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醫療應用案例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4: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能醫療應用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報告從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角度出發,以商業落地為切入點,總結出中國醫療人工智能發展10大洞察。梳理了國內10項主流的醫療AI產品,醫療人工智能領域中十大主流產品,并從技術成熟度、使用效果、發展情況、企業案例等角度進行分析。
2018中國醫療人工智能十大洞察從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四個核心應用場景——醫學影像、虛擬助理、健康管理和藥物研發的角度,提出出中國醫療人工智能發展的十大洞察及相關觀點。
1. 部分智能影像診斷企業將在2018年獲得三類器械證,正式進入商業化階段。
2. 智能影像診斷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偽醫療AI企業”基本出局,新入場技術型玩家基本沒有獲得風投的可能,商業機會已然錯過。
3 .語音電子病歷:落地醫院成本高,產品需進行科室定制化,客單價低,主要用于病理科、影像科等。
4. 智能問診:知識圖譜搭建是關鍵,目前僅發揮導診、輔助檢索或連接醫患的作用。院內場景“預問診”需求量大,具備落地能力.
5. 國人健康管理意識尚待培育,健康大數據尚待采集與整合。企業以B端為主要切入口。
6. 精神心理治療師嚴重缺乏,AI或可成為替代性工具。
7. 藥物研發中化合物數據質量對于AI企業是關鍵。
8. 借助國際力量,中國AI藥物研發企業從無到有,預計2018年起將涌現更多玩家,AI藥物研發或將是未來的新風口。
9. 產品形態以軟件/SaaS為主,收取軟件授權費的商業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軟硬一體化產品的商業落地更具優勢。
10. 中國醫療整體數據量大,但針對細分場景的數據量和質量仍無法滿足算法模型的訓練需求;隨訪數據的缺失,使國內在類似“腫瘤患者五年存活率”等領域的研究一片空白。
醫療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與技術路線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結合點在哪里?下圖呈現的是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主流應用場景與技術路線,通過該圖能夠對中國醫療人工智能的格局有清晰的了解。
中國十大醫療人工智能產品總覽為了更深入的解讀商業落地的現狀,在報告中,億歐智庫主要按照技術成熟度和使用效果兩大維度對醫療人工智能十大產品進行了分析與評估。其中,針對技術成熟度和使用效果兩大維度,主要通過產品出現時間、落地情況、發展情況、企業數量、行業人士和專家訪談進行判斷。另外,還從產品的發展情況、涉足的企業案例等角度更加具體地進行分析。
醫療人工智能六大發展趨勢結合政策和商業落地產品的現狀,億歐智庫認為市場在今年呈現出六大趨勢:
1. 2018年起,AI影像產品落地速度會加快,產品性能成熟度將不斷提高。
2. 隨著技術成熟度提高,語音電子病歷醫院普及率加快,頭部企業可形成規模效應
3. 智能問診隨著知識圖譜的不斷完善,預問診功能可以有效提升醫生效率
4. 健康大數據的發展,會使AI在健康管理場景下的應用程度會進一步提高。
5. AI在精神心理健康的的滲透程度會更深,未來可能成為這一領域的核心推動力
6. AI+藥物研發領域將會誕生出獨角獸。
醫療人工智能發展四大挑戰一是數據數量問題:中國醫療整體數據量大,但針對不同病種的數據量和質量參差不齊,有些病種的訓練數據缺乏;健康大數據孤島問題有所緩解,但仍未達到深度學習的階段。
二是數據質量問題:AI數據處理中標注的準確性關乎結果的準確性,近兩年之內還是需要大量醫生去標注。藥物研發中的數據質量對于研發效率的提升至關重要。
三是人才問題:AI算法人才與醫學人才知識體系不同,如何融合各自優勢發揮最大價值,值得企業思考。
篇2
近日,青島市物價局批復關于IBM開發的醫生會診人工智能產品沃森腫瘤的收費。據此,醫院可根據自愿原則,與病人雙方協商并簽訂協議確定具體收費標準。這意味著,醫療人工智能產品作為醫療服務項目,其商業化臨床應用和推廣受到主管部門認可。
沃森是當前醫療領域應用相對成熟的智能機器人,也是全球最早進入臨床的產品。據其中國地區分銷商百洋智能科技董事長付鋼透露,目前沃森腫瘤已經在八省落地,預計年底覆蓋150家三級綜合醫院。
但在本土化過程中,如何獲取各醫院醫療數據和診療方案,克服國內醫療信息數據孤島,并打動醫療機構和醫生接受這一新事物以及讓患者為高價埋單,都是沃森無法回避的問題。
醫生助手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新發癌癥病例約429.2萬例,其中,281.4萬例癌癥死亡。在治療方面,國內外存在巨大差距:國內所有癌癥患者的平均五年生存率僅為30.9%,而美國已達到66%。
專家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發現不及時,體檢體系不發達,中國50%的腫瘤患者入院就已是晚期患者,美國只有10%的入院患者是晚期患者;二是因為國內腫瘤整體治療規范水平不夠。
“要解決幾百萬人的腫瘤治療,一定是通過更先進的工具提高醫生的效率,提高一線醫生的診療水平?!备朵摫硎?,腫瘤患者對于治療方案、健康狀況確認的需求非常旺盛,以往很多腫瘤患者會在進行治療后或者在發現病情前就去一線城市甚至國外的醫院進行治療。這也是其引進沃森健康系列產品的主要出發點。
“沃森的開發是給醫生做助手,而非取代醫生。”IBM沃森健康中國區總經理郭繼軍說。
據了解,沃森“學習”過程類似AlphaGo,由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癥研究中心(MSKCC)歷時四年半訓練出來,它汲取了300多份醫學期刊、200余種教科書、超過1500萬頁的論文研究數據以及基于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的癌癥治療指南和MSKCC在美國100多年癌癥臨床治療實踐經驗等,并保持每月更新。
目前,沃森健康已研發出3種腫瘤科產品:沃森腫瘤、沃森基因解決方案和沃森臨床試驗配對。IBM沃森健康總經理Rob Merkel介紹,沃森產品目前已在13個國家開展臨床應用,并很快推廣到20多個國家。其中沃森腫瘤和沃森基因解決方案分別于去年8月和今年6月被引進中國市場。
以沃森腫瘤為例,接受患者預約后,腫瘤專家與患者實行面對面交談,根據患者病歷情況,擇病情重點現場上傳關鍵詞至云端,經過沃森的數據庫從中篩選和抓取有用的診療內容,并輸出四項內容:治療方案描述、治療方案遵循了哪些指南和治療思想、幫助尋找到患者的臨床醫學證據以及用藥建議,同時會評估患者采用該方案的療效與風險,最終由醫生決定是否采取。目前沃森的診斷治療范圍涉及肺癌、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胃癌、卵巢癌和宮頸癌等治療領域。
據稱,和頂級專家組所給出的治療方案相比, 沃森腫瘤的治療方案已達90%以上的符合度,逐漸成為腫瘤專家的重要智能助手。
“沃森其實就是一個國際多學科專家的腫瘤會診意見?!鼻鄭u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張曉春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今年4月底其所在醫院沃森國際腫瘤診療中心開診并接診第一批病人。目前已經接診了256個病人,其中沃森腫瘤對33個病例給出的診療方案,與MIT專家做的治療方案比對一致率是96.8%。 沃森是當前醫療領域應用相對成熟的智能機器人,也是全球最早進入臨床的產品。
在張曉春看來,對資深專家而言,沃森腫瘤還是太年輕,其提供的方案更適合用于指導基層醫療機構對腫瘤規范治療缺乏認知的醫務人員。用沃森腫瘤培養年輕醫生、帶團隊,尤其對非腫瘤科室的醫生非常有用。
據了解,使用沃森腫瘤和沃森基因組學均需自費,沃森腫瘤價格是4500元/次,沃森基因組學為5000元/次。
本土化挑戰
根據規劃,沃森腫瘤今年底將進入中國150家三級綜合醫院。其在國內運營服務經銷商除百洋智能科技外,還有杭州認知網絡科技公司。
百洋智能科技首席營銷官王必全透露,目前已經接到很多醫院的合作意向,按照市齜從η榭隼純矗醫院引進速度和規模可能遠超規劃,實際引進沃森腫瘤的醫院會在150-300家之間。
廣受追捧的背后,其應用實效和商業化成果仍有待時間檢驗。
“還是本土化不足的問題?!睆垥源赫f,沃森腫瘤提出的方案都是基于歐美國家的病例,尤其是MSKCC的專家的一些成功案例,而腫瘤治療在人種、基因上是有差別的,沃森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否適合亞洲人群還有待研究。在藥品方面,國內自主研發的腫瘤靶向藥如果在歐美國家沒有上市的話,暫時也未被納入其認知系統中,這給中國醫生的診療帶來了一定局限性。此外,針對病情比較復雜的腫瘤患者,比如一些經過多線化療和對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患者,沃森腫瘤還不能很好地解決。
納入本土化案例及數據是其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郭繼軍表示,IBM將會從幫助醫療機構提升績效、基于國內醫療轉型需求的層面出發,解決數據整合問題,并逐漸積累和吸收中國醫生及研究人員的論文和循證研究成果。
