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線上教學質量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提高線上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中興通信學院全體企業老師與學校教職工一致,自覺地響應國家號召和學校相關規定,居家不外出、未經允許不返校,自檢自查,積極響應落實學?!把悠诓谎咏蹋Un不停學”的安排,采取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與學改革創新,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學生靈活自主學習。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優勢資源,做到標準不降低、內容不減少,認真負責做好疫情起在線教學工作。
一、積極學習和落實學校相關文件及會議精神
自疫情防疫工作開展以來,中興通信學院組織全體成員,通過QQ、微信以及釘釘軟件等網絡平臺開展的疫情防疫工作系列文件和會議的學習,領會、落實學校文件和會議精神。與學校決策保持高度一致,密切關注學校相關規定,要求和落實責任,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二、積極主動,研究線上教學質量把控:2020年3月4日,中興通信學院常務副院長熊亮組織召開線上教學專題會議,就線上教學的質量監控進行專題討論,研究如何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滿意度。
會上,程艷老師分享了在線教學經驗,從課前的授課準備;課中的線上教學;課后的學習監控、課后答疑和授課總結等多方面進行分享、中興通信學院全體企業教師進行補充完善。會議要求,在線授課教師需提交考勤及表現記錄表、課后答疑截圖、作業評閱記錄表、學生課后截圖、授課視頻、校企溝通截圖、授課總結、滿意度調查等資料,其中授課總結為每周一次,滿意度調查每2周提交一次,并強調各位老師在直播課后都會開展線上教學總結會,總結優點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轉變觀念,回歸常識,高質量推動線上教學。
中興通信學院全體成員全面投入線上教學工作,還針對直播教學、錄制授課視頻、課件、教材開發、畢業設計指導等方面開展了多次集中研討,制定了詳細的線上教學計劃和教學預案,保證線上教學正常進行。
三、開展線上教學、直播授課:自2019年3月2日,結合學校相關課程安排,中興通信學院共開展《Linux項目網絡綜合實訓》、《虛擬化技術》、《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通信技術綜合實訓1》、《數據通信技術基礎實訓》和《云計算高級運維技術》6門課程,共計36學時,通過“直播+錄播”的方式,采用騰訊課堂、經世優學等直播軟件進行知識講授,以QQ群開展答疑和遠程指導。同時深入調研企業教師課前準備、線上教學過程、教學水平、課后答疑、學生管理、教學效果等方面情況。在此期間進行了4次滿意度調查,其中企業老師的在線教學認可度達到95%以上。
篇2
關鍵詞:高職擴招;課程思政;工學矛盾;多元教學;考核評價
職業教育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2019~2021年連續三年高職院校面向下崗職工、退役軍人、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人員開展社會擴招。面對新型群體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融入思政元素,發揮課程育人作用,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值得高職專業教師思考和探究。利用“建筑材料與檢測”省級教學示范課建設,分析統招和擴招不同生源的差異,在專業課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思政知識與專業課程知識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結合課程教學組織設計和課程思政有機融入,采用多元教學模式與靈活機制的考核評價,打造符合高職擴招學生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全過程育人新格局。
一、傳統課程教學與考核現狀
“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是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講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檢測方法及工程應用,讓學生獲得有關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建筑材料常規性能試驗的操作技能,會根據工程特征和環境特點合理、經濟選擇和使用建筑材料,真正做到“會取樣、能檢測、懂評價、知選用”的基本原則,確保為今后從事材料檢測、工程施工和質量監督等職業崗位提供知識與技能。然而,該課程教學組織和教學形式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授課教師僅講解知識點,沒有針對擴招學生的具體實際進行授課,授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結合現有工程案例,課程結束后,僅用一張試卷來考核學生,導致未能完全實現其開設課程的初衷,尤其是針對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缺乏課程技能訓練和考核,同時也缺乏對學生的品格教育和人格歷練提升。
二、課程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制定
“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標準是根據建筑行業人才培養所要求具備的職業能力,圍繞“1”種專業能力—具有合理選擇、調配、管理和檢測材料的能力;實施“2”種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依托“3”個專業崗位—材料員、試驗員和質檢員,設計“4”個教學環節—項目導入—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實驗驗證;學習“5”種模塊材料—砌體材料、混凝土材料、鋼材、裝飾材料和其他材料。教學重點主要從建筑材料選擇、材料進場驗收、質量性能檢測、材料工程應用等方面實施教學,學生通過學習后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材料品種及采購、材料質量與檢驗、材料基本性能試驗等,“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主要采用“頂層設計、標準可依、模塊教學、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即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4],融入職業崗位和資格證書的考核內容,充分體現“課—崗—證”一體化教學。
