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8 20:2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木工程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土木工程材料

篇1

關鍵詞:材料質量 檢測試驗 多功能材料

近年來建筑工程事故屢見不鮮,究其主要原因多是材料質量不過關,材料是構成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物質基礎,當然也是其質量基礎。在土木工程中,從材料的生產、選擇、使用和檢驗評定,到材料的存儲、保管,任何環節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工程的質量缺陷,甚至導致重大質量事故。

在一般土木工程的總造價中,與材料有關的費用占50%以上,而在實際工程中,材料的選擇、使用及管理,對工程的成本影響很大。極大的利益面前,一些不法建筑商試圖在材料上降低成本獲取利益,而事實證明,材料是土木工程的質量基礎。

那么,如何才能確保進場材料符合要求呢?下面以市政工程為例做一下介紹。

(一)重點試驗內容:

1、原材料使用前的檢測試驗:重點加強鋼筋、水泥、砂、石、磚、白灰、石灰粉煤灰混合砂礫的試驗。

2、施工試驗:重點為混凝土、砂漿試塊制作及強度試驗,土壤、路面結構層壓實度試驗,磚的抽檢試驗等。

3、使用功能試驗:污水管道閉水試驗、道路彎沉及壓實度的試驗。

4、原材料與構、配件檢驗記錄;所用水泥、白灰、石灰粉煤灰砂礫、瀝青混凝土、砂子、石子、頁巖磚、各種管材、井蓋、雨水篦子、各種預制構件的合格證、認證書、試驗單必須齊全。

5、施工試驗記錄:水泥、砂子、石子、頁巖磚等原材的試驗單;混凝土、砂漿的配比單;混凝土試塊強度統計評定表及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報告;石灰粉煤灰砂礫混合料的含灰量、含水量、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單。

6、瀝青混凝土有瀝青混合料廠提供的標準密度資料、瀝青混凝土壓實度記錄、瀝青混凝土攤鋪測溫記錄。

(二)試驗措施:

1、根據工程特點及地下管線、路床、路面進度,做好試驗計劃準備工作。

2、按施工規范規定,對原材料及時取樣,及時送檢,根據使用部位,按批量取樣,并督促有關人員索取合格證。

3、按規定對回填分層、分步取樣做壓實度試驗。

4、對工作要認真負責,試驗、取樣和制作要真實、具有代表性,填寫的資料要清楚齊全。

5、每天做好試驗日記,將每天的試驗取樣進行分析,試驗取樣項目填寫清楚,編好號。

6、及時回收試驗資料交給技術部資料員,做好交接記錄。

(三)質量保證措施

1、為保證采購的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滿足工程質量要求,嚴格審 查供料方資質,所有使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進入現場要提供合格證及相關試驗報告,對于進入現場的材料進行產品標識、狀態標識、并及時送往有相應資質的試驗室做材料復試。主要材料要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后方可進場。

2、施工中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項目經理、總工、施工員、質檢人員、測量、試驗人員及特殊工種均要取得上崗證,嚴禁無證上崗。

3、工程實行專業化施工,成立專業施工隊伍,并在施工前進行專業知識、技術操作的培訓。

4、項目經理部在現場設置測量隊,中心試驗室。測量隊負責測量復核的管理工作,對重要軸線、水準點進行復核檢驗和竣工測量;試驗室負責各種材料的進場檢驗及混凝土配合比提供和試塊的制作、養護、送檢等各種試驗工作。

5、現場加工的構件以及委托構件廠加工的構件執行首件驗收制度,要請監理工程師進行首件驗收,合格后方可批量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隨時進行抽查,以確保構件產品質量。

6、現場制作混凝土及砂漿應嚴格執行配比申請制度,在制作現場應有足夠的計量設備,嚴格執行計量標準,并由專業計量員負責監督實施。

7、砌體工程施工的砂漿配比要準確,灰漿飽滿、縫寬整齊均勻,抹面、勾縫無空鼓,砌筑牢固。

8、施工中認真抓好測量工作的管理,組織測量人員使用先進的測量儀器,運用科學的測量手段,做好全線測量工作,嚴格控制軸線、標高的檢查工作,保證各項工程位置、高程準確,符合設計要求。對已完工的管線及時做好竣工測量。

9、工程施工中做好原始記錄,材料試驗及見證試驗及工序自檢等質量保證資料??⒐ず螅蛘袠藛挝缓统墙n案館提交真實完整的竣工資料。

10、各項施工記錄,必須及時、準確,真實、認真填寫,嚴禁弄虛作假。發現質量問題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不得隱瞞不報或擅自處理,并由技術負責人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并監督施工人員實施。

11、認真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并切實起到指導施工的目的,并根據相關工序的關鍵項目制定預防措施,以避免質量問題的出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材料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質量,健康、環保成為人類的共同愿望和正當要求。建筑功能材料作為建材活躍的一大類,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綠色。所謂綠色建材又稱生態建材、環保建材等,其本質內涵是相通的,即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農業或城市廢棄物生產無毒無害、無污染、達生命周期后可回收在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建筑材料。在當前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條件下,已經可以利用各類工業廢渣生產水泥、砌塊、裝飾混凝土等:利用廢棄的泡沫塑料生產保溫墻體材料:利用無機抗菌劑生產各種抗菌涂料和建筑陶瓷等各種新型綠色功能建筑材料。

篇2

土木工程材料種類繁多,各類自成體系,教學內容大多數是敘述性和分析性內容;同時,土工工程材料發展迅速,新材料層出不窮,以致學生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學習中難以抓住重點,出現什么都學、什么都學不好的情況。為了進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筆者從教材編寫、授課內容編排、課時分配等三個方面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一)教材編寫

2013年,南昌大學與其他兄弟院校編寫出版了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新編教材充分考慮到現有教材的不足,強化混凝土章節內容,增加了輕質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纖維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噴射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相關知識;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弱化部分章節,將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節內容進行相應刪減;緊跟土木工程材料發展趨勢,增加建筑節能材料章節;設置案例,在各章節中多設案例,引導學生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與實踐相結合。

(二)授課內容編排

根據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特點,對授課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力求做到以下幾點:突出重點內容,授課時以水泥、混凝土、瀝青、瀝青混合料為主要重點,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質、氣硬性膠凝材料、建筑鋼材、新型墻體材料、建筑節能材料為次要重點,同時兼顧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砂漿、石材、木材等;體現專業特點,注意授課內容與不同專業方向的有機融合,土木工程工民建方向專業重點突出水泥與混凝土的內容,土木工程道橋方向專業則要求掌握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則要求詳細講解大體積混凝土及其施工;緊跟土木工程材料發展趨勢,更新教學內容,授課時將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新技術(如隧道盾構技術、大型混凝土構件預制技術)以及教師自身科研課題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結合工程應用,將國內外典型工程(如新型混凝土技術在三峽大壩、杭州灣跨海大橋應用)融入課堂教學中。

(三)課時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實驗性都非常強的課程,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學時有限,在教學中合理分配課時是保證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南昌大學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共48學時,其中課堂授課32學時,實踐2學時,實驗14學時。

二、教學模式的構建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模式一般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筆者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強調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除進行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外,還適當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

(一)理論教學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需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組成、結構、生產、工藝、性能與應用的基本理論知識,為此,有必要將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重組為土木工程材料的組成與結構、生產與工藝、性能與應用三大塊進行統一講授。同時可采用多媒體結合板書的方法進行理論教學,以達到縮減課時、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實驗教學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現有的實驗項目基本上是驗證性實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熱情,因此在實驗教學改革時,除了開展水泥實驗、砂石實驗、普通混凝土實驗、瀝青實驗等驗證性實驗外,還設計了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是在設定原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強度等級、不同坍落度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實驗。創新性實驗是讓學生自選材料和自行設計實驗。創新性實驗前先將學生分為3~4個組并確定實驗題目,要求小組同學查閱資料、集中討論后完成創新性實驗,比如減水劑與水泥相容性實驗、緩凝劑對混凝土凝結時間影響實驗、不同等級礦物摻合料對混凝土強度影響實驗等。通過開展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實踐教學

