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藝術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4:2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裝潢藝術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裝潢藝術理念中國文化
一、裝潢藝術的設計理念
(一)實用性
裝潢設計屬于現代設計范疇。據有關專家研究,將現代設計劃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和視覺設計。而裝潢設計在這三大類設計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現代設計又與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工藝美術等,共同構成實用藝術。因此,實用性乃是其題中應有之義。這就要求裝潢設計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對不同被裝潢物的不同實際需求。從總體上說,建筑藝術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風,為人們提供舒適方便的室內空間場所。但不同的建筑類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體實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樓的實用性主要是適宜人們日常的起居生活;劇院的實用性主要是保證觀眾充分欣賞演出;陵墓、紀念堂的實用性則主要是創造莊嚴肅穆的氣氛。為了充分體現出裝潢設計的實用性,就要力戒單純片面地追險獵奇,防止浮華不實與奢侈浪費。
(二)美觀性
裝潢設計之所以被稱作“裝飾藝術”,顧名思義,是以美觀性作為重要審美特征的。但是,作為一條設計原則,美觀性要服從、服務于實用性,要做到實用性與美觀性的完美結合,以實用性作為美觀性的前提與基礎,而美觀性反過來又增強實用性。例如室內裝飾布置就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從地面裝飾、墻壁裝飾,到花樣繁多的燈具、琳瑯滿目的床上用品,乃至窗簾、家具、擺設的壁掛、觀賞工藝品等等,都日益普及,進入千家萬戶,緊連你我他。而且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一趨勢會更加明顯。
裝潢設計的美觀性作為表現性空間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觀事物的再現性,而是注重某種朦朧抽象的情調和意味,正如英國現代著名美學家克萊夫·貝爾所說:“這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币簿褪怯蒙?、線條、造型、圖案等外部形式,來表達體現出一定的情緒、氣氛、格調、意味。所謂“意味”,實際上就是一種朦朧寬泛的情緒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現出設計者的情感、風格和美學追求。
作為形式美,裝潢設計的美觀性,既包括色彩、線條、造型、圖案等因素,又包括對稱均衡、多樣統一等形式法則。美觀性既產生于形式美本身,又產生于形式美整體和各個部分之間的協調。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美觀性的追求應與安全環保性相統一,絕不可以單純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與環保。因此裝潢設計者一是要牢固樹立“安全與環保第一”的設計理念。
(三)民族性
世界上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藝術,都以本民族的民族性作為生命與靈魂。裝潢設計作為一種藝術設計,當然也必須以民族性作為一條重要的設計原則。僅以園林設計為例,我國的園林就與西方園林和阿拉伯園林迥然不同。我國園林與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許多園林都取材于古代文化、引用神話傳說、借鑒文化典故、詩化自然風光,追求“詩情畫意”。例如杭州西湖風景區中,就有大型的亭榭、樓閣、寺廟、園林等30余處,為風景如畫的自然風光增光添彩。而其內部與外部的裝潢設計,或楹聯相對,或壁畫相稱,在色彩、布局諸方面,均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點。裝潢設計的民族性,不是“為古而古”,而是“古為今用”。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印”的圖案設計,就是民族化的經典,也為裝潢設計如何“古為今用”做出了表率。其中的篆刻藝術,為中國所獨有,民族特色十分鮮明。而文字的人形的象形意義,又充滿體育運動的特色。
二、中國文化對裝潢藝術的影晌
設計離不開龐大的哲學思想,離不開悠遠的民族傳統,離不開當今文化的發展。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個中國人所受的教育均以這三大要素為基礎。倘若對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卻試圖透過設計來傳遞這種思想,那么這類設計作品將無任何價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的作品就具有龐大的東方哲學思想和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他的構圖結構穩健、畫面清麗,對于留白處理及和諧比例有著很深的造詣。作品色澤時而歡悅、時而雅致。立意雋永麗充滿禪機。
中國聯通公司的標志設計,符合人們對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標志中的“中國紅”是蘊含著中國人幾千年情結的顏色。無形中又增加了企業形象的親和力,進一步拉近了與觀者的距離;“同心結”圖案中的四個方形有四通八達、事事如意之意,六個圓形有路路相通、處處順暢之意;標志中的十個空穴則有圓圓滿滿、十全十美之意。無論從對稱性還是偶數的講究來說,該圖案都洋溢著古老東方民族流傳已久的吉祥氣息。
篇2
論文關鍵詞:裝潢藝術 理念 中國文化
一、裝潢藝術的設計理念
(一)實用性
裝潢設計屬于現代設計范疇。據有關專家研究,將現代設計劃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和視覺設計。而裝潢設計在這三大類設計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F代設計又與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工藝美術等,共同構成實用藝術。因此,實用性乃是其題中應有之義。這就要求裝潢設計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對不同被裝潢物的不同實際需求。從總體上說,建筑藝術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風,為人們提供舒適方便的室內空間場所。但不同的建筑類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體實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樓的實用性主要是適宜人們日常的起居生活;劇院的實用性主要是保證觀眾充分欣賞演出;陵墓、紀念堂的實用性則主要是創造莊嚴肅穆的氣氛。為了充分體現出裝潢設計的實用性,就要力戒單純片面地追險獵奇,防止浮華不實與奢侈浪費。
(二)美觀性
裝潢設計之所以被稱作“裝飾藝術”,顧名思義,是以美觀性作為重要審美特征的。但是,作為一條設計原則,美觀性要服從、服務于實用性,要做到實用性與美觀性的完美結合,以實用性作為美觀性的前提與基礎,而美觀性反過來又增強實用性。例如室內裝飾布置就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從地面裝飾、墻壁裝飾,到花樣繁多的燈具、琳瑯滿目的床上用品,乃至窗簾、家具、擺設的壁掛、觀賞工藝品等等,都日益普及,進入千家萬戶,緊連你我他。而且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一趨勢會更加明顯。
裝潢設計的美觀性作為表現性空間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觀事物的再現性,而是注重某種朦朧抽象的情調和意味,正如英國現代著名美學家克萊夫·貝爾所說:“這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線條、造型、圖案等外部形式,來表達體現出一定的情緒、氣氛、格調、意味。所謂“意味”,實際上就是一種朦朧寬泛的情緒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現出設計者的情感、風格和美學追求。
作為形式美,裝潢設計的美觀性,既包括色彩、線條、造型、圖案等因素,又包括對稱均衡、多樣統一等形式法則。美觀性既產生于形式美本身,又產生于形式美整體和各個部分之間的協調。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美觀性的追求應與安全環保性相統一,絕不可以單純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與環保。因此裝潢設計者一是要牢固樹立“安全與環保第一”的設計理念。
(三)民族性
世界上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藝術,都以本民族的民族性作為生命與靈魂。裝潢設計作為一種藝術設計,當然也必須以民族性作為一條重要的設計原則。僅以園林設計為例,我國的園林就與西方園林和阿拉伯園林迥然不同。我國園林與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許多園林都取材于古代文化、引用神話傳說、借鑒文化典故、詩化自然風光,追求“詩情畫意”。例如杭州西湖風景區中,就有大型的亭榭、樓閣、寺廟、園林等30余處,為風景如畫的自然風光增光添彩。而其內部與外部的裝潢設計,或楹聯相對,或壁畫相稱,在色彩、布局諸方面,均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點。裝潢設計的民族性,不是“為古而古”,而是“古為今用”。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印”的圖案設計,就是民族化的經典,也為裝潢設計如何“古為今用”做出了表率。其中的篆刻藝術,為中國所獨有,民族特色十分鮮明。而文字的人形的象形意義,又充滿體育運動的特色。
二、中國文化對裝潢藝術的影晌
設計離不開龐大的哲學思想,離不開悠遠的民族傳統,離不開當今文化的發展。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個中國人所受的教育均以這三大要素為基礎。倘若對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卻試圖透過設計來傳遞這種思想,那么這類設計作品將無任何價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的作品就具有龐大的東方哲學思想和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他的構圖結構穩健、畫面清麗,對于留白處理及和諧比例有著很深的造詣。作品色澤時而歡悅、時而雅致。立意雋永麗充滿禪機。
中國聯通公司的標志設計,符合人們對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標志中的“中國紅”是蘊含著中國人幾千年情結的顏色。無形中又增加了企業形象的親和力,進一步拉近了與觀者的距離;“同心結”圖案中的四個方形有四通八達、事事如意之意,六個圓形有路路相通、處處順暢之意;標志中的十個空穴則有圓圓滿滿、十全十美之意。無論從對稱性還是偶數的講究來說,該圖案都洋溢著古老東方民族流傳已久的吉祥氣息。
篇3
關鍵詞:家居軟裝飾,空間功能,設計要點,以人為本
1 概念
家居軟裝飾是相對于室內裝潢(硬裝飾)而言的。硬裝飾是根據裝修的風格對室內的結構、布局和家居功能進行設計和制作的固定在建筑空間內部的裝飾物。而家具軟裝飾指的是與室內裝潢相配套的以布藝等形式為主的家具、窗簾、靠墊、毯墊、藝術品等物品。它們通??梢噪S時替換、移動和調節,對業主的喜好和品位進行不同風格和個性的體現。通過家居軟裝飾的合理搭配對室內的空間進行二度設計和創作組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美化裝飾效果。
