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7: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納米材料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美國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與孩子一起生活的成年人要比不與孩子生活的成年人進食更多的脂肪??蒲腥藛T對6600名年齡在17歲至65歲之間的成年人進行調查后發現,總體看,與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成年人相比,家里有孩子的成年人每天要多進食4.9克脂肪,其中包括1.7克飽和脂肪。報告指出,脂肪過多是造成心臟病的元兇之一,所以與孩子一起生活的成年人在飲食方面應該更加謹慎。

尼安德特人可能與現代人“混種”

美國古人類學家對羅馬尼亞西南一處洞穴中發掘出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分析后發現,它兼具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特征,這表明數千年前,尼安德特人和遷徙至歐洲的現代人類很可能共存過一段時間,二者雜居并“混種”。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曾統治歐洲大陸的一支古人類,后來早期現代人類走出非洲,其中遷徙至歐洲的現代人類將尼安德特人取而代之。

能下抗癌蛋的轉基因雞

曾以培養克隆羊多利而聞名于世的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研究人員目前培育出一種轉基因母雞,這種母雞下的蛋含有能夠抗癌和抗其他疾病的蛋白質。目前轉基因雞下的蛋主要包含兩種蛋白質,一種是能用于治療皮膚癌的抗體miR24,它對關節炎也有療效;另一種是人體干擾素b-1a,它屬于免疫系統蛋白,能夠攻擊腫瘤和病毒,阻止病毒在細胞中復制。

勤說外語可推遲癡呆癥發作

加拿大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表明,勤說外語可以推遲老年癡呆癥發作。研究人員認為,其原因可能是操雙語者用腦更多,大腦供血也更多,腦神經之間的聯系更易保持在健康狀態。研究人員對184名有癡呆癥狀的老年人進行了調查,其中91人只說一種語言,另外93人經常使用兩種語言。他們發現,只說一種語言的人平均在71.4歲就表現出了癡呆癥狀,而說兩種語言的人平均到75.5歲才表現出類似癥狀。

喝咖啡緩解肌肉疼痛

美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喝咖啡可以幫助人們緩解運動過量造成的肌肉疼痛。研究人員在對9名不常飲用咖啡、也不常做健身運動的女學生進行測試后發現,只要攝入約相當于2杯咖啡所含的少量咖啡因,就可將肌肉酸痛減少48%。報告說,被調查者在經過一兩天的健身運動后都感到了肌肉酸痛,這時研究人員讓她們中的部分人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讓另一部分人喝替代飲料,然后再做腿部運動。結果,前者比后者的疼痛減少了48%,在其后的運動中疼痛減少了26%。

法國研究碳納米管毒性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碳納米管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于工業生產中,但這種被普遍看好的新型納米材料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還不為人知。為此,法國決定投資30萬歐元對碳納米管的毒性進行專題研究,以保證這種新型材料的使用安全。碳納米管分多層碳納米管和單層碳納米管,其直徑為幾納米到幾十納米。目前,這種新型納米材料已被應用到輪胎、平板顯示器和汽車制造等領域。

用感冒病毒對付癌癥

英國科學家計劃從今年開始進行用感冒病毒和牛痘病毒治療癌癥的人體臨床試驗,因為在實驗鼠身上的初步研究表明它們能有效消除腫瘤??茖W家需要數年時間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來驗證兩種病毒的療效,如能獲得成功,病毒療法將成為化療和放療之后又一種對付癌癥的標準療法,并能避免嚴重副作用。病毒療法相當于“以毒攻毒”。

啤酒花成分可有效減輕

花粉過敏癥狀

啤酒花,又稱蛇麻草,被廣泛應用到啤酒釀造工藝中,以增加啤酒的苦味。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啤酒花成分對減輕花粉過敏癥狀有一定效果,不過喝啤酒是沒有作用的。研究人員介紹,組胺是導致流鼻涕、打噴嚏等花粉過敏癥狀的“罪魁禍首”。而啤酒花成分可以抑制組胺的產生,從而達到減輕花粉過敏癥狀的目的。

