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高效農業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6: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高效農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現代高效農業

篇1

這次全市高效農業園區規劃建設推進會是繼全市重點工(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推進會之后,召開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于推進全市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加快發展,對于促進農業與工業、服務業規劃的有機銜接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前期市農林局、農開局、仙女鎮等相關部門和鎮進行了調研論證,拿出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建設方案。剛才,大家實地察看了現場,*副市長作了情況介紹,相關部門和仙女鎮進行了交流發言,*市長、*副主任發表了很好的意見,我表示贊同。下面,我再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明確指導思想

加快重點園區規劃建設、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是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和重要舉措。我們今天看的現代萬畝花木園區,區域范圍主要是328國道以南、寧通高速以北、京滬高速以東、宜陵鎮西湖大堤以西,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我市從丁伙鎮、邵伯鎮到仙女鎮、大橋鎮花木產業帶的核心區和主要生產基地,這個園區區域位置特殊,產業有特色,布局有特點,無論是對城市建設、發展現代服務業,還是對新農村建設、區域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規劃建設好萬畝現代花木園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這個園區作為我市生態園林城市的主要窗口,城東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的試驗區,高效農業的示范基地,扎扎實實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

二、突出工作重點

推進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規劃建設,要統籌安排、分步實施,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現代萬畝花木園區要著力抓好“十大工程”。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工程。主要分兩步實施:第一步是今冬明春,328國道、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現有主要干道沿線視線范圍內的土地要全部調整到位;第二步是從明年開始用2年左右的時間,整個區域內所有土地調整到位。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主要是區域內的花木大道、橋梁、排水系統、供電設施等工程的建設,年內首先要完成花木大道的建設任務。

三是花木市場擴建工程。阿波羅花木市場要按計劃加快建設步伐,三期工程10月底基本建成,元旦前正式對外開放。同時,要注重市場內部設施的完善和質態的提升,充分展示對外形象?;臼袌鑫鱾阮A留空地要實施與花木相配套的項目,其他項目原則上不予考慮。

四是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除保留少數重點骨干企業外,區域內不得再建新的工業企業,現有中小工業企業實行有計劃的搬遷,個別化工企業今年內必須關?;虬徇w。農民住房原則上要遷移到雅典娜路以西整體規劃建設。從現在起到元旦前要按照規劃對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沿線進行拆遷改造,對區內農民住房要進行有計劃的置換。

五是花卉園藝整合工程。要充分發揮雅典娜園藝和龍川盆景園的帶動作用,同時加強資源整合,與鮮切花生產基地、阿波羅花木市場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發揮優勢,互為補充,全面提升。

六是農民康居工程。農民住房要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配套、統一管理,力爭打造某第一、蘇中一流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建成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同時,對莊臺的改造也要逐步實施到位。

七是便民服務工程。高標準、規范化建設園區內的便民服務中心,其中橫溝村的便民服務中心要以村部為中心,統一規劃設計、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對外形象。其他村的便民服務中心建設也要以此為樣板,抓緊規劃,盡快實施。

八是旅游綜合開發工程。按照“生態、旅游、休閑、觀光”的總體目標,既要突出高效農業的生產,又要體現觀光旅游的服務效應。要注冊成立旅游公司,研究旅游觀光線路,搞好交通工具配備,加強公交線路規劃設計,將阿波羅花木市場、龍川盆景園、雅典娜園藝等景點串點成線。

九是休閑娛樂配套工程。主要包括餐飲、娛樂、休閑等內容,要有計劃地組織實施,能夠讓游客停留下來進行消費。在具體場所的建設上,可以通過置換農民的住房進行改造等方法進行。

十是特色文化工程。要運用市場化的方法,加強調研論證,把高效農業與觀光旅游、文化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為廣大市民群眾和游客服務。

對以上“十大工程”,要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逐項提出要求,明確責任單位,列出序時進度,狠抓組織落實。

三、精心組織實施

指導思想已經明確,工作重點已經突出,現在關鍵是抓好落實。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現代萬畝花木園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由許煜同志任組長,市人大劉主任、市政府袁市長等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仙女鎮負責人為成員,并下設辦公室。仙女鎮和相關部門都要明確專人,具體負責。區域范圍內的橫溝、磚橋、同橋、新火等四個行政村,要按照整體規劃建設要求,在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統一指揮下有序推進。

二是制定實施方案。會后,領導小組要認真研究實施意見。圍繞10月底、元旦前以及明年4月18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制定相應的工作目標,按序時推進,力爭今冬明春取得一些實實在在的效果,其中旅游項目明年4月要正式對外開放。

篇2

關鍵詞:現代化農業;水資源;高效用水;實現途徑

我國水資源短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已經越來越嚴重了,作為占用水量80%的農業用水必須提高水的利用率,以讓有限的農業水資源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因此,發展高效用水的現代化農業是長期的戰略任務。

1、現代化農業高效用水的概念

農業水資源是一個相互配合、彼此依存的耦合系統,只有調節好農業水資源系統內部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氣和作物生長之間的關系,使之處于最佳狀態,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資源系統內在的潛力,充分發揮農業水資源的效益,減少外部資源的投入,獲得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最終實現優質、高產、低耗、高效的目標。

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相對而言是指在同等條件下少投入水資源獲得同樣的產出(節約),或同樣投入水資源獲得更多的產出(高效)。衡量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標準是:節約利用水資源,水資源利用率高;有效利用水資源,水資源產出率高;投入少產出多,經濟效益高;不造成資源退化、枯竭,可持續利用水資源;不污染環境,保持高質量的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是高的資源效益(I)、經濟效益(II)和生態環境效益(III)三者的統一。從水資源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國農業水資源有限的基本國情,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第一含義應該是水資源利用效率高(亦即水資源效益高),其次才是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2、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理論內涵

效率是一個應用的概念,廣義理解,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一般是指農業水資源利用的程度和有效性,至少包含兩層含義,農業水資源利用率與水資源產出率。從一定意義上講,前者反映資源利用的廣度,后者反映資源利用的深度。圍繞農業水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的高低,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可通過一些意義明確、層次清晰,易于操作的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評價指標來表達。

3、農業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3.1人口與水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我國年均降水總量61889億m3,其中約有45%轉化為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55%消耗于蒸散。平均年河川徑流總量27115.2億m3,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據全國土地資源詳查資料,按耕地面積算,1995年每公頃耕地平均占有水資源量為20336m3,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國總用水量5548億m3,其中農業用水占64.6%,據2004年水資源分析,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預測到2030年,人均水資源量將下降25%~30%,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3.2水土資源分布不均衡

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極不平衡,其總體特點南方多,北方少。南方地區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36.596%,水資源量占全國的80.996%,而占全國土地近2/3的北方地區,水資源擁有量卻不足全國水資源量的20%。從單位面積土地水資源擁有量來看,全國平均2947m3/hm2,南方地區平均為6542m3/hm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倍多,而北方地區平均為883m3/hm2,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

我國水資源的地域分布與耕地資源的地域分布差異較大,水資源與耕地資源的配合較差。南方地區耕地總面積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2/5,水資源量占全國的4/5,北方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國的3/5,而水資源量卻只占全國的1/5。南方地區耕地水資源占有量最高的西南地區達到92832m3/hm2,而耕地水資源占有量最少的華北地區只有5621m3/hm2,僅相當于西南區的6%。水資源不足是此類地區耕地資源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3.3水資源緊缺與用水浪費并存

