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內部控制研究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04 18:0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外內部控制研究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
一、引言
2001年爆發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財務舞弊事件,讓全球資本市場開始關注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尤其是內部控制理論研究走在前列的美國,2002年率先頒布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用來管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強制性披露,這也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監管。內部控制薄弱和內控信息披露不透明已在目前上市公司中產生一系列財務問題,使其陷入經營困境,更使眾多投資者面臨巨額損失。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內部控制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其完善有助于內控體系的健全、執行并發揮應有職能,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對國內外有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進行了梳理與比較。
國外學者主要從內部控制缺陷的角度對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研究,并集中在兩個領域: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影響因素和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市場反應。
(一)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影響因素研究
對于影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因素,現有研究認為有:公司業績、控制環境、審計上市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規模。
1.公司業績層面。Bronson等(2006)研究發現那些規模較大、利潤增長較快、審計委員會會議次數較多、機構持股比例較高、銷售收入增長較慢的公司有更強的動機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
2.控制環境。比如,Doyle et al.(2007)通過對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799家公司進行分析,發現控制環境與缺陷存在緊密聯系。Klamm等(2012)指出控制環境中的特定要素或內容會促使企業未來發生重大缺陷。
(二)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場反應
對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市場反應的研究主要是從股票價格和權益資本成本兩個方面進行的。
1.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研究。比如,如果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能帶來顯著的股價下滑,說明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能使投資者重新評價公司管理層披露財務報告的質量,或者調整自己對公司會計信息系統質量的評估(Hamersley等,2008)。
2.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與權益資本成本的相關性研究。盡管SOX 404條款的執行會增加公司的成本,但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Τ撲平,減少信息風險,從而降低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
國外主要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和市場反應進行深入研究,能更好的在實務中幫助審計師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出具更加完備的審計報告。雖然,國外學者在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但也沒有針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三、國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獻綜述
我國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但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規范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研究。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規范研究
國內學者們關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規范,主要包括從以下兩個方面,即披露內容、披露審核等方面來展開。
從披露內容上看,李明輝(2003)認為企業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之下,對企業基本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簡要的描述。內部控制報告應保證披露信息的質量,以便信息使用者對其進行評價。
從披露審核上看,楊有紅、汪微(2008)提出注冊會計師必須在對財務報告出具審計報告的同時出具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及改進建議研究
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新規范中規定,企業應將針對內部控制缺陷提出的整改方案采取適當的形式及時向董事會、監事會或者經理層報告,并要求企業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國內學者才開始重視上市公司內控信息對外報告情況這一問題,因此,國內在內控相關方面的探索滯后于國外。總體來說,國內企業主動對外報告內控信息的動機較弱,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學者們根據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從強制性披露、監管執行兩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一是強制要求特定主體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如:張立民等(2003)建議ST公司必須強制披露標準的內部控制報告,同時需要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外部審核,有關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對內部控制報告的外部監督和管理。
二是加強監管的嚴厲執行。如:王奇杰(2011)認為應加大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罰、加大違規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損失、降低內部控制信息違規披露而獲得的額外收益、改進稽查質量、降低監管的稽查成本。
總體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動機不強、披露不規范,內容及格式不一致等問題普遍存在,應根據公司特質制定對應的披露機制及外部監管政策,建立系統的披露體系并明確披露的具體內容和格式。
四、國內外研究評述
目前我國的研究尚不成熟,剛剛由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規范研究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與改進方面步入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關研究,而國外內控研究起步較早、較為成熟,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方面已經進行了深入研究。所以,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經驗,顯得尤為重要,如:借鑒國外強制性與自愿性披露相結合的監控制度,我國已建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強制性機制。
參考文獻:
[1]楊有紅,汪薇.2006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會計研究,2008(3):35-42
[2]李明輝,何海,馬夕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的分析[J].審計研究,2003(1):38-43
篇2
[關鍵詞]內部控制 信息披露 內控缺陷
一、引言
