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樓宇的標準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6: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層樓宇的標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在對高層樓宇建筑供排水系統目前研究現狀進行歸納總結后,認識到供排水系統設計研究的重要性。并結合自我工作經驗,分別對高層樓宇建筑供水模式設計和高層樓宇建筑排水系統勢能消除設計技術要點進行詳細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層樓宇建筑 供水模式 排水消能設計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進行,建設可用樓宇建筑修筑的土地資源也越來越緊缺,建設高層、超高層集辦公、丙谷胺、商場、住宅、以及娛樂場所等功能為一體的復雜建筑已成為城市樓宇建筑建設發展的主要方向。供排水系統在是樓宇建筑中的一個重要系統,其運行功能特性不僅直接影響到住宅用戶對供排水系統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時還影響到整個樓宇建筑能否安全可靠、節能經濟的高效運行。目前,我國建筑供排水系統在設計、施工等過程中其技術規范已日趨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供排水系統綜合技術功能水平,但由于樓宇建筑功能結構的復雜性,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問題。因此,對樓宇建筑供排水系統設計方案進行研究時,在滿足樓宇建筑供排水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結合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裝備措施,構筑完善可靠、高效節能的供排水系統方案就顯得非常有工程實際意義。

1 高層樓宇建筑供水模式設計

隨著高層或超高層樓宇建筑供排水系統研究的不斷深入,很多先進的節能降耗技術也被成功應用到樓宇建筑供排水系統節能、節水工程中。從大量文獻資料和實際設計經驗可知,重力供水和變頻供水模式的節能經濟性,在供排水系統設計、施工等學術探討領域中存在比較大的分歧,各有各的優缺點,目前我國還沒有對這兩種供水模式的節能技術經濟性編寫相應的法規或行業標準。就筆者所參與的幾個高層樓宇建筑供排水系統設計和方案嚴重來看,個人認為對于辦公和起居住宅為主的高層樓宇建筑而言,采用變頻調速的供水模式其在節能技術經濟性方面更為優越。在高層和超高層樓宇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通常會每隔15層設置一個避難層兼建筑機電設備層,也就是說在進行供排水系統設計時,可以樓宇建筑結構中第一個避難層或每隔一個避難層按照相應供水容量需求,設置一套中間轉輸水箱體系,并在每兩個避難層中間樓層處選擇一套匹配的變頻調速控制系統,分別向兩個避難層間的兩個小分區供水,即將每兩個避難層看成一個供水大區,然后采用減壓閥分別向上下兩個分區供水,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變頻調速控制系統自身動態調節控制功能,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只在樓宇建筑第一個避難層及第三個避難層處設置該大區的中間轉輸水箱,從而有效減少樓宇建筑給排水系統機房占地面積,提高樓宇建筑建筑面積的綜合利用效率。按照上述的變頻調速供水模式進行高層樓宇建筑供排水系統設計時,其供水機械設備及相應管材的最大承壓為樓宇建筑垂直高度一層和三避難層的中間高度,也就是說按照15層每一個避難層進行計算,供排水系統的總承受壓力不會超過2MPa,就目前相關技術水平和市場中的相關設備材料的耐壓能力而言,其能在2MPa壓力調節下安全穩定運行。另外在供排水系統中采用變頻加壓水泵配置方案設計時,采用一個大容量水泵配一個小容量水泵,加上一個氣壓水罐并設計備用一臺大容量泵的供水選型搭配模式,這樣供排水系統整體流量分配可以按照100%、50%、30%三種模式進行運行,同時當主供水泵出現問題時,備用大容量水泵會自動接替主供水泵的所有負荷,同時也能滿足100%、50%、30%等運行模式,從而使整個給排水系統的水泵的總出水量基本能與整個系統總需求水量間保持平衡,而且輸水泵在變頻調速控制模式下,可以有效確保所有水泵均處于高效區運行,達到變頻節能降耗的目的,且大大減少了給排水系統水泵機房的面積,以及優化系統結構降低可能導致的二次污染機率。

2 高層樓宇建筑排水系統勢能消除設計

樓宇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對排水系統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高度引起的水勢能如何消除是高層樓宇建筑排水系統設計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水流從上百米的高空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按理論分析,其會將自身勢能逐步轉變為動能,這樣勢必會對排水管道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同時受到高層水流的沖擊,較低層的水是否能夠保持其應有的特性都是高層樓宇建筑排水系統設計研究的重點。從大量模擬仿真實驗和流體動力學分析可知,由于管道內部存在空氣、摩擦等影響因素,高層樓宇建筑排水立管中的水流呈現明顯的斷續、非均勻等特性,即排水管道中的水在下落時,會形成一個水氣相混合不穩定復雜流體,流量、流速等時大時小,排水立管滿流和非滿流工況交替出現。高層樓宇建筑給排水系統立管中水流其具體演變過程為:從附壁螺旋流到水膜流,再到等速水膜流,最后形成柱塞流,而從工程實際應有效果分析來看,對排水管道系統造成破壞的主要水流狀態為柱塞流。因此,在進行高層樓宇建筑排水系統設計時,要確保立式排水管道系統具有較高的安全可靠和節能經濟性能,首先在方案設計時,要從先進設計理念出發,采取先進的設計方案確保排水立管中的水流始終不能形成柱塞流,將水流有效維持在等速水膜流狀態,也就是說在進行高層樓宇建筑供排水系統設計時,應結合工程實際特性和供排水負荷需求進行嚴格水力計算,有效將立管設計流量的荷極限值控制在相關規范和技術標準要求范圍內。此外在高層樓宇排水管道系統設計時,應采取相應消能技術措施,減小由于勢能引起的水流下降速度增加量,降低水流沖擊對供排水系統管道的沖擊破壞性。從試驗數據分析表明,在高層樓宇建筑排水系統立管上隔一定的距離設計一個 “乙”字彎型結構,大約可以降低50%的流速,同時根據樓宇建筑工程實際情況,通常按照自頂層起每隔6層選配一整套消能裝置,這樣可以有效保證整個排水管道系統具有較高的性能水平。在高層樓宇給排水系統設計過程中,設置專用的通氣立管與大氣相通也是一個常用的降速減能設計方案,利用釋放排水管系內部的正壓力以彌補給水流中由于空氣造成的負壓,使排水系統立管中的氣壓始終接近大氣壓力,確保排水管道內的空氣流通性能,排除排水管道中可能存在大的有害氣體成分,有效保護衛生器具等排水設備的水封性能,有效提高整個排水系統綜合性能水平。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電氣系統 節能高層建筑

中圖分類號: TE0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經濟的大跨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供需緊張的問題日益突出;降低高層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內部的能源利用率、滿足人民對能源需求的增長,開展高層建筑的節能工作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項任務。一些發達國家對這方面的研究較早,而我國的起步相對較晚,在1986年頒布了第一版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這之后的時間里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發展。建筑電氣系統的節能問題所涉及到的問題很多,不僅包括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電機拖拽系統,同時還有空調和給排水等系統。這些子系統的設計方案和管理措施是實現高層建筑電氣系統節能的基礎,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所在。

一、高層樓宇建筑電氣系統節能技術遵循原則

高層建筑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民用建和公用建筑形式,它解決了城市中人均占有較少土地資源的問題,但相應的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建筑過程和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問題日益突出,以下將從三個方面說明高層樓宇建筑電氣系統選用節能技術應遵循的原則。

1、適用原則

首先要滿足建筑內部各電氣系統正常運行和住戶對必要能源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各個機電系統的電力負荷容量、電能綜合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等方面,來優化高層建筑電氣系統,使高層中電能資源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2、實際原則

選擇材料上,在滿足高層建筑電氣系統基本需求的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實際經濟效益,選擇合適的節能材料和節能設備,并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能通過節約的能源收回增加的投資成本,使整個電氣系統體現出更好的經濟性能。

3、系統優化節能原則

高層建筑的電氣系統內各要素,如電氣負荷類型、用電等級、容量等,可通過節能技術或措施實現優化配置,從而減少或消除無關和無必要的電能消耗。以高層建筑的照明系統為例,通過優化和節能配置,按照綠色節能照明要求,在滿足用戶正常生活和生產需求下,通過變頻等措施來提高設備綜合運行效率。由此可見,國家倡導的節能減排、以人為本的原則同樣適用于高層建筑的能源消耗。

二、我國現階段高層建筑電氣系統耗能現狀分析

1、電能傳輸環節的能耗較大

目前高層建筑的電能輸送主要依靠供配電導線,繁雜的輸電線路可能導致傳輸過程中有功功率的大量消耗,這也是電能耗損的重要源頭。高層建筑電氣節能系統必須將減少供配電線路能耗作為主要問題解決,解決由于線路建設預留年限不夠、導線截面選型不合理、線路絕緣層老化等問題。早期建設的高層建筑問題較為嚴重,造成了對電能的大量浪費,近年來由于建設設計規范要求和人們節能意識的提高,這些現象較以前有所改善。

2、照明系統的能耗問題

高層建筑內的照明系統是耗能最為明顯的要素,主要體現在:照明系統的能源消耗情況直接影響建筑使用人群的生活和生產。配置失衡的照明系統不僅造成電能的浪費還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部分高層建筑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仍然選用的是傳統的照明設計理念和設備,沒有考慮到未來建筑的使用人數的增加、承載量的增長等問題,在后續使用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匹配性能差、缺乏智能節能控制管理、照度設計不達標、能耗較大等問題。

