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資本結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1-17 17:1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險公司資本結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公司業績
一、引言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問題一直是理論界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目前,我國對資本結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問題探討,而設定具體行業對資本結構與公司業績方面的實證研究卻不多見。金融保險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核心產業,通過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實證分析,找出資本結構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關系,提出優化企業資本結構的建議和對策,對實現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變量選取及數據收集
(一)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在滬深兩市A股上市的金融保險行業類上市公司中選取了29家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時效性和全面性,依據以下標準對數據進行篩選:(1)為了避免新發行股票對實證結果的影響,要求樣本公司均在2008年1月1日以前上市;(2)為避免非經營因素對樣本公司的影響,本文在選取樣本公司時排除了PT公司、ST公司以及*ST公司。數據來源于2010-2012年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和統計年鑒,借助于stata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二)變量選定及定義
鑒于金融保險企業區別于傳統企業的治理特征,本文主要選取企業的盈利能力指標——凈資產收益率作為因變量。同時,選取資產負債率、流動負債比率比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三個指標作為自變量反映企業的資本結構。最后,選取公司規模作為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定義見下表1:
三、實證模型及數據
(一)研究假設
假設1:凈資產收益率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
負債水平與企業財務風險呈正相關關系,不利于企業價值的提高。擁有較低財務風險、現金流動性好的企業其持續超額盈利能力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而高負債水平則會對企業業績提高產生負向作用,不利于企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1]。綜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來假設1。
假設 2:凈資產收益率與流動負債比例負相關
一般而言,流動負債比例越大,說明總資產中短期負債所占比例越大,意味著經營者面臨的現時債務壓力越大。一方面,若企業流動性負債水平較高、債務壓力繁重,企業經營者面臨著改良企業運作方式,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的壓力;另一方面,流動負債形成的所需償還短期貸款利息較高,企業財務成本增加,進而影響企業的利潤?;谝陨蟽蓚€方面流動負債比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暫且假設凈資產收益率與流動負債比例負相關。
假設 3:凈資產收益率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正相關
股權結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大部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企業績效與股權集中度正相關,集中的股權結構能夠有效的監督和制約企業經營者,并使經營者目標與企業所有者保持一致。因此,本文姑且假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凈資產收益率正相關。
假設4:凈資產收益率與企業規模正相關
相較于規模較小的企業,規模較大的企業一般實力較強,承受債務能力也較強,利潤來源也較穩定,因而公司規模越大其績效也越高?;诖吮疚奶岢隽思僭O4,假設凈資產收益率與企業規模正相關。
(二)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數據表明,在2010-2012年間,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4%左右,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一般;資產負債率和流動負債比例均值在70%以上,高于全國65%水平,說明金融保險企業負債比例過高,融資主要來源于債務融資中的流動負債;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在30%左右,顯示企業股權集中度較高;同時金融保險企業公司規模較大,影響了企業績效。
(三)模型建立
通過以上假設和分析,構建如下資本結構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ROEit=C0+b1LEVit+b2SLEVit+t+b3LHit+b4Lnsizeit+u,其中 u 代表隨機誤差項。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本文運用加權最小二乘法(WLS)對中國金融保險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在對回歸方程進行估計時發現部分自變量參數并不顯著,因此進行異方差white檢驗,判斷模型是否存在異方差。white檢驗原假設是模型為同方差,備擇假設是無約束異方差。White檢驗結果顯示,模型以p值為0.0000的檢驗結果拒絕了原假設,即模型存在異方差。因此本文采用的了WLS,即加權最小二乘法對模型的異方差進行修正:
模型結果顯示:各解釋變量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變量間不存在序列相關性,同時模型的擬合優度也較高。這說明我國金融保險行業上市公司企業績效受負債比率影響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率、公司規模的影響,從而證明了資本結構對企業績效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實證結論
第一,模型的實證檢驗表明,資產負債率與凈資產收益率呈負相關關系,而流動負債比例與凈資產收益率呈正相關關系。
實證結果顯示,資產負債率與凈資產收益率呈反比,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業績越低。這是因為企業負債率過高會給外部傳遞出公司經營業績不佳、資金流動性不足等不良信息,同時定期的債務利息支出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財務負擔,這些因素都會給企業業績的增長造成不良影響。雖然企業的負債可以通過遞減所得稅帶來相應的節稅效應,從而形成財務杠桿利益,但是負債的增加同樣會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增加財務風險,進而造成公司市場價值的下降。因此,負債水平的增加會造成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影響企業業績。
