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的學情分析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5: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教學的學情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道:“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展都有其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點?!边@就要求我們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一概而論,而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經驗、個別差異,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分層教學,所以說教學之前,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情況,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步驟等進行預先籌劃,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
一、分析能力水平
學生的認知實踐能力水平是學生達到目標的基礎。教學設計理論強調,教學設計要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起點能力(學習新任務的先決條件或預備狀態)入手,認為起點能力是學生學得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它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的成效。對于年級的不同,內容的不同,還拘泥于設計同一,教法同一,“千課一面,眾口一詞”,必然導致學生感到味同嚼蠟,一無所獲。只有在有效的教學中,對學生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確定學生認知的起點能力,對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尋找到差距,從而真正落實教學所需,課堂教學才會變無效為有效,達到更高的效率。
以教學“水平三”五年級跨越式跳高為例。
1.教材方面
水平三跨越式跳高是小學階段教材的重要內容,占有相當的比例,教學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教材在小學階段跳躍類運動的教學不能超之過早和過分地追求高度。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學目標主要定格在學習簡單形式的助跑與起跳相銜接的跳躍動作,體驗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如何自然過渡到起跳的動作要領。根據課標精神以學生的身心特點和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促進身心健康地發展。
2.學生方面
學生在這個時期處于加速生長期、精神振奮期和思索期,有著極其強勁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有著很好的組織紀律性和濃厚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作為一個個體,又有其獨特的獨立性,這時要更好地培養其不怕挫折的能力,給予學生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模仿力、耐挫力的平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系列性的競爭比賽,觸發學生追求成功,勇于嘗試挑戰和冒險,靠自身的能力和外來的合作之力贏得勝利,超越自我的心理極限。
3.對應策略
通過分析教材和學生,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直觀性的動作示范使學生建構起完整的動作概念,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借助教材特有的趣味性、展示性、競爭性強的特點,采取帶領學生練習、指導練習、糾錯練習、促使學生模仿的學習方法,在快樂活動中自主地發展自己的彈跳素質。教學中,為消除學生對橫竿的畏懼心理,以皮筋代替橫竿,充分利用器材的安全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練習,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多種跳躍能力的練習,學生在了解跳高的知識后,主要練習簡單的跨越式跳高技術。練習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巡回指導,糾正錯誤現象,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自行選擇高度進行練習,通過自主練習、指導糾錯提高跳躍能力。以此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發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組織互幫互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二、把握心理需求
興趣和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標的內在因素,是行動的動力,而動機又產生于人的興趣和需要。基于兩者緊密相連的關系,我在本學年度就所教的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分析如下:1.依賴性強;2.自我約束能力差;3.模仿能力強;4.好奇心強。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存在體質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因此在體育課中會出現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于說教過多、技術要求高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于直觀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維的內容比較喜歡,學習的興趣也高。
以教學“水平一”二年級《投擲》為例,用不同的兩個班分別采用了常規教學模式和情境教學模式相對比。
1.常規教學模式:講解示范――探究教學――合作練習
2.情境教學模式:情境導入――講解示范――評價鼓勵――游戲活動――探究教學――合作練習
結果顯示:
常規教學模式:教學雖然運用語言和示范動作,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所學的動作全貌,了解所學動作的整體形象、結構,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但在整個教學和練習過程中卻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動作程式化,恰恰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完全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情境教學模式:通過全面了解到學生對“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的熱衷喜愛,教師通過設定情境“喜羊羊智斗灰太狼”啟發性的誘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其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想象思維和創造能力,讓學生運用自身掌握的運動技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體驗運動和創造的樂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心理需要務必著力于教學設計之中,在評價鼓勵中適時獎勵喜羊羊頭飾給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必將更高一層,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這一學習研究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對不憑臆想進行判斷,著重于實踐,依照客觀實際觀點的感性認識,把“健康第一”“實踐第一”“敢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處地根生于學生的心靈之中。
三、完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和方法要轉變,是不斷探索的一個長期發展方向,課堂教學是貫徹與落實新課程的主陣地。根據新課標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拘泥于某一種形式,要把教什么變成學什么,把怎么教轉為怎么學。因此我們力求在教學中要做到:備課“細”字突出,“一標”明確――課標;“雙基”扎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三點”明確――教材的特點、重點、難點;“三路”清晰――教路、學路、教師的思路;講課要“精”字突出――精心設計導語和板書,精心安排教學環節,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使用教具、學具,精心指導學習方法,精心設計練習層次、過程。走入學生當中,觀察他們、了解他們,通過不斷地思考摸索,在課堂教學中民主化、平等化,和諧發展師生之間的關系,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態度,賞識、期待和鼓勵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勇于標新立異。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體育課堂上并不缺少樂趣,缺少的是我們老師開采情趣的心眼!缺少的是關愛到每一位學生,去挖掘學生深層的潛能!“相信潛能,充滿期待”,今后的教學中,我愿意盡我所能,讓真摯的情感在體育課堂恣意流淌,讓細微的愛心在學生心田縱情穿行,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興趣特長,讓體育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地呼吸!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愛心與教育.四川少兒出版社,2011-02.
