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的護理診斷范文

時間:2023-12-14 17:39: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常見的護理診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生兒常見的護理診斷

篇1

【摘要】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病死率很高。其特征為肺部彌漫性病變并且在臨床上表現不典型。臨床上一般分為吸入性和感染性肺炎多見。感染發生在宮內及產時者稱宮內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多為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桿菌最常見。發生在產后的感染稱為生后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因此,探討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診療及合理科學的護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生兒 肺炎 護理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病,占新生兒死亡原因的10%~20%。新生兒是剛離開母體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樞及呼吸系統發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組織發育不全,氣管支氣管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部血液豐富,其次,新生兒機體的防御功能較差。

新生兒肺炎可分為吸入性和感染性兩類:前者包括產時吸入羊水、胎糞、血液,產時陰道黏液、乳汁,新生兒口腔分泌物及胃內容物,后者包括在宮內或產時,母體有傳染性疾病時由血行或淋巴系統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所致。

新生兒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咳嗽、不發熱、陣發性青紫或蒼白、呼吸困難、拒乳易嗆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治療的基礎上臨床護理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新生兒肺炎的康復。

一 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 2006~2010年收治的126例新生兒肺炎,其中重癥肺炎56例,合并有心衰者32例,有驚厥者21例。全部病例均經病史、體征及X線證實。

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表現及肺部體征與X線改變往往不完全相符。利用胸部X線拍片對診斷新生兒肺炎有其重要性,尤其是高質量X線照片,可為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提高重要依據提供重要依據。因此,在新生兒肺炎的診斷中:(1)以拍胸片為主要檢查手段;(2)拍新生兒胸片時,要做到操作快;(3)按照、曝光條件和曝光時機要掌握準確;(4)掌握新生兒胸部拍片的特點,這些都有助于新生兒早期肺炎的診斷。

2 結果 126例患者均獲臨床痊愈。

二 護理方法

1 加強疾病護理的宣教:注意患兒的保暖、休息應隨外界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隨時更換潮濕的衣服,以免發生反復感染。必要時應讓患兒臥床休息,避免過度活動等。

2 呼吸道護理:反復吸凈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霧化吸入,引流,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每2~4小時翻身、拍背、更換,取半臥位或床頭抬高30°~60°,以使肺部擴張,減輕呼吸困難,利于分泌物排出。必要時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或止咳化痰藥。霧化吸入后輕扣背部,協助排痰。

3 供氧護理:供氧有低氧血癥時可根據病情和血氧監測情況采用鼻導管、面罩、頭罩等方法供氧;重癥并發呼吸衰竭者,可給予正壓通氣治療。如果出現面色灰白、口唇紫紺、喘憋、呼吸困難加重等表現,立即給氧。缺氧明顯者宜用面罩給氧,新生兒或鼻腔分泌物較多的患兒,可用面罩、頭罩、鼻塞或氧帳給氧。如果患兒出現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口吐粉紅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腫表現,應立即吸入20%~30%酒精濕化的氧氣,每次吸入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

4 抗生素治療護理:金葡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頭孢菌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革蘭陰性菌或綠膿桿菌對一般抗生素耐藥者可用第三代頭孢菌素;B族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選用氨芐青霉素與青霉素治療,3天后用大劑量青霉素,療程10~14天;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芐青霉素;單純皰疹肺炎可用阿糖胞苷或無環鳥苷;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病毒唑霧化吸入3~7天;厭氧菌感染首選甲硝唑靜脈滴注;衣原體肺炎可用紅霉素,劑量為50 mg/(kg?d),共2~3周。即根據不同患兒使用不同的藥物和劑量。

5 中醫介入的護理:根據小兒肺炎起病急且易傳變的臨床特點,傳統的中醫辨證治療客觀上存在緩不濟急的矛盾, 因此發揮中醫藥防治小兒肺炎的特色優勢,需重視應用現代診療護理技術,加強對重癥肺炎患兒的監測和護理;重視中醫藥扶正療法在新生兒肺炎階段的早期介入治療和護理。針對嬰幼兒服用中藥湯劑依從性相對較差的矛盾,普及既保持中醫護理特色又具簡、便、廉、驗的中醫外治法及煮散劑的應用,加強中藥給藥途徑及劑型改革;針對中醫特色療法在小兒肺炎防治中的作用,開展對常用特色療法的臨床驗證及技術規范研究。

6 密切觀察心力衰竭的表現:新生患兒如果出現面色灰白、煩躁不安、氣喘噓噓等癥狀,短期內心率加速(幼兒>160次/min,嬰兒>180次/min)、肝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大等心力衰竭等表現,要及時報告醫生,給予氧氣吸入并減慢輸液速度,遵醫囑給予強心、利尿、鎮靜藥物,以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減輕體內水鈉潴留,從而減輕心臟負荷。

7 按時服藥、打針: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打針痛、吃藥苦等問題而忽視給孩子及時治療,甚至有些家長雖然接受了治療,但孩子一旦病情有點好轉就停止用藥,這樣的遷就孩子??山Y果往往是過幾天病情又加重,有用藥,以至于病程遷延不愈,病情逐漸加重,最后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8 恢復期的護理 :新生嬰幼兒要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睡眠,要避免使他們過度勞累比如長期的啼哭等。同時要加強營養供給,要保證高蛋白、高纖維素食高營養食物的供給。

對于新生兒肺炎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積極治療,以遏制病情的進展。多數新生兒肺炎經過積極有效的救治是完全能夠治愈的,并不留下任何后遺癥,而且也不會復發。但嚴重的肺炎又合并了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或損害,就會有留下后遺癥的可能性。因此,要正確認識新生兒的肺炎,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及早給家長和患兒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 劉世超.新生兒肺炎200例X線診斷體會.實用兒科雜志,2008.

