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室規章制度范文

時間:2023-12-01 17:4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物理實驗室規章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物理實驗室規章制度

篇1

第二學期初中物理實驗室工作總結

這學學期,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全體教師的支持和幫助下,本人在本學期的物理實驗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實驗室管理,健全實驗室基本制度,協助各年級教師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教研活動,促進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現把本學期的物理實驗室管理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1) 落實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實驗室財產和儀器的保管,維護,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做到出入有據,每次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能要求有關教師填寫好《實驗通知單》,《實驗情況記錄表》等

(2) 做好儀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冊登記,做到整潔,規范,項目清楚。在實驗前后對儀器性能進行認真檢查,做完實驗后及時收回,上架歸位

(3) 熟悉儀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儀器的保養和維護,對危險品按照要求進行安全處理。做好防塵,防火,防蟲,防揮發等防患措施。

(4) 做好易耗品和儀器破損登記。對易耗品及時補充,對儀器破損及時登記,填寫好《儀器損壞丟失報廢單》并按賠償規定進行處理。

(5) 配合科任教師準備好各個演示實驗及學生探究性分組實驗,為實驗教學提供方便。協助教師進行儀器調配,改進,布置,以適合實驗需要,提高課堂實驗教學質量。

(6)做好安全,衛生清潔工作, 同時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對發現有問題的學生及時地對進行批評教育,及時關閉電源開關并鎖好門窗。以確保實驗教學正常進行。

(7)準備好各項待查材料,填寫好各項報表,做到有據可查,條理清楚,并接受有關主管部門檢查。虛心接受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室管理工作。

(8)認真完成好學校分配給我的其它工作。

總之,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一學期,我總是積極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努力為學生學好物理創造好前提條件

第二學期初中物理實驗室工作總結

在這學期的工作中,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本人努力完善實驗室管理,促進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現把本學期的物理實驗室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1)注意安全并加強實驗室財產和儀器的保管,維護,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

(2)做好所有儀器的清點,上架和造冊登記,做到整潔,規范,項目清楚。

(3)熟悉了新增儀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儀器的保養和維護,對危險品按照要求進行安全處理。對學校購置的新儀器及時安裝調試交付使用。

(4)做好防塵,防火,防蟲,防揮發等防患措施。

(5)做好易耗品和儀器破損登記。

(6)配合科任教師準備好各個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為實驗教學提供方便。并常協助教師進行儀器調配,改進,布置,以適合實驗需要,提高課堂實驗教學質量。

(7)按質按量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任務,高二年級實驗考試合格率為100%,并獲得教師的一致好評。

(8)堅持出勤值班,維護教學秩序,為教師學生及學校有關方面使用實驗室提供方便。

(9)做好安全,衛生清潔工作, 同時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對發現有問題的學生及時地對進行批評教育。

(10)接受有關主管部門檢查。虛心接受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室管理工作。

(11)同時我還認真完成了學校分配給我的其它工作。

總之,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一學期以來,我積極,主動,熱情的為物理教師及學生服務,開展好實驗教學,為學生學好物理創造了前提條件。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點,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彌補不足,減少缺點,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延伸閱讀:初中物理實驗室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物理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實驗室則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物理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物理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即是,通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能有目的地觀察,辯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變化條件,能了解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實驗室工作直接關系到物理教學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因此實驗室必須建立和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實行規范的管理。

二、具體工作計劃:

1、制訂規章制度,科學規范管理

2、按照學校各類規章制度,并認真執行。

3、制訂學期實驗計劃表、周歷表。

4、開足開齊各類實驗,并積極創造條件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積極服務于教學。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邊的實驗器材的作用,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6、做好儀器、器材的常規維修和保養工作。

7、做好儀器的借出、歸還驗收工作。

8、有必要時,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儀器、器材的補充計劃。

10、做好各類臺帳的記錄工作。結合采用電子檔案。

11、結合學校常規管理,保持實驗室的常清潔。

三、具體實驗安排:

實驗室分組實驗計劃表

周次

實驗內容

第一周

科學探究熔點與沸點

第三周

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第四周

比較不同的物質的吸熱能力

第九周

讓電燈發光

第十周

科學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

篇2

摘要:理論來源于實際,物理上的規律和理論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初中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初中物理實驗課所遇到的幾點問題,簡要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解決方法

物理是一門研究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科學,他來源于我們的實際生活,是人們通過千百萬年的生活實踐歸納總結出的一些自然規律和定理,學習物理的重要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更好的讓人們認識生活,了解生活,掌握生活規律。物理新課標將科學探究列入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當中。由此,物理實驗在教學中也受到了更高的重視。通過幾年的物理教學實踐,我發現物理實驗在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設備和時間的局限。

在某些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學,常常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讓實驗教學很難實現。雖然學校都設置了物理實驗室,但總存在器材配備不全,設施陳舊,數量不足等問題,令很多實驗不能正常開展。另一方面由于物理課時的局限和學生課業的繁重,使學生沒有做實驗的時間,也是不好開展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管理經驗的缺乏。

實驗室的管理未受到學校的足夠重視,對實驗室的管理缺乏經驗,常常是學?;ㄙY金籌備起來的實驗室沒過多久就又不能正常使用了。有的地方甚至將實驗室擱置在那里,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有困難的實驗。

初中物理學中涉及到許多抽象的、微觀的內容,實驗中很難直觀的觀察實驗現象,這部分內容由于對實驗器材要求較高,并且不易操作,甚至具有很大的危險性、爆炸性,不適合在實驗室里面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和學生難以用實驗來演示和驗證。

(四)課前準備不充分。

有的教師對實驗課不夠重視,課前不做準備或是準備不充分,上課時出現實驗做不出來或是誤差太大,得不出相應的結論,甚至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故,教師只有強行的要求學生接受結論。

二、針對以上幾點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方法

(一)提高學校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視,解決設備設施上存在的問題。

初中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傳統的中學物理教育普遍存在著輕實驗重講解,輕過程重結果,輕啟發重傳授的現象。致使實驗的探究性和學生的創造性無法體現,使學生對物理不感興趣同時也造成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不到相應的培養。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很多??茖W證明:語言傳授的學習內容存留率只有5%;而通過實踐的學習內容存留率高達75%。所以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還可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學習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做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p>

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在課余時間,選取一些有特長的教師對實驗室進行管理,并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開放,提供第二課堂的陣地,彌補試驗時間的不足。物理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生參加學科討論、制作科技模型、觀看實驗表演、進行現場參觀、閱讀課外輔導文章、參加各種競賽,不僅能幫助他們復習、記憶、理解學過的物理知識,培養聯系實際的能力,而且還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使他們勇于探索新的物理現象和規律。這不是做幾道練習題所能代替的。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日?,F象、自主提出問題、設計實驗、結合生活資源進行專題性探究的能力,這將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得更加深入,從而形成勇于實踐和創新的良好品質。

(二)加強對物理實驗室的管理。

物理實驗室是實驗教學的重要陣地,是師生進行科學探究和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更是完成物理教學任務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加強中學物理實驗室管理,完善實驗室建設,對提高實驗室效益的意義重大。物理實驗室的管理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必須從學校工作的整體出發確立“服務于教育,發展于需要,一切為了育人”的指導思想,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物理實驗室為教學服務的功能。

健全實驗室的各種規章制度,是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工作能正常進行的保證。所以制定有關的規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實驗室應責任到人,有專門人管理。實驗儀器設備的配置應按照教育部的《中學理科教學儀器配備目錄》實施。課余時間實驗室也可向學生開放,學生想做實驗練習或實驗復習或探究性實驗都可以,只要事先預約登記實驗名稱、器材、時間,與實驗教學無沖突就可以做。教師先根據學生的登記準備好有關器材,在學生自主實驗過程中也必須有老師在場確保實驗的安全。

