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工程師范文
時間:2023-04-12 10:11: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工程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網絡工程師是一個公司的關鍵,他保障了公司網絡的正常。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網絡工程師自我評價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網絡工程師的自我評價范文一:非常感謝您能給我這次面試機會。我叫XXX.今天我應聘的職位是貴公司的網絡工程師。我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我對計算機網絡非常感興趣,所以來到北大青鳥華騰中心,學習網絡工程師這門技能。在讀期間拿到了信息系統專家證書,以及國家勞動部OSTA網絡工程師的認證。
在北大青鳥華騰中心學習期間,負責了北京中搜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改建企業網絡的項目 .該公司的幾家分公司網絡采用的ADSL方式上網帶寬較低傳輸數據不穩定,很難實現數據同步;各公司通過Internet傳輸業務相關數據,財務數據相當不安全;公司內網完全暴露于Internet,沒有安裝任何網絡安全設備,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擊,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
我們的解決方法是配置Vlan及IP地址規劃;讓防火墻過濾流量;STP和HSRP技術實現流量負載分擔和設備冗余;以太網通道設計可以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QoS設計保證重要數據優先傳輸;OSPF路由規劃,收斂快無環路,支持多條鏈路的負載分擔;在ASA上配置NAT地址轉換,設置AAA服務SSH等服務還增加網絡安全性;配置IPSec 和SSL 實現不同地區的安全數據傳輸。項目中,我主要負責Vlan及IP地址規劃 并且 能夠讓防火墻過濾流量;STP和HSRP技術實現流量負載分擔和設備冗余;實現以太網通道可以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配置IPSec 和SSL 實現不同地區的安全數據傳輸。
我本人性格隨和,善于溝通,做事穩重,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愿意吃苦,能夠出差。如果我能夠應聘上該職位,我會盡我所能為公司多做貢獻。謝謝經理!
網絡工程師的自我評價范文二:本人有扎實的工作經驗,局域網建設,規化,維護,運維有長期的工作積累,從windows平臺,offcie辦公支持,常用設備管理,pc-server管理搭建,MS exchange郵箱服務器的建設應用(RPConHTTP MS outlook),ERP系統數據庫MS_SQL支持維護(用友U8系統和電子行業ERP系統的應用流程),有實際工作經驗,對于linux的redhat系統及服務器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及強烈學習應用興趣給煩與渴望實踐實戰,了解學習了VMware的服務器方面的應用,EXSI3.5在PCserver應用及win2008 Hype-v有實驗經。 對cisco的路由及PIX 及網絡三層交換及VLAN應用有一定的認識和實踐。熟悉臺資工作環境及工作模式, 熱衷于網絡維護及計算機應用方面工作.系統管理員,網絡工程師,IT engineer,信息主管崗位,有軟件開發數據庫應用基礎.
網絡工程師的自我評價范文三:緊張而有序的半年又要過去了,忙碌的半年里,在公司領導及各同事的幫助下,我有序開展工作進度。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工作總結如下:
一、計算機管理工作內容如下:
工作內容:工作中包括工廠官方網站維護,網站文章和圖片實時更新。工廠廠內計算機硬件的維護及管理,保證工廠廠計算機及相關網絡產品的正常工作。對工廠廠內部員工上網流量監管,對各個部門上網IP分配管理。工廠廠計算機上軟件的安裝及維護,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解決,防治機器及整個網絡被病毒攻擊,及工廠廠資源共享設置等。
二、計算機硬件維護及系統與軟件維護
工廠廠電腦共有110臺,日常維護的基本為100臺。由于機器較多,日常出現故障的情況較為常見,主要的電腦故障有:系統故障,網絡故障,軟件故障,硬件故障及電腦周邊設備如打印機和路由器等。很多機器由于長期使用,導致系統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統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損壞,從而導致系統崩潰,重裝系統,另外有一些屬網絡故障,線路問題等。其他軟件問題主要包括殺毒軟件的安裝使用,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等。
硬件故障維護相對復雜一些,由于部分電腦使用年限過長導致電子元件老化,引起電腦反應慢,頻繁死機,數據丟失,出現這些情況電腦需要耐心的維護。
三、計算機病毒的防范與網絡維護情況
目前網絡計算機病毒較多,傳播途徑也較為廣泛,可以通過瀏覽網頁、下載程序、郵件傳播,為了做好防范措施,工廠廠的每臺機器都安裝了360安全衛士和金山毒霸殺毒軟件,并定期自動升級,對發現病毒的機器及時的進行處理。工廠廠機器中毒情況較為嚴重的主要有一次,財務部機器出現大面積office宏病毒中毒情況,主要涉財務部及相關部門的機器,中毒后office宏病毒會將該機器的excel數據篡改或丟失數據,并且電腦中office宏病毒會隨著U盤傳播,導致病毒擴散到各個部門電腦。
解決的方法:網絡編輯工作總結1、先將電腦重要文件資料備份到移動硬盤,以防在維護中丟失資料。
1、下載office宏病毒專殺軟件,對財務部及相關部門電腦進行全面殺毒。
2、安裝360電腦衛士和金山毒霸,對電腦維護及電腦病毒的防護
。
3、升級office辦公軟件,防止病毒再次病發。
4、減少電腦之間互相使用U盤,盡量使用電子郵件工作(電子郵箱具備殺毒功能)。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工廠廠計算機及網絡方面的管理情況較為復雜管理不夠到位。
2、工廠廠目前軟硬件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維護管理中仍存在問題。
五、工作計劃:
1、緊緊圍繞工廠廠工作,充分發揮崗位職能,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服從領導、團結同志、認真學習、扎實工作”為準則,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我始終把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2、對公司內部局域網進一步維護和管理,如:IP細致維護。
3、對每天公司員工上網流量進行監控,并做好每天流量記錄。
4、做好每一天工作記錄,對經常出現問題進行關注。
5、積極完成領導安排的有關工作,做到工作上有問題及時向領導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懂就問,努力把工作做好。
篇2
面試網絡工程師的自我介紹
尊敬的hr經理
您好!非常感謝您能給我這次面試機會。
我叫xxx。今天我應聘的職位是貴公司的網絡工程師。我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我對計算機網絡非常感興趣,所以來到北大青鳥華騰中心,學習網絡工程師這門技能。在讀期間拿到了信息系統專家證書,以及國家勞動部osta網絡工程師的認證。
在北大青鳥華騰中心學習期間,負責了北京中搜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改建企業網絡的項目 。該公司的幾家分公司網絡采用的adsl方式上網帶寬較低傳輸數據不穩定,很難實現數據同步;各公司通過internet傳輸業務相關數據,財務數據相當不安全;公司內網完全暴露于internet,沒有安裝任何網絡安全設備,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擊,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
我們的解決方法是配置vlan及ip地址規劃;讓防火墻過濾流量;stp和hsrp技術實現流量負載分擔和設備冗余;以太網通道設計可以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qos設計保證重要數據優先傳輸;ospf路由規劃,收斂快無環路,支持多條鏈路的負載分擔;在asa上配置nat地址轉換,設置aaa服務ssh等服務還增加網絡安全性;配置ipsec vpn和ssl vpn實現不同地區的安全數據傳輸。
項目中,我主要負責vlan及ip地址規劃 并且 能夠讓防火墻過濾流量;stp和hsrp技術實現流量負載分擔和設備冗余;實現以太網通道可以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配置ipsec vpn和ssl vpn實現不同地區的安全數據傳輸。
網絡工程師的自我介紹
我最初參加測試工作的時候,不知道什么是軟件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的概念經常混淆, CMM 是什么就更加不知道了。那時候最簡單的開關機也是通過直接拔插電源完成,安裝系統對我來說簡直是有史以來人類的最高技能,對于那些拿著螺絲刀安裝機器的人就認為是宇內超級高手,身具殺人于無形之絕世秘技。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最初的夢想就是想成為軟件測試的高手,傲視天下。所以不斷偷師,總結教訓的習慣,因為紙面上的東西是永遠也忘不掉的。在寫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補充擴展,整個過程是思想升華的過程,當年達摩面壁九年就是融會貫通的典型例子,如果他不是有個思考的過程,他也不能成為一代大家。如果后來不時有人把他的絕技記錄下來,也就不能有后來的少林寺七十二絕技。
要想成為好的測試人員,還要了解你要測試的軟件的相關知識。要了解軟件產品的架構是什么樣的。要了解軟件的市場需求,在接觸軟件之初要可以多看看用戶的反饋信息,這些才是用戶最關心的,也是你在測試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滿足客戶是最大的需要。但是了解軟件需求之后要學會要多讀些軟件系統的技術文檔,軟件設計文檔,這些文檔可以幫助你了解產品如何工作。還有多看看公司Bug 庫中的問題,這些存在的問題可以幫助你了解軟件產品那些地方存在缺陷,軟件系統那些地方會出現錯誤。軟件是運行在一個大環境中,如果對系統不熟悉,那么有些問題你不能從一個更廣闊的層面考慮,學習操作系統的知識,有助于你發現缺陷,定位問題更加準確。
IT行業面試自我介紹范文
考官好,我是計算機專業的面試者xxx,我此次應聘的職位是IT行業的軟件工程師,這份工作不僅與我的專業對口,同時也是我的特長與興趣所在。現在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自己:
1)學習能力:我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能熟練的進行Windows20xx和LINUX操作,并能使用VB,DELPHI等語言編程。能運用網頁三劍客Photoshop軟件進行相關工作。
2)實踐能力:我的專長是軟件開發,我希望能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并且我曾經發過多個系統,如人事檔案管理系統,工資管理系統等等。
篇3
熟練office辦公軟件、cad繪圖、coreldraw、photoshop圖像處理,3dsmax建模,計算機維修等操作。本人從事培訓教學管理及機室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計算機應用操作技能,并積累了多年的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經驗,能夠獨立工作,進行計算機維修以及辦公設備應用維修、能夠維護局域網網絡的正常運行。參加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處理各項事物的經歷。在廣州市統計局培訓中心工作時,從事培訓教學及管理工作,能輕松處理相關培訓的各種繁雜事務,以及人際關系。在公用事業高級技校從事機房維護及網絡管理員工作,能夠維護機房網絡運行,處理網絡故障能夠維修、排除常見的計算機故障,工作勤勤懇懇,虛心好學。
本人為人正直,誠懇,性格開朗,有主觀,積極進取,社會能力和團隊意識強,自信心強。我具有較好的計算知識有應用能力,掌握基本應用軟件的使用,會使用cad,office等辦公軟件。愛好打籃球,羽毛球等。
熟悉軟件的安裝及維護 熟悉計算機硬件組裝及維護,熟悉windowsXX,xp,severXX操作系統的安裝配置與維護 有良好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絡技術基礎,對網絡設備,局域網和組網技術有一定的了解 有網絡安全,網絡管理和網絡維護的基礎知識。了解網站的建設 熟悉網站的編輯及管理 了解關于網站的優化 懂得網站的推廣以及網站安全。了解一般網絡安全軟件的安裝以及使用 。
精通linux服務器、windows serverXX服務器的配置與管理,網絡安全方面的管理,sql server數據庫系列的操作與管理,熟悉c語言,c++,delphi,java語言,思科與銳捷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維護。在XX年11月參加國家軟考并獲得“網絡工程師”中級職稱。
