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監測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21 17:37: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境空氣監測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建設期間;環境監測;方案;核電站
1 概述
依據《核電站基本建設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第十條:在核電站的建設過程中應防止對環境造成不應有的污染和破壞,防止和減輕粉塵、噪聲、振動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電廠施工會引起揚塵、噪聲和振動,且會產生一定的生活廢水和施工廢水,可能會影響廠址附近局部大氣和水環境。一般來說,施工期間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降低或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如減少揚塵和尾氣的釋放,及時清掃道路,道路經常灑水;使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安排施工進度,減少噪聲對敏感點的影響等。
為了解施工對廠址周圍大氣環境、聲環境和水環境造成的影響,驗證施工期所采取的大氣污染、噪聲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應開展核電站建設期間環境監測工作。以下對監測方案的制定進行介紹。
2 建設期間環境監測方案的制定
2.1 大氣環境
2.1.1 污染分析
土石方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爆破、開挖、填充、道路的修建、渣土的堆放以及車輛運輸會造成施工區域塵土飛揚,大氣中粉塵含量增高,造成大氣環境質量暫時性的局部惡化。
2.1.2 監測范圍和內容
監測內容分為廠界環境空氣監測和環境空氣敏感點監測,監測頻率為1次/半年。廠界環境空氣監測點位應覆蓋電廠廠界、電廠施工作業區邊界、砂石料加工區邊界等主導風向上風向及下風向范圍進行布點。環境空氣敏感點應選擇電廠周邊的居民區。電廠施工作業區、砂石料加工區的主要污染物為顆粒物(TSP)。
2.1.3 監測方案(如表1)
2.2 水環境
2.2.1 污染分析
建設期間對水環境(地表水和海水)的污染主要來自于施工期間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排放。施工期間的生產廢水來自場地沖洗水、混凝土攪拌水、設備洗滌水。這部分施工生產廢水量不大,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如果進入附近海域環境將會造成廠址周圍水環境的污染。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含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細菌,處理不善也會造成周圍水環境的二次污染。
2.2.2 監測范圍和內容
施工期間生產廢水組合要為砂石料沖洗廢水和混凝土攪拌廢水,一般該兩項廢水考慮回用處理,故在其回用口取樣,監測項目主要為SS、廢水流量。
電廠現有及規劃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進水口和排水口均設置監測點,各監測點的項目一致。生活污水的監測項目主要為pH、SS、石油類、CODCr、BOD5、TP、TN、NH3-N、廢水流量。
監測頻率為1次/季。
2.2.3 監測方案(如表2)
2.3 噪聲影響
2.3.1 污染分析
土石方工程施工期間,開挖爆破以及各類施工和運輸機具所產生的噪聲對廠址周圍的聲學環境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但由于爆破施工是階段性的,集中在施工初期,其影響時間短,范圍有限。若施工地點距離居民點較近,須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擾民現象。
2.3.2 監測范圍和內容
監測內容分為廠界噪聲監測和環境噪聲監測。
廠界噪聲監測點位應覆蓋電廠廠界、電廠施工作業區邊界、砂石料加工區邊界等。監測項目主要為等效連續聲壓級Leq。
環境噪聲監測點位應包括電廠周邊的居民區、電廠現場生活辦公區。監測項目主要為等效連續聲壓級Leq。
2.3.3監測方案(如表3)
3 質量保證措施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施工期環境監測的質保工作:(1)合理
布設監測點位,保證各監測點布設的科學性和可比性;(2)監測分析方法采用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標準(或推薦)分析方法,監測人員經過考核并持有合格證;(3)現場采樣和測試前,采樣儀器使用標準流量計進行校準,并按國家環保總局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環境空氣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的要求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4)保證監測分析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在監測期間,樣品采集、運輸、保存參照國家標準和《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的技術要求進行,每批樣品在分析的同時做質控樣品和平行雙樣等;(5)監測數據欄
實行三級審核制度,經過校對、校核、最后由技術總負責人審定。
4 結束語
本文從水、氣、噪聲三個方面介紹了核電站建設期間環境監測方案的制定,基本能夠滿足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在核電站建設期間,可參考文章制定建設期間的環境監測方案,并定期開展相關工作,以評價電站建設期間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評價該項目建設期間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噪聲是否達到國家相關排放標準,驗證防護措施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核電站基本建設環境保護管理辦法[S].(1984年9月5日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頒發)
[2]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S].
[3]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S].