[2] 盧升梅.兒科細菌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

[3]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4] 王慕狄.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5] 古銳,余加林.用PowerBuilder建立新生兒感染病原菌及抗菌藥物變化動態監測系統[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

[6] 許植之.新生兒肺炎的防治[J].中國實用兒科學雜志,2007.

[7] 陳偉君,姚慶華.早產兒肺炎的X線診斷與臨床意義[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

[8] 張志君,徐潤華,李劍媛.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護理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篇2

關鍵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治療;護理

Nursing Car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ZHOU Dan,CHEN Li,HUANG Gong-li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 and nursing points of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80 cases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2011 .1~ 2013.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one side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sultsAll 80 cases were cured, no case of nuclear jaundice.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process can prevent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Key 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Blu ray treatment; Nursing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嚴重者可導致核黃疸,引起神經系統不可逆損傷。藍光治療(光療)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簡便,且無嚴重副作用而被廣泛采用。我院采用光療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取得良好療效。現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80例,男44例,女36;足月兒56例,早產兒24例;ABO血型不合溶血32例,敗血癥1例,臍炎2例,感染性肺炎20例,新生兒窒息20例,缺血缺氧性腦病3例,顱內出血2例。

1.2 方法

1.2.1診斷標準參照《實用新生兒學》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1]。

1.2.2膽紅素檢測方法靜脈血測定血膽紅素水平,經皮測量膽紅素動態觀察,1次/d。

1.2.3治療采用戴維XHZ-90L單面黃疸治療儀,根據黃疸程度決定藍光照射時間,照射12h34例,24h32例,48h12例,72h2例。光療同時給予肝酶誘導劑、白蛋白靜脈輸注、茵梔黃、抗感染及對癥支持等治療。

1.3護理措施

1.3.1光療前護理光療前檢查光療燈管是否全亮,若有灰塵要擦去,黃疸治療儀要預熱使箱內溫度保持在30℃左右(早產兒、極低體重兒為32~36℃),濕度保持在55%~65%。光療前給患兒洗澡,這樣可清潔皮膚,減少感染。洗澡后不應撲粉,以免阻礙光線照射皮膚?;純褐讣滓喍蹋乐棺テ破つw。對輸液者雙手要稍加約束,以防抓掉頭皮靜脈針。

1.3.2光療中護理光療過程中要增加喂奶次數,勤換尿布,脫水者按醫囑靜脈輸液,記錄出入量。對特別好動者,可按醫囑肌注適量魯米那鈉,既可減輕黃疸,又可減少體力消耗及防止兩足摩擦破皮。2~4h翻身1次。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包括患兒一般情況及生命體征、黃疸程度變化、尿、糞顏色與性狀、皮膚有無發紅、干燥、皮疹,患兒有無煩躁、嗜睡、發熱、嘔吐、腹脹、拒食,以及吸允能力和哭聲變化等,如有抽搐、呼吸暫停及青紫者應暫停照射,及時與醫生聯系,進一步檢查原因,給予適當處理。吸氧者,注意氧氣的溫度與濕化,保持呼吸道通暢。

1.3.3光療后護理光療后給患兒全身沐浴或擦身,檢查皮膚有無破潰,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并觀察黃疸有無反跳現象。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3.1嚴密監測體溫藍光治療中新生兒體溫要保持在36℃~37℃,每2h測量體溫一次。發熱是藍光治療中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當在藍光治療中出現發熱時,暫時關閉光源,并物理降溫。本文80例藍光治療新生兒6例出現發熱,體溫38℃~39℃,給予物理降溫,暫停光療,體溫正常后繼續照射。

3.2保證足夠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脫水在藍光治療過程中,記錄出入量,觀察是否有脫水現象。藍光治療新生兒易哭鬧、出汗,不顯性失水增加約40%[2],且藍光治療分解產物經腸道排出時刺激腸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丟失更多。所以藍光治療期間應及時補充水分,每2h喂奶1次,如進食不佳者,應及時靜脈補液,保證水分供給。

3.3加強皮膚護理,防止皮膚破損及新生兒紅臀入藍光箱前給新生兒剪短指甲,防止哭鬧時抓破皮膚。藍光治療中,分解產物經腸道排出刺激腸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數增多,排出的糞便及尿液產生氨類物質,刺激皮膚引起紅臀發生[3]。故藍光治療新生兒要勤換尿布,并加強臀部護理,采用鞣酸軟膏涂新生兒臀部,能有效防止紅臀發生。本文3例發生紅臀,經以上方法護理臀部后紅臀消失。

3.4預防感染新生兒抵抗力低下,易受細菌感染,故預防感染十分重要。護理人員要帶口罩,在接觸新生兒前后要洗手,并做好新生兒臀部護理、臍部護理,防止皮膚破損后細菌侵入引起感染。

3.5預防嘔吐,防止窒息藍光治療時新生兒的自動是仰臥位,新生兒胃呈水平位,易造成新生兒嘔吐。而新生兒放射能力差,嘔吐時的胃內容物易嗆入氣管造成新生兒窒息。護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兒嘔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在喂奶時采取45°角,速度不能太快,進食后半小時內頭部稍抬高,右側臥位。這樣使奶汁盡快進入十二指腸,減少奶汁在胃內過長時間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發生嘔吐時,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新生兒哭鬧煩躁時,護理人員應給予撫觸,盡量使其安靜后喂奶,必要時給予魯米那鎮靜。

4結論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措施能預防并發癥發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16.

[2] 曹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1):80-81.

[3] 洪黛玲主編.兒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0.117.