但這并不容易。據了解,獲取訓練醫療人工智能所需的數據,主要是采用合作和并購方式,成本很高,數據來源的正當性也常受質疑。這一模式在國內開展起來可能頗具困難。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國內各醫院系統并不相連,也沒有統一規范的臨床結構化病歷模型標準,不同醫院的病歷書寫存在差異,非結構化的數據導致很難做到高效率的大數據挖掘。而且,由于國內臨床病歷缺乏規范,不少臨床實際治療、診斷細節在病歷中無法體現,此外,與國外患者離院后延續性的隨訪體系不同,國內患者離開醫院失訪率非常高,臨床病歷和高度碎片化的數據實際價值有限。
對于醫院而言,引進沃森的成本也不小。張曉春并未透露具體引進費用,但據她介紹,沃森腫瘤軟件不能直接在醫院HIS系統運行,需要另建系統并單獨設立專門的診所。
而推廣沃森產品,國內醫務人員的培訓不可或缺?!叭绻稚谌珖侀_,至少要訓練一萬名專業的腫瘤醫生?!备朵摫硎?,腫瘤科是非常專業的科室,具體對于每個病人在不同的治療場景下,用好這一助手,需要與醫生溝通互動并開展培訓。
據付鋼稱,目前百洋已經篩選了500家醫院,配備相應的醫生培訓工程。這將付出大筆的培訓費用。
篇3
【關鍵詞】臨床檢驗;危急值;LIS;報警機制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6886-02
1危機值報告制度的重要性
危機值也被稱為“Critical Values”。當這種試驗結果出現的時候,說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此時如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搶救不及時,就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因此把這種試驗數值稱為危機值。近年,由于危急值報告不及時而造成的醫療糾紛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013年,國家衛生部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列入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標。
大多數檢驗實驗室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危機值報告制度及自己的危機值范圍。根據對各家醫院的危機值報告案例的統計,有82.3%報告危機值的病人確實處于生命危象,只有極少一部分是由于標本采集不當或儀器誤差等因素造成的誤報。
2危急值報告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目前的危急值報告及處理流程來看,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是流程中對“責任心”、“崗位職責”等人為因素依賴過重,而且都是采用單線聯系,中間某一環節中斷,危急值消息將無法傳達。
二是危急值消息流轉過程比較耗費時間,從醫技人員主動發現危急值開始到醫生采取搶救措施要經歷多個環節。
三是危急值的產生時間、通知時間、通知范圍、收信人確認等過程無明確記錄,責任追究困難。
3用LIS智能分析系統實現對危機值的報警
3.1軟件系統的功能介紹LIS智能分析系統全稱為“基于B/S構架的LIS數據分析系統[1]”,該項目歷時兩年多的研發周期,目前正處于試運行階段,其主要功能有:①對于現有的LIS系統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分析,通過預設的判斷字典對檢驗結果進行分類,并通過WEB即時消息技術自動發出不同等級的警告。②把傳統依靠人腦經驗來判斷化驗單的過程,可以用程序分析部分取代,自動過濾掉大量結果正常的化驗單,提供化驗結果的輔助對照分析,提高醫生工作效率。③讓偏遠部隊醫療條件差的地區能夠共享專家級的檢驗水平。④提供大面積傳染病癥爆發的自動預警,對突發性傳染病進行實時動態觀測。
3.2智能報警的設計原理系統通過完成對LIS數據庫的數據采集分析過程后,根據醫院的判斷字典進行分類,其中判斷字典由每家醫院根據自身情況自行設置(在國家檢驗標準范圍之內),所含有的判斷條件是以單項指標組成的排列組合。
3.3智能報警系統的優勢根據系統的流程,檢驗數據的判斷結果產生后將自動觸發報警器,報警過程十分迅速,按照目前移動網絡的技術條件,瞬間即可完成幾千條短信的發送,基本上與LIS數據庫更新數據的時間保持同步,也就是說儀器設備產生檢驗數據的同時,醫生和護士的手機即可收到警報信息,其中對于危機值的報警,要求收信者必須進行回復,否則系統將定時自動重復發信。整個報警過程對于信息產生、報警發出、收信時間、回復時間等都有詳細的記錄,對責任追究有確實的證據支持。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無論是從信息的傳播時間、傳播范圍還是從可靠性等方面來說,智能自動報警方式優勢明顯。
4效果評估
系統在運行半年后,對本院的所有危機值報告案例進行統計后顯示,采用自動報警方式,危急值警告消息平均可提前15分鐘達到主治醫生,也就是說,在有智能報警系統的幫助下,醫生可以提前15分鐘發現有生命危象的病人,最大地程度地抓住了搶救時間,減少醫療糾紛發生的幾率。對于急診手術檢驗指標的報警,自動報警方式的優勢更為明顯,比如針對患有嚴重傳染?。℉IV、梅毒等)的病人,醫生能在手術前甚至手術中第一時間就得到報警信息,可以有針對性及時地調整手術方案,這即有利于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又安全保護了醫生。
5前景展望
由于系統安裝簡便、占用資源少、運行成本低,所以具備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特別是未來可與政府衛生防疫部門建立聯動報警機制,開展防疫方案制定和大規模突發性疫情上報機制等方面的業務合作。
系統最初的設計重心放在了對LIS數據的分析判斷上,并是以短信方式實現的報警功能,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下一步,系統計劃引入微信接口,拓展新型的信息交互方式。系統還將繼續向心電、放射、病理等方面進行拓展,打造全面的醫療衛生危急值預警報警的機制。
參考文獻
[1]王燦.淺談臨床檢驗科危急值報告制度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06(28):273-275.
[2]李曉嵐.淺談臨床化學檢驗“危機值”[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5):65-66.
[3]韓婷.關于檢驗科危急值與臨床應用的幾點看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7):170-171.
[4]陳麗,陳春麗,常洪勁.檢驗醫學危機值的臨床應用與分析[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2,35(5):243-245.
[5]付言妮,黃文軍.闡述檢驗危機值及報告制度的重要性[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1(8):182-193.
[6]陳玉蓮,徐濤,翁杏華,邢孔鴦,李磊邦.實行血培養陽性危機值報告制度監督血培養全程質量控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4):420-421.
[7]黃祥征.臨床檢驗“危機值”及其報告制度[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9):615.
篇4
關鍵詞: 嵌入式技術; 智能醫療; 健康監測; 遠程報警
中圖分類號: TN931+.3?34; TP311.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14?0064?04
Abstract: An intelligent health monitoring terminal based on embedded technology, 3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ensor technology was designed, which takes S3C6410 as its core processor, utilizes the health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to collect the body temperature, heart rate, blood oxygen, image and other data, and adds GPS positioning module and 3G communication modules. It can collect and monitor the human bodies′ health data and gives an alarm. The intelligent health monitoring terminal was tested and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cical data processing server and mobile cli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lligent health monitoring terminal works steadily, can realize the body temperature, heart rate, blood oxygen, image, GPS and other health data acquisition, and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remote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mote alarm.