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組織學生到預拌混凝土攪拌站了解混凝土的生產運輸過程,認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或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見識混凝土的澆注養護,了解建筑鋼材的性能和加工,實現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提升,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基本上都是被動接受知識,很少對土木工程材料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鑒于這一缺陷,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視頻播放與課堂討論環節,提供了網絡輔助教學,完善考核方法。

(一)視頻播放與課堂討論

為讓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引導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筆者充分利用多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優勢,特別制作了一段50分鐘左右關于材料在仿生、智能領域研究和發展的視頻資料,要求學生提前自行觀看,同時在課堂上也組織學生利用1個學時觀看視頻資料,之后用1個學時讓學生走上講臺發表觀后感想。

(二)網絡輔助教學

網絡輔助教學是高校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體現,也是教師授課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輔助教學為學生與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教師可將很多相關的文檔、幻燈片、視頻資料上傳到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上,讓學生自行下載。學生也可在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向教師提問,教師可定期查看和回答學生問題。在教學方法上,網絡輔助教學是對課堂授課方式的一種補充。

(三)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考核方法采用課堂考勤與課堂討論、實驗實踐(報告)、期中考試(開卷)、期末考試(閉卷)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其中四種形式占總成績的比例分別為15%、15%、20%和50%。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程的教學效果,對改變傳統的一考定成績、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分階段檢驗教學效果、改革考試方法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經過上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科研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課內容

教師講課內容有主次之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不僅簡單輕松,而且也更有針對性。對此教師可以適當減少理論課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驗實踐。

(2)上課形式

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并進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發言,既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發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3)實驗實踐環節

除了部分驗證性實驗項目之外,還增設了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見識到各種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創新性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

(4)考核方法

采用上述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程學習效果。

五、結語

篇3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試驗;新型抗滲儀;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423;TU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7)02011905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作為高等院?!按笸聊尽杯h境下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等專業的必修課、基礎課及專業課,在整個土木工程教學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其課程特點實踐性強、知識體系分散[2];內容繁雜、學時相對偏少[3]。尤其是土木工程材料試驗,它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5],既能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加深課堂分散知識體系印象,充分理解理論與實踐的區別和聯系,熟悉試驗的目的和意義,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興趣。

傳統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操作,試驗結束后撰寫并提交試驗報告[6]。學生雖動手做了試驗,但獨立思考不夠,積極主動性發揮不出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7]。教師必須創新思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理解土木工程材料學科的基本思維方法,掌握分析手段,提高試驗技能和綜合能力[8]??萍紕撔路譃樵紕撔潞透檮撔聝煞N,技術上的屬于技術創新,學術上的是知識創新,建設上的是工程創新[9-11]。不少高校教學計劃中土

木工程材料課程理論學時較多,試驗學時相對偏少,如何在有限的學時下合理安排試驗內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值得思考。文章以水泥混凝土抗滲試驗為例,針對現有水泥混凝土抗滲儀的缺點,提出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試驗機理,通過相應的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重點闡述了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試驗與創新。

一、研究背景

抗滲混凝土廣泛使用在水工、水下、水中、地下和其它有抗滲要求的土木工程中(如大壩混凝土、隧道支護混凝土,等等)。根據規范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采用HP-4.0抗滲儀進行水泥混凝土抗滲試驗,這一傳統方法沿用至今。長期實踐表明:傳統方法檢測混凝土抗滲性能實現難度大,耗時長,成功率不高。如何準確判定水泥混凝土抗滲性能仍是一大難題,也成為了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手段及相應理論滯后于工程應用。

目前國內外對于混凝土抗滲性能的研究有多種試驗方法,其中以傳統水壓力試驗法為主,分為穩定流動法(constant flow method)、滲透深度法(depth of penetration method)和抗滲標號法[12-13]。R.P.Khatri and V.Sirivivatnanon 在研究中建立了穩定流動法與滲透深度法之間的聯系,給出了兩種研究方法的選擇標準。究竟采用哪種試驗方法,取決于混凝土的28d抗壓強度F28C與齡期T之間的關系:

2.3(T)2+1.1(F28c)2>10 400時,采用滲透深度法;

2.3(T)2+1.1(F28c)2

中國試驗方法現行標準中采用抗滲標號法,即采用現有抗滲儀進行抗滲試驗。該方法是滲透深度法的一種特例,特點是比穩定流動法和滲透深度法簡單,適用于工程,但對于科學研究,該方法的研究數據太少[12]。中國現有抗滲試驗規范頒布超過20年,存在諸多弊端。在大眾創新時代,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學需與時俱進,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如何試驗與創新是相關教師和學生的新課題。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的研制及其試驗研究項目,試圖采用獨特思維和技術路線來詮釋創新。

二、現有抗滲儀及其試驗機理

(一)現有抗滲儀概況

按照規范[14]現有抗滲儀由套模(又稱“機架試模”)6個、臺面、支架、加壓系統、儲水罐和壓力控制系統等組成,利用密閉容器內壓強處處相等的原理進行工作,如圖1。

(二)現有抗滲儀試驗機理

按照規范[15]現有抗滲儀試驗機理為:抗滲試件以6個為一組(直徑和高度均為150 mm的圓柱體試件),試件成型后24 h拆模,一般標準養護至28 d齡期進行抗滲試驗。試件養護至試驗前一天取出,表面晾干后在其側面涂一層熔化的密封材料(一般為工業石蠟),隨即將試件壓入經烘箱預熱過的試件套中,稍微冷卻后即可解除壓力,連同試件套裝在抗滲儀上進行試驗,如圖2。

試驗從水壓為0.1 MPa開始,以后每隔8 h增加水壓0.1 MPa,并且隨時觀察試件端面的滲水情況。當6個試件中有3個試件端面呈現滲水現象時,即可停止試驗,記錄當時的水壓。試驗過程中,如發現水從試件周邊(試件與機架試模之間的密封帶)滲出,則應停止試驗,重新密封?;炷恋目節B標號以每組6個試件出現滲水時的最大壓力計算。

(三)現有抗滲儀及抗滲試驗弊端

現有抗滲儀檢測混凝土抗滲性能的實現難度大、耗時長、成功率不高。具體而言,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試驗程序復雜,密封困難。預制混凝土試件壓入機架試模后,需進行密封,密封之前需要將混凝土試件、機架試模等預熱,將工業石蠟加熱至50~60℃熔化成液態,再將其滴入混凝土試件和機架試模中間的空隙區域,試圖讓石蠟冷卻凝固后密封空隙,該程序大大增加了時間和資金成本。

(2)試驗結果誤差大。不能保證試件與機架試模之間完全密封,致使試驗時壓力水可能從試件與機架試模之間的密封區域空隙滲出。事實上,在試模中制作水泥混凝土的試件還需經過適當加熱試件、工業石蠟等環節,謹慎操作也難以保證絕對成功。水泥混凝土抗滲試模,如圖3。

(3)觀察滲水路徑比較困難(試驗時不排除水直接沿密封帶上升至試件頂面,或從薄弱混凝土層滲透至試件表面的虛假滲透現象)。大多數情況僅僅從試件端面觀察滲水情況。有時需將試件從機架試模中取出,用壓力機將試件均勻劈成兩半之后才能^察壓力水的滲透路徑,操作難度大。加壓滲水試驗時,理想密封狀態,如圖4(1);密封失效時,滲水沿著密封區域滲漏,如圖4(2);部分密封失效,滲水通過密封通道在端部沿著混凝土薄弱區域滲水,如圖4(3)。

三、新型水泥混凝土研制及其試驗原理

(一)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研制思路

基于現有水泥混凝土抗滲儀的種種弊端,新型抗滲儀擬取消機架試模,省略密封環節,以方便觀察滲水路徑。

怎么樣實現比較大膽而創新的設想?結合土木工程材料本科課程、現有抗滲儀的機理,課題組成員進行了長期構思并多次繪制草圖,經過不斷修改、完善,擬定在基本不改變現有水泥混凝土抗滲儀及試驗機理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混凝土試件尺寸,在其中心部位預埋引壓管,采用上下顛倒的方式將混凝土試件插入試驗臺中。

