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在線網絡課堂范文

時間:2024-01-02 17:43: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小學在線網絡課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大數據 多元化 角色 轉型

隨著云時代的到來,大數據(Big Data)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瞬息萬變的“大數據”時代,作為一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該怎么做,做些什么?常聽到同行的一些抱怨,在學校里每天忙于各種事務――數據處理、系統維護、設備管理,自己教學的同時還得服務于大眾,一整天下來搞得身心疲憊。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里扮演的角色既不像學科教師,也不像后勤人員,更不像中層領導。難道我們僅僅是一介草民――信息技術教師嗎?當然不是!我們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由打雜者向專家發展,由維護者向管理者轉變,由單一性向多元化發展,做一名華麗的轉型角色。

如何實現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教師角色的轉型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去完成,做一名適合時展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

一、角色轉變:由打雜者向專家發展

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里是“吃香”的。在其他學科教師眼里,信息技術課沒有太多的壓力,打字聊天、上網沖浪、玩游戲又是學生樂學的,教師每天在機房里管管紀律、督促學生操作就行了,所以信息技術教師上課是輕松的,工作是愉快的。

其實相反。以往信息技術教師在上課之余,每天面對電腦更多的是處理各種事務。隨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很多辦公實現電子化,不管是上交的文檔還是總結,各科室要求上報電子稿。因為你懂電腦,打字速度快,所以信息技術教師有時就充當一名打字員。學校舉行各類研討公開課,學科教師書寫教案,然后課件由信息技術教師來制作,甚至課件腳本也是信息技術教師來設計完成。同時,信息技術教師更多的工作是維護各班多媒體設備,只要上公開課,信息技術教師一定得旁聽,不然多媒體出現異常,公開課就出洋相了。誠然,信息技術教師像是一名打雜者,是一名打字員、一名后勤服務人員、一名幫同事做課件的制作者、設計者。

網絡的普及與辦公現代化的發展,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隨著云時代的到來,龐大的數據讓信息技術教師力不從心,身心疲憊,以往的工作方式誠然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工作需求。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轉變角色,與時俱進,由一名打雜者發展為信息技術指導專家,對師生進行信息化培訓,指導師生進行信息處理,提升師生信息素養。這樣,我們由一名課件制作者發展為課件指導者,由一名信息錄入者變為信息處理專家,從一介草民上升到信息技術專家。何樂而不為?

二、角色轉變:由維護者向管理者發展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學?;緦崿F網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班班擁有多媒體,實現教師辦公教學現代化??傊F代教育裝備的應用,極大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由此現代教育裝備管理也提上日程。作為信息技術領頭羊,信息技術教師理所當然承擔起這些高端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工作。

其一、管理有方,實現自我轉型?,F代教育裝備的引進,雖然廠商會給教師培訓相關的技術操作,但具體實踐時學科教師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師作為多媒體維護人員,每天窮于應付各類多媒體問題,奔波于各班處理相關的事務,以致于自己上課也得放下手中的“活”去處理,搞得“三不像”――老師不像老師,師傅不像師傅,后勤不像后勤。因此,我們應該改變一下我們的工作方法。對于多媒體、網絡等教育裝備要善于管理,充分利用班級資源,調動學生與老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建立起班級電教員和服務隊,做到多媒體使用“班班有記錄”。而信息技術教師平時做好指導督促檢查工作,可針對性的對班級電教員和服務隊進行培訓,培養他們的興趣,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這樣我們自然從教育裝備的維護者向管理者發展,輕松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其二、參與校園信息化建設,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學校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我們應以主公翁姿態參與其中,努力實現辦公現代化。如學生學籍信息管理、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一師一優課活動、學生保險與營養餐管理、教學診斷成績統計等。對于某些平臺我們應做到“給予骨架”,職能部門“補充血肉”。我們就通過服務器架設了一個多用戶的FTP空間,創建相應的文件目錄。備課教師可方便地通過學校網絡登錄,將課件和任務單上傳到指定文件夾中。對于宣傳學校的主陣地――校園網站建設,我們搭建平臺,對版塊進行分類,實現多用戶登錄。我們負責網站的開發、管理與使用培訓,對于網站各版塊內容由相應部門根據分配的賬號進行更新管理。總之,我們參與校園信息化建設,通過多渠道多平臺的開發與應用,努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三、角色轉變:由單一性向多元化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技術產品日新月異,現代教育裝備逐步替代落后的傳統教育裝備?!胺酃P+黑板”、“兩機一幕”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以計算機網絡為首的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可豐富現代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利用有線無線網絡可實現遠程交互、在線學習、家校聯系,極大地方便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其一、教學理論多元化。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應用與發展,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慕課(mooc)、翻轉課堂、導學案、任務單、學習平臺……各種形式的課改撲面而來,嚴重沖擊傳統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在不斷引進新技術的同時,要加強教學理論學習和教師專業發展,積極探索課堂改革模式,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我們的教育行走方式。