Keywords: embedde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medical treatment; health monitoring; remote alarm
0 引 言
S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當前,世界總人口數量巨大,加之受到環境、生物(細菌、病毒)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健康問題凸顯,各種疾病威脅著人類健康[1]。
為應對疾病威脅,世界各國紛紛采取措施,并將醫療衛生行業作為重點發展行業,智能醫療隨之產生。智能醫療就是利用傳感器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興技術,在患者、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構建信息互聯,實現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2]。智能醫療發展的目標是從醫療衛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無線通信技術、嵌入式技術、物聯網技術、數據融合技術等,實現醫療監護無線化、數據采集智能化、數據分析科學化、數據管理自動化[3]。
智能醫療概念自提出以來,受到國內外高度重視,智能醫療行業發展迅速,成果顯著,目前已經應用在病人身份識別、醫療樣品識別、醫療物資管理追蹤、病人案例辨識、住院監護等方面[4]。基于物聯網技術、傳感器技術設計實現的系統很多,例如移動護理系統、嬰兒防盜系統、醫療遠程會診系統、醫療遠程健康教育系統[5]等。
基于目前我國醫療服務行業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物聯網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式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借鑒國內外在移動醫療、智能醫療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本文在充分研究現有成果的基礎上,設計一款用于人體健康智能監測的便攜式監測終端,實現人體健康數據的采集、監測、報警,目的在于解決當前形勢下人體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在身體健康狀態獲知難、病情發展控制難的問題,實現對這些對象的身體健康監測、病情數據采集控制和報警。
1 智能健康監測終端總體設計
1.1 總體框架設計
智能健康監測終端應用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由智能健康監測終端、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移動客戶端三部分組成。
1.2 終端硬件框架
智能健康監測終端主要實現對人體健康數據的采集監測,顯示采集的人體健康數據。同時當采集到的數據出現異常時,終端實現報警,不僅如此,還應當充分利用終端采集的健康數據,對數據共享和遠程報警。當出現報警時,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確認病人狀況,必要時開展緊急救助活動,因此監測對象的地理位置數據尤為重要。綜上所述,結合已有產品研究現狀,分析市場需求,所設計的智能健康監測終端系統硬件框架圖如圖2所示,終端主要分為系統主控單元、健康數據采集模塊、GPS模塊、數據傳輸模塊、電源模塊。
1.3 系統功能
本智能健康監測終端可以健康數據采集、健康報警、位置定位、健康數據共享等主要功能。
(1) 人體健康數據采集。人體健康數據采集是智能健康監測終端的基本功能。人體健康數據很多,例如體溫數據、血氧數據、血壓數據、血糖數據等,智能健康監測終端用于人體健康指標的監測,通過人體健康數據的采集分析,可以對人體健康狀態進行初步判斷。
(2) 健康報警。終端采集人體健康數據,當健康異常時,可以實現健康報警。本終端設計中,設定一定健康數據閾值條件,當數據不符合條件時,進行健康報警。
(3) 位置定位。智能健康監測終端采集人體健康數據,并與正常數據進行比對,當數據出現異常時,進行報警。為方便對異常監測對象進行緊急醫療救助,終端需對監測對象進行定位,并將定位數據發送給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進而方便實施緊急醫療救助、病人監測治療等。
(4) 健康數據共享。本設計監測終端采集到健康數據后,通過一定方式將數據上傳至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實現數據共享。共享數據方式很多,例如ZigBee、WIFI、藍牙、移動通信網、以太網等[6],在具體系統設計中,靈活選用數據共享方式,合理設計,方便應用。
2 終端硬件設計
2.1 核心處理器
S3C6410是三星公司推出基于ARM11內核的高性能、低功耗RISC微處理器[7],可以廣泛應用在移動電話、通用處理等領域,它為2.5G,3G通信服務提供很好的硬件性能,它具有豐富的數據接口,支持UART串口、I2C、USB等多種數據接口,同時內置ADC等。
2.2 健康數據采集
2.2.1 體溫采集模塊
在本文的設計中,選用電壓輸出型集成溫度傳感器LM35作為監測終端的體溫數據采集傳感器,并設計硬件電路。LM35通過將溫度信號轉換為電壓輸出,對輸出的信號先經過低通濾波去噪,再經過LM324組成的放大電路將LM35輸出的電壓放大到伏級,通過S3C6410的ADC實現對輸出模擬信號的數字化轉換。
2.2.2 心率采集模塊
光電脈搏傳感器根據檢測光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檢測透射波,另一種是檢測反射波。主要構成基本相似,即穩定光源、接收光傳感器。本文選用Pulse Senor公司的脈搏數傳感器就是檢測反射波的傳感器,使用APDS?9008光接收器件,光感器件接收到信號幅值較小,一般而言在毫伏級,容易受到其他信號的干擾,因此在信號放大之前加入低通濾波電路,MCP6001是信號放大器件,信號經過低通濾波之后再進入放大電路[8]。傳感器外部端口有三個,分別為GND,VCC,OUT。GND,VCC是外部電源輸入端,VCC允許3.3 V或者5 V電壓輸入,OUT信號為傳感器信號模擬量輸出端口。傳感器具有體積小、功耗低、使用方便等優點。
2.2.3 血氧采集模塊
測量血氧飽和度的方法很多,本文選用的是光電血氧測量傳感器。光電式血氧傳感器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透射式血氧傳感器,另一種是反射式傳感器。其中透射式血氧傳感器應用更加廣泛。本文選用透射式血氧傳感模塊。所選擇的血氧模塊對光電傳感器輸出信號進行處理,得到血氧數據,并通過串口輸出,極大方便模塊的應用和二次開發。表1為血氧模塊電路外部接口說明。
2.2.4 圖像采集模塊
圖像采集對于病人健康狀況的確定具有一定意義,通過圖像可以進一步了解目標對象身體現狀、實現遠程診斷等,因此在終端設計中,添加圖像采集模塊。綜合考慮核心板處理能力、系統流暢性等因素,本文選用ZC301攝像頭。
ZC301芯片具有圖像信號處理、圖像數據壓縮等功能,帶有DRAM存儲器,采用28 PIN LQFP封裝形式,ZC301攝像頭與主控單元之間通過USB接口連接。ZC301攝像頭模塊具有圖像采集清晰、色彩逼真、占用系統資源少、效率高等優點。
2.3 GPS與通信模塊
2.3.1 GPS定位模塊
GPS技術出現于20世紀,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建立至今,已經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對于智能健康監測終端設計,當終端采集的數據出現異常,向數據中心發出報警數據時,醫院需要及時采取緊急救助,準確獲知目標對象的地理位置,安排醫院救護,提高醫院救助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選用以UBLOX NEO?6M為核心的GPS定位模塊,其具有功耗低、性能優越、功能完善等優點,能夠滿足具有嚴格要求的專業定位需求以及普通個人消費需求。
2.3.2 數據傳輸模塊
本文3G傳輸模塊選用華為的E261 3G模塊,網絡選用中國聯通3G網,模塊標稱數據下行最高速率為7.2 Mb/s,數據上行最高速率為5.76 Mb/s。E261 3G無線通信模塊外部數據接口為USB接口,通過USB接口與OK6410連接。
3 智能健康監測系統軟件設計
3.1 軟件總體框架設計
智能健康監測終端軟件設計主要分為人體健康數據采集功能模塊、GPS數據處理功能模塊、數據傳輸功能模塊、圖形界面顯示模塊、數據庫等部分[9]。主程序控制人體健康數據采集的各軟件功能子模塊,實現對體溫、心率、血氧、圖像、GPS數據的采集,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存入監測終端數據庫中,顯示在監測終端界面上,同時將數據封裝成TCP數據包,通過網絡發送給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接收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返回的健康建議,并顯示在監測終端界面上[10]。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接收到上傳的健康數據之后,進行分析處理,當監測對象健康數據異常時,獲取監測對象GPS數據,同時將異常發送給監測終端,啟動終端報警,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報警,提醒相關工作人員監測對象可能出現身體異常情況。智能健康監測終端軟件系統為Linux 3.0.1,終端應用軟件設計采用Linux C與Linux Qt混合編程實現。智能健康監測終端軟件總體流程圖如圖3所示。
數據傳輸部分采用C/S架構設計,智能健康監測終端作為客戶端,通過TCP Socket編程實現。數據采集模塊采集的健康數據封裝在TCP數據包中,通過TCP Socket發送給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端,監測終端同時接收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發送來的健康狀態提醒數據[11]。TCP Socket客戶端主要用到的數據類是QTcpSocket,首先創建QTcpSocket對象,綁定信號槽。當一組數據采集完成時,對數據進行封包處理,然后發送數據,同時監聽客戶端對應的端口,如果有數據讀取,則發出讀取數據的信號,完成數據讀取。
3.2 監測終端軟件界面設計
監測終端配備4.3英寸液晶顯示屏,用于顯示采集的人體健康及GPS數據。智能健康監測終端人機界面設計通過Qt開發語言設計實現。首先基于Ubuntu系統,配置Qt嵌入式開發環境,開發監測終端的人機顯示界面,圖形化顯示各后臺子軟件模塊采集的人體健康數據、GPS數據,并繪制心率波形。
4 系統測試結果與分析
搭建人體健康智能監測系統,對終端進行測試,當人體出現異常時,監測終端的界面顯示如圖4所示。
監測終端將健康數據上傳至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當健康出現異常,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會對監測對象進行定位,并將位置顯示在電子地圖上,如圖5所示。界面會顯示報警監測對象的詳細健康數據信息、個人聯系方式、詳細的地圖定位數據。
圖6為移動客戶端軟件測試圖。在啟動軟件時的界面上有一個按鈕“獲取當前數據”,點擊該按鈕,客戶端連接至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并發送獲取監測對象健康數據的請求,接收來自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的數據,解析并顯示在移動客戶端的界面上。
通過模塊測試和聯合調試,智能健康監測終端可以正確采集人體健康數據,采集的健康數據包括圖像、血氧、心率、灌注指數、體溫;GPS數據獲取、解析正確,可以正常顯示在Qt開發的嵌入式界面上;監測終端軟件可以實現數據上傳至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可以接收來自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返回的健康提示信息。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可以正常接收來自智能健康監測終端上傳的健康數據,并返回健康提醒信息,能夠正常接收來自移動客戶端的健康數據請求,返回目標對象的健康數據;移動客戶端能夠連接至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發送健康數據請求,接收來自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返回的監測對象健康數據,并進行顯示。
5 結 語
本文綜合了醫療數據處理服務器、移動客戶端、智能健康監測終端三部分進行健康監測系統的聯合測試,并分析了系統的測試結果。測試結果表明智能健康監測終端工作穩定,能夠實現對人體健康數據采集、監測與報警、監測對象位置定位等功能。
參考文獻
[1] 黃永明,何凌云.城市化、環境污染與居民主觀幸福感: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 2013(12):82?93.
