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計算的解決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13 17:5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于云計算的解決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基于云計算的解決方案

篇1

作為全球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思科一直致力于數字化醫院的規劃與建設,擁有在全球范圍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合作的成功經驗,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八年參加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思科非常重視在中國醫療領域的投資和發展,致力于同各級政府、醫療單位和行業合作伙伴一起推動醫療改革發展。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醫療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推動中國醫療衛生信息化事業的創新發展,思科于2010年與CHIMA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思科一直致力于成為云計算和云服務方面的引領者與核心驅動者之一。思科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企業事業部總裁張思華先生表示:“思科的云戰略就是使用戶居于中心,將網絡作為云的運作平臺,通過為用戶部署云服務,來確保其協同、創新和安全地開展業務,從而進一步加速云服務業務的不斷發展。同時,思科還將通過豐富的云生態系統,幫助客戶部署經過全面測試、行業最佳的整體云解決方案,并最終將自身打造成為基于網絡平臺優勢提供云服務的市場領導者。”

隨著云計算技術應用的不斷成熟,思科著力研發將云計算技術運用于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思科在此次大會上展示了其創新的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智能互聯醫院解決方案,包括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數據中心和虛擬終端、智能互聯-思科移動和無線解決方案和醫院內外統一協作醫療解決方案,以及協作式醫療技術(包括遠程醫療和院內互聯)和區域協作醫療網絡云技術在思科“思蜀援川”項目中的應用。

對醫療機構而言,大量的業務應用數據、臨床檢驗數據、醫學影像數據對網絡的帶寬、可靠性等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思科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數據中心和虛擬終端技術,先進的高速萬兆級局域數據網絡技術以及數據、語音、視頻、樓宇觀察等各類信息網絡的全面融合技術,能夠為醫療機構提供面向未來的網絡基礎設施,從根本上保證數字化醫院的運行。

與此同時,思科的移動和無線解決方案為醫護人員、管理人員和訪客提供無所不在的移動網絡接入服務,集成化安全特性可以為保護敏感的患者數據提供先進的身份驗證和加密技術。全面的思科網絡和先進的管理工具可以提供集中、經濟有效的管理并確??煽啃?。

思科提供的統一通信(基于IP網絡的多功能語音及視頻電話技術)、思科網真(高清數字視頻會議技術)、數字媒體系統(基于IP網絡的信息發送與顯示平臺)等主要協同技術優化了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為醫護人員提供無縫整合的數據,使醫護人員能夠更加便捷地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業務信息,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篇2

從PPBI目前提供的解決方案來看,基于云的位置智能解決方案主要有四類。

第一類,支持云平臺。2010年5月,PBBI與微軟簽署了一個長期的整合全球Bing Maps的合作協議,這使得PBBI的全線產品可以獲取Bing Maps的數據和服務資源,可訪問全球豐富的影像、航拍圖片等數據資源,而無需安裝任何單獨的插件。據了解,MapInfo 核心產品已開始支持Bing Maps,包括MI Professional、MI Developer和等。

第二類,建立基于SaaS的平臺。PBBI已經建立的MapInfo Stratus,就是新一代基于SaaS的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孫冠軍介紹,該平臺能夠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在體系架構、用戶體驗方面均有全新突破和創新,能夠提供更多的專業分析能力。除了增加更多專業的空間分析功能,該平臺特點還包括:MapInfo Professional 可作為云的前端軟件用來分享數據;允許快速建立Web 2.0網絡地理信息共享平臺;提供強大的RIA控件,滿足用戶快速自定義開發的需求;整合了基于Web 2.0 風格的地圖和業務數據;核心技術是基于MapInfo Developer 的SOA服務的。

篇3

當前,聯想已經推出了廣電全媒體云平臺解決方案,正是跟隨該趨勢進行的調整。該方案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延展,形成針對電視臺、廣播電臺、傳輸公司、縣鄉應急廣播等廣電系統細分客戶的一系列解決方案。聯想以廣電行業云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將自身全面的云計算服務能力和對廣電行業的深入了解相結合,讓與會者切身體驗到了云計算技術為廣電行業帶來的大不同。

云計算引領媒體融合

近年來,媒體融合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中國廣播影視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而隨著“互聯網+”計劃的提出,廣電行業的轉型也有了明確的方向,即將廣電行業所擅長的內容創作和互聯網平臺的用戶體驗相結合,形成優質內容的多渠道匯集和多渠道展現。