篇2

【關鍵詞】基礎教育;慕課;SWOT;戰略

Based on the SWOT model of education "for class"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an Hai

【Abstract】Modeling in this paper, SWOT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stage "for class" of our country have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were analyzed, and aiming at different edu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level "for class"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 For class; SWOT; strategic

1. “慕課”的產生與發展簡介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也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其中: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最早宣布將課程免費放到網絡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線課程建設熱潮。至2008年,由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教授第一次提出“慕課”概念。并在2011年到2012年間迎來蓬勃發展,幾個資金實力雄厚的投資商與美國頂尖大學合作,以其獨特的運營模式推出了包括Coursera,Udacity,EDX等在內的MOOC平臺,它們不斷改變著MOOC教育的面貌。隨后越來越多的教育實體(包括基礎教育階段)投入到慕課發展研究與實踐中。

慕課于2013 年正式進入中國,同年5月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宣布加入在線教育平臺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相繼宣布加入Coursera。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慕課研究中心于2013年8月與9月分別聯合國內優質高中與初中、小學各20余所,正式成立“C20慕課聯盟(高中、初中與小學)”。聯盟集中全國優質課程資源,打造中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慕課平臺,希望通過慕課來真正實現我國基礎教育的新變革。

但須注意,慕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在線網絡學習,而我國業內專家對此有較為精辟的分析與形象界定:一般將上世紀70年代末開辦的中央電視大學稱作在線教育“0.0版”,2000年開始的網上公開課稱作“1.0版”,最近興起的以“慕課”為代表的在線教育則是“2.0版”。

2 SWOT模型簡介

SWOT分析法也稱道斯矩陣分析法,它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海因茨?韋里克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其著作《SWOT矩陣》中提出的。SWOT分別代表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其實質是對自身的內外部條件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自身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分析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因素;二是構建SWOT 矩陣;三是制定戰略或對策。 SWOT分析法越來越多地被用于社會科學、經濟發展和教育決策等研究。本文因此采用此法,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中擁有的內部優勢因素與劣勢因素、外部相關的機會因素與威脅因素加以分析和建模,并嘗試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為相關決策和后續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3 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SWOT建模及分析

3.1 慕課的優勢(S)

(1)慕課課程資源質高量豐,內容完整,形式靈活

基礎教育過程課程是有體系的,是建立在學校教育的邏輯性、系統性上的,它呈現出的不是碎片化的零散知識,而是有邏輯性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有研究表明,中小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不會超過10分鐘。因此基礎教育過程中的慕課將以知識單元來劃分,每一知識單元分解為若干個知識點,并按知識點制作微視頻,每一個微視頻大約在7~10分鐘。從而讓有需要的學生,按照知識系圖譜學習。一方面,學生可以在非正式情境下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學習者只有在將一定的課程內容“通關”后才進入下一步的學習,這種任務驅動下學習方式,既激發了學習生的學習興趣,也對學生的每一步的發展作出了有力保障。最終既將學習的過程還給了學生,也對學生的最終成才作出了有力保障。

(2)慕課對學生的要求相對較低

傳統網絡信息技術平臺的功能在外化時往往受限,如:時間受限、地點受限、社會成本過高等,甚至只像櫥窗一樣僅起到宣傳、展示、招攬生意的作用。而基于新型慕課平臺,學生只需要網絡和能夠上網的移動終端,就能獲取慕課的教學資源,而且對學生本人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沒有任何限制要求。

(3)慕課的評價方式靈活

與傳統網絡教育相比,在慕課的評價方式上更為靈活,為了突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慕課的評價平臺使用自動化的在線學習評價,學生可適時快速地得到來自同學和老師的學習評價反饋,在師生間形成良好的學習反饋循環。

(4)慕課有強大的大數據分析功能

大數據是基于多源異構、跨域關聯的海量數據分析所產生的決策流程、商業模式、科學范式、生活方式和觀念形態上的顛覆性變化的總和。大數據分析不再苦苦追求“因果關系”,而是追求基于海量數據分析的“相關關系”?;A教育相關方如教師、學生、家長、行政領導、社區、社會都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無與倫比的海量數據。利用慕課技術的大規模在線網絡平臺進行數據記錄與分析,從中提取到具有深該價值的信息,并服務于教育教學實踐、行政決策與監管。比如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和學習優勢,也可以發現教師的教學價值取向與思想動態,也可以發現社區、社會價值取向在師生中的潛在影響等。有了這些信息,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教育教學監管與調控就容易得多。