(三)配合多媒體教學。

初中物理學中往往會涉及到許多抽象的、微觀的、難以用實驗演示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由于對實驗器材要求較高,并且不易操作,甚至具有很大的危險性、爆炸性,教師和學生無法用實驗來演示和驗證。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焙侠砝枚嗝襟w教學技術,可以優化實驗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直觀教學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占重要的地位。傳統的直觀教學一般是運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和教學掛圖等進行,但這些手段具有局限性,如可見度小、演示現象瞬息即逝,或是限于條件演示效果差,使學生對許多物理知識的理解不能建立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用錄像播放一些在課堂中不易演示的成功實驗,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物態變化時,霧、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課堂中我們很難直接觀察到,所以我們用錄像把這些自然現象濃縮在一個幾分鐘的片子里,在課堂上放給學生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四)課前應做充分的準備。

篇3

策略一:統一思想,更新觀念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對實驗的要求特別高,在課程性質中強調: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僅是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學方法,體驗科學家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學習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其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要求學生能從實驗中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勇于創新,有判斷大眾傳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意識,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勇于放棄或修正不正確的觀點?!读x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還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從課程標準來看,新教材目標新,觀念更新,要求我們廣大物理教師領會新課標的理念,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物理探究實驗教學中。但是我們有些物理教師為什么就不按《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去做呢?究其原因,還是思想問題。這些物理教師沒有真正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沒有“照亮別人,燃燒自己”的蠟燭精神,得過且過,過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要混過一天八小時,工資按時到腰包就行了,管它實驗不實驗,我的經反正念完了。例如,我有一次問一個物理教師:“‘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那個實驗你做了嗎?”他不屑一顧地說:“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練實驗?!本瓦B物理教師的觀念都沒有更新,更談不上課堂更新了。還有些物理教師認為新教材中看不中用,不愿意接收新課標理念帶來的思想沖擊,總認為物理探究實驗教學會浪費教學時間,影響教學進度,耽誤學生的學習,也應付不了考試,有些教師只按照新課標做做樣子,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把新教材中那些精心設計的許多亮點,如,“活動”“生活、物理、社會”等當成了擺設?!读x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物理與生活社會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情感,開拓學生的視野。所以說,我們的物理教師首先自己要統一思想,更新觀念,也只有這樣,才能使物理探究實驗真正的探究下去。

策略二:完善制度,改變教學評價及考試方式

首先要制訂各項規章制度,為初中物理探究實驗順利進行提供依據和堅強后盾。有些物理教師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能懶就懶,上面不檢查、不督查,就馬虎了事,能不做就不做。作為學校的管理層就要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鼓勵物理教師做好物理探究實驗,同時加大督查力度,定時不定時地抽查,抽查結果要記載要公布,要有獎勵和懲罰措施,要與教師的其他方面掛鉤。學校領導不要抱住“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教條主義。曾經有這樣一位校長對教師說:“我不管你們怎樣教,最后我只要考試成績好,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绻沁@樣的話,怎么可能有物理教師愿意去做物理探究實驗。其次,考試作為教學評價的手段,其導向作用是顯然的。主管部門要認真研究評價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到底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F在中考物理實驗考查方法只是在幾個必做的實驗中,任意抽查一個實驗讓學生做,甚至是學生自己選一個做做,最后主考教師給一個等級,實在不會做實驗的有時也勉強給及格等級,從考查方法上就沒有把物理實驗真正重視起來。近幾年來,雖然幾經改革,中考物理考試內容已經注重物理實驗的考核,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但還不夠。我認為要考查學生動手做實驗的過程,要把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全部實驗納入考查,要把教師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納入考核,要硬碰硬,這樣才更好地調動物理教師上好物理探究實驗的積極性,更好地完成物理探究實驗??傊?,要完善一整套考核制度和考試制度,考試命題要根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把實驗放在重要位置,這樣才能促進農村初中物理探究實驗的教學。

策略三:重視品德修養教育,師生共建和諧環境

在物理實驗過程中,首先,要注重教師的表率作用,堅持教學言行規范,為人師表,要讓學生知道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實驗,但里面有許多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其次,要對學生進行遵章守紀、尊師重教、愛護公物的教育,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要有主人公意識,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介紹科學家的故事,介紹科學家探究科學實驗的鉆研精神和杰出貢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國的思想意識教育。因此,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必須把教育與教學相統一,師生才能在和諧的環境下順利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策略四:重視物理探究實驗的教學

物理實驗教學能為學生創設生動的物理學習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能發展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崇高的科學精神,可是物理實驗教學仍然是農村初中的薄弱環節。有些物理教師只有上公開課或教學研究課或領導檢查時,才把實驗儀器搬進教室,用來應付一下,即使是走進物理實驗室上課,也少之又少,僅有幾個必做的實驗才偶爾去做做,甚至一些學校直到實驗操作考試時才對一些學生實驗進行補做,考哪幾個就補做那幾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我認為要提高實驗教學效果,首先,物理教師要切實行動起來,要樂于實驗,善于實驗,勤于實驗,不怕做實驗。其次,教師要因陋就簡,因地制宜,盡可能地自己動手設計實驗,盡可能地設計有新意、有創新的實驗,教師要能隨手取材或用自制的簡易教具設計一些有特色的實驗,并對常規實驗提出改進意見,教師還可以從生活物品中開發實驗。再次,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克服探究實驗時的思維障礙,還要防止思維僵化,為探究而探究。最后,學校要重視物理實驗的課外延伸,經常開展物理實驗操作比賽評比活動。因此,我們廣大物理教師要結合物理實驗的特性提出具體的實驗方法,切實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把物理實驗教學放在重要位置。

篇4

關鍵詞: 中美兩國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教學模式 創造性思維

時代在發展進步,各國教育教學改革也風起云涌,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乃培養具有科學素養、能參與社會競爭、能動手解決問題的實干型的創新人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表示,要“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1]。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因此研究實驗教學,借鑒國外成果經驗,既是物理教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歷史使命。

美國中學理科實驗教學歷史悠久,其積淀的實驗教學經驗對我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基于此,本文從教學理念、實驗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標準等四個方面對中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對比分析,提出我國初中有效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建議。

1.中美教學理念差異

我國物理實驗教學基本上都是驗證性實驗[3],初中也是這樣,即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等均由教材或教師提前設定,學生只是選用相應器材,采取相應方法,按照相應步驟,獲得相應的結果。學生在實驗中機械模仿的痕跡較重,比較被動,不利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一般就實驗講解實驗,注重結果的正確與否,沒有留出足夠的思維發展空間,學生獨立探索的訓練欠缺。這樣的實驗教學理念難以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美國中學理科實驗教學更關注實驗過程,更鼓勵創新,在實驗教學中不過分強調實驗原理的嚴謹性和實驗測量的精確性,重點是放在通過探究的過程,讓學生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理念和操作,在與經驗世界的對話中建構自己的知識。教師主要是提出問題、啟發思路和引導爭論。物理實驗教學中,物理實驗的目的不僅僅是教學生使用各種儀器設備和學會一些實驗的方法與手段,更是讓學生在實驗中既動手又動腦,讓學生學會用實驗方法去檢驗理論,通過物理實驗懂得如何去研究物理問題,真正掌握物理規律的真諦,而不是只局限在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訓練范圍內。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應該更加充分地認識到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和性質,在實驗教學中樹立新的更高的目標。

2.中美實驗內容差異

選擇美國物理教材《科學探索者·電與磁》[4]與我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簡稱“我國教材”)電磁部分進行內容比較?!犊茖W探索者》系列叢書在美國中學中普遍使用,被譽為美國最權威的研究性學習教材[5],《科學探索者.電與磁》(簡稱“美國教材”)是其中一冊。兩書具體內容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中國物理實驗內容比較

兩本教材涉及的知識點基本相同,比如歐姆定律、電功率、磁體和磁場的基本性質、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等,但數量和質量上有較大的差別。

首先從數量上看,我國教材有21個演示實驗、19個學生活動實驗;而美國教材兩類實驗分別是16個、44個,總量遠遠超過我國教材。且從實驗類型上看,更注重學生活動實驗的開展,占總量的73.3%。其次從教材編寫的內容來看,也有諸多不同。