2 家居軟裝飾的功能
2.1 構成空間的功能?,F代家居裝潢追求更多的是實用性、個性和多樣性的統一。因此,家居裝飾用品和家居空間的功能屬性顯得至關重要。它們之間相互組合和穿插,形成相互滲透的空間關系和功能作用,使空間的利用率和功能性達到更加完美的程度。在現代人的觀念里,空間之間的分割方式不再是傳統上硬質的墻壁分隔,而是充分利用軟裝飾的特性來合理組織和安排空間布局。例如,可以通過隔段、屏風、玄關、燈光、裝飾品、綠化等變化達到對空間劃分的目的。而這種劃分在不同的空間里,又體現出其兼容性、靈活性和流動性。
2.2 實用功能。室內裝飾設計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人生活服務,因此,要符合人體工效學的原理,讓人們在正常生活中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肌肉疲勞,調整自身的狀態。居室軟裝飾的引入,體現了家具的靈活多變特征,同時起到了組織和分隔空間的作用。除了裝扮家居環境、調節空間氣氛之外,還有遮擋視線、調節生活氛圍和節奏等作用。
2.3 體現個性化的功能。通過居室軟裝飾用品可以創造不同業主的個性空間?,F代人對居室空間的要求都重視個性和創意的表現,力求打破常規的居室裝飾方法,通過各種手段使居室的裝飾風格趨于個性化、趣味化,并且這些居室的軟裝飾用品同主人的興趣愛好關系密切,通過這種方式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品位和裝飾效果。
3 居室軟裝飾的設計要點
3.1 以人為本。在進行軟裝飾設計的時候,設計者要確保人與環境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藝術上的各種感覺都要通過相應的載體進行有效地傳遞,只有將這些思想和理念與藝術進行良好的融合才能夠呈現給人們,達到心理的滿足和情緒調整。此外,不同的空間和結構應根據不同人的感情需求和對軟裝飾本身的偏好來進行設計和協調,從而創造并打破建筑本身的面貌,也需要
根據實際情況來營造出富有一定意味的獨創性的空間。這種創意和設計有效地減少了人們之間所存在的客觀距離,通過居室軟裝飾的合理利用讓室內的空間更加溫馨、和諧。
3.2 突出文化內涵。居室軟裝飾設計特別注重對主題的突出和對創意表達方式的認同。通過對居室軟裝飾的選擇、設計和空間的再創造能夠很好地體現出我們所處的這一時代的人文風情、審美習慣和文化內涵。通過軟裝飾的風格、特點等能夠很好地表現居家主人的審美品位和文化素養。因此,軟裝飾的設計工作實質在于圍繞著符合時代特征的設計主題、合理而巧妙地宣傳現今時代的審美觀點和文化理念。
3.3 體現時尚感。時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設計工作中不可或缺,它傳達了人們心目中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室內軟裝飾更要注重時尚感的表現。
首先,從流行元素上,軟裝飾用品同服飾一樣,有著嚴格的流行機制,比如每一年的流行色、流行主題和面料花樣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居室軟裝飾的設計創新應該是多向、多元和變化的概念。要盡可能地體現時尚的創造性、創新型、地域性和文化品位;其次,觀念的變化會形成一定的時尚熱潮,如前幾年流行的“整體配套熱”,室內的裝飾一般都采用同一主題來營造空間氛圍,包括家居服、床上用品、餐桌用品和小配飾等都采用統一風格和圖案。因此,室內軟裝飾的設計必須充分體現時尚感和時代性,充分表達人們的審美觀點和個性特征。
4 結語
居室軟裝飾藝術由于其獨特的風格和氣質被現代人們所接受,通過一定的表達體現出人們的審美觀和文化內涵,并給人以精神的享受。在室內軟裝飾藝術設計中還要進行不停地探索和創新,力求通過創意的設計和表達來創建氣氛、調節居室的精神和情緒狀態,使之達到完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劉景森, 王裙, 趙紅英. 世界現代藝術設計史[M].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02).
[2] 董萬里, 段紅波, 包青林. 環境藝術設計原理(上) [M].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3 (09).
篇4
1、推進廣西民間藝術教育是高校的職能所在。
大學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能認知民族民間藝術,引領藝術設計文化,服務地方經濟。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廣西經濟的發展起步較晚,經濟的落后造成了本土文化的勢弱。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與國外文化的接觸越來越緊密,各種文化思想大量涌入,特別是以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逐步占領思想文化陣地。雖然西方文化中反映時代要求和社會進步的部分,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們也需要看到,西方思想文化中腐朽沒落的東西也確實對本土民族文化發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正是這種文化滲透中的不利因素,使得廣西民族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加之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一般以西方現代設計課為主,民間美術設計課則很少開設。伴隨著影像文化,尤其是外來的影像文化成長的新一代,已經或正在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識、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在西方藝術文化大行其道的當下,在藝術設計教育中推進廣西民間藝術教育,在專業教學中播下民間藝術和民族精神的種子,培養出具有民族情感和精神的藝術設計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地方高校培養出的藝術設計人才應該具有民族的審美觀和自信心,在藝術設計活動中傳承弘揚廣西民間藝術文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與提高中國設計水平,提升國家與民族文化軟實力,這是廣西高校的職能所在。
2、推進廣西民間藝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現實需要。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專業基礎較好,興趣比較高,多為興趣而學。因此,在專業教學的同時結合專業特點進行人文素質的教育,既能引起學生濃厚興趣又能進行有效的人文素質教育,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廣西民間藝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西各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涉及到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美學、哲學等人文社會學科。它既有實用功能又有審美功能,例如壯族的織錦,首先是對人們生活提供幫助,使壯族人民的生活得到實際改善,同時又兼備審美功能,斑斕的色彩、豐富而精彩的服飾紋樣強烈地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崇敬,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同時它還兼備教化功能,例如在《布洛陀》這個故事里,布洛陀是一個極聰明能干的人,他懂得許多道理,人們有什么不明白或糾紛爭吵,他都去說理排難,所以,人們都很敬佩他,推他為頭人。這個故事講了用“說理”來排解人們的紛爭,也就是用“理”來評說人們的行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廣西民間藝術保存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對藝術設計專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理想載體,有利于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弘揚傳統文化,提高審美情趣,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3、推進廣西民間藝術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培養大量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既是我國目前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業進行結構優化、形成良性發展的內在需求?!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和層次、類型結構,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在本科教學中,藝術設計專業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應用學科,下設廣告設計、包裝裝潢設計、環境設計、網絡多媒體設計等多個專業方向,培養的是面向市場的藝術設計人才。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應該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教育理念、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都應基于市場需要。市場需要怎樣的藝術設計人才,是經典設計的模仿者、時髦的追隨者抑或是具有獨到的見解、敏銳的市場嗅覺,市場需求是動態的,不同的時段市場需求在發生改變,我們很難去掌握。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設計作品要想引起人們的興趣,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聯系大眾的已有經驗。
什么是大眾的已有經驗,就是我們長期受到的文化熏陶,祖祖輩輩的言傳身教,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日等,總而言之,就是我們民族的根,就是我們的民間藝術和文化。沒有根的民族是空曠的,是沒有希望的,沒有根的設計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大眾的東西才有時效性,才會被市場、社會所認同。享譽中外的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將水墨意境、吉祥紋樣、民俗元素及東方哲學等巧思創新,運用于平面設計作品之中,無處不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意韻。廣西民間藝術豐富多彩,璀璨多姿,是廣西各族人民生活實踐的積累,有著共同的體驗,是民族的根。因此,在藝術設計專業中推進民間藝術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這種發展既為地方高校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辦出特色,這是擺在地方高校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地方本科院校由地方政府負責管理和投入,肩負著以人才支持、知識貢獻和社會服務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的歷史使命。作為廣西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結合自身特點,在專業教學中推進民間藝術教育,培養有民族特色的應用型人才既符合市場的需要,同時又體現出獨特的辦學特色和服務地方的使命。
二、在藝術設計專業中推進廣西民間藝術教育的途徑
