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12-06 17:41: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110
1 翻轉課堂的產生
早在20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埃里克?馬祖爾就開始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2000年美國人莫琳?拉赫、格倫?普拉特和邁克爾?切格力亞發表了研究論文――《翻轉課堂:創建全納學習環境的路徑》,至此,“翻轉課堂”正式被提出。2004年,薩爾曼?可汗為了表妹解決數學難題制作了一些視頻,用雅虎聊天軟件作為主要媒介上傳到網絡上。沒想到這些視頻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因此他不斷制作教學視頻和練習軟件,最后辭去工作創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的教學網站――“可汗學院”。而“翻轉課堂”真正用于教學始于2007年春天。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為了給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使用了錄屏捕捉軟件錄制實時講解和PPT演示視頻,并將補課資料通過網絡傳遞。在這種補課方式的啟發下,兩位教師逐漸要求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而課堂時間用來幫助完成作業或做實驗有困難的學生。這樣一來,傳統教學“課堂教師知識傳授,課后學生知識內化”的模式就發生了“翻轉”,變成了“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師生交流探討”的模式,這也是“翻轉課堂”的產生及含義。2011年,薩爾曼?可汗在TED大會上通過演講《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推廣翻轉課堂,使全世界的人們都了解到翻轉課堂這一新穎的教學模式。同時,可汗學院提供的免費優質教學視頻大大降低了翻轉課堂的門檻,推動了翻轉課堂的普及,翻轉課堂也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和研究熱點。
2 翻轉課堂與微課、慕課的關系
利用視頻教學的不僅有翻轉課堂,還有微課與慕課。那么,翻轉課堂與微課、慕課又有什么區別聯系呢?
2.1 微課
“微課”是指教師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除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外,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教學資源,它的形式是自主學習,本質是的教學活動。
2.2 慕課
慕課這一在線課程始于2011年秋天,它是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散布于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它是以連通主義理論和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的。慕課課程跟傳統的大學課程一樣循序漸進,學習者從入門者成長為高級人才。但慕課課程并不提供學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學位里。
2.3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手段,它不是在線視頻的代名詞,它除了教學視頻外還有面對面互動時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學生身邊的指導者,這種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互動和個性化接觸時間。翻轉課堂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課堂內容永久存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安排補課或復習。
簡單地說,微課、慕課及翻轉課堂的學習都是以視頻為主,但在教學形式還是有較大區別。微課是片段,沒有交流;慕課較完整,可以交流;翻轉課堂仍然在課堂上,只是老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轉變,學生在課堂和課外的學習內容發生了變化。通過以上闡釋可知,三者的關系是復雜而有聯系的。翻轉課堂為微課、慕課提供一個適合的環境,使得無論是慕課還是慕課,都能以視頻為基礎來設計教學,都能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教學優勢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會學生交流協作,培養學生溝通合作能力;教會學生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制定學習任務,提出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視頻及相關資料。學生根據教師下達的任務清單及的學習資料,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擬定學習方案,自主調控學習過程,選擇合適地學習方法和學習手段,并及時調整學習進度,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最佳學習模式。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自我檢查,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進行反思、評價,從而完成對學習的自我監控。這樣的學習方式,最終能激發學習動機的能力,喚醒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習興趣,并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增強自主學習信心與毅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目標。
3.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必要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專項操作技能構成了實踐能力必不可少的結構要素。翻轉課堂將以往幾乎占用了所有課堂時間的知識傳遞階段交給學生下課獨立完成,而課堂將有更多時間進行環境創建,實踐操作,達到知識的內化,理論融合實踐的目的。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制定了相應的教學任務及實踐內容,學生根據要求有計劃地實施操作。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教師有時間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教師可采用分組競爭式教學、小組合作法教學,在保護學生實踐的積極性的同時,創造良好的競爭氛圍。
篇2
醫學物理學是高等醫學院校本科專業的必修基礎課,醫學物理實驗課是醫學物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根據時展和實際情況,不斷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提高醫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1]。
與此同時,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被提出之后風靡全球,給高等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從中短期來看,“慕課”的校園化將是一個普遍現象[2]。本文以醫學物理實驗課為例,初步探討如何將“慕課”應用于高校本科教學。
一、醫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
經研究發現,醫學物理實驗存在各種問題,原因包括學校定位、實驗內容設置、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本文主要針對教學模式論述醫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單一,專職教師隊伍不完善。
絕大多數醫學院校采用傳統教學形式,即實驗課時先由教師講解,然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獲取實驗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上交。這種教學形式單調且學生參與度不高。此外,醫學院校內理工科教師比例較低,而醫學物理實驗教學任務卻很重,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2.學生興趣不足,鍛煉效果不顯著。
不少學生認為醫學物理實驗對自己的專業課學習和未來工作幫助不大,缺乏對物理實驗的興趣,課前沒有預習,造成實驗時常出錯,實驗數據不理想等。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后復習實驗的習慣。因此,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幫助不大。
3.考核方式不佳,“搭車”現象較普遍。
大部分醫學院校的醫學物理實驗是以實驗報告方式考核的,這是一種簡單但效果不太理想的考核方式。因為實驗通常是2~3人一組,但實際操作者往往只是其中一人,客觀上造成其他組員處于“搭便車”的狀態,而實驗報告是無法區別學生的不同參與度的。
二、慕課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模式不完善,換言之,改進教學模式有望解決上述問題。而“慕課”正是其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慕課”的本意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課堂講解鞏固或拓展知識點,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這樣,教師不必重復講授實驗相關內容,從而大大降低教學負擔。對學生來說,“慕課”要求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要督促學生自我學習,還要有相應的考核方式。總之,慕課化教學有望解決當前醫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同時,慕課化教學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首先,絕大多數學校都有了專業的教學平臺,這就有了“慕課”的“場地”。其次,醫學物理實驗條理清晰、內容簡練,很適合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課,這就有了“慕課”的載體。再次,翻轉課堂的開展較容易,在學生預習的前提下,實驗課的前15分鐘可以和學生互動討論實驗思考題和相關問題。最后是關鍵的考核模式設定??梢赃x擇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實驗考試、互動問答和網上學習等方面的2~3個作為考核條目??傊?,慕課化教學在醫學物理學實驗中應用并無明顯障礙。
三、慕課化教學模式構建
如上所述,慕課化教學具有較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狹義的“慕課”要求學習者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對高校中小規模本科教學來說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種校園本地化、規模較小且兼容傳統教學的“慕課”模式,在此先稱之為“混合慕課”(mixed MOOC,xMOOC)。
“混合慕課”的主體是教學平臺、任課教師和選課學生,關鍵環節包括教學平臺建設和使用、翻轉課堂設計和開展、課程考核設定和執行。其中翻轉課堂在當前本科教學改革中應用非常廣泛[3],也是本文所述之“混合慕課”區別于狹義“慕課”的主要環節。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有多重聯系,包括基于教學平臺的間接溝通、基于翻轉課堂的直接溝通和基于多種因素的課程考核和評價。這些教育技術、教學活動和參與教學的人一起,構成了“混合慕課”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見圖1)。
四、慕課化教學設計
基于上文分析的“混合慕課”教學模式,結合我校實際情況,以醫學物理學實驗為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將醫學物理實驗課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及考核四個部分。
1.課前
在學期正式開始前,教師將實驗課件、視頻、PPT、思考題等相關資源上傳至平臺,添加相關學生,并把課程考核方式明確通知給所有學生。在實驗課前的周末,教師通知學生預習,課前查看學生的在線提問。學生自行學習相關微課,查閱相關資源,準備思考題,可在教學平臺上在線提問。
2.課中
正式上實驗課時,教師先進行15分鐘左右的翻轉課堂,即典型問題解答和思考題的討論;然后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當學生有客觀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在學生完成實驗后,當場查看實驗數據并評分。學生在翻轉課堂時積極參與討論和回答問題;在實驗操作時獨立完成,如遇儀器或設備問題可向教師求助,獲取實驗數據后及時記錄并請教師檢查。完成實驗后,整理好實驗設備,清理實驗臺面后可以離開教室。
3.課后
實驗課結束后,教師要批改實驗報告,在教學平臺上查看并回答學生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總結和反思,改進下次實驗教案或下個學期的教學設計,優化各教學環節。學生在課后需要根據要求,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并及時上交;參與教學平臺上的交流討論,開展進一步延伸閱讀;總結自己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在教學平臺上反饋給老師。
4.考核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必須有合適的考核方式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結合上述“混合慕課”的架構和教學過程,我們把考核分成四部分:教學平臺的使用、翻轉課堂的表現、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分別占實驗總分的20%、10%、40%和30%。為了保證實驗操作考核的公平,需要對實驗分組進行調整。以我校為例,從2人一組做2個小時,改為每人做1個小時??陀^上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動手能力。
篇3
關鍵詞 微信 微課 翻轉課堂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66
High School Physic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DING Ling
(Shanghai Yucai High School, Shanghai 201801)
Abstract With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of hot,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try to optimize by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The author combines the universal Wechat platform of new explor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lectromagnetism induction knowledge for example, construct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Wechat; micro class; flipped classroom; physics teaching
WEB2.0的網絡熱浪已經深刻影響到我們的教學,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微信、微博、微電影等越來越紅火的新名詞,接二連三的出現在高中教學的實踐中。而“電子書包”、“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等新名詞在教育行業也正紅得發紫。如何將新科技引入課堂教學,優化已有的教學活動,是很多一線教師熱衷的話題,筆者就嘗試著利用微信平臺對“翻轉課堂”的進行新的探索。
1 微信、微課和翻轉課堂的關系
既然需要利用微信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我們首先需要理順一下幾個相關的詞匯。
(1)微信(WeChat) 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程序,它具有好友之間進行文字、圖片、語音、視頻通信的功能,并且支持分組群聊。鑒于該軟件是完全免費的,在目前的教育大環境下,這就非常容易得到學校和家長認可,能夠順利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因此微信工具的出現給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開放式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學習教學平臺。
(2)“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美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原籍巴基斯坦)創立的可汗學院是起源之一。在這里“翻轉”的定義是指重新建構了學習流程。在我們已有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通常需要在學校里聽老師講課,回家后進行課后復習、做作業、然后再回到學校參加考試。而在新的翻轉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通過提前觀看老師制作的教學視頻自學,再到了課堂上做一些相應的練習,同時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某些問題。而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老師會進行指導,而不是授課。學生往往進行的是項目活動學習,教師則要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區別化指導。
(3)“微課”則是源于西方的慕課。但是國外的慕課通常只提供碎片化的知識點,是一組可擴充的、形式多樣的內容集合。通過相關領域的專家、教育家、學科教師提供,這些內容集合最后可以匯集成一個中央知識庫,就像模塊化的網站一樣。這些模塊化的內容具備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可以被“再度組合”。所有的學習資料不是簡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各種慕課彼此關聯起來。慕課這個理念在引入中國之后,它被進行了中國化的再次演變,我們的“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反映教師在針對某個典型知識點(重難點、疑點、考點等)教學或開展某個教學活動環節中所運用和生成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結合體。
在我國的中小學的課程體系中基本是以教學目標或課程標準為基礎的,而且我國基礎教育的微課在初始階段就和“翻轉課堂”的理念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了獨特的以微視頻為載體再輔以“翻轉課堂”理念的先學后教的模式。同時。微課在結構形態上與西方基礎教育的慕課也有一定的區別。由視頻為建構核心的微課,在翻轉教學中具有先天優勢,微課能夠為翻轉教學的實現提供強大的課程支持,翻轉教學為微課走向應用與課堂實踐提供市場,使微課由資源提供功能邁向學習支持功能,兩者能夠完美地結合。
同時隨著微信使用的全民普及,由于它所具備的實名制,移動模式,點對點、點對面相互結合的傳播方式。使用者可以選擇和好友點對點溝通,也可以使用群聊功能與好友們進行點對面的溝通。這樣微信、微課、翻轉課堂三者不期而遇地走到了一起。探索如何利用微信的點對點與點對面的溝通方式,使之成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方式,為教師與學生架設一個有效溝通的橋梁,同時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并能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成為很多人的關注點。
2 WEB2.0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現實需求
上海育才中學從2011年開始在高一、高二年級全面實施學科的模塊化教學,學生按照知識模塊自主選課,流動組班,人人一張個性化課表。這是我校針對學業水平考試提前做出的調整,重點確保學業水平考試的知識點教學,縮減高考知識點的拓展課教學課時(合議課)。這樣導致按照教材應該在高二完成的教學知識點,由于是高考要求,在高一、高二的模塊教學中未進行安排。即有些物理知識點只對高考有用,而會考不做要求的,例如《閉合電路》和《電磁感應》章節。這就造成了在同一個模塊教學時學生對相同的知識點理解深度存在差異(可能有些知識點有人學過了,而有些還沒有學)。到了高三階段,我校模塊化教學又重新回歸到傳統的高考復習模式。由于教學課時的緊張,教學中不可能像上新課一樣將所有知識點重新深入細致地再上一遍,但是學生兩年來產生的水平差異不是短期就能彌補的。雖然我們也曾要求學生通過自學的方法掌握,但是自學的效果不佳。
筆者作為班主任在2013年底建立班級微信群,開始只是為了發班級通知。但是隨著暑假的到來,微信群不知不覺中開始成為學生作業答疑,教師檢查學生作業的平臺。高三開學伊始,通過文理分科重新組班,班級學生的層次差異越發明顯。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并平衡班級同學的學習水平,具備個性化教學優勢的“翻轉課堂”浮現在了我們的眼前。于是我產生了將微課、翻轉課堂引入微信平臺的念頭。希望利用“翻轉課堂”結合網站方式的微課來強化特定知識點內容,為課堂教學提前掃清障礙。
翻轉課堂、微課實際上都強調的是先學后教,這已經被證實為一種比較成功的教學范式。我們所說的微視頻學習與導學案(講學稿),都只是先學后教的載體而已,其背后的教育學原理是一樣的。而上海育才中學一直以來都有使用導學案的傳統,但是微信平臺、微課、翻轉課堂的引入首先我們的載體發生了變化,其次互聯網環境下以微視頻為主導的先學后教方式,和以往導學案主導下的先學后教的模式還是存在一些差異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反饋迅速。教師無論對于學生的課前學習的作業反饋,還是在課堂學習中的問題反饋,在網絡技術支持下,都要比紙質的導學案來得更及時、迅速,同時能夠節省了大量的機械批改作業的時間。(2)講解生動。微視頻上,精心準備的、生動形象的講解,顯然比起打印的導學案,更討學生喜歡。(3)易于檢索。在線的電子學習資料比起紙質的導學案來,更加便于資料的保存與檢索,同時方便學生的復習。
為了讓教學實踐開展得更加順利,我先期在我校教師中做了一個“翻轉課堂與微信應用于基礎教育現狀調查”。參加調查的樣本總數為121個,共有10個問題:
第1題:您使用過微視頻學習嗎?
