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防護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05 18:06: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輻射防護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泰安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山東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通過對臨床核醫學診療中輻射劑量的研究,探索核醫療安全管理和輻射防護的具體方法,以保障患者、醫療工作人員以及廣大社會群眾的身體健康。方法 針對最為常見的核醫療方法131I治療,選取68例接受131I治療的患者,并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分別由一名醫師和兩名護士負責治療工作,一組采用常規治療防護措施進行治療,一組采用綜合治療防護措施,并記錄兩組患者服用131I后的有效劑量和醫護人員1年所受的總輻射劑量,然后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經過1年的治療之后,采用常規治療防護措施的患者受輻射劑量為(59.63±0.56)mSv,醫生和護士受輻射劑量為(4.692±0.056)mSv;采用綜合治療防護措施的患者受輻射劑量為(50.21±0.69)mSv,醫生和護士受輻射劑量為(1.216±0.037)mSv。結論 患者接受131I治療所受到的輻射量大于公眾照射年劑量限值,但比職業照射的年劑量限值低,但通過綜合的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降低131I治療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輻射劑量,能夠保障接受臨床核醫學診療的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健康。
[
關鍵詞 ] 臨床核醫學;輻射劑量;輻射安全與防護
[中圖分類號] R1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a)-0001-02
核醫學又被稱為原子醫學,它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產生的射線束及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核輻射在醫學領域的應用[1-2]。在醫療上,核醫學可以被用于診斷、治療和醫學研究等多方面;在藥學上,它可以用來研究藥物作用原理、測定藥物活性、分析藥物成分以及對藥物進行輻射消毒等。核醫學作為現代醫學的重要分支,在醫療檢查和診治上給人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3-4]。但在實際應用中,臨床核醫學檢測或治療對患者、核醫療工作人員甚至社會大眾都帶來了一定的風險,讓他們有可能遭到輻射的威脅。當今,臨床核醫學高速發展,在我國各大醫院中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對核醫療安全的管理和輻射防治是醫院和醫學研究者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臨床核醫學診療中輻射劑量的研究,探索核醫療安全管理和輻射防護的具體方法,以保障患者、醫療工作人員以及廣大社會群眾的身體健康,針對最為常見的核醫療方法131I治療,選取68例接受131I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131I治療的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即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防護措施的患者34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齡在29~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75±2.56)歲,體重范圍在46~72 kg之間;觀察組接受綜合治療防護措施的患者34例,包括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齡在32~5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62±3.34)歲,體重范圍在49~70 kg。所有患者都經過了本院??漆t生的詳細檢查,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Graves)病患者,適合并同意接受口服131I治療。每組患者配備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的對比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
儀器和藥物:采用合肥眾成機電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DFM-96的放射免疫r計數器;將99mTc-DTPA溶液(批號為:S10950009 ,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mL注入噴霧器中,使患者只經口含通氣道管端呼吸,在安靜狀態下吸入霧化的放射性氣霧,
將接受常規治療防護措施的3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接受綜合治療防護措施的34例患者作為觀察組。每一組分別由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負責治療和護理工作。通過一年的觀察和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經過131I治療后全身有效劑量和甲狀腺有效劑量。同時,對負責兩組患者的醫生和護士1年所受輻射劑量予以記錄。
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是指在患者全身受到非均勻性照射的情況下,受照組織或器官的當量劑量(HT)與相應的組織權重因子(WT)乘積的總和。它是對福射效應進行評價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反應了核輻射對人體的隨機效應幾率[4]。其表達式為:
E=∑WT·HT
對患者全身有效劑量的測量要依據成人內照射輻射吸收劑量來進行估算。甲狀腺輻射劑量估算先根據由NaI晶體和光電倍增管組成的甲狀腺功能測定儀和石蠟人體頸部模型檢測的甲狀腺吸碘率計算甲狀腺內131I的放射性活度,根據文獻提供的內照射劑量估算辦法計算出甲狀腺輻射當量劑量[5-6]。對患者外照射輻射吸收劑量的測量的主要通過451P-DE-SI型電離室巡測儀,在患者頸部1 m處進行測量。對臨床醫護人員所受輻射量的檢查可采用熱釋光個人劑量計(TLD)和FJ-377型熱釋光劑量讀數器進行檢測。醫護人員工作時將計量器放在工作服左胸前口袋內,累計一年所受到的輻射量。
1.3治療的防護措施
1.3.1常規治療防護措施 常規治療的防護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醫護人員要按照相關規定穿戴防護設備,并攜帶報警式輻射測量儀;②操作結束后要對個人表體和防護用品進行輻射監測,發現污染要及時處理;③出現相關工作人員輻射超標現象應予以詳細調查,并及時向衛生部門通告[7]。
1.3.2綜合治療防護措施 綜合治療防護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內照射的防護,其主要方法是要減少進入患者體內的放射性核素,在輻射治療前要做好室內通風;②對外照射的防護主要包括屏蔽防護(安裝防護屏,穿戴防護裝備)、時間防護(縮短查房時間)和距離防護(與患者距離保持1 m以上);③醫護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在工作期間不僅要穿好防護設備,還禁止飲食、吸煙等;④食用蘑菇、木耳等防輻射食品進行防護;第五,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發生輻射超標引起身體疾病的情況要及時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均數(x±s)表示,組間對比采取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甲狀腺有效計量和全身有效劑量的檢測結果
對照組患者有效劑量的使用量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甲狀腺有效劑量使用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醫護人員工作一年所受輻射劑量檢測結果
見表2。
經對比,患者所受甲狀腺有效劑量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全身有效劑量和醫護人員所受輻射劑量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進步和發展,核醫學診療技術在各大醫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131I治療法,它是核醫學治療的典型代表之一[5-7]。131I是一種口服的同位素,患者通過口服的方式,使131I進入人體,隨著時間流逝,131I會在人體內發生衰變,發射出射線和起主要治療作用的射線。131I具有較大的活度、能量和組織穿透力,能很好地對甲狀腺細胞起到抑制作用,是甲狀腺疾病的主要臨床治療方法之一。通過對它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觀察患者在1年時間內受輻射的全身有效劑量,以及醫護人員在一年內所受到的輻射劑量。
本文通過兩組觀察對象的數據對比,發現對照組患者的全身有效劑量為(59.63±0.56)mSv,醫護人員1年所受輻射劑量為(4.692±0.056)mSv;觀察組患者的全身有效劑量為(50.21±0.69)mSv,醫護人員1年所受輻射劑量為(1.216±0.037)mSv。在治療中采用綜合治療防護措施的患者及醫護人員所受到的輻射劑量明顯低于采用常規防護措施的患者及隨組的醫療人員。本次研究結果與柳樸[8]在“臨床核醫學治療中131Ⅰ所致輻射劑量的研究”中的結論基本相同,表明采用相應的防護措施降低患者和醫護人員所受的輻射劑量,保障其安全。但是,在本次研究中,醫護人員工作1年接受的輻射劑量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明顯,差異幅度明顯高于陳新悌[9]“福建省部分臨床核醫學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分析”在中的研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年限和所選取的隨想數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弊端。
綜上所述,患者接受131I治療時,為了保障患者和臨床工作人員的安全,應該采取積極的防輻射措施,盡可能的降低輻射使用劑量,保障其生命安全。
[
參考文獻]
[1] 賈會.淺談臨床核醫學輻射[J].中國療養醫學,2011,20(10):960.
[2] 易艷玲.臨床核醫學診療中的輻射劑量與防護研究[D].復旦大學,2012.
[3] 鄔仁會.臨床核醫學輻射的防護與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6):935-936.
[4] 趙進沛,劉志鵬,許澤.熱釋光輻射劑量探測技術在醫療照射中的應用[J].職業與健康,2013,29(16).
[5] 張永錦.一起臨床核醫學工作場所放射污染事故的教訓[J].科技致富向導,2013(13):56.
[6] 張曉懿.甲狀腺疾病131I治療中患者受照劑量及其防護的研究[D].2013:45-50.
[7] 李雪.臨床核醫學治療中131I所致輻射劑量的研究[J].現代養生B ,2013(8):51.
[8] 柳樸,盧建祥.臨床核醫學治療中131Ⅰ所致輻射劑量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0):70.