[2][蘇]阿莫納什維利.孩子們,你們好.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
[3][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4]朱小蔓.情感德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體育教育教學活動離不開訓練的場地和必要的體育器材,離開了這些設施,體育教學將成為無源之水。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握、運用好課堂教學的硬環境。根據體育訓練的任務與要求,以及學校的具體情況,盡量拓展學生活動的時空,創造性地使用一些體育器材。關注體育器材在色彩、外形、功能上的科學搭配,讓活動的場地、器材更為有效合理地組合,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中長跑是體育教學中比較棘手的項目,部分學生感覺運動量較大,常流露出畏難的情緒。在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時,教師應統籌安排,巧妙挖掘、創新運用學校資源,因地制宜,創設出中長跑訓練的情境。我把校園小道劃分為幾個固定的區域,冠上響亮的頭銜,鼓勵學生連續地進行闖關練習。在“勇士闖關”的情境中,學生不斷給自己制訂新的目標,并鼓勵自己與同伴,逐一、分層突破,逐漸消除了訓練時的恐懼感。大部分學生都能舉重若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了體能素質。
二、角色模仿體驗,再現模擬情境
情境教育理論主張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趣、生動可感、讓學生樂此不疲的環境。學生置身其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學習活動,體驗學習過程的樂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很容易被環境所感染,從而產生積極樂學的心態,這一心理環境對學習活動來說非常的重要。一旦學習者用主動、富有進取精神的態度去學習知識,注意力就會集中,思維就會活躍,學習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體育教學中常常設置分角色進行的體育活動,有對抗性比賽的,有合作性任務驅動的,學生對這樣的活動形式很感興趣,訓練效果也比較顯著。
為了提升學生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我設計了踩高蹺的活動。將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組,以組為單位,逐一讓學生沿著寬度約為20厘米的窄木板進行來回地走動表演,只要腳面露出木板就算輸。為了公正、公平,又組建了裁判組、運動員組和安全保障組。裁判組負責發號施令,對動作的規范性進行裁決,對比賽的結果進行考核,運動員組的成員都是要上臺表演的學生,保障組的同學則2人一組,當別的同學經過窄木板時,他們位列左右,同運動員一同前進,防止發生意外摔倒。許多學生都認為這就是平衡木表演,比賽過程中表現出異常的興奮。
角色模仿的情境活動,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不同角色下的參與者的心理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各項體育活動任務。在上述活動中,裁判組的學生在今后的體育比賽活動中就能自覺地遵守活動的規章制度,理解了運動場上裁判的誤判行為。保障組的同學在今后的運動中,時刻都能把“安全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放在心上。
三、音樂氛圍渲染,展示情感情境
情境教育理論主張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具有科學性,且富有激情。在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同時,要讓學生心潮澎湃,增強其樂于參與、關注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沉浸在探索、思維和發現的身臨其境的境界。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是思維不竭的源泉。音樂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綜合思維,因此它對思維的發展,特別是形象思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表現在促進想象力和記憶力的發展,激感、集中注意力以及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等。”體育教學離不開思維的參與,更離不開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利用音樂創設情境,還能讓學生精神振奮,身心愉悅。
在長跑活動中,我不僅僅給學生播放一些進行曲,還根據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曲目,當大多數學生處于運動的極點時,我選擇一些舒緩、清新的鋼琴曲;當跑步任務將要完成時,學生個個滿懷希望沖刺時,我給大家播放節奏明朗、歡快的曲目,如《九九艷陽天》。在韻律操表演活動中,我除了按照規定選用配套的音樂外,還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他們結合動作的柔韌、剛健程度,恰當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作為背景。倘若選擇的音樂與韻律動作基本協調,學生在運動中則表現出自豪與滿足的表情,反之則會用哄笑、滑稽的動作表示自己的否定。這一舉措既考查了學生對韻律動作的理解程度,又滿足了學生對音樂的美感追求。
篇3
一、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1. 問題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生理特點
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活潑好動,對英語學習有好奇心,有熱情,課堂上好表現。但他們又缺乏耐心,注意力不持久。創設愉快的英語課堂教學問題情境,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自主性。
2. 問題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兒童自幼學習母語,就是通過眼睛看、耳朵聽和身體的觸摸來進行的。兒童所學的語言都與實際生活的情境緊密相連。而且人的言語行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具有社會性的交際情景中產生的,言語交際活動受情境制約,一旦離開情境就難以實現。
3. 問題情境教學法符合語言的交際特點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運用英語交際,只有創設愉快的教學問題情境,學生愿意交往,渴望交往,而且能夠交往,才能獲得英語知識和技能,才能使英語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英語交際能力。
因此,筆者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對教材中部分內容進行問題情境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促進情感和態度的發展。
二、創設問題情境要遵循的原則
1. 設置的問題情境應追求簡單有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創設“問題情境”要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到合情合理,不能牽強附會,矯揉造作;要與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緊密結合,通過角色的表演、情節的發展來完成教學內容,不要為“情境”教學而創設“情境”,否則會失去“情境”教學的意義。
2. 設置的問題情境應關注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把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創設自然、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學得會。只有創設了真實自然的情境,學生才能較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3. 設置的問題情境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創設學習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他們學得更透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圍繞著“學”而設計教學情境,就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學習情境應是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由師生共同建構的,不能由教師單方面提供給學生。另外,學習情境的創設也不能僅考慮單個學生的需要,不能聚焦于個體的學生,而應著眼于多個主體。
4. 設置的問題情境要有挑戰性,要有思考空間
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新穎性。創設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要將問題巧妙地設置在問題情境中,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參與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情境中的問題要求教師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樣的問題才會使學生心理形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
5. 設置的問題情境要有真實性和可接受性
許多學生在應用所學知識技能時感到困難,其根源在于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時通常是脫離事物本來的真實情境。學習情境的性質決定了所學知識在其他情境中再應用的可能性。如果要求能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則必須要求學習和應用的情境具有真實性。學習情境越真實,學習主體建構的知識就越可靠。同時,情境的設置要考慮學生能不能接受。由于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總是受到個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選擇和設計,使之能適合于學生,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三、教學問題情境的具體實施
1. 直觀演示,創設探索發現的問題情境
在認識結構中,直觀形象具有的鮮明性和強烈性往往給抽象思維提供較多的感性認識經驗。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指出:“直觀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態,以及仿佛顯示著和預知著還沒有以詞的形態展開的思想系統圖式的形態參加在思維過程中?!币虼?,在新知識教學引入時,根據教學內容,重視直觀演示,就會使學生感興趣,就能較好地為新知識的學習創設思維情境。
案例:Go for it! Book 1 Unit 3的情境創設
用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展示給學生看“Mary’s family tree”。
【教師問】Who is this?
【學生答】This is Mary’s grandmother.
【教師問】Who is that?
【學生答】That is Mary’s grandfather.
【教師問】Who are They?
【學生答】They are Mary’s grandparents.
逐步引出“father, mother, parents, brother, sister, daughter, son”。
【設計意圖】用PPt給學生看Mary一家人的照片,讓學生腦子里對她們一家人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再給她們看Mary’s family tree,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
運用實物、圖片、圖表等直觀教具或幻燈、多媒體技術加以演示,引導學生在觀察中進行問答,進入問題情境。直觀演示后學生印象深刻,就能較快地接受新知識。
2.以舊引新,創設引入新課的問題情境
有些知識的學習在于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調節自己的知識結構。一方面,學習者對當前知識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的運用又不是簡單的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做出調整和改造。因此,在新舊知識點上產生的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梢?,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基于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全面科學的分析,這樣才能找到接合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英語知識后一個單元很多都是前一個單元的拓展和延伸,巧妙地結合新舊知識創設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去,進行有效的學習。
案例:Go for it! Book 2 Unit 6第一課時現在完成時的情境創設
【情境1】I am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in 1995. Now I am still teaching
English.
【教師問】When did Miss Shen start teaching English?