(二)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試驗流程

具體流程為:制造擴大頭和預埋引壓管;用螺栓組裝擴大頭和預埋引壓管,如圖5(1)、5(2);將組裝后的預埋引壓管和混凝土試模上的鋼片螺栓連接,如圖5(3);澆筑混凝土(預埋引壓管直接澆筑在混凝土中);養護28 d后將試件上下顛倒安裝在試驗臺桌上;灌水加壓;觀察滲水路徑。其中,擴大頭上口為直徑60 mm、高20 mm的喇叭口,下口與預埋引壓管同徑。上口擴大到60 mm目的是增加壓力水滲透面積,高度20 mm目的是在澆筑混凝土之間澆筑一層同配比水泥砂漿作為臨時模板,防止澆筑混凝土時水泥漿進入預埋引壓管,如圖5(4);灌水加壓前將預留水管與預埋引壓管接通,加壓后壓力水將從預埋引壓管的擴大頭滲透,從而可以任意從混凝土的上端面、側面薄弱的地點滲透出來,如圖5(5)。

(三)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試驗機理

新型混凝土抗滲儀加壓后,壓力水自擴大頭開始,從混凝土中任意薄弱環節滲透,直至流出混凝土上端面或側面中的任意面;因預埋引壓管和混凝土已牢固澆筑,緊密連接,壓力水不會從引壓管和混凝土之間的空隙滲透。

新型抗滲儀擬采用試件直徑和高均為300 mm的圓柱體,從擴大頭到混凝土的任意表面的距離最短為150 mm,基本滿足規范[15]對最短滲水路徑150 mm的要求。實際工作中水泥混凝土結構層抗滲相對于抗滲試件來講是無限大的,客觀上將試件尺寸從150 mm加大到300 mm與實際工程更為接近。試驗效果有待于后續研究工作的進展及成果評定。

新型抗滲儀取消機架試模,可從混凝土上端面和側面輕松觀察滲水路徑,能夠實現除底面外的全方位、多角度觀測滲水路徑。

四、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申報

基于該項目的獨特創意,項目經過小組評審、學院評審,在校級和省級層層篩選下,脫穎而出。目前已經獲批四川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和四川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的獲批為后續研制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條件。

(一)項目技術路線

(二)項目進展及后續工作

目前項目進展:完成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201610223488.3)和發明專利(專利申請號201620299957.5)申請,與北京藍航智晟試驗儀器有限公司簽訂生產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的合作協議。四川農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制定了采購新型抗滲儀計劃,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預計在2016年底投入試驗。

后續研究工作:待樣機生產制造成功,按照計劃進行新型和現有水泥混凝土抗滲儀對比試驗,(擬采用在建的國道G213線汶川縣境內映秀至汶川的福堂隧道二次襯砌C30抗滲混凝土,隨機抽樣各不少于50組;現有抗滲儀1組6個試件,新型抗滲儀1組3個試件)。后續將對抗滲機理進行理論分析,利用Pfc等軟件進行數值模擬,研究二者的相似性、差異性及新型抗滲儀的可行性。把試驗的重點放在新型抗滲儀的可操作性上,把分析的重點放在新型抗滲儀的可行性上。

(三)項目的特色與創新

從技術創新方面來看,無需密封,能順暢觀察滲水路徑,試驗簡單方便;預埋引壓管,壓力水從混凝土試件中部向四周薄弱區域自由滲透,滿足現有規范要求的現有抗滲儀基本尺寸150 mm;取消機架試模,無四周側限附加壓力限制。

從方法創新方面來看,擬進行新型和現有抗滲儀的對比試驗,采用理論公式計算、數值模擬等理論分析方法,多角度多方法論證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的可行性。

五、討論

教師和學生應熟悉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及其試驗基本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熟悉土木工程材料規范、標準,充分了解規范的本質及缺陷,是研制新型抗滲儀、進行創新思維的前提條件。

從一個普通抗滲試驗入手思考現有抗滲儀的局限,聯想到研制新型抗滲儀。這種修改和聯想創新,遠比某一具體試驗及試驗儀器本身重要得多,也是重要發明創造的基礎。

六、結語

如何搞好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試驗、如何創新,是學者們長期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水泥混凝土抗滲試驗儀創新研制,得出如下結論。

(1)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試驗大多是常規試驗,通過現有水泥混凝土抗滲儀及相應試驗發現弊端,開啟教師和學生改進思路,進而激發創新興趣。

(2)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研制一波三折,但思路新穎,克服了現有抗滲儀密封困難、易從密封區域滲水、不易成功等缺點,通過在混凝土試件內部預埋引壓管、取消機架試模等改進措施觀察滲水路徑更直觀,試驗更簡單。

(3)現有和新型水泥混凝土抗滲儀后續對比試驗(擬對比二者試驗流程、滲水路徑、試驗結果吻合度)有序開展,理論分析思路明確,技術路線方案可行,研究結果值得期待。

(4)擬通過公式計算、數值分析等理論分析論證現有與新型抗滲儀試驗的抗滲機理,完善新型抗滲儀試驗的理論基礎。

新型抗滲儀研制及其試驗研究,研制思路和技術路線值得延伸和推廣,值得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及其它課程新型試驗儀的研制及改進借鑒,也為土木工程其它專業課程的創新提供了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聶憶華,曹國娥,等.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學促教”教學模式及效果評價[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108-112.

[2]尹健,李益進.建筑材料教學改革實踐[J].株洲工學院學報,2014,9(5):47-49.

[3]王信剛,胡明玉,丁成平.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和效果評價[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60-63.

[4]李雅文,張云華.高職院校建筑材料試驗室規劃建設探討[J].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2):218-220.

[5]李雯霞.建筑材料課程建設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59-60.

[6]陳紅光,劉東.建筑材料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科技教育,2010(7):175-176.

[7]李雅文,張云華.高職院校建筑材料試驗室規劃建設探討[J].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2):218-220.

[8]陳兵,吳雪萍,王菁.特色實驗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6):156-157.

[9] 沈珠江. 采百家之長、釀百花之蜜――巖土工程研究中如何創新[J]. 巖土工程學報,2005, 27(3): 365C367.

[10]巖土工程要注重創新和規劃――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思敬[J].巖土工程界, 2002, 5(8): 7C8.

[11]劉漢龍.巖土工程技術創新方法與實踐[J].巖土工程學報,2013, 35(1): 34C58.

[12]楊成,謝和平等.混凝土抗滲性能研究的現狀與進展[J]. 混凝土,2003, 160(2): 7C11.

[13]R.P.Khatri and V.Sirivivatnanon.Methods forthe Determinationof Water Permeabilityof Concrete.ACIMaterialsJournal,Vol.94,No.3.May-june.1997.p257-261.

[14]JG/T 249-2009,混凝土抗滲儀[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15]GBJ 82-1985,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試驗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5.

Abstract: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experiment is the important link to master knowledg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Taking cement concrete antipermeability test for example, optimizing and innovating the traditional cement concrete antipermeability instrument and the test itself,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hinking, technical route and experiment mechanism of new cement concrete antipermeability instrument. Analysis shows that new cement concrete antipermeability instrument and its test, under the premise of keeping antipermeability instrument test mechanism unchanged, creatively proposes appropriate increase of concrete specimen size, preembedded pressleading tube internally, etc key measures, avoiding seal procedure of the existing antipermeability instrument cleverly. Moreover, the subsequent comparative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worth looking forward to. And technical route will be also prudently carried forward. Test and development scheme cover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bviously. Research achievement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experiment and innovation,as well as other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provides lessons for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teaching and other courses teaching. Simultaneously, the achievement promotes amendment and improvement in traditional codes, bringing 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value for concrete in civil engineering antipermeability structure.