3、電機拖拽系統的能耗問題

作為高層建筑電氣系統的另外一個耗能大戶,電機拖拽系統相較于照明系統,有其智能化、人性化和服務化的一面。但在電氣設備日常維護過程中發現,部分電機拖拽系統在運行和維護過程中存在建設方案設計不合理、智能調度自動化水平低、綜合維護費用較高等問題,使得電機拖拽系統長期處于低效率運行狀況,不僅是對于電能資源的浪費,還會減少設備的使用壽命,增加設備維護的費用,對于人力成本和經濟成本都是極大的浪費。

三、高層樓宇建筑電氣系統節能技術方案

針對以上提出的現階段高層建筑電氣系統的耗能現狀,提出了以下節能技術方案:

供配電線路節能技術方案。為解決電能在傳輸中的資源浪費現象,可通過對導線類型優化配置、減少輸電線路長度、以及增大導線截面的方法實行節能。導線的物理屬性之一――電導率直接影響輸電過程中的電能損耗,尤其是近年來材料技術的發展,新型的材質導線在工程實際應用中效果較好,滿足了輸電節能要求的同時節約成本;變配電所是高層建筑群眾輸電線路的結合中心,因此在規劃選址時應使其盡量卡靠近負荷中心區域,達到較少輸電線路的電能損耗;對于距離較遠的負荷區域,在基本滿足線路安全、電壓降、動熱穩定等因素的情況下,可適當選用截面積較大的導線,減少線路損耗。

照明系統節能技術方案。在對高層建筑照明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時,應遵循實用性和經濟性的要求,選用適當的照明設備,切忌單純為了形式美觀,選用能耗高的照明設備;嚴格按照國家照度標準,將規劃區域內的功能分區進行逐一的照度需求分析,選擇經濟合理的照度標準值與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可擅自提高照明區域的照度標準,避免由于照度選擇不合理造成的資源浪費。光源作為整個照明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選擇和使用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具體的工程實際中,應結合使用區域及使用人群進行分析,對照照明設備所能達到的視覺要求合理選擇適當的光源類型,優先選擇能源轉換率高、運行安全可靠、安裝及維護簡單、使用壽命較長的光源。從大量工程數據來看,熒光燈用電感鎮流器其運行功耗一般為熒光燈額定功率的 20%左右,而用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鎮流器其運行功耗約為額定功率的15%~16%左右。電子鎮流器啟動熒光燈能耗要比電感鎮流器啟動熒光燈能耗低,大約可以節約 10%的電能,而其自身功耗大約可以降低到電感鎮流器自身能耗的60%~75%左右,也就是電子式啟動照明設備其節電效果十分明顯。因此,對于氣體放電光源而言,宜配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電感鎮流器,以降低照明燈具電能損耗。在進行高層樓宇建筑照明系統控制模式設計時,應根據建筑物內部各房間使用功能特點和技術要求的不同有區別的對待。對于面積較小的房間或照明場所宜采用一燈一控或二燈一控模式;而對面積較大的房間或照明場所,由于燈具較多,宜對照明區域進行功能劃分,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燈一控模式,而且每個開關控制的總燈數數據不宜太多,同時要考慮人員方便等因素。建筑物內部樓梯間、走廊等公共場所照明器宜選用定時聲控開關等進行控制。在遠離側窗自然采光性能較差的場所應設計電氣照明。對于智能家居而言,宜采用光電控制的自動調光集成控制系統,以隨自然光的照明變化而自動地調節照明系統內部照度的強弱,保證整個室內照明具有穩定、舒適可靠、溫馨的燈光效果。對于建筑物室外照明系統宜采用光電自動切換開關或光電定時控制開關進行控制調節。

電機系統節能技術方案

目前高層建筑電機拖拽系統的節能方法主要是依靠采用節能經濟型的電氣控制方案來實現,例如利用變頻調速控制方式改變傳統的繼電器控制方式,從而根據系統控制對象需求,動態調節電源輸入端電源頻率,通過調節電機轉速使整個電機拖拽系統達到輸入與輸出間動態平衡,從而達到提高系統功率因素、節能降耗的目的;改變電機驅動容量,保證其達到最佳運轉工況;合理群控呼梯節能控制系統的構筑,通過對高層樓宇建筑內部多部電梯進行合理調度分配管理,防止電梯長期運行在空載或輕載工況下,降低電梯系統能耗,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電梯回饋技術,將電梯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一部分能耗反饋到供配電系統中,從而降低電梯系統能耗,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等。

通過以上對層建筑電氣系統能耗現狀分析以及節能技術方案的提出,我們不難看出建筑電氣節能技術不僅是現代高層建筑的基本建造要求,大大提升了樓宇建筑的自動化水平,在保障高層樓宇建筑電子系統內各要素的高效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實現能源的消耗降低。在能源形勢日趨緊張的現代社會,節能技術的發展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是值得建筑電氣工作人員研究的重要課題。

[1] 廖述龍. 高層樓宇建筑電氣節能技術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2.

[2] 郭莉莉,建筑能耗現狀及節能潛力[J].鐵道工程學報,2006.

[3] 田建紅. 智能小區建筑電氣工程設計與實踐[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09.

篇3

關鍵詞:高層樓宇建筑;暖通空調;節能降耗

高層建筑作為高層建筑的核心部分,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高層建筑時,應充分明確設計類型和設計要求,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了解設計要點,在做好準備工作之前,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設計,選擇合適的暖通空調循環水泵,高層建筑暖通空調的標準化設計,從而有效提高其設計質量。選擇合適的暖通空調的循環水泵,規范化的設計高層建筑暖通空調,進而有效地提升其設計質量。

1、高層樓宇建筑暖通空調的基本類型

1.1全空氣的暖通空調系統

在大型高層建筑,特別是酒店,金融和商業辦公樓,整個航空系統被廣泛使用。整個空調系統采用組合式空調機組實現溫度,濕度等一系列調整。由于部分高層建筑主要以空氣為媒介來調節室內環境因素,整個空調系統得到了較好的應用。

1.2空氣一水暖通空調系統

氣水-水暖通空調系統以冷水和空氣為介質實現熱交換,通過熱交換過程帶走廢熱,達到冷卻除濕的目的??諝?水-暖通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冷卻速度快的特點,已在一些高層建筑中考慮過。并取得了較大的應用。

1.3全水暖通空調系統

全水暖通空調系統能適應高層建筑的高穩定性,結構靈活,可根據建筑物的特點進行修改。整個供水系統可作為交換介質,有效調節室內溫度場和空氣質量。

2、高層樓宇建筑暖通空調遇到的問題

2.1暖通空調系統優化設計不夠科學

暖通空調系統的方案設計和優化對于保證系統性能和節能降耗的效率和穩定性至關重要。但在實際工程中,由于傳統設計理念和經驗設計的制約,節能優化設計尚未得到部分設計部門和設計人員的重視。一些技術創新,特別是在日常設計中很難滿足現代高層建筑綠色節能建筑的需求,導致實際工程綜合投資成本較高,能耗較大,運行嚴重制約了高層的正常穩定建筑物建筑。根據一些統計和實際工作經驗,暖通空調系統的系統能耗占全部能耗總量的60%~70%。因此,對于暖通空調系統,合理的優化設計和選型配置,要從技術和經濟兩個方面進行科學的評估分析,不斷推出新思想,新技術,新設備,尤為重要。

2.2運行管理缺乏專業的技術管理人員

隨著高層建筑高層建筑功能和結構復雜化,高層建筑系統性能也越來越復雜,現代高層建筑系統的結構,一體化,網絡化,數字化,系統化成為重要特征。但在實際工程中,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缺乏嚴格限制系統功能的正常功能。再加上一些技術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沒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操縱節能的培訓,遇到一些共同的問題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處理,更不能提出科學的合理的解決方案,及時調整和合理應對不同,導致系統長期處于“帶病運行”狀態,盡管工作狀況很差,難以滿足高層建筑施工高效運行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節約能源和減少消費規定的要求。

2.3暖通空調系統使用不合理

高層建筑暖通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人員操作,維護和使用人員的習慣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暖通空調系統的影響在最佳狀態下不能長時間運行,設備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如:空調過濾網沒有進行定期清洗等),未能關閉門窗,不能很好地使用遮陽簾等,導致空氣能耗更高空調系統節能效果不明顯。3、高層樓宇建筑暖通空調節能降耗措施

3.1認真進行優化設計

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通過暖通系統精心加載,精心設計,并從綜合比較技術經濟分析,優化技術,合理的技術,優越的經濟性和可演化性強的設計方案等方面,確保暖通系統可以高效穩定運行,盡可能節約能源,實現技術創新,節能降耗等。