女性肺癌患者生存幾率高于男性

美國醫學專家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同等情況下,女性肺癌患者生存幾率要高于男性。研究人員通過一項長達7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不同性別肺癌患者的生存幾率。結果發現,在患病5年后,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是60%,而男性患者的生存率為50%,而且女性在肺癌的各個階段都具有更高的生存率。這項研究共跟蹤了1085名肺癌患者,其中包括671名男性和414名女性。

用染料開發信息存儲材料

法國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利用光和熱能的作用,將染料普魯士藍變為可存儲信息的新型材料,為信息存儲進一步微型化開辟了新路。普魯士藍是人類很早以前就開始使用的一種普通染料。法國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在零下150攝氏度的紅光作用下,這種物質可以從無磁狀態(關)轉變成有磁狀態(開),如果重新加熱,這種物質又恢復到無磁狀態。此外,無論是在有磁還是在無磁狀態,這種物質都非常穩定。

用響尾蛇毒液研制出高效止痛劑

巴西圣保羅布坦坦研究所應用毒物學中心利用響尾蛇毒液中的成分研制出一種新型止痛劑,藥效強于嗎啡。這種新型止痛劑是由該研究所創始人兼蛇類研究學家維塔爾?布拉西爾研制成功的。據介紹,這種尚未正式命名的新型止痛劑不僅藥效比此前使用的止痛劑高出很多,而且不像嗎啡那樣具有副作用,未來有望用于各種慢性病,特別是用來緩解癌癥引起的疼痛。

喝奶茶不利于保護心血管

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原本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的紅茶,在加入牛奶之后飲用,將失去上述功效。專家讓16名健康志愿者分別飲用紅茶和奶茶,并通過超聲波觀測他們手臂動脈的變化,結果發現,飲用加入牛奶的紅茶失去了預料中的擴張動脈血管的功效。專家表示,在紅茶中加入牛奶后,紅茶中的抗氧化物將與牛奶中的酪蛋白中和,因而無法發揮保護心血管的功效。

日本用廢棄卵子育出胚胎干細胞

體外受精失敗的卵子通常會被拋棄,而日本科學家嘗試向受精失敗的實驗鼠卵子中植入體細胞核,培育出了胚胎干細胞。研究小組向體外受精失敗的432個實驗鼠卵子中移植了體細胞核,培育出克隆胚胎。之后,把這些克隆胚胎浸泡到特定的化學物質中,結果有6%的克隆胚胎生成了胚胎干細胞,這與使用新鮮卵子時7%的成功率相差無幾。

篇2

如果說鋼鐵、水泥是傳統產業的重要基礎,那么,新材料就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石。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的或正在研發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傳統材料更為優異的性能。新材料技術則是按照人的意志,通過物理研究、材料設計、材料加工、試驗評價等一系列研究過程,創造出能滿足各種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術。

新材料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它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成為21世紀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同傳統材料一樣,新材料可以從結構組成、功能和應用領域等多種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類,不同的分類之間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應用領域和當今的研究熱點把新材料分為以下的主要領域: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溫超導材料、磁性材料、金剛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場規模已超過4000億美元,由新材料帶動而產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則是更大的市場。由于看好中國新材料市場的發展潛力,國際材料巨頭也紛紛調整其在中國的戰略布局,杜邦、拜耳、巴斯夫等跨國企業紛紛增加投資,尋求與中國本土企業的戰略合作。有關研究機構預計,到2010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將急劇擴大,有望突破1300億元。

篇3

關鍵詞 TiO2 光催化劑 摻雜改性

中圖分類號:O472 ; O643 文獻標識碼:A

1金屬離子摻雜改性

大量的研究報告顯示金屬離子的摻入可改善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在TiO2晶格中摻入金屬離子可達到通過引入缺陷位置或改變結晶度來抑制電子與空穴的復合、延長載流子的壽命,從而改善光催化性能。

金屬離子摻雜對電荷對遷移過程的影響主要存在三個方面:

(1)當半導體的表面電荷層厚度達到與入射光的入射深度相同時,催化劑的光致電子和空穴的分離最有效,催化劑對光的利用效率也最高,此時的金屬離子的摻雜量為最佳摻雜量。

(2)摻雜離子在TiO2晶格中必須既可以捕獲光生電荷,又可以將傳遞光生電荷,摻雜后才能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

(3)金屬離子的最佳摻雜量是通過測量光生電荷的壽命來度量和表征的。

付宏剛等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Fe3+/TiO2/SiO2薄膜,通過對羅丹明B在模擬日光下的光催化降解實驗發現,摻雜0.03%Fe3+得到催化劑對羅丹明B的降解率最高,且Fe3+/TiO2/SiO2薄膜催化劑比TiO2粉體催化劑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曹亞安等研究了Sn4+摻雜對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響,Sn4+/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相對未摻雜TiO2薄膜有所提高,原因如下:TiO2薄膜吸附CO2含量高于Sn4+/TiO2薄膜吸附CO2含量,表面吸附的CO2可以和表面的羥基、橋氧形成雙齒結構的表面物種,使有利于光催化的表面活性物種的含量降低,從而使光催化活性有所降低;Sn4+/TiO2薄膜比TiO2薄膜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光催化活性相應增強;Sn4+的引入,引起了Sn4+/TiO2薄膜相對TiO2薄膜晶格參數和晶包體積的增加,形成晶格缺陷、表面缺陷。尹霞等利用溶膠-凝膠法和微波等離子體沉膜技術,制備了同時摻入Fe3+和H的TiO2薄膜,發現Fe3+-H/TiO2薄膜比Fe3+/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高,可能是由于適量的Fe3+取代Ti4+后,在晶格內部引入了缺陷,成為電子、空穴的陷阱,減少了電子-空穴的復合,延長 ?OH自由基的壽命;摻雜的H原子半徑很小,可以位于TiO2晶格之間,受到近紫外或可見光的照射,氫原子的1s軌道上的電子可以躍遷到2s或2p軌道上,形成空穴,空穴遷移到薄膜的表面,從而更有效地利用了可見光,提高可見光的利用率,提高光催化效果。Pt4+摻雜制備的TiO2薄膜兼具光催化和化學催化雙重活性,到目前為止,能夠兼具光催化和化學催化雙重活性的,僅發現于采用提拉-光沉積兩步法制得的鉑化TiO2薄膜。對于摻雜離子Au3+的引入,由于Au3+能被還原成單質態,所以Au3+摻雜能使吸收光譜發生紅移,能提高對紫外-可見光吸收能力,而且隨著摻雜濃度的增大,吸光度也會增加越多。

2非金屬離子摻雜改性

非金屬元素摻雜二氧化鈦得到廣泛關注,并成為一個研究的熱點,始于Asahi等人發現N摻雜二氧化鈦在可見光下光催化效果有所提高。

非金屬元素(如:C、P、F、N、S等)的摻雜可使雜質原子代替TiO2中的氧原子,使TiO2的價帶變寬,帶隙變窄,因而表面更容易產生高活性電子和空穴,能使表面更容易趨向于超親水性,同時控制TiO2非金屬摻雜物的濃度和性質,可以改變其結晶度、相位和表面結構,使它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效果和超親水性能。N摻雜TiO2薄膜的透射度比起稀土元素摻雜的TiO2要低10%,禁度寬帶也變低,使吸收光譜出現紅移(480~490nm),而且TiO2-xNx薄膜有著很長的光衰退時間(72h)。導帶附近離散的電子水平在帶隙產生使得超親水性和活化時間的延長,并進一步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使其具有較高的超親水性能。Lin等人認為N摻雜的二氧化鈦,N原子的2p軌道形成了高于O2p軌道的定域態,減小了二氧化鈦的禁帶寬度,同時表面O原子缺陷引起的Ti3+離子也會導致禁帶寬度減小,增加二氧化鈦對可見光的吸收。C摻雜TiO2比N、S摻雜TiO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超親水性能。C具有較高的吸附能力,跟TiO2產生協同效應,薄膜表面可以形成納米管,能提高其表面吸附能力。C的摻入使表面會生成石墨靶可以擴展TiO2薄膜的吸收波長到可見光區范圍(450nm),同時表面生成的碳納米管、Ti-C鍵和碳酸鹽,改變了薄膜的表面結構,使其更容易變成超親水性表面。

參考文獻

[1] 付宏剛,王建強,任志宇,等.Fe3+-H/TiO2薄膜催化劑的結構對其光催化性能影響[J].高等學?;瘜W學報,2003,24(9):1671-1676.