第2題:您是否有制作教學微視頻的經歷?
第3題:您對“翻轉課堂”了解嗎?
第4題:您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第5題:您認為這種模式優勢存在于什么地方?
第6題:如果推廣翻轉課堂何種教學模式,您認為有可能遇到什么樣的困難?
第7題:您平時使用微信最多的功能是什么?
第8題:您關注的微信公共賬號的類型屬于以下哪一種?
第9題:您認為微信公共賬號給您的教學是否有提供幫助?請注明是內容?
第10題:您是否有通過微信與家長或者學生溝通交流的經歷?
我抽取3個問題給呈現以下調查數據:
第4題:您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是:25人-20.66%否:96人-79.34%
第6題 如果推廣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您認為有可能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多選題)調查結果如圖1。
圖1
第10題:您是否有通過微信與家長或者學生溝通交流的經歷?
是:50人-41.32%否:71人-58.68%
通過分析以上調查數據發現,教師們對于翻轉課堂還是有很高的認知度的,并且嘗試的也不在少數。但是使用微信平臺進行教學活動則不多,大多還停留在信息交流和溝通上。周圍同事中真正利用過微信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還沒有,所有的經驗都要自己去摸索,于是我的“翻轉課堂“之路開始了。
3 微信平臺“翻轉課堂”的建立
在著手嘗試微信結合“翻轉課堂”之初,我經過深思熟慮覺得:高中物理教學特別是高三階段有自己的特色,學生一定要通過大量的習題來提高知識的儲備厚度。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全面鋪開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最初的嘗試只是錄制簡單的答疑過程,上傳視頻,學生反映也很令人鼓舞。教師和學生在微信中可以自由提問,微信群里成員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提出解決方案。和幾年前的手機短信群發不同,微信群可以把師生之間的弱關系變為半強關系,因為微信的“朋友圈”相當于在原來的通訊功能上又疊加了社交網絡和自媒體特征,這樣能將有共同經歷和相同愛好的學員逐漸轉化為朋友,形成相應的交際圈。但是由于答疑內容分散不系統,而且微信反饋的學生一多,就造成刷屏現象,最初上傳的微課視頻很快就淹沒在海量信息中了。同時筆者作為高三物理備課組長,考慮到整個年級的需求,希望按照教學進度,系統地錄制一些知識點微課(當然個人力量有點困難,在教研組長和高三老師的支持下開始了嘗試)。為了能夠支持更多學生和系統化微課程,同時解決刷屏現象,我決定把已有微信群升級成微信公眾平臺。于是 “上海育才中學物理翻轉課堂”公眾平臺上線了(見圖2)。
2014年9月起,在我的高三任課班級正式開始了“翻轉課堂”的實踐。在開始階段,因學習載體和手段的變化,學生是喜歡的。但新鮮勁過后,學生發現知識的呈現只不過是由黑板上老師講變成視頻上老師講的時候,熱情就逐漸淡化了。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及時微調了時間思路,結合“翻轉課堂”的研究實踐,我們主要在5個方面進行了調整:(1)調整學習時間,從“學生在課堂上聽講”調整為“課后自己看課本、視頻及相關資源”;(2)調整學習方式,由“課堂跟老師學”調整為“課外自學和課上互學”;(3)調整學習內容,將完整的課堂視頻調整為“10分鐘以內的重點內容視頻”;(4)調整學習地點,將“在課堂上學習”調整為“處處皆學習”。(5)調整作業時間,由“課后完成作業”調整為“課上完成作業”。
圖2
同時結合以往導學案的教學經驗,我設計了微信平臺下的“翻轉課堂”模式(見表1),它主要由以下幾個要件構成:(1)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視頻材料或者PPT 演示文稿。學生則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教材及其他材料或者在線習題。教師可以通過測試結果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適當調整課堂的教學活動,針對性地實施教學。(2)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通過解決學生課前學習所產生的困惑,從而引導學生總結和提升所學內容,進一步深層理解所學內容的。(3)課后鞏固環節,學生在課后習題、研討等幫助下對所學內容進行反思、總結和提升。教師通過微信群或者微信平臺為學生提供在線指導。
表1 微信平臺下“翻轉課堂”學習方案
例如在上“感應電流的方向”一課時,提前按照教學要求,錄制并上傳微課視頻,同時配套上傳相應的教學輔助資料。然后布置作業同時群發消息提醒學生關注“上海育才中學物理翻轉課堂”公眾平臺,有新課件了,讓學生在雙休日積極參加相關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瀏覽微信平臺上的課件PPT和講課的音頻,可以反復觀看,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調整上課的節奏。由于這節課難點在于:用感應電流的磁場來描述感應電流與磁通量變化的關系。因此學生在看視頻自學的過程中,按照我布置的任務,在微信群或平臺回復上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準備在課堂上提問,請老師或同學幫忙解答。
課堂中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效果和教師的講解,解決初期在微課中產生的一些疑惑。同時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加深同學們楞次定律的理解。最后配合學生間的討論和課堂練習的講解,進一步鞏固學生知識點的掌握。
課后則布置了相應的家庭作業,讓同學們通過習題熟練知識點的具體應用(在其他知識點的講解中也嘗試過直接通過微信平臺布置作業,學生通過照片方式直接上傳作業)。
翻轉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網絡平臺三大要素的組成,在整個過程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而微信網絡平臺是溝通師生的橋梁,圖3則直觀呈現了微信平臺作用。
圖3 微信平臺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位置
4 翻轉課堂后的效果
經過將近2個月的磨合,班級的物理課堂大家反響十分積極熱烈。很多學生反映看了上傳的課程PPT和微視頻覺得特別容易理解,而且可以促進自己主動思考,當回到課堂上的時候,精神集中程度比以前好多了,學習效率高了不少。翻轉課堂也在悄悄地改變著我上課“唱獨角戲”的現狀,重復講解少了,能有更多精力為學生定制個性化輔導方案,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內容的學習。同時由于關注人群的增多,為了更好地區分受眾群,我對關注用戶進行了分組,將學生和教師區分開來,這樣推送消息時將更有針對性。
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最大的優勢是讓交流更趨于有效。課上交流時間多了,學生有備而來,參與討論更主動。比如,學生問:“如何更好地記憶楞次定律?”“能不能編個故事演繹一下楞次定律?”課前微信群的交流加上課堂上的熱烈互動,就誕生了物理課本劇《楞次定律是一場愛情》。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喜歡用手機微信看視頻學物理。課前、課后,想看就看;看累了,還可以聽,想專門看視頻上的板書,可以暫停,一遍不懂,可以再看再聽,學生可以選擇在自己最合適的時間以最方便的方式來上物理課,是真正能召之即來的手機物理課堂。有效的課堂討論,也讓參與其中的學生增強了自信。課下我和學生用手機微信交流,還把相關文字上傳到微信上分享,微信即時交流的便利以及參與人數的眾多,也是以前的課堂討論不能比的。
盡管物理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只實施不到3個月,但我已經發現了不少學有余力的學生。這些同學的理解能力十分強,并且學有余力。還主動希望成為小老師,也來錄制一些微課程,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同學們分享。如果時機成熟,我還希望能建立一個在線的課題討論組。能通過建立特定主題的微信群,進行師生互動,隨時分享關于學科方面的思考。關于“翻轉課堂”的發展,自己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從這幾個月的實踐看,利用“翻轉課堂”理念的課堂效果是明顯的。學生們也是喜歡這種學習方式改變的,大家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有了一些轉變,同時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備課組的集體備課、經驗分享也促進了大家在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上的提高。
5 對今后教學的設想
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翻轉課堂”不是在線視頻的代名詞,它除了教學視頻外,仍然需要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互動,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微課及翻轉課堂,它們僅僅只是現有課堂教學的一些補充,具體“翻轉”哪些,要根據學情而定。
“翻轉課堂”同時需要考慮教師自身的技術能力以及學科的教學實際需求。理想的“翻轉”需要特定的網絡環境、軟件技術與設備的輔助,將現有技術進行適當改進,可以收到較好效果。簡易條件下教師在自己錄制微視頻時,完全可以利用電腦錄屏軟件加麥克風的方法,把設計好的PPT作為背景,把相關的資料事先放到PPT上,邊錄音邊用鼠標進行指點,最后生成一個包含講解聲音的和PPT播放的微視頻?;蛘呖梢岳檬謾C錄像功能,將講解例題過程錄像來,直接發送微信平臺。
以自身的體會而言,需要改進以下兩個方面:(1)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在微信群聊的時候,常出現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語音信息干擾其他學生,影響群內同學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2)強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在在微信使用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參與其中,學生的學習應該在教師科學合理指導下進行,從而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及學生的學習地位。
借助微信平臺手段“翻轉課堂”能否“翻轉”現有的教育狀態,還有待于我們去探索。我們需要積極地研究和實驗,無論看多少文章、聽多少講座,都不如親自嘗試。希望大家都能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共同為高中物理教學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劉瀟瀟.把課堂“翻轉”過來.上海中學生報,2013.11.