3.2合理采用水源熱泵與地源熱泵等節能技術

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湖水或工業廢水作為能源載體的水源熱泵系統,夏季和冬季兩個晝夜溫差較大,而水的能量儲存作為供暖熱源空調冷源,提高暖通空調系統的能源利用效果。地表水或淺水水溫全年相對穩定,一般在10℃~25℃范圍內,是一種含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的高效節能。在水源熱泵系統中,電機消耗1kW·h(度)的電量,大約可以獲得4.3~5.0kW·h的熱量或5.4~6.2kW/L的冷量,與常規空氣源熱泵系統相比,其運行效率普遍高出20%~60%,且運行成本僅為普通中央空調系統40%~60%,節能降耗效果非常明顯。地源熱泵系統實質上是采用大地作為一個能量的蓄能器,合理利用地源熱泵機組可以使高層樓宇暖通空調系統的能源利用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其電能消耗僅為空氣源熱泵能耗的30%左右,且環保效果非常明顯。

3.3合理進行變頻調速節能技術升級改造

基于PLC和變頻器的電機調速系統的變頻調速,高層建筑HV系統節能技術升級,系統具有控制性能好,穩定性高,可靠性強,智能化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并在實際運行中過程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對于未來高層建筑中的暖通空調系統的研究和開發,追求高智能,網絡自動化,標準化和遠程控制的控制系統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3.4采用復合能源站新技術

為保證高層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的高能效和高安全性,應采用電力,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等多能源結構。根據高層建筑全年的負荷情況,根據負荷類型,不同時段的冷熱負荷來合理分配不同的因素,如冷源和熱源,如:單冷器水冷水機組,熱泵和蓄冰空調機組,多功能熱回收機組等,有機搭配不同的能源工作組。通過各種能源運行模式的相互配合,實現了整個高層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的最優節能調控。并根據能源管理系統的運行數據,根據內外冷熱負荷波動的不同次數,合理的電源解決方案,確保每次全部電力系統運行在更好的狀態下,降低能源消耗,減排,達到節能降耗的優越效應。

3.5加強系統運行的節能管理

通過合理的設計方案和技術升級改造,可以提高系統的節能潛力。而實際運行的節能調控,是系統節能潛力得以正常發揮的重要保障。結合先進的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對建筑物內部運行工況參數的實時監控、在線監測以及動態調度管理,確保暖通空調系統運行具有較高的安全可靠性和節能經濟性。要加強暖通空調系統調控運行操作和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和考核力度,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定期考核等管理制度,有效提高運行管理人員的綜合知識素質水平,提供系統的運行節能效果。

4、結語

總之,高層建筑層出不窮,城市和空調作為高層建筑的關鍵部件之一,在高層建筑快速發展的同時,為暖通空調節能設計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機會,同時建筑企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因此,設計人員應充分認識高層建筑的設計要求,創新設計方法,把握設計重點,提高設計水平,充分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金虓寅.高層樓宇建筑暖通空調節能降耗技術措施探討[J/OL].建筑知識,2017(05)[2018-01-24] 

[2]張利臣.高層樓宇建筑暖通空調節能降耗技術措施探討[J].硅谷,2014,7(13):129+75. 

[3]王麗恒.智能樓宇建筑電氣節能現狀及節能設計研究[J].才智,2011(23):31. 

篇4

關鍵詞:高層建筑;玻璃幕墻;安全維護

Abstract: shenzhen as to the forefro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sitions, the country's most intensive high-rise buildings at the lo wu on urban area, these early high-rise building is basically for over 20 years, curtain wall dry noodles basically has reached or more than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set of requirements, some fine curtain wall already showed safe hidden trouble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creation of "shenzhen the quality"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carry o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urtain wall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daily inspec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rgent issu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Glass curtain wall; Security 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在現有的法律環境和制度,圍繞“既有建筑幕墻后續安全檢測與維護管理”這個專題,探討如何與國際接軌,汲取先進地區經驗,建立深圳特色的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機制。

一、羅湖高層建筑幕墻現狀與不足

據統計,羅湖現有100米以上高層建筑31棟。雖然上世紀80年代“三天一層樓”的國貿大廈,90年代“兩天半一層樓”的地王大廈等建筑留下了許多輝煌的歷史,但不少高層建筑幕墻材料已過保修期,甚至超過使用壽命,既有建筑幕墻的安全隱患逐漸顯現。據媒體報道,近年深圳已發生多起外墻裝飾構件脫落安全事故。2007年3月1日,龍崗五聯同心工業區,從天而降的鋁合金窗砸在一名9個月大的女孩頭上,顱內多處骨折;2008年2月15日,松崗街道恒祥酒店外墻瓷磚脫落,砸中一名小男孩致死;2009年1月2日,百仕達花園二期一塊脫落的水泥砸死一名16歲女高中生;2009年8月9日,龍崗一對父子被脫落的玻璃幕墻砸中,當場血流滿面。高層建筑幕墻質量問題已釀成了一幕幕慘劇,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探究安全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

(一)建筑裝飾材料質量和使用壽命存在不足?,F在使用廣泛的隱框玻璃幕墻,感觀效果比明框的要好。但完全依靠玻璃背面的結構膠,把玻璃粘在鋁型材框架上,中空玻璃無任何外框,要能長期有效抵抗風荷載、自重荷載、熱脹冷縮和地震等外力作用,對材料質量及施工工藝要求極其嚴格。而作為結構粘接的關鍵性材料硅酮結構密封膠,因建設方資金和需求等因素造成的選材差異,都會影響產品質量。

而按國家建筑材料的相關規范及要求,一般建筑物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幕墻使用期限一般為20年。如沒有正常的維護,各種構件將逐漸侵蝕并失去其力學能力,導致爆裂或脫落,引致危險。羅湖早期的大部分高層建筑,其玻璃幕墻和外墻構件的使用年限已超過20年,現已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二)建筑施工工藝和質量存在不足。在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因追求速度而忽視了施工工藝時效的情況,比如混凝土澆灌后的凝固時效、鋼材料焊結后的冷凝時效等等,在尚未充分滿足施工工藝時效要求的情況下冒然連續施工的做法應引起各方警覺。與此同時,某些施工方為了節省開支,賺取最大利潤,出現了不嚴把質量關,使用非專業施工人員,使用不合格材料,偷工減料,蒙混過關等問題,從而在施工過程中就留下了安全生產隱患。

(三)建筑安全質量檢測法規存在不足。我們認真梳理國家、省、市關于建筑幕墻建設領域的政策法規后發現,在面對逐年遞增的既有建筑幕墻安全隱患發生幾率增大的問題上,后續安全檢測和維護管理尚有“空白”需要填補。原國家建設部頒布的《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辦法》和廣東省頒布的《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實施細則》均分六章對建筑幕墻的“保修和維護責任、維護與檢修、安全性鑒定和監督管理”等問題作了原則性表述,并明確了樓宇業主作為幕墻安全維護管理的責任人,但對“責任人在既有建筑幕墻后續安全檢測和維護的重要性嚴肅性認識不到位,或因資金問題、職責不清、時間不明等原因不能實施有效檢測與維護”的問題考慮不足,特別是工程保修期滿之后和產品使用壽命過期后的安全檢測和維護管理沒有硬性約束,留下了深化責任和有效維護管理的空白。

(四)高層幕墻的安全監管機制存在不足。在現行法規層面留有空白的前提下,具體執行和實施既有建筑幕墻安全檢測和維護管理的運行機制更多地流于形式。一方面需要在法規層面予以明確和硬性約束,另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和人員協作,探索有深圳特色的良性運作機制,把既有建筑幕墻后續安全檢測與維護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二、高層幕墻建設與管理的借鑒與思考

羅湖住房和建設局在與國家建筑幕墻協會、香港建筑幕墻技術協會以及深圳有關建筑幕墻專業人士的研討中感到,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地區對高層建筑幕墻的建設與維護的一些經驗做法,值得我們深圳學習和借鑒。

(一)國內法規建設

2005年3月2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劉秀晨和田麥久提出的《關于盡快開展全國玻璃幕墻安全檢查的建議》提案,受到原國家建設部領導的高度重視,由此拉開了推進國家層面立法的進程。2005年以來,原國家建設部、部分省市相繼出臺了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的政策法規,為我們進一步完善和實施后續安全檢測與維護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目前,國內已經頒布實施的類似法規細則僅有3個。上海是我國最早實施既有幕墻安全檢測并組織相關立法的城市,2004年對既有建筑幕墻安全問題進行了第一次普查,2005年9月1日率先頒布了上海市地方技術標準《玻璃幕墻安全性能檢測評估技術規程》;2006年12月5日,原國家建設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頒布實施了《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辦法》;廣東省于2008年3月28日《廣東省建設廳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實施細則》。這些技術規程與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了樓宇業主作為幕墻安全維護管理的責任人,承擔著“既有建筑幕墻后續安全檢測和維護”的責任,為建設主管部門加強高層建筑幕墻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為深圳結合自身實際細化和約束既有建筑幕墻后續安全檢測與維護管理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香港經驗做法

香港屋宇署于1998年8月便開始實施《樓宇安全檢測計劃暫行技術指引方案――樓宇的檢測、評估及維修》;2002年6月,香港屋宇署編寫的《樓宇維修全書》對樓宇外墻的維修、管理及法律職責進行了詳細的描述;2010年2月,香港發展局《2010年建筑物(修訂)條例草案》引入強制驗樓計劃及強制驗窗計劃。在強制驗樓計劃下,對樓齡達30年或以上樓宇的業主,須每10年一次檢驗;在強制驗窗計劃下,樓齡達10年或以上樓宇的業主,須每5年一次檢驗。該計劃于2012年正式實施,成為目前我國最早推進實施建筑幕墻安全檢測與維護,且最細化、最具操作性的城市。