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有利于外部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而對其風險和收益進行評估后作出投資決策;也有利于管理者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進而改進內部控制,不斷地提高經營效率,實現經營管理目標。
二、國外研究現狀
1、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分類與認定
大多數的研究者一般都首先假設上市公司能夠對其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專業的認定和披露。根據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對內部控制缺陷所做出的定義,McVay和Ge (2005)對SOX法案生效后披露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的261家公司進行了研究,將內部控制缺陷細分為了九大類型,并且詳細說明了每個類型的特征。在他們的研究中把重大內部控制缺陷分為了以下九個大類:賬戶、培訓、期末報告和會計政策、收入確認、職務分離、賬戶核對、子公司、高管和技術類的缺陷。
Rama和Raghunandan (2006)將重大缺陷分為系統性的重大缺陷和非系統性的重大缺陷兩類,并通過這兩個分類來研究分析重大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Doyle等(2007)從影響程度的角度講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分為公司層面的重大缺陷和賬戶層面的重大缺陷;又將內部控制缺陷按照產生的原因分為三類,即人事安排的缺陷、業務復雜性的缺陷、一般性的缺陷。
2、公司的特征與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
Ge和McVay (2007)以2002-2005期間披露一項以上內控重大缺陷的705家公司為樣本,對應計質量和內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發現存在缺陷的公司應計質量更低,而且具有公司層面缺陷的公司比具有賬戶層面缺陷的公司的應計質量更低。
Ashbaugh-Skaife 等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對盈余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常伴有較高的應計盈余噪音和異常應計盈余絕對值,同時還發現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得到整改后公司的盈余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3、外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
國外的學者也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對于審計費用的影響。在Rama和Raghunandan (2006)的研究中,表明審計費用與內部控制重大缺陷之間的關系在系統性缺陷、非系統性缺陷這兩種不同的缺陷類型上并沒有實質區別。Hogan和Wilkms(2008)也作了類似的考察,其研究將內部控制缺陷按照缺陷覆蓋范圍的大小分類,其研究結論表明如果內部控制的問題越嚴重那么相應的審計費用會更多。
審計師的變更通常也被認為是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信號之一。Dye(1993)認為,如果會計師事務所面臨著較大的訴訟風險,他們可能會更加有動力去發現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以此來避免審計失敗可能產生的高額訴訟費用。因此認為審計師變更也是影響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一個因素。
二、國內研究現狀
1、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與分類
齊堡壘等(2010)在研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影響因素中,將實質性內部控制缺陷分為了期末報告與會計政策類缺陷、特定賬戶類缺陷、收入確認類缺陷、子公司控制類缺陷等。
王慧芳(2011)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困境破解與框架建構》一文中從制度、理論以及操作三個層面對內控缺陷認定困境進行了解析,指出內控缺陷認定困境主要表現在:內控缺陷的概念和分類缺乏明確界定,一般、重要及重大缺陷缺乏具體認定標準,有關制度規范缺乏細化指導規則等。針對這些難題,作者提出從制度層面、理論層面、操作層面三個方面著手對三種程度的內控缺陷進行定量化和定性化的界定。
2、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
田高良等(2010)將2008年深市494家對外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利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驗證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他的研究發現,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其一般經營的情況更為復雜,存在的會計風險更高,內部控制建設相對來說可能更不完善;那些經歷了注冊會計師師變更、財務報告重述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其內部控制缺陷。另外,聘請的審計師質量越高,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田勇(2011)利用Logit模型研究表明:公司重大重組與內部控制的實質性漏洞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公司的資產規模、公司盈利能力以及審計委員會召開會議的次數與內部控制的實質性漏洞顯現出顯著的負相關性;然而公司審計委員會的規模以及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其中獨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與公司內部控制的實質性漏洞的相關性卻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我國的上市公司建立審計委員會的時間還較短,且公司的獨立董事在防范內部控制漏洞方面還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三、結論與展望
從以上的國內外文獻綜述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在內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方面與國外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目前,我國對內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比較零散,更是缺乏系統和專門的研究。究其原因,我國上市公司還尚未真正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對外披露其內部控制信息,因此缺乏研究樣本。國外的研究對于我們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
參考文獻:
[1]Ashbaugh,H.,Collins,D. & Kirmey,W..2005.The discovery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ied audit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Iowa.
[2]Beneish,Messod Daniel,Mao' Brooke Billings,and Leslie D.Hodden 2008.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formation Uncenainty. The Accounting Review,83(3):665-703.
[3]Dye,R..1993. Auditing Standards,Legal Liabilities,and Auditor Weal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887-914.
[4]陳麗蓉,牛藝琳.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對審計意見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0,(7):67-70.
篇3
關鍵詞:內部控制因素;影響因素;樣本研究
系統完善高效的內部控制系統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自我評估則是企業管理層對其財務可靠性及資產完善性的有效保證。自滬深交易所《內部控制指引》(簡稱《指引》)出臺以來,盡管各國有企業在及時內部控制信息方面均建立了一定的措施,但與《指引》規定差距明顯,收效甚微。因此,深入分析指導內部信息披露的理論,剖析其相應的影響因素,提出有效的針對性措施,這改善當前狀況頗有借鑒價值。
1.研究現狀