性格開朗,隨和,善良正直,待人真誠。思維嚴謹,周密,較強的主動性和責任心。興趣廣泛,喜歡運動,讀書看報,和朋友聊天,欣賞影視作品。組織能力較強、工作刻苦認真,積極進取,責任感強,團結友愛,有集體榮譽感,富于創新精神。
篇4
我實習的單位是××××××學院,這是一所由××市教委、××(集團)公司與德國××基金會合作的一所探索、實踐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我在學校里主要是負責校園內網的管理,其涉及到校園網網站的正常登陸和訪問,校園內各系部主機是否正?;ヂ摚袩o被病毒感染、傳播。使得校園網內的計算機能夠正常運行,做好校園網的管理和維護工作。
從學生到實習工程師,短短幾個月的工作過程使我受益匪淺。不僅是在專業知識方面,最主要是在為人處事方面。社會在加速度地發生變化,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得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完善自己。作為一名it從業者,所受的社會壓力將比其他行業更加沉重,要學會創新求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在單位里,小到計算機的組裝維修,大到服務器的維護與測試,都需要一個人獨立完成??梢哉f,近3個月的工作使我成長了不少,從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第一是要真誠:你可以偽裝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絕不可以忽略真誠的力量。第一天去網絡中心實習,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師怎么樣,應該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踏進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老師早”,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老師同事對朋友的尊重關心,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老師們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們交流溝通學習,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得了老師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愿意指導我,愿意分配給我任務。
第二是溝通:要想在短暫的實習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學一些東西,這就需要跟老師有很好的溝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剛到網絡中心,老師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學習能力,不清楚你會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識,所以跟老師很好的溝通是很必要的。同時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將來走上社會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鑰匙。通過溝通了解,老師我我有了大體了解,邊有針對性的教我一些知識,我對網絡部線,電腦硬件安裝,網絡故障排除,工作原理應用比叫感興趣,所以老師就讓我獨立的完成校內大小部門的網絡檢修與電腦故障排除工作。如秘書處的辦公室內局域網的組件,中心服務機房的服務器監測等,直接或間接保證了校園網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在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學到了計算機教科書上所沒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鞏固了舊知識,掌握了新知識,甚至在實踐中推翻了書本上舊有的不合實際的知識,這才真正體現了知識的真正價值,學以致用。
篇5
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國際化視野的高質量網絡工程師型網絡工程應用人才,網絡工程本科學生的培養采用“3+1”與“1+X”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內主要完成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在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上,按照“網絡規劃”、“網絡管理”、“網絡應用”三個方向設置課程,大四主要進行實習和畢業設計,這部分學習主要在校外的企業中進行。在整個專業課程構建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1.為了使學生入學后很快進入大學學習狀態,增設專業介紹及就業規劃講座,使得學生明確專業所開設課程的具體結構和進度,以及自己畢業后的職業選擇范圍,及早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和規劃。2.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有計劃地將社會上認可的權威網絡工程師技能證書的考試內容納入到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課程,使得學生在畢業時候不但獲取本科學歷,同時還能夠考取或取得各種網絡工程師證書,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畢業后直接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就業層次。3.由于網絡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工程特點,僅僅依靠計劃學時內的實驗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增加網絡規劃、網絡管理、網絡應用方面結合典型工程項目的綜合實訓課程,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以及校外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把典型工程項目進行逐步拆分,分階段、分層次規劃教學,遵循由易到難、分散難點、前后銜接、步步推進的原則,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網絡實踐應用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工程師型的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在畢業后有較大的就業面,能適應多種職業需要。優化后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網絡工程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達到以培養工程師型網絡工程應用人才的教學目標,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實際工程經驗和實際工程能力,而這恰恰是一般高校師資隊伍所欠缺的。因此,必須鼓勵專業教師具有到企業工作的實際經驗和經歷,同時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可以利用假期,選派教師到思科、H3C、中興網絡學院或其他授權培訓機構學習,使教師獲得相應的網絡工程師認證和認證講師資格。另一方面,積極與相關企業聯系,使教師能夠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程項目中,同時聘請企業的專業工程師定期到學校開設講座,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術和企業文化教學,使學生能夠緊跟當前社會發展和學科最新知識。與此同時,注重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使其與教研相互促進,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
三、規范實驗室建設
由于網絡工程專業課程所需的實驗設備大多較昂貴,很多學校沒有購置或者僅購置少量,取而代之的是用模擬軟件去模擬網絡互聯設備的實際運行。但模擬軟件和實際的物理設備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有些實驗內容無法在模擬軟件上完成。更重要的是,使用模擬軟件,很多實踐課無法正常開出或無法真正開出,較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以實際物理設備為主,建立一個網絡工程開放實驗室。由于網絡工程方向課程實踐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必須搭建分組的網絡環境,目前,包括CISCO、H3C、中興等主流供應商在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豐富,為設備選型購置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市場。同時,網絡工程教研室有10多名專任教師從事相關研究和應用工作,有能力在搭建分組網絡環境基礎上進行實驗內容的開發和擴展。在購置設備時有些學校僅選用一種品牌的設備,學生畢業后如果面臨操作其他品牌的設備還要重新自學,為了鍛煉學生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能力,黑龍江科技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在設備選取時兼顧華為、中興兩大主流品牌,借鑒相關學院的先進經驗,在原有機房的基礎上建設,利用原有的計算機、投影儀、桌椅、電力線纜插座等原有設備,另購置了相應的網絡設備,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工程開放實驗室,具體如表1所示。網絡設備規劃圖如圖2所示。此實驗室每次可容納30個學生,可以滿足網絡編程、網絡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無線網絡、網絡工程、路由與交換技術、網絡協議分析、網絡安全技術等方面系列專業課程相應的實驗、綜合實訓等。同時,還可以為其他開設相應網絡課程的專業所共享。
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
篇6
關鍵詞:銳捷網絡 實驗室 工作過程 計算機網絡
一、引言
2006年,教育部在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地把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規定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本文認為,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就是強調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三者的有機結合,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所謂的專業能力是指某一職業活動領域的技術能力,高職人才除了具備一般的專業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不同于其他的人才的高級專業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職業人才在職業活動中不斷獲取新的技能與知識的能力,這是人才素質不斷提升的基礎。而社會能力是指職業在職業活動中必須具備的素質,包括語言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推銷的能力等。
因此,我們本次教學改革研究,將依托國內先進的銳捷網絡實驗室環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突出對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職業能力逐漸加強,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讓學生真正獲得一種全面的、切實有效和有用的教育。
二、銳捷網絡實驗室建設
(一)硬件建設
銳捷網絡實驗室是用來開展網絡工程實驗,輔助課程教學用的。實驗室的建設應該具備實驗類別的完備、實驗模擬情境的完備、實驗功能的完備、實驗布局的完備性、效益的完備性等五個層次,使得我們的實驗室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需要的面向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驗基地與人才培養基地。
2008年,我校與國內網絡主流廠商--銳捷網絡公司共同投資約100多萬,建立了一套具有48個工位的網絡專業實驗室,實驗室占地面積約100m2,建有8組實驗臺(RCMS),網絡設備約80多臺(套),計算機50臺,提供48個工位,實驗系統由一套實驗教學管理系統軟件控制,教師通過此管理系統可以進行實驗教學管理,實驗設備管理,實驗行為控制等功能,整個實驗軟硬件環境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具有一定的領先性。