篇4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作為土木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能很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后果,探討了影響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幾點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術措施。

一、混凝土耐久性不足的后果

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是保證耐久性。耐久性對土木工程量浩大的混凝土來說意義非常重要,如果在土木工程建設中,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足,就會導致出現嚴重的后果,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危害,給未來的社會造成極為沉重的負擔。通過調查顯示,在美國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足,許多工程的壽命不足20年?;剡^頭來,在看我們國家,在50~60年代所建設的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如果混凝土的平均壽命是30~50年,照此下去的10~30年之間,這些工程就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維修。所要的維修費用和重建費用將是極其巨大的。因此說,高性能混凝土就要從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入手,以降低和減少巨額的維修費用和重建費用。

二、影響土木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混凝土的材質?;炷林饕怯梢恍┧槭?、砂、水泥和水拌合后凝硬而形成的。這些材料的優劣影響了硬化后的混凝土的密實度和強度,因此,只有好質量的材料才會為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打下很好的基礎。在社會步伐加快發展的今天,土木工程迅速的發展,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材料的要求,在土木工程的施工現場只重視混凝土的強度來作為工程需要材質的唯一評判的標準??梢?,混凝土材料的不合格,將會導致混凝土在初期形成裂縫,對其結構的安全產生了隱患。

2、混凝土的密實性。混凝土的內部缺陷也就是說混凝土不夠密實,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侵襲,主要由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混凝土的抗滲性?;炷恋目節B性指的就是混凝土抵抗壓力水滲透的能力?;炷镣獾囊后w流向混凝土內部的時候,由于受到混凝土的阻礙,不容易流向其內部,這就說明混凝土的抗滲性很好。簡單地說,混凝土的耐久性與水和其他的一些液體流向混凝土內部的數量以及范圍有直接的關系,所以說,混凝土的抗滲性越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就越高。當混凝土的強度不高以及密實度不夠的時候,由于受到水和其它化學物質的侵入,在化學的反應下,使得混凝土受到了嚴重的侵蝕,從而影響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第二,混凝土的凍融破壞。當混凝土的結構在零度以下的環境的時候,混凝土孔隙中的水就會結冰,然后體積膨脹,在過冷水的壓力下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導致混凝土的破壞?;炷恋目箖鲂阅芘c混凝土內部的孔隙中氣孔結構和氣泡的數量有關。在氣孔少和小的情況下,破壞的作用就會越小,封閉氣泡越多,就說明抗凍性越好,影響混凝土的抗動性除了這些因素外,還與混凝土飽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齡期、集料的空隙率及其間的含水率有關。當混凝土的強度不高和密實度不夠的情況下,就會有很多的水進入到混凝土的體內,在溫度低的情況下,混凝土體內的水就會結冰,然后體積膨脹從而產生壓力,使得混凝土的內部結構發生循環破壞,降低了輕度,從而導致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不好。

第三,混凝土的碳化?;炷恋奶蓟傅木褪腔炷林械腃a(OH)2與空氣中的CO2產生了化學反應,從而形成了中性的碳酸鹽CaCO3?;炷猎跊]有碳化之前是堿性的,這時的堿度PH值為11.5,在經過碳化之后的混凝土的PH值為大約在8.5~9.5之間。可以比較出,混凝土在碳化之后碳度也受到的影響,降低了碳度。這時候,混凝土孔隙溶液中氫離子數量變多了,從而也降低了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作用。在碳化超過混凝土的保護層時,由于受到水和空氣環境的影響下,混凝土就完全的失去了保護鋼筋的作用,這時候,鋼筋就會開始生銹,受到銹蝕的體積會變大,從而對周圍的混凝土產生膨脹力,最后導致混凝土裂縫的情況發生。在這中狀態下,水和一些其它的物質就會滲入到混凝土的體內??傊?,當混凝土的強度不高以及密實度不好的時候,空氣中的水和CO2滲入到混凝土的體內,形成了碳酸,再加上與氫氧化鈣的化學反應,最終將鋼筋銹蝕,這一過程就是混凝土的碳化過程。

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術措施

1、摻入高效減水劑。摻入高效減水劑對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特殊的情況下,還可以節省水泥的用量。

2、摻入高效活性礦物摻料。摻入高效活性礦物摻料之后的水泥結構更加密實,阻斷了一些滲漏物質的路線。另外對于集料與水泥石的交界處有所改善,還能夠改善交界面的性能,這些對于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在進行混凝土攪拌的過程中,要攪拌得均勻,按照施工程序進行,這樣可以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同時還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4、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水泥用量??刂坪盟冶仁菦Q定影響混凝土的強度以及密實度的關鍵要素,同時,控制好水灰比的大小也是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的要素。

結束語

由此可見,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土木工程的使用壽命。我們要從分的認識影響土木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據土木工程的具體實際的情況,來采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術措施。本文只是對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進行了簡單的陳述,由衷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有更多的人士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以此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長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陳文耀,李文偉.三峽工程混凝土試驗研究及實踐[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01)

篇5

一傳統的混凝土實驗教學分析

我?!巴聊竟こ滩牧稀睂嶒炇?4學時,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等專業開設,內容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漿、瀝青、瀝青混合料、鋼筋等。改革前的實驗教學以演示性和驗證性為主,即驗證理論的正確性或達到理論再現性的目的。具體由教師給定統一參數和數據,學生理解實驗原理、依據給定的條件進行實驗操作、得出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基本上屬于繼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識、技能?;炷恋膶嶒瀮热莅ǎ夯炷涟韬衔锖鸵仔詫嶒?、混凝土試塊制作和混凝土抗壓強度實驗。實驗方法是教師給定某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初步配合比,學生按照一定量換算出各種材料的質量,分組進行混凝土拌合物制備和性能測定,后進行標準試塊的制作、標準養護,最后測定28天的抗壓強度?;炷烈陨蠈嶒灧绞?,導致每個小組(一般6~8人一組)的試驗過程以及試驗結果,甚至得出的各個環節的試驗數據幾乎都是一樣的。實驗評價主要以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為主,輔助評價學生出勤情況??梢娀炷翆嶒炗孟嗤瑢嶒灁祿?、相同標準、單一的評價方式來要求每一位學生,且沒有以實際工程為背景進行實驗教學,沒有有效利用水泥、砂、石等實驗數據,致使學生處于被動和消極的應付狀態,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合和利用,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欲望,也不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混凝土實驗的改革設計

針對以上混凝土實驗存在的問題,在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和充分了解學生興趣,以及混凝土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提出“基于項目的混凝土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模式。并從實驗內容、組織方式、成績評價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炷恋膶嶒灐盎陧椖俊笔腔炷练矫鎸嶒灲虒W以實際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結構構件為例子,可以是梁、板、柱、基礎等,設計的強度、和易性、耐久性均以現場施工圖為依據,水泥、砂、石等完全在現場工地提取,讓學生在實驗室完成水泥、砂、石等實驗數據的測定,依此數據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再進行混凝土一系列的實驗。讓學生通過項目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混凝土強度實驗的全過程,使學生清楚工程背景和自己的工作職責?!熬C合設計”就是混凝土配合比實驗改驗證性為綜合設計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工程觀念,讓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模擬實際工程,完成查找資料、獨立設計、實驗、設計編寫實驗報告的全過程。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核心是設計、選擇實驗方案,并在實驗中檢驗方案的正確性與合理性。對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培養土建類工程應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環節??傊?,“基于項目的混凝土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模式就是以實際工程中的混凝土梁、板、柱、基礎等結構為例子,按照設計圖紙中對混凝土強度、和易性、耐久性等要求,將水泥、砂、石實驗整合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相關實驗。實驗中嚴格按實際工作的程序進行教學,試塊抗壓強度進行兩個對比:混凝土自然養護和混凝土標準養護相互比較,混凝土7天、28天的抗壓強度相互比較。學生從對比中分析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因素,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可以保證知識的連續性和工作的真實性。另外,混凝土實驗教學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設立了必做實驗項目(即以上實驗)以外,還增加了選做和研究性實驗項目。選做實驗項目主要有水泥路面混凝土(交通工程專業學生必選,其他專業學生選做)、輕集料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等配合比設計等;研究性實驗項目主要是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選做和研究性實驗不占計劃學時,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

三混凝土實驗的實施

混凝土綜合設計性實驗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部分,為完成好應從以下幾方面建設和實施。

1實驗條件的準備

為了體現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的組織理念,將改革前的5~6人一組,改為2~3人一組,實驗儀器設備、各種實驗所需材料應滿足分組要求。為此實驗室根據學生的分組情況補足所用的各種儀器設備,增加實驗用房,從硬件上滿足綜合設計性實驗的要求。