自內部信息披露問題提出以來,國外學者對該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國外學者對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了大量研究。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學者McMullen[1]及Doyle[2]最初基于《FORTUNE》雜志提供的數百家企業年終報告,注意到了數十家企業了與內部控制相關的報告。此外,他們對2003年的3000多家企業的年終報告進行了科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大型企業對內部控制報告的具有較高的自覺性,而中小企業對該報告的則存在不自愿的情況。此外,內部控制報告的能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的本身質量及財務質量,即從側面為投資者提供了有用信息,且自愿披露的報告比強制披露的報告更加有參考價值。
針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劉曉丹[3]根據早期國有企業年報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國有企業內部信息的控制多數注重于形式上的管理,雖然能初步體現控制效果與企業本身及財務的質量,但其自愿動機缺乏,實質工作不到位。蘭啟堂[4]基于普通股國有企業數據樣本,考察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因素,結果表明國有企業對信息披露的程度與企業財務質量相關,一般而言,信息披露動機性與財務質量呈正相關趨勢。此外,有學者研究結果表明[5],現階段大多數國有企業沒有完全按照滬深交易所出臺的《指引》文件披露內部信息。不少國有企業僅僅在監事報告等重大事件中披露內部信息,而較少有企業對內部信息的披露顯得足夠具體。
2.研究理論及影響因素分析
在信息對稱性不充分的市場上,質量高效的國有企業為凸顯自身質量屬性,常常主動向資本市場提供自身的內部控制信息,提高投資者的穩定性,從而吸引投資者資本并有助于股票價格的攀升,這符合信號傳遞理論的原理。基于這一理論,可以認為對信息披露動機不足的國有企業存在企業質量低等不良屬性,同時認為其市場價值存在預期下跌的風險性。而認為預期市場價值業績良好的企業,其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也較高。
基于上述描述,為充分研究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問題,需要給出一些假設基準,概括的說,國有企業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與總經理董事長兩職合并負相關、而與其所聘請的主流會計事務所、獨立董事比例、管理部門員工持股比例、審計部門的設立、盈利能力及會計事務所的標準未含保留審計意見正相關。需要說明的是,國有企業聘請的主流事務所因素及會計事務所出具的標準未含保留意見的審計意見是由其盈利能力因素而衍生的。財務質量由內部控制執行的特征決定了其真實準確性體現了其內部控制的存在性、強弱性及有效性。企業管理層對聘請四大核心事務所進行審計的一致決議則表明了其對企業質量及財務質量的信心保證,而會計事務所出具標準未含保留意見則體現了企業的財務質量,間接表征了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狀況。此外,總經理董事長職位合并與否體現了董事會監督的弱化程度,獨立董事的比例體現了企業內部管理績效的外部管理,管理員工的持股比例可凸顯管理員工的投機主義特征,審計部門的設立體現了企業對財務質量的信心且能對企業控制進行有效的督查。
基于現有的部分研究成果[6]可知,整體而言,國有企業中對內部信息披露程度低。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情況與資產收益率、不帶保留性的審計意見及設立審計部門正相關程度明顯。這表明企業業績好的企業,其審計情況滿足標準無保留要求,其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高,且審計部門的設立也能促進其披露程度,而內部控制披露與其他因素如獨立董事比例關系很小。此外,所涉各因素之間的相關系數普遍很低,表明不存在因素之間的耦合。研究結果在整體上與前述學者的結果具有相同趨勢。這表明影響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關鍵因素有兩個,即企業業績水平和財務質量水平。具體而言,企業業務水平越強、財務質量水平越高,則其在披露信息方面更接近于《指引》要求。
4.改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的措施
根據上述描述可知,整體而言,我國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信息方面的自愿性存在著不足,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為改善自愿性不足的情況,筆者認為,為能有效構建高速高效的資本市場,需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對信息披露進行強制性調控。因為強制性調控有助于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信息的公開透明程度,拉近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對稱。針對現階段國有企業在內部信息程度的不同,在實行強制性調控過程中應該注意考慮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區別對待:對自主性自愿性較高的國有企業,可要求其自身出具自我信息披露評估報告;對自愿性不足后機制欠健全的國有企業,應從整體規劃出發而建立分步措施,逐漸督促和引導國有企業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的逐步完善。
此外,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警察”作用而對國有企業在內部信息披露的實施規范性需要加強監督,如在信息披露的格式規范和內容要點方面需要實施統一規定。在統計分析及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監管部門應該組織專門小組,對《指引》進行修改或增加附屬文件的編制。此外,監管部門還需加大對國有企業非規范內部信息披露的出發力度,提高國有企業在內部信息披露方面的認識和自覺自愿性。(作者單位:晉城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 McMullen,Dorothy,Raghunandan.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J]. Accounting Horizons,1996,(14):67-75。
[2] Doyle, J. and Ge, W. and McVay, S.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193-233.
[3] 劉曉丹. 企業治理與內部控制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6.
[4] 蘭啟堂.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財經界,2010(01):256-258.
篇4
對于企業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研究,國內相對于國外而言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對于這方面的問題,國外學者研究的較為全面。而我國學者對于這一領域的研究僅在某方面達成了共識,例如在降低企業稅務風險所要重視的自身控制方面,認為原因是內外因素共同促使的,既由于納稅人的因素,同時也由于稅收行政以及立法方面的因素。對于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方面,部分學者認為要建立并且完善企業的稅務風險以及控制體系,從而確??刂扑降奶岣撸U掀髽I能夠進行順利的發展。還有學者則認為要對企業的稅務風險進行評估,在內部控制方面建立一個預警體系,并且要在各個分析流程以及方法上進行綜合性的運用,結合內外影響因素,利用各方面能夠加以運用的資源對其進行稅務風險評價,在稅務風險的監控方面實現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審閱和合理策劃,從而實現零風險的目標。到目前為止,我國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研究還沒有達到完善程度。企業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并且有很多的企業對于這一領域的認識都不充分。根據對當前我國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調查發現,主要在認識方面、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的建設方面和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實踐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二、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原則分析