在這個實驗室中,我們可以完成《計算機網絡》、《實用組網技術》、《電子商務網絡技術》、《網絡互聯技術》、《信息存儲與網絡安全技術》等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基本涵蓋交換、路由、無線網絡和網絡安全、網絡前沿技術、網絡管理應用技術等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需求。
(二)軟件建設
我們在教學中會有選擇的選用銳捷網絡公司提供的內容豐富的專業實驗手冊,該實驗手冊中對每個實驗的教學情境、教學目的、實驗的設備、相連的網絡拓撲、操作步驟、實驗結果及驗證等內容描述非常詳盡,而且有相應的中文解釋,可以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鞏固提高的幫助文件。
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優勢、擴大擇業的范圍,可以從事網絡管理員、網絡技術工程師等網絡技術類職業,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必須參加銳捷網絡工程師認證考試,通過者將取得“銳捷網絡工程師(RCNA)”證書。我校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從2009年成立以來,已經組織2009級、2010級的學生參加了銳捷RCNA證書的考證,參加學生數達到183人,一次性通過率達到98%。由于銳捷網絡公司的職業教育認證培訓在國內信息化這一領域較具權威性的,其對于學生的就業幫助在2009級的學生就業率與對口率分析中也得到了認可。
為了熟悉教學環境的使用、網絡設備的配置與調試等技術,迅速開展對學生的實驗教學,便于將實驗課程快速融合到教學計劃中,學校還安排每一位任課教師在授課前參加了銳捷網絡高級實驗室講師資格培訓, 2009-2010年期間,已經有3名教師取得了相應的資格證書(RCSI)。這三位教師成為《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骨干教師,為課程的改革與教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德國勞耐爾教授等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教授在其《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一文中提出了行動導向的課程結構,即把顯性的能力與相關的知識結合起來,以工作過程積分為目的,來集成技能和技能所需要的知識,追求過程的完整性。
國內外也有不少的學者就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做了相應的嘗試,取得了許多寶貴經驗。
馮靜采用學習動機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對接受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法和未接受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法的學生進行測試對比,結果表明:兩類高職生的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在學習心理狀態存在一定差異。
劉金鳳從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幾方面闡述了基于工作過程突出語文實用能力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
秦春林在分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的內涵、開發思路的基礎上,以景觀設計課程為例,分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陳宏威就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統計基礎與應用》進行了相應的課程改革,其步驟是分析統計工作過程,課程內容的設計與排序、選擇典型的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然后,按照統計工作的流程組織和安排教學。通過完成工作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梳理相關文獻,我們認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現代職業教育模式,在課程體系開發中,遵循“工作過程分析――選擇典型的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這樣一條邏輯主線。
(一)工作任務分析
首先,我們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我們選擇了20余家與網絡工程、網絡技術相關的企業,其中大型占據25%,包括思科、銳捷、H3C等國內知名企業,中小型網絡公司占據75%,普遍要求求職者能掌握良好的網絡規劃、設計、編址方面的技能,熟悉華為、H3C、思科、銳捷等主流網絡廠商的產品,并能夠熟練的配置,熟悉局域網、廣域網網絡的配置,能夠熟練的配置常用的防火墻、動態路由協議、VLAN、訪問控制列表, 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強烈的工作責任心等。同時我們也到同類的兄弟院校調研,調查的結果是學生在學校掌握的網絡技能普遍能勝任網絡工程師與網絡管理員的崗位需求,但是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后續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學生就業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換單位、換崗位的現象非常多,而這個是不利于學校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而我們從51job網站調查到,在一個月內,杭州周邊的企業需要網絡工程師、網絡維護員、網絡管理員等人才的企業就達到400余家,崗位需求量達到1000多個,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與企業的發展需求,也是高職院校的課程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內容。
2012年1月,我們召開了由行業專家、專職教師組成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討會,就計算機網絡方向的課程深入討論,通過整體化的職業分析 ,邀請行業專家幫助確定計算機網絡方向人才培養目標與核心技能選取該職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工作過程,將典型工作任務內容轉化為學習單元的學習領域,最后由行業專家和專職教師共同完成對每個學習領域以及完成這些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進行剖析與深加工,設計出相應的學習情境。
(二)選取典型工作任務
典型工作任務指職業活動中具有代表性的職業行動,并能反映該職業本質特征的工作過程。在選取典型的工作任務的時候,我們把握四個原則,即真實性、全面性、邏輯性與具體性。在具體的典型工作任務選取上,要根據社會的需求、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就業后的實際情況。
根據工作任務的復雜程度,按照實用、夠用、由淺入深的原則,確定較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業網絡構建、企業集團網構建等兩個典型景觀設計工作任務。
(三)轉化為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就是在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形成的教學內容,應依據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具備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來確定。
計算機網絡工程完整的工作過程包括需求調查與分析、網絡方案設計、招標與投標、執行與實施、系統測試與驗收、售后服務等。按照工作過程整合教學內容,本課程選擇中小型企業網、企業集團網為教學載體,將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學習領域設置為需求調查與分析、網絡的規劃與設計、物理設計、系統的測試與驗收等多個教學主題單元。
(四)設計學習情境
計算機網絡課程開發是依據工作過程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學習情境按照工作過程先后順序的思路設計的。通過該系列學習情境的實現,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網絡工程實施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具備觀察分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全面培養其職業規范、職業道德和紀律觀念等綜合素質。
四、結論
通過這次“銳捷網絡實驗室環境下的基于‘工作過程’計算機網絡教學研究”改革,我們構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方針,以突出實踐技能為主線,形成了以職業崗位及技能為核心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對于職業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求,通過一個個工作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的重點難點和基本要求。課程開發與實施中,結合先進的銳捷網絡實驗室平臺,依托銳捷網絡公司提供的專業實驗冊,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更能根據市場人才需求標準和行業工作要求調整了課程教學目標和手段,使得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充分適應未來計算機網絡方向的工作要求。
參考文獻:
[1]馮靜.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法背景下高職生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比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8):94-96
[2]劉金鳳.基于工作過程突出實用能力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2,(17):178-179
篇7
摘 要: 進入“互聯網+”時代,應用型網絡人才的需求和培養之間形成了巨大落差。本文在研究“互聯網+”時代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特點和分析當前高校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索具有較高可行性的、培養應用型網絡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從社會對網絡人才的需求出發,提出“重基礎強實踐,重能力強應用”的實踐教學理念,并形成科學、合理、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 互聯網+; 網絡工程; 實踐教學; 模式; 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7-95-03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Internet plus age
Wang Xinzhong1, Huang Jinyu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China;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Abstract: Enter the "Internet plus" era, a hug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network talents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training applied network talents with high feasibility is explore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plus" era, starting from the social demand for network talents,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e teaching idea of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form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network engineer;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隨著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實踐風起云涌,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互聯網+的動力來自于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網絡工程專業涉及互聯網+課程。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要求理論與實踐內容能切合“互聯網+”的步伐。在網絡工程專業完整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互聯網+”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注重新課程、新技術引入到教學中來。
