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3: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藥發展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醫藥發展意見

篇1

1.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實施中醫藥攀登工程。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將發展中醫事業納入整個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當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中醫醫療、教育、科研、管理體系和市、鄉鎮、村(社區)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

2.高度重視農村中醫工作,扶持農村中醫事業,將農村中醫事業納入初級衛生保健發展規劃。全市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有中醫科室和中醫管理科,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有1名能中會西的執業醫生。

3.增加財政投入,為中醫藥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中醫事業費要實行預算單列,并達到或高于衛生事業費的10%,其增長比例應高于衛生事業費的增長比例。同時,市財政、鄉鎮財政每年還應分別安排不少于0.2元/人、0.1元/人的中醫專項經費,用于扶持中醫醫療、教育、科研的重點建設項目。

4.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制定中醫藥服務給付政策。在確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服務機構時,把符合條件的具有中醫醫療的醫療機構納入定點范圍。為鼓勵參保人員使用中藥飲片治療,計算中藥飲片報銷基數時上浮30%。

5.重視和關心市中醫院建設,突出市中醫院在全市中醫工作中的龍頭地位。對中醫院基本建設立項要優先安排,并享受城市公益事業建設的有關優惠政策。

6.大力發展中藥產業。加強中藥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鼓勵建立中藥材種植、培育基地,促進短缺中藥材的開發、生產。扶持具有一定生產規模、技術水平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中藥生產企業做大做強。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宗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服務體系,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大力實施中醫藥攀登工程,積極開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開發,加快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步伐。

2.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強市、鄉鎮、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集中力量把中醫院建成在群眾中享有較高聲譽的精品中醫院,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業和中藥產業,鼓勵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中藥生產企業做大做強,爭創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

三、壯大人才隊伍,推進科技進步

1.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人員的在職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大力培養中醫學科帶頭人和具有中醫專業知識技術的鄉村醫生。鼓勵西醫藥人員學習中醫,中醫藥人員學習西醫,加強中西醫結合的高、中級人才培養,支持中西醫藥人員共同研究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技術。

2.促進中醫藥人才引進。引進博士、碩士、高級中醫藥人才,服務時間在一年以上,且引智效果突出,從市人才資源開發經費中給予引進單位每名1--2萬元的獎勵。吸納市外本科畢業生和中級職稱的中醫藥人才,兩年內由市財政每人每年給予1000元補助。

3.推進中醫科技進步。對列入省級、*市級的中醫科技項目,市財政給予適當的配套資助;對列入*市級的要優先資助項目補助經費。開展中醫重點學科創建和??茖2〗ㄔO,鼓勵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進行研究開發,努力提高我市中醫臨床科研整體水平;對列入*市級以上的重點學科,市財政給予適當的配套補助,并做到??顚S?。

四、加強行業管理,促進良性發展

1.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加強對中醫工作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依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建立完善中醫醫療、科研、教育機構行業準入和技術設備準入制度。

篇2

[關鍵詞] 中醫藥文化;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R2-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10(a)-0120-0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ENG Haiyuan1 ZHU Xiangzhi1 HONG Fan1 WANG Fangren2

1.Fuji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indust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al industry has varied degre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nside som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nd TCM culture deep city and area where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is point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ui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近年來,隨著文化多樣性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用的日益顯現,文化產業對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綜合實力、參與國際競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中醫藥文化產業作為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結合,也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支持,2009年我國中醫藥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1],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2]。因此,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增強其競爭力和影響力,推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對促進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5]。

目前,國內已有研究機構開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相關研究。如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張超中[6]開展了我國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對策研究,提出了中醫藥文化科技園區的建設方案。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周釗和等[7]從中醫藥文化研究保護、宣傳教育、行業文化、文化產業及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對湖湘中央醫藥文化發展對策進行了深入探討。黃岡師范學院江軍民等[8]通過對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的狀況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蘄春縣李時珍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的相應對策。同時,我國也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中醫藥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中醫藥文化產業規模呈現逐步壯大的趨勢。如浙江現代聯合集團投資超過60億元籌建中醫藥健康文化產業園;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投資近十億元建成了省內首座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產業基地;安徽啟動了中華醫藥科技文化產業項目;黑龍江也明確了2014年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文化產業等。福建省在中醫藥文化開發方面也有所成就,但仍存在中醫藥文化產業領域的研究較少、產業發展不夠成熟等問題。本文主要針對福建?。ㄒ韵潞喎Q“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我省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對策建議。

1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1.1 中醫藥文化產業內涵

中醫藥文化產業是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結合,主要借助傳媒、科技手段,將中醫藥的屬性,蘊含的歷史、地理、民族習俗、風土人情、文學藝術、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人文元素進行文化加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其經濟價值的的全新產業,涉及科研、教育、醫療、休閑娛樂、國際交流合作與傳播等各個領域[9-11]。

中醫藥文化產業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與中醫藥文化相關聯的歷史、人物、文物等為內容,利用圖文、音頻、視頻等傳播手段制作的書刊、包裝、廣告、廣播、影視、戲劇、曲藝等產品;另一類是有益于人們身體健康的各種養生保健服務項目及平臺,包括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中醫藥主題公園、醫藥文化會展、文化養生機構等文化服務性消費行業[12]。

1.2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借助國家扶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良好政策優勢,福建省利用自身所積淀的資源文化優勢,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在中醫藥文化產業研究及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1.2.1 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優勢,引領了相關行業協同發展 我省積極推廣中醫藥老字號品牌,弘揚傳統文化。據統計,我省從2006年開始開展并認定了三批共53家“福建老字號”,其中34家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中醫藥領域包括片仔癀、靈源、采善堂等品牌[13]。這些品牌企業依靠中醫藥“老字號”涉及醫藥、食品、餐飲、酒業等行業,牽起了整條產業鏈。如以漳州市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靈源藥業有限公司、廈門中藥廠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中醫藥骨干企業依托傳統品牌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基本形成從藥品、保健食品到飲料、家庭藥膳,從原料、片劑到膠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產業鏈條。漳州片仔癀公司在四川阿壩州和陜西秦嶺山脈以南的鳳縣投資建立養麝基地,產品由單一的藥品發展至保健品、特色化妝品、醫療器械、日化產品及其他護理用品等多個品種,逐步覆蓋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研發、下游生產銷售產業鏈。泉州市靈源藥業有限公司打造“靈源”牌,產品由“靈源”萬應茶延伸至茶劑、散劑、飲料、食品和中藥飲片等多系列品種。

