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9: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工程地質勘察作為工程建設項目選址工程地質條件的重要勘察手段,對工程建設項目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測量、物探、鉆探、試驗等在儀器、設備、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工程地質帶來了一場真正的技術革命,工程地質勘察結果與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大幅度提高。
1 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
為保證工程建筑物自規劃設計到施工和使用全過程達到安全、經濟、合用的標準,使建筑物場地、結構、規模、類型與地質環境、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相互適應。工程地質勘測過程是對客觀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環境的認識過程。由區域到場地,由地表到地下,由一般性調查到專門性問題的研究,由定性到定量評價的原則進行。對在建工程的場地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質資料。
2 決定勘察任務的因素
2.1場地的復雜程度
(1)簡單場地:地形較平坦,地貌單一;地層結構簡單,巖石和土的性質均一且壓縮性變化不大;無不良地質現象;地下水對地基基礎無不良影響。
(2)中等復雜場地:地形起伏較大,地貌單元較多;地層種類較多且巖石和土的性質變化較大,地基壓縮層的計算深度內基巖起伏較大;不良地質現象較發育;地下水埋藏較淺,且對地基基礎可能有不良影響。
(3)復雜場地: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多;地層種類較多且巖石和土的性質變化大,地基主要持力層內基巖起伏大;場地內有對震動敏感的地層;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地下水埋藏較淺,且對地基基礎有不良影響。
2.2對建筑場地地質條件的研究程度及當地建筑經驗
例如新地區,對建筑場地地質條件缺乏研究,沒有經驗,則勘察工作量大;反之,則工作量小。
2.3建設規模及建筑物等級
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基底荷載的大小、地基損壞造成建筑物破壞后果的嚴重性,將建筑物分為三級:一級建筑物,破壞后果很嚴重,即重要建筑物。二級建筑物,破壞后果嚴重,即基底荷載較大的建筑物。三級建筑物,破壞后果不嚴重,即基底荷載不大的一般建筑物。
3 地質勘察各階段的內容
3.1選址勘察
3.1.1目的
選址勘查是指對工程場地的地質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做出評價。
3.1.2選址階段的勘察工作
①對工程場地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礦產資源和工程地質信息以及氣候、自然條件等信息進行收集;②工程現場實地踏勘,初步了解場地的土層結構情況,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層、地下水位等情況;③對附近區域的建筑物規模、結構、地質資料等情況有所了解;④工程場地地質情況復雜,現有資料不能不能準確反映地質信息,應當進行必要的地質測繪及勘探工作。
3.2初步勘察
3.2.1目的
①對在建建筑的地基穩定作出評價:②為建筑的總體平面提供必要信息;③為工程的主要建筑地基施工發案提供參考資料;④如遇不良地質現象提交防治方案。
3.2.2主要任務
①對場地地質初步了解;②對地下水水位和凍結深度有個初步了解;③查明場地中不明地質現象,范圍,對工程項目的影響和發展趨勢。
3.3詳細勘探
3.3.1目的
①從工程地質角度評價建筑地基,提出相應建議;②為建筑地基設計提供詳細的地質工程資料;③為建筑地基的加固和處理提供工程資料支持;④為不良地質情況的防治提供地質資料。
3.3.2主要任務
①詳細勘查主要采用的手段以原位測試、勘探和室內試樣檢測為主;②復雜場地或一、二類建筑物,詳細勘探點宜按主要柱列線布置;對其他場地和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邊或建筑群布置;對重要設備基礎應單獨布置;③要以地基主要受力層為原則鉆探勘探孔深度。如果地基需要進行變形驗算,部分勘探孔可以底基層壓縮深度;④對場地進行詳細勘探時,原位測試井、探孔數量級所取地質試樣,應依據地質的復雜程度、建筑規模或類別進行確定。取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部位,應依據設計要求、地基情況進行確定。
3.4施工勘察
①對較重要建筑物的復雜地基需進行驗槽。驗槽時應對基槽地質素描,實測地層界限,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均勻性等,必要時應進行補充勘探測試工作;②基坑開挖后,地質條件與原勘察資料不符,并可能影響工程質量;③深基坑設計及施工中,需進行有關地基監測工作;④地基處理、加固時,需進行設計和檢驗工作;⑤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較發育,需進一步查明及處理;⑥施工中出現邊坡失穩,需進行觀測及處理。
4 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方法
巖土工程勘察是為查明、評價工程建設場地或地基的巖土技術條件和它們與工程建設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所進行的調查、勘探、測試與監測及時所獲資料數據進行工程分析、計算、預測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對巖土的利用、改造、加固等設計、施工措施或方案建議與相應的設計基準、參數等工作的總稱。巖土工程勘察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地質調查工作,主要方法或技術手段,有工程地質測繪、勘探與取樣、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以及現場檢驗與監測。工程地質測繪是巖土工程勘察的基礎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階段進行。這一方法的本質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地面的地質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質和規律,并藉以推斷地下地質情況,為勘探、測試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據。
在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場地,必須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但對地形平坦、地質條件簡單且較狹小的場地,則可采用調查代替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測繪是認識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高質量的測繪工作能相當準確地推斷地下地質情況,起到有效地指導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碧焦ぷ靼ㄎ锾?、鉆探和坑探等各種方法。它是被用來調查地下地質情況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樣進行原位測試和監測。應根據勘察目的及巖土的特性選用各種適當的勘探方法。鉆探和坑探也稱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質情況,在巖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鉆探工作使用最為廣泛,可根據地層類別和勘察要求選用不同的鉆探方法。當鉆探方法難以查明地下地質情況時,可采用坑探方法。物探是一種間接的勘探手段,它的優點較之鉆探和坑探輕便、經濟而迅速,能夠及時解決工程地質測繪中難于推斷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質情況,常與地質測繪配合使用,也可作為鉆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輔助手段。由于物探成果判斷常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條件等的限制,所以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來驗證。當鉆探方法難以準確查明地下情況時,可采用探井、探槽等,就是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進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觀察巖土層的天然狀態以及各地層的地質結構,并能取出接近實際的原狀結構土樣??辈旆椒☉鶕辈煲蠛蛯嶋H情況選用。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主要是為巖土工程問題分析評價提供所需的技術參數,包括巖土的物性指標、強度參數、固結變形特性參數、滲透性參數和應力、應變時間關系的參數等。原位測試一般都借助于勘探工程進行,是詳細勘察階段主要的一種勘察方法。
隨著“3S”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各種類型的工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特別是將“3S”技術與工程勘察相關知識體系綜合進行研究。結合實際工程勘察項目要求,借助RS信息獲取手段的同步性和先進性,GPS空間定位的準確性和便捷性,利用CIS對空間數據進行存儲、查詢、分析、處理、顯示和輸出等方面的優勢,在工程勘察中整合“3S”技術的應用方法已被廣泛利用。
篇2
關鍵詞: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高速公路向山區延伸,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難度逐漸加大。
一、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程地質勘察方案不合理。在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大多工程地質勘察項目雖然也制定了勘察大綱,但多數項目勘察方案簡單,未能針對項目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的特點,對項目工程地質勘察進行詳細規劃,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時有不合理或欠缺的地方。如橋梁鉆孔布置未考慮到山區地質條件的復雜多變,鉆孔數量偏少、鉆孔位置不合理,高邊坡勘察中對橫斷面的地質條件變化考慮不足,地質條件未勘察清楚,導致施工中高邊坡加固設計變更過多,對活動性斷層勘察欠缺,隧道勘察中未進行水文測試等等。