要完成廣電系統的“融合”,需要以信息化技術來構建統一的內容平臺,當下廣電行業的信息系統各自獨立,“煙囪式”的結構布局帶來了流轉環節孤立,資源調配不均等一系列難題,而聯想則為廣電行業鋪開了一條以云計算為根基的“融合之路”,依托全面的云計算咨詢、設計、建設和運維能力,融合廣電行業的專業應用系統,聯想為用戶打造了基于云平臺的端對端整體解決方案,可在無縫整合舊有系統的基礎上完成新系統平臺的搭建。

聯想的“新IT”戰略

聯想將自身定位于廣電行業云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基于聯想全面的云計算服務能力和對廣電行業多年深耕的優勢疊加。

篇4

Helion是惠普于2014年7月正式推出的一個全新的云計算品牌,惠普把此前所有與云計算相關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都集中到這個品牌之下。不僅如此,為了強化這個新品牌,惠普推出Helion品牌的同時還宣布將用10億美元來打造惠普Helion相關的產品服務組合。根據惠普提供的數據, Helion問世短短7個月的時間,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有了2000家左右大企業客戶,在中國也有100多個Helion項目在運行或者在測試。新推出的Helion OpenStack和Helion 開發平臺以及Helion Content Depot存儲解決方案正是惠普在Helion品牌之下的最新動作。

“惠普 Helion要賦予用戶充分的靈活性,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部署云計算。比如,同樣的軟件用戶可以選擇把數據保存在私有云中以實現可控,同時在公有云當中進行應用的測試,這就是惠普 Helion的愿景和惠普的云戰略。”惠普公司云計算全球首席市場營銷官Bobby Patrick在新產品會上表示。

Bobby Patrick介紹說,有三個關鍵詞可以很好地描述惠普Helion,這就是開發者主導、開源和混合云。具體而言,惠普要打造的云平臺必須能夠幫助開發者用最快的速度去構建應用,服務于企業客戶;為此這個云平臺是基于開源的,是全面開放的,這樣才能夠快速地吸納來自于世界各地的創新,從而讓開發者快速地開發和部署軟件;惠普的云平臺還是同時支持各種云環境的,特別是能與其他第三方公有云平臺進行相互遷移,比如與AWS。

據記者了解,惠普Helion OpenStack是惠普針對開源云計算平臺OpenStack技術推出的商業發行版。惠普Helion OpenStack由惠普提供、測試和支持,旨在提供可擴展的、開源的混合云解決方案。

惠普Helion開發平臺則基于Cloud Foundry的開發環境,為惠普Helion OpenStack進行優化,為企業開發者快速地建立、部署和管理可擴展的云本地應用提供了一個開放式平臺?;萜誋elion OpenStack和惠普Helion開發平臺相結合,為尋求部署混合云的企業提供全面的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的解決方案。

惠普 Helion Content Depot是一個優化且全面集成的解決方案,旨在處理越來越多的非結構化數據,比如位置數據、圖片以及聊天記錄等包含企業重要信息的文件?;萜誋elion Content Depot是一個支持橫向擴展的私有云解決方案,專為快速且經濟地擴展企業的存儲環境而設計。

篇5

2013年11月21日,華為宣布FusionCube融合一體機正式通過SAP HANA認證。這是繼今年3月華為與SAP在CeBIT(德國漢諾威電子信息及通信技術博覽會)展上聯合通過HANA認證的RH5885單節點解決方案后,再度推出的SAP HANA多節點解決方案?;谌A為FusionCube這一高度融合的基礎設施云平臺,該解決方案能夠大幅優化企業應用性能,幫助企業提高決策速度,實現商業成功。

此次通過SAP HANA認證的華為FusionCube,基于業界領先的軟硬件融合架構,集計算、存儲、網絡等硬件設備于一體,并融合了分布式存儲引擎及云管理軟件。華為FusionCube for HANA一體機解決方案具備了最快的同步寫性能、15%的更低延時和20%的更高讀寫帶寬以及極佳的線性擴展能力。FusionCube用戶均可實現一站式交付、家電化安裝、快速部署,并能夠按需靈活擴展應用,系統運維非常簡單。

該解決方案將由富通公司進行中國區銷售和交付。華為和富通共同成立FusionCube for SAP HANA一體機聯合團隊,富通負責中國區的產品推廣和交付工作,華為提品研發和技術支撐。

