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燃氣催化劑技術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8: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天燃氣催化劑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焦爐煤氣;煤制天燃氣;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硫化物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D94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02-014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7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的消費量也不斷增加,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與消費國、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與消費國、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在能源加工和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困擾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超過1100億元。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汽車尾氣排放已成為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非采暖期城區機動車輛排放的CO、HC和NOx已分別占單項總排污的60%、86.8%和54.7%。在目前使用的各種汽車代用燃料中,天燃氣作為最清潔的民用燃料及車用替代能源,由于其自身對大氣環境污染小等特點,成為最理想的清潔燃料。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在目前能源供應和節能減排環保要求的形勢下,發展清潔能源已勢在必行。
工藝介紹:煤制天燃氣(SNG)共分為五個主要工藝過程:預凈化工序、壓縮工序、脫苯工序、變換脫硫工序、變壓吸附工序。
1 煤氣預處理
焦爐煤氣凈化在國內是十分成熟的工藝技術,但由于焦爐煤氣來源不同,氣相組成及雜質含量不盡相同。對焦爐煤氣中雜質組分(除硫化物外)的凈化手段也多種多樣。焦爐煤氣的預凈化主要是脫除焦爐煤氣中的粉塵、焦油、萘。由于焦爐的粗煤氣出口壓力不高,需通過復式壓縮機組對焦爐煤氣進行加壓脫萘在采用較低溫度下油洗的辦法,油洗處理后的焦爐煤氣中因仍然含有萘、焦油及粉塵等。所以粗脫焦油脫萘需要采用兩臺吸附器切換使用。
2 焦爐煤氣壓縮
焦爐煤氣壓縮機是SNG項目中十分重要的動力設備,由于焦爐煤氣中含有焦油、塵埃等,對壓縮機的葉輪是致命的傷害,為保證壓縮機的連續正常運轉,最好選擇往復式壓縮機。盡管焦爐煤氣含有焦油及塵埃等雜質,經過粗脫萘和焦油,通過蒸汽的定期吹掃,能夠保證壓縮機在一定周期連續穩定運轉。主機冷卻形式采用噴軟化水或柴油,防止雜質對缸體產生影響,雜質則隨軟水一起排出。
3 脫苯工序
經過粗脫萘的焦爐煤氣,經過氣柜緩沖后壓力約4kPa,溫度40℃,其中12000Nm3/h焦爐煤氣進入焦爐煤氣鼓風機加壓至35kPa?G后進入TSA系統脫苯,脫苯后的10000Nm3/h焦爐煤氣送出界區去發電裝置,2000Nm3/h、15kPa的脫苯再生氣送界外焦化裝置洗苯系統。
變溫吸附裝置再生所需的熱介質通過電加熱器升溫、冷吹氣冷卻器冷卻,形成吸附(A)、降壓(D)、加熱(H)、冷吹(C)、升壓(R)的再生循環。再生氣來自脫苯氣,脫苯氣首先進入處于冷吹步序的凈化器,再通過換熱器升溫至160℃,進入處于加熱再生步序的凈化器,最終的再生廢氣經冷卻器、氣液分離器后去焦化裝置洗苯系統,約4小時再生一次。