1.在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推進廣西民間藝術教育。
大學教學最主要的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推進民間藝術教育的重要方法。藝術設計完全可以和民間藝術教學相結合,將民間藝術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大一、大二的專業基礎課到大三、大四的專業課,要貫徹始終。例如,在專業基礎課學習階段:在《設計概論》或《設計史論》中系統地對廣西民間藝術進行介紹,從歷史的、考古的、人文的、社會的等多方面進行系統的講解,使學生對廣西民間藝術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在《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等課程中,把廣西民間藝術的造型觀、色彩觀、宇宙觀等融入教學中,在學習現代設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對廣西民間藝術傳統設計方法和觀念進行總結,并有目的地應用于課堂實踐。在專業課學習階段:在《廣告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設計》和《網頁設計》中有意識地運用民間藝術元素和民間藝術方法論進行設計與制作。除此以外,還可開設公共選修課,例如《廣西民間藝術欣賞》,和舉辦講座等方式,使學生更加了解民間藝術產生、發展和現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2.在實踐教學中強化民間藝術教育。
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藝術實踐是大學生樂于接受的藝術教育方式,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開辟適當的空間進行民間藝術實踐,同時利用藝術采風這一傳統,深入民間進行考察,虛心向民間藝人請教,切實了解和把握民族民間藝術作品的色彩、材料、技藝、情趣、造型及品位等,注重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為藝術創作積累素材,提高對廣西民間藝術的認知。加強對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選題的設計,提供一些結合民間藝術的選題,通過進行畢業設計,鍛煉學生運用民間藝術素材和設計方法進行藝術創作的能力,通過畢業論文的寫作,加深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理解和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3.加強對廣西民間藝術產學研一體化的開發和應用。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應用型很強的專業,是現代科技和文化藝術的綜合產物,它與商品社會是密不可分的。廣西高校應該借助本地優勢,將廣西民間藝術資源進行整合再創造,通過藝術設計的手段使民間藝術煥發新的生命力,這是進行民間藝術產學研一體化的主要目的。對廣西民間藝術進行產學研一體化的開發和應用,使學生在藝術設計實踐中得到實惠,設計理念得到貫徹,設計能力得以提高,從而推動廣西民間藝術教育。欽州學院美術學院在民間藝術產學研一體化的開發和應用方面做的比較成功,以省級教學中心———陶瓷藝術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為依托,結合本地優勢,對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民間傳統藝術產品坭興陶進行產學研一體化的開發和應用研究。中心整合地方企業力量,與當地坭興陶企業合作,建立多個實訓基地,把實驗教學與當地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構筑了課內外結合、校內外合作的教學與實踐綜合環境,促進了實驗教學效果的穩步提高,強化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承擔了多項陶藝研究課題,一些研究課題已取得豐碩的成果。
篇5
關鍵詞:高職;藝術課程;教材編訂;核心
高職藝術課程教材歷經使用本科教材、本科教材不同版本的改頭換面,到現才出版使用的一些十二五規劃教材,內容由偏重理論內容、實踐性內容不足到如今部分教材成了一些操作實例的匯總,高職藝術課程教材的應用者教師、學生經歷著無奈、茫然、企盼、失望等種種情感體驗。到底怎樣一本教材能使教師用著方便、學生用的明白,根據多年的教學及使用教材的經驗,認為強調了基礎理論與實踐過程的知識銜接,完整體現了以下幾個核心步驟的教材才是真正的適合高職藝術類學科使用的優秀教材。
1 進行目標分析,使學生拿起書就預先知道學習此課程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
在教材的緒論部分,講解課程的重要性和學習本門課的意義,這樣才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每一單元也要進行目標分析,明確學生通過學習這一模塊內容應該達到的崗位技能目標,例如《字體設計》課程,首先使學生明白《字體設計》是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平面設計中的廣告設計、書籍設計、包裝設計、包括標志設計在內的VI設計都離不開字體的設計,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現代設計的形式語言進行字體設計,掌握字體的手寫技巧、結合電腦進行字體創意,并能熟練地將字體設計應用到現代視覺傳達設計領域和現代印刷設計中。
2 學習基礎理論,以能指導學生進行該課程技能操作為標準
基礎理論盡量精簡,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滿足行業崗位的知識能力要求即可,以“必需”“夠用”為度,何為夠用?那就是能認識美、分析美和運用美,通過具備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把握生產產品的質量。應從培養目標的要求出發,以能指導學生進行該課程技能操作為標準,學以致用。減弱概念性知識在教材中的比例,我國出版的不少藝術設計類教材雖然總體上仍然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但是在文字內容的敘述上偏重概念性知識點,而非就圖例和案例進行點評和講解的文字說明??吹絿獠簧俳滩模淖种挥斜匾睦碚撝R內容,其余則是大量的結合圖例進行講解和點評的文字內容,在編寫上與我國教材有著本質的區別,國外教材更注重人文精神,更加貼近學生,我們的教材建設也應該弱化概念性知識,強化圖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真正做到突出重點和難點。
3 進行案例分析,使學生明確實操步驟
高職藝術課程教材應遵循“能力本位、知識夠用”原則,而能力的培養必須緊密結合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來進行??梢砸揽啃袠I企業的現場專家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他們最了解和熟悉這些要求。每門課程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應與其某個專項能力的培養相對應,一個教學單元即為一個教學模塊,學生學完一個模塊后就應掌握一個專項能力。要確保內容的先進性,對那些內容陳舊、技術水平低或重復內容應予摒棄,注意最新技術的發展動向和發展水平,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要有足夠的重視。最好在每章前面設有自學方法指導、末尾有章節小結、復習思考題和大型的課程作業,一方面告訴學生如何去學,另一方面告訴學生如何去用。
4 進行知識拓展,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具備自我提升的途徑與能力
4.1 在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一些權威、優秀的網站
最新的、最優秀的圖例、案例是藝術設計類學生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最有效的學習資料,隨著網絡的普及,一些大型藝術設計類網站:如設計在線、視覺同盟、POCO攝影等,每天都有大量新的、優秀的藝術作品、設計作品、攝影作品更新。然而,普通教材不同于現在流行的電子雜志,也無法像網絡那么方便,隨時可以更新內容,因為一旦出版印刷,所有內容將無法再改。因此,進行知識拓展,在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一些權威、優秀的網站,使學生具備自我提升的途徑,開闊眼界,進一步提高個人能力,彌補紙質教材的不足。
4.2 通過校園網站提供包括立體化教材在內的數字教學資源庫
建立個性化的數字教學資源庫,其內容涵蓋立體化電子教材、教案、教學錄像、作業板塊、實踐指導、實踐相關視頻等,為師生提供開放、立體化的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開辟全新的教學與學習空間,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施個性化培養提供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反映該課程的豐富的素材(包括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具有一定數量的專業和本專業有關的課件和索引目錄,豐富的教學案例。具有供學生課外練習的習題庫,高職教育“學做合一”的課程性質決定了課程的學習需要配以大量的形式多樣的課外練習,特別是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相關參考資料要和網站鏈接,提供與本課程相關的范例、論文、著作、網站等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
5 加強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自行根據教材內容的引導自行學習
5.1 藝術專業教材可以配套編寫專門的實訓教材指導科學實訓,或采用項目導入法編寫教材
由于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特殊性,授課可以通過導入項目,由學生根據項目內容完成課題。學生完成項目課題期間,沒有任課教師統一的理論講授,而是由任課教師以點評學生完成項目情況開展教學。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證明,項目導向教學法比較適合藝術設計類學生專業學習。因此,藝術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應適當結合專業特點,在教材設置上參照項目導向教學法的形式進行編寫,再輔以一定理論概念性知識。例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英國戴維.達博納主編的《英國版式設計教程高級版》,就是根據項目導向教學法而編寫的。這種形式的教材編寫最大的好處在于即使任課教師無法及時指導學生,通過教材自身體現的項目導向趨勢,學生仍然能夠自行根據教材內容的引導自行學習。
5.2 教材建議充分利用院內實踐教學基地,把藝術實踐形成制度,定期舉行
組織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如舉辦匯報演出,以提高學生自編自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并以此作為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組織舉辦各種形式的音樂會和各類比賽,邀請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或演出,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通過各種演出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這些活動,啟發教師對專業發展、觀眾需求、培養方向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要體現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實踐技能應是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體現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緊密聯系現場生產實際。編寫時除了學校教師,還要邀請現場技術人員及一些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技師,編寫的教材內容切合現場實際,實踐教學中的實習、演練內容完整,標準統一,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現場工作崗位。