【學生答】She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in 1995.(15 years ago)
【教師問】She is still teaching English now. So how long has she been teaching English?
【學生答】She has been teaching English for 15 years.
She has been teaching English since 15 years ago / since 1995.
【情境2】 Mrs Wu was an English teacher and she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in 1975. But she retired (退休) in 2005.
【教師問】How long did she teach English?
【學生答】She taught English for 30 years.
【教師問】Please compare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and tell me the differences.
How long has she been teaching English?
How long did she teach English?
【學生答】She has been teaching English for 15 years.
She taught English for 30 years.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和問題情境的設置,從一般過去時引到現在完成時,既讓學生明白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之間的區別,又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在語境中思考和學會語言的運用。
當新舊知識聯系較緊密時,用回憶舊知識來自然地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導入新課,既可以復習鞏固舊知識,又可把新知識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地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從而有利于用知識的聯系來啟發思維,促進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聯系實際,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
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更要教會他們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語言教學與我們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真正體現語言用于交際。
案例:Go for it! Book 3 Unit 3第一課時關于提建議的教學片段
【學生問】Miss Shen, do you think 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 go out with friends at night?
【教師答】I don’t think so. I think you’re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yourself. But you should tell your mother what time you will come back and you shouldn’t be too late.
【學生】Ok, I’ll talk about it with my mother.
【學生問】Miss Shen, do you think 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 do our homework with our classmates?
【教師答】I think so. I think it’s not good for you to do homework with your classmates. It’s not good for you to train your thinking alone and it’s also not good to learn by heart by yourself.
【學生】I see.
【學生問】Miss Shen, do you think we shouldn’t be allowed to choose our own clothes in school?
【教師答】Yes. It’s our rule in school. It’s also good for our studies. We can concentrate on our studies.
【學生】I know.
【設計意圖】這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講一些規則,掌握句式“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在學生學了句式以后,我讓學生運用這一句式就一些生活實際問題及他們的困惑提一些問題,教師給予解答。
在英語教學中,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是教師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創設問題情境法,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矛盾焦點上,使他們感興趣,動腦筋,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利用故事,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境
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性問題情境,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故事】One day, a beautiful young lady went to the market with a basket of eggs on her head. On the way, she said to herself:“If I sell all my eggs, I will get a lot of money. If I have a lot of money, I’ll buy more hens. If I have more hens, they’ll lay more eggs and have more chicks. If I sell the eggs, I’ ll be rich. If I become rich, I’ll buy myself a lot of new clothes. If I walk on the street, a lot of young man will try to talk to me. I’ll hold my head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m. Just at that time, her basket of eggs fell down and all her eggs broke down. So don’t count your chick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學生問】What will the young lady get if she sells all her eggs?
【學生答】She will get a lot of money.
【學生問】What will she do if she has a lot of money?
【學生答】She will buy more hens.
【學生問】What will happen if she have more hens?
【學生答】They will lay more eggs and have more chicks.
【學生問】What will she be if she sells the eggs?
【學生答】She will be rich.
【學生問】What will she do if she becomes rich?
【學生答】She will buy a lot of new clothes.
【學生問】What will she do if a lot of young man tries to talk to her?
【學生答】She will hold her head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m.
【設計意圖】所選擇的故事是與這個單元所教的內容“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相一致的,既是對這一內容的復習練習,又有難度的增加和知識面的拓寬。用學生問學生答這種形式,既可以使基礎較好的同學獲得提升,又可以使基礎一般的同學有課堂發言的機會,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伞昂谩焙汀皹贰彼a生的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是多方面的,除知識本身的魅力、教學藝術的感染外,符合學生心理的活動也是激發興趣的關鍵。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樂意、自覺地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
5.利用游戲活動,創設身臨其境的問題情境
教師設計出與教材內容相輔相成的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
案例:Go for it! Book 2上 Unit 2第一課時關于認識人體部位單詞的情境創設(學生自發組織游戲)
【學生Peter】Now let’s play a game. Peter says:“Where is your head?”
【全體學生】It’s here.(一邊用手指著頭)
【學生Bob】Bob says: “Touch your left eye.”
【全體學生】It’s here.(一邊用手觸摸一下左眼)
…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游戲,學生認識了人體部位的一些單詞,如:hand, face, arm, hair, leg, mouth, eye, nose, stomach等。
很多學生爭著舉手要當發號施令的人,游戲如此反復輪流做幾次,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不知不覺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中。這樣通過更巧妙新穎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思維活動。
6.開放課堂,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它的標準答案可能不止一個,思考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這種多樣性。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感受更多的問題情境,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反思性思維。因此,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形成一個充滿對話、交流甚至辯論、爭執的開放性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別人的不同思路可能正是自己應該開發而尚未發現的盲點,而自己的思路也可能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
案例:Go for it! Book 3 Unit 1第五課時課堂教學片段(小組討論)
【教師問】How did you deal with them when you met problems in your study?
【小組1活動】 We just ignored them.
【小組2活動】The problems influenced us, but we could do nothing.
【小組3活動】We felt scared, but no way.
【小組4活動】We tried my best to solve them if possible.
【小組5活動】We would ask our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for help.
【教師總結】Ye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when they meet problems. But no matter what we meet, we should have a positive way to deal with them.