[2] 曹亞安,沈東方,張昕彤,等.Sn4+摻雜對TiO2納米顆粒膜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響[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1,22(11):1910-1912.

[3] 尹霞,向建南,翦立新,等. Fe3+-H摻雜TiO2光催化劑的制備、表征與催化性能[J].應用化學,2005,22(6):634-637.

[4] 何春,付豐連,查長虹,等.兼具光催化和化學催化雙重活性的Pt-TiO2薄膜[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3(1):120-121.

[5] 李芳柏,李湘中,李薪軍,等.WO3-TiO2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J].化學學報,2001,59(7):1072.

[6] Asahi R,Morikawa T,et al.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is in nitrogen-doped titanium oxides [J].Science,2001,293(5528):269-271.

[7] Premkumar J.Development of super-hydrophilicity on nitrogen-doped TiO2 thin film surface by photo electrochemical method under visible light [J].Chem Mater,2004,16(21):3980-3981.

篇4

柔性屏幕產品成熱點

多年來,技術工程師們一直都在研發柔性屏幕,致力于將柔性屏幕真正應用到產品中,此前,雖然關于柔性屏幕的消息一直都有見諸報端,但在今年的CES上,由于三星、LG、英特爾等大公司紛紛高調推出柔性屏幕產品,讓柔性屏幕一下子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焦點之一。

在CES上,三星正式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柔性手機屏幕Youm。Youm屏幕使用OLED技術,具有可彎曲、可扭轉和可折疊的特性,同時具有更好的色彩及對比度,以及超薄等特點。同時,三星還展示了一款使用Youm屏幕的Windows Phone手機原型,屏幕在右側邊緣向下彎曲,作為通知區,用戶可以在這個側邊處閱讀信息、股票行情以及其它提醒。讓人遺憾的是,它還不是一款真正的手機,并沒有相機、網絡廣播等一般手機所擁有的大多數功能。

柔性屏幕不止在手機領域火熱,平板電腦領域,柔性屏幕也成了一種趨勢。在今年的CES上,英特爾聯合英國的Plastic Logic和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的Human Media Lab推出了一款像紙一樣輕薄、可彎曲的平板電腦PaperTab。這款平板采用了柔性塑料觸摸屏,其研究人員稱它能夠完美的替代傳統紙張制品,新的界面在觀看的時候還能非常逼真的模仿書本的重疊效果。PaperTab每一屏只能顯示一個 App,但多臺 PaperTab之間有著很強的協作能力,比如相鄰的 PaperTab 間可以彼此感應,只需將兩臺 PaperTab 輕輕接觸,就可以傳送文件、發郵件、照片等。除此之外,多個PaperTab屏幕放在一起可以組成一個更大的屏幕。雖然目前整個產品還處于概念階段,但這種如同紙張一樣的柔性屏幕,很可能會成為未來平板電腦屏幕的發展方向之一。

擁有大屏幕的電視也毫不落后,在經歷對清晰度、舒適度、色彩飽滿度等的追求后,電視屏幕也開始嘗試柔性屏幕,這次CES上,LG就推出了可彎曲屏幕的OLED電視,屏幕內凹,呈現一定的弧度。用戶可以體驗到傳統電視無法帶來的全景效果,尤其是在觀看浩大壯觀的場景時,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都可以使用戶和屏幕處于相同距離,很好地保證了消費者在觀看畫面時眼睛的舒適度。