6 建立高質量的職業指導校本教材評價體系
首先確定廣泛的評價對象。一是在校學生,在校學生是校本教材的使用者,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的種種感受,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二是已就業的畢業生,要充分重視已就業的畢業生對職業指導校本教材的評價,他們經歷了就業的全過程,教材是否實用、是否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教材質量的高低他們最具發言權。三是專家,專家常年從事就業研究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對教材內容的嚴密性、準確性及深度和廣度能提出客觀的評價。再者采用合理的評價方式。一是調查問卷,通過對在校學生、已畢業學生和來學校招聘的用人單位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開展調查來了解教材是否實用、是否促進學生學習及能否真正提高廣大學生的職業技能等。二是看學生就業率的高低,一般來說,學生對就業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與學生的就業率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整體就業率低,除了學院教育教學質量的原因,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也是重要因素,而就業指導教材的建設是基礎。還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一是實用性,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是否通俗易懂、是否有利于開展教學及是否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基本需求。二是針對性,能否針對行業特點、學院及開設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就業指導是教材開發的必須考慮的因素。三是系統性。主要體現在教材的內容是否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的進度合理安排、教材內容是否全面、是否滿足就業各個方面的需要等方面。
只有強調了基礎理論與實踐過程的知識銜接,完整體現了目標分析、理論基礎、案例分析、知識拓展、實踐訓練、任務評價幾個核心步驟的教材才是真正的適合高職藝術類學科使用的優秀教材。
參考文獻:
[1]趙迎春.高職特色教材開發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1(24).
[2]段世年,劉濤.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材建設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篇6
【 關鍵詞 】 計算機技術;數字藝術
Thinking Cause by the Calculator Technique and the Numerical Art Professional Relation
Li Ye
(Shaoguan Technician Institute GuangdongShaoguan 512023)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move professions, such as Man and meeting exhibition...etc. as newly arisen profession, Be in technician's college in the whole province carry on freely solicitting students, then province public finance to these profession carry on a homologous public finance subsidy, the student then dismisses school fees about two years.Province all levels technician's college in the Guangdong also mostly starts set up this profession to carry on solicit students and surely have among them some have already owned that type of profession to do to learn experience an above colleg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lso don't lack to multiply by policy east breeze to set up this professional college among them.
【 Keywords 】 computer technology; digital art
1 引言
近年來,廣東省把動漫、會展等專業作為新興行業,在全省技工院校進行免費招生,而多數新開設這類專業的院校,則把數字藝術類專業劃歸到了計算機相關專業下面,專業名稱也有諸如計算機動畫制作、計算機廣告設計(會展方向)等叫法。韶關市技師學院開設這類專業已有五六年的歷史,學院將這類專業劃歸到計算機相關專業下,所以在這里簡單地談一談對計算機技術與數字藝術融合發展的看法。
本文并不想討論把數字藝術設計劃歸計算機技術相關專業的合理性,畢竟從開設這一類專業比較早的高等院校的先例來看,高校亦是如此。在這一類專業出現之初,很多高校也將這一類專業放在計算機技術相關專業中,當然也有將這一類專業劃歸到藝術類專業中。那么從數字藝術產生過程來看,數字藝術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與融合,傳統的廣播、電視、電影快速地向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數字電影方向發展,與日益普及的電腦動畫、虛擬現實等構成了新一代的數字傳播媒體??梢姡瑪底炙囆g的產生和發展都是離不開計算機相關技術。
從數字藝術的定義來看,廣義上講,廣義的數字藝術就是數字化的藝術,比如以數字技術為手段的平面設計、以萬維網為媒介傳播的所謂“純藝術”,甚至手機鈴聲等等,只要以數字技術為載體,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都可以歸類到數字藝術。數字藝術作品一般在創作過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數字技術手段。數字藝術包括交互媒體設計、數字影像藝術、虛擬現實設計、新媒體藝術等。
交互媒體設計指以互動媒體為載體的設計,例如以萬維網為載體的網頁設計、網絡游戲設計,以手機為載體的彩信設計、WAP設計、手機游戲設計等;數字影像藝術包括數字動畫、DV電影、數字影視廣告和片頭等;虛擬現實設計是指數字博物館、數字商城這樣的虛擬空間設計;新媒體藝術對應傳統美術、雕塑,是以數字技術為手段和材料的純藝術形式。
狹義上講,狹義的數字藝術一般指的是用計算機處理或制作出和藝術有關的設計、影音、動畫或其它藝術作品,相對于傳統藝術作品,它在傳播、存儲、復制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也稱之為CG。從事數字藝術的人在我國也從量的變化提升到了質的變化,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同時也覆蓋到了行業的各個層面。數字藝術是建立在電腦硬件和數字藝術軟件基礎之上的,所以數字藝術的發展也依附于它們。在這方面,有很多軟件公司走在了前面,如Adobe軟件公司、Autodesk公司等。Adobe數字藝術學院就是一個不錯的數字藝術學習交流平臺。
從以上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計算機技術在數字藝術設計中的地位。計算機技術對于數字藝術來講,是一種工具,是一種手段,是一種實現的方法。數字藝術離不開計算機技術,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名合格的數字藝術行業從業者,應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譬如說,圖形圖像軟件的使用、動畫剪輯軟件的使用等。相對來講,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數字藝術,譬如說圖形界面的開發等。隨著IT軟件的開發量越來越大,對于界面設計人員的需求則更為突出,這一點從各大求職網站中的招聘廣告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對于既懂編程又懂界面設計的復合性人才更是情有獨鐘,這一點應引起廣大IT人士的注意。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出計算機技術與數字藝術領域的交叉重合。
在國外IT公司里,總是離不開從事數字藝術專業從業人員,他們叫做“Graphic Designer”。Graphic Designer的工作穩定性很高,經濟繁榮時期毫無疑問,即使經濟下滑時期,仍不會有很大影響。以前幾年為例,北美的大規模裁員浪潮,給高科技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放慢了高科技產品的開發速度,實際上它是對泡沫經濟的反彈,不能徹底改變傳統產業結構,也絕不能影響到設計領域。近幾年,世界各國經濟不景氣,但是建筑業卻高度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商業展示設計、裝潢設計、商業廣告設計等領域極其興旺,大量職位虛位以待。隨著各國的經濟明顯好轉,產品開發的腳步正在加快,商業美術設計領域將進一步獲得巨大發展,相對應的必然是需求大量專業人才,Graphic Design顯然是具有燦爛的就業前景。
在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可以把手中的智能手機看做是計算機技術的一種延伸。智能手機(Smartphone)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應用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地對手機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F在智能手機上可以安裝各種不同的圖形處理軟件,這些軟件的性能已經不遜色于早期計算機系統中的同類型軟件,同時隨著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設備中手觸式的設計普及,從事美術藝術設計的人員完全可以把工作從紙張和畫筆的工作環境下,移植到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工具的平臺上,而且這樣的平臺相比較原始的平臺具有更多的優勢。
我們可以形象地把計算機技術與數字藝術看做基因的雙螺旋,他們已經從合適的切入點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作為技工院校的教育來講,目的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數字藝術與計算機技術結合的新興行業中,正是技工院校發揮社會責任的好舞臺,好戰場。
參考文獻
[l] 李興國.影視藝術與高科技應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1日出版.