(二)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針對性不強。工程地質勘察目的不明確,勘察針對性不強是山區高速公路勘察項目較常見的問題,部分勘察單位仍習慣于“鉆探、取樣、提承載力”的模式,無論是路基、橋梁、還是隧道勘察都是這種勘察模式,這種早期的工程地質勘察模式,已不能適應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要求。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的對象主要包括橋梁、涵洞通道、隧道、高邊坡、高路堤、軟基及不良地質等。不同勘察對象的勘察目的不同,勘察工作中應針對不同的勘察對象,對勘探方法、取樣試驗、物理力學指標分析評價等做出不同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勘察對象都應提出地基承載力。如高邊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邊坡開挖后的穩定性,勘察在查明巖土層結構的同時,還要查明軟弱夾層和構造結構面情況,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標。
(三)勘察深度不夠,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我國的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到十年時間,山區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經驗不足,我國高速公路地質工作仍停留在工程地質勘察階段??辈靾蟾婷枋鲚^籠統,多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設計及施工人員很難采納,甚至無法利用。如在深路塹勘察中,常見地質報告中未能進行穩定性分析,所推薦的處理方案及措施較籠統,設計人員無法利用?;蛘唠m然也進行了穩定性分析,但未用設計擬采用的坡率,進行穩定性分析。此外,邊坡穩定性評價方法單一,完全依賴極限平衡法,未采用工程地質類比法、圖解法、極限平衡法和數值分析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也是較常見的問題。又如在橋基勘察中,常見對鉆孔深度把握不準。未能根據橋梁荷載的要求及可能采取的基礎形式,確定鉆孔深度。因此,要么鉆孔鉆深了,浪費了大量的財力和時間;要么鉆孔鉆淺了,不能滿足樁基對鉆孔深度的要求。再如某山區高速公路初勘中,對斷層構造勘察時,在評價區域斷裂構造對公路的影響時有這樣的論述評價“根據區域地質資料,K25+600處有一斷層,建議路線與斷層呈大角度相交”。沒有深入查明斷裂帶的規模和路線的關系對公路的影響等。
(四)對山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認識不足。雖然在山區高速公路的勘察設計中,復雜的地質條件越來越為工程技術人員所重視,但部分工程地質勘察人員仍對山區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質條件認識不足,如某山區高速公路中,由于對地質條件認識不足,為了節省造價,路線以路基通過,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大量的邊坡穩定性不足問題。又如某山區高速公路基巖為砂巖、泥質砂巖,但其風化程度變化較大,勘察過程中對風化程度變化不足未引起足夠重視,鉆孔數量偏少,導致施工中橋梁所采用的大部分嵌巖樁質量檢測承載力不足,不得已改為摩擦樁。此外,還存在勘察經費不足,勘察工作量較少,不能滿足查明地質條件等。
二、處理對策
針對當前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在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轉變勘察技術人員的觀念,在高速公路的勘察中加強巖土工程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水平。
(一)事前規劃,制定詳細的勘察方案,明確地勘布置原則。山區高速公路地形地質條件復雜,主要表現為地貌單元多、地層巖性復雜,基巖風化嚴重、基巖頂面起伏大;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對工程影響大;不良地質發育;地下水對工程有較大的影響等。工程實踐證明,針對復雜的山區地質條件,制定詳細而針對性強的勘察方案是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的關鍵??辈旆桨钢饕碧椒椒ǖ倪x擇;勘察點數量、間距;勘探深度、鉆孔孔徑、取樣的數量、樣品類別;工程地質調繪的范圍、比例;工程物探的使用對象、物探方法;原位測試、簡易鉆探的使用范圍、勘察深度的確定及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等。此外,對路基、橋梁、隧道、不良地質等不同的工點的勘察還應針對具體構造物的特點提出勘探、取樣、試驗、物探等具體要求。
(二)推行工程地質勘察監理機制。工程地質勘察的監理機制,有些省份已經開始試點,在部分工程項目中展開取得較好的成效,應進一步推廣。
(三)加強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的高速公路知識的培訓。傳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勘察與設計、施工脫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高速公路知識的薄弱,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評價不能較好地和工程緊密結合,只能泛泛而談。加強高速公路知識的培訓,可有效提高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勘察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勘察質量。
三、結論及建議
(一)針對當前山區高速公路勘察中存在的問題,應積極推廣巖土工程的理念。改變傳統的鉆探、取樣,提承載力、摩阻力的觀念。對地質勘察工作要求在查明地質特征的基礎上,還應對地質特征及巖土參數進行分析、評價,熟悉每一類巖土工程的設計方法,了解每一類巖土工程的影響范圍及對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的要求。
篇3
1工程地質勘察監理的前期準備和監理程序
1.1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前期準備工作
通過投標或業主委托取得勘察監理任務,就可以進行前期準備工作了。
(1)根據建設單位的委托,監理單位應要求勘察單位提供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工作范圍內上階段的勘察設計文件及批復(審查)意見。
(2)應對所有要開展工程地質勘察的線路、勘察范圍、工程概況進行調查。
(3)根據掌握了解的情況和勘察單位的勘察大綱,編制所要開展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的監理規劃及監理實施細則。
1.2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程序
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工作程序可按圖1步驟進行:
2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工作內容和方法
2.1監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監理單位應依據相關規范、合同和擬建公路等級、特點及技術標準等,對工程地質勘察資料進行全面審查,提出書面意見,并報建設單位。監理的具體內容如下:
(1)監理單位要檢查勘察單位現場勘察項目管理機構的質量保證體系和技術管理體系,以及各項質量與技術管理制度和有關安全操作規則制度;
(2)檢查勘察單位的工程地質勘察大綱的合理性和實施情況,檢查勘察單位投入機具設備的數量、質量和相關儀器、設備的標定情況;
(3)檢查現場工作的環境條件、人員配備、上崗人員資格是否滿足勘察質量控制和進度要求,檢查勘察單位、分包單位的相關資質、業績、機械設備和人員情況等資料;
(4)具體檢查、審核工程地質調繪的范圍、內容和精度;
(5)鉆探及原位測試等勘探點的數量、深度及勘探工藝、現場記錄和勘探測試成果;
(6)各種試樣的數量和質量,取樣、運輸和保管方法,試驗項目、試驗方法和成果資料;
(7)物探方法的選擇、操作過程和解譯成果資料,水文地質試驗方法、試驗過程及成果資料;
(8)勘探、試驗資料的綜合分析,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內容及主要結論和評價意見。通過檢查、審核以上地質勘察工作內容能否滿足勘察階段的要求和相關規范的要求,是否合理、真實、可靠。地質勘察過程中,勘察單位應定期向地質勘察監理單位報送“已完成地質勘察工作量報檢表”,并經現場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
2.2監理工作的方法
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單位在接受建設單位委托后,應組建建設項目監理機構,成立監理項目部,根據建設項目的規模、勘察單位的數量和現場設點情況設置監理站點,配置監理工程師?,F場配備必須的交通和辦公設備。在開展監理工作前組織召開內部監理工作會議,統一監理工作方法和采用的質量、進度控制措施及手段,明確各段點的工作范圍。各監理站、組人員進駐勘察現場后,在全面掌握沿線工點工程地質條件的基礎上,首先應對每個工點的勘察計劃和技術要求進行審查。重點審查勘察單位地質勘察手段、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勘探點的布置是否合理,數量和深度是否滿足規范和工程設計的要求,尤其是控制性鉆孔的數量和深度;孔內測試及取樣(土樣、水樣及巖樣)的數量是否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在此過程中對不符合規范要求或不能完全查清地質問題、無法滿足工程設計需要的點段,及時發出監理工程師指令以增加和補充勘察工作量,同時,產生檢查記錄表,由勘察單位和監理單位共同簽署,作為雙方工作的依據之一。在技術要求檢查的同時,對現場勘探質量進行嚴格控制,依據監理計劃,采取旁站、檢(抽)查和巡視的監理方式。對地質調繪、鉆探、物探、水文地質測試、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等勘察過程進行監理。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做法及時發出監理指令,責其及時整改。同時,應及時要求勘察單位或與勘察單位一道分析勘探資料,進一步檢查和驗證實際地質條件同預期是否一致,是否需要進一步增加勘察工作量,以達到質量控制的最終目的。根據現場勘察進度、質量控制等情況,各監理站應定期召開相關人員參加的工地例會。重點對勘察及監理過程中存在的質量、進度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形成會議紀要,相互監督落實,以保證后續工程地質勘察質量。由總監或副總監組織進行成果資料的審核檢查,提出監理檢查意見,并及時通報勘察單位,對不符合要求的勘察資料及時進行整改,必要時下發監理通知單,采取補救措施。工程地質勘察成果資料檢查完成后,分段、分工點出具監理檢查意見和建議,并要求勘察單位及時補充、修改、完善。