華為與SAP日前進行了基于SAP Sybase IQ和FusionCube的TPC-H測試,測試結果成功刷新了基于Sybase IQ的集群性能世界記錄。作為商業智能與決策支持系統的基準測試指標,TPC-H測試模擬了真實商業決策支持系統的各項業務。結果顯示,通過分布式架構將服務器、存儲、網絡進行融合,FusionCube能夠打破現有數據通道的傳送速度限制,幫助數據庫類型的應用突破性能瓶頸。經由FusionCube的優化,SAP Sybase IQ的性能獲得了進一步提升,用戶因此得以享受最優性能的數據庫產品(本次測試中,FusionCube配置64核Intel CPU,并使用基于PCI-e SSD的分布式存儲,Sybase IQ版本為V16SP2,測試結果為258,474QphH@1000GB,$7.08 USD/QphH@1000GB。本次測試結果已正式。了解更多詳情,請訪問http:///3292)。

富通集團董事長陳健表示:“華為在云計算解決方案方面有強大的研發實力,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富通和華為在以往的合作中,取得了雙贏的結果?,F在我們在IT前沿創新產品FusionCube for SAP HANA融合一體機展開合作,進一步推動云計算產業鏈的發展。富通有強大的客戶資源和交付能力,能夠充分滿足中國區客戶對SAP HANA多節點解決方案的需求。”(王春雁)

篇6

而作為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已經具備了聯合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端到端云計算解決方案的能力,能夠滿足IT領域和CT領域云計算的用戶需求。

華為云計算戰略包括三個方面:構建云計算平臺,促進資源共享、效率提升和節能環保;推動業務與應用云化,促進各個行業應用向云計算遷移;開放合作,構筑共贏生態鏈。

具體的,華為云計算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布局分成兩大塊:

第一,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提供基礎架構的平臺解決方案,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平臺軟件、工程設計以及基礎設施”等,構建具備“分布式、網絡化、智能管控、開放性”的云平臺。云計算數據中心是華為“從電信擴展到IT”和“從用IT到做IT”的關鍵一步,是全新的市場,是進入IT的平臺領域,是華為云計算戰略的橋頭堡。

第二,云應用解決方案:包括電信業務云化方案和行業應用云化方案,華為提供的電信業務云化方案獨具特色,包括業務云(如短信、彩信、139互聯、Mobile Market、IPTV等等)、支撐云(如網管系統、OSS系統、BSS系統)、IDC云(如網絡存儲、Web Hosting、虛擬數據中心等)、桌面云(如虛擬辦公桌面、虛擬呼叫中心桌面等);而行業的業務系統的云化,則是華為聯合其他企業共同提供的。

從業務發展趨勢的角度看,云計算也是華為在CT之外要進入的一個全新的領域。隨著電信業務的數據化和電信技術的IT化,IT的重要性會增強,設備商需要適應這種趨勢,IT能力成為運營商關注的焦點,也是設備商必備的能力——從某種程度看,這正是目前華為的短板之處。

相比其他廠商,華為的云計算思路注重業務和應用的云化,強調為客戶帶來實際的價值,而“云管端”一體化戰略能夠實現充分的業務協同,維系了其極強的解決方案提供能力。不過太CT化而難以進入最終用戶,同樣是華為應注意的問題。此外其提出的基于“云管端”的未來信息服務的新架構,不只是一種網絡架構,而是新的信息服務平臺架構,同時也是新的發展戰略的體現。

篇7

我們致力于構建哥斯達黎加式的生態體系,全力推動中國行業數字化轉型;我們致力于搭建開放、彈性、靈活、安全的平臺,并以此為基礎,凝聚成面向未來的數字化轉型共同體;我們致力于共同實現客戶最終的商業成功。

我們將基于華為云平臺,加強解決方案與增值服務的合作,更好地滿足行業客戶需求;我們將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降低行業云化的難度與成本;我們將以合作分享為理念,共同做大蛋糕,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在此,呼吁所有云生態伙伴;讓我們并肩前行,共筑云上繁榮,邁向數字化轉型成功之路!”

3月9日和10日兩天,“因聚而生――ΣCOPartner,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2017”在擁有“瀟湘洙泗”之稱的長沙舉行。會上,華為攜手10余位重量級生態伙伴共同發表《云生態長沙宣言》,文章一開始的部分便為宣言全文。

“基于華為云平臺,構建哥斯達黎加式的生態體系,推動中國行業數字化轉型”,這也是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2017的主旨精髓所在。

在云計算和互聯網等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影響下,傳統的IT交付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需要IT產業鏈上的不同廠商之間建立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以此面對越來越多變和日益復雜的市場需求。

可以說,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是不同生態之間的競爭。這也是為什么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擁抱公有云,共建云生態”主題演講中表示,從2017年開始,華為將以公有云服務為基礎,強力投資打造開放的公有云平臺,并將聚焦重點行業,攜手生態伙伴構建云生態,共同做大產業蛋糕。為此,華為將成立專門負責公有云的Cloud BU,在2017年增加2000人。