企業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根據這一內容可以對其原則進行研究分析。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相關原則可以按照企業內部控制的原則進行制定,下面主要對這些原則進行分析。首先就是牽制和授權的相關原則。企業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要求就是要能夠在機構設置以及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同時還要對兼顧企業的運營效率。為了能夠在公平以及公正方面得到充分的體現,要求內部控制的監督部門要以獨立的形式存在。在這一組織過程中任何人都是受約束的,都是在內部控制之下的,而這一原則就是為了能夠在對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進行設計的時候在多個部門的基礎上進行,并且部門之間是起到制約作用。而授權原則就是要在企業進行一些規章和手續的操作過程中,在相關的業務性質以及崗位的要求方面能夠給予相關的任務以及職責的權限。在一定規定的基礎上來對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人員實現權利以及責任等方面的統一,從而把責任人的權利以及義務得到有機的結合。另外就是全面合規的原則。企業的各層次以及過程當中要能夠使得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得到全面的貫徹及實施。企業各個層次的人員都要在企業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范圍之內進行,而在過程上要能夠從計劃以及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以控制,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在稅務風險上得以有效降低并控制,從而對企業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護。在對其控制體系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到法律以及相關的法規,否則將會在企業的損失方面帶來很大的隱患。
三、M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M企業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問題分析。該企業成立于1997年,其總部是位于沿海A省的N市,主要是以超市和百貨零售作為主營業務,對一些中小城鎮的連鎖企業進行服務,在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之后,該企業的連鎖店已經在各市得到遍及,已經向周邊省份進行戰略轉入,現在該公司正全力準備上市。該企業集團雖然已經在內部控制的體系建設上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所涉及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還很欠缺。該企業集團在稅務事項的處理方面雖然能夠在大體上依照相關的稅法規定來處理,但是在整個的稅務管理以及稅務風險內部控制上意識比較淡薄,大局觀念得不到很好的把握,在稅務問題上不能有充分的重視,處理較為被動,并且在有關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應對的鏈條方面沒有得到有效的制度建設。具體的問題筆者進行了如下歸納。一方面是在稅務的崗位設置方面不健全,該企業及其子公司在專門的稅務崗位方面都沒有進行人員設置,并且相關負責稅務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安排,這一崗位主要是通過會計崗位的人員進行兼顧,例如報表會計負責申報企業所得稅,成本會計負責申報營業稅等。另一方面,崗位的輪換比較頻繁,交接工作也沒有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對于上崗的人員沒有進行相關的培訓。
四、完善M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問題的應對策略
1.關于企業的崗位設置
通過以上對于M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相關問題及其問題原因的分析,筆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通過考察以及對相關資料的解讀下,對于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完善思路進行了如下探究。針對稅務崗位沒有完善設置的問題,可以對其進行專門崗位的設置,對于有關稅種數據的收集、稅款計算和申報繳納等工作進行全面負責。該企業還應該對稅收法規安排專人進行收集,并詳細的分析其內容及對本企業造成的影響,積極的督促企業子公司進行學習、運用,從而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稅務風險。稅務審核方面工作要加強重視,安排專人進行監督審核,減少稅務差錯。
2.關于企業的激勵機制控制
在涉稅獎懲制度方面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靈活的制度,要能夠把精神激勵以及物質激勵有效結合,從而最大化的促進稅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該企業的子公司稅務事項的管理上,要努力探索出一個較為系統的稅務風險管理流程,稅務的事項要全面的涉及,流程環節要完善。子公司在遇到納稅評估的時候要及時向該企業集團反饋,而該企業集團要能夠對于所反饋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共性問題方面要加強重視。
五、結語
篇5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不斷發展,醫院規模日益擴大,醫院會計內部控制作為醫院會計財務管理的核心,在醫院日常經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逐漸凸顯。我國目前在醫院會計內部控制方面仍然還不夠系統完善,如何對醫院進行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醫院內部會計控制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生產經營過程中會計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其相關內容,并給出了改善意見。
【關鍵詞】
會計;內部控制;現狀;改善
0 引言
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在醫院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在醫院會計內部控制領域方面起步較晚,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空白,與西方發達國家縝密嚴格的醫院會計內部控制體系相比有著不小的差距。因此,有必要了解對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并進行有針對的系統完善,從而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
1 醫院會計內部控制現狀
1.1 會計內部控制意識薄弱
目前,會計內部控制意識薄弱,缺乏會計控制理念是醫院內部會計控制過程中存在的主觀問題也是首要問題。沒有清晰的內部控制理念作為醫院會計內部控制指導思想,其運營和管理就會偏離正常的發展方向。醫院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僅僅依賴現有的財務制度作為標準,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照辦其他醫院內部控制制度,使得其在會計控制過程中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無法將會計控制制度落到實處。而會計內部控制意識的淡薄導致目前會計崗位和人力資源配置不夠吻合,會計財務人員職責存在重疊覆蓋或者沒有涉及的真空區域,業務處理過程顯得復雜冗長,會計事件缺少必要的預算、審核和監督。即使建立了所謂的內部控制機構,但是并未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該部門機構的工作也沒有得到相應的支持和重視。這就造成當前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基礎相對薄弱,制度的制定缺乏合理性和完整性。
1.2 會計工作者的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是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出現問題的主觀原因。會計隊伍中存在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專業能力較低的現象,雖然會計工作者都熟悉醫院會計準則,但是在實際掌握運用準則方面,個體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這就需要會計工作者具備較強的職業判斷力,熟悉醫院的業務往來和業務背景,善于分析協議合同的條條款款。
1.3 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盡管目前醫院制定了一套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是從專業角度考察,仍然缺少整體系統性,部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學合理性。一方面該醫院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在內容上不夠完整,覆蓋面仍然存在真空地帶,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同時由于之前所提到的醫院高層缺乏會計內部控制意識,重銷售輕管理,使得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架構缺乏嚴密性,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約束力,造成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失控局面。二是會計內部控制在事前預算、事中監督過程比較薄弱,重心往往偏重在事后控制上。因此,只能做到時候補救,無法通過風險評估、預測事先做出預警,規避損失。這就使得會計內部控制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時,成效也不顯著。三是醫院缺乏與外部環境共同變化的適應性.
