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傷科的優勢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0: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骨傷科的優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醫骨傷科的優勢

篇1

2010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橈骨遠端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余人。急診處置以“?、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橈骨遠端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10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均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10年度診治???人次,其中??人次,整復病例??人次,整復成功率75﹪。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中醫藥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橈骨遠端骨折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在我院就診的病人主要是受傷后即來我院就診的病人,對我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長期臨床驗證和觀察,我們總結出了一套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診療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傷科方藥、臨床的康復訓練結合起來形成優化后的診療方案,綜合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在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治中,在2010年度,難點體現在:1、患者行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后,遠端腫脹明顯。2、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經手法復位后,骨位較好,但是3天后來院復查時,可見骨折移位,影響骨折復位效果。3、行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帶的松緊度合適,但是隨著腫脹加重,束帶也就顯得太緊,有些病人會出現張力性水泡,嚴重時會出現缺血性肌攣縮。4、行小夾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時會出現皮膚瘙癢,不能耐受的患者會自行去除外固定,從而引起骨折移位。5、當骨折穩定后,去除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發現患者患側腕、肘、肩關節功能較差。針對這些難點,通過指導患者早期正確地進行肩、肘、腕關節的功能鍛煉,在復位的過程中,重視理筋手法的運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程度,早期進行掌指關節的主動運動也有助于骨折遠端腫脹的減輕。

2011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橈骨遠端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余人。急診處置以“骨傷科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橈骨遠端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11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較2010年度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10年度急診??人次,整復?、人次,一次整復成功率82.5%。較2010年度有所提高。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通過我們復位手法的改進及早期功能鍛煉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現骨折后期患側肩、肘、腕關節功能活動的病例明顯減少,骨折遠端的腫脹程度也減輕。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橈骨遠端骨折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通過我們復位手法的改進,及臨床路徑的建立。運用一套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診療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傷科方藥、臨床的康復訓練結合起來,綜合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在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治中,通過指導患者早期正確地進行肩、肘、腕關節的功能鍛煉,在復位的過程中,重視理筋手法的運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程度,早期進行掌指關節的主動運動也有助于骨折遠端腫脹的減輕。在2010年度,通過我們復位手法的改進及早期功能鍛煉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現骨折后期患側肩、肘、腕關節功能活動的病例明顯減少,骨折遠端的腫脹程度也減輕。但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現骨折再移位的情況時有發生。

2012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橈骨遠端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余人。急診處置以“中醫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橈骨遠端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12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較2011年度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2012年度急診???人次,其中初診???人次,復診14137人次。整復??、人次,整復成功率84%。各個指標較上年均不同程度增加。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通過我們復位手法的改進及早期功能鍛煉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現骨折后期患側肩、肘、腕關節功能活動的病例明顯減少,骨折遠端的腫脹程度也減輕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針對目前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現骨折再移位的情況,我們科室已設計出一種帶牽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學的設計理念及方法也得到專家的認可,不久將會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三)療效評估

橈骨遠端骨折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通過我們復位手法的改進及早期功能鍛煉理念的建立,改良中立板的臨床運用,結合我院特色的骨傷科正骨手法、骨傷科傷科方藥、臨床的康復訓練,在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在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治中,在2012年度,難點體現在:1、患者行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后,遠端腫脹明顯。2、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經手法復位后,骨位較好,但是3天后來院復查時,可見骨折移位,影響骨折復位效果。3、行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帶的松緊度合適,但是隨著腫脹加重,束帶也就顯得太緊,有些病人會出現張力性水泡,嚴重時會出現缺血性肌攣縮。4、行小夾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時會出現皮膚瘙癢,不能耐受的患者會自行去除外固定,從而引起骨折移位。5、當骨折穩定后,去除小夾板、中立板外固定,發現患者患側腕、肘、肩關節功能較差。針對這些難點,通過指導患者早期正確地進行肩、肘、腕關節的功能鍛煉,在復位的過程中,重視理筋手法的運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程度,早期進行掌指關節的主動運動也有助于骨折遠端腫脹的減輕。在2012年度,通過我們復位手法的改進及早期功能鍛煉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現骨折后期患側肩、肘、腕關節功能活動的病例明顯減少,骨折遠端的腫脹程度也減輕。但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現骨折再移位的情況時有發生。在201

2年度,針對目前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現骨折再移位的情況,我們科室已設計出一種帶牽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學的設計理念及方法也得到專家的認可,不久將會在臨床上廣泛應用?,F在在臨床工作中針對外固定后出現皮膚瘙癢及因繼續腫脹出現束帶過緊的難點還在解決中,通過轉移注意力以緩解局部瘙癢,密切觀察指端的循環、感覺,若出現指端發麻、疼痛持續加重需及時調整外固定。

2009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0余人。急診處置以“骨傷科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09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均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09年度急診33926人次,其中初診20423人次,復診13503人次,整復病例2785人次,整復成功率75﹪。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小夾板、鋼絲托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創傷消腫片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歸香正骨丸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當歸膠囊、雙龍接骨丸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在我院就診的病人主要是受傷后即來我院就診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綜合醫院整治療效果欠佳的情況存在,作為省級骨傷科??漆t院,對我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長期臨床驗證和觀察,我們總結出了一套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診療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傷科正骨手法、骨傷科傷科方藥、臨床的康復訓練結合起來形成優化后的診療方案,綜合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診治中,難點體現在復位困難、固定不穩,肱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預防,復查主要情況及處理:夾板松緊度、張力性水泡、移位情況、疼痛、腫脹、患肢感覺。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復小夾板、鋼絲托板外固定治療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難點主要體現在這三點,通過在臨床上的不斷實踐,嚴格掌握適應癥,外固定不穩的現象基本解決,早期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預防肱骨頭缺血性壞死,囑患者定期復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2010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0余人。急診處置以“骨傷科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10年度,對比優勢病種的診治均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10年度急診35443人次,整復3358人次,一次整復成功率82.5%,較2009年度均有所增加。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小夾板、鋼絲托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創傷消腫片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歸香正骨丸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當歸膠囊、雙龍接骨丸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通過嚴格掌握適應癥,早期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正確、合理地運用我院特色的骨傷科正骨手法、骨傷科傷科方藥及臨床的康復訓練,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診治中,難點體現在復位困難、固定不穩,肱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預防,復查主要情況及處理:夾板松緊度、張力性水泡、移位情況、疼痛、腫脹、患肢感覺。嚴格掌握適應癥,外固定不穩的現象基本解決,早期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預防肱骨頭缺血性壞死,在2010年度,全科室參與新鮮閉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醫臨床路徑研究,客觀評價中醫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本病種療效,完善我們的診療常規與流程,從而改進醫療質量,降低并發癥,節約醫療時間,控制醫療成本,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

2011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0余人。急診處置以

“骨傷科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11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較2010年度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11年度急診37395人次,其中初診23258人次,復診14137人次。整復4243人次,整復成功率84%。各個指標均有所提高。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橈骨遠端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小夾板/鋼絲托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創傷消腫片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歸香正骨丸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當歸膠囊、雙龍接骨丸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在參與新鮮閉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醫臨床路徑研究,客觀評價中醫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本病種療效,完善我們的診療常規與流程,從而改進醫療質量,降低并發癥,節約醫療時間,控制醫療成本,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的同時,嚴格掌握掌握適應癥、熟悉解剖、鉆研骨傷科正骨12法,解決復位困難的難題。經過一套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診療模式,在綜合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診治中,難點體現在復位困難、固定不穩,肱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預防,復查主要情況及處理:夾板松緊度、張力性水泡、移位情況、疼痛、腫脹、患肢感覺。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復小夾板、鋼絲托板外固定治療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難點主要體現在這三點,通過在臨床上的不斷實踐,嚴格掌握適應癥,外固定不穩的現象基本解決,早期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預防肱骨頭缺血性壞死,囑患者定期復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在2010年度,全科室參與新鮮閉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醫臨床路徑研究,客觀評價中醫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本病種療效,完善我們的診療常規與流程,從而改進醫療質量,降低并發癥,節約醫療時間,控制醫療成本,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在2011年度,外固定不牢固、肱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預防已基本解決,手法復位仍是難點,這就需要我們掌握適應癥、熟悉解剖、鉆研骨傷科正骨12法。今后的工作中繼續解決這一難題。

2009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0余人。急診處置以

“骨傷科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09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09年度急診33926人次,其中初診20423人次,復診13503人次,整復病例2785人次,整復成功率75﹪。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創傷消腫片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歸香正骨丸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當歸膠囊、雙龍接骨丸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在我院就診的病人主要是受傷后即來我院就診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綜合醫院整治療效果欠佳的情況存在,作為省級骨傷科專科醫院,對我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長期臨床驗證和觀察,我們總結出了一套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診療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傷科正骨手法、骨傷科傷科方藥、臨床的康復訓練結合起來形成優化后的診療方案,綜合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針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難點主要是固定困難,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復位容易,但固定困難,如果處理不當,可造成遠折端內收,折端向橈、背側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變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減弱。固定不穩定時,可與手法復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牽引或者拇指遠節指骨骨牽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針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們選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橈、背側放置壓墊,可以減少遠折端內收后引起的虎口變窄。為減少拇指外展板對皮膚的直接壓迫,內側可墊棉墊。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橈側放置壓墊,若骨折移位大時,會出現壓迫性潰瘍。

2010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0余人。急診處置以“骨傷科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10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較2009年度取得了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10年度急診35443人次,整復3358人次,一次整復成功率82.5%,較2009年度各指標有增加。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密切觀察傷肢循環,減少并發癥。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創傷消腫片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歸香正骨丸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當歸膠囊、雙龍接骨丸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密切觀察傷肢循環,減少并發癥,通過一套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診療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傷科正骨手法、骨傷科傷科方藥、臨床的康復訓練結合起來綜合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四)難點評析與整改措施:

針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難點主要是固定困難,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復位容易,但固定困難,如果處理不當,可造成遠折端內收,折端向橈、背側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變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減弱。固定不穩定時,可與手法復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牽引或者拇指遠節指骨骨牽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針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們選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橈、背側放置壓墊,可以減少遠折端內收后引起的虎口變窄。為減少拇指外展板對皮膚的直接壓迫,內側可墊棉墊。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橈側放置壓墊,若骨折移位大時,會出現壓迫性潰瘍。在2010年度,我們選用拇指外展板固定,密切觀察傷肢的腫脹、疼痛、循環及皮膚情況,減少并發癥。

2011年度骨傷科優勢病種臨床療效年度總結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傷科采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法對各種新鮮、陳舊性骨折與脫位、運動創傷及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行診療;并對骨傷科合并癥、并發癥進行緊急救治,根據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診療。年平均診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復骨折、脫位5000余人。急診處置以“骨傷科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使用本院內服外敷的特效中藥,傷后個體化功能訓練等規范且具有中醫優勢與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病員得到優質的服務并獲得最佳的療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為我科室的優勢病種,對此我科有專門的診療方案,充分體現我院的優良中醫傳承,開展了一整套中西醫互補,優勢治療,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2011年度,優勢病種的診治較上年較好成績和療效,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業績。

(一)病例診治情況總結:

在2011年度急診37395人次,其中初診23258人次,復診14137人次。整復4243人次,整復成功率84%。各個指標均有所增加。

(二)診療項目情況:

1、我科在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療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復、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導傷肢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2、在藥物治療上,體現骨傷科傷科方藥的優勢,早期給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創傷消腫片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中期口服歸香正骨丸以續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當歸膠囊、雙龍接骨丸以補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

3、定期復查,拍攝X線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況。

(三)療效評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關節部位的骨折,需盡量解剖復位,以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西醫對該類骨折的治療方法多為手術治療,該類治療又增加了患者新的創傷,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術取除內固定,且多后遺有創傷性骨關節炎;治療時間長且費用高。我們更需要探索能避免手術改善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合并癥的有效中醫治療方法。為解決這一難題,整個科室參與中醫治療新鮮閉合性第一掌骨基底關節內骨折的研究運用比較合理和安全的診療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傷科正骨手法、骨傷科傷科方藥、臨床的康復訓練結合起來,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篇2