三、加強高層幕墻維護與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認真分析羅湖高層建筑幕墻的發展軌跡,仔細研究外地的經驗做法,我們認為要認真貫徹深圳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規劃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跨越的戰略目標,落實羅湖區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以質量為導向,以創新為路徑,讓羅湖更繁榮更文明更幸?!卑l展方略,在城市建筑方面強調“深圳質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課題,現就我市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一)全面普查

31年彈指一揮間,深圳建筑幕墻的發展正是深圳高速發展的一面鏡子,折射出“量多增速快”與“法律法規滯后,對既有建筑幕墻監管幾乎空白,心里沒底”的矛盾與隱憂。建議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組織有關質檢、行業協會、檔案管理、以及物業服務企業等部門,依據《廣東省建設廳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之規定,開展對既有建筑幕墻的全面普查和統計歸檔工作,尤其是充分掌握既有建筑幕墻的現狀,為下一步安全維護與監管提供翔實數據。

(二)積極試點

應由政府職能部門牽頭,組織相關檢測機構、幕墻企業、幕墻專家等組成聯合體,參照國家建設部的《既有建筑幕墻可靠性鑒定及加固規程》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建筑幕墻可靠性鑒定技術規程》,對符合《廣東省建設廳既有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之規定的建筑幕墻進行抽查,實行試點檢查鑒定工作,掌握第一手鑒定數據,為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供實踐支撐。

(三)推動立法

作為高層建筑最密集,建設速度最快的城市,深圳既有建筑幕墻的安全風險也是最大的,需要引起各級領導高度關注。建議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牽頭,會同行業協會、相關專業機構,以及物業服務企業,在國家、省、市相關法規的支撐下,充分借鑒香港的做法,針對深圳超高層樓宇建設的特點,結合深圳的氣候環境、產品質量和人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盡快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議案。重點對政府、材料生產商、施工企業、檢測機構和樓宇業主的責任、義務和權利關系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尤其對作為幕墻安全檢測和維護管理責任人的樓宇業主的責任、義務做出硬性約束,保證政府職能部門的后續監管手握法律武器,監督和推動業主、檢測機構、材料生產商、施工企業履行法律賦予的責任和義務,最大程度減少和杜絕建筑幕墻安全事故的發生,防范城市災害的發生。

篇5

關鍵詞:樓宇智能化;電氣自動化;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F470.6 文獻標識碼:A

前言:我國的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一直在穩步上升,建筑自動化的重要性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所認同,樓宇的智能化系統是樓宇建筑智能服務水平的重要保證基礎和提現,能夠有效地推進我國建筑電氣節能工作高效穩定的開展。通過對樓宇住宅的安全防護、物業管理、以及信息智能服務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使住宅用戶能在一個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良好環境中起居工作學習。

1、樓宇自動化電氣系統智能化及其管理總體方案

科技信息對我們的現代社會對而言,越來越重要。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創新和發展也帶動著科技信息的快速傳播。利用計算機科技技術對整個建筑物內部的設備進行自動掌控,有整套的控制、管理、維護和通信設備,管理信息資源,對環境進行控制,把信息服務提供給用戶,使用戶有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和輕松高效的工作環境,這即是樓宇智能化。人們在智能化樓宇中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狀態都能達到較好或最好,能夠有效地提高辦公、通信信息和商議決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擁有高水平的信息服務能力,能更好的適應辦公方式方法和辦公程序的變更以及設備的更新,可以避免信息網發生信息的泄露和防止信息擾,且其使用的設備硬件和軟件技術比較成熟,能良好的運行。

樓宇智能化提供的功能應包括具有信息處理功能,能對建筑物內照明、電力、暖通等相關設備進行綜合自動控制;能實現各種設備運行狀態的監視和統計記錄的設備管理自動化,應能隨技術進步和社會需要而發展,并實現以安全狀態監視為中心的防災自動化。

樓宇建筑是多學科交融的多功能綜合體,建筑電氣系統集中了供配電系統、消防系統、照明系統、電機拖拽系統、空調系統、以及給排水系統等多個子系統。為了滿足建筑物內部相應人性化服務功能需求,各種子系統的優良自動化設計方案和控制管理措施制度是樓宇建筑電氣系統實現智能性、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運行管理控制的基礎,樓宇建筑中增設了許多種智能電氣控制系統,是樓宇建筑節能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樓宇的優越性體系體現在能夠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適和高效便捷性。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應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設備運行維護費用,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人員安排更合理,滿足用戶對不同環境功能的需求。

樓宇建筑人性化服務功能的實現,均以各類電氣設備控制系統運行為基礎,通過優化各類機電系統的運行方式,樓宇自動化中的集散控制系統是完成建筑電氣中各子系統智能控制管理功能的主要網絡系統,優化運行耗能大的空調系統、照明系統、電梯系統等設計方案,更是實施建筑電氣節能運行控制管理的媒介。

建筑電氣自動化控制管理是實現空調系統、照明系統、電梯系統、以及給排水系統等自動化運行。電氣系統自動化控制管理貫穿于整個樓宇相關管理等的多個階段,驅動建筑行業電氣領域的技術革新和進行,促進建筑節能高效開展具有非常大的工程實際意義。

2、系統設計原則

電氣自動化對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響。電氣自動化已經是樓宇自控系統最為基礎的環節,在電氣自動化應用中,電氣接地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智能樓宇的設計和施工中,還應考慮防靜電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樓宇智能化中的電氣保護主要包括交流工作、安全保護、屏蔽與防靜電、直流工作、防雷保護接地五方面內容。

其中交流工作接地指的是必須在變壓器中性線或者是中性點接地,采用中性點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繼電保護準確動作并消除單相電弧接地過電壓;要求安全保護接地的設備非常多,安全保護接地指的是對電氣設備中沒有帶電的各個金屬部分使用金屬連接的方式與接地體作良好連接,均必須采取安全保護接地措施。

在現代化的智能化樓宇中會使用到很多的計算機設備以及通訊設備 ,這些設備進行的信息的輸入、轉化、傳輸以及放大和最終的輸出的時候都是利用微電位或者微電流的高速變換來完成的,而且每個設備之間要通過互聯網的協同才能完成工作。為了確保這些設備工作的準確有效性 ,在設計的時候 ,首先要配備一個穩定的供電電源 ,另外還需要配備的就是穩定的基準電位。引線的材質一定要選用銅芯絕緣線線 ,并且要求其要有較大截面積 ,引線的一端要與基準電位相連接 ,其另一端要進行直流接地。在這個過程中 ,要切記不能給將和 N 線和 PE線連接在一起。

智能化樓宇內有大量的電子設備與布線系統,防雷保護接地指的是對智能化樓宇中的電子設備、線路等做防雷保護接地,智能化樓字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須以防雷接地系統為基礎;通信網全程管控系統的設計應采用體系結構,電力通信網在通信本質的角度上與公網是一致。充分考慮管理對象的實際情況,要保證通信網全程管控系統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系統的可擴展性也是通信網全程管控系統必須遵循的設計原則。通信網全程管控系統應遵循穩定性原則,各級智能全程管控系統的數據采集與控制通過北向接口收集傳輸網、業務網、支撐網等各類設備網管信息。

3、樓宇建筑電氣系統自動化技術遵循原則

樓宇建筑電氣系統自動化技術運用一定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及消防、安全防范、建筑電氣、給水排水、通風與空調等系統專業知識對現代化建筑及住宅小區進行安裝、調試及維護其設備自動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通訊網絡系統。

配電變壓器是是樓宇建筑電能調度的核心電氣設備,在供配電系統設計時要確定配電變壓器容量,而現在所使用的配電變壓器大多超過使用年限;供配電線路長期運行在低效工況狀態,照明系統光源和燈具類型選擇不合理,電機拖拽系統普遍存在運行方案設計不合理,宇建筑中普遍存在非長明燈沒有得到自動化實時控制。

從有益于提高人們實際生產、工作、學習效率、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采取以下一些原則。

適用原則:根據機電設備對于電力負荷容量、電能綜合質量、以及供電可靠性,保證各機電系統正常運行動,促進整個建筑電氣系統合理利用。

實際原則: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合理選用先進的節能設備及材料,提高樓宇建筑電氣系統自動化性能。

優化節能性原則:通過綜合布線優化方式建設供配電線路,通過綜合布線優化方式建設供配電線路,發揮樓宇構建物功能。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樓宇品質級別的關鍵衡量標準已經隨著我國國民對樓宇智能化中電氣自動化需求在不斷的上升,變成了樓宇的安防消防與通風照明等智能化系統的控制自動化水平。電氣自動化系統在智能樓宇中的應用對于實現現代建筑智能化有著非凡的意義,并且樓宇智能化中的電氣自動化已然成為了新時期樓宇智能的重要核心技術之一。所以,如果作為樓宇電氣工程師,只有在深入的認識電氣化自動系統在智能樓宇中應用的關鍵技術環節,才能夠做好電氣化自動系統的設計 ,確保智能樓宇設備運行安全可靠。樓宇電氣工程師還需要對樓宇智能化中的電氣自動化進行持續不懈的探索與研究,從而帶動我國的樓宇智能化產業向國際化的先進科學技術大步邁進。而我們正值我國樓宇智能化中的電氣自動化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的時期,所以我們要抓住機遇,要積極的轉變傳統觀念,并和現代智能化設備的客觀現狀進行有效結合起來,把握其應用的要點,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最終使得樓宇智能化中的電氣自動化得到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科學技術司:智能與綠色建筑文集3編委會編. 智能與綠色建筑文[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 毛菊英.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2012(03).