而流動負債比例與凈資產收益率呈正相關關系,這一實證結果與研究假設相悖。這是因為,雖然流動負債的增加,會使公司面臨的現實債務壓力增加,但是也會使公司流動資金以及營運資金也會有所增加,同時財務費用增加所帶來的的稅盾作用也會增加公司價值。因此企業的流動負債比例的增加對公司業績的影響起著積極作用。
第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是決定我國金融保險行業上市公司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并與公司業績呈負相關關系,這與研究假設相反。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增高,不利于大股東之間利益的相互制衡,股東之間彼此約束力弱化,不利于監督機制的有效形成,會使企業問題加重,不利于企業業績的提高。此外,隨著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增加,可能會出現導致第一大股東支配整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以及監事會,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或者通過關聯交易以及擔保等方式侵占公司財產等問題。
第三,公司規模越大,收益也越趨于穩定,承受債務的能力越強。因此公司規模與凈資產收益率正相關,并且影響力較大。公司資產規模較大的金融保險企業更容易實現企業縱向一體化或多元化經營,進而有效地分散經營風險,同時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獲得規模經濟,從而提高企業經營業績。
綜上所述,公司規模對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影響最大,影響力次之的是流動負債比例,而資產負債率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則影響較小,而流通股比例則影響不顯著。因此,將本文所選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多元線性相關性用以下模型表示:
(二)優化我國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對策和建議
1.增強企業資本結構管理意識,建立資本結構的動態調整機制
對于資本結構相對較高的企業,若要迅速降低財務杠桿率,企業則需通過發行股票或出售資產償還債務等方式下調負債比率。動態的資本結構管理是資本結構動態性的必然要求,因此企業必須加強資本結構管理意識,根據企業自身特點以及環境的變化趨勢,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
2.優化企業的治理結構,控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首先,我國金融保險上市企業應擴大董事會權利,加強對企業大股東和管理層的監督。目前我國金融保險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較高,監事會操作不規范、監督作用不顯著等問題突出,因此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讓管理層的行為與廣大股東利益保持一致。一方面,經營者掌握公司經營狀況的大量信息以及第一手資料,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監督約束機制,力求企業經營與所有者目標相一致。另一方面,在激勵機制缺乏時,一般經營者所追求的目標是增加工資報酬、降低工作強度與時間長度以及避免風險報收經營等,因此,企業需要制定合適的激勵機制,激勵經營者做出有利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經營決策。
最后,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效的信息披露可以增強社會公眾以及投資者對公司經營前景的信心,增加企業的市場價值,為公司募集資金提供便利。但是,若企業信息披露機制缺失不全、條理不清,則會導致社會公眾以及投資者對公司經營信心的缺失,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增高,從而造成企業融資困難,陷入經營困境。因此,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優化公司治理的關鍵,企業需建立完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
3.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提高企業內部融資能力
企業融資方式不同,其產生的經營管理作用也會不同。從資產專用性角度看,對于容易重新配置的投資資產而言,可利用債務融資方式對資產進行治理;對于不易重新配置的專用性較強的投資資產而言,則應采取股權融資,運用股票市場對資產進行治理。同時由于投資項目屬性不同,企業選擇融資方式也會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融資方式,融資所產生的交易費用和融資成本會有較大的差異,根據不同投資項目的屬性,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企業應對不同的融資方式采取差別使用。
同時,企業融資不僅可以選擇債務融合和股權融資,還應考慮企業的內部融資。內部融資具有低成本、低風險等特點,有利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目前,我國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籌資主要依賴外部融資,內部融資能力較差。過分依賴外部債券融資加重企業破產風險,不利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國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應逐步提高內部融資能力。一方面,要從籌資觀念上重視內部融資;另一方面,應建立并嚴格執行盈余公積增補資本金制度,在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的同時,嚴格執行折舊提取制度,提高任意盈余公積金的提取比例。
4.注重企業規模,發揮企業的規模效應
一般而言,企業規模小,不利于產生規模效應,導致企業單位成本較高,但若企業規模較大,企業管理易產生混亂,相應的管理費用成本也會增加。
金融保險企業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選擇適當的企業規模關乎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目前,我國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的規模效應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此外,實證結果也顯示企業規模與凈資產收益率呈正相關關系,因此本文認為應適當的擴大金融保險企業的規模。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真正建立一套符合該行業發展的現代管理制度,促進金融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寧光榮,肖燕飛.對我國上市公司負債與企業績效的研究[J].哈爾濱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5(2).
[2] 李文曉,高燕.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的關系研究[J].商業會計,2013(1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