篇2
某些化學反應可產生發光現象,反應所產生的化學能,激發分子或原子,當被激發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態時,無法承載之前吸收的化學能,這些化學能便以輻射的形式釋放出去,產生發光現象。不同性質、不同量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的能量差異,決定發光廣譜大小、范圍,通過分析這些差異,可定量測算空氣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成分與量。化學發光分析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相較于傳統的物質質量分析法,化學發光法操作與實現路徑簡單,光譜分析誤差與準確率可基本滿足需要。如對硫化物進行火焰化學發光反應,測定精度可達到0.02μgS,以一氧化碳與臭氧進行氣相化學發光反應,測定NO精度可達1ppb.以化學發光反應分析物質成分準確度較高,不易受其它因素干擾其主要原因有二:
1)化學發光廣譜是由化學反應本身決定的,化學反應決定受到激分子或原子在整個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而化學反應可通過控制物質成分實現精準控制;
2)化學發光反應的類型較少:同一種物質與之發生反應可產生發光效果的物質成分種類較少;不同化學反應產生的光譜多不相同。通過對一種光譜進行分析,便可較容易的分析出是哪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目前,我國各大城市常用的動態多功能空氣污染監測設備,便可對空氣進行實時監測,無需進行分離、沉淀等預處理。化學發光反應符合率、精確度較高,應用于空氣污染測定,無需太多復雜的設備,一般只需濾光片與光電倍增管即可。同時因化學反應、設備操作、分析過程較簡單,應用化學發光測定空氣污染,速度極快,可實現連續、實時測定,有助于獲取更多的樣本。總而言之,化學發光法是一種理想的空氣污染監測技術。
2幾種常見空氣污染物及其化學發光法測定
2.1一氧化碳測定測定碘的五氧化物與一氧化碳產生化合反應中碘含量的增減是檢測一氧化碳含量最精確的化學檢測法,但該法僅適用于煙道氣與廢水中的一氧化碳測定,測定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靈敏度較差。利用裝有氨磺酰苯酸銀的硅橡膠膜滲透裝置,濾過一氧化碳,生成淡黃色-褐色膠態銀,可測定2~80μ/l范圍內的一氧化碳,但該法反應速度較慢,不適合環境空氣一氧化碳實時監測。目前綜合效益最好的測定法為:通過元素鈀與酸性氯化物溶液中的碘酸鹽發生還原反應,萃取陰離子,以焦寧G為反離子,在535nm處測定萃取物的吸光度,精度范圍達到1μl/L,適用于測定交通環境空氣中的一氧化碳。
2.2氮氧化合物測定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是國家環境保護部關于環境空氣氮氧化合物檢測的推薦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建設一套具有兩支吸收瓶的反應設備,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氮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粉紅色偶氮染料,濾過的一氧化氮通過氧化管中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生成二氧化氮,被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發生反應。應用分光光度法對產生粉紅色偶氮染料過程中的光譜進行測定,其在波長540nm處吸光度與吸收瓶中的二氧化氮含量密切相關,計算兩只吸收瓶中的偶氮染料可測定環境空氣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水平。該法適用性良好,準確度高,反應溶液穩定,保存時間長,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氮氧化合物檢測方法。
2.3二氧化硫測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是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國家標準推薦技術方案,該技術起源于美國,自1982年引入我國,并逐漸得到推廣,經過十數年驗證改進,其技術路徑已基本成熟。該技術主要實現路徑與原理如下,通過吸收瓶中鹽酸副玫瑰苯胺儲備液吸收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對產生的二氧化硫化學反應進行分光光度法檢測,計算二氧化硫含量。工作場所檢測標準為:標準曲線濃度范圍0.60μg/ml~1.60μg/ml,對所生成的化合物在575nm處分光度在20℃±2℃水浴環境下處理15min進行顯色對比分析,檢出上限為1.6μg/ml,實際標準限為:0.45μg/ml;環境空氣監測標準為:標準曲線濃度范圍0.050μg/ml~1.000μg/ml,測定波長577nm,20℃顯色,時間20min[5]。該法適應性強,在多個省市地區經過實證驗證,抗干擾能力極強,試劑無劇毒、廉價易得,吸收效率高,溶液室溫下穩定性強易保存,采樣最佳吸收范圍與光度寬度范圍易于控制,技術易于掌握,是一種較理想的環境空氣二氧化硫監測方法。