[2] 李穎,董彥.現代教育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0-01.
篇7
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分析
目前,我國開辦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建筑學校,另一類是藝術學校(含職業教育本、??疲?,當然各有側重和特點.這兩類學校的學生學習中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其實也僅僅是專業的開端.由于學生的差異,教學的差異,將來每個人發展方向也會有所不同,但各自都會尋找到相應的位置,無論是哪一類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均是市場對人才不同需求的反映[1].因此,在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上要提供給學生符合行業建設與發展的職業技能知識.在對學生的培養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科研、生產三方面結合,會對辦好專業教育和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人才的培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創新現有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產學研結合,具有創新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適應時展與企業需要的,具有職業設計資格的學生,才能適應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高級人才需求.
2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共同探索與實踐的重要課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很難適應高度現代化商業化的形勢.通過產學研結合,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既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手段,又是實現共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標的主要途徑.
2.1將傳統“3.5+0.5”的辦學模式,改為“3+1”的教學模式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行業發展特點來看,企業對聘用的人才要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使得學生在就業前掌握全面的職業技能非常必要.因此,調整教學模式,增加實踐課程變得刻不容緩.傳統的“3.5+0.5”的辦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發展需求.“3+1”模式的教學設計包括“3”階段教學設計和“1”階段畢業設計兩個部分.“3+1”教學模式,即學生入學后的前3年在校進行通識課、專業平臺課教學;最后1年即第7-8學期到企業現場實踐.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結合在企業里的實踐來進行能縮短學生轉換角色的時間,提前適應社會工作,是一種是非常有效的辦學模式.“3+1”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教育的形式,得到實踐創新.
2.2創立“雙證書”制人才培養新模式,引領我國職教改革的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可以考取室內裝飾設計員(三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裝飾美工、建筑模型設計與制作師和景觀設計師證書(國家勞動部與社會保障部)等相關證書.通過在教學計劃中體現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證書考核,制定本專業具體那一個學期考取那些證書,并落實考試大綱,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堅持在學生中推行“雙證書”畢業制度的培養要求,把雙證書制納入教學計劃當中.“雙證書”或“多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應對目前人才需求發展的有效方式,尤其在我國以培養高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改革中,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
2.3加強人才培養內涵建設,“本科+技師”開創職教師資培養的先河我國多數的高等職業教育本科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一部分是為中職學校培養優秀師資,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為基礎,兼顧以職業技能性-學術性-師范性的培養為目標,不斷強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從獲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中,選拔部分技能突出的學生或者未來想從事教師行業的學生進行技師技能訓練,將本科專業教育和技師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努力提高其專業技能,滿足國家中職院校對該專業職教師資人才的日益需求.
2.4建立服務平臺,創新產學研人才培養合作模式服務平臺是實施產學研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的基礎.建立由專業實訓實驗室、校辦產業(工作室或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共同組成的產學研緊密結合人才培養服務平臺,形成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對外合作交流的多層面、多方位的合作,創新環境藝術設計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
(1)建立專業實訓實驗室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密切相關的專業實訓實驗室主要有建筑模型實訓室、光環境研究實驗室、材料實驗室和計算機輔助實訓室等,這些專業實訓實驗室,能給學生提供驗證課堂理論知識的的試驗地,對學生的思維開發、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課題研究等的培養都有重要作用.實驗實訓室的教學具備了靈活性、針對性、時代性及市場化等特點,符合藝術設計的教育規律和個性化要求,學生在課題的完成中逐步掌握專業知識和技巧,避免了教條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和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2)實行工作室制,開展項目化教學,強化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利用工作室資源優勢,聯系企業、行業,承攬業務,對內提供教學實踐與科研,形成與企業、行業產品與技術發展緊密聯系的產品設計與技術聯合體,使專業教學得以更有效地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建立主要以工作室為服務平臺,強化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兩種途徑.一是把項目引入學校課堂教學,在課程中完成項目的設計;二是把學生帶出學校,采用頂崗實習或課程實習等方式,完成項目設計、后期的施工管理工作等.實踐證明,通過學校與當地設計院、室內裝飾設計公司和景觀設計公司等的合作關系,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群中開展項目教學,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逐年提高,取得了明顯成效.
(3)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創新產學研人才培養合作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不斷創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創新產學研人才培養合作模式有四種:一是校企合作實踐“3+1”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如與公司簽訂合作教育協議,約定:學生在完成三年的專業課程學習后,企業來校招聘,與學生簽訂協議;最后一年的畢業設計等實踐性環節在公司完成,公司按月給學生發補貼,學生畢業后直接到公司工作.二是以科研課題為基礎,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同行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多學科、交叉學科和前沿學科的綜合性的理論及應用展開課題研究,科研成果實現校企雙贏.三是定期舉辦專業講座.學校本專業多名教師被設計院、企業聘任為兼職設計師,學校也定期邀請科研院所與企業的高級技術管理人員來校講學,做學術報告,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企業前衛的設計理念、現代經營與管理理念,引入學校、引入教學.四是校企合作開設培訓班.學校優秀教師和企業高級設計師給企業員工、學生開設培訓課程班,課程內容與學時可以按實際需要設置,主要是針對學員的薄弱環節而設定.這四種合作模式是教學、科研、生產三方面結合,有效地發揮并利用學校、企業與科研單位的資源,充分體現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創新.
3產學研緊密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開發多元化的課程體系
建立多元化、與時俱進,反映社會對人才需求方向的課程體系非常有必要.針對對目前市場人才需求的差異,開發多元化的課程體系,體現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區域需求相結合、具備實用性和靈活性.
3.1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其專業(群)按照地方環境藝術行業企業人才規格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按崗位、能力、課程的流程,確立課程模塊,以環境藝術設計崗位(室內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和展示設計等)能力為目標,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企業實際設計項目為載體,通過單項項目訓練、專項項目訓練和綜合項目訓練,按設計定位構思、設計效果表現、方案實施與施工管理的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體現了突出職業能力的課程標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以及學校、企業、學生等多元參與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職業知識學習、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養成于一體的特色.