第一,美國教材中實驗種類更豐富。教材明確把實驗分為學科內實驗和跨學科實驗,其中學科內實驗有“探索”、“增進技能”、“試一試”、“技能實驗室”、“生活實驗室”、“探索活動”等版塊??鐚W科實驗包括“科學與歷史”、“科學與社會”、“與語言、社會、視覺等的‘鏈接’”、“身邊的科學”等,這些既讓學生的基礎得到了鍛煉,又為學有余力又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了知識和技能的拓展空間。反觀我們的教材,表面上看好像是有趣了、簡單了,但實際上使用的難度卻很大,內容并不吸引學生,還是以物理學知識為主要內容,強調的還是知識。第二,美國教材中內容更具趣味性和新穎性,比如設計了兩臺手搖發電機互聯實驗來比較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異同點。第三,美國教材中實驗內容更具多樣性、連貫性,例如通過“讓鐵屑變得有磁性”、“自制指南針”、“辨別假硬幣”、“測量磁偏角”等一系列實驗來驗證或強化磁體這一知識點,而我國教材僅設置“自制指南針”實驗。第四,美國教材中實驗內容涉及的知識面更廣,例如測量磁偏角、電聲信號轉換、半導體性質等,這些內容我國教材都沒有涉及。第五,美國教材更注重探究過程的完整性。我國教材常常把探究的七個要素分解,讓學生完成其中一個或幾個探究過程。而美國教材注重探究的完整性,對于學生能力達不到的,會搭梯子,給出很多提示,但要求學生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第六,美國教材還在附錄中用較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基本模式、分析解決問題的各種工具,以及實驗安全等內容,這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3.中美實驗教學模式差異

我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設計思路一般為:學習要點—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指導—問題思考與討論。教材對實驗的安排思路集中體現的是學習觀,例如探究導體電阻與什么因素有關,開門見山就是“學習要點”——學習控制變量法。顯然,實驗主要想讓學生學習到什么,對知識的期待更加強烈,因此實驗的設置相對比較封閉,學生難以發揮創造。

美國初中理科(物理)實驗教學的設計思路一般為:問題—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分析并得出結論—應用。它強調教師應對學生的科學思維進行引導,強調觀察和實驗的重要性,而且觀察通過實驗專門訓練。這種實驗教學模式采用類似于科學研究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其主要特征是不把現成科學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要求他們自己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得過程,通過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訂研究方案—檢驗假設—做出結論”的完整過程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這類實驗具有明顯的開放性,但又不完全開放。它為學生搭建了腳手架——告訴學生要做什么,具體怎么做則由學生自己決定。教材始終是個引導者——把策略告訴學生,具體行動則由學生自己決定。美國教材的學生實驗所用器材非常生活化、便捷化、經濟化、簡單化,如硬幣、普通直尺和紙張、地板磚、普通絲線、易拉罐等,把這些日常用具看做物理實驗器材。而且美國中學物理教師習慣自制教具和實驗器材,帶領學生搞各種各樣的課外實驗活動。例如,有一所學校的老師領著一個學生實驗小組利用儀器接收從人造衛星上發來的信號,并以此驗證相對論的理論[6]。他們教育學生應該會運用科學推導和批判思維,把科學知識和科學過程結合、聯系起來,從而發展對科學的理解的要求。

4.中美實驗教學評價標準差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學習評價內容的設置與課程目標一致,評價內容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評價方法有:作業評價、測驗、成長記錄、作品評價,注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在科學探究中具體地說評價學生能否全面、細致地觀察物理現象;能否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能否擬訂簡單的研究方案并進行實驗;能否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信息搜集能力;能否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獨立思考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否準確地用書面或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否具有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的意識,并做出自己的判斷,有初步交流信息的能力,等等[7]。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通過實驗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來評價學生對物理內容的理解和是否具備各種探究的技能,是美國實驗教學評價的重要特點。評價學生的物理學習分為四個方面:檔案袋評價、知識評價、行為評價和技能評價。其中實驗教學的比重最大,分別為實驗室活動和實驗記錄、實驗報告占40%;知識評價30%;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20%;參加班級活動10%。教師指導用書還指出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對圖表、實驗步驟、實驗內容等的語言描述往往比實驗結果更重要。其中的行為評價主要針對學生在“設計物理實驗”和“小實驗”中的表現。行為評價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是否遵守安全規則:嚴格遵守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規章制度。(2)對實驗技能的掌握:觀察、交流、預測、測量、解釋數據、使用數據、制作圖表、控制變量、歸納、推理、推導公式、構建模型、操作性定義等。(3)對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通過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使學生明確概念、定律建立的依據,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律的內涵。了解和理解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4)分析和總結:在遵循證據法則和運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分析、解釋和總結必須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通過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質疑并進行可能的修改。(5)情景的應用:思考、討論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問題并發表觀點,評價學生運用科學進行個人事物的決策和形成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的能力[8]。

從以上幾點可看出我國和美國一樣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明確詳細的實驗標準,但實際上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執行,現在真正實施的其實是“以考代評”制度,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主要體現在考試上,一是中考試卷中的物理實驗題,二是初中畢業生實驗操作考試。中考試卷中的物理實驗題主要的是實驗原理、基本技能和實驗數據計算,而初中畢業生實驗操作考試每年考核內容基本都是固定不變的。因而很多教師平時基本不給學生做實驗,到考試范圍和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出來了,臨考前再帶學生突擊一下,也能在考核中取得很好的成績,還省時省力。原來試卷上的儀器怎樣連線,教師在黑板上就怎樣連線;試卷上怎樣看刻度,教師在黑板上就怎樣看刻度,結果學生照樣能應付中考,這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實驗教學比起直接講述來,確實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在得到結論方面常常反不如直接講述來得簡潔而明確。但物理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生從物理實驗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探索能力和動手技巧等,不是直接講述所能給予的;而且物理實驗在增加物理教學的趣味性方面,它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啟示與建議

通過兩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比較,美國的物理實驗教學給我們的啟示有以下幾點。

5.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需要以發展學生的智能,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為出發點,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在實踐中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會科學探究的實質。

5.2拓展實驗內容和類型,彰顯趣味性和生活性。

實驗內容是教學的主要載體,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基本依據。有必要以學生為中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樂于實踐,主動思考。同時實驗內容能夠強調知識的應用元素,在具體應用中體現知識的轉化與遷移,體現知識創新設計的思路,以便給學生以創新思維上的啟發;體現與生產、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物理無處不在,學習物理知識很有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動力。

實驗類型可為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如定性觀察、定量的測量和數據的整理、實驗或小制作、討論、角色扮演、游戲和探究性學習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建構意義,獲取知識,發展探究能力,形成樂于發現、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5.3注重知識的連續性,保持探究過程的完整性。

美國教材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將實驗探究、實驗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結合,讓學生對自然、社會、科技、文化引起足夠的關注,并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國由于課時、課程標準或教學設備等限制,很多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無法得到滿足。因此要調整實驗內容,根據實驗的內容設置兩課時或多課時,或者把實驗探究延伸到課外,以實現知識的連續性和探究過程的完整性。

5.4加強自我學習,提高教師科學素養。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個人科學素養。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自我學習,科學思考,通過開展科技活動和自制實驗器材,不斷拓寬思路。教學內容能不拘泥于學科中心的內容框架,能從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組織和引導實驗活動。內容和形式上要能體現出教師的科學探究能力。

5.5遵循評價標準,重視過程性評價。

根據前文比較,無論是我國義務教育物理課程評價標準,還是美國的科學教育標準,都十分重視學生實驗的過程性評價。但我國實際操作往往強調實驗步驟的正確與否、實驗結果的正確與否,而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所忽視。我國雖然也在開始嘗試用成長記錄或學習檔案作為評價工具,但實施的力度和范圍還很小。此外在試題設計上,試卷的內容還是以考查知識點為主,忽視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這些現狀都有待改變。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DB/OL].省略/.