篇3

【關鍵詞】新生兒;低血糖;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40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80-01新生兒低血糖癥是新生兒最常見一種危重疾病,由于長期持續性低血糖可導致腦細胞能量失調,造成不同程度的腦細胞損傷,如果不及早治療,可造成智力嚴重低下或腦細胞壞死甚至死亡。如果早診斷早治療加之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死亡率。現對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治52例新生兒低血糖癥患兒實施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治52例新生兒低血糖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血糖測定均符合低血糖,低血糖診斷標準:足月兒生后3天內的血糖低于

1.2臨床表現大多數患兒無明顯癥狀.少部分患兒有呼吸淺促、呼吸暫停、反應差、吸吮無力、陣發性發紺、震顫、驚厥、抽搐、嗜睡、肌張力低等。本組病例中無癥狀者38例,癥狀輕者14例;其中反應差6例,拒乳吃奶差3例,紫紺1例,嗜睡l例,口吐白沫1例,抽搐1例,呼吸困難l例。

1.3方法兩組均輸注葡萄糖液,足月兒給予25%葡萄糖溶液2-4ml/kg靜脈注射;早產兒即給予10%葡萄糖溶液2ml/kg靜脈注射,速度為1ml/min。隨后繼續滴入10%葡萄糖溶液,速度為3-5mL/(kg.h),在血糖>2.2mmol/L達1-2天后漸停治療,并按需要給足夠的熱卡。2護理措施

2.1對照組常規護理保持室溫保持在24-28℃,相對濕度保持在55-65%,每日通風2-4次,紫外線每日消毒30分鐘,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兒體溫、心率、神志狀態、嗜睡、驚厥、哭聲、呼吸、肌張力等情況進行觀察,特別對伴有早產、低體重兒、感染、窒息、硬腫癥等低血糖癥患兒兒應進行更嚴密的觀察和監測,如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立即吸入氧氣等急救措施,為了防止吸入高濃度氧中毒,吸高濃度氧的時間不易過長,應根據血氧飽和度隨時調節氧氣濃度和氧流量,保持吸入最佳的氧氣。

2.2治療組護理采用護理方法是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

2.2.1嚴密監測血糖為了早診斷早治療應對新生兒血糖的監測,特別對早產、感染、窒息、硬腫癥等高危新生兒,應在出生后0h、6h、12h、24h及48h進行微量血糖測定,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2.2.2及時喂養預防新生兒低血糖有效措施是補充能量,一般情況新生兒出生后30分鐘后開始母乳喂養,對于吸吮能力差或者拒乳新生兒,生后1小時應給予補充葡萄糖,補糖溶液不宜過高,以10%濃度葡萄糖液為最佳,并定時監測血糖,防止高血糖引起的顱內出血。

2.2.3復溫由于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神精發育不完善,寒冷刺激可以造成葡萄糖消耗增加,導致新生兒低血糖[1]。因此加強保暖工作,對于早產兒、低體重兒、體溫不升而且四肢發涼,一定要更加注意保溫,室內的溫度一般在25-28℃,一般采用熱水袋進行保溫,對于低于35.5℃低體溫兒應采用保溫箱進行保溫,但是要注意避免燙傷。

2.3療效判定標準根據測定血糖恢復正常指標所需要時間長短來確定。

篇4

【關鍵詞】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蛔o理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IE)是新生兒科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一,是由于圍生期窒息等因素導致的缺氧與腦血流量減少或暫停,引起胎兒及新生兒的腦損傷,是新生兒窒息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1]?,F將我科2010 年1 月~ 201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60例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60例中, 男32例, 女28例, 入院日齡為出生后0.5 h~7d。生后3d內起病者47例, 4~7d者13例。宮內窒息32例, 娩出過程中窒息28例。

1.2 HIE診斷標準

一般出生后即出現異常神經癥狀并持續24h以上。輕型:僅有激惹或嗜睡,擁抱反射活躍;中型:有嗜睡或意識遲鈍,肌張力低下,可出現呼吸暫停、眼球顫動或肢體僵直及局限性陣攣性驚厥的表現,吸吮、擁抱反射減弱,瞳孔縮?。恢匦停阂庾R減退、昏迷或木僵,腦水腫現象嚴重[2]。

1.3實驗室檢查。在生后1周內, 入院72小時進行第1次頭顱CT檢查, 其中輕度38例, 中度15例, 重度7例, 并有顱內出血者13例,新生兒肺炎21例,黃疸者24例。

1.4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一般新生兒缺血缺氧腦病護理常規方法,觀察組采用一般護理常規上配合康復護理方法。以觀察兩組療效比較。

2 結果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治療效果本組60例患者,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康復護理方法)顯效17例(56.66%);有效12例(40.00%);無效1(3.34%),總有效率29(96.67%)。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顯效14(46.67%);有效11(36.33%);無效5(16.67%),總有效率25(83.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P < 0. 05))。

3 討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IE)是指在圍產期窒息而導致腦的缺氧缺血性損害,臨床出現一系列腦病表現。本癥不僅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兒期后病殘兒中最常見的病因之一。圍產期窒息是本癥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體和胎兒間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障礙,使血氧濃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宮內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過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缺氧主要引起腦水腫及神經元壞死,缺血主要引起腦血管梗塞及白質軟化。

本實驗操作方法如下:

對照組方法:1.保暖:1早產兒室內溫度應保持溫濕度適宜,對體溫較低、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則給予暖箱保暖。2暖箱保暖:體重越輕箱溫要求越高,體重在1501-2000克者,暖箱溫度在30-32℃;體重1001-1500克者,暖箱溫度在32-34℃,一般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隨著日齡增加而相應調整暖箱溫度。2.喂養:喂養以母乳為最優,若無母乳,可用配方奶粉。3.密切觀察病情:1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采取側臥位,定時更換,并輕拍背部。2供氧,發生青紫及呼吸困難時遵醫囑給予吸氧。3呼吸暫停時給彈足底拍背等刺激使其恢復自主呼吸,或用面罩接呼吸囊做加壓呼吸,咽喉部有分泌物者應及時吸出,并報告醫師。4遵醫囑按時完成補液量,必要時使用輸液泵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一般護理:1.預防感染,早產兒室內必須空氣新鮮,每日上、下午各通風一次,地板、工作臺、床架等均要濕擦,每周用消毒液消毒。2.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工作人員護理前須洗手,每日更換氧氣濕化瓶及吸引器瓶內水。3.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翻身更換,病情允許可每日行溫水浴。