農業用水雖為大戶,但農業用水效率低下,水資源浪費嚴重。一方面,我國輸水方式仍以渠道為主,輸水過程由于蒸發、滲漏等原因,水分損失較多,并且灌溉方式落后,灌溉水量往往超出作物實際需水量的1/3,甚至1倍以上,北方地區95%以上的耕地仍采用地面灌溉,灌溉水利用率渠灌區一般只在30%~40%,井灌區也只有40%~50%,比發達國家低20%~50%。另一方面水的利用效率低,我國糧食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在1kg/m3,僅為發達國家的1/2。

3.4生態環境狀況惡化

在我國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67萬km2,約占國土面積的38%,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積為6818.39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4.26%,耕地表土流失量每年約為33億t,占世界每年耕地表土流失總量的14.35%,是世界上耕地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從流失量看,全國耕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10%左右,而耕地水土流失面積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1/3。隨著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2004年全國污水排放總量693億t,其中工業污水占2/3,第三產業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水占1/3。2005年監測顯示,全國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江河遭受污染的河段已達53.3%,其中劣V類水占到28.4%,特別是北方黃、淮、海三大流域既是我國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也是水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已經嚴重影響到工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的正常生活。即使是在水資源相對豐沛的南方地區,季節性水質型缺水也時有發生。

另外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并且隨水土流失進入水體,成為地表污染的來源,從而加劇了對環境的污染,導致生態系統失調。

3.5工業及城鄉發展發展迅速,與農業爭水矛盾加劇

1972~1993年,我國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從19.1億m3增加到1403億m3,2004年達到1779億m3。近30年來,工業和生活用水基本引自農林或灌溉水源地,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于農業節水的支持。在全國范圍出現干早,農業用水在大量支持工業和城市建設的條件下,2000后全國糧食總產量逐年增加,2006年達4900億kg,充分地說明了我國農業用水效率的提高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增長。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水資源緊缺、浪費嚴重和利用效率低下。為了解決或緩解農業水資源緊缺的問題,不可再繼續沿用傳統的高耗水種植模式和擴大灌溉面積的外延型增長方式,必須走依靠科技創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走發展節水高效農業的內涵增長道路。

4、現代化農業高效用水的條件和實現途徑

農業高效用水是以最少的水量獲取盡可能多的農作物產量和創造最高的經濟價值。通過工程、農業、管理等技術措施,使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得以提高。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的關鍵在于減少灌溉水從水源進入農田直至被作物吸收利用這一過程中的無效損失。從水資源到作物產量形成,滿足作物用水需要,可以劃分為三個環節:

5.1通過灌溉輸配水系統,將水自水源引至田間,該部分的水資源損失主要包括滲漏和蒸發,這一環節是提高輸配水的有效利用,其主要措施是節水工程技術;

5.2在田間灌溉水轉化為土壤水為作物所吸收,該部分的水資源損失為田間儲水損失,主要包括深層滲漏和田面蒸發,這一環節是合理地調控農田水分狀況,使引至田間的水最大限度地為作物所利用,提高水資源在田間的有效利用,其應用基礎是田間水轉化關系,主要指標是采用先進灌溉技術、田間覆蓋保墑技術和改進灌水方法等。這是當前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科研領域的熱點和前沿;

5.3土壤與大氣環境條件下作物本身的生長生理機制,該部分的水資源損失主要作物的無效蒸騰,其主要措施是選用耐早作物品種,采用節水灌溉制度和抑制作物無效蒸騰的化學及生物機制,這是目前研究最為薄弱的環節。

以上三個環節中,第二、三兩個環節是在田間發生的過程,是以內涵為主挖掘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潛力的研究。這三個環節中都應采用管理技術,使先進的管理技術貫穿于整個農業水資源的利用過程。為解決農業缺水問題,我國農業繼續沿用傳統的高耗水種植模式和擴大灌溉面積的外延型增長方式是根本行不通的,對于有限的資源而言,只能提高其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走農業水資源節約、高效、可持續利用的道路。若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全面推進農業水資源高效節水技術、配套和完善灌溉供水工程設施等一系列措施,將我國灌溉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生產率分別提高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則可節水約900億m3,這不僅可滿足未來農業用水需求,而且還能向國民經濟其他行業轉移約300億m3的水量。

5、結束語

總之,在水資源本身不足的情況下,由于農業用水存在很大浪費,水資源就更為短缺了,所以發展高效用水的農業尤為重要。提高水的利用率,發展節水農業是解決未來農業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出路,也是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山地農業;貴州經濟;高效山地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27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國土面積遼闊,是一個多山地的國家。山地農業的發展對我國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并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處于領先地位。

1 貴州山地農業基本條件

1.1 地形地貌

貴州的地勢西面高東面低,海拔平均高度在1100m左右,其中有92.5%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貴州是世界上巖溶地貌的發源地,地貌主體是亞熱帶巖溶化高原山區,是我國面積最大,類型最多,危害最重,程度最深的省份。到2012年,貴州全省的石漠化面積已經達到302.38萬hm2,占貴州全省面積的17.16%。在這樣的條件下,貴州人民想要發展山地高效農業是十分困難的。

1.2 氣候條件

貴州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變化小,冬天不冷,夏天也不會很炎熱,全年的平均氣溫在15℃左右。這導致貴州的山地農業氣候的資源主要特征有:氣候類型多樣,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熱水光可以同期,夜間雨較多,陰天雨較少,光照不夠,濕度過大,風速小。同樣貴州的氣候資源還有很多優點,例如,氣候溫和且濕潤,光熱水的匹配很協調,輻射呈散射狀態,光合有效輻射多。

1.3 土壤條件

土壤的肥力,土層的厚度和土壤自身的酸堿度對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貴州的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石灰土、紅壤和磚紅壤性紅壤,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可以種植的農作物也不同黃壤上可以種植油菜、茶樹、玉米、小麥、烤煙;石灰土上可種植烏柏、杜仲、玉米和豆類;紅壤上可種植油菜、油桐和亞熱帶果木;磚紅壤性紅壤上可種植玉米甘蔗和油菜。土壤的條件也限制著貴州發展高效山地農業。

1.4 水源條件

貴州省的水資源人均占有量是高于全國水平的,但貴州省的水資源分布是不平均的,全省的水資源利用程度僅為7.5%,是十分低的,貴州已經成為我國缺水的一個省份,干旱成為限制貴州山地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1]。

影響山地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地形、土壤、氣候和水源這些自然因素,但這些自然因素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貴州想要發展高效山地農業就要對這些不利因素做出改造。

2 貴州山地農業高效發展的問題

2.1 地理位置的邊緣性

邊緣性不是指貴州的地理位置的邊緣性,而是說貴州地理空間上的邊緣性。貴州距離我國的經濟增長快速的地區都很遠,無法參與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的社會分工,也無法受到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的增長輻射。貴州山地的邊緣化使得農業經濟系統與其他的經濟系統發生斷裂,形成一種封閉的狀態,限制了貴州農業發展。

2.2 基礎設施的落后性

經濟發展快速的地區一般都有完整的基礎設施體系,良好的基礎設施體系可以起到引導周邊經濟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有效利用周邊資源的作用,這是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的優勢。貴州山地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基礎設施建設是十分欠缺的,這就導致貴州的經濟發展只能依靠自身的條件和資源。