1 研究意義
從人才需求出發,目前各類企業在“互聯網+”時代下對網絡規劃師、網絡工程師、網絡管理員等工作崗位的需求量以及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但是,現在的大部分高校培養出的網絡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有相當比例卻因不具備實用的網絡技能被企業拒之門外。這種供需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高校網絡人才培養機制中存在著“教”(培養)和“用”(就業)脫節的情況。
我們的教學體系分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實踐教學環節作為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實踐與創新精神的重要過程。在提倡和推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大環境下,我們把實踐教學作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真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建立健全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辦法,同時也是解決網絡應用型人才供求關系之間矛盾的主要途徑。
2 目前現狀
2.1 傳統網絡工程的特點
目前,“互聯網+”時代對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全面性。“互聯網+”融合多種產業,涉及的方面比較廣,如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同時在技術上要結合科技的新技術,特別是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內容,對網絡技術人才的要求更高。當前,網絡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有:計算機網絡、交換與路由技術、計算機網絡管理、網絡通信編程技術、網絡規劃與設計、網絡安全、無線網絡技術、網絡操作系統、綜合布線等,這些課程在整個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1]。同時,這些課程都有相應的實驗和實踐環節,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此外,這些課程間的關聯也非常密切,結合新技術的地方越來越多,如云計算、大數據等,其實踐教學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技能水平。
2.2 傳統網絡工程實踐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目前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如:①過分依賴理論教學,實驗和實踐教學重視不夠;②課程之間結合不夠,課程與新技術結合不夠,新技術引入課堂滯緩;③實驗和實踐設備和環境不夠完善,特別是工程實踐內容需要大量的網絡設備作為支撐,設備更新匹配不及時;④學生課后難以充分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實驗,大多數學生借助仿真實驗環境來解決,但沒有處理好仿真環境與真實環境的區別與聯系;⑤缺乏綜合性實踐的網絡平臺,大部分實驗和實踐只停留在驗證性層面,實驗時間短,綜合性不強;⑥畢業實習存在走過場情況,沒有真正深入企業,同時,畢業設計缺乏創新,部分設計脫離實際需求與應用,很難體現實際價值。
3 “互聯網+”時代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案探索
“互聯網+”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它的前提是互聯網基礎設施廣泛安裝,這相當于重新定義了信息化,互聯網+將推動各產業的互聯網化。
3.1 引入“互聯網+”時代網絡工程專業所需的新課程并深化課程間聯系
從網絡工程方向的主干課程計算機網絡、交換與路由技術、計算機網絡管理、網絡規劃與設計、網絡安全、無線網絡、網絡操作系統、綜合布線出發,引入“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工程所需的新課程,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課程,形成網絡工程實驗和實踐新的教學體系。深化課程間的聯系關系,引入新技術到課堂,并與網絡技術相銜接,如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課程,要把這些新技術切入到實踐教學中,并通過綜合實踐聯系好課程間的前后呼應關系,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之符合“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絡人才培養的規格[2]。
3.2 結合實際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和學時并提高綜合實踐與設計的能力
結合網絡工程專業特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出發點,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增加實驗、實踐學時,組織學生集中實踐,部分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作為兩門課程來開設,并且學分獨立,以提高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同時,每門主干課程開設完后,在接下來的一學期都布置課程設計,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綜合設計的能力,并加入一些新的跟實際工作密切聯系的內容,切合企業需求,對實踐教學內容做進一步的擴充和創新。
3.3 從實際需求出發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通過對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和實踐,并應用于實際需求環境,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實際網絡運行的狀態,理解“互聯網+”時代的網絡需求,增進學生與社會及企業的聯系,擺脫畢業時與社會脫節的困境,同時理解好“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工程的重要性,為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注重最為關注的網絡技能,重點集中在網絡互聯設備、網絡建設和維護、網絡安全和無線網絡、網絡與學科融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方面,包括網絡系統和應用服務搭建、運行管理和日常維護以及網絡運行安全、大數據等。讓學生必須掌握大中型網絡的組建與管理、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各種網絡系統平臺下應用服務器的搭建與管理;掌握主流廣域網技術與流行的接入技術的配置與管理、路由與交換配置管理;學習實用的企業網絡應用安全方案、企業無線網絡規劃方案等;學會通過網絡管理軟件對網絡實施管理等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3]。另外,加強綜合性實驗和實踐培養,以企業網絡項目為基礎,以小組形式完成較大型網絡項目的規劃與設計,并讓學生掌握主流網絡技術,增加學生的選擇技術的能力,在掌握技術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3.4 結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完善實驗和實踐環境
結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完善實驗和實踐環境,注重網絡與這些技術的融合,充分利用網絡實驗室,網絡規劃與設計實驗室,網絡安全實驗室,無線網絡實驗室,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實驗室,并結合相關仿真環境和虛擬環境,如VMware,GNS3,Cisco Packet Tracer,VSpere等。同時,結合“互聯網+”時代的廣泛業務,涉及金融、商業及政務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注重實踐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的學分,采用分組教學,項目式教學,以小團隊的形式開展實踐[4]。另外,在教學模式上,采用重基礎、強實踐的方式。必須讓學生掌握基本網絡技能,進而掌握綜合性實踐的技能,并學習掌握在多種技術中選擇最佳技術的能力。
3.5 開展校企合作,深化合作內容
“互聯網+”時代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非常需要引進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同時引進企業工程師進課堂,并安排指導學生的設計[5]。充分利用好企業引進的工程師進行開放性實驗,開放性實驗旨在使學生能利用有限的網絡設備自主掌握除課堂教學實驗內容之外的其他相關內容,如學生自己感興趣但受限于網絡設備的基本網絡技能。開放性實驗既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網絡技能,又可以鍛煉其運用知識、技能自主再學習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時,考慮讓學生深入企業,試行學年實習方式。讓企業一線工程師指導,多布置和實施綜合性規劃類與設計類實驗,因為綜合性實驗內容可以訓練學生實施企業網絡搭建與管理能力[6]。通過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與故障排除的能力,從而使其具有解決企業網絡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4 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以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為手段,以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思想為指導,以培養學生適應性為基礎,增強實踐能力為根本,進行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讓學生具備應用型網絡人才所需的網絡基本技能、動手解決問題的技能、學習創新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結合現有實踐環境,輔以仿真實踐環境,讓實踐教學充分開展,并緊緊把握實踐性和應用性兩個要點,確保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成為適用人才。以校企合作為抓手,與多學科融合為契機,引進企業優秀的一線工程師進課堂并參與指導學生的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組織學生深入企業,讓學習實踐的內容能和企業及社會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何建新.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西安科學大學《高教研究》,2011.2:65-69
[2] 郭楊.民辦高校計算機網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價
值工程,2014.35:217-218
[3] 黃治國.網絡工程實訓平臺建設與實踐教學創新[J].實驗室
研究與探索,2011.12:146-149
[4] 李平.網絡工程專業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當代教育
論壇,2013.4:113-116
[5] 苗春雨.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網絡工程實踐教學模式[J].計算
機教學,2014.6:102-105
篇8
