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概述范文

時間:2023-12-16 16:3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鄉村概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字鄉村概述

篇1

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自然環境對人類數量和分布范圍的制約性,影響到一定地域范圍內鄉村聚落的規模、密度,也影響到農村聚落的分布范圍。人類擴散到新的區域后,總是首先選擇氣侯適宜、陽光充足、水源可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而且通過聚落的整體形態直觀地體現聚落對自然環境的適應關系。自然環境不僅影響農村聚落位置、規模、形態、分布,對建筑形式的影響也比較巨大。鄉村聚落的位置、規模、形態、分布,與地形、河流的關系非常密切,而對于屋宇型式及結構,則氣侯因素更應受到重視。

氣候對鄉村聚落的影響

氣候對鄉村聚落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由于各地降水量大小的區別很大,在農村中反映很突出,也明顯地影響房屋的建筑形式。一般說來,降雨量多的地方的屋頂坡度就大,方便泄水。而在氣侯特別干旱的地區,屋頂甚至全都是平的,為的是可以用來曝曬糧食。我國東北南部遼河流域和遼西走廊的農村住宅與它相鄰的冀東一樣,房屋較低矮,屋頂邊上略具圓弧形而中央平坦。而到東北的東部和北部地區,降水增多,大部在700mm左右,在長白山地的東南側可以達到1000mm左右,由半干旱半濕潤地區進入很濕潤地區,農村住宅的形式也轉變為人字形兩面坡式的尖頂,房屋的高度也增大。我國青海地區全省霜期較長,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面積超過總面積的50%,總的熱量條件比較差,適宜發展種植業的面積很有限,因此大部分地區只有因地制宜地發展畜牧業,除了東部農業區和柴達木盆地無霜期70~200d外,一般無霜期在30~150d,牧區好多地方無絕對無霜期。氣溫日差較大,雨熱同季,相對濕度小,平均風速較大等對農牧業的發展是有利的條件;但是干旱、多霜凍,大風,冰雹等,是對農牧業發展極為不利的自然條件。這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絕大多數是游牧民族的原因了,由于生活的生態環境的原因,決定了他們的鄉村聚落是“隨畜牧而轉移”“鞍馬為居,射獵為業”;羌族地區也是“地少五谷,以產牧為業”“所居無常,依隨水草”。氣候環境的特點使得牧民們為了適應當地的環境,為了適應隨季節而遷徙的需要,游牧民族中大都過著游牧或半定居的生活,居住著種類繁多的帳篷,它們的共同點是由毛編織成的篷頂和墻,有木支柱和拉索,平面為方形,帳篷的骨架本身不能獨立站立,需靠帳頂的重量來保持它的直立。骨架由中心及旁邊輔助的圓柱組成,平面蓋著帳頂,由拉索拉住。帳頂和帳壁都由條形羊毛織物縫制而成,雖然下雨會膨脹,但是有防水的功能。帳篷是具有流動性的,也是游牧民族鄉村聚落的一大特色[4]。我國北方的農村住宅,北面的窗戶很小,甚至北面不開窗戶,有些地方采用單斜式屋頂,南面有門、窗,北面是一堵密封的墻,在風沙較大的西北地區尤其如此,在內蒙古河套、甘肅、青海、陜西等省,均可見到。青海柴達木盆地出現的新城鎮—茫崖,就有許多這種住宅[5]。在我國東北和華北以及塔里木盆地地方,為了適應季風地區夏季較炎熱的氣候特點,農村房屋的北面常開一個小窗或小洞;在冬季,則把北窗洞堵塞住,甚至再在外面堆上一排高粱、玉米稈一類的柴火,用來防止北風吹。到夏天,堵塞物取掉就能對流通風。對于房屋的南面,則無論是內蒙古或西北地區,南窗都特別大,許多房屋在朝南的方向上,除了屋門以外,有建造在半堵墻上的整排窗戶,冬天的陽光照滿屋內。但在南方的廣東、廣西省,農村房屋的窗戶卻不寬大,有時甚至是很小的,因為小的窗戶能防止灼熱的陽光所產生的熱輻射。我們進一步去觀察住宅內部,還可以發現東北的住宅,屋檐低,門也矮,有的房間,室內比門框及街道都低一些,這些都有利于冬季的保暖;而內部的炕灶布置與火墻等結構也和氣候密切相關[6]。聚落房屋形式受風沙的影響也比較明顯。在我國北方農村廣泛流行的四合院,是為了防避風的原因之一。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市一帶,住宅以高大的土墻,很厚,均為夯土筑成,墻高有的可達4m左右,住房修建在城堡似的院落內。這種結構不但是為了防衛和安全,而是因為高厚的圍墻可以有效地對付風雪和狂暴的風沙。這就是鄉村聚落營造為了去適應環境的表現[7]。

地形地貌對鄉村聚落的影響

山地和平原的接觸地帶或山坡與沖積扇的接觸地區,常常成為農村聚落的集中地。這與我國農村人多地少,盡量節省平地用來耕作的思想有關。在全國各地,幾乎都是如此。在我國東部沖積平原的低山丘陵,村落常分布在山麓沖積平原與山體交界處;在我國西南,聚落分布也并非集中在平壩和河川兩岸,多數房屋集中于山麓階地;在我國東南沿海島嶼,住宅盡量不去占用平地是營建聚落的重要原則,因為平原面積很有限,這些島嶼上的大小村鎮幾乎都位于平原和山地的接觸之處。山區的住宅,多用石料建筑,就地取材,形成一種特有的聚落外觀。這在全國各地山區都可以看到,有的山區的住宅用石料,建筑出高大的石質門樓,如東南沿海山區;有的山區住宅基至連屋頂的覆蓋材料也用石板,用薄層的板巖敲制成整齊的方塊疊置鋪放在屋頂上,從北京到八達嶺的沿途可以看到這種農村住宅,在貴州的高原上也可找到相似的房屋。事實上,在有板巖分布的地區,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在山區的居民,多依山而居,建筑居民點,高矮參差,形成山村或山區集鎮,這種形式的農村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地面積廣大而人口又較稠密的地區,尤以西南3省為最常見。在那里,山間谷地面積狹小,絕大部分用作耕地,多數耕地是利用山坡開墾出來的層層梯田,村鎮多分布在山坡靠近水源的地方,集鎮的街道也依山勢高低而上下延展。在有平原包圍的孤立山丘地區,人們生產生活的中心都在平原,山內常常成為無聚落的空白地方。聚落多分布在山麓,依山傍田,忙時耕作,閑時搞些林副業收人。因此在聚落分布形式上,成為一種特有的環山聚落。東西洞庭山的環山聚落最清楚,村落之間在許多地段已首尾相接,不算延綿在山麓沖積平原之上。在江南丘陵一帶,山丘延綿,其間有較大的谷地和山間盆地,聚落多分布在這些地帶。而真正的山地則是竹木生產基地或灌木叢生的荒山或半荒山。在地廣人稀的我國東北各省山區,村落也大多集中分布在谷地和盆地。平原。在低洼平原地區,鄉村聚落的分布常受制于洪水威脅這一因素[8-9]。易受水淹的河流兩岸,湖濱灘地或盆地中心洼地,往往成為聚落空白地區。如黑龍江省穆棱河流域,河流兩岸低地是沒有居民點的。因為7-8月的暴雨會造成洪水。所以,村鎮分布主要在山前漫崗的傾斜平原上,那里地勢平緩,略有起伏,坡度多在1°~3°,也是農田集中的地段,又不受洪水威脅。所以地勢也是影響鄉村聚落分布的主要原因。