3加強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建議
通過參加多條高速公路的監理工作和被監理勘察工作,認為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在公路建設項目勘察階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質勘察監理與開展較早的施工監理的不同,以及地勘監理仍然處于初步發展時期,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人們對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主要是鉆探工作監理,注重監理單位在項目上了多少人,檢查了多少鉆孔,而不注重監理在地質調查、采用勘探方法、勘探工作量布置、地質分析是否合理方面有許多工作可做。
(2)工程地質勘察監理與施工監理不同之處是不對當日完成的工程量進行確認(只是在鉆探工作全部完成后進行總的鉆探量進行簽認),換言之,工程地質勘察監理的平時檢查與勘察單位的經濟利益不掛鉤,就有可能造成監理檢查整改效果差的情況。
(3)在地質成果方面,勘察單位資料審查自成體系,在向相關設計專業提交地質資料時,不需要監理的簽字,監理在檢查成果資料時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勘察單位沒有多少約束力。
(4)工程地質工作是多工序、多工種的綜合性工作,其工序應該是先收集熟悉區域地質資料,進行工程地質調繪,而后進行工程地質勘探、地質測試,最后綜合分析、整理資料。但現在勘察周期短、地質人員少,地質資料必然問題較多,但在目前大環境下,監理無能為力,只能在成果資料階段檢查發現問題。
鑒于以上問題,建議:
(1)認真總結近年來公路工程地質監理經驗,制定可行的監理規范。
(2)尊重客觀規律,保證勘察周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盡量早期介入,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才能使工程地質勘察質量事辦功倍。
(3)對目前地質勘察資料的審查體系進行修訂,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要有對成果資料的審核權,對勘察工作量的確認權,才能保證對地質勘察質量的有效監督。
篇4
關鍵詞:特大橋梁工程;地質;勘察
1 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在實際工作中,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初步設計勘察階段以及詳細工程地質勘察階段,這三個階段在工程地質勘察內容與目標上存在一定差別,同時在方法與手段上存在一定的聯系。
1.1 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
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主要是在前期對工程相關勘測資料進行全面收集整理的基礎上,結合分析結果對特大型橋梁工程建設橋址選擇中影響較為明顯的要素如:不良地質、特殊性巖層等指標要素進行勘察。其實施目的是通過對特大型橋梁工程橋址區域地質條件的勘察,為橋址方案選擇與確定提供詳細全面的依據,從而幫助決策人員完成橋址區域地層穩定性評價與基礎型式選取工作。
1.2 初步設計勘察階段
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初步O計勘察階段,主要是對前一階段擬建橋址區進一步的工程地質比選。起實施目的是通過對擬建橋址區域地質條件的深入勘測研究獲取準確的地質條件信息資料,對橋址選擇的合理性進行二次驗證,對橋址選擇方案進行比選優化,同時通過資料的詳細核對與整理形成初步設計勘察文件,為初定橋梁工程場地與方案設計提供有效的工程地質參考數據。
1.3 詳細工程地質勘察階段
特大型橋梁工程詳細工程地質勘察階段,是整體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細化,其勘察目標通常為橋梁工程施工區域具體區段地質條件的勘察。其實施目的是在初定橋梁工程場地的前提下,通過針對性的勘察計劃與技術獲得準確完整的區段工程地質數據,以此為橋梁工程基礎方案、地基方案以及施工設計等要點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2 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技術應用
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的合理選擇與應用是決定勘察結果準確性與實效性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是設計環節獲取準確數據參照的重要手段。當前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主要應用的技術包括巖土水測試、原位測試試驗、物理勘探等手段,其具體應用特征如下:
2.1 巖土水測試
巖土水測試的針對性較強,其主要測試目標為橋梁工程基礎結構部分的地質應力條件。其中,橋梁樁基礎持力層結構中的相應地質參數的獲取是檢測重點,主要包括基巖埋層深度、地質浮度水平等。其主要檢測目標為基礎結構應力載荷前度指標與沉降形變性能等,相應的巖土變形參數與剪切參數是測試的關鍵指標。巖土水測試是圍繞特大型橋梁工程基礎結構形變與穩定性進行的測試,相應的測試內容包括土體膨脹性、滲透性參數等,在橋梁工程區域地質滲透性較強的情況下,需要輔助抽水試驗確定含水層條件,如滲透系數、涌水量、影響半徑等主要參數。此測試環節應重點關注土體的固結歷史,同時采取必要高壓測試項目。
2.2 原位測試試驗
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原位測試實驗的形勢與手段較為豐富,當前應用較多的是貫入試驗與動力觸探試驗。原位測試中的標準貫入試驗其主要適用于地質密實度參數的測定,能夠有效獲取橋梁工程地質承載力與樁基摩擦水平參數;而動力觸探試驗則主要應用于碎石土類型土層的勘察,獲取橋梁承栽力指標。在實際勘察過程中,原味測試實驗通常會結合多種測量技術進行復合性的勘察,如地質軟弱地區橋梁工程施工區通常會設置靜力觸探試驗、十字板試驗、旁壓試驗等內容。隨著工程地質勘測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靜力觸探試驗技術在勘察準確度與效率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能夠有效測量獲取橋梁開挖土層物理學指標。
2.3 物理勘探
物理勘探技術主要包括電法勘探、磁法勘探、地震波勘探等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相應物理勘探設備的應用獲取橋梁工程地質條件物理信息,以此形成地質勘察結果。物理勘探技術通常應用與大型橋梁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與初步設計階段,主要勘測內容為橋址區域地層地質、水下障礙物、管線等內容,其中水下部分的物探技術通常為地層地震方法,地層地質部分的勘探則為井下CT或高密度電法。在特大型橋梁勘察環節,孔內波速測試是勘察的重點部分,剪切波的應用能夠獲取橋址區域地震綜合效應與地震動參數情況,壓縮波則能有效區分地層巖石完整性和劃分風化巖界線。
3 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的關鍵性問題探討
3.1 地震與斷裂構造的勘察
特大型橋梁工程整體體量較大,對于結構抗震性能的要求較高,因此,在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應對地震裂度進行復核,對同時橋梁的地震危險性進行有效的評價。其中,斷裂構造情況與橋址、橋墩結構、基礎結構有著顯著的穩定性影響,需要通過勘察獲取斷層走向、傾向、傾角、破碎帶寬度、充填物等方敏的詳細信息。根據上述勘察結果,對特大型橋梁工程的橋址選擇方案進行比選優化,有效規避強震震中區以及活動斷裂和發震斷裂等地質構造對于橋梁穩定性與安全性的不利影響。
3.2 不良地質的勘察
在橋基巖體中存在一些厚度比相鄰巖層的小的軟弱夾層,力學強度和變形模量較低,易造成橋基礎沉陷變形和滑移。選擇樁端位置時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對基巖軟弱夾層應予避讓,一般樁穿越軟弱夾層達到下部完整基巖。
巖溶橋基的勘察應首先運用地球物理勘探對橋位區巖溶發育的總體規律有總體認識,如巖溶發育程度和發育特點;通過鉆探進一步查明巖溶的基本形態、規模大小、洞穴頂板巖層厚度及性狀、充填物的特點等。
砂性土地震液化是建筑中最常見的一種不良地質現象,橋基勘察中除了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評價,還要遵循《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評價。
3.3 地下水的勘察
通過水文地質試驗能查明含水層的性質、含水量以及滲透系數等,以及地下水類型、地下水水位、流向、流速、補給來源、變幅大小、與地表水的水力聯系等。深基坑開挖、沉井、地下連續強等施工時,勘察時需要查明各含水層的滲透性能以及涌水量的大小,尤其是重視砂類土的地下水勘察。抽水試驗是獲取參數的主要技術形式,對于砂層較淺較薄的場地,可進行簡易抽水;若含水層厚度大,地下水量豐富,應進行分段抽水試驗,在抽水試驗的同時,進行地面沉降觀測,沉降觀測點應該布設在錨旋抽水試驗可能影響的區域內,以抽水井為中心,按十字法布置。
4 結語
綜上所述,特大型橋梁工程地質勘察是一項科學而系統的工作,其實施目的在于通過多種地質勘測技術的應用獲得詳細全面的橋梁施工區域地質水文條件,為項目決策、初步設計與詳細設計提供有效的地質參考資料,確保橋梁項目整體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行業工作者們應充分把握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要點環節,合理選擇勘測技術,準確實施各項勘察活動,保證勘察結果的全面性與真實性,為特大型橋梁工程的順利設計施工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洪亮.橋梁樁基溶洞勘測及處理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0.
[2]王榮華.巖溶區橋梁樁基勘察與設計要點分析[J].鐵道工程學報,2012,09:53-58.