篇2
【關鍵詞】核醫學;輻射劑量;防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03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99-01
131I射線是目前廣泛運用于核醫學診療中的一種同位素射線,在核醫學診療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1]。在131I核醫學治療中對輻射劑量進行分析,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意識,規范防護措施意義重大。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到4月接受131I治療的患者84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2人。對照組年齡29-51歲,平均年齡在41.3歲,試驗組年齡在27-49,平均年齡為42.5,兩組患者患不同的疾病在手術后都需要進行射線治療。兩組患者分別由兩組醫生和護士治療和護理,每組由一個醫生和三個護士進行治療和護理。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和身體特征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將滿足條件的84名準備接受輻射治療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由兩組醫生和護士進行治療和護理,每組一個醫生和兩個護士。對照組患者和醫護人員采用常規防護,試驗組的患者和醫護人員采用綜合防護,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有效劑量和全身表面輻射劑量和醫護人員護理期間所受的表面輻射劑量。
表面輻射量采用先進的射線場監測儀器進行測量,用直接讀數法獲得輻射值,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輻射的有效劑量和醫護人員治療和護理期間所受輻射總劑量。
1.3防護措施
1.3.1常規防護措施對照組采用是的常規輻射防護措施: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穿戴特定的衣服和帽子和手套,進行操作前和操作結束進行表面輻射測量并做相應的記錄。
1.3.2綜合防護措施[2]試驗組采用綜合防護措施。防護步驟有:①內照射防護;②外照射防護;③個人防護加強;④適當食用有防護功能的食品;⑤定期檢查。
1.4數據處理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比較兩組數據的差異性;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是α=0.05,兩組差異性比較P
2結果
兩組患者的有效劑量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和醫生護士全身表面輻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通過試驗研究發現,在我院輻射治療防護工作常見問題包括下面幾個方面:①護理人員藥物發放時沒有進行相關的講解;②護理人員和病人間缺乏有效的溝通;③查房間隔時間過短;護理人員穿戴隨意不規范,病人病房內通風不好和清潔情況也比較差。所以,醫院應該關注如何提高輻射治療的防護效果。護理人員要做好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加大查房時間的頻率,盡可能做到減少在病房內接受輻射照射的機會。保持病人病房內的通風效率,患者的排泄物及時處理,做到患者和其他人員不在病房內進食食物。并且,醫護人員與患者要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及時給患者傳遞正能量,使得病人能夠以一個好心情進行治療。
針對試驗結果顯示得出的問題提出建議:①對表輻射強度最大的通風設備在制度上做出規定,對操作臺和放射源儲存室等部位制定嚴格和按時清洗的監督方案。②對于櫥操作臺放等重點部位在日常操作時,加強時間和空間密度監測。醫院有條件的話推薦使用直讀式的個人劑量計,以隨時觀察和掌握受照水平,進而保護操作者。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長期治療;服藥依從性;護理
原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除了可引起高血壓本身有關的癥狀外,隨著血壓水平的上升,引發的心、腦、腎并發癥也隨之上升,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致殘率和致死率均高[I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護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非藥物治療護理、藥物治療護理3大類,通過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有效控制血壓,是減少并發癥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為數不少的患者沒有按醫囑正確服用降壓藥,導致血壓控制不理想。本文就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因素及相應的對策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本門診就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共126例,其中男76例,女50例,年齡43~68歲,高血壓病程1~12年。105例患者均能按醫囑服藥,另有21例患者未能按醫囑服藥治療,約占16.7%,其中8例未服用任何藥物,13例根據自己的感覺自行購藥服用或隨意增減藥量或停藥。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判斷影響其服藥依從性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其服藥依從性。
2 結果
21例患者中,影響其服藥依從性原因:對疾病的認識不足13例,約占61.9%;擔憂藥物不良反應5例,約占23.8%;病程漫長不能堅持服藥2例,約占9.5%;經濟因素l例,約占4.7%。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使這21例患者均能按醫囑進行正規的治療,將血壓控制在理想范圍。
3 討論
3.1從本文結果中可以看出,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因此社區護士在工作中應主動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有關高血壓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其了解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癥狀、并發癥及其危害性,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積極治療重要性的認識,從思想上重視疾病的治療。告知患者血壓要定期復查,不可以自我感覺為標準,必要時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監測服藥與血壓的關系,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固定的時間、條件);使其知道有效的治療應使血壓降到140/90mmHg以下,年齡小于60歲及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或腎臟病變的患者。血壓應降至130/85mmHg以下比J;用降壓藥使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后,應繼續服用維持量,以保持血壓相對穩定,對無癥狀者更應強調。年輕高血壓患者由于對本病認識不足,加上工作、學習等影響,生活不規律,服藥不及時,導致血壓控制不穩定,應勸導其盡可能堅持規律生活、規律用藥。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除向本人反復講解外,還需要向家屬交代清楚,指導其規范用藥。
3.2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憂。也影響其服藥的依從性。這就要求社區醫務人員不斷地學習和更新有關心血管病的防治知識,掌握相關的藥物知識,樹立醫務人員的權威性,告知患者所服藥物的治療原理,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方法,以有效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漏服、補吃上次劑鼉或突然停藥,以防血壓過低或突然停藥引發血壓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應;防止過度降壓,應逐步將血壓降至正常范圍。
3.3原發性高血壓病程漫長。需要長期服藥治療,患者可能會產生厭煩情緒,不能堅持按醫囑用藥。應使患者及家屬r解長期用藥帶來的益處及不良反應,介紹長期堅持用藥取得較好治療效果患者的經驗,樹立治療的信心,利用患者個人健康檔案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給予提醒和督促,以利于患者長期堅持治療。
3.4對因經濟原因不能堅持治療的患者,應與家屬積極溝通,爭取得到家屬的理解、支持和合作,使家屬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起到支持和督促的作用??傊谠l性高血壓治療中,通過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是有效控制血壓達標、減少并發癥的主要途徑之一[3]。社區內居家口服降壓藥物是最主要的給藥方法,在用藥過程中得到社區醫務人員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是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玉容.社區護士對高血壓防治知識掌握情況調查.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6).
[2]趙穎.社區護士對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指導.中外醫療,2010,29(31).
[3]趙露.社區護士健康教育高血壓病人的重要性.健康必讀(下旬刊),2010,12).
[4]來小彬,萬巧琴,尚少梅,等.社區護士主導的同伴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
[5]劉永紅,劉文婷,陳春彥等。再培訓的社區護士進行高血壓健康教育效果調查.中國全科醫學,2004,7(13).
[6]劉秀蘭.社區護士在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中的作用.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
[7]馮玲珍.社區護士連續干預對農村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31(3).
[8]蘇婉霞.社區護士在高血壓病干預中的作用.華夏醫學,2008,21(3).