水資源分布對鄉村聚落的影響

眾所周知,水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所以聚落的位置也就必須有水源保證。在我國廣大的干早半干旱地區,聚落的分布與水源的關系顯而易見,即使在我國東南部季風地區,聚落分布也明顯受到用水的影響。一般來說,在水資源豐富的江南平原,居民取得生活用水很方便,聚落可以十分分散。華北平原,河道稀少,居民點則大而集中,密度稀。在江南的丘陵山區,除個別孤單小村外,一般村落都分布在山麓和開闊的河谷平原。這與居民用水和接近耕作地區有關。山上的孤村或過去的寺院也多建筑在泉水出露處。鄉村聚落對水的依賴性還表現在聚落在沿河的發展。如江南的集鎮,面街背河,條石筑的河岸,大量的石料碼頭,洗滌飲用都是河水,雖不衛生卻很方便,船只還可以把貨物直接運到街邊的碼頭下,沿河都是人家是當地聚落的形態[10]。

篇2

>> 十年來國內朱光潛研究綜述 “課例研究”近十年研究現狀的內容分析 國內近十年來關于積極情緒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國內性教育研究三十年:文獻計量及內容分析 近十年來國內顯義研究研究綜述 十年來四川省入境和國內游客的空間聚集性分析 《科學基礎方法論》十年來對國內方法論研究的貢獻 國內語言測試構念效度驗證研究近十年來的發展 基于內容分析法的新貿易保護主義研究十年回眸 十年來國內協商民主研究:梳理與評價 近十年來國內郵輪旅游研究進展 國內近十年來聾啞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評 近十年來國內公共考古學研究述評 近十年來國內教育博客研究綜述 近十年來國內教師語言研究綜述 近十年來國內大學生兼職研究綜述 近十年來(2003―2012)國內人格發展研究概述 近十年來國內競爭情報研究進展 十年來國內數字化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 近十年來國內鄉村旅游社區參與研究綜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J].理論學刊,2002,(5):57-60

[4]呂衛華.時間管理與青少年成長[J].當代青年研究,2007,(7):75-80

[5]劉燕.時間管理傾向研究述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2):95-96

篇3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luckywen”為你整理了這篇市文化和旅游局年度總結計劃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貫徹落實“重點工作攻堅年”精神,圍繞“一軸六區”、“九大禹城”重點任務,對照打造水韻禹城、書香禹城發展目標,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高點定位、勇于創新、真抓實干,整體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2020年以來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情況

(一)城鄉共建共享開辟公共文化服務新路徑

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積極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再提升行動,夯實文化主陣地,增強文化軟實力。

一是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對標達標提效能。在集精力、集資金、集政策于一體強力推動下,在市鎮村三級公共文化場所達標建設基礎上,社會參與、重心下移,服務效能繼續優化升級,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市直五館高質量免費開放,文化館、圖書館復審通過國家一級館,服務質量實現大幅提升,智能聽書機、盲文書籍、熱水、無障礙通道、免費wifi、免費儲物柜等服務設施日益健全。24小時城市書房免費對外開放。全市布局安放電子書借閱機8臺。11個鎮級綜合文化站達標建設,無線網絡全覆蓋,10處數字文化廣場建成,新建5處文化舞臺。村級342個社區(村)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休閑娛樂、教育引領等功能于一體,剛剛代表德州市接受省級考核驗收,創造了送戲下鄉的德州模式,近期,德州市文旅局將發文推廣。

二是打造“書香禹城”城市品質。為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讀書需求,實施政府與企業、社區多向合作,扎實推進全民閱讀、書香禹城建設。1、打造“15分鐘閱讀圈”。投資70余萬元,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1處,覆蓋周邊3所中學、2所小學、5個商業小區,輻射近4萬人。在各鄉鎮和城市社區設立分館,全部與圖書館聯網,圖書通借通還。第二批城市書房建設正在進行中,近期,將正式面向市民開放。2、舉辦多彩閱讀活動。在全市開展圖書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進家庭、進軍營“書香六進”,舉辦讀書朗誦、圖書捐贈、讀書大王比賽等10余場,舉辦書香家庭、最美讀書人、書香企業、書香機關評選活動8場。為全市3萬名小學生,免費統一辦理借閱卡,全面推廣少兒閱讀,納入2020年全市20件為民實事。

三是城鄉文化惠民供給轉型創新。盤活文化資源,延伸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堅持“活動特色化、城鄉一體化”全社會同參與、同創作、同分享的 “送、種、創、秀”公共文化惠民新模式。1、數字文化領先啟動。在德州率先啟動數字文化樂享工程,推進線上線下一體互動,擴大“送、種”文化平臺。開辦“耕耘講藝”、圖書推介、抗疫作品展、禹城紅色歷史展等線上線下文藝活動60余期。開設書法、聲樂、民族舞、廣場舞、樂器、剪紙等線上課程50余期,點擊量6000余人次?!案胖v藝”成為全省文化館系統的品牌活動之一。2、群眾“創文化、秀文化”多樣性。創新落實省文旅廳“五個大家”系列活動,帶動全市群眾參與文化、融入文化、創作文化,群眾“創文化”“ 秀文化”熱情高漲,20余個群眾自創戲曲、舞蹈、歌曲、相聲作品涌現。完成送戲下鄉895場、公益電影放映6809場。組織完成第三屆農民豐收節文化活動,連續十天鄉鎮專場,2000余人參與,“農民豐收戲”得到市委滕書記的批示肯定。開展“書香禹城”廣場舞大賽活動,各鎮街自下而上全動員,市文化館輔導各鄉鎮廣場舞大賽30余場次,廣場舞大賽秀出了農民新時代的文化風貌。德州廣場舞大賽實現“六連冠”,為德州唯一。3、優秀文藝創作涌現。開展文藝創作青藍工程,創作戰“疫”作品200余個,20余件作品被學習強國、大眾日報等媒體采用??挂咴瓌撟髌废群髽s獲省級一等獎,榮獲德州市疫情防控文藝宣傳工作先進集體。2人榮獲第三屆德州市“長河文藝獎”。

(二)文旅互促互進激發產業新活力

圍繞文化旅游產業破題行動,著重在補短板上抓項目建設,在擴大消費上抓產品打造,在鄉村旅游上抓示范培育,大力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一是扎實有力,項目建設生機勃發。建立全局上下抓項目、促發展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在項目謀劃、資金爭取、招商引資等方面全面布局。1、在建項目5個:總投資2.5億元新街口文化產業園項目已完成90%主體建設,招商簽約50余家商戶;總投資1.1億元山東基石建材項目,車間主體工程完工,設備安裝竣工,正在調試;投資2億元紅色文化果玩綜合體項目,將紅色文化與研學旅游相結合,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杰奧杰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年產300臺升降機項目,落戶高新區協同發展產業園D7號車間,已投產;濟南槐勃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年產5000臺套激光雕刻機生產項目,落戶高新區協同發展產業園A01號車間,正在進行設備采購。2、簽約項目3個。創業商學院項目、眾福智能機械設備項目、山東鵬森建材交通與住宅產業新材料項目。3、深度洽談項目。甜蜜之城-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項目、美麗鄉村文化綜合體、上古文化樂園項目、中國功能糖城高新技術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和施女湖風景區項目等多個項目正在深度洽談中。