篇5
關鍵詞 : 地質勘查;工程地質勘察的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P6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引言
工程地質與人類的活動是息息相關的,主要研究的是地質結構與工程建設之間的聯系,分析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在上世紀初期,工程地質學逐漸興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科學在研究領域的應用,使得工程地質科學的面貌開始煥然一新。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地質原因,可能會出現一些工程事故,這些事故或多或少都會對工程建設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是危及人的生命,這使得工程地質勘查的工作顯得極為重要,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2 工程地質勘察概述
2.1 工程地質勘察目的
進行工程地質勘查,是為了在工程施工建設的所有環節,都實現安全無事故的目標,在達到預期建設目的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使建筑物與現場的地質條件相適應。[1]工程地質勘查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具體工作是由專業的單位進行的,對地質環境的評價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2.2 工程地質勘察內容
2.2.1 地質結構
所謂的地質結構,指的是土層的厚度、成土特性、產狀等方面的信息。對于建筑物的穩定性而言,地質結構的影響很大。在較為穩定的地質結構之上修建建筑物,可以確保建筑物的穩定性,克服地質條件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較小,但是,如果選址的土層情況不好,那么往往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克服土層的缺陷,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2]
2.2.2 動力地質作用
對于建筑物來說,地震、泥石流等都會對建筑物的穩定性帶來一定的隱患。對于這類地質作用,首先要分析其主要的分布區域,選址盡量避免這些區域。比如,地震區的工程項目,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地震對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響;有一些區域還有可能存在淤泥層,這就需要在工程勘察的時候認真細致,查明地質結構。
2.2.3 工程地質勘察的主要方法及手段
巖土工程勘察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對建設場地的巖土條件進行勘察,對其可能給工程建設帶來的影響進行判斷,對巖土的加固、利用等工作提出具體施工方案等等。巖土工程勘察是屬于工程地質調查的范疇,所使用的技術和方法是勘探、取樣、室內試驗、原位測試、工程地質測繪等等。
有些建設區域的地質情況很復雜,這就需要事先開展工程地質測繪工作;在一些地質情況良好的地域,可以采用調查的方法。對于工程建設而言,工程地質測繪能夠最迅速的判斷建設區域的地質情況,能夠對其他的勘查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碧焦ぷ鞑捎玫姆椒ㄓ泻芏?,[3]主要有坑探、鉆探、物探這幾種方法。坑探、鉆探都屬于勘探工程的范疇,屬于最為直接的方法,在巖土工程勘察中使用得很多。鉆探的類型有很多,可以依據具體的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法。當地下的地質情況用鉆探的方法難以探明的時候,可以使用坑探來進行勘察。相對于鉆探以及坑探而言,物探屬于間接方法,且這種方法花費的經濟代價較小,工作效率更高,當需要在短時間內探明地質狀況的時候,多采用的是物探的方法,在進行坑探或者是鉆探之前,也可先用物探的方法來了解一下地下大致的情況。物探方法的使用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而且得到的結果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來驗證物探得到的結果。如果鉆探法得不到較為理想的結果,那么就需要采用機械或者是人工挖掘的方法,打出洞、井等,這樣可以最直觀的了解地下的地質情況,還可對土層結構作出準確的分析。對于工程建設區域具體的情況,可以有選擇性的使用上述勘察方法。室內測試以及原位測試都是為后續的工程評價提供數據支持的,主要有滲透性參數和應力、土的物性指標、固結變形特性參數、強度參數等等。原位測試需要在其他方法的協助下才能完成,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一種勘察手段。
3 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對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認識
地質勘察工作在查明地質組成的同時,還能夠勘察土層的一些重要力學數據參數,地質結構以及這些力學參數對于工程的設計方案、預算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地下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勘察是了解其情況的一種重要手段??辈旃ぷ鞯暮脡?,會對工程建設的各個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有可能是積極地,也有可能是消極的,這就需要工程建設單位選擇一家具有勘察資質的勘察隊伍,以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盡最大可能減少克服地質條件方面的資金投入。
3.2 工程地質勘察的質量問題
通常而言,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出現的問題有很多的共性,主要是工程概念模糊,勘察的目的不夠明確,使用的勘察方法不恰當;對于現場的實際情況,使用的分析方法存在諸多的不足,公式使用錯誤;[4]在提交的地質報告中,很多敘述不夠清晰,得到的結論所采用的依據不夠合理,甚至是存在一些錯誤;有極少數的地質報告敷衍了事,實際的勘察工作并沒有完成,匆忙下結論,這是對自身工作不嚴肅的表現。出現了這些問題,階段性工程審查自然得不到認可,工程建設的工期可能會受到延誤;假使審查合格,那么工程建設過程中以及未來建筑物的使用過程中也是后患無窮。
3.3 勘探方法不正確
有少數的的勘察部門在確定土層承載力時,使用的是靜載荷試驗壓裂探坑兩側土層的方法,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是因為兩側土層受到的壓力是有區別的,地基的承載力到底采用哪一邊的數據,值得思考。此外,這樣的方法得到的數據是側面的壓力承載數據,并不能說明在垂直方向上的承載力數值是多大。
3.4 工程地質勘察缺乏監管
第一,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都是在開工前才開始,而且勘察工作是由建設單位主導的,建設單位不是勘察工作的專家,所以他們對于勘察的結果并沒有認識的能力,只是需要勘察結果而已,并且通常希望勘察費用盡量的少,這樣對于勘察單位的選擇就有一些馬虎了;第二,勘察工作屬于外業,全部的工作都是勘察單位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監督方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監督,究竟完成了多少的勘探任務,得出的結論是不是符合實際的,無從考證。雖然施工圖審查環節會對勘察的結果進行分析,不過這對于刻意造假的單位而言形同虛設,這就直接導致了很多的施工設計與實際的地質情況存在差距,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4 工程地質勘察問題的解決對策和機遇
4.1 工程地質勘察問題的解決對策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責任劃分??傇阂獙ぷ饕幏兑约肮芾矸矫娴墓ぷ髫撠?;地方各個部門要對勘察工作負責;勘察設計單位要對工作、人力、設備等問題的協調工作負責;其他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責任劃分清楚了以后,工作的貫徹落實自然也就會顯得容易,每一項工作都是由誰去做、由誰負責,都是清晰明了的。雖然這樣不一定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最起碼工作會更加有序,大家的責任感也會更強。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很多的問題還是因為體制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需要在體制方面進行大膽的變革。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勘查工作也是與時俱進的,傳統的觀念和方法與新時代的觀念和方法之間自然會有很多矛盾,這些矛盾推動著變革的發生。對于勘察工作,要認真仔細,對于既定方案,要逐項落實,不留后患。[5]
4.2 工程地質勘察問題的發展機遇
在發展的過程中,機遇出現的同時總是伴隨著挑戰的出現。戰勝困難,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工程建設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從某一層面反映出了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情況。在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中,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工程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保證。
雖然當前的工程地質工作存在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在實際情況中也存在一些難題,但是,這正是發展的好時機,只有克服困難,以最大的熱情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發揮地質勘查工作應該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為人類造福。
5 結束語
工程地質勘察是調查研究的一種手段,是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方法。在各種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工程地質勘察都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地質勘察的工作人員,要有極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并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對于一些較為常見的地質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開展工程勘察工作的時候做出正確的結論,在工程設計的時候才能依據這些結論做出合理的施工安排以及施工預算。
參考文獻:
[1]喬宏斌.監理機制在地質勘探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1.(09).
[2] 秦代倫.做好水文地質工作的探討[J].遼寧建材.2011(14).
[3]王璐華.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進技術新產品.2010(04).