[2] 黃強.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的實施.教育信息技術,2014(5).
[3] 公海霞.基于即時通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軟件導刊,2013.11.
[4] 杜悅.“翻轉課堂”:翻什么 轉什么 堅守什么.中國教育報,2014.4.
[5] 楊九明.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3(10).
[6] 徐曉東.中小學綜合學習的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電化教育研究,2000.Vol.93.
篇4
關鍵詞 微課制作 特點 流程 微課案例
自2008年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慕課(MOOCs)一詞開始,短短幾年迅速風靡全球,翻轉課堂和混合式學習漸漸被融入傳統課程。慕課改變了傳統課程內容固化和結構化的特點,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主導”轉移到“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網絡學習、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微課是慕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屏幕專家、錄屏軟件等,根據教學情況錄制微課,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
一、微課的特點
1.微教學
微課,即微型學習課程,主要特點是微教學。它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求,確定獨立的教學目標,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課外學習的視頻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一般比較單一:如閱讀回答問題解題策略、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重點語言點的講解、語法釋疑、易混淆內容的區別和練習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微課一般為5~10分鐘,通常不超過20分鐘。微課不是整堂課教學的濃縮,也不是教學片段,而是一段短小而完整的教學呈現形式。此外,微課的目的不是替代課堂教學,而是為課堂教學服務。微課可以是課前“先學”,或課中“解決重點和難點,以提高學習成效”,或課后“補充資源,強化重難點”??傊⒄n是課堂教學的補充、鞏固和提升,為方便學生查漏補缺,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典型性
(1)典型的教學內容。微課既獨立于課堂教學又服務于課堂學習,通常選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學生需要提高的能力作為教學內容。
(2)典型的教學方式。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微課教學成效,教師往往會選擇精美的圖片、短小的視頻、精當的講解、多樣性的活動來設計微課。
二、初中英語微課的制作流程
1.選取內容
微課制作的第一步是選擇教學內容。微課內容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教師可根據學生需要、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及易錯點、英語課程標準的分級要求和教學進度,選擇微課制作的內容。
2.教學設計
微課雖然時間不長,但也需要有獨立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課件等,有時也需要板書設計。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環節,設計好微課教案和教學課件。
3.腳本撰寫
腳本是微課的教學用語。為了降低微課錄制的隨意性,教師(尤其是新手)最好將微課中的每一句課堂用語,包括導入語、過渡語和指令語等等,在錄制前寫成腳本。錄制時對照腳本,可以防止錯誤,減少錄制的返工率。
4.視頻錄制
微課制作的最后階段是視頻錄制。目前常用的錄屏軟件有Camtasia Studio,Cyberlink YouCam,Screencast,SnagIt等等,將媒體、課件、手寫板、展示平臺等有機結合,借助語言旁白、字幕提示、音樂、動畫等制作出高清視頻,也可在微格教室直接錄制微課教學視頻。
三、初中英語微課的應用
1.課堂翻轉類微課
現以譯林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4 Growing up第一課時為例,介紹微課在新課教學中的應用。該課以卡通人物Eddie長大的煩惱導入單元學習,介紹一些了解世界的方式。
(1)課前自學
微課包含三步,約7分鐘。(1)呈現哈利波特幼年和長大的照片,談論他的變化,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2)談論了解世界的方式進入Welcome B學習,聽錄音回答問題。(3)談論Eddie長大的煩惱,引導學生閱讀Comic strip,并回答問題:How does he like growing up?Why is he worried?What advice did Hobo give him?What does Eddie want Hobo to do for him?幫助學生了解對話大意。
(2)課堂教學
①檢查學習。教師以問題的形式檢查學生微課自學情況,如:How does Harry Potter learn about the world?How do Millie and Simon learn about the world?等等。
②鞏固提升。圍繞微課內容設計活動,幫助學生運用和鞏固:生生對話,自由談論自己喜歡的了解世界的方式;猜測教師了解世界的方式,在游戲中運用英語做事;小組討論對Eddie成長的看法,提出建議;朗讀Comic Strip,引導學生讀出Eddie成長的煩惱,如:I’m worried.Growing up is hard.Don’t wake me up until you finish building it.等,思考Eddie是否真的長大。
③拓展延伸。通過拓展活動把英語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談論“當談到長大的時候你腦海中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發表觀點和看法;教師自編詩歌,旨在讓學生在詩歌欣賞中增強英語語感,同時升華情感,幫助學生了解長大意味著自己照顧自己,擔當起責任。
2.策略指導類微課
教學中筆者針對學生短文填詞、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不會解題的現象,制作了解題策略指導的微課,收到學生的歡迎。現以首字母短文填詞為例,介紹策略指導類微課的設計。
(1)介紹題目特點和考查目的
微課開始先簡要介紹題型特點和主要考查目的。首字母短文填詞是近幾年各地中考和高考試卷中常見題型之一,要求學生在充分閱讀短文的基礎上將單詞正確拼寫出來,使之符合文章意思。該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語篇的整體把握能力、對語言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對詞匯、語法和習慣用法的掌握情況和在特定的語境中正確運用詞匯的能力。
(2)歸納易錯原因
首先,歸納出學生易錯的內容,并逐一分析訂正。如學生在短文填詞部分的常見問題是:忽略名詞的單復數、不注意動詞的形式、上下文意思不通、詞性錯誤等等。邊呈現錯誤邊訂正,講解用法。
(3)介紹解題策略
在微課中介紹該題型的解題策略。
①注意固定搭配。例:So,all the students,get out and take an a______part in various after-school activities! 析:一些題目可以根據固定搭配來解題,本題考查take an active part in。日常學習中,學生要注意積累詞匯短語和固定搭配。
②閱讀上下文。例:When you move in with a roommate,make rules.Decide how you will share h____,such as cleaning, washing and shopping.析:短文填詞側重于考查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運用詞匯的能力。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尤其是空格前后句,根據上下文意思解題。
③分析空格詞性。例:He and his wife made a toy bear and put it in his toy shop window.Next to it w____a copy of the cartoon.析:根據上下文確定句中少了be動詞,確定答案為was。解題時分析空格在句中的成分,有助于學生根據詞性解題。
④理順邏輯關系。例:People in China have reached a very high level of knowing low-carbon economy. I____ you watch TV,listen to the radio or read newspaper, you will find low-carbon lifestyle has become a fashion.析:從上下文看,考查連詞if的用法。短文填詞經??疾檫B詞的用法,需要學生理清上下文的邏輯關系。
(4)真題演練和講解
選取中考真題,供學生訓練,并配以講解。本文由于篇幅有限,故省略。
3.知識講解類微課
微課適用于語法知識和語言點的講解,便于學生查漏補缺,及時鞏固。微課講解的知識點以3~4個為宜。制作譯林版《英語》8年級上冊Unit 6 Reading第二課時的微課時,一位老師選擇了provide sth. for sb./have(make)space for sb./all year round/ while等語言點,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1)語篇概括,導入新課
教師以一段鳥的自述直接導入新課。這不但符合初二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體現了本單元的情感教學目標“Protecting animals”。而且自述中包含微課教學內容(見劃線部分)。We’re bird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This area provides food and cover for us.Many of us live here happily all year round,while some come here for a short stay.Sadly,some people want to make the area smaller to have more space for farms and buildings.Now we really need your help.
(2)設計問題,呈現例句
語言點的教學離不開語篇。教師可以結合Reading,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復習短文,引出微課要講解的語言點所在例句。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Why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a good place for birds?”引出句子“Because it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birds.”
(3)提取知識,歸納用法
教師呈現句子:The reserve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birds./The reserve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birds.歸納用法:provide sb. with sth./provide sth. for sb.根據例句總結歸納用法,引導學生聚焦語言形式。
4.虛擬情境,意義練習
學生在注意語言形式后,須要經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教師盡量采用連詞成句、翻譯句子、看圖說話等有意義的操練方式,讓學生初步練習所學語言點。教師可以呈現一只小鳥飛入教室的動畫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如何幫助小鳥。學生愛鳥的感情被激起,積極表達I can provide the bird with./I can provide some…for the bird.
5.真實情境,靈活運用
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離不開真實情境的運用。教師可以創設真實或相對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語言,鞏固內化所學語言點,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這位老師在微課中播放一段由本班學生錄制的對話,對話內容如下:Bob:Hello! Jack. When I grow up,I’ll try to provide a big house with a beautiful garden for my parents.What about you?Jack:My parents love travelling.I will provide them with a plane.Then they can fly to any place.
同學的對話可以促進學生展開想象,談論長大后要為父母提供些什么,如何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開放性的活動設計,給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機會,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6.綜合運用,形成語篇
在以類似的方法講解操練all year round,while,make space for sb.以后,教師設計口語任務:根據圖片情境,選用本課學的語言點續編故事。I often see the family at the market.The father is blind while the mother can’t walk well.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語言,自主續編故事,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開放性的任務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四、結束語
微課是一個新事物。在慕課背景和翻轉理念下借用微課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課,發揮微課助學、導學的作用,本文只是一個引子,希望能引發更多老師的思考、實踐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陳仕清.慕課對我國英語基礎教育改革的啟示[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3).
[2] 李旭東.微課倒逼著語文的深度變革[J].語文知識,2014(7).
[3] 周華.立足語篇,提高“首字母短文填詞”解題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6).