二是文旅聯動,文旅產業乘勢發展。以景區引領帶動、產業融合互動、文旅全面聯動的形式,主動挖掘區域文化、旅游資源,打造禹城文化旅游特色品牌。1、“紅色游”。整合各類資源,做活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以革命紀念館為依托,先后開展亮化工程、改陳布展、紅色記憶征集,紀念館的紅色文化更加濃郁,教育意義更加濃厚。以“發展生態旅游、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果玩田園綜合體項目,集黨史教育展廳、生態農業觀光、四季果園采摘等功能一體,帶動周邊經濟發展。2、鄉村游。結合區位和經濟優勢,因地制宜打造30余處“一村一景”鄉村游,6處鄉村記憶游項目。各類農場采摘游、老物件記憶游、研學游、體驗游,年接待游客1萬余人。3、工業游。以禹王、保齡寶、麥香園等極具禹城代表性的工業游精品線路為依托,體驗禹城工業文化資源,感受禹城工業文明和工匠精神。現有省級工業游示范點6處,年吸引游客3萬人次。投放引導資金10萬元開展第四屆“山東省文化惠民消費季”,組織開展第一屆草根帶貨直播大賽,75家商家參與。

三是強化管控,文旅市場安全健康。爭取文旅市場扶持資金,配備執法記錄儀、執法車輛等執法裝備。開展網吧、KTV、旅行社、印刷、營業性演出等150余家文旅市場主體規范化執法行動60余次,凈化市場環境。公開24小時舉報電話,加大社會監督。開展“護苗行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

(三)遺產亦護亦用開啟文化傳承新局面

將文化遺產安全工作作為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底蘊的重要抓手。一是堅持護起來、管起來,狠抓文物保護安全底線。從底線抓起,集中有限財力,著力推進文物保護“四有”工作。聘用6名文物保護員,持續保障館藏文物和野外文物安全。完成竇冢遺址和小城子坡高唐故城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考古勘探工作,對后續遺址的保護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配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姚高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目前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開展2次文物消防安全檢查。落實占地超過二萬平的基建項目考古勘探告知。二是堅持留下來、“活起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2020年,搶抓省級非遺五年一評的機遇,集中攻堅,全力突破,申報大禹治水等5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入選4項,不僅實現禹城省級非遺的零突破,而且實現德州各縣市區數量最多,更重要的是為提速非遺主題創作、開啟非遺生態區創建,奠定良好基礎。非遺+文創產品“秤心如意”系列在全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中斬獲金獎,德州唯一。

二、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盡管各項工作取得一定進步,但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文化投入相對滯后,文化服務精準化、多樣化不足;文旅產業融合不全面,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不足;基層文化人才專業隊伍單一,隊伍流動性大。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發展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工作節奏和時間節點,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推進文旅工作持續提升。

一是打造精準供需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數字文化平臺,滿足個性化、差異化文化需求,積極構建城鄉文化一體化大格局。

二是打造“書香禹城”全民閱讀。加快推進第二批城市書房工作。健全圖書館及分館配套設施,不斷提升閱讀環境、不斷提升閱讀服務、不斷提升閱讀資源,不斷提升閱讀網絡,讓全民閱讀無處不在。

篇4

關鍵詞:民族文化遺產;三維激光掃描系統;點云數據處理;三維彩色模型;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5-3643-03

民族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象征。通過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研究,我們可以回顧民族過去的歷史,為繼承民族的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民族文化遺產在傳承的過程中,不免會遭遇失傳、破壞的傷害。這對一個民族來說是非常大的損失與遺憾。如今,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的不斷提高,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也逐漸走向數字化和網絡化。

本文將結合一些相關領域的典型實例資料和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趨勢 ,綜合介紹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化的主要研究內容及其關鍵技術 ,這些關鍵技術使民族文化遺產永久保存下來成為現實,以此來說明將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1 國內外相關領域典型實例及發展趨勢

1.1 國外發展

1993年,歐盟國家制定的《歐洲聯盟條約》為文化遺產保護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此后,歐盟先后制定了“Culture 2000 Programme”、“Cluture Programme(2007-2013)”等計劃,推動了歐盟文化遺產保護的腳步。

近年來,歐盟重獎優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組委會提出對于杰出文化的遺產除了保護還應該加強其新用途的開發??梢园ǖ钠奉愑校汅w的建筑或建筑群,無論在城市和鄉村都可以;工業以及工程的遺址;文化景觀,歷史悠久的公園、花園景觀設計,面積較大的設計景觀、文化場所、環境廣告或農業奇觀;考古遺址,包括水下遺址;藝術品,有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的古物。

“美國記憶”項目是美國文化遺產數字化的主要項目。該項目將主要歷史資料數字化。目前已有近百個資料庫上因特網服務。

日本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發展較快,并有廣泛應用。例如對消失的文化遺址進行復原的色彩處理。近年來,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也積極將館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字化,形成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字化。

1.2 國內發展

虛擬故宮漫游(浙江大學);兵馬俑(微軟研究院);三峽文化遺產數字化展覽(南京大學)

2 目前數字化保護主要研究內容和關鍵技術

2.1 三維激光掃描系

2.1.1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分類

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包含數據采集的硬件部分和數據處理的軟件部分。按照載體的不同,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又可分為機載、車載、地面和手持型幾類。

1)機載激光掃描系統。機載激光掃描儀目前主要有Leica-ALS系列,Riegl-VQ系列,Riegl-LMS系列,Optech-ALTM,Topeye,天寶等等。

2)車載激光掃描系統。車載激光掃描系統擁有多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包括激光感應、GPS定位、IRS內部指令,數碼攝像等部分。

3)地面型激光掃描系統。地面型激光掃描系統可分為移動式掃描系統和固定式掃描系統。目前如加拿大、美國等有已經擁有相關掃描系統獲得大面積地形數據。

4)手持型激光掃描系統。這一類掃描儀方便攜帶且測量數據精確度較高,主要用于洞穴測量等方面。

2.1.2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的工作原理

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包括激光測距系統和激光掃描系統,同時集成CCD和儀器內部控制、校正系統等。在儀器內,通過兩個同步反射鏡快速有序旋轉,將激光脈沖發射體發出的激光脈沖依次掃過被測區域,測量每個激光脈沖從發出經被測物表面再返回儀器所經過的時間來計算距離,同時掃描控制模塊控制盒測量每個脈沖激光的角度,最后計算出激光點在被測物體上的三維坐標。

2.2 三維激光掃描數字建模技術

三維建模技術的核心就是根據對象的三維空間信息,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得到該對象表面點云空間相對位置的三維數據,利用相關建模軟件和適當的算法,快速構建出物體的三維模型。物體的三維模型一般分為3類:線模型、面模型、體模型。

2.3 點云數據的處理

通過三維激光掃描儀采集到的點云數據非常大,因此需要對點云數據做處理。例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處理點云數據:

1)去除點云數據異常點

由于在采集數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一些因素的影響(例如光照),從而產生異常點。因此首先要去除點云數據中的異常點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不同類型的測量點云數據去除異常點的方法不同。例如圖2,圖3是對掃描線測量點云數據采用弦高偏差判斷法進行異常點去除的前后對比圖

2) 點云數據的拼接

同一個區域在不同的測量過程中得到的數據可能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需要將數據進行拼接,通過點云數據的對齊和對齊區域的數據統一。

3) 對數據進一步處理

實際測量中由于隨機差錯和噪音等的影響,需要對測量的點云數據進行平和

濾波以得到精確的模型。例如運用平均值濾波法將采樣點的值取濾波窗口內各數據點的統計平均值來取代原始點。

此外,對于高密度的點云,需在保證精度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取出冗余數據實現數據精簡。

2.4 三維彩色模型實現方法的研究

總所周知,很多文化遺產是擁有鮮艷的顏色的,僅僅建立三維數字模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對文化遺產本身的顏色進行記錄,獲得三維模型及色彩紋理信息。

利用彩色攝像機對物體拍照實現物體的彩色數字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攝像機的標定確定三維空間坐標與攝像機所獲得的圖像像素坐標之間的映射關系。最后將三維信息與彩色信息進行匹配獲得三維彩色模型。

3 結論

民族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將民族文化記錄保存下來,不僅可以讓后人傳承優秀的文化,也能使民族的文化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也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國外的發展起步較早,而我國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實例上都有較大的空缺。因此,要實現研究的完整性,提高三維掃描系統的應用水平,包括在三維數字建模、數據處理、色彩信息匹配方面都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但是,通過對民族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建模,不僅可以保護到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等給人們提供更多的信息??梢姅底只褡逦幕z產將必將成為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建文,杜春梅.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的關鍵性技術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0(5).