關鍵詞:網絡工程專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計算機網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網絡工程專業知識領域的特點:知識結構涉及計算機科學和數據通信等核心技術,知識更新快,與應用實踐結合緊密。網絡工程專業培養計劃應對工程技術知識和素質教育有嚴格的要求,對人才的培養要注重三個方面:創新思維和分析能力,專業知識學習興趣和方法,工程實踐動手能力。
網絡工程專業屬于信息社會建設和發展急需的專業,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內容設置立足讓學生知道做什么,為什么做,怎樣做,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網絡工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的主導思想是“加強多學科理論基礎教育,突出網絡工程專業特點,注重實踐技能訓練,探索主動學習、興趣培養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專業課程體系構成及學分設置
網絡工程專業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一些核心的學科基礎課應有統一的要求,在計算科學理論、技術和應用等知識結構的理解和掌握上與其他計算機類專業有共同的基本要求。
在專業課程設計和建設上只有突出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和計算機網絡應用知識的教學,才能形成網絡工程專業特色。還要考慮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文化知識學習有基本的要求。
課內教學和獨立設置的實踐環節,學分要求分別為140學分和20學分。課內教學按課程類別進一步分為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通識課。課內教學和獨立設置的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構成及學分設置如圖1所示。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大的選課空間,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增大選修課的比重,在課內教學和獨立設置的實踐環節的學分中,選修課的比例占31.5%。
課內教學和獨立設置的實踐環節160學分,加上規定的創新能力2學分和課外教育項目學分11學分,最低畢業學分要求為173學分,專業最低畢業學分構成如圖2所示。
主要課程包括:計算科學導引、程序設計基礎、電路與電子學、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軟件工程、計算機組成原理、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實驗、網絡安全技術、網絡設計與工程、Linux網絡環境、計算機網絡管理、TCP/IP協議分析、IPv6技術、網絡編程、網站開發與維護、網絡仿真和模擬課程設計。
專業知識領域模塊包括:計算機軟件基礎、電路與數字邏輯、計算機體系結構與組織、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絡理論、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設計與應用。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怎樣突出網絡工程專業知識的特色,同時也需要考慮網絡工程專業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聯系。在制訂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進程計劃時,往往要考慮課程先修關系。由于一些規定的公共基礎課程時數的限制,以及需要滿足對學科基礎課程的要求,對計算機網絡和專業課程的學時安排顯得尤為重要。
3專業課程層次設計
采用三個層次描述網絡工程專業課程知識,自底向上依次為計算機網絡理論、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設計與下層課程知識為上層課程知識的基礎,需要說明的是在某一門課程中可能存在既包括理論知識、又包括技術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情況,例如專業核心課程“計算機網絡”。三個層次的專業課程設計可以體現網絡工程專業的特色,注重課程之間的聯系和銜接,使知識結構流暢、看起來一目了然、學習起來循序漸進。三個層次的專業課程知識描述如圖3所示。
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核心,設計出理論、技術和應用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知識領域框架,可以很好地使各課程內容前后銜接、連貫相通、循序漸進、易學易懂。
3.1計算機網絡理論課程
計算機網絡理論是專業課程的基礎,開設的課程有:計算機網絡原理、通信原理、TCP/IP協議分析。
計算機網絡原理從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層次、網絡協議、網絡服務、網絡接口和對等層定義和功用出發,描述當前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5個層次的功能、位置和協議數據單元(PDU),涉及可靠數據傳輸(RDT)、網絡協議設計及實現、流量和擁塞控制、網絡尋址、路由選擇協議、網絡互連、局域網絡、無線和移動網絡、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
通信原理講述通信基本理論和數據通信基礎知識,涉及到傳輸介質、信道容量、信道復用技術、交換技術、編碼技術、差錯控制技術,這部分知識內容以夠用為原則。通信原理的知識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會多次用到,在計算機網絡中包含“數據通信基礎知識”一章內容,從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層面歸納兩種技術的結合和聯系。
TCP/IP協議是因特網的語言,是計算機網絡事實上的工業標準,講述時結合與開放系統互連(OSI)框架,以及當代5層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進行比較,強調網絡體系結構和協議分層的基本原理。討論因特網和身邊網絡正在使用的各層網絡協議,涉及的網絡協議有:HTTP、SMTP、POP3MIME、DNS、FTP、SNMP、TCP、UDP、IP、ICMP、ARP、RARP、IGMP等。
3.2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
計算機網絡技術涉及網絡實現的技術和方法。開設的課程有:網絡編程、網絡安全技術、網絡管理、IPv6技術等。
采用三個層次描述網絡工程專業課程知識,自底向上依次為計算機網絡理論、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設計與網絡編程課程講述網絡軟件設計技術和方法,重點是理解網絡協議、對等層協議實現、套接字編程、C/S計算模式、B/S計算模式的方法和技術。
網絡安全涉及網絡中的認證和加密技術,涉及對稱密鑰加密機制、公鑰加密機制、安全認證、數字簽名與報文摘要、網絡病毒防治技術、網絡協議安全、防火墻、入侵檢測。
網絡管理涉及網絡管理體系結構;抽象語法標記ASN.1;管理信息庫MIB;網絡管理協議;遠程網絡監控;網絡管理;網絡管理實現技術。
IPv6技術是新一代網絡技術,課程內容涉及IPv4存在的問題;IPv6技術歷程;IPv6協議格式;IPv6與IPv4的主要差異;IPv6地址技術;IPv6路由技術;IPv6安全技術;IPv6過渡方法;移動IPv6。
3.3計算機網絡設計及應用課程
這部分課程的選擇和講述主要是圍繞當前網絡的主要應用展開。涉及的課程有:網絡設計與工程、Linux網絡環境、網站開發與維護、網絡仿真與模擬、網絡工具應用等。
結合因特網和身邊的網絡介紹和描述網絡應用課程,讓學生知道學的理論和技術用在哪里、如何應用、怎樣用好。
這部分課程內容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和代表性。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網絡軟件實踐,以及組網技術訓練,加深對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在網絡組網、維護和管理中對所學的計算機網絡理論和技術知識進行檢驗。從應用的層面使學生明白學到的知識用在哪里、在哪里,將來怎樣用的更好。學生學的懂、又會用,增加了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
3.4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設置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網絡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一門課程,該課程在學科基礎課的知識架構上,為網絡工程專業課提供基礎和支撐,考慮到計算機網絡知識更新的加快和內容的增多,把計算機網絡課程設置為理論課,重點講深、講透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和技術基礎知識,增加數據通信基礎知識、無線網絡、對等(P2P)網絡、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為后續課程開設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最初是將計算機網絡課程的開課時間放在第五學期,問題是學生反映接觸到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較晚,也影響到后續網絡專業課程的開設時間。經過取舍,最后這門課程的開課時間放在第四學期,與該課程的先修課程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組成原理在第四學期同時開課,使得后續的網絡專業課程可以提前開始,使學生盡早開始網絡專業課程的學習。
4專業實踐課程的設置及開課學期
網絡工程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對幾門重要的網絡工程專業基礎課,均分別設置至少兩周的課程設計和課內實驗。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大一程序設計基礎等學科基礎課程的實驗基礎上,專業實踐課程內容從大二開始設置,目的是使專業實踐早接觸、不間斷、相互聯系和支撐。網絡工程專業主要的實踐環節課程如表1所示。
從這些課程的屬性中可以看出,有理論與實驗的結合,有單獨實踐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讓專業學生早接觸實際工程應用,體現網絡工程專業的工程背景和特色。
5注重理論、技術和應用融合的課程教學方法
專業課程體系框架設計立足讓學生通過身邊和所用的網絡,類比人類社會中的通信活動學習網絡知識。結合專業培養方案,設計優化的專業課程體系中各課程的教學大綱。針對專業的特點,以及學生對學習專業知識的需求,把專業知識理論、技術和應用融合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注重和體現“理論、技術與應用知識相融合”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理論的闡述,說明計算機網絡涉及到的各種技術(例如交換、復用、協議分析、尋址、路由等技術),結合因特網應用(例如域名系統、Web應用、電子郵件、局域網等應用),使學生容易理解網絡的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組建網絡需要的技術、明白怎樣使用網絡的方法。
網絡工程專業是一個軟、硬結合,面向工程和應用的計算機類專業。要求學生較系統地掌握網絡工程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必要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網絡工程實踐動手能力;掌握網絡設計、規劃、組網、編程和管理的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系統綜合開發、應用的方法。
通過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課程的學習,在學生掌握和具備了扎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基礎上,鼓勵網絡工程專業的同學積極參與國際上認可的思科網絡認證考試和網絡工程師認證等考試,使學生較早了解實際工作要求和社會需求,檢驗自己專業知識學習的水平,找到差距,制定新的學習目標。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多。與其他專業的課程相比較,網絡工程專業課程中,往往在一門課程中就會涉及多種學科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時感到教學內容比較雜、比較散,由于教學時數的限制,在一門課程中又不能對涉及的各學科知識有過多介紹,一般時數夠用為止,這會對學生較好地理解、融合相關的學科知識帶來影響。
