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機理范文

時間:2024-01-02 17:44: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機化學機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無機化學;物理化學;課程協調教學

中圖分類號:O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286-01

化學教學具有復雜性特點,特別是不同的教學在針對不同學生的時候教學模式具有差異性特點。合理配置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課程能夠提升教學質量。整合教學資源在基礎教材課程體系上不斷的進行課程教學完善,構建雙方之間的聯系紐帶。將兩者之間存在的重復點轉換為關聯教學。

1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課程協調內容

1.1整合教學知識點

根據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之間的關系,對教學知識點進行整合。結合教學的實際狀況內在的重復知識點要優化。特別是在物理化學中知識點的應用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回顧。整合之后的知識點能夠體現教學大綱的重點,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進行課程設計。能夠使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都具有可操作性,這樣能夠避免學生單調的接受化學知識,更好的引導學生開展化學學習。

1.2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要增加學生的創新實踐環節,在教學中要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換課程教學功能,由知識的單一講解轉變為教學引導。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對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主要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優化教學方式,更多的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使學生能夠在獨立的環境中開展化學問題的思考。例如在無機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平衡教學知識點構造,針對化學計算方法進行總結,比較不同的教學模式。能夠在整體上確認化學基本情況。物理化學要結合課程主要內容,重點講解基礎知識。理論性較強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的知識點異同比較,總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不同的條件下開展化學計算,另一方面在整合教學內容的時候優化課程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增加教學實踐功能,設計合理的綜合實驗。學生通過實驗教學將會提升科研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重要體現。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教學方法的創新對于未來化學應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1.3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

整合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之后,教師要根據教學主要內容適當性的增加兩門課程的專業知識點,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開展化學學習。擴充的知識點并不需要系統的進行講解,可以簡單地進行說明。增加學科教學的前沿性,為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推動力。要對學科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的了解,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實際問題。在無機化學中對于污染的處理與物理化學中有著明確的區別,物理化學主要講解的是相關概念,為學生介紹臨界流體,無機化學講解萃取技術以及降低污染的措施。在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學習中都需要通過對課程內容進行協調,使學生能夠明確教學的主要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協調雙方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潛在的矛盾,使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既能夠相互促進同樣能夠差異存在。

2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課程協調教學方法

2.1重點教學

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課程協調要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資源的優化整合。不能夠簡單的對知識點進行劃分,要掌握一定的方式進行講解。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教學內容上會出現重復,并且限于學生知識水平,需要使學生能夠明確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的主要問題。注重教學主要內容,將部分內容在特定條件下系統的帶入到教學主體中。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在限定條件下研究學科本身的發展規律,重點傳授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基本知識,為學生開展化學研究奠定基礎,同時也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應用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

2.2統籌教學

無機化學主要研究的是無機化合物,是化學領域的重要分支學科,與有機化合物相對。物理化學是在物理學科與化學學科基礎之間發展起來的將化學現象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根據物理理論進行實驗,構建化學體系,總結歸納化學的基本發展規律。是化學科學重要理論基礎。物理化學能夠反映化學的主要發展趨勢。在無機化學中需要解決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在物理化學中將要描述電化學的知識體系。兩者作為完整的理論體系能夠解決化學的基本問題。對于兩者理論知識要進行合理的分配,根據學生特點進行規劃。

3結束語

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教學模式簡單,并不適合新時期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無極化學與物理化學課程協調教學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的主要內容結合實際情況,對于知識點進行有機配合,實現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教學相連接。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構建統一協調的課程。協調教學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深入性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擴展科學思維。參考文獻:

[1]王小兵,盧文貫,任健敏.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課程整合與優化初步探討———以環境工程專業為例[J].大學化學,2014,4,28.

[2]張海永,許德平,張慶武.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課程的協調教學[J].化學教育,2015,6,18.

篇2

甘肅省教育科研重點課題《高中文化課“優秀生”與“后進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比研究》就10項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全面調查,結果發現,當前中學生學習壓力排在第一位,情緒不穩定,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焦慮、強迫癥,是當前中學生存在的嚴重心理問題。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究竟如何解決?通過積極情緒的研究,筆者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能夠快速有效地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興趣、能力和成績,盡可能減輕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

1 積極情緒的定義

Russell認為“積極情緒其實很簡單,就是當事情進展得很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生的那種好的感受?!盠azarus認為情緒的認知理論認為積極情緒就是因為意外得到獎賞或在目標實現過程中取得進步時產生的感受。當積極情緒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筆者認為,簡單點理解,積極情緒就是積極行為產生的良好感覺。

2 積極情緒的功能

在積極情緒研究領域最有影響的研究是積極情緒的“拓展――構建”功能(簡稱擴建功能)。筆者認為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擴建功能主要為:

2.1 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認知能力

積極的情緒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心理學家哈洛克曾用實驗證明:對學生來說,由于受到表揚而引起的喜悅、快樂、得意等積極情緒,可促進其智力發展。另外,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學生能否高效學習,不僅與課堂教學模式、學習習慣等有關,還與積極情緒體驗有關。積極情緒可以擴張視覺注意的范圍和思維的多面性、深刻性,因為人們的視覺系統會受誘導情緒的影響,當個體處于積極情緒狀態時,人們的視覺皮層能處理更多信息。不僅如此,積極情緒還能有效組織人的認知活動;使人的認知活動范圍更廣、流暢度更高、靈活性更強。希爾(Hill,2004)等人的研究證明,積極情緒體驗的個體能更全面地認識自己面臨的任務,從而保證個體在特定任務情景中能做出最有效的反應。

2.2 有利于學生身心的發展、有利于積極人格的培養

積極情緒體驗可以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對疾病的抵抗力,更有助于個體的生理健康。通過實驗發現,積極情緒可以提高人們對感冒等疾病的抵抗力。生理學證明,積極情緒具有幫助個體從消極刺激影響中恢復的功能,積極情緒確實具有促進個體從偏態回歸常態的作用。積極人格的培養是一個行為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情緒體驗更容易和個體的先天氣質特點發生內化而形成個體特有的積極人格,所以積極心理學把促進個體積極情緒體驗作為培養個體積極人格的最主要途徑。

2.3 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主觀幸福感

中學生最大的負性生活事件是中高考升學壓力。中高考就像是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學生的頭上,對每個學生造成無形的壓力,而緩解這種壓力的最好辦法是積極的學習體驗。學習體驗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的最主要因子。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體驗不到積極情感,久而久之必然厭倦學習,成績必然會下滑,學生的主觀幸福感也就會降低。經常能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自然會恢復,主觀幸福感自然而然就能提升。很顯然,這有利于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符合新課改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的。

3 積極情緒的誘導策略

3.1 師生關系中積極情緒誘導的策略

(1)營造積極氛圍策略

積極情緒研究發現,人們在與親朋好友(自己喜歡的人)相聚時和諧的氣氛能對個體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創設積極氛圍的主要途徑。任何時候,教師是學生的良師也是益友,不要把自己當成權威領導,只有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和他(她)是民主平等的,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自然產生。課堂上教師應該教態親切自然、面帶微笑,語言精煉幽默、抑揚頓挫。整堂課給學生的感覺應該是積極、活躍、融洽而又令人難忘的,在這種氛圍下上課的學生、聽課的教師都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2)真心交互策略

尊重、關心學生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營造融洽師生關系,同時促使個體改正自己缺點和不足,從而取得進步、走向成功。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想幫助學生,為學生好,而不是刻意做給學生看的。具體細節表現為:課堂提問學生特別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提問面要鋪開,各個層次的學生盡可能都有帶到,每節課至少要隨機提問三分之一的學生,連續三節課內每個學生都要提問到,當然問題要量身定做,結合學情課前設計好,同時課前也要準備課堂學生可能產生出來的問題。教師要多用“請”字,對于問題回答不出來的同學可以增加提示,實在回答不出來,仍然要微笑著請其坐下思考,過段時間后盡可能不失時機地繼續創設機會請其回答。

3.2 教學組織中積極情緒誘導的策略

(1)變換環境策略

環境的新異變化更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注意、有利于積極情緒的獲得。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教師經常帶學生到操場、公園、社區等開放的空間去上課,教學效果非常好,其實這對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創新思維都是非常有利的,從本研究來看,至少對積極情緒體驗的獲得是有利的。筆者認為物理學科的教學組織形式應該是充滿靈氣的,結合教學實際,物理教師完全可以嘗試著帶學生到最適合教學的場地去。筆者曾經嘗試著帶學生到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校園內草坪上、甚至于到社區去上物理課。例如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等課完全應該到實驗室上,而帶電粒子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一課就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找資料或借書查閱;自由落體等拋體運動課就到開放性的場地例如草坪上去研究,讓學生分組做抓直尺、拋帶孔,的裝滿水的水瓶實驗、研究水龍頭滴水等,而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等課更是可以帶學生走進社區、公園,分析秋千的擺動、摩天輪、過山車等,最后還要求每個學生利用雙休日自制水流星、寫篇小論文等等。

(2)學生主動學習策略

高中新課改強調學生要主動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確實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即使在教室上課,課堂也盡可能要靈動些,可以多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例如合作討論學習、組內討論,組間共享(組內討論后、每個小組出代表陳述本組觀點,供全班共享)、兵教兵(學生上臺板演、分析)等,結合學科特色,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更是要能開就開,沒條件也要盡可能自制教具創設條件,實在不能開的,盡可能要通過電腦Flash模擬、課后學生網上查閱等形式彌補。

新課改也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鑒賞、體驗、感悟和想象,以及這種個性化感受、見解和啟示的 發表、交流和分享,而盡量避免所謂的“標準化”、“統一化”的固定作業和答案。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增加學生的選擇權,使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來選擇、探求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要增加學生課后自己支配的時間,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多樣化的理解;鼓勵和引導學生質疑、猜想、討論、交流、反思、批判、發表、創造等等。筆者在學生的作業選擇上一直很有彈性:減少“規定動作”(規定作業);增加“自選動作”(選作參考書或寫學習心得體會等),增加雙休日選擇性作業:自己根據自身情況或需要選擇“作業”,例如可以到教師處拿講義做,也可以寫小論文、搞小制作、畫知識樹等,每周校本課程時學生展示,共享交流。同時不定期地開展生活中的物理學科知識競賽、趣味物理實驗比賽等活動。實踐下來,我班學生物理成績非但沒有落后于其他班,反而往往遙遙領先。