[2] 杜侃.館藏文物保護中數字建模技術應用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1(2):63-67.

[3] 趙威成.三維激光掃描掃描系統點云數據向AutoCAD數據格式的轉換[J].測繪工程,2010(2).

[4] 畢碩本,張國建,侯榮濤,等.三維建模技術及實現方法對比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8):25-30.

[5] 彭冬梅,潘魯生,孫守遷.數字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手段[J].文化遺產,2006(1):47-51.

[6] 潘志庚,劉喜作,石教英,等.虛擬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關鍵技術概述[J].系統仿真學報,2003(3):315-325.

[7] 陳田.激光測量點云的數據處理方法研究[J].中國激光,2011(9):72-76.

[8] 熊友誼,馮志新,陳穎彪,等.利用點云數據進行三維可視化建模技術研究[J].測繪通報,2012(5).

[9] 王建文,李青.對三維激光掃描系統的研究和改進[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6).

[10] 劉宏,陶有麗,付家武.自由曲面掃描線測量點云數據處理技術[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1(5).

[11] 劉偉軍,孫玉文.逆向工程原理、方法及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篇5

【關鍵詞】引水工程;GPS;縱斷面測量;南方CASS

0 概述

引水工程通常是為解決河道污染、改善人民飲水狀況,提高百姓生活環境的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因此,雖然此項工程測量工作涉及內容復雜但是毅然要嚴格控制測量精度。在進行測量之前要充分了解測區范圍內的地形情況,交通是否便利,沿線是否通過大量居民區。

1 實施過程與方法

1.1 工程執行標準及規范

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

2)《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

3)《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4)《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

1.2 平面控制測量

測區范圍內利用高等級控制點完成GPS平面控制工作。

沿輸水線路每5-10公里埋設一對砼標石。標石應埋在土質堅硬的原狀土上,距線路中心線距離在50~100米之間為宜,便于長期保存和觀測使用。埋石位置要遵循以下原則:

1)應設在易于安裝設備的較高點位上;

2)目標顯著,視場周圍15°以上不應有障礙物;

3)應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應遠離高壓輸電線路和微波無線電傳送通道。

4)周圍不應有大面積水域;

5)應選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方式擴展與聯測的地方;

6)基礎穩定,易于點的保存。

為了便于尋找,需繪制GPS控制點點之記,點之記繪制的要求如下:

(1)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相鄰地物到點的距離,一般為3個;

(2)點之記要求突出重點,必要時需夸張顯示;

(3)點之記圖上要注出路名、村莊名、附近明顯地物;

(4)點之記說明欄內要用文字敘述點的大略方位;

(5)填寫點的標志類型,點名、等級等信息,不得遺漏;

(6)測繪人員要在下面填寫自己的姓名及日期,以備查考。

1.2.1 GPS控制測量

GPS控制網分兩級布設,首級控制網的精度為D級,平均邊長5~10公里,以邊連聯接構成控制網,以便提高控制網的精度,次級控制網為E級加密網。平均每兩公里加密一組E級控制點,控制整個測區范圍。

外業觀測的操作規程:

(1)觀測人員按時段要求一個時段記錄一個觀測文件,同一點位不遷站觀測多個時段的外業手薄分段填寫。

(2)接收機在開機前和作業過程中,及時逐項填寫測量手簿中的記錄項目,基座上氣泡居中,天線定向標志指北。

(3)每時段測量前后均從不同方向取天線高各一次、兩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為最終天線高。

(4)開機后及時觀察各指示燈的變化,判斷觀測數據記錄是否正常,電量是否充足,內存儲器是否已滿。

(5)在一時段觀測過程中,接收機關閉又重新啟動的均返工重測;旋轉接收機方位及按動刪除文件等功能鍵的均返工重測。

GPS靜態相對定位作業模式外業觀測的技術要求:

(1)觀測載波相位:L1

(2)衛星截止高度角:15°。

(3)同時段觀測有效衛星數:≥4。

(4)有效觀測衛星總數:≥4。

(5)采樣間隔:10~30秒。

(6)時段長度:≥45分鐘。

1.2.2 四等水準測量

四等水準路線聯測所有GPS埋石點,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通常利用閉合或者附合水準線路,布設成水準網。四等水準觀測前須以同等精度進行已知點的檢測,當較差小于±30mm■時,方可進行作業。

四等水準測量使用自動安平水準儀,區格式木質雙面水準尺,采用中絲讀數法,手工記錄,觀測順序為“后、后、前、前”,當水準路線為附合或閉合路線時采用單程測量。測量開始第一周每天作業前檢校儀器i角,i角不超限之后方可測量。四等水準測量要滿足下列技術要求:

1)閉合水準路線長度不大于40km(附和水準路線≤100km);

2)最大視距長度≤80m;

3)前后視距差≤3m;

4)前后視距累計差≤10m;

5)黑紅面讀數之差≤±3mm;

6)黑紅面高差之差≤±5mm;

7)觀測高差閉合差≤±20■mm。

1.3 1:1000帶狀數字地形圖測量

為滿足測圖需要,在測繪地形圖之前,需在測區范圍內采用RTK或者光電測距導線加密控制點。地形圖測繪采用全外業數字測圖,使用全站儀觀測,配合“南方CASS繪圖軟件”繪制數字地形圖,測圖使用的數據采集、處理和編輯系統的軟、硬件,要經過檢查鑒定,符合要求方可作業使用。

作業的視距長度不得大于160米,且以能保證草圖繪制和標注正確為原則。

對自然地貌一般用等高線加高程注記點表示,人工地貌則用符號配合等高線表示,以充分顯示地貌形態特征。

數據采集應遵循有順序地對相關點進行連續采集的原則,應避免不相關點間的交叉采集。對每一地物要連續進行采集,草圖繪制要詳細,繪圖員與觀測員經常校對地形點的編號與編碼,防止出現差錯。地貌數據的采集密度應根據地貌完整程度和坡度大小而定。

居民地房屋、圍墻要逐一測繪,居民地內部規劃整齊的房屋要詳細測繪,根據房屋的層次、結構分別表示,對非正規房屋按街區適當綜合。對現有的水利設施,如河流、渠道、涵閘應詳細測繪。對于電力線、通信線的電桿、鐵塔等均逐個定位表示。溝渠、坑塘、涵閘、墳地、經濟林、菜地、打谷場、公路、鄉村路、小路等地物按規范要求逐一測繪。境界應詳細測繪至縣級,當多級境界重合時,表示最高一級境界。地形圖上應標出線路中心線和整百米樁位置,并注記“線路中心線”。

1.4 線路縱斷面測量

新建引水管線僅測量縱斷面。遇到地形變化處或線路中心線穿越地面構筑物、鐵路、公路、路堤、路塹、堤防、河渠、水溝等主要地物,均應加測縱斷點。

斷面圖的繪制采用微機繪圖,將外業采集的縱、橫斷面數據,利用“南方CASS”軟件繪制斷面圖??v斷面圖水平比例尺通常要小于豎直比例尺,目的是為了更加清晰的表示地形起伏狀況。

2 結束語

引水工程是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一項重大工程,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測量工作直接關乎整個工程的進度和質量。通過總結得出工程測量的具體方法,為今后相關測量工作提供有效的作業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全,陳超.趙山渡引水工程測量監理實踐[J].水利水電技術,2001(02).