篇4
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會產生有害的生物效應,放射學檢查中輻射防護問題日益受到大眾關注,其影響因素很多,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有三即正當化原則、最優化原則和個人劑量限值原則。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有三種,即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及屏蔽防護。在臨床放射工作中,要采取確實有效的方法,嚴格掌握X射線檢查的適應癥,杜絕不必要的、不應該的或可減少的X線檢查,努力降低檢查部位的受照劑量,防止非檢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要限制照射野,用好各種防護用品,配置輔助防護設施,盡量完善防護,將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關鍵詞:
電離輻射;放射學檢查;輻射防護;時間;距離;屏蔽;照射野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環境與身心健康的關系越來越重視,雖然環保是一個復雜而多因素的課題,但醫源性環境污染特別是放射學檢查中輻射防護問題日益受到大眾關注。為此筆者通過多年的放射臨床實踐,對此進行了回顧、總結及探討。
1輻射生物效應原理及影響因素
輻射對人體造成生物效應的主要原因是電離輻射的電離和激發作用,它是在原子水平相互作用的結果,可以造成人體的細胞、分子發生結構性變化,使蛋白質分子鏈發生斷裂,造成DNA和酶的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引起細胞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罴毎酥蠨NA分子控制著細胞的遺傳和再生過程,當DNA分子發生破壞時,細胞雖然生存,但不能分裂,這些細胞直到老死也不能產生接替它的新細胞,因而造成了被照射組織喪失功能,產生一系列的病理改變。電離輻射作用于人體,會產生有害的生物效應,其效應發生的幾率及產生效應的嚴重程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射線的性質(不同種類的射線電離能力不同,引起的生物效應的差別很大;同一種射線能量不同,引起的生物效應也不同)、劑量(吸收劑量越大,生物效應越顯著)、劑量率(劑量率越大,生物效應越顯著)、分次照射(分次照射越多,各次照射的間隔時間越長,其生物效應就越小)、照射方式(內照射比外照射生物損傷重)、照射部位和照射面積(人體不同部位對輻射的敏感性差別很大,同時受照面積越大,產生的生物效應也越大)、受照個體與不同器官組織細胞的敏感性也存在很大差別,同時,低溫、缺氧、健康狀況、免疫力、醫療措施等也影響放射的敏感性。
2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和措施
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有三項:第一,放射實踐的正當化原則,它是指在進行任何輻射性工作時,都應當進行代價和利益分析,對產生電離輻射的任何實踐都要進行論證,或確認該項實踐是值得進行的,它所致的電離輻射危害同社會和個人從中獲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擬議中的實踐活動不能帶來超過代價的凈利益,就不應當采用該項實踐活動。也就是說,要合理應用X射線,對這種檢查進行利弊權衡,使受檢者在X射線檢查中所得到的利益明顯地大于可能帶來的危害,這樣的X射線檢查就是正當的,否則就不應該進行。因此,只有當通過X射線檢查所獲得的醫學診斷資料,對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很有用時,才能進行X線檢查。第二,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原則,它是指在考慮到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后,使任何必要的照射應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也就是說,應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最優化為原則,在付出的代價和所得凈利益之間的多種方案進行權衡,求得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凈利益。在具體放射臨床工作中,對一切正當的X射線檢查,要采用最佳投照條件(包括管電壓、管電流和曝光時間)和最適宜的檢查方法(包括、焦片距、濾線器、過濾板、遮光器和照射野等),使它既能獲得滿意的診斷資料,又盡可能降低受檢者的受照劑量。第三,個人劑量限值原則,在實施上述兩項原則時,要同時保證個人所受劑量當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限值。經過實踐的正當化和防護的最優化,所有具有最優防護的輻射源的劑量貢獻,相加也不會超過個人劑量限值,保證放射工作人員不致接受過高的危險度。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2007年建議書中進一步明確了“劑量限值的應用原則界限,即除了患者的醫療照射之外,任何個人受到的來自監管源的計劃照射的劑量之和不能超過ICRP的推薦的相應限值”。輻射防護的基本措施有三種:第一,時間防護,它是指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當盡量減少曝光時間和逗留時間,減少所受劑量。也就是說,人體所受輻射劑量的大小,與放射源接觸時間的長短成正比,接觸的時間越短,擺脫輻射的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照射就越少。第二,距離防護,它是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增大人體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而減少受照劑量。它依據的基本原理是平方反比律,如果忽略電離輻射在空氣中的吸收與散射,那么輻射強度隨距放射源距離平方的反比而減弱。第三,屏蔽防護,它是外照射防護的主要技術方法。主要包括機器設備的固有防護、機房設計的科學性、周圍環境的綜合評估以及充分利用鉛橡皮防護用品等??傊?,在實際工作中,這三種方法通常都是綜合考慮不可分割并相互配合使用,讓受檢者接受的輻射劑量達到最低水平,以期取得最佳防護效果。
3臨床實踐中的輻射防護方法
根據輻射生物效應原理、影響因素、防護基本原則及基本措施,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具體方法。1)嚴格掌握X射線檢查的適應癥,杜絕不必要的、不應該的或可減少的X線檢查如(1)不顧有無X射線診斷意義或有無醫學上的正當理由或已確診仍做X線檢查。(2)當作一種方式,不判斷X射線檢查是否有用,僅應受檢查者要求而做。(3)無癥狀的患者,或有其它技術可以代替的檢查。(4)只是為了積累臨床資料。(5)當做常規必查項目。(6)就業前及就業后定期體檢(特殊情況例外)。(7)只相信本院的檢查結果,不管原有的診斷報告,仍進行X線檢查,造成重復照射。(8)為了營利目的。2)嚴格控制各種檢體的常規胸透,特別對幼兒入托,中小學生升學的健康查體,應取消常規胸透。其它如①孕婦一般不宜做X線檢查,特別是受孕8~15周內,以減少對胎兒的照射。②對有生育計劃的育齡婦女,首先要問明是否已懷孕,并嚴格控制在月經來潮頭10d內進行檢查,以避免使胚胎受到照射。③對嬰幼兒及兒童應盡量避開一切不必要的檢查。3)努力降低檢查部位受照劑量的技術措施:主要有選擇用合適的管電壓、選用適當厚度的過濾片、選用合適的焦片距、提高記錄系統的靈敏度等。4)防止非檢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1)限制照射野。透射時,應盡可能采用小照射野和間斷曝光來觀察,并盡量縮短總觀察時間。(2)采用屏蔽防護。應當充分注意到非檢查部位,特別是對射線靈敏性較高的甲狀腺、眼晶狀體和性腺的屏蔽防護,當這些器官或組織(非檢查目標)有進入直射線束的危險,或靠近照射野邊緣5cm范圍以內時,應在不妨礙獲得必要診斷信息的前提下,盡可能用鉛當量不小于0.5mm的鉛橡膠板將其屏蔽;使用性腺屏蔽,對男性可降低95%,對女性可降低50%的性腺劑量,使用鉛玻璃眼鏡,能使眼晶狀體的受照劑量降至10%;當患者需要攜扶時,對攜扶者也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為患者準備了下列鉛橡膠防護用品:①高領坎肩式鉛圍裙(用于牙科拍片)。②鉛圍裙(用于胸透和胸部拍片)。③護頸防護帽(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鎖骨和肩胛骨拍片或胸透)。④防護巾(用于胸部、胸椎、肋骨拍片)。⑤頸套(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鎖骨肩骨及頭部拍片)。⑥防護三角(用于胸腰椎、腹部拍片、膽系和尿路造影)等。(3)完善防護:選取適當的,使射線束避開對敏感器官的直接照射。如①手部拍片時,若讓患者面對球管大照射野曝光,其性腺受照劑量約為背對球管小照射野曝光的3000倍。②頭部斷層攝影時,只要采用俯臥位,使眼睛向下,后前位投照,就可以使眼晶狀體的受照劑量減少到前后位掃描的1/20。③在牙科拍片時,射線束應取一定角度來避開甲狀腺,乳腺和性腺部位,使其照射的機率減少到最小。
參考文獻:
[1]徐躍,梁碧玲.醫學影像設備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于茲喜.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3]洪洋,謝晉東.醫用放射防護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篇5
并結合援外工作收集的資料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 軍事醫療援外;醫學影像診斷;案例;實踐
軍事援外醫療是我軍對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政治性、技術性很強的任務[1],也是我國、我軍對外醫學交流、了解一個重要窗口,做好援外醫療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我軍從1963年開始向海外派遣醫療隊,分布在亞、非、拉、歐和大洋洲的65個國家和地區[1],50年來中國派遣的援外醫療隊,不僅為所在國家治愈了大量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療奇跡?!夺t學影像診斷報告(漢英對照)》[2]專著是我們在軍事醫療援外期間自主開發的軍事醫學科學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F對該研究和實踐分析如下:
1 關于《醫學影像診斷報告(漢英對照)》
1.1 基本資料分析 該報告在編寫過程中,注意體現非洲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又增加了一些本地的特殊病例的案例進行分析,共193例,均配有典型的醫學影像圖片,X線診斷分胸部、腹部和骨骼系統,共168例還配有線條示意圖。每個案例都有簡單的病史介紹、分析,報告中體現病理改變征象和鑒別診斷分析。
1.2 報告書寫 該報告中英文的互譯,是我們利用在援外期間的交流方便,主動與他國醫務人員學習、交流,熟悉和掌握他們的語言習慣,認真總結經驗進行研究和實踐,符合非洲(贊比亞)人的語言習慣和要求,便于和他們之間的輕松交流。
由于目前非洲的貧窮,我們在收集普通x線資料(X線機為200mA,圖像質量及分辨能力差)后,對X線診斷部分配有線條示意圖,充分顯示了該案例的X線征象,便于非醫學影像專業的醫務隊員們的看圖學習和理解。
2 X線片線條示意圖的繪制技巧