2.4鉛元素測定鉛是一種有毒重金屬,危害極大,近年來,血鉛中毒事件頻發,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城市空氣鉛含量水平不斷上升,嚴重威脅城市居民生命健康。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國家環??偩滞扑]的空氣鉛含量測定技術方案,通過吸收瓶濾過膜直接采集空氣中的鉛元素,經消解制備,直接吸入空氣,通過乙炔火焰進行原子化,獲得283.3nm分光度,一般采用空心陰極燈測定,據吸光度與金屬濃度定量分析。石墨爐原子吸收法也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環境空氣鉛元素測定方法,將富含鉛元素的溶液吸入空氣,經過石墨管,在高溫環境下原子化,發生發光效應,通過鉛空心陰極燈發射譜線,測定波長283.3nm,一般來說輻射光特征與其居石墨管的距離有關,兩者呈反比,通過測定能量吸收情況,計算鉛元素濃度,進行定量分析。兩種方法靈敏度、精確度并無優劣之分,均適用于空氣中鉛元素測定,但從實踐操作來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操作更簡單,影響吸光度因素較少,抗干擾能力更強,回收率更高,適用于日常連續監測。
2.5臭氧監測測定大氣中臭氧含量的方法較多,包括碘量法、紫外線分光光度法、氣相色譜法、靛藍二磺酸鈉(IDS)分光光度法、化學發光法等,其中IDS是目前我國環??偩滞扑]方案,具有靈敏度高、重復性好、抗干擾能力強、試劑穩定等優點。IDS溶液吸光度曲線與濃度密切相關,在1610nm處達到最大吸收波長。IDS與臭氧以1∶2摩爾比進行反應,通過計算吸光度,分析溶液濃度改變情況,進而定量測算出臭氧含量。
3小結
篇3
離子色譜法是通過該分析離子的分析方法從而有效地交換色譜離子的色譜交換法,排阻色譜和色譜3色譜分析,使用這一時期是離子機構的主成分分析的最重要的應用離子交換技術。由高交聯和的下交換容量的組合物,和這種常規的離子交換,因為它的尺寸小層析,體積常規的離子交換層析已經無法滿足當今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的社會需求。離子色譜是離子色譜法中的組件,使用在離子交換色譜固定離子的,當樣品進行層析,用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交換留下的監測樣品進行洗滌時的殘基的高效方式,對于不同的殘基到不同的解決方案中,當所收集的樣品與離子交換需要被連續地處理,以便確保平衡吸附。采用離子色譜已經參與了一些在食品工業,制藥行業和紡織,離子色譜當前的社會環境下的行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將因更緊湊離子監測操控系統,更準確的監測結果,更受到人們的關注和使用
2離子色譜法在監測中的應用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使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就需要利用針對性非常強的儀器對相關環境進行監測,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目前對我國來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企業廢水排放的控制及空氣污染的治理,離子色譜作為一種快速、靈敏、準確的測試技術在環境分析中應用極為廣泛并發揮重要作用。下面就針對這種情況對離子色譜分許法應用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
2.1離子色譜法在水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
傳統的污水檢測指標主要是硫酸鹽,傳統的測定方式具有準確度高的優點,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操縱的時間較長。相比之下,離子色譜法還可以監測到堿金屬和堿土金等污染物質。在操縱過程中,污水離子色譜的前處置柱會去除污水中的有機質,這樣就提升了離子色譜監測的作用,但是通過這種方式不會對污水的污染情況進行徹底的監測。在工業發達的城市中進行污水監測要將廢水中的雜質盡可能去除,這樣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也是為了保護分離柱防止被破壞。離子色譜在水環境監測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在對降水進行監測的過程中要利用離子色譜儀,這樣可以增加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采用離子色譜儀在20到30分鐘內就可以基本監測出氟化物、氯化物、亞硝酸鹽、氮硝酸鹽及硫酸鹽等污染物質。通過配置標準溶液,選擇核實的濃度配備成多個項目可以使用的溶液,進而繪制出標準曲線,通過與標準曲線的對比可以對水環境進行定量分析,其精密度和準確度都達到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指標的要求。這也就是說,采取離子色譜法對水環境進行監測有非常高的工作效率,這牙膏對環境監測車上即時進行水質檢測有很大的幫助。在土樣或其他固體形式的樣品需要監測時,需要經過超聲波和溶液浸泡等方法將離子提取出溶液,然后再進行相關分析。
2.2離子色譜法在空氣監測方面的應用
氯化氫是一種對空氣污染很嚴重的有害氣體,雖然在空氣中的含量不多,但是在垃圾集中焚燒的地方會急速提升氯化氫的含量。研究表明,空氣中的氯化氫含量過高會影響周圍人的生活和牲畜的健康,進而對整個地區的居民都造成了威脅。但是,僅通過傳統的監測方式還很難監測到空氣中的氯化氫的含量,所以想實現對空氣中有毒氣體的排放就需要使用到離子色譜法。下面對實驗方法進行簡單的研究,首先要收集樣本,參照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取兩只大型氣泡吸收管,分別裝入十毫升吸收液,吸收液中要包含兩毫摩碳酸氫鈉和一點三毫摩碳酸鈉,用硅膠管將其串聯起來后接到大氣采樣器上,再用硅膠管將孔徑零點三微米的微孔濾膜過濾器套在吸收管的進氣孔上,以每分鐘一升的流量采氣六十分鐘。采樣結束后,將吸收液放入六十毫升的聚乙烯瓶中,等待測定。利用離子色譜進行分析的條件是采用陰離子交換柱,含有兩毫摩碳酸氫鈉和一點三毫摩碳酸鈉的淋洗液,以每分鐘八百微升的流速在二十攝氏度的溫度下進樣二十微升。監測的時候,要選用帶有化學抑制柱、靈敏度高并檢出限低的離子色譜儀,這樣才可以保證監測的精密度。因為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只需要用到再生液和淋洗液而不需要其他多余的試劑,所以可以產生大量節約藥品的作用,進而對環境產生最小的污染,更重要的是這樣檢測之后,監測結果的重現性好。采用離子色譜法對大氣中氯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進行監測,既方便又快捷,是目前大氣環境監測的最優選擇。