[2]李文棟,潘傳兵.淺談水利水電工程測量監理[J].水利水電技術,2003(12).

[3]嚴永標.淺談水利工程施工測量監理[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08(07).

篇6

[關鍵詞]醫院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1.52[文獻標識碼] A

1概述

眾所周知,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能夠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從而充分利用信息實現提高企業效率、效益的目的。辦公自動化管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展起來,它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伴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內涵不斷發展和豐富,逐漸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從硬件上看可分為:輸入信息設備、輸出信息設備、處理信息設備、復制信息設備、傳輸信息設備、儲存信息設備及一些輔助設備等。常用于公文管理、信息收集和發展、管理督察、管理檔案、管理會議、應用內部論壇、管理領導活動等等。

2技術特點

1、可以根據實際的運作情況修改工作流程,所以具有很強的靈活性。2、流程的自定義工具較為強大,有利于實現企業管理的電子化。3、能夠建立起功能強大的管理員工信息的平臺,為行政人員在辦事指南、日程安排及通訊名錄等工作中提供很多便利。4、建立醫院內部電子郵件的通訊平臺,并且該平臺具有經濟、快捷及方便等特點。5、能夠及時收集、指導及反饋醫院內部的動態信息,加強各個部門間的合作。6、有效管理醫院的有效情報和資料。7、建立醫院內部的資源管理平臺,從而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率。8、促進醫院文化的建設,從而加強醫院內部凝聚力。9、有效管理醫院內部的辦公設置及文書。10、能夠建立醫院內部的電子檔案管理平臺,從而有效利用醫院的人事檔案。11、對醫院的項目進展及行政管理工作進行督辦查辦。12、對醫院傳統的管理模式及方法進行改革,從而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間接增加醫院的經濟效益。13、提高工作人員辦公自動化的效率,從而為改革體制、增加醫院整體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3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為:一是投票管理。醫院里的工作人員可以就已有的議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而發起投票,使工作人員更有談論及發言自由。二是網絡文件夾。工作人員可將日常工作中積累起來的信息資料等一些重要的資源按類別存在網絡文件夾中,為自己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三是個人通訊錄。四是電子郵件。

該系統還能實現手機短信、新聞管理及任務管理的工作。醫院工作人員的級別不同擁有的操作權限也有所區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對于醫院中的領導來說,可以直接各種有關業務、人事及行政的新聞,還允許直接上傳圖片和文件,醫院內的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查看,從而能夠及時了解醫院相關信息。可以向通訊錄中的任意一人發送通知、消息。通告及留言等??梢灾贫ㄍ镀边x題,并限制截止日期。總之醫院內的領導享有制定任務、分配任務、限制時間及發出任務的權利,并可隨意查看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提出意見或催辦。二是對于科室領導來說,可以向通訊錄中的任意工作人員發送短信。接收醫院領導的任務,將任務合理分配給自己下屬部門。三是對于基層工作人員來說,接收到領導發送的任務后,應向上級匯報工作進展。接收上級的審批意見,積極調整工作重點。

4建設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優點

現代醫院發展的必然產物就是建設信息化的醫院,同時它也影響著醫院整體的服務水平,在醫院硬件建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目前國內很多醫院都相繼將信息化建設作為醫院未來發展的重點。通過建設完善醫院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使現行的醫院信息化更加具有區域性,這樣能夠很好地提高醫院工作效率及服務水平、工作質量。使醫院的各個科室、病房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可以向民眾提供更為全面的專家坐診時間及會診信息等,實現會診、鄉村醫生培訓及追訪調查的遠程控制,有利于提高鄉村醫生的技術水平及醫療服務能力。除此之外,還能減少農民就診費用,避免因反復檢查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拓展了醫療服務的范圍。

5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在醫院的應用

一、將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提高辦公人員的工作效率。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實現各種網絡資源的整合,為實現信息共享提供更好的平臺,使監理安全、高效及可靠的信息網絡成為可能,從而實現辦公自動化,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辦公效率,從而很大程度上降低醫院的管理成本。

二、建立完善管理機制,使辦公流程得以規范。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能夠明確醫院各個工作人員的職責,細化工作,讓任務落實到個人,從而規范辦公流程,增強執行力度,確保日常工作的有序進行。

6結語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企業單位不斷追求效率和效益,醫院也無例外。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能夠顯著減少醫院的管理成本,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確保上級決策的準確性及科學性,同時提高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盛玲.醫院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用研究[J].福建電腦,2008(12).

[2]陳敬輝,林亞平.辦公自動化系統在衛生管理中的應用[J].衛生管理與論壇, 2009(5).

篇7

關鍵詞:地震,區域,地質勘察

北京時間2011年1月19日12時7分在安徽省安慶市市轄區、懷寧縣交界(北緯30.6,東經117.1)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

一、1•19安徽安慶地震區域概述

安慶市境位于大華北地震區南部,在郯―廬深大斷裂帶東南一側和揚―銅地震帶西段,境內有北東走向的長江斷裂帶通過。地殼厚度36公里左右,所發生地震均屬構造地震,震源深度10~30公里。震害主要受揚―銅地震帶、郯―廬地震帶和大別山地震區中級以上地震的波及影響。從史料記載的破壞程度看,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1668.7.25)山東郯城8.5級地震和民國6年(1917)1月24日安徽霍山6.2級地震影響為最大,烈度達6度。據記載,市境及鄰近地區歷史上發生的有感地震屢見不鮮,本世紀60年代以來地震活動有所增強,在揚―銅地震帶西段有一系列4~5級地震。1963年3月13日市內發生自有測震記錄以后的最大地方震,震級為4.25級。1971-1984年市境及周圍地區發生Ms≥1.0級地震共24次,最大震級3.4級。此外,頭坡斷層為境內最重要的大斷層,有跡象證明它仍有活動。謝家墩―菱湖次級斷層亦可能受主斷層活動影響,不排除再度復活的可能,同時謝―菱斷層線穿越城區建筑密集帶,也可能增加其自身不穩定因素。

懷寧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東臨安慶市區,西與潛山縣、太湖縣相連,北隔大沙河與桐城市相望??偯娣e1350平方千米,總人口69萬人,轄15個鎮、5個鄉。懷寧縣處沿江平原與皖西山區接壤地帶。境內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皖河納岳西、潛山、太湖南流諸水,橫貫本縣南部入長江,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3℃,年降水量1 294毫米。礦藏有銅、銀、鉛、鋅、大理石、石灰巖等。