【設計意圖】本單元學了如何學習英語及在學英語的時候會碰到的一些問題,所以筆者設計了這一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暢所欲言,沒有對與錯。這一問題也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所掌握的知識結構不同,對各個問題的理解就不一樣。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有目的地提出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培養和提高了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
四、取得的成效
自從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實行問題情境教學后,學生的學習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更積極、主動。學生Helen 說:“我現在越來越喜歡上英語課了,新的知識一聽就懂,感覺英語課時間過得最快了?!盨usan的媽媽對我說:“孩子現在回家,首先喜歡把英語作業做好,做得很快,還嫌作業太少。這不前幾天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閱讀理解的專項訓練?!睂W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高漲,成績也有明顯的進步?,F在同備課組的老師在課堂中都在盡可能地使用問題情境教學法。大家課前積極探討,群策群力,問題情境教學法正成為我們備課組的一大特色。
五、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是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旨在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和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延伸。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較注重關注教師的課堂提問。下一步,我們也應該關注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題,要讓學生愿問、敢問、會問。當學生提不出問題時,我們該如何說?當學生提出的問題脫離文本時,我們該如何引導?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我們該怎樣評價?這些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篇4
關鍵詞:體育教師 素質 初中生
一、前言
體育課是以學生身體為媒介,通過合理的運動負荷來達到鍛煉效果的一門課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自身技能,自身品質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影響面也是最廣,影響程度也是最深的。目前,體育教師影響學生體育學習的品質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高度責任心和負責態度、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對學生有耐心、知識豐富技術全面、能公正無偏袒看待學生、能以平靜,嚴肅和積極的方式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嚴謹求實的教學態度和為人師表。
初中生的生理發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內就能完成身體各方面的生長發育任務并達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發展的速度則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于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時期。因此,對初中生進行調查效果會更明顯,同時也能夠為初中體育教師提高自身品質提供更好的參考依據。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文隨機抽取宜興地區部分初中的體育教師30名(外國語學校8人、實驗中學9人、升溪中學7人、宜城中學6人);隨機抽取外國語學校學生60名。
2.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根據體育教師自身品質影響學生的相關要素,本文設計了2套問卷,包括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問卷均采用小范圍的重測法,重測時距為一個月。重測相關系數為0.86,表明調查問卷具有較好信度。發放學生問卷份60份,有效回收57份,有效率95.0%,其中男生37份,女生20份。發放教師問卷30份,有效回收28份,有效率93.3%;
(2)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內容進行分類、整理和統計。在數據處理中通過采用excel進行統計。
三、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體育教師自身品質與教學作風的總體描述
表1顯示,73%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師的個性品質對學生的體育學習影響很大。此外,調查還顯示:70%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注重采用民主的方式,除了10%的學生不確定之外,仍然有19%的學生持否定態度。在調查過程中,有學生反映部分體育教師仍以專制的形式上課,還有一部分教師采用直接放任的形式上課。58%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師是本著“健康第一”,“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宗旨來組織教學的,這表明大部分體育教師對學生的發展還是很重視的,但數據顯示仍有22%的學生對此不很確定,13%的學生表示不太符合和不完全符合,據此,本文認為可能體育教師的親和力還有待加強。體育教師要時刻鞭策自己要以“為了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本著“健康第一”的宗旨并以民主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對一些不喜歡體育甚至對體育課抱著可有可無態度的學生的進行引導,增強親和力,獲得學生的認可。此外,多數學生都認為體育教師的責任心、耐心以及自身技能能影響自己的體育學習,高達3/4的學生都把體育教師作為自己的模仿對象。從調查結果顯示,體育教師自身品質和教學作風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體育教師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提高自身的品質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2.學生對體育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和教師對自身最重要品質的評價
圖1顯示,學生認為體育教師最重要的品質是對學生有責任心和負責態度,其次是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對學生有耐心排在第三;圖2表明,體育教師對自身重要品質的評價中以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知識豐富等自身素質提高作為最重要品質,對學生有耐心、公正看待學生以及以積極的方式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排在最后三位。通過比較圖1和圖2,我們發現學生心目中教師的重要品質主要以對待學生的品質為主,而體育教師認為自身重要的品質中主要以自身素質提高為主,在如何對待學生方面的職業品質相對排后。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方式是最直接,影響面最廣,影響的程度也最深的,因此教師的品質優良在體育隱性課程的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無人能及的。數據顯示學生和體育教師可能都處在自我角度思考問題,學生希望教師對學生負責、熱愛、有耐心等,而教師可能希望通過提高自身素質來吸引學生的目光。然而,素質教育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的目的也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必然給他們的心理活動帶來了巨大影響。初中生的心理活動往往處于矛盾狀態,其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在這種感受的作用下,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體育教師尤其是自己喜愛或者技能特別突出的體育教師的模仿和評價很多。因此,本文認為體育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面要不斷了解學生的需求,然后在適當滿足學生需求方面提高自身,只有均衡了自身素質和職業素質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結論
調查顯示:體育教師自身品質對初中生體育學習影響情況很大,體育教師常常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尤其是素質高、技能好的教師更能受到學生的青睞。此外,通過體育教師對自身品質排序的評價“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知識豐富技術全面、高度的責任心和負責態度排在前三位”;學生對體育教師品質排序的評價“高度責任心和負責態度、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對學生有耐心分別排在前三位”上我們發現更多學生希望體育教師能夠對學生責任心、耐心等品質上有所突出,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了解學生需求,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均衡自身品質和職業素質,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存在不足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本次調查所抽取的樣本量較小,在一定意義上削弱了本調查的典型性和推廣性,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姚蕾.體育隱蔽課程的基本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2002.1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出版.2003(1)
3.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和問題[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3)
篇5
關鍵詞 維吾爾族 漢族 大學生 體育活動 比較
一、比較與分析
(一)新疆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項目
1.消費不高、娛樂性強、簡單易行、運動量較小的項目是大學生的首選,依次為:球類、散步、慢跑等。
2.散步、慢跑和羽毛球、乒乓球是男女大學生都愿意參加的運動項目,但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生以對抗性強、富有刺激的運動為主,如籃球、足球等;女生則主要以趣味性強、運動量較小的項目為首選,如羽毛球、乒乓球等。
3.大學生在體育項目的選擇上具有明顯的性別特征和民族特性,如漢族男生以籃球為首選項目,維族男生則以足球為首選項目,說明以上這幾個體育活動項目具有良好的氛圍和開展基礎,在課外比較容易開展。
(二)新疆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和形式
1.整體來看,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都是從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發,并且總體趨于一致。在族別差異方面,漢族和維族大學生選擇位次相對接近;從性別來看,男女大學生位次各不相同,呈多元性變化趨勢。
