算成績。而表現大力士們快速、協調和爆發力的“箭步式抓舉”,往往成為郵票的主圖。
田賽中的投擲項目,同樣是力量的顯現。無論是推鉛球、擲鐵餅,還是投標槍、扔鏈球,運動員通過助跑或旋轉,將積蓄的力量猛然爆發出來,使投擲物凌空飛起,爭分寸之短長。郵票設計家往往擷取那力量積蓄到頂點的瞬間―動作和時間仿佛停滯了、凝固了,然而這平靜下孕育著、膨脹著那正待沖騰而出、足以排山倒海的力量。
提到投擲和投擲圖案郵票,不能不介紹遐邇聞名的“擲鐵餅者”雕塑?!皵S鐵餅者”是古希臘雕刻大師米隆在公元前5世紀創作的杰出藝術品。他創作的競技者,高度鎮靜而又充滿活力。運動員右手緊扣鐵餅,向后高揚,左肩前傾,全身運轉,頭部扭向后方,雙眼貫注在手中的鐵餅上,平靜而又自信,使人預感到他即將迸發出來的巨大威力。米隆正是選擇了擲鐵餅前最緊張、最有力的一剎那,塑造出一個完美的運動員形象。這尊充滿動感的雕塑,集中地突出了運動員的意志和神態,成了奧林匹克的象征。希臘發行的世界上首套體育郵票中就有這個形象,其他各國也曾多次以“擲鐵餅者”作為郵票的主圖。
良好的彈跳力,是優秀跳高運動員的基本素質之一。隨著橫桿的逐漸升高,比賽熱烈程度也隨之升溫,運動員每一次的試跳,都扣人心弦;而每一次騰越的成功,都振奮人心。跳高競賽中的跨躍式、剪式、滾式、俯臥式和背越式等過桿姿勢,都曾在郵票畫面中出現過。尤其是風靡一時的背越式跳高,那輕盈、驚險的過桿動作,常常被攝留在郵票畫面上。
運動之魂
如果說力量是運動的骨骼,那么速度則是運動的靈魂。對于一切以時間計算成績的競賽項目來說,速度是決定勝負的根本;而在大型球類對抗以及其他諸多項目的運動競賽中,速度則是最基本的體育素質。
賽跑大概是人類最早、最原始的運動了。原始人類的壁畫上,就刻畫著人們的飛奔追逐。古代奧運會一直列有賽跑的項目。
短跑則是對速度這個概念最精華的體現。運動員們在短以秒計的時間里,迸發出全部的力量進行百分之一秒的角逐。因此奧運會的短跑比賽場面往往是最激動人心的,它將運動員長時間刻苦的訓練以一種言簡意賅至殘酷的方式體現出來。郵票的設計者經常選擇運動的――運動員在終點沖撞線時的姿勢作為郵票的主圖。
游泳,也是重要的速度競技運動之一。各種不同的泳姿如自由泳、仰泳、蝶泳等在郵票上都有所表現。古希臘神話中即有“不僅凡人喜愛游泳,連天上的神仙也樂此不?!钡恼f法。古羅馬人把不會游泳看做是“低能”的表現。1896年第1屆奧運會上,就有3項自由泳比賽。目前奧運會上則列有男、女各泳姿,如單姿/混姿等共29個項目。表現游泳運動的奧林匹克體育郵票中有不少佳作。運動員展臂后揚,屈腿傾身的預備姿勢使人預想到即將縱身入水的場景,而運動員在浪花中飛騰拼搏的形象,也會使人聯想起“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詩篇。
速度滑冰是冬奧會的主要項目。首屆冬奧會就有男子速滑項目,1960年又增加了女子速滑項目。在滑道上風馳電掣的鏡頭,很為郵票設計家所喜愛。冬奧會的其他競速項目,如速度滑雪、雪橇、山地快速降下等也是冬奧會郵票的熱門題材。運動員在冰雪世界上的奇姿美態,就像凌霜傲雪的鮮花。 跨欄和障礙賽跑、賽馬等項目,除需要速度外,還要具備高度的靈敏性、協調性,借以培養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意志。以跨欄為主圖的郵票上,運動員那剛健的雙腿飛跨欄架的雄姿,以賽馬為主圖的郵票上,運動員和坐騎融為一體、騰越障礙的情景,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奧運會體育郵票對其他的競賽項目,如自行車、劃艇、帆船、競走和現代五項等,都有極為精彩的描繪,任憑人們在郵票的海洋里漫游欣賞。在這些運動項目中,馬拉松比賽以其對速度、毅力的極高要求而顯得格外打動人心。它不僅是速度的較量,也是對運動員耐力和意志的綜合考驗,是歷屆奧運會上最引人注目的項目。
第一個馬拉松冠軍是希臘運動員魯斯,他為希臘奪取了1896年奧運會上惟一的金牌,成為希臘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而歷屆的馬拉松冠軍,也都成為格外受人歡迎的運動員;在為數眾多的紀念優勝者的奧運郵票畫面上,馬拉松選手也占有重要一席。位于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為雅典奧運會發行了一套4枚寬銀幕樣式的紀念郵票,其中一枚表現賽跑的郵票中出現古希臘的馬拉松運動員和現代奧運馬拉松選手同場競技的畫面,特別是運動員撞線的瞬間,表現得十分具有趣味性。