2.3 文化教育性的落后

貴州山地人民的教育素質雖然因為國家掃盲行動的開展而得到了提高,但與我國的平原地區相比還是處于較低的水平。經濟發展較慢限制人民素質提高,人民素質不高導致經濟發展落后,這就造成了貴州地區的一個惡性循環。

3 高效農業發展對策

3.1 發展方向

由于山地地區的地理位置特殊,可以利用當地的生態資源的優勢,創建有本地區特色的自主品牌,對水土等資源進行治理,加上生態環境的恢復和建設。

3.2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和貴州地區都在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做努力,建立相對完善的,可以促進貴州地區發展的基礎設施,這樣可以促進貴州地區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了才能對教育文化,品牌建設,水土資源治理等的做出更好的規劃。

4 結 論

為了完善和提高我國的山地農業發展,我國的專家學者做出了很系統的研究,以上只是影響山地農業發展的一小部分問題,解決辦法也是比較重要的幾點,希望可以對同貴州一樣的地區的農業發展提供幫助。

篇4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是用高科技和高資金投入,以農業設施工程為主體,具有多方面功能和綜合效益,進行集約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營的新型農業組織形式。已成為陳倉區農業科技示范推廣領域的重要載體,是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重要平臺,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農村現代化建設新的生長點,引導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及其重要意義。寶雞市陳倉區以周原鎮、慕儀鎮和東關街道辦為核心的萬畝蔬菜科技示范園,以高效、生態、特色、觀光為特點,集生產、科研、推廣、休閑觀光于一體,突出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以大明、綠豐源、惠生、鴻盛和國人菌業等示范園為典型代表,引進高科技的工廠化生產設施,進行內外貿、產加銷生產經營,初步形成技術含量較高的優化結構和生產體系,起到了巨大的展示、引領作用。

一、陳倉區蔬菜科技示范園發展現狀

寶雞市陳倉區萬畝蔬菜科技示范園區,是陜西省2010年首批確定的全省25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之一。隸屬于陳倉區農業合作社協會,由陳倉區農技中心實施技術指導的省級重點項目。萬畝蔬菜科技示范園是以周原、慕儀鎮和東關街道辦為核心,輻射虢鎮街道辦和陽平鎮等毗鄰鎮、村,面積達10多萬畝。目前示范園內入住中小微企業17家,建造連棟日光溫室和大、小拱棚8900多座,設施蔬菜3.47萬畝,占全區蔬菜總面積的47.8%,總投資達2.1億多元。高科技多功能設施有連棟工廠化育苗中心、太陽能殺蟲燈、增光、增溫電氣設備、微霧精細噴霧加濕器械、綠色生物綜合防控技術,秸稈反應堆技術,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微灌技術設備、機械化卷簾機、科學使用CO2氣肥設施、冷藏庫等前沿先進設備。展示了城郊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模式和方向。

二、科技示范園展示與帶動效應

1.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是帶動農業生產力發展新的制高點。農業科技示范園的產生,有利于生產要素配置的優化、農業資源利用的高效化、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生產效益的高值化,現成為我區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新的制高點。就是這種生產力的發展,如國人菌業、大明和綠豐源蔬菜科技示范園的展示,勢必引導全區農村產業與經濟發生深刻變化。

2.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是城郊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新生長點?,F階段正是我區傳統農業向城郊型現代農業發生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程中的一個新生長點,代表了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具有科學性、創新性、鮮明性、可操作性,推動農業由初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的演化,在同類型生產條件下示范推廣,可帶動全面發展。

3.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是促進農業科技與農村經濟緊密型結合點。現代科技示范園科技內涵體現在:一是“硬件部分”需要提供新型設施材料和新穎設施結構;二是“軟件部分”需要提供適宜設施條件下果蔬花卉等優質新品種、新技術,調控設施條件下光、溫、濕、氣、水土環境等要素,向自控化、智能化、工廠化生產方向發展。

4.提高了全社會對現代農業的認識。隨著寶雞市全力推進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市民與現代農業的距離在逐漸拉大,對農業漠不關心。蔬菜科技示范園展示高科技手段和反季節種植數百種蔬菜、瓜果、花卉及觀賞植物,讓市民不僅了解到各種作物生長過程和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更直接提供了親自動手種植與采摘機會,拉近了市民對現代農業深情感受,提高全社會各界對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正確認知。

5.職業農民科技素質普遍提高。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職業農民,通過政府實施陽光工程培訓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多媒體學習、去經濟發達地區觀摩等靈活多樣方式培訓,從而使職業農民科技素質普遍提高。

6.社會融資高投入,給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注入鮮血,使其迅猛、持續發展充滿活力。華臻、綠源、惠生、新育生態、國人菌業等企業投資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用工業化手段建造裝備現代農業,用企業化經營理念經營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展示了我區企業高投入打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獨特亮點、以及創新發展方式。

7.高科技、新、奇與特色農作物產品得到高度展示。設施蔬菜具有調節市場供給、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率、見效快的突出特點,頗受廣大農民青睞。萬源公司的油桃、瑞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草莓、大明公司的薹(苔)菜、國人菌業公司的白靈菇等采用高科技的工廠化生產模式,獲取畝數萬元的高額收入,給毗鄰縣、區起到巨大展示和積極的引領推動作用。

8.土地流轉后規模經營使得有限土地的高產值得到巨大展示。受現有科技體制和農民分散經營兩方面制約,農業科技和農村經濟結合度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存在很多困難和障礙。陳倉區萬畝蔬菜科技示范園核心區的慕儀鎮和周原鎮,2010年前60%的土地為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制,而40%土地為一年一熟制。萬畝蔬菜科技示范園建園以來,瑞豐、大明、綠豐源、國人菌業等示范園的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充分發揮了設施栽培的有限土地和作物地生產潛能,使周圍鎮村深受教育和啟發??吹?、感受到城郊型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

三、保持城郊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健康持續發展勢頭的探索

1.做好科學論證和規劃設計,力爭城郊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成為城市綜合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建議部、省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項目建設、審批管理程序的相關政策。綜合規劃設計,精心統籌謀劃寶雞大城市建設與現代農業協調同步發展方略,使科技園區布局合理有序地健康發展。

篇5

――科學編制《公主嶺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兑巹潯穱@“優化功能、極化發展”的主線,實施“聚焦核心、軸帶發展、延伸兩軸、梯度推進、腹地支撐”的空間發展戰略。確定了“一環、兩帶、三核、五區”的空間發展格局?!耙画h”:沿長春農業發展環帶?!岸А保?02國道和105省道的農業產業發展軸帶?!叭恕保阂怨鲙X城區、響水鎮鎮區、懷德鎮鎮區為核心區?!拔鍏^”:都市休閑觀光農業區、現代農業技術展示區、現代化標準種植區、現代化標準養殖區、鄉村旅游示范區。

――著力打造重點項目。圍繞省里的20項重點任務,2016年重點落實現代農業項目69個,總投資657275萬元。其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包括:產業體系方面建設項目37個,計劃投資553338萬元。生產體系方面建設項目28個,計劃總投資98287萬元。經營體系方面建設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5650萬元。