篇6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質量控制因素
1巖土工程地質勘察中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巖土工程的重點工作之一是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質量控制,也是整個巖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主線,是巖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面工程的展開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對施工資料掌握的程度及設計方案的確定很大一部分取決地質勘察,只有勘察出正確、完整的地質資料,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工程施工的質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于地質勘察資料的可靠、準確性。如若地質勘察資料不能很好的、真實有效的反映工程地質信息,那么將給巖土工程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故如果要保證巖土工程的勘察質量,必須嚴格控制好影響地質勘察中質量控制相關因素。
2巖土工程地質勘察的勘察工作的目的及任務
巖土工程地質勘察是一項最基本的工作,主要包括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不僅為工程提供設計的依據還對工程施工環境進行勘察、預測、評價。保證為工程施工方案的設計得出準確的判斷,為相關難題提出解決方法,作為一種基本的、重要的工作服務,推動巖土工程建設的發展。
3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質量的控制
3.1軟土地基勘察質量分析
(1)軟土地基勘察分析的重點:因為軟土地基有透水性較差、強度差、土質均勻性較差、高壓縮性、觸變性、流動性等特點,工程中一旦遇到此類地基,就需要對軟土地基進行特殊處理,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所以軟土地基巖土勘察時需要首先確定其等級,然后確定勘察的措施及工作量,進行取樣進而確定地下水情況,最后對勘察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確定軟土的相關物理性質,為巖土工程的施工提供資料。(2)軟土地基勘察方法分析:軟土地基勘察一般采用物探、鉆探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勘察辦法。在巖土工程當中的軟土地基的取樣一般都是常規土工取樣(利用軟土取樣器進行均勻連續壓入的方法進行樣品取樣或者在軟土區使用重錘敲擊取樣)。由于軟土地區原狀土樣易受擾動,可以采用原位測試(勘察可采用靜力觸探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等原位測試手段)的辦法來進行不便取樣地點的取樣。(3)軟土地基勘察指標的分析:軟土地基取得樣品主要是用于分析獲得其相關的物理性質參數指標,一般通過力學實驗測試及常規物理學實驗測試得到所需要的結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三軸剪切實驗或直剪等物理實驗方法。獲取軟土樣品的相關參數,主要包括:機床系數、燒失量、有機含量等。
3.2卵石地基勘察質量分析
(1)卵石地基勘察重點分析:由于卵石的硬度、顆粒較大,且中間夾雜大量砂礫導致在進行卵石取樣十分不易。故如果想了解卵石地基質量特點,卵石取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只有控制好取樣,才能避免由于取樣的片面導致地基分析的偏差。(2)卵石地基勘察方法分析:在勘察時,由于卵石的物理特性,導致在取樣時容易出現塌孔,不能正確取樣;有時由于卵石的流動,也不能取到正確的樣品;卵石硬度較大,鉆孔比較難。如果想實現卵石地基質量的控制需要采用雙層單動、雙層雙動、三層巖芯管、金剛鉆頭等多種方法保證取樣的正確。通過對卵石力學性能的測試進行原位試樣測試,通過砂礫干擾法了解水下、水上止角。(3)卵石地基勘察指標分析:通過卵石耐壓試驗,把卵石的含量、強度、滲透性及最大粒徑等指標進行評估。通過這些指標分析出卵石地基的構造及相關分布。
3.3巖溶地基勘察質量分析
(1)巖溶地基勘察重點分析:巖溶是由于可溶性巖層因溶蝕而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表巖及地下巖溶形態。巖溶地基的勘察就是主要勘察巖溶地基面起伏狀況、坡度、覆蓋層的厚度,確定巖溶巖面之上土層的穩定性、均勻性等,正確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及適用性。還需要勘察出溶洞的分布、埋深、規模、填充性、連通性,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水力關系,然后根據勘察的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結果確定巖土工程施工方案。(2)巖溶地基勘察方法分析:巖溶地基勘察工程的控制勘察深度是從勘察深度到巖層淺層發育帶,它勘察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巖溶地基上覆蓋層的分布情況及均勻性,給工程設計部門提供相關參數??辈旆椒ㄖ饕泄こ痰刭|測繪、鉆探、物探、觀試和觀測四種方法,在初步勘察階段,采用工程地質測繪和物探相結合的方法,一旦發現特殊地段,就應該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位置進行鉆孔探查以驗證核實,并且在規模較大的、情況比較復雜的地下巖洞應該適當增加勘察點,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保證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碧娇讘钊胪暾鶐r3~5m或至少穿越溶洞;詳細勘察階段,勘察部門應該做細致的勘察工作以滿足施工的需求;補充勘察,一旦工程施工需要更為詳細的勘查數據來支持施工,勘察部門應根據需求進行補充勘察,在需要地段適當增加勘察點和勘察深度。(3)勘察指標分析:巖溶地基勘察指標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巖性以及巖溶形態的規模、密度及其空間分布規律,可溶巖頂部淺層土體的厚度、空間分布及其工程性質和巖溶水的循環交替規律等。這些指標基本就可以把巖溶地基質量勘察的相關內容反映出來,為工程提供相關的巖土參數。
4巖土工程地質勘察中質量控制因素
(1)目標因素:在進行巖土工程地質勘察之前首先要明白勘察過程中想要得到的東西,也就是勘察的目標。根據勘察的目標來確定勘察樣品及勘察方法的選擇,根據不同的勘察目標,選取不同的勘察方法。(2)方法因素:在巖土勘察工程中取樣數量的合理性相當重要,取樣少不能得到想要的數據,無法全面了解地質情況。所以樣品的選取對整個地質工程勘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分析控制:分析主要包括指標的選取及科學的分析方法。指標的選取是分析的基礎,是勘察工作質量的保障;科學的分析方法是得出準確的分析結果,為工程的后續進行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5結束語
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質量控制是整個工程的前提保障,只有控制好3個因素——勘察目標、取樣手段、分析方法,才可以實現勘察質量的保障。
作者:趙文勝 單位: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五地質大隊
參考文獻:
[1]秦寧.巖土工程地質勘察中控制質量的因素分析[J].城市地理,2014(16).
篇7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技術;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工程地質勘察技術是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作為工程建設項目選址工程地質條件的重要勘察手段,對工程建設項目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的方法
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的主要方法有勘探與取樣、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工程地質測繪。
1、工程地質測繪是工程勘察的基礎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階段進行。這一方法的本質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地面的地質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質和規律,并藉以推斷地下地質情況,為勘探、測試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據。在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場地,必須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但對地形平坦、地質條件簡單且較狹小的場地,則可采用調查代替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測繪是認識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高質量的測繪工作能相當準確地推斷地下地質情況,起到有效地指導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鉆探和坑探等各種方法。它是被用來調查地下地質情況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樣進行原位測試和監測。應根據勘察目的及巖土的特性選用各種適當的勘探方法。鉆探和坑探也稱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質情況,在巖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鉆探工作使用最為廣泛,可根據地層類別和勘察要求選用不同的鉆探方法。當鉆探方法難以查明地下地質情況時,可采用坑探方法。物探是一種間接的勘探手段,它的優點較之鉆探和坑探輕便、經濟而迅速,能夠及時解決工程地質測繪中難于推斷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質情況,常與地質測繪配合使用,也可作為鉆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輔助手段。由于物探成果判釋常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條件等的限制,所以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來驗證。當鉆探方法難以準確查明地下情況時,可采用探井、探槽等,就是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進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觀察巖土層的天然狀態以及各地層的地質結構,并能取出接近實際的原狀結構土樣。勘察方法應根據勘察要求和實際情況選用。
3、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主要是為巖土工程問題分析評價提供所需的技術參數,包括巖土的物性指標、強度參數、固結變形特性參數、滲透性參數和應力、應變時間關系的參數等。原位測試一般都借助于勘探工程進行,是詳細勘察階段主要的一種勘察方法。
二、工程地質勘察技術工作存在的問題
1、對工程地質勘察技術重要性認識不夠的問題。地質勘察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揭示地質構成,二是提供土體的力學指標; 地質構成決定基礎處理方案的選擇,力學指標對工程造價影響很大。眾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靠鉆探勘察,建設場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沒有可比性,因此建設單位選擇一家專業技術強,操作規范嚴謹,能準確提供成果的勘察單位相當重要,對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順利進行、節約投資都有重要的意義。