激烈的對抗
對抗類型的比賽不單純是力量和速度的比拼,也是技巧、戰術,甚至是應變力和意志力的對抗。這有助于促進運動員身體、智力的全面發展,培養勇敢頑強、機智靈敏和團隊精神。而反映在郵票上的場面多數是十分激烈和驚險的。
足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是擁有最多愛好者和觀眾的比賽項目之一。足球比賽富有戲劇性,一記精彩的射門總會引起全場的歡呼,一次關鍵性比賽的勝利往往在全國,甚至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所以足球運動郵票必須選擇那最激動人心的場面或最具技巧、難度最大的動作為主圖。
籃球和排球等球類運動的技術、戰術復雜多樣,要求運動員有積極主動、勇猛頑強、快速靈活、全面準確、高度協作的風格?;@球的籃下拼搶、排球的網上爭奪,是極好的郵票圖案選題。
冰球運動于19世紀中葉起源于加拿大,原為流行于加拿大金斯頓的一種游戲。當時參加人數和場地大小均無規定,游戲者手持球桿,腳穿冰刀鞋,在堅實的冰面上豎立兩根木桿為球門,以圓木片作球,在冰上來回追逐,將球射入門內,以爭勝負,后來屢經演變發展成現代冰球運動。1920年,冰球運動在第7屆奧運會中被列為比賽項目,1924年在第1屆冬季奧運會中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冰面超低摩擦力所導致的風馳電掣般的速度,使冰球運動成為最具觀賞性的集體項目之一,在歐洲、美國和加拿大都非常流行。冰球對運動員的速度、技術、平衡能力和體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是高雅的動作、復雜的團隊協作與猛烈的進攻的統一體。在銀白色的冰面上,運動員手持曲棍,穿梭般往返疾馳,令人眼花繚亂。在岡比亞發行的冬奧會郵票上,運動員一邊蹬刀飛滑,一面揮棍擊球,可以感覺到冰球即將被打擊飛騰的瞬間動態。而激烈的拼搶畫面又使人回味到運動場上緊張熱烈的氣氛。
現代擊劍運動是從歷史上的冷兵器發展起來的。在公元前11世紀左右,希臘的學校中就已經出現了擊劍課,由劍師進行教授。中世紀時,劍在西方是神圣的,擊劍被認為是騎士的7種高尚情操之一,它亦成為武土們必須掌握的技術。從15世紀開始,由于發明了火藥和槍炮,擊劍便逐漸失去了它的軍事價值,格斗的擊劍慢慢演變為競技運動形式,比賽受到規則的支配和限制,從而使擊劍從殘暴的格斗中解放出來,成為一項高雅運動。19世紀末期形成了當代的擊劍運動,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就有了男子花劍與佩劍的比賽。擊劍作為一項極為強調技巧、速度的對抗運動,也強烈吸引著郵票設計者們。
拳擊、摔跤和柔道等項目屬于雙人角力型的對抗。郵票畫面往往選取最激烈、最難分難解的時刻。尼日爾、坦桑尼亞等國家的郵票上都生動再現了拳擊場上的景象。摔跤并非只是力量的較量,其中也包含相當的技巧。
柔道是日本汲取中國武術和西方摔跤特點而創造的運動項目,1964年才列入奧運會比賽。運動員身穿白色或米黃色柔道服,徒手赤腳,腰扎段位帶。每場比賽男子5分鐘,女子4分鐘。比賽中不許用頭、肘、膝頂撞對方,通過對肘關節以外的其他關節使用反關節等動作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很多國家發行的奧運郵票都喜歡將其作為主圖。多米尼克1996年為亞特蘭大奧運會發行的奧運郵票中傳神地展示了柔道、摔角等運動激烈的對抗性。
韻律之美
體育運動不僅給人以力度、速度感,也給人以健美感、節奏感。 而最能將力量與技巧完美結合的運動項目當屬體操。體操一詞源于古希臘語,意為技藝,與當時操練有關。體操在中國、印度、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產生于遠古時代的呼吸體操動作瑜伽至今在印度仍流傳甚廣。現代競技體操始于18世紀的歐洲,有德國體操和瑞典體操兩大流派。1896年首屆奧運會即有男子體操比賽。20世紀20年代,國際體操聯合會將德國、瑞典兩大流派結合起來,確立了現代競技體操的項目。