[2] 孔雪卉,慧芬,焦婷婷.一種智能輸液控制系統的設計[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4,33(6):73?77.
[3] 任新穎.物聯網中的智能醫療應用[J].數字通信,2013,40(3):85?87.
[4] 杜加懂.智能醫療應用場景及需求分析[J].電信網技術,2013(8):27?31.
[5] 韓嘉,葉青,王倩.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遠程醫療系統構建[J].中國醫療設備,2014(6):68?70.
[6] WANG X, LE D, CHENG H, et al. All?IP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real?time patient monitoring [J].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2014, 52: 406?417.
[7] 劉夢亭,趙麗紅.基于ARM11S3C6410與GPRS的智能家居遠程控制系統[J].現代電子技術,2015,38(5):27?30.
[8] SUN C C, CHUN K W, THAI T T, et al. Low?power microcontroller solution for measuring HBR using single reflection SpO2 Sensor [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Taiwan, China: IEEE, 2015: 111?118.
[9] WCISLIK M, POZOGA M, SMERDZYNSKI P. Wireless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J]. IFAC?PapersOnLine, 2015, 48(4): 312?317.
篇5
目前,物聯網的發展非常迅速,它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即通過各種傳感設備(如RFID、WFN、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技術)來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物與物、人與物的信息交互,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為加快物聯網發展,培育和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物聯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的重點研究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制定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各級部門也相繼出臺物聯網發展相關戰略規劃。各地高校積極申辦物聯網相關專業,全國物聯網相關機構也積極開展物聯網研討交流會議,國家教育部成立了物聯網及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小組,全國各地物聯網研發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物聯網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產業基礎。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納入重點產業振興計劃。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從應用層面來看,中國物聯網產業在公眾業務領域以及平安家居、電力安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環保等諸多行業的市場規模均將超過百億元甚至達到千億元。
2 黑龍江省適合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與就業崗位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重點發展與物聯網感知功能密切相關的制造業,支持與物聯網通信功能緊密相關的制造、運營等產業,著力培育物聯網服務業,重點支持物聯網在工業、農業、流通業、交通、電力、環保、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在傳感器、核心芯片、傳感節點、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中間件、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傳感器網關及信息通信網、信息服務、智能控制等各領域打造一批品牌企業。黑龍江省將針對智能農業、乳業、煤礦、林業、石油等龍江優勢領域規劃引導示范應用項目建設,重點推進煤礦安全生產物聯網、森林防火應用物聯網、乳品安全應用物聯網等,以此為試點,探索應用領域不斷向廣度擴展的途徑,以此為牽動,促進相應制造業的跟進發展。爭取五年內,引進和培養一批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物聯網工程師,初步滿足黑龍江省物聯網產業化發展需求,力爭五年內,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產業、智能環境監控、智能暖氣供熱等試點示范領域內實施示范應用工程。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農業強國戰略的關鍵首先在于農業的信息化來促進農業的現代化,智能農業的各類專業人才在現代農業十二五當中的缺口1000萬人以上。充分發揮黑龍江作為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大省和糧食總產量居全國第二位的農業優勢地位,發展農業物聯網應用,打造龍江優質優價的綠色生態農業品牌。
發展黑龍江省物聯網戰略新興產業,人才是關鍵,應具有傳感器技術、無線通信模塊應用與網絡技術、維護和銷售、RFID相關設備的應用、操作管理和維護智能終端設備的應用、應用軟件開發、維護和銷售、智能農業等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高技能職業人才。這為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3 黑龍江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設置
3.1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黑龍江省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能夠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了解物聯網主要技術標準,RFID 技術、嵌入式系統、無線和有線系統技術、無線通信組網技術等,具有物聯網應用方案簡單設計能力。具有較強的通信技術、傳感信息處理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實踐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物聯網崗位操作能力,具有良好服務意識與職業道德的系統集成技術員,能夠從事石油和煤炭安全智能環境監測、綠色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工程施工、安裝、調試、維護等工作能力,具有自主學習、自我發展、對物聯網的應用不斷創新的能力,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未來物聯網發展的需求。
3.2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以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導向,根據物聯網的技術體系框架?!拔锫摼W”產業的技術支撐體系主要分為三個層次: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底層基礎,包括了RFID、二維碼、智能卡、傳感器等等數據采集和感知技術;網絡層是“物聯網”互聯互通關鍵,包括無線傳感網絡,WiFi自組網、遠程控制、機器間通信(M2M)的移動通訊網絡等通信技術;應用層是具體應用的系統集成技術,包括數據融合、數據挖掘、商業智能、GIS、工業監控、云計算平臺、中間件等軟件技術。依據物聯網的技術體系框架,下面列出了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初步建議,算是拋磚引玉,其主干課程: C#語言程序設計、 數據庫應用、CAD工程制圖、物聯網技術概論、局域網組建與管理、微機組成與接口技術。核心課程: 傳感器網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無線傳感網絡、物聯網安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物聯網軟件、物聯網軟件、標準與中間件技術、RFID系統安裝與調試、專業綜合課程設計等組成。另外配合專業綜合課程設計(包括RFID系統設計實踐、基于Web的數據庫設計實踐、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實踐、小型物聯網綜合設計與實現),在第五學期的教學周內,根據社會需要學習適應性強、覆蓋面寬的專業課及專業選修課,開設小型物聯網綜合設計實踐,要求學生利用IEEE802.15.4標準和ZigBee協議,將無線傳感器網絡和RFID技術結合起來組建簡單的物聯網并實現相關應用,具體包括:智能物流管理系統、智能環境監測(比如溫室大棚的溫度濕度管理,智能家居的應用),完成設計報告。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設計報告進行考核。
目前黑龍江從事物聯網行業的專業人才極為稀缺。畢業生能夠在信息、物流等部門從事物聯網相關領域的運行維護與管理工作,在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環境保護、智能環境監測、智能家居、智能暖氣供熱、石油和煤炭安全、公共安全、政府工作、遠程醫療等多個領域中的工作。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出物聯網方向的職業高技能型人才,加快推進物聯網在東北地區的應用與發展,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黑龍江省高職院校將形成自己的“職業教育特色”,走集團化、專業基地化、基地產業化的辦學理念,并結合職業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為立足于服務市場培養新型的、復合式高技能的物聯網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海瀅,劉昭等.物聯網應用啟示錄——行業分析與案例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5.