骨傷科疾病雖然繁多,但其病因病機相對簡單,診斷與治療一般并不困難。所以,長久以來,骨傷科醫生大多存在著只顧治病,只顧解決客觀性、器質性、局部性等問題,而忽視了整體情況,忽視了辨病辨證論治,治療原則只管活血祛瘀、消腫止痛,處方用藥簡簡單單、隨隨便便,所以往往難以取得理想效果,甚至出現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加重或貽誤病情。因此,如何進行骨傷科辨病辨證論治,如何提高療效、縮短病程,這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茲就筆者從醫二十多年的經驗,談談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

1 何謂辨病辨證論治

所謂辨病治療,其本質就是辨別每個病可能存在的病理特點、基本病機,然后根據這一病理特點和基本病機進行立法處方。例如,如果是氣滯血瘀,就應當行氣、活血、祛瘀;如果是陰虛燥熱,就應當滋陰、潤燥、清熱;如果是痰濕阻滯,就應當化痰、祛濕,等等。辨證論治是醫生根據病史、臨床癥狀與體征,繼而分析病機,辨明證候,最后據證立法,據法處方。

辨證講求證候,就算不同的疾病,只要證候相同,則其證可以相同,就可給予同一處方隨證加減。辨病論治,是首先辨別病種、病因、發病階段,然后再辨明病證而選方用藥。辨病論治并不排斥辨證論治,它寓辨證于辨病之中,將其結合在辨病的前提下,這樣也就解決了辨證論治上的不足。

辨病辨證論治是中醫的診療特色之一,就是既辨病,又辨證的過程,辨病辨證論治是提高療效的基礎。辨病與辨證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脫節,不能拆分,還要與現代醫學的疾病診斷學相結合,這樣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認識疾病,反映病位病性,對疾病進行鑒別,才能判斷疾病在各個不同階段的特殊性和主要矛盾,才能預料疾病的順逆吉兇,使治療原則與治療方法結合得更加緊密,減少盲目性,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之目的。

2 為何要辨病辨證論治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學一貫比較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這是中醫的精髓。但是,單純辨證論治是不夠的,也難以體現中醫診療體系的全貌。實際上,中醫學在強調辨證的同時,還要辨病論治和對癥治療。上面講到,辨病辨證論治是提高療效的基礎,只有藥證相符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由于傳統中醫骨傷科學在辨病辨證論治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對病位、病理的分類過于簡單,只重視局部辨證而忽視整體辨證,只照顧傷科情況而忽視整體情況,等等,這些方面都不利于指導臨床治療。同時,由于疾病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既要辨病,也要辨證,局部要與整體相結合,不要只顧局部情況而忽視全身情況,不能只重視共性問題而忽略個體差異等等。我們知道,臨床上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個體,都存在著癥候上的差異,例如體質有強有弱、病情有輕有重、病勢有緩有急,還有年齡、性別、氣候、原有基礎疾病等等不同因素的影響,每個病都會產生不同的癥候表現。所以,如果不認真進行辨病辨證,如果辨證不準確,那么,藥證不符,療效肯定不好,療程肯定延長。

3 如何進行辨病辨證論治

骨傷科學的病因之一主要是外傷和勞損,機體一旦遭受外傷,可引起皮膚肌肉的出血、瘀腫疼痛或骨折筋傷、脫位等癥。如有外邪侵入傷口,或損傷重要臟器,或失血過多,則還可合并全身癥狀,如發熱、昏迷等等。傷后瘀血內存,肯定會影響氣血的運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如瘀阻于肺可見胸痛咳血、瘀阻于腸胃可見嘔血便血、瘀阻于肝可見脅痛痞塊、瘀阻于肢體局部可見局部的腫痛或青紫等等。

在具體診斷上,存在著病因診斷、病位診斷等等,不同的病因、病位,有其不同的病理特點和表現,存在著“證”的差異,例如病情的輕重、體質的強弱、年齡性別以及地域氣候情況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都會產生不同的癥候表現,因此我們可以先辨病,再辨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不可生搬硬套。

4 如何進行治療

辨病辨證論治,既是中醫的理論法則,又是理、法、方、藥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方法,它是中醫臨床治療的特色,也是中醫臨床治療思維的一般模式。它遵循法從立本、以法統方、據方遣藥的一般原則,又依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進行靈活應用。因此,辨證論治是既抓住疾病當前階段的主要矛盾,又根據矛盾的特殊性做具體分析,并將兩者巧妙結合起來的診療方法。

臨床上,采用正骨手法也在辨證的基礎上進行,臨證時往往多種手法結合使用,必須根據受傷機制、受傷程度、受傷部位、受傷類型以及性別、年齡等等不同因素而采用不同的手法。手法時或選用單個手法,或多個手法復合使用,手法操作時要按照骨折端的移位情況,依靠觸摸辨認等功夫,在整復過程中,視骨折端的立體動態的變化,隨時靈活調整手法,把多種手法連貫協同運用,才能達到整復的目的。只有適應癥選擇準確,整復時機掌握適宜,手法、固定運用得當,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此外,在治療中,應把復位、固定、功能鍛煉、內外用藥四大原則有機的結合起來,選用最佳治療方法,才能加速骨折的愈合,促進功能的恢復。

用藥方面要注意三方面情況:就是主方、加減配伍和藥量的變化。其中藥量的變化往往對治療結果又有較大的影響。比如,田七小劑量止血、中劑量活血、大劑量破血,等等。凡有毒的、峻烈的藥物,用藥宜少,凡屬花、葉等輕宣發散、芳香走散的藥物,用量不宜過大,質重的藥物如石膏、貝殼石頭類藥物則應使用重劑。用單味藥用量宜重,湯劑用量宜重,丸散劑用量宜輕,小兒、老人、體弱者用量宜輕,等等。可見,中藥的應用非常靈活多變,應因人因證分別使用。同時,中醫用藥有內服外用之分,必須根據八鋼、氣血津液、臟腑、六經等辨證用藥。中醫傷科理論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骨傷科治療重在氣血,就像婦科治療重在治血一樣。骨折患者早期重在治血,中后期則重在調理脾胃、補益肝腎。骨傷科患者必傷氣血、損筋骨,而祛瘀藥物多為攻伐之品,易傷脾胃,用藥時必須兼顧脾胃、保護脾胃。

此外,要合理的運用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疾病,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提高療效。如開放性骨折,瘀血內存,邪毒入侵,容易郁而發熱,熱入營血,如單純使用抗生素抗炎治療難以奏效,加用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中藥內服,瘀去毒散,則熱退腫消。如失血過多,或體質虛弱,則應扶正祛瘀;如腫脹日久不退,骨折中后期仍然表現以血瘀為主的,則仍需活血祛瘀,配合局部理療,等等。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要正確處理好中西醫結合的關系。中醫學與西醫學雖然是兩門不同的學科,其思維及研究方法有所不同,西醫比較講究局部的、具體的、單一的東西,而中醫比較講究整體的、共性的東西,但兩者殊途同歸,其最終目的還是一樣的,我們應從客觀規律和科學內涵的高度來體現中西醫結合的互補性,取長補短,相互發展。比如在疾病的診斷方面,西醫學有優勢,它先進的檢驗、檢測儀器及技術可以作為中醫臨床診治的輔助手段,可以尼補中醫學直觀的四診方法之不足,提高中醫診治疾病的準確率和有效率。又比如,有些疾病只有“病”,沒有“癥”,我們可以借鑒西醫的診療方法進行診治,等等。

篇3

浙江省人民醫院是目前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療養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之一,隸屬浙江省衛生廳,也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等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

2006年1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浙江省人民醫院與浙江省望江山療養院正式合并重組,分浙江省人民醫院和浙江省人民醫院南區兩個部分。

目前的浙江省人民醫院開設有內、外、婦、兒等40余個臨床科室,建立了38個病區、20余個醫技科室,核定床位1560張。浙江省急救指揮中心、浙江省臨床檢驗中心、浙江省臨床介入放射治療中心、浙江省糖尿病防治中心、浙江省放射質控中心、浙江省超聲醫學專業崗位培訓中心、浙江臨床檢驗培訓中心、浙江省防盲指導中心和眼庫等省級機構掛設在該院。

醫院已經擁有浙江省胃腸病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心臟移植分室)兩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擁有普外科、心胸外科、微創外科、放射科、危重病醫學等五個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心內科、神經外科、骨科、眼科、急診科、康復科、腫瘤內科、檢驗中心等八個院級重點學科;還有30余個特色學科。

重點推薦――胃腸外科

該科對胃癌、胃十二指腸潰瘍、腸梗阻、腸瘺、結腸癌、門脈高壓癥、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治療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采用圍手術期“三聯序貫療法”(術前介入化療、根治性手術、術后輔助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使進展期胃癌的根治性切除術后5年生存率達68%,其療效居國內領先水平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遠端胃切除病人,該科原創性設計的殘胃一十二指腸一連續性空腸間置術,能夠在胃次全切除后恢復消化道生理通道,手術后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機體營養狀況,并減少手術難度。對進展期胃腸道腫瘤病人。該科采用聯合化療的p53基因治療,明顯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質量并延長生存期,相關病人被密切隨訪中。此項治療技術也居國際先進水平。

聯系電話:

0571-85239988(朝暉院區)

0571-87091302(望江山院區)

浙江省中醫院

浙江省中醫院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康復為一體,具有鮮明中醫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第一臨床醫學院。醫院創建于1931年,是省內最早創立的國立醫院之一。1956年,在省衛生廳的領導下,醫院引進全省中醫名家,開始了在綜合性醫院基礎上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歷程。

醫院分湖濱和下沙兩個院區。設有36個臨床科室及2個重癥監護室,??茖2¢T診154個。醫院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2個、重點??茖2?個,省中醫藥重點學科13個、重點??茖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級實驗室3個,國家級中藥制劑中心1個,國家級、省級醫療中心10余個。醫院是國家藥品臨床試驗機構,并有12個專業被確定為臨床試驗專業。

重點推薦――腫瘤科、骨傷科

腫瘤科成立于1969年,是綜合性醫院成立腫瘤科最早的醫院之一,有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被浙江省醫學確定為中西醫結合腫瘤學重點扶植學科,2002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中西醫結合腫瘤學重點??平ㄔO單位,同年被定為國家藥監局臨床藥理基地。

本學科綜合實力較強,能充分利用中醫、中西醫結合優勢。根據患者病情和病種的不同,個體化選擇治療手段。開展的特色治療主要包括:中醫藥配合化療(口服、靜脈、介入、瘤內注射等)增強療效,減輕毒副作用;術后、放化療后患者的中醫藥治療,預防腫瘤復發轉移,延長生存期;晚期腫瘤患者用藥,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空腔器官腫瘤梗阻的支架置入及激光、冷凍治療等。科室在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領域,已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實踐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創新性的成果,在國內享有盛譽,其學術水平處于國內同行領先。

骨傷科成立于1956年,目前為浙江省重點扶植學科、浙江省醫學重點建設學科,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是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剖蚁略O中醫骨傷研究所,關節病中心和脊柱病中心及五個治療組。中華中醫藥學會浙江省骨傷科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浙江省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小針刀專業委員會均設在本科。

聯系電話:

篇4

[中圖分類號] R2-0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3(c)-077-02

由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發生改變,骨創傷及其系列疾病在疾病譜排列中已名列前茅。特別是交通、高空作業等出現的高能量創傷,以及電腦前工作,缺乏訓練、營養飲食混亂造成的慢性頸肩腰腿痛疾患,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等的發生率急劇上升,隨著骨傷科疾病的發生率及病種分布的變化,治療理念在全球范圍內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過度崇尚堅強內固定,器械昂貴和過度“崇洋”等方面,因而出現了骨科過度治療的現象。

1何謂“過度治療”