(二)課程思政融入
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進行實際操作的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這就要求課程教學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使得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敖ㄖ牧吓c檢測”課程建立了思政微教案,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將思政元素具體到教學模塊中,使得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課程導入階段列舉典型的工程案例(從古代長城、嵩岳寺塔,到現代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等),用實際工程吸引學生,增強學生學習專業認同感;以工程災害和事故案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專業責任感;以建筑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自豪感。
(三)教學方案設計
面對高職擴招生源的多樣性和“工學矛盾”,課題組利用淮南聯合大學混合式教學平臺,打造完整的課程資源,包含課件、習題、視頻教學材料和教學互動等;“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過程設計成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相輔相成,讓學生利用工作業余時間進入教學平成線上課程的知識點學習,教師利用周末線下教學和試驗指導完善課程教學內容,根據教學標準要求和課程課時安排開展教學,教學方案設計主要從項目導入-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實驗驗證四個環節設計課堂教學,每個項目圍繞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兩個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四)教學內容組織
圖1材料講解框架結構圖“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圍繞施工現場材料員、試驗員和質量員崗位要求設置,采用模塊化教學,課程整體分為五個模塊,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砌體材料、混凝土材料、鋼材、建筑裝飾材料和其他材料的檢測與應用。要求學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特點,能夠根據工程實際條件選擇和有效使用各種建筑材料,掌握建筑材料的驗收、保管、儲存和應用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以及相關材料的試驗及質量評定的基本技能。同時,了解建筑材料的原料、生產、組成、工作、機理等方面的一般性知識,每種材料學習講解框架結構如圖1所示。針對社招學生特殊群體,把比較容易理解的教學知識點采用線上教學,對于材料的基本性質、砂漿和混凝土配合比、鋼材的應力-應變曲線等復雜理論知識點和技能試驗操作采用線下面授,這樣便于社招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程教學內容。
(五)教學流程設計
本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理念,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中心,以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為本位,將典型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通過項目導入來設計教學流程,采用模塊化教學。課堂講解主要圍繞建筑工程所需材料核心知識點進行講解,針對社招學生主要利用線上教學資源掌握理論知識,周末面授開展線下實操,整體課程教學流程如圖2所示。
三、課程考核評價
課程教學團隊根據《淮南聯合大學關于深化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制定“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考核評價實施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教學過程評價+期末理論測試+課程實訓操作”三個方面。教學過程評價主要包括線上和線下教學,一方面看學生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學習進度,課程學習、課堂參與度和線上作業完成情況,另一方面看周末線下課堂教學出勤和課堂表現;期末理論考試由學院負責安排統一命題和組織測試,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課程實訓操作由任課老師負責組織實施,主要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教學過程評價、期末測試、課程實訓操作占比4∶4∶2。在整個課程考核中,增加拓展項目,主要結合高職擴招學生的特點,對于從事土木工程施工和現場材料管理的社招學生,可以利用從事施工現場材料相關職業技能證書來申請“建筑材料與檢測”學分認定。學分認定申請學校審核通過后,期末理論測試課免考,這種考核方式可以很好地反應高職擴招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體現職業教育注重過程性考核方式,從而達到高職擴招要求的“標準不降、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原則,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達標。
四、結語
高職擴招背景下,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生源,很多學校采用靈活的彈性學制、學分認定和多樣的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和創新教學評價機制尤為重要?;茨下摵洗髮W“建筑材料與檢測”作為省級教學示范課程,針對高職擴招生源特點,采用多樣教學形式、多元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課程教育教學中增添專業知識和育人元素,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彭亞萍,胡大柱,茍小泉,等.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2):128-129,132.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3]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7-69.