2組織與實施

時間安排。將改革前的分散實驗,改為最大限度的集中時間進行,尤其是砂石和混凝土實驗盡可能集中進行,以便于實驗數據的有效利用。依次遞進完成各實驗的學時分配為:水泥性能實驗(2學時)、砂、石實驗(2學時)、混凝土設計性實驗(4學時)。實驗組織:每個班分為4個大組,12個小組,每個小組2~3人,每個班分2批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4個大組分別以實際工程中的柱、梁、板、基礎為背景資料和實驗條件,每一大組中的3個小組,分別制作四組試塊,分別測定自然養護和標準養護下的7天、28天的抗壓強度。第一次實驗完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性能實驗后,要求每組學生在課余時間自行查閱文獻和新的標準規范,結合各組成材料的檢測數據,自行設計混凝土配合比,由指導教師審核后再進行混凝土拌合料的實驗,完成混凝土抗壓強度實驗后,要求同一大組(3各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對比、討論、分析,并在實驗報告中充分體現。

3實驗評價改革

改革之前實驗成績主要根據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評定,很難客觀公正的評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改革后,加大了實驗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例,從10%增加到30%。成績評定原則是以知識運用的“合理性”為主,即學生應能拿出理由說明其設計的合理性,并有適當的分析與思辨?;炷翆嶒灣煽兙C合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資料(包括水泥、砂石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實驗記錄等)、過程評價(包括出勤率、實驗研究操作和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實驗報告(對結果的對比分析、報告質量等)、小組互評和團隊協同能力等進行評價。

四混凝土實驗的改革效果

通過混凝土實驗的改革為真實工程條件下的綜合設計性實驗以來,經過2屆學生的實踐發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實驗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主動獲取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以往學生做完水泥、砂石實驗就認為實驗結束,基本不會對實驗過程或結果進行思考?,F在,每組學生為了合理設計混凝土配合比,首先清楚應從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實驗中獲取哪些實驗數據和參數,其次這些數據和參數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求有何影響,進一步思考在滿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強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方法能夠節約水泥和降低混凝土的成本等問題,能主動思考,把前后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2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改革后,減少實驗小組每組人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要求小組成員應分工明確,相互協作,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動手操作,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實驗技能的訓練。若實驗結果達不到有關標準,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原因,不得對試驗數據進行修改,培養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工作態度與作風。

3激發了學生創新實踐和參與教師科研興趣

篇6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改革;畢業設計

“土木工程材料”n程是土木工程等專業必修的技術基礎課,同時,也是為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材料力學等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學習內容是介紹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質、應用范圍、檢測方法,了解材料的性質、結構以及改善的途徑,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合理選擇并且使用土木工程材料,并為學生今后從事土木工程專業技術工作提供基礎理論和技能訓練。隨著建筑行業專業經營模式的變化,社會對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土木工程材料課在工程建設中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為適應大土木培養的要求,傳統的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需要對土木工程材料課進行改革和創新,并且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一、土木工程材料教學現狀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涉及內容種類繁多,材料之間的邏輯性不強,而學時相對偏少,記憶內容偏多,導致學生對材料課程理解不深??荚嚱Y束,學生就會忘得一干二凈,最終使得學生在材料的選擇使用方面知識欠缺,給以后工作帶來困難。

隨著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飛快發展,新材料、新工藝層出不窮。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建筑行業的分工也在細化,國內專門從事新材料開發與提供施工服務的企業已參與到設計與施工中。但是,水泥和混凝土依舊是當今社會中經常使用的材料,并且在將來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所以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結構相對穩定,對理論課程的依賴性比較強,致使實驗課程和時代脫節,降低了學生的求知欲。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就是先由實驗教師講解實驗任務和實驗過程,然后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分組進行驗證性實驗。實踐證明,這種“驗證式”的實驗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已經不適應當前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的高等教育體制。

現如今,隨著土木工程類高等院校課程的調整,材料實驗課程的課時相對較少,學生很難去做一些有意義、具有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創新型實驗,不但減少了學生的試驗次數,也很難激發起學生做實驗的興趣。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1.優化實踐教學大綱

實踐教學是實驗課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做實驗來驗證書本中的理論。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鍛煉學生進行科研的能力。我們積極進行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實踐,及時調整更新實驗課程內容。針對上述現狀,我們進行了如下改革,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將教學內容提前發放給學生自習,在實驗課時教師做重點以及難點的講解,通過預習和講解,減少贅述時間,從而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實驗。實驗前不再重復講述課程內容,節省了時間,更多的是提高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增加實驗內容。由于實驗課大幅減少了實驗內容的講授環節,實驗時間大為增加。在原來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增加鋼材實驗多方案設計、水泥性質多方案實驗、混凝土性質多方案設計等實驗,使實驗內容能夠覆蓋大多數的材料。

增加了設計性實驗。改變之前的驗證模式,將水泥、砂、石、混凝土和砂漿實驗合并起來,作為2個設計性實驗。通過設定混凝土和水泥砂漿的各類指標,讓學生對原材料進行性能檢驗、配合比設計等任務,并根據實驗的結果進行經驗總結。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時間能力,根據我校提出的實驗課程要具有“演示性”“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的要求,提出了開放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室,設立綜合性實驗課程。初步設想開設綜合性實驗課程,配合各類專業課進行綜合性實驗。

隨著科技生產力的提高,各種新型材料也在不斷應用于工程實際當中。所以,在之前實驗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一些有意義的實驗內容,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梢越M織一些實驗設計大賽,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內容形式不限,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按照要求完成實驗比賽內容,并寫出實驗報告或論文的,可以得到課外活動學分1~3分。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并且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業精神,也促進了老師與學生的相互提高。

2.開設研究型畢業論文設計選題

學生參加研究型項目需要和學生自身的能力一致,所布置的任務或者實驗不要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找不到切入點,這樣也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將橫向課題或者縱向課題加入到土木工程材料實驗課中去,授課老師在課外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學生們進行科研項目,并給學生提供實驗所需的材料及其設備,使學生能夠從中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根據其縱向或橫向課題確定畢業論文選題。通過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學生可以協助老師解決與科研項目相關的科學難點,并且為自己以后的畢業設計選題確立方向,為以后的畢業設計做良好的鋪墊。

三、結語

通過對土木工程材料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優化實踐教學大綱,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減少贅述時間,增加做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增加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參加,并給出相應的獎勵。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學實踐過程中,將科研項目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指導學生參與授課老師的科研項目活動,讓學生不但能夠很快的理解并吸收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們真正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從而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冀曉東.“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09(6):10-11.

[2]楊醫博,梁松.《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設想與實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104-105.

[3]安明矗吳萱,潘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89-92.

[4]曾志勇.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臺州學院學報,2011,33(3):82-86.

[5]孫家瑛.將科研活動融入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實踐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46):163-165.

篇7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生活質量及水平得以顯著提升,由此對土木工程建設施工的質量需求變得越來越高。對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管控,甚至直接在施工材料的選擇上也獲得了良好的體現,這樣才能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水平真正符合工程設計標準的需求。結合我國土木工程施工的具體情況來分析,人們在進行施工材料選擇的過程中,通常都直接面臨比較多的問題,由此直接對整個過程施工質量的控制工作帶來一定影響,所以就必須采取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來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水平。本文針對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選擇問題進行分析,由此推出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土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材料選擇

土木工程施工當中所包含的管理項目相對復雜,其中施工材料就是主要管理項目之一。這主要是由于施工材料本身在整個工程項目成本當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因此為了能夠保障土木工施工的質量水平,實現對工程成本的良好控制,由此進行施工材料的優化選擇就顯得很有必要。盡管當前我國土木工程施工中,對于材料的選擇及質量的控制工作真正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其中依然存在巨大的問題和不足,直接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必須對此進行研究和分析,這樣才能促進土木工程的發展。

1土木工程中施工材料選擇的重要性及特點

1.1重要性分析

由于土木工程當中,其施工材料所占據的成本比例非常大,因此施工材料直接成為整個工程項目的重要對象之一,其對工程施工的質量、進度及成本等都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其施工材料的選擇直接對施工企業所具備的競爭力及其負債情況等造成影響,成為當下施工企業長期生存和實現短期獲利的關鍵所在,因此這就必須針對材料的質量水平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這樣才能極大的而降低其所具備的施工成本,從而促使施工企業競爭力提升,最終提高其施工質量[1]。