那么目前骨科界存在那些“過度治療”現象呢?一句話:或多或少,無處不在。我們認為骨傷科的“過度治療”應當包括診斷和治療兩大方面,一是指相關的輔助檢查超過了某一骨科疾患在診斷方面的應有需求;二是指沒有合適地選擇適應證進行手術或多重固定。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技術定勢,由于歐美發達國家的骨科治療主要在“開放手術”上取得了技術優勢,發明了一系列創傷骨折及骨病的手術療法,且新型固定器械及替代裝置層出不窮,越演越烈,因而,出現了一種“越昂貴越代表先進”的誤區。二是盲目崇尚、缺乏創新思維,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發展中國家出現的一種類似“崇洋”現象,他們以引進歐美新器械為驕傲,因而導致器械越用越貴,手術費用越做越高,有的國家骨科醫療界甚至將本國的“骨關節置換率”當成了這個國家是否經濟發達的標志之一。骨科界中曾有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笑話,可以從某些側面反映出這種現象。內容如下:有一個國家的首領將其國度內的一位市民全身置換了12個關節(雙肩、雙肘、雙膝、雙髖、雙腕關節再加一個踝關節,一個椎間盤假體)作為其每次演講的現身材料,以代表其國家的經濟發展,體現他在經濟方面所作的貢獻。

2 “過度治療”的特征性表現及其弊端

為了說明過度治療現象的存在以及所產生的后果,我們選擇以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來說明,這些病例不只是發生在國內,而是從整個世界骨科范疇篩選出來的,謹以示之,想以此提醒我們在診療過程中更好地把握尺度,造福社會及患者。

2.1案例1

一位年青腰痛患者,體檢時沒有明顯的神經壓迫體征,也沒有相應的癥狀,CT顯示腰椎間盤膨隆,結果某醫師積極地為該患者施行了腰椎間盤摘除手術――這是腰腿痛??品懂牭倪^度治療,是沒有選擇好手術適應證的過度治療。據統計,很大一部分正常人群行CT檢查都會存在不同程度椎間盤膨隆退變現象,該患者腰痛完全可以通過中醫推拿保守手段達到治療目的,而手術摘除腰椎間盤不但不一定解決得了患者的腰痛問題,甚至反而會引起更大的治療副損傷及后繼不良現象。

2.2案例2

一位45歲女性農民患者,膝關節時有酸痛,尚能行走,但不能耐受久行。經X線片顯示:右膝骨性關節炎,內側關節間隙輕度變窄,關節面良好。就診某大醫院,醫生給予告知非人工關節置換無法解決問題,最終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術后又給予昂貴的多聯抗生素使用,結果該患者幾乎傾家蕩產――這是骨關節科范疇內的過度治療。自從各種人工置換假體發明后,便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甚至有的醫院以關節置換率來代表醫院“先進”技術的程度,因此,人工關節置換越做越多,患者所承受的醫療費用也越來越大。可是,巨大的醫療費用是否物有所值?事實并不是這樣。

2.3案例3

一位70歲高齡患者,橈骨遠端粉碎骨折,某醫院給予行切開復位異形鋼板手術治療,術后骨折端得到短暫的對位及固定,1個月后出現內固定失敗,并致腕關節功能大部喪失――這是創傷骨折范疇內的過度治療。分析該病例,有以下三個因素可以質疑:高齡手術風險大;高齡骨質疏松骨折內固定難以成功;關節內骨折內固定,如無法達到解剖對位,早期關節訓練,功能恢復難以奏效。故這個手術某種程度上注定要失敗。而傳統的中醫手法整復夾板固定就基本能使該患者達到治療目的,既簡單又價廉,為什么我們還要讓患者承受如此的身心痛苦及巨額的醫療費用呢?

上述病例從多角度折射出目前骨科界的“過度治療”現象。這個現象不是區域化的,也不是一個國家所特有的,它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現象。

3堅持中醫藥本質特點,開辟中醫骨傷微創之路

骨傷科“過度治療”現象盡管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但在我們國家表現還不突出,為了防止“過度治療”沖亂了我們的陣地,必須提高警惕,加以防范。我們有著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有著無數致力于發揚光大中醫骨傷學的先驅者和后繼者。尚天裕、孟和等一大批優秀的忠實于中醫骨傷事業的學者孜孜以求,探索著突破傳統醫學的局限,尋找新的治療手段和方法。孟和教授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吸取現代物理學及生物力學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理論和技術――中醫骨傷微創技術,這一理論和技術是東方人特有的思維理念的產物。它具有綠色的、人文的、哲理的特點,符合中醫藥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本質特點,為我們防止過度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技術保證。同時也是近百年來中醫理論的重大創新和突破之一。

其實針對“過度治療”這一現象,我國四大中醫骨傷基地,如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骨傷研究所、河南洛陽正骨醫院、廣東佛山中醫院、山東文登正骨醫院、遼寧海城正骨醫院等已在不停地尋找一些創傷小、費用少、療效好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骨傷“綠色療法”,而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治病的理念和要求也在改變,因此以損傷最小,痛苦最少來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受到大多數患者的歡迎。反之“巨創”及“大創”手術逐漸不被人們所接受。如案例2患者年紀不大,關節置換后有壽命期限的“假體”代替肢體,假體壞了還得換,出現了這種狀況,病患的軀體、心理能否承受創傷和打擊,經濟能力是否能夠承受,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思考過了嗎?如果她知道具有微創特點的“脛骨高位截骨矯形支架固定術”,她一定會選擇這種“關節置換”的替代療法。因為這種替代療法無論是治療效果、預后,還是治療費用都有不容置疑的優勢。目前,國內知名中醫骨傷基地都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創新和發展新的技術,成為中醫骨傷特色療法的前沿陣地,努力擺脫中醫的局限和區域局限,撇除己見,融合眾家之長,使“中醫骨傷微創療法”朝著專科特色方向發展,為振興我國的中醫骨傷事業而努力工作。

中醫骨傷學是我國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傳統醫學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新的理論的出現。以中醫“簡、便、驗、廉”的治療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廣大患者提供適宜技術,避免過度治療。關鍵在于積極探索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醫療需求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呼吁中醫骨傷界的朋友們,克服中醫科研的“模糊觀念”,加強信息溝通,互取長短,融合傳統及現代骨科技術,尋找出具有現代氣息的中醫科研和診療規范,將具有中國特色的骨傷療法推陳出新,福祉大眾,造福社會。

4結語

篇5

【摘要】目的:通過對我院中成藥用藥分析,了解我院中成藥的應用現狀,促進合理用藥。方法:對我院中成藥的用藥品種、金額、數量、用藥頻度等,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找出中成藥用藥規律及存在問題。結果:我院中成藥銷售金額逐年上升,中藥注射劑在臨床得到廣泛使用。結論:我院中成藥用藥基本合理,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中成藥;銷售金額;用藥頻度; 用藥分析

Us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n Our Hospita from 2008 to 2010:Statu Quo and Economic Analysis

Lu keyun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us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n our hospital and to put forward the coping strategies. Methods:Analyzed the lists of the categories,the amounts,the dosages,the DDDs,the average daily cost,annual consumption,and total consump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n the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0,and studied the principles about th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figur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field. Results: The Sales Amount of th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increased year by year,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for Injection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Conclusion:The usag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n our hospital is reasonable, but need to improved in some respects.

【KEY WORDS】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les revenue;DDDs; Analysis of Drug Use

我院是具有中醫特色、整體服務功能完善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一直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宗旨,為山區的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的診療服務。本文通過對我院中成藥用藥現狀進行調查及經濟學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和藥劑科工作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調取我院藥庫管理信息系統2008-2010年中成藥的出庫數據信息.包括名稱、類別、劑型、規格、消耗數量、銷售金額等.并對這些數據信息用Excel程序進行統計處理。

1.2 方法:對我院這三個年度的中成藥銷售金額進行統計處理,確定藥品的限定日劑量(DDD)值,再根據限定日劑量(DDD)計算藥品的用藥頻度(DDDs),由此計算出藥品的日用藥金額(DDDC)。DDD值以2010年版《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規定為準,無記載的依據說明書來確定。計算公式:DDDs=藥品的年消耗量/該藥的DDD值;日均費用(DDDC)=藥品的銷售總金額/該藥的DDDs。同一藥品不同規格均折算成同一規格后求和,作為該藥的總消耗量。

2 結果

2.1 中成藥銷售金額與全部藥品銷售金額比值(結果見表1)。

2.2 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與全部中成藥銷售金額比值(結果見表2)。

2.3 各大類中成藥銷售情況(結果見表3)。

2.4 各年度中成藥DDDs排序及DDDC統計(結果見表4)。

3 分析與討論

由表1可知我院2009-2010年的中成藥銷售金額比例均為22.7%左右.非常穩定。雖然品種數減少,中成藥銷售金額仍逐年上升。由表2可知我院中藥注射劑連續三年銷售金額保持在第一位,品種數變化不大,穩定在15種左右,銷售金額卻逐年上升。說明中成藥是我院治療用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注射劑作為中成藥現代新劑型在我院得到積極的使用。

由表3可知,心腦血管類、骨傷科用藥中成藥的銷售金額連續三年排在前兩位。其中心腦血管類中成藥銷售金額所占比例均超過50%。提示心腦血管疾病位于我縣發病率之首。骨傷科是我院的特色???,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注重中藥中成藥的使用。

DDDs大,反映患者對該藥的選擇傾向性大;DDDs小,說明患者已逐漸少用該藥。由表4可知,咳特靈膠囊在三年中DDDs排序均在第一位,表明其療效肯定、價格便宜,受到了廣大醫患的歡迎??忍仂`膠囊的DDDs逐年遞減可能是因為有更多的同類品種可供選擇。從08年起DDDs較小的一些品種逐漸退出臨床,療效確切價格適中的一些新品種例如乙肝清熱解毒膠囊就淘汰了原有品種進入臨床使用。

DDDs排名前20的中成藥日用金額大多數10元, 說明我院大部分藥品的價格適中,不乏價格低廉的藥品。前兩個年度療效肯定、價格適中的清熱消炎寧膠囊DDDs排序均在第六位。由于某些原因,10年起為清熱解毒膠囊所替代。而清熱解毒膠囊在10年中DDDs排序更達到了第二位。

DDDs排序前20位的中成藥中,仍以心腦血管用藥和骨傷科用藥為主,大部分品種DDDs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使用中成藥時掌握嚴格的適應癥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應注意合理配伍,指導病人正確的服藥時間提醒欽食禁忌,辯證地應用藥引[1]。中藥注射劑雖然在疾病治療方面有其獨特優勢,醫療機構應加強對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的管理,醫師應遵循《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嚴格依據藥品說明書處方用藥,強化中醫辯證用藥意識,把握中醫用藥指征,減少中藥注射劑的盲目使用,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2]。

4 總結

3年來,我院發揮了中醫藥特色的優勢,能夠以較小的經濟投入得到合理的療效。我院中成藥用藥基本合理,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刑俊梅.中成藥的臨床應用[J].社區醫院雜志,2009,7(14):17-18.