體操運動一向被稱為青春和健美的運動。從古希臘的雕刻和壁畫中可以看出,古代運動員對體魄的鍛煉是非常重視的。古希臘的體操傳入歐洲后,器械體操項目開始形成,到1936年第11屆奧運會上,競技體操才確定為男子6項(自由體操、跳馬、吊環、鞍馬、單杠和雙杠);1952年第15屆奧運會上,女子競技體操確定為平衡木、高低杠、跳馬和自由體操4項。如今,體操運動已成為人們普遍喜好的運動項目之一,欣賞競技體操也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從奧運郵票上的單杠、雙杠、跳馬、吊環、鞍馬等運動的畫面可以看出,運動員以他們高超精湛的技藝和矯健有力的動作使得千百萬人為之瞠目。從郵票設計還可看出各個國家看待同一事物的視角因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朝鮮郵票喜好以運動員的剪影來表達,羅馬尼亞郵票以寫實的畫面來體現,而美國郵票則采取仰視且傾斜的角度來突出吊環表演的驚險和難度。
與男子體操的剛中有柔相反,女子體操恰恰是柔中有剛。女性柔美和英氣在這里得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難怪每逢奧運女子體操比賽總是格外引人關注,也無怪乎女子體操特別得到郵票設計家們的青睞。
中非在一套郵票中以繪畫和實景照片組合的形式展示了平衡木、鞍馬、雙杠、吊環體操運動員在其項目最具標志性的瞬間,將人體曲線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平衡木表演則是在長5米、寬10厘米的橫木上,做出平衡、跳躍、翻騰、倒立等動作,要求準確協調、柔韌優美,許多富于美感的鏡頭常常作為郵票主圖。而燕式平衡是平衡木的保留動作,優美、舒展、造型極佳。
女子自由體操也是最具美感和節奏感的運動項目之一。當運動員隨著音樂旋律,在12平方米的地毯上進行騰越、轉體、倒立、跳躍等舞蹈般的復雜表演時,怎能不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而當我們欣賞著郵票上的美妙舞姿時,心也會隨著運動員動作的伸展而蕩漾,甚至身不由己地和著音樂節奏而動。女子體操受到廣泛的歡迎,不能不提到那些光彩照人的體操明星,如捷克斯洛伐克的卡斯拉夫斯卡、蘇聯的拉蒂尼娜和奧列格•卡爾包特、羅馬尼亞的科馬內奇等都被人們所熟知。
花樣滑冰是冬奧會重要的比賽項目之一。它要求時間精確、節奏性強、舞蹈特點突出,而運動員要達到日臻完美的表演技巧,確非一日之功。隨著這項運動的開展,花樣滑冰的技巧水平越來越高。在舞蹈造型、動作編排、服裝設計和音樂配置方面不斷創新。郵票的設計家不僅僅滿足于選取典型的冰上藝術造型來構圖,而且以濃艷的色彩和巧妙的構思來表現花樣滑冰內在的韻味。
篇5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優秀標槍運動員所應具備的一般力量、專門力量和專項力量同標槍投擲的關系,提出了優秀標槍運動員在力量訓練中應選擇正確的手段、方法及在力量練習中的注意事項等,以期有效地提高標槍運動員的成績。
關鍵詞 標槍運動員 力量訓練 投擲
一、標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構成和特征
標槍是速度力量型項目。力量是標槍運動員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力量訓練在優秀標槍運動員的整個訓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根據國際田聯田徑規則,標槍跑道長度為33.50米,這個距離限定了運動員必須在跑道內完成投擲標槍的全部過程。而在擲標槍的過程中最后用力是關鍵,根據力學原理,器械由靜止狀態達到一定的速度,加速距離越短,器械所需的力越大。若要獲得優異的成績,運動員必須將很大的力作用在標槍上,使標槍很快地加速,這就要求運動員本身具備很大的力量。在如此短的有效加速距離內,運動員通過盡量快的動作將標槍擲出去,要求運動員不僅肌肉收縮力量要大,而且收縮速度要快。運動員單純具備很強壯的肌肉和肌肉快速發力的能力,尚不能保證把這種能力合理地作用在標槍上,還需要合理的擲標槍技術作為保障,運動員在擲標槍過程中,其用力的角度、用力的順序、用力的協調性等都需要盡量合理,才有可能把標槍投得更遠。這樣,對優秀標槍運動員力量訓練的要求就比較高。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優秀標槍運動員必須經過系統、全面的力量訓練,才有可能獲得好的專項成績[1]。