1.2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選擇特點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土木工程施工材料也隨之不斷創新和發展,其中的大多數材料都直接被一些新型的材料所替代,比如陶瓷材料、玻璃材料及合金材料等,這些人工合成的材料類型開始受到廣泛的運用。但是一些基本上的混凝土、鋼筋材料等依然是當下工程施工當中的重要材料。當前的土木施工材料選擇具備以下多個方面的特點:(1)需要由此選擇相應的高性能、高強度的材料類型,并且這些材料還應當具備多功能及耐久性等;(2)需要對一些地方性材料加以充分的運用,可直接采用由固體廢棄物所生產出的環保型材料;(3)需盡可能的采用節能型的材料;(4)在使用材料的過程當中,不可直接去采用具備一定毒害性作用的材料,應當由此選擇真正有益的材料;(5)需要充分選擇天然無污染的材料。

2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選擇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嚴重匱乏相應材料選擇和管理人才

通常施工單位都嚴重缺乏相應的材料管理人才,這都是由于其員工整體專業水平嚴重偏低所致。通常施工單位內的員工們大多都是外來聘用的農民工,而這些農民工所具備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明顯缺乏對于材料進行選擇和管理的專業知識。因而直接導致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選擇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和問題。甚至有很多其他施工單位都沒有充分認識到這點,沒有對此類的問題作出應有的重視,并不注重對于人才的培養工作,最終直接引發相應的施工質量問題,促使其質量水平難以獲得有效的保障,對施工企業的根本利益造成嚴重的損害。

2.2材料選擇的過程和方法當中問題明顯

在選擇的方法和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情況,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對于材料的選擇方式規范性不強,材料選擇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弊端[2];(2)選擇材料時,所采取的監督力度明顯不足,這主要是由于在相應的土木工程施工當中,多數施工單位及企業都會由此設立出選擇和采購施工材料的直屬部門,但是對這個部門所進行采購的具體過程卻并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工作。所以就直接導致其中多數低素質的員工,為了謀取私利,在進行材料采購的過程當中,中飽私囊,作出以次充好的行為,由此直接對整個土工工程質量水平及其具體施工進度等,造成嚴重的影響,并最終對施工企業的形象帶來極大的損害。

2.3缺乏完善的材料管理方法及制度

當前大多數施工單位及企業所采取的材料管理方法都難以真正有效的符合當代土木工程施工的需求,甚至很容易由此一些人為的錯誤及質量控制所帶來的誤差。因此,其也就難以真正有效的保障整個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這就必須針對材料選擇及管理的方法加以革新。同時,大多數施工企業當中所采取的材料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有的企業所推出的制度趨于形式化發展,而有的企業卻根本沒有屬于企業自身發展的材料選擇及管理制度,因此也就難以真正有效的保障施工材料本身的質量水平,導致土木工程項目本身難以順利的完工,這必然將帶來諸多問題,甚至給企業發展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選擇及質量控制措施

3.1科學合理化的選擇施工材料

為了能夠真正滿足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需求,就必須盡可能的保障其施工材料的質量和相應的性能。這就要求相關施工企業必須針對其材料的采購、管理和選擇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具體需要為此配備專業的材料采購人員,并通過材料統一采購的形式,來不斷的完善其材料的前期調研和規劃工作,同時需要針對材料的采購和選擇做好復檢工作。該項復檢工作當中具體包含了對材料選購計劃的有效制定,考察材料廠商以及對材料的復檢等等。通常材料選購計劃的制定都必須充分結合相應的管線及施工設計的需求,由此來針對施工材料質量進行統一的規劃處理,這樣才能極大的避免相應浪費。

3.2提升工作人員素質,強化對材料的管理

具體要求相應的施工企業不僅要追求相應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應當不斷強化其對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必須重視對企業當中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做好相應的施工人員培訓工作,最終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3]。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針對員工們的基礎及專業知識加以培養;(2)針對員工們的職業道德意識及素質水平進行培養,需要針對工作人員實施定期的審查核考核制度,由此來構建的完善和健全的人才考核及選拔制度,最終由此極大的提升施工人員們的專業水平,保障其承包工程的施工質量,促使企業的競爭力獲得有效的提升。

3.3實施材料管理方法及制度的革新

通常土工工程施工都必須要大量的施工材料來加以支撐,因此就必須充分結合所需材料的具體性能來進行有效的分類,并且由此做好賬目,進行實時的登記和統計工作。同時還應當針對進場的施工材料采取嚴格的抽樣及復檢工作,以此來保障其施工材料的合格性。對于材料管理方法的各項,主要是需要結合當代信息化的方式來進行,所以對于材料的管理工作應當充分的運用計算機所具備的信息化優勢來進行,由此真正實現材料的信息化管理,促使材料管理工作更加的規范和科學。另外,還應當由此構建出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以此來將對材料的制度管理真正落到實處,最終保障其整個施工材料的質量水平。

4結語

綜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當中,施工材料選擇的質量水平的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復雜。具體要求相應工作人員應當對此作出充分的重視,準確找出其中的問題,并由此推出更加科學合理化的材料選擇管理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選擇工作的質量控制。

作者:章燕妮 單位:南昌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參考文獻

[1]郝耀邦.探究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選擇及質量控制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1):65-67.

篇8

關鍵詞:新型材料;土工建設;應用

中圖分類號:O434文獻標識碼: A

土木工程材料是指在土木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材料及其制品的總稱。它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質基礎,是組成建筑結構物的最基本構成元素。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土木工程的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表現出節能、高效、環保等特點,并呈現種類繁多,性質各異,用途不同的特性。

一、性能價高的混凝土材料

在冬天氣溫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HPC能夠保證快速凝結且強度增長較快,不會在低溫環境下凝結冰凍。而在高溫環境下HPC也能夠保證其塌落度符合建筑要求,對水化熱程度也能較好的控制。HPC 要求具有高耐久性和高強度、優良的工作性,首先體現在較高的早期強度、高驗收強度、高彈性模量;其次是高耐久性。即便是使用條件較為惡劣,也可以保證內部鋼筋不被腐蝕,維持混凝土材料應有的堅固和耐久性;最后則體現在HPC的高可泵性以及和易性上,且使用HPC筑造的結構更加容易修整。

1、 自密實混凝土

該種混凝土材料無需進行機械振搗,混凝土自身重量即可以完成其密實度的提高。雖然其材料的流動性較強,但是不易出現離析現象。而該種混凝土的排至方式較為特殊:首先該種混凝土中固體體積的50%為粗骨料;其次砂漿體積中40%為細骨料;再者,水灰配比在0.9至1.0之間;最后需要通過流動性實驗最終確定材料中的水灰比以及塑化劑量。只有通過上述步驟,才能使材料性能達到最佳。

2、輕質混凝土

通過利用凝灰巖以及浮石等天然輕質骨料以及爐渣、煤矸石、煤粉灰陶粒等工業廢料和人造輕質骨料制備成密度較小的輕質混凝土雖然在密度上較小,但是抗凍以及保溫性能相對于其他材料具有很大的優勢。且輕質混凝土的原材料是煤矸石、廢棄的工業渣滓以及粉煤灰,成本較低,能夠有效降低混凝土制備的成本,同時也能夠變廢為寶,減少污染,對于廠區以及城市的環保有促進作用,有效減少廢料堆積占用空間。

3、低強混凝土

低強度混凝土在土工建設中被應用于樁基的墊、填以及隔離,也可以用于基礎建筑和孔洞的填充,在地下的構造建筑中也經常應用。低強度混凝土主要用于調整一些特殊情況下混凝土的工作度以及相對密度,此外對于彈性模量以及抗壓度等性能指標也能進行調整,加入了低強度混凝土的材料可以提高強度避免收縮裂縫的產生。 這種自密實型混凝土由于無需振搗,因此施工振動噪音較小,能夠在夜間進行施工,不會擾民;且不會損害施工人員的健康;在耐久度以及質量的均勻度上性能良好;即便澆筑構件體積復雜或者鋼筋分布較密的工程也易于操作;勞動量較小施工速度較快。

4、粉煤灰含量較高的混凝土材料

人們對于火山灰、粉煤灰以及微集料的認識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的加深,逐漸了解到期形態效應、活性效應以及內在潛能的作用,在外加劑技術的支持下,粉煤灰成為了混凝土的另一種重要的組成成分,并且應用范圍也不斷的擴大,混凝土中粉煤灰量也不斷地提高。