2.60.54%的漢族大學生和59.95%的維族大學生以通過體育考試為主要目的,這和體育考試成績是否良好被作為評優評先的基本條件有很大關系。
3.預防疾病、減肥健美、消遣娛樂成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目的,這與社會人群整體健康觀念的轉變和社會審美導向有關。
在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方面,維族和漢族學生位次與總位次不同,性別之間的位次也有一定差距。個人鍛煉是漢族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而維族大學生則以與同學、朋友一起鍛煉為主,這主要是因為維族大學生喜歡集體生活、興趣愛好易受影響趨于一致,加上相同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與體育項目開設特點和他們的活動習慣有關
(三)新疆高校大學生對體育活動興趣的外因
從族別和性別來看,排在第一位的是從上學一直愛好體育,其次呈現多元化趨勢。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的特點表現在:1.多數大學生在中小學時代的體育課上就培養了良好的興趣。2.體育氛圍和媒體宣傳對體育活動興趣也產生了重要的作用。3.受體育明星和家庭成員的影響也是使大學生產生體育興趣的一個方面。
(四)新疆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和次數
在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的調查中,活動次數為0次大學生所占比例都比較低,這主要與大學階段開設體育課直接相關,活動次數為1-2次的漢族大學生比維族大學生高出3.48個百分點,而活動次數為3-4次的維族大學生則比漢族大學生高出4.04個百分點。從每次體育活動時間人數所占比例來看,在21-29分鐘的漢族大學生有22.90%,維族大學生只占16.44%;9.35%的漢族大學生活動時間在50-59分鐘,而維族大學生卻占到18.29%,維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從整體來看,維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體育活動次數和鍛煉時間具有明顯差異性。
(五)新疆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規律
從大學生體育活動的規律來看:大學生活動時間規律的最大特點就是與時間有關,漢族大學生占55.38%,維族大學生占50.81%,均排在第一位;從大學生性別來看也基本排在第一位,位次第二以后的內容各不相同。有42.90%的漢族大學生每周固定幾天活動,而39.35%的維族大學生主要在周末和節假日活動。通過對大學生活動時間規律調查表明:族別和性別選擇的內容呈不一致的多變化態勢,顯示了體育活動時間規律的復雜性。
(六)新疆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身體變化
漢族大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后的感覺有所改善但不明顯的占28.92%,沒變化的占10.43%,這些均低于維族大學生所占的比例。從族別來看:漢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后的良好感覺要好于維族大學生,男大學生運動后感覺精力充沛者分別占45.12%和32.29%,均高于女大學生所占比例,同時男大學生體育活動感覺沒變化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女大學生所占比例。因此,從性別來看,男生參加體育活動后的良好感覺要好于女生。從族別來看,漢族大學生體育活動后中等出汗的占31.29%,大量出汗的占13.87%,沒出汗的占7.42%;維族大學生分別為30.21%,12.50%和9.26%。從出汗程度來看,漢族大學生略高于維族大學生。從性別來看,漢族男大學生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所占比例低于維族男大學生,而漢族女大學生在這兩項所占比例則高于維族女大學生。通常出汗程度代表著運動負荷的大小,但有些學生輕微活動就出汗是身體虛弱的一種表現。
二、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大學生參加的體育活動項目大多為消費不高、娛樂性強、簡單易行、運動量較小的項目,大學生在體育項目的選擇上具有明顯的性別特征和民族特性;整體來看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預防疾病、減肥健美、消遣娛樂成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目的;個人鍛煉是漢族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而維族大學生則以與同學、朋友一起鍛煉為主;體育氛圍和媒體宣傳在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維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體育活動次數和鍛煉時間具有明顯差異性;大學生活動時間規律調查表明:族別和性別選擇的內容呈不一致的多變化態勢;漢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后的良好感覺要好于維族大學生,男生參加體育活動后的良好感覺要好于女生;從出汗程度來看,漢族大學生略高于維族大學生,漢族男大學生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所占比例低于維族男大學生,而漢族女大學生在這兩項所占比例則高于維族女大學生。
(二)建議
1.開放體育場館并實施體育器材租借業務
最大限度地開放體育場館并實行有償開放業務。按教職工、學生及校外人員實行各種不同價格。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體育場館有償開放的投入,以滿足不同對象的體育需求。
2.加強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樹立終生體育觀
目前的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知強,但對體育活動的參與較弱。為了改變參與率較弱的現象,要向學生傳授終生體育的思想。終生體育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終生體育標志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它是現代生活的標志。同時還可以向學生宣傳“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全民健身,并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活動。樹立終生體育思想。
3.轉變領導觀念引起領導重視
一個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和領導對體育觀念的理解和認識密切相關,從學校領導來看,不能把體育活動當成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學校及領導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是未來的希望,他們的健康直接關系到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所以把學生的體育活動要列入學校的議事日程,給學生的體育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能夠給予積極地支持。
4.多開設感興趣的體育活動項目
新疆是多民族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活動項目,維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最擅長進行足球、排球活動。除此之外,還應開設民族式摔跤、射箭、達瓦孜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從豐富體育活動內容來發展學生個性。
參考文獻:
[1] 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賈偉廉.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88.
篇6
關鍵詞:初中體育;立足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活動
體育學情顧名思義指的是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知識架構以及身體機能對體育訓練的承受能力。初中生大概是13到16歲的年歲,恰好處于生長發育旺盛的青春期。這個時候是機體骨骼和肌肉飛速成長和加韌的特殊時期,機體技能亟待完善,這是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的現實狀況,另外我們還要分析當前體育教學狀況以及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心理接受能力。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這些學情,那么體育教學就是散漫的游戲活動,就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鑒于此,筆者從當前的體育學情入手進行簡析,并提出幾點有針對性的策略建議。
一、體育學情簡析及問題商榷
當前許多體育教師忽略了基本的學情分析,這樣設置的體育課堂,看似整體劃一,其實沒有做到以生為本,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訓練接受能力,由此造成教學效率偏低。
鑒于此,筆者開文先對體育教學實情進行分析:(1)學生機體機能和運動協調能力存在差異;(2)有些學生對體育運動存在畏懼心理;(3)教學方法單一、呆板,沒有針對性。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實際學情,就不能掌握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技能鍛煉需要,就不能進行多元化的設計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實現打造陽光體育、增強技能的教學目的。
二、立足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立足體育現有學情才能有針對地設計教學目標。凡事得有目的性,沒有目標的體育課堂不是一盤散沙就是漫無目的的自由活動,這樣的課堂根本不能達到活躍身心、提高體育技能的目的。當今社會,許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而許多體育鍛煉比較辛苦,難度大,許多訓練都是動作的重復,對于從小就沒有吃過苦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根據實際學情設置對應的教學和訓練目標,讓學生有針對、有計劃地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以達到鍛煉身體、提升技能的目的。具體操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1)參照學生以往的運動成績和最近的身體狀況,作出相應的層次劃分。(2)課前通過講解和溝通,摸清學生對將要學習的運動技能的了解程度。(3)根據不同體能和認知能力的學生,適當調整分層教學目標。
概括地說,設計教學目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第一步。只有根據學生實情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我們才能對應各個層次的學生有針對地引導,這樣才能保障課堂教學毫不客氣摒棄與現實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方式和形式,切實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服務。
三、基于學情,設計教學活動
以學情為基準分析學生的運動需求,就能夠考慮學生的需求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具體的做法:
(1)問卷調查。例如,教學“籃球”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填寫相應的問卷,為教師整個單元的教學活動設計提供幫助。