1.2.2 加大了中醫藥文化宣傳 發展中醫藥文化會展業。利用地緣優勢,我省堅持辦好“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閩臺中醫藥學術論壇”“海峽兩岸慈濟中醫藥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學術交流、經貿洽談、藥物交易等形式,推廣中醫藥品牌,吸引國內學術機構、科研單位、知名企業等各方力量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漳州片仔癀公司就常通過展覽、視頻及作為饋贈禮品等方式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展示了源于宮廷秘方、歷經彌新的傳統名貴中成藥文化。

開發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產品。近些年,我省反映中醫藥內容的報刊書籍、音像制品等中醫藥文化產品深受觀眾喜愛。比如,中央電視臺慕名采訪、拍攝的片仔癀專題片――《國寶秘藥之秘》上下集在CCTV國際頻道播出后,引起海內外的強烈反響;同時,為了弘揚片仔癀文化,宣傳國藥普濟蒼生的MTV《愛的傳奇》在社會大眾中廣泛傳唱;與原衛生部、國家藥典委員會合作制作的大型系列專題片《中華特色藥―片仔癀》專集,翻譯配音了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個版本廣泛宣傳;與中央電視臺海外頻道、鳳凰衛視中文臺合作的介紹國寶名藥片仔癀的專題節目播出后也在海內外引起較好反響[14]。另外,福建三明市也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并正式出版發行了保護民族中醫精華的2部民間醫藥專著――《三明畬族民間醫藥》和《三明畬藥彩色圖譜》[15]。

參與大型科普公益宣傳活動。在“中醫中藥中國行”福建活動中,我省也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走進社區和農村培訓社區及鄉村醫生、舉辦義診與健康講座等,并為現場群眾發放撲克牌、團扇、科普小冊子、單病折頁、中國中醫藥報特刊等宣傳用品,開展草藥辨識、藥膳制作、膏方介紹、中藥炮制、制藥等服務項目,頗受群眾歡迎。此外,利用地緣優勢,加入海峽兩岸中醫業務交流活動,組織我省中醫藥專家奔赴馬祖等地,開展腎病、胃病的中醫治療和飲食宜忌、中醫保健養生等講座,并進行學術交流。

1.2.3 推動了中醫藥文化融入旅游產業 在打造“海峽旅游”品牌上升為國家戰略、我省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省越來越多企業,尤其是中醫藥企業選擇開發品牌文化,與旅游業“結緣”,將智慧和創意注入冰冷的產品,讓其華麗轉身,成為給旅客帶來歡樂和驚喜的時尚旅游產品。如漳州片仔癀公司打造片仔癀博物館、中藥標本館、植物園、中成藥生產車間等組成的片仔癀中藥工業園瀏覽路線,通過物化形式,形象、客觀地反映片仔癀的文化特定,展現片仔癀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同時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工業旅游示范點供游客參觀,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00多個團[16]。靈源藥業也參與工業旅游示范點創建,打造以靈源山風景區、靈源禪寺、公司等為核心的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使企業產品、管理、文化與游客無縫對接。

1.2.4 籌建了一批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基地) 為實現中醫藥相關產業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產業鏈條,我省積極鼓勵支持企業通過自建、聯建或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方式,建設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基地)。由萬好國際與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投資2.5億元,以純藥用植物為景觀的中醫藥文化創意博覽園將于2014年7月開放,園內擁有神農谷、體質辨識園、萬博園、經絡園、中醫藥文化博覽館等十八個貫穿中醫藥發展史的文化互動景點。2012年3月,尤溪縣與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的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也正式啟動,該項目提出建設一個融中醫藥文化、旅游、中藥資源開發利用于一體、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總體思路,園內包含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中醫藥休閑養生基地。2013年2月22日,融合兩岸中醫藥科技、金融、產業等優勢要素的海峽兩岸中藥現代(福建)產業園落戶漳浦,將重點建設兩岸藥用植物園示范區、兩岸藥材集散中心、兩岸現代生命科技園、中醫藥文化體驗園等。

1.2.5 建設了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是傳承中醫藥文化和凸顯中醫藥特色的平臺、宣傳和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窗口。我省確定片仔癀博物館、海滄青礁慈濟宮景區閩臺中醫藥博物館、萬好藥博園等為我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另外,福建省人民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和福建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聯合打造的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內容涵蓋中醫藥文化起源、古近代名醫介紹、杏林典故、養生保健知識、中醫特色療法及用具、常見中藥展示等。

1.3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1.3.1 中醫藥文化產業規模小,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 中醫藥文化產業空間巨大,中醫藥文化資源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但目前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主體較弱,具有競爭力的中醫藥文化品牌較少,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還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發展能力明顯弱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僅少數如漳州片仔癀、廈門中藥廠等企業的經濟規模、企業規模、品牌影響力等具有抗衡能力。如漳州片仔癀已形成產業鏈和規模經濟,居我國中成藥行業50強,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20強。近幾年,該公司產品暢銷海內外,年出口超千萬美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單項中成藥出口金額首位。

1.3.2 中醫藥文化遺跡開發與利用不足 我省對中醫藥文化產業領域的創新、發展規律和思路等方面的關注和研究較少,中醫藥文化遺跡開發與利用不足。如武夷山地區是早期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區域,該地區的醫籍醫事是古代福建醫藥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一地區出現了法醫學家宋慈、理學家研醫有成就者蔡元定、為官習醫者錢聞禮等[17],但該地區開發利用名人品牌明顯滯后,沒有真正把名人文章做出深度和廣度,中醫藥文化與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程度較低。

1.3.3 尚未形成集群優勢 縱觀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基本還處于單兵突進狀況,布局分散,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因此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如漳州片仔癀位于漳州,靈源藥業位于泉州。另外,可集群化的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基地)尚未完工,大量企業、科技、人才、資金、政策等多因素也未能真正發揮作用。