――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吉林省高標準農田項目整合建設方案要求,公主嶺市整合農發、發改、國土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由政府牽頭,以102線和105線為重點,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市委、市政府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周調度,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研究解決,主管農業張學文副市長帶領相關部門,親臨現場,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逐地塊落實。今年,共建設高標準農田24.92萬畝、8大片,投入資金28534萬元。其中,農發辦負責建設6萬畝,投資7560萬元,具體落實在響水、環嶺、葦子溝、南崴子、原種場等5個鄉(鎮)。發改局負責8.34萬畝,投資12504萬元,具體落實在范家屯、陶家屯、懷德等18個鄉(鎮)。國土局負責建設10.58萬畝,投資8470萬元。具體落實在雙龍、懷德兩個鄉(鎮)14個村。目前,農發辦的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上報省農發辦,等待批復。發改局的項目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國土局已經完成招投標,化凍后即可建設。范家屯平洋村和房身崗子水稻高標準農田我們將重點打造。

――建立工作落實責任和考評體系,抓好工作任務落實。按照年初與省政府簽訂的《2016年公主嶺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責任書》內容,我們逐條梳理,認真研究,將每項重點工作和任務指標進行細化、量化,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確保各項責任內容落到實處。確保各項責任內容的落到實處。

一是成立組織機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市政府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農業、財政、國土、水利等24個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公主嶺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農業局,具體負責全市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的規劃制定、綜合協調、督查指導、工作調度和監督檢查等工作。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為了確保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和研究部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在全市重點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相關部門簽訂責任狀。同時,我們還落實了市級領導包保責任制,對重點項目,采取市級領導包保和部門包保的工作方式,層層落實責任,合力推進。

三是建立督導考評體系。市委督查室對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各項指標任務進行進一步細化分解,定期督導檢查,完成任務的每一時段都要有現實的檔案資料。研究制定了《2016年公主嶺市部門(鄉鎮)績效管理考評方案》(征求意見稿),共考核4大類45項指標,目前正在征求市級領導及相關部門意見,近期將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后,以市委文件形式下發全市。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市政府下發了《公主嶺市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發展思路和重點。市財政每年列支現代農業發展基金3000萬元。專項用于產業化發展、各種試驗示范、新農村建設、突發性自然災害等農業現代化建設。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下發《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在技術創新、品牌發展、科技成果轉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種子硅谷、農產品深加工、土地規模經營、保護性耕作技術、棚膜小區、牧業小區、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制定了“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

篇6

[關鍵詞]涉農高職院校;農業現代化;服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2 ― 0153 ― 04

2013年底至2014年初,筆者所在課題組走訪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就涉農專業建設、農科教統籌模式、產學研一體化、教學科研等問題開展實地調研,并召開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提升服務區域經濟和農業現代化能力研討會,在對比江蘇和安徽兩省兩所涉農高職院校服務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各自優劣之處基礎上,通過梳理兩者在環境影響、制度設計、政府角色定位和實踐舉措等方面的差異性及其原因,試圖探索涉農高職院校服務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路徑和改進策略。

一、引言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前身是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3月通過更名,隸屬于江蘇省農林廳,是一所以培養畜牧獸醫類高技能人才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也是2010年確定的首批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學院以農牧專業為主,經過多年探索發展,形成一系列專業建設、服務“三農”發展的模式和做法,在全國涉農高職院校中享有極高的公信力和美譽度。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2003年6月,由安慶市農業學校、安慶市師范學校和安慶市財貿學校等四校合并組成,2010年被確立為安徽省示范性高職院校立項單位。學院開設有植物保護、園林技術等五個涉農專業,初步形成農林類專業建設群,其立足于區域發展,根植于農業大市發展需要,通過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等方式,創新手段,推進服務農業現代化進程,績效突出。

二、四個維度的實證分析與比較分析

本課題組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高職研究所緊密合作,取得第一手詳實資料,同時,對接安慶職業技術學院辦公室、教務處、實訓部門、財務部門等相關教學科研單位,統計與核對有關數據。所有數據來源,源自三個渠道:公開性和經常性登記數據、有關職能部門提供的數據和進行調查統計的數據。

(一)專業服務能力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開設了52個專業(方向),涵蓋了農牧產業鏈相關產業,約三分之一的專業為全國高職院校中最早舉辦,四分之一專業(方向)為全省乃至全國高職院校中獨有。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有畜牧獸醫、動物防疫與檢疫、獸藥生產與營銷、食品營養與檢測4個專業,另有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專業是非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該院緊扣江蘇生態健康養殖標準要求,優化發展生態健康養殖類專業;緊扣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需求,優化發展動物防疫與檢疫類專業;緊扣泰州醫藥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需求,優化發展動物醫藥類專業;緊扣食品質量與安全標準要求,優化發展食品營養與檢測類專業;緊扣寵物飼養的公共衛生要求,優化發展寵物飼養安全與衛生類專業。根據江蘇省農業委員會2012年涉農專業建設情況督查報告顯示,該院涉農專業比例達到67.3%,布局趨向優化。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在原安慶市農業學?;A上組建學院園林園藝系,開設有植物保護、園林技術、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園林建筑、都市園藝、食品加工技術六個涉農專業,另外,其他系部部分專業如經濟貿易系市場營銷和物流管理專業也涉及到農產品營銷,但不能劃定到涉農專業范疇。其中,植物保護是安徽省高職院校中唯一涉農省級特色專業,師資力量、專業特色和服務能力較強,2013年,園林技術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特色專業。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隸屬于江蘇省農林廳,專業布局與全省農業產業尤其是農牧產業發展要求匹配度較高,專業設置基本合理;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安慶市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對接安慶農業大市市情和現代農業發展需求,開設涉農專業,主要服務領域分布在種植業和園林園藝領域,服務領域相對逼仄。

(二)服務平臺承載能力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依托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的15個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對接農牧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和對口中高職院校,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新模式。2011年6月,在江蘇省農業委員會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行業部門、泰州市政府、中高等農業職業院校、涉農企業、行業協會等其他利益相關方共138家單位及個人組建了“江蘇現代畜牧業校企合作聯盟”(見圖1)?!?〕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與安慶市發改委、安慶市教育局、安慶市屬高校等部門合作,通過對安慶市職業教育供需關系的大規模調研,剖析地區職業教育供需關系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問題,并結合江蘇、浙江等地區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資源有效整合的有效做法,于2013年12月底,由職業院校、企業、行業協會及科研機構等組成的安慶職業教育聯盟正式成立,試圖通過職業教育聯盟整合安慶市職業教育資源,推進安慶市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見圖2)?!?〕在此聯盟框架體系下,成立現代農業類專業群建設協作組,該協作組旨在通過政策上的引導、技術上的支持、信息上的交流和項目上的服務,提升安慶農業類職業教育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與此同時,依托省教育廳“高職農林類專業卓越技能型人才創新實驗區”和“園林植物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項目,與省內外20多家涉農企業深度合作,共同推進項目化依托基地建設。