(2)課前訪談。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3-5名同學的訪談,然后分析學生的運動需求,設計教學活動。例如,教學《籃球原地運球》的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和課前訪談了解到學生希望快樂地進行運動,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跑步運動能力較弱,因此要進行相應的運動訓練。從這些方面考慮,這節課設計了這樣兩方面的活動:(1)運動游戲。圍繞籃球場端線繞籃球場由跑圓轉變成跑籃球場內線再轉變成蛇形跑。(2)傳球游戲。將學生分成4組,分別圍成一個圓,編好號,中間站一名學生,進行原地運球5次后報出一個數字,將球拋起,該數字的學生迅速接球,并繼續進行游戲。
四、參照學情,構建合作學習
以學情為基準分析學生的合作需求,能夠更好地設計合作學習活動。具體的做法:
(1)分析學生的合作伙伴選擇。如,進行運動分組的過程中盡量要采取學生的主觀意愿,讓學生自發組成小組。(2)分析學生的合作活動需求。教師要利用訪談、課中觀察等手段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合作活動,這樣能夠讓教師設計出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合作活動。如,教《側手翻》的過程中,學生較為喜歡互相合作的動作訓練,但是往往會對保護者有質疑,因此教師就可以設計雙臂用力非常合適的“保護者”,降低學生的畏懼心理。然后,讓保護者的右手臂跟隨練習者的左髖部屈與體前,左手臂跟隨練習者的右髖在右手的下方,形成保護者的雙臂在練習者后階段動作時交叉于體前,完成訓練。
以上是筆者在多年的一線體育教學實踐中對如何立足學情,有針對地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形式的探索與研究??傊?,實際學情是我們開展教學的前提基礎,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感和身體機能,然后才能對癥下藥,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完善體育教學,達成三維目標。
(河北趙縣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篇7
如何上好體育課?我讓你為最重要的就是備課。體育課改革從實行到現在已經有近25年,在高校以及大中城市的校園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體育課有秩序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但是在基層地區體育課仍然是放羊模式,達不到體育課的真正目的。有些教師為了省事,直接讓學生們自己活動,增加了體育課的危險性,也發生過很多危險的案例。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上好體育課是我們的天職,上好體育課,前期最重要的準備就是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也就是教案。
體育教師首先要做到六備,備學生,備教材,備目標,備提問,備板書,備練習。這對體育教師的各方面能力都提了很高的要求,體育教師必須通讀并理解學校體育學的各方面內容,并且深入了解學生,做到理論聯系實習,這樣才能從基礎上設計出一堂好的體育課。體育課目標現在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三維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后來又加入了體能目標,但我認為技能目標中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已經包含了體能目標。第二種形式是四維目標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這兩種形式有一定的共性,都是以學生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為出發點進行體育教學。
體育課重點就是學生應會應知的的問題,每一章的重點就是這一章的綱領,抓住這個綱領其他問題都迎刃而解了。難點就是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接受起來有困難的問題。我們在寫教案時經常會分不清重點與難點,教師要站在學生角度,考慮重點與難點的設置。
寫教案前,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學情分析。要盡量掌握比較完整的學生信息,上課人數,男女比例。要結合教學內容來分析學情,且學情分析要全面,學生心理特點,身體條件,運動能力,學前基礎,單元教學基礎的差異性,課堂氛圍等。還有就是應該把學情分析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因為它是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撰寫教案的一個很重要的線索。
在新的體育課改革背景下,上好一節體育課實屬不易,一個好的教案是體育課的基本,我們體育教師應當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孩子們帶來有意義的體育課。
篇8
關鍵詞:高校體育;“三自主”教學模式;體育教學;西安科技大學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0)02-0078-03
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選擇任課教師、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003年西安科技大學應用《西安科技大學學生體育網絡自主選課管理系統》,在陜西省高校中率先實施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課“三自主”選項教學模式。6年多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滿意率大幅提高,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但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為此,總結實踐成效,分析問題根源,提出“三自主”教學改革的優化對策,為高校體育改革向縱深發展提供參考。
1、“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實踐
1.1 網絡自主選課系統的建立
網絡自主選課管理系統將教師一學生的雙邊活動變成教師一網絡一學生的三邊活動,學生使用自己的學號和個人密碼,登陸學校教務處體育選課系統,查看選課的相關要求,了解項目及層次、課程內容、時間、地點和教師等信息并及時做出選擇,自主、快速準確地選擇所上課程,2-3 d就可以完成選課,效率極高,打破了原有男女、系別、年級、行政班等為單位的教學模式,把體育課的選擇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活動中,充分感受體育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1.2 體育設施的保障和體育項目的設置
高校擴招以來,隨著學生人數的急增,西安科技大學加快了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基本滿足了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現有綜合性體育館2座,400 m塑膠田徑場地2個,標準游泳池2個,室外籃球、排球場地50余個,日常教學時段除籃球、足球、排球和壘球4個項目受天氣原因影響外,其他項目均能全天候上課,保證了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課程項目的設置是以學生喜愛和選擇為原則,積極爭取開設更多的運動項目,使學生有更大的學習自和自由空間。根據學校教學的實際,開設的必修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壘球、田徑、體操、藝術體操(女)、健美操、體育舞蹈、啦啦操、游泳、武術(太極拳、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16項。開設的選修項目有:瑜伽、形體、定向越野與拓展、體育保健、輪滑、健美健身、體育欣賞、營養與健康等8項。
1.3 “三自主”模式的教學效果
通過對實施“三自主”體育教學的2004-2008級4154名學生的抽樣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81.3%的學生認為“三自主”體育教學激發了自身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82.5%的學生認為“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實施,豐富了大學的生活內容。大學生對實施“三自主”教學模式持贊成態度的占73.3%,他們認為“三自主”學習能夠掌握比較完整的知識、技能,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比選項前有所提高,說明實施“三自主”教學模式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提高學生參與鍛煉的意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取得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好的教學效果。
從體育教師角度上分析,以往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既無壓力,也無動力。教學效果好與差一個樣,無法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而“三自主”教學模式是學生按項目練習,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而教學,由于學生在選課時首先考慮到的是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對教師的要求就高,無形中增加了教師上課的壓力,給教師帶來新的考驗。那些責任心強、技戰術水平高、教法靈活的教師,普遍受到學生歡迎,反之,就可能被學生所淘汰。
2、“三自主”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選課盲目,缺少必要的指導
由于我國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和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經過正規的體育課學習,個體間的體育素質和運動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體育的“技藝性”特點,基礎薄弱的新人校學生在自主選課時難以正確把握合適的層次和項目,由于缺少必要指導,出現了學生選課盲目性,甚至個別學生還不會應用計算機進行網絡自主選課,結果存在嚴重的體育素質和運動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教師的教學設計難以把握,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2.2 部分學生換項頻繁,存在功利心理傾向
部分學生選項并非完全依據教師、內容、時間來自主選擇,而是把學習成績的高低和掌握技術的難易程度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放棄了個人的興趣愛好,出現了為容易掌握技術的難易程度拿到高分而選課的功利心理傾向,部分學生頻繁換項,多次或只選擇某一個容易拿到高分的運動項目,運動技能停留在初步掌握動作的基礎階段,沒有達到鞏固、提高和科學鍛煉的目的,不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手段、方法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
2.3 體育教師教學理念的認識偏差
實施“三自主”體育課教學,學生依靠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內容、教師。而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把“培養興趣,養成習慣”理解成單純的“滿足興趣”,在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技術、輕理論方法的傳授,技術實踐教學環節中缺乏滲透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科學體育鍛煉方法,使學生沒有學會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到教學實施教學過程遷就學生興趣,降低教學標準、放松教學要求,把學生的主觀性當成了主體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休閑性、娛樂性強的室內體育項目,而選擇運動量較大較累的和室外上課的運動項目的學生越來越少。