3.2校企共建特色核心課程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更新飛快的行業,與軟件開發、材料、工藝、施工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可通過教師與企業同行專家共同進行課程分析、制定教學大綱、融入職業元素、設計教學環節、研究授課方案、提出質量標準和考核方法,在課程教學方法上采用行之有效的項目教學法,在課程內容方面,反映技術新成果、新趨勢,著眼于對實際項目設計與施工技術問題的解決,既形成了與普通高等職業院校的競爭優勢,又體現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而在實踐教學上,共享學校與企業資源,將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開展全面改革,并且以此為基礎開發系列特色課程、精品課程與特色教材,形成教學科研成果.
3.3靈活多樣的專業選修課廣泛開設各種選修課程,已成為世界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選修課的設置使學校的教學工作靈活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學習興趣選修適合自己需要的課程.它不僅能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發揮個人的特長和才能,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也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且該專業的學生對軟件的學習掌握比較高,通過開設各專業互選課程,掌握其他專業的一些軟件如FLASH、CORDRAW、MAYA等,或者選修影視編輯、網頁設計與廣告設計等動畫、多媒體和裝潢設計等外專業課程學習,可極大的彌補邊緣學科本身存在的課程設置的缺陷,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滿足社會對多專業多能人才的需求.
4產學研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的關鍵———“雙師型”師資隊伍
為配合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體現“校企互補,內外一體”的教師與設計師資團隊[2].
篇8
關鍵詞:藝術設計;課程建設;創新
作者簡介:陳艷(1976―),女,江西贛州市人,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副教授,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學、高等教育管理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藝術院校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研究―以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為例”(編號:JG10DB208)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05-0048-03
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教育中最具有職業技術性特點的專業,在藝術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藝術設計教育起步相對較晚,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國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建設問題。[1]當前課程體系研究與改革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實現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背景下,我國社會普遍對“寬口徑、厚基礎、應用性、復合型、一專多能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
藝術設計,實際上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如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體現。藝術設計專業中各個細分的專業雖然對設計知識的著重面不盡相同,但對于“大設計”概念的關于美、節律、均衡、韻律等的要求是一樣的,都強調實踐運用性和職業技術性。[2]近年來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在各高校一擁而起辦學的情況下,又歷經多次學生“擴招”,藝術設計教育發展過快過猛,出現了許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基礎薄弱、應用性不強、復合型不夠、專業不專、技能缺失等現象。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最能直接反映其人才的培養目標,如何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便是本項目研究的目的,同時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也有指導意義。
一、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的現狀
(一)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專業分為平面、動畫、陶藝、裝飾四大方向,以工作室教學為主導,實驗室輔助教學,并以動畫專業為試點,開展層層遞進的教學改革。
一年級的學生進入基礎教學部,學習色彩、素描等造型基礎課程。二年級的專業課程為四大方向:平面(書籍、廣告、家具、展示、插圖、包裝、攝影等11個工作室)、裝飾(絲網印刷、玻璃、金屬、髹漆等7個工作室)、動畫(平面動畫、多媒體、影視、虛擬立體動畫等4個工作室)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學生上、下學期分別從平面、裝飾、動畫中選擇一項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為共同課程。經歷了二年級的課程,學生對各工作室與實驗室有了初步了解,為三年級進入工作室學習打下基礎,并盡早地適應藝術設計實踐教學,如書籍傳媒設計工作室開設圖形創意、廣告、插圖、攝影、展示設計等課程,并通過材料實驗課程優化藝術設計教學。學生涉獵各專業方向的知識,在各實驗課題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此外,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開展專業課程的同時配合文化課和體育課,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實踐教學注重培養高質量、復合型的創新人才,堅持東西方藝術的融匯。以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為例,在西方視覺構成、攝影等現代藝術語言中穿插中國畫、中國古典文學等課程。[3]其課程設置見表1。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不僅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下了一番功夫,而且還注重學術的交流與實踐,例如:2011年秋舉辦“冒險與革命”國際素描交流研討會,研討會上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與學者交流了藝術理念;在主教學樓舉辦攝影采風匯報展,展廳里的作品震撼人心,那些作品不僅是在傳達一些特定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狀態,更是一種心靈的對話;選擇了大連金石國家地質公園作為學校教學實踐基地;魯迅美術學院平面設計與多媒體學部參與設計修改了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的會徽;參與了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會徽的征集活動,其中廣告與綜合媒介工作室全運設計團隊、平面設計與多媒體學部全運設計團隊、大連校區全運設計團隊設計的會徽入圍。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建設必將有新的突破。
(二)實踐教學的價值
1.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借鑒了國外設計教育的一些經驗,引進了一些如設計概論、設計史等專業文化課程,又借鑒了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設置,如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4]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將這種教學課程的設置進行推廣,有利于自身教學體系的完善。
2.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注重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的時代性比較強,適合現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按照社會需求、培養目標對知識結構的要求進行課程的開設。將這種實踐教學進行推廣,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利于課程結構的良好改善,從而更能促進當今社會的發展。
3.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企業進駐校園參與教學,實現了學院教學與企業產品研發的雙贏,這種雙贏有利于整個藝術教育的發展。
(三)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近幾年來一直擴招,導致學生數量大大增加。面對如此龐大的學生數量,學校開設了類別很多的專業工作室課程,但硬件設備、師資力量普遍不足,尤其是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嚴重缺乏。此外,學院內的教學資源分配不平衡,導致工作室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長此以往,這將會影響整個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二、國內外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的先進經驗
(一)中央美術學院實踐教學
中央美術學院適應社會發展,開展了實踐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別是其攝影專業,走在了教學改革的前列。
在吸收國際攝影教學課程精華的基礎上,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歷經幾年的實踐-總結-調整,設置了攝影專業的3年專業課程。目前該工作室具有完備的設備體系與教學空間,教學手段先進多樣,注重藝術、理論、科學三者的有機結合。教學模式上突出循序漸進式的理論-思維-實踐的方式,并在基礎教學階段學生理論框架、技術素養和富于創造力的思維習慣的形成和培養上不遺余力。其一年級為基礎課,二年級課程開設有攝影視覺與基本操作、黑白膠片與感光化學彩色影像基礎理論、數字影像體系基本原理、試驗影像--傳統技法體驗、攝影史話題、光線與感光測定、客觀再現與主觀表現、社會紀實攝影、圖片編輯與影像批評,三年級課程開設有布光與影室拍攝、高級商業攝影、藝術攝影、主題攝影綜合訓練、影像品質控制、敘事性攝影與影像編輯,四年級課程開設有平面設計與印刷基礎、綜合實踐―個人推廣、畢業創作及論文完成。[5]