[2]陳荷盈.美國中學實驗教學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3]劉永鋼.包頭市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4][美]帕迪利亞主編.王耀村,應必鋒譯.科學探索者·電與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

[5]鄧英付.美國教材《科學探索者》的特點及對我們的啟示[J].物理教學,2011,(1).

[6]牟其善.中美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比較[J].山東教育科研,1997,(1).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我國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篇5

Abstract: Experiment is a kind of inquiry activities. Activately carrying out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based on it has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scienc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took the philosophy of basic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new course reform as the base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as the target, made concrete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design on extracurricular inquiry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s.

關鍵詞: 課外實驗;探究性教學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experiment;inquiry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4-0279-02

1探究性實驗活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的重要意義

探究性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地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取與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有關聯的問題或項目,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1]。探究性教學有別于傳統的以知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更加強調通過是學生親歷科學探索的過程,激活學生的認知情感和主體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將探究性教學引入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當中,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加快推進物理教學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在2001年頒布的《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重視科學探究的教學科學探究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它應該貫穿于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2]。實驗是物理學習中獲取信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實驗既是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又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思維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過程。因此實驗是物理探究性教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

2初中物理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多年的初中教學實踐,以及對兄弟院校數十位初中物理同行進行針對性的訪談,深感初中物理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中存在一些相似性的問題。

2.1 學校方面首先,學校對于課外活動指導工作量化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激勵措施。其次,目前學校實驗室僅僅滿足課堂實驗活動的需要,服務于課堂之外的意識比較欠缺。

2.2 家庭方面某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無時間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或受文化水平所限缺乏指導能力。有的家長只是給孩子錢,讓孩子自己看著辦。缺少對學校教育的配合,使所學知識和方法無法得到應有的強化和延伸。

2.3 社會方面給予的關注度和便捷度不夠。有些課外實驗或社會調查需要和有關部門協調,而學生協調能力有限,這就要學校、社會、家庭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機構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教育。

2.4 學科方面教學內容固定、課時緊,加之班額太大,演示實驗無法充分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即使安排分組實驗,每個學生的動手實驗的機會也各不相同,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具體指導也不現實。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無法隨時發現糾正導致實驗失敗,從而導致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受挫。

2.5 教師方面首先,陳舊的實驗教學理念導致教師、學生的物理實驗意識比較淡薄,致使實驗教學不能自覺開展。廣大一線中學教師常規教學任務重,從而無暇顧及對學生的課外活動的指導。其次,由于是課外活動,老師的指導更多的是體現在活動之前,對學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老師不能及時提供幫助,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外活動的效果。

2.6 學生自身方面有的學生因課業負擔過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物理課外活動。另外缺乏自制力和主動性也是導致物理課外活動開展不順利的重要原因。

3初中物理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設計與實踐的基本原則

3.1 興趣性原則教師應從從日常教學和生活實際中結合學生和教材實際探索出更具價值和可行性的題材的活動,提供多形式和多層次實驗,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滿足各類學生的要求。

3.2 自主性原則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從選題、確定方案、查閱資料、收集證據、實驗、撰寫報告、匯報等方面逐步增大開放的程度。

3.3 實際性原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熱點課題。如噪聲污染、粉塵污染的調查和模擬研究實驗等。

3.4 合作性原則關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學生之間營造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多采用小組探究的形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小組工作,發揮各自所長,在匯報中鼓勵學生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演示、模型等各種方式進行交流,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3.5 技術性原則關注學生信息技術意識和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可以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包括計算機網絡)收集與課題有關的信息資料,鼓勵幫助學生在匯報中運用多媒體技術。[5]

3.6 協調性原則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共同協調支持學生的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全方位加大對實驗的重視程度,為學生創設完整系統的探究環境,對學生自主探究提供最佳條件。

4初中物理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具體內容

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包括:課外小實驗、小制作,開放實驗室的探究性實驗,研究性實驗課題等類型。

4.1 課外小實驗和課外小制作課外小實驗、小制作是課堂物理實驗的重要補充和延伸形式,對一些需要用時間較長的觀察實驗,或不能在課堂完成的實驗非常有用。在某種意義上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獨立工作能力。課外小實驗目錄應提前公布,學生對其中感興趣的實驗可以申請在課堂上進行獨立或合作演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收集實驗器材,并進行反復操作,從而保證了課堂演示的成功率。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探究經歷中均得到很大增強。對其余同學也能起到極好的激勵作用。

課外小制作適宜以自制學具為主。自制學具存在一定的難度,其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仿制階段,即在現有的實驗器材的基礎上進行改裝。改造階段,在認真分析現有儀器的優缺點的基礎上對現有儀器作出的一些改進。自己設計制作階段。迫使學生深入思考:什么樣的實驗,什么樣的實驗儀器才能正確完成有效的教學。

自制儀器應符合科學、有效、簡明、廉價、有趣的原則。“有效”是指使學生意識到自制學具不同于自制玩具,重在實際效果而非觀賞性。“科學” 是指強調實驗原理的正確性?!昂喢鳌本褪桥κ箤W具做到構造簡單,易于制作、易于操作、易于觀察。“廉價”要求一般所需原材料盡可能使用廢舊物,只有少數原材料由學校出資購買。“有趣”是指要突出學具的新穎性,能夠更好的吸引觀摩者的注意力。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實驗,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通過體驗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悅,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實驗操作、實驗設計和實驗創新能力。

4.2 開放實驗室的探究性實驗定期、不定期地開放物理實驗室,并一改以往教師為學生提供好器材的做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選擇所需的儀器。學生感到這種做法很新奇,有趣。他們必須解決遇到的問題如:取彈簧秤選大量程的好還是小量程的合適都得動動腦筋。

培養學生使用儀器和操作能力。實驗中學生都采用教師準備好的配套儀器,缺乏對儀器的結構原理、性能和參數的了解,不會正確使用儀器,特別是一些是貴重儀器更是望而生畏,產生消極心理。學生自己挑選器材后,自己組裝,自己操作。教師為他們提供工具,不準裝錯、漏裝、不準損壞儀器,組裝好后必須認真地檢查才許使用。這些工作也難倒不少學生。

培養學生處理故障的能力。為確保實驗的成功進行,教師必須熟悉儀器的原理、構造、性能等。教師應增加實驗儀器知識的傳授,不僅讓學生會使用儀器,而且還會巧用儀器。當在實驗中一旦儀器出現故障才能迅速排除,在學生實驗中故意設置一定的障礙讓他們排除,有利于學生養成在使用儀器前認真研究儀器的習慣。

4.3 研究性試驗課題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際可設計社會調查、查閱資料、參觀訪問或實地測量等研究性試驗課題。

組織學生或讓家長帶領學生參觀科技展覽館。激發了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傳播科學精神、思想和知識,滿足了學生親身體驗和主動學習科學技術的需要,增強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

每學年計劃安排2-4次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需將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每次活動在課內要安排一定課時,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調查過程和探究過程報告給大家?;顒觾热菁瓤梢允俏锢碇R的應用,也可以是與物理相關的問題,學生可以在教師提供的參考課題中自選,也可以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現有趣事物另選課題?;顒右诮處熤笇逻M行,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延伸物理知識。

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學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學到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去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問題,如在學生學習了水循環后,分小組考察學校或社區附近水域的污染情況,完成報告,報告項目包括考察目標,地點,時間,水域情況,周邊情況,總體印象,給相關部門的建議等。實踐中,我們提供給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項目有:①考察校園受噪聲污染的情況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區附近水域的污染情況③家庭所在社區的光污染的調查④廢干電池的污染調查⑤調查電磁波在現代社會中廣泛應用⑤調查你家或學校的電路中有無違反安全用電之處。⑥調查并對比自家和親朋家10年前和現在,用電器的數量。

5結語

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將教學重點放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上。能夠更好的適應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物理學的學科特點。一方面物理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特別是通過用腦思考,動手操作,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物理課外探究性實驗活動的廣闊題材,鍛煉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諸如獨立思考、文字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

學生通過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外物理實驗探究,體驗科學家探究的經歷,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有很大提高,學生實驗意識增強,動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和創造才能都有很大幫助。教師和學生的實驗探究意識和能力都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郝志軍.論探究性教學方式的變革[J].教育科學研究,2005,(9):37-40.