3.3 教學內容上積極情緒誘導的策略

(1)激趣策略

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人們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對某事或某人產生興趣隨之產生的就是積極的情緒體驗。人在濃厚興趣狀態下所學習的知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如果學生經常能在課上被激發出興趣,久而久之這種對教學內容的好感穩定下來,對這門學科就會產生樂學情感。

筆者曾經教過一名學生,他把物理學習當做是最大的樂趣,高二升高三暑假里居然做掉了2本厚厚的參考書,平時更是經常拿清華北大狀元易錯題寶典和奧賽題目“考驗”教師,最后高考高分考上了哈工大,現在于哈工大攻讀研究生。另外該班還有16個學生對物理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高考考分都在130分以上,最后都考上了一本名校,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作用。

(2)體驗成功策略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更加渴望。教師要承認學生差異,同時要幫助學生縮小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激發積極情緒體驗。如此一來便能形成良性循環;成功一愉悅一努力,促使學生加倍努力,使優者更優,使弱者不弱。

每個學生對物理學科擅長與否都有一個自我評價,這種評價是建立在大量學習成敗體驗上.的,成功經歷積累越多的孩子越認為自己是物理學科的特長生。這些成功經歷包括課堂提問的回答正確率、教師給予的肯定與表揚、作業的正確率、實驗的成功率、考試的進步等等。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盡心備好學生,分層次提問。作業布置也要分層次,最好是針對不同的學生出不同的題目。這樣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機會多了,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和良好的自我評價也就上來了。

3.4 教學評價中積極情緒誘導的策略

(1)診斷激勵性策略

筆者認為除了最后的高考是帶有明顯的評價功能外,其他大小型考試特別是作業都應該體現診斷和調節激勵功能,通過診斷要找到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究竟是學習態度、學習動機,還是學習方法上的問題,診斷出問題后應指出學生調節的方向,在學生糾偏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學生表現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增強積極情緒體驗,堅定學生信心,促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同時教師評價的視角也應該有所變化,例如,即使某學生題目做錯了,但其選擇的方法是其他同學沒有嘗試的,那么就應該肯定這位同學的創新精神,課堂提問等其實也應如此,這樣的評價帶給學生的情緒體驗就遠比常規課堂教師對學生問題回答給予的“對”、“錯”評價來得積極。

(2)主體性評價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評價問題越來越成為改革實施的“瓶頸”問題。一般情況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側重于學業評價,評價主體是教師、學校和社會相應的組織,學生處于代測的客置,我們稱之為他評。從現代學習教育理論角度看,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積極開展和研究學習的主體性自我評價,從學生的角度來研究學生如何評價和管理自己,將評價的主動權放給學生,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的必要途徑。

高中教師首先自己要意識到學生自評的意義,同時能夠積極指導學生有意識地開展自評活動。要教學生在自評活動時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如果沒有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很容易迷失自己、進而再次放棄自己。筆者讓學生每次作業后或者錯題訂正后都要分析原因,從主觀努力程度以及學習方法上找原因,絕對禁止學生找“我笨”、“我本來就不好”等之類的原因,這樣一來,學生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例如:這個題目之所以做錯,是因為物理課上教師講同類型題目時我開小差了;這次考試沒考好主要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夠、沒有注意復習等等。

篇3

關鍵詞:化學 生命科學 生物科學

中圖分類號:O-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164-02

眾所周知,化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它貫穿于人類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與能源、材料、環境和人類生活緊密相連。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又滲透到與人類健康密切聯系的生命科學領域,而成為21世紀最富有拓展力和生命力的科學領域之一[1]。因此,化學又被稱為是生命科學的語言。

1 化學在傳統學科中的地位

化學被稱為“中心科學”,在“數理化天地生”六門傳統科學中的占據重要地位。什么是“化學”呢?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

化學不僅是重要的基礎科學之一,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作為基礎學科在自身快速的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學科和技術的發展。例如,核酸化學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學從細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學;對地球、月球和其他星體的化學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存在的規律,發現了星際空間有簡單化合物的存在,為天體演化和現代宇宙學提供了實驗資源,還豐富了自然辯證法的內容。在新物質的創新性研究中,要想得到精確的物質結構必須進行精準的化學實驗。在我國古代,道家為尋求長生不老藥煉制“不老仙丹”,甚至希望能“點石成金”,這些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從理論上來講,他們卻成了研究物質化學變化的先驅。前人所用的研究方法即是“實驗”法,只是限于當時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水平,對物質組成的了解和實驗技術的掌握尚不足,導致這些開創性的研究工作成為后人的“笑談”。隨著科技和人類認知的發展,作為我國四大發明的“火藥”被發明。據記載,“火藥”是煉丹的副產品。此外,陶器和玻璃的發明與制作都是古人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利用化學反應進行的實踐活動。著名化學家拉瓦錫,早在200多年前就用定量試驗的方法測定了空氣成分。這些在客觀上為化學學科的建立積累了研究基礎。