2、未能認識到地質勘察質量重要性的問題。地質勘察工作包含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分析場地工程地質結構,直接決定地基及基礎處理方案的選擇;另一方面,制定出相關合理的力學指標,指標參數的合理性直接影響項目的工程總造價。我們都知道,對于地下結構來說,我們既看不見也又摸不著,所以,只有借助一些合理的手段來進行勘察。例如:鉆探勘察。由于建筑場地的唯一特性,使得勘察結果根本不存在任何可比性,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選擇一專業技能較強的施工單位,從而使操作更規范,確??辈旖Y果的準確性,與此同時,這對施工的順利開展以及減少資金投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3、勘探方法問題。一些勘察部門用所謂的靜載荷試驗壓裂探坑兩側土層為準來確定承載力,其做法是一種誤導,是不科學的。由于壓裂較淺和較深的兩側土層所需的壓力大小都不一樣,究竟取用哪一壓力定值來作為地基承載力。另外,壓裂兩側土層又怎能替代或者說明該壓力值就是豎直方向土層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
4、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缺乏監管的問題。一是工程地質勘察技術在工程的前期階段進行,由建設單位自主選擇勘察單位,一般建設單位缺少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地質勘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對勘察單位要求不高,有個成果就可以,鉆探費用上考慮多點,對技術的要求就輕了。二是地質勘探是野外作業、土工試驗和資料整理,整個過程只有勘探單位獨自完成,沒有監督?,F在施工圖審查也對地質勘察成果進行審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資料造得過得去都能通過,地質構成與實際施工嚴重不符時有發生,力學指標的精確性更是無法判別。
三.地質勘察技術工作問題的解決措施
1、提高工程地質勘察技術質量措施。提高勘察質量我們就必須要選用最合理的勘察手段。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事先了解場地及附近的工程地質資料、周圍構造物情況等,并且及時和工程設計人員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效解決地質問題;第二,勘察工作啟動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勘察綱要,經技術負責審核,公司總工審定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作。第三,按綱要進行井然有序的勘察工作,若發現地層異常區域,應加大勘察力度,如加密鉆孔結合地調分析等綜合手段,詳細查明異常區地層結構。
2、要重視初級階段的勘察工作。在地質勘察階段,必須充分考慮到影響地質勘察的諸多影響因素,應盡量顧及建筑物配置因素與相關的施工工藝要求。對于取樣工作來說,指的是采取試驗的樣本,并不是普通鑒別所用的巖土樣。在采取樣品時,均能體現出樣品的真實性尤其是在選取土樣時,應該要注意到土層結構特點,盡可能使平面與刨面的土層分布均勻。如果土層比較穩定且土質均勻,可以適當放寬取樣的距離。
3、勘察方法不科學的解決措施。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勘察結合多種理論的發展,研究出了多種新型工程勘察方法,另外,又引進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勘探設備,具有很多的優點,例如:速度快、采集密度大、成本偏低等。這樣一來,解決了傳統的勘察手段存在的諸多缺點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解決當前很多巖土工程問題。由此看來,為快速解決巖土工程的技術問題,結合使用多種地質勘察手段,從而起到相互補償各自缺點的作用。
4、加強技術管理。要提高勘察質量,必須加強技術管理:要求勘察技術人員持證上崗,上崗證分項目負責和技術員兩大類,項目負責應該具備注冊巖土工程師資格,或經驗豐富、取得顯著技術成績的本專業工程師以上職稱資格;技術員應該具有一定工程經驗且經培訓考核合格。項目負責主持項目勘察,編寫勘察綱要、勘察報告,參加施工驗槽及工程專題會議;技術員負責執行勘察綱要技術要求,進行現場編錄等每個項目合同備案時,勘察單位應提供相應的項目負責和與鉆機數量匹配的技術員資料同步備案。
結束語
參考文獻:
[1]張倬元.工程地質勘查[J].地質信息,2008(08)
篇8
關鍵詞:建筑工程 , 地質勘察 , 基礎設計 , 關系
中圖分類號: S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local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original material, we can make a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scheme of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basic design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design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proposal.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the foundation design, relationship
一、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國內建筑工程項目基礎設計工作中,尤其是在部分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的地區進行基礎設計,設計單位逐步引用地質勘察技術,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國地質勘察技術應用水平普遍較低,在建筑工程基礎設計中應用的時間也較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與問題。如果不能有效的處理與解決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中存在的弊端與問題,極有可能導致建筑工程基礎設計及施工中出現質量與安全問題,甚至導致工程建設項目的整體失敗。
1、地質勘察市場環境較差。目前,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環境的日漸激烈,地質勘察單位在迎來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了嚴峻的挑戰。由于國內地質勘察單位的迅速增加,而國家及各地區的相關管理機制的不健全,都導致了地質勘察市場中惡性競爭、市場無序、相互壓價等現象的存在,這對于行業的整體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因此,作為建筑工程的參與者,地質勘察單位要嚴格自律,堅持從自身做起,共同推進地質勘察市場合理、有序、公平競爭環境的構建與和諧發展。
2、基礎設計理念與技術相對落后由于國內建筑行業現行的基礎設計理念相對落后,以及工程設計單位普遍缺乏應用地質勘察協助基礎設計的經驗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國內現有的基礎設計水平難以適應現代建筑工程項目建設的實際要求。
目前,國內建筑工程基礎設計理念與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總體設計理念缺乏創新性與發展性、綜合技術水平不高,對于相關技術標準、指標的掌握與實際運用能力不同;地質勘察工作的深度不足,水文地質資料尚未實行專業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等。
3、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周期偏短。建筑工程地質勘察是一項相對較為復雜的工作內容,勘察人員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際勘探,以及采集樣本進行實驗分析,同時了解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巖土層構造等,才能為工程設計單位提供具有權威性、科學性的地質勘察報告,并為設計人員提供專業的技術意見與方案。但是又由于受到建筑工程工期的限制,前期設計階段的時間相對較短,而設計單位只有獲取地質勘察報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研究與優化方案,所以導致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出現周期偏短的弊端與問題。
4、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缺乏有效的結合與互補。由于受到現有建筑工程基礎設計理念與技術模式的限制和影響,設計人員普遍僅是把地質勘察報告作為簡單的參考資料,在參閱中關心的只是所需的各項地質、水文數據,而對于地質勘察報告中部分專業的技術參數與建議視而不見。而地質勘察單位在為建筑工程設計單位提供服務時,勘察人員多是將工作的重點集中于報告的專業性與理論性,對于其實用性與可行性的考慮則相對較少,往往導致設計人員在閱讀與應用中出現技術障礙。由此可見,國內建筑工程基礎設計工作中,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缺乏有效的結合與互補,難以全面發揮兩者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和作用,最終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無形浪費與損失。
二、建筑工程地勘和設計中需注意的問題建議
建筑工程地質勘察應該注意理論的指導作用,并打破不合科學的傳統條框束縛,將科學的勘察工作守則貫穿在地勘和基礎設計的全過程,使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更有效地維護建筑的安全正常施工。
1、勘察編制綱要
編制綱要是每個建筑工程勘察項目必須進行的工作,應綜合考慮場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和項目情況,不僅要詳細闡述對場地地質條件的認知程度、項目概況、本次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方法、工作范圍、技術要求,還要對勘察工作參與的人員、投入的設備及質量保證措施有明確的說明。
2、工程勘察質量控制
加強全員質量教育,樹立全員質量觀念。全力推進ISO9001 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落實質量目標考核責任制、質量責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勘察設計質量。嚴格按照質量認證體系的要求,規范流程,明確責任,用過程質量保證總體質量。加強建筑勘察設計工作基礎資料的調查和收集。特別是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的勘探和調查,加強影響建筑環境地質調查和地質勘察成果的綜合驗證工作。對建筑工程施工、構造物結構安全有影響的地震等重大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要進行專項地質勘察與評價。審查工作要結合勘察設計過程動態進行,使勘察設計工作和審查工作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更有效地確??辈煸O計質量和投資控制。要嚴格執行“方案審定”“二校三審”程序,確保勘察資料、試驗資料、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設計概算、設計量的“六個一致”所有項目都需進行外業驗收、設計文件內審,未經審查的設計文件不得出版,不得交付使用。
3、選擇勘探測試方法
勘探測試方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選擇合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會造成很大的工作量浪費,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由于勘察測試方法種類繁多,那么如何選擇既經濟又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建筑工程勘察的關鍵。首先應當詳細了解場地已有地質資料、建筑和沿線構造物情況、與設計人員充分交流、明確要解決的工程地質問題,然后開展這項工作。
總之,隨著國內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工程基礎設計與處理的環境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施工項目需要在地質條件極為復雜的地區進行。傳統的理念與技術已經難以適應現代不同地質條件的基礎設計需求了,必須通過合理的技術手段與措施進行革新和完善。在現代建筑工程基礎設計工作中,合理應用地質勘察將對設計理念的充實、設計技術的全面展現提供更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 王安業, 米兆靜. 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與基礎設計的關系[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10,(12)
