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交的遺傳學效應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7: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回交的遺傳學效應,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回交的遺傳學效應

篇1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詞匯教學 問題及對策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脫離課文和句子來講詞匯,用這種孤立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感到學習詞匯是件非??菰锏氖虑?,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且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詞匯的含義和用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變向的造成了學習詞匯難度的加大。

一、高中生在英語詞匯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詞匯的積累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單詞的拼寫不正確,導致做錯了題目。由此可見,良好的詞匯儲備是進行英語閱讀和英語寫作的基礎。但是,詞匯的學習是一個非??菰锓ξ兜倪^程。很多學生甚至會因為總是記不住詞匯而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造成成績的逐漸落后。這主要是因為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方法不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讀音方面

首先是在讀音方面,學生普遍感覺困難比較大,很難讀準,很多學生都通過漢語來給英語單詞注音,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很不靠譜的。

2.拼寫方面

其次是在拼寫的方面,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單詞的拼寫和讀音的關系,所以在拼寫方面比較困難,只通過死記硬背是肯定記住多少的。

3.記憶方面

大多數的高中生在記單詞意思的時候,用漢語進行輔助的記憶,從而造成了完全要依靠死記硬背來記單詞。這種方法,在剛學習高中英語的時候,由于詞匯簡單且量比較少,尚能用死記硬背來應付,但是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學習的內容也會不斷的加深,需要掌握的詞匯量也越來越多,再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會很吃力,力不從心。一直這么下去,就造成了他們英語學習道路上的最大的障礙物,之后便漸漸產生對英語的厭惡情緒。

二、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詞匯的教學向來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但是,在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智力開發、觀察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本來應該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歸納的詞匯規律,常常是由教師完成的,這種代勞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變得更加被動,也使得課堂成了單一的知識灌輸。這種教學方法完全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此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的效果必然有著不好的影響。

2.教師完全照本宣科

大部分的英語教師都只是講授課本上出現的單詞,并且在教授過程中沒有聯系到實際的生活。其實,適當的拓展詞匯范圍不僅能促使學生儲備更多的詞匯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度的擴展一些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詞匯,做出生動的舉例并進行適當的引申。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則很難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也體現不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讓學習詞匯的過程變得更加枯燥和乏味。

3.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大部教師在教學詞匯的時候,都讓學生以記背單詞為主,不采用一些比較新鮮的教法,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肯定會讓學生覺得枯燥和乏味,心理負擔過重,形成惡性的循環。

三、提高詞匯學習效果的一些方法

要想解決高中英語在詞匯的教學方面存在的以上問題,必須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的時候掌握一定的技巧,同時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依據一定的教學原則,還要配合具體的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這才是解決教學問題的關鍵。

在英語詞匯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其次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堅持聽說領先的原則、加強規范讀音的教學、注重拼寫能力的培養,不斷的通過情景教學、實物教學的方式來講解詞義,讓學生把英語單詞和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類似的場景聯系起來就可以加深記憶。方法的具體論述如下:

首先,要貫徹聽說領先的原則,尤其是對高中年一年級的學生。課堂上,教師教單詞的之前,要先讓學生們去聽,用耳朵去“辨音”。教師要展示的不僅僅是單詞本身,而是要具體到每個詞的重音在哪兒?到底是由幾個音素和音節構成,這才叫從真正的意義上來掌握詞匯,這樣可以為學生學好語音和語調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其以后的讀和寫做準備。

其次,要加強讀音的訓練。在詞匯教學的課堂上,先放聽力,使學生可以通過聽英語單詞來分辨出單詞的讀音,然后再通過讀音的規則進行教學,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讀音的規則來記憶和拼寫單詞,這樣不僅減輕了記憶的負擔,也讓學生更牢的記住了正確的單詞拼寫。不但可以使學生養成用拼讀方式來記憶詞匯的習慣,也為他們以后閱讀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再次,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還應注意讓學生掌握好詞匯的詞性以及搭配。因為要真正掌握一個單詞,不僅僅是要掌握它的含義,除了詞義之外,還應該掌握好讀音、拼寫、詞性和搭配等。英語教師應該不斷的提醒學生們,單詞的學習,不僅僅是要記住詞匯的含義,更應該把握好它的詞性以及搭配,這樣才算是真正的熟練掌握了詞匯,才能方便以后的靈活運用。

結語: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在把握教學大綱和教學原則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學生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后對癥下藥,選擇比較個性化和具有針對性的詞匯教學方法,善于激發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亞徐.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負遷移及其對策[J]. 中小學教材教學, 2003,(35)

篇2

【關鍵詞】課堂教學;分離規律;等位基因;相對性狀;精講;多練

分離規律是遺傳規律的基本規律,在掌握其規律的基礎上很容易掌握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連鎖互換規律及伴性遺傳。因此在分離規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掌握非常重要。