2.3離子色譜儀的維修與保養
離子色譜儀都屬于高精度的儀器,所以其使用壽命就與儀器的精密度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就需要對儀器進行常規的維護與保養。實驗室要定期用淋洗液對洗色譜柱進行清潔,其目的是防止分離柱在運用過程中被阻塞,或者在運行中出現氣泡流動的現象,這樣,在監測分析或者沖洗的過程中必須要注射空白樣。其次,在進行下一次研究實驗前要確定是否進行過清潔工作,以保證實驗的安全進行。一旦分離柱受到污染,監測數據中就會重疊峰的現象。此時就看出了離子色譜按照日常標準進行清潔的重要性,清潔的同時還要按照說明書的步驟嚴格進行。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離子色譜需要進行不同的清潔和維護,切不可采取相同的措施,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另外,廠家的專業人員還應該適時對離子色譜進行精確的密度調整,確保數據結果的準確性。
3結語
篇4
1五要素中的質量控制內容和常見問題
1.1“人”的要素“人”的因素在采樣質量控制中占首要位置。首先質上,采樣人員須經上崗培訓取得合格證,要求對《環境空氣手工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空氣點位布設技術規范》、《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指導》等規范性文件熟練掌握,掌握各類采樣設備的采樣原理和操作方法等;其次,采樣人員須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科學嚴謹的工作方法嚴格按有關要求進行采樣工作;再次量上,人員數量應滿足工作需要,采樣活動應有不少于2名人員進行采樣操作、還要指定專門質量監督員,對采樣人員使用儀器、落實監測方案、執行技術規范等環節進行監督。人員因素在采樣質量控制中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1)人員配備不足。如在建設項目環保竣工驗收監測中要求每個無組織監測點位至少1人,另外1人負責現場氣象條件測定和判斷[3],實際監測工作中常出現1人負責多點,更談不上專人負責氣象測定,無法保證監測點位隨氣象變化而改變位置。(2)人員過于依賴設備自動化。當前科技水平發達,使采樣儀器具備了自動定時、復電得啟、恒流、自動計算等功能,但再先進的設備也有出現故障的時候,人員過于依賴設備自動化而缺少采樣過程狀態的確認及檢查,如采樣中流量是否漂移、氣體吸收是否正常等,將不能保證所采樣品的代表性。(3)忽略現場專職質量監督員的配備。
1.2“機”的要素“機”的因素是指在采樣活動中采樣設備(工具)是否符合規范的要求,是確保監測數據能可靠溯源的重要保證。設備質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三個方面:⑴采樣設備符合計量要求和環境保護產品認定技術要求,如《PM10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T93-2003),也就是指監測采樣設備須經國家計量許可并經過環保認證;⑵設備應按要求定期檢定且合格;⑶設備在檢定期間要進行期間核查,使用前須檢查采樣流量、氣路氣密性、吸收瓶阻及效率等。目前設備因素在質量控制中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⑴吸收瓶為非強制檢定類。市場上各個廠家的吸收瓶質量良莠不齊,產品沒有統一標準,缺乏質量保障,吸收瓶密封性、吸收瓶阻、吸收效率等達不到要求,即使達到要求的吸收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這幾項指標也會有較大變化,嚴重影響采樣的準確性。⑵重金屬類項目采樣濾膜的使用。環境空氣中鐵、銅、鋅、隔、鉻等重金屬成份分析采樣中要求使用過氯乙烯等有機濾膜采樣[4],其采樣阻力較大,普通顆粒物采樣器不能滿足,存在使用超細玻璃纖維濾膜采樣,從而引入采樣誤差。⑶市場上部分設備不能滿足采樣要求。目前,市場上最好的采樣設備也是為特定項目研制的,如當前恒溫恒流的大氣采樣設備多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佳吸收溫度設置,其樣品室溫度不可改變,適應性較差。此外,市場上還存在短時間采樣的非恒流樣品室未做溫度控制(還存在非恒流短時間采樣設備,樣品室也未做溫度控制),這都將導致樣品的吸收效率存在偏差。⑷用SUMMA罐采集揮發性有機物的自動采樣設備,價格昂貴,普及性不高,而其他的真空箱氣體采樣器效率差,且不能自動換樣。目前,多采用手工氣袋法直接采樣,采樣時間代表性較差,一般1L氣袋手工采樣2~3min即可完成,1h內等間隔采集4個樣品,真正有效采樣時間不足15min。針對上述問題,首先要選擇正規專業的廠家購買吸收瓶、濾膜、試劑等,必要時查看廠家生產濾膜的材質成份檢驗單、吸收瓶瓶阻和吸收效率等第三方檢測報告等,購買后自行抽檢,使用中定期檢查,及時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產品。