柔性屏幕走向現實

其實很早之前,諾基亞、索尼、三星等廠商就曾過關于柔性屏幕的產品概念圖,如諾基亞在2012年Lumia 800的會上,就曾過類似的柔性屏幕概念產品——kinetic彈性手機。該手機采用了柔性OLED屏幕,用戶可以通過扭曲手機進行操控,例如,用戶可通過向內彎曲手機來放大圖片,或者通過向外彎曲手機來縮小圖片,也可以通過扭曲手機瀏覽唱片,而當用戶想播放歌曲時,直接彎曲手機就能做到。

而在今年,柔性屏幕很有可能走向現實,不再僅僅只是概念產品。LG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其推出的柔性塑料電子紙顯示屏(Plastic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EPD),EPD首次用塑料電子墨水基板取代傳統的玻璃基板,因此具有柔韌性,可以彎曲,這也是全球首款已經進入實際生產的柔性屏幕。而三星也毫不落后,如三星之前推出的Youm柔性屏幕,就有消息稱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批量生產,甚至有可能出現在新一代的旗艦產品中。蘋果也已經申請了一項柔性屏幕新專利,這項技術不僅能夠允許屏幕彎曲,還可以模擬物理按鍵的觸感、反彈感,并且可以發出聲音,讓一些科幻設想有了實現的可能。

除此之外,諾基亞、飛利浦、夏普、索尼等各大廠商對柔性屏幕技術的研發進程也從沒有停止過,并且都一直有概念產品推出。

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的研究報告稱,在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有源矩陣顯示技術的推動下,2013年全球柔性顯示屏/顯示器件市場的收入將從2007年的大約8000萬美元增長到28億美元。

而Displaybank的預測數據顯示,柔性顯示屏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1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420億美元,還有可能創造出新型顯示應用市場從而引領市場的增長。

不管怎樣,都可以看出,柔性顯示屏市場正處在生命周期的開始階段,并且極具市場潛力,而2013年,正有可能成為柔性屏幕技術集體爆發的一年。

柔性電池來助陣

真正意義上的柔性終端,除了屏幕外,主板、電池、外殼等也都應該是柔性產品,這樣才能讓整個產品真正柔性化,而不是一個只用柔性屏幕包裝的新奇產品,為此,不少公司都投入研發,以期開發出柔性屏幕外的柔性產品。

前不久,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學院的研究人員宣布,成功研發出了新型“可變形聚合物電解質鋰電池”,這種電池的外形可以做任意設計和變形,如果與柔性屏幕相結合,能極大地改變電子產品的現狀。同時,這種電池使用納米材料制造,相比傳統鋰電池的液化電解質工作原理要更為安全可靠,特別是在高溫環境下,聚合物電解質的表現更為穩定可控。

而三星除了在柔性屏幕上領先外,在柔性電池技術上也當然不讓,日前,三星給大眾帶來一款穩定性還不錯的柔性電池,這是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在公布的產品展示視頻中,研究人員將一顆藍色光LED燈接通柔性電池后,手動將這枚電池連續多次彎折,但藍光并未出現異樣。而在電壓值的測試中,研究人員通過機械方式彎折柔性電池,電壓值仍保持不變。

LG也毫不落后,旗下的LG化學公司開發出一種外形如同電線的柔性鋰離子電池,這種電池具有極好的柔韌性,能夠經得起較大幅度的彎曲和變形,甚至在打結后仍然能夠正常工作。不同于以往塊狀或平板狀的電池,這種線型的柔性電池更為靈活,也能夠更好地融入科技產品的設計中,為柔性智能終端的實現提供支持。

篇5

關鍵詞:科技全球化;市場換技術;對策

作者簡介:楊春柏(1975―),男,江西萍鄉人,宜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G32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309(2009)12-0063-03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動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認同,科技活動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科技活動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動的規則與制度環境在全球范圍內漸趨一致的發展過程。

一、科技全球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

科技全球化對我國的科技發展,既是嚴峻挑戰,更是難得機遇。這種挑戰主要表現為3個方面:

第一,在科技領域形成爭搶人才的挑戰。當今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核心是高端科技領域尖子人才的競爭。中國是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爭搶人才的重點地區,科技精英成了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爭奪的主要對象。微軟中國研究院曾經宣布斥資8000萬美元,招納100名頂尖華人計算機專家。英特爾、朗訊等大型跨國公司也紛紛仿效,“門”對“門”的與中科院打起了人才爭奪戰,人才爭奪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鐕酒毡椴捎梅蠂H規則的人才本土化戰略,利用其獨特的創新文化,尊重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形成了“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吸引了一批科技精英加盟,致使我國人才流失嚴重。而人才流失將拉大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科技知識創新與轉化方面的距離。可以說,人才流失是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第二,對我國現有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形成挑戰。雖然我國科技界在高溫超導、納米材料、雜交水稻、航空航天技術、漢字識別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受到世界科技界的關注,但總的來說,我國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還相對落后,科技競爭力有待提高。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盡快縮短與世界科技的差距,我國曾在較長時期內鼓勵引進技術和設備,包括鼓勵以合資方式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但無論是合資還是引進技術,都未能帶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耙允袌鰮Q技術”的策略讓出了市場,卻難以換來技術能力的提高,反而使企業陷入技術依賴的被動局面,最典型的是汽車工業。目前,我國90%的轎車是合資企業生產的外國品牌車,幾家全面合資引進國外汽車技術和裝備的企業,至今沒有培育出一款像樣的自主汽車品牌。由于技術輸出方和引進方既是一種合作關系,又可能成為一種競爭關系,歐洲國家明文規定,出口中國的技術必須保持10年以上的差距,因此,真正的核心技術是引不進來的,多年的實踐也證明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在技術交易過程中,處于技術壟斷地位的跨國公司總是掌握著主動權?!笆袌鰮Q技術”是技術模仿國的一廂情愿,如果我們繼續沿用“市場換技術”的方式推進技術進步,必將難以承受大量引進技術的巨額成本。

由于科技資源主要向發達國家集中,發達國家成為科技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許多科技領域占有優勢甚至壟斷地位。據《歐覽》雜志2005年第9期報道:2004年,德國巴―符州機械行業委托一家研究機構在中國進行了一項調查,結論是中國企業普遍缺乏高質量研發人員,能承擔研發任務的優秀人才往往被用來開發市場和擴張業務,研發水平落后歐洲一代到兩代,技術開發水平薄弱的中國機械制造業在近期內無法成為歐洲的競爭對手??鐕狙邪l機構的進入有可能造成我國技術路徑依賴甚至出現技術空心化的現象,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寧愿花錢雇傭外國的設計和工程咨詢公司,而不愿花時間培養自己的研發隊伍即是明證。2003年《洛桑報告》中人口多于2000萬的30個國家和地區科技競爭力指標排名中,中國的研發總量支出水平僅與韓國、意大利相當,人均研發支出更是遠遠落后,在參評的3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4位。低研發投入使我國科技產出能力有待加強。

第三,我國企業面臨更大的研發壓力。在科技全球化進程中,知識產權制度會在全球普遍推行。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將進一步加強跨國公司在技術供給方面的自然壟斷地位,在技術轉移方面將出現更多的限制,迫使發展中國家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引進適用技術。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近公布的一則消息: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雖然我國已是貿易大國,但貨物出口的55%是加工貿易,具有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不到1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 90%來自外商投資企業。據統計,自1985年專利法實施以來,外國企業在華申請專利達14萬件,是國內企業專利申請量的6.4倍。在光學、無線傳輸、信息存儲、移動通信等高科技領域,外國申請專利比例高達90%以上。這種“專利圈地”現象不僅抬高了我國技術引進的成本,也極大地擠壓了我國企業的自主研發空間??鐕緫{借技術優勢,牢牢占據了產業鏈的高端,而我國企業由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只能獲得微小利潤,卻消耗了大量資源。中國每創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個發達國家的5.9倍,是美國的4.3倍和日本的11.5倍??梢?我國企業面臨更大的研發壓力,知識產權爭端也更加頻繁。