[2]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2.

[3]靳玉樂,艾興.對探究性學習的再認識[J].教育科學研究,2003,(1):27-29.

[4]沈善良,郭海芳,張迎春.對探究教學的探討[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9):205-208.

篇6

1 加大養成教育的培養

好的行為習慣,影響人的一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深刻理解物理實驗課教學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實驗的機會。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從細節抓起,加大習慣養成的培養力度,要求學生只要進入實驗室就必須嚴格遵守實驗規則,實驗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齊抓共管,使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2 精心策劃,創新教學,實現高效

2.1 巧妙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在物理實驗課教學中,有一些老師必須演示的實驗,教師在做這些實驗時,往往會有一些學生因看不清教師的操作而議論紛紛,或交流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內容,從而影響課堂的效率。而我們如果在實物展臺上進行演示,就不可能出現此類現象,減少課堂效率的客觀干擾。另外,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實驗后師生共同總結往往占據較長的時間,致使學生分組實驗時間有時候明顯不足,往往出現老師讓停止操作,要求共同總結時,學生們仍舊偷偷操作,最后造成學生實驗做不好,總結沒參加,實驗課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們把共同總結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一定會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課堂節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對一些難度較大,實驗現象不明顯的實驗,經過多媒體的處理,更有利于全班同學一起觀察、分析、討論、總結。這樣就會為學生的實驗操作節省大量的時間,從而使實驗課的效率大大提高。

2.2 開展趣味實驗和改進實驗,激發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實驗的欲望

有目的設計趣味性、改進性實驗的課堂必定是高效的課堂。比如:小孔成像,人造彩色噴泉實驗等。這些實驗可以和學校的一些文藝活動一起搞,這樣學生就會將閑散時間或雙休日時間變成了實驗課堂,并能通過各種渠道查閱資料來完成預定的任務。

2.3 優化教學流程,總結實驗課教學經驗,提高學生上實驗課的積極性、主動性

為了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感到課課有驚喜,堂堂有收獲。教師就應該不斷地內練自身的素質,通過培訓、自學等不斷提升自己,學習先進的實驗課教育教學理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還要總結每一次實驗課教學的經驗,使之發揚擴大。當然,也要剔除自己的一些不足,最后,要不斷地優化教學流程,不斷提升實驗課堂組織教學的創新能力。

3 發揮實驗桌長的作用,以點帶面,打造高效實驗課堂

由于小組長一詞對初中學生已經毫無吸引力了,在學生的心目中遠不及小學時代神圣。但小組長在實驗課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組長積極性發揮的好壞,對實驗課教學效果的影響是深遠的。剛任教物理時,我因經驗不足,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分組,草草的任命了各組組長,結果由于準備不足,讓這些組長草草上任,整個實驗課堂亂成一團,學生亂喊亂叫,我只得不停地敲桌子打板凳,讓學生靜下來,但好不容易靜下來不到幾分鐘,實驗室內又如開鍋一樣,幾乎每節實驗課我都疲于奔命,喊破嗓子,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后來,我精心地把學生分好組,并在每小組中挑一個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不過這次,我接受了前面的教訓,把小組長改名為桌長,名稱的改變使學生不僅新奇,又激發了他的責任心和責任感。然后,我宣布每一位桌長是每個實驗小組的核心,實驗組一切事務,由桌長負責,桌長要為同桌的實驗伙伴做出表率,起著模范帶頭作用。這樣,由于各組有了核心,從而保證了實驗課教學的正常、有序的進行,大大提高[是提供寫作論文的網站,歡迎光臨dylw.net]了課堂效率,為了更好地發揮桌長的核心作用,使他在本組同學面前有權威感,課前,我總是先對各位桌長進行提前進行實驗操作培訓,并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交待。到了實驗時,每位桌長就成了一個個小老師,成了一個個得力助手,他們負責分發、補充實驗儀器,進行本組實驗的演示,現場指導本組同學進行實驗,并對本組同學做的實驗時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友情提示,最后還要檢查匯報每組實驗儀器的整理情況等。這樣,整個實驗課堂由于一個個“小老師”的參與變得井然有序,老師也顯得游刃有余,學生也顯得配合的非常到位,學生的積極性、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實現了實驗課堂的高效性。

4 在平時的學業評價中,將實驗考核納入評價體系之中

4.1 實驗操作考核成績納入總分,提升了實驗課教學的高效性

目前,中考招生考試,將實驗成績加入總分,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實驗課的教學。但我認為僅僅這樣對實驗課的高效性的促進遠遠不夠的。我在日常教學中實行實驗課堂,堂堂有考核,每次實驗我都讓各位桌長擔任本小組的監考老師,在幫助同組同學完成實驗的同時,還要根據每位同學操作過程進行打分,而我進行整體遙控 。當然,由于“監考小老師”都是事先培訓好的,并且都通過了考核,這樣就保證了他們有很強的物理實驗操作能力。為了不產生學 生之間的矛盾,我要求桌長打分要公平、公正,每處扣分要寫出說明原因,并向同學當場說明,讓其他同學心悅誠服。人們常說:“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子”,由于我把實驗考核成績占平時、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按3:3:4的比例計算學生的總體評價,所以學生也都十分重視,實驗成績的好壞對學生來說也就變成了一種學習的動力。通過這種考核,對學生的課堂行為也起著一定的約束性,讓學生逐漸明白只有保證課堂的高效性,最終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此外,通過物理實驗考核,既彌補了以往只重視筆試成績的不足,又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參與物理實驗課的自主性,使實驗的高效性充分體現。

4.2 物理試卷卷面考試中,加大實驗探究題目的考核,提升實驗課教學的高效性

篇7

一、總則

根據**省縣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工作主要指標要求,加強我市學?;A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全市中小學布局,解決好集中辦學與就近入學的矛盾,特制定《**市市普通中小學標準化學校建設標準》下及實施方案。

《標準》是本市進行規劃、設置和管理普通中小學校的重要依據?!稑藴省芬幎ǖ母黜椊ㄔO標準是本市舉辦普通中小學校應當執行的基本標準。全市各普通中小學校對照《標準》并在符合相應標準的基礎上,努力創建并逐步升級達標。

實施范圍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

二、標準要求

(一)學校選址

學校選址應當符合**教育總體規劃及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以方便學生入學為原則,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并具有適宜規模和可持續發展空間。

(二)學校規模

小學要不低于“兩規”或“高雙低單”,每班學生不超過45人,在校學生不低于400人,初中要不低于“四規”,每班不超過50人,在校學生不低于540人。學校的適宜規模如下:

學校類型適宜規模班額

**小學每年級2-4班,合計12-24班≤45人

普通初中每年級4-10班,合計12-30班≤50人

(三)校園規劃與設計

校園規劃應功能齊全,布局設計宜按教學、體育運動、生活等不同功能進行分區,以達到布局合理,分區明確,整體協調的效果。

(四)學校用地標準(≥,單位:平方米)

1、關于學校用地標準的說明:

**小學一般占地不低于30畝,初中一般占地不低于50畝。如條件允許,在進行學校用地規劃時應考慮學校發展預留用地。

2、建筑用地指標

學校建設用地包括建筑用地、體育運動場用地、綠化用地。

①學校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占地面積、建筑物周圍道路、房屋前后零星綠地、建筑群之間的小片活動場地

②體育運動場用地包括體育課、課間操及課外活動所需要的場地。**小學12班、18班、24班均應設置200m環形跑道田徑場,初中12班應設置200m環形跑道田徑場,18班、24班均應設置300m環形跑道田徑場。中小學應設置適量的球類、器械等運動場地。一般中小學必須具備一個標準的運動場地,有條件的學校宜按6個班配置一個籃球場或排球場,籃球場和排球場原則上不在田徑場內建設;其它類別體育場地各校結合實際情況建設。