觀察組方法: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康復護理。早期康復護理的具體內容包括[3]: 1視覺刺激:將顏色鮮艷的玩具放在患兒眼前,多次逗引患兒的注意。2聽覺刺激:給予患兒聽母親錄音和鋼琴曲,盡量選擇聽同一樂曲,2次/d,每次30~60min;3觸覺刺激:被動屈曲患兒的四肢,撫摸以及變換患兒的姿勢等。對患兒進行皮膚按摩,按先俯后仰、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3 次/d,每次10~15 min;4嬰兒操:進行嬰兒被動操訓練,輕握患兒手腳,按摩并伸屈四肢,按節律反復進行活動,6次/d,每次10~15min;5水療法:病情穩定后予以游泳水療法,在新生兒脖子上套上微型的氣圈,選擇在室溫30℃左右的嬰兒游泳室內進行,池內的水溫保持38℃恒溫,讓其在音樂的節奏中游泳運動,并配合穴位按摩。

HIE無特效治療方法,以早期支持療法為主,著力預防胎兒宮內窘迫,提高新生兒窒息復蘇水平。將康復護理應用到新生兒科的常規護理中,此方法以最早時間介入治療過程中,能夠減少患兒后遺癥的風險率。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新生兒 尿布皮炎 維生素AD滴劑

新生兒尿布皮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的多發性皮膚病[1],又稱新生兒紅臀。本病的發生不但可以造成局部皮膚損害,如處理不當甚至可導致敗血癥[2]。引起紅臀的原因很多,治療和護理均較棘手。為進一步探討預防新生兒紅臀的護理措施,提高新生兒的護理質量,本科自2009年7月――2010年4月應用維生素AD滴劑預防新生兒紅臀,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2009年7月――2010年4月出生后在新生兒科無陪病房住院的新生兒100例,其中男嬰43例,女嬰57例,日期1――28天。隨機分為實驗組(51例)和對照組(49例),,兩組新生兒的性別。日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經統計無顯著性差異( P>0.05 ),入院時臀部皮膚狀況均正常,所用尿布為一次性尿布。

1.2方法

1.2.1 對照組:從住院第一日起,每日沐浴時及便后用溫水清潔新生兒會及臀部,更換清潔尿布。

1.2.2 實驗組;從住院第一日起,每日沐浴時及便后用溫水清潔新生兒會及臀部,更換清潔尿布后,取柔軟棉球蘸取維生素AD滴劑,輕涂于會及處。

1.3評價方法:《兒科護理學》新生兒紅臀的臨床護理診斷標準[3] ,將新生兒紅臀分為輕、 重Ⅰ°、重Ⅱ°、共3度。輕度:臀部、會皮膚潮紅或有皮疹;重Ⅰ°:輕度癥狀加表皮破潰;重Ⅱ°:臀部、會破潰繼發感染。觀察并記錄兩組新生兒紅臀發生的例數。

2 結果

2組新生兒紅臀發生比較(見表1)

3 討論

3.1 新生兒易發生尿布疹。一方面是由于皮膚嬌嫩,真皮血管豐富,當處于尿布或塑料薄膜造成的濕熱環境中時,由于尿中尿素被糞便中的細菌分解產生氨,氨刺激皮膚的同時尿液浸漬使皮膚發炎。另一方面,新生兒機體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特別是新生兒患病時,皮膚的屏障功能更差。在上述情況下導致皮膚潮紅,起皮疹,炎性滲出,極易合并細菌感染,嚴重時可導致敗血癥,從而危及生命。涂以維生素AD滴劑,可、保護、滋潤皮膚,并加速上皮細胞生長,促進創面愈合[4] 涂油以后的皮膚不易粘住大小便,便于清洗,減少排泄物對臀部的刺激,從而有效預防新生兒尿布疹的發生。

3.2該方法操作簡單易行,取材方便經濟,值得在基層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成兆莫 鞣酸軟膏配合氧療治療新生兒紅臀的效果觀察 [J] .當代護士.2006,(12):45

[2]邱岸花,鄧靖怡.新生兒病區院內感染的護理管理[J]

篇6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病因;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1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848-02

新生兒肺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可分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兩種。由于新生兒呼吸系統發育還不完善,肺部和氣管分泌物還不容易排出,造成呼吸道阻塞,阻塞通氣和換氣,從而造成新生兒肺炎的發生[1],因而必須找出新生兒肺炎的病因,并且進行圍產期護理,以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為了探討新生兒肺炎的病因和護理措施,本文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兒肺炎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兒肺炎患者120例,男性64例,女性56例,日齡在1-28d之間,平均為(8.1±2.1)d,感染性肺炎48例,吸入性肺炎72例。

1.2臨床診斷標準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肺氣腫、呼吸衰竭等。

1.3護理方法

1.3.1基礎護理①維持新生兒合適的體溫,將新生兒放置在恒溫箱中,適當調節溫度,使新生兒體溫維持在36.5℃-37.2℃之間,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②每天對患兒進行擦浴或沐浴,對患兒的臍部、口腔、眼部等進行護理,保持臀部清潔[2]。

1.3.2吸氧每兩小時對患兒進行變化,防止患兒窒息,并且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必要時進行霧化吸入;對于呼吸困難的患兒進行吸氧治療,采用鼻導管法,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鐘0.5-1L,采用頭罩法,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鐘5-8L,對于呼吸衰竭的患兒采用呼吸機輔助吸氧。

