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活動總結范文

時間:2023-12-13 17:5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閱讀教學活動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動員部署到位。

為保證本次教研月活動順利實施,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教研月活動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任副組長,###、###、###、###等同志為成員,于3月27日召開了動員大會,對教研月的各項活動進行了全面的部署。

二、開展的活動

1、我校教導處組織了一次全面的教學“五認真”大檢查活動,檢查時對照《教學常規要求》和《電子備課實施細則》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對落實教學“五認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規范教學常規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開展校本教研專題研究。這次活動我們結合本校實際重點探討了語文閱讀與作文初步入門教學和數學計算和空間與圖形教學的課題。

3、本次教學質量月活動,督促各教師平時上好“常規課”,爭創“優質課”,學校領導隨時隨堂聽課,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另外結合本校學科特點上好“研討課”。研討課主要采取集體備課的形式,各教研組教師結合研討課題共同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充分發揮教師的才智,互相取長補短,保證課堂四十分鐘的有效性。本次活動學校一共組織了四節研討課,我們研討課展示的目的,一方面讓教師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挖掘課堂的得與失,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制作課件,提高課堂效益;利用學校論壇加強教師間的交流、探討共同提高。

三、取得的成績

在這次活動中,我校教師圍繞各科教研課題在論壇積極暢言,總結自己的經驗并互相交流,形勢喜人。學校共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四次,對四個教研專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有四位教師提供了研討課,在學校論壇上教師共發帖86個,對相關教研專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校長劉禮從全程參與了教學質量月活動,推門聽課12節,組織教師專業成長講座2次,并親自承擔了文塘小學論壇的建設工作,為學校的教研活動創造了一個網絡平臺。語文教師李端信作為一名老教師,注重理論學習,自覺上學校網站學習教育教學知識,認真做好摘抄,并經常上論壇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年輕教師樹立了榜樣。我校###老師執教的作文研討課《我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充分發揮了網絡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了生動、形象的畫面便于學生觀察,特別是幾種小動物外形的細致觀察以及教師結合范文對寫作順序、寫作方法的指導,為學生寫作打下堅實基礎,為本校的作文啟蒙教學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數學組教研組長汪幼云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帶領教師結合本校數學課題共同探討、共同攻關、共同提高,在此次活動中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劉衛紅老師注重加強自身學習,注重加強網絡交流,在教學中把獲得新知的過程交給學生自己,體現了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線的思路,注意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在這次活動中表現突出。以上四位教師被評為教學質量月先進教師。

四、存在的問題

1、教學反思方面:很注重于案例和隨筆的書寫,而對日常課后小結類的反思明顯不足。建議應在教案上留有一席之地。

2、同伴互助方面:僅限于集備和互相聽課,缺乏有明顯效果的做法。

3、目前我校教師還是停留在使用別人制作的現存課件上,對課件的再加工改造和制作能力急需提高。

篇2

正確有效的早期閱讀教學活動是融合觀察、想象、判斷、質疑、反思、驗證、預測以及口頭語言運用和局部書面語言學習為一體的綜合過程,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啟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獲得前閱讀、前書寫和前識字的經驗,并為幼兒進入小學后的書面語言學習以及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之成為具有良好思維力、想象力的創新型人才。那如何更好地引領幼兒在快樂閱讀中成長起來呢?以下是我結合日常教學活動總結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營造良好環境,激發閱讀興趣

新《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币虼?,教師要積極創設蘊含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營造寬松、有趣味的閱讀情境。

教師可從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需要出發,為幼兒提供專門的、光線充足的圖書室和閱讀區。根據幼兒的喜好,在圖書室和閱讀區中應合理擺放小桌子、小椅子、地毯和軟墊,將這些區域布置成可地上坐、可桌旁坐、可集體閱讀、又可單獨閱讀的溫馨舒適的環境。教師還可在活動室的周邊開辟寶寶劇場、故事屋、故事長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幼兒獨自創作的,可以是幼兒相互合作的,也可以是親子作品。由于畫面生動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幼兒總是百看不厭、百說不厭。實踐表明,幼兒在寬松而溫馨的環境中閱讀,能自由愜意地享受閱讀的快樂,很自然地萌發和保持對閱讀的興趣。

二、關注閱讀細節,培養良好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為主”。幼兒時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而且幼年時期形成的習慣也比較牢固,不易改變。因此,我平時非常注重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并從以下幾個閱讀細節著手。

1.文明看書,健康閱讀

我提醒孩子注意用眼衛生,看書時眼睛與書保持一定的距離,并注意正確坐姿:身體要坐直,書放平。我還引導孩子討論制定規則——安靜閱讀不影響他人的規則,按標記取放圖書,不爭搶圖書,愛護圖書,正確使用借書卡的規則等,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教師和幼兒共同閱讀

我在閱讀中注意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邊講故事邊翻圖書。這樣幼兒可以在掌握圖書大體內容的基礎上,逐步了解閱讀的有關技能和方法。比如,看書時要懂得看好前一頁再看后一頁,邊看邊想,理解每幅畫面的含義等,讓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到有序翻看圖書的益處,并養成有序翻書的良好習慣。

三、注重有效提問,促進思維拓展

古人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痹谟變簣@閱讀集體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問是提高幼兒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溝通教師、幼兒與讀本三者之間的橋梁和媒介。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提問效果的好壞,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那么,怎樣有效提問才能觸發幼兒思維的火花,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聯想猜測法

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出現“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這種問題形式封閉,容量小。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設置懸念,并引導幼兒多角度思考。

2.深層質疑法

陶行知認為,有了疑難,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難是創造之師,是孩子追求真理、創造的內驅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抓住關鍵頁閱讀,選取最佳角度,巧妙設問,摒棄過去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的傳統模式,引發幼兒大膽質疑,主動向教師和同伴發問。同時,教師適時追問,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引發幼兒深層思考,讓幼兒在師生、生生的對話互動中理解故事,提高思維能力。

3.換位思考法

早期閱讀中更難把握的是故事人物的心理變化、情感起伏,而體驗角色的心情變化,有助于調動幼兒的內在情感,并悟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結論。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發展了孩子的閱讀思維能力。

四、加強家園合作,增強閱讀能力

目前,家長在早期閱讀的理解和認識上存在著一些誤區,如83%的家長簡單地將閱讀作為教會兒童識字的工具,對孩子開展的早期閱讀缺乏有效的過程控制,缺乏家庭親子讀書的培養環境等等,這給開展早期閱讀教育帶來了重重阻力。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親子閱讀的指導,通過與家長共同交流,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在方法上提供指導,家園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能力。

老師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家長講座、學校網站、家園共育欄、家校路路通等一切方式,讓家長了解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建立科學、正確的早期閱讀理論和方法。由于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態度和能力各有差異,為了使每個幼兒都能有所發展,教師可針對不同的家長作具體的個別輔導。其中,教師可以教給家長觀察自己孩子的方法,以便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方法;根據親子閱讀中不同的閱讀情況,由教師寫留言或評語,并指導家長共做親子活動材料,如制作不同主題的“我們自己的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