③綠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綠地。中小學綠化覆蓋率應不低于30%。

中小學建設用地面積

學校類別及規模建筑用地

(平方米)體育活動場地(平方米)綠化用地平方米合計(平方米)平均每生用地面積(平方米)

其中

小計

游戲場地環形跑道籃球場地排球場地器械場地

**小學12班60211505394608286643832401569929

18班78141505394608572100682440501868823

24班1009315053941216572150748243202189520

初中12班75005394608572150672436001782430

18班10038915012165722001113845002567629

24班12844915012165722001113860002998225

注:**小學、初中未含學生宿舍用地面積

(五)校舍建筑面積標準

1、校舍用房的組成

中小學校舍用房由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辦公用房、生活服務用房三部分組成。

①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

A、**小學:設置普通教室、專用教室(科學儀器室、科學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體育器材教室、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少先隊和科技活動室、語音室、勞技室材室等13室)。

B、普通初中:設置普通教室、專用教室(物理儀器室、物理準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儀器室、化學準備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儀器室、生物準備室、生物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體育器材教室、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語音室、勞技室材室等19室)

中小學校設置教學辦公室、行政辦公室等管理用房。

②生活服務用房

寄宿制中小學應根據辦學的實際需要設置教工單身宿舍、教工與學生食堂、開水房、配電室、教工與學生廁所等用房;設置學生宿舍、鍋爐房、自行車棚等用房。

2、普通中小學校舍面積指標

①**小學校舍建筑面積指標:(單位:平方米)

小學基本指標12班18班24班

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使用面積(m2)136218082387

辦公用房使用面積(m2)188249312

生活用房使用面積(m2)509736971

使用面積合計(m2)205927933670

建筑面積(m2)343246556117

注:上述基本指標未包括學生宿舍的建筑面積每生5平方米

②普通初中校舍面積指標:(單位:平方米)

初中基本指標12班18班24班

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使用面積(m2)182623732950

辦公用房使用面積(m2)271359447

生活用房使用面積(m2)71010541396

使用面積合計(m2)280737864793

建筑面積(m2)467863107988

注:上述基本指標未包括學生宿舍的建筑面積每生5.5平方米

**小學教學及輔助用房使用面積指標

名稱間每間使用面積平方米使用面積小計平方米

普通教室54

科學儀器室14040

科學實驗室16060

微機室16060

多媒體教室17070

音樂教室16060

美術教室17474

體育器材室13939

圖書閱覽室261122

衛生室12020

少科室16060

語音室16060

勞技室15050

初中教學及輔助用房使用面積指標

名稱間每間使用面積平方米使用面積小計平方米

普通教室61

儀器室345135

實驗室370210

準備室345135

微機室18080

多媒體教室18080

音樂教室18080

美術教室18080

體育器材室15050

圖書閱覽室275150

衛生室12020

少科室16060

語音室16060

勞技室16060

(六)裝備條件標準

1、常規教學儀器

各類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按《**省小學教學儀器設備配備目錄》、《**省初中教學儀器設備配備目錄》,配齊配足數學、科學(自然)、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音樂、美術、體育、勞技等學科的教學儀器設備,保證兩平行班能同時進行實驗。其中學生分組實驗具體要求如下(供各類學校選擇):

學校類別一類二類

小學一人一組二人一組

初中一人一組

2、實驗(專用)室內部設備

詳見《**省小學教學儀器設備配備目錄》、《**省初中教學儀器設備配備目錄》中各實驗(專用)室配置要求,配備數量以一個室為單位制定。

3、圖書資料

學校類別項目一類二類

小學

生均圖書(冊)3025

報刊(種)3020

工具書、教參(種)10080

初中生均圖書(冊)4035

報刊(種)3025

工具書、教參(種)150100

學校圖書館應配備一定數量的視聽、音像資料、電子讀物。有條件的學校可建數字圖書館。新書應逐年遞增,生均圖書年增0.5-2本。

4、現代教育技術設備

計算機數量

學校類別項目一級二級

小學人機比10:112:1

初中人機比8:1

(七)隊伍建設基本標準

1、干部隊伍建設

①校長的任職條件: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三十條執行外,鄉(鎮)**小學以上的小學校長應有不低于中師畢業的文化程度;普通初中和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應有不低于大專畢業的文化程度。

②領導班子的配備:學校規模在36個班以上的,配備校級領導3-4人;24-35個班的,配備校級領導3人;13-23個班的配備校級領導2-3人;12個班級以下的,配備校級領導1-2人;

2、教師隊伍建設

①教職工編制基本標準

小學教職工與學生比:1:18,其中教師占教職工總數比為91%;普通初中教職工與學生比:1:16,其中教師占教職工總人數比為85%。

②教師資格、學歷

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在崗教師均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小學、初中教師應分別具備中專、大專畢業學歷,并逐步提高教師學歷水平。到20**年,小學教師??飘厴I率達80%,初中教師本科率達90%。

③教師結構和素質

全市所有中小學要嚴格按照教育教學所需配備學科教師,且職稱、年齡、性別結構合理;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勞技等學科要配備專任教師;應具備合格的普通話水平;教師要按規定參加崗位培訓。

(八)學校管理與質量標準

1、教育管理

①重視加強德育工作

各中小學校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明確德育主管領導,德育管理隊伍健全,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工作網絡,建立德育基地,改進德育工作方法。

②大力開展團隊工作。團、隊組織機構健全,活動開展經常且活動效果好;學生誠信守紀,文明禮貌,穿著打扮整潔大方,遵守《中(小)學生守則》、《中(?。W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無違法犯罪行為;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合格率達100%。

③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加強班主任的選聘和培訓工作。

2、教學管理

①教學常規

按部頒計劃開課設節;對教師的教學計劃、總結、備課、上課、輔導、作業批改、考試考核、理科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等常規工作和教師聽課、評課均有明確要求,并有檢查落實和考評辦法;課堂教學評價合格率達100%。

②學生課業負擔

節假日不組織學生成建制補課;不統一發放規定以外的教學輔導資料;課外作業量符合國家和省教育廳規定。

③學籍管理

學籍檔案管理規范,學生異動手續齊全;班額符合要求,其中小學原則上不超過45人,初中原則上不超過5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按照小學和初中段標準執行。

3、教育科研管理

教科研管理機構健全,教研活動經常,校本培訓規范有序,有50%以上教師參與教研教改或課題研究,并獲得一定成果。

4、行政管理

①財經管理。財經管理制度健全,無亂收費現象,學校經費收支合理,定期審計并公布結果。

②安全保衛。安全、保衛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學校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③后勤服務。后勤管理制度健全,食堂商店從業人員健康證等齊全。

5、教育質量

①教學質量。小學各年級學生學科質量評價合格率達100%;初中各年級全科合格率在80%以上,學生畢業率達95%以上(農村學校以上比例可相應降低5%)。

②體、藝、衛工作。堅持開展“兩課”、“兩操”和課外體育活動,初中畢業生體育達標率達95%以上,其他年級體育達標率達85%以上;開展學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定期為學生體檢,學生常見病發病低于2%,近視眼新發病率低于4%。

③普及程度。學生年鞏固率達到要求(農村小學達99.5%以上,初中達99%以上;城區小學達100%,初中達99.5%以上);小學畢業升入初中比例達到100%,初中畢業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達85%以上新晨

(九)突出校園文化特色

校園德育和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學校的育人功能,營造健康向上的氣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工作要求

各學區、市直學校要開拓創新,放開手腳,大刀闊斧地開展合校并點工作,立足于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加快布局調整,打造精品學校,要高度重視本單位標準化學校建設工作,加強領導建立相應機構,給予資金保障。

四、實施的步驟

篇8

關鍵詞:美國;中學;物理;實驗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five American secondary science (physics) curriculum programs published or revised after the release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in the USA in1996. Five major features and/or trends were identified: 1. the use of open-ende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2. the adoption of active learning models; 3. the use of mini-labs or pocket labs 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 4. the emphasis of personal/social relevance of learning science and/or physics; 5. the use of authentic assessment rubrics.