把X線片用數碼相機翻拍并選定合適大小打印,使用比較薄的紙張覆蓋其上。胸部首先勾畫出兩肺的基本輪廓,中間偏下區組成心影輪廓,上方配以“人”字形支氣管影,并在兩上肺尖區橫向外上方勾出兩側鎖骨,右下方膈肌下輔以胃泡影,如為女性則在兩側膈肌外角對稱勾畫出影。在頸部兩側勾出軟組織輪廓更佳?;据喞串嫼?,點涂病變區域陰影或塊影,局部可形象化,如點影、塊影、不規則影及空洞、空腔等,周圍征象如空氣支氣管征、小泡征、肺大皰等也得形象勾出。大片實變影、胸腔積液可用大片密實影代替。對于有合并肋骨、鎖骨、肩胛骨改變者,在有改變的大置勾畫出該病變征象即可,如果勾畫出全部骨骼就不能突出重點,而且不能形象化。
腹部由于臟器太多、重疊,不能全部得以顯示,我們采用形象化的勾畫:首先確定胸、腰椎椎置,然后顯示小盆腔和膀胱,并以腰5椎體水平勾出兩側髂骨,腹腔輔以腸腔氣體影像。對于消化道影像,只需描繪出鋇劑造影征象示意,泌尿系統造影片只需突出腎臟者,勾畫出椎體影像和兩側腎臟改變與造影異象。
四肢骨骼線條示意圖應包括所顯示的骨骼基本外輪廓及異常改變的形象化顯示。
3 援外工作中輻射防護的實踐
3.1 放射科配置與現狀 贊比亞三軍總醫院放射科配置X光機KC-400mA和200mA胃腸機各一臺(均系他國援助),兩臺機器同放一個機房,面積約30m2。機器操作同在一個機房內,以鉛屏風間隔,胃腸機需和患者面對面,配有防護鉛衣。
3.2 輻射防護的難度 根據我國目前對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要求,一機一房,隔室操作,門機連鎖等,因為貧窮等原因,贊比亞三軍總醫院遠達不到要求,就連機房墻的要求可能也達不到我們的防護要求,胃腸等特殊造影穿的鉛衣也是非常單薄和破爛,我們這一屆還擔負開展靜脈腎盂造影、子宮輸卵管造影等新技術,輻射防護難度更大。
3.3 現有狀況下輻射防護的實踐 根據放射科目前的現狀,我們積極實踐探索輻射防護,力爭將輻射水平降到最低。
3.3.1 取消常規胸部透視和嚴格X線診斷適應癥 這一點贊比亞三軍總醫院做得很好,已經與國際接軌取消常規胸部透視,而我們目前的醫療單位常規胸部透視檢查、體檢仍在繼續。X線診斷適應癥把關比較嚴格,主要原因是膠片的昂貴和他們的主治醫生都曾在國外受過嚴格的訓練有關,X線診斷陽性率達90%(除外一年一度的軍官體檢)以上。
3.3.2 特殊造影集中預約及防護實踐 X線特殊造影在贊比亞開展的有消化道造影、泌尿系靜脈腎盂造影及逆行腎盂造影、子宮輸卵管造影等,考慮到醫生和機房周圍防護的難度,我們把病人集中預約在周四上午進行并對外公布,每次預約2-3人。消化道造影我采用3片法,提前訓練好病人,提高工作效率和診斷質量,而且贊比亞消化道陽性率明顯偏低,值得我們研究。根據醫院要求開展靜脈腎盂造影,我采用腹帶壓迫延時攝影,當注射造影劑完畢后一定時間拍片觀察顯影情況。逆行腎盂造影及子宮輸卵管造影必須在透視下進行觀察、點片,我要求造影醫生做到快、精、準。
3.3.3 日常工作中的距離防護 X線防護三原則中的距離防護也很重要。幸好我的專家門診時間定為每天上午,這樣非門診時間我盡量不去科室,如果需急診報告,有衛生員把片子拿到我們住地進行。
4 經濟和社會效益
該研究和實踐是援外日常工作的總結和提升,對援外醫療隊員在日常醫護患英語交流中起到了良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其所收集案例來源于非洲本土病人,為我們平時乃至戰時了解非洲疾病特點、疫情分析,提供了一手寶貴資料,社會效益、軍事效益甚至國際效益明顯。
參考文獻
篇6
在核能與輻射技術應用大省廣東,全省唯一一家從事輻射防護的社團組織――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宣告成立!
“秉承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行業的宗旨,積極發揮橋梁、紐帶和平臺的作用,為促進廣東輻射行業健康發展做出貢獻?!?/p>
這是國家核安全局在協會成立之際發來的賀詞,更是對協會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
兩年來,協會櫛風沐雨,鏗鏘前行,努力推動廣東輻射行業健康發展。一個個重要節點、一項項創新舉措,見證了協會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的歷程……
做好三個服務
2013年6月20~28日,藍天下的陽江市區與東平鎮格外美麗,由協會承辦的“核電安全與核應急科普宣傳”正在熱烈舉行。
6個月后,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將在這里裝料運行。這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我國首個投入運行的新核電站,業內期待,社會關注。
生動活潑的展板、圖文并茂的手冊、深入淺出的解說,讓當地居民對核電安全與核應急常識有了更多了解,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核安全氛圍。當年底,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順利并網發電,成為中國廣核集團繼大亞灣核電基地之后在廣東省內第二個實現并網發電的核電基地。
11月9日,由協會組織的又一場專家與市民有關“電磁輻射”的圓桌對話,在廣州天河區柯木i村社區會所“溫和”進行。
與“核恐懼”一樣,因為缺乏科學的認識和有效的信息交流,不少人對變電站、通訊基站的輻射,也是談“輻”色變。然而,第三方的組織、專家權威的講解、現場儀器的檢測,使得原本“水火難容”的交流得以融洽進行,居民心頭的疑慮和抵觸情緒被打消,推動這些基礎設施有序建設。
2013年底,一封來自海外的“求助”郵件引起協會關注。中國石油測井-阿特拉斯合作服務公司給協會發來郵件,反映該公司因所處區域重新規劃公司需要搬遷,放射源無處存放,請求協會幫助尋找源庫。協會積極出面,多方聯系,最終幫助該公司解決了這個難題。
“為政府服務,為社會服務,為行業服務?!眱赡陙?,協會準確定位,以社團組織的特殊身份和特殊作用,逐漸嶄露頭角,并成為推進廣東輻射行業健康發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為政府服務,當好推進輻射工作健康發展的參謀。廣東是廢舊金屬回收熔煉大省。如何防止放射性超標金屬制品流入社會,避免威脅輻射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受省環保廳委托,協會毅然承擔了全省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摸查這一全新領域工作。數月來,相關人員輾轉12市進行現場調查,收集相關情況,編制技術指引,組織宣傳培訓,為今后落實這些企業輻射安全監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省環保廳科研經費資助下,協會開展了“廣東省環境水中氚調查及電解濃集裝置研制”項目,為全省氚的監測防護、核電生產對環境氚影響的評價以及相關環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數據和理論支持。
此外,積極承擔全省初級輻射安全培訓工作,以及全省輻射建設項目技術評估和技術審核等相關技術服務。
――為社會服務,當好公眾維護輻射環境權益的守護人。除舉辦多場針對性強的宣傳活動之外,在不到兩年的的時間里,協會先后制作了《電磁輻射科普知識》視頻、編印了《科學認識核電》、《科學認識移動基站》、《科學認識輸變電》、《核電安全與核應急》、《綠色能量 綠色電網》科普宣傳系列手冊,出版了《醫用輻射防護》、《工業輻射防護》、《日常生活輻射防護》輻射防護叢書,深受業內人士和市民的普遍歡迎。其中,三本輻射防護叢書兼具知識性、實用性、權威性等特點,既可以作為相關行業工作者的指導教材,也可以作為普通公眾的輻射防護百科辭典。
協會網站“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和協會會刊《廣東輻射防護》雜志,更是成為輻射行業與廣大公眾交流的有效渠道和平臺。協會網站訪問、點擊量已超百萬,超過一半的內容被百度、谷歌等搜索收錄。協會會刊不僅得到了行業領導、專家的認可,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關注,并贏得廣東省新聞出版局領導贊譽“精美、精準、精彩”。
――為行業服務,當好維護行業合法權益的代言人。協會先后出臺了兩批為會員服務的規章條例,包括解答相關咨詢、提供輻射防護技術交流平臺、提供輻射防護用品信息、提供科研課題服務、提供輻射標識牌服務、提供核技術應用單位年審咨詢、為核醫學用房設計提供指導等。
其中,協會承擔中移動東莞分公司委托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影響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該課題申請四項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妒覂雀采w基站電磁輻射分析報告》則為廣東移動公司申請室內覆蓋基站的豁免審批提供了技術支撐。
2013年8月28日,廣東省首屆輻射安全與防護學術交流會在廣州舉行。這是一次立足廣東、面向全國的輻射行業交流盛會,來自省內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和相關人員共140多人參加了會議。精心的組織、專業的水準、熱烈的交流、愉快的氛圍,讓與會行業人士有了更多“家”的感覺。
引領行業自律
“重視安全文化建設,強化輻射安全無小事和安全責任以我為主的觀念?!?/p>
“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處理輻射糾紛和群眾投訴,自覺維護社會穩定和公眾合法權益?!?/p>
“做好工作人員輻射防護,落實個人劑量監測和建檔?!?/p>
……
2012年6月1日,一份自律公約在廣東輻射行業企業引發熱議。這是協會成立后對外發出的第一份函件,從此廣大輻射企業管理與發展又多了一處來自專業性社團組織的指導和服務。
廣東是核能與輻射技術應用的大省,也是鈾礦、伴生礦開采與冶煉的大省,全省核與輻射技術利用單位超過三千家,涉及158個行業;在用放射源超過全國總量的10%以上;移動通信、電網規模和廣播電視發射臺站均位居國內前列;在役核電裝機容量占全國一半,預計到2020年,核電發電量將達到2400萬千瓦以上。
在廣大企業期盼中,協會應運而生,從此廣東核與輻射技術應用單位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短短兩年間,協會會員由成立之初的170家增至目前的280家,遍及省內各行業,涉及輻射安全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服務等企事業單位。作為政府、行業和公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和廣大輻射防護專業人員學術業務交流的家園,在做好服務的同時,以會員單位為基礎,引導企業自律,促進行業發展,也成為協會神圣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擔當。
2013年11月28日,為加強行業自律,保障輻射安全,協會向各會員單位發出關于開展安全和防護狀況年度評估報告工作的倡議書,并為各單位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這一創新舉措,得到了會員單位積極響應,通過檢查、發現和解決問題等措施,進一步推動了企業自身管理和全省輻射行業環境管理工作水平。
2014年5月20日,協會又針對工業類、醫療機構類、電磁類等會員單位,分別開展了創建“廣東省輻射安全與防護示范單位”、“廣東省醫用輻射安全放心示范單位”、“廣東省綠色電磁示范單位”活動。創建活動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為依據,按照“協會提倡、自愿參與,協會考核、專家評審,公示與授牌,動態管理”的方法與程序,打造一批輻射安全與防護示范單位,提升示范單位的良好形象和影響力,增強企業品牌效應與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引領行業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提升輻射防護水平,讓政府、社會和公眾放心。
