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環境設計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環境設計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建筑環境設計調研報告

篇1

(一)選題脫離實際,缺乏創新

作為工程應用性極強的建筑學專業,在進行畢業設計選題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脫離工程實際,不能同本地區域經濟建設接軌;題目缺少前瞻性及創新性;重復使用相同題目,同質化程度高,差異性不足;過度強調建筑規模,忽視其綜合性;選題單一,涉及面窄,主要集中在住宅、辦公樓等常規項目。選題不能很好地體現培養目標,降低了學生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導致畢業設計質量不高。

(二)缺乏與相關專業協作、配合

建筑設計是一項整體工程,規劃、建筑、水、暖、電等多個專業既要各司其職又應緊密配合、相互協作才能順利完成設計任務。建筑學專業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大多一人一題,獨自完成,只限于本專業,沒有協作與配合,在設計時缺乏整體考慮。作為設計龍頭的建筑學專業,應當考慮城市規劃對該設計地塊的控制指標,包括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筑高度、綠地率、城市設計等。同時,負責提供給結構設備等專業準確詳盡的平面條件,并對所設計的建筑提出設計文字要求。如果不了解相關專業的要求,不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就會積累矛盾,增加后續過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違法違規設計。

(三)指導模式等同于課程設計

畢業設計任務要求、指導方式乃至成果要求等幾乎等同于一般的課程設計,只是建筑規模更大、功能流線更復雜一些。教師給定任務書,明確目的、要求、技術指標等,環境因素限制較少,設計條件相對寬松;學生僅按照任務書要求完成了建筑外環境設計、功能布局、流線組織、造型設計等內容。教學過程注重具體內容和詳細設計,缺乏對項目進行論證與策劃,缺乏對相關專業的綜合考量。

二、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模式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模式。

(一)制定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方案

畢業設計具有強化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的作用,應以社會發展為背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涉及建筑學、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相關專業,應結合各個專業對于畢業設計的要求,制定團隊式畢業設計實施方案。明確研究內容和目標,協調各專業之間的分工協作,確定實施的具體步驟及措施。同時,加大與建筑設計單位校企合作力度,實行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二)合理選擇畢業設計題目

合宜的選題是達成畢業設計系統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選題在內容上宜有一定的綜合性,在規模上應有量的控制。畢業設計選題不僅要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還必須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緊密聯系本專業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建筑學專業團隊式畢業設計的選題不僅要具有以上特點,還必須滿足不同專業畢業設計要求。選題與工程實踐結合,整體性強、內在聯系緊密,能有效反映團隊成員間實質性協作與配合。同時,設計理念定位上緊密結合城市文脈特色,突出生態文化特征,與專業發展趨勢一致。題目涵蓋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等。

(三)組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團隊及學生團隊

畢業設計團隊是由建筑學專業牽頭涉及城鄉規劃、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多個專業共同組成。在校企合作基礎上,組建由企業導師和各個專業教師組成的指導教師組,負責畢業設計團隊的具體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長期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多位教師持有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暖通工程師等國家職業注冊資質證書。同時,聘請哈工大建筑設計院、方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建筑設計院等資深工程師作為企業指導教師。畢業設計學生團隊分為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4個小組。每個團隊不少于3名學生。進入團隊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和較好的溝通能力。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作為團隊負責人,應具有協調組織能力。

三、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指導控制體系

結合建筑學專業特點及團隊設計模式,采取分階段討論式教學指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按照規定的進度框架,先達成共同目標,再由各組學生自己分別完成每一階段的設計任務,并將階段性成果匯總交流討論,由教師指導,循環深入,不斷完善。畢業設計是以提高實踐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環節,指導教師應注重使學生從知識型向知識能力型轉變,采用討論互動的方式更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將復合性建筑工程設計過程分為5個循序漸進階段,通過分階段控制方式和相關反饋機制,建立畢業設計課實施過程階段控制體系。每個階段設定關鍵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逐層深化,使之面對復合、綜合問題時,能夠借助一種系統、循序漸進的方法,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增強設計的系統性和可操控性,加強團隊協作。

(一)設計準備階段調查分析

由建筑設計組負責,集合其他規劃、結構、設備組,對選定設計項目制定共同及分組目標任務。各分組提出本專業對其他專業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相關資料。對建筑類型及現狀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認識、比較、分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設計規范等,并進行現場踏勘,形成圖文相間的調研報告。在匯總時展開討論,使形而上的理論借助實際問題分化為現實可操控的設計原則和理念。各專業相互了解,及時溝通。建筑學專業在此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相關專業要求,圍繞與環境、建筑空間與行為、功能空間的組合等方向展開工作。引導學生將調研問題具體化,使建筑與環境場所、物質技術條件相一致。克服對某一建筑類型設計模式先入為主式的定型化思維,為設計能力及相關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明確設計理念。

(二)以建筑學為龍頭形成初步建筑方案

在一個綜合性的建筑工程設計中,建筑學完成功能布局及造型設計等,規劃專業控制其上位指標,結構專業支撐起建筑的骨架,設備專業配給建筑物的“內臟”,各專業各自獨立,又有密切關聯。首先形成建筑方案,從設計開始對建筑結構設備的運用做出主動的設計回應,在此基礎上各專業配合協調,共同完成。對于綜合性畢業設計課題,設計前期進行的總體構思,將此前調研、資料分析所涉及問題及具體任務要求、環境要素綜合加以構想,完成功能布局、空間形態及其與外部環境的關系進行整體構思。依據整體的構思框架,進行功能空間與流線組織,選擇合理結構類型,預留設備空間,形成建筑的初步方案。

(三)設計子課題的完成

在建筑規劃方案確定后,各專業小組同時進行結構、設備等子課題設計。建筑創作的核心在于空間界定,結構創作核心是實體,二者相互依存。空間是建筑的目的,實體是實現空間的物質手段。結構和設備都需依托建筑空間設計,必須充分發揮建筑的統領作用,建筑、規劃、結構、設備之間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將會造成建筑徒有其表,或違規建設、或結構設備很難實現。因此,在子課題設計過程中必須圍繞設計目標和設計理念,緊密結合工程實際,明確主次,及時溝通協作。

(四)各專業協調,深化、整合方案

在設計中結合所掌握的結構、材料、構造知識,擴展深化建筑空間表達途徑,對先期所形成的建筑形態特征進行進一步調整和深入研究,并對方案實施的具體技術措施進行探討,使建筑設計意圖與材質表達、技術特征統一為一個整體,引導其方案創作趨于技術理性。整合方案并與相關專業深度融合。完善立面及造型設計,運用新材料與新技術,協調建筑與環境的關系,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將生態理念引入建筑設計,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

(五)設計成果表達、評價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