中央美術學院還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這從其四年級上學期的課程設置可以看出。其注重學生的個人推廣,將人才作為品牌增強校、企、學生的交流,既提升了學校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又減少了企業培訓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融入工作的速度。
從中央美術學院的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教學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特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四川美術學院課程設置
四川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在積極探索現代設計教育與市場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上,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調專業特色,按國際設計教育應具備的辦學設施和條件,已建立起教學、科研與市場互動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形成了多個專業方向,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教學實驗室與設計實習基地,旨在培養具有現代設計觀念、技術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級專門設計人才。[6]
藝術設計專業分為裝潢藝術設計、數碼媒體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五個專業方向。其中,創意服裝設計是重慶市精品課程。
創意服裝設計課程開設有時裝與日常服裝的區別、聯系,大師與歷史服裝鑒賞,創意服裝設計的方法,西方服飾文化對非西方服飾文化的沖突、滲透,聯想設計的構思形式,服裝的風格形象,時裝設計與材料――對材料的再創造,后現代服裝設計與后現代服裝設計師。創意服裝設計是探索新的設計理念,新的設計元素,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藝制作的過程。教學注重設計的原創性,開發學生的設計思維,提高設計能力,指導時尚與流行,是通向設計師道路的必經之路,培養具有原創設計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適應社會能力的高品位、高素質的設計人才。
四川美術學院的教學傾向于對國內外的文化的研究,探索新的設計理念、新的設計元素、新材料和新工藝。
(三)廣州美術學院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上,廣州美術學院重視學生專業基礎的訓練,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注重對學生創意思維與表現能力的培養,注意最新專業知識的傳授,強調學生掌握好一門外國語和現代設計工具。
以“廣告創意”課程為例?!皬V告創意”課程通過三個階段的操作:《階段一》授課、思維導圖運用、小組頭腦風暴進入;《階段二》頭腦風暴演繹、創意出籠、備圖;《階段三》形式美、執行力、完稿與提案;幫助學生在作業過程消化授課的七項內容:觀念、概念、判斷、方法、執行、檢測、態度,指導創意小組從制定大創意概念入手,通過閃光元素尋找,通過創意思維的開發,通過學習制造差異、訓練審美執行力、嘗試將概念做鮮活,最后完成公益廣告或品牌廣告系列創意的完整作業和提案演講,感受一個廣告作業的創意流程。[7]
廣州美術學院側重于學生學與測的結合,學生在學新知識的同時能及時反饋信息給老師,教學相長,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另外,廣州美術學院注重學生的頭腦風暴,開發了學生的大腦,提高了特色課程的質量。
(四)德國卡塞爾藝術學院課程設置
卡塞爾藝術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藝術學院,學校設置的專業、教授的課程隨著時代思潮的發展而幾經變化。
卡塞爾藝術學院的教學深受卡塞爾模式的影響,它是一種十分強調實踐的教學理念??ㄈ麪査囆g學院設置的科系有自由藝術(Bildende Kunst)、藝術教育(Kunstpaedagogik)、藝術學(Kunstwissenschaft)、工業設計(Produkt Design)和視覺傳達(Visuelle Kommu nikation)。自由藝術系專業劃分為三個工作室:自由繪畫、新媒體與老媒體、綜合性工作室。藝術教育和藝術學專業:學生可以在其它幾個系里自由挑選專業實踐。工業設計分工業造型、紡織、服裝等。視覺傳達分平面設計、動畫、插圖、多媒體、版畫、紙藝、電影、照相等。學院同樣重視基礎課程,基礎課的學制為一年、學時為全日制,分為冬季學期和夏季學期。冬季學期的教學內容為抽象的黃顏色、抽象的紅顏色、抽象的藍顏色和自由創作;夏季學期的教學內容為主觀創作和RUNDGANG學院年展準備?;A課學期中間為參觀博物館、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每周二晚上人體課(選修)。除了五個系,卡塞爾藝術學院還有十四個工作室,如陶瓷、木工、金屬、印刷、絲網工作室等。
學院把藝術精神與科學態度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多視角地學習藝術與文化,這是幾十年來學院一直遵循的教學指導思想。學生可以在這里完全自由的學習各學科的知識和使用各個工作室。[8]
三、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的若干構想
(一)尋找創新的設計方式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應該聚焦于提升實踐者“行動中反映”的能力。[9]也就是說,做設計以及發展持續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應該貫穿于專業人才的整個學習生涯。
設計得以表現依賴科學和合理的設計程序,即為設計前的調研(發現問題)―初步方案和陳述討論(尋求方法)―確定方案、深化方案(解決問題)―模型階段―展示陳述。“討論和陳述”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問題明朗化,方法明確化,一切都在合理、科學、有效的環境下進行討論,才能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10]
(二)學習與實踐的交叉進行
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之后,可以用3―6個月時間去企業實習或參與一些具體的課題設計,在實踐中發現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帶著問題再來學習,這樣能有效提高他們在校期間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未來將從事的職業有更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有針對性的規劃。
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必須緊抓設計實踐的環節,建立用市場意識指導產品設計的理念。課程設置特別是專題設計課程必須與企業或具體的項目掛鉤,避免紙上談兵。早期的設計專題可采用虛擬項目,高年級應采用具體的、實際的項目。同時,學??蔀閷W生提供實習的場地和專業設備,以此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具體問題的應變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以便更快、更好地服務于社會。[11]
(三)注重中外文化的交流
中國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創立和發展,應建立在對外來文化引進的基礎之上,借鑒別國的寶貴經驗,汲取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的精華,在模仿、學習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有中國特色的創意設計的思想和設計教育體系。
各藝術院??梢晕盏聡ㄈ麪査囆g學院的先進經驗,建立與國外藝術院校的聯系,可以增設一些對外交換生的課程,多與國外藝術院校交流合作,爭取同國外藝術院校聯合辦學。
(四)教學與市場的緊密結合
當前社會信息化發展迅速,市場也隨信息化的發展而更加繁榮,大學與市場的壁壘將逐步打破并走向融合。一門學科如果不能和它的實踐領域緊密結合,只是關在校園里面壁攻讀,將不能適應行業發展需要。[12]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置于視野的總體性開拓,使教學和研究專業知識、教育創新相互連結起來。
各藝術院校可以學習四川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同國內市場接軌乃至與國際市場接軌并同步發展。
(五)理論研究的全面跟進
各藝術院校應該緊跟時展,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開設藝術設計理論課,讓學生對藝術設計發展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以史通今”。同時,開設藝術設計理論研究課,在藝術設計現有發展程度的基礎上,研究藝術設計未來發展的趨勢,步步跟進,提高藝術設計與社會發展形勢相適應的吻合程度,從而把藝術設計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六)學生引導工作的積極開展
鑒于教學資源的分配不平衡、工作室教學“貧富分化”的狀況,學校應在學生對專業及教師沒有足夠認知時,加強對學生的積極引導,避免資源較少的工作室面臨因生源不足而被迫關閉的尷尬局面。同時,引導學生做好自己的藝術設計學習的長遠規劃,讓多元化的“中國設計”譽滿四海。
四、結束語
藝術設計教育在不斷發展,各藝術設計院校也在不斷探索新形式的課程設置。相信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將會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突破,從而為民族事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嘉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8).
[2]鄧常寧.論藝術設計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J].美術大觀,2009(9).
[3]陳艷,鄭淇元.建立科學的藝術設計實驗室管理機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7):282-283.
[4]呂村.藝術設計教育學科課程設置的回顧與現狀[J].中州大學學報,2009(2).
[5]中央美術學院官方網站.實踐教學[EB/OL]..
[8]卡塞爾藝術學院網站.課程設置[EB/OL].省略/group/topic/4850140/.
[9]舍恩著,等譯.培養反映的實踐者-專業領域中關于教與學的一項全新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10]謝海濤.從中德藝術設計教育的差異看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J].裝飾,2009(1).