此外,我省還存在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區特點不突出、地域同構化問題突出、創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產業配套不到位等問題。

2 發展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對策建議

2.1 制訂相關發展方針,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制訂相關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從政策、機制、投入、項目、稅收等方面,給予傾斜,對中醫藥的醫療、教育、科研、影視、出版等給予政策支持,大力扶持擴大中醫藥文化事業;并積極引導、鼓勵中醫藥企業和文化產業鏈相關企業聯合,深度開發醫藥文化內涵,促進中醫藥文化產業健康成長。同時立足全省中醫藥發展大局,統一規劃全省中醫藥文化產業,結合區域文化資源特色,逐漸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體系,避免出現特點不突出、地域同構化等問題。

2.2 發揮中醫藥文化資源優勢,培育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政府應大力推進實施品牌培育戰略。一是培養國際中醫藥文化名人、國際中醫藥文化品牌、國際中醫藥文化著名企業、國際品牌中醫院等,通過文化貿易、中醫藥服務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多種方式,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二是采取規?;l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推進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措施,以品牌促規模,以品牌拓市場,以品牌增效益,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品牌。

2.3 調研福建省中醫藥文化,進行深層次挖掘開發

福建省孕育了眾多著名醫家,如東漢建安時期與華佗、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的長樂人董奉、宋代建陽法醫學之父宋慈、閩臺民間醫神“保生大帝”吳、清代長樂著名的醫學理論家、臨床家和醫學教育家陳修園等[18]。因此,應對福建省各地中醫藥文化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包括中醫藥文化古跡的考察、傳統中醫藥地方風俗民情的考證與開發利用研究、近代中醫藥貿易故址與文化研究、知名中醫藥種植基地、企業與醫院文化的整理與開發利用研究等。通過深度挖掘、整理、研究中醫藥文化內涵和原創思維,把名人古跡等文章做出深度和廣度。

2.4 重視中醫藥文化產業人才建設,加快人才培養力度

2.4.1 建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是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第一資源。中醫藥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其文化內容的傳播者往往較難替代,中醫藥文化產業需具有中醫藥知識、中醫藥事業管理知識、文化產業化專業知識等復合型人才才能勝任。因此,我省應建立集中醫藥、文化、創意、市場運營等于一體的中醫藥文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中醫藥文化產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2.4.2 構建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 我省可從功能導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勵等方面構建良好的人才引進機制,從北京、廣東、臺灣等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的地區引進優秀的中醫藥文化產業人才,尤其是那些閩籍的在外工作的高端人才,以提高我省中醫藥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的素質。

2.4.3 搭建中醫藥人才交流平臺 福建中醫藥大專院校、中醫醫療機構、研究機構、中醫藥企業以及中醫藥產業基地等應加強合作,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平臺,達到人才培養機制共建、師資隊伍互動、課程體系共享、科研項目合作等目的。

2.5 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創新中醫藥文化產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因此,要充分利用廣播、影視、廣告、書刊音像、演出活動和動漫等形式多樣、科學實用、健康向上的中醫藥文化精品,通過生活化、時尚化的創作,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向人們宣傳普及中醫藥知識。同時,也要注重開發新興傳播方式,創新中醫藥文化產品,吸引更多人關注中醫藥文化。如以魔方為基礎,融合五行和陰陽元素的中藥魔方,就是借助益智類玩具傳播中醫藥文化理論,進而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2.6 加強閩臺合作,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

我省可充分利用國家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政策、福建對臺“五緣”優勢和中草藥資源豐富等獨特的有理條件,以及臺灣在現代中藥制造業的優勢,積極開展閩臺中醫藥科技文化交流。通過籌辦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論壇等活動,推動海峽西岸區域內中醫藥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人才流動、產業合作、監管聯動、標準互動,實現兩岸中醫藥優勢互補;建立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中草藥產業基地,使福建成為兩岸中醫藥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門戶和對臺中草藥供應集散地,形成兩岸良性互動的雙贏局面;通過閩臺民間共同信仰的醫神“保生大帝”吳加強合作,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

2.7 深化中醫藥文化與金融合作,建立投融資平臺

我省中醫藥企業規模較小,資金不足。因此應將中醫藥文化產業與資本進行有效對接,為投融資雙方搭建一個對話平臺,應利用各種融資渠道,如在相關基金會設立專項基金,爭取政府的專項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成長性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及國內外社會資金,銀行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等。

3 結語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獨特,地域性鮮明,同時也孕育了眾多著名醫家。因此,利用區域文化資源,發揮特色優勢,通過挖掘中醫藥文化價值、開發中醫藥文化資源、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等方式,不僅可以促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而且可以增強中醫藥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從而使中醫藥文化得到弘揚、傳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Z].2009-05-0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Z].2012-04-20.

[3] 高彥彬,趙慧玲.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提高中醫藥文化軟實力[J].世界中醫藥,2011,6(6):461-464.

[4] 肖燕,寧澤璞.略論中醫藥文化產業化[J].世界中醫藥,2011,6(5):372-374.

[5] 官翠玲.中醫藥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醫學與哲學,2013, 34(11A):75-77.

[6] 張超中.我國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10):5-7.

[7] 周釗和,徐海燕,范霞,等.湖湘中醫藥文化發展對策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13,(9):165-166.

[8] 江軍民,陳中文.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3,(2):100-102.

[9] 趙立冬.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意義重大[C].北京:北京養生文化創意產業協會,2009:893-896.

[10] 陳小平.地域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13:1-136.

[11] 蔡光先,陳志鵬,寧澤璞.加快中醫藥文化產業化發展[N].中國中醫藥報,2010-04-08(3).

[12] 秦偉民,劉蔚.簡論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桎梏及對策[J].湘潮,2013,(10):82-83.

[13] 劉文艷.泉州再增一家福建老字號[N].泉州晚報,2014-06-18(10).

[14] 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寶秘藥之秘――中央電視臺慕名拍攝并將播出介紹片仔癀專題片[EB/OL].[EB/OL].2012-04-18/2014-07-22.