優秀標槍運動員的力量練致分為:一般力量、專門力量、專項力量。在以上三種力量練習中,一般力量是基礎;專門力量是過渡;專項力量最關鍵,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專項成績。
二、力量訓練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項和安排
(一)一般力量
一般力量是人體整個肌肉系統完成任何動作所需的基礎力量。
以上為一般力量訓練的手段,其中軀干力量是人體的核心力量。所有投擲項目都十分重視發展軀干力量。這不僅是為了加強該部分的力量,同時也是發展全身協調用力的能力,這種能力在擲標槍的過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標槍項目一直把軀干力量訓練作為一般力量訓練的重點。在投擲過程中,軀干前、后、左、右肌群的力量都非常重要,只有相關肌群協調發展,才能通過技術使整個軀干的力量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作為標槍運動員不僅要重視背肌的力量訓練,同時也應重視腹肌和側肌的力量訓練。標槍運動員在力量練習過程中應注意動作的正確性,以達到最好的訓練質量和效果,防止受傷。完成動作的速度和練習的間隔,教練員要做到嚴格監督和保護。
1.一般力量練習的安排
由于一般力量是基礎,所以運動員在正常訓練的情況下,每次訓練課都應該進行一般力量訓練。根據人體的生理學特點,肌肉在大強度過后需要48-72小時才能恢復。根據超量恢復原則,若想通過訓練使力量素質獲得較大的提高,一次力量訓練后是不能等肌肉完全恢復后再進行下一次力量訓練的。當運動員經過一個階段的大負荷力量訓練后,再經過一個階段的恢復,力量素質會獲得提高。但相同部位肌群連續進行大負荷練習卻沒有適當的恢復,就會致使疲勞過度積累,又會影響訓練效果。所以,合理的訓練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國內外優秀標槍運動員的訓練實踐證明,同一部位大肌群進行隔日訓練的安排是適宜的。
具有較高水平的運動員在進行一般力量訓練時,主要在80%左右的強度上采用重復訓練法來進行力量訓練,再在適當的階段將重復訓練法與大強度(金字塔式)訓練法或小強度訓練法相配合,使整個一般力量訓練階段起伏有序。合理的訓練安排保證了一般力量的穩步提高(保持)。
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講,肌肉在以80%左右的強度工作時,工作的形式主要是通過募集更多的運動單位來實現的。在以90%的強度工作時,主要是通過運動中樞神經發放神經沖動的強度和頻率來實現工作的。采用80%左右的強度進行訓練,除了能夠發展力量外,還能夠節省“神經能量”,這對于運動員長時間進行大負荷力量訓練是十分有利的。
采用重復訓練法,依據運動員的不同情況,以及不同的肌群應采用不同的訓練手段和練習強度。例如,上肢力量練習時臥推的練習強度以80%左右為宜;軀干力量練習時高翻的練習強度以80%左右為宜;下肢力量訓練時下蹲的練習強度以70%左右為宜。當采用重復訓練法時,在練習的過程中重要的一點是要掌握好提高訓練強度的時機。這里主要提出兩點:一是提高平均強度的時機;二是提高最高強度的時機。
掌握好提高平均強度的時機:當運動員在練習中采用某一個重量可以完成5次/組×5組時,應適時逐步提高練習的強度,直至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例如運動員在做抓舉時,能夠做90千克×5次×5組,說明運動員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這時就要及時提高練習的強度。同樣是5組抓舉練習,就逐步變成90千克×5次×4組、95千克×5次×1組;90千克×5次×3組、95千克×5次×2組;90千克×5次×2組、95千克×5次×3組;90千克×5次×1組、95千克×5次×4組;直至達到95千克×5次×5組。這時就可以說明運動員的力量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1]。