篇6
直指行業難題智慧從這里開始
伴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逐步展開,企業、院校、科研機構紛紛涉水物聯網,從技術研發、產品制作、方案推廣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為物聯網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本屆物聯網大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大會從應用入手,與會的領導、專家、業界代表們直擊行業難題,展示了以成型的應用案例與成熟的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優秀解決方案。大會傳遞出一種信息:現階段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示范區正在不斷研究、探索、實驗,力爭建立物聯網產業標準。
不同于之前,現階段提到的物聯網已實體化。技術的進步促進應用的成熟,智慧城市各領域成功案例紛紛破土而出。從物聯網大會智能醫療分論壇的嘉賓發言中我們了解到,現階段我國許多醫院都實現了移動護理、移動查房;擁有了移動工作站,對藥品、血液進行了有源條形碼管理;同時社區慢性病監管與遠程就醫等工作也已展開。患者一進入醫院,只需戴上醫院提供的“腕帶”,病例、病史一掃就知道;直接就醫,省去了掛號的麻煩。這僅僅是醫療物聯網的一個小應用,但從這里可以看出,2013年,物聯網正從概念走入現實。
民生:物聯網普及第一站
伴隨著物聯網應用的展開,物聯網如何普及這一問題被提上了議程。2013(第四屆)中國物聯網大會上,東南大學的王志功教授在現場演示了智慧醫療的“阿凡達”之手:利用物聯網技術與設備獲取一只手上的神經信號,通過設備傳輸,就能遙控千里之外的另一只手。這一重大技術突破,讓癱瘓病人“動”了起來,可以預想,這一設備能夠大大方便病患的日常生活。
城市的智慧在于能夠真正的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物聯網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目的皆在于此。只有能真正方便、惠及老百姓的生活,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才能展開。民生,物聯網普及第一站!
智慧城市:應用照進現實
兩會期間,“城鎮化”成為熱詞。智慧城市作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實現的可行性路徑,也再度成為熱點,備受關注。
伴隨著物聯網應用的逐步展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也在不斷展開推進。本屆物聯網大會上,來自企業界的代表展示了他們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最新成果。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中國安防集團所展示的“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新理念。該理念是綜合國內外物聯網發展大環境,針對我國物聯網發展瓶頸,結合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背景,將智慧城市規劃建設聚焦到國家、地方各級已批復的產業園或開發區,對5至10平方公里的具有實際可操作的區域進行智慧化的建設,是中國特色智慧城市建設的可行性路徑。
篇7
【關鍵詞】物聯網 智能醫療 醫訊通
1 概述
物聯網是利用傳感器、執行器、RFID及各種智能裝置對物理空間進行感知識別,依托通信網絡進行傳輸和互聯,利用計算設施和軟件系統進行信息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交互和生產生活信息流的無縫鏈接,進而達到對物理世界的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
醫療領域是物聯網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物聯網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條碼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動醫囑,診療體征錄入、移動藥物管理、移動檢驗標本管理、移動病案管理數據保存及調用、嬰兒防盜、護理流程、臨床路徑等管理中,均能發揮重要作用。物聯網醫療應用有利于病人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最低的醫療費用、最短的醫療時間、最少的中間環節、最滿意的健康服務。
本文將以由北京郵電大學、廣東兆鴻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共同合作的“智慧珠海暨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咨詢”項目為支撐,深入探討物聯網技術在智能醫療領域的應用情況。該項目,旨在對珠海市物聯網在交通、醫療、農業、物流等應用領域做出整體的規劃,形成完整的“感知珠海”的建設發展框架。
2 物聯網智能醫療的應用
物聯網架構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感知層包括感知控制子層和通信延伸子層,感知控制子層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識別、信息采集處理和自動控制,通信延伸子層通過通信終端模塊直接或組成延伸網絡后將物理實體聯接到網絡層和應用層;網絡層主要實現信息的傳遞、路由和控制;應用層包括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和各種物聯網應用。
物聯網涉及感知、識別、測量、定位、網絡通信、微電子、計算機、軟件技術等眾多技術。在智能醫療領域,物聯網技術主要可以應用于醫療物資的監督管理、醫療信息數字化和遠程醫療三個方面。
借助物資管理的可視化技術,可以實現醫療器械與藥品的生產、配送、防偽、追溯,避免公共醫療安全問題。實現醫療器械與藥品從科研、生產、流動到使用過程的全方位實時監控。
物聯網技術在物資管理領域的應用方向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醫療設備與藥品防偽。RFlD標簽依附在產品上的身份標識具有唯一性,難以復制,可以起到查詢信息和防偽打假的作用,將是假冒偽劣產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查處措施。
全程實時監控。藥品從科研、生產、流通到使用整個過程中,RFlD標簽都可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特別是出廠的時候,在產品自行自動包裝時,安裝在生產線的讀取器可以自動識別每個藥品的信息,傳輸到數據庫,流通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記錄中間信息,實施全線監控。通過藥品運送及儲存環境條件監控,可達成運送及環境條件監控,確保藥品品質。當出現問題時,也可以根據藥品名稱、品種、產地、批次及生產、加工、運輸、存儲、銷售等信息,實施全程追溯。
醫療垃圾信息管理。通過實現不同醫院、運輸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術建立一個可追蹤的醫療垃圾追蹤系統,實現對醫療垃圾運送到處理廠的全程跟蹤,避免醫療垃圾的非法處理。2 2醫療信息數字化
物聯網在醫療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醫院對醫療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身份識別、樣品識別、病案識別。其中,身份識別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識別、醫生的身份識別,樣品識別包括藥品識別、醫療器械識別、化驗品識別等,病案識別包括病況識別、體征識別等。
具體應用分為以下幾方面:
病患信息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種檢查、治療記錄、藥物過敏等電子健康檔案,可以為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幫助;醫生和護士可以做到對病患生命體征、治療化療等實時監測信息,杜絕用錯藥、打錯針等現象,自動提醒護士進行發藥、巡查等工作。
醫療急救管理。在傷員較多、無法取得家屬聯系、危重病息等特殊情況下,借助RFlD技術可靠、高效的信息儲存和檢驗方法,快速實現病人身份確認,確定其姓名、年齡、血型、緊急聯系電話、既往病史、家屬等有關詳細資料,完成入院登記手續,為急救病患爭取到治療的寶貴時間。
藥品存儲。將RF JD技術應用在藥品的存儲、使用、檢核流程中,簡化人工與紙本記錄處理,防止缺貨及方便藥品召回,避免類似的藥品名稱、劑量與劑型之問發生混淆,強化藥品管理,確保藥品供給及時、準確。
血液信息管理。將RFlD技術應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夠有效避免條形碼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實現非接觸式識別,減少血液污染,實現多目標識別,提高數據采集效率。
藥品制劑防誤。通過在取藥、配藥過程中加入防誤機制,在處方開立、調劑、護理給藥、病人用藥、藥效追蹤、藥品庫存管理、藥品供貨商進貨、保存期限及保存環境條件等環節實現對藥品制劑的信息化管理,確認病患使用制劑之種類、記錄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號等,避免用藥疏失,確保病患用藥安全。
醫療器械與藥品追溯。通過準確記錄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產品使用環節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產品信息、可能發生同樣質量問題產品的地區、問題產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問題產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產品及相關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醫療器械與藥品,為事故處理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共享互聯。通過醫療信息和記錄的共享互聯,整合并形成一個發達的綜合醫療網絡。一方面經過授權的醫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歷、患史、治療措施和保險明細,患者也可以自主選擇或更換醫生、醫院;另一方面支持鄉鎮、社區醫院在信息上與中心醫院實現無縫對接,能實時地獲取專家建議、安排轉診和接受培訓等。