篇6

近幾年來,我院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業務主管的領導支持下,選準“突出??苾瀯?,加快改貌配套建設,帶動整體發展”的路子,造大培強“梁氏正骨”特色??埔蕴嵘?,加快改貌配套建設以增強競爭力,使我院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帶動全鎮衛生事業邁上了新臺階,連續三年在泰安市農村衛生工作綜合考評中名列前茅。

一、找準差距,理清思路,明確發展方向

建院四十多年來,在幾代醫院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醫療設施不斷完善,技術水平逐步提高。但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許多鄉鎮衛生院一樣,我們也碰到了許多困難。衛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發展后勁不足。房屋陳舊,醫療設施落后,設備老化。在醫療水平高、設備精良的市級醫院和經驗豐富的村級診所的前后“夾擊”下,衛生院在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如何主動適應社會大環境的轉變,盡快找到一條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迅速擺脫困境,作為關系衛生院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擺在了院領導班子面前。在經過廣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我們充分認識到: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是我國新時期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符合世界醫藥科學發展的大趨勢。“安駕莊梁氏正骨”三百年來形成的良好聲譽是我院特有的無形資產,它的獨特優勢是其他醫院所無法比擬的。要想在競爭中求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梁氏正骨的名牌效應,造大培強這一??讫堫^,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全院步入良性軌道,健康發展。同時也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醫療環境,提高裝備水平,為??平ㄔO構建發展平臺。思想認識的到位,使我們迅速確立了“以加強骨傷??平ㄔO為突破口,形成龍頭帶動,以改貌配套建設為基礎,提高硬件水平,促進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隨后,我們經過科學部署,精心組織,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設中來。

二、強化措施,真抓實干,加快骨傷??平ㄔO步伐

雖然梁氏正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傳統優勢,但在目前醫學科技進步、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就顯得科技含量低,規模相對較小。為保證骨科建設盡快步入快車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龍頭作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一是出臺政策措施。1998年,我們集思廣益,制定了《安駕莊鎮衛生院骨傷科發展規劃》,明確了“傳統引路,中西結合”的辦科方向。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將梁氏正骨傳人聘為副院長,調撥20萬元作為科研經費,骨科內部人事管理自主,獎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員在晉級晉升、住房分配、參政入黨等方面享受優先照顧。2000年,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實際情況,我們又適時召開了由院兩委和科室負責人參加的專題會,作出了《關于加強骨傷科建設的決定》。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為推動骨傷科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醫療裝備水平。在衛生經費不到位,各項建設投入增加,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我院對骨科建設一直實行財政單列,每年的骨科專項經費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為提高改善骨傷科的醫療裝備水平和診療環境,我們先后投資300萬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標準骨科病房樓和手術室,配齊了骨科手術器械,更新不銹鋼折疊床及櫥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裝了空調,購置了骨科牽引床、M-904E多功能麻醉機、自動洗片機等設備。

三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群體。專科優勢要靠人才去發揮,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體現。我們看準這一點,在選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選好人,任命梁氏正骨第十七代傳人梁華興為學科帶頭人,充當領頭雁,搞好傳幫帶。大膽提拔重用一批年輕業務骨干,為骨科發展輸入新鮮血液。目前,骨科醫護人員已經達到了20人,人才結構趨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詳盡的《骨科人才培養計劃》,在新分配學生中選拔優秀畢業生充實到骨科,作為后備人才培養。每年定期派出1—2人員到泰安中心醫院、濟南90醫院及省內外知名骨埔皆航捫啊S煤萌?,破除W圩逝瘧病鋇木曬勰?,坚持确€宋ㄏ?、唯才是用,峨s姓娌攀笛У囊滴窆歉裳溝W櫻ɡ?,放淑娒,为他们使矅I峁┕憷杼?。近几妮彫我院仅用釉弿娖人员培训、教学科研、硶覃奖励的经费就达?5萬元。骨科大夫孫波從濟南進修回來后,大膽實踐,將所學新技術很快應用于臨床,帶動骨外手術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骨科病房護士長張蕾年僅23歲,但她扎實肯干,團結帶領全科同志創造性工作,連續兩年被授予“肥城市十佳護士”、“泰安市優秀護士”的榮譽稱號。經過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質、業務精、年輕化的骨傷科人才隊伍已經初步形成,為骨科技術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2000年我們將骨傷科做為試點,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崗定人、擇優錄用、人盡其才”的原則,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對競爭崗位、任職條件、選拔程序做了詳細規定。經過資格審查、考試考核、面試答辯、民主測評后擇優上崗,每兩年一個聘期,保持聘任動態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們實行了院科兩級核算,堅持“想閑無錢,勞動有酬,多勞多得,向一線傾斜”,科室每個人的效益工資與個人工作量、工作質量、勞動紀律相掛鉤。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達到兩千多元,低的僅能拿到幾百元的基本工資。在骨傷科試點成功后,我們又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開,對中層干部實行競爭上崗,職工實行合同制管理,對行政后勤科室實行“崗位目標得分考評責任制”,臨床醫技科室實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發揮出了每個崗位的最大潛能。

五是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我們積極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不斷擴大梁氏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山東電視臺、山東廣播電臺、《山東衛生報》、《泰安衛生》等多家新聞媒體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去年初,我們還專門建成了骨傷科網站,全球用戶只要登錄國際互聯網,就能輕松瀏覽到梁氏正骨的有關信息。

“突出???,培植龍頭”的工作思路,使骨傷科在幾年時間內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1年,我院骨科門診量達到30800人次,占全院門診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達92.3%,業務收入突破300萬元,占全院總收入的46.5%。梁氏正骨的牌子越來越響,接診范圍輻射6省16地50多個縣市區,梁氏膏藥也遠銷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地,為海外人士帶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實,全面實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實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們以“外塑形象,增強后勁”為出發點,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工作標準,對醫院醫療區和生活區進行了科學規劃布局?;A建設方面,1998年投資200萬元完成了以門診樓和病房改造為重點的一期工程,建成了開放式中西藥房;1999年投資400萬元,完成了以病房樓和康復樓建設為主體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泰安市衛生局下達的第二輪改貌配套任務;2000年又對門診樓進行了外部裝修改造,建成了風格別致的綠地廣場,使整個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觀;2001年重點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積3200平方米三室兩廳的職工宿舍樓。在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們加大了對醫療設備的投入,近幾年先后投資120萬元,購置了F-820血液分析儀、C980C電解質分析儀、CX—9000B超、美高儀心臟工作站、SDN-660腦電地形圖儀、LH2802胎兒監護儀、三氧消毒機、自控式洗胃機等一批高新醫療設備。安裝空調120臺,更新升降式不銹鋼病床、全棕床墊100件套。購進南京依維柯救護車,改善了醫療服務條件。配置了一批IBM電腦,實行了微機系統化管理。醫院技術裝備力量進一步增強。

在搞好院內改貌建設的同時,我們結合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的實施,加強了村衛生所改貌建設。對全鎮的村級衛生所重新進行了規劃布局,將每村一室合并為15處衛生所。衛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鎮里適當扶持,鎮、村、院共同建設。針對原村衛生所建設標準普遍不高的實際,引入競爭機制,采取“誰建設,誰受益”的辦法,哪個村工作力度大,建設標準高,就把衛生所設在哪里,充分調動了各村投資建所的積極性,加快了改貌建設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經濟并不發達,但村兩委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千方百計籌資4萬元,將原村委大院重新裝修改造,屋內吊頂,鋪地面磚,墻壁刮瓷,外墻貼墻面磚,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衛生所,切實為村民解決了看病就醫的問題,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贊譽。在全鎮各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處衛生所已順利完成了改貌任務,并全部達到了第二輪改貌建設的標準要求。

篇7

【關鍵詞】 肩周炎;非手術治療;綜述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是肩周軟組織(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引起的以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為特征的疾病。肩周炎是骨傷科診療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以肩周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具有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產生嚴重影響。根據其臨床表F和古代醫籍的描述,可歸屬于“漏肩風”“肩凝證”等范疇[1]。國內外研究報道本病發病率為2%~5%[2],主要發病年齡為40~70歲,其中又以50歲左右為多發,女性多于男性(約3U1)。初期患者以肩部疼痛為主,或僅有肩部輕微隱痛和束縛感等不適;繼則關節活動逐漸受限,疼痛漸加重,以夜間為甚;后期常出現肩關節的粘連和周圍肌肉萎縮,肩部活動明顯受限。如今臨床上治療肩周炎的方法繁多,但是不同的治療方法療效各異。

1 藥物治療

1.1 中藥治療 中醫學認為,肩周炎發病多因肝腎虧損,氣血虧虛,腠理不固,加之外傷、慢性勞損、復感風寒濕邪而致病。本病臨床上多虛實夾雜,初病以實證為主,久病多以虛證為主,故治以補益氣血、滋補肝腎、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為法[3]。臨床治療應結合具體辨證用藥,有內服、外用熏洗等方式。王永伏等[4]采用當歸四逆湯內服治療肩周炎50例,總有效率為92%。查閱近幾年文獻,中藥外治法治療肩周炎亦取得良好療效。中藥局部熏洗具有溫通經絡、活血止痛、強筋健骨的療效。呂林英[5]采用中藥熏洗配合穴位貼敷及關節松動術(治療組)治療肩關節周圍炎,并與口服塞來昔布聯合功能鍛煉(對照組)對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西藥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為目前治療本病的常用藥物,其特點是見效快,對炎癥和免疫功能紊亂性疾病均有較好療效,能迅速緩解疼痛,減輕炎癥、腫脹等癥狀;但NSAIDs療效有限,不能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停藥后病情易反復,并且此類藥物的使用容易造成胃腸道損害。據研究報道,83.3%的急性胃黏膜病變和20.8%的消化性潰瘍與NSAIDs有關,其中中老年人占50%以上,所以有胃腸病史者及老年患者需謹慎使用[6]。近年來,臨床上常聯合肌松劑治療肩周炎,取得較好療效。張欣泰[7]將9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A組采用鹽酸乙哌立松聯合萘丁美酮治療,B組采用萘丁美酮治療,連續治療4周,A組總有效率為84.44%,顯著高于B組的64.44%,且前者不良反應較小。明江華等[8]將8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聯合用藥組(鹽酸乙哌立松聯合扶他林治療)和對照組(單用扶他林治療),每組40例,連續治療3周,聯合用藥組優良率為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 針灸治療

2.1 選 穴 針灸是目前治療肩周炎的主要方法之一,結合中醫經絡辨證,肩周炎病位在肩部經筋,與手三陽、手太陰等經絡密切相關,故治療上常選用局部穴位或配合遠端取穴達到通經活絡止痛之效。唐宏亮等[9]對“肩三針”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肩三針”治療的總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口服布洛芬、普通針刺及靜滴B-七葉皂苷鈉聯合理療等治療,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郭慶廣[10]采用條口透承山(單側取健側,雙側患病取雙側)配合針刺患側肩k、肩s、肩貞、天宗、合谷、曲池穴治療肩周炎,總有效率為90.6%。查閱近幾年文獻,也有研究表明通過選用養老穴、肩痛穴、魚肩穴等治療肩周炎取得滿意療效[11-13]。

2.2 刺 法 《靈樞?官針》中記載刺法有針對五臟相關病變提出的“五刺”,有以九針應九變的“九刺”,有以適應十二經的各種病癥的“十二刺”。近幾年相關文獻報道治療肩周炎的刺法主要涉及合谷刺、恢刺、齊刺、巨刺等。馬俊飛[14]采用阿是穴合谷刺配合運動針法治療肩周炎患者42例,

總有效率為95.2%。王孝艷等[15]采用恢刺法治療急性肩周炎患者50例,恢刺患側陽陵泉、阿是穴,每日1次,2周后判定其療效,總有效率為100%。王黎等[16]采用齊刺溫針療法治療肩周炎患者30例,隔日治療1次,共治療8次,總有效率為96.67%。袁慶東等[17]將152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76例,治療組予針刺健側條口穴配合患側肩關節運動,對照組予常規針刺患側肩s、肩k、肩前、肩貞及阿是穴,療程相同,治療組VAS、CM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3 灸 法 灸法是以艾葉等藥物作為材料,點燃后在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熨、燒灼,借溫熱刺激和藥物的藥理作用,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其廣泛運用于治療風寒濕痹、肩凝等疾病,療效顯著。

2.3.1 艾條灸 郭紅波等[18]采用熱敏灸治療肩周炎患者23例,總有效率為95.65%,并且8周后隨訪無復發。

2.3.2 艾炷灸 許凱聲等[19]將86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鹽灸組(采用竹圈鹽治療)和電針組(采用電針治療),每組43例,結果鹽灸組治療肩周炎療效顯著,即刻鎮痛效應和肩關節活動功能改善均優于電針組,且遠期療效良好。

2.3.3 溫針灸 葉玲等[20]采用溫針灸治療肩周炎患者91例,每日1次,治療20次后治愈率為79.1%,治療30次后治愈率為91.2%。

2.4 現代針灸療法 孫華堂等[21]采用減壓放血針加電針治療肩周炎急性期,結果能更好地緩解疼痛,恢復肩關節功能活動,臨床療效顯著。刺血法治療本病,疏通經脈中凝滯之氣血,祛瘀生新,通則不痛,符合針灸“實則瀉之,菀陳則除之”的治療原則;電針則通過脈沖刺激達到促進代謝、改善循環、消除炎癥水腫的作用。近幾年也有相關文獻報道,通過穴位埋線、穴位注射、腹針、平衡針等治療肩周炎,均取得滿意療效[12,22-24]。