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使學生了解等位基因的遺傳行為與相對性狀遺傳表現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理解性狀分離的遺傳學原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精講要抓住關鍵性概念和原理,以及與概念和原理有關的感性材料;學生課堂上的練習題要形式多樣化,做到少講多練。

一、分析感性材料要突出本質

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的提出要經歷了由現象到假說、到理論的過程。學生理解概念和原理,也要求有相應的感性知識為基礎。采取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在分離規律的教學中,首先講述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為學生提供與形成概念和原理有關的充分事實,符合學生思維活動的規律,有利于學生掌握分離規律的概念、原理及體系。那么,在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教學中,應當講清哪些具體事實并突出其本質呢?

1.講清豌豆的花部結構和傳粉方式,使學生弄清自花授粉和異花授粉等基本概念。

2.講清豌豆主要相對形狀。使學生弄清相對性狀的概念,明確純種豌豆的自交后代仍然是純種,純種的雜交后代表現出相對性狀的遺傳差異。

3.講清相對性狀遺傳表現的兩個特點:一是F.全部表現為顯性;二是出現相對性狀的分離,比值近似3:1 0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表現是孟德爾提出遺傳因子F2分離假說的實驗依據。所以,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資料,抓住相對性狀遺傳表現的本質,使之具備學習和理解分離規律相應的感性知識。

二、講述分離規律要突出重點抓關鍵

基因的分離規律是解釋相對性狀分離的遺傳原理,它是運用等位基因等科學概念所組成的判斷,揭示出等位基因的遺傳行為與相對性狀遺傳表現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分離規律教學的重點是講清等位基因的定義、存在形式及其雜合體內的遺傳行為。教學的關鍵在與抓住等位基因遺傳行為的細胞學基礎,也就是在減數分裂和受精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動態。

教學程序按照基因的遺傳理論對分離現象的具體解釋來安排,大致如下:

1.相對性狀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成對基因。等位基因的概念:從數量看,是成對基因;從性質看,成對基因的遺傳效應具有對應關系。從存在位置看,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點上。屬性,所以等位基因又稱對性基因。概括如下:其中,對應關系也是等位基因的本質等位基因與相對性狀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況如下:

2.等位基因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其中,等位基因的純合狀態稱為純合體,如高莖豌豆(DD)為顯性基因純合體;矮莖豌豆(dd)為隱性基因純合體。等位基因的雜合狀態稱為雜合體,如高莖豌豆(Dd).配子中之含等位基因中的一個。教學中應該避免將等位基因的概念和存在形式混淆,造成學生理解和記憶概念的困難。

3.雜合體內等位基因的遺傳行為概括如下:①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有顯性作用,因此F1全部表現為顯性(高莖)。但是,隱性基因并沒有消失。顯性作用是由于高莖基因(D)能夠控制一種酶的合成,通過酶作用促使細胞胞合成足夠的赤霉素,赤霉素刺激細胞生長的結果,使含有顯性基因的豌豆植株表現高莖性狀。矮莖基因(d)不能控制這種酶的合成,因此,含有矮莖基因的豌豆植株表現為矮莖性狀,雜合體則表現出高莖基因的性狀。教學中不一定講述顯性作用的機制,但不要把顯性作用誤解為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的控制作用。②雜合體內等位基因雖然共存與一個細胞中,由于分別位于同源的兩條染色體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獨立性是指等位基因間互不融合,保持著各自的質的純潔性。雜合體內等位基因的純潔性,是F1產生兩種純質配子,以及受精后導致F2出現隱性純和的前提。③在減數分裂時,雜合體內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彼此分開,各進入一個配子,結果,產生數目相等的兩種類型的配子。配子是親體的產物,子體的根源,上下兩代相連續的橋梁,傳遞基因的唯一媒介,所以,配子的質(兩種純質類型)和量(數量相等)的變化,必然對后代的性狀表現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等位基因的分離是性狀分離的根本原因。

④雜合體產生的雌雄配子間通過受精作用的隨機結合,使F2群體中既有等位基因的純合狀態,又有等位基因的雜合狀態,其中顯性純和和隱形純和各占四分之一,從而導致群體F2出現相對性狀的分離,比值為3:1。

綜合所述看出,F2的性狀分離是由于F是雜合體。在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雜合體內等位基因的分離和純和,必然導致后代表現性狀分離。分離規律的語言表達,就是對雜合體內等位基因的遺傳行為的概況。

表現型和基因型的教學可以放在概括分離規律之后,教材在闡述表現型和基因型的關系時,主要強調“表現型相同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而沒有確認“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的判斷推理。教學中學生可能提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通過分析典型的事例,使學生認識到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這種判斷推理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具有真實性,否則是不能成立的。