(三)農科教統籌模式服務能力

基于高職院校尤其是涉農高職院校對接城鎮化、一線涉農企業和農業經濟的天然優勢,整合農業、科技和教育多種資源,發揮各種利益攸關方主體作用,農科教統籌是高職院校服務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上述兩校也不例外。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比較典型的農科教統籌有“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和“品種+技術+基地”套餐式服務模式。學院在原有的對接濱??h“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基礎上,2011年新增姜堰市作為對接縣,進一步推進“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的實施。3年來,為濱??h制訂了豬、鵝、水產和草雞等4個產業規劃,建立蘇姜豬擴繁場2個,對接養殖企業(戶)26個,建成5個特色顯明的“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和2個養殖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戶125戶,科技示范帶動戶621戶,3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250萬元。為姜堰制訂畜牧水產發展規劃,對接養殖企業(戶)35家,建立生豬、家禽、水產養殖示范基地2個,建成5個特色顯明的“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戶75戶,科技示范帶動戶536戶,2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300萬元。實施“品種+技術+基地”套餐式服務模式。學院培育了蘇姜豬、黑羽番鴨、“蘇牧1號”白鵝、“蘇郵2號”麻鴨配套系等畜禽新品種(系),配套相關飼養技術,教師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廣,帶著技術服務,使科技成果直接面對養殖戶(企業),聯合行業、企業共同發展,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探索基地、合作組織、規模養殖戶相結合的推廣模式,將畜禽科學飼養管理、疫病防控、安全用藥、產品加工等技術組裝集成,形成“品種+技術+基地”立體推動的套餐式服務模式,解決了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了農業科技貢獻率。3年來,推廣“蘇姜豬”種豬總數達5860頭、商品豬銷售27.15萬頭,“蘇牧1號”白鵝68.22萬只,帶動農戶1018戶,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5639.38萬元,成果技術轉移收入1529.69萬元?!?〕另外,通過“產學研結合辦學模式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契合點――工學研融合,將科研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融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4〕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農技推廣結合的新模式。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采取“私人定制”模式,貼近農業合作社實際需求,展開面對面技術服務。過去,安慶職院主要通過科技下鄉、項目定點等形式向農民提供技術服務,但服務范圍有限,服務的實效因服務覆蓋面不大而難以盡如人意。在對安慶望江、岳西、潛山等地農業專業合作社調查中發現以種植業大戶、漁業大戶等為代表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對于農業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學院順勢而為,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優質的合作平臺,為安慶“三農”發展提供更加優質、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點單式”服務?!吨袊逃龍蟆吩趯嵉卣{查后認為該院農科教統籌模式“緊密契合區域發展,在服務區域產業建設、服務行業企業發展、服務教師職業發展和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學院事業健康、快速、創新發展。”〔5〕

(四)研發能力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在全省創建全國畜牧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依托優質科研平臺和較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加強與其他科研院所及企業合作,開展協同創新,科研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均得到大幅提升。“近五年先后承擔部、省、市級縱向科研項目300多項,累計科研項目經費超過1億元?!?〔6〕應該說,其研發能力在全國高職院校中位居前列。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截止到2014年4月底,共爭取世界銀行“農民工培訓與就業”項目、中央財政支持的專業提升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中國高教學會項目、安徽省教育廳研究項目、安慶市科技局、發改委、商務局委托項目等100項項目,據教務處和財務處初步統計,既有科研項目經費和學院配套經費共計977.3萬元。其中,涉農專業科研課題經費數額達三分之一以上。單純從數量指標看,位居安徽省領先位置,個別領域項目在全國也處于領先狀態。

三、結論與改進策略

在對比江蘇和安徽兩所涉農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平臺搭建、服務模式和研發能力基礎上,本課題組試圖作出以下結論,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

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與涉農高職院校服務能力之間形成互相倒逼的互動關系,涉農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集群要高度契合,方能夯實服務能力提升的堅實基礎。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作為綜合類農業高職院校,其開設涉農專業比例達到67.3%,基本覆蓋到農牧產業結構各個基本面,每年為農牧產業轉型升級輸送3000多名技術技能型人才。安慶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以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地方性高職院校,農林類專業群是重點建設的七大專業群之一,涉農專業面不廣。在既有的涉農專業建設過程中,考慮到師資力量、選擇路徑和辦學成本等系列制約影響,建議可以圍繞安慶市“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和大別山片區現代農業發展市場需求,增設茶藝、農產品營銷等二至三個涉農專業。

政府支持力度是實現涉農院??缭绞桨l展的關鍵。政府通過財政支持、政策傾斜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的舉措可以在短期內產生對涉農高職院校的集聚效應,形成強大的辦學驅動力,江蘇省政府關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江蘇省農委關于校企合作的意見、泰州市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政策支持,不論是在政策力度,還是資金數額,或者提供條件的優惠度方面,都給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創設了極佳的環境。安慶市政府在高校債務化解方面為地方高職院校提供了發展機遇,主導成立區域性職業教育聯盟,也搭建了能承載校企合作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良好平臺,還需要在項目資金配套支持、人才引進渠道拓展、校企合作鼓勵政策等方面出臺新的舉措。

農科教統籌、產學研合作同步推進中需要處理好政策性研究與技術性研究的關系。江蘇農牧科技職院瞄準農牧產業的技術研發力量非常雄厚,成果也很豐富,對接一線農業生產力銜接度非常高;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擁有世界銀行、教育部人文社科和中國高教學會等高級別研究項目,致力于“三農”問題的政策性研究,在農民職業教育、農民工培訓模式、農科教統籌模式、農業企業現代化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農業技術研發類項目偏少,這是職業院校實踐性的定位略有偏差,需要在科研政策、科研環境和人才積累等方面進行適當調整。

〔參 考 文 獻〕

〔1〕〔3〕董海燕.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農科教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2013

〔2〕儲誠煒,吳一鳴,譚維奇.職業教育聯盟框架構建和運行機制實踐探索與研究――以安慶市職業教育聯盟為例〔J〕.職教論壇,2014,(12):21-24.

〔4〕吉文林,杭瑞友,葛竹興.“工學研融合”培養現代畜牧業技能人才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研究,2014,(07):50-52.

〔5〕王壽斌.扎根區域沃土才能長成參天大樹〔N〕.中國教育報,2013-04-16(5).

〔6〕蘇農牧.舉世矚“牧”如你所“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辦學成果掠影〔J〕.江蘇高教,2014,(03):156.

[收稿日期]2015 ― 01 ― 08

篇7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生態高效”的原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思路、科學規劃、落實措施,聚焦結構調整,狠抓農民增收,積極提升發展平臺,不斷做大規模、做強產業、做響品牌,全力推動我縣高效設施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建設目標

以“三片六線”為導向,打造現代高效農業新高地。2012年全縣新擴建高效農業1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5萬畝,確保高效農業畝均效益3千元以上,設施農業畝均效益1萬元以上。一是圍繞現代高效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創建,發展三大片,使三片成一體,建設以黃川鎮為中心,連結石梁河等鄉鎮的草莓特色產業基地;以桃林鎮為中心,連結山左口、雙店、洪莊等鄉鎮的蔬菜特色產業基地;以駝峰為中心,連結青湖、石榴等鄉鎮的設施西甜瓜產業基地。二是圍繞提高全縣高效設施農業整體實力,積極開展“一村一品”創建活動,推進“六線成網”步伐,建設310國道高效農業金腰帶、百里花卉長廊產業帶、黃顧路生態草莓觀光采摘帶、峰泉路生態旅游觀光帶、245省道優質西甜瓜產業帶、牛桃路優質辣椒產業帶,打造18個高效設施農業千畝連片示范基地。三是圍繞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創建,創建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核心區、桃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雙店鮮切花產業園區、黃川草莓生態產業園區、橫溝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白塔新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洪莊辣椒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青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安峰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九大園區。