篇5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A-0014-02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現代人的生活和學習帶來許多便利,同時也促使我們的一些學習方式發生轉變。隨著“可汗學院”“翻轉課堂”“慕課”等的出現,學生自學方式也呈現出多樣性和靈活性。
慕課,是一種將資源、學習管理系統與網絡資源開發綜合起來的課程開發模式。慕課英文簡稱MOOC,“M”代表英文單詞Massive(大規模),第一個“O”代表Open(開放),第二個“O”代表Online(在線),“C”代表Course(課程),中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大規模的在線開放課程。它是新近出現的一種在線課程學習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幾十或幾百個學生的課堂不同,在互聯網上,一門MOOC課程的學生人數都是數以萬計,甚至更多。這種能將知識快速傳播的課堂,主要依賴于它的對象是以興趣愛好為導向,只需要一個郵箱,在有網絡的環境下就可以注冊參與學習,分享學習經驗和心得。在線學習無需千里拜師,無需萬金求師,不受時空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成本,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有效利用慕課,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合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的課程特點,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文言文時,可以將微課融入慕課中,使得教學更加的優化,而中學生在復習文言文時也能更加有效。下面筆者將結合《如夢令》(李清照)課例,對如何利用慕課進行文言文復習進行闡述。
一、對重難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
教師利用慕課平臺制作微課,有利于對重難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讓學生掌握。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可謂五花八門,但都應秉承深入淺出的原則,教師把教材鉆研得越深,就越容易悟出更深層的道理,這樣制作的微課就越能切中要害。有智慧的教師往往能把復雜的內容教得簡單,容易讓學生理解并且記憶深刻,而普通的教師卻往往把簡單的內容復雜化,學生學起來非常的吃力,這就是區別所在。只有吃透教材,并把握教材編寫意圖,才能豐富教材,重新整合,然后用學生感興趣、易于理解的方式來呈現,有效的復習也就水到渠成。例如在指導學生復習《如夢令》(李清照)這首詞時,筆者事先制作了微視頻,將重難點放在再現意境和揣摩人物性格上,摒棄了傳統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沒有過分強調字詞句,也沒有過多地介紹寫作背景,更不是照本宣科地再翻譯與機械背誦,而是重在學生文言文感悟能力的培養。筆者在微視頻中將詞中李清照和丫鬟的形象通過卡通人物來呈現,并根據李清照與丫鬟的對話“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等,賦予卡通人物以動作,卡通人物回答“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神態生動,形象地道出了暮春風雨后花葉的神采,學生復習起來十分感興趣,絲毫沒有厭煩,對李清照當時活潑、乖巧的性格的理解也就順理成章了,加深印象的同時也饒有趣味。該視頻在筆者的慕課課堂點擊率也相當高,可見這是一種相當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復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對重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就輕而易舉了。
二、對復習要點進行系統歸納總結
教師利用慕課平臺制作微課,還可以對文言文的復習要點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時代久遠,而且現代生活中使用頻率不高,導致學生復習起來繁瑣而冗雜,學生不知所措,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師可以通過慕課平臺實現有效的復習,將各篇文言文的復習要點做成一個系列,甚至細化到考試中經常出現的熱點字詞。如果教師制作的微課都是“單打獨斗”,估計學生復習起來也會毫無章法,一盤散沙,不僅在內容的選擇上會有難度,搜索積累的過程也大大推遲,甚至成為一種負擔,更別提快速而有效地進行復習了。以筆者制作的文言文復習專題中的一個課件為例,在《虛詞“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這個不到5分鐘的小微課中,筆者系統而有效地將虛詞“而”在文言文中表示的并列、順承、轉折、修飾、遞進關系五種用法進行了舉例歸納總結,并且對如何確定虛詞在具體語句中的作用也做了詳盡的補充說明,免去了學生在復習時不斷翻閱六冊語文教科書的繁瑣,提高了復習效率,讓微課在慕課的平臺上發揮最大的效力。課件中講練結合,學生復習起來也是游刃有余,再加上背景音樂的熏陶,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復習,得到身心愉悅的享受,而不是將文言文復習視為洪水猛獸,難以忍受。更重要的是在慕課平臺上,學生都是主動尋求知識的對象,可以系統安排自己的復習時間,自主選擇課程,按需復習,不懂的可以反復觀看,大大地提高了復習的效率。
三、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
教師利用慕課平臺制作微課還可以百家爭鳴,教學相長,在彼此的交流中改進,在彼此的學習中優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積累、分享和交流,不斷篩選出更受學生歡迎,更適合學生復習的課件。筆者在2015年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中積極創新課堂教學,參加玉林市2015年“微課之星”活動,和所在學習坊里將近20位教師相互交流在微課制作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也借鑒學習了其他同行的優秀微課,相互點贊,相互評論,獲益頗多,筆者制作的動畫微課《小小標點,大大作用》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獲得優秀微課。當然,在相互交流過程中也有同行指出,動畫flash微課雖然生動活潑,可畢竟制作成本過高,對制作者也有一定的技術要求,推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筆者認為隨著國家各項教師能力提升工程的啟動,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從而豐富我們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也會對我們的教學方式有所沖擊,我們不能畏手畏腳,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式更好地適應學生。而復習階段搶的就是時間,拼的就是效率,講的就是方法,尤其是復習時代久遠而又不經常使用的的文言文,我們必須探求一條適合師生的捷徑。通過互聯網,我們教師可以對教學的素材進行優化;通過多種多樣的在線競賽,我們教師可以提高教學技能;通過強大的慕課平臺,我們學生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與老師,對教學的需求也能進行整合。這顯然比傳統的集體備課更進一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節約了人力、物力,優化整合了教學資源。
篇6
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顛覆了以往面對面、填鴨式的傳統課堂模式,以慕課、視頻公開課和微課為代表的網絡課程正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學習模式,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然而,由于部分高等教育形式在中國的傳播普及過程中暴露了其不足,同時學生受自身學習背景的限制,受眾往往無法在幾種新型教育形式中做出合適的選擇。可見,通過對比實驗研究互聯網背景下不同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效用,為大學生群體提出建議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對互聯網時代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效用對比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高等教育;慕課;視頻公開課;微課;新型教育形式
0引言
當代大學生由于接受傳統教學模式時間較長、對各種新型學習形式的認識程度不同等原因,往往在幾種不同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做選擇時感到迷茫。本文旨在滿意度調查、對比實驗、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不同人群所適用的不同新型高等教育形式,從不同角度對大學生群體的選擇提出建議。
1互聯網時代新型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1.1慕課
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大規模網絡公開課”的縮寫。慕課出現于2008年,真正的風行始于2011年秋。世界著名的大學,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紛紛投身于慕課市場,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加上之后Coursera,edX,Udaci⁃ty三大課程平臺的興起,使“慕課”的持續升溫成為2012年席卷全球的熱點事件,其中Coursera的中國注冊學生人數,僅次于美國、巴西和印度。在三大平臺的比較之下,本文所選取的課程平臺為Coursera。
1.2視頻公開課
視頻公開課是采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以高校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它具有內容豐富性、開放共享性、原生態、研究性、技術性等特點。
1.3微課
微課的概念,在國內,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在于2011年提出的。在他看來:“‘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即將課程內容中的微小知識點,制作成一份很短的教學視頻,以此來方便學習者掌握某一個知識點,從而體現了碎片化知識點的積累。
2關于慕課、視頻公開課與微課的效用對比實驗
2.1實驗方法
在具體實驗方法的選擇上,筆者采用了對比研究的實驗方法。與傳統自然科學實驗相比,由于人文社會科學實驗通常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一般難以嚴格控制變量的一致性,為了減少這些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要盡可能控制實驗過程中的變量;比如說盡量使得兩種不同形式的課程種類、內容、教學語言、課程時長、難易程度等具有一致性。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進行了3組對比實驗,在每組實驗中,受測試者集中觀看同一課程內容并完成測試題目;測試題目包括對教學內容掌握程度的考核及對兩種高等教育形式的滿意度問卷調查,旨在通過考核成績和問卷調查對受測者的接受程度有直觀了解并形成數據上的分析。
2.2實驗過程與數據分析
(1)網易公開課與慕課:文科生學習理工科課程的效用對比測試。該次實驗時長1小時,采用100分制。從總體數據來看,網易公開課總體平均分在37.285分,而慕課達到了40.125分,可見慕課的學習效果略勝一籌。在網易公開課中,筆者選用了一門國內高校的計算機類課程,全程中文有字幕,但是課程講解相對乏味,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受測試者不愿意去學習;而慕課則選用了國外高校純英文無字幕版的課程,雖然受測者在理解方面有一定難度,但是從考核結果來看學習效果更好。分開來看,選擇題方面得分比簡答題高得多,平均分分別達到了31.428分和25分,而簡答題僅只有5.857分和15.125分,差距懸殊。由此可見,在看完課程視頻后,多數受測試者只是有一個印象在腦海中,但是如果要自己進行描述,則需要更加深入的學習。(2)網易公開課與慕課:理工科學生學習人文社科類課程的效用對比測試。該次實驗時長45分鐘,采用10分制,其中選擇題占5分,填空題占5分。在本次試驗中網易公開課總平均分7.538,慕課總平均分為7.714,兩者相差不大,且分數都較高。這說明,相對來說理工科學生學習社科類課程障礙較小,比較容易接受。具體來看,網易公開課和慕課選擇題得分分別為4.692和4.143,填空題得分分別為2.846和3.571,兩種題型得分差別不大,但由于均屬于不需要自行闡述的題型,難以深入考察受測試者的接受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試驗的兩種不同課程形式均出現了滿分,其中慕課甚至出現了一半的滿分。可見,受測試者雖然是理工類專業的學生但對學習社科類課程的接受程度非常好且接受速度較快。在這組實驗中筆者還進行了滿意度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僅極少數的志愿者此前曾使用過慕課學習,而超過半數的志愿者都曾聽說并使用過網易公開課。實驗過后,至少有60%的人認為從此次試驗中學習到了有效知識,但是當問及是否愿意長期使用慕課學習時,有60%的人選擇了不確定,并且有60%的人不滿意慕課的教學方式??梢?,純英文無字幕的國際課程對中國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也會在一定程度削減學生的興趣。而相比較之下,受測者們對網易公開課的接受程度明顯更高,兩組實驗均有超過80%的人對網易公開課的學習形式表示滿意并愿意長期使用網易公開課進行學習。不過,形式似乎對受測試者接受知識的程度沒有太大影響,兩組中認為自己此次從學習過程中學到了知識的人所占比例均高達100%。(3)微課與慕課:不分文理工背景的效用對比測試。該次實驗時長45分鐘,采用100分制。從總體來看,微課總均分77.5分比慕課的61.25分高了15分之多,可見受測試者對微課的接受程度更好。究其原因,微課雖然缺少統一的平臺,都是單獨的課程但一般來說教師的教學內容都只集中于一點,更易于學生接受。而慕課通常是針對某一內容的系列課程,時間的拉長也就導致了講解內容的拓展與深度的增加,給學生的理解形成一定障礙。從滿意度調查來看,大部分的同學都未曾聽說或使用過微課,但是有50%的同學對慕課的學習方式表示滿意并愿意繼續使用慕課學習,且83.3%的受測者認為從慕課中學到了知識,更有高達91.6%的人認為從這次微課學習中得到了有用的知識。相比較于慕課和微課,有41.67%的人表示更喜歡慕課,33.33%的人喜歡微課,8.33%的受測試者兩者都喜歡,剩下的16.67%的學生則兩種形式都不喜歡。
3實驗結果