2 完善會計內部控制的對策探討
2.1 樹立會計內部控制意識
要樹立整個醫院職工的會計內部控制意識,首先要從提高管理人員的會計內部控制理念做起,幫助其認識到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對醫院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改變其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偏見,從而消除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阻礙。決策層的觀點決定了其醫院管理控制的思路,其會計內部控制意識的樹立對制度的落實完善將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從而帶動醫院全體職工積極落實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以積極的態度執行本崗位應遵守的規章制度。
2.2 提高醫院職工的綜合素質
法律和制度不是萬能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需要市場參與者共同來遵守,醫院員工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與會計內部控制相關的會計專業素質,還包括行業工作的道德素養。道德素養和專業素養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只有兩者都提高了,職工綜合素質才能上升,提高醫院管理效果。由于會計工作者所處環境的特殊性,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因此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不僅需要會計人員自身的努力,還需要依托于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與協調,尤其是應與法律、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同步??梢钥紤]從培養會計工作者專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并更好貫徹與執行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著手改進。同時開展行之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對崗位進行科學的分析,讓各職工明確各自的崗位責任,并以此制定績效的評估標準,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內部控制制度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3 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對于規范醫院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可以制定內部控制標準體系。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現代醫院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2)組織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首先,要大力宣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切實履行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通過定期監督檢查,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第三,通過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幫助各單位搞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同時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力量,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3總結
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問題是全球范圍內致力于研究的問題,其波及的面甚廣,牽涉到醫院所處的宏觀、微觀環境,經濟和環境等等,對該問題的治理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本文在探討醫院會計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描述,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以促進醫院更快更健康的發展。但是,由于篇幅、資料收集以及個人學識水平的限制,本文的探討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某些觀點難免有所偏頗,希望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能得到補充,并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黃靜,淺談我國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及完善對策[J],鋁加工,2009
篇6
1 我國審計市場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以及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吨袊詴嫀煂徲嫓蕜t》對審計定價也有明確規定:首先,注冊會計師所提供智力勞動,需要補償;其次,審計價格的高低應該由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工作時間等因素來決定;最后,收費應當合理??梢姡瑢τ诰唧w的收費標準,準則中并沒有詳細準確的說明,只有憑借會計師事務所的職業判斷來收取審計費用。目前,我國的審計收費主要由政府主導政策,市場化程度不高,因此審計收費標準并不成熟。
目前,我國審計定價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是,審計收費標準不統一。國外對審計定價采取的是市場調節的方式,在定價時考慮包括審計成本、合理利潤以及預期損失三個部分。在國外,審計時間是決定審計收費的主要因素。而審計時間與客戶的規模、經營復雜程度、審計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正向關系。而在我國,審計收費標準多數情況下是由事務所直接與被審計單位討價還價所確定,即使是在地方財政部門與物價部門指導下所制定的,也依然沒有統一的標準。
二是由于審計市場競爭激烈,審計收費被嚴重扭曲,這嚴重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中立的立場。為提高市場份額,事務所之間相互壓價,夸大業務量,直接后果是造成審計定價惡性競爭,事務所迫于客戶的壓力,會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造成影響,易發生審計違規的行為。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審計質量下降,注冊會計師可信度減弱,行業的整體利益遭到損害。從發展的眼光看,制定一個統一、合理而具體的收費標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審計市場所必須的。
2 審計定價一般影響因素的研究
關于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國內外研究學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資產規模、資產負債率、虧損情況、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和存貨在總資產中所占比例、總資產收益率、審計意見類型等。
國外對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Simunic(1980)最先提出審計定價模型。其研究發現了決定審計定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提出了關于審計定價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其將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歸納為公司財務特征和會計師事務所特征,包括資產規模、資產負債率、審計意見等在內的10項因素。后續的大多數研究者都是基于此提出的審計定價模型,為了應用于不同國家不同細分市場,通過修正或者增加控制變量,得到的比較一致的結果是被審計單位的規模、業務復雜度、被審計單位的固有風險和審計風險是影響審計定價的重要原因(Simunic,1980;Francis and Stokes,1986;Firth,1993)。
在國內,王振林(2002)最初開始研究審計定價,其借鑒了Simunic(1980)的審計定價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擴展研究,從而研究我國的審計質量。劉斌等(2003)從理論上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上市公司的規模、經濟業務的復雜程度等是影響審計定價的主要因素。通過對我國審計定價研究的文獻整理可以看出,比較一致認可的結論是業務復雜程度、客戶規模、審計師是否國際五大、客戶是否處于經濟發達地區與審計定價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客戶盈利能力沒有顯著正相關性。
3 相關因素對審計定價的影響研究
3.1 公司治理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財務報告可靠的關鍵環節,而獨立審計是對財務報告可靠性的一種鑒證,相比較未經過會計師審計的公司,獨立審計能夠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可靠性,更能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因此,獨立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活動,能夠提高企業價值。由此可見,作為提供審計服務的對價,審計定價與公司治理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關系。
從國內現有的文獻研究看,學者大都選擇了分散的公司治理特征指標,諸如董事會特征、管理層特征、產權特征等,得到比較一致的結論是被審計單位的規模與審計定價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應收賬款占資產的比率對審計定價存在顯著的影響,而存貨占總資產的比率則不存在顯著影響;獨立董事制度、高管持股和設立審計委員會與審計定價之間存在顯著的影響(張繼勛等,2005)。潘克勤(2008)使用公司治理指數,利用多元回歸方法,結論認為公司治理指數越高,審計定價越低。
3.2 內部控制對審計定價的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薩班斯法案》、《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法律、制度規定的出臺,其重要內容就是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等進行了管理和規范。已有規定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對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的同時,對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報告進行鑒證,發表獨立意見。這為審計定價的研究提供了契機,西方學者將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報告中所披露的信息如內控缺陷數量、種類及嚴重程度等作為研究變量,納入審計定價的模型中進行實證研究。
現代審計中,內部控制控制審計成本、降低審計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內部控制也是審計定價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風險導向審計,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前必須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解;在進行審計工作時,需要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收集審計證據。因此,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越完善、越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審計風險越小,審
計成本也越低;反之,當企業的內控風險較高時,出于回避風險的需要,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更多的證據,導致審計成本增加,從而導致審計定價的增加(Raghungandan and Rama,2006;田利軍,2010)。
4 結語
篇7
[關鍵詞]上市公司 內部控制 審計
一、引言