1.3“樣”的要素中“樣”的因素主要是指采樣時所用到的濾膜、吸收液、富集管等以及樣品采集和保存過程,應符合采樣規范和采樣方法的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能否按時按量準確采集到樣品;二是樣品在采集過程和貯存轉運中是否不受污染并得到有效保存,采集樣品的濾膜、吸收液等從實驗室至采樣現場,采樣結束后再至實驗室,路途遙遠,接觸外界時間長,應注意不同項目采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采集硫化氫樣品時須在現場加顯色劑并避光低溫保存,顆粒物采樣前要保證濾膜平整無折痕、無針孔,采樣后要檢查塵斑邊界是否清晰等?!皹印钡囊蛩卦诓蓸淤|量控制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有:⑴對顆粒物和TSP判斷不清。顆粒物在污染源無組織排放煙(粉)塵監測中,采用中流量采樣器(無罩、無分級采樣頭)采樣[4],但隨著越來越多行業標準的出臺,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監測更趨向于TSP監測,如《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磚瓦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29620-2013)、《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6-2010)中均明確指出無組織監測總懸浮顆粒物(TSP),因此應根據最新行業標準要求,來確定在監測采樣工作中切割頭是否加罩;⑵易忽視避免使用常見材質要求,如在氨氣、氯氣等采樣中避免使用橡膠類連接管[4]。
1.4“法”的要素“法”因素在采樣質量控制中主要是指采樣方法、標準規范的正確選擇,以及采樣方案的合理制訂,它是采樣工作的開展提供主要依據。一個項目有多種分析方法和采樣方法,其選取原則是優先采用標準引用方法,若標準無引用方法,如現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沒有引用或給出采樣方法,則應根據監測目的、評價標準、擬用方法的最低檢出限(一般應低于評價標準一個數量級)和自身實驗室認證能力進行確定。“法”的因素在采樣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主要有:⑴采樣體積的確定問題。如無組織氨的采樣,若采用納試劑分光光度法進行分析,其采樣體積是30L[4],采樣體積小導致氨未檢出,按最小采樣體積計算公式[4]來確定其最小采樣體積應為666L。若改用水楊酸分光光度法,由于其檢出限較低,其采集30L樣品則能滿足要求。此外實際工作中出現需加大采樣體積時,會有延長采樣時間和加大采樣流量兩種方式,此時應慎重選擇加大流量方式,加大流量在采樣中易引入較大的誤差,如顆粒物采樣中TSP粒徑的顆粒物切割是在0.3m/s流速下完成[4],如流速改變則切割效率必然影響,同樣在溶液吸收中也存在最佳吸收流量,過快的氣體通過速度則易導致吸收效率降低。⑵方法中時間代表性問題。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規定的濃度限值多為小時均值(或1h內4次等間隔樣品的均值),實際工作中對于需直接采樣的(如注射器采樣)往往忽視4次等間隔采樣;⑶標準落實難問題,如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TSP、苯并芘[a]的日均值時效性規定為24h,實際工作中不論從電力保障、儀器設備等方面都較難保證連續24h全覆蓋。⑷方案制定中質量控制內容簡單或缺失。在采樣方案制定中只重視點位、時間、頻次、項目等要求,而質量控制方面的現場校準、空白樣、密碼平行樣等容易忽視。
1.5“環”的要素“環”即采樣環境,包括采樣的空間環境、氣象環境和生產工況環境??臻g環境即點位布設時周邊環境滿足規范要求,如環境空氣監測時應避開局部污染源,采樣口平面應有270度無阻擋空間等;氣象環境即采樣時氣象條件滿足相關要求,如無組織采樣時應避開大風等空氣極不穩定狀態、特殊樣品采樣和運輸中應低溫避光等要求;生產工況環境即在驗收監測中根據不同的行業對生產工況或主要生產設備要求的工況不同等?!碍h”的因素在采樣質量控制中常見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無組織排放監測中,主要有四方面:⑴采樣點位設置不規范,未考慮特殊因子。環境中有較大本底影響的監測因子如顆粒物、二氧化硫等項目按要求于無組織排放源的下風向設監控點,同時在其上風向設對照點[5],其他污染則在周界外濃度可能最大處設點。但實際工作中無組織排放監測采樣點位布設時常將污染源下風監控點與周界外監控點混淆。⑵監測工況要求不一致,采樣人員易忽視無組織源工況。建設項目驗收監測要求企業驗收監測期間生產負荷達到設計能力的75%及其以上[3],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無組織排放限值制定的原則是在最大負荷下生產和排放,以及在最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稀釋的條件下能達到的限值,兩者的矛盾讓采樣人員無所適從。⑶氣象條件的影響。由于地理環境和季節氣侯等原因,常出現風速不穩、風向變化大和大氣穩定度等不適宜監測的情況,若在采樣限定時間內完成采樣,則會出現在不適宜采樣的條件下進行采樣,結果導致采樣準確性。⑷缺少對現場實際情況的了解。采樣人員如對無組織排放源分布情況不了解,導致在現場點位布設中缺乏針對性從而影響其采集樣品代表性,最終導致評價判斷的不科學。
2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氣手工采樣的質量控制是一項系統性工作,為保證采樣環節的質量,不但需采樣人員嚴格按技術規范、標準方法進行操作,尤其是在現場條件較為艱苦的情況下,發揮監測人員科學嚴謹的職業素養,同時也需要上級部門從監測設備性能指標的強制統一、相關技術規范的完善等方面繼續努力,環保監測設備的不斷科技進步也是采樣質量控制的重要推手。
作者:范存峰 邱坤艷 單位:濟源市環境監測站
參考文獻:
[1]魏復盛等.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檢驗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3]劉芳,敬紅等.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培訓教材(第二版)[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3.