在網易公開課和慕課之間受測試者傾向于選擇網易公開課。慕課中高等教育層次的專業內容縱然很新穎很開眼界,但對內容的深入理解需要較長時間的深入思考方能完成,且大部分慕課采用的授課語言是純英文的尤其是大學層次的課程充滿了專業術語,晦澀難懂,令不少學習者著實撓頭。相比較之下,網易公開課在中國的普及程度、本土化程度更高,并且更接近中國學生的學習要求和思維,也就更受青睞。非常遺憾的是,網易公開課中部分課程的授課形式還未擺脫傳統教育的枷鎖,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其學習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計劃。在微課和慕課之間受測試者則更傾向于選擇慕課。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目前我國并無專門的微課平臺,而慕課不僅有專門的平臺且早已形成完整的一套包括教學、考評、與老師郵件反饋的學習流程;二是慕課課程多來自歐美傳統高校,由高校教師直接任教,很多教師所教科目是其在高校講授過若干年的內容,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既能傳遞該領域最核心重要的內容,又能兼顧內容與學習者的聯系,同時還可以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或簡單直觀的類比促進學習者更容易理解,而相對來說微課的錄制并無特殊的門檻要求,也就對課程質量有一定影響。但無論是慕課、微課或是網易公開課,電腦這一端的學習者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需要十分自覺地屏蔽一切干擾因素,心甘情愿地長時間思考,這一切對學習者的自主性、理解水平和學習能力等要求極高,大量學習者也正受困于此。因此,線上課程不適用于對某一課程的深入研究,更適用于那些想要自學了解某方面內容并且能夠自覺練習,不斷堅持的學生。
4對大學生群體選擇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建議
基于與慕課、網易視頻公開課、微課有關的3組對比實驗研究,可以看到不同專業背景、學習習慣、外語水平的大學生對3種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偏好是有所不同的,而3種形式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而對學習者產生了不同的要求。在分析慕課、網易視頻公開課、微課這3種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理論與實踐特點,觀察實驗過程和總結實驗數據的基礎上,筆者將從不同角度對大學生群體選擇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提出建議。
4.1考慮自身專業背景,衡量所受限制程度
從學習者自身專業背景來看,文科專業背景的學生在選擇學習內容時所受限制較大,因而在選擇高等教育形式時應更多考慮自身接受程度。從第一二組實驗的成績得分情況可以看到,無論是使用慕課還是網易公開課,文科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理工科類知識時對知識的接受度普遍較低,總平均分在40分上下;而理工類背景的學生在學習人文社科類知識過后,總體的得分率在70%以上,甚至出現多名受測者獲得滿分的情況,較少地受到自身專業背景的限制。因此,筆者建議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學生在利用新型高等教育形式進行學習時,可以先從與自身專業相關或相近的內容入手,熟悉學習特點。對跨度較大的理工類知識有興趣或需求時,建議使用網易公開課進行系統學習,同時利用微課“碎片化”的特點對特定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提高。因慕課系統中有相當一部分課程只有英文講解和英文字幕,沒有中文字幕甚至沒有英文字幕,將會對學習理工類知識的文科學生造成更大困難。
4.2基于學習時間安排的考慮,做出不同的選擇
慕課在提供豐富的教學課程的同時也對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和毅力提出了要求。因此,筆者建議課余時間較充足,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監督意識的學生選擇這一形式。而對于課余學習時間較少的學生而言,微課是不錯的選擇。微課的主體是視頻化的ppt,老師及課堂視頻僅以很小的一個窗口表現出來,有些甚至是沒有的。教學時間短,教授主題突出,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5等),這些特點使學習者可快速精準的掌握特定知識點。相比于慕課和微課,視頻公開課的教學形式更多元,以網易公開課為例,它不僅包括課堂、講座,還包括紀錄片、辯論現場等,其視頻長度少則幾分鐘,多則兩個小時。因而,視頻公開課對于學習時間充足和學習時間較少的學生都是適合的。
4.3基于學習者自身外語水平的考量,外語水平較低者使用慕課恐受到限制
第一組實驗慕課的“人機交互”課程使用了全英文無字幕的視頻,在所有受測試者中僅有20%的人對這種形式感到滿意,并愿意長期使用。相比而言,視頻公開課的字幕跟進速度較快,且有一個“投票決定翻譯進度”的模塊(票數越多的課程翻譯速度會越快),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與課程講授者語言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微課的來源主要是中國高校,語言為中文,不存在語言障礙。
4.4有互動機會使慕課區別于其他兩種高等教育形式,但其效果尚不明顯
慕課一大顯著特點就是有課后互動環節,包括學習者與老師的互動,學習者與本課程的其他學習人員的組內互動。學員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提出疑問,助教會在一定時間期限內為其作出解答,學員之間也可以互相進行學術方面的交流。在3組實驗中,筆者均模仿了慕課的這一互動環節,設置了答疑老師和受測試者的在線互動平臺。但從答疑老師的反饋和受測試者的表現來看,真正利用這一互動機會的學生寥寥無幾。筆者認為,具有互動環節是慕課的一個優勢,但在大學生選擇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時,這一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因此建議在平時學習中互動交流需要求比較強烈的學生可以選擇慕課并利用這一環節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
5結語
一方面,以慕課、微課、視頻公開課為代表的互聯網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正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學習模式,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等教育形式在中國的傳播普及過程中暴露了其天生的不足,同時學生受自身學習背景的限制,大學生群體在選擇新型高等教育形式時需考慮自己的外語水平、時間安排等,從而更好地在信息時代中享受教育形式發展所帶來的益處。
參考文獻
[1]謝貴蘭.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及微視頻的五大關系辨析[J].教育科學,2015(5):43-46.
[2]李娜,韓清恩,王日升.微課與慕課在高等教育中的結合應用探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5(3):117-121.
[3]舒子琪,王智.不一不異:MOOCs、網絡公開課與傳統課堂的比較[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54-58.
篇7
關鍵詞:MOOC;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0引言
《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和《微機原理》是我校面向電子相關專業學生開設的系列基礎課,這些課程的教學通常由理論講解和操作實踐指導兩部分組成。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我校為電學實驗課配備了專門的實驗室,并由專業的實驗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操作進行指導。實踐是驗證理論知識的唯一手段,通過實驗教學將這些課程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對學生尤為重要。然而隨著“互聯網+”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面對面指導教學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經過不斷的探索研究,我們總結出一種基于MOOC的電學實驗課混合教學模式。
1 傳統電學實驗課教學模式
傳統電學實驗課主要是以實驗室為單位,每個實驗室配備1~2名實驗教師,教師先對實驗項目進行演示,再讓學生重復實驗過程并對學生操作進行指導。整個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理論知識無法實時支撐實踐操作。電學實驗課的開設是需要理論講解課作為基礎支撐的,學生在教室進行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后進入實驗室將理論知識通過實驗進行驗證。但是通常受到場地的限制,理論、實踐課程不能同步進行,學生在實驗課上無法很好的對理論知識進行回顧,使得教師需要對理論知識進行重復講解,降低了實驗課堂效率。②實驗課教學方法單一。每一次電學實驗課通常由實驗教師選取固定的實驗項目進行操作v解,學生再按照教師的講解進行實驗。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體,是一個單向傳授的過程,無法啟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③沒有建立統一的實驗教學項目資源庫。學生課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項目,課后提交實驗報告。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有效的平臺對實驗項目進行整合管理,學生沒辦法實現隨用隨取。因為所有的電學實驗課在知識結構上都是相關聯的,實驗課的目的不單是做實驗,而是為后續綜合項目的實施打基礎。因此建立有效的實驗項目成果管理平臺對學生的后續深入擴展學習尤為重要。④缺少公共創新實驗交流平臺。電學實驗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給學生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碰撞的平臺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出更好的實驗項目。⑤課程實驗考試評價模式單一。傳統的實驗課程依舊采用教師考評制,忽視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基于MOOC的電學實驗教學模式
2.1 改革的必然性
MOOC,即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它最早由加拿大的Dave Cormie和Bryan Alexand聯合提出。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知名大學加入MOOC聯盟[1-3]。通過慕課教師可以將知識點整合成5~10分鐘的專輯通過網絡,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對象。慕課具有開放性、大規模、自主性等特點,利用MOOC的這些特點,通過它整合多種社交網絡工具和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從而建立新型的電學實驗教學模式,便能很好的解決電學實驗課存在的問題。
2.2 改革的教學模式
為了促進電學實驗課優質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課程的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我們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形成了基于MOOC的電學實驗混合教學模式該模式主要包括教學信息的組織與展示、教學材料組織與、協作學習與討論、教學效果跟蹤評價與反饋等模塊:
(1)教學信息的組織與展示
教師將每一堂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及要求上傳到云盤,學生可以通過云盤進行下載。提前將授課內容上傳到網絡,方便讓學生在課前對實驗相關知識點進行梳理,提高學習效率。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多采用引導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知識的灌輸模式,讓學生根據知識的掌握情況自主選取實驗難度和內容。
(2)教學材料組織與
課后,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到網上,并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實驗項目的完成情況合理安排下堂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資料對每堂課的知識點進行課后復習,以達到強化知識點的目的。
(3)協作學習與討論
將驗證性實驗項目改為以難度區分的綜合性實驗項目,讓學生自由組合成3~5人的項目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完成項目過程中,通過對實驗內容及方法進行討論,形成多樣性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微信建立討論區,讓學生將自己對實驗項目的創意上傳到共享空間,從而讓其他同學可以對其進行重復利用或者重新組合。答疑的過程不再是由教師主導,而是集體式、開放式的,問題也可以由在線的同學代為解答。通過這種協作學習與討論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效果跟蹤評價與反饋
區別于傳統的期末考評制,我們構建了多元化的動態考核方式??己四K由“平時實驗報告的提交與報告質量+實驗操作情況+期末考試成績+MOOC等交互式平臺活躍度”構成。通過多元化考評體系的建立,更客觀、全面的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跟蹤評價,進而對教師教學進行實時反饋,以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 結束語
近幾年,MOOC已經發展成為各個學科教學的熱點平臺。電學實驗課是高等院校電子、通信工程以及自動控制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我們結合電學實驗課的特點,構建了基于MOOC的電學實驗課混合教學模式。該模式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育教學思想,又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師授課的主導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霞,李弘洋,沈小麗,等.電類基礎實驗課程遞階式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9-70.