“平臺+生態”的雙輪驅動

強強聯合,搭建平臺,才能打造出具備行業特性的、滿足客戶需求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為此,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在“共擔時代使命 共贏生態未來”主題演講別談到:“差異化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平臺將成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時代的制勝法寶,而未來真正的平臺公司不會超過3家,華為要做其中的NO.1。”

除了平臺,華為還在積極構建一個開放、共贏的生態。蔡英華表示:“我們將以平臺和生態雙輪驅動來擁抱行業數字化轉型。其中平臺是基于云、管、端協同的新ICT技術平臺、為合作伙伴開放各種能力的資源平臺和支撐廣大客戶商業成功的服務平臺;生態是New ICT的新生態,我們的生態既包括促進客戶商業成功的商業聯盟,也包括引領產業方向,共同做大產業的產業聯盟,還包括實現社區化協作與創新的開源社區以及在平臺上激活創新的廣大開發者。平臺和生態互為因果,相互促進。”

在眾多的ICT技術之中,云無疑是聯接企業現在與未來的關鍵。蔡英華介紹到,2017年華為將一系列全新的云服務和產品,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其中在公有云領域,華為云將上線50+多種公有云服務,并將通過應用市場聚合合作伙伴超過500個第三方應用服務;而在私有云領域,華為將FusionStage2.0/FusionSphere 6.1,為企業創新提供全面支持。

基于π幸凳字化轉型的深入思考,華為意識到,產業融合的趨勢和變化不允許企業固步自封,未來企業的優勢不僅僅來源于內部技術的優化和資源能力的積累,更來源于與對外部資源的有效連接。蔡英華強調:“脫離與生態共享的平臺只是一個空殼!”所以華為提出了三大核心生態理念:一是“做大產業蛋糕比做大我們自己的份額更加重要”;二是“管理合作比管理競爭更重要”;三是“利益分享”,希望以此促進整個生態的繁榮,進而實現真正的共生共贏!

使能,構建聯合解決方案

在伙伴方面,華為希望牽手更多的可以基于華為云平臺開發應用、負責把應用遷移到華為公有云、以及銷售華為企業云服務的三類伙伴,并希望建立僅基于華為云平臺開發應用、僅將應用遷移到華為云平臺、僅銷售華為云服務的同舟共濟型合作伙伴關系。

正如文章一開始所說,未來的IT競爭是不同生態之間的競爭。如何提升生態伙伴的能力?華為P&S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在“使能伙伴,構建聯合解決方案 共筑價值新生態”的主題演講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面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任何一家企業都難以獨自面對,各行業都在呼喚伙伴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才是新時代的生存之道。張順茂談到:“華為將從四個方面使能生態伙伴:第一,基于eSDK平臺,開放華為全線產品、多系統和多語言能力,支持伙伴聯合創新;第二,基于FusionStage云開發測試運營平臺,讓開發者‘拎包入駐’,實現一站式創新;第三,通過HDG華為開發者匯+開發者大賽,打造線上線下技術交流平臺,全面提升開發者的技術能力;第四,提供OpenLab開放實驗室,一個‘華為+生態伙伴’解決方案聯合創新的全球化能力平臺?!?/p>

基于這些開放的能力,華為攜手合作伙伴進一步加速了行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例如通過開放云計算能力,華為聯合國泰新點,全面提升了深圳市龍崗區“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基于公有云的大數據平臺分析能力,華為聯合藥明康德,實現了精準醫療;基于云平臺的微服務架構,華為聯合先進數通,助力廣東農信中間業務敏捷上線,占領市場先機等等??梢?,通過使能伙伴,構建聯合解決方案,華為正在與生態伙伴共筑價值新生態。

聚合,打造卓越生態體系

華為一直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致力于構建哥斯達黎加式的生態體系,與生態伙伴攜手邁向數字化轉型之路。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楊文池在“聚合伙伴 贏領生態”主題演講中談到:“2016年是華為中國區企業業務高歌猛進、生態建設快速起步的一年――伙伴收入增長達到47%以上,產單伙伴近6000家,其中銷售規模過億的伙伴數量達到34家。2017年,行業數字化轉型和全面云化正在加速到來,華為將通過‘平臺’與‘生態’雙輪驅動,聚合合作伙伴,共建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體系?!?/p>