篇9
論文摘要: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是公路路基、構筑物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報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關的工程地質資料,做到內容齊全,論據充足,重點突出,正確評價公路構筑物的場地條件、地基巖土條件和特殊問題,為公路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合理適用的建議。
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是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公路路基及構筑物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報告是否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和巖土工程特點,關系到工程設計和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當、 經濟 合理。當然,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勘察階段,報告反映的內容和側重有所不同。下面談一談有關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編寫工作。
一、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內容
1.路線工程地質勘察。主要查明與路線方案及路線布設有關的地質問題。選擇地質條件相對良好的路線方案,在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的地段,重點調查對路線方案與路線布設起控制作用的地質問題,確定路線的合理布設。
2.路基、路面工程地質勘察。在初勘、定測階段,根據選定的路線位置,對中線兩側一定范圍的地帶,進行詳細的工程地質勘察,為路基路面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
3.橋涵工程地質勘察。按初勘、詳勘階段的不同深度要求,進行相應的工程地質勘察,為橋涵的基礎設計提供地質資料。一是對各比較方案進行調查,配合路線、橋梁專業人員,選擇地質條件比較好的橋位;二是對選定的橋位進行詳細的工程地質勘察,為橋梁及其附屬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質資料。
4.隧道工程地質勘察。隧道多是路線布設的控制點且影響路線方案的選擇。通常包括兩項內容:一是隧道方案與位置的選擇,包括隧道與展線或明挖的比較;二是隧道洞口與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質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務是充分發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線的一切材料對分布在沿線的天然筑路材料和 工業 廢料,按初勘和詳勘階段的不同深度進行勘察,為公路設計提供筑路材料的資料。
二、報告的編制程序
1.外業實物工作量的匯集、檢查和統計。此項工作應于外業結束后即進行。首先應檢查各項資料是否齊全,特別是試驗資料是否出全,同時可編制測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統計表和勘探點(鉆孔)工程地質平面圖。
2.對照原位測試和土工試驗資料,校正現場地質編錄。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視,從而出現野外定名與試驗資料相矛盾,鑒定砂土的狀態與原位測試和試驗資料相矛盾。
3.對整個報告進行框架結構規劃。由于公路工程地質有其特殊性,屬于多專業合作工程。因此,對整個報告提前進行整體框架結構規劃是十分必要的。
4.編繪鉆孔工程地質綜合柱狀圖。柱狀圖中標明各層的地質年代、成因類型、承載力基本容許值、摩阻力標準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質描述。
5.劃分巖土工程地質層,編制分層統計表,進行數理統計。地基巖土的分層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評價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因此,此項工作必須按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巖性、狀態、風化程度、物理力學特征來綜合考慮,正確地劃分每一個單元的巖土層。另外應注意,工程地質層的劃分,不是越細越好,當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劃分原則之外,還應結合工程對象進行劃分。在正確劃分出工程地質層后,編制分層統計表。最后,進行分層試驗資料的數理統計,查算分層承載力。
6.編繪工程地質縱斷面圖和其他專門圖件。公路工程地質縱斷面圖是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有著重要意義。
7.編寫工點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按以上順序進行工作可減少重復,提高效率;避免差錯,保證質量。
8.編寫全線工程地質總說明書??傉f明書是報告的核心框架,它全面地分析了整條路線的工程特征,是設計人員掌握全線地質情況的指南。
三、全線工程地質總說明書論述的主要內容
一個完整的全線工程地質總說明書應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1.前言:要敘述工程概況、勘察的目的和任務,勘察依據、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點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級,勘察所屬階段,編制報告所使用的規范、規程一定要保證是現行版本,已經廢棄的規范不能作為勘察依據。
2.工程地質條件: 自然 地理、氣象和水文條件、地形地貌、區域地質構造、區域地層巖性、工程地質分區。地震活動性和抗震設計主要參數、沿線不良地質和特殊性巖土問題、水文地質特征。
3.巖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條路線的巖土參數,按照巖土形成時間、成因及性質進行數據分類統計分析,然后依據分析結果對各類巖土進行概括性評價。
4.工程地質評價:包括勘區穩定性和適宜性的評價、重點工點工程地質評價和路線方案評價。對于路線方案的比較,主要根據各路線方案所經地區的地質情況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最終推薦出地質情況相對較好的路線方案。
5.沿線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場要依據有關規范的要求,根據土料強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數ip等參數對料場質量進行評述。
6.結論及建議:結論是勘察報告的精華,一般包括以下幾點:(1)區域地質構造單元、地震參數和建筑適宜性的評價;(2)勘區不良地質、特殊性巖土的分布及地質災害對工程影響的大?。唬?)重要構筑物的地基情況、基礎形式及其他處理措施;(4)勘區內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蝕性評價;(5)路線方案的評選;(6)其他需要專門說明的問題。
7.附表及附圖:全線工程地質總說明書的附表和附圖主要包括:完成工程量一覽表、地震液化判別 計算 表、水質評價表、水質分析報告、路基分段說明表、不良地質地段表、區域地質構造圖、路線工程地質平面圖、路線工程地質縱斷面圖、取土場工程地質柱狀圖、路基工程地質柱狀圖等。
四、工點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應根據任務要求、勘察階段、地質條件、工程特點等具體情況確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擬建工程概述,介紹擬建構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規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務布置,介紹本工點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設工作量的多少。
3.地質地貌概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論述:(1)地質結構。主要闡述的內容是:地層(巖石)、巖性、厚度;構造形跡,路線所經地區的構造狀況,構造與線路關系及影響程度;巖層中節理、裂隙發育情況和風化、破碎程度;(2)地貌。包括勘察場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態、次一級地貌單元劃分;(3)不良地質現象。包括勘察場地及其周圍有無滑坡、崩塌、塌陷、潛蝕、沖溝、地裂縫等不良地質現象。
4.地基巖土分層及其物理力學性質,這一部分是工點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著重論述的問題,為工程地質評價、基礎類型和地基處理方案建議提供基礎數據。下面介紹分層的原則和分層敘述的內容:
(1)分層原則。土層按地質時代、成因類型、巖性、狀態和物理力學性質劃分;巖層按巖性、風化程度、物理力學性質劃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夾層處理,厚度小而反復出現可作互層處理。
(2)分層編號方法。常見三種編號法:第一,從上至下連續編號,即①、②、③……層;第二,土層、巖層分別連續編號,如土層ⅰ-1、ⅰ-2、ⅰ-3……巖層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類和土層成因類型分別編號。如某工地填土1;沖積黏土2-1、沖積粉質黏土2-2,沖積細砂2-3;殘積可塑狀粉質黏土3-1、殘積硬塑狀粉質黏土3-2;強風化花崗巖4-1,中風化花崗巖4-2,微風花崗巖4-3。目前,大多數分層是采用第一種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傊?,地基巖土分層編號、編排方法應根據勘察的實際情況,以簡單明了,敘述方便為原則。
(3)分層敘述內容。對每一層巖土,要敘述如下的內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較普遍”、“廣泛”、“較廣泛”、“局限”、“僅見于”等用語。
埋藏條件:包括層頂埋藏深度、標高、厚度。
巖性和狀態:土層,要敘述顏色、成分、飽和度、稠度、密實度、分選性等;巖層,要敘述顏色、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節理裂隙發育情況、風化程度、巖心完整程度;裂隙的發育情況,要描述裂隙的產狀、密度、張閉性質、充填情況;關于巖心的完整程度,除區分完整、較完整、較破碎、破碎和極破碎外,還應描述巖心的形狀,即區分出長柱狀、短柱狀、餅狀、碎塊狀等。
取樣和試驗數據:應敘述取樣個數、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對敘述的每一物理力學指標,應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經數理統計后的修正值。
原位測試情況:包括試驗類別、次數和主要數據。也應敘述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經數理統計后的修正值。
承載力:據土工試驗資料和原位測試資料分別查算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和摩阻力標準值。
5.地下水簡述:地下水是決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的重要因素。報告中一般涉及有關地下水的參數有:(1)地下水埋藏條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巖溶水;是承壓水,或是潛水,或是滯水,或是層間水,含水巖組的巖性,滲透性大小空間分布特征。(2)地下水的動態:水位水量隨年度、季節等時段的變化 規律 和幅度大小,水質變化情況,徑流方向的變化。(3)補徑排條件:補給區在哪,補給量多大,補給范圍多大;徑流區在哪,徑流量多大,徑流方向如何;排泄區在哪,排匯量多少。(4)水質特征:一般性指標,腐蝕性指標,特殊指標(如礦泉水)。