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要求早已有之。在美國,早在1977年頒布的《反國外賄賂法案》就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維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2002年頒布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通過其302和404條款將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和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擴大到公眾公司。與美國相比,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建設起步較晚,2008年6月28日,國務院六部委聯合了我國第一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該規范在明確內部控制報告具體披露內容的同時,要求接受委托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的社會中介機構保持客觀獨立性,對出具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負責。
本文擬對2011年度年報中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情況的上市公司進行分析,以了解我國上市公司目前執行內部控制審核評價的現狀,并針對揭示的問題提出建議以促進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改進。
二、文獻綜述
在SOX法案出臺之前,國外對內部控制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較具典型代表的理論成果都來自一些職業團體(如COSO、Turnbull等)的理論框架或監管要求。 2002年SOX法案出臺之后,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尤其是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日益增多,絕大部分的研究將上市公司年報中披露的內控缺陷作為研究對象,典型的研究成果包括影響內控信息披露的因素、內控缺陷的表現形式及公司特征等。
我國早期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個案研究或特殊樣本研究,少數研究涉及到內部控制審計,也主要是針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審計建議。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的實證研究日益興起, 張宜霞(2011)研究了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及影響方式;黃壽昌、李蕓達和陳圣飛(2011)從信息不對稱的視角研究了內部控制報告自愿披露的市場效應;張繼勛、周冉和孫鵬(2011)實驗檢驗了內部控制披露的詳細程度、內控審計意見類型對投資者感知的重大錯報風險和投資可能性的影響;池國華、張傳財和韓洪靈(2012)運用實驗研究方法,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對個人投資者風險認知的影響。
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來自2011年年報的證據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截至2012年4月30日在巨潮資訊網上公布2011年年報的234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總體,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9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65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292家。而在年報中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審核意見或聲稱內控自我評估報告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發表意見的上市公司有941家,有關內部控制的信息部分在巨潮資訊網手工收集,部分在DIB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數據庫直接獲取。
(二)披露內部控制審核意見的上市公司概況
本文對披露內部控制審核意見的上市公司按證監會的行業分類進行了整理,結果發現在941家披露內部控制審核意見的上市公司中,制造業的披露家數最多,達588家;而綜合類的披露家數最少,為9家;從披露內部控制審核意見的上市公司占所處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來看,信息技術業表現突出,披露年報的260家上市公司中有91(37.28%)家同時披露了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內控評價報告的審計意見。
(三)內部控制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審計意見的名稱不一致
證監會和交易所鼓勵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我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意見的名稱,發現實踐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意見名稱有9種之多,其中最多的是采用“內部控制審計意見”來發表對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意見(占42.95%),還有部分上市公司采用“鑒證報告”、“核實評價意見”、“專項報告”等不同的名稱。顯然,采用不同的名稱,將直接影響到審計報告的措辭、審核依據、審核意見的表達方式等內容。
2、審計依據不同
通常情況下審計師是根據業務性質的不同(如鑒證業務、非鑒證業務)選擇不同的審計依據發表審計意見。由于目前監管部門還沒有對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的性質作出明確的規定,因此在941家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中,有事務所依據中注協2002年的《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來出具意見的;也有按照2006年的注冊會計師其它鑒證業務準則第310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務》開展工作的;甚至有個別公司的審計意見居然是根據已經廢止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九號――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發表內部控制審計意見。
3、意見發表方式有差異
在審計鑒證業務中,有歷史財務報表審計和審閱兩種代表性業務,其區別在于前者是以積極的方式來表達注冊會計師的意見,而后者是以消極的方式表達意見。這種差異也在2011年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中達到了體現。從統計情況看,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采用積極的表述方式來發表意見(占樣本總體的99.68%),但仍然有3家上市公司采用了消極的意見表述方式。
4、審計意見的類型不同
盡管中注協在2002年的《內部控制審核意見指導意見》中列示了發表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的條件和報告格式,但實務中已發表的內控審計意見絕大部分是無保留意見。2011年年報中公布的941份審計意見中,出具了四份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分別是深振業A(000006)、徐工機械(000425)、華孚色紡(002042)和香江控股(600162),也僅出現了一份否定意見的報告,即新華制藥(000756)。
篇8
【關鍵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COSO,1992)。內部控制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手段,建立并維持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當局的責任。由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資者逐漸要求了解公司內部控制的狀況,在此情況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應運而生。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會計信息的重要補充。
二、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以《證券法》為主體,相關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體系框架。為此大量學者開始對其進行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并形成了一些較為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還是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
陳麗琴(2009)通過對2006年滬市公開發行的A股832家上市進行分析發現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規定并未得到有效執行,尤其是一般性上市公司對內控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往往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之類的簡單描述,信息使用者不能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李明輝、馬夕奎(2003)通過對2001年在滬深兩市公開發行A股的1148上市公司年報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的調查,發現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規定并未得到有效的執行,大多數公司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動力不足,且上市公司存在隱瞞不利消息的動機。
(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披露動機不強、披露內容格式等不符合規范
楊有紅(2008)對2006年滬市年報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進行了分析,發現內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動機不足。黃秋敏(2008)對在境內上市的十家上市銀行20012006年度共28份財務報告中所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進行了分析,發現存在披露形式多樣化、披露內容單一、評價過于籠統以及評價范圍不明確等缺陷,并相應提出明確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具體內容、強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強制披露的規定和制定上市銀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評價和審核的統一標準,保證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
三、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
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年報為依據,從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注冊會汁師審計質量等方面進行研究,并綜合分析內外部因素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
(一)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部因素
李明輝、何海(2003)通過對我國2001年上市公司年報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財務報告質量、公司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非ST/PT的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高于ST/PT公司,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公司好于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公司。喬旭東(2003)發現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與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的比例和盈利能力正相關,同時發行境內和境外股票的上市公司更傾向于自愿性信息披露。
(二)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因素