新生兒防盜系統。將大型綜合醫院的婦產科或婦兒醫院的母嬰識別管理、嬰兒防盜管理、通道權限相結合,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為嬰兒提供一種切實可靠防止抱錯的保護措施。
報警系統。通過對醫院醫療器械與病人的實時監控與跟蹤,幫助病人發出緊急求救信號,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貴重器件毀損或被盜,保護溫度敏感藥品和實驗室樣本正常。
遠程醫療監護,主要是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以患者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息的遠程會診和持續監護服務體系,遠程醫療監護技術不僅可以減少患者進醫院和診所的次數,隨著高精尖傳感器在患者的體域網(body-area)范圍內實現有效通信,遠程醫療監護的重點也逐步從改善生活方式轉變為及時提供救命信息、交流醫療方案。目前有關技術主要包括:專為生物醫學信號分析而設計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樣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寬帶射頻、MEMS能量收集器。
遠程會診。將農村、社區居民的有關健康信息通過無線和視頻方式傳送到后方,建立個人醫療檔案,提高 基層醫療服務質量;允許醫生進行虛擬會診,為基層醫院提供大醫院大專家的智力支持,將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醫療機構延伸;構建臨床案例的遠程繼續教育服務體系等,提升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繼續教育質量。
移動醫療。通過監測體溫、心跳等一些生命體征,為每個客戶建立一個包括該人體重、膽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等信息的身體狀況,實時分析人體健康狀況,并將生理指標數據反饋到社區、護理人或相關醫療單位,及時為客戶提供飲食調整、醫療保健方面的建議,也可以為醫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數據。
3 物聯網智能醫療舉例――醫訊通
“醫訊通”系統是通過政府部門與醫療機構的深度合作建立起來的一套智慧、惠民、互通、高質和可負擔的健康管理系統,可有效提升社會的公眾健康管理水平,是新型“保健在家中,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智慧健康管理的居民就診就醫模式。
“醫訊通”系統利用手機短消息服務的覆蓋廣、價格低、便利、可靠和及時等特性,為用戶提供多種不同的健康咨詢信息服務。具體業務主要分為“助醫快訊”、“健康指南”和“健康家園”三大部分,
“健康指南”又分為“健康人生”、
“康復指南”和“行業健康寶典”三大部分。
“醫訊通”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1)助醫快訊
助醫快訊分為預約就診(短信預約掛號)、就診提醒、就診當日提醒、檢查前提醒、檢查檢驗結果告知、患者回訪、其他醫療服務七大項。
預約就診:患者通過手機編輯預約掛號短信發送到全程醫療短信服務平臺,其內容含有患者姓名、診療卡號、就診時間、就診專家,預約中心即可答復預約是否成功。
就診提醒:所有預約患者(包括預約掛號和預約登記患者)均可在其就診前一天給予短信提示,提示發送時間為就診前一天,下午4:30左右。
就診當日提醒:在預約患者就診當日,可在其就診還有四位患者候診時短信自動提示,以緩解患者等待的焦急心情。短信內容為:您前面還有(人數)位患者,請您在候診區域耐心等候,并注意叫號屏提示,如您遲到將重新進行排隊。
檢查前提醒:患者在進行預約檢查后。檢查的前一天短信自動提示患者的檢查時間、地點和檢查前注意事項,以明確告知患者,減少患者往返奔波和遲到。
檢查檢驗結果告知:患者的檢查、檢驗報告一經輸入電腦,短信即可提示患者的檢查、檢驗結果,以提示患者及時拿取檢查、檢驗結果。
患者回訪:即投訴受理和患者滿意度調查,通過短信方式進行患者回訪、投訴受理和患者滿意度調查。通過對患者回復短信的分析,可以了解醫院的服務狀況,得到改進建議,并據之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工作。
其他醫療服務:包括專家留言:知名專家對特定疾病進行指導,以短信的方式下發給用戶;健康教育信息:醫療定期舉辦各種疾病教育培訓,醫訊通將以短信的方式向用戶下發通知及介紹內容;醫院各科室內部的溝通和交流:用短信實現醫院內部各科室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特定節假日關懷信息:在特定的節假日向用戶發送健康關懷小常識,提醒用戶健康度假。
(2)健康指南
健康人生
健康人生是一款專門針對大眾和高端人士這兩類人群而開發的日常養生保健產品。產品內容由數十位權威醫學專家精心編寫。以中國數千年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為基礎,結合現代環境的改變,從專業的角度為用戶提供日常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自我養生保健資訊,目的是成為用戶的掌上“養生保健專家”。
康復指南
“康復指南”又名“病種”,產品內容由廣東省內醫學專家及專業人士特別編制,涵蓋內、外、婦、兒、中醫、心理六大學科共42個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種內容,從專業的角度提供給用戶從疾病的病因、癥狀、發展到疾病治療、保健和自我調理等方面的資訊,目的是成為百姓身邊方便、可靠的“掌上小醫生”。
行業健康寶典
行業健康寶典是一款專門針對當地集中行業的從事人員,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專業性的健康資訊移動信息化產品。產品主要分為教育、電子、服裝等行業。根據年齡、性別、季節、時令、體質、病況等屬性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養生保健內容。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考相關內容,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檔案,做到時時養生,時時防病,及時治病。
(3)健康家園
“健康家園”產品是以家庭為單位,著眼于每位家庭成員健康的一款信息化健康服務產品,根據人的生命周期和社會需要來為家庭和社會中每位成員提供不同的健康保健服務,將健康、科學的生活觀念通過手機這個小平臺傳達給廣大用戶,既關注身體的保養方法,又兼顧心理的保健方式,通過細分家庭成員需求提供針對。最大程度幫助群眾達到身心健康。
篇8
在新一輪的醫療改革浪潮中,衛生信息化已經成為醫療管理和服務創新與轉型的利器。信息和數據存在于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管理、科研服務、醫院績效分析、電子健康檔案等各個環節。如何將這些信息進行有效地整合,并在整合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深度挖掘,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使信息和數據支持醫療衛生管理和服務,是醫療衛生信息化的關鍵和最終目的。業務分析與優化(Business Analytics and Optimization,BAO)技術的出現,為醫療欺詐事件的預防,居民健康檔案的構建,以及為醫療科研提供數據分析支撐,使之在醫院管理的各環節發揮作用,提供了可能和工具。
分析能力就是一項競爭能力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Global Business Services, GBS)近期公布了其最新的新智能企業全球高管調研與研究項目白皮書《分析:實現價值的新途徑――智慧的企業如何利用分析技術將洞察力轉化為行動》,指出分析技術將幫助企業在未來運用數據洞察力,提升企業整體能力提供幫助。調查結果顯示,表現優秀的企業使用分析技術的數量比表現較差的企業高五倍。
在全球每個地區,醫院的高層領導都想知道醫院內現有的海量信息的價值,利用新技術收集的數據是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量級。他們仍在尋找更好的方式,試圖從現有的數據中獲得價值,并在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相反,數據已經不是目前面臨的最大障礙,數據的處理和利用能力是幫助醫院提升競爭力的一個方法。例如數據可視化和流程模擬,以及文本和語音分析,能夠將標準的歷史報告中枯燥而又深邃的數字,轉化為可以隨時使用的信息和洞察力。醫院管理者需要借助分析技術,利用日益增多的數據和計算能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做到明智決策和實現領先優勢。
業務分析與優化(BAO)
業務分析與優化服務(BAO)是利用分析技術實現將數據轉化為智慧洞察力從而優化戰略的信息技術,由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GBS)于2009年4月推出的全新服務。業務分析與優化服務融合了戰略、信息管理、高級分析和行業洞察,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決策及優化性能。BAO應用了策略、商業智能與績效管理、高級分析與優化、企業信息管理和內容管理等五個核心領域技術,在企業創新、客戶關系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和變革,以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撐。
借助數學模型、算法和專業知識,咨詢研究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可以使用創新的方法幫助解決復雜的業務難題。從業務分析及優化戰略,商業智能和績效管理,高級分析及優化,企業信息管理以及企業內容管理這五大服務模塊,通過匯集基礎的商業智能、績效管理和高級分析,以及利用創新的研究能力構建出的預測性模型,幫助機構更智能地運營。
PADIE方法論支撐業務分析
BAO分析技術主要利用的工具是PADIE(Process流程、Application應用、Data數據、Insight洞察力、Embed嵌入)技術。PADIE是一個由三個步驟組成的流程,企業可以利用該技術實施從數據中提取洞察力:第一,記錄流程和應用;第二,使用分析技術從數據中獲得洞察力;第三,選擇最適當的方式將洞察力嵌入到運作中。