[17] 吳童,王瑩穎.理學與宋代武夷山地區中醫藥文化[J].中華醫史雜志,2011,41(4):214-216.

篇3

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發展;文化落地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是企業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基、活力之源,企業文化具有很強的滲透力,企業文化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最有力、最長效的支持,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

1.企業文化的提出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經濟學家、管理學家在深入調查、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出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文化建設在我國不斷興起和發展。所謂企業文化,主要是指企業組織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并為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和奉行的價值觀念、基本信條、行為準則及作風和傳統習慣。其中價值觀是核心內容,它決定著企業的經營決策和領導風格以及全體職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企業文化包括企業哲學、企業使命、企業愿景、企業精神、企業作風等因素。用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引領企業在新時期改革道路上持續健康發展,這是新時期企業文化建設的大方向。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是不可能獲得長久而健康的發展的,今后企業競爭的一個最重要的內容便是企業文化的競爭,沒有強大而優秀的企業文化支撐的企業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淘汰出局。

2.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企業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企業文化是一種“粘合劑”,可以把廣大員工緊緊地粘合、團結在一起,使員工明確工作目標、保持步調一致。從根本上來說,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來自于企業根本目標的正確選擇,如果企業制定的目標既符合企業的利益,又符合絕大多數員工個人的利益,那么這個企業凝聚力產生的利益基礎就具備了;否則,無論采取哪種策略,企業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種幻想。明確企業文化的這些主要內涵,也就給企業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3.企業文化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先進的企業文化強調把文化滲透到企業各個環節,把先進理念滲透到制度文化、執行文化和行為文化之中,滲透到企業管理體制、激勵機制和經營策略之中,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之中,企業文化“力”的作用才會真正顯現出來。

4.企業文化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俗話說“一年企業靠產品,十年企業靠人才,百年企業靠文化”。一個企業獨特而先進的文化,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優秀的企業文化無形中對員工起著激勵和鼓舞的作用,企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導向是一種精神激勵,能夠調動與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人的潛在智慧誘發出來,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增強企業的整體執行力。企業文化本身就具有規范作用,企業文化規范包括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和工作規范。當企業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時候這種規范就成為無形的約束力,它讓員工明白自己行為中哪些不該做、不能做,正是企業文化所發揮的“軟”約束作用的結果。通過這些軟約束從而提高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自我約束,使員工明確工作意義和工作方法,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為企業效益的提高,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2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重在文化落地

1.宣傳和貫徹是企業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徑。企業文化之要在于“化”,在于身體力行,企業文化落地的過程,是對企業決策層確定下來的價值理念的大力宣傳、推廣并轉化為員工自發自覺行為的一個過程。讓企業員工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習慣,加大對企業文化的貫徹和宣傳是最有效的途徑。員工是企業文化最大的傳播主體和承載主體,所以在貫徹、宣傳企業文化價值理念時要貼近企業生產、貼近企業經營、貼近企業管理,貼近員工生活,要讓企業文化價值理念進入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讓企業的價值觀和精神理念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管理活動當中,使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和價值理念。

2.制度是企業文化落地的根本保證。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員工做什么、怎么做都應該在企業的相關制度中有明確規定,可以說,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也就是企業管理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企業制度落實的過程,也就是企業文化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所以,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必須按照企業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業有關管理制度,真正實現制度和文化的協調統一,實現理念和操作的協調統一,從而使員工既有價值化的導向,又有制度化的規范。

篇4

中醫藥學是我國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和與疾病斗爭中創造的醫學科學,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幾千年來,中醫藥作為抵御疾病、維護健康的重要手段,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科學價值已經為千百年來的歷史所檢驗和證明。

中醫藥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縣及縣以上中醫醫院有3000多所,擔負著相當數量人群的醫療保健任務。中醫藥作為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源,不僅對許多常見病、多發病有顯著的療效,而且在重大疑難疾病和新發傳染病等防治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醫藥有著廣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中醫藥使中國人民世代受益,中國的老百姓對中醫藥感情深厚、高度信賴。中醫藥以良好的療效、獨特的預防保健作用、相對低廉的服務價格,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從以前的“民間郎中”到建國以后的赤腳醫生,都是用“一根針、一把草”為群眾提供方便及時的醫療服務。從近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踐看,凡是中醫藥發展好的地方,提供中醫藥服務多的地方,群眾的看病負擔明顯減輕,滿意度明顯提高。中醫藥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深深地滲入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中醫藥的理念和方法進行預防保健。

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得到豐富與發展。至少從有絲綢之路開始,中醫藥就已經走出國門。目前,中醫藥服務遍布世界各地,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中醫醫療機構。國際市場對中藥產品的需求日趨加大,2006年中藥出口已超過10億美元。

中醫藥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當前,人類防治疾病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許多國家和地區越來越重視傳統醫藥的作用和價值。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應當推廣傳統醫藥。這些都給中醫藥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帶來新的機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醫藥要把疾病防控作為重要的研究和發展方向。我們還要看到,中醫、西醫各有所長,他們的相互補充和配合,共同提高,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中醫在和西醫共同完成防治疾病、維護人類健康的重要使命中大有可為。

篇5

一、由來

__省因為獨具的地理、地質、氣候、物產優勢而號稱“天府之國”,自古以來就是中草藥的主要產地,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據資料統計,全川中藥資源有5000多種,其中植物藥4600多種,動物藥320種,礦物藥130余種,約占全國中草藥的75%。其中著名的原產地中藥材和主產藥材就達30多種,如川芎、麥冬、黃連、川貝母、冬蟲夏草等?!按ㄋ帯痹谥嗅t中是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為醫家和患者推崇備至。故我區應當傳承歷史優勢,對接現代科技,順應生態文明,將中藥產業作為我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農業的換代升級。

二、區情

__區素以“魚米之鄉、柑桔之鄉、蠶桑之鄉”聞名,土壤以沖積土、紫色土、黃色土為主,土層厚、土質肥沃。屬亞熱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均降水935.9毫米,無霜期達330天以上,森林覆蓋率為26%。嘉陵江流經區內76公里,區內河流密布,水網發達,水資源極為豐富,擁有中型水庫一座,小型水庫32座,提灌站85處,全區農田的自流灌溉和提灌面積占稻田面積的85.8%以上。區內原生的木本植物達60余種,草本植物達150種以上,其中可入藥的原生植物種類就有50余種。