測交實驗驗證了相對性狀分離假說的真實性,使假說上升為理論。所以,測交實驗是繼續深入地進行原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教學程序如下:

1.闡明回交和測交的概念,啟發學生應用等位基因分離和純和的原理,畫出測交實驗的遺傳圖解。

篇3

【關鍵詞】認知理論網絡課程網頁“信息”設計

1問題的提出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課程作為教育傳播的一種方法和捷徑也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歡迎。而在網絡課程的開發及實現中,網頁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在網頁設計的認識上,有人認為只要學好了網頁制作軟件,就一切搞定,還有人認為網絡課程網頁的設計與一般網頁設計無異,其實不然,網絡課程網頁設計是一個感性思考和理性分析相結合的復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設計者具有良好的網頁開發技術,設計者更要思考如何把各種輔助教學技術完美地嵌入到網頁中,提高學習者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對網絡課程網頁“信息”設計的認知因素分析就顯得彌足重要。本文試分析網絡課程網頁“信息”設計的認知因素,以更好地利用認知因素對網絡課程的網頁“信息”進行設計,使其適應于人的自然特性,滿足學習者的要求。

2認知因素對網絡課程網頁設計的指導意義

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二十世紀70年代開始起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相反,認知心理學家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那些不能觀察的內部機制和過程,如記憶的加工、存儲、提取和記憶力的改變。以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主流,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于信息加工心理學。它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認知過程就是人們在環境中獲得、加工、貯存、使用信息的全過程,此研究對有關教學和學習的研究、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網絡課程也深受其益處。從認知理論的角度對網絡課程的網頁設計進行研究,我們可以對網絡課程的網頁設計做出以下的界定:“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網絡課程的網頁設計不僅僅是‘外表’的比拼,更要注意有意識地對所展示的信息刺激加以組織,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3基于認知理論的網絡課程網頁“信息”設計

認知理論中有很多方法有助于網絡課程網頁的設計。認知圖式,概念理解活動,調動過去的知識以及利用動機圖形、動畫和聲音都是認知理論大大有利于教學的各種方式。

3.1圖式法

圖式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信息的加工過程。它所描述的知識由一部分或幾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其中的組成部分稱之為變量或槽道。圖式是指每個人過去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存儲的方式,是被學習者儲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對新信息起作用的過程及怎樣把這些新信息豐富到學習者知識庫中的過程。在網絡課程網頁設計中,利用圖式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概念以及概念組成部分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做到對復雜概念的全部理解。如下圖1,是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講解遺傳學時采用的圖式法,清晰明確地表達出了正交、反交、自交、回交、測交各概念之間的區別和關系。

3.2概念形成法

概念形成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首先向學習者提供屬于及不屬于一個概念的各種例子,以便使學習者清楚了解該概念的特點,然后,學習者就該概念的定義形成種種假設,直到得出定義為止。在網絡課程的網頁設計中,可以要求學生分成小組,利用聊天室形式進行“實時”交流,或則通過電子郵件或牽引式討論進行異步交流。但無論采用哪一種交流方式,都需要采用一系列屬于及不屬于一個概念的各種例子,供學生在討論假設時參考。如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網絡課程(如圖2)的網頁,采用了在線討論室,教師可以提供一系列屬于及不屬于一個概念的各種例子,和學生進行交流。

3.3調動過去知識法

調動學生過去的知識,新信息會更有意義且更容易學。在網絡課程的網頁設計中,我們應如何調動學生過去的知識呢?第一,可以讓學生覺得新的信息對自己具有意義;第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以及一套對學生可能做出的各種回答進行評估的程序;第三,利用交流平臺讓學生回答問題;第四,采用預先組織法,可以使用聲音文件或屏幕文字來做。如下圖3為東南大學、裝備指揮技術學院聯合開發的網絡課程關于慣性力的教授,運用了預先組織法,提示了學生在前面學過的一些內容,使他們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更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

3.4多媒體素材的綜合運用法

圖形、動畫和聲音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但須掌握好尺度,過多地使用圖形、動畫和聲音來調動注意力反而會分散學習者的精力。

在使用圖形、動畫和聲音時以下幾方面要特別注意:

(1)在對圖像信息進行解釋時,盡量用敘述的方式而不要將所有的信息通過文字呈現出來。這是因為,如果對圖像信息的解釋以文本形式呈現,將引起圖像信息與文本信息對注意資源的競爭,出現所謂的“視覺分裂注意”效應,而另一方面人對信息的接收可以同時從視覺和聽覺通道進行,因此充分利用這一點,將減輕單一通道的認知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