4 變換脫硫工序
焦爐煤氣中CO含量約為8.4%(干基),H2含量約為56.18%,為獲得盡量多的氫氣,須對焦爐煤氣進行全氣量變換反應,增加H2含量。變換反應方程式如下:
CO+H2OCO2+H2+Q
在催化劑作用下,原料氣中的CO與H2O反應生成相應量的CO2和H2,并放出大量反應熱。
因焦爐煤氣具有硫含量較高的特點,適合采用耐硫變換工藝。鈷鉬系催化劑具有有機硫加氫轉化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有機硫含量。鈷鉬系催化劑活性高,特別是低溫活性要比鐵鉻系高得多,使用鈷鉬系催化劑可以降低催化劑裝量,減小反應器體積。
耐硫變換工藝裝置主要有中變工藝、中串低工藝、全低變工藝和中低低工藝等。因全低變工藝具有溫度低、蒸汽消耗少、易于操作、操作成本低等優點,故變換采用全低變工藝。
在PSA提氫裝置中變換氣壓力具有較寬的活性溫區。其活性溫區一般在170℃~480℃之間,這是能夠應用于全低變工藝的基本保證,其具有良好的耐低硫、抗高硫及抗毒性能。原料氣體H2S濃度在50~500mg/Nm3均可長期穩定運轉。硫化后強度亦可提高30%~50%。采用全低變工藝,一段催化劑可使用3年或更長。
焦爐煤氣中的有機硫經過耐硫變換后大部分轉化為無機硫,PSA系統要求脫硫后氣體中總硫≤5mg/Nm3,由于變換氣中硫含量不高(
在凈化系統中包括吸附器、相應數量的閥門、加熱器、冷卻器等設備。吸附器均采用復合床,在一臺吸附器內分別裝填至少兩種不同的吸附劑,每臺吸附器分別經歷吸附、降壓、加熱(吹掃)、冷卻(吹掃)、升壓等過程,實現焦爐煤氣脫苯。吸附劑采用脫苯氣再生,再生廢氣送焦化系統洗苯裝置回收苯后,焦爐煤氣送本裝置循環利用,不產生再生廢液。
5 變壓吸附(PSA)工序
變壓吸附工藝過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吸附劑對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吸附能力隨著壓力變化而呈現差異的特性,對混合氣中的不同氣體組分進行選擇性吸附,實現不同氣體的分離。變壓吸附過程在加壓下進行吸附,減壓下進行解吸。由于吸附循環周期短,吸附熱來不及散失,可供解吸之用,所以吸附熱和解吸熱引起的吸附床溫度變化一般不大,波動范圍僅為幾攝氏度,可近似看作等溫過程。變壓吸附工作狀態是在一條等溫吸附線上變化。為了有效而經濟地實現氣體吸附分離凈化,除了吸附劑要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外,吸附劑的再生方法也具有關鍵意義。因此,選擇合適的再生方法及吸附周期時間,對吸附分離法的工業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減壓解吸方法有下列三種,其目的都是為了降低吸附劑上被吸附組分的分壓,使吸附劑得到再生:(1)降壓:吸附床在一定壓力下吸附雜質組分,然后通過降壓方式(通常降至接近大氣壓),使被吸附組分解吸出來。采用降壓方式,被吸附組分解吸不太充分,吸附劑再生不太完全。(2)抽真空:吸附床降到大氣壓后,為了進一步減小被吸附組分的分壓,可用抽空的方法來進一步降低吸附床壓力,以得到更好的再生效果。(3)沖洗:利用較純凈的產品氣或者其他適當的氣體通過進行再生的吸附床,被吸附組分的分壓隨沖洗氣通過而下降。吸附劑的再生程度取決于沖洗氣用量和沖洗氣純度。
通常在變壓吸附過程中根據被分離的氣體混合物各組分性質、產品要求、吸附劑的特性以及操作條件來選擇幾種上述的再生方法配合實施。
PSA工序由PSA-CO2/R、PSA-CH4、PSA-H2三套PSA系統組成:
5.1 PSA-CO2/R系統