三、設想

1、總體設計:以生態農業為載體,以發展木本、草本藥材為主體,結合林業、水保、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區域性的特色品種基地,以嘉陵江沿岸鄉鎮為主,建設中藥材“綠色走廓”,逐步將__建設成為__中藥材的生產基地,并爭取半夏、大黃等成為全國的主產地之一。

2、主攻品種:木本藥材以杜仲、桔皮、枳實、枇杷葉、花椒為主,草本藥材以半夏、苡仁、麥冬、丹參、、黃連為主。

3、加工流通:通過招商引資,創辦以加工中草藥半成品、成品的企業,采用“農戶+基地+公司”的模式,確保產品的銷路與加工,并與成都中醫大學建立聯系,爭取他們的技術支持和指導,聯合開發柑桔、蠶桑的副產品,提升產值。

4、基地布局:以凌云山為中心,建設千畝杜仲基地;以永安、石圭為中心,建設萬畝桔皮、枳實基地;以大山坡農業生態園為中心,建設千畝枇杷葉、花椒基地;以東觀、長樂為中心,建設千畝半夏、麥冬基地等。

四、建議

目前,我區中藥產業尚處于原生狀態,農民的產業觀念尚未形成,栽培技術、種子種苗、銷售渠道均較為缺乏,因此,筆者建議:

1、區政府成立專門的產業推進機構,主抓此事。負責全區中藥產業的規劃、指導、督促及目標考核,每年將此項工作列入鄉鎮經濟目標單獨考評。

2、形成“一鄉一品”。以鄉鎮為單位,根據本地的土壤、地質條件,確定一項主導品種,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和提高種植科技含量,申報無公害、綠色原產地稱號,逐步形成地域優勢和傳統優勢,進而形成“一鄉一品”。

3、培訓技術骨干。每年組織鄉鎮和重點村選派人員參加中藥材種植、開發、經營、管理的業務培訓,參加專家的輔導和現場操作示范,從而保證每村均有技術骨干負責管理及教會農民科學種植。

篇6

姚新義的這20年,正值改革開放的黃金歲月。如今,這個盾安集團領頭人正悄然占據著全球冷配行業的領軍者地位。

顯然,他的目標不僅僅止于此。在他的案頭,擺放著關于美國GE、日本三井等企業的多本著作。他小心翼翼地隱藏著自己的雄心,謙遜地表示這些企業是盾安的榜樣。

僅僅在一個行業有所作為,早已無法涵蓋他的夢想。從機械制造業,到資源性領域,再到未來的金融業,盾安企業王國漸趨成形。

當年或許正是感受到了某種涌動的熱潮,姚新義在老家創辦了盾安集團的前身――振興彈簧廠。小小的彈簧廠幾經風雨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如果說2003年之前的盾安是一家以專業化著稱的制造型企業,那么,在這一年之后,盾安先后進軍房地產、大農業等領域,開始了多元化之旅。

在多次去美國、日本等國觀摩、學習后,為了轉變中高層管理者的觀念,他甚至要求集團人力資源部把每年組團出國考察作為一項制度來實施。

事實上,早在1995年或者更早的時候,姚新義就隱約意識到了企業要發展,必須建立一套更科學更現代化的體制。

“我第一次意識到,必須學會與人分享財富,要建立一套制度,讓所有的打工者和我一樣,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而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币π铝x想到了股份制改造。

在那個年頭,哪怕在民營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浙江,也只有“萬向”這一家企業剛剛完成股份制改造于1994年進入資本市場。而真正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潮流,2000年之后才到來。2000年,姚新義感覺,時機成熟了。

照顧到有些員工入股的資金不夠,姚新義“創造”了一種方法:員工自己出15%的錢,剩下的85%由企業出,但算是借的,利息參照銀行。假如盈利了,所有的分紅歸員工;如果虧損,則由企業承擔。

改制最終獲得了成功,總股本3000萬元,當年每股收益就有1.3元。之后,盾安的股本越做越大,達到幾個億。

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的盾安,按照姚新義設計的軌道飛速發展。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盾安又進入了生態農業和資源開發等領域,企業總資產過百億。

問起盾安集團何以能在這波瀾起伏的二十年中仍然保持活力,姚新義略一沉思:“穩健的財務政策,穩健的投資策略。”

每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姚新義首先要求自己必須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一直以來,他就有自己的投資原則,其一是“小行業也能有大發展”,正因如此,才有了做炒貨的姚生記;其二是“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倒閉的企業。對于企業而言,控制風險最重要”。

經過一番研究,盾安旗下的浙江盾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最終把開發方向定位于“科技地產”和“持有型物業”。

“所謂科技地產,就是通過對節能建筑材料和高科技采光采暖、空調及通風系統的應用,實現房產的節能、環保、健康、舒適和智能化。這跟普通房地產公司的定位是有明顯差異的?!倍馨布瘓F企劃總監趙福生介紹。

當然,并非每一次選擇都恰當。如果發現投資的行業與自己的預期相差太遠,姚新義也會果斷退出。2004年,姚新義宣布退出兩年前投資的旅游業。談到退出的原因,姚新義坦陳:“我們認為旅游業投資周期太長,以盾安目前的實力,要想在行業內占據一定的地位很困難?!?/p>

篇7

關鍵詞 園藝發展 發展模式 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設施園藝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長期缺乏設施園藝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戰略發展研究,在宏觀管理、科技創新、技術理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發展進步緩慢,造成現階段我國設施園藝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模式落后等一系列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設施科技含量低

設施園藝是技術密集型產業, 需要較高的科技含量,江蘇省設施園藝的科技和裝備仍處于較低水平。雖然發展了不少高標準設施蔬菜園區和生產基地,以鋼架為骨架的保護設施,日光溫室及智能溫室,分別占設施園藝面積的 19.3% 和 5.8%,但是,簡易的竹木結構大棚仍占主導類型。設施環境可控程度與水平低,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難以實現機械化作業, 嚴重影響了設施功能的發揮, 也限制了設施園藝產品的質量,產量和供應持續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術多以傳統經驗為主,缺乏量化指標和成套技術,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自主創新品種匱乏