在課程教學中采用“理論、技術與應用知識相融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明了各學科知識的來龍去脈、之間的聯系,會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所涉及學科知識的興趣,通過閱讀相關學科知識文獻,通過身邊的應用學習技術,并上升到理論,進一步理清楚各課程之間的脈絡關系。結合專業實踐課程,明白怎樣應用專業知識,對技術和理論課程知識更深一步驗證和理解,在實驗中培養動手能力,學會查閱文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對專業課程系統的學習,掌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讀書方法。
6專業建設和教學計劃實施的分析和討論
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的目標:培養掌握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與技術知識,掌握網絡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實現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計算機網絡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問題的創新型網絡技術人才。
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應具備在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協議和網絡技術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工作的扎實基礎??梢栽趪鴥韧馄笫聵I單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政府機構從事計算機網絡的規劃、設計、組網、應用和管理,以及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協議和網絡技術的科學研究與開發工作。
經過幾年專業培養計劃研究與探討,感到把網絡工程專業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是長期的、需要團隊協作的工作,專業課程建設工作任重道遠。專業課程建設需要跟蹤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優化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的設置。設計出與計算機網絡工程技術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培養計劃,有與培養計劃配套的課程體系與教材,重點建設一至兩門精品示范課程。同時積極采用網絡化教學、案例化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的培養是第一位的,采取進校后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教育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是什么、學習哪些知識內容、課程有哪些,將來畢業以后可以從事哪些工作,目的是讓學生學的明白、知道怎樣學、對所學習專業有興趣。從培養專業學習興趣出發,讓學生熟悉設計、組建、管理和應用計算機網絡的全部過程,以及所要學習主要專業課程,需要閱讀的相關學科的書籍。
實施專業年級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制度。實現對學生專業學習的及時幫助和指導。為幫助學生在制訂專業培養計劃時,給出了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選課示例,供學生參考。學生可結合自身興趣,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選課方案。
中國高等教育從2002年起開設網絡工程專業,到2007年,開設網絡工程專業的高校(含獨立學院)已經有207所,各高校在網絡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專業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探索,由于側重不同,在課程設置、培養計劃實施等方面存在不少差異。目前,需要加大力度建設、積累和擁有先進、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專業實驗教學環境。在專業教學研究基礎上,出版學術著作和編寫配套實驗指導書,設計和編寫符合我國高等教學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的網絡工程專業課程系列教材。同時,加強各高校網絡工程專業在專業培養計劃研究、專業課程建設方面的學習和交流,并盡早成立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協調和引導網絡工程本科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加快網絡工程本科專業建設步伐,為信息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網絡工程技術、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組.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0-25.
[2]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5-143.
[3] 王相林. 計算機網絡[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72-25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urse Building for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篇9
關鍵詞:民族院校;網絡工程;教學方法;教改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41?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071-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普及,計算機學科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與其他專業交叉的范圍也越來越大。計算機網絡便是這樣一個涵蓋內容廣泛的學科。而網絡工程專業對學生既有理論要求,又有實踐要求;既包含了計算機專業中網絡、操作系統、軟件等內容,又涉及通信、數學等專業。民族院校的學生,相對重點高校的學生,基礎較差,但又不同于高職高專?;谶@些情況,如何將這系列課程上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計算機網絡設計方法和應用技能,以適應社會對網絡工程人才的需要,為民族地區網絡建設提供生力軍,是擺在我們專業教學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該系列課程的教學特點,就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本課程教學現狀及特點
1.課程特點?!毒W絡工程設計及實施》系列課程包含兩大部分:一是網絡工程設計部分,二是網絡工程實施部分。它們分別對應的專業必修課程為《網絡工程設計》及《網絡工程技術》。在網絡工程設計部分,主要是構建網絡工程的理論知識構架,屬于工程前期設計部分。在網絡工程的實施部分,延續設計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對網絡工程從實施到交付用戶的具體流程和操作方法進行介紹,屬于工程后期實施部分。此系列課程具有連貫性,理論和實踐的內容相互滲透,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完全區分設計和實施的界限。這對課程教學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即需要在一學年中將系列課程講授完,并在不同的部分各有側重,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2.學生特點。本校主要面對全國少數民族招生,生源無法與重點高校相比,學生本身專業技能素質參差不齊。要讓學生從零起點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網絡工程專業畢業生,除了先導課程的鋪墊外,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循序漸進,特別關注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此外,也需要注意本科學生與高職高專學生的教學側重點不同。北京工業大學蔣宗禮教授在2013年“高等學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討會”上指出,高職高專教學應側重應用,而本科教學應側重開發及創新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學會如何操作網絡設備,更需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開發及創新。
3.教學條件。作為民委直屬院校,民委及學校對于教學條件的提高和教學環境的改善是很積極的。目前已逐步建成計算機網絡專業實驗機房、光纖實驗機房等。在實驗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硬件和軟件條件,充分實踐網絡工程相關內容,例如光纖熔接及衰減測試實驗、網絡拓撲圖及網絡布線圖的設計和繪制等。但是網絡工程在我校是較新的專業,實驗條件還在不斷建設中。目前實驗室還無法做到讓所有學生對交換機和路由器直接操作,所以學生仍然需要通過模擬軟件模擬實驗平臺,練習設備配置。此外,學校目前無法為課程提供綜合布線的真實實驗環境,學生無法親眼觀察室內室外布線情況,僅能依靠教師課上提供的案例及圖片進行學習。
二、本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及學生特點,教學工作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擴展知識面?!毒W絡工程設計及實施》系列課程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從理論基礎到具體操作,從工程規范到實施細節,知識點多而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理清條理,抓住重點,在有限的課時內盡量補充重點知識及時效性知識,做到知識面擴展和重點突出相結合。網絡工程方面的教材很多,內容接近但各有側重。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選擇更傾向于應用。但是理論是實踐和應用的基礎,所以很多理論內容需要教師在授課時補充。對教材內容的補充,必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礎上給學生補充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針對網絡專業發展迅速的特點,對當前主流的技術知識及前景廣闊的新知識進行補充,包括已經成熟應用的技術及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做到與時俱進,避免出現“學生一畢業,知識就過時”的情況。二是結合大量實際案例,把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映射到具體案例中,便于學生理解。教師還能通過案例總結知識點,讓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2.加強實踐環節。高等本科院校網絡工程的培養目標不清楚,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重視能力的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是高等院校應當擔負的責任。[1]傳統的本科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傳授,卻往往忽略實踐的重要性。本課程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加強實踐。①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課。本課程實驗課的內容靈活多樣,在課程的不同階段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的實驗內容。例如,在網絡結構設計階段,主要讓學生練習使用多種軟件繪制規范的網絡拓撲圖;綜合布線設計階段,讓學生學會讀AutoCAD布線圖,并能根據要求修改或繪制布線圖;介紹傳輸介質時,讓學生學習制作雙絞線及熔接光纖,并觀察光纖的衰減;在綜合布線實施階段,組織學生參觀學院實驗室主機房及學校網管中心主機房;在安裝調試階段,利用軟件模擬路由器和交換機等設備的配置。形式多樣的實驗課,打破了計算機專業實驗課只能對著計算機實驗的限制,也讓學生更加具有學習理論的積極性。在對該課程的學生調查中,這一部分也是學生印象最深刻,感覺收獲最大的部分。②啟發式教學,促進學生思考。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思維的鍛煉,啟發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的內容,學生才能記得更清楚,理解得更深刻。教師在教學時,注意知識點的前后連貫,除課前課后都對所學內容作簡要回顧外,更重要的是在授課過程中,通過一些案例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同時,教會學生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經過一學年的鍛煉,學生在遇到復雜案例時,已經能夠相對容易地找到問題的突破點,并給出思路、方法甚至具體方案。此外,還能夠通過一些特別的案例,啟發學生思考,例如如何因地制宜地在民族地區建設計算機網絡,如何克服一些復雜的地理環境實現綜合布線等,讓學生在沒有現成案例可模仿的情況下,也能根據所學知識提出應對方案。大學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方法。在知識和方法都已經教給學生的情況下,仍要注重隨時啟發學生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網絡工程的設計及實施,而不僅僅只是“知道”而已。