篇8
2009年6月10日,《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第68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江蘇沿海開發正式進人國家戰略層面。2009年6月15日,江蘇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對推進新一輪沿海開發作出總體規劃,2009年9月11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沿海地區發展工作會議,對貫徹實施國家批準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作出全面部署,為江蘇沿海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和政策支持。
鹽城作為江蘇沿海開發的三個城市之一,應該說國家沿海開發的戰略給鹽城的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地區經濟的發展依靠人才,鹽城師范學院作為鹽城市僅有的兩所本科院校之一,承擔著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各式人才的重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濟法的教學強調實踐性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是培養學生經濟法學實務能力的必然要求
從我校法學專業的歷屆就業情況來看,學生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以后工作的去向主要集中于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司法局、企業單位的法務部門等實務部門,因此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2014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魯昕介紹,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按照這種指導方針,會對很多本科學校的教學指導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校作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以后的大方向肯定是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道路?;谶@樣的大環境,基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在經濟法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非常重要。
(二)是經濟法課程自身的實踐性所決定
經濟法同其他部門法區別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經濟法的子部門法特別多,大致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財稅法、銀行法等。這些子部門法的學了課內打好扎實的理論功底外,還需要一定的實踐課時予以輔助。在講授該課程的時候,基于經濟法自身實踐課程的需要,該課程一共48課時,筆者安排了16個專門的實踐課時,除了主要以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報告、模擬法庭等方式展開,此外還借助于自己兼職法院人民陪審員的便利帶領學生進行一定量的庭審旁聽,直接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三)是沿海開發背景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國務院的沿海開發戰略給鹽城的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也給鹽城地區人才素質的要求提高了標準,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既要懂得理論知識,又要對實務有充分的了解,要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之中。對于經濟法的講授同樣如此。該課程的學習要使得學生既要懂法律,諸如掌握市場規制法、宏觀調控法等知識,又要在學習金融法、財稅法的同時了解相關的經濟類知識,這些都是應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素質。而這一切都依賴于實踐性教學。
二、慕課的含義和對于經濟法實踐教學的新要求
(一)慕課的含義
自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率先以網絡視頻公開課的教學傳播形式,啟動了今天我們所說的慕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簡稱MOOC)以來,這種在線型教育模式得到了國內外各大高校的認可。慕課強勢來襲,新技術正在引發一場學習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變幾千年來的教育模式[1]。但是迄今為止,卻鮮見對于慕課概念的明確界定,筆者以為慕課是指由主講教師負責的,通過互聯網支持的大規模人群參與的,以講課視頻、作業練習、論壇活動、通告郵件、測驗考試等要素交織的教學過程。
(二)慕課的特征
慕課顛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依助于互聯網這個平臺,給求知者帶來全新的學習平臺,呈現出以下特點:
1.學習人數眾多。傳統教學模式受限于教學場地和教師自身音量的限制,教學中三個班合在一起人數達到一兩百人已經算是比較多了,而慕課依托的是互聯網的平臺,任何人只要感興趣,先進行注冊,人學,挑選你所感興趣的課程在線聽視頻進行學習,人數學習規模大。慕課不是面對面的課程,而是課程材料散布于互聯網上;人們上課地點不受限制,無論你身在何處只需要一臺電腦和網絡連接即可享受一流的課程。對于學習者來說,只要能接人互聯網,#個人都有接受全球頂尖教育的機會,都能享受到世界頂級高等學府的優秀師資和優質資源。
2.學習自主選擇性進一步擴大。高校中的課程設置有必修課和選修課,就選修課而言,其中很多高校設置了必須選擇的選修課,即使可以真正行使選擇權的選修課,學生也是在于很小的范圍內進行選擇,比如以經濟法的課程設置而言,在涉及到大三的選修課而言,受制于教師師資力量和教學計劃的限制,會給學生諸如金融法、證券法、財政法等三選一,實則學生的選擇余地并不是很大。而慕課就不一樣,借助于網絡的學習平臺,集合了各髙校的優秀師資,給學習者可提供的選擇余地非常大。
3.互動更加自由。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互動一般借助于課堂上教學互動、課堂外通過郵件、電話就某個問題探討,然而這種互動的自由度受制于時間、地點。而慕課的互動模式是借助于網絡平臺,任何人在學習中有疑問可以留言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在任何便利的時候給予答復,同時這種模式激發了學生的互動性,那就是學生在進行留言時,會看到別人的留言,他會給予自己對該問題的理解,通過網絡多人的互動有時候問題學生們自己就能互相解決。
4.課堂外的準備工作增加。慕課形式的推出依賴于學生對基本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典型的從“課堂外一課堂內”的學習模式,對于一些名詞的基本概念和含義在課堂上無須再花費過多的精力進行探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主要針對的是大家在先期預習過程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這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課堂外的準備工作量明顯加大。
(三)慕課對于經濟法實踐教學的新要求
慕課所帶來的教學資源的豐富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會給傳統的本科經濟法實踐教學帶來新要求。
首先,給高校老師對經濟法相關教學書的掌握提出新要求。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授課對象為法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最終筆者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漆多俊主編的《經濟法學》一書,整本書的體系大致可分為經濟法總論、市場規制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宏觀調控法等。慕課形式的出現使得學生在看相關網上推薦書籍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選擇。由于相關書本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觀點不盡相同,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也會對老師所選擇的課本帶來質疑,這就要求老師在講授課程的時候不光對本書的內容、觀點掌握清晰,對其他知名學者的同課程書本觀點也要進行一定的了解。
其次,給高校經濟法的講授方法提出新要求?!澳秸n”顛覆了原來的課堂授課模式,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有關教態、肢體語言、課堂組織能力等外顯因素外,教師需要深刻認識整個課程體系,既能對各知識點進行完美切割;又要保證各知識點的延續性[3]。目前在教授經濟法課程的時候,主要依靠PPT、黑板板書,結合常用的法學課程實踐性教學手段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報告、模擬法庭等。但是有了慕課,由于其在交互和多媒體方面的優勢,對于相關內容的講授會有新的形式出現。如經濟法的內容就這么多,但是慕課上的講解方法會有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方式,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給高校授課的老師帶來很大的壓力。
再次,給高校經濟法的講授時間提出新要求。過去傳統的經濟法教學做到課前備課、課堂互動、課后答疑基本上已經能解決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有了慕課這個平臺就很不一樣,由于慕課的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借助于視頻,因此教師要付出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一段段視頻教學的錄制和后期的加工制作,此外課后還要經常關注網絡平臺和學生們進行互動,這對教師的時間、精力的付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給高校經濟法的講授內容提出新要求。在這方面社會上知名的司法考試輔導班已經給普通本科院校的老師教學工作很大壓力,現在又有了慕課,由于在線的授課老師一般都是知名教授,自然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講師、助教而言,學生還沒聽課的時候已然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如果我們的教學工作仍然是傳統的“讀書式”教學,那樣學生的到課率、課堂的專注度肯定會下降。
三、慕課視角下經濟法實踐教學的新路徑
慕課不同于視頻公開課,也不同于精品課程和資源共享課程。當然同以上形式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免費。慕課開設前一般是有學生體驗過程的,通常要開設的課程在開課日期前兩個月就,供大家選擇。學生可以做的事情包括觀看視頻教學內容,在線作業,參與討論等。
(一)進一步整合教師師資隊伍
在教育史上,教育組織形式由個別教學演變為集體教學是歷史的進步[1]?;谀秸n網絡平臺的開放性、課程的精品性是學生樂于選擇的先決條件,這對于各高校教師的業務素質進一步提出了要求。就經濟法這門課程而言,由于該課程的子部門法眾多的特點,在進行師資隊伍整合時,除了經濟法師資隊伍內部進行整合,還可以整合民商法課程的教師師資、甚至基于課程其中含有金融法、證券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等相關內容可以整合經濟學教師和政治經濟學教師的師資力量。
(二)學生觀看課程視頻
在開設課程前就可以觀看教學視頻,真正地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翻轉”。過去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從課堂內到課堂外”,現今高校的不容回避的一個現實就是學生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進行課堂預習,任何一個知識點的了解、掌握的起點就變成了從課堂開始,當然在講授完該知識點后,或基于老師相關練習的要求,或是基于對某些知識點的不理解,會在課堂外再花點時間進行融會貫通,這就是“從課堂內到課堂外”的教學模式。而慕課的要求卻不一樣,由于在授課前已經將相關視頻的大致內容、綱目要求等在網上公開,教師在課堂上只進行重點知識的講解和關鍵問題的討論,這就要求學生們實現在課堂外必須花時間進行學習,所有問題的終結會在課堂上。這就是從“從課堂外到課堂內”的教學模式。
(三)經濟法在線作業
在線作業環節在經濟法實踐性教學中作用很大,這是衡量一個學生有沒有真正融人課堂體系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例如經濟法這門課程,根據課時的要求,筆者規定5次作業,每次作業都有提交的截止日期。教師在作業的設計時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比如能及時反饋對錯的作業練習,互動性效果好,如用下拉菜單列出多種選項,讓學生進行選擇,學生給出自己的答案后,會得出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當然如果有需要可以進一步互動,那就是老師可以和學生對某一問題交流各自的看法。
(四)參與討論
傳統的慕課討論環節僅僅限于在線,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有疑問的話題和老師進行在線討論,由于整個過程是開放式的網上討論,會有很好的互動效果。甚至有的時候一學生提出問題,老師還沒來得及回答,另一學生就會提出自己的理解,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就是監督工作,如果另一學生的回答正確,老師給出“贊”;如果回答不準確,老師再進行自己的點評。在這個討論的平臺上,老師要及時相關公告,學生們應當及時查看自己的學習進展。除了這種論壇的形式,還可以借助郵件,甚至可以和微博、微信密切聯系起來。
在本科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授課的對象不像傳統的慕課,僅僅針對的是在校的大學生,因此除了運用以上所說的討論方式,課堂討論在這里仍然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這時候的課堂同傳統的教學課堂討論有很大區別。這種討論是建立在學生預先觀看教學視頻、網上論壇討論互動的基礎上,因此此時的討論會很有深度,也是解決問題的場所。
(五)“翻轉”經濟法教學課堂
隨著“慕課”的出現,可以將“慕課”和“翻轉課堂”結合起來,應用型高校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學習名校、名師的名課,在課堂上可以和本地教師、同學進行面對面交流和討論,這也是一種可取的、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自主性、提高學習效率的現代化的教學模式。
目前的慕課教學資源比較多,比較出名的在線教育形式得到了國內外各大高校的廣泛認可。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號召成立的在線教育機構,以及包括了斯坦福大學在內的在線課程平臺Coursem。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宣布加人EDX平臺,而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也在2013年7月份進人了在線課程平臺Coursera。眾多的慕課資源給學生們的學習預習工作也帶來了便利,學生們在預習的時候在觀看老師的教學視頻的同時,也可以觀看相關的視頻,利用慕課的資源改進了校園的教學環節,真正地將課堂外的信息帶到課堂內來,進行相關探討,實現教學相長,也做到了經濟法教學的“翻轉”。
(六)以經濟法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優點化解慕課教學中的弊端
篇9
關鍵詞:翻轉課堂 詞頻分析 研究熱點 發展趨勢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于2012年第3期策劃專題,由重慶聚奎中學教師和臺灣鄒景平教授從理論到實踐系統地介紹了“翻轉課堂”相關理論和學校實施“翻轉課堂”的經驗和做法,至今在國內已有三年的發展歷程。三年來,“翻轉課堂”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層面都成已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各級各類教師關注的熱點。2014年8月由北京大學數字化學習研究中心汪瓊教授主講的《翻轉課堂教學法》MOOC課程在網易公開課上線,更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推動了“翻轉課堂”在國內迅速發展。翻轉課堂已成為我國教育領域課堂教學改革的象征性符號,及時地把握現狀、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對翻轉課堂在國內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據與方法