缺少設施栽培,特別是缺少適宜現代溫室集約化栽培的品種是全國設施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將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開展了溫室設施,設施專用新品種選育工作,桃,棗,草莓,葡萄,辣椒,西紅柿,西瓜等一批自主創新的設施專用新種脫穎而出,但是,仍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設施科技含量低

設施園藝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物質的一種需求,而衍生出來的一種產業,發展了不少高標準設施蔬菜園區和生產基地,以鋼架為骨架的保護設施,日光溫室及智能溫室,分別占設施園藝面積的 19.3% 和 5.8%,但是,簡易的竹木結構大棚仍占主導類型,設施環境可控程度與水平低,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難以實現機械化作業, 嚴重影響了設施功能的發揮, 也限制了設施園藝產品的質量,產量和供應持續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術多以傳統經驗為主,缺乏量化指標和成套技術,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國設施園藝產業的發展模式仍以個體農戶獨立經營為主。在這個模式中,個體戶自己栽發產品,但是這種模式的缺點就是個體農戶種植產品的不確定的品種、數量和質量造成區域性產品很難與市場建立相對穩定的供貨渠道和占據穩定市場份額,畢竟小生產很難與大市場、大流通對接。同時,產業整體競爭力、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以及災后救助及恢復生產機制差,一旦遭受自然災害或外部市場產品的沖擊,將嚴重打擊種植者的生產積極性。

我國設施園藝裝備在質和量兩方面都很落后,配套設施都達不到指標,這些設施規格、結構隨意性較大,檔次低,無溫、濕、光等環境因素的控制和調節,難以實現機械化作業,嚴重影響了設施功能的發揮,也限制了設施園藝產品的質量、產量和供應持續性,同時阻礙了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推廣。

產品品質與安全面臨考慮

設施栽培中,由于溫室環境的改變,加上重茬連作等因素,導致作物病蟲害較重,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大劑量甚至超劑量使用農藥,農藥殘留嚴重超標,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屢見報端,有的生產者過于追求產量,超標準或違禁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不僅造成產品風味差,而且給人類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過量施肥加劇設施園藝連作障礙的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土壤結構受到破壞,地下水受到污染,如果不加以重視,勢必造成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下降,甚至出現大面積滯銷,損失嚴重。設施園藝技術依存度較高,技術的普及程度和應用速度直接決定了產業的整體效率和效益,當前,江蘇設施園藝推廣平臺和體系已初步建立,但運行效果不夠理想,技術推廣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農業科研單位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尚未確立,另一方面,廣大基層科研人員與科技示范推廣工作結合不緊密,各地引入的技術人員多來自山東浙江等地,但這些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尚不能適應地方的區域特性,技術創新與技術推廣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局面也難以形成,嚴重制約了設施園藝產業的發展。

二 對園藝建設發展的建議

加強研發投入

設施園藝是地域性比較強的受控農業,受管理技術的影響程度比自然農業大得多,在這方面我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所以,要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業的科技水平,一是加大研發經費投入。設施園藝屬于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產業,需要強有力的政府支持,需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重點扶持一批高效設施園藝基地的發展,吸引外資和社會資金開發設施園藝,同時,研究制定設施園藝生產基地設施建設補貼,生產保險,貸款稅收優惠以及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構建等優惠政策。

做好科技規劃,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 根據行業形勢和區域特點,圍繞高效農業的目標,及時總結經驗,認真分析市場,做好競爭力和產業定位,科學規劃布局,探索設施園藝產業發展新路子#制定有利于農業土地交易的靈活政策和措施,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前提下,為設施園藝業的規?;?,產業化發展提供土地政策保障。創新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地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推行!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現代設施園藝生產經營模式,提高園藝業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規范生產資料市場,產品市場,提品采后加工。

進一步完善技術推廣體系

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大對農技推廣的投入保障力度,充分發揮政府機構和社會力量兩方面的積極性,逐步構建以公益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龍頭企業,民間科技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其他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上下連貫,分工明確,功能齊全,運轉有序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建立設施園藝研究機構重點依托單位和科技開發技術隊伍,支持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成立設施園藝科研中心,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省市級科技機構的科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設施園藝作物生產的技術集成創新。展示示范進村入戶指導培訓等推廣活動,并加強業績的考核監督,使農技推廣隊伍能為當地發展設施園藝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總而言之,我國設施園藝產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其在未來的建設面積將不斷擴大,在強生產、保供給、促增收、創就業等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因此需更認真分析矛盾和面臨問題,切實轉變設施園藝的發展方式,逐步實現產業升級。當前存在的科技創新、技術推廣、人才素質、宏觀協調等方面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到設施園藝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發展模式的改善,也將嚴重制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設施園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全面發揮,需要在逐步建立宏觀管理體系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體系,提高設施園藝生產要素質量,加快產業運行支撐和保障體系,統籌近期與長遠、兼顧區域與全局,使中國設施園藝能夠早日進入一個全面改善的發展通道。

篇8

A、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B、的勝利,掃除了一些發展資本主義的障礙

C、全國性抵制洋貨運動

D、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面對以上四個選項,一部學生答案選B,一部分學生答案選D,而且雙方爭論不休,各抒己見。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分歧呢?經過和兩組學生交流,存在分歧的原因如下。

選B項的學生,把一戰期間發展迅速的原因歸結為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ABC選項屬于內因,D項屬于外因,而三個內因中其中的勝利,掃除了一些發展資本主義的障礙屬于最主要的。根據決定事物屬性和發展狀況的關鍵性因素是內因的觀點,認為一戰期間導致發展迅速最主要的原因應是B。

選C項的學生,認為中國在一戰期間發展迅速,但是卻很短暫。而短暫的原因是因為一戰結束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又卷土重來,導致迅速衰落。據此他們認為一戰期間,導致發展迅速和短暫都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狀況有關。所以他們得出一戰期間,導致發展迅速的原因應該選D項。他們也不否認選B項同學所認為決定事物屬性和發展狀況的關鍵性因素是內因這個觀點,但他們認為一戰期間發展迅速的最主要因素是外因而不是內因,這是個特例,所以選D項。

那么此題到底哪個選項是正確的呢?