提升服務能力
2013年11月25日,為滿足深圳地區廣大會員更貼身、更便捷服務的需要,協會在成立不到兩年后即在深圳掛牌成立了辦事處。
2014年5月24日,協會的建設與發展又迎來了一個大喜日子。協會醫學輻射防護專業委員會成立,為全省核醫學界提供更專業、更細致的服務。
“創全國之先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強對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對于加強醫院輻射防護工作產生的積極意義給予高度評價,“具有成本小、效果好的特點,是真正關心群眾身體健康的公益事業。”
從更貼身、更便捷到更專業、更細致的服務,這是兩年來協會快速發展、日益壯大的標志,也是兩年來協會強身健體、提升能力的彰顯。
做好服務需要有一支得力的戰斗隊伍。目前,協會已組建了一支20人的高學歷、高素質、年輕化的專職工作隊伍,其中研究生學歷5人,本科、大專學歷15人,設立了綜合部、科技部、咨詢部、培訓部、科宣部等五個部門。組建了陣容龐大、門類齊全的協會專家庫,五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流專家,為各項服務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做好服務需要有一套規范的管理制度。協會依照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要求,制定了一個《章程》、5項基本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重大活動報告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職制度、印章文件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關管理辦法,并建立了黨支部和工會,實現了以規章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省社會組織管理局領導曾兩次親臨協會現場指導,對協會規范、高效運作給予充分肯定。
篇7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人民醫院 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
目的:分析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在介入治療防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中擇取5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這57例患者分別采用鉛眼鏡、鉛圍脖、鉛防護服、鉛玻璃防護屏、鉛橡膠簾對進行手術操作的醫護人員行綜合性的放射防護措施。結果:鉛防護服、鉛玻璃防護屏、鉛橡膠簾前后輻射量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距球管1m與2m間差異顯著,2m與3m間差異顯著,p值均小于0.05。結論: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在介入治療防護中的應用效果相較于單一的防護措施,其效果更好,值得推廣運用。
關鍵詞 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介入治療;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4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122-02
輻射防護是原子能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類免受或少受電離輻射危害的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有相關的研究證實,電離輻射極易致癌,而X射線正屬于此類輻射[1]。因此,減少輻射對正常機體的損害,加強輻射防護措施非常有必要。本研究主要分析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在介入治療防護中的應用效果,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中擇取5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這57例患者進行介入治療的過程中使用綜合性的放射防護措施,同時對X射線的輻射情況進行檢測。
57例行介入治療的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37:20,年齡在25歲至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94±6.76)歲。有25例患者是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CAG),有3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有9例患者是進行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PTCD),有10例患者為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TACE),有2例患者是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UAE),有2例患者是進行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有1例患者是進行上腔靜脈異物取出術治療,其余的5例為選擇性輸卵管造影術/選擇性輸卵管造影術+輸卵管再通術(SSG/SSG+FTR)。
排除標準:本次研究將患有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代謝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將患有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排除了有X射線診療禁忌癥的患者;排除了不配合診療的患者。
1.2設備:
使用來自德國SIEMENS公司的型號為Artis zee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以及日本ALOKA PDM-227寬量程個人劑量劑運用于患者介入治療的過程中,其中配備有鉛眼鏡、鉛圍脖、鉛防護服、懸吊鉛玻璃防護屏、三聯可移動式防護屏風、機器自帶鉛橡膠簾及鉛擋板,其鉛當量分別是0.5mm、0.5mm、0.5mm、0.5mm、1.0mm、0.5mm。
1.3方法:
對輻射劑量進行測量,首先將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之前的鉛防護服、鉛玻璃防護屏、鉛橡膠簾的前方、后方以及距離球管1m、2m、3m處的輻射量進行采集。
1.4觀察指標:
防護效率為防護前讀數以及防護后讀數之差,與防護前讀數的百分比,也即(H0-H1)·H0-1·100%;其中表示H0防護前讀數,H1表示防護后讀數[2]。
1.5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研究結束之后,將本次研究的57臺介入治療手術的輻射相關情況的數據,準確無誤地錄入進spss19.0軟件中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表示計數資料,其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其中95%被作為可信區間,即當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實驗研究的組間數據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鉛防護服、鉛玻璃防護屏、鉛橡膠簾前后輻射量數據比較:
鉛防護服的前后輻射量差異顯著,p<0.05;其中防護效率達88.57%。
鉛玻璃防護屏的前后輻射量差異顯著,p<0.05;其中防護效率達93.52%。
鉛橡膠簾的前后輻射量差異顯著,p<0.05;其中防護效率達93.43%。具體的數據情況見表1:
2.2距離球管1m、2m、3m處的輻射量比較:1m與2m間差異顯著,2m與3m間差異顯著,p值均小于0.05。其中2m處的衰減量為59.38%,3m處的衰減量為67.94%。具體的數據情況可見表2:
3討論
X射線是由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于紫外線和γ射線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極短,但是能量很大,具有顯著的物理特性與化學特性[3]。
有研究證實,X射線照射到生物機體時,可造成生物細胞受到抑制、破壞甚至壞死的情況,會致使機體發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變[4]。一般來說,不同的生物細胞,對X射線有不同的敏感度,它能夠治療人體的某些疾病,特別是腫瘤的治療。但是在利用X射線的同時,人們發現了患者脫發、皮膚燒傷、工作人員視力障礙、白血病等射線存在的傷害問題。因此,在應用X射線時,應注意其對正常機體的傷害,注意采取防護措施。
X射線輻射的防護主要包括距離防護、時間防護、屏蔽防護以及機器本身的防護措施。近些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有研究發現采用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相較于單一的防護措施其防護效果要更好[5]。首先,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的應用目的就是通過多種防護措施的綜合應用,實現更有效的防護措施。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要求以下幾點:(1)建立健全嚴格的導管室操作規定,要求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員必須穿戴齊全防護用品。(2)進行介入治療的相關操作人員應該采取距離防護措施,這主要是由于X射線的輻射量會隨著距離的拉長而縮減[6],因此,操作人員在操作時應該處于患者的身后并盡可能遠離球管,同時站于鉛屏風之后。(3)有相關的臨床研究發現,透視或造影的時間越長,其輻射量會越大,因此介入治療時應該快速操作,縮短時間[7-8]。
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正處于發展進步的狀態中,需要更多的臨床操作實踐對其不斷完善,尤其是在技術與設備上;另外還需要建立更加適用的配合模式。本次研究發現鉛防護服、鉛玻璃防護屏、鉛橡膠簾多重防護措施共同實施,其防護效果明顯更好,并且每種防護措施實施前后其防護效率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且研究證實,距離球管的1m與2m間輻射量差異顯著,2m與3m間輻射量差異顯著,p值均小于0.05。這說明,距離越遠,防護效果越好;且多重防護效果同時運用,其防護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在介入治療防護中的應用效果相較于單一的防護措施,其效果更好,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黃文華,蔣國民,張賢舜等.綜合性放射防護措施在介入治療防護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6):514-515.