1.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目前國內最大的中文學術期刊庫――中國知網(CNKI)為主要數據來源,以篇名=“翻轉課堂”OR篇名=“反轉課堂”OR篇名=“顛倒課堂”為檢索式,統計年限不設限制,截止日期為2015年2月1日,共檢索出989篇相關文獻,通過人工方法對數據進行過濾會議通知、征稿簡則、重復發表的文章等處理,共得到有效文獻973篇,中國學術期刊庫918篇,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5篇,報紙23篇,會議論文7篇,抽取關鍵詞、作者、作者單位、發文期刊等字段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方法
對學科領域的研究總結有多種途徑,如根據論文綜述、專家訪談、調查問卷、課題立項等。其中通過學術期刊專業論文統計分析是一個最常用的可靠途徑。因為學術期刊有科學研究成果公布、傳播、積累、評價和學術導向等功能[1]。文章主要采用詞頻分析法,詞頻分析法是利用能夠揭示或表達文獻核心內容的關鍵詞或主題詞在某一研究領域文獻中出現的頻次高低來確定該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動向的文獻計量方法[2]。
二、統計與分析
1.時間分布
某領域文獻數量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理論水平和發展速度。2012-2014年間國內共發表文獻973篇,如圖1所示,國內翻轉課堂研究近三年呈直線上升趨勢,文章數量由2012年的16篇,上升到2014年的822篇,翻轉課堂研究受到國內教育界高度關注,為了反映教育界對翻轉課堂的重視程度,研究計算了三年來的論文增長率,如表2所示。翻轉課堂研究領域文獻的增長率遠遠高于CNKI全部文獻的增長率,分別高出729個百分點和520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教育界對翻轉課堂的研究與關注在這段時間內迅速膨脹,多年來國內嘗試了各種教學改革,但任何一場教學改革的力度和規模,都沒有當前翻轉課堂研究力度和規模強大。表2中,翻轉課堂文獻增長率=當年翻轉課堂文獻數/去年翻轉課堂文獻數*100%,CNKI文獻增長率=當年CNKI文獻總數/去年CNKI文獻總數*100%[3]。
文獻計量學的奠基人之一普賴斯(D.S.Price)提出科技文獻增長四個階段的理論。第一階段:學科剛剛誕生,絕對論文數量少,增長不穩定,很難通過統計的方法求得相應的數學表達式;第二階段:學科進入大發展時期,專業理論迅速發展,論文數量急劇增加,較嚴格地服從指數增長;第三階段:學科理論日趨成熟,論文數量增長減緩,演變為線性增長,僅維持固定的文獻增長量;第四階段:隨著理論的完備,學科文獻日趨減少,曲線逐漸平行于橫坐標,或出現不規則各類振蕩[4]。結合圖1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翻轉課堂研究似乎已經處于第二階段,進入領域的快速發展期。
2.高頻關鍵詞統計分析
高頻關鍵詞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領域的關注熱點,特定研究領域一段時間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關鍵詞集合,有助于確定該領域的發展脈絡、熱點前沿及發展趨勢等[5]。高頻詞選擇的標準一般為截取的高頻詞累計頻次達到總頻次的40%左右[6]。研究通過BICOMB書目分析軟件統計提取文章的關鍵詞,其中關鍵詞總量是2091個,在統計過程中,合并了意義相同的關鍵詞,如“微課”、“微課程”、合并為“微課”。選擇詞頻大于等于10的關鍵詞為高頻關鍵詞,占總關鍵詞頻次的37.41%,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除去“翻轉課堂”主題檢索詞外,排在前10位的高頻關鍵詞分別是教學模式(170次)、自主學習(102)次、課堂教學(92)次、微課(69)次、學習過程(64次)、教學視頻(61次)、教學設計(54次)、信息技術(54次)、知識內化(44次)、課堂模式(38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頻關鍵詞反映了翻轉課堂的基本概念、本質、關鍵要素、支撐環境等。
“教學模式”國內翻轉課堂研究最關注的熱點,其詞頻最高,達到170次,由此可見國內研究者比較認同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模式的說法;其次是“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分別是102和92次,課前“自主學習”和課中的“課堂教學”是翻轉課堂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課前通過“自主學習”看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傳遞部分,課中教師通過有效組織“課堂教學”來輔助學生的知識內化。第三是“微課”、“教學視頻”也是翻轉課堂的研究熱點,二者作為翻轉課堂實施的重要載體成為研究熱點并不意外,研究重點關注“微課”、“教學視頻”在翻轉課堂中的作用地位、設計與開發等。第四是“教學設計”,詞頻為54,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學區別其他學科的核心課程,是一切教學和教學資源設計的理論基礎,科學嚴謹的教學設計是翻轉課堂成功的基本保障?!爸R內化”、“教學效果”分別表現出研究者對翻轉課堂的本質及其科學性、教學應用效果的關注。
3.各年度高頻關鍵詞分析
對所要進行研究的文獻按照年度分類統計分析,用同樣的方法,使用BICOMB2.0提取當年發表文獻的關鍵詞,并進行高頻詞詞頻統計,分別提取2012年大于等于2的高頻關鍵詞,2013年大于等于4的高頻關鍵詞,2014年大于等于13的高頻關鍵詞。表4展示了近三年翻轉課堂領域研究高頻詞的變化,通過對高頻關鍵詞進行深入分析,總結研究熱點變化,從而把握未來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的趨勢和方向。
4.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熱點分析和趨勢預測
根據鄭州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周愛民先生的研究,他將2006年知識管理領域的熱點關鍵詞分為4種類型,并對其變化作出了分析[7]。參考以上研究思路,在這里我們將國內近三年翻轉課堂的研究熱點分為以下3種類型:恒星關鍵詞,有些關鍵詞在近三年的翻轉課堂研究領域一直處于熱點狀態,出現在文獻中的相對頻率比較高和穩定,這類關鍵詞稱之為恒星關鍵詞;流星關鍵詞,有些關鍵詞在近三年的翻轉課堂研究領域,一開始處于研究熱點,后期對其的研究下降或者停滯不前,出現在文獻中的頻率呈遞減趨勢或者停止狀態,這類關鍵詞稱之為流星關鍵詞;新星關鍵詞,有些關鍵詞在近三年的翻轉課堂研究領域,前期出現在文獻中的頻率較低,甚至比較冷僻,而越往后對其研究越深入,其出現在文獻中的次數和頻率激增,這類關鍵詞稱之為新星關鍵詞。
(1)恒星關鍵詞
如表4所示,三年來在高頻詞匯表中都有出現的關鍵詞主要包括:教學視頻、學習過程、課堂模式、信息技術。文章將以上關鍵詞稱之為恒星關鍵詞,此類關鍵詞出現頻率較高且每年呈遞增狀態,如圖2所示。從翻轉課堂的起源、內涵、特征等方面分析可知,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的關鍵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說,沒有教學視頻就沒有翻轉課堂,因此教學視頻作為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的恒星關鍵詞是研究的必然。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對翻轉課堂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對翻轉課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從學習過程的角度和學習本質過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的[8],即學習過程通常包括兩個階段――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翻轉課堂是由信息技術觸發而且靠信息技術支撐的新的教學模式[9],在其研究初期,課堂模式和信息技術成為恒星關鍵詞也毋庸置疑。教學視頻、學習過程、課堂模式、信息技術作為翻轉課堂研究恒星關鍵詞,即反映了翻轉課堂研究的內涵特征,發展所處的階段,同時表現出翻轉課堂產生背景和技術條件。
(2)流星關鍵詞
化學課、在線課程、教學流程、化學教師、科羅拉多州等五個關鍵詞,其中化學課、在線課程、教學流程3個關鍵詞是2012年的高頻關鍵詞,其中化學課和在線課程沒有出現在2013和2014年的高頻關鍵詞中,而教學流程在2013年詞頻有所上升之后,同樣沒有出現在2014年的高頻關鍵詞中,因此我們可以將以上五個高頻關鍵詞稱之為翻轉課堂研究領域的“流星關鍵詞”。通過文獻分析可知,化學課、化學教師、科羅拉多州是在翻轉課堂研究早期出現在對翻轉課堂起源研究的文獻中,在線課程和教學流程體現了國內研究者在翻轉課堂早期對其概念和模式的理解上。
(3)新星關鍵詞
翻轉課堂從引介到發展,在國內需要經歷引介、消化、吸收、創新等發展階段。課堂教學、自主學習、教學設計、知識內化、微課程、學習活動等六個高頻關鍵詞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上述六個關鍵詞沒有出現在2012年的高頻關鍵詞中,而到了2013年,它們都變成翻轉課堂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從頻次上來看,課堂教學頻次(16次)最高,其次是自主學習(10次)排在第二,依次是教學設計(9次),知識內化(7次),微課程和學習活動各(5次)。而到了2014年,各關鍵詞頻次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自主學習(91次)、課堂教學(75次)、微課程(60次)成為2014年翻轉課堂研究的熱點,教學設計(45次)、知識內化(37次)、學習活動(16次)較2013年頻次有較大提升。
2014年新增的三個高頻關鍵詞是教學效果、MOOC、應用,如圖5所示。隨著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的不斷深入,應用和教學效果成為研究領域的高頻關鍵詞,這樣一個變化既反映了我國翻轉課堂研究從起源、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論的研究轉向教學應用和教學效果的探討上,同時也體現了我國翻轉課堂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階段,從關注是什么的引介階段,進入為什么、怎么做以及效果怎樣的消化和吸收階段。關注應用和應用效果是研究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翻轉課堂作為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標志性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具有高效課堂的特征,推動各級各類教學領域的應用和教學效果的實證性研究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也是發展趨勢。
MOOC也成為2014年度翻轉課堂研究的高頻關鍵詞,說明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盡管MOOC和翻轉課堂在起源上并沒有直接關系,但它們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模式創新方面卻是相通的,它們都滿足了網絡時代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MOOC支持網絡環境下的在線學習,翻轉課堂是在線和面對面相結合的混合學習,因此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研究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熱點,以華東師范大學MOOC研究中心為代表的團隊積極探索“MOOC+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10],并在基礎教育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MOOC+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是未來教育領域的一種重要教學形態,也是未來教學改革的方向。
三、國內翻轉課堂研究趨勢預測
文章通過恒星關鍵詞、流行關鍵詞、新星關鍵詞等三個維度的分析,可以較清晰地反映出我國翻轉課堂研究近三年的發展演變,并可以對國內翻轉課堂研究趨勢做出以下預測。
1.從流星關鍵詞分析來看,翻轉課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題的研究會逐漸減少或者消失
翻轉課堂是一種來源于美國的教學模式,在國內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引介、吸收、消化、創新的過程,翻轉課堂在國內發展速度之迅速,是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種教學思想都無法匹敵的,短短三年時間,國內的研究快速經歷了引介、吸收、消化、創新的所有階段,盡管吸收、消化、創新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疑惑,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幾個階段在國內發展過程中確實是交叉進行的,從流星關鍵詞的分析來看,國內翻轉課堂研究已經順利完成了引介階段的任務,未來研究中,翻轉課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題的研究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翻轉課堂是什么、從哪里來的問題已經解決,接下來的研究重點是為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等更深層次問題。
2.從恒星關鍵詞分析來看,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是國內翻轉課堂未來研究重點內容
盡管翻轉課堂研究規模越來越大,文章數量激增,但是翻轉課堂畢竟起源于美國,它是為了滿足美國教學實踐的需要,有適合它生長的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盡管從理論上講翻轉課堂有它的教育科學性,但是我們也不能無視以上因素的巨大影響,直接照搬,機械模仿。因此,我們要想科學有效地使翻轉課堂本土化,必須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構之“本”,發展之“脈”、成功之“道”,而不能膚淺地只在物質化層面搞形式主義的模仿[11]。從恒星關鍵詞分析來看,從教育學、學習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視角設計和研究教學視頻、學習過程、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支持的有效性等基本問題,在未來的研究中依然會扮演著重要角色。
3.從新星關鍵詞分析來看,各層次教育領域的應用及教學效果研究是未來研究的熱點問題,翻轉課堂和MOOC、微課的融合研究也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趨勢
從新星關鍵詞分析來看,應用和教學效果是2014年新出現的高頻關鍵詞,這表明教學應用和教學效果已經成為國內翻轉課堂關注的新熱點。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模式直接指向教學應用,從文獻分析來看,高校和中小學是翻轉課堂應用的重要領域,其次是高職院校,但現有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探討、教學案例、可行性分析”等淺層次的應用研究中,而具體教學情境中實證研究還比較缺乏,通過實證研究可以較客觀地檢驗教學效果,進而對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做出客觀的檢驗和評價。而MOOC和微課也成為2014年的高頻詞,從信息技術支持教學模式創新方面,翻轉課堂、MOOC、微課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三者都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同時又是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重要途徑和表征,因此翻轉課堂和MOOC、微課的融合研究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隨著翻轉課堂研究的不斷深入,翻轉課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題的研究會逐漸減少或者消失;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是未來研究重點內容;各層次教育領域的應用及教學效果研究是未來研究的熱點問題,翻轉課堂和MOOC、微課的融合研究也是未來研究關注的重點。由于翻轉課堂研究時間短以及文獻數量的局限性,使文章分析還存在一些不足,隨著翻轉課堂研究的不斷深入會在日后研究中持續關注并深入挖掘加以補充。
參考文獻
[1] 邱均平,劉思洛,劉敏.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情報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J].圖書情報研究,2009(1).
[2] 儲節旺,王龍.近10年國內知識管理研究熱點)[J].情報科學,2013(9).
[3] 邱均平,蘇金燕.我國競爭情報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08(12).
[4] 邱均平,劉思洛,劉敏.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情報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二)[J].圖書情報研究,2009(2).
[5] 侯海燕等.基于知識圖譜的國際科學計量學研究前沿計量分析[J].科學管理,2009.