1.3.3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由于新生兒肺炎病情變化較快,病情較為復雜,患兒反應能力比較低,因而要進行密切觀察,觀察患兒的體溫、心電圖、呼吸狀況、精神狀態等,防止出現呼吸衰竭、酸中毒等異常情況,當出現異常情況時要及時報告給醫生,并且進行緊急處理。

1.3.4控制感染要定期對病房開窗通風,實行嚴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并且對新生兒的用品進行消毒,對醫療器械進行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防止出現交叉感染。

1.3.5合理喂養盡量采用母乳喂養或母乳喂養與人工喂養相結合的方式,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則,既要保證奶量,維持新生兒所需的熱量,又要防止新生兒胃膨脹后產生嘔吐造成窒息。

2結果

2.1日齡與新生兒肺炎發病的關系120例患兒中在1周內發病72例,占60.0%,在1周后發病48例,占40.0%。

2.2圍產期因素與新生兒肺炎發病的關系造成新生兒肺炎的圍產期危險因素包括早產(35.0%)、宮內窘迫和羊水污染(26.7%)、胎膜早破(15.0%)、產程延長(13.3%),見表1。

2.3護理效果經過圍產期積極護理,痊愈110例,痊愈率為91.7%,死亡10例,死亡率為8.3%。

3討論

新生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發紺等[3],嚴重影響著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新生兒肺炎主要發病在出生后1周內,通過本研究發現,其病因主要為早產、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等圍產期因素,因而要根據對新生兒進行圍產期護理。

本研究中通過基礎護理、吸氧、密切觀察患兒病情、控制感染和合理喂養等,在護理中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給患兒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并采取措施改善患兒通氣功能,控制感染。在進行護理后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91.7%的患兒痊愈出院。

總之,造成新生兒肺炎的主要因素包括早產、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等圍產期因素,因而要加強對新生兒肺炎患者的圍產期護理,能夠提高患兒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淑萍.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并發新生兒肺炎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2,21(23):141-142.

篇7

we feel if we can discover the cause of apnea and for appropriate care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respiratory suspended due to poor prognosis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103例中,女57例,男46例,體重小于1.5kg 36例;1.5-2.5 kg 46例;大于2.5 kg 21例;胎齡小于32周 39例;32-37周 47例;大于37周以上 19例。入院診斷新生兒肺炎46例,顱內出血20例,硬腫癥4例,敗血癥6例,早產兒14例,肺透明膜病4例,化膿性腦膜炎1例,新生兒溶血癥3例,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4例。轉歸:治愈91例,死亡4例,自動離院8例。

2 護理體會

2.1 引起呼吸暫停的原因分為原發性、癥狀性。原發性系由早產兒單純因呼吸中樞發育不全所致,癥狀性系由下列疾病所致:如①缺氧: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和貧血等。②感染:敗血癥、腦膜炎等。③中樞神經系統疾?。猴B內出血。④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⑤代謝紊亂:低血糖、低血鈉、低血鈣和高氨血癥等。⑥胃食管返流。⑦因頸部前曲過度而致氣流阻塞。新生兒呼吸暫停多見于早產兒, 其發病率可高達50%-59%,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2.2 原發性呼吸暫停 與癥狀性呼吸暫停不同的是不伴有其它疾病時的呼吸暫停,一般預后良好。有條件時可使用心電監護儀,發作時注意患兒的心率、呼吸、面色及一般情況,僅輕微刺激如刺激皮膚或足底即可改善癥狀。如果患兒反復發作,可使用少量的呼吸興奮劑,同時并發其它疾病時亦可轉變為繼發性呼吸暫停。

2.3 癥狀性呼吸暫停 呼吸暫停是原發性疾病的表現之一,根據病因可從以上幾個方面去觀察、護理和預防。

(1)呼吸系統疾病為新生兒呼吸暫停最常見的病因。本組新生兒肺炎46例,肺透明膜病4例,共占49%。因肺部疾病可致肺通氣功能和/或換氣功能受損,引起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抑制呼吸中樞,同時肺順應性差,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堆積和支氣管粘膜腫脹增加了氣道阻力,使呼吸肌疲勞而致呼吸暫停。新生兒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功能均差,痰液在咽喉部或氣管內堆積,通過喉上神經反射性引起呼吸暫停。對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呼吸暫?;純嚎山o予頭罩吸氧、CPAP吸氧,因CPAP鼻塞可刺激鼻腔中的呼吸感受器,可減少暫停發作,如反復發作則應用機械通氣治療。除了必要的氧療外,主要措施是加強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氣功能,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積,減輕氣道阻力。有條件時給予加溫濕化吸氧,必要時采用超聲霧化,以稀釋分泌物。同時配合胸部物理療法,如定時翻身、拍背、電按摩等,使分泌物易于排出。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節氧流量、CPAP的壓力和呼吸機參數。本組有5例患兒在撤離呼吸機后,由于痰液粘稠堆積發生呼吸暫停,經加強呼吸道管理后,未再出現。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因呼吸中樞受損而致呼吸暫停。有的抽搐表現為呼吸暫停。仔細觀察發現還有口角抽動、雙目凝視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鎮靜止驚劑,控制驚厥和呼吸暫停,及時使用脫水劑,以降低顱內壓。這類患兒呼吸暫停可反復發作,應注意觀察呼吸暫停的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和鎮靜劑效果,以便及時、準確的使用鎮靜劑。