2 生命科學的研究范疇及發展前景

2l世紀是信息與生命科學的時代。那么,何為生命科學呢?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雖然至今學界對于生命的概念仍未有清楚的認識,但基本上,生命具有與化學成分同一性的特征,具備嚴整有序的結構,能夠自我新陳代謝并產生應激性和運動等特征[2]。

就生命科學的起源而言,它并不是近代才產生的。在人類出現文明的初期,生命與非生命的差異就被人類認識到,并開始對生物進行觀察、描述,留下了大量的材料。17世紀以前,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神學對人們思想的禁錮,古老的生物學始終停留在觀察和描述階段。到18世紀,伴隨自然科學的發展,生物學的積累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對生物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成為主要課題。19世紀,隨著物理學和化學的發展,新技術被不斷應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學由描述性的學科發展成為實驗性的學科。1838―1839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分別通過對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研究,提出了細胞學說。這一學說的提出,使生命科學的研究由宏觀水平深入到微觀水平,對于揭示生命運動規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1865年,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發現了生物性狀遺傳的兩個基本定律,標志著遺傳學的誕生。20世紀初,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在基因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的基因學說,生物學的發展出現了質的飛躍。

到20世紀后半葉,生命科學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具體表現在學科分支細化和深化,各近代學科間的交叉加強,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邊緣學科。如研究基因及其表達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生物體內化學變化的生物化學等等。20世紀70年代以后,生物工程、克隆技術、PCR技術構成了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

3 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3.1 化學學科分類及研究內容

按照學科分類,現代化學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與高分子化學等五門學科。

無機化學研究的是除碳氫化合物之外的一切物質;有機化學研究的是所有的碳化合物;物理化學是應用物理的原理、方法研究化學的現象以便用數學的語言定量地描述化學的有關信息;分析化學是定性確定各種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定量表示物質組分的含量;高分子化學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應的學科,包括各種聚合反應理論,新的聚合和改性方法、高分子基團反應等。

3.2 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3.2.1 無機化學與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早期化學領域的研究無不是以無機化學為基礎的。如法國的拉瓦錫、英國的玻意爾和道爾頓、俄國的門捷列夫等,他們的研究都是以無機物質的變化、反應和性質為研究對象的。20世紀發展起來的各化學理論也是從研究無機物質的結構和價鍵開始的。無機化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進一步加強。無機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使人們不僅僅關注技術配合物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其模擬,而且從活性分子、活體細胞和組織等多個層次研究無機物質與生命體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熱力學和動力學平衡、代謝過程,同時,更加關注生物啟發的無機智能材料在生物體自修復、生物信息響應和傳導及生物免疫體系構筑中應用的研究[3]。

3.2.2有機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有機化學學科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學科,并已滲透到生命科學領域。有機化學在揭示物質結構的本質的同時,促進了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發展,同時,生命科學又為有機化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內容。生物的多樣性使有機化學的研究充滿了活力,有機分子的生物功能也充分反映了兩學科之間的同源和緊密聯系。20世紀60年代,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 牛胰島素,隨后80年代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這是在揭示生物體生命過程的化學本質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20世紀后半期,復雜生命現象的研究進入分子水平。從DNA的雙螺旋結構到人類基因組計劃,有機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在生命科學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國著名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阿瑟?科恩伯格指出:“現今分子生物學的成就其實屬于化學”,“生命實際上是一個化學過程”,“人類的形態和行為就如同它的起源,它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命運一樣,都是由一系列各負其責的化學反應來決定的”??梢?,有機化學在生命科學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2.3 生物化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19世紀以來,化學理論和技術介入到生物學領域,建立起“生物化學”這一新學科。生物化學是的主要任務是了解生物的化學組成和它們的化學活動。生物化學從早期對生物總體組成的研究,進展到對生物的各種組織和細胞成分的精確分析,使得生物學研究逐漸從宏觀的描述水平深入到微觀的分子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科學的發展。

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中最活躍的前沿包括: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免疫學、生態學。由這些前沿引伸出的核心問題的探索包括:生命的起源,物種和生態系統的進化,遺傳發育及其在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層面的調控、蛋白質的分類、結構與功能、細胞信號轉導行為與腦的認知等[4],這些核心問題都包含著急待解決的化學問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也成為了當今世界最為活躍的科技領域。

4 結語

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體內物質分子運動,有學者認為可以“把生命理解成化學”。雖然,生命過程不能簡單地還原為簡單的化學過程,但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機理,從分子層次上來了解生命問題的本質,揭示生命運動的規律,將會對人類認識生命提供基礎。作為本科學生,不僅要學習化學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過程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

參考文獻

[1] 杜琳瓏,馮定坤,韋建前.生命科學與諾貝爾化學獎[J].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6(3):72-74.