3 手法治療

《素問?血氣行志篇》曰:“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薄夺t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曰:“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雍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這些記載都說明手法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作用?,F代研究表明,手法通過機械性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局部新陳代謝,減少炎性致痛物質堆積,具有緩解肌肉痙攣,松解組織粘連,促進肌肉組織修復和生物力學功能恢復等作用。近幾年文獻報道,通過單純手法或者結合針灸、拔罐、中藥等其他手段治療本病均取得較好療效。滕永財等[25]依照肩關節三種功能采用兩種臥位推拿治療肩周炎患者100例,總有效率為98%。推拿的療效與手法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壓強及感應密切相關,臥位推拿較傳統坐位推拿可以更好地使患者放松肩部肌肉,減少與施術者作用力相抵抗,使手法更具滲透作用。同時臥位容易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被動運動,減少患者因疼痛產生的躲避行為,有利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謝凌峰等[26]采用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結合牽伸療法治療肩周炎,結果表明,動態關節松動術結合牽伸療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肩關節活動受限,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減輕肩關節的疼痛程度及提高功能狀況。

4 針刀治療

針刀治療肩周炎能夠對肩部病灶直接進行松解、剝離,消除或減輕受壓的神經血管,增加局部氧供、血供,利于炎性物質的吸收代謝和損傷組織的再修復,從而達到恢復肩關節的力學平衡、改善肩關節功能活動的目的[27]。蘇小軍等[28]將6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針刀組(采用針刀治療)和針刺組(采用針刺治療),每組30例,結果針刀組顯愈率為86.67%,明顯高于針刺組的66.67%;且針刀組疼痛VAS評分、Constant評分均優于針刺組(P < 0.05)。馮軍平等[27]將13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每組65例,治療組予小針刀痛點松解治療,對照組予局部痛點封閉治療,2組治療后均配合患肩推拿、功能鍛煉,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38%,高于對照組的87.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5 物理療法

臨床上物理療法主要包括超短波、蠟療、熱療、磁療、光療、微波、沖擊波療法等,特別是隨著體外沖擊波在醫學領域的研究發展,拓展了其在骨傷科領域的適應證,在治療骨骼肌方面取得良好療

效[29]。沖擊波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產生機械性刺激,誘導活體組織內的生物學效應,如促進組織再生、傷口愈合、血管生成、抗炎等[30]。其治療肩周炎可以起到松解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抑制致痛因子釋放及促進組織再生及修復的作用。Vahdatpour等[31]觀察體外沖擊波治療肩周炎的療效,結果顯示,沖擊波治療組在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指數(SPADI)以及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外旋活動度等方面的效均優于對照組,在恢復日常活動和改善生活質量方面更具優勢。

6 封閉療法

封閉療法治療肩周炎多選擇在局部痛點或者關節腔內進行注射,也有利多卡因等物進行臂叢神經阻滯,以緩解肩部疼痛和肌痙攣。常用注射藥物以糖皮質激素、局麻藥物為主,如地塞米松、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等注射液。臨床上單獨使用封閉療法往往有遠期療效欠佳、對病程長者效果不明顯等不足,故常聯合其他療法。杜海峽等[32]將54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單純肩關節周圍及關節腔封閉治療)和治療組(肩關節周圍及關節腔封閉加臭氧注射治療),每組27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優于對照組的85.2%;且治療組遠期療效更佳。國外研究表明,臭氧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經末梢,刺激機體釋放內啡肽等物質,阻斷痛覺信號傳遞,達到鎮痛的目的[33];同時作為強氧化劑,可以拮抗過量氧化物、抑制炎癥因子產生、加速炎癥因子代謝、增加局部血供和氧供,故此可能為局部封閉結合臭氧注射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的因素。

7 功能鍛煉

早期肩周炎患者因疼痛和肌痙攣而減少關節活動,易造成后期關節活動受限、粘連加重,不利于關節功能恢復。臨床上常用功能鍛煉方法有爬墻法、劃圈鍛煉法、摸耳法、外旋運動法等。張海廷等[34]將接受綜合治療的60例肩周炎患者按治療后有無嚴格遵醫囑進行功能鍛煉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通過比較2組肩關節功能及肩周疼痛進行療效評價,結果治療組(遵囑功能鍛煉)在關節功能以及肩周疼痛改善方面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非遵囑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可起到松解粘連、緩解肌肉攣縮、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及再粘連作用,臨床療效顯著。

8 綜合療法

綜合療法是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治療方法結合應用于臨床,主要是為了發揮聯合作用,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李軍等[35]將12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予推拿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中藥外敷治療,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P < 0.05);且觀察組在癥狀積分、肩部VAS及ROM評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 < 0.05)。趙晗等[36]采用小針刀和TDP神燈配合關節松動術、功能鍛煉等綜合療法治療肩周炎患者68例,總有效率為83.33%。張彥麗等[37]通過回顧性分析采用被動運動關節類手法結合溫針灸、微波治療肩周炎患者的遠期療效,結果聯合運動關節類手法的遠期療效顯著優于溫針灸結合微波理療組。

9 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臨床上肩周炎的治療方法眾多,但單一療法各有優劣,例如口服NSAIDs雖然改善疼痛癥狀療效顯著,但僅能對癥治療,且副作用明顯,不宜長期使用;中藥內服雖然遠期療效明顯,但需長期服藥,并且短期內對肩關節功能改善和疼痛緩解不明顯等。然而,綜合療法具有起效快、療程短、療效優于單一療法等優點,易于被患者接受,目前已廣泛運用于臨床。但如何充分發揮單一療法各自的優勢,以達到綜合治療的目的,目前臨床研究尚缺乏統一的診療規范及療效評價標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10 參考文獻

[1] 中華中醫藥學會.肩關節周圍炎[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2):73-75.

[2] Leesa M Galatz.肩肘外科學[M].3版.崔國慶,譯.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2:510-512.

[3] 陳傳榜,李滿意,王淑靜,等.肩痹的源流及相關歷史文獻復習[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12):49-56.

[4] 王永伏,呂大鵬,孫國鋒.當歸四逆湯治療肩關節周圍炎5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5,37(12):1839-1842.

[5] 呂林英.中藥熏洗配合穴位貼敷及關節松動術治療肩關節周圍炎50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4):415-416.

[6] 杜時雨.非甾體抗炎藥所致消化道出血的防治[J].中國臨床醫生,2012,40(6):8-11.

[7] 張欣泰.萘丁美酮單用與聯合鹽酸乙哌立松治療中老年肩周炎的療效對比[J].中國藥業,2014,23(15):118-119.

[8] 明江華,賈芝和,馬永剛.鹽酸乙哌立松聯合非甾體抗炎藥治療肩周炎40例臨床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7,13(6):372-374.

[9] 唐宏亮,盧棟明,黎麗群,等.“肩三針”治療肩周炎臨床研究的系統評價[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5):933-936.

[10] 郭慶廣.針刺條口透承山穴治療肩周炎128例[J].中醫臨床研究,2016,8(8):32-34.

[11] 呂妮娜,易輝,于水英.針刺養老穴治療肩周炎30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3,45(9):115-116.

[12] 王慶章.肩痛穴平衡針法治療急性期肩周炎50例[J].四川中醫,2014,32(12):144-146.

[13] 韓曉輝,王真真.針刺“魚肩穴”治療肩關節周圍炎30例即時止痛效果觀察[J].中國針灸,2016,36(10):1082.

[14] 馬俊飛.阿是穴合谷刺配合運動針法治療肩周炎的42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1):95-97.

[15] 王孝艷,張軼鳴,賈延濤,等.恢刺法治療急性肩周炎50例[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4):37-39.

[16] 王黎,張心開.齊刺溫針療法治療肩周炎臨床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4,46(7):157-159.

[17] 袁慶東,馮曉東,李佳,等.巨刺條口穴治療肩周炎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5,21(1):68-70.

[18] 郭紅波,潘潔玲.熱敏灸治療肩周炎臨床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2,44(5):112-113.

[19] 許凱聲,黃漫為,姚麗英,等.竹圈鹽灸治療肩周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09,29(1):77-80.

[20] 葉玲,李國燦.溫針灸與電針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療效比較[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4):306-307.

[21] 孫華堂,萬歡,張錄杰,等.減壓放血針加電針治療急性期肩周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6,36(9):933-937.

[22] 郭國英.肩痛穴微創埋線治療肩周炎120例[J].中國針灸,2015,35(S1):21-22.

[23] 徐炳國,王晶,戴麗娟.丹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中重度肩周炎[J].中國康復,2011,26(6):430-431.

[24] 楊然,劉云霞.薄氏腹針療法分期治療肩周炎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1):26-30.

[25] 滕永財,張穎穎.依照肩關節三種功能采用兩種臥位推拿治療肩周炎10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3,21(12):18-19.

[26] 謝凌鋒,黃曉琳,岳翔,等.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結合牽伸療法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5):476-478.

[27] 馮軍平,王承祥.小針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5,23(2):42-43.

[28] K小軍,王海東.針刀療法治療肩周炎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6,48(2):77-80.

[29] 鞏彥龍,宋敏,劉濤,等.體外沖擊波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臨床研究概述[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6,24(4):70-73.

[30] Cheng JH,Wang CJ.Biological mechanism of shockwave in bone[J].Int J Surg,2015,24(Pt B):143-146.

[31] Vahdatpour B,Taheri P,Zade AZ,et al.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frozen shoulder[J].Int J Prev Med,2014,5(7):875-881.

[32] 杜海峽,肖文慶,程立軍,等.局部封閉加臭氧注射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3,21(7):35-36.

[33] Bocci V,Borrelli E,Zanardi I,et al.The usefulness of ozone treatment in spinal pain[J].Drug Des Devel Ther,2015,21(9):2677-2685.

[34] 張海廷,何梅.功能鍛煉在肩周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四川中醫,2016,34(4):167-168.

[35] 李軍,胡S霞.中藥外敷聯合推拿、運動療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通報,2016,15(4):46-48.

[36] 趙晗,王秀華.小針刀與TDP神燈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6):218-220.

篇8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破裂癥,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變后凸起或破裂,刺激或壓迫脊神經、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癥。屬中醫“腰痛”、“痹證”范疇,其病因為風寒濕邪、跌撲、勞損而致氣血凝滯,脈筋不利,并與腎氣不足、腰膝不利有關。其發病機制皆由腎氣虧虛、精血不足,筋骨缺乏濡養,或風、寒、濕、熱邪閉阻經絡,或跌撲閃挫,以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不通則痛所致。本病主要表現為腰骶部疼痛及下肢酸麻脹痛,與痹證相似,有學者認為該病是由于風寒濕邪閉阻經脈,營衛之氣滯逆,血行淤滯所致,風寒濕是主要病因,經脈閉塞,氣血阻滯為基本病機[1]。現代醫學認為,LDH引起腰腿痛的機理,主要與神經根的機械壓迫,炎癥刺激以及自身免疫反應有關[2]。治療的關鍵在于解除神經根壓迫、粘連及周圍軟組織的化學炎癥,糾正椎間小關節的失穩,恢復脊柱內外平衡[3]。而中醫藥治療LDH具有獨特的療效,歸納起來主要有內服中藥、綜合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及針灸治療等?,F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藥治療的某些進展作一綜述。