我肯定了選D項的同學,并肯定的告訴學生 ,導致一戰期間發展最迅速的原因就是外因,即一戰期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什么呢?我們先分析選B項同學的持的觀點,是根據一般事物發展的普遍性原理,認為內因是決定事物屬性的最主要的原因,這個觀點是沒有錯誤,但是他們忽視了事物發展的特殊性原理。而一戰期間,發展迅速的原因就是一個特例,其決定性因素是外因而不是內因,這是由當時中國特殊的國情所決定的。并由此給學生引申,在后,阻礙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其次還有封建勢力的阻撓,所以要使國家富強,首先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取得國家獨立。

如果把此題改為中國代表新的生產方式,它的發展是曲折的,其中一戰期間中國迅速發展最主要的內因是( )

A、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B、的勝利,掃除了一些發展資本主義的障礙

C、全國性抵制洋貨運動

篇9

關鍵詞:食品檢測、農藥殘留、技術

(1)樣品前處理技術

(一)、溶劑萃取(LLE) 液體樣品最常用的萃取技術之一是溶劑萃取,利用樣品中不同組分分配在兩種不混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來達到分離、提取或純化的目的,通常又叫做液—液萃取。根據基質的不同,可分為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和液—氣萃取(溶液吸收)?,F在的液—液萃取技術已經發展到連續萃取和逆流萃取,有利于處理含有低分配系數物質的樣品;微萃取技術有利于提高靈敏度和減少溶劑用量;萃取小柱技術模仿了傳統的液—液萃取技術,而且使樣品收集變得非常容易,同時避免了樣品乳化問題;在線萃取和自動液—液萃取等方式能夠減小人為誤差,有利于處理大體積樣品。

(二)、固相萃取(SPE) 固相萃取就是利用固體吸附劑將液體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吸附,使其與樣品的基體和干擾化合物分離,然后再用洗脫液洗脫或加熱解吸附,達到分離和富集目標化合物的目的。與液——液萃取等傳統方法相比,固相萃取具有如下優點:

1、高的回收率和富集倍數。

2、使用的高純有毒有機溶劑量很少,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是一種對環境友好的分離富集方法。

3、無相分離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組分,能處理小體積試樣。

4、操作簡便、快速、易于實現自動化。應用固相萃取可以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有害成分,以及環保水樣中各種污染物等。

(三)、固相微萃取(SPME) 固相微萃取技術是在固相萃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相比,具有操作時間短、樣品量少、無需萃取溶劑、適于分析揮發性和非揮發性物質、重現性好等優點。影響固相微萃取靈敏度的因素很多,但萃取頭涂層種類和厚度最為關鍵。SPME在食品與生物樣品上應用日趨增加,如醬油中氯丙醇的檢測和血液中有機氯化合物的檢測等[5]。

(四)、頂空技術(HS) 樣品中痕量高揮發性物質的分析測定可使用氣體萃取即頂空技術。頂空技術可分為靜態頂空和動態頂空,它們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操作簡便,只需將樣品填充到頂空瓶中,再密封保存直至色譜分析;第二:可自動化,已有不少氣相色譜生產商能夠提供集成化的氣相色譜頂空進樣器;第三:可變因素多,靜態頂空只需確定頂空瓶中樣品的平衡時間和溫度,而動態頂空還需確定捕集阱中吸附劑的種類和填充量;第四:動態項空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檢出限可達10~12水平。頂空技術與色譜聯用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可靠和有效的分析測定技術,已成為很多國家及組織的標準方法。

(五)、膜萃取技術(ME) 膜萃取是一種基于非孔膜進行分離富集的樣品前處理技術。膜萃取主要有支載液體膜萃取、連續流動膜萃取、微孔膜液——液萃取、聚合物膜萃取等幾種模式。膜萃取的優點主要是高富集倍數、凈化效率高、有機溶劑用量少、成本低以及易于與分析儀器在線聯用等。膜萃取技術被認為是選擇性最高及處理后最“干凈"的樣品前處理技術。溶劑用量方面,聚合物膜萃取技術可不用溶劑,而支載液體膜萃取技術中用于液膜的高沸點有機溶劑的量則可以忽略。在連續流動膜萃取和微孔膜液——液萃取中雖然使用有機相,但只需要體積較小的常規有機溶劑

二、農殘樣品檢測技術

(一)、氣相色譜法(GC)及其聯用技術

柱效高、分離能力強、靈敏度高的毛細管氣相色譜有了很大發展,尤其毛細管柱和進樣系統的完善,毛細管氣相色譜的應用得到廣泛的發展。盡管樣品前處理的凈化效果越來越好,但干擾物質是不可避免,理想的檢測器應該是只對目標農藥響應,對其他物質無響應。農藥幾乎都含有雜原子,而且經常是一分子中含有多個雜原子。針對農藥的這一性質,選擇理想的檢測器是測定的關鍵。目前,常用的檢測器有電子捕獲檢測器(ECD)、氮磷檢測器(NPD)、火焰光度檢測器附加P或S濾光片(FPD)。ECD一直是農藥殘留分析常用的檢測器,由于對其他電負性強的原子如N和芳環分子也有響應,其選擇性不是很好,但是特別適合檢測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農藥分析。NPD對N和P具有良好的選擇性,是測定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毒鼠強及氟乙酰胺等農藥常用的檢測器。FPD具有很好的選擇性和靈敏度,能一次性進行多種農藥的測定。此外,雙檢測器雙毛細管柱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通過配置兩個同樣檢測器,極性不同的兩個毛細管柱,樣品通過兩柱子后在各自的檢測器上進行定性定量,使定性結果更準確。

在農藥多殘留檢測中,由于本底干擾的不可忽視,在目標化合物濃度低的情況下,單純依據保留時間來定性很困難,必須依靠質譜數據才能夠準確判斷。GC-MS既具有氣相色譜高分離效能,又具有質譜準確鑒定化合物結構的特點,可達到同時準確快速測定食品中微量的多種農藥殘留及衍生物,因此已被很多國家研究者開發和應用,二維氣相色譜、惰性離子源等是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新的進展。