二、1•19安徽安慶地震區域的地質勘察

斷裂的發育狀況是反映各層力學特點的又一重要表現。首先地殼上部切割沉積層的斷裂都是些正斷層,它們向下沒有和深部的斷裂連接起來。因為華北的許多斷陷盆地伴隨有就地噴出的火山巖,說明必然有由地殼深處直通地表的斷裂通道存在。但是從淺部斷裂產狀的總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地表斷裂與局部斷裂的產狀確有不同,所以深淺斷裂之間的聯系是復雜的,既有一部分直接連通,又各有一定的獨立特點。地殼中部只限于在花崗巖層和變質巖層內部有較多的斷裂,說明這兩個層有它本身的斷裂發育。這些斷裂在發生邢臺地震的部位相對密集,而且那里也正是地幔隆起上方的西側。

開展重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應急救災關鍵技術研究,區域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災害的預警區劃、監測預警方法和特大型災難性滑坡的突發機理及成災過程研究,研發突發地質災害光纖傳感等關鍵監測技術和應急處置的快速治理工藝,加強風險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研制,提出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和預警的技術標準。強震防御重大技術研制了成套地震前兆觀測、數據采集與信息傳輸技術與設備,完成了中國數字化地震前兆臺網設計,形成了集測震、前兆和GPS等組成完整的數字化地震觀測技術系統,在全國數字化地震觀測網絡建設中得到應用。開發的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實驗性技術平臺,實現了國家抗震救災指揮技術的動態化、實時化,提高了應急評估的精度和可視化水平。

三、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的防治思考

此次安慶地震,給懷寧縣災區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激發科研工作者開展地震引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研究的決心。對于地震預報而言,有效預報地震的發生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因此,防治地震引發地質災害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特別是對于地質災害頻發的山區環境,在村鎮、市政建設過程中更應該考慮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問題,做到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針對地震引發的不同地質災害類型。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下是從工程地質角度防治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的思考。

(一)建設場址應盡可能避開活動性斷層(地震斷層)

從本次震災的情況來看,震害嚴重的村鎮基本上位于斷裂通過部位或地質災害嚴重部位。但在地震區,遴選一塊完全不存在災害威脅的場址是不現實的。1.19安慶地震災害調查結果也證明,只要房屋抗震等級設計按規范和有關規定要求,即使靠近錯動斷層,房屋的結構性未受到明顯損壞,有些甚至還很完整。

(二)建設場址的工程地質條件要盡量符合避免和減小地震危害的原則

要避免在地形陡峻或地形切割比較強烈、地形坡度陡――緩變化部位、山體走向轉折部位、孤立或凸出山體旁側、單薄山脊附近等選擇建設場址,這些部位對地震的反應很敏感。在選址于河谷階地或臺地時,應注意地基一定深度范圍不能存在易于液化的砂土層。建設場址要考慮上游是甭存在崩塌、滑坡等堵江形成堰塞湖的風險,并要避免選擇在老滑坡體上。

(三)邊坡工程應采用抗震能力強的支護結構形式

加筋土擋墻在日本、美國加州和中國臺灣等地震多發國家和地區,已被證明是一種抗震能力很強的上工構筑物。

(四)在地震山區應提高公路建設等級

篇8

關鍵詞:衛星通信;移動終端;相控陣天線;微帶天線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373X(2008)1704803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for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LIU Xinliang1,FENG Kuisheng2,TIAN Qing1,LI Na3

(1.Xi′an Space Star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Xi′an,710061,China;

2.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710072,China;

3.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 Institute,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n,71007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of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It can scan th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automatically from 30° to 90° in elevation and 360° coverage in azimuth.Its antenna gain is better than 14 dB and diameter is less than 550mm.This paper giv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single-feed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and the control syste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is fit for the mobile ground terminal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Keywords:satellite communication;mobile terminal;phased array antenna;micro-strip antenna

1 引 言

具有跟蹤能力的中等增益圓極化天線是中繼通信衛星和衛星移動通信這兩種通信系統的關鍵部件之一。對于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來說,系統解決了大量稀路由通信地區的通信、鄉村通信和客運、貨運、海運、航空、搶險救災、野外勘測、公安偵察、部隊調動等移動載體的“動中通”業務。相控陣天線安裝在海陸空的運動載體上,完成對通信衛星的跟蹤和通信。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應用功能主要包括衛星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數據連接、位置報告以及車(船)隊管理等。

相控陣天線目前被公認為是最先進的通信天線,它通過控制數字式移相器使波束精確地跟蹤衛星,同時實現信號傳輸。相控陣技術應用于中繼通信衛星和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有許多其他技術無法比擬的優點:跟蹤波束的快速掃描能力;天線波束形狀的快速變化能力;優異的空間定向與空域濾波能力;空間功率合成能力;天線與載體平臺共形的能力[1]。

按照天線的跟蹤方式,可以分為機械跟蹤系統和電子跟蹤系統。機械跟蹤系統是利用機械方法驅動天線將波束指向衛星。電子跟蹤系統是利用移相器改變天線單元的相位,控制天線方向圖使其波束指向衛星。本文采用電子跟蹤方案,通過GPS結合電子羅盤采集天線載體運動及姿態信息,通過波控機控制移相器,完成天線的自動跟蹤。

2 系統分析與設計

2.1 系統結構設計

要實現天線對通信衛星的自動跟蹤,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基于通信衛星導頻信號的方案,即天線自動對全空域進行掃描,尋找通信衛星的導頻信號并使天線對準導頻信號最強的方向,這種方案對于靜止的用戶十分有效,但對于運動中的用戶而言卻不適用,原因是用戶時刻都在運動,天線相對于衛星的波束指向需要實時改變。另一種是借助移動用戶本身與運動狀態有關的信息,諸如:移動載體的速度,地理位置等,利用一定的算法實時計算天線對衛星的波束指向并指向衛星。本文采用的是第二種,即基于GPS結合電子羅盤的自動跟蹤方案。

相控陣天線由輻射陣列、可控數字移相器、波束控制器以及1∶19功分網絡等部分組成,功能框圖如圖1所示。

天線單元選用圓形微帶貼片天線,組陣后可獲得較大范圍內的波束掃描。功分網絡采用微帶形式,可以做到與陣面良好的共形。由于天線單元的頻率特性覆蓋了目前導航接收機的天線頻率,且增益滿足要求,因此可選擇其中一個單元作為導航接收機天線。導航接收機采用GPS/GLONASS/北斗兼容接收機,與波控機的接口之間采用串行接口總線。波控機根據導航接收機送來的用戶運動信息計算天線波束指向并控制移相器移相使天線波束自動對準選取的通信衛星。

2.2 天線單元設計

在眾多天線單元中,微帶天線單元最適合用于衛星通信相控陣天線系統中,其特點是:剖面薄、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把饋電網絡與天線結構做在一起,適合用印刷電路技術大批量生產;能與有源器件和電路集成在同一基板上;便于獲得圓極化,容易實現雙頻段、雙極化工作。由于該天線工作在L波段,接收和發射共用一幅天線,其百分比帶寬約為8.5%。同時,為增加相控陣俯仰方向掃描范圍,要求陣列單元的增益、軸比方向圖應具有寬角特性。由于陣元數目較多,單元形式應盡量簡單,以減輕天線重量和陣元之間的互耦作用,從而避免重量的超標和陣列電性能的損失。經過比較,輻射單元選用單饋源雙頻微帶天線,圖2為其結構示意圖。在貼片表面開槽,切斷了原先的表面電流路徑,使電流繞槽邊曲折流過而路徑變長,貼片等效尺寸相對增加,諧振頻率降低,可使天線小型化。選擇適當的槽從而控制貼片表面電流以激勵相位差90°的極化簡并模,從而形成圓極化輻射和實現雙頻工作。