篇5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措施;管理;技術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s a mandatory, justice work link, therefore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control work must be done well, only so can ensure that the whol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result is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some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ocess of quality assurance work methods and 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assurance; The measure; Management;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 X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新時期背景下,環境問題已經得到全球的普遍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地加入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檢測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不能忽視環境檢測的作用。在環境檢測工作中,我國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比如,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環境檢測技術相對落后、相應的配套技術不全等等。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完善我國的環境監測機制,提高我國環境監測的水平。
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想做好環境監測工作很不容易,控制好環境監測的質量問題歷來為我們所探討。就以前的研究現狀來看,目前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提高環境監測管理的水平,保證檢測過程合理可靠;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科學技術水平,采用更為先進的技術來確保環境監測的質量水平。下面我就從這兩個方面分別探討下。
1提高環境監測管理水平
1.1 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健全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是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真實、精準、可靠和完整的根本。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就是要運用技術文件,即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及質量記錄等式,對所有影響監測數據質量的各個環節加以系統和協調的控制,對各個部門的監測管理者的職責與行為加以具體的指導和規范。因此,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一是應按照《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評審準則》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在監測方案制定、樣品采集、原始記錄、分析檢測、處理數據、撰寫報告等各環節進行改進和完善;二是開展監測部門內部的審核與管理,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不斷改進和有效進行。
1.2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隊伍建設
環境監測是一項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 ,只有專業的技術人才才可實施。在新時期 ,我國缺少專業的環境監測人才。因此 ,我們有必要培養一批專業的環境監測人才。這些環境監測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 ,而且要具備過硬的監測技能 ,并卻具有國家持證上崗證件 ,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的使用監測儀器 ,認真分析監測的結果 ,并且根據監測的結果制定出高效的防治方案。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是水平提高監測質量的基礎。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隊伍,要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環境監測人員。一是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的技術知識、專業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整個環境監測系統的管理水平、技術能力和服務質量。二是注重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要具有實際操作能力,還能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三是完善人才考核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競爭機制。在人才考核制度中,尤其要注重實際操作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核。
1.3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技術規范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的科學技術得到不斷地發展,在環境監測技術上,雖然我們擁有一些先進的技術,也取得一些令人欣慰的效果。但總體來說,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水平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對此,我們應該努力提高我國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在已有的技術水平基礎上,不斷研制出新的、先進的技術,尋找適合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最佳路線,完善環境監測技術的規范體制,提升我國環境監測的整體質量,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緊跟信息化時代的步伐,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依托,不斷完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分析方法,為環境監測提高技術保障。一是加大對環境監測所需各類監測儀器和設備的投入,當監測工作有需要時能夠根據需要增添必要的儀器和設備,同時要對監測儀器和設備進行定時定期的檢查和維護。二是加強對國家的關于環境監測的新要求、新規范和新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三是逐步實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自動化和網絡化管理,確保監測全過程受控,直接采集監測儀器中的數據,自動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1.4改進環境監測的方法
目前 ,我國環境監測的方法相對的落后 ,其先進程度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環境監測工作中 ,我們必須改進落后的監測方法 ,建立自動監測的體系 ,提高其在噪聲、空氣以及水資源等方面監測的準確率 ,提升整個環境監測系統的自動化能力 ,促進環境監測質量的提高 ,使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更好地進展。
2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新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環境監測中采用新的技術和方法能夠有效的保障環境監測的質量,質控圖的應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質控圖的原理是一組遵從正態分布的數據,其總體均值為μ,總體標準差為σ,根據概率論知識,約有68%的數據落在μ±1σ范圍內,有95%的數據落在μ±2σ范圍內,有99·7%的數據落在μ±3σ范圍內,即落在±2σ以外的數據只有5%,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在質量控制圖中,以相距中心線的正負三倍標準差(±3σ)作為合理的控制界限,以±2σ作為警戒限。在有限次測定中,將平均值-x作為μ的無偏估量值,測定標準差s作為σ的無偏估量值。如果所考察體系的特性量值有95%落在警戒限內或99·7%落在控制限內,表明該體系處于統計控制狀態。反之,則可能處于統計失控狀態。
我們可以根據質控圖來檢查分析測試過程是否存在系統誤差,如用掛膜法測定空氣中的SO2時,根據實驗室的測定結果,制作掛膜法測定SO2的膜空白質控圖。再根據-x-R質控圖的計算公式按照各自的系數計算-x-R質控圖的中心線、警戒限和控制限。根據上述計算結果,繪制-x-R質控圖。當樣本的平行測定份數較少(小于6時),其極差下限無需控制,使用-x-R質控圖時,只要兩部分圖中有任一點超出控制限(不包括R圖的下控制限),都表示分析工作處于失控狀態。
質控圖是用來連續反映分析工作質量的,制作質控圖時分析測試數據不能以一次測定多個數據的方式完成,應按一定時間間隔,以日積月累為宜,并定期修正中心線、控制線和警戒線。
當然,質控圖的使用只是眾多新技術、新方法中的一種,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會被環境監測所采用,用以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
結論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需要具備完善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必須擁有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針對員工也有一個很高的要求,只有滿足這些條件,環境監測的質量才能夠得到科學的控制和把握;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我相信會出現更多的新技術和方法來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而在保護環境工作中 ,環境監測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的各因素進行科學的監測 ,我們可以收集到比較全面的、重要的環境信息 ,進而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環境監測的重要性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其監測的能力 ,不斷提高我國環境監測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3. 9.