而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并不僅僅能夠節約材料投入費用,其主要效益在于其對環境以及社會的效益。水泥的能耗以及污染度較大,因此出于環??紤]在混凝土中應當盡可能減少水泥的用量,換用工業廢渣,這種可持續發展型的混凝土成為了未來建筑混凝土材料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 新型墻體材料

1、 智能材料

大型土木工程結構和基礎設施的使用期都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其使用過程中,由于環境載荷作用、疲勞效應、腐蝕效應和材料老化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結構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損傷積累、抗力衰減,甚至導致突發事故.為了有效地避免突發事件故的發生,就必須加強對此類結構和設施的健康監測。一種稱為碳纖維機敏混凝土材料的智能材料,在大型土木工程健康監測中已得到應用。它是以短切或連續的碳纖維作為填充相,以水泥漿、砂漿或混凝土為基體復合而成的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此類材料的電阻率與其應變和損傷狀況具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因此,可以通過測試其電阻率的變化來監測碳纖維混凝土的應變和損傷狀況。碳纖維混凝土還具有施工工藝簡單、力學性能優良、與混凝土結構相容性好等特性,因此,它不僅可以用于道路的交通車輛流和載重監控,而且可較好地滿足大型土木工程結構和基礎設施的健康監測技術的要求。此外,碳纖維混凝土的電熱效應和電磁屏蔽特性在混凝土結構的溫度自適應以及抗電磁干擾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2、 砌體材料

墻體欲達到保溫、降低傳熱量的目的需要采用保溫性能以及隔熱性能良好的低導熱系數砌體材料,并采用先進的砌筑結構。近年來土工建設大多使用一種新型的節能墻體材料是由新型的保溫材料結合傳統材料符合而成。常用的建筑保溫材料主要有加氣混凝土、泡沫塑料、礦物棉以及玻璃棉和膨脹巖,而復合材料中的另外物質則是空心磚、粘土實心磚以及空心砌塊等材料砌體。復合墻體中的保溫材料具有較好的絕熱性,導熱系數較低,這種墻體的保溫性較之于單一材料墻體更強,因此能夠有效降低能耗。但是相對于一般的墻體,其建筑成本較高,且在建筑結構上有著一定的要求,一般采用墻體不承重或者是框架式結構。

3、復合墻板

復合墻板是一種新型的節能保溫墻體材料,主要由高效絕熱內外墻板、保溫材料復合而成,在工廠按照要求的模數以及尺寸標準進行工業化生產,包括門、窗等構件均可和墻板一體化制造,運送到施工現場安裝在結構框架上,即形成房屋建筑的護結構,這是近年來發達國家采取的主要建筑形式。但是該種復合墻板不需要承受外力,因此大多厚度采用了130mm左右,質量輕,且具有較高的保溫性能,施工操作便捷。

4 、FRP復合材料

土木結構主要受兩大問題困擾,過早退化和結構功能不足。近些年來,纖維增強聚合物(FRP)已經成為解決這些結構問題的一種可行途徑。工程實踐表明,FRP復合材料能適應現代工程結構向大跨、高聳、重載、高強和輕質發展以及承受惡劣條件的需要,符合現代施工技術的工業化要求,因而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橋梁、各類民用建筑、海洋和近海、地下工程等結構。應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替換鋼筋或鋼管直接應用于新建結構中;二是用于舊有結構的維修加固,以取得良好的建筑效果。

三、結束語

納米材料由于超微的粒徑而具有常規物體所不具有的超高強、超塑性和一些特殊的電學性能。納米材料被應用于很多領域并取得了顯著的增強、增韌及智能化等效果?;炷磷鳛橐环N傳統材料,其性能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其提出的更高要求,智能混凝土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納米材料還賦予混凝土智能特性,水泥基納米復合材料其電阻率隨應變而線性變化,并且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重復性。水泥基納米復合材料作為一種本征智能材料強度高,傳感性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張正雄.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篇9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ed several defects of concrete, studied the role mechanism of fly ash, mineral admixtures to concrete, and briefly analyzed failure mechanism of carbonation of concrete and its prevention measures.

關鍵詞: 復合超細粉;混凝土;技術性質

Key words: composite ultra-fine powder;concrete;technical nature

中圖分類號:TU52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4-0070-01

0引言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質指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應用中那些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性質,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質、力學性質、耐久性等?;炷磷鳛橹饕耐聊竟こ滩牧弦褟V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由于混凝土是一種復雜的非勻質性材料,其影響混凝土技術性質的因素也是非常復雜的。

1造成混凝土的缺陷主要因素

首先,在多數情況下,其內部存在較多數量的化學不穩定性物質,它們在腐蝕環境中會產生溶出性腐蝕、離子交換腐蝕或膨脹性腐蝕,從而使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和耐久性下降。其次,混凝土在拌合時,需要加入比水泥完全水化所需水量多得多的水,以保證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工作性。但是那些多余的水在混凝土凝結而形成初始結構時仍留在混凝土中,并占據一定的空間。隨著水化的進行及以后的干燥過程,水分失去,原來被水占據的空間則成為孔隙。由于孔隙的存在,容易使得混凝土的內部結構遭受損傷或腐蝕。另外,在普通混凝土中粗骨料周圍存在明顯的過渡區。

2粉煤灰提高混凝土技術性質的作用機理

粉煤灰現在作為輔助膠凝材料廣泛地應用于混凝土,實際上應用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使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不僅能夠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熱防止熱應力裂縫,還能夠降低硬化混凝土的滲透性,提高混凝土耐化學(酸、硫酸鹽)腐蝕能力,降低氯離子滲透速率,防止堿――骨料反應等等。

由于粉煤灰的容重(表觀密度)只有水泥的2/3左右,而且粒形好(質量好的粉煤灰含大量玻璃微珠),因此能填充得更密實,在水泥用量較少的混凝土里尤其顯著。而且粉煤灰對水泥顆粒起物理分散作用,可以使其分布得更均勻。當混凝土水膠比較低時,水化緩慢的粉煤灰可以提供水分,使水泥水化得更充分。粉煤灰和富集在骨料顆粒周圍的氫氧化鈣結晶發生火山灰反應,不僅生成具有膠凝性質的產物(與水泥中硅酸鹽的水化產物相同),而且加強了薄弱的過渡區,對改善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有顯著作用。另外,粉煤灰延緩了水化速度,減小混凝土因水化熱引起的溫升,對防止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十分有利。

也就是說: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減少新澆混凝土的水化熱,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強度,節約成本。

3礦物外加劑對混凝土作用機理

3.1 礦物外加劑對混凝土的物理力學行為機理

3.1.1 復合膠凝效應 復合膠凝效應包括三方面作用:①誘導激活效應:誘導激活是介穩態復合相在水化過程中相互誘導對方能態躍過反應勢壘,使介穩態體系活化,使水化動力學加速。誘導激活是介穩相離子基團和分子的化學復合作用。②表面微晶化效應:介穩態復合體系在水化過程中若不存在外界干擾,系統中的水化產物只能借助熱力學起伏在某局部區域出現,即新相只能通過成核才能形成,當有另一復合相存在時,其微晶核作用降低了成核勢壘,產生非均勻成核使水化產物在另一復合相表面沉淀析出,加速了水化過程。③界面耦合效應。

3.1.2 微集料效應混凝土通過自緊密堆積效應和形狀因子效應二方面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摻礦物外加劑的混凝土具有致密的結構和優良的界面粘結性能,表現出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

3.2 礦物外加劑對混凝土和易性、耐久性、抗滲性、抗碳化性機理礦物外加劑可顯著降低水泥漿屈服應力,因此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礦物外加劑是經超細粉磨工藝制成的,顆粒形貌比較接近鵝卵石。它在新拌水泥漿中具有軸承效果,可增大水泥漿的流動性。礦物外加劑屬于活性摻合料,但與水泥熟料相比則為低水化活性膠凝材料。大摻量的礦物外加劑存在于新拌混凝土中,有稀釋整個體系中水化產物的體積比例的效果,減緩了膠凝體系的凝聚速率,從而可使新拌混凝土的塌落度損失獲得抑制。摻礦物外加劑的混凝土可形成比較致密的結構,可顯著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泌水性,避免形成連通的毛細孔,因此礦物外加劑可改善混凝土的抗滲性。