[4]黃世謀.基于“如鹽在肴”的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探索[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3):54-58.
[5]隆平,羅源,田偉軍.高等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2019,12(2):3-5.
篇3
摘要:文章介紹了MOOCs的基本發展概況,探討了MOOCs的強勢發展對圖書館資源服務產生的影響,MOOCs的出現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它將成為提升圖書館資源服務的助推器。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12-0115-02
收稿日期:2014-11-02
作者簡介:徐大葉(1974-),渤海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1MOOCs發展歷程簡介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譯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這一概念的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1961年,1961年4月巴克敏斯特?富勒針對教育科技的工業化規模發表了一個演講。1962年,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個研究“擴大人類智力之概念綱領”,并在其中強調使用電腦輔助學習的可能性。在此計劃書里,恩格爾巴特提倡電腦個人化,并解釋使用個人電腦搭配電腦間的網絡為何將造成巨大、擴及世界規模的交換資訊潮。2007年大衛?懷利在猶他州州立大學教授早期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或稱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原型,一個開放給全球有興趣學習的人來參與的研究生課程。在成為開放課程之前,這門課本來只有5 個研究生選修,后來變成有50 個來自8 個國家的學生選修。2008年,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的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wer聯合提出了MOOCs的概念。2011年秋季斯坦福大學Sebastian Thrun教授在網上向來自全球190個國家16萬學生開設了《人工智能》課程。
相關人士指出,MOOCs的本質是以定制的平臺技術為基礎、嚴格的課程制度為保障,以教師、學習者、平臺之間無處不在的交互為經絡,以交互產生的各種課程材料為骨肉,由此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它必須抓住學習者的需求,精益求精地對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各個小細節進行完善,從而能夠吸引學習者在這樣宜居的學習生態中持續投入、不斷學習。
2三大知名MOOCs平臺
Coursera、Udacity和Edx為三大MOOCs平臺。Coursera(https://)是由斯坦福大學教授在2011年創立的盈利性網站,目前有30多家大學加入了Coursera陣營。其中包括了很多美國的常青藤大學,以及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萊斯、加州理工等。開設了20個科目的204門課程,包括計算機科學、數學、商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工程學和教育等。截至2014年6月,已經有109所世界知名高校成為該網站成員,開設課程668門,注冊學生數超過800萬。Udacity(https://)是由斯坦福大學教授創辦的盈利性網站,它沒有與大學結盟,開設18門課程,主要覆蓋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商務。Udacity課程特點是每一門課程都做得非常用心,包括多個單元,每個單元又包含多個知識塊,每個知識塊都有對應的練習以及可以打印的非常詳細的筆記。Edx(https://)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合推出的非盈利性網站,加盟學校包括伯克利、德克薩斯大學系統。開設8門課程,包括化學、計算機科學、電子和公共醫療等課程。該網站除了為全世界學生提供免費課程以外,通過研究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提高線下傳統校園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截至2014年6月,已經有47家高校、非盈利性企業或國際組織成為該網站成員。課程包括生物學、業務、化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金融、電子、工程、食品與營養、歷史、人文、法律、文學、數學、醫學、音樂、哲學、物理、科學、統計等200多門。
國內高校也紛紛加入MOOCs行列,北京大學:加入Edx、Coursera,11門課程;清華大學:加入Edx、Coursera,11門課程;上海交通大學:加入Coursera,計劃建設52門,翻轉課堂13門;復旦大學:加入Coursera,11門課程;浙江大學:加入Coursera。在第六屆“大學教學改革研討會”上,教育部號召985/211院校制作MOOCs課程。3MOOCs作為高校圖書館提升資源服務助推器的表現3.1本地資源數字化的深度加工