[2] 謝放.中外文化發展歷程[M].吉林:長春出版社,2013.

篇4

為了在本學期更好的做好初二物理教學工作,使143班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特定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所承擔的是143班的物理教學,143班共41人,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基礎薄弱,個別學生小學數學都未掌握。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作業馬虎,抄襲作業嚴重且寫字不認真,部分學生學習刻苦,但十分吃力效果不好,這主要是學習方式方法的問題。

二、教材分析

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系實際,適當降低難度,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于掌握知識,又利于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材采用了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做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教材。盡量使用多媒體教學。

三、學年的教學總目標何總的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對物質的形態及變化,有利于認識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2)對聲、光、電、熱、磁等自然現象的進一步了解。

(3)具有實驗操作積極性,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工具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經歷觀察自然現象的過程,有了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夠在觀察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對擬定探究計劃,制定實驗方案的能力進一步培養。

(4)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對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對大自然的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愿望。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

(3)有將自己的見解公布于眾的愿望,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講解。

(4)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愿望。

教學目標:

第一章聲現象,使學生初步認識聲產生和傳播的條件,了解聲音的特性,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知道噪聲的途徑與防止。

第二章光現象,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特點。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知道白光是色光組成的。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通過實驗,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了解凸透鏡的成像應用。

第四章物態變化,能區別固、液和氣三種物態,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測溫度,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又節約用水的意識。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從能量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會讀,會畫簡單的電路圖,了解串、并聯電路的特點,能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知道電流,會使用電流表,知道串聯電路電流的特點,了解家庭電路,有安全用電的意識。

篇5

本學期繼續使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書,這套教科書是在我區原《高中物理學習講義》的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新大綱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學習講義》在我區連續試用了11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形成了我區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特色。經過修改后的這套教科書,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學習講義》的基本特點,并且根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的精神,對教科書的內容、教學要求以及課后的習題等都進行了調整和修改,注意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有助于高一學生的學習。

根據新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的精神,在使用該教材進行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學習新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點,樹立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思想,根據各校、各班的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教學計劃和和教學目標要求,滿腔熱情地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二、本學期教學進度安排第一章 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6課時

第二章 直線運動 9課時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6課時

第四章 物體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 6課時

期復習與練習

第五章 物體的平衡 4課時

第六章 圓周運動 6課時

第七章 萬有引力 6課時

第八章 功 動能定理 5課時

學生實驗 7課時

期末復習與練習中國教育查字典語文網 chazidian.com

三、幾點說明:

1.建議期中練習前教學進度控制到第四章結束。

2.在教學中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首先是會考要求與要求的關系,高一學生的文理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過早的向要求靠攏;第二是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關系,特別注意九、十兩個月起始階段的教學要求一定要適當,這套教科書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希望在教學中認真體會,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第三是知識的形成過程與講練習題的關系,切忌以講練習題替代學生的認識過程。

3.對于學生實驗,教材中將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實驗的起始位置,請任課教師有計劃地安排實驗內容與進度,注意從一般的實驗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以形成良好的實驗素質和實驗習慣。

篇6

要學好任何1門課程,都要有適合自己地、良好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オ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要學好物理課,首先要重視各學科的橫向關聯作用,比如:語文的閱讀能力就直接影響物理知識的學習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數學知識在物理課中有目的抹移應用就是物理學習中的計算能力。第二要重視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要有意識、有目標的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第三要重視在群體學習過程中樹立獨立思考、分析、歸納結論的意識,要自偶培養良好的獨立作業能力。第四要重視探索自己學習道路上的未知領域,學會科學的探索,嚴謹的分析是打開未知領域之門的金鑰匙。具體來說,要學會使用物理課本,明確學習目標,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探尋好的學習方法,加強訓練,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只要你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你一定會學好初二物理的~!^_^

1.自學:每天看課本自學幾十分鐘的物理2.動手:做幾項小實驗3.做題:自己找一些物理題做一做4.輔導:報課外班或找輔導老師,進行更深入的學習5.總結:將書上的公式、以及解題的固定思路總結在一個本上,并將它們記牢

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是不同的 因此你要有一個自己的學習方法 只有這樣擬才會有一個好成績。其實學好物理也不是太難:只要你每天堅持觀察身邊的事物的特點搞清楚它的原理再通過大腦的思維考慮一下。至于學習計劃你可以:(1)每天多找點物理題做做 特別是那種實驗題一定要多思考多想 要是遇到不懂的題就要多問或者去查資料等;(2)物理還要常背背概念和公式等;只要你能做到這幾點就行了 加油吧?。?!