[2]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指南[M](上冊)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 6.
篇6
關鍵詞:環境檢測;質量管理;具體實踐
1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實踐
1.1方案的設計
不同要求或類型的環境監測活動即為環境監測方案設計質量管理的對象,在合同中應對評審內容和方面進行全面的規定,并重點關注環境監測的批準程序。
1.2樣品處理
環境監測樣品處理環節的質量管理在實際情況中,根據樣品采集員和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和職能,將其對應的責任進行更為細致的劃分,并加強樣品在運送環節的質量控制,確保樣品不會在運送的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同時,還需在樣品交接時仔細規定交接的順序要求,要對監測指標不合格的樣品進行及時的處理,并根據監測要求重新采集樣品。質量管理還要求管理者重新編制監測樣品的交接流轉單以及對應的記錄,從而掌握樣品的實際情況,提高環境監測的準確性。
1.3樣品分析
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樣品分析環節是監測的核心,對于該環節的質量管理手段也趨于成熟,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了很多的經驗,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很少。但從目前來看,樣品分析的質量管理仍存在記錄不夠完善的現象,而且分析所需的大型設備也不具備規范的原始記錄。
1.4審核監測結果
環境監測結果的審核工作對精度和準確度的要求較高,如果監測報告不夠完善,就會為后續的分析和審核工作造成麻煩,因此質量管理要求審核環節應在擁有完備信息量的前提下完成,而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資料和文件必須足夠完整和嚴謹。
2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不僅可以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其也是環境管理的主要方式。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一方面可以促進政府科學決策以及環境管理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的提高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水平和監測能力。因此,我國的環境監測地方部門若想提高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水平,首先就要提高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其次,環境監測地方部門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要性,還需要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付諸實踐,由此才能促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3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發展現狀
為了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與可比性,就需要加強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環境保護部門也逐漸提高了對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同時加快了建設環境監測站的速度,由此改善了我國環境監測站點的硬件基礎及軟件基礎的建設工作,同時也提高了我國環境監測的水平及能力,不過,因為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發展時間較短,缺乏管理經驗,由此使得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還存在不足。
4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相關措施
4.1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環境監測站不僅要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引進先進設備、建設環境監測實驗室,同時還需要樹立先進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意識,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提高監測站全體工作人員的質量管理意識。除此之外,環境監測站還要不斷深入、漸進的學習并實踐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意識,保證環境監測人員在實際監測工作中加強對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進而保障監測數據的精密性、可靠性與準確性。另外,監測人員在監測工作結束后要主動的發現監測的問題,并及時的解決問題。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也是提高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要建立科學分工的內部制度,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同時要不斷健全質量管理制度及相關機構。
4.2積極開展外部質量控制和內部質量保證
環境質量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還回受到內部質量保證以及外部質量控制活動的影響。因此,我國的環境監測部門不僅要不斷的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有序的開展外部質量控制活動,同時還要積極開展內部質量保證活動,由此才能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水平。
4.3加強監督模式和管理方法
建立長效質量監督機制,針對當前環境監測系統以單領域、單項目、零散型監督為主的現狀,開展質量檢查、比對監測、同步監測、質控考核以及能力驗證等多種形式的質量監督活動建立長效質量監督的機制。
5結語
若想保證環境監測的質量,就需要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在當前日益嚴峻的環境下,我國各級環境監測站必須要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由此才能為政府決策及環境有效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據。同時,環境監測相關人員還需從日常監測入手,將完備的質量管理措施融入到環境監測當中,形成一個整體,從而確保環境監測結果具有一定說服力。
參考文獻
[1]葛偉.室內空氣監測質量保證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12:98-99.