3.模擬工程項目。本系列課程分為設計和實施兩大部分。課程開始時,給出校園網絡建設的虛擬項目,要求學生在一學年內按照網絡設計招投標和網絡安裝調試兩部分完成此項目。項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難度適當,不脫離實際。模擬工程項目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優點。①學生在課程開始時,就有了該系列課程的最終目標,則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帶有目的性的,而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學生都會主動應用到項目中去。這樣避免了學生不勞而獲的思想,項目過程的每個細節學生都付出努力完成,一點一滴累積,實現最終目標。②讓學生分組實施,以小團隊的方式分工合作,完成項目。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讓學生在長期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發掘自身長處。③確定項目考核細則,讓考核成績有理可依。項目完成后,師生共同對項目完成情況作出評價,總結優點與不足。
將課堂與工程實際情況結合,讓教學更加系統和有條理,也讓學生在項目中體驗網絡工程的整個過程,而項目本身的實施過程和結果也是對整個課程體系教和學的綜合考查。
4.培養學生的能力及素質。本系列課程的目標是培養網絡工程師,教學中除理論知識外,也要注意加深學生對網絡工程師的職業理解,包括職業水平、職業素質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力差異及興趣差異,在總體教學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定位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中樹立學生對網絡工程師職業的正確認識,不斷培養學生對職業的興趣和熱愛,因為只有學生首先對該門課程有清楚和全面的了解,才會發自內心地愿意學好課程。在學年末的課程調查中也可以看出,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外,對職業素質也是相當重視的,特別是針對少數民族人文特點和地區特點的職業觀念培養。
三、本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網絡工程設計及實施》系列課程在我院開設的時間較短,教學方法仍在不斷摸索之中,如何使培養出來的網絡工程畢業生具有社會競爭力,并能適應民族地區的網絡建設氛圍,我們從以下三方面提出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1.合理調整課程結構。本系列課程的兩大部分,本身具有連貫性,并不適合生硬地分為兩門不同的課程。學生從掌握基本知識,到能夠設計網絡,再到能夠實施網絡建設,這需要在教學中注重課程的整體性。建議將現在的《網絡工程設計》和《網絡工程技術》兩門課程合為《網絡工程設計及實施》,并按側重內容不同,分為系列課程的上和下兩大部分。這樣可以增強課程的連貫性,使教師在教學中不限制于上下學期嚴格的教材內容順序,而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求做合理調整。由于很多學生不易接受不同課程之間的內容交叉,比起兩門課程之間跨課程授課,僅在一門課程中調整教學順序,這不僅讓教師更易把握整個教學進度,也能夠轉變學生死啃書本、不能變通的思想。此外,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課程的最終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合理安排詳略。一方面可以安排更多的課時講授重點和難點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讓學生以“自學+討論”的方式學習相對簡單易懂的內容。這樣既體現了課程的詳略得當,也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增加實踐機會。網絡工程是一門工程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學科,學生的技術開發和實際應用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非常重要,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現在學校能為學生提供的主要實踐機會來源于與課程同步的實驗課程,但是這不能與社會實踐相提并論。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真實的網絡工程技術,學校的相關部門也積極配合。學院聯系了多家公司及培訓機構,讓學生能夠有機會接觸更多真實的項目案例,這對他們的學習是相當有利的。作為任課教師,我們也在積極創造學生實踐條件。目前擬申請建設綜合布線工作室,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觀察布線方法,甚至能親自動手參與布線過程。此外,也通過學院積極與各部門協調,希望能將其他部門淘汰的網絡設備利用起來,讓學生們更接觸更多型號更多種類的真實設備。
3.與專業權威認證接軌。專業權威認證是證明考試者在某領域具有相當專業水平的一個手段。我們的教學應當向專業認證靠攏,結合專業要求及學生就業特點,將體現當前的前沿水平和社會關注技術的專業權威認證相關內容引入課程教學,使其真正起到促進本科學歷教育發展的作用。[3]教學與專業權威認證的接軌,是技術和理念的接軌。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已有數名同學在學年結束時通過了思科、微軟、國家軟考等認證考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有能力、有特色、有專業競爭力的網絡工程人才,為促進民族地區網絡工程建設與發展打下基礎,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所以,積極改進民族院?!毒W絡工程設計及實施》系列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與時俱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張新有,曾華,竇軍.就業導向的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80.
[2]董立文.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3,(S1):80.
[3]吳韶波,馬牧燕,周金和.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改革與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J].計算機教育,2010,(23):132.
篇10
關鍵詞:CDIO;網絡工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0-2470-03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DIO Study of Teaching
QIU Shu-wei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y Information & Network Center,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l,the computer network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scheme is proposed,and we improved on model of teaching,and the pilot reform program to improve their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eamwork,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tter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DIO; network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l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和應用的今天,網絡工程技術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成了計算機網絡及通信專業類學生必不可少的專業素質,因此《網絡工程技術》這門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網絡工程專業必須圍繞課程群支撐體系,為了使本課程的教學更有實效,在該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以知識構建和應用能力培養為重點,在此基礎上進行網絡工程技術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選擇與專業核心要素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將應用能力與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重新組合,整合成新的課程結構,以工程化為主線,教學過程推行“工程案例式”,“目標任務驅動法”和“工程項目教學”法教學,使教學過程的針對性更強。同時依托自身的實驗基地和學院信息網絡中心、校內外實訓基地開發建設,提供良好的工程實訓環境,保證動手應用能力的培養;推行“教學外置”,鼓勵學生參與學院實踐的工程項目,使參與學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考核過程注重“過程考核”,加大實訓所占比例,使實訓效果更加明顯。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哥德堡查爾姆斯技術學院、瑞典皇家技術學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學4所工程技術大學發起的一項工程教育改革計劃。目前已經有來自全世界30多個國家的大學加入CDIO國際組織,并在各自的工程院系實施CDIO模式[1]。在國內,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組成立后,已經在多所高校進行試點。
1 網絡工程技術課程的特點
網絡工程技術是網絡工程專業和網絡系統管理類的一門核心課程,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以網絡工程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為依據,從本科專業的認知能力出發,闡述網絡工程的設計技術、施工技術、施工工程管理技術、網絡測試技術、工程驗收和管理維護等內容,圍繞工程實踐中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突出學生在結構化綜合布線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網絡管理與運營技術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各種網絡工程和園區網設計、網絡工程和園區網施工方案撰寫、項目管理和積累工程實踐經驗。畢業后能夠很快勝任網絡工程工程師、網絡管理員等職業崗位。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以產品生命周期上的四個環節――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代表四個教育和實踐訓練環節[2]。其理念是以產品的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存在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也有人稱之為“做中學和學中做”。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3]。并理解研究和技術發展對社會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CDIO不僅提出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CDIO大綱,而且系統地提出能力培養、實施指導、實施過程和結果檢驗的12條標準,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瑞典國家高教署(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 2tion) 2005年采用這12條標準對本國100個工程學位計劃進行評估,結果表明,新標準比原標準適應面更寬,更利于提高質量,尤為重要的是新標準為工程教育的系統化發展提供了基礎[4]。清華大學在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系統原理兩門課中采用CDIO教學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簽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特別適合計算機網絡和網絡工程相關專業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推廣應用于網絡工程專業的《網絡工程技術》等課程中。