掌握好提高最高強度的時機:一般情況下,運動員采用重復訓練法進行1.5—2個月的系統訓練后,應進行一次以上的沖擊最高強度的測試。當運動員已經具備較強的實力后(這一點教練員的判斷要基本準確),要抓住沖擊最高強度的時機,一次訓練課沖不上去,第二次訓練課再沖,不要失去提高(或達到)最高成績的機會?!熬?,就是要提高”,這句簡單的話是練習的宗旨。
(二)專門力量
專門力量是指動作類似于專項技術動作的力量,我們稱為專門力量。
以上簡單介紹標槍運動員的專門力量練習。專門力量一般每周安排兩次左右,每次練習4-5組、每組8-10次。這種練習由于是局部肌肉發力,所以運動員會感覺非常吃力,因此每次練習的次數和組數都不宜過多。專門力量訓練一般可以安排在星期一和星期四,與技術模仿課一起進行。這些練習不僅能夠發展專門力量,同時還能部分地改進專項技術動作,是一種非常好的練習。專門力量練習后可適當地用輕球(破的足球、排球放掉氣)進行專門投練習,以求達到將專門力量轉化為爆發力的效果。
(三)專項力量
專項力量在整個力量訓練中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為專項服務的。專項力量的發展與重要性是隨著專項運動成績的提高而逐步加強的。這里特別指出,在標槍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專項力量的訓練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找準專項力量的訓練手段與訓練方法是標槍運動員在常年系統訓練過程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2]。
在正常訓練階段(包括準備期和競賽期),每周安排四次課進行專項力量練習。在訓練課中練習的順序一般是先進行杠鈴力量練習,然后用完整技術或專門投技術投擲小鐵球或者重槍。這樣安排有利于力量素質的發展,有利于一般力量與專項力量的結合和轉化,有利于力量練習與技術練習的結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果。
標槍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在準備期基本按上述安排進行。如遇大比賽,在賽前應制訂出一套發展專項力量的計劃,在這個階段盡最大可能使專項力量達到較高水平。在訓練中應注意處理好負荷量和負荷強度的關系,既要保證一定的負荷量,又要使強度逐步提高,通過訓練使運動員具備較強的實力。這個階段一般安排在賽前4—6周。當練習強度達到要求后,就進入保持性訓練階段,使專項力量保持在較高水平或略有提高的狀態。
在訓練中將一般力量、專門力量和專項力量有計劃地組合(或部分組合)進行練習,將有利于這三種力量相互結合、轉化,從而提高訓練的整體效果,為標槍運動員成績的穩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闞福林.優秀鉛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M].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9(2).
[2] 田麥久.論運動訓練計劃[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9.
[3] 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8.
[4] 張英波.現代田徑運動訓練方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國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