3郭策,范然. 設計智能建筑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思路[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5)

4盧建兵. 智能建筑設備電氣自動化系統設計[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

篇6

【關鍵詞】高層;建筑施工;質量控制

1 高層建筑施工特點

由于高層建筑結構規模龐大、功能繁多、系統復雜、建設標準高,所以其施工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

1.1 規模龐大,工期成本高。高層建筑體量大,建筑面積達數大,所需投資往往比較多,這樣建設單位的資金壓力非常大,資金壓力體現在工期成本高,一旦工程延期往往會急劇提高投資成本,降低投資收益。

1.2 基礎埋置深,施工難度大。由于建筑結構穩定和開發地下空間的需要,高層建筑的基礎埋置都比較深,而深基礎施工周期長、施工安全風險大。

1.3 作業空間狹小,施工組織難度高。高層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這一特點決定了高層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層向上進行,作業空間非常狹小,施工組織的難度非常高,必須有效利用作業時間和空間,提高施工效率。

1.4 工期長,冬雨季施工難以避免。高層建筑體量大,施工周期也長。因此,施工過程中冬雨季惡劣天氣不可避免。特別是隨著施工高度的增加。作業環境更加惡劣,風大、溫度低都給結構施工帶來很大困難。

1.5 功能繁多,系統復雜,施工組織要求高?,F代高層建筑往往功能繁多,為了實現建筑功能,系統也就非常復雜,除了建筑結構外,還包含強電系統、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梯系統、消防系統和樓宇自控系統等。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保質保量完成這些系統的施工,對總承包商的施工組織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2 高層建筑施工質量控制的重點

2.1 高層建筑“三線”控制

對高層建筑來說,由于涉及面廣,操作難度大,經常會發生位移或不準現象?!叭€”的控制是高層建筑的一大難點,也是其控制的重點?!叭€”主要指:(l)垂直度的控制;(2)軸線的控制;(3)標高線的控制。

2.1.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證高層建筑的質量基礎,也是關鍵的環節之一。為了控制建筑大樓的垂直度,首先應根據大樓柱網布置情況,先將大樓四個邊角柱的位置確定。在安裝四個邊角柱的模板時,沿柱外層上彈出厚度線,立模、加支撐,采用吊線的方法測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證垂直度100%后,對準模板外邊線加固支撐、澆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該四柱為基線,拉條鋼線,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過程中的垂直度控制,應用激光儀加重錘進行雙重較驗,這樣更能增添垂直度的準確性,同時加上內、外雙控使高層建筑的豎向投測誤差能減小到最低限度。

2.1.2 軸線的控制

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腳手架與施工層同步向上,導致從一些基準點無法引測。因此在±0.00結構施工復核軸線無誤后,以一層樓面為基準在最長縱橫向預埋多塊200*200*8mm鋼板,在鋼板上標出控制軸線或主軸線控制點:二層及以上施工時,以一層樓面為基準在每層樓面相應位置留設 200*200mm方洞,采用大線錘引測下層樓面的控制點,再用經緯儀及鋼卷尺進行軸線校正,放出各層軸線和細部尺寸線。

2.1.3 標高線的控制

在每層預控軸線的至少四個洞口(一般高層至少要由3處向上引測)進行標高的定位,同時輔以多層標高總和的復核,然后輔以水準儀抄平,復核此四點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確保標高的準確性。

這其中對四個洞口標高自身的準確性要求提高,因施工過程中模板、澆筑、加載等原因,洞口標高可能失去基準作用。為此必須確保引測點的可靠性,加強洞口處模板支撐,同時輔以直徑為12鋼筋控制該部位樓面厚度,確保標高的準確。

在大樓四角、四周具備條件處設立層高、累計層高復核點,每層向上都附以該位置進行復核,防止累計誤差過大。層面標高復核過程中必須實現每層面的四個洞口控制點與外層高復核點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確認標高的準確性,達到標高控制的目的。

2.2 高層建筑的強度控制

高層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長,氣候及工作條件影響因素多,有時會發生混凝土強度離散性大,甚至不合格,而混凝土的強度又直接關系到整個高層建筑結構的可靠性,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制約和決定著高層建筑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因此對混凝土強度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2.3 高層建筑裂縫的控制

一般來講,高層建筑中的混凝土強度偏高、量較大、且帶有地下室,所以裂縫產生的可能性更大。同時由于高層結構的時常用到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水泥在水化熱過程中要釋放大量的熱量,從而引起混凝土的溫度變化,產生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往往形成混凝土裂縫,而裂縫一旦產生不僅影響建筑物的美觀,還對結構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影響。高層建筑基礎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以及施工縫、后澆帶防水,抗滲應有施工技術方案。大體積混凝土澆注時由于內外溫差使混凝土內部產生很大的應力,以至混凝土表面出現大量的裂縫,因此混凝土內、外溫差必須控制在25℃以內,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

2.3.1 選用中低熱的水泥品種,如礦渣水泥。

2.3.2 盡量減少大體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2.3.3 摻加適量緩凝劑,使泵送混凝土的放熱高峰相對延遲,峰值降低。

2.3.4 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2.3.5 混凝土的表面蓄熱保溫。

混凝土的防水有自防水和外防水之分,根據設計要求檢查混凝土的配合比,防水材料的合格證及試驗報告,檢查現場的施工方法和質量。外墻混凝土的抗滲重點檢查墻身與底板交接施工縫處是否加設止水措施,加設的止水措施是否滿足要求。

2.4 高層建筑鋼筋質量控制

高層建筑工程體量大,框架、剪力墻節點多,且節點鋼筋相互交叉錯綜復雜,鋼筋布置很密,而這些節點是高層建筑結構的重要部位,應當引起參建各方的高度重視。

在施工之前,必須嚴把鋼筋的質量關,絕對按設計要求標準、規格進料,材料質量要經化驗,以化驗單為依據,不合格品一律不準使用。要加強自檢、互檢、抽檢工作,對綁扎完畢的鋼筋,一定要與設計圖紙相核對,不得有任何誤差。

2.4.1 高層建筑鋼筋的連接宜采用機械連接,接頭的位置,相鄰鋼筋接頭的距離應符合《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的要求,同時重點檢查直螺紋接頭的形式檢驗報告,每驗收批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級別的性能要求。

2.4.2 重點檢查剪力墻洞口的加筋和連梁的配筋及鋼筋的錨固長度,剪力墻邊緣構件的配筋,框架柱核心區箍筋的加密位置,頂層框架柱、梁的邊角,節點鋼筋的錨固,當建筑工程有轉換層等重要部位構件時,鋼筋綁扎成型后應會同設計、監理單位共同進行驗收。

篇7

關鍵詞:鋼筋砼;抗震;高烈度地區;場地卓越周期;塑性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土地越來越少,城市中的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鋼筋砼結構主要由于砼可就地取材且容納大量勞力解決就業問題,因而在近30年來被業界廣泛采用;而在超高層領域對結構選材有很多選項:可選純鋼結構、鋼與鋼筋砼組合結構、鋼筋砼結構等。在目前施工技術條件下及在大震條件下材料利用可以達到比較高的應力狀態,鋼筋抗拉極限強度可達屈服強度的1.25倍,其值在300~400MPa之間、混凝土強度可達立方體強度的0.88倍,其值在20~45MPa之間。因而鋼筋砼可作為超高層結構體系選材主要方向,超高層鋼筋砼結構體系也常作為主要結構受力體系之一。但是超高層鋼筋砼結構體系在高烈度的地震多發區的抗震也有需要特別考慮的問題。本文以??谑凶貦皬V場為例,就超高層鋼筋砼結構體系在高烈度地區運用的一些問題展開探討。

一、場地土動力特性和設計地震動參數

棕櫚廣場由A、B二座塔樓和四層裙房、A棟下三層地下室、B 棟下二層地下室及A、B棟之間一層地下室等組成。A樓建筑結構高度為150.45m,局部154.95m,地上部分35層,地面五層以下層高6.0m標準層高4.0m,屬B級高層建筑。B樓建筑結構高度為148.45m,局部156.45m,地上部分35層,地面四層以下層高6.0m標準層高4.0m,屬B級高層建筑。

棕櫚廣場場地土動力特性和設計地震動參數如下:

