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8 13:11: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視覺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視覺設計

篇1

關鍵詞:知覺 意向 視覺媒體 視覺思維 設計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1C169)

1 知覺、意向、視覺思維

知覺是人通過感覺器官對外界事物的認識,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從生理上看,視、聽、觸、聞是人對自然界感知的主要器官。知覺是生理器官的“感知”加上心理的“認知”而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這也是人們認為知覺包含著人的思維活動的原因。“視知覺”、“聽知覺”是人的最重要的知覺,是人對外界事物認識的主要通道。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繼承和發展了韋特海默關于知覺和創造性思維的研究,從更高的角度探究了視知覺的理。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一書中以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切知覺中都包含著思維,一切推理中都包含著直覺,一切觀測中都包含著創造”。在《視覺思維》這本專著中,他不僅進一步闡述了視知覺的理問題,而且還闡明了“視覺意象”在一般思維活動,尤其是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麥金是正式使用視覺思維概念的第一人。他根據自己的研究對這一概念做出了獨特的概括和界定。他指出,視覺思維借助3種視覺意象進行:一是人們看到的意象(觀看);二是我們用心靈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們的構繪,即隨意畫成的東西或繪畫作品(構繪)。雖然視覺思維可能主要出現在視的前后,或者僅僅出現在想象中,或者大量出現在使用鉛筆和紙的時候,但是有經驗的視覺思維者卻能靈活地運用這3種意象。他們發現觀看、想象和構繪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將其表述為意象思維、直覺思維或審美直覺思維,也許會更為恰當。麥金關于視覺思維的定義的最大特點就是富于操作性,可以看做是視覺思維概念的一種操作性定義。

結合普通心理學關于思維的定義,以及阿恩海姆和麥金關于視覺思維的解釋,我們可以形成對視覺思維這種心理活動的基本認識。視覺思維就是指人類在視覺感知的基礎上,對視覺意象進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尋求含意、達到一定目的的心理過程。視覺思維是一種積極的理性活動,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把握。它自始至終借助意象,在觀察、想象、構繪等形式的不斷交替和變化中進行創造性活動。

2 視覺媒體

視覺媒體是指通過圖形、符號等視覺方式接受信息的媒體,如報紙、雜志、畫冊等。視覺媒體是人類最豐富的信息來源。凡是能為人類視覺系統所感知的物體的視覺形象統稱為圖像。事實上,文字、圖形最終都是以圖像的形式呈現的,但是由于計算機表示、處理和顯示圖像的方法不同,我們一般將它們看作是不同的媒體。因此,視覺媒體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2.1 位圖圖像

位圖圖像是對視覺信號直接量化得到的一種視覺媒體。它將原始的視覺信號離散化為空間的點,稱為像素。對像素的顏色、亮度(或灰度)加以數據描述,得到圖像數據,將這些數據作為文件存儲,即為圖像文件。在顯示時,像素與顯示器的顯示點一一對應,故稱為位圖影射圖像,簡稱位圖圖像。

2.2 矢量圖形

圖形是對圖像的一種抽象,它不直接描述圖像的每一個點,而是依據某個標準對圖像進行分析,抽取實體特征,形成產生圖形的算法,并以一組指令的形式存儲。顯示時執行指令,即可產生屏幕圖形。圖形上的點的位置通常用矢量來描述,故稱為矢量圖形。由于存儲的是繪圖程序,所占用的存儲空間比位圖圖像小得多,但是顯示時要花費較多的計算時間。矢量圖形描述物體的輪廓(大小和形狀)比較容易,也可以表現曲面、光照、材質的效果,但是對于復雜的彩圖,算法描述和計算的困難很大,效果不理想。

2.3 視頻、動畫

視頻、動畫是動態圖像,是連續漸變的靜態圖像或圖形序列,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的運動視覺的一種視覺媒體。如果序列中的單幀圖像是攝取實景得到的真實圖像,則稱其為影像視頻,簡稱視頻。如果序列中的單幀圖像是人工或計算機產生的圖像,則稱其為動畫。動態圖像具有實時運動感和自然真實感。

2.4 符號

符號是信息的一種抽象的表示形式。符號可以表示數值,也可以表示語言、文字。特定的符號可以表示物體或事件。

2.5 體圖

這是運用科學計算可視化技術,將三維空間數據轉換為可視圖像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視覺媒體技術與MCAI系統媒體。體繪制技術可以把三維空間樣本直接轉換為屏幕圖像,準確重現原始的數據場。層析成像技術可以根據物體外部所獲取的某種物理量的數據,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成像技術,重建物體特定層面上的二維圖像,并在一系列二維圖像的基礎上構造出整體三維圖像。醫學上的CT、核磁共振儀、分子模型構造、流體力學計算等都得到了應用.