楊文池進一步介紹到,在云生態方面,華為成立了行業云組織,加大了對云軟件及云服務銷售激勵,同時加大能力型伙伴建設,共建繁榮的云生態;解決方案生態方面,將在技術、營銷和銷售三個方面加大對解決方案伙伴進行支持,給伙伴提供免費樣機及公有云體驗券,并與伙伴聯合推廣解決方案;在智慧城市生態方面,將投入2000萬用于聯合解決方案開發及推廣,同時對主動銷售華為產品的生態伙伴提供額外返點激勵;在分銷方面,將建立分銷能力中心,積極布局云等新業務,同時加大對地市市場的銷售覆蓋;優選合作伙伴方面,將開放更多細分市場,進一步強化地市拓展,2017年將拿出8000萬,用于銷售激勵、聯合營銷及伙伴能力提升。

2017年華為將推出服務解決方案伙伴計劃(CSSP),同時將繼續推行合作伙伴交付計劃、祥云計劃,鼓勵伙伴自主、高質量的為客戶提供服務。而在人才生態建設方面,將持續圍繞合作伙伴大學,聚合各方資源,幫助合作伙伴建設人才隊伍,2017年合作伙伴認證人數預計將突破4萬人;在營銷資源投入方面:2017年預計將投入2.5億市場基金,為一代、ISV、金牌、分銷等合作伙伴提供專屬額度,給伙伴提供更加全面和充分的營銷支持。

篇8

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Cloud Computing

2012,352p

Hardcover

ISBN9781848213852

E·鮑爾等著

云計算是向終端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新的范式,具有超過傳統IS/IT部署模型的明顯優勢。云計算是采用少數幾個基本特性來定義的,即根據需求的自助、廣泛的網絡存取、資源共享、高度彈性,以及度量服務。云計算提供商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服務模型,包括基礎結構服務、平臺服務、軟件服務;云計算部署選項包括私人云、社區云、公共云、混合云。終端用戶很自然地預期,通過云計算提供的服務至少具有與傳統服務實施模型相同的服務可靠性與服務可用性。這本書分析了為了達到和傳統部署同樣的服務可靠性與服務可用性,基于云的應用部署的風險,以及通過云部署改進服務可靠性與可用性的機會。作者從云計算的基礎定義出發,考慮了服務可靠性與服務可用性風險,而不是將焦點放在任何特殊虛擬化管理程序軟件或者是云服務提供上面。因此,這種較高層次分析的頓悟以及建議應該應用到所有提供的云服務和應用部署上面。本書還提供了有關體系結構、測試、工程注意事項方面的建議,以便確保云部署應用能夠滿足用戶對服務可靠性與服務可用性的期望。

本書共有14章,分成三個部分。第1部分 基礎,含第1-3章:1.云計算; 2.虛擬化; 3.服務可靠性與服務可用性。第2部分 分析,含第4-9章:4.云計算的可靠性與可用性分析; 5.虛擬化的可靠性分析; 6.硬件的可靠性、虛擬化及服務的可用性; 7.容量與彈性; 8.服務協調結合分析; 9.地理分布、地理冗余及災后恢復。 第3部分 建議,含第10-14章:10.應用、解決方案及責任; 11.有關設計一個可靠系統的建議; 12.虛擬化應用可靠性設計; 13.云解決方案可靠性設計; 14.提要。

本書具有如下4個方面的特點:對云計算固有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風險進行的嚴格分析;解釋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數量方面的簡單公式;有關虛擬應用及云部署與傳統系統的實施及部署不同之處的啟發式討論;有關開發可靠的虛擬應用和基于云的解決方案的具體建議。

本書第1作者是阿爾卡特朗訊公司的軟件、解決方案及服務組的可靠性工程經理。他擁有十多項美國專利。他是《可靠性設計:基于信息及計算機的系統》和《實際系統可靠性》的作者。第2作者是同一公司同一部門的技術咨詢成員,兩位作者還共同寫作了《超越冗余:地理冗余怎樣能夠改進基于計算機系統的服務可用性及可靠性》。以上三本書均由WileyIEEE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商業、政府、學術及非政府組織中那些正在將他們的應用遷移到云上面的IS/IT人員的指南,也是那些尋求拓展他們專長的技術推銷員、產品管理和質量管理專業人員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胡光華,退休高工

(原中國科學院物理學研究所)

篇9

廣義上的網絡印刷是指所有通過網絡完成的與印刷相關的工作流程,其包括從網上下訂單、文件上傳,到網上活件狀態跟蹤查看、遠程打樣確認、印刷企業內部的生產流程(印前、印刷和印后),甚至到物流配送、付款等多個環節。一個完整的網絡印刷流程需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印刷管理系統、文件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以及倉儲管理系統等,多個系統協同“作戰”,方能真正實現其所標桿的“擴大產品范圍和增值服務的種類,同時降低印刷企業的經營成本,使印刷的各個環節實現流水線化和自動化”的目標和意義。從網絡印刷的功能和目的來看,實現網絡印刷的關鍵點在于網絡印刷前端平臺的搭建、遠程色彩的可控性和一致性、網絡與印刷企業生產流程的銜接。