脫硫后的變換氣與返回氣混合后在1.0MPa壓力下經氣液分離器后,進入PSA-CO2/R系統。PSA-CO2/R系統是由8臺吸附器和一系列程序控制閥門構成的變壓吸附系統。在PSA-CO2/R系統中,任一時刻總是有吸附器處于吸附步驟的不同階段,由入口端通入原料,在出口端得到壓力0.95MPa的脫碳氣,每臺吸附器在不同時間依次經歷吸附(A)、均壓降(EiD)、順向放壓(PP)、沖洗(P)、均壓升(EiR)、最終升壓(FR)。順放氣與來自PSA-CH4系統置換廢氣混合后經加壓返回PSA-CO2/R前與脫硫后的變換氣混合作為PSA系統的原料氣;被吸附的CO2通過來自PSA-H2的沖洗氣的沖洗得到解吸,解吸氣經緩沖罐穩壓后輸出界區。
5.2 PSA-CH4系統
從PSA-CO2/R系統過來的脫碳氣作為PSA-CH4的原料氣由入口端通入,PSA-CH4是由8臺吸附器和一系列程序控制閥門構成的變壓吸附系統。在PSA-CH4系統中,任一時刻總是有吸附器處于吸附步驟的不同階段,由入口端通入原料,出口端得到的吸附廢氣作為粗氫氣進入PSA-H2系統;每臺吸附器在不同時間依次經歷吸附(A)、均壓降(EiD)、置換(RP)、逆向放壓(D)、抽真空(V)、均壓升(EiR)、最終升壓(FR)。被吸附的CH4通過逆放、抽空得到解吸。逆放和抽空的氣體一部分經置換氣壓縮機加壓后返回做置換氣,大部分作為SNG產品經穩壓后輸出界區。置換廢氣與來自PSA-CO2系統的順放氣混合后經返回氣壓縮機加壓返回PSA工序入口與脫硫后的變換氣混合作為PSA工序的原料氣。
5.3 PSA-H2系統
從PSA-CH4過來的粗氫氣作為PSA-H2的原料氣由入口端通入,PSA-H2是由8臺吸附器和一系列程序控制閥門構成的變壓吸附系統。在PSA-H2系統中,任一時刻總是有吸附器處于吸附步驟的不同階段,由入口端通入原料,出口端得到的產品H2輸出界區;每臺吸附器在不同時間依次經歷吸附(A)、均壓降(EiD)、逆向放壓(D)、抽真空(V)、均壓升(EiR)、最終升壓(FR)。被吸附的雜質通過逆放、抽空得到解吸,解吸氣返回PSA-CO2/R作為再生沖洗氣,最后經PSA-CO2/R解吸氣緩沖罐穩壓后輸出界區。
6 結語
該工藝技術成熟,先進可靠,產品質量好、消耗定額低,“三廢”排放量少,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環保政策、能源政策和建設單位的發展規劃。煤制天燃氣(SNG)有效解決了焦爐煤氣的出路問題,變廢為寶,符合《河北省節約能源條例》的宗旨,為河北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以及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貢獻。SNG項目的實施大力推進雙向減排,為改善用能結構、促進節能減排起到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天然氣 凈化 有毒氣體 處理技術
一引言
近年來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大。然而從地層開采出來的天燃氣除含有水蒸氣外,通常還含有一些酸性氣體。這些酸性氣體一般是硫化氫、二氧化碳和 COS 與 RSH等氣相雜質。硫化氫是這些酸性氣體中毒性最強的一種。它在很低含量下就會對人體的眼鼻和喉部有刺激性。另外硫化氫對金屬具有腐蝕性。二氧化碳也是酸性氣體,其含量過高會影響天然氣熱值,在天然氣液化裝置中,它易成為固相析出,堵塞管道,同時它又不會燃燒,熱值為 0,故運輸和液化它是不經濟的。它們往往會腐蝕管線設備,污染環境,損害人類健康,作為化工原料會使催化劑中毒,影響化工產品質量,故必須脫除。接著將重點介紹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二凈化天然氣工藝介紹
2.1混合胺工藝
2.2Benfield工藝
Benfield溶劑是碳酸與催化劑、防腐劑的多組分水成混合物。供氣壓力在7 MPa以上,酸性氣體超過50%的工作條件,它都可以適應。
Benfield流程已被世界上600多座天然氣預處理裝置所應用,Hipure流程是由Benfield系統與胺系統聯合的混合方案。碳酸鉀除去大量的酸氣成分,胺溶液用于最后商品氣的純化。所有酸氣都從碳酸鹽再生塔的部抽出。該流程在天然氣預處理方面有著良好的可靠性記錄,其優越性已在印度尼西亞、阿聯酋的8套LNG裝置中充分得到顯示。Benfield流程的新型吸收劑P1:美國環球石油公司和聯合碳化物公司的有關機構經過上百種物質的篩選,研制出一種代號為P1的新型吸收劑,取代了常用的二乙醇胺(DEA)等物質。對于初建工廠,選擇P1吸收比DEA可減少25%塔高、5%~15%塔直徑以及5%~15%的能耗,同時CO在產品氣中的含量可明顯降低。對原裝置改用,可以提高產量和節約能耗。此外,P1吸收劑無毒、無泡沫、無腐蝕性,能滿足環境安全要求。