篇7
長期以來,我國對公路建設的環保管理存在重兩頭輕中間的傾向,即重視前期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竣工時的環保驗收,輕視施工階段的生態環境監控。為有效改變這種狀況,環境保護部于2012年1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試點工作的通知》,肯定環境監理試點工作成果并明確公路類項目開展環境監理工作的重要性。實踐證明,環境監理是公路建設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的一種有效機制。
關鍵字:公路施工;環境監理;環保措施
中圖分類號:X734 文獻標識碼: A
1.施工環境保護監理內容
環境監理機構應了解工程項目所在自然環境的特點,了解環境敏感點以及項目施工期間的環境保護需求和措施。項目開工前,環境監理機構人員應查看項目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規劃是否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陳述的有關需求制定了施工環境保護措施,同時根據相關環保文件提出滿足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要求的環境監理大綱和實施細則。
1.1監理工程師在巡視、旁站中,應隨時查看施工單位制定的環境保護措施的執行狀況。查看的內容主要有:是否設立了施工環境保護職責人;是否完成了對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工作;施工場所的布設是否契合有關環保需求;施工現場(含暫時便道、拌和站、預制場等)和料場等是否設置防塵措施;是否按有關需求采納降噪措施;資料堆場設置環境的合理性及采納措施減少運送灑漏狀況;施工廢水、渣土、生活污水、廢物的處置是否合理;是否依照相關部門意見在擬定的取棄土場取棄土,取土完畢后是否實施了有效的排水防護和植被恢復措施。
1.2如發現施工中存在違反了有關環保規定、未按要求執行環保措施的狀況,監理工程師應書面指令施工單位整改;狀況嚴重的應簽發《工程暫停令》需求施工單位暫時停工,并及時抄報建設單位。
1.3施工中發現文物時,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單位依法保護現場,并上報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
1.4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單位依法取得采伐許可后方可依照采伐許可的面積、株數、樹種進行采伐,并加強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工作。
2公路工程施工環境監理要點
公路工程,屬于生態類項目,施工作業面廣,施工內容復雜,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生態保護措施和聲屏障工程等是公路項目環境監理施工重點。施工期環境監測對項目環境監理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在當前狀況下,大多數的工程監理單位尚不具有展開環境監理監測的儀器、設備和技能人員,尤其是對有些現已開工建造才施行環境監理的建造項目,需求監理單位裝備完善的監測儀器和人員不具有可操作性。鑒于上述狀況,能夠采納以下展開思路:
2.1樹立標準健全的準則
首要,環境監理工作可以和工程監理資源共享、統籌合作。環境監理和工程監理是平等重要的工程管理的兩個方面,不能弱化環境監理的地位。其次,應清晰各級管理部門和各參建單位的職責,例如環境監理單位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包含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規劃等文件的有關需求,制定施工期工程環境監理方案,建設單位在施工招標文件、施工合同、工程監理招標文件和監理合同中明晰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環境保護職責和方針任務,并將環境監理方案落實計劃作為評標和查核的內容。
2.2采納與施工期環境監測相結合的措施
在當前狀況下,大多數的環境監理單位尚不具有展開環境監理監測的儀器、設備和技術人員,尤其是對有些現已開工建設才施行環境監理的公路項目,要求監理單位裝備完善的監測儀器和人員可操作性不強。
在公路工程環境監理實施期間,儀器操作簡單的監測項目如噪聲,可以由監理單位采購設備或儀器,由環境監理工程人員自行監測操作、測定措施相對較復雜的監測項目如施工場所污水排放監測和環境空氣監測,可以采用由環境監理工程師提出監測方案,施工單位委托有資質環境監測單位進行監測。通過這兩種方案,使公路工程環境監測這一重要手段得到較好運用,為完成環保合格環境監理工作提供支撐。
2.3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監理。
環境監理機構應采取旁站的方式對橋梁施工過程進行監理,禁止生活垃圾和油污染物進入水體或灑落入河床。橋梁下部構造及防護基礎工程的實施避開雨季,從基坑開挖的鉆渣要運至陸上處置,禁止 隨意棄于河道及河灘地。要求施工單位在橋梁施工區開挖三級沉淀池,將鉆渣及泥漿排入沉淀池沉淀后晾曬,晾曬后的鉆渣能利用的盡量利用,不能利用的運至陸上處置,嚴禁直接排入水體。橋梁施工結束后將河床恢復原貌,防止河床變形或造成新的沖刷。
環境監理機構應重點關注穿越河流路段建設情況。要求對穿越河流等重點路段采取特殊保護設計,提高防護欄防撞等級,加高加強護欄,增加路面、橋面徑流收集、防滲排水系統和事故池,防止危險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造成水體污染。制定運輸突發環境污染施工應急預案,落實應急物質和器材,必要時,環境監理將協助建設單位組織開展環境事故應急演練。
2.4生態保護措施監理
環境監理機構重點關注生態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嚴格控制施工范圍,關注取棄土場等臨時用地設置,要求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嚴格保護區路段不設取棄土場等臨時用地,要求采用永臨用地結合,水泥預制件廠等施工場地盡量設置在永久占地范圍內。施工便道、各種料場、預制場盡可能設置在公路永久占地范圍內,施工便道要盡量利用既有道路。落實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和基本農田環境保護方案,施工結束后做好植被恢復和農田復墾。
2.5加大對環保監理出資力度,并進行量化環境監理
環境監理在實踐作業中,因為施工單位在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構成污染,而當環境監理下發環境監理整改通知單時或監理指令時,因為沒有量化方針,對同一個表象或疑問,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處理結果。同時,在日常的監理作業中,工程監理人員通常需求一些詳細而又有說服力的數據進行監理作業,假如環境監理同工程監理接軌,需求環境監理進行量化。進行環境監理量化作業,必定需求展開環境監測。經過展開公路監測,可及時了解該公路在施工期的各種工程為對環境保護方針所產生影響的范圍和程度,對比環境監理展開前后工程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了解環境監理作業展開的力度、作用,完成科學的環境監理。主張趕快完善環境監理準則,使環境監理真實得到量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公路建設來說,環境監理作業仍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和范疇,在許多方面都是空白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對公路工程環境監理進行過系統而全部的研討,也沒有對公路工程環境監理系統進行規范化。因而,趕快走出一條契合中國國情的工程環境監理之路,構成科學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標準化環境監理系統是廣闊交通環保作業者的共同努力目標。
參考文獻:
[1]賈S.當前工程監理的幾點問題及對策[J].山西建筑,2008,8
[2]羅衛華,艾傳榮,張智慧.邵懷高速公路施工期環境監理的實施與研究[J].公路工程,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