三、工作重點

(一)打造310國道“金腰帶”。310國道縣境內東西60公里,沿線8個鄉鎮,45個村,18萬畝耕地。一是依托“省高效農業發展先進縣”招牌,重點抓好桃林蔬菜產業園、雙店鮮切花產業園、李埝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青湖出口果蔬產業園、黃川草莓產業園等五大園區建設。二是放大“中國花木之鄉”招牌,壯大苗木花卉產業面積,力爭在規模和品質上有新突破,新增苗木花卉基地1.4萬畝,其中花卉面積7千畝,在農業園區核心區內開工建設1萬平方米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場1個。三是用活“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招牌,以建設現代畜牧產業體系為目標,突出生態養殖,提升產業化水平,推廣桂柳公司和亨德利公司養殖模式,重點打造櫻桃谷鴨養殖和高端黑牛養殖,將桂柳公司櫻桃谷種鴨祖代場建成全省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養殖場、規模最大的種鴨場,年內全縣新增規模養殖場100個,肉、蛋、奶產量同比增長4%,生豬、家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8%和92%。四是突出淡水養殖特色,結合我縣水庫水源豐富、水質好、灘涂多的優勢,全力發展高效漁業,重點打造曲陽萬畝現代漁業園區,建設標準化精養池塘1萬畝,力爭園區內良種良法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二)整合兩個特色產業基地。一是整合黃川鎮生態草莓特色產業基地。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面積在原有3萬畝的基礎上,新增5千畝,建設智能溫室、日光溫室,提高基地生產層次,改良草莓品種,提高產品質量,為打造全國草莓第一縣夯實基礎。二是整合設施甜瓜特色產業基地。以駝峰鄉楊大莊村、青湖鎮河口村、石榴鎮三里村等為中心,集聚發展優勢,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改進大棚規格,推廣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完善設施甜瓜特色產業基地。

(三)提升三個產業園區。一是提升縣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通過項目引進擴大園區規模,通過技術引進提高園區科技水平,通過新品種引進提高產品質量,通過人才引進提高園區技術培訓、新技術轉化與綜合展示水平,建成蘇北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二是提升鮮切花產業園區。通過引種名貴花卉提高鮮切花的檔次,通過標準化精準促控栽培技術,提升鮮切花產品標準,進一步擴大規模,建設面積達到1.2萬畝以上,年產鮮切花5億枝以上,實現產值15億元,帶動全縣鮮切花產業的發展。三是提升設施蔬菜產業園區。桃林設施蔬菜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12年核心區面積要擴大到1.5萬畝,帶動周邊7萬畝設施蔬菜的發展。

(四)拓展四個生產基地。一是擴建白塔埠鎮新元村設施蔬菜基地1千畝以上。在原有千畝高效設施基地的基礎上,向北擴展,重點建設日光溫室,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經營,引進名優品種,實行標準化生產,打造2012年全市設施農業新典型。二是擴建安峰鎮甜瓜基地。以大稠村等為中心,2012年新擴面積1千畝,連片面積達到2千畝以上。三是平明設施西甜瓜基地。2012年進一步擴大面積,以王烈村為核心,面積達到3千畝以上。四是擴建曲陽設施西瓜基地。2012年以陸湖村為核心,向北發展,進一步擴大規模,面積達到2千畝以上。

(五)完善五個產業園區。一是完善洪莊鎮辣椒產業園。以連灣村等5千畝日光溫室、大棚蔬菜基地為核心,通過對廢舊磚場改造,建設批發市場,餐飲服務,采摘垂釣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園區。二是完善橫溝鄉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310國道北側,三合蔬菜產業園向西發展,與禾豐園形成一體,打造橫溝鄉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形象。三是完善房山鎮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東西擴展,向西與板栗園,大棚西瓜基地,向東與千畝蓮藕基地的連結,打造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四是完善安峰鎮山東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按照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標準,全面規劃山東村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與安北村設施蔬菜產業基地相連接,完善安峰鎮現代農業產業園。五是完善青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河口、東五河、西豐墩、東豐墩村等為中心,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設施檔次,建成面積3千畝以上的日光溫室與大棚甜瓜產業園。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高效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量化目標任務,主管部門主動參與,積極支持,形成“鄉鎮主動、部門聯動、群眾自動”的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的新局面。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資源整合,研究出臺扶持政策,整合農業、扶貧、水務、農開、農機等項目資金,集中投入、重點傾斜、大力扶持,促進高效設施農業加速發展。突出抓好水利項目建設,確保農業生產旱澇保收。

篇8

【論文關鍵詞】高效農業示范園;成效;啟示;河南安陽;雙全村

abstractthe 3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7th central committee indicated that modern agrilculture development was the basic direction promoting country reformation and develompent,developing high-efficiency agrilculture w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new socialist contryside construction, which had enhancement in achiev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rural areas.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c about high-efficiency agrilcultural demonstration garden in shuangquan village of jiangcun township anyang city was coming into view gradually.

key wordshigh-efficiency demonstration garden; achievement;implication; anyang henan; shuangquan village

農業是安陽市的傳統優勢。WwW.133229.COM黨的以來,安陽市農村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主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顯著增加。但農村經濟的專業化程度低,區域性規模經營小,現代農業發展程度低等問題日益顯現,而且嚴重制約著安陽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2008年安陽市蔣村鄉雙全村在聘請有關專家學者反復調查論證基礎上,做出了招商引資,建設農業高效示范園區的決策。經過2年的不懈努力,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顯現。

1雙全村基本社會和經濟狀況

雙全村位于安陽市蔣村鄉西北部,下轄5個村民小組。共有1 135戶,戶籍人口3 998人。耕地面積165 hm2,其中一類地面積逾133 hm2。2009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 800元。

雙全村地處平原與丘陵接壤地帶,自然條件優越。土質較好,村域內有一小型水庫,地表水源比較充足,地下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特別適合蔬菜種植。

近年來,村“兩委”解放思想,開拓進取,雙全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呈現了全面發展的新局面。特別是2008年利用招商引資引入了現代化公司在村里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園。建成后可提供就業崗位500個,優質無公害農產品1 000 t,并且可以帶動雙全村30%的農戶走上致富道路。該示范園區建造日光溫室,其標準化設施使蔬菜在生產過程中完全按照無公害技術規程操作,對保護土壤、大氣及水源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該示范園區的建設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新優特品種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雙全村高效農業示范園基本情況

2.1園區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起點[1]

園區位于雙全村東南方向,緊鄰姬紅線,交通便利。園區利用本地區位、交通優勢,以建設、發展蔬菜產業為主,依托現代化的大公司,運用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建設高標準、規模化、產業化的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現代農業發展。園區計劃3年時間建成,占地面積46.7 hm2,預計投資1.4億元,計劃帶動周邊建成溫棚666.7 hm2左右。園區1期工程建設時間從2009年1月開始新建,到2009年10月結束,投資金額2 000萬元;園區2期工程從2010年5月開始,計劃到2010年11月完工,預計固定資產投資金額4 500萬元。2009年流轉了6.7 hm2土地,2010年計劃再流轉6.7 hm2?,F已建成36個大棚,每個大棚占地面積為666.7 m2,每個大棚投資約為15萬元。投資高標準,立足現代化。結構設計上北墻寬大,防寒效果好,能保證蔬菜安全過冬,框架所用鋼材專門從青島引進,達到目前安陽市最高標準,尤其是大棚覆蓋采用的是自動卷簾機,操作方便。2009年12月已經開始育苗。

2.2園區發展目標符合現代農業總體要求

高效農業示范園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征,以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模式。高效農業示范園既可以為市場提供優質優價廉的綠色無公害蔬菜,為大眾提供返樸歸真的農業生態旅游等,又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農民增加收入,對促進安陽市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園區管理運作模式先進