2.4 體育課程的終結性考試評價不合理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大多采用終結性評價,一般是技評、達標和平時出勤3部分??己嗽u價機制停留在只重視體育技術與技能的考試,不重視全面發展的考核;只重視考試結果,不重視過程的考核。同時,高校體育課考試的形式多是教師隨堂自行考試的方法。由于是任課教師自行組織考試,考試的隨意性太大,監督檢查的約束力小,出現考試不公平、教師打人情分等現象,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的要求,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
3、“三自主”教學模式優化措施
3.1 學生選課的必要引導
針對學生存在的盲目選課問題,在每學期開始選課前,體育部協調各二級學院(系、部),派出教師,以理論課的形式集中講解體育課“三自主”教學模式的選課要求、項目特點、教學內容安排、所要達到的目標、考試標準等,同時向全體學生發放選項意愿的調查問卷表,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趨勢,排課時根據
學生的選項需求,合理安排體育課?;旧舷虒W中的體育素質和運動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教師的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3.2 課程設置的合理改變
體育部要求教師加強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工作,課程設置上把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養成科學鍛煉的習慣、培養集體意識的項目設置為必選課,如籃球、足球、田徑、體操等。以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堅毅、頑強、勇敢、果斷等健康心理品質,拼搏、競爭、團結合作的精神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體育鍛煉技術與方法能夠運用于終身體育。同時也要兼顧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把一些很難成為學生終身體育常用的技能和手段的娛樂休閑、時尚、極限項目作為選修課,如體育欣賞、野外生存、攀巖等,提高學生的興趣、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生活。
3.3 教學時空的有效拓展
體育部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的需求,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時段,實行全天候排課和上課。從正常教學日的上午3-4節到晚上9-10節排課上課。部分項目根據學生需要放到了周末進行,不僅保證了學生身心健康,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還能有效利用學?,F有的場館、設施資源。同時,利用校園網絡資源,課余時間加強體育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開設教師的教學播客,建設體育課程網站,有利于學生在閑暇時間的學習和鍛煉。
3.4 教學層面的豐富和延伸
在日常教學中,針對學生對某一項目的興趣、愛好及運動能力,實施了分層次教學,設計了課程的初級班和提高班,解決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問題,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個性需求。特別優秀的提高班學生經過選拔進入到訓練班,抽出時間安排專任教師進行具有專業性質的教學訓練。如跆拳道訓練班學生多次參加全國高校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校也被推薦成為全國大學生跆拳道協會副主席單位;啦啦操訓練班學生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啦啦操表演的選拔賽,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擴大了我校的影響。
3.5 課程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
體育課評價既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手段,也是一種激勵措施,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學分的依據。在“三自主”教學實踐中,我校體育部根據各個項目自身不同的特點,探尋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把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理論知識考試、技評、達標、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體系,實現理論與實踐、技術與能力、態度與效果相結合。例如為了讓學生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設計了各項目的理論考試題庫,統一項目的理論考試內容,集體閱卷評分;在加強教風、師德教育的同時,專項技能考試實行“教考分離”制度,規范了考試制度,統一了考試尺度,杜絕個別教師考試隨意性大,打人情分等不公平現象。
篇9
關鍵詞體育教學 學生 個性發展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一大批一模一樣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鮮明的個性特點,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人才.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國內教育界也日益重視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因為良好個性的形成,學校教育的引導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輪的教改也把發展學生個性列為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任務之一.體育教學的特點也決定了其過程是發展學生個性的理想場所.以下是本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幾點做法初探:.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權威,是教學的中心這種觀念的影響,而把學生看成是接受知識的客體,教師怎么教,學生就得怎么做,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個性也就無法得到發展.新課程把教師和學生都做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不同需求等情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目標,并用主動的,積極的手段去實現學習目標,使得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練習,如果要求學生都做引體向上或俯臥撐,統一的口令,整齊的動作,看似組織嚴密,其實有的同學量不夠,有的完不成.同樣的練習如果把統一做引體向上改成,根據學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體向上,有的做斜身引體向上,有的做水平懸垂臂屈伸;同樣練俯臥撐也考慮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腳的位置的俯臥撐,全體學生都能在一個生動,活潑的環境,氣氛中進行切合自己實際的練習,學生的情感得到滿足,身心健康得到發展.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鍛煉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二、.教師注意組織教法的改進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主體性,教學的組織形式也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多變,如分組練習可按水平分組,按興趣分組,按性別分組,還可按合作分組,友情分組,隨機分組,同質分組等形式.教師的教學也應更多的采用引導式,啟發式,協商式等形式.尊重學生的意愿,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一個民主平等,輕松和諧,寬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尊重,主體性得到體現,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開發,個性得到發展. 。
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
興趣和愛好本來就是個性化的東西,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我們以往的體育教學,由于教學的內容過于競技化,教學的方法過于刻板等因素,導致許多學生雖然喜歡體育活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能夠堅持的就更少.更談不上終身體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學生對體育課沒有興趣.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把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放在重要位置來抓.要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應努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生要建立合作互動的關系,要真誠,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盡量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和愛好;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少競技化多趣味性的運動項目;教學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樣化,我在這兩年高中體育教學中進行有限的選項的教改實驗,即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每節體育課中除按大綱要求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正常教學外,還根據場地,器材等條件安排幾個項目供學生選擇練習,學生在完成第一教學任務外,可在教師提供的項目中選擇1~2個自己喜愛的項目進行鍛煉.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
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關注.由于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體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很大,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目標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要讓絕大多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都能體驗到體育學習成功的快樂.使他們在充分體驗體育學習樂趣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學中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組,每個組的目標,要求不同,預先向學生提出經過努力可以達至的指標,學生按預定的指標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教師給學生預定好這節課的指標.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目標,以尋找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方法.