篇9
【論文摘要】設計在西方發展了百年,而在中國現代設計只有不到二十年的發展時間。因而受諸多因素影響,中國的早期平面設計教學從內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過于單調,傳統工藝美術型的設計教育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在現代設計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新理念、新思維不斷介入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平面設計應在實踐與探索中思考與尋找設計的未來之路。這為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現代平面設計教育在我國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面對中國偌大的設計市場,國內的美院、綜合性大學等紛紛開設設計系以應對這種局面。經過這么多年的設計教育,各高等院校也順應時代需要做出一些相應的改革。其中,就過去美術院校的“工藝系”到今天的“藝術設計系”名稱的改變可窺到設計教育中改革的印記。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想當前平面設計教學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當前平面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平面設計本身是種對生活方式的創造。在人類歷史上,設計成為一種獨立的活動時也標志著
人類文明進程的前進步伐。但客觀地看,目前的平面設計教學自身還不很完善。
首先,在教學中重視造型基本功,這本無可厚非,但卻同時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們應該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今天的學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礎上前進。因而,舊的平面設計教學體系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正如用安格爾的方法不會有凡高;用徐悲鴻的方法也不會有貝聿銘一樣,純美術(油、版、雕)的造型訓練、色彩練習,對于平面設計而言,并不是完全適用的。
其次,在大學四年的課程安排中,過多的基礎訓練,導致了學生對理論研究的嚴重不足。平面設計是一個邊緣學科,學科間的交叉明顯。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論課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學。本來,包豪斯重實踐、重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學應當學習的。但由于一開始對其理解的偏差,導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設計專業明顯地缺乏活力、創造力,對平面設計的理解也明顯落后于時代。很多學生作品毫無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點,放棄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沒能很好地將平面設計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
二、加強平面設計教學的幾點建議
1.課程體系中應增設“設計管理”課程
過去我們搞平面設計教育,以工藝美術教育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來,從日本和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引進企業形象策劃(CI)潮以來,教學上就有了些改革?;A教學我們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傳下來的三大構成。這時候的平面設計專業(或者裝潢專業)的課程設置以企業形象策劃為主。而且在引進CI方案時,我們把它分為:MI(理念識別),BI(行為識別),VI(視覺識別)三大塊。設計專業的教學以視覺識別為主。而“設計管理”課程是在市場化的前提下、在設計專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從我國改革開放到今天總共不過23年,各領域都在經濟大潮中摸索著前進。我們的現代設計教育時間更短,“設計管理”課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會背景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內部科學的管理體系也逐漸完善。在此基礎上,設計師面臨的與創作對象(企業)之間的交流日益重要,“設計管理”課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過去我們的平面設計教學中,僅以設計的基本創作為主線,沒有注意到與創作對象(企業)之間的溝通,再加上技法滯后等造成:
(1)學生只顧埋頭做手工設計的技法練習和相應的簡單膚淺的設計思想的思考,對設計的深入思考缺少認識。
(2)理論體系不健全,對所學專業企業形象策劃(CI)缺少認識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國在法律、法規、市場運作等方面處于一種逐漸完善的階段。因此對設計管理課程的設置應有所高度的認識。
2.平面設計教學應模糊學科間的邊緣界限
在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設計學科的邊緣性要求新的設計人才必須是綜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專”下去。平面設計在現代社會扮演的不僅是傳達信息的角色,同時還擔當了傳達思想的、甚至是傳承文化的重擔。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如文學、哲學、藝術等。要讓學生認識到平面設計專業自身就是藝術、技術、社會生產力等交叉而興盛的一種新的學科,其自身的邊緣性應在教學中得到體現。另外,還可在課程中嘗試開設市場學、消費心理學等課題。當然,在強調學科“邊緣性”時,并不是要求平面設計者個個成為多面手。模糊學科間的界限,不是模糊專業本身,只是學科間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設計自身健康、全面地發展下去。既然平面設計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那么,專業性是其立足點。
3.平面設計教學要注重個性化設計的培養
20世紀80年代中期,電腦的出現為我們的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速度和質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現,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設計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藝。在這種形勢下,平面設計教學工作應主動適應不熟悉的領域,要在這個需求逐漸提高的新環境中不斷提高平面設計教學的水平,跟上科技的進步的步伐。面對科技帶來的種種壓力和飛速發展的商業環境,設計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對設計者潛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軟件的應用,平面設計逐步走向程式化,這就要求設計創意必須具有個性。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創造源于設計的創造性思維。個性化是設計師對平面設計個性差異的獨到見解。平面設計教學應通過對設計原理、設計內容等理論知識的講授,注重培養學生設計創意個性化的表達,倡導設計風格,挖掘個人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思維,使設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表達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篇10
1課題引導型
目前,我們環藝專業課題組承接了20多項縱橫向課題,主要涉及室內裝潢設計、景觀設計、雕塑小品創作、綠化設計、現代生態農業規劃等。我們采用課題引導形式,即環藝實訓室在每周開學第一周公布本學期的課題項目,引導大二、大三年級學生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環藝行業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掌握從繪圖員到設計師的各個崗位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又能減輕教師科研的負擔。
2學生設計創作基地型
實訓室作為我院大學生設計創作活動基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設計競賽、設計匯報交流、設計模型制作、設計論文競賽、設計作品布展等。
3對外服務型
目前,環藝實訓室利用實訓室的設備和技術,開展了一系列對外社會服務,主要包括:1)電腦繪圖與設計(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Vray)技術服務;2)手繪表現(馬克筆、彩鉛)技術服務;3)助理景觀設計師培訓;4)室內設計員培訓;5)模型制作培訓。
二、開放式實訓教學的管理與建設
1開放式實訓室項目實訓教學組織
在開放式實訓式教學組織過程中,通過咨詢、計劃、實施、檢查、評價5個過程來組織實訓教學。學生在實訓中充分利用所學的理論和技能完成項目實訓,包括項目的前期調查、分析、設計、匯報、布展、總結等,教師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做好指導工作,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實訓的總體情況。
2加強開放實訓室設備管理
我院十分重視本專業的實訓室建設,于2009年~2010年花費400萬元資金用于購置實訓設備、實訓材料以及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實訓室通過建立電子門禁系統和攝像監控,實現實訓室的合理開放。目前,環藝專業的4個實訓室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實訓課程教學,其實訓室設備和材料各不相同,在使用中,需要根據各自的課程情況建立設備運行維修、維護記錄檔案,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
3加強實訓教學管理,完善實訓教學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設
具體管理制度有:《實訓室負責人職責》《實訓室固定人員職責》《實訓室客座人員職責》《實訓室學生守則》《實訓室儀器設備管理條例》《實訓項目工作流程》《實訓室檔案管理制度》等。
4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管理
實訓教師是進行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基礎,實訓教師的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的實施、學生的技術水平。所以要培養合格的能很快融入企業工作的學生,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加強實訓教師的政治學習和專業技術的培訓,優化實訓教師隊伍。因此,培養出一批知識結構合理、敬業愛崗的優秀實訓師資隊伍是刻不容緩的。
5建立科學規范標準的考核體系
完善的成績評價體系管理是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關鍵。實訓成績要有一定的量化標準,如以景觀植物設計實訓課程為例,采取實訓教師評價與團隊小組成員評價和學員自評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體系中,除了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外,實訓教師還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吃苦耐勞精神和合作意識的評價。在進行考核評定中,從知識點的應用(20%)、技能點的應用(20%)、設計成果(30%)、設計思想與方法(20%)、工作態度與實訓紀律(10%)五方面進行多元過程考核評價,并對有創新的設計、承擔組長工作的學生有鼓勵加分。
三、開放式實訓室教學效果
1)學生熟練基本繪圖技能,提高綜合設計能力,培養設計創新意識。環藝專業開設的課程如手繪效果圖、室內設計、家具設計、景觀設計、植物設計與應用、景觀建筑設計、公共藝術設計、設計課題、環境藝術綜合設計等課程都包括實訓部分,這些實訓課的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聯系緊密。通過開放式實訓教學,學生可以自己的特長或者興趣選擇實訓項目,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譬如,由老師擔任設計總監角色,同學們做設計師,根據課題的內容、設計任務、學生興趣特點、認知和技能基礎、性別和性格差異等情況,將學生組合成5人~6人的合作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做設計室主任,每組同學要分工明確,依據設計工作流程和工作職責來參加項目的設計與實施,課題任務布置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共同利用實訓室資源。
2)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合理,教學成果顯著,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目前,環藝專業課題組教學團隊中包括16名教師、3位教授、6位副教授;15位具有碩士學位;50歲以上3人,40歲~49歲5人,30歲~39歲7人,30歲以下1人。團隊中有獲校級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5人,優秀先進個人4人。累計50余篇,累計科研30余項。團隊中白艷萍老師主持的景觀設計項目于2012年入圍中國建筑藝術“青年設計師獎”,王偉、蔣哲萌、周曉老師指導學生設計作品獲中國建筑藝術“最佳指導教師獎”。
3)增強環藝專業自身建設。環藝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實訓教學中采取開放式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我院環藝專業的課程建設、專業發展、對外的社會影響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目前,我院環藝專業已于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專業(蘇教高[2012]23號)。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