早在drupa2008上,就已有全球主要解決方案供應商提出了基于網絡印刷應用的軟件系統和印刷解決方案,那么在互聯網更加普及的今天,這些供應商們又有哪些新的舉動來推動印刷企業與網絡印刷的“親密接觸”?事實上,由于網絡印刷是基于互聯網的平臺而實現的一種商業模式,所以在drupa2012上,網絡印刷并不像CTP、數字印刷那樣,以一個完整、獨立的產品形式出現,而是見諸于平臺軟件、流程模塊等之中。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尋覓drupa2012上網絡印刷的“芳蹤”吧。

平臺:網絡服務前端解決方案

網絡印刷最大的功能在于基于互聯網平臺,使客戶和印刷企業不用見面,就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平成下訂單、上傳文件、排版、文件確認以及在線支付等交易,從而突破了地域限制,節省了印刷交易過程中花在面對面交流上的人力和往返時間,這也是網絡印刷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因此,實現網絡印刷在線溝通與交易功能的網絡服務前端解決方案,成為很多解決方案供應商進入網絡印刷市場的切入點。drupa2012上,惠普、愛克發、EFI、富士膠片、AlphaPicture、Apps4Print、CrossMedia、KEY2Print、XMPie和W3P等公司都展出了其網絡服務前端解決方案。

(1)HP Hiflex網絡印刷解決方案

該解決方案是惠普自2011年收購Hiflex軟件公司后推出的新版本的云端網絡印刷解決方案,其建立了一個用戶友好型在線店面,使印刷企業更容易吸引新業務和客戶,并以Drupal開源內容管理為基礎,可與現有的打印環境進行整合。此外,該解決方案還提供高度集成的Hiflex MIS管理系統,通過自動化流程將報價、訂單、發票、任務單、交付通知、發貨標志等包含在內,提高了印刷企業的生產效率。

(2)愛克發:Apogee Store Front

這款基于云計算系統的解決方案,可幫助印刷企業輕松建立網絡商鋪或“服務前端”。其既可提供印刷品也可以提供其他產品,既可服務于B2B客戶,也可服務于B2C客戶。:Apogee Store Front具備在線編輯功能,客戶可以自己設計或編輯文件,一些“外行”客戶可借助這種功能設計自己的名片、信紙抬頭或其他文件;而一些資深的客戶則可以做進一步的編輯加工,讓自己文件的內容更豐富,并可加工多頁的文件。通過這種功能,印刷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一個自我創造的途徑,創造只屬于自己的個性化印刷品。

(3)EFI Digital StoreFront

該解決方案可幫助印刷企業搭建網絡平臺,以此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包括定制印刷,并能與印刷生產流程進行無縫對接,對Fiery、Fiery XF和寬幅整合有更好的支持。該解決方案分為2個版本,可分別滿足產品范圍廣泛以及希望增加業務靈活性的商業印刷企業的需求。作為一個頗具靈活性的流程解決方案,其包括電子商務表單、報價、工作傳票、跟蹤和狀態監控等功能,同時還可以通過增加信用卡支付模塊、可變數據印刷模塊等來擴展其功能。

(4)富士膠片XMF PrintCentre V3

該解決方案允許印刷企業創建多個電子商務網站來進行銷售,幫助印刷企業管理從在線購買到將準備好的PDF文件傳送到印刷生產系統的整個網絡印刷銷售過程,新版本包括一個新的信息編輯模塊,可在已有的WYSIWYG模板編輯器內編輯各種不同的信息,并增強了臨時印刷作業的PDF印前檢測,建立新的更強大的印刷預覽功能。除此之外,該系統還具有很多專為大幅面打印機設計的特點,例如,新的前后臺操作功能,可將需要印刷的大幅面文件簡單快速地添加到XMF PrintCentre網絡店鋪,并靈活地調整產品價格;其還包括了在線購買的增強功能,從而可以更便捷地管理網絡商店的產品。

(5)Apps4Print網上銷售流程

Apps4Print網上銷售流程將來自不同公司的軟件模塊整合到一個完整的流程中,能夠滿足商業和工業化客戶的不同印刷需求,包括辦公文件、海報、商務小冊子和個性化直郵等,同時其還集成了圖像數據庫,能夠將訂單分配給不同的印刷企業。