6.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的評價:場地穩定性評價主要是選址和初勘階段的任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論述:(1)場地所處的地質構造部位,有無活動斷層通過,附近有無發震斷層;(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3)場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緩程度,是否臨江河湖海,或臨近陡崖深谷;(4)場地及其附近有無不良地質現象,其 發展 趨勢如何;(5)地層產狀,節理裂隙產狀,地基土中有無軟弱層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對基礎有無不良影響。報告對場地穩定性作出評價的同時,應對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增強建筑物穩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議。
7.其他專門要求,論述的問題對于設計部門提出的一些專門問題,報告應予以論述。
8.結論與建議。一般來說,上列概述、地基巖土分層及其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簡述和結論與建議等四項,是每個勘察報告必須敘述的內容??傊?,要根據勘察項目的實際情況,盡量做到報告內容齊全、重點突出、條理通順、文字簡練、論據充實、結論明確、簡明扼要、合理適用。
9.對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費站及服務區的勘察及報告編寫,屬于 工業 與民用建筑范疇,要依據現行版的《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建筑地震設計規范》和其他相關規范。
五、工程地質圖表編制要點
1.綜合工程地質平面圖,在總說明中的附圖,要求提綱契領,應綱要性標出各種工程地質現象,或可作專門圖件,不能圖省事以“路線工程地質平面圖”來替代“綜合工程地質平面圖”。
2.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勘探點平面布置圖是在地形圖上標明工程構筑物、各勘探點、各現場原位測試點以及勘探剖面線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點、原位測試點的坐標及高程。該圖應在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質圖上進行編制,地形地貌復雜時應專門作測繪工作。
3.鉆孔柱狀圖,反映場地的地層變化情況,在圖上應標明地層代號、巖土分層序號、層底深度、層底標高、層厚、地質柱狀圖、鉆孔結構、巖心采取率、巖土取樣深度和樣號、原位測試深度和相關數據。在柱狀圖的上方,應標明鉆孔編號、里程、坐標、孔口標高、地下水靜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狀圖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質剖面圖,此圖是作為地基基礎設計的主要圖件。其質量好壞的關鍵在于:剖面線的布設是否恰當;地基巖土分層是否正確;分層界線,尤其是透鏡體層、巖性漸變線的勾連是否合理;剖面線縱橫比例尺的選擇是否恰當。理論上剖面比例尺的選擇,應盡量使縱、橫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實反映地層產狀,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構筑物一般呈條帶狀,如大中橋等,致使縱、橫比例尺一般相差較大,一般橫比例尺采用(1∶2000),受報告篇幅影響,縱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具體比例要按鉆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圖上,必須標上剖面線號,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應標明分層深度、鉆孔孔深和巖性花紋,以及巖土取樣位置及原位測試位置和相關數據。在剖面圖旁側,應用垂直線比例尺標注標高,孔口高程須與標注的標高一致。剖面上鄰孔間的距離用數字寫明,并附上巖性圖例。
5.土工試驗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強度曲線、壓縮曲線等,一般由土工試驗室提供。
6.現場原位測試圖件,包括載荷試驗、標準貫入試驗、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等的成果圖件。
7.樁基力學參數表,如果建議采用樁基礎,應按選用的樁型列出分層樁周摩擦力,并考慮樁的入土深度確定樁端土承載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層復雜時,應編制地基巖土劃分及其埋藏條件表。
8.其他專門圖件,對于特殊地質條件及專門性工程,根據各自的特殊需要,繪制相應的專門圖件等。
六、結語
本文簡單介紹了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編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階段較多,線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質單元繁雜,一般每個工程對報告的編制都會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難將各種情況一一盡述,更詳盡的內容,有待于進一步論述。
參考 文獻
[1]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064-98)[s].
篇10
決定勘察、基礎設計任務的因素,一般來說有三個:一是建筑場地的復雜程度,這個可細分為地形較平坦,地貌單一、地層結構簡單的簡單場地,和地形起伏較大,地貌單元較多的中等復雜場地,以及地形起伏大,地貌單元多的復雜場地;二是勘察、基礎設計者對建筑工程地的地質條件的熟悉程度及相關經驗,這決定了工作量的大小,進而會影響到任務的難易程度;三是建設規模及建筑物等級,一般根據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地基損壞造成建筑物破壞后果的嚴重性、基底荷載的大小等因素將建筑工程分為一級建筑工程、二級建筑工程和三級建筑工程,不同等級的過程需要的看出、基礎設計量和難度也是各異的。
勘察工作的準備工作,一般是先研究設計和建設單位的“工程地質勘察任務書”,再以地質學方法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布置勘探點、勘探線,以探明地下的地質情況,對石質、水質取樣,最后對土質、水質進行分析試驗,編制成“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書”。
在地質勘察各階段,首先是選址勘察,這要求通過現場踏勘,確定場址時宜避開的區域或地段,搜集建筑工程施工點的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礦產等工程地質資料,以及其他相關的自然條件。第二要對場地內建筑物地段的穩定性進行初步勘察,以確定建筑物總平面布置、對隱患地質問題的防治提供資料和建議。第三是詳細勘探,主要以勘探、原位測試和室內土工試驗為主,必要時可以補充一些物理勘探和工程地層測繪或調查工作。最后是施工勘察,主要是對復雜地基驗槽、地基中溶洞、邊坡失穩等問題進行現場處理。
2當前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建筑工程地質勘察和基礎設計中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造假及其報告本身質量不高、錯誤屢屢出現。外業方面,工程勘察逐漸已經走向市場化,一些勘察單位為能接到勘察業務不惜報價低于成本價,從而從根本上導致一些外業
勘察的造假性。內業方面,一般來說,《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應該包括勘察工作概況、影響建筑物地基穩定性的不良地質條件、地層結構及其均勻性、水質地質相關情況,并應該對擬采用的地基基礎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分析以提出最優化的設計方案建議,并對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但是由于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限制,很多地勘報告內容已經簡化到不提供土工試驗指標,不做地基穩定性評價,不作基礎設計方案建議等主體內容的地步,而且很多該省略的無用內容不省略,該重筆著墨的內容卻沒有;文字不多,卻廢話連篇;不該附的圖附上,需要的表格又沒有。
2.2勘探方法不對。一些勘察部門用所謂的靜載荷試驗壓裂探坑兩側土層為準來確定承載力,其做法是一種誤導,是不科學的。試想,壓裂較淺和較深的兩側土層所需的壓力大小都不一樣,究竟取用哪一壓力定值來作為地基承載力。另外,壓裂兩側土層,又怎能替代或者說明該壓力值就是豎直方向土層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
問題產生的原因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從客觀方面看,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水平還不能很好適應新時期工程建設的要求,總體水平應進一步提高,技術標準、技術指標的掌握和
運用不夠靈活;投資控制中,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等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項目技術方案比選未能完全做到科學、客觀、真實、擇優;地勘工作深度不足,水文地質資料的收集、分析和正確運用不足。主觀原因之一是利益驅使勘察單位部分人員造假,原因之二在于設計人員受理論知識、技術水平、實踐經驗、工作習慣等影響,對沿線地形、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分析認識不足,科學掌握標準、靈活運用指標的能力欠缺;地勘人員不能正確理解工程造價和工程質量的關系,在處理多快好省四字原則的時候不能正確取舍。
3建筑工程地勘和設計中需注意的問題
建筑工程地質勘察應該注意理論的指導作用,并打破不合科學的傳統條框束縛,將科學的勘察工作守則貫穿在地勘和基礎設計的全過程,使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更有效地維護建筑的安全正常施工。下面,筆者從勘察規范提到的三個階段出發,分析如何做到科學、理性、合理。
3.1勘察編制綱要編制綱要是每個建筑工程勘察項目必須進行的工作,應綜合考慮場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和項目情況,不僅要詳細闡述對場地地質條件的認知程度、項目概況、本次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方法、工作范圍、技術要求,還要對勘察工作參與的人員、投入的設備及質量保證措施有明確的說明。
3.2工程勘察質量控制加強全員質量教育,樹立全員質量觀念。全力推進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落實質量目標考核責任制、質量責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勘察設計質量。嚴格按照質量認證體系的要求,規范流程,明確責任,用過程質量保證總體質量。加強建筑勘察設計工作基礎資料的調查和收集。特別是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的勘探和調查,加強影響建筑環境地質調查和地質勘察成果的綜合驗證工作。對建筑工程施工、構造物結構安全有影響的地震等重大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要進行專項地質勘察與評價。審查工作要結合勘察設計過程動態進行,使勘察設計工作和審查工作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更有效地確保勘察設計質量和投資控制。要嚴格執行“方案審定”、“二校三審”程序,確??辈熨Y料、試驗資料、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設計概算、設計量的“六個一致”。所有項目都需進行外業驗收、設計文件內審,未經審查的設計文件不得出版,不得交付使用。
3.3選擇勘探測試方法勘探測試方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選擇合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會造成很大的工作量浪費,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由于勘察測試方法種類繁多,那么如何選擇既經濟又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建筑工程勘察的關鍵。首先應當詳細了解場地已有地質資料、建筑和沿線構造物情況、與設計人員充分交流、明確要解決的工程地質問題,然后開展這項工作。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結算審核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