(5)慕課有利于規避和解決教育不均衡性

大量數據以及事實材料表明,由于在思想層面、政策層面、體制層面和執行層面等多方面存在長期的負面影響,造成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群體之間的基礎教育發展處于嚴重非均衡的態勢。并給社會發展、區域發展、教育系統發展以及人的發展均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1,2]。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已成為現今民生公共服務的一種基本訴求[3]。

提高質量和避免區域教育不均勻性的困境在于名師資源的稀缺和無法共享,即使是在區域內的一所名校內部,也未能充分地利用他們擁有的名師教育資源。因此,教育均衡與公平的關鍵環節是優秀師資的流動,但教師流動并非易事,牽涉各個方面。而通過慕課,優秀課程資源由學生自主選擇,這就使得優質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均衡成為了一個自然的選擇過程,并不依靠行政強制。

另外,有了慕課,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也就可以遠離家教。慕課做好了,學生在家里,只需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能及時解決問題,而且慕課平臺上的微課視頻都是免費的,是由名校的優秀名師提供的,師資有了保障。從而有效避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出現受教育的不均衡性。

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在接受采訪時也曾強調:“‘慕課’為教育公平打開了一扇窗,可以成為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縮小我國不同地區教育資源差距的契機?!苯逃扛叩冉逃舅鹃L張大良也表示:“網絡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使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覆蓋所有地區和人群,課程不受時空和身份的限制,從而有利于提高成才率,促進教育公平。”

3.2 慕課的劣勢(W)

(1)無法滿足基礎教育特有的要求與形態

首先,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對象是在自主性和生理心理方面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學生很容易學不了完整的課程而半途而費,這對未成年學生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第二,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形態是基礎知識,帶有通識性質,對學生以后人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并且教師還要向學生傳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第三,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差異性很大,教師除了傳授通識性的基礎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還要能夠真正地把握好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這些,都是新型慕課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不能有效處理好的。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得到系統的知識架構

由于慕課背景下的學習是學生在課后自主地選擇并學習相應課程的一個個微課視頻,此過程中學生考慮更多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自我需要進行的?;A教育階段,沒有硬性的與學生本人利益相關的過程評價,學生很容易中途棄學。最終的影響則是學生本人得不系統的知識框架,學到的知識是碎片化的。

(3)有?;A教育倫理

自MOOC出現之始,有人就認為可以將基礎教育階段的全部知識做成高質量的網絡課程,讓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來進行學習,從而實現對現有傳統課堂的翻轉。而現階段,基礎教育的課程標準高度統一以及考試模式極其單一。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大量利用課外時間學習, 勢必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其次,在傳統面對面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還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而MOOC則可能會失去傳統課堂教學中最寶貴的交流和溝通的資源,不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與指導。MOOC極大地改變著傳統教學中重要的教育倫理關系――師生關系、師師關系和生生關系,因此,基礎教育慕課的形態尚需要明晰。

(4)更易催生學習誠信問題

沒有面對面的教學、交流和考試,就不能真正保證坐在屏幕前的就是我們的學生本人。也不能真正保證提交的作業是學生本人做的,也不能保證學生沒有抄襲或作弊。實際上,就算有完善的制度和強大的技術支持,也不能真正完全解決這一問題。MOOC中的誠信問題將長期存在。

3.3 慕課的機會(O)

(1)國內有大量的學習需求

慕課可以提供低價的、全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優質教學資源,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這些需求可以促進慕課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迅速發展。

(2)國內有大量研究需求與實踐

我國(包括中國臺灣地區)各方都在積極開展MOOC研究,慕課于2013年正式進入中國,5 月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宣布加入在線教育平臺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相繼宣布加入Coursera,不久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將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C9高校及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共建中國“慕課”。積極研究、制作中文慕課課程資源,并將其上傳到到MOOC網絡平臺上。除了加入國際“慕課”平臺、發展成立聯盟之外,不少高校還制定了自己的在線教育發展計劃。例如華東師范大學宣布未來3年內要將所有本科課程錄制教學視頻,網絡課堂和混合式課堂將成為該校的常規課程;上海交通大學提出將跨校聯合輔修專業培養模式等。