4混凝土碳化破壞機理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4.1 混凝土碳化破壞機理分析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種化學腐蝕??諝庵蠧O2氣滲透到混凝土內,與其堿性物質起化學反應后生成碳酸鹽和水,使混凝土堿度降低的過程稱為混凝土碳化,又稱作中性化,其化學反應為:Ca(OH)2+CO2=CaCO3+H2O。水泥在水化過程中生成大量的氫氧化鈣,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滿了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其堿性介質對鋼筋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使鋼筋表面生成難溶的Fe2O3和Fe3O4,稱為純化膜。碳化后使混凝土的堿度降低,當碳化超過混凝土的保護層時,在水與空氣存在的條件下,就會使混凝土失去對鋼筋的保護作用,鋼筋開始生銹。

可見,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會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對于素混凝土,碳化還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對于鋼筋混凝土來說,碳化會使混凝土的堿度降低,同時,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氫離子數量,因而會使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作用減弱,出現鋼筋銹蝕露筋現象,降低了結構強度和剛度。

4.2 混凝土碳化破壞防治措施

4.2.1 在施工中應根據建筑物所處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選擇合適的水泥品種。對于水位變化區以及干濕交替作用的部位或較嚴寒地區選用抗硫酸鹽普通水泥;沖刷部位宜選高強度水泥;

4.2.2 分析骨料的性質,如抗酸性骨料與水、水泥的作用對混凝土的碳化有一定的延緩作用。

4.2.3 選好配合比,適量的外加劑,高質量的原材料,科學的攪拌和運輸,及時的養護等各項嚴格的工藝手段,以減少滲流水量和其它有害物的侵蝕,以確?;炷恋拿軐嵭?;另外,若建筑物地處環境惡劣的地區,宜采取環氧基液涂層保護效果較好,對建筑物地下部分在其周圍設置保護層。

參考文獻:

[1]張軍.再生混凝土研究及再生混凝土柱力學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

篇10

關鍵詞:土木施工;綠色發展;建筑材料;應用研究

傳統建筑材料的資源消耗較大,而且還會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環境污染,與國家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所背馳。而綠色建筑材料是結合新材料技術的開發應用、生產制造的全過程無污染、無毒害、節能環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安全性、環保性、生態性是綠色建筑材料的顯著特點,部分綠色建筑材料還可以實現無限次的循環利用,并且加工和使用環節的能耗較低。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綠色建筑材料,不僅可以讓消費者身體健康,還能為國家節能環保產業的推動帶來動力。

1土木工程施工中應用綠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隨著人們對生態、綠色建筑認識的不斷提高,逐漸的加大了對綠色建筑材料的研發工作,低碳、節約、環保的綠色建筑材料逐漸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1.1消費者對于綠色建筑需求的提升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自身的健康以及配套資源的利用更加注重綠色生態和節能環保。消費者對于綠色建筑需求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土木施工中綠色建筑材料的開發與使用。消費者是建筑的直接付費者,只有不斷加強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施工中的應用,才能得到消費者的接受與認可。

1.2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現方式

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理論思想就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只有實現土木施工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建筑材料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施工設備制造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整體建筑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其核心就是綠色生態可持續。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減少建筑行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對自然生態的破壞程度。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現方式。

1.3符合國家的經濟轉型的整體要求

建筑行業有效帶動了國家經濟的全面發展與增長。隨著國家對于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視與要求,對于建筑行業的土木施工提出更高的綠色發展要求。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應用,可以有效減少自然資源的浪費,提升建筑材料的高效梯級利用,并且實現建筑周期性的循環利用目標。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材料是建筑行業發展轉型的關鍵因素,符合國家經濟轉型的整體要求。

2綠色建筑材料的分類

由于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應用體系還不是很完善,對于綠色建筑材料的分類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根據綠色建筑材料的定義以及特點,可以將綠色建筑材料劃分為安全型、節能型、可循環型和健康型。安全型是指綠色建筑材料在生產端和使用端可以實現安全控制,建筑材料的性質穩定。節能型是指綠色建筑材料節能環保,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或減少建筑資源的浪費。健康型主要是指綠色建筑材料無毒害、無二次污染,可以有效保障人員的身體健康。根據建筑材料的性質特點可以劃分為功能型、結構性和裝飾型綠色建筑材料。功能型綠色建筑材料其突出特點就是在土木工程某一施工指標優勢鮮明?,F在許多高分子復合建筑材料,就屬于功能型綠色建筑材料。結構性材料包括輕型鋼材、防水木材、環保水泥等綠色建筑材料。裝飾型材料包括涂料、保溫材料、納米除臭除菌材料等。本文選取第二種分類方式展開敘述。

3綠色建筑材料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3.1選材方面

由于綠色建筑材料的種類繁多,對于不同的土木工程施工要求和目標的具體情況,在使用綠色建筑材料時,需要注意材料性質以及功能的篩選。對于結構性綠色建筑材料,傳統使用木材、石材和粘土磚較多,這些在生產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污染,竹制結構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應用,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但是它的獲取需要占用大量田地,因此在實際的應用綠色建筑材料中,需要多方面考慮,確定選材的種類以及施工使用量的占比。

3.2施工方面

由于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實現綠色健康以及節能環保是以提升施工原材料成本為基礎的,對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會受很大的局限性。一些土木工程建設企業會結合自身的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綜合進行考量,導致綠色建筑施工材料在具體的施工應用過程中,很難有效貫徹落實。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狀況直接決定建筑的節能環保性能和安全健康性能,因此對于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經濟性需要注意。

3.3驗收方面

綠色建筑材料擁有良好的性能和質量,然而在實際的土木工程施工中發現,一些施工管理人員,為了獲取非法的經濟利益,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嚴重影響了建筑質量及土木工程的建設指標和任務要求。同時,不同型號的綠色建筑材料實際展現的性能不同,在綠色建筑材料使用過程中,必須注意土木工程施工完成后相關指標的驗收工作。切實保障綠色建筑材料行業健康發展,實現建筑行業的節能環保要求。

4科學的使用對策

目前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大多是以能源、資源的過渡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因此,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是建材工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土木工程建設中,綠色建筑材料引入建筑施工中,建造真正的“綠色生態建筑”已經成為現代建筑工程的一大熱點。

4.1加強綠色建筑材料的頂端設計

結構性綠色建筑材料對于力學性能、重量等具有很好的優勢,為了進一步科學使用綠色建筑材料,保障土木工程施工應用效果的體現,可以通過加強綠色建筑材料的頂端設計來實現。一方面,在進行綠色建筑材料選材時,需要明確土木工程對于材料的指標和具體要求。針對現有的材料進行篩選,推動建筑材料的綜合性能研發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另一方面,及時將綠色技術與生產應用相結合,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綠色建筑材料的工藝優化和創新應用。

4.2推動綠色建筑材料的施工應用

對于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方面的注意問題,需要有效解決綠色建筑材料的價格問題,有效控制開發與應用成本,提升綠色建筑材料的市場競爭力。一方面,從綠色建筑材料的生產端入手,打造高效的研發團隊,提升綠色建筑材料開發工藝水平,以實現價值增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綠色建筑材料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擴大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范圍,土木施工人員要及時結合不同項目特征,合理規劃綠色建筑材料的可用性和實用性。

4.3提升綠色建筑材料的監管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配套的監管體系。通過建筑行業的約束與建筑材料的使用規范來提升綠色建筑材料的生產質量和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應用效果。對于違規材料的負責人員,及時給予懲罰處理。其次,加強施工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土木工程中使用的綠色建筑材料要建立驗收責任制,及時獎勵發現質量不合格或施工存在的其他問題。最后,借助社會力量,加強公共監督。從綠色建筑材料生產端、銷售端和使用端全方位進行監管,增強監管力度。

5結束語

隨著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以及經濟轉型的時代機遇下,綠色建筑材料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需求。而綠色建筑材料研究、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發展與使用綠色建筑材料已是必然趨勢。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需要明確對材料的要求,加強使用中注意事項的解決,充分發揮材料的優勢。注重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運用,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待綠色建筑材料的研制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榮凱.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綠色建筑材料使用初探[J].房地產導刊,2014(5):252-252.

[2]杜晶宇.綠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296-296.

[3]王輝.土木施工中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4):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