篇10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 田徑 考核 評價
田徑本身是一切運動的基礎,田徑普修課是體育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在體育教育專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田徑學科考核是體育專業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評定學生學習成績和檢查教師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改革教法、加強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手段,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一種導向的作用。考核標準確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影響對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考核內容和標準是隨著培養目標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的,它服務于培養目標,又始終與社會的發展要求同步。隨著社會對體育人才需要的內容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展的需要。
一、研究對象
湖北省三所有體育教育專業的高等院校比較他們的技術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內容,手段等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獻法:查閱近幾年的體育院系學生田徑技術考核評價研究的論文;問卷調查法:走訪各學校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做問卷調查;專家訪談法:對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任課老師進行專訪。提出關于田徑普修課技術考核的相關內容。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3.1現今田徑普修課技術教學考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3.1.1考核內容單一
當前田徑普修課考核中都存在著內容單一的問題。目前大多數高校內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考核都是以技術考試為主的手段考察學生田徑成績,考核標準只注重技術動作規范性和最終達標結果,并且考核形式讓學生只著重專業技術而忽略了綜合素質。
3.1.2考核方法和手段的公正性不夠
首先,每個學生的專項素質不同,評分標準不能一概而論;其次技術考核技評分由老師給分,其中不能避免“人情分”的存在,這樣對學生的練習也是重大影響;再而,技評打分比較主觀,也會因為老師自身存在的專業素質差異對同一項目產生不同的理解,標準本身模糊,也容易讓學生對正確技術的認識不夠清晰。即使達標,也是可能弄虛作假的。
3.1.3考核與體育教育專業培養人才的不和諧。
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中學體育教師為主,術科考試只重視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熟練程度,田徑普修課也變成了一種田徑訓練課,這樣只單方面解決了對學生自身掌握技術的能力考核,而忽略了對動作講解,分析能力,課堂組織、指導能力,學生的表達能力,課堂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讓學生在教法運用和組織教學上出現較大的空白區。
3.1.4標準高低不適宜
近幾年我國高教事業發展迅猛,高等院校也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以滿足它的發展,班級人數的增加也影響了生源質量,很多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是“半路出家”,沒有經過多年的系統的體育訓練。而面對龐大的人數使學校配備的師資以及一些硬件設施發生欠缺,課時減少。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因此,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調整考核標準。
3.1.5考核評價不完善
田徑運動作為典型的競技運動項目,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人們關注的更多的是他的競技性。田徑普修課考核評價方法陳舊,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芭艿目?,跳的遠”未必是好老師,現在需要的是“跨世紀新型體育教師”。所以除技術外,必須重視學生的教學基本功。對一些綜合素質(例如心理素質;外在素質,文化素質等)和綜合能力都給予評價。
四、考核評價方法和內容的改革
4.1綜合素質考核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1998年5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九門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是深化體育專業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墩n程綱要》中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不能純粹以成績達標為原則,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己任。在考核技評和專項達標同時,將考核內容全面化,技評考核專項外加入速度、力量,耐力靈敏類等基本身體素質測試(見表一)
每項10分,共考核10項。這種考核手段可以較為準確的評價不同年級、不同專項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水平,全面了解學生基本能力的狀況,為專業技術和技能教學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除此外對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自信心)外在素質(氣質風度,言談舉止),文化素質(自身修養)等做出評價,考核方法可以采用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老師評價的綜合評價手。
4.2結合實際的對教學能力的考核
體育教育專業是要培養未來的中學體育教師。培養方案要從現實的中學教育情況出發。考核內容應該與中學教學實際相聯系。要弄清楚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技能有哪些。而當前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的“重技術運動能力忽視教學能力”的技術考核評價方法方式與之并不符合。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出來的人是要從事體育基礎教學,面對的是一群無體育基礎的學生。只重視技術教學忽略教學手段的合理應用只會導致教與學的不和諧。所以對課程內容:教學準備、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態儀表、分析、思想教育等方面做考核評價。將教育教學能力的考核作為其中一部分。
4.3裁判能力的考核
田徑比賽時中學體育競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學校田徑運動比賽時中學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所以必須重視這項技能的培養。盡可能達到一定的等級水平,這樣能更好的鞏固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己藰藴士梢宰尷蠋熆梢詫W生參與裁判工作的實踐能力,工作態度,工作表現等方面進行考核,把評價結果紀錄在案,期末總評的時候作為參考資料之一。
4.4整個課程學習過程的考核
考核是全面的考核,除了上述所談到的方面外,也應該將整個學習過程做為評價之一。對整個教學過程做評價是比較科學、合理、客觀的。每個教學內容,每個單元環節都要評價。這樣不但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老師的教學行為做了監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4.5公平、公正的考核
對于考核成績存在“人情分”的問題可以將“教”與“考”分離。這能檢測教師平時的教學情況,調動了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使教師的工作態度,責任感加強,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潛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梢允闺p方避免師生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切問題,人為因素的干擾降低,師生關系也不會因為所謂的“分數”產生奇異??己顺叨纫蚕鄳茖W,公平,準確??己顺煽儸F考現出也保障了可信度。
4.6健身屬性的考核
我國《體育法》的頒布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快樂體育”、“終身體育”、“成功體育”等各種體育教育思想以及各種新的體育教育模式的出現,都將給學校體育教學帶來新的要求和沖擊,因而我們推斷21世紀的教育將會對體育教師的素質提出新的要求。而國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徑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要將健身手段納入考試范圍。
五、結論
良好的考核與評價是教學的客觀依據與基礎,為教學提供參考。規定教學方針,方向,從而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對教與學起到積極的相互促進的作用。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的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多元化。打破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方法,體現因材施教,公平競爭的原則使評價更具有可操作性,比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做出符合客觀規律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對田徑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熊西北,等.田徑運動技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2]曲宗湖,等.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肖成.高師體育教育專業術科課程考核內容與辦法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報.
[4]劉明.體育院系田徑普修課技評方法與達標標準科學化探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7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