(3) 感染、黃疸、硬腫癥 全身感染如敗血癥,硬腫癥及核黃疸的病兒出現呼吸暫停常提示病情嚴重,預后不佳。呼吸暫停的發作與嚴重感染、微循環障礙、組織缺氧酸中毒、呼吸中樞抑制有關。硬腫癥患兒在病發肺出血前可表現為全身皮膚花紋、血壓降低,出于感染性休克狀態。此時應立即進行機械通氣,同時擴容、糾酸,積極控制感染,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加強全身支持療法,敗血癥患兒根據血培養結果選用抗生素。

(4)代謝紊亂及其它原因 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鎂、晚發性酸中毒、隱匿性胃食道返流時均可誘發呼吸暫停。本組有4例孕齡30周,體重小于1.5kg的早產兒,在恢復期發生呼吸暫停,仔細觀察病人一般情況良好,呼吸暫停均于每次喂奶后10min,且口角有奶液溢出。匯報醫生后考慮為隱匿性胃食道返流所致,即給予頭高腳低位,未再發生呼吸暫停。對這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暫停要加以重視,否則易引起誤吸而窒息死亡。

2.4 對易發生呼吸暫停的高危新生兒應入ICU,單靠臨床的嚴密觀察往往不夠,應用監護儀進行監護及時診斷呼吸暫停,使用四頻道監護即心電呼吸監護加上脈搏氧飽和度的熱頻傳感器和外鼻孔下的熱能傳感器能記錄呼吸道的氣流變化,有助于觀察、診斷新生兒呼吸暫停,早發現及時治療,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包翠榮.新生兒呼吸暫停的護理.中國傷殘醫學.2008(05):126

篇8

關鍵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觀察;護理效果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常見于圍產期的新生兒,是由于呼吸功能出現問題而導致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一部分新生兒會在發病后遺留下程度不一的后遺癥,嚴重者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陷[1]?;加袃喝毖跞毖缘男律鷥喝绮坏玫郊皶r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新生兒的殘疾甚至死亡,因此對新生兒進行細致的護理對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恢復與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2]。我們對近期臨床發生的28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資料進行討論,分析臨床觀察與護理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來源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并治療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28例,28例患兒均符合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診斷標準,其中男嬰16例,女嬰12例。足月產兒16例,孕期在41w~44w 3例,早產兒9例。本組病例中輕度患兒13例(46.43%)、中度的患兒12 例(42.86%),重度的患兒3例(10.71%) 。

1.2病因分析

1.2.1產婦因素 大部分產婦在妊娠期患有高壓綜合癥、貧血癥狀、心肺區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產婦在分娩期出現急產、滯產、大出血等狀況。

1.2.2胎兒因素 胎兒在子宮內發育緩慢、過熟兒、先天畸形產兒等。新生兒常伴有心律不齊、心動過緩、紅細胞增多、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等

2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觀察與護理

2.1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觀察

2.1.1基礎生命體征的觀察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對外界刺激較為敏感,使新生兒的生命體征容易產生變化,測量體溫1次/h并做好記錄。患有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新生兒呼吸無規則,呼吸快時可達到120次/min,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或是呼吸暫停。

2.1.2面色的觀察 根據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嚴重程度,患兒的面色也會發生改變,病情較輕的患兒面色變化較輕,而重度患兒面色則呈青紫色,并且會跟著病情發展的程度而進一步加深面色,與患兒的窒息時間相符,在患兒的面色轉變為蒼白及缺氧狀況得到緩解,患兒的面色也會逐步轉為正常。

2.1.3 意識的觀察 醫生可由患兒的意識狀態來判斷其病情,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患兒其意識辨別最早表現為興奮、易怒、難以入睡、安靜后進入抑制狀態,反應較為遲緩、進而陷入昏迷狀態,一般重度患兒會進入深度昏迷狀態,對外界刺激基本無反應、本組參考資料中有1例死亡患兒在出生時處于深度昏迷狀態,經醫生緊急搶救無效。

2.1.4前囟的觀察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患兒顱內壓呈增高趨勢,表現在患兒的前囟,在病情的不斷惡化下,部分患兒的前囟會呈現稍過飽滿,逐漸轉變為前囟明顯飽滿,觸摸前囟有緊張感,患兒會出現驚厥,發生四肢抽搐、呼吸暫停等情況,此時應及時做好應急處理。

2.1.5其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在出生后嘔吐出淺褐色的羊水,不排除患兒消化道出血的可能,通過瞳孔對光反射來檢查患兒病情的深淺程度,如出現反射消失、雙側瞳孔大小不一,則可判定患兒的病情已嚴重化。

2.2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護理

2.2.1一般護理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病房內應保持適宜的溫度及濕度,病房的安靜與清潔等,輔助患兒維持正確的身置,醫護人員矯正患兒時動作要輕,減少對患兒的刺激,最大程度的降低患兒發生驚厥。剛出生的新生兒對周圍的環境及溫度很敏感,體溫的變化會加重氧氣的消耗,加重患兒的缺氧狀況。因此,醫護人員對患兒的保存工作應嚴格,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采取暖箱為患兒保溫,暖箱溫度根據患兒的體溫來進行制訂與調整,同時還需注意暖箱的清潔問題,避免患兒產生交叉感染。

2.2.2呼吸及給氧 新生兒的呼吸很窄,纖毛的運作能力較差,極易產生堵塞,應進行嚴密的觀察,避免因分泌物堵塞而發生卻請情況,及時對患兒進行吸痰。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給氧,以提升腦部血氧的濃度,緩解缺氧癥。

2.2.3營養 新生兒的吸允能力低下,在疾病的影響下部分患兒無吸吮能力,此時患兒營養補給是通過靜脈注射葡萄糖,以防止患兒產生低血糖,維持腦部正常的代謝,在患兒病情穩定后再驚醒母乳喂養,并記錄患兒的進食狀況。