園區由北京一家投資公司出資建設,承擔農業部立項的高效農業示范區項目,為農業部在全國設立的400個定點農業示范園區之一。園區以研發為主,實行“公司+農戶”的管理模式。該園區建成后,將成為農業部科研所科研基地。通過新品種培育和改良,最終目標是形成反季節蔬菜集散地批發市場,集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業為一體,力爭打造

園區基礎設施由公司出資建設,包括暖棚、溫棚和智能化聯動大棚,全部是現代化的大棚。建好后再免費出租給農戶,讓農戶按照公司的合同要求種植蔬菜,公司負責良種供給、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按照合同價格收購。公司在北京等大城市設立辦事處,園區產品經大力推介和精心包裝將主要銷往首都北京及其他幾個大城市的大型超市,讓公司和農戶達到雙贏。這種運營模式比較先進和現代化,不同于有些地區,要么是農民集資共建園區,要么是農民自己出資建大棚,達不到規模經營,也分散不了經營風險。

2.4土地流轉順利,農民群眾滿意

雙全村順利流轉了土地,還讓農民群眾獲得了較高收益。雙全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400 m2,如果以戶為單位流轉土地,將不能形成土地規?;9鞠冗x好擬建土地,農戶誰先流轉就先付給誰第一年的流轉費。2008年流轉費的標準是1.05萬元/hm2,2009年的標準又上升到1.65萬元/hm2,不低于種植農作物的凈收入。為了確保農民利益,土地流轉的方式采取村民的土地返租給村委會,村委會再轉包給公司,土地流轉費的發放是在村委會的監督下由公司發給村民,并提前在上一年的9月30日前預付給農戶,這讓農戶吃了定心丸,從而順利實現了首期6.7 hm2土地的流轉。在調研中村民王柯偉告訴我們,他家0.13 hm2承包地已經全部流轉給公司。他對于公司的土地租賃流轉費標準和公司的經營模式非常滿意。他認為土地補償條件好,將來大棚建好了再免費出租給村民種植蔬菜,并包銷產品,風險小,收入高,一舉兩得。公司承諾等園區建好后,優先租給流轉戶,這就相當于妥善解決了流轉戶的就業問題。

3主要成效

3.1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了經濟效益

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以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重點,用現代農業技術武裝和改造傳統農業,促進了農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效益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提高了經濟效益。

3.2促進了農業由產品型向商品型轉變,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在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實踐中,始終堅持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圍繞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把種植、加工、銷售諸環節聯結起來,促進了貿工農一體化[2]。目前,已逐步形成市場牽動型、項目拉動型、龍頭企業帶動型等3種產業化經營模式。

3.3促進了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推動了土地流轉機制的形成

在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實踐中,使人們認識到農業發展必須形成規模優勢,有規模才能有效益,有規模才能形成產業化鏈條。聯產承包之后,基本上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農業生產經營分散、規模小,難以形成帶動安陽市農業的規模經濟,勞動生產率低。雙泉村在園區建設中,始終堅持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通過明確土地所有權,穩定土地承包權,搞活土地使用權,實行土地“三權”分離,使土地向規模化集中,盤活了土地資源配置,促進了農業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的轉變,推動了土地流轉機制的形成。

3.4促進了思想觀念轉變,實現了農村工作方式、方法上的突破

高效農業園區建設的實踐,使人們看到農業并非是一個弱質產業,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從事農業生產并不是無所作為,依靠農業完全可以實現富裕和小康。同時,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建立,克服了過去單純抓生產、催收催種和習慣于行政命令的做法,逐步走出了一條圍繞市場需求,強化技術信息服務搞好農業生產的新路子。

4啟示

4.1搞好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加快發展高效農業,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因此,各級各部門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強化組織領導,落實關鍵措施,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點[3]。在這方面,雙泉村兩委做的比較好,鄉、村2級干部團結一心,大膽引入現代化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順利完成調整地塊、統一規劃工作,充分發揮了組織、引導、服務作用,解決了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

4.2搞好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必須加大全面扶持力度

發展高效農業,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比較大。要改進投入辦法,建立長效機制。在地方財政給予必要扶持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大農業招商力度,不斷吸引發達地區的富余資本進軍高效農業,支持高效農業建設。要通過內部加大扶持、外部吸引資本的方式,形成支持高效農業建設的強大力量。

4.3搞好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必須致力于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有效途徑。要積極引導,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規模大、檔次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最大限度地延伸優勢產業鏈,切實解決農產品加工、銷售問題。發展高效農業,要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思維定勢,堅持用工業化的思路謀劃農業,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4.4搞好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決不能照抄照搬上級文件和外地經驗模式,而應該從當地實際出發,發揮優勢,干出特色,積極引導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4]。雙全村在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中,特別注重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特有的自然環境和水土條件,引入現代化的公司投資建設反季節蔬菜研發和批發基地,大力實施安全農業工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5參考文獻

[1] 劉照亭,張玉軍,潘躍平,等.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設計理念、功能定位及運行機制——以江蘇省援建的“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09(5):331-333.

[2] 市農科院將在崇明縣建立高效農業示范園[j].上海農業經濟,2007(10):46.

篇9

盛夏時節,走進位于貴陽市烏當區的新堡休閑觀光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煉苗大棚內綠意盎然,移動苗床上新移植的鐵皮石斛郁郁蔥蔥。

“有‘中華仙草’之稱的鐵皮石斛,是傳統的名貴保健藥材,目前鮮草收購價每公斤1000元左右,加工成楓斗鐵皮石斛,市場零售價每公斤可達兩三萬元?!辟F州興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筑說,照此計算,畝地可產鐵皮石斛鮮品300公斤,產值30多萬元。

除了新堡休閑觀光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烏當區還有羊昌花卉、下壩櫻桃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入圍全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

按照打造“貴州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定位,烏當區堅持用“生態、綠色、觀光、休閑、健康”的理念謀劃農業,沿著“優、特、精”的方向,以園區建設為驅動力,用科技引領農業,用特色做優農業,用品牌提升農業,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品牌農業、觀光農業融合發展之路。

多元投入推進園區建設

“現代農業園區不僅是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而且是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睘醍攨^副區長、園區管委會主任李朝陽說,烏當區始終把加速園區建設作為發展特色農業、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振興農村經濟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臺,農民轉移就業的主陣地和深化農村改革的示范區。

在“統籌規劃、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農民參與”思路的指引下,烏當區堅持以農業科技為根本,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資源的高效持續利用為支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的運作模式,引導優勢企業向園區匯集,建設產業關聯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

為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多元投入園區建設,烏當區委、區政府相繼出臺了《加快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建設的扶持辦法》《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實施意見》及《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推進園區持續快速發展的優惠政策。

此外,烏當區還成立了五彩生態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貴陽泉豐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解決園區重大項目建設大額資金來源。兩家公司既是園區建設的融資平臺,又是園區建設的實施主體,現已多渠道融資近2億元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在招商引資方面,烏當區對入駐園區企業實行“一站式”管理和“一條龍”服務,進一步優化園區投資環境,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產業。

截至目前,三大園區引進貴陽花卉快繁中心、貴州寬誠、貴州東藍慧誠、貴州好一佳牧業等30余家規模企業入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2億元。

全區形成了以羊昌鎮為核心區,水田、新場、百宜為示范區的花卉園;以優質水果為主導產業,特色蔬菜、生態畜禽和中藥材為配套產業的下壩櫻桃園;以新堡鄉為核心區的休閑觀光園區,建成面積近6萬畝。