宋紹清、張瑤(2008)發現投資者法律保護程度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呈正向顯著相關關系;證交所治理機制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呈正相關關系。路曉穎(2010)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詳細程度與政府監管力度成正比。政府的最優監管并不能杜絕上市公司披露簡單內部控制信息的違規行為,只能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陳美娟(1997)指出,海外分支機構與戰略性信息、財務信息與整體信息的披露水平呈顯著正相關。
四、對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的改進措施
(一)改進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
證監會應當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和格式作出詳細規定,以規制的有關信息,同時要求監事會和獨立董事或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發表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的意見。
(二)鼓勵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的相關信息
我國上市公司目前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大部分還處于強制階段,如果公司能夠形成自愿披露的意識那么一方面會促使公司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另一方面也能給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信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三)完善公司的內部治理
加強公司內部治理和控制,是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有效途徑。我國上市公司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等問題。完善股權結構以防止一股獨大的情況出現、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加強獨立董事對公司的監督角色充分保持其獨立性以對公司的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完善監事會制度,加強監事會對董事會及其成員以及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監督;培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突出主業,維持持久盈利能力;開展價值鏈分析,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
五、結語
通過對國內文獻的梳理,發現我國有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受國外影響較大,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指出我國目前存在的問題指明了以后發展的突破點;通過實證研究指出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并通過選取樣本、設置變量、構造模型詮釋不同變量在一定的條件下的影響程度。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是存在一些局限缺乏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論研究、法律法規的研究以及其質量評價的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我國取得較快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為此需要公司內部、相關監管部門、外部信息使用者共同努力以完善我國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參考文獻:
[1]方紅星,金韻韻.公司特征、外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J].會計研究,2009(10):4551
[2]李明輝,馬夕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的分析[J].審計研究.2003(2):3843
[3]李少軒,張瑞麗.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財會通訊.2009(3):2731
篇9
關鍵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9-0070-02
引言
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覷,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經意識到,一家有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及其披露制度。相關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研究。在仔細閱讀的基礎上,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證分析這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綜述。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研究綜述
李明輝、何海和馬夕奎通過對1 000家上市公司內控披露狀況分析得出:中國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在程度上簡單化、形式上模式化、評價上隨便化、規范上混亂化,且簡單披露仍是中國上市公司內控披露的主要形式。
陳麗娜主要是從分析內控信息披露的主體方面來研究中國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現狀,從而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分析研究,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措施。
梁寧從內控法規實施、披露主體上分析內控信息披露的狀況得出:上市公司未按規定貫徹內控法且內控披露制度規定執行及實施不到位,此外披露的位置主要是在公司治理結構中。
秦冬梅通過選取2007—2008年滬深兩市100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對其內控信息披露的狀況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深市上市公司在內控法規制定、執行方面嚴于滬市,因而其內控信息披露程度好于滬市上市公司的內控信息披露;此外,兩市在披露規范、評價標準不統一,造成相關內控披露的隨意性。
黃秋敏對上市銀行2003—2009年財務報告中所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進行研究發現,監管部門對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過于模式化,缺乏具體詳細的規定。上市銀行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中很少有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執行中存在的缺陷及相應的改進意見等信息的描述。此外,有些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審核報告未指明審核依據和審核范圍。
從上面學者研究可以看出,中國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存在簡單披露以及不規范的問題。因此,應該在內控法中對內控信息披露進行詳細的規定。
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劉秋明通過對2005年34家滬市上市公司的內控信息披露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得出:諸多因素影響內控信息披露程度,且存在著一定的線性關系,如,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機構特征等。
李明輝通過對中國2007年滬市A股200家上市公司年報中的董事會披露的內控自我評估報告研究得出:董事會會議及獨立董事的比例影響著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并對其進行相關分析,得出其存在正的相關性。
方紅星、孫翯對上交所2008年80家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分析得出:上市地點、股權結構嚴重影響著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程度,且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
馬志娟通過研究深市300家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程度與公司基本特征的關系得出:公司基本特征影響內控信息披露的程度,如,公司規模及類別、經營狀況等與內控披露存在相關性。
李少軒通過對2009年滬深兩市167家上市公司年報中披露的內控信息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能影響因素包括:股權結構、內部公司治理、經營質量,其制約著上市內控信息披露的程度并存在線性關系。同時提出了從加強股權結構改革、完善內外部公司治理及提高公司質量等方面來改進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
鐘偉強通過對內控披露影響因素分析得出:公司規模越大則自愿披露程度越高;事務所聲譽、凈資產收益率與披露程度不顯著相關;管理層持股比例、股權結構與披露程度顯著負相關;獨立董事比例與披露水平不顯著相關;審計委員會顯著正相關。
從以上學者的研究結論可以看出,諸多因素影響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董事會會議及獨立董事的比例、上市地點、股權結構、公司規模及類別、經營狀況、內部公司治理、事務所聲譽、審計委員會等因素影響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這些影響因素的研究通過給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參考,當然還存在其他影響因素,需要繼續研究,供管理者參考,從而提高內控信息披露的質量。
三、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證分析研究綜述
李明輝、何海、馬夕奎、唐予華以2001年滬深上市500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分析中國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狀況,并對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得出影響內控信息披露水平與各因素間的關聯性。
張立民為分析ST公司與內控信息披露之間的關聯性,隨機選取50家被處理的上市公司,并對其實證分析得出:ST公司與內控信息披露程度存在一定相關性,即ST公司不傾向披露過多的內部控制信息。
林峰為了研究分析披露內控評估報告與審核鑒定報告的重要性,通過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其相關性,得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業績、財務報告質量與內部控制的完善與否和執行情況存在正相關性,即企業內控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公司的經營管理業績和經營質量。所以董事會必須在年報中披露內部控制報告,且審計機構對該報告發表審核意見。
蔡吉甫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經營質量影響內控信息披露的程度且具有正相關性,即企業經營質量越好其內控信息披露的越詳細。
以上學者主要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內控信息披露質量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通過模型構建,定量的分析各因素對信息披露質量的相關性。
總結
綜上,中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的描述性分析、影響因素、相關內控信息披露制度及內部控制報告評價等方面,但是相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證分析涉及的因素分析很少。雖從研究現狀來看國外對影響因素及實證分析已有文獻,但是還沒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然而國內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性作實證分析,找出因素間的相關性或因果關系,能較好的規范企業內控信息的披露。
參考文獻:
[1] 王娟.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8.