2.2.4其他 嚴密監控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體征狀況,一經發現患兒的身體異常,立即采取對應措施,在患兒出現驚厥時應立即上報醫生進行驚厥處理,采用鎮靜藥物來治療,比如苯巴比妥鈉等。

3結果

通過醫護人員悉心的觀察與護理,本組28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中16例患兒已痊愈(57.14%),好轉者8 例(28.57%),病情未改善或轉院者2例(7.14%),留有后遺癥者1 例(3.57%),病情惡化死亡的新生兒1例(3.57%)。

4討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氧氣供給不足。其主要表現為興奮、意識障礙、頭圍增大、前囟飽滿、顱內壓升高等癥狀。神經系統缺陷會在出生后逐漸加重,在72h候達到高峰,然后逐漸好轉,嚴重者病情可能惡化。新生兒的驚厥是無規律可循的,發作時常伴有面部輕微抽動,表現為眨眼、吸吮、哭聲異常等。因此,醫護人員必須熟悉新生兒在發生驚厥前與發作時的表現,對新生兒進行密切的監控,在觀察到新生兒呼吸呈抽泣或呼氣淺表時極有可能有中樞性呼吸衰竭,此時應觀察其對外界的刺激反應、瞳孔大小等。密切的觀察新生兒身體狀況有利于醫生了解患兒的病情發展為有效的診斷提供幫助,悉心的護理可有效提高臨床治愈率,為患兒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挽救新生兒的生命。因此,密切的觀察與悉心的護理治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前提。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護理 肺炎 黃疸 窒息

1 臨床資料

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的一年中,對本院新生兒科住院的患兒病例進行統計,數據如下表1。

從表1可知,肺炎、黃疸、窒息是新生兒多發病。因此,本文將對以上三種新生兒常見病例的癥狀、護理措施做一介紹,希望患兒家屬及早發現病情并掌握初步護理知識,幫助患兒早日康復。

2 常見病臨床表現及護理

2.1 新生兒肺炎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的常見病,病死率較高,必須及時診斷和處理。新生兒肺炎可分吸入性和感染性兩大類,這二者可獨立存在,也可先后發病或同時并存。

臨床表現:①宮內感染或產時吸入的肺炎起病多在生后3天之內,表現為出生時不哭,復蘇后氣促,吸氣三凹,,持續或間歇性青紫,口吐泡沫,咳嗽少見,可見呼吸暫停,體溫不升,兩肺聽診常無明顯異常。病情輕重不一,羊水吸入癥狀較輕,胎糞吸入癥狀較重,常伴全身皮膚、指甲黃色,兩肺呼吸音減低或有中、細濕音,胸廓呈桶狀,嚴重者可發生自發性氣胸和縱隔氣腫,此時,病兒表現為青紫突然加重,呼吸困難加劇,心臟聽診心音移位,對一般氧療無反應。若不及時解決,病兒可死亡或因嚴重缺氧而引起動脈高壓、持續胎兒循環、心力衰竭和缺氧血性腦病。②產后感染肺炎多于出生3天后起病,早產和日齡越小者,癥狀越顯非特異性;如不哭、少動或哭聲低微,拒食,體溫不升,較大日齡病兒初起常鼻塞,1~2天后氣促,呼吸次數60~80次,呈點頭狀呼吸,吸氣三凹,口周、眼周青紫,鼻扇,口吐泡沫,嗆咳,屏氣或雙吸氣,極度呼吸困難時出現矛盾呼吸(吸氣時腹部隆起,胸廓下陷),體溫不恒定,可高可低,肺部體征不典型,多在吸氣末聞及水泡音。

護理措施:①置病兒于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的病室,病重者人吸箱或輻射床保溫,維持體溫在36.5左右。②選擇合適的氧療(導管法、頭罩法)和適宜的,改善呼吸,提高血氧分壓至正常范圍。③定時進行胸部物理治療。胎糞吸人肺炎在入院最初數小時內應每隔30~60分鐘內進行一次胸部理療和口咽部吸引,呼吸窘迫減輕后,2~4小時進行一次,分泌物粘稠時可采用氧氣霧化吸入療法,普通肺炎視病情而定。④依病情輕重,耐心喂養或由靜脈補充水分和熱量,補液時要控制滴速5ml/kg.h。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生命體征,肝大小,有無嘔吐,血氣分析結果等,及時發現并發癥。

2.2 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一個重要的臨床癥狀,它有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之分。病理性黃疸原因比較復雜,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而生成永久性神經系統后遺癥。

臨床表現:

1、生理性黃疸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后2~3天皮膚、鞏膜出現肉眼可見黃疸,4~5天達高峰,足月兒約于第7~14天開始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第二周末,在此期間嬰兒一般情況良好,不伴其它癥狀,血清膽紅素濃度

2、病理性黃疸:①黃疸出現過早;常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②黃疸發展過快;每天增加85tμmol/L;③黃疸程度過重;血清膽紅素量>205μmol/L;④黃疸持久不退;時間超過2周以上或黃疸退而復始;⑤血清結合膽紅素超過261μmol/L:

護理措施:①觀察和記錄黃疸范圍和程度,估計膽紅素量,判斷發展速度,及早預防并發癥。耐心喂養,少量多次,保證奶量攝入以促進腸蠕動和胎便的排泄。②吸吮力差者應從靜脈供給水分和熱量以保證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③做好光照療法時的護理和皮膚、粘膜的清潔護理,積極處理感染或破損病灶。④仔細護理,避免低溫、低血糖和感染等誘發核黃疸發生的情況出現。⑤定時測量生命體征,注意心率、肝臟大小的變化,神經系統變化,觀察大、小便量和性質,及時發現病情變化。⑥若為母乳性黃疸,G-6~PD缺乏癥,應向家長作好健康宣教。