二、科技全球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有利影響

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具有兩面性。在認識到技術全球化給我國科技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在客觀上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首先,科技資源跨國界流動有利于縮小科學技術差距。從絕對規模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投放在發展中國家的研發支出規模,還是向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流動規模,其數量在近些年都有相當大數量的增加,客觀上促進了科技資源向發展中國家的流動。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科學技術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發展中國家有可能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從而進一步縮小與經濟發達國家之間的科學技術差距,并最終完成科技趕超使命。巴西、墨西哥、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成功趕超說明發展中國家是有可能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實現經濟技術跨越的。從長遠看,科技全球化為中國建立面向市場、服務于經濟發展的科技體制創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研發管理的學習效應日益顯著。

其次,研發活動全球化提升了我國研發水平。國際投資理論認為,外資進入會加劇一國市場競爭,但在競爭壓力下,東道國廠商會更注意新技術的研發。在此過程中,外資企業對當地職員的培訓和技術外溢會提高當地的研發水平。外國企業進駐中國的過程就是中國企業研發水平提升的過程??萍既蚧o中國帶來的影響主要是:研發資金和技術獲取的范圍不斷擴大,科技全球化外溢效應不斷顯現,使我國加快了大型實驗設備的建設,改善了實驗手段,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了科研水平。

第三,科技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科技人才的培養有積極作用。發展中國家青年學生到發達國家留學,科技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交流,這對提高科技人員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鐕驹谖覈O立的研發機構,客觀上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研發儲備人才。而且,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在我國的設立,還促進了我國重視人才的觀念以及人才競爭機制的建立和發展。

三、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科技發展的應對之策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科技全球化的浪潮中,與眾多發展中國家一樣,面臨許多共同的機遇與挑戰,這對中國的科技政策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們必須加強對科技全球化的關注,不斷調整科技發展戰略,及時制定和實施有力的科技政策,積極應對科技全球化的挑戰,趨利避害,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F階段,我國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第一,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積極參與科技全球化進程。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科技全球化發展浪潮中,必須有針對性、有重點的與外國開展科技合作,在某些領域實現經濟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事實上,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實了與發達國家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國產業科技發展水平,更多的獲得發達國家技術開發溢出效應,這是我國獲得先進技術供應的一條捷徑。

第二,實施科技人才戰略。我國正面臨著科技人才全球化的重大考驗。對此,我們應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人為本,實施科技人才戰略。(1)吸引優秀人才,并保持人才良性流動態勢。改革科技評價制度,有針對性的加大對海外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并為他們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條件,吸引其回國創業。(2)穩定好現有人才,培養現有人才,實施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3)加強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創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化程度。國家創新體系是由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的制度網絡,他們資助或從事研發,將研發成果商品化,并推動和影響新技術擴散。誠如吳敬璉先生所言:制度重于技術。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官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自主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其中,原始創新的作用最大。但是,實現原始創新的難度相對較大。加強自主創新,并不是要求一切從頭干起,而是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對內合作、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在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推進科技創新,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大膽進行原始創新。企業是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主體。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發揮企業作為投入主體、研發主體、受益主體和風險承擔主體的作用。只有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夠堅持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有效整合官產學研的力量,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

第四,搭建平臺,為企業參與科技全球化進程營造良好環境。科技全球化有利于我國企業在競爭環境中學習研發組織管理經驗。企業通過在國外研發投資,對企業把握全球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脈搏,利用國外豐富的科技資源開發出適應國內和國際需要的產品,從而對提高企業的科技競爭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由于我國企業在規模、技術、管理等方面與跨國公司存在較大差距,在參與科技全球化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壁壘,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搭建合作平臺,營造良好環境,促進企業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這也是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支持企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十一五”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加速發展,實現振興崛起的關鍵時期。面對新世紀日趨激烈的經濟技術競爭,我們必須進一步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實現社會生產力質的飛躍作為新時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務。因此,充分認識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蔣珠燕.蘇南地區自主創新與國際競爭力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2] 吳敬璉.制度重于技術[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3] 陳清泰.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思考[N].科技日報,2006-01-24.

[4] 黃曉霞.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對策思考[J].社會科學輯刊,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