圖3為輻射單元在收發頻段的駐波特性。同時,單元增益可達7 dBi,軸比在帶寬范圍內小于6 dB,滿足天線對頻帶和增益的要求。

在分析設計時發現:隨槽的長度增加,天線諧振頻率降低,天線尺寸減小;天線尺寸的過分縮減會引起性能的急劇劣化,其中帶寬與增益尤為明顯,而方向圖影響不大;增加介質板厚度可改變天線的帶寬,但將引起表面波損耗,同時,重量明顯增加。因此,開槽需在小型化與性能之間折衷,帶寬需要在天線增益和重量之間折衷。

2.3 波束控制器的設計

波束控制器是相控陣天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相控陣天線波束的掃描和跟蹤是由波束控制器實現的,因此,波束控制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天線的動中通性能。

移動用戶在行進中其位置與姿態不斷改變,要保證不間斷通話,應不受載置、姿態變化的影響,天線波束必須始終對準衛星信號方向。天線波束跟蹤采用開環控制方式,波控機由單片機、GPS OEM板、驅動單元及數字移相器組成。單片機通過RS 232接口與搭載GPS OEM板聯接,用來讀取移動用戶的實時位置、姿態信息。根據通信衛星、移動用戶天線的坐標,單片機經過坐標變換、角度算法計算,求得運動用戶天線指向通信衛星信號的俯仰、方位角(θ,Φ)。根據指向角(θ,Φ),同一單片機計算出要求的陣內相位差,量化后得到每個移相器(3 b)的波束控制碼,通過驅動單元控制移相器工作,從而實現移動用戶天線波束自動跟蹤、掃描工作。波控機的硬件組成如圖4所示。

在硬件電路的基礎上,還需配以相應的軟件程序。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提取GPS的定位數據;另一方面就是對數據進行處理計算,求出移動用戶坐標系中移動用戶所處位置相對于通信衛星的方位角A、仰角E。結合搭載在車載用戶上的GPS速度方位角,算出移動用戶天線波束指向通信衛星信號的方位角Φ、仰角θ。根據Φ、θ計算得到每個移相器的波束控制碼。

2.4 相控陣天線系統

完整的相控陣天線系統由輻射單元陣列、移相器、功分網絡、波束控制器以及電源等輔助設備組成。

天線陣列 天線陣面由19個單元組成,單元基本尺寸為:D=63 mm,ΔS/S=2.5%。陣元間距100 mm,按照圓形陣分三圈分布,由內到外單元數依次為1-6-12,半徑240 mm,介質層厚度h=6 mm,相對介電常數為 2.65,單元饋電點通過過孔與背板上的SMA相連。天線陣形式如圖5所示。

移相器與功分網絡 選用微帶二極管型式的3 b可控數字移相器。其特性參數插損約為1 dB,駐波比小于1.25,質量40 g,功耗0.6 W,滿足在相控陣天線中對數字移相器體積小、功率低、轉換時間短、穩定性好的要求。功分網絡采用威金森功分器,以1∶19進行設計,實測帶內插損約1 dB,端口隔離度>20 dB。結構如圖6所示。

波束控制器 GPS模塊選用 GARMIN的15L OEM板,它并行12通道,可同時跟蹤12顆衛星,定位精度高,功耗低。 DGPS可實時WAAS差分或偽距差分,差分精度3~5 m。電子羅盤采用Honeywell的3300磁感應芯片的OEM電子羅盤模塊。它可提供數字航向,直接輸出數字信號,通過RS 232可與單片機通信。它的傾斜角可達±10°,在此范圍內,可以提供較精確的三維角度,航向精度為1°。它的數據更新率可以達到10 Hz,用戶可以自由配置和存儲參數。

單片機 選用SILICON公司C8051F020,能夠滿足以上系統的要求。C8051F020單片機采用SILICON公司的專利CIP-51微處理器內核。該芯片在程序運行時可實現內、外部時鐘的切換,這在低功耗應用系統中非常實用,同時C8051F020還在內部增加了復位源,從而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輔助設備 系統輔助設備包括給系統供電的直流電源,連接電纜以及射頻接口等。

3 設計與實驗結果

按照設計方案研制了樣機,掃描范圍:仰角30°~90°,方位角0°~360°。系統功分網絡輸出口處電壓駐波比如圖7所示。

4 結 語

本文給出了一種應用于衛星地面移動通信終端的相控陣天線的設計,采用GPS結合電子羅盤的方案采集運動載體的相關信息,通過波控機控制天線波束自動跟蹤通信衛星,對天線單元和波束控制系統進行了分析和設計。實測結果與理論設計吻合較好,從而為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實現“動中通”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案。

參 考 文 獻

[1]魯加國,曹軍,劉昊.一種適于衛星通信系統的圓極化相控陣天線[J].雷達科學與技術,2003,1(1):54-59.

[2]Cheng D K.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or Antenna Arrays[J].Proceeding of the IEEE,1988,59 (12):1 664-1 674.

[3]Villeneuve A T.Taylor Patterns for Discrete Arrays[J].IEEE Trans.,1984,AP232:1 089-1 093.

[4]Lee J J.Side-lobe Control of Solid-State Array Antennas[J].IEEE Trans.,1988,AP236 (3):339-344.

[5]焦永昌,吳鴻適.一種新的低副瓣曲線陣數值綜合方法[J].電子學報,1992,20(6):7-14.

[6]張亞斌,黎濱洪,劉毅軍.國際海事衛星地面終端天線陣單元的設計[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4.38(5):722-724.

[7]朱桓,汪一心,徐曉文.超低副瓣相控陣天線的優化綜合技術[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1999,19(6):76-80.

[8]薛睿峰,鐘順時.微帶天線圓極化技術概述與進展[J].電波科學學報,2002,17(4):7-12.

作者簡介 劉新良 男,1964年出生,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天線、微波器件方面的研究。

馮奎勝 男,1979年出生,博士生。主要從事電磁計算、智能天線方面的研究。

篇9

關鍵詞:偏遠山區 互聯網+ 信息話 支教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1-0013-01

一、偏遠山區的基礎教育的現狀概述

在西部支教畢業在生群體代表回信中強調:“到艱苦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地方去,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同時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回饋社會應該有的一種社會責任感。

目前偏遠山區的基礎教育總體調研有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教師和教學資源、當地的經濟狀況。前三點是基礎教育的必備組成要素,而后一點即地方的經濟條件則是影響基礎教育發展的直接因素。

1.學生流失率大。雖然這些年一直在實行“兩基”工程,但失學現象仍然是較為嚴重。一方面自身基礎條件差,來自于本身的家庭環境,學校老師也多次到家里拉回失學者,但還是有少數學生不久就又離開學校。畢竟家庭太貧困了,為了幫助解決家中的經濟困難,很多學生在讀完初中后(更有甚者小學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另一方面教育意識不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讀書無用,讀書不如幫工打工的想法普遍存在。更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到達一定年齡后。即使暫時留在家中一些上學的孩子,由于年齡偏小,自控能力差,受到家長及鄰居外出打工的影響,只看眼前,讀書漫長遠遠不如打工的想法太多。