1.背公式2.做題目,多練習,將不會的多練,爭取不用大量思考。3.運用知識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解決問題。4.復習和預習知識。

篇7

一.基本情況:

九年級四個班,每班現有學生85人。從上期末的物理考試成績來看,優生人數少,差生面廣。這就給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然后,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要看到學生的積極的一面,對于消極的一面要揚長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個班級的物理教學成績。所以本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提高優生率和及格率。

二.具體措施

1、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工作核心,以扎實開展課程改革為教學工作重點;優化教學管理,真正做到學生在玩中學,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幫助學生掌握好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領會本科目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因為新教材其靈活性加強了,難度降底了,實踐性變得更為明確了。教師必須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對于每一項要求要落到實處,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難度。

2、注重教材體系,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新教材不僅在傳授文化知識,更注重于培養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類實驗,做到一個一個學生過好訓練關,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練為止。迎接五月份的理化生試驗考試。

3、講求教學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努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不能默守陳規,應該要時時更新教學方法。本期我要繼續實踐好雙向交流法,使得受教育的學生:學習的觀念更新,學習的內容科學,學習的方法優秀。

篇8

【關鍵詞】學習興趣;無機及分析化學

一、引言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環境、材料物理、油氣儲運、給排水、食品工程、安全工程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 其教學質量對于奠定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基礎,實現專業培養目標,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等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稛o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有機融合了《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基礎化學課程,學習內容多,且知識點較分散,有些內容又很抽象,理解較難, 公式多且適用條件復雜,使很多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源動力,是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關鍵所在。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綠色化學教育的改革

對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的興趣,筆者結合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提出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一) 強化教師素質,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應重視塑造自身的授課形象。 教學過程實際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教師如果注意利用學生這個特點,就能給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適當的引導。由于無機及分析化學中需要描述的內容很多,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對教材內容進行統籌安排,尋找一些具有啟發意義、思考價值和頗有情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另外還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讓學生體會到課程的魅力和教師的風范,渴望學習這門課程。

(2)要求老師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能夠營造生動的課堂氣氛,講課有一定的激情,聲調抑揚頓挫, 這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的興趣。為了在教學中多聯系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作用,教師要自己經常閱讀和收集各類科技信息,將最近的科研成果以及自己科研感想,在教學過程中傳遞給學生, 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例如,作者一直從事分析化學研究工作,在講授“吸光光度法”時,向學生簡單介紹了自己通過光譜儀器進行大氣中污染物的測定工作;在講授“酸堿滴定法”時,介紹了自己如何利用所學知識對果蔬及其制品中的有機酸如蘋果酸和草酸等進行的測定;這些內容要么趨向前沿、反映現代,要么趨向實際應用,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從而起到培養興趣及探索創新精神的作用。

(二) 重視緒論教學,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緒論教學是學科教學的開始,緒論的講授可以讓學生明白教材的主旨和篇章結構,幫助學生建立教材的知識體系輪廓。上好緒論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只是培養興趣的開始; 教授不同專業學生,緒論課要有針對性的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意義。這部分內容可以結合生產實際和材料物理專業的特點,多舉一些日常生活、材料類工業生產中較熟悉的實例 (針對材料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方法等),通過這些生活實例,使之認識到這門課程不僅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有關,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1)優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的關鍵在于對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在有效的學時下保證較好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認真組織講課程序,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合理地精簡與材料物理專業聯系較少的純化學理論以及中學或其它課程重復的相關內容,省去一些繁冗的公式推導和證明。不同章節的內容密切和材料物理專業融合, 比如在“化學鍵與分子結構”一章中價鍵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對了解合成材料的性質和反應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將上述理論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系”中,波粒二象性、薛定諤方程等作為一般介紹,而元素化學部分,學生在高中期間已經具有較好的基礎,只做簡單的變化規律分析即可。

(2)精心設疑采用問題教學。問題能夠激起疑惑、促進思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一些重點知識設置成一連串的問題,使學生產生疑問,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考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 講“稀溶液依數性”的時候,筆者以一些與稀溶液依數性相關的生活現象為引子,作為整堂課的導語。如“為什么腌咸菜的水冬天不易結冰?”“為什么下雪以后,公路要撒融雪劑?”“為什么化肥施多了,植物會被‘燒死’?” 給學生講授溶液的滲透壓時,可以先給學生提出疑問,是否知道護士給病人輸液將藥物溶在什么液體里? 它們的濃度是多少?通過設疑,使學生對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有目的的學習。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化學教學中,許多微觀過程是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此時如果借用多媒體,就可以把化學微觀世界呈現在大家面前,讓抽象變得具體,讓枯燥變得生動,同時也讓化學學習變得更加直觀、更加有趣。例如在滴定終點時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很難把握,利用課件用動畫的形式把常見指示劑在終點時的顏色變化形象的演示出來,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避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操作不當和終點顏色判斷不準確而造成體積誤差,這樣既直觀、生動、經濟,又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達到了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實現的效果。

(4)理論聯系實際。課堂教學除了注重課堂設疑,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之外,教師還應注重理論教學與實際的聯系,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該課的實用性得到證實。例如,在學習溶液這一章,講授氣體溶解度與飽和蒸汽壓關系時,提出為什么打開汽水瓶蓋時有氣泡產生?在講化學反應速率時,結合工業合成氨的具體狀況,探討如何提高反應速率,增加氨的產量,等等。通過聯系實例,讓學生感覺到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揭示生產和生活中許多所以然,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及靈活應用所學基本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建立一套“以筆試為主體,多種形式并存的考試評估制度”