(一)場地土動力特性

1.場地卓越周期計算。

地面脈動的主要受風、海洋波浪、地形和城市交通等因素的影響,隨機振動激發場區的振動謂之脈動。脈動與場地條件有著非常密切關系,由于土層是非單一土層,因此,在功率譜上往往反映出多個峰值,其最大的峰值對應的周期,即反映場地的卓越周期。在這里勘察單位要在施工現場選擇三個測點,也就是地面、-10m和-18m(數據隨著建筑物高度的不同有所差異)測量該位置的場地卓越周期。測量過程可以選用891型測振儀和923型井下多功能測振儀,數據采用現場記錄或者無線傳輸的方式進行匯總。由于地面脈動式一種隨機信號,單個數據并不能說明地面脈動的問題,一次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統計技術特點的功率譜密度進行作譜分析,以得到一個比較客觀的結果。經測量棕櫚廣場,自功率譜密度函數,由自譜得到地面周期為0.4秒,-10m處是0.53秒、-18m處是0.42秒,符合鋼筋砼結構體系使用要求。

2.場地脈動加速度分布特征分析。由于地面加速度隨著土層分布的不同,其變化的情況也不相同,但是總體上表現為隨著深度的增加減弱,這一點在棕櫚廣場鋼筋砼結構體系應用中尤為重要。為了詳細了解棕櫚廣場地面、-10m和-18m處的地震反映差異,勘察單位通過脈動加速度測量貫徹其變化的情況,這些數據上的變化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抗震設計,棕櫚廣場現場加速度測量結果如下:

(二)設計地震動參數

棕櫚廣場的A、B二座塔樓都是超過100m的超高建筑,而海南又處于高烈度地區,鋼筋砼結構主要考慮其抗震的性能,設計抗震動參數的主要目的就是給出棕櫚廣場的場地地震反應譜,更好的對鋼筋砼機構進行設計。在這里應該在地面、地下-9m、

-18m處,在近震、遠震條件下記錄人工波,結果見表2、表3:

表2場地平均加速度、速度、位移

二、鋼筋砼結構設計要點

鋼筋砼結構設計要點主要表現在地基與基礎設計、建筑結構布置于選型、建筑超限情況的判斷與抗震概念設計。

(一)地基與基礎設計

地基與基礎設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也就是基礎抗浮設計,和基坑圍護方案,A樓塔樓以外地下三層抗浮水頭13m,砼折算厚度2.7m,有效水反力69.25 kN/m2;B樓塔樓以外地下二層抗浮水頭13m,砼折算厚度2.0m,有效水反力55 kN/m2;地下一層抗浮水頭4m,有效水反力10.5kN/m2。為平衡水浮力,根據不同部位分別采用以下措施:

A樓塔樓以外地下三層采用Φ100(錨桿Φ32鋼筋)×3m錨桿抗浮,均布間距1.45m×1.45m,單根抗拔特征值Rt=150kN;

B樓塔樓以外地下二層采用Φ100(錨桿Φ32鋼筋)×3m錨桿抗浮,均布間距1.65m×1.65m,單根抗拔特征值Rt=150kN;地下一層采用Φ1200人工挖孔樁(樁長8m)抗浮,抗拔力750 kN柱下布樁。

(二)建筑結構布置與選型

建筑結構布置與選型主要包含兩個內容,也就是抗震縫及變形縫,從建筑物的位置來看,A樓和B樓地面部分是完全分開的,而地下部分則是連接在一起的,二從設計用處來看,兩棟樓四樓以下是商業群房,這些與下面的底層建筑是連在一起的。因此可以在A樓宇B樓四層以上分別構建鋼筋砼,四樓以下不設抗震縫。具體建筑結構布置與選型為A樓主體結構采用砼核心筒結構體系,位于十九層設有鋼骨砼桁架加強層??蚣芰撼叽?00×800,邊梁400×1000~1200,框架柱尺寸900×1900核心筒外壁厚500~800內壁厚200~250。 B樓主體結構采用鋼筋砼框架―砼核心筒結構體系,位于十九層設有鋼骨砼桁架加強層??蚣芰撼叽?00×800,邊梁400×1000~1200,框架柱尺寸900×1900核心筒外壁厚500~900內壁厚200~250。裙房采用鋼筋砼框架剪力墻體系,框架梁尺寸450×800,框架柱尺寸700x700,剪力墻厚400。 A、B樓樓蓋都是用現澆鋼筋砼樓蓋體系技術。標準層樓板厚120,局部厚150;加強層樓板厚200,加強層上下層樓板、屋頂及空中花園樓板厚150。

(三)建筑超限情況的判別與抗震概念設計

建筑超限情況A樓建筑高寬比150.45/37.8=4.0,核心筒高寬比150.45/14.8=10.2;在平面布置上規則,在豎向布置上規則,結構高度為150.45超出B級高度限值10.45/140=7.5%。B樓建筑高寬比148.45/37.8=3.9,核心筒高寬比148.45/14.8=10.0;在平面布置上規則,在豎向布置上規則P,結構高度為148.45超出B級高度限值8.45/140=6.0%。塔樓結構與底盤質心距離與底盤相應長邊之比=41.4/130.5=31.7%>20%??拐鸶拍钤O計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合理的地震傳遞途徑;力避因個別或部分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體系承載力喪失;設計有良好變形能力的和耗能能力的結構體系,布置砼核心筒和砼框架組成的二道抗震防線。

三、結構分析主要結果

1.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彈性時程反應分析主要計算結果

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彈性時程分析分別采用SATWE和ETABS程序,其主要計算結果見表4:

2.EPDA&EPSA法動、靜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主要計算結果

動、靜力彈塑性地震反應分析采用EPDA&EPSA程序,計算初始條件見表5:

表5彈塑性動力時程地震反應分析初始條件

計算參數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考察A、B棟塑性鉸在空間和時間出現的順序上和部位有基本相似的規律,X、Y方向在地震作用初期,十九以上有零星梁端出現塑性鉸,隨側推力加大,在十九層核心筒墻體出現塑性鉸,并呈現向上蔓延的趨勢,同時十九層上下邊框梁端出現部分塑性鉸,當達到頂點最大位移時,核心筒根部出現塑性鉸并往上層延伸,此時框架邊梁塑性鉸較發育,但柱自始至終未出現塑性鉸。結構承載能力得到充分釋放。

圖4塑性絞圖

篇8

關鍵詞 : 線路設計;電氣控制;原則;內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pay attention to the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

Keywords: circuit design; electrical control; principles; contents;

中圖分類號:F4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新科技的逐步引入,建筑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高層建筑與智能化樓宇的數量不斷增加,伴隨著建筑業的發展,電氣控制設備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控制線路被廣泛應用于自動化領域中。作為電氣控制的重要環節,電氣控制線路對電氣設備的設計、操作、生產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電氣控制線路的設計是電氣控制的關鍵。

一、建筑電氣設計的主要內容

1.1負荷的計算電力負荷是供電設計的依據參數。計算準確與否,對合理選擇設備,安全可靠與經濟運行,均起決定性作用。高層建筑的電力負荷計算,基本上采用負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數法。

1.2供電電源及電壓的選擇為了保證供電可靠性,現代高層建筑至少應有兩個獨立電源,具體數量應視負荷大小及當地電網條件而定。兩路獨立電源運行方式,原則上是兩路同時供電,互為備用。另外,還須裝設應急備用柴油發電機組,要求在15秒鐘內自動恢復供電,保證事故照明、電腦設備、消防設備、電梯等設備的事故用電。國內高層建筑的供電電壓,都采用10kV標準電壓等級。

1.3高低壓配電系統的設計

1.3.1高壓配電系統:現代高層建筑均是采用兩路獨立的10kV電源同時供電。一般高壓采用單母線分段,自動切換,互為備用。母線分段數目,與電源進線回路數相適應。只有當供電電源為一主一備時,才考慮采用單母線不分段的結線。電源進線幾乎全部采用電纜進線。

1.3.2高壓系統及低壓干線的配電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統。樓層配電則為混合式系統。配電設備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線?,F代高層建筑的豎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線槽。水平干線因走線困難,多采用全塑電纜與豎井母干線聯接。每層樓豎井設配電小間。層間配電箱經插接自動空氣開關從豎井母干線取得電源。當層數較多負荷數較大時,一般按層數分區供電,或將變壓器分散設在地下層、中間層或最頂層。

1.3.3功率因數按規定應補償到0.9—0.95。無功補償都采用集中補償方式。為降低變壓器容量,多集中裝設在低壓側,與配電屏放在一起,但必須采用于式移相電容器。

1.4主要設備的選型

1.4.1高壓開關柜?,F代高層建筑的變配電室設在主樓地下層,按規定不宜采用油開關。國外用于高層建筑的開關有三種類型可供選用:高壓空氣斷路器,SF6開關和真空斷路器。其中高壓空氣斷路器因技術陳舊,SF6開關尺寸數大,氣體具有毒性,故目前10kV真空斷路器應用的較為普遍。因此,應根據高層建筑地下室的標準,選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開關手車式高壓開關柜。

1.4.2電力變壓器。根據防火要求,主樓內是不允許裝設大容量的油浸電力變壓器的。國外有干式變壓器、SFe變壓器和硅油變壓器等三種產品可供選用。

1.4.3應急備用發電機組。過去大多是采用柴油發電機組做應急備用電源的。近年國外高層建筑已開始采用燃汽輪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反應速度快,故障率低等優點。應急備用發電機組必須是快速自起動的。按國外規定,應能在15s內恢復供電。從可靠性出發最好選用兩臺,自動并車。容量較小時也可選用一臺。