[2]張學鴻.胸部X線攝影照射野臨床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15):114-115.
[3]王戎,王德強.放射線工作人員防護在介入診療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0,16(27):29-30.
[4]陳玉花,余秋花,李小銀等.介入放射病區護士生的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對策[J].當代醫學,2011,17(30):86-88.
[5]樸承男.醫療放射輻射的防護[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05(10):3053-3054.
[6]鄭鈞正.放射診療的防護與安全是醫療設備應用安全和質量管理的重點[J].中國醫療設備,2010,25(9):3-5,19.
篇8
方法: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48例甲狀腺癌患者接受131I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經驗。
結果:46例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有效護理無不適癥狀,2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胃腸道反應,經分析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結論:積極改善護理對策加強護理管理,對131I治療甲狀腺癌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131I狀腺癌護理分化型放射性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40-02
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well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DTC)的臨床原理是利用131I放射出的射線來破壞甲狀腺及其轉移灶,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并且131I對DTC轉移灶有較高的清除作用,且很少有嚴重并發癥[1]。甲狀腺腫瘤放射性同位素護理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近年來放射性藥物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放射性核素治療顯示出較大優越性。放射性核素131I是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轉移的有效方法,其療效依賴于腫瘤能否吸收碘?,F將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7月131I核素治療甲狀腺癌的注意事項和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7月接受131I治療的甲狀腺癌患者共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平均年齡32歲。
1.2方法。
1.2.1做好個人防護工作。131I口服液的配制在高活性室的通風櫥內進行,配制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來進行,做到給藥劑量精確等,核對準確無誤后方可給患者用藥[2]。
1.2.2在對患者進行131I給藥前應手術切除原發灶和去除殘留甲狀腺組織,停用甲狀腺激素,最好在治療前5周停用T4,改服T3 3周,然后再停用所有甲狀腺激素2周,低碘飲食(日攝量在20~30μg)至少2周,并防止從其他途徑進入人體的碘劑,如皮膚碘酒消毒、含碘藥物攝入等。詳細了解患者的相關病史,若有急慢性炎癥表現,則131I治療應推遲到炎癥消退后;檢查患者是否能正常吞咽。建立良好的放射污物處理環境,避免起放射性污染。建立核素治療患者專用病區、病房和衛生間嚴禁與其他未進行核素治療的患者共用衛生間。
1.2.3加強護理工作做好患者的防護工作,給藥后采用移動式鉛防護屏來抵擋β射線。密切觀察患者的狀況,經常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有不適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
2結果
48例經治療者中46例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有效護理無不適癥狀,取得了預期的治療效果;2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胃腸道反應,經分析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3討論
3.1對患者實施健康指導。指導患者適當補充營養,合理飲食,飲食應潔凈、易消化,并特別強調忌服含碘食物的重要性[3]?;颊咴诜?31I后1個月應不得參加重體力勞動,患者只能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使用專用廁所。131I治療前后禁忌使用的一些藥物。告訴患者住院常規檢查及特殊檢查的目的及檢查前需要注意的事項?;颊咔屑蓴D壓甲狀腺,以免加重病情。預防感冒發燒和精神刺激,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3.2放射防護DTC患者口服大劑量131I后,相當于一個強放射源。護士應盡可能少直接接觸患者,一般情況可通過電視監控及對講系統觀察了解病情。本病例在發生病情變化時,護士迅速穿戴好鉛防護服、防護鞋、帽、加厚口罩、鉛眼鏡,進入隔離病房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為避免1人受大劑量射線輻射,每30min輪換1名護士進入病房。護理操作時,在不影響救治的情況下,盡量與患者保持一定距離,做到護理操作熟練快捷,減少受射線輻射時間。護理急救用物及換下的汗濕床單衣物等均放置于不同的防水容器內,經輻射測量無射線后方可送洗消毒;使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及其他廢物放置衰變80d后丟棄?;颊叩膰I吐物、痰液及排泄物倒入專用馬桶,關閉桶蓋反復沖洗,以防止游離131I的揮發,而造成室內空氣污染。
3.3心理護理。治療前護理人員應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清楚治療的基本原理、給藥途徑、注意事項及放射防護等,以解除患者及家屬的思想顧慮,在患者與醫護取得共識的基礎上,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家庭心理干預也非常重要,做好家屬的心理指導是患者耐受治療的催化劑;護理人員應建立熱線電話隨時詢問患者的病情,關心日常起居,與患者共同探討出適合患者自身的作息制度[4]。
患者心理狀態較為復雜,有對自身疾病的焦慮、緊張;有對放射性治療的恐懼、疑惑;也有因服藥后將被單獨隔離而造成的孤獨絕望之感。針對以上心理狀況進行了心理干預及認知治療,以科學負責的態度講解甲狀腺癌的臨床病理特點,解釋131I治療的必要性,講解治療的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說明放射性核素防護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消除其恐懼心理,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
3.4加強治療后隨訪。護理人員對患者加強隨訪工作及時預測療效。定時做好隨訪計劃,了解患者的實時狀況。隨訪時除了相關臨床檢查外,還應做甲狀腺顯像檢查、血清甲狀腺球蛋白(TG)和促甲狀腺素測定等,并督促患者終身服用甲狀腺素,以測不出血清TG,促甲狀腺素水平在正常偏低為合適用量。
131I是目前治療甲狀腺癌最特異、最有效的放射性藥物,我們在做好常規護理的同時,應注重控制核素在治療區域的擴散和患者治療全過程的心理護理,對提高治療安全性、成功率,減少并發癥起到了重要作用。積極改善護理對策加強護理管理,對131I治療甲狀腺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光琳,凌云霞.等.1例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并發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患者的護理.《護理學報》2010年8期
[2]商紅.放射性核素131I治療甲狀腺癌的臨床護理.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0年7月7卷13期
篇9
關鍵詞: 糖尿病; 并發癥; 核醫學; 影像; 技術;
Abstract: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are usually latent and unnoticeable at the early stage.Therefore,in diabetic patients,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ivotal points for improving life quality and prolonging life span.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echnology perform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onitoring blood flow,function and metabolism changes of early lesions,which plays a potential role in early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estima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betic complications,we reviewed the utilization and progress in this field.