(二)、生化檢測法的發展

當今生化檢測法主要包括酶抑制法和酶聯免疫法兩種,以酶抑制法應用最為廣泛。酶抑制法依據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抑制生物體內膽堿酯酶的活性來檢測上述兩類農藥殘留的方法,由于操作簡單,成本較低,較短時間內能檢測大量樣本,每次檢測時間約20min,但只限于快速檢測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且方法靈敏度低,穩定性差,只適合嚴重超標的農藥殘留半定量快速測定。酶聯免疫法是以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可逆性結合反映為基礎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主要檢測方式是采用試劑盒,方法專一性強、靈敏度高、快速、操作簡單,但受到農藥種類繁多,抗體制備難度大(大約50種左右),抗體依賴國外進口,成本高,準確度低等影響,酶聯免疫法的應用范圍受到較大的限制。王林等采用酶抑制法測定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檢出限一般在0.05-5.0mg/kg。

(三)、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常用來測定沸點高和熱穩定性差的農藥殘留,使用的色譜分析柱常為C18或C8,常用的檢測器有紫外檢測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熒光檢測器以及極具應用潛力的蒸發光散射檢測器(ELSD)。熒光檢測器當前應用較多,根據氨基甲酸甲酯類農藥在堿性條件下易產生甲胺,甲胺與苯二醛反應能產生高靈敏度熒光的特點,可用柱后衍生法、熒光檢測器測定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

三、結束語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國際上針對傳統萃取技術的不足,發展起來的固相萃?。⊿PE)、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和固相微萃取技術(SPME)技術,國內對此的研究起步較晚,我國農藥殘留分析普遍應用的還是萃取分離技術、索氏抽提、振蕩提取和超聲波等傳統技術,樣品需要量大、萃取時間長、有機溶劑量消耗大,導致大量有毒廢棄有機溶劑的產生,無法滿足快速、準確的分析要求。

參考文獻:

[1]趙海香,袁光耀,邱月明等.加速溶劑萃取技術(ASE)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應用[J].農藥,2006,45(1):15-21.

篇10

【關鍵詞】 可持續經濟;審美訴求;文化傳承;經濟體

一、政府對建筑空間藝術設計的重視體現出空間設計的經濟地位

西安的地鐵建設作為西部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項目一直以來是市民關注的焦點,2009年,在西安的第一條地鐵出站口的土木工程即將結束之際,政府花大力氣招標出入站的空間設計方案;2008年,在世界級遺址公園大明宮初步完成拆遷工程開始建設之時,政府把園內建筑的室內外空間藝術設計作為頭等大事進行了全球范圍的招標工作。不僅如此,當我們看到正因為有了西安幾年前建設完工的大唐芙蓉園、曲江遺址公園內再現大唐古韻的精良的空間設計對市民和游人的吸引,使得昔日的城郊村落片區成為了今日西安最具文化氣質的高尚居住社區,這就是一個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很有力說明。

二、站在發展可持續經濟的戰略高度設計空間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力量

在我們今天的城市當中不乏可以看到優秀的室內空間藝術設計對經濟的推動,它滲透在經濟的各個領域,如格調餐廳、文化場館、主題賣場等,這些優秀的空間藝術設計吸引著人們來此消費。與此同時,也隨處可見拆了裝、裝了拆,始終門庭冷落的空間設計,這樣不經過慎重設計的空間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污染和浪費,也帶不來任何的經濟效益。要使優秀的空間設計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設計師就需要將消費者的審美標準至于首位來進行空間的藝術設計即:了解民眾的審美訴求和弘揚健康積極的美學觀。當我們走進游樂園的“鬼屋”,里面陰暗、怪誕的圖像造型會給我們的情緒造成持久的緊張,長久呆在里面會心情不快,要是將這樣另類的空間設計用于餐廳或酒吧,勢必會使人們的心情難以得到放松,影響消費。相比之下,08北京奧運會的杰出作品“水立方”以其環保、可再生的現代空間設計美學理念受到了市民的喜愛,成為2009年北京評出的最具人氣的場館之一。前后兩個空間設計對比之后,不難發現健康的美學觀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空間色彩和形式設計上對人們心理上是否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二是空間設計對材質的使用是否符合綠色環保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當我們面對西部大開發下西安這樣一個古老、有歷史感的、沉甸甸的城市,在愛護環境、保護資源的前提下發展可持續的經濟形式就是我們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問題,也是彰顯現代美學觀的重要體現。優質的空間藝術設計首先要站在保護環境的高度進行開發和創造,這樣做不僅會為西安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為子孫后代營造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

三、讓優秀的空間藝術設計成為文化傳承中有意義的經濟體存在

文化是一個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外族神往的文化符號,更是一個承載了潛含的經濟體存在,這一點我們從世界各地的歷史旅游名城的年接待游客量就可以得到印證。當我們和身邊的人談起計劃去法國旅游時,無不縈繞在心中那份對巴黎圣母院琉璃窗格的向往、對精致莊重的愛麗舍宮的崇尚、藝術圣殿的盧浮宮內部的文化空間的傾心;當我們在不經意間想起意大利時,無不為意大利歷史悠久的羅馬和龐貝古城的建筑遺址空間、內飾壁畫在心中升起敬畏之情;當我們有幸站在埃及的金字塔腳下時,也會有想進去看看內部空間設計的沖動。這一切都是承載著文化的內部空間對旅游消費經濟的拉動。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將西安這片土地上曾經輝煌的皇室宮殿、達官貴人的亭臺小院以空間藝術設計的形式重新地展現在世人的視線中,使西安的市民和每一個來西安旅游的游客能通過空間藝術設計的形式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十三朝古都的秦韻,是空間藝術設計依托文化承載經濟的使命。

優秀的空間設計被政府所重視和支持,使得空間設計行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了良好的先決條件,當關注民眾的審美訴求、關注可持續經濟在空間設計中的實現、關注作為文化的載體傳承文化被設計師都一一實現時,空間藝術設計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必然的,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隨即顯現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