1 內服中藥治療

中藥對本病影響的現代研究越來越深入,目前了解的機制主要為止痛、改善血液循環、減輕水腫、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調節免疫等。近年來的研究顯示,中藥湯劑內服可以減輕炎癥反應的程度,縮短炎癥期和減輕結締組織的形成,促進變性神經纖維的恢復,減少膠質細胞和膠質纖維的增多,減輕瘢痕化對周圍組織的擠壓,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4]。治療的藥物主要包括[5]:①活血止痛藥(當歸、川芎、紅花、桃仁等);②補肝腎、強筋骨藥(牛膝、杜仲等);③活血通絡藥(地龍等);④祛風濕藥(桑寄生、秦艽等);⑤補氣藥(黃芪等)。現代藥理證明,補腎藥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節機體新陳代謝,改善骨骼韌帶結構[6],同時能改善軟骨及軟骨下骨營養,延緩退變。而活血化瘀藥具有改善微循環障礙、解除神經根水腫、降低炎癥介質濃度、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防止硬膜外粘連、調解免疫功能作用[7]。祛風解痙藥能解除腰部肌肉痙攣、降低神經對化學刺激的敏感性。通絡散結藥具有明顯的抗凝、降低血粘度、抗炎、止痛作用。補氣藥則有抗炎、減輕水腫、免疫調節、保護神經、促進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在治療方法上,中藥治療都是建立在辨證基礎上,針對LDH的特點或以調補臟腑為主,或以調理氣血為主,或以祛除外邪為主,再根據病情需要輔以調理腎肝脾、益氣化瘀、行氣止痛、活血通絡、化痰散結、祛風濕、散寒、清熱等藥物,達到治療目的。目藥多數醫家多采用分期治療和辨證論治。黃贊等[8]根據中醫學“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以及腰腿痛與淤血、風寒、肝腎等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制定法則,將本病為急性期、緩解期、恢復期,其中急性期又分為氣滯血淤型、風寒型,恢復期又分為陽虛型、陰虛型,共治療患者300例,總有效率為97.3%。侯曉勇[9]認為,急性期(發病1個月內)治則以溫經祛風寒為主,以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為輔;恢復期(發病1~3個月)治則以活血化瘀為主,以清濕活絡、補益肝腎為輔;慢性遷延期(發病3個月以上)治則以補益肝腎,補氣養血榮筋為主,以健脾祛濕通絡為輔。周就榮[10]將本病分為三期治療,其中急性期以活血化瘀、疏風散寒通絡,緩解期以益氣補腎、強筋壯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恢復期以補肝腎壯腰骨治療LDH135例,收到較好效果。唐鑫[11]將本病分為寒凝血脈型、陽虛寒凝型、寒濕阻絡型、肝脾不調型、陰虛筋脈失于濡養型、瘀血阻滯型、氣虛型,共治療LDH68例,總有效率為94.1%。朱宗明[12]將本病分為腎虛型、氣滯血瘀型、風寒濕型,共治療LDH193例,總有效率為95.0%。梁倩倩等[13]統計文獻發現,氣滯血瘀證、寒濕證、肝腎虧虛等得到學術界的普通認可,應用比較頻繁,治療以活血通經止痛,祛風除濕止痛,補肝腎強筋骨為主,并隨證略有偏重。針對上述證型采用身痛逐瘀湯或新身痛逐瘀湯、陽和湯、烏附麻桂姜辛湯、桂附地湯丸[14、15]及益氣消瘀方(黃芪、黨參、川芎、丹參)[16]。腰痛通膠囊[17]和補腎壯骨通絡[18]、固本通絡[1]等治療LDH,均獲較好效果。

2 綜合治療

綜合治療絕不是簡單的幾種治療方法的相加,而是一種序貫治療,因此它是將中醫各種療法結合在一起發揮協調作用,多方面,多角度地治療LDH,是目前應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方法。趙明鎖[19]采用推拿、牽引、中藥熏蒸三位一體的綜合療法治療LDH185例,總有效率為98.9%。顯示三法同用具有行氣止痛、散瘀消腫、舒筋通絡、強筋壯骨的功效。金高峰等[20]采用針灸、推拿配合口服中藥治療LDH60例,總有效率為90.0%。認為推拿手法糾正小關節紊亂,調整脊柱內外平衡關系,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及周圍組織的相對位置,改善局部纖維環,消除組織水腫;針灸療法起到鎮痛作用;中藥內服既能補肝腎、強筋骨,扶正固本,又能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消瘀鎮痛。三種方法聯合應用可通過改善病變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強肌肉韌帶的收縮能力,有效促進腰椎突出物的回納,對LDH具有良好的整合及修復作用。曾志純等[21]應用中醫三聯療法(自擬經驗方、平衡針灸及三維牽引)治療LDH143例,總有效率達92.3%,治愈率達79.7%。顯示三聯療法綜合作用可有效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明顯改善突出椎間盤的代謝環境,促進勞損軟組織的修復,使膨出的髓核解除壓力及軟組織修復之后逐漸自行還納。晚近,一些作者應用綜合療法(針灸、推拿、牽引及內服中藥湯劑及功能鍛煉)治療LDH,收效甚著,療效優于單一療法[22~24]。此外還有應用杜氏手法及中醫辨證分型[25]、中藥湯劑(強腰止痛湯、活血祛瘀劑)[26-27]、片劑(腰腿痛片)[28]配合牽引治療LDH,總有效率均在90.0%以上??梢?,中醫綜合療法在LDH的治療和鞏固療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3 中西醫結合治療

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中西醫配合牽引、按摩、臥床休息諸法,能達到較滿意的效果,較單一某種方法療效更好。業已證實,西醫通過脫水、消炎鎮痛、防止組織粘連神經,促進神經組織代謝和神經的修復,并有營養神經的作用。中醫用整體辨證治療思路,達到疏通經絡、松解粘連、調整肌肉及經絡系統,改善整體與局部的血液循環。中藥具有活血止痛、補益肝腎、溫經通絡、祛風除濕、強筋健骨的作用,減少了炎癥反應程度,縮短了炎癥期和減輕結締組織的形成,促進變性纖維的恢復,減輕周圍組織對神經的擠壓,從而使疼痛癥狀得以緩解??梢娭形麽t結合治療是治療LDH的可行性方法??祰x等[29]對100例LDH采用中西醫結合分期療法,急性期主要采用藥物、牽引、超短波方法治療;緩解期主要采用牽引、針刺、推拿的方法治療;恢復期主要采用中藥離子導入、功能鍛煉的方法,并與單純腰推牽引治療的90例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91%,優于單純牽引療法組(58.9%)。羅磊等[30]對68例LDH急性期患者在絕對臥床休息的情況下,予以骶管注藥(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10mg、維生素B100mg、維生素B120.5mg),牽引、中藥外敷(敦煌消腫鎮痛膏)、靜滴紅花注射液和甘露醇等療法,后期根據患者情況行適當功能鍛煉,總有效率達95.59%。李佶偉[31]對120例LDH患者在牽引、按摩的基礎上加用丹參注射液、20%甘露醇、地塞米松靜滴,口服彌可保、維生素B1、654-2等,并根據中醫辨證分型予以中藥湯劑治療和外用中藥傷科敷劑治療,總有效率達97.5%。王世義[32]對50例LDH患者采用骶管注射,并配合牽引、中藥內服、西藥靜滴及針灸推拿治療,總有效率達92%,認為對髓核突出過大的LDH,只有通過腰椎的牽引復位,同時配合椎管用藥及靜脈用藥,中藥的祛除風、寒、濕及活血化瘀,再配合針灸推拿,才能使突出的髓核部分復位,使炎癥水腫得以消除,解除疼痛。李震等[33]將LDH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予以骶管注射療法,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服用中藥獨活寄生湯并加用中藥熱敷治療,總有效率達92%,明顯優于對照組(P

4 針灸治療

近十年來,針灸治療LDH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正逐步建立一個較為科學的臨床評價及對照研究系統,豐富了LDH的治療手段。針灸治療LDH多與其他療法相配而用,其治療方法有單純針刺、針灸并用、粗銀針、電針、熱針、水針、穴位埋線、穴位埋藥、刺絡拔罐、耳針、眼針、手針、腕踝針及小針刀等。而臨床研究較為集中在針刺、電針、溫針灸、艾灸四種療法。常用穴位為腰夾脊穴、腰陽關、十七椎、環跳、陽陵泉、委中、足三里等。其機制在于改善微循環、消除炎性介質、抑制傷害信息的傳導,緩解痙攣,減輕或消除神經炎癥水腫。何興偉等[34]將78例LDH患者隨機分為溫針灸組、單純針刺組各39例,后者取腎俞、命門、腰陽關、委中等穴,前者在后者取穴相同基礎上給予命門、腰陽關、委中加用艾條溫針灸,結果溫針灸組總有效率為94.9%,明顯優于單純針刺組的71.8%(P

綜上所述,中醫藥治療LDH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尤其是隨著綜合治療的廣泛應用,使得LDH大多數患者通過中醫藥治療而獲得治愈和康復。然而,目前中醫藥治療LDH仍以臨床觀察為主,缺乏大宗、雙盲研究的資料,對LDH的臨床分型、治療方案及療效標準尚存在各自為正的傾向,想信隨著對LDH的研究深入,中醫藥治療LDH的獨特優勢將會彰顯出來。

參考文獻

[1]張仕年,劉德華.固本通絡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5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0,42(2):37-38.

[2]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7-362.

[3]張山.52例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站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8(2):27-28.

[4]唐福宇,黃承軍,徐敏,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藥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9,17(5):68-69.

[5]林雪娟,陳朝陽.中醫內治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2):186-191.

[6]陳靜,凌東升.腰突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0例[J].江蘇中醫藥,2007,39(9):43.

[7]范中旗,魏明坤,李瑞玉.活血化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機理[J].中醫正骨,2008,20(6):74-75.

[8]黃贅.分期辨證施治腰椎間盤突出癥300例[J].河北中醫,2003,25(2):96-97.

[9]候曉勇,張建軍.中醫藥四聯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頸腰痛雜志,2007,28(3):243-244.

[10]周就榮.腰椎間盤突出癥分期治療135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5,13(1):51-52.

[11]唐鑫,李書振.中醫藥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8例[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3):89-90.

[12]朱宗明.辨證施治腰椎間盤突出癥193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骨科雜志,2009,7(1):61-62.

[13]梁倩倩,梁茂新,王擁軍,等古今中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15(2):68-71.

[14]李洪久,孫廣江.身痛逐瘀湯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8(5):65-66.

[15]喬洪杰,劉英霞,于文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辨證[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1):88-89.

[16]何檉.益氣消瘀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1):88-89.

[17]李慧英,孟東方.腰痹通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3):46-47.

[18]潘樹和,高云.補腎壯督通絡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0,42(2):31-32.

[19]越明鎖.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85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42(2):31-32.

[20]金高峰,夏玉光,楊豪.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1):43-44.

[21]曾志純,陸慧,林安明.中醫三聯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43例[J].江西中醫藥,2010,41(7):36-37.

[22]楊自國,王壽強.中醫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6):23-24.

[23]李曉瑜.綜合療法腰椎間盤突出86例[J].世界中醫藥雜志,2010,5(2):108.

[24]馬天洪,劉亮,何洪陽,等.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綜合治療60例[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8(3):54-55.

[25]趙明.杜氏手法及中醫辨證分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50例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0,28(2):109-111.

[26]曹文富,劉莉,李穎,等自擬強腰止痛湯配合腰牽引為主治療腰推間盤突出癥68例[J].醫學信息,2010,(2):418-419.

[27]辛先貴,劉杰,王新力,等.活血祛瘀劑配合牽引按摩治療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62例[J].陜西中醫,2010,31(4):423-424.

[28]邱峰朝.腰腿痛片配合三維多功能牽引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2):52.

[29]康國輝,曾雪龍.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0,(20):49-50.

[30]羅磊,李雪,李巍.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68例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5):831-832.

[31]李佶偉.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4):49.

[32]王世義.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5):36-37.

[33]李震,溫健,李國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2):61-62.

[34]何興偉,黃建華,曾利元.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7,27(4):264-266.

[35]郭會卿.針刺腰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J].中醫雜志,2007,48(4):338-339.

[36]關建敏.針灸療法結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5,21(7):13-14.

[37]吳成舉,劉偉志,劉建平,等.溫針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指數與P物質的影響[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8):35-36.

[38]邵玉生,俞穎.針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30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3):402.

[39]陳平國,羅文軒,羅堯岳,等.中藥配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0):31-32.

[40]曹桂珍.針刺牽引加中藥治療椎間盤突出癥68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6):41.

[41]龍振寅,沈海霞.針刺配合骶管灌注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2):53-54.

[42]任志遠.針灸刀療法治頸肩腰腿痛臨床實踐[J].中醫外治雜志,2003,12(2):3-5.

[43]周高龍,尹干來,徐玲鳳.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5例[J].新中醫,2006,38(1):87-88.