(6)AlphaPicture網絡印刷系統

drupa2012上,個性化影像制作專家AlphaPicture公司展示了其網絡印刷系統及市場管理系統,其不僅利用云端運算技術提供軟件接口,更推出了營銷、直銷及數字印刷公司的入口網站應用系統,展出范圍包括最新營銷的相關應用工具。

(7)CrossMedia 4All-Portal網絡印刷平臺

該網絡印刷平臺具有高度靈活性的特點,可以在線生成、管理和出版客戶文件,并可根據業務需求配置模塊。4All-Portal出版平臺可高效地管理數據,具有防復制和提供模板的功能;借助Task Managenent模塊,可以定義工作流程,使客戶和印刷企業能夠及時交流并完成訂單,其開放式界面可實現客戶定制,并能集成大量的數據、來自不同鏈接的文件以及第三方軟件。

(8)KEY2Print電子商務流程

該系統搭建了一個網上印刷交易平臺,具有友好的界面和在線產品中心,可實現在線快速估價、網上訂單管理、在線快速評價產品、物流成本管理等,并可為提交訂單和付款提供安全保證,通過FTP實現客戶文件的上傳。

(9)XMPie uStore 6.0

該軟件是施樂公司旗下的在跨媒體、可變數據印刷、一對一營銷方面領先的軟件供應商XMPie最新推出的網絡印刷軟件,其為印刷企業提供了一個針對按需印刷和個性化印刷,并融合了訂單管理系統在內的無縫網絡印刷系統。該系統新增文件處理功能,可對客戶提交的Word、PPT和PDF文件進行處理和印刷;個性化封面、可變數據以及其他新功能使印刷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10)W3P網絡印刷系統

此次推出的W3P網絡印刷系統新增加了Designer Skill Set模塊,可在10分鐘內采用InDesign軟件創建模板,模板的創建者可以通過Swatches表控制客戶所希望達到的色彩效果?;谠萍夹g的流程使客戶可以將InDesign文件上傳到W3P云存儲器中,減少了保存的費用,同時更便于文件的編輯,用戶可以簡單的XML格式從訂單中下載交易數據,其API接口使W3P可以容易與MIS系統進行集成。

在drupa2012特設的創新公園中,還有更多的中小型軟件公司推出了網絡印刷前端解決方案或模塊,例如,Konzept-iX公司展出的基于紙張打印的網絡印刷技術、可變數據精密管理系統及智能在線編輯技術;Pageflex公司新推出的iWay 6.0網絡印刷軟件;PiXfizz公司推出的基于云技術的Cloud-to-print網絡印刷解決方案;Kinetik公司推出的基于HTML5的網絡印刷編輯工具ibright Gecko等。這些網絡解決方案均借助于HTML5、交互語言以及云計算等最新的網絡技術,文件的上傳和管理更加便捷,模塊化的設計使這些網絡解決方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從而為網絡印刷的供需雙方提供了更直接、方便的交流途徑。

保證:遠程色彩管理解決方案

網絡印刷興起之初,大多數觀望者對它都存有一個疑慮,即在這種遠程服務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實際打印樣張的確認環節,如何保證印品能夠滿足客戶的要求。因此,解決方案供應商們也紛紛提出了遠程打樣、云色彩管理等解決方案,例如,GMG、愛色麗、CGS公司、富士膠片等。

(1)GMG CoZone

這是一款基于云技術的軟打樣工具,其中,CoZone_Collaborate模塊可幫助客戶在云端對整個生產狀態、生產數量以及最新的生產活動進行縱覽;通過CoZone_Manage模塊,客戶能夠將GMG色彩特性曲線應用到自己的文件中,而無須掌握豐富的技術知識或投入大量的資金;CoZone_Deliver模塊則可通過在流程中加入GMG色彩打樣解決方案完成生產工作流程。

(2)愛色麗PantoneLIVE

PantoneLIVE動態色彩生態系統實際上是一個基于云計算的、動態的、功能強大的印刷色彩數據庫,其包含了通過真實的印刷工藝、在真實的基材上、采用真實的油墨印刷所得到的色彩標準,這些色彩標準被儲存在一個安全的、基于云計算的門戶網站中,印刷企業和客戶經授權后可通過這一網站進行集中式的色彩溝通,并獲得相關的色彩數據,這不僅能夠實現色彩的一致性,而且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成本。

(3)CGS公司ORIS Color Tuner//Web 2.0

該解決方案采用全流程的客戶端/網絡服務器端的架構、遠程Web的作業提交和監控模式,整合了ORIS Color Tuner、ORIS Soft Proof與ORIS Certified Proof的所有功能與優勢,使管理和監控全球的遠程打樣變得更容易。印刷企業通過ORIS Color Tuner//Web 2.0與互聯網可對作業進行控制與追蹤。