采用靈活的考試形式,那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肯定會大大提高。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革現有的一考定結果的應試方式,變為貫穿課程始終的、多方式的測試,如可以實行階段考,這樣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多一些靈活性、創造性、實踐( 至少是模擬實踐) 性的考題,如可以讓學生寫寫學習心得等,這樣既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又可以作為改革的一種手段。

三、結束語

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科學。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愉快主動地學習。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以趣激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接受新知識,學好無機及分析化學。

參考文獻:

篇9

九年級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和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現做計劃如下:

一、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二、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新精神用于教學中。

2.將演示實驗變為分組實驗。

四、實驗措施:

1.對所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要填寫實驗通知單和實驗記錄。

2.嚴格要求,按程序進行操作。

3.認真組織,精心輔導。

4.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競賽活動。

5.積極組織并指導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

五、實驗配檔: 周次 日期 實驗內容 課時 備注 1 8.28-9.3 1.天平的使用 2.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2 9.4-9.10 測量物質的密度 3 9.11-9.17

4 9.18-9.24 1.阻力對物質運動的影響2.二力平衡的條件

5 9.25-10.1 1.測力計的使用2.重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 摩擦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6 10.2-10.8 國慶假期

7 10.9-10.15 杠桿平衡條件

8 10.16-10.22 1.比較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 2.壓力作用效果跟社么因素有關

9 10.23-10.29

10 10.30-11.5 浮力大小等與什么

11 11.6-11.12 斜面機械的效率

12 11.13-11.19 1. 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2.重力勢能大小與什么有關

13 11.20-11.26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14 11.27-12.3

15 12.4-12.10

16 12.11-12.17

17 12.18-12.24

18 12.25-12.31

19 1.1-1.7 元旦假期

20 1.8-1.14

21 1.15-1.21 期末復習

22 1.22-1.28 期末復習

篇10

關鍵詞:無監督離散化;集成學習;分類數據;相似性;譜聚類

中圖分類號: TP391; TP18

文獻標志碼:A

Abstract: Some algorithms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can only deal with discrete attribute values, while in real world many data sets consist of continuous data values. An unsupervised method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 of discretization. First, Kmean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artition the data set into multiple subgroups to acquire label information, and then a supervised 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the divided data set. When the process was repeatedly executed, multiple discrete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se results were then integrated with an ensemble technique. Finally, the minimum subintervals were merged after priority dimensions and adjacent interval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neighbor relationship of data, where the number of subintervals was automatically estimated by preserving the correlation so that the intrinsic structure of the data set was main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pplying categor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such as spectral clustering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example, its clustering accuracy improves by about 33% on average than other four methods. Discrete data attained can be used for some data mining algorithm, such as ID3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Key words: unsupervised discretization; ensemble learning; categorical data; similarity; spectral clustering

0引言

現實世界的數據很多都是呈連續屬性,但是大部分機器學習算法(如決策樹算法),只適合處理離散屬性值。為了能夠很好地應用這些算法,需要對連續屬性值的數據進行離散化處理,使其轉變為離散屬性。因此,離散化是一種重要的預處理技術,尤其在頻繁項集發現應用中很重要[1],離散化是指將數值的值域劃分為若干區間,將這些區間標號變為離散屬性。離散化算法要求能識別連續屬性與離散屬性的對應關系。對訓練樣本進行離散化處理,有如下優點:1)離散化可以降低機器學習的復雜度,對ID3學習算法的訓練樣本進行離散化處理后,其學習率比動態算法提高了,這點在將連續屬性轉變為離散屬性[2]中得到驗證。2)可將連續數值劃分為可被人類理解的結果,如可將學生成績分為及格、中等、優秀等。

根據離散化過程中區間的劃分可分為自底向上(bottomup)和自頂向下(topdown)方法:前者這個是指代“自底而上”嗎?若是的話,只有關于前者的描述,沒有對于后者的論述嗎?請明確。是將初始的每一個屬性值作為一個區間,然后迭代地合并相鄰區間,利用停止準則結束離散化,最終將連續屬性離散成數目少、有實際意義有代表性的若干個區間;而后者是個相反的過程,將最小與最大的屬性值作為一個區間,然后逐步進行劃分得到最終的離散結果。有監督算法和無監督離散化算法,可根據數據是否具有類別信息來區分。靜態和動態的離散化:前者僅僅考慮單個屬性,執行過程獨立于學習算法;后者考慮屬性之間的聯系,并在分類器被建立的同時執行,如ID3、C4.5決策樹。單屬性和多屬性離散化:前者是在離散每一個連續屬性時,均以一個獨立于其他屬性的方式對屬性值進行合并或分割;后者還會考慮到屬性與屬性之間的相關性,如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無監督關系保持離散化方法[3]。

1相關研究

典型的有監督的算法如ChiMerge[4],通過測試相鄰區間的卡方值來確定是否合并,但要設定參數閾值會產生很多缺陷;改進的Chi2[5]通過數據間的不一致率來作為區間合并的停止準則,但會降低原始數據的可信度,產生分類錯誤。Yang等[6]首先提出了成比例的k區間離散化方法,通過按比例地修改區間大小和區間數來調整離散化偏差和方差,以適應Naive貝葉斯分類器,該算法是小樣本的優化問題,不適合于大數據的處理?;趨^間距離的離散化算法[7]需要用戶定義區間數目。