3 視覺媒體設計與視覺思維

視覺圖像可以準確地傳達信息內容。從設計者角度來說,視覺圖像有其他信息傳遞方式沒有的天然優勢。從受眾角度來說,視覺心理左右受眾對信息的關注程度,視覺媒體設計階段則對視覺思維因素更加關注,因為這樣的關注往往能夠在設計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 視覺媒體設計需要視覺思維經驗

視覺不僅是一種直觀的感受經驗,更是一種思維的方式。視覺媒體設計要依賴于視覺思維的能力與經驗。當設計師針對某個特定的對象和題材進行設計前,腦海里會快速產生很多想法,這些想法有的來自靈感,有的來自經驗,但更多的是來自經驗,特別是視覺思維經驗。視覺思維經驗有很多,其差異性很大,但也存在著一些共性。例如,視覺思維中“層”的經驗。視覺感受到的是畫面,畫面在思維中是分層的,畫面內各種“層”都可以抽取成為設計元素,都能很直觀地讓人感受到畫面的邏輯,直接獲得視覺上的沖擊。雖然畫面元素眾多,但如果我們能用“層”的概念去解構這些作品,便會另有一番滋味。其實,層的利用已經不只局限在平面的畫面上,當今的3D電影也是視覺中“層”概念的另一個延伸。

在視覺思維中也有一些是個性的經驗。例如,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經驗。視覺思維面對的畫面客觀、真實、具體,反映著具有普遍現實意義和廣泛聯想的審美價值觀。抽象思維往往建立在視覺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既理智又夸張,不受物象光、色變化的限制,把人的思維與反思維、和諧與非和諧應用到了極致,在視覺上產生刺激、振奮、聯想之感。視覺媒體設計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經驗豐富與否,對設計的深度及展示的視覺媒體的內涵及水準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又例如,視覺思維的審美經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在人的眾多感覺中只須聽覺、視覺就能審美。視覺媒體需要美,審美要有思維,同一對象對于不同的人,即不同的思維(視覺思維)有不同的審美價值及審美觀,然而基本的審美觀具有較大的相同點。

人的思維是難于控制的,視覺往往是啟發、誘導思維的因素,審美會隨著視覺及視覺思維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共性的視覺思維與個性的視覺思維存在于一切視覺思維之中,共性的視覺思維客觀地反映事物的表象,個性的視覺思維能深刻的呈現設計者對視覺媒體的理解與展示。

3.2 視覺媒體設計需要良好的視覺思維

視覺媒體能夠傳達視覺形象,視覺形象能夠在一定層面準確地傳達信息內容,視覺媒體設計即上述符號、圖像圖形的設計。視覺媒體設計是近年來發展很快的一個設計、研究領域。視覺媒體設計獨特的視覺空間和心理空間的表現技術,把對過去的經驗和體驗提升到對虛擬的現實體驗,其目的,就是由視覺形象準確地傳達信息內容。

視覺媒體設計就是視覺思維后的創造,這種設計能力或者說創造能力除了自我約束、刻苦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之外,與視覺思維的經驗,視覺思維的能力及個人的瞬間靈感有關,主要與視覺思維經驗,視覺思維能力有關。當面對媒體設計對象時,意象思維、直覺思維或審美直覺思維使設計者對設計對象做出自身獨特的理解、判斷與概括,并在上述基礎上進行設計與創造。

當設計教學用視覺媒體時,視覺引起的思維主要是媒體展示的內容是否與教學內容一致,是否能讓學習者容易理解,是否能更有效教學,對視覺媒體設計上不會思考更多的圖像,文字的色彩,變形等。然而,針對視覺廣告、平面廣告媒體這樣的視覺畫面設計的視覺思維就復雜得多,涉及色彩、線條、圖案、文字等等對心理的感受及沖擊,涉及個人喜好。或者說,視覺媒體的設計對對象的構建,更大程度地取決于設計者對對象多大程度成功地詮釋,也就是從思維的經驗介入到對事物的新的認識和思維。這種新的認識和思維即是良好的視覺思維能力。

視覺媒體設計所需的良好視覺思維能力涉及許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廣博的知識面和良好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廣博的知識面,能讓思維在視覺所涉領域很好地理解視覺對象,良好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能力在媒體設計時能使畫面的意義和寓意有足夠的深度并可引起更多想象與思維的空間。當然,廣博的知識面與良好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需要經過長期地學習、實踐和積累才能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著騰守堯譯.視覺思維[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傅世俠.關于視覺思維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2.

[3]華佳.視覺傳達設計與視覺思維[D].蘇州大學,2004.

[4]梁玥亮.簡論視覺思維[D].上海戲劇學院,2005.