(4)富士膠片XMF Remote V9

作為一種網絡在線提交作業和校檢工作流程的主要工具,該解決方案可方便印刷企業和客戶對印刷生產進行管理。目前其能通過給予系統管理員更大的權限和更好的途徑來為客戶提供XMF Remote的移動設備界面,印刷企業能通過XMF Remote iPad應用程序為其客戶提供印刷作業校樣確認。

事實上,這些遠程色彩管理解決方案并非專為網絡印刷而開發,但在既想享受網絡印刷的便捷,又想保證印刷產品接受度的要求之下,這些軟件系統卻是網絡印刷中色彩質量控制的不二選擇,不管是與現有的網絡印刷前端平臺相集成,還是獨立運行,它們都能解決網絡印刷的“后顧之憂”。

橋梁:生產管理流程解決方案

網絡印刷是一種業務開展模式,除了需要建立網絡印刷前端平臺之外,其與印刷企業內部生產流程的銜接問題也成為很多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開發新軟件時考慮的要素。drupa2012上新推出的很多生產流程都已擴展到網絡印刷的環節,例如,海德堡、柯達、富士膠片、惠普等。

(1)海德堡印通2.0工作流程

該工作流程在原有版本的印前、印刷和印后流程中加入了網絡印刷管理模塊、數字印刷管理模塊、包裝印刷管理模塊以及印通商務管理系統。其中,網絡印刷管理模塊將印刷企業的工作延伸到了客戶端,可以使印刷企業運營一個或多個在線商店,其典型的功能包括訂單處理和審批過程、網絡印刷購物、用戶管理、配送和在線支付,客戶端可以進行各種數據處理和在線文件編輯,該模塊還具有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數據分析工具;數字印刷管理模塊,在印前處理完成后,可以根據印刷的數量和具體要求來決定是進行數字印刷,還是進行傳統印刷,其中,關鍵顏色管理功能,通過一整套的工作,包括調整傳統印刷機和數字印刷機、生成ICC文件、進行色彩匹配等,讓兩種印刷方式印出來的產品顏色盡可能一致;印通商務管理系統可將下訂單、材料、物流、客戶信息管理等流程都集成進印通2.0流程中。

(2)柯達印易通印前端口系統

柯達統一工作流程中的印易通印前端口系統為客戶、印前人員和客服代表提供了安全的網絡接入,實現遠程作業提交、進程跟蹤、協作、遠程打樣和批準。任何客戶、客服代表或遠程操作人員都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網絡瀏覽器查看文件。其中,內置的柯達Smart Review打樣客戶端可以使所有參與方都能在線查看文件,并通過網絡聊天室展開小型會議,同時還可以查看PDF文件。

(3)HP SmartStream

該解決方案是端到端工作流程組合方案,包含商務管理HP Hiflex MIS,生成和提交HP Hiflex webshop、HP SmartStream Director、HP SmartStream Designer,HP SmartStream Production Center,HP SmartStream Photo Enhancement Server、Print Servers等模塊。最新的HP SmartStream解決方案包含合作伙伴的解決方案,從訂單提交開始,到全面的文件處理、可變數據管理、拼版以及圖像管理、印后管理等。

可以看出,在這些流程軟件中,網絡印刷是其最前端的模塊之一,很自然地和印刷工作流程銜接在一起,既擴展了印刷生產流程的控制版圖,也使印刷企業能夠借助這種一體化解決方案來擴展多元化業務,真正實現了端到端服務。

篇10

“十幾年通信領域的沉淀讓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服務經驗,這也是我們在推廣自主云計算解決方案方面的最大優勢之一。”斯坦德董事長胡永生表示。

斯坦德的努力在今天終于收獲了碩果。在日前舉行的“云橋”系列產品技術和設計定型會上,斯坦德同南京白下區政府聯合對外展示了基于InfiniBand(轉換纜線)技術的云計算平臺。

根據介紹,云橋系列包括了云橋InfiniBand SAN、云橋InfiniBand Bridge以及云橋InfiniBand WAN加速器等多款產品,通過將這些產品結合,進而形成了云橋并行存儲系統解決方案。未來,云橋系列產品不僅將被打造成為基于Iaas層的硬件支撐系統,從計算、存儲和網絡三個方面構建基于IB技術的云計算平臺,而且會同云計算應用與服務結合,提供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云計算平臺解決方案。同時云橋系統還將對外公布接口,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

南京斯坦德首席科學家周會群表示,InfiniBand技術高帶寬、低延時、I/O虛擬化等優勢是斯坦德選擇這一技術的原因,也是云橋系列產品最為關鍵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