2.3 Sulfinol工藝
砜胺法凈化天然氣的工藝流程與醇胺法相同,差別僅僅是使用的吸收溶液不同。砜胺法采用的溶液包含有物理吸收溶劑和化學吸收溶劑,物理吸收溶劑是環丁砜,化學吸收溶劑可以用任何一種醇胺化合物,但常用的是二異丙醇胺(DIPA)和甲基二乙醇胺(MDEA)。砜胺法溶液的酸氣負荷幾乎正比于氣相中酸氣分壓,因此,處理高酸氣分壓的氣體時,砜胺法比化學吸收法有較高的酸氣負荷,因為砜胺溶液中含有醇胺類化合物,因此凈化氣中酸氣含量低,較易達到管輸要求的氣質標準。由于砜胺法兼有物理吸收法和化學吸收法二者的優點,因而自1964年工業化以來發展很快,現在已成為天然氣脫硫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該方法不能深度脫硫,常用于硫的粗脫,與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2.4低溫甲醇洗工藝
低溫甲醇洗技術自20世紀50年代由德國林德公司和魯奇公司開發使用以來,以其優越的性能,在化肥工業、石油工業、城市煤氣工業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低溫甲醇洗因用途的不同而采用的再生解析過程流程有所不同。低溫甲醇洗法用于天然氣凈化過程具有以下特點:溶解度高,甲醇在低溫高壓下,
2.5 膜分離工藝
膜分離原理是在薄膜的表皮層中,有許多很細的毛細管孔,這些孔是由膜基體中非鍵合材料組織間的空間所形成的,氣體通過這些孔的流動主要是knuden流(自由分子流)、表面流、粘滯流及篩分機理聯合作用的結果,其中粘滯流不產生氣體的分離,根據knuden流機理,氣體的滲透速率與氣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三 天然氣工藝技術的前景
“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天然氣凈化技術的發展勢頭較為強勁,其中關于處理酸性含硫天然氣占據較大比重。50多年來,國內的天然氣凈化技術通過自主研發與引進相結合,基本形成了能滿足高、中、低含硫天然氣凈化的處理技術,獲得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及專有技術,能滿足國內大多數氣田的建設需要。但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及對清潔能源的巨大需求讓現有的凈化技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對現有天然氣凈化技術朝著節能、環保型邁進提供了足夠的發展動力和更為廣闊的上升空間。天然氣的凈化技術應該朝著更加先進的發展方向發展:
(1)實現功能性有機胺程序化設計合成。
(2)進一步的加大重力脫硫技術的研究力度。
(3)環境友好型的生物脫硫技術將逐步發展壯大。
(4)進一步的探索液相氧化還原計算軟件。
(5)深入開展配方溶劑模擬計算軟件的開發。
(6)滿足新環保標準的硫磺回收技術分析。
參考文獻
[1]劉勇、劉蓉、涂彥,《中等潛硫量天然氣和煉廠氣的掙化處理技術》,《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5,04.
[2]劉家洪、康智、周平、王遠江,《高含硫天然氣凈化廠設計特點》《天然氣與石油》2006,03.
[3]周平、陳運強、彭磊、杜通林、肖秋濤,《天然氣凈化廠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天然氣與石油》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