1.5電氣照明設計電氣照明設計,包括光源選擇、照度計算、燈具造型,燈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調光控制和照明配電線路敷設等。照明設計與建筑裝飾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應該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藝術意境方面求得統一。選用高光效電光源,可以取得節能的明顯效果。

1.6防雷與接地現代高層建筑的防雷設計,采用避雷針和避雷帶的做法簡單可靠、經濟合算。但必須保證各層樓面鋼筋、金屬管道與該層用作引下線的柱筋有可靠的連接,形成等電位層。現代高層建筑都是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是十分可靠的。關鍵是做好金屬管線的接地?,F代高層建筑的防雷接地、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組成混合接地系統。接地電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歐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基礎作接地板。盡管基礎鋼筋等自然接地體已能滿足接地電阻的要求,仍需要裝設水平的人工接地體,將主要的建筑物基礎連接成接地網,這對均衡電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處。

二、線路安裝內容及要點

2.1地面敷設線槽的定義

2.1.1地面線槽是一種封閉的、直接隱蔽于地面下的金屬線槽,可以靈活方便地提供電源、電話、電視、計算機、話筒等線纜傳輸電能和信號接口。其設計是根據建筑物近期和發展需要布置線槽的縱橫間距,根據穿線的根數、橫截面積和工藝要求確定線槽的規格及槽數。

2.1.2地面線槽規格型號設置與布線參數要求內外均熱浸鍍鋅,出線口處采用無螺紋接口,線槽標準長度為3m(可特殊加工),線槽出線口開孔尺寸

2.2地面線槽的敷設安裝工藝

2.2.1彈線定位:根據設計圖紙確定線槽走向,從始端至終端找好水平線或垂直線,用粉線袋由線路的中心向外進行彈線,按照設計圖要求及施工驗收規范規定,分別找出分線盒、分線口及支架的具置,用鉛筆分別標注。一般支架間距為1.0—1.5m。

2.2.2線槽敷設:根據標準位置放置分線盒和支架,然后放置線槽和出線口,同時根據需要加各種配件,朝上的線槽不必立得太長,否則易被砸斷。連接完畢后,調整支架和塑料蓋,使出線口到適當高度。達到位置正確,固定牢固,走向合理。線槽水平或垂直敷設部分平直度和垂直度允許偏差不超過5mm。為防止灰漿進入,各連接處周邊抹專用膠,各分線盒、出線口盒蓋擰緊,并用鐵絲綁扎,未端加塑料封堵。澆筑混凝土時設專人看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2.3槽內配線:首先清掃線槽,可先將帶線穿插至出線口,然后將布條綁在帶線一端,從中一端將布線條拉出,反復多次可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也可用空氣壓縮機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吹出。放線前應先檢查管及線槽連接處的護口是否齊全,其放線和導線連接部分與其它管路敷設形式大致相同。

2.2.4線路檢測:線路檢查及絕緣遙測按相關規范操作。

2.2.5面板安裝一配合裝修,依據各出線口用途,安裝相應的終端面板。

2.2.6地面線槽表面混凝土厚度應大于20mm:

2.2.7線槽內外應光滑平整,無棱刺,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

2.2.8支架與調整螺栓調整線槽高度一般以30—50mm為宜:

結束語

電氣控制線路設計靈活性強,要經常性的讀解、分析書本中典型的控制電路。在設計完電路后,務必反復校核,然后再模擬板上進行實操接線,觀察是否能安全、可靠、穩定的運行,合理化試車成功的控制電路在生產中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給一個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生產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1]莫少榮.電氣控制線路設計基礎的探究[J].科技傳播,2011.

篇9

關鍵詞:FTTX接入;WLAN接入;對比

1.FTTX接入方式

FTTX指的是光纖接入,X代表H/O、B、N等,X為H/O表示光纖到戶,為B表示光纖到大樓,為N表示光纖到節點。 

光纖接入目前主要有FTTH/O、FTTB、FTTN三種方式。 

三種方式均可以利用現有固網網元,新建OLT、OBD、ONU。 

光纖接入網絡的三種系統結構在網絡發展過程中,每種結構都有其應用和優勢,而且在經濟地向全業務問演進過程中,每種結構都是關鍵的一環。 

FTTN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是它將光纖進一步推向用戶網絡。它建立起一個接入平臺,能提供話音、高速數據和視頻業務給眾多的家庭而不需要完全重建接入環路和分配網絡。根據需求,可以在光纖節點處增加一個插件,即可提供所需業務。在因業務驅動或網絡重建使光纖節點移到路邊或家庭之前,FTTN將疊加于并利用現有的銅線分配網絡。 

當采用FTTB方式時,可消除由電纜傳輸可能帶來的誤差。它使光纖更深入到用戶網絡中,這可減少潛在的網絡問題的發生和由于現場操作引起的性能惡化。目前FTTB是最健壯和“可部署的”的網絡,是將來可演進到FTTH的網絡。 

作為提供光纖到家的最終網絡形式,FTTH去掉了整個銅線設施:饋線、配線和引入線。對所有的寬帶應用,這種結構是最健壯和長久的未來解決方案。它還去掉了銅線所需要的所有維護工作并大大延長了網絡壽命。 

網絡的連接末端是用戶住宅設備,是家庭內所有業務的接入平臺,它提供網絡連接以及將所有業務分配給住宅內的各個網元。 

2.WL AN接入方式

WLAN指應用無線通信技術將計算機設備互聯起來,構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實現資源共享的網絡體系。無線局域網本質的特點是不再使用通信電纜將計算機與網絡連接起來,而是通過無線的方式連接,從而使網絡的構建和終端的移動更加靈活。 

802.11是IEEE在1997年為無線局域網定義的一個無線網絡通信的工業標準。此后這一標準又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形成802.11x的標準系列。802.1lx標準是現在無線局域網的主流標準。 目前應用最多的是802.11a/b/g三個標準均己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最新通過的標準是802.11n,在傳輸速度上有了一個大的飛躍,最高可以達到540Mbps。 

802.11協議伴隨擴展協議的發展和普及,其已經逐漸淘汰。802.11b是繼802.11協議后形成的無線網絡協議,盛行一時,但是它僅僅具備l1Mbps帶寬,不能滿足很多局域網內特殊業務要求。之后,出現802.1la,這個協議支持速率高達54Mbps,可以滿足多數業務需要,但是其工作在5GHz,與802.11和802.1lb在硬件上得不到兼容,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為了保持802.11a高速率和802.11b兼容性,在802.11b基礎上經過優化,編制出802.1lg協議,它即保持54Mbps速率,又兼容802.1lb 2.4GHz工作頻段,對802.1lb客戶群有著良好硬件兼容性,成為了主流。在802.1lg協議之后,又誕生了802.11n協議,再次提高了無線網絡速率、更好頻段兼容性和使無線局域網達到以太網的性能水平。

WLAN用于無線接入時,通過五類線或光纖接入到樓道交換機,再通過匯聚交換機,然后利用現有的IP城域網網元,組成整個網絡。

3.不同場景覆蓋方案

為了比較清楚地對比二者在技術上的差異,針對WLAN接入和光纖接入方式的特點,選取三種特定的場景,分析二者的具體應用解決方案。

場景一:WLAN——FTTB。高層獨棟寫字樓,30層,層高3米,每層面積1200平方米,長60—70米,寬l8米,中間有走廊。

(1)采用FTTB+LAN方式。分光器置于樓道中,樓內設備采用ONU內置LAN和IAD的方式,向用戶提供寬帶和話音業務。 

分光器置于弱電井中,設置10個左右ONU,ONU的端口配置容量按照預測的用戶數量配置,后期根據情況調整。整棟大樓需要布設一根6芯的光纜到OLT即可。

 

(2)寫字樓的覆蓋方式主要有兩種,室分系統和AP直接覆蓋。對于大樓已經有分布系統的,建議采用分布系統方式。沒有分布系統的可以考慮采用小功率AP直接覆蓋方式。寫字樓內無線用戶數量較多,不僅要考慮AP的覆蓋范圍外,更應保證各用戶的有效帶寬,每層需部署多個AP。 

如果采用小功率AP直接覆蓋,則每層樓至少需要5個AP,則30層樓共需約150個AP。每三層左右需要考慮一個樓道交換機,所有樓道交換機需上行至一個三層交換機再統一出口到城域網末端網元。 

場景二:WLAN——FTTH/O。生活小區,均為8層樓房,一層為車庫和雜物間,層高3米,每棟3個單元,長50~60米,寬8~10米;整個小區共20棟。 

(1)采用FTTB+DSL方式。分光器置于小區區域比較中心位置,樓內設備可采用ONU內置DSL的方式,向用戶提供寬帶和話音業務。 

采用單芯雙向技術,支持多級分光,光纖消耗數量小,整個小區需要布設一根6芯的光纜到OLT即可。 

每棟樓樓梯間設置一個ONU,ONU的端口容量配置按照短期預測的用戶數情況配置,后期可以再靈活調整。

(2)在正對的樓層中間安裝AP和定向天線,對樓AP的信號透過門窗可有效地覆蓋本樓縱向2個房間。如果樓宇的縱向超過3個房間,需要考慮從樓的兩邊向本樓進行覆蓋。如果確實難以找到可以利用的建筑物,則需要考慮利用生活小區內的路燈柱,或另加水泥柱作AP和天線的固定物。 