[2] 趙興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3] 朱莉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4] 劉星.內部控制信息透明度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0.
[5] 獎麗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6] 蔡文津.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9.
[7] 賈茜,李超.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研究[J].西安交大學報,2010,(23):25-18.
[8] 何學松.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會計與審計,2009,(9):56-59.
篇10
關鍵詞:企業 會計 內部控制 對策分析
所謂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內部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而制定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過程。作為企業的自動預警系統和維護系統,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是規避風險,求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項目。在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提速,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和發展的大背景下,加強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推進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都是非常必要的。盡管我國企業在會計內部控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在實際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過程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國企業在會計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探討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策略,為我國企業在會計內部控制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一、傳統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企業在會計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素質差。會計內部控制人員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關鍵,但是由于很多企業的會計內部控制人員存在素質差的問題,導致會計內部控制出現問題。第二,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缺失。任何企業控制工作必須在一定的規章制度下,才可以提高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水平與質量。但是,很多企業在規章制度建設上存在問題,尤其是在執行力上,問題仍然很嚴重。第三,缺少相應的監督機制。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問題百出,主要與缺少相應的監督機制有著重要的關系,但是,很多企業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導致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基于預算管理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對策分析
(一)提高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綜合素質
會計內部控制人員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主要執行者,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素質與水平直接關系到會計內部控制水平與質量,為此,提高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素質與能力是提高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舉措。首先,企業應該做好會計內部控制人員招聘工作,努力的為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提高會計內部控制隊伍建設,提高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素質。其次,做好對于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的培訓以及訓練,將那些低素質、低水平、低能力的三低內控人員的素質整體上提升上來,定期的對三低內控人員進行培訓以及考核,使得三低內控人員的素質適應新時期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需求。
(二)做好個企業各個部門的協調工作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并不是單獨孤立的,它需要各個部門以及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例如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的交叉環節則需要部門之間的協調。為此,企業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協調工作在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對于出現的會計內控問題做到協調解決。其次,創新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新模式,認真做好會計內部控制每個環節的工作,從體系結構、人事制度以及技術上充分的建立科學的內控體系。再次,發揮監理單位的內控監理。監理單位是做好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監理單位應該充分的認識到自身在會計內控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明確自身的監理權利,充分的履行自身的監理職能。
(三)健全會計內控整體機制
機制指的是將企業整體結構各部門的相互聯系,將機制引入到企業會計控制體系當中,可以使得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目標得到科學的實現。集體來講,會計內控整體機制包括最基本的規章制度、發展計劃、落實措施、投入、人員以及實施,企業有關人員必須將會計內控整體機制作為企業發展重要部分。在具體運作上,落實人員,建立相應的主管機構,保證企業會計控制的順利開展。其次,建立相應的會計內控監督機構,加強對于企業會計內控的質量監督以及控制??傊?,健全會計內控整體機制,是做好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舉措。
(四)加強企業會計內控文化建設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會計內部控制工作要想時刻面對不斷變化的企業發展實際,就必須在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文化上進行投入,增強會計內部控制相關的文化建設。文化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從一定程度上講,文化決定著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也是衡量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標。為此,企業會計部門應該注重會計內部控制人員對于會計內部控制文化知識的學習與灌輸,加強會計內部控制人員職業道德以及社會公德培養,增強會計內部控制人員會計內控專業能力,提高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科學性以及有效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不僅僅是企業的責任,也需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治理企業內部控制薄弱必須從制度建設、道德建設等多方面綜合著手。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逐步構建我國的內部控制框架,使我國企業能在內部控制的保護之下獲得持續的健康發展。在新形勢下,我國企業只有認真分析形勢,大力完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我國企業在會計內部控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實際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過程中,很多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應該深入研究自身會計內部控制現狀,創新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策略,為我國企業在會計內部控制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柴瑞雪.現代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問題的幾點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2
[2]陳文濤.新形勢下如何完善我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