加快分析技術的利用的最大機遇和挑戰是將分析技術嵌入到日常運作中。利用分析技術應對“先破后立”形式的巨大挑戰的企業最有機會實現業務目標。醫院可以利用PADIE從數據中提取洞察力。
PADIE技術執行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記錄現有流程和應用。必須首先確定向客戶提供的價值,用于推動業務運行的應用及其核心流程,包括管理系統與管理指標、運行與交易流程,以及與外部方面的接觸點。
第二步:識別能夠消除痛點和創造價值的數據與洞察力。首先,必須識別誰、什么、哪里、何時、為何、如何等問題,同時還需要識別分析過程中使用的數據的來源。然后,針對這些問題予以解決,實現降低成本,創造收入和利潤價值。這樣做可以為建模人員提供業務方向,從而將分析查詢結合到數據中。
第三步:嵌入分析洞察力。企業需要確定將洞察力嵌入到運作中的最佳方法,這是創造價值最為重要的一點。企業有多種選擇,包括:描述如何增強應用的使用案例,可以引入的新型分析的解決方案,添加到規則引擎中的優化邏輯,幫助管理人員了解不同場景的新工作流和模擬方法。成功地將洞察力嵌入到流程中對業務舉措的最終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
BAO與BI的區別
BAO與BI(商業智能)有著顯著差別。BI更強調事后的分析,對問題的掌握,而BAO則是在BI的基礎上做了一個提升。BI注重讓醫院了解問題在哪里,知道答案是什么,但多數情況下醫療機構并不僅僅滿意于這一結果。他們希望更早的去避免問題發生同時解決問題,在獲得洞察之后,將其嵌入到行動中創造價值。
分析技術應用在醫療管理各環節
BAO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突出表現在中醫慢性疾病研究、電子病歷的改革和醫療詐騙的預防等方面。
1. 參與慢病研究弘揚中醫傳承
在中醫科研領域,分析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廣東省中醫院與IBM合作的面向中醫的臨床科研數據倉庫及數據分析技術合作創新項目(HIWAS),以慢性腎臟病作為切入點,針對慢性腎臟病中晚期療效評價產生數據分析報告,幫助臨床科研人員更好的對醫療資料分析處理并從中提煉規律,探索體現中醫特色的癥(癥狀)、方(處方)、效(療效)關系的知識發現技術。利用臨床累計數據分析療效從而全方位,可度量的方式分析療效和病者反應,讓中醫療法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能被廣為接受,在解決中醫傳承方面也具備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可以使名中醫的經驗實現在線分享,所有的數據可以用于將來的科研和傳承,并構建一個通用的面向中西醫的數據分析平臺。對于未來醫療技術的發展有參考和借鑒的價值,將中華民族傳統的中醫醫術發揚光大。
2. 跟蹤醫療欺詐保證醫療安全
醫療費用的不斷攀升使許多人望而卻步,而北卡羅來納州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成功地抑制了侵蝕稀缺資源的欺詐和濫用現象。在將分析技術試用于醫療記錄表現出大量反?,F象之后,該州迅速行動,部署了一個先進的數學模型,用于監測由兩百萬用戶組成的系統中的醫療救助欺詐和濫用。特別調查員組成的新“醫療救助SWAT團隊”開始審查由分析模型標注為可疑的病歷。據立法預算官員估計,該州在實施本計劃的第一年就獲得了3700萬美元的補償,而這一數額比最初的投資高上好幾倍。該州目前調動資源去追查尚未發現的大量欺詐與濫用案例。根據這些結果,州長宣布了全套反欺詐舉措的計劃,包括利用更嚴厲的法律阻止醫療企業向推薦患者使用醫療救助服務的服務提供商提供回扣、鼓勵人們報告欺詐和濫用現象的公共意識增強活動,以及通過提供資金以增加該州的調查員數量。
3. 電子病歷促進高效醫療發展
篇9
從地區分布來看,今年50強的高科技企業分別來自北京、武漢、深圳、大連、上海、重慶、常州、成都、杭州、無錫、西安、鎮江和香港13個城市。其中,北京、武漢和深圳的入選企業數量位居前三甲,總占比達七成以上。
對于很多創業者們來說,創業環境是影響創業成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透過這個地區的企業上榜率,我們可以看出廣州沒有一家高成長科技企業入選,而上海的排名也落后于往年。讓我們多少感到些意外的是,武漢入圍企業竟然達到了12家,超過深圳的8家。從這個排名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北京、武漢、深圳的互聯網科技創業氛圍正在領先于其他城市。
而從行業的入選比列來看,軟件、硬件、清潔技術、電子生物、生命科學等領域都占有了一定的比例,這個行業的比例又將給國內的創業者指引一個什么樣的創業方向呢?
一、O2O創業方向
在這次的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的50強榜單中,e代駕等優秀O2O項目成功入選。而在此次德勤明日之星的企業評選中,達達、掛號網、羅計物流、土巴兔、美菜網等系列O2O平臺都紛紛入選,這足以說明了O2O企業在過去三年所獲得的快速增長。
此次德勤中國50強的評選很好地打擊了當前那些唱衰O2O的投資人以及創業者,誠然確實有不少的創業者倒在了O2O的創業浪潮中,但不能因為一些創業者倒下就去否定整個行業的價值。在此,劉曠不得不再次申明,O2O仍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創業方向,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傳統企業成功實現O2O轉型。
案例分析:e代駕
e代駕成立于2011年,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代駕信息服務平臺,目前已經擁有超過20萬名合作代駕司機,占據了整個代駕市場超過70%的市場份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近300個城市開通了代駕服務。對于e代駕的成功,劉曠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O2O創業者們借鑒學習。
1、與其他的O2O創業者不同,e代駕團隊在創業之初,并沒有盲目的燒錢砸市場,而是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專注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攻堅。創業之初,e代駕就組建了20人的技術團隊,通過技術來不斷提升司機和用戶體驗,一方面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需求、客戶區域和市場走勢;另一方面,把客戶需求和走勢做成“公報”,推送給代駕司機,讓他們能夠第一時間發現何時何地有需求。
2、同樣還是在創業之初,e代駕制定了嚴格的代駕招募流程和考核體系,在線考試、面試、路考以及實習通過后,才有資格成為平臺的合作司機,司機駕齡要求必須5年以上,把安全信譽放在第一位。雖然這種方式影響了平臺前期發展的速度,但是卻為平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終厚積薄發。
3、堅持把線下服務做到極致。很多代駕平臺一開始都過于追求擴張速度,結果導致司機服務等跟不上,最終用戶體驗也就得不到提升。e代駕在這點上也做到不錯,無論是到達時間、服務規范、線上體驗還是代駕險、司機意外險等方面,e代駕都考慮周全,并嚴格要求。
當然并不是說e代駕現在可以高枕無憂了,e代駕還面臨著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擁有著巨大出行用戶量的滴滴出行,眼下滴滴代駕的市場份額也達到20%左右,對于e代駕始終是一大威脅;另一方面,地圖定位的不精確、代駕師傅的統一標準化服務等都需要不斷完善。
二、互聯網金融創業方向
而在這一次的德勤中國50強中,玖富、易極付等少數幾個互聯網金融類公司也首次成功入圍。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迎來了野蠻生長,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平臺,無數的P2P平臺出現了倒閉、跑路現象。隨著行業規則的不斷規范,互聯網金融在未來還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有志于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業者們必須要抓住這個大好的機會。
案例分析:玖富
為什么要拿玖富舉例來說,一則劉曠本人對于玖富也有較深理解,二來玖富在移動金融領域著實也創造了業內的一個“奇葩神話”,具備傳統金融企業轉型的典型代表特征。2014年玖富增速高達775%,2015年上半年玖富成交額同比增長達到642%,均三倍于行業增長速度,玖富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值得創業者們借鑒。
其一,玖富在2006年就開始從事金融,但是玖富真正迎來爆發卻是在2013年全面轉型移動化之后,玖富成功地抓住了移動化的風口。隨著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無論是從推廣成本上還是從用戶獲取的發展速度上來看,移動化都比PC端更具優勢。玖富旗下10多款產品諸如悟空理財等都借助微信公眾號實現了迅猛增長,而后又推出玖富錢包APP,全面的移動化戰略是其快速增長的一大法寶。
其二,擁有一套成熟完善的風控體系和團隊,這個跟玖富9年來的積累有著密切的關系。玖富已經與中國民生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等在內32家銀行總行、14000多家分支、20萬多名銀行理財師簽約合作提供零售銀行轉型、理財產品設計、小微信貸審核等方面的業務。玖富建立了對審核風控風險、經濟波動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等嚴格把控的銀行級風控體系,并與國內外頂尖級別的征信機構達成了合作。
其三,玖富在粉絲營銷造勢上有其獨到的成功之處。比如打造“空粉節”,借助潘石屹、江南春等企業明星大佬體驗玖富的金融產品和微博互動帶動粉絲效應,同時也進行品牌粉絲營銷。專注粉絲、重視粉絲、巧妙的粉絲互動等都是玖富值得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學習借鑒的地方。
其四,玖富此次能夠入選德勤中國高增長50強,跟玖富內外的生態打造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內,玖富孵化了悟空理財、閃銀、蠟筆分期等優秀產品,對外通過打造金融創業平臺,意圖投資和孵化更多垂直細分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并投資了諸如房司令、沐金農等優秀的創業團隊。