3 實施面向CDIO的實踐教學改革
3.1 教學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按照高等學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和借鑒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采用模塊化教學將“以知識為本位”轉變為“以能力為導向”的教學體系。模塊描述的是圍繞特定主題或內容的教學活動的組合,即一個模塊是一個內容上和時間上自成一體的教學單位,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學活動組合而成,可以對其進行定性(內容)和定量(學分)地描述,它還能夠被評判(通過考試)。一個模塊是一個專業中最小的教學構成單位,在這個專業中的每一個模塊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作為主干課程網絡工程技術課程可以是一個模塊,而該課程中每個章節就是一個子模塊。每個子模塊培養一定的專業能力,子模塊包含培養這些專業能力所需要的知識及知識應用等相關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按照OSI參考模型從低層到高層逐步展開,如物理層(綜合布線)、數據鏈路層(交換技術)、網絡層(路由和三層交換)、高層(網絡應用服務、網絡管理、網絡安全)以及網絡故障排除順序進行教學,最后對整體大型工程案例進行綜合分析。
3.2 課程實踐環節依據的CDIO 標準
1) 標準1:以CDIO為基本環境。網絡工程項目實施以項目工程生產周期作為工程管理的環境?;诠こ添椖啃枨笠髮W生從項目需求、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驗收和測試作四個環節,完成一個實際項目開發。項目小組由3至4名學生組成,結合階段評審答辯。
2) 標準2:學習目標。要求運用網絡工程技術理論、網絡工程項目的管理標準和規范,系統掌握網絡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具備計算機技術、網絡規劃與設計、網絡管理技術、網絡分析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實踐應用能力[5]。掌握網絡工程建設的各階段(用戶需求分析、網絡規劃、設計、實施、運行與維護)實際需求,并設計符合該項目的《網絡工程設計標準和技術實施方案》標準的文檔,達到中小型園區網設計和實施專業技術人才要求。
3) 標準3:一體化課程設置。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培養計劃中突出網絡的工程特點。從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生的定位來說,將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工程型”人才,按網絡工程前段、中段和后段三個階段設置課程,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支撐課程。根據市場調研及時調整部分課程,通過網絡工程一體化生命周期的專業學習,學生具有網絡規劃、設計、構建、維護、管理和開發等能力。
4) 標準4:工程導論。在網絡工程技術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完成作為工程導論的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TCP協議等課程學習,已理解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并已具備初步網絡工程項目的建設能力。
5) 標準5:設計和制作實踐。網絡工程技術課程可以要求學生安裝園區網結構化綜合布線項目、園區網絡的系統集成項目和園區網運維管理項目建設周期進行構思、設計、實現以及運作。
6) 標準6:工程實踐場所。實踐環節通過校園網及校信息網絡中心、校外實訓基地和實際網絡工程設計與施工現場教學,提供學生對網絡系統集成實踐能力鍛煉的機會。在實訓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參與校園網工程建設和后期網絡運行工程。同時采用教師帶領網絡專業的學生走出校門,到真實的網絡工程設計與施工現場,對《網絡工程技術》課程實行實訓和實際工程相結合。
7) 標準7:集成化教學過程。首先是構建集成化課程體系,在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重點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重構,以適應基于項目的做中學、做中練、做中教的教學模式,即課程以“做項目”為主線來組織課程,以“用”導“學”,選擇實際工程項目來做主線,教師全程指導。
8) 標準8:主動學習。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課程的目的,培養學生學習的毅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工程項目的實施、評審。讓學生進行相應角色轉換參與項目,讓學生主動提出思路,再經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由學生被動轉為學生主動學習。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思路加以引導,對學生所提的方案加以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9) 標準9:教師CDIO能力的提升。主講教師通過參加思科、華為和銳捷等網絡公司組織的各類師資培訓來提升自身的CDIO能力,也通過與企業的橫向項目合作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工程經驗。此外還邀請華為和銳捷資深工程師為學生開設短期培訓。
10) 標準10: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基本教學能力和技能,同時要加強教師的教育科研能了的提高。并通過組織課程組教學研討會,來提高教學在集成化教學過程、運用案例教學和基于項目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考核等方面的能力。
11) 標準11:學生考核。各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分工、控制進度等,制定分階段、互評定的二次考核體系。課程考核由三部分組成理論考核、實踐考核和平時考核,實踐成績的評定包括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兩部分;小組成績由各個小組階段成績的平均值與完成的項目的最終驗收的情況組成(主要包括工程實施和項目管理的匯報情況、系統工程的質量的抽檢報告、項目文檔等)。小組的階段性成績由教師和該項目組之外的其他項目組共同評定;個人成績由教師根據小組每個成員的答辯成績來評定,答辯的內容為小組成員在項目開發中所完成的任務,其中,評定項目負責人個人成績時,還應考查其項目開發的組織、管理能力。
12) 標準12:專業評估。本課程通過實施CDIO后,學生在后續的課程,如崗位實踐課程以及畢業設計項目中應用和理解網絡原理、項目設計與工程實施相比實施前的學生明顯提高。
3.3 本課程按照CDIO標準來分析,研究采用以下三種教學模式
1) 基于實踐知識主導的案例教學模式
進行對比分析實踐知識主導的案例教學模式和理論知識主導的案例教學模式,實踐模式通過模擬真實實踐情景,可為學生提供一種融會貫通所學知識的境遇性體驗[6]。同時,實踐模式能使學生在積累實踐經驗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主觀性、境遇性和生成性??梢栽趯W生中創建共同的交流平臺,營造一種促進學生經驗學習的氣氛,讓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合作性地解決問題,保證每個學生在模擬實踐的情況下,都會基于自己經驗背景,建構與問題相關的實踐知識。
按照此教學模式可以搭建網絡教育互動平臺,使學生學會在網絡環境中合作解決問題。
2) 基于目標導向式教學模式
基于網絡的目標導向式教學模式強調的是目標導向性,即教師在授課前,應根據有關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工程項目案例,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理清該課程的知識體系,并明確各知識點及其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在進行各知識點單元教學前,需預先告知同學們這個知識點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何應用在具體的工程項目中。使學生形成一種對學習目標的心理準備,從而做到有備而來。而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涵蓋各個知識點的案例和工程項目,不斷地設法引導學生向既定的教學目標接近,并在實現教學目標后與學生一起進行課堂總結,以便學生鞏固提高。
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明確,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適合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激發參與意識。
3) 網絡技術課程的項目教學模式
在項目教學模式中,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項目小組,深入實際,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和應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的第一線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示范項目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并架起學習新知識的支點,然后運用知識遷移、協作討論等方式來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通過完成相應的項目達到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原理、綜合布線技術和網絡工程技術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用這種模式,使學生掌握各種網絡工程和園區網設計、網絡工程和園區網施工方案撰寫、項目管理和積累工程實踐經驗。畢業后能夠很快勝任網絡工程工程師、網絡管理員等職業崗位。
4 結束語
通過在網絡工程技術課程實踐教學中實施了CDIO,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整合網絡工程師認證技術資源,按照CDIO能力大綱以及12條標準進行面向CDIO實踐教學改革后,同時不斷深化教學模式的研究,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后,學生普遍反映能夠較好地理解并掌握綜合布線理論知識、交換路由實用配置、操作系統各類服務器的架設,網絡安全常規安全硬件防火墻等的方法和技術,通過在CDIO環境中學習,學生工程素質、團隊合作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增強了學生在今后求職過程中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雷環,湯威頤,Edward F. Crawley.培養創新型、多層次、專業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9-35.
[2] Crawley E, Malmqvist J, Ostlund S.Doris Brodeur (2007).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Springer,2007.
[3]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戰略:產學合作、“做中學”和國際化[R].2008.
[4] 姜春艷,吳克壽.CDIO工程教育教學模式在OOAD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