2.3 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是指嬰兒娩出后一分鐘內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無有效呼吸運動。新生兒窒息往往發生在產前(宮內窘迫)或產時,是一種緊急狀態需立即處理。

篇10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目前臨床最為常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及優生優育。有規定顯示在新生兒出生 3 天后,正常哺乳 7 次以上,可以采用足跟采血法對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癥進行檢查[1]。其主要目的是在新生兒臨床癥狀未出現前及時發現并治療,從而減少患兒發生不可逆的機體組織器官的損傷,有效的控制兒童智能疾病的發生,能控制兒童殘疾發生的一項有效措施。新生兒由于血管較細,一般通過足底采集血液,進行檢查。采集合適的標本能提高檢查的準確性[2]。所以護理人員的采血技術很重要。我院對產科護理人員不斷培訓,提高一針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標本合格率,取得了一定效果,F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 2016 年7月 -2016 年8 月在我院做足底篩查的正常新生兒217例,其中男嬰101例,女嬰116例。新生兒體重在 2.5-6kg,平均體重(4.8±0.3)kg。217 例新生兒均在出生后 3-4 天進行采血工作。

1.2 方法。(1)采血時間:新生兒出生 3d 后,新生兒的哺乳次數達到了 6 次以上,對這些新生兒進行采血,對于早產兒、體重輕或其他因素不能采血的新生兒,應該告訴其家屬,新生兒檢查采血的時間不能超過 20d,護理人員需要對這些新生進行追訪,以保證新生兒采血時間的準確性。護理人員在進行抽血時,要進行半小時的空氣消毒,控制舒適的室溫,在新生兒沐浴后半小時進行足底血的采集。

(2)方法:由專業人士對新生兒的血液標本進行采集和管理。采血前需要建立新生兒疾病篩查登記本,登記本包括的內容有出生日期、采血人員、聯系電話、母親姓名、新生兒是否使用抗生素及碘劑、分娩方式、出生體重、通訊地址、采血單位、新生兒性別、住院號、床號等。字跡清楚,避免發生可疑情況不能及時聯系到家屬。新生兒疾病早診斷、早治療可以避免嚴重后果發生。采血方法: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新生兒沐浴后,將新生兒平臥,操作者左手推住新生兒左足,暴露足底,右手輕輕的按摩或熱毛巾敷足底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簽消毒采血部位待干,右手持采血針沿新生兒足踝外側向足底外側緣做垂直線,此線與足底外側緣交界為采血點,沿此點進針,針頭與皮膚呈40°~45°斜刺進針,深度0.5~1.5mm, 動作快、穩、準,等血流出,用干棉簽拭去第一滴血,血液很快涌出聚成血珠,使血自然滲透至濾紙背面,采集 3 滴血。 在采集時需要注意不能在同一處重復滴血,避免影響檢查結果。

2.結果

本次抽取的 217 例新生兒中,成功率達到 97%,血片合格率達到98%,有3 例新生兒需要復查,1 例新生兒發現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這例新生兒目前在治療當中。

3.討論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對某些極為嚴重的內分泌病以及先天性代謝病進行群體過篩。使患兒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相應器官受到損傷,如因腦,肝,腎等損傷導致患兒生長智力發育受到障礙,甚至死亡。目前新開展的一項檢查項目,很多家長對其優點并不明白,家長會因為心疼孩子而拒絕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的采血。給新生兒疾病篩查帶來困難。護理人員遇到這樣的家長,應該向新生兒家長詳細介紹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優點,鼓勵新生兒家長配合護理人員檢查[3]。可以每天由一名護士專門向產婦及家屬介紹,保證每位新生兒均能抽血成功。如果新生兒父母明確拒絕參加新生兒篩查檢查,需要由新生兒家長簽字[4]。護理人員在采血時,需要避免家長在旁邊看,避免家長因新生兒的哭鬧引起的緊張不安,給抽血人員增加壓力,從而影響采血的成功率。護理人員在給新生兒采血時需要注意時間,首先是保證新生兒出生后 3 天,并進行 6 次以上的哺乳,然后給予新生兒早上沐浴,在沐浴 30 分鐘后進行采血。選擇新生兒沐浴后抽血主要是考慮,新生兒沐浴后能有效的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同時再配合新兒生足底按摩,使新生兒毛細血管充血擴張,對提高采血成功和血片合格率有明顯作用。護理人員在給予新生兒抽血時,需要注意帶好口罩帽子,洗凈雙手,帶無滑石粉的手套,注意無菌操作,避免新生兒發生感染。護理人員需要細心,避免差錯發生,避免重復采血增加新生兒痛苦和延誤新生兒治療時間。護理人員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酒精給予新生兒消毒后,要等酒精自然風干后,才可以操作,避免影響檢測結果。護理人員在采血時需要注意,血滴大小,并且不能在同一個地方重復抽血。護理人員在采集血液標本后,由專人對其進行管理,并做好交接簽字,避免血片及檢驗報告單遺失。

近年來我院分娩人數不斷增多,對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再加上現在大部分父母只生一個孩子,如果一次采血不成功,父母會覺的很心疼,這兩年多我科采用了定位斜刺采血法,定位準確,效果滿意,而且一針采血成功率高,標本的合格率也高,不但減輕了新生兒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贏得了家屬的滿意。采血最好是選擇在38-40℃溫水沐浴后,因為這樣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于采血的成功??傊裳晒κ嵌喾矫娴?,只要我們每位護士都遵守正規操作的流程,加強技術培訓,注意采血時的細節,尋找失敗的原因,不斷吸取經驗,一定能夠把這項采血的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 鄭駱穎,鄭俊虎,蔡微微,等. 非營養性吸吮聯合撫觸對新生兒足底采血時疼痛反應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3(10): 1621-1623.

[2] 黃凌雁,方瑜,張偉青,等.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足底采血疼痛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1(10): 88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