[6] 陳瑜林.我國教育技術主要研究領域的歷史演進――基于CNKI“兩刊”關鍵詞、主題詞的類團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2(8).
[7] 周愛民.從2006年中文文獻關鍵詞看知識管理領域研究熱點的變遷[J].現代情報,2007(10).
[8] 寧本濤.“翻轉課堂”的基本途徑與問題審視[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
[9] 李允.翻轉課堂中國熱的理性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
篇10
關鍵詞:翻轉;作業;微課
一、“翻轉課堂”概述
2011年,在美國某學校的一個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始嘗試一種全新的模式,來代替教師每天在講臺上講授,以及學生回家作業的傳統模式。具體過程如下:老師為每天的數學課準備7至12分鐘的網絡在線視頻,學生必須先在家觀看這些教學視頻,然后來到課堂后,在老師和同伴的協助下開展討論和完成作業。以上即是近幾年在西方日漸流行的被稱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創新教學模式。
很多年前,人們就曾探索過教學時采用視頻的方式,例如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曾推廣實施廣播電視教育,但顯然幾十年過去了,并未對傳統的現代教學模式有任何觸動,而現如今“翻轉課堂”卻如此引人關注,我認真觀察了不少名師的教學視頻,無論是薩爾曼?可汗所做的數學教學視頻,或是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的化學輔導視頻,其共同的特點就是簡潔精致,具體來說就是教學內容短小精悍,教學信息清晰明確。大部分都只有幾分鐘,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鐘。每個視頻針對性強,都只針對一個特定問題,想解決什么問題一目了然,查找起來非常方便;時間長度上,視頻控制在一個人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幾分鐘或十幾分鐘上,完全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征;“視頻”這一高科技媒體,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實用功能,方便觀看者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翻轉課堂”的優勢
在傳統的教學錄像中,出現的老師頭像、課堂中的各式物品擺設,無形中會分散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注意力,而“翻轉課堂”所采用的微課形式,也許視頻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教師的手,以及不斷在書寫一些數學符號,并慢慢填寫完整整個屏幕,再配合書寫時講解精辟的畫外音,我覺得這種方式,不像是老師站在講臺上為你講授,更像是我們同時坐在一張課桌前,一起學習,一起解決問題,并把這些內容都寫在同一張紙上,這樣的方式讓人覺得特別貼心,也就特別容易滲入學生心中、腦里??戳藝獾姆D課堂,再與我國的課程改革相比較,仔細分析其特點,我進行了以下思考、總結,并逐步將其應用于實際。
1.教學設備的先進化
“先進”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很難主動、積極完成的預習部分轉化為觀看在線視頻,這是區別于我國教學的一大創新。不僅是教學設備、手段的變革,更關鍵的是有了“一切皆為教室”的理念,把課堂這一單一的地點轉化到課外乃至校外,更延伸至家中,這樣的演變是課堂教學的重大創新。
2014年初,福州高級中學開設市級公開課《概率與密碼》,把課堂搬到了電腦機房,人手一臺計算機,徹底顛覆了教學地點,這是數學課堂的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本人目睹過的第一次“翻轉課堂”,教師說得很少,四分之三的課堂時間都是每個學生的自我上機,用數學的方法猜測密碼,并探尋、體會它與頻率、概率的關系,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還培養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
這節課后,大家的評價都很高,也引發了學生課后繼續對密碼學的探討、延伸,真正學以致用,這是“翻轉課堂”的一次全新的嘗試,學生的家里也有電腦,要讓它真正為課后的學習服務,這才是科技的發展所應帶給教學的便利與先進!
2.先學后教的預習化
認真剖析美國的“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基本上與我們的“先學后教”很相似。當下,課前預部分以學生自主看書并完成紙質的預習學案為主,先進一些的地區就是如有的小學目前應用的校訊通,把作業以短信的形式發送給家長,從這點上來看,我國的校訊通與西方的“翻轉課堂”殊途同歸,目的一樣,形式相似。目標就是讓學生先預習,不過“翻轉課堂”的預習材料伴有老師的建議和指導,預習的內容更具體、形象、豐富,更有利于學生百分之百地完成預習。
2014-2015學年上學期,我校教務處副主任陳老師開設一堂“從一道省檢題說起――解三角形”,應用導學案教學法,課前先收集學生做一份習題的正確率等數據,匯成表格,清晰看出每位學生在哪些知識點上的缺漏,課堂上針對性地輔導、提問,并人手一臺電腦,課堂練習快速在自己的電腦上形成答案并提交,還可互動交流,提出疑問,小小的一節課在多媒體平臺上形成一個小論壇,大家互問互答,齊心協力,解決并突破數學上的知識難點。最終,這節課相當成功,開啟一個新模式,學生課前的導學案,督促學生預習,并收集、反饋形成清晰的知識缺失數據,讓老師在課堂上教有所依,因人而異、有的放矢,這是一次很實在的翻轉課堂的有效案例!
2015-2016學年,我校提出學校教研主課題:同步教材微課設計、制作及運用研究,我們數學組馬上響應號召,提出子課題:推廣微課教學、解決教學難點。近年來,教育界刮起了“微課”風,它一方面提高了教師應用多媒體的能力,極力促進我們與時俱進地使用各種先進軟件,另一方面它絕不是作秀,它真實得讓不少學生嘗到了好處,某些知識點通過老師十分鐘的精辟講解,把書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變為生動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影音資料,讓學生預習到位,提高學習的時效性,這是我國課程改革的一把新鑰匙,連接著“翻轉課堂”這一全新理念!
3.小組學習的合作化
看課堂的教學流程,先學后教,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并體現學習小組的合作化。站在教師的角度,我們就是安排好任務,然后讓學生分成小組,齊力進行研究、討論、合作、探究,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而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僅是任務的一個布置者,而學生才是任務的關鍵,是執行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有時甚至較優秀學生也可以變成任務的布置者,而剩余學生進行探索!
2009-2010學年本人執教高三理科數學,那一年是新課改后的第一屆高三畢業班,仍舊是福建省自命題,在認真研究各年真題試卷后,我發現每年的三個固定大題:概率、立幾、數列,于是從下學期開始我做出一個大膽的舉措,每天除了我布置的習題作業外,要求科代表、學習委員、副班長輪流每天各出一道自編的題,他們可以合作、探討,最終抄寫兩份,一份題目貼在班上,供同學們抄題,一份題目附答案直接放我桌上,因為他們對這些基本題型模式掌握得很不錯了,再做書本上的枯燥的題難免會有所倦怠,此時我要求他們來出題,培養了他們對整個知識框架、考試體系的深層次認識,又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因為他們的題要被全班同學來做,勢必會傾盡智慧,盡善盡美,這樣我真切實施了“翻轉課堂”這一理念,實踐證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教師角色的導師化
有人說:“懶人推進了世界的發展?!本褪沁@樣的原因,“懶教師”的出現,才誕生了“勤學生”。這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以學為本的教學觀,以生為本的學生觀。定位好教師的角色和地位,做到“在其位謀其政”,把老師真正從課堂和課余中解放出來,做一位優秀的導師,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在課上和課后都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以學定教”!
2014-2015學年我在高二文科,鑒于本校文科生的勤奮但不聰慧,有積極性但不嚴謹的情況,我把36人的班級基本按臨近座位分成了9個小組,每小組四人分別編號為1、2、3、4(每一小組的1號同學相對其余三人數學成績較好),從此我做了個大膽嘗試,上半學期每天早讀課1號同學把作業交給科代表(共9份作業),同時收齊組內另三位同學的作業,并告之科代表有無缺交作業情況,于是每天第一節課后我便拿到9本作業和今天的缺交作業名單,早上我除上課外就只需認真批改這九本作業(包括當天作業和前天作業的訂正),把每一步驟有一點差錯的都給它批注、訂正,中午放學前要求課代表發放,中午時間要求每一組1號同學批改另三位同學當天作業和前天作業的訂正情況,下午第一節課前把3×9=27本作業交給科代表,而我在下午的任務只看這27本前天作業的訂正情況,不用批改,因為1號組長都已批改,這樣大大節省了批改作業的時間,只需對錯誤和不理解的作業不予統一發放,大約會有8~10份,把改作業的時間用在當天下午的課間對這些同學進行面批。這種嘗試使得調動了全班同學的數學作業積極性,每一位1號同學對于另三位同學的作業認真批改不僅讓他重新認識三遍這種題型,做到自己熟練掌握,而且這三位同學有不理解的只要問附近的1號同學,每天作業前做到先訂正前天的作業,因為如若不訂正我會直接找上他,這樣全班同學分成九組,實行一幫三,每位同學都有的問有人幫,針對每天作業的幾道題,層層把關,爭取每人都100%過關。實行半學期后,因為總是看這9人作業,難免其余同學認為當天作業可以不認真,反正等我批改了正確答案再訂正,所以這時候我開始換策略。每天我不再固定收1號作業,每天隨機挑選,比如今天收3號同學作業,那么今天3號同學就肩負起要批改另三位同學的作業,而且一大早來才知道今天是交幾號作業,所以每位同學都會前一晚很認真地完成自己的作業。
這樣實行了一個學期后,我發現同學們真的提高了對數學學習及作業的熱情,在日常一點一滴中累積數學知識,對每一個學生每一道題型都不放過,在自身、組長、教師的明確分工和督促下,他們開始擺脫為了老師做作業的這種心理,真正為自己的知識構建而努力。這樣又一次的“翻轉課堂”的新嘗試,也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三、“翻轉課堂”的不是
當下,備受關注的“翻轉課堂”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著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視頻的制作極大考驗教師的電腦水平
“翻轉課堂”的第一步就要求制作視頻、錄制微課,這是對教師的電腦水平的一大考驗。不少老師表示“我做一個視頻至少要花2個小時”,畢竟我們只是學科老師,掌握信息技術及靈活應用日新月異的電腦軟件是一項很耗費精力及不斷學習的過程。
2.課外時間學生看微課的效果怎樣衡量
學生課外時間在家看微課學習新的知識點,老師上課時跳過講授新課直接進行討論,“翻轉課堂”把教學由以往的“先教后學”改為“先學后教”,對我國傳統的中國式教學來說,可謂“本末倒置”,所以立馬有一些一線教師提出了質疑。例如,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差異,自覺性也不盡相同,以往的作業是交給教師的書面展示,我們還大致能看出各個學生這一時段的學習情況,但觀看視頻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究竟怎樣呢?要解決這一問題,恐怕還要繼續研發、完善學校的“翻轉課堂”這一教學平臺,要展示全方位的統計數據讓老師能看到學生看視頻的各方面情況,而且還需要老師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或小測、問答,以檢驗自主學習新知的效果。
3.“翻轉課堂”是否削弱了教師的上課作用
新知識教師上課不再講授,課堂上主要是討論、深入,這樣的上課模式是不是無形中降低了教師的作用?其實不然,“翻轉課堂”強調并關注的是課前的自學和課內研討的結合,它把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是一大優勢,沒有削弱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轉課堂”最初雖然是進口的產物,但我們實在沒必要崇洋,拿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一點創新,輔以先輩們認準的優秀的教學經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無論經歷怎樣的課程改革,都應把“以學定教”作為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和主體地位,讓他們用自己的嘴去說,自己的腦去思考。翻轉課堂,不是“”課堂,重在“轉”,轉變為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教師觀、課堂觀和學生觀。在當下的課堂教學上,我們要相信學生、發展學生,最終才能成就學生!
參考文獻:
[1]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M].劉婧,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05.
[2]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宋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