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ary school, physics, laboratory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初、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01、2003實驗稿)均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物理課程的三維目標,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課程的內容標準之一。那么,如何在物理教材的編寫和課程的實施中體現三維目標并涵蓋科學探究的內容,是物理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這其中重新認識中學物理實驗的功能,并設計與三維目標、科學探究內容相符合的物理實驗是非常重要的。關注和研究其他國家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并進行借鑒,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明確思路和豐富創意。

二、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對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和相關中學物理教材進行分析,尋求科學教育目標與物理實驗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并總結出美國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主要特點及發展趨勢。

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和五套初、高中物理教材。這些教材都是在1996年頒布標準后編寫或修訂的,包括兩套初中科學教材和三套高中物理教材,具體信息如下。

1.初中科學教材:《科學與技術的概念》(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s for Middle Schools),簡稱STC/MS。這套科學教材是在國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由美國國家科學資源中心組織編寫,共有8個分冊,2000年出版。它們是《物質的特性》(Properties of Matter, 簡稱PM),《能量、機械和運動》(Energy,Machines and Motion),《光》(Light),《電能和電路設計》(Electrical Energy and Circuit Design),《人體系統》(Human Body Systems),《災難性事件》(Catastrophic Events),《宇宙中的地球》(Earth in Space),《生物與微生物》(Organisms-From Macro to Micro)。

2.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教育學院組織進行的“讓公眾理解的科學教育”項目(Science Education for Public Understanding Program,簡稱SEPUP)的研究,其成果之一是2003年為初中科學課程出版了兩本科學教材,它們是《你,問題與證據》(Issues, Evidence and You,簡稱IEY)和《科學與生活的問題》(Science and Life Issues,簡稱SLI),兩本教材的內容均由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門學科組合后以主題的方式呈現的。

3.由參與制定《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美國全國科學教師協會主席(1999-2001)亞瑟·艾森克拉夫特博士主編的一套高中物理教材《活動物理學》(Active Physics,簡稱AP),包括通訊、醫學、體育、家庭、交通、預測、照亮生活等主題所構成的七個分冊,2000年出版。

4.由泊爾·茲特戴維斯主編的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學的原理和問題》(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簡稱PPP),是一本在《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出臺后1999年進行修訂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它修訂的原則是既注重保留原物理知識的邏輯結構體系,又通過設置相關欄目更好地體現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內容。例如:“設計物理實驗”(Design Your Own Physics Lab)、“小實驗”(Pocket Lab)、“物理與社會”(Physics and Society)、“參考信息”(F.Y.I)、“職業介紹”(Help Wanted)、“各學科聯系”(Connection)等與原教材相輔相成的內容。

5.在國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由馬薩諸塞大學物理教育研究中心的威廉·萊納德等主編的一套高中物理教材《思考物理學》(Minds on Physics,簡稱MP),包括運動、相互作用、守恒定律、復雜系統、力學高級專題等五個分冊,1999年出版。

三、科學教育的目標

(一)總目標

《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是美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史上第一次在國家層面上頒布的指導性文件。標準提出科學教育的總目標應該是使全體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更具體地講,學生應當“能夠體驗、認識和理解親身經歷探索自然世界的充實之感和興奮之情;在做出個人決策時恰當地運用科學原理和方法;明智地參與討論那些和科學技術相聯系的社會問題;在今后工作中通過批判性思考,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高生產效率。” [1]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文件在內容標準、教學標準、評價標準、教師專業進修標準、教育大綱和教育系統標準等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與本文關系密切的是前三個方面。

(二)內容標準中的科學探究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在內容標準中強調,在參與完整和部分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并發展全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與對科學探究的本質的理解。 [1]

中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所需要的技能包括以下方面。

1.明確界定可探究的問題。能夠從廣泛、模糊的實際問題中提煉、界定可進行探究的問題,并運用相關科學概念和定律指導探究。

2.設計并進行科學探究。能夠明確研究目的,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實驗儀器,確定研究過程的主要步驟,注意確認和控制變量, 闡明研究中需要涉及的概念、原理,及時調整和修改設計方案。

3.運用技術和數學工具收集、分析和解釋數據。各種技術工具(包括數學工具)的選擇與使用是由學生所探究的問題而決定的,數學在探究的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利用計算機收集、組織和分析數據是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4.運用證據進行描述、解釋、預測和建構模型。運用一定的科學知識,描述和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區別描述和解釋的不同,作出假設,建構物理模型。在相互討論中修改、確定解釋方案和物理模型。

5.考慮并分析不同解釋方案和模型的可能性。能夠根據對科學的理解,運用邏輯的方法分析證據,判斷哪一種解釋和方案是最合理的。

6.交流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準確而有效地交流設計和參與探究的過程,包括語言描述、表達概念、分析證據、繪制圖表、分析結論,對不同意見作出恰當的反應。

中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本質的理解包括以下方面

科學探究方法的選擇是由問題的性質而決定的(如觀察法、實驗法等);科學探究活動是在現有科學知識的指導下進行的, 科學家進行調查研究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他們依靠技術來加強收集、處理數據的效率,把數學工具運用到科學探究的各個方面;科學家之間進行公開交流和討論,報告探究的方法、過程和結果,且科學解釋必須符合邏輯和有關的科學知識體系。

(三)教學標準中的重點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在教學標準中強調,稱職的科學教師應該善于營造一種環境,使教師和學生都能以學習者的身份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科學探究可以作為獲取知識和認識世界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應該以學生的探究為主并根據他們的興趣和能力來確定。學生的領悟能力是通過一系列個人活動和集體活動自主地建立起來的。這種過程有些類似于科學家在探索自然界奧秘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和深化自己的認識過程。需要注意的是科學探究不是一種程序化的、刻板的方法,相反地,它意味著學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各項能力共同協調地發展。 [1]

(四)評價標準中的重點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在評價標準中強調,評價是科學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基本反饋機制,評價和教學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與傳統的評價比較,標準更強調“真實性評價”,它要求評價盡可能按照科學教育的預期目標來進行,待收集的學生成績應該主要集中在最重要的內容和最有說服力的指標上,具體表現在內容標準中所確定的全體學生需要掌握的科學內容和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上。它包括: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對科學事實、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的理解程度;科學地進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運用科學進行個人事物的決策和形成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的能力。 [1]標準還強調“公平的評價”意味著應該在多種方式和情景下,對學生是否理解內容標準中確定的科學內容進行評價。

四、實驗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實驗目的規范化

將實驗目的確定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對科學探究的本質的理解”上,是美國物理教材編寫中為實驗目的作出的定位。通過分析科學探究的技能和科學探究的本質的要素,把實驗內容與某些要素有機結合進行實驗設計, 這是教材編寫者設計實驗教學的主要思路。從這個意義上講實驗目的得到了較為具體的規范。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理論講授與實驗教學往往是分開的,而且多數傳統的物理實驗屬于驗證型, 學生常常在實驗之前便知道實驗的結果。新教材設計者注重實驗與理論的有機結合, 多數實驗屬于開放、探究型, 學生必須經過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而且結論可能不唯一。

PPP教材用“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與結論”和“實際應用”等關鍵詞構建“設計物理實驗”這個欄目的框架。在每個關鍵詞所涉及的內容中又細化實驗目的。例如,在“分析與結論”這個關鍵詞中常常強調“進行描述”“制作圖象”“整理證據”“分析數據”“辨認關系”“計算結果”“比較結果”“進行推測”“做出解釋”“檢驗假設” 等,用具體的實驗內容來培養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技能。

STC/MS系列教材以實驗和活動交融的形式設計實驗,在整個過程中其目的也是非常明確和規范的。現舉分冊MP教材中“確定空氣的密度”為例進行說明。

轉貼于 [過程]

1.為了計算空氣的密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檢查實驗器材,并且考慮怎樣利用它們測量空氣的密度;和小組的其他同學討論;在筆記本上簡單寫下步驟,并介紹給班上的其他同學;

2.在各組互相交換意見之后,教師將綜合學生的意見,并幫助學生更合理地設計實驗,請你在筆記本上做一些記錄;

3.根據記錄上的實驗步驟,測量空氣樣品的質量和體積并記錄數據,用這些數據計算空氣的密度;

4.實驗完畢把所有的材料放回原處。

[思考]

1.教師將匯總各組的實驗數據。學生在記錄紙上回答問題:對空氣、液體和固體的密度進行比較,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2.各組得出的結果都一樣嗎?是否考慮到實驗的精確性。在記錄紙上回答問題:為什么全班的測量結果會有比較大的差別?