未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難以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不論是螞蟻金服也好,還是玖富也罷,互聯網金融將會出現部分綜合平臺以及一些優秀的垂直細分平臺共存。對于創業者們來說,垂直細分領域的金融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方向。
三、在線教育創業方向
不論是BAT三巨頭,還是傳統的教育機構諸如新東方、學而思都紛紛轉向了在線教育市場,但是從目前的在線教育市場份額來看,其占據整個教育市場的份額還相當少。這一次分豆教育、51talk無憂英語等平臺都紛紛入選了德勤中國高成長50強,無疑很好地證明了中國的在線教育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案例分析:51talk無憂英語
51talk成立于2011年,主打在線外教1對1模式,通過短短的幾年時間,51talk無憂英語已經成為了國內用戶量最大、外教最多的在線英語教育平臺。51talk無憂英語走到今天著實不容易,
首先,從整個國人學英語的現狀來看,大多數的學員都有著學一口流利英語的殷切需求,51Talk將超過4000名優質外教通過一個個屏幕送到許多普通中國人面前,讓很多中國學員可以直接與外教老師在線面對面溝通交流,51talk成功地抓住了大多數中國人學英語普遍會寫會答題,但不會口語的痛點。
其次,51talk的成功之處在于堅持在線外教的1對1模式。其實上過英語課的同學會發現,大多數的英語教學都是1對多的模式,很多同學報了1對多的外教課程,卻最終很少跟外教老師有過直接交流,英語教學尤其是口語需要多溝通交流,很明顯從效果上來說,1對多比不上1對1的效果。
最后,51talk堅持自主研發教材和課程,自主研發能夠保持51talk的差異化優勢。當前很多在線教育平臺的課程都是簡單的錄制,只是簡單地把過去的線下教育搬到了線上,一方面沒有突出線上教育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同質化競爭相當嚴重。
51talk只是在在線口語這個垂直領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中國的在線教育市場巨大,只要找到用戶的痛點,找到自己的優勢,創業者們就一定能夠在垂直細分領域獲得不錯的發展。
四、智能硬件創業方向
在這一次的德勤中國高增長50強中,入選的智能硬件非常多,這其中包括曠視科技、武漢智能鳥無人機等企業。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這兩年智能硬件創業非?;鸨?,但是看看市面上大多數的智能硬件產品,真正在市場能夠應用廣泛的并不多。
案例分析:曠視科技
曠視科技是一家以技術驅動的創業型公司,憑借著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在近兩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且不論是在科研上還是在產品上,都碩果累累。
第一,曠視科技能夠在智能硬件領域獲得迅猛的增長,這跟他們的技術有著密切的關聯。從2012年9月份轉型為人臉技術服務平臺以來,曠視科技就專注于人臉識別技術研發和為開發者提供服務,正式因為這種專注,讓曠視科技擁有三項世界第一的人臉識別技術。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讓曠視科技迅速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第二,國內很多智能硬件公司之所以沒能獲得較好的發展,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商業模式。大多數的智能硬件創業公司,永遠考慮的都是想通過智能硬件產品能給自己帶來一個不菲的利潤,可往往都事與愿違。曠視科技在金融和安防兩個領域的商業化進程獲得了不錯的進展,憑借著技術優勢,曠視科技與螞蟻金服、小米金融、平安集團等多家金融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
第三,曠視科技作為一家人臉識別技術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產品諸如智能攝像機MegEye C1和天眼系統都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其成立的曠視智安旨在為傳統安防行業實現軟硬件上的升級,用最新的深度學習算法的人臉識別產品融入現有的安防體系,幫助整個行業實現真正的智慧安防,也得到了很多用戶的認可。
當前大多數的智能硬件創業公司都面臨著兩個共同的難題:一個是技術上的難題;另一個則是商業模式上的難題。對于智能硬件的創業者們來說,技術優勢是樹立他們競爭壁壘的最好方式,而在盈利模式上,則應該放棄過去那種依靠產品賺取高額利潤的思路,至少在中國市場很難做到,今天的智能硬件產品正在進入一個硬件免費、依靠內容賺錢的時代。
五、生物技術、醫療創業方向
互聯網+的興起,國內技術所有的傳統行業都開始了浩浩蕩蕩地向互聯網進軍。但是只有教育、醫療這兩個方向目前還沒有完全的互聯網化,所以這兩個方向未來的市場空間毋庸置疑。這一次眾多的生物技術、醫療方面的創業公司入圍德勤中國高增長50強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行業的前景。
案例分析:武漢百瑞生物
武漢百瑞生物憑借著“黃顙魚全雄1號”先進的育種技術,以573%的平均增長率成為此屆德勤50強高科技高成長企業之一。
武漢百瑞生物依托光谷生物城這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占據了地緣上的優勢。在前面我們曾提到了創業環境的重要性,光谷生物城聚集了國內眾多的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和人才,這是武漢百瑞生物能夠成功的根基所在。
此外,與智能硬件曠視科技公司一樣,百瑞生物同樣也是憑借著技術上的優勢獲得了迅猛的增長。在全雄黃顙魚研究方面,百瑞生物取得了一系列應用研究成果。而黃顙魚“全雄1號”是百瑞生物培育的我國第一個性控育種新品種,也是全球第二個利用YY超雄魚技術進行單育種并規?;a的全雄魚案例,不斷創新的技術優勢是百瑞生物的核心所在。
通過百瑞生物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生物科學、醫療等方面的創業必須要依靠技術為核心,只有建立這個基礎才有可能借助技術上的優勢實現規?;脑鲩L。這個領域對于創業者來說,具有相當的技術門檻。
六、清潔技術、新能源創業方向
在這一次的德勤中國高增長50強企業中,清潔技術、新能源領域的創業公司也占據了一定的比列。隨著空氣、水、廢棄物等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清潔技術在未來將會應用越來越多,各種吸塵清潔設備、掃地清潔設備、洗地清潔設備、吸水清潔設備……將會不斷走向我們的家庭。
而諸如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新能源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就拿目前比較火爆的電動汽車來說,這種新能源汽車只要解決了電池續航、充電時間等問題,未來渠道傳統汽車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篇10
歷時6天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于2012年11月21日在深圳勝利落下帷幕。
今年高交會開幕時適逢黨的十和十八屆一中全會剛剛勝利閉幕。黨的十報告指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萍紕撔率翘岣呱鐣a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平臺和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高交會自1999年創辦以來,到今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四屆,在國內外科技界、產業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贏得了“中國科技第一展”的美譽。特別是本屆高交會在總結以往辦會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辦會思路,完善辦會措施,在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市場化水平方面邁上新的臺階,使得高交會更顯特色、更富成效、更具影響力,為辦成“世界科技第一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想去年的第十三屆高交會上“云”山“物”罩,一批高科技企業用“云計算”把參展商、觀眾引入云端境界,物聯網又把人們帶回現實社會。今年,高交會把“云計算”的云架構、云平臺、云應用三大層面全部覆蓋。而“物”的概念得到了進一步的詮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業、智能電網、智能農業、智能環保、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廚電、智能安防等領域一大批具體技術實用案例異彩紛呈。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它覆蓋從傳感器、控制器到云計算的各種應用。產品服務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環境保護、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各種領域。構建了“質量好、技術優、專業性強,成本低,滿足客戶需求”的綜合優勢,持續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物聯網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據了解,預計2015年全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物聯網是繼通信網之后的另一個萬億級市場。高交會把“云”、“物”匯聚一堂,實現了云技術成果與國內外云技術應用需求對接,也實現了國際技術交流商業合作和成果轉化。
由此而言,云計算落地、物聯網技術日漸成熟、智能化成為本屆高交會最大的熱點。這個現象預示著:互聯網和新能源的融合將構建起新支點,成為新的技術和產業革命的源動力。正像美國著名趨勢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著作里所預言的,一種建立在互聯網和新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新經濟即將到來。經濟和社會變革總是來自新能源與新通信方式的交匯。在互聯網技術和軟件技術成熟的今天,這已經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