篇9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的微結構破壞,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代謝性骨骼疾病。現代醫學將其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三類,其中原發性OP是最為常見的一類。原發性OP又分為絕經后OP和老年性OP。前者主要與絕經后雌激素不足有關,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后5~10年內;后者主要與年齡有關,一般指老人70歲后發生的OP[1]。

中醫學中無骨質疏松癥之名,但類似本病的癥狀早已散見于歷代醫書中。如《黃帝內經》中已有“腰痛”專篇,“精傷則骨酸痿厥。”《素問•長刺節論》云:“……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氣至,名骨痹。”《素問•痿論》云:“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因此,現多將本病歸于中醫的腰痛、骨痿、骨痹、絕經前后諸證等范疇[2]。中醫學認為,OP的病因與先天遺傳、飲食勞倦、年老體衰、六、情志等因素有關。近年來,對原發性OP的研究不斷深入,現從理論、實驗及臨床三個方面,對原發性OP的中醫病變機制的研究進展,作簡要綜述。

1 理論研究

1.1 臟腑病機:腎虛是發病的根本。金珉廷等[3]根據中醫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髓、其充在骨的理論,闡述了腎、骨、髓之間的病理聯系,說明腎虛腎精不足,骨髓失養可致骨骼脆弱無力,出現腰背酸痛、脛膝酸軟等OP的典型表現。金甬[4]根據《黃帝內經》中“腎氣平均,筋骨勁強”、“腎臟衰,形體皆極”的描述。認為OP是由于腎精虧虛導致骨髓化源不足,骨失所養,使骨骼變得脆弱乏力,以致骨痛,甚至骨折。有研究表明[5-7],腎虛可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特別是下丘腦―垂體―性腺(甲狀腺、腎上腺)三個靶腺軸的功能紊亂,影響骨的代謝與合成,導致OP的發生。這是與中醫理論相一致的。

脾胃虛弱是發病的重要因素。朱運平[8]認為,腎精依賴脾精的滋養才得以不斷地補充,若脾不運化,腎精乏源,則骨骼脆弱無力,終致OP。等[9]從脾胃與腎、氣血、肌肉骨骼、吸收消化等方面,系統論述了脾胃與老年性OP的關系,并提出健脾益胃法是治療老年性OP的一個重要方法。

肝失調達是發病的重要機制?!吨T病源候論•卷三•虛勞病諸候》“肝主筋而藏血,腎主骨而生髓。虛勞損血耗髓,故傷筋骨也?!倍疟蟮萚10]認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血氣津液方能正常輸布,脾才能正常運化,反之,肝失疏泄就會影響氣血津液的生成和運行,從而影響筋骨的營養。

1.2 瘀血痰濁病機:《素問•調經論》曰:“……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強勁,關節清利矣?!倍賉11]認為,腎虛精虧,痰瘀阻絡是老年性OP的主要病機。OP中年起病,老年成疾,正是由于“腎氣虛”、“天癸竭”。老年人活動減少,加之臟腑機能衰退,氣血運行不暢,停滯為瘀。腎虛精虧日久,必傷脾土,脾虛則痰濁內生,無形之痰留注經絡關節,影響氣血運行,血瘀痰濁相互交結,而痰瘀互結又可使腎虛進一步加重,影響筋骨的營養,導致OP的發生。

1.3 外邪侵襲:《諸病源候論•虛勞候》云:“腎居下焦,主腰腳,其氣榮潤骨髓,今腎虛受風寒,故令膝冷也。久不已,則腳酸痛弱?!崩夏耆藱C體衰老,臟腑虧虛,氣血不足,易受外邪,影響人體的氣血津液,耗傷人體精氣、腎氣,導致OP形成[12]。

2 實驗研究

學者在OP中醫病機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倘艷鋒等[13]在實驗中發現:中醫補腎健脾法可以明顯降低去勢OP大鼠的破骨細胞活性,有效地防治OP發生。鄒本貴等[14]發現補脾制劑能顯著增加OP大鼠的骨小梁體積及表面積密度,升高成骨細胞并降低破骨細胞指數,有效地阻止OP的發展。袁靜等[15]的實驗也表明:養血調肝方能明顯地增加去卵巢后大鼠骨密度和骨礦物質含量;升高其血清骨鈣素、堿性磷酸酶水平或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的水平,延緩OP的發展。張榮華等[16]發現,活血化瘀方藥不僅可以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而且具有類性激素作用,對OP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 臨床研究

3.1 流行病學研究:謝雁鳴等[17]應用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方法,初步確定原發性OP的證候因素為陰虛、陽虛、氣虛、氣滯、濕濁和血瘀,7個常見證候為腎陽虛證、腎精不足證、腎氣虛證、腎陰陽兩虛證、脾腎陽虛證、腎陰虛證和肝腎陰虛證。方朝暉等[18]選擇1000例老年性OP患者,根據中醫理論分為4型,并進行分析歸納,結果發現4個證候發生概率依次是瘀血阻絡40.8%,脾腎陽虛38.5%,脾腎氣虛35.3%,肝腎陰虛23.1%。并得出結論虛、瘀是發病時的主要病因病機。氣虛、血瘀、陰虛在老年性OP發病時具有重要意義。

3.2 辨證研究:關于原發性OP的臨床辨證研究,主要分宏觀與微觀兩方面。

3.2.1 宏觀辨證:目前,學者大多根據個人的臨床經驗對原發性OP進行辨證分型,存在各種不同觀點。王和群[19]運用中醫辨證將OP分為:肝腎虧損型、脾腎陽虛型、脾氣虛弱型和風寒濕盛型、氣滯血瘀型5個證型。陳國全等[20]將OP臨床辨證分為腎精虧虛、脾胃虛弱、肝腎虧虛、腎虛瘀滯4型。魏之玉等[21]也認為,骨的生長發育除了與腎關系密切,尚與肝、脾二臟密切相關,將本病分為腎虛型、脾虛型、肝郁型和其它型4種。以上學者的分型盡管不盡一致,但多數醫家認為,原發性OP的證型以腎虛為主,兼有脾虛、肝虛和氣滯血瘀等證型。

3.2.2 微觀辨證:隨著醫學的發展,借助西醫檢測指標為OP患者辨證分型成為我們探索的方向。吳健雄等[22]將80例OP患者,辨證分為腎陽虛衰、肝腎陰虛、脾腎陽虛、氣滯血瘀4組。檢測與OP有關的血清學指標,發現氣滯血瘀型與其他證型在雌二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中存在顯著差異,提示在該兩個指標可以作為區分虛證(腎陽虛衰或肝腎陰虛)與實證(氣滯血瘀證)的指標之一。肖文[23]將40例絕經后OP患者,辨證分為腎陽虛衰、肝腎陰虛、脾腎陽虛、氣滯血瘀4組,檢測其血清中內皮素、雌二醇等水平。發現內皮素水平可作為區別氣滯血瘀型與其它三型的客觀指標。葛繼榮等[24]抽樣檢查543例原發性OP患者,按中醫辨證分型,檢測腰椎和股骨上段BMD,結果女性中醫證型與BMD無相關性,男性腎陰虛者BMD明顯高于腎陽虛者,顯示男性中醫證型與BMD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徐祖健[25]采取同樣的方法研究結果示BMD與證型間無顯著相關性。

4 展望

原發性OP的中醫辨證施治和綜合治療手段的運用,迅速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突顯了中醫藥治療OP具有療效可靠、作用全面、副作用小的特點。因此對原發性OP病變機制的研究值得深入進行,以期更好的指導治療。盡管如此,目前關于原發性OP的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26-27]:由于各醫家對原發性OP病因病機的認識側重不同,對此病的辨證分型較雜亂,缺乏統一的標準,且對該病中醫證候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較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規范化辨證施治,影響了中醫藥優勢的發揮。此外,很少見到關于OP中醫辨證規律研究、多種療法結合的臨床研究及治療1年以上的跟蹤報道,科研設計缺乏創新。

目前仍需增強臨床辨證論治規律方向的研究,建立統一的OP中醫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以指導與提高臨床和科研水平;宏觀辨病與微觀辨證結合,以揭示本病發生發展的物質基礎;運用臨床流行病學的原理和方法,嚴格按照DME所確定的原則,使研究OP向規范化、客觀化、定量化不斷邁進。

5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討論稿)[J].實用醫學進修雜志,2006,34(4):193.

[2]武峻艷.中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J].中醫雜志,2005,46(增刊):204-206.

[3]金珉廷,鄭洪新.中醫腎藏精生髓主骨理論與骨質疏松癥[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3):35-36.

[4]金甬.補腎強骨湯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44例[J].浙江中醫雜志,2007,42(9):524.

[5]廖玎玲.閉經、稀發月經婦女“腎虛”與性腺功能變化的觀察[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6(10):590-592.

[6]武密山,李恩,趙素芝,等.補腎方藥對實驗性骨質疏松大鼠垂體-甲狀腺及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1):187-189.

[7]龔張斌,姚建平,金國琴.補腎方藥對老年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所屬組織結構形態變化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1):103-104.

[8]朱運平.骨質疏松癥從脾腎論治及相關機理探討[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4,16(6):589.

[9],趙倉煥.從脾胃論治骨質疏松癥[J].新中醫,2004,36(12):3-4.

[10]杜斌,周正.中醫藥辨證治療骨質琉松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4.12(1):55-57.

[11]董滟.培本祛瘀化痰法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J].四川中醫,2003,21(11):14-15.

[12]楊愛武,張榮華,蔡宇,等.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中醫病機及中藥防治機理探討[J].陜西中醫,2004,25(3):237-239.

[13]倘艷鋒,陳久毅,李玉雄,等.補腎健脾法對骨質疏松大鼠骨組織形態學影響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2):287-288.

[14]鄒本貴,劉宏奇.健脾中藥對骨質疏松癥大鼠骨組織形態的改善作用[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10(1):11-12.

[15]袁靜,章薇,金華,等.養血調肝方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9):32-34.

[16]張榮華,陳可翼,陸大祥,等.補腎活血法延緩雄性大鼠增齡性骨質疏松的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1,17(l2):1205-1207.

[17]謝雁鳴.基于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原發性骨質硫松癥中醫基本證候研究[J].臨床醫學研究,2007,9(2):39-44.

[18]方朝暉,耿家金,張有志,等.100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癥候分布和組合規律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7,14(5):15-17.

[19]王和群.中醫辨證治療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07(3):2-3.

[20]陳國全,王和鳴.中醫藥診治骨質疏松癥的方法與機制探討[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9,19(1):70-72.

[21]魏之玉,張洪,朱振鐸,等.196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辨證分析[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6,20(1):30.

[22]吳健雄,黃崇博,蔡樺,等.骨質疏松癥中醫證型與細胞因子、性激素、骨鈣素的相關性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6):1-3.

[23]肖文.絕經婦女骨質疏松癥內皮素與中醫證型之間的關系[J].醫學創新研究,2008,5(12):68-70.

[24]徐祖健.絕經后婦女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醫辨證分型與BMD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9):4-5.

[25]葛繼榮,陳可,王和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辨證分型研究[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5,15(1):9-11.

[26]張華,馮新送,莊洪,等.中醫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認識及辨證施治研究[J].中醫正骨,2001,13(3):55-56.