Keyword: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ion; Nuclear medicine; Image; Technology;
臨床醫學各專業間的深層次交叉是精準醫學及個性化醫療基礎之一。目前,中國DM患者全球最多,成人DM患病率約11%,估算DM患者1.14億,DM前期患病率約35%[1]。
核醫學影像技術以檢測臟器血流灌注(特別是微血管血流灌注)、功能及代謝見長,顯像原理基于注射顯像劑后同一時間點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放射性顯像劑分布濃度的差異性,通過顯像儀器探測及后處理,能盡早發現病變并進行半定量評估。近年來,核素介入影像、分子影像、多探針(多種顯像劑)技術、多模態(多種影像融合)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核醫學顯像技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望在DM慢性并發癥早期診斷、指導治療及預后判斷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對核醫學影像技術在DM慢性并發癥,如DM心血管和腦血管病變、DKD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綜述,使臨床醫師有更為全面的了解。
一、DM心血管病變的核素顯像
糖尿病心肌?。―CM)是DM患者發生心力衰竭并影響其預后的重要因素,在進展為不可逆性擴張性心肌病前進行干預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早期檢測DCM有重要意義[2]。有研究[3]調查我國104家醫院25000例T2DM患者發現,14.6%合并心血管病變。因此,防治心血管病變對T2DM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4]證實,DCM早期主要由微血管損害引起。利用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進行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不僅提供血流減少性疾病和肌膜完整性的生理信息,還能對主要心臟不良事件進行風險評估[5]。與冠狀動脈造影比較,SPECT具有無創、安全的優勢,特別是在冠狀動脈造影等技術無法顯示的微血管病變中獨具價值,臨床應用日趨廣泛[2]。對中國821例T2DM患者行SPECT運動負荷心肌灌注成像,以篩查無癥狀心肌缺血,發現合并DR、LDL-C-TC水平升高的男性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風險增加[6]。對無癥狀但心肌灌注異常T2DM患者進行針對性連續追蹤檢查,可及時發現并干預病情進展[7]。門控心肌灌注斷層顯像以心跳觸發多門電路技術采集圖像,可同時觀察室壁運動,并獲得左室收縮末期、舒張末期容積、左室射血分數(LVEF)及室壁增厚率等信息;作為一種心室功能三維評估技術,在患者預后,尤其是心源性死亡預測方面獨具價值[5]。對533例DM患者行門控心肌灌注斷層顯像發現,即使心肌灌注影像正常,左心室功能可能已受損,通過該檢查所得心臟收縮功能參數有助于早期識別需要干預治療的DM患者[8]。臨床常用的18F-氟代脫氧葡萄糖(FDG)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PET)的心肌代謝顯像可顯示存活心肌情況。99mTc-MIBI和18F-FDG雙核素心肌灌注/代謝顯像及門控心肌灌注顯像對DM心肌損害早期診斷價值研究[2]發現,部分患者有心肌損害并存活,LVEF正常(>50%),較正常志愿者低,表明核素顯像在早期發現心臟微血管損害中獨具價值。
二、DM性腦病的核素顯像
DM患者腦皮質血流灌注不同程度降低,可引起腦功能受抑,導致皮層對信息認知、加工、整合發生障礙,即認知功能降低[9]。10.1%的T2DM患者合并腦血管病變[3]。
MRI等結構性檢查方法能顯示腦白質病變、腔隙性腦梗塞、腦萎縮等病理改變;腦功能影像技術包括SPECT、PET、磁共振波譜及磁共振動脈自旋標記成像等[9]。腦血流灌注改變是腦部病變的重要診斷依據,15O-H2O PET顯像是目前局部腦血流灌注測量的“金標準”[10]。齊穎等[11]對CT及MRI結果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行SPECT腦血流灌注顯像發現,左顳葉皮質血流存在不同程度放射性減低及缺損,對部分患者行18F-FDG PET腦代謝顯像發現,左顳葉皮質和左側海馬存在不同程度放射性減低及缺損,說明腦血流灌注減低及腦細胞糖代謝水平降低早于腦實質結構性改變。對29例阿爾茲海默癥(AD)及18例DM相關癡呆患者進行腦血流灌注SPECT隨訪研究[12]發現,后者表現為額顳葉及邊緣葉小灶性灌注減低,后續11C-Pi B PET顯像(可特異性識別淀粉樣沉淀)提示病灶區域無異常放射性分布,說明DM相關性癡呆發病機制及影像學表現與AD不同,臨床實踐中需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對749例無癡呆表現老年患者行8F-FDG PET腦代謝顯像發現,DM組額葉、顳頂葉及扣帶回區放射性攝取低于正常人群,即相應腦區葡萄糖代謝率降低,這種現象早于認知功能障礙數年,糖代謝受損可能是神經損傷原因之一[13]。因此,SPECT腦血流灌注斷層顯像可敏感顯示亞臨床腦缺血;在CT、MRI腦結構檢查及認知功能正常的情況下,PET顯像可早期發現和預測腦功能障礙導致的認知功能降低,表現為葡萄糖利用率降低。
三、DKD的核素顯像
T2DM患者DKD發病率約25%,是發達國家終末期腎病的首要原因。DKD患者心血管意外風險高于冠心病患者[14]。隨著我國DM患者基數的不斷增長,住院患者中,DM已超越腎小球腎炎成為慢性腎臟疾病的首要原因[15]。
DKD分為5期,Ⅰ期以腎小球高濾過為特征,GFR升高,尿微量白蛋白陰性;Ⅲ期GFR降低,可持續檢出尿微量白蛋白20~200 g/min。182例中老年DM患者行99mTc-DTPA腎動態顯像發現,微量蛋白尿組及臨床蛋白尿組GFR低于正常蛋白尿組,3組腎曲線高峰時間較健康人群延遲[16]。對105例T2DM患者行腎動態顯像測定GFR和腎有效血漿流量(erpF)并與同期尿白蛋白比較分析發現,DKD早期GFR、ERPF升高,隨著尿白蛋白升高,出現GFR升高(反映腎小球功能)、ERPF減低(反映腎小管功能)的“分離現象”,說明DKD腎小管損傷早于腎小球損害[17]。上述研究表明,99mTc-DTPA腎動態顯像可準確測定GFR,捕捉至關重要的Ⅰ、Ⅲ期,從而早期干預DKD;另外,腎動態顯像GFR升高、ERPF減低的“分離現象”可作為早期診斷DKD的臨床指標之一。高達40%的中度蛋白尿DM患者尿蛋白可恢復正常,50%的GFR降低患者可表現為中度蛋白尿,甚至正常。因此,DKD患者除尿蛋白外,還應進行敏感性更高的GFR評估,但臨床實踐中對其使用不夠,是DKD管理的缺陷[14]。
四、DPN的核素顯像
核醫學影像在DPN,如糖尿病足(DF)、胃輕癱方面有所作為。運用SPECT骨三相檢查觀察足部血流、血池改變及骨病變,簡單易行,PET/CT更為敏感特異。有研究[18]顯示,核醫學SPECT/CT白細胞炎癥顯像可評估DF骨髓炎抗生素治療效果。對25例急性夏克氏骨關節病DF患者進行X線、MRI、18F-FDG PET/CT檢查(結果以最大標準化攝取值SUVmax表示)記錄基線水平,X線證實無骨受累;治療至臨床恢復后,多次PET/CT檢查示SUVmax逐漸降低,直至SUVmax<2,MRI提示炎癥消退;表明PET/CT可量化炎癥過程,更好地指導急性夏克氏骨關節病治療[19]。與其他影像學方法比較,18F-FDG PET顯像和99mTc-HMPAO標記的白細胞SPECT顯像在DF骨髓炎檢測方面有高特異性[20]。
目前,DM胃輕癱的診斷與治療均存在不足,T1DM患者胃輕癱發病率為5%,T2DM患者胃輕癱發病率為1%[21]。DM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早飽、腹痛時,功能顯像有助于查找病因與鑒別診斷。核素胃排空顯像的胃排空延遲,是DM胃輕癱評估的“金標準”[21]。胃輕癱患者胃半排空時間與血肌酐、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呈正相關,與e GFR呈負相關,提示DM性胃輕癱與腎功能損傷相關[22]。
五、核素檢查輻射劑量的安全性
核素顯像建立在臟器組織和細胞對顯像劑特異性結合或分子代謝基礎上,能反映臟器或組織特定功能和代謝特征,與超聲、放射學等以解剖結構改變檢查為基礎的影像學技術截然不同,可優勢互補,但無法完全替代。
核醫學發展嚴格遵守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提出的放射防護核心三原則,即放射實踐的正當性(放射實踐的獲益要大于付出的代價)、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和個人劑量限值[23]。在輻射實踐中,當電離輻射檢查給患者帶來臨床獲益高于不良作用時,這項檢查就是正當的。核素檢查在DM并發癥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符合輻射實踐的正當性原則。輻射有效劑量小于100 m Sv,不會引起癌癥風險增加;吸收劑量低于100 m Gy,組織器官不會出現臨床功能損傷,不存在確定效應的風險,既適用于單次急性照射,也適用于每年反復持續小劑量照射的情況[24]。PET顯像劑多為18F-FDG,以腫瘤代謝顯像為例,單次有效劑量約5.7 m Sv;SPECT顯像劑多為99m Tc,以劑量較高的負荷心肌灌注顯像為例,單次有效劑量為12.5 m Sv,距100 m Sv有較大空間[25],得益于國家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導及放射醫學監護隊伍的嚴格監管。我國核醫學逐漸發展壯大,核素檢查已成為各大醫院常規開展且不可或缺的項目。
六、小結
核醫學影像以顯示血流、功能、代謝見長,具有敏感性較高的優勢,能捕捉大部分DM慢性并發癥(除DR外)的早期變化;對DM性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DKD、DF及胃輕癱的早期診治及預后判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DM高發病率國,在尋找更特異的分子探針和研發更敏感探測設備的同時,應促進現有核素檢查技術在DM慢性并發癥早期診斷和病情監控中的應用,使廣大DM患者獲益。
參考文獻
[1]楊文英.中國糖尿病的流行特點及變化趨勢.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8,48:812-819.
[2]張偉曉,盛丹丹,許小飛,等.18F-FDG和99mTc-MIBI雙核素心肌代謝/灌注顯像及門控心肌灌注顯像在糖尿病心肌損害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實用醫學雜志,2016,32:3303-3306.
[3]Ji L,Hu D,Pan C,et al. Primacy of the 3B approach to contro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Am J Med,2013,126:e11-e22.