2.教師資源缺乏。教師是基礎教育的核心,落后地區的師資短缺和滯后來重制約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由于師資的缺乏,所造成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據調查,一些學校擁有學生數百名,而教師數量僅僅為只有幾名,而且這些老師中大多數都是臨時請的代課教師,大多數都不具備教師資格證。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很多小學同年內都沒有一個新教師到來,為了應對教師資源不足,有的學校采用復式班教學,將不同年級放在同一個教室里內,分時間差來授課。目前雖然有部分志愿者到山區學校去支教,但是信息閉塞,大多數志愿者想去而不知道去哪里的現象依然存在,貧困山區也不能及時把他們的需求信息共享出來。

3.教學資源缺乏。在落后的貧困地區,以前能有個上學的地方已算是很不錯了,隨著這幾年國家加大對山區教育的關注和投入,已經建起了不少希望小學。但是因為在山區,人們居住的相對分散,往往還是有很多家庭離學校很遠。而學校建在相對中心的位置,因此部分學生上學是極大的困難,所以針對地域劃分來講,所建設的教學資源遠遠不能滿足貧困山區的孩子使用。另外一方面建立起來的學校,教學資源也并不齊全,雖然硬件基礎設施完善,但是更多的缺乏信息化軟件設備;電腦上課、學生親手做實驗、音體美課啟發了學生的各種思維。而在山區,教室里除了課桌椅、黑板,其他設施都沒有。所以在偏遠貧困地區的現代教育技術更是處于零狀態。

以上三點足以可見貧困山區教育現狀的落后,如果不加以改變和改革的話,還必將落后下去。教育情況的好壞一般取決于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既然暫時還無法改變落后地區的貧困狀況,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互聯網+”的思維來解決現在的這種局面。

二、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的智慧教育思維模式

目前以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為載體,大多數學校運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以微課、MOOC等為例,打造創新教育模式的態勢已初步呈現。在實施“互聯網+教育”戰略中,教育行業正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智慧教育下實現動態分配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集中和優化管理的理念,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的各領域之中,利用“互聯網+”思維,重構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創新力和教學質量,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教育發展新形態。

三、基于“互聯網+”的偏遠山區智能化支教平臺與傳統教育的相融合

據最新數據統計,2015年全國90%以上偏遠地區中小學已有網絡基礎設施,建立基于偏遠山區“互聯網+”的智能化支教平臺讓愛與教育再沒有距離是我們的職責。采用目前先進VR技術,利用網絡基礎設備不斷完善條件,搭建在線支教平臺,將支教拓展為長期持續的教學補充,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戶,讓孩子們可以持續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宛如推開一扇窗,一個廣闊的世界呈現在眼前。讓熱愛這份公益事業的社會人士可以隨時在“互聯網+”的智能化支教平臺上實施在線教育,讓一堂跨越近千公里的距離也可以在線“一對一”教學,基于偏遠山區的智能化支教平臺與傳統教育融合,致力于在志愿者與支教地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通過網絡等高科技的手段支持,將優質教育資源輸入教育欠發達地區。動態的分配教學資源、師資信息,可以將愛與教育傳至天涯海角。

四、結束語

篇10

關鍵詞:工業經濟;智能制造;機遇;挑戰

引言

近幾年來,我國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工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制造業也逐漸邁向現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將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相結合,就可以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目前,我國工業經濟中具有更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元素,這就意味著工業經濟智能制造面臨廣闊的發展前景。

1工業經濟概述

工業經濟又可稱之為資源經濟。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知識結構也在不斷完善。人們在對自然進行開發時,其開發能力也在不斷增強,與此同時,人們也逐漸意識到許多自然資源正面臨短缺。世界發達國家自19世紀以來陸續進行了工業革命,科學技術開始走向前線,許多手工工作內容開始由機床等設備代替,汽車和飛機等先進的交通設備與人們的生活越發密切。雖然生產效率正在不斷提升,人類的物質財富也在不斷增多,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知識對于經濟的作用,因此,除了對自然資源進行占有之外,人們開始積極開發智力資源。

2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主要源于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通常可以將其視作知識和智力的總和。知識是智能的基礎,智力則是保證知識得到獲取和充分應用的一種能力。智能制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人們會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通過不斷地學習了解更多的信息。智能制造系統就具備這一功能,同時還具備分析和判斷、計劃和規劃的能力。通常,人們會將智能制造視作人機一體化的智能系統,在這一系統中,包括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可以通過智能化活動達到相應的目的。智能制造更新并擴充了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智能制造既離不開人的智力,又需要利用機械和計算機將人的智力進行有效的展示。將智能化融入到工業經濟之中,就可以掀起新的工業經濟革命。

3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的特點

隨著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制造模式正在逐漸發生轉變。智能制造可以優化制造的過程,保證制造方式更加靈活。由于傳統的生產制造主要是以生產產品為主,需要各崗位的工作人員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有效的方式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因此,產品很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和各方面的影響而導致其質量缺乏保證。在開展工業經濟智能制造時,傳統的生產制造模式將會得到優化。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將會應用到生產制造之中,保證每一個生產環節能夠彼此連接,實現信息共享。在網絡通信的支持下,信息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得到傳達。這種方式可以保證生產制造過程不會輕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擾,還可以提高生產制造的自我診斷和自我修復能力,使生產更加穩定。

4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發展面臨的機遇

4.1制造業邁向智能化方向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制造行業正在逐漸實現轉型和自我突破。在制造行業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可以確保傳統的制造技術更上一層樓,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制造質量和效率。當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進一步融合后,就可以確保工業制造邁向智能化和數字化領域,工業經濟智能制造將會因此而面臨全新的發展前景,生產領域將會面臨轉型,智能制造模式會逐漸融入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進行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時,這些技術可以確保產品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傳統制造行業得益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支持,其為人們提供的服務將會更加完善,也更加開放[1]。

4.2制造業面臨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

我國高度重視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和發展,為了縮小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我國不僅會積極發展工業生產和信息技術,還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由于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加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不斷加速,我國制造業將會面臨更加廣泛的市場和多元化需求。由于城市人口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因此會帶來更大的消費需求,制造行業需要及時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的支持下,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將會得到進一步激發,制造業的產品質量將有更大的保障。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許多農村對于設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樣就會進一步推動制造業的發展。當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獲得深度融合后,我國制造業會變得更加強大。

5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發展面臨的挑戰

5.1制造業的實力有待提升

制造行業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制造業是否強大將直接關系到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盡管我國制造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但發展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距離。我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卻并不是制造強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智能制造缺乏自主創新,產品的合格率有待提升,各項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會出現浪費和閑置等問題。目前,生產制造結構有待優化,雖然在制業中已經逐漸應用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科學技術,但我國的制造信息化水平依然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由于我國制造業實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這就會對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2]。

5.2技術有待進一步創新

目前,我國智能制造技術還有待創新。由于智能制造環節中的技術含量始終沒有獲得進一步提升,所以導致我國的智能制造產品還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我國在基礎制造、裝備核心技術和基礎原材料等方面競爭力不夠強大,需要提高核心技術水平。這主要是由于技術人員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之中,而且我國尚缺乏高端技術人才??傊怯捎谖覈悄苤圃斓募夹g創新能力不足,才會影響到智能制造產品的性能,對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的發展帶來許多不利影響。

5.3資源需得到有效的配置

在發展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的過程中,許多企業雖然具有大量的資源,但為了提高自身效益一味追求生產的速度,卻并沒有確保這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許多資源的利用率很低,導致大量的資源被浪費。還有一些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沒有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導致生產制造與人們的生活出現許多矛盾,甚至還會影響到自然環境。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并不能滿足工業經濟智能制造的發展需求,反而會使其面臨重重的發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