而在基礎教育領域,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慕課研究中心于2013年8月與9月分別聯合國內優質高中與初中、小學各20余所,正式成立“C20慕課聯盟(高中、初中與小學)”。聯盟集中全國優質課程資源,打造中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慕課平臺,希望借助慕課,真正實現我國基礎教育的新變革。專家認為,我國從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教師和課程要在新一輪“慕課”洪流中早作準備,沖在最前面,不能成為被“洪水”沖垮的人。相信有關慕課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將會對其在我國基礎教育過程中的使用和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3)國家有政策法規支持

國家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支撐發展與引領創新的重要作用[4]。慕課作為新起的課程開發模式,雖然實踐應用時間不長、程度不廣,但在政策的推動下,可以有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由于網絡全球性的特點,可以縮短我國東西部基礎教育資源的差距。相信慕課一定會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3.4 慕課的威脅(T)

(1)慕課的發展需要大量基金的支持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國外慕課的快速成長,背后是有大量資金的加入。目前,一些國際風司均為此投入多筆資金,幾個著名慕課提供商的融資都在數千萬美元以上。由于我國幾所高校剛剛加入慕課,基礎教育領域的慕課研究與實踐也剛剛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慕課的發展,能否獲得大量的資金則是潛在的威脅。

(2)一些學校不愿意共享優質資源

基礎教育階段的慕課,意義和價值都很大。但在現有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之間競爭的主要還是體現在升學率,部分學校不愿分享優質資源也是在所難免。因此,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的發展關鍵在于能否有效地將全國各地名校最優秀的師資力量都調動起來,讓他們能認識到這件事情的意義和價值。敢于把自己的課拿出來, 讓所有想學習的人來分享。

(3)學習者在課程選擇的過程中,名校的課程更受歡迎,一般學校的課程相對冷淡

根據網易公開課對高等教育在線視頻的調查數據,在其所有視頻中,“國際高校公開課”和“LED演講”依然最受歡迎,觀看“國內高校公開課”的僅占13%。鑒于以上數據,基礎教育階段也可能會出現名校優秀教師的在線視頻資源更受學生青睞,而非名校和非名師將面臨極大壓力和沖擊。因此,慕課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推廣仍然具有很大的難度。

(4)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快速適應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MOOC課程受眾擴大并且差異性很大,因此教師要重新審視并改變自己的教學設計。備課過程變得更為復雜,工作量變得更為巨大。而學生則要一改過去被動接受知識,主動地參與新知識學習與構建。這些都需要教師和學生用較長時間去適應。

4 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的戰略選擇

上述分析表明,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具有優劣勢并存、機會與威脅同在的特點,進而可以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構造SWOT矩陣,如表1所示。

(1)慕課的發展需要大量基金的支持

(2)一些學校不愿共享優質資源

(3)學習者在課程選擇的過程中,名校的課程更受歡迎,一般學校的課程相對冷淡

(4)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快速適應ST戰略:

利用內部優勢

回避外部威脅WT戰略:

減少內部劣勢

回避外部威脅

我國疆域遼闊,全國各地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和其它影響基礎教育慕課發展的因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而不同條件的地區應采取不同的慕課發展戰略。

首先,基礎教育發達的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快,城鎮化水平相對較高,經濟發展需要教育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同時這些地區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極大的思想熱情作支持,可嘗試采取SO戰略,利用優勢、抓住機遇, 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開展基礎教育階段的慕課研究與實踐,起好帶頭示范作用。

其次,教育發展程度中等的中部地區宜采取WO或ST戰略。中等偏上地區可采取ST戰略,利用優勢、避免威脅,加大資金投入;中等偏下地區可采取WO戰略,抓住機遇、克服劣勢。保證基礎教育階段的慕課實踐與研究的順利、合理開展。

第三,教育發展欠佳的西部地區。在經濟不發達的廣大西部地區,各方面發展都相對緩慢,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教育軟硬環境更新都相對較為緩慢,新一輪慕課技術應用實踐的內在動力則相對不足,因此宜采取WO與WT有機結合的混合戰略,既要抓住機會,又要回避外部威脅。

5 結論與討論

SWOT是一種戰略研究方法,據此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進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的戰略和對策。

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既存在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也存在外部的機會與威脅,但全國基礎教育發展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結合區域發展水平實際采用不同發展戰略。

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慕課發展戰略進行研究,僅是從定性的角度對其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加強對全國或更小區域范圍內基礎教育過程中慕課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定量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田芬.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04.

[2] 張傳萍.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標準研究[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12.

[3] 王德華.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路徑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3.

[4]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2012-03-30].

http:///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