3.你已經知道空氣有密度,利用這個知識在記錄紙上回答問題:為什么有些物體會浮在空中?[2]

雖然STC/MS系列教材在實驗設計中沒有使用PPP 教材中的關鍵詞,但是不難看出它的實驗目的仍然是圍繞著內容標準中的重點展開的。

(二)實驗過程活動化

將物理實驗的教學與學生分小組進行的探究活動、調查、討論、辯論等有機結合,使得實驗過程活動化。這樣設計中學物理實驗可以使教學標準所強調的重點能夠得到貫徹。在STC/MS、IEY、AP和MP等四套教材的編寫中,實驗過程活動化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

IEY的主編在教材的首頁向教師和學生進行這樣的說明:為了讓學生感受科學與技術的真實世界,本教材所呈現的教學方法主要包含:活動、實驗、調查、討論、辯論、提出論點和質疑等。它們相互交織在整個教學活動中。

AP高中物理教材以主題的形式編排系列活動,活動通常分為五個循環步驟:請你思考,請你做一做,反思與挑戰,物理學在前進,拓展練習。在循環步驟二中,一般融入相關的學生實驗或教師的演示實驗。從“家庭” 分冊的章節目錄和其中穿插的實驗可以略見一斑:

第二章 人人需要電

活動一電的產生(學生實驗:電路的聯接)

活動二電燈(學生實驗:串聯和并聯電路 )

活動三限制負荷(演示實驗:限制負荷)

活動四開關(學生實驗:開關與復雜電路)

活動五冷水淋?。▽W生實驗:電加熱)

活動六付電費(調查:電費賬單)

活動七如何更省錢?(學生實驗:用微波爐加熱) [3]

MP高中物理教材也是以活動的形式設計的,此教材在活動中適當地設計物理實驗。主編認為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找到一種思考和分析物理問題的方法,一種類似于科學家思考和研究科學問題的方法。

(三)實驗方案微型化

在修訂本高中物理教材PPP中,為了保持原教材的邏輯結構體系,同時又體現內容標準的重點,編寫者將實驗方案簡化、精練,安置在相關的物理概念、原理、定律等內容附近,以欄目“小實驗”(Pocket Lab)的形式出現。全書共設計了89個小實驗,平均每一章3個左右。這些短小精悍的小實驗由100~150個左右的英文單詞表述而成,篇幅只有一頁的1/12左右。雖然實驗方案微型化,但其教學功能仍定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對科學探究的本質的理解之上,舉例如下:

實驗一:暖色和冷色

一些藝術家把紅色和橙色稱為暖色,綠色和蘭色稱為冷色,難道發出紅色和橙色光的物體比發出綠色和蘭色光的物體溫度要高嗎?請用實驗給出答案。取一個可調光線的燈,先將開關關上;慢慢調節開關使燈光由暗變亮,光線射向一個棱鏡或一個光柵;為了得到最佳效果,教室里的燈應該關掉。

分析和判斷:當光線由暗變亮時,哪種顏色的光首先出現在棱鏡或光柵后?哪種顏色的光最后出現?這些顏色與燈絲的溫度存在什么關系?

實驗二:聽力測試

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測試你的聽力。實驗材料是一美分、五美分、十美分和二十五美分的硬幣。請實驗合作者按照任意順序將它們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你閉上眼睛仔細傾聽,你能分辨出不同的硬幣所發出的聲音嗎?

描述與推測:描述聲音的差異,分析引起聲音不同的物理因素是什么?你能建構一個物理模型嗎? [4]

(四)實驗內容人性化

標準認為,科學不能脫離社會,科學是社會的一部分。 [1]然而物理實驗本身是非常具有物理學科特色的。如何將實驗內容與生活世界結合是體現標準精神的重要問題,為此教材編寫者進行了富有創意的構思,從而使實驗設計表現出“實驗內容人性化”的特點。

IEY教材中提出了許多與生活密切聯系、學生感興趣的、有意義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經歷科學證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學習對科學證據的獲得、解釋和評價的方法,探討科學證據的兩面性,即對人們的生活、健康、環境等有利和不利的兩個方面,然后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并在基于科學證據而不是個人感情的基礎上作出相關的、恰當的決策。學生親身參與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他們逐步理解科學的力量和局限性,理解科學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收集與整理證據的過程,而不是掌握一系列現成答案的知識體系。 [5]從這個意義上講,教材給予學生的經歷,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運用科學、技術提高自己和居住社區的生活質量。

在AP教材的“醫學”分冊中,對學生們提出了一個挑戰:向校長遞交一份研究報告,用令人信服的證據說明,在學校舉辦社交舞會不會對任何人的聽力造成損傷。為了完成這個研究報告,學生們需要學習聲音的傳播、分貝的概念、頻率和人的聽覺等內容。需要調查研究獲得證據,需要研究聽覺實驗的數據。學習“交通”分冊時,學生們要為汽車或自行車設計一個安全裝置,為此要學習力、加速度、沖量、動量等概念,要參與完成有關的實驗。

(五)實驗評價行為化

通過實驗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來評價學生對物理內容的理解和是否具備各種探究的技能,是實驗評價的重要特點。行為化的實驗評價也是真實而公平評價的具體體現。

在高中物理教材PPP的教師指導用書中,評價學生的物理學習分為四個方面:檔案袋評價、知識評價、行為評價和技能評價。其中的行為評價主要針對學生在 “設計物理實驗”和“小實驗”中的表現。行為評價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是否遵守安全規則:嚴格遵守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規章制度。

2.對實驗技能的掌握:觀察、交流、預測、測量、解釋數據、使用數據、制作圖表、控制變量、歸納、推理、推導公式、構建模型、操作性定義等。

3.對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通過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使學生明確概念、定律建立的依據,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律的內涵。了解和理解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4.分析和總結:在遵循證據法則和運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分析、解釋和總結必須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通過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質疑并進行可能的修改。

5.情景的應用:思考、討論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問題并發表觀點,評價學生運用科學進行個人事物的決策和形成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的能力。

STC/MS 系列教材的教師指導用書建議,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分為四個方面并給出每個方面所占的比重,其中實驗教學的比重最大。分別為實驗室活動和實驗記錄、實驗報告占40%;知識評價30%;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20%;參加班級活動10%。教師指導用書還指出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對圖表、實驗步驟、實驗內容等的語言描述往往比實驗結果更重要。學生參與討論和表現的過程也是教師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

五、思考與啟示

21世紀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以信息、智力資源為重要因素的社會經濟文化時代。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主要不在于增加其知識和信息的容量, 更重要的是培養科學思維的方法以及獲取知識、信息并利用它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1939年對于物理學的發展論述道:科學不只是定律的收集和事實的羅列,它更是人類智慧伴隨著各種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創造與結晶。物理學理論試圖描繪現實世界,并將其與廣袤的直覺世界聯系起來。

美國中學物理實驗在目的、過程、方案、內容和評價等方面所表現的特點,反映了國際上對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新思路。這種新的發展趨勢啟示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和挖掘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功能,并且在物理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設計與課程的三維目標和科學探究內容有機結合的中學物理實驗,從而使物理教材的編寫和課程的實施能夠更好地體現和貫徹標準的精神。

參考文獻

[1]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國家科學教育標準[S].戢守志,金慶和,等,譯.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2]Smithsonian/The National Academies.National Science Resources Cen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s for Middle Schools, Energy,Properties of Matter.Carolina Supply Company, 2000.

[3]Arthur Eisenkraft.Active Physics(Home), It’s About Time. Inc.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