篇10

-----全國示范中醫院市中醫醫院

時長:約11分鐘

攝制:巔峰動力

“天地會昌之國,英靈秀出之鄉。“地處成都西北19公里,是著名的中醫藥之鄉,歷代名醫輩出,清代名醫唐溶川,現代名中醫茍意湘、許宗民、桑琢齋等人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在市家喻戶曉。

畫面:“天地會昌之國,英靈秀出之鄉“水墨動畫標志性建筑古代名醫介紹

時間:25秒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滄桑,市中醫醫院從1952年成立之初的聯合診所,一躍發展成為全國首批示范中醫醫院、四川省首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而享譽四方。醫院位于市天彭鎮南大街396號,占地面積13648?o,作為“5。12大地震“的災后重建單位,醫院在上級領導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獲得了中央災后重建資金,建設“災后重建住院綜合大樓“。大樓建筑面積約9991平方米,設計床位236張,于12月31日竣工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醫院業務用房總面積達到25312。31平方米。

醫院現有在職職工496人,其中高級職稱28人,中級職稱105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21人,實際開放床位400余張。醫院先后涌現出了周邦培(成都市名中醫)、劉六勛(名中醫學術經驗師承工作指導老師)、陳曉(成都市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余加義(成都市名中醫)等多位目前仍在醫院為病員服務的當代名老中醫。

畫面:中醫醫院早期外景“醫院位于市天彭鎮南大街396號,占地面積13648?o,醫療業務用房25312。31?o,醫院現有在職職工496人,其中高級職稱28人,中級職稱105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21人,實際開放床位400余張“等基本字幕信息名醫診斷畫面

時間:60秒

醫院長期以來堅持發揮傳統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優勢,為廣大群眾解除疾苦,同時也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宣傳中醫藥文化知識,為中醫藥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6月16日,正值傳統端午佳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市衛生局主辦、醫院承辦的“弘揚中醫藥文化宣傳日“活動在市中心廣場隆重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楊龍會、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馮興奎、成都市衛生局副巡視員溫蓉利、成都市衛生局中醫處處長盧洪巖等領導應邀到會。市人大副主任方虹,副市長劉蓉,市政協副主席高躍等領導出席了活動。我市中藥材種植相關鎮負責人和中醫藥企事業單位代表共1000多人參加了“中醫藥文化宣傳日“活動的開幕式。在活動現場表演了體現中醫藥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文藝節目,名中醫在現場為320多名群眾進行義診和提供健康咨詢服務,我院的醫務人員為1100多名群眾開展傳統端午節“燒艾火“、拔罐等中醫適宜技術的展示,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進一步濃厚了市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畫面:6月16日,“弘揚中醫藥文化宣傳日“;相關領導中景及同期字幕群眾現場互動活動場景(資料提供)

時間:90秒

醫院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發現方向,吸收和引進現代醫學發展成果,不但中醫特色濃厚優勢明顯,現代醫學的應用也在本地區處于領先水平。

醫院擁有與四川大學遺傳研究所協作成立的四川省同級醫院唯一的pcr分子生物實驗室,在分子生物檢測技術(dna檢測)方面填補了地區的 空白。

畫面:醫院領導會議特色中醫和現代醫學代表設備pcr分子生物實驗室及操作特寫局部。

時間:30秒

醫院第一個同沿海三級甲等醫院廈門市中醫院聯合成立了“廈門-聯合腔鏡治療中心“,配備了德國最先進的腹腔鏡、前列腺汽化儀、纖維膽道鏡、高頻電刀、子宮旋切器械等一整套腹腔鏡手術系統,開展的微創手術在本地區微創外科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引進的鈥激光設備治療拓展了中心的微創外科手術范圍,為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提供了無創無痛的治療手段。

畫面:“廈門-聯合腔鏡治療中心“掛牌“腹腔鏡、前列腺汽化儀、纖維膽道鏡、高頻電刀、子宮旋切器械“等先進設備畫面鈥激光設備治療的臨床使用特寫局部。

時間:40秒

以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享譽金彭的骨傷科,是地區最早的省級重點??疲Y束了市無省級重點??频臍v史。

畫面:骨傷科科室治療情況(帶病員)特寫局部。

血液透析治療室是目前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設備最好、技術最好的腎病科血液透析治療中心,已有十多年歷史。

畫面:展現血液透析治療室的面積、設備、人才的優勢(帶病員)。

腫瘤科是地區唯一的腫瘤專業病區,擁有成都地區縣級醫院唯一的高能超聲聚焦刀,開展腫瘤無創綠色治療,填補了空白。

畫面:腫瘤科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特寫局部。

康復科是地區第一個開展中醫康復治療的特色科室,是市最大的中醫康復特色專科,在成都市范圍內也處于領先水平。

畫面:康復科代表工作場景

核醫學科是目前地區唯一的放射性治療臨床科室,主要利用同位素(i131)治療甲亢等內分泌疾病。

畫面:核醫學科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特寫局部

時間:40秒

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在市衛生局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經過幾代中醫人的不懈努力,醫院已經成為設備設施先進,科室設置齊全,中醫特色明顯,綜合實力較強的現代化中醫醫療機構。

畫面:領導關懷社會支持醫院歷屆領導(照片資料)“19個臨床科室、45個專業組“字幕包裝醫院現任領導班子

時間:15秒

醫院加入120急救網絡,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強化了醫院急診急救能力,建立了“急危重癥、創傷、中毒“綠色通道,配備了大量地區最先進的尖端醫療和檢驗設備,如德國西門子16排螺旋ct,美國通用電氣dr,德國西門子實時三維彩色超聲波檢查儀,日本東芝全自動生化儀,動態心電圖監測儀,大型c臂數字化多功能光機等。

畫面:120車輛及救護監護室搶救德國西門子16排螺旋ct,美國通用電氣dr,德國西門子實時三維彩色超聲波檢查儀,日本東芝全自動生化儀,動態心電圖監測儀,大型c臂數字化多功能光機

時間:35秒

重癥醫學科作為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癥患者的專業科室,是醫院急危重癥救治能力的標志。在新住院大樓二樓,醫院嚴格按照重癥醫學科建設標準設立了重癥醫學科病區。病區總體布局規范、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設備先進,配置了重癥監護病床10張。配備了宜安呼吸機、drger呼吸機、無創呼吸機、病人可移動監護儀、心電監護儀、亞低溫治療儀、震振排痰儀等先進的醫療設備,開展中心靜脈穿刺、氣管插管、無創及有創機械通氣、連續中心靜脈測壓、亞低溫治療、胃腸內外營養支持等治療。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多發性外傷致創傷休克、ards、肺水腫、圍術期患者的呼吸功能管理、急性消化道出血、重癥急性胰腺炎、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或自發性腦出血非手術者、呼吸循環支持、嚴重感染或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等急危重癥患者具有較強的救治能力。

內科一病區是中西醫融合的綜合性科室,已經建成心腦血管、呼吸內科等專業組,心腦血管??剖浅啥际兄攸c中醫專科??剖沂罩喂谛牟 ⒏哐獕?、肺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支氣管擴張、呼吸衰弱、胸膜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患者,在中醫藥治療胸痹、眩暈、心衰、肺脹、心悸等疾病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畫面:內科一病區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

內科二病區(腫瘤科)在中西醫融合治療腫瘤方面開展了很多獨特的治療模式,是成都市重點中醫專科??剖疫\用傳統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能聚焦超聲刀這一現代無痛無創治療手段,逐步引進熱療、放射粒子治療、射頻消融治療,立體定向精確放射治療和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等先進的腫瘤治療手段,結合中醫藥特色療法,開展各種腫瘤和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填補了市在腫瘤治療方面的空白,該科正在向建設“市現代腫瘤綜合治療中心“的發展方向努力奮斗。

畫面:內科二病區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特寫局部

內科三病區擁有成都市重點中醫??疲爸酗L病科“和糖尿病、腎病、核醫學(甲亢)等專業組,開展各種內分泌疾病的中西醫融合治療。腎病組依托血液透析治療室13臺國際先進的德國費森尤斯4008b血透機、2臺費森尤斯4008s血濾機,救治各種原因所致腎衰、藥物中毒患者,每年救治患者7000多例次。核醫學(甲亢)借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的技術力量開展放射性碘治療甲亢,已治療甲亢患者近三千人次,一次性治愈率達到90%以上。糖尿病組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畫面:內三科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腎病組依托血液透析治療室13臺國際先進的德國費森尤斯4008b血透機、2臺費森尤斯4008s血濾機,“等設備規模核醫學實踐治療糖尿病治療及康復鏡頭特寫局部

內科四病區是成都市重點中醫??疲捌⑽覆】啤埃饕_展消化系統疾?。ㄖ嗅t脾胃病)的診斷和治療??剖疫\用現代醫療設備,結合中藥灌腸(腸道水療)、中藥硬膏熱帖敷治療、灸法、穴位敷貼、穴位埋線、穴位注射、循經閃罐等特色療法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對于急性胰腺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及并發癥、胃食道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炎癥性腸病、腸易激綜合癥等疾病具有較高的診斷及治療技術水平。

時間:60秒

外科一病區主要開展普外科(肝、膽、胃腸)、泌尿外科、乳腺外科、燒傷、甲狀腺等疾病的治療。除開展常規外科手術以外,近年通過災后對口援建,成立了唯一的“廈門-聯合腔鏡治療中心“,開展腹腔鏡下微創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疼痛小、疤痕小等優點,結束了只有三級醫院才能開展腹腔鏡和膽道鏡兩鏡聯合手術能力的歷史。醫院引進目前最先進的鈥激光治療設備用于治療泌尿系統結石,治療手段先進,復發率極低,安全可靠、快捷無創的鈥激光治療解除了泌尿系統結石的痛苦。

泌尿外科能開展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手術,腎、輸尿管、膀胱的結石及腫瘤等手術。普通外科開展了甲狀腺、乳腺、肝膽、胃腸等各種疾病及腫瘤手術。燒傷外科利用中西醫融合治療燒燙傷特有的優勢,開展了各種燒傷植皮手術,對于各種燒傷病人的治療處于我市先進水平,已成功治愈燒傷病人近千例。

外科二病區主要開展胸外科、神經外科、肛腸痔瘺科、創傷急救外科、血管外科等疾病的治療。胸外科能收治各種胸部外傷、肋骨骨折、血氣胸、肺挫裂傷、周圍型肺癌、心包填塞、心包積液、食道癌、膈疝、膈肌損傷病人。神經外科現已成功開展各種頭皮腫瘤、顱骨腫瘤、頭皮挫傷、腦震蕩、腦挫裂傷、硬膜外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腦膜瘤、腦膠質瘤、腦室積液、慢性硬膜下積液、顱骨骨折、高血壓腦出血的外科手術治療。肛腸科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痔瘺疾病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骨傷科作為1995省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確定的重點???,以全程中西醫結合為特色,運用各種傳統療法配合各類現代手術治療,能成功開展各種骨科大型手術,頸、腰椎間盤切除術和臭氧髓核消融術??剖疫\用中醫特色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和膝關節關節炎,小針刀治療勞損性腰痛,推拿療法治療頸椎病。開展骨與關節損傷的中西醫結合微創,人工關節置換,頸、胸、腰椎前后路減壓內固定術。

畫面:骨傷科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特寫局部

康復科是成都市重點中醫???,是市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基地??剖疫\用傳統中醫特色的康復療法與現代康復技術相結合,治療各種類型的軟組織損傷、頸腰椎疾病和各種痛證,擅長于腦血 管意外和腦外傷的恢復治療,臨床療效確切,深受患者歡迎。在,康復科創新性地開展了三伏灸、三九灸等中醫藥外治治療項目,把傳統中醫藥技術的運用范圍從“病后康復“擴展到“未病先防“,為中醫“治未病“項目的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祻涂浦铝τ谥嗅t藥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由我院承擔的“市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成效卓著,在7月成都市衛生局在我市召開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現場會,與會領導和專家對我院積極發揮中醫優勢特色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

畫面:康復科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三伏灸、三九灸的應用“市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照片(提供若干)特寫局部

時間:80秒

婦科用中醫婦科和微創手術技術治療各種婦科疾病,是全市唯一的中西醫融合婦科,在發揮中醫特色優勢的同時,將現代科技運用于婦科疾病的治療??剖覔碛行酆竦募夹g力量,開展了婦科手術、計劃生育手術以及各種微創腹腔鏡手術。

畫面:婦科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

眼科和耳鼻喉科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各種眼科、耳鼻咽喉科疾病,其中眼科早在1994年就率先在開展了第一例人工晶體植入術,耳鼻喉科能運用內窺鏡開展各種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療。

畫面:五官科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特寫局部

時間:30秒

醫院還有功能完善的“治未病中心(健康體檢、亞健康治療)“,以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智能化信息管理、中西醫融合的健康理念為各類人群開展個性化的體質辨識、健康咨詢,提供一流的“一站式“服務。

畫面:治未病中心診斷代表工作場景(帶病員)特寫局部

醫院秉承“以人為本,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努力建設技術高超、服務周到、群眾滿意的醫院,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醫院不斷優化服務流程、簡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整治,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方便患者就醫。

畫面:大廳接待禮儀護送病員電梯、停車場等公共設施齊全

時間:30秒

面對新的時代,新的要求,市中醫醫院堅持“厚德精術、仁愛濟世、務實創新“的院訓,正向“弘揚傳統中醫,發展現代醫學,建設管理體系科學、硬件設施先進、技術水平一流、服務功能完備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中醫醫院“的發展目標邁進。

畫面:各個設備特寫的蒙太奇融合

時間:30秒

展望未來,前程似錦。在不遠的將來,一所立足,面向天府的技術服務一流、中西醫并重的現代化中醫醫院屹立!、

她就是全新的市中醫醫院!

畫面:醫院外景旭日東升出字“市中醫醫院“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