依靠科技打造農業品牌

規?;N養、產業化發展、品牌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表現形式。隨著“阿栗牌”楊梅、“巖山牌”櫻桃、“百宜牌”折耳根、“黔山牌”紅香米等10多個農產品先后獲得省級優質農產品授牌,烏當區現代農業正強勢崛起。

農業的崛起,源于科技的運用。烏當區把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建成先進科技應用的示范區,充分發揮園區技術集成、成果轉化的載體和“孵化”作用,全面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在推進科技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烏當區三大園區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省科學院、貴州大學、省林科院等68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聘請了30余名專家組成園區建設專家指導組和技術委員會,推行“首席專家負責制”“科技人員駐點服務”制度。建成了擁有86名科研人員、143名技術服務人員、45名科研服務管理人員的農業高技能人才團隊,為推進三大園區建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烏當區以實施“百村萬戶”農民培訓工程為契機,組織專家及技術人員深入企業、產業基地、田間地頭,開展科技講座、科技咨詢等,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著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通過科技培訓,培養了一批掌握發展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科技“二傳手”和“土專家”,增強了農民依靠科技興農的本領,自覺運用科技成果發展特色農業。

百名專家進百村,科技幫扶再創業。烏當區通過對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研發、試驗、示范,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推進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方向發展。

三大園區自組建以來,共引進推廣新技術121項,新品種535個,新設施121套,實施科研項目132個,完成科研成果轉化182項,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65%以上。

創新平臺助推農民增收

“以前,一家4個勞動力耕種15畝土地,每年收入不足1萬元。如今,不用下地干活就可領到1.2萬元土地流轉金,我與婆婆在企業務工每年收入4萬多元,年終還有利潤分紅。”烏當區新堡鄉馬頭村村民羅玲說。

羅玲家所在的馬頭村新寨組位于新堡休閑觀光現代高效農業園核心區,為支持園區建設,2012年,羅玲將15畝土地流轉給貴州威門藥業下屬興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鐵皮石斛、頭花蓼等名貴中藥材種植,同年進入企業務工,如今,羅玲已成為一名生產科研技術管理干部,每月工資2500元。

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和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農民收入由過去單一的生產性收入拓寬為生產性收入、租金收入、務工收入、股金收入、經營性收入等多種渠道。同時,土地流轉促進了土地的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李筑介紹,土地流轉前,由于粗放經營,平均畝地產出不足1000元,土地流轉給公司經營后,畝地創造的產值是農民種糧的數十倍。

以新寨村民組為例,公司在該村民組流轉了350多畝土地,每畝保底年租金800元,年終按畝還有利潤分紅,同時吸納了35名村民為企業工人,季節性用工每天不少于100人,土地流轉金、務工工資、利潤分紅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2014年,新寨組60多戶平均每戶增收3萬多元,農民不但享受到園區發展的紅利,而且避免了農業發展風險給農民收入帶來的影響。

篇10

1農墾高效特色農業的特點

農產品種類豐富多樣。農墾系統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不僅地域廣闊,而且生態類型多樣,農作物種類較多,具有豐富的漁業和森林資源,具有較強的產業功能拓展性,對于發展特色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近年業,我國農墾加快了特色農業的建設,通過對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從而各墾區在發展上更突出地域特色,通過高效特色農業的建設,使一年四季都能夠進行農產品的生產,有效的保證了每季都有新鮮的農產品上市。

農業生態環境優越。由于農墾系統處于地利上的優勢,其都位于邊遠及含地區,開發的歷史并不長,無論是農業生產環境還是生態環境都具有非常好的優勢,更適當進行綠化、無公害及有機農業的發展。特別是在九十年時我國墾區率先進行了綠色儀器的開發,而且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已建成了無公害、綠化和有機的優質生態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農產品的質量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農產品質量追溯工作率先在農墾系統中實施,通過農品質量追溯制度的建設,有效的提高農墾系統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確保了農產品的安全。

2農墾建設高效特色農業的重點

穩定主要農作物生產。在農墾系統現代農業建設工作中,將糧食生產作為高效特色農業建設的首位,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通過擴大水稻、玉米、大豆等優勢糧食產業的種植面積,提高單產,對其品種結構進行優化,從而改善其品質,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的安全。同時還要促進墾區一些基礎產業的發展,通過對產品質量的改善,從而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使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在當前情況下,需要將墾區統一經營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對其合理布局,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具有高附加值的的特色農產品,通過創建規?;I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的生產基地,加強高效特色產業的建設,加強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從而打造墾區具有現代化特色的農業產業鏈,使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和優勢產品上聚集,培育富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生產基地,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從而加快墾區高效特色農產品的推廣和實施。

提升養殖業發展水平。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大畜禽良種工程實施力度,推廣畜禽養殖良種良法,創建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遵循市場機制,推進養殖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的多元化,在原有畜產品加工的基礎上,建立良種繁育、生態養殖、屠宰加工、各種副產品加工、產品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為社會提供優質安全養殖產品,促進增效,職工增收,實現農墾養殖業又好又快發展。

建設城郊都市農業。城市周邊墾區充分發揮區位和地緣優勢,發展設施農業,建立綠色瓜果菌類基地,積極發展生產業,完善現代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體系,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強化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大農產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力度,培育物流骨干企業,加快建立農產品市場營銷網絡,為城市人口提供豐富優質的新鮮蔬菜和優質瓜果及優質口糧。

開發旅游觀光農業。各墾區可以以農業為依托,建設具有特色的農業園,提現現場親手采摘、拔菜、賞花等系列服務。同時將農業生產場所、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合為一體,建設農業公園向全體民眾開放??梢悦嫦驅W生建立教育示范基地,使其能夠同時兼顧農業生產、科研和科普教育功能。

3發展農墾高效特色農業的建議

引進高新農業技術。一是要完善墾區科技支撐體系,加強農業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轉化能力。二是要在良種培育推廣、先進種養技術集成配套、農產品精深加工、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強高效特色農產品在高產開發、品質改良、貯藏保鮮、加工運輸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三是要圍繞提高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切實加大綠色控害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力度。

推進品牌建設。加快推進高效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強產品的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建立全程質量追溯制度,從基礎和源頭夯實質量安全的基礎,建立起以質量安全為中心的品牌建設保障。加強品牌宣傳,挖掘高效特色農產品文化底蘊,舉辦和參與農產品展示展銷會,開展產品銷地市場尋訪回饋,提高高效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進行招商引資,推進高效特色農產品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廣泛參與國際競爭,擴大品牌的市場效應。

發展農墾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一是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家庭農場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二是增強基地建設的集中度。發揮統一經營的優勢,合理布局,積極推進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優勢產品集聚,因地制宜推行一場一業、一隊一品,培植富有區域特色的生產基地,形成規模經營、產能最大化。三是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積極推進特色產品標準化生產,大力實施質量安全技術規程,加快發展特色產品產業。四是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廣泛采用育種栽培、土肥植保、飼養防疫、滴灌噴灌、信息技術等農業科研領域的新材料、新設施和新成果,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品質,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發展產業化經營方式。通過對墾區高效特色農產品的引導,使其向優勢區集中和聚集,從而加快專業分工和規?;a,形成產業化生產鏈,利用產業化經營的方式,與龍頭企業進行對接,從而形成企業、中介組織和專業合作組織、家庭之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構,降低市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