針對無標簽的數據進行離散化,即無監督的算法,在Dougherty等[8]提出的算法中最簡單的為等寬與等頻率的算法,雖然都易于實現,但都忽視了數據分布信息,因而區間邊界的確定不具有代表性;Kmeans離散化方法,對于數值型的離散化而言,采用歐幾里得距離作為區間劃分的依據缺乏理論根據。此外,該算法依靠用戶來指定區間數目,不能自動確定區間數;保持關系的離散化方法,考慮屬性間的相關性通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降維的方法來離散,對于高維非線性可分的數據離散效果不佳;基于混合概率模型的無監督離散化方法[9],將數值屬性的值域劃分為若干子區間,再通過貝葉斯信息準則自動的尋求子區間數目和劃分方法,在離散化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屬性離散化時間可能相差較大。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有:監督算法是類屬性關系最大化(ClassAttribute Interdependence Maximization, CAIM)算法[10],綜合考慮類與屬性之間的相關性,通過最大化相互依賴性來選擇合適的切斷點,能很好地保持數據的內在結構,可能會導致劃分的區間數目與類數之間過擬合;以及后來提出的基于類屬性應變系數(ClassAttribute Contingency Coefficient, CACC)的離散化算法[11],即類屬性相關系數的離散化算法。

無監督離散化方法分為基于樹的無監督離散化方法[12]和基于核函數的無監督離散化方法[13]。前者是建立樹的模型,切斷點的位置選擇在左邊和右邊的對數似然最大化;后者是計算區間中點的得分函數來選擇切斷點的位置。最后都通過交叉驗證的方法自動尋求劃分停止的位置,這種自上而下的方法可能導致區間數目過多,丟失的信息也比較多。

4結語

本文提出了一個基于集成學習的無監督離散化方法,其新穎之處有兩點:1)利用集成學習的方法創建最小區間;2)根據數據集原始空間與離散空間的鄰居相似性進行區間的合并,以盡可能保持數據內在結構。實驗表明,所提算法的離散化過程能較好地保持數據集的內在結構,且離散化后的平均區間數較小。

但是本文的方法有一個缺點,即其計算復雜性較高。當Kmeans劃分數據集K=N時,Kmeans的計算時間為O(N1.5),CAIM的計算復雜度則為O(N2.5),合并的過程則為O(dN2),所以本文算法的計算復雜度為O(N2.5)。如何降低其計算復雜度是未來需要完成的工作。

參考文獻:

[1]SRIKANT R, AGRAWAL R. Mining quantitative association rules in large relational tables [C]// Proceedings of the 1996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New York: ACM Press, 1996: 1-12.

[2]CATLETT J. On changing continuous attributes into ordered discrete attributes [C]// 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Working Session on Learning on Machine Learning, LNCS 482. Berlin: Springer, 1991: 164-178.

[3]MEHTA S, PARTHASARATHY S, YANG H. Toward unsupervised correlation preserving discretiz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05, 17(9): 1174-1185.

[4]KERBER R. ChiMerge: discretization of numeric attributes [C]//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nlo Park: AAAI Press, 1992: 123-128.

[5]LIU H, SETIONO R. Chi2: feature selection and discretization of numeric attributes [C]//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ol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5: 388-391.

[6]YANG Y, WEBB G I. Discretization for naiveBayes learning: managing discretization bias and variance [J]. Machine Learning, 2009, 74(1): 39-74.

[7]RUIZ F J, ANGULO C, AGELL N. IDD: a supervised interval distancebased method for discretiz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08, 20(9): 1230-1238.

[8]DOUGHERTY J, KOHAVI R, SAHAMI M.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discretization of continuous features [C]//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5: 194-202.

[9]LI G. An unsupervised 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ixture probabilistic model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02, 25(2): 158-164.(李剛.基于混合概率模型的無監督離散化算法[J].計算機學報,2002,25(2):158-164.)

[10]KURGAN L A, CIOS K J. CAIM 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04, 16(2): 145-153.

[11]TSAI C J, LEE C I, YANG W. A discret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lassattribute contingency coefficient [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8, 178(3): 714-731.

[12]SCHMIDBERGER G, FRANK E. Unsupervised discretization using treebased density estimation [C]// PKDD 2005: Proceedings of the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LNCS 3721. Berlin: Springer, 2005: 240-251.

[13]BIBA M, ESPOSITO F, FERILLI S, et al. Unsupervised discretization using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7: 697-701.

[14]BORIAH S, CHANDOLA V, KUMAR V. Similarity measures for categorical data: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8th SIA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Philadelphia: SIAM, 2008: 243-254.

[15]ZHANG S, WONG H S, SHEN Y. Generalized adjusted rand indices for cluster ensembles [J]. Pattern Recognition, 2012, 45(6): 221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