隨著全球信息化、數字化程度的全面推進,國內大多數圖書館都處在由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發展轉型的過程中,館內紙質資源數字化進程加快,電子資源采購經費比例不斷提高。對遼寧省內十余所高校圖書館資源采購經費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高校電子資源采購經費占總經費的平均比例約為44%,在剩余的56%經費中,紙質圖書(帶全文數據)的采購經費約占76%,紙質報刊的經費約占24%。綜合以上數據分析,采購電子資源和帶全文數據的圖書所用經費比例約占經費總數的86%。對于如此之多的數字資源,圖書館不應僅提供一個可供讀者使用的數據源與檢索方法,而是應該通過各種文獻管理軟件如SPSS、Endnote、Biblioscape、Notefirst、Referencemanager、NoteExpress等的使用,對館藏全部資源進行重新分組、標引,對本校已有學科分別設立專題資料庫,供教師和學生進行科研、教學參考。
徐大葉:MOOCs:圖書館提升資源服務的助推器徐大葉:MOOCs:圖書館提升資源服務的助推器3.2網上免費資源的整合
國外名校、非盈利性組織和企業的MOOCs體系建設在全球掀起了一場教育革命,除Udacity、 Coursera、EdX三大巨頭外,還有Stanford Online、NovoED、FutureLearn、Open2Study、iversity、WEPS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MOOCs平臺。每個平臺有不同的特點與側重點。國內的一些機構組織緊跟國外步伐,建立了國內MOOCs平臺,如網易公開課、超星慕課、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MOOC學院、MOOC中文網、慕課網、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等。如此多的MOOCs平臺提供不計其數的免費資源,圖書館應充分發揮人力資源與信息技術優勢,對能夠通過開放獲取的信息資源進行搜集、整理,建立具有學科特色的學術資源庫,并配上相應的檢索端口,擴大教師、學生獲取信息的深度與廣度。
3.3提升圖書館文獻提供的廣度
2013年MOOCs已在全球遍地開花,中國作為高等教育大國,一直關注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態勢。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先加入了MOOCs陣營,隨后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紛紛加入MOOCs行列。MOOCs的發展尚處初級階段,平臺的建設不夠完備,學習者通過平臺只能獲取閱讀書目或文獻的來源,為此學習者就會向本校圖書館申請借閱相關材料,往往學習者所需材料會超越館藏范圍,這就需要圖書館不斷擴大館際合作的范圍,通過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或從規避版權的角度獲取學習者所需資料,以提升學習者文獻借閱的成功率。隨著MOOCs的不斷發展,一些出版機構和個人正在嘗試圖書MOOCs化,如教育部創業培訓指導委員會主任李肖鳴教授將《大學生創業基礎》教材圖書慕課化;人民衛生出版社未來將醫學教材MOOCs化。MOOCs的發展將要求圖書館不斷提升文獻獲取、提供的廣度。
3.4提升圖書館員參與MOOCs的能力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會長郝克明表示:“美國著名高校引領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推動了教育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發展和教育改革中的應用,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激發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苯虒W質量的提高源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人是事業的根本,圖書館是文獻信息與使用者之間的中介,文獻信息提供準確度與完整度及使用者的滿意度是衡量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標尺,因此不論圖書館員的角色如何擴展,其實質都是由圖書館員專業素養與服務能力決定的?,F階段除對現有館員需加強培訓外,還要加強高水平人才的引進,高校往往重視專業教師的引進而忽略圖書館隊伍的建設。一項事業的成功需要匯聚多方面的力量,不論圖書館員充當版權顧問、信息素養培訓師還是多媒體制作師,當務之急是提升能力,使之能夠具備參與MOOCs的能力。
4結語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BL)2014年2月起開始提供大眾線上開放課程服務,開啟了全球國家圖書館提供MOOCs 開放獲取資源的先例。我國當借鑒發達國家MOOCs發展經驗,大力發展我國MOOCs平臺。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機構,可以搜集MOOCs資源,建立共享平臺,為終身受教育者提供通識課與技能培訓課,以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郝克明說:“我們應當緊緊抓住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研究借鑒MOOCs發展的理念,并從我國國情出發,充分調動高等學校和全社會的積極性,在學習國外平臺建設經驗同時,建立我們自己的MOOCs平臺,積極進行相關的教育研究和變革探索,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p>
參考文獻:
[1]張春銘,汪瑞林.“慕課”來了,中國教育怎么辦[N].中國教育報,2013-09-26.
[2]秦鴻.MOOCs的興起及圖書館的角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3):19-24.
[3]葉艷鳴.慕課,撬動圖書館新變革的支點[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19-26.
[4]劉恩濤等.MOOCs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4(2):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