每棟需要2個室外型500mW AP。點對點傳輸,每個AP需兩芯光纖,如果不增加樓道交換機,則需要2*20*2=80芯光纜;增加5臺左右樓道交換機,也需要5*2=10芯光纜;整個小區需要布設一根10芯/80芯的光纜到城域網末端網元。

場景三:WLAN— FTTN。生活小區,均為14層樓房,層高3米,每棟3個單元,長50~60米,寬8~10米。整個小區共20棟。 

(1) 與場景二類似,不同的是由于是高層小區,AP的數量需要加倍,AP的天線采取不同的傾角。每棟需要4個室外型500mW AP。點對點傳輸,每個AP需兩芯光纖,如果不增加樓道交換機,則需要4*20*2=160芯光纜;增加5臺左右樓道交換機,也需要5*2=10芯光纜;整個小區需要布設一根10芯/80芯的光纜到城域網末端網元。 

(2)采用FTTB+DSL方式。與場景二類似,只是增大ONU設備的容量。整個小區需要布設一根6芯的光纜到OLT即可。

篇10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國際上通常將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定義為超高層建筑。近幾年來,由于經濟快速增長和城市土地資源日漸稀缺,大量興建超高層建筑成為解決城市化對空間需求的有效手段,我國超高層建筑的迅速發展也給火災防控帶來了隱患和難題。在同等條件下,超高層建筑與一般低層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其發生火災時的危險性也比較嚴重。2009年央視大火發生后,超高層建筑的防火工作成為城市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仍難以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近年來國內外超高層建筑火災事故頻繁發生,暴露出超高層建筑缺乏針對性防火規范和科學客觀的防火設計等一系列問題,也再次引發了大眾對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審視。因此,對超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和存在的隱患進行研究,探討超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預防措施,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概述

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主要是利用探測器中的火焰、溫度、敏感元件、自動檢測區域內火災發生時的火焰、煙霧等信號,同時將這些信號轉變為電信號。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及撲救難度,依據防火和設計規范確定建筑物保護對象的級別,系統采用的形式及需設計的內容、要求。一般情況下,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具有兩種功能,即探測警報和聯動控制,只有當某些小型建筑物沒有聯動控制的需求時,才會發揮出探測報警器其中的部分功能。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分區域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三種;二級保護對象可采用區域報警系統或集中報警系統;一級保護對象可采用集中報警系統或控制中心報警系統;特級保護對象應采用控制中心報警系統。早期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大部分采用多線制,控制系統線數多、系統大,控制器需要分別單獨與各控制執行機構或探測器實施機構連線,其使用、布線、維護及施工非常繁瑣復雜。再加上系統的故障率和誤報率較高,因此,控制器還需要設立專門的端子箱。

二、超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

1、管井多,煙囪效應顯著,火災蔓延速度快

超高層建筑內部有大量的管道、豎井、樓梯間、電梯井、排氣道等各種管井和通道。這些通道從地面一直通到最高層。一旦發生火災,這些部位就成了一座拔風的“煙囪”,加速火勢的蔓延。這也就是超高層建筑著火的最大特點――“煙囪效應”。建筑物越高,“煙囪效應”越明顯。消防部門曾做過實驗,一座高度為100m的超高層建筑,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氣順著豎向管井擴散至頂層只需要30s。30s的時間,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體火場”。

2、建筑物高、人員密集、疏散距離長

疏散速度慢高層樓宇特別是超高層,普遍存在人員結構復雜,疏散意識不強,逃生能力差等問題。超高層建筑因樓層高,垂直疏散距離遠,需要疏散的時間長。火災中,人流疏散速度遠慢于煙氣流動速度,加之疏散方向與煙火蔓延的方向、救援人員的前進方向相反,增加了疏散的困難和危險。由于人員高度集中而疏散設施少,造成人流密度過大,影響疏散速度?!陡邔用裼媒ㄖO計防火規范》第6.1.13.1條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筑,自高層建筑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一棟120m的超高層建筑,以兩個避難層間隔15層計算,假定樓梯間長度為5.8m,層高3.6m,疏散人員要步行160多米的水平距離才能到達下一個避難層,垂直高差達到50m?;馂臅r,要在5~7min內,讓各樓層特別是高樓層的人員全部安全疏散出去,并離開建筑物,幾乎是不可能的。

3、使用功能復雜、起火因素多

火災撲救難度大超高層建筑入駐單位多,綜合性較強,大多集餐飲、娛樂、商場、酒店、辦公于一體。特別是一些建筑面積較大、層數較多的超高層公共建筑,內部功能更為復雜,用電設備繁多,管理相對混亂,存在大量可燃物和著火源。一旦發生火災,火場熱輻射強、煙霧濃、火勢向上蔓延速度快、途徑多,消防隊員難以有效滅火。目前的超高層建筑基本都在150m以上,而最高的消防舉高車也只有101m。況且超高層建筑一般都是各地方地標建筑,位于城市繁華地帶。如果受報警晚、首批力量調集不及時、道路擁堵、消防官兵對轄區和重點單位情況不熟悉、作戰任務分工不明確、技戰術訓練不到位,以及單位內部固定消防設施故障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則火災不受控制的發展時間可能更長,撲救難度也就更大。

三、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組件的確定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的確定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包括火災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火災報警控制器、火災警報器及具有其他輔助功能的裝置等組成,以完成監測火情并及時報警的任務。

1.1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火災探測器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對象可分為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感光火災煙溫復合式火災探測器以及氣體火災探測器,按其測控范圍又可分為點型火災探測器和線型火災探測器兩大類。在選用火災探測器時應按照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驗收規范》的有關要求來進行。建筑物內需設置火災探測器的部位、房間,根據房間的使用功能、建筑高度來選擇火災探測器的種類。有的建筑物空間大,房間高度過高,不適合點式火災探測器,可采用對射式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可能產生油類火災且環境惡劣的場所,不宜安裝點式火災探測器的夾層、悶頂宜采用空氣管式線型差溫探測器;電纜井、電纜隧道、電纜夾層、電纜橋架、配電裝置、變壓器等場所部位宜選擇纜式線型定溫探測器。

1.2火災報警系統配套設備的設置

火災報警系統配套設備包括手動報警按鈕、消火栓報警按鈕、現場模塊、火災顯示盤、聲光訊響器以及CRT報警顯示系統等。其中,每個防火分區至少設置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并宜設置在公共活動場所的出入口處。高規中規定臨時高壓給水系統的每個消火栓處應設直接啟動消防水泵的按鈕,并應設有保護按鈕的設施,消火栓按鈕一般設在消火栓箱內,具有動作地址編碼,能直接聯動起動消防水泵。

1.3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設置

火災報警控制器按其用途不一樣,可分為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會集火災報警控制器和通用火災報警控制器三種根本類型。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的首要特點是控制器直接銜接火災探測器,處理各種報警信號,是構成主動報警體系最常用的設備之一;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的首要特點是通常不與火災探測器相連,而與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相連,處理區域級火災報警控制器送來信號,常使用在較大型體系中;通用火災報警控制器的首要特點是它兼有區域、會集兩級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兩層特點。經過設置參數既可作區域級使用,銜接探測器;又可作會集級使用,銜接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

1.4火災警報裝置、火災應急廣播及消防通信系統的設置

未設置火災應急廣播的系統應設置火災警報裝置,每個防火分區至少設一個火災警報裝置,其位置宜在各樓層走道靠近樓梯口處。一般在區域報警系統中面積大、人員少的倉庫、車庫等場所,不需設應急廣播,設置聲光火災警報裝置?!痘馂淖詣訄缶到y設計規范》第5.4.1條規定:控制中心報警系統應設置火災應急廣播,集中報警系統宜設置火災應急廣播。高層建筑和大型民用建筑內人員較多,火災影響面大,為了疏散又便于統一指揮,一般都應設應急廣播系統。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發電機房、配變電室、主要通風、空調機房、消防電梯機房等其他與消防聯動有關的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應設消防專用電話分機;現在手動報警按鈕通常帶電話插孔,無須再設專門的電話塞孔。消防專用電話線路為獨立消防通信系統,消防控制室應設置可直接報警的119外線電話,不能通過建筑物內部的總機。

結束語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火災早期有預警作用。早一分鐘報警,就多一分鐘逃生時間,這對于疏散難度很大的超高層建筑來說就多提供了一份生存的機會。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形式,發生火災的不同反應程度,設置適合的火災報警探測器,是每一個設計人員的責任。另外,對于超高層建筑,由于火災蔓延速度極快,第一時間控制火勢不僅為人員疏散爭取了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消防隊趕來時對火災撲救的難度。超高層建筑面積龐大、功能復雜、人流密集,采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安防監控系統、門禁系統等聯動,可以根據實時狀況疏導組織人員的疏散,降低扎堆現象,減少疏散盲目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今后安防系統和消防系統整合將有效的提高超高層樓宇的安全等級。

參考文獻

[1]鄭付.淺談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J].現代經濟信息,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