[4]Shah MS,Brownlee M.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in diabetes. Circ Res,2016,118:1808-1829.
[5]Mordi IR. Non-invasive imaging in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J Cardiovasc Dev Dis,2019,6.
[6]Xiao RZ,Hui RZ,Mei L,et al. Risk of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detected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amongasymptomaticChinese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dicine(Baltimore),2019,98:e15618.
[7]Tavares CA,Wajchjenberg BL,Rochitte C,et al. Screening for a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Arch EndocrinolMetab,2016,60:143-151.
[8]Jeong HJ,Lee DS,Lee HY,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normal perfusion but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the diabetic heart on quantitative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Nucl Med Mol Imaging,2013,47:151-157.
[9]于瀛,孫倩,崔光彬. 2型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影像學研究進展.磁共振成像,2016,7:396-400.
[10]Golen LW,Kuijer JP,Huisman MC,et al. Quantific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comparison of MRI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nd15O-H2O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J MagnReson Imaging,2014,40:1300-1309.
[11]齊穎,張人玲.糖尿病患者腦血流灌注及糖代謝的臨床特點.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4:272-273.
[12]Fukasawa R,Hanyu H,Shimizu S,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abetes-related dementia:longitudinal perfusion SPECT and amyloid PET studies. J Neurolsci,2015,349:45-51.
[13]Roberts RO,Knopman DS,Cha RH,et al. Diabetes and elevated hemoglobin A1c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brain hypometabolism but not amyloid accumulation. J Nucl Med,2014,55:759-764.
[14]Tziomalos K,Athyros VG. Diabetic nephropathy:new risk factors and improvements in diagnosis. Rev Diabet Stud,2015,12:110-118.
[15]Zhang L,Long J,Jiang W,et al. Trend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N Engl J Med,2016,375:905-906.
[16] 鄧志剛,劉淵,李利梅,等.99mTc-DTPA腎動態顯像在糖尿病腎病診斷中的價值.醫學臨床研究,2015,11:2245-2247.
[17]陳雪紅,鐘甘平,王正江,等.腎小球濾過率和腎有效血漿流量“分離現象”對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意義.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15:21-23.
[18]Vouillarmet J,Moret M,Morelec I,et al. Application of white blood cell SPECT/CT to predict remission after a 6 or 12 week course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diabetic foot osteomyelitis.Diabetologia,2017,60:2486-2494.
[19]Ruotolo V,Di Pietro B,Giurato L,et al. A new natural history of Charcot foot:clinical evolution and final outcome of stage 0Charcot neuroarthropathy in a tertiary referral diabetic foot clinic.ClinNucl Med,2013,38:506-509.
[20]Lauri C,Tamminga M,Glaudemans A,et al. Detection of osteomyelitis in the diabetic foot by imaging techniqu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omparing MRI,white blood cell scintigraphy,and FDG-PET. Diabetes Care,2017,40:1111-1120.
[21]Santhanam P,Marashdeh W,Solnes L. Functional imaging of evaluation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 Curr Diabetes Rev,2018,14:222-226.
[22]周永靜,李山林,劉麗,等.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胃輕癱與腎功能損傷的相關性究.中國全科醫學,2017,20:3725-3730.
[23]王宏杰.輻射防護概念拓展與環境放射預防和保護研究.科技與創新,2015,1:24-28.
篇10
關鍵詞:輸電線路;電磁環境;電磁污染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19-0123-03
我國雖是能源大國,但能源分布較為集中,地區之間分布極不均勻,大部集中在西南地區,其次在中南地區,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的水能資源較少。近年來,為了解決能源分布不集中的重大問題,我國輸變電工程迅速發展。另外,我國人口眾多,城市人口比較集中,由于人口的高負荷,輸電線路進入人口密集地區已經無法避免,隨之而來的是輸電線路對居民及其周邊環境的影響問題。輸電線路周邊的居民長時間在電磁場環境中生活、工作,這是否會影響居民的健康,此問題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國內外對環境問題都十分關注。我們在大力發展電力工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生態環境問題,要在保持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電力工業的發展。因此,筆者以輸電線路的電磁環境為背景,深入分析了電磁環境對居民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認為電磁環境對人的影響程度可控制在醫學上認可的幅度,以期為輸變電設施的建設和電磁環境的改良做出貢獻。
1 輸電線路電磁環境
1.1 輸電線路電磁環境的影響因素
電磁環境是指在給定的場所內,所有電磁現象的總和。電磁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電磁輻射,所謂的電磁輻射就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從輻射源發射到空間的一種現象。對生活環境有影響的電磁輻射可以分為天然電磁輻射和人為電磁輻射兩種。大自然中如雷、電等一類的電磁輻射被歸為天然電磁輻射類,而人為因素造成的電磁輻射污染則主要包括脈沖放電、工頻交變磁場、微波、射頻電磁輻射等。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屬于人為因素造成的電磁輻射。
1.2 輸電線路電磁環境限值
為了將電磁輻射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電磁輻射控制標準。電力工業中的工作人員由于要長期在電磁輻射下進行作業,為了保護他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國也都制訂了安全作業標準。另外,為保障居民免受電磁輻射的不良影響,各國還制訂了電磁輻射環境衛生標準;為了防止電磁輻射對電子設備的干擾,各個國家也制定了線路環境的規定,給出線路周圍允許的工頻電場、無線電干擾、可聽噪聲限值以及高次諧波的影響限值。如:《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規定:公眾全天輻射工頻限值為80A/m(0.1mT);《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中又規定:在一天內,任意連續6分鐘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應該小于0.02W/kg。
2 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對生態和人預期的影響
2.1 可聽噪聲
輸電線路電磁環境產生的可聽噪聲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在輸電線路的鋪設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施工的噪聲和建設材料運輸的噪聲。這種噪聲是短暫的,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注意施工方式和施工時間,這種噪聲是可以避免的。第二個方面是在輸電線路運行時,因為周邊空氣的電離產生了電暈,此時電暈的放電會產生噪聲。這種噪聲會隨輸電電壓等級的提高而增大。有寬頻帶噪聲和100赫及其整數倍的純音兩種。輸電線路電暈引起的噪聲與天氣的關系十分密切。雨、霧、雪等惡劣天氣時,可聽噪聲就會變得很大。在兩種噪聲中,引起人們煩惱的主要是無規噪聲,在實際的線路建設中,要重點進行無規噪聲的防護。
2.2 電磁污染
輸電線路電磁環境中的電磁污染主要是對通信線路的干擾和危害。由于輸電線路中存在著靜電耦合作用,其電場會在附近的通信線上產生靜電感應。如果三相導線換位不對稱,就會產生感應電壓,此時就可能對正常的通信造成干擾。另外,如果產生的感應電壓形成短路電流,還有可能危及設備,嚴重者有可能危及人員生命。防止此類危害的方法是在系統中設置完備的保護設施。電磁污染除了會對通信線路產生干擾和危害外,還可能對無線電、電視等設備產生干擾??茖W研究表明,輸電線路產生的工頻交變磁場隨著距離的增加會很快衰減。在輸電線路200米以外的地方,干擾就會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2.3 居民身體健康
電磁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根據時間可以分為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兩大類。其中,短期影響又分為毛發顫動和電擊兩種。毛發顫動一般不會造成機體損傷,但有時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而電擊是由于帶電體上積累的電荷在短時間內釋放造成的。在放電量超過了25mJ時,就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更有甚者會危及生命;長期影響是由于從業人員或居民長期處于電磁環境中而帶來的影響,一般較低的電磁場不會帶來影響。研究表明,電磁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機理是使機體細胞發熱。被機體吸收的功率隨頻率增加而增加,當頻率超過諧振值以后,吸收功率又會隨著頻率增加而降低。受損傷的機體主要是血流量少的部位,如眼睛和大腦等。這是因為血流量少的情況下,機體部位自然冷卻的作用會減小。在電磁輻射的強度加大時,機體受輻射的時間加長時,影響都會隨之加大。人體出現的主要病理表征有頭痛、疲倦、反應遲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
3 消除不利影響的措施
3.1 輸電線路的建設
為了減少電磁環境對人類和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可以將輸電線路的鋪設選擇在居民相對稀疏、環境資源較小的地方,以不損害現有的生態資源為前提,同時受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較小。在輸電線路的建設中,可以優先選用本地居民,因為減少外來人員可以減少運輸,這樣對短期的可聽噪聲以及運輸噪聲污染的減少都有重要作用。在施工過程中,要采用合理的建設時間和施工方式,盡量減小對居民和周邊環境的影響。而維護和施工人員也要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如穿屏蔽服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