篇2

(1)、界面清晰明了。允許用戶定制界面。

(2)、減少短期記憶的負擔。讓計算機幫助記憶,例:User Name,、Password、IE進入界面地址可以讓機器記住。

(3)、依賴認知而非記憶。如打印圖標的記憶、下拉菜單列表中的選擇。

(4)、提供視覺線索。圖形符號的視覺的刺激;GUI(圖形界面設計):Where, What, Next Step。

(5)、提供默認(default)、撤銷(undo)、恢復(redo)的功能。

(6)、提供界面的快捷方式。

(7)、盡量使用真實世界的比喻。如:電話、打印機的圖標設計,尊重用戶以往的使用經驗。

(8)、完善視覺的清晰度。條理清晰;圖片、文字的布局和隱喻不要讓用戶去猜。

(9)、界面的協調一致。如手機界面按鈕排放,左鍵肯定;右鍵否定;或按內容擺放。

(10)、同樣功能用同樣的圖形。

(11)、色彩與內容。整體軟件不超過5個色系,盡量少用紅色、綠色。近似的顏色表示近似的意思。

盡量考慮到使用者的感受,而不是主觀的表現。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實質就是對現實的審美認識與對審美認識的表現過程。

UI視覺設計也可以說是作為平面設計的一部分,也遵循平面設計的基本原則,要考慮到畫面各元素組合構成的形式與方法以及這種形式對人心理引起的共鳴。在完善這一些基本形式規律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其形式感對人的心理作用以及其表達人的感情的深與廣度,使其真正和設計的最終效果相一致,形成一個完美的、全新的整體形象。同時也要考慮到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如,重復與近似、漸變也發射、特異與對比、密集、機理等。

“以用戶為中心”的UI設計方法,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這一點在國內也經常被提起,但在事實的操作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蘋果公司喬布斯領導研制的新一代電腦Lisa,當時Lisa電腦的設計人員就認為,必須將立即執行的命令和需要用戶附加輸入的命令分開。他們決定在后者的命令末尾添加省略號“...”,比如“Save as...(另存為...)”。這個省略號提醒人們:軟件會顯示一個對話框提示用戶輸入更多信息(暗示當前命令發生之前還有別的情況)。會立即執行的命令末尾沒有“...”。

這條規則被廣泛運用,包括菜單和按鈕。Lisa計算機以及它的后來者MAC和Microsoft,采用這條規則在細節處理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個也是現在游戲包括很多運用軟件上上面常用的一些原則,這條規則被廣泛運用,包括菜單和按鈕。Lisa計算機以及它的后來者MAC和Microsoft,采用這條規則在細節處理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當一個產品成功打入市場的時候,人們看到的是其強大的功能,上乘的質量,周密的市場策略,合適的價格定為,甚至是美觀的包裝設計,而很少有人會將親和性的界面設計放在功勞簿上。例如現在的騰訊,1997年,現在的騰訊CEO馬化騰接觸到了ICQ并成為它的用戶,他親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當的難度,這使得ICQ在國內使用的雖然也比較廣,但始終不是特別普及,大多限于“網蟲”級的高手里。

1999年2月,騰訊在互聯網上推出OICQ的第一個測試版本包含的功能十分簡單,僅僅只包括簡單的在線即時通訊功能,但其界面設計令人稱贊不已,事實上,盡管到現在為止,騰訊已經先推出十來個版本以上的QQ軟件,但其界面仍然沒有任何改變,這表明,從一開始,騰訊OICQ軟件的界面設計是十分合理的。

當騰訊推出QQ之前已經有了很多的類似的及時通訊軟件。而騰訊的騰訊QQ在功能上面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那么很多人一直在質疑,為什么QQ能夠力壓群芳,最終幾乎接近壟斷中國在線即時通訊軟件市場?從功能上說,一直以來QQ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相比之下,其它在線即時通訊軟件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大家都是模仿ICQ。但QQ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原因不在于它的功能如何強大,而在于它的界面設計的十分合理,用戶操作簡單,相比較和QQ同時代的其它在線即時通訊軟件,如Sina pager、OMMO等,它們一開始的功能并不弱于QQ,特別是OMMO,其在一面世就推出了比QQ強大得多的功能,如電子郵件、網絡硬盤,過多的功能反而讓使用者覺得操作十分煩瑣,這是它之所以失敗的重要原因所在。其后幾個月,騰訊推出OICQ 99a,先后新增了公共聊天室、傳送文件、無線尋呼、手機短訊、語音聊天等,并且在這個版本里面,騰訊還做了另外一個大動作,那就是把唐老鴨、加菲貓、Kitty貓、皮卡丘、大力水手、湯姆貓、藍精靈、史諾比、刺猬索尼克等知名熟知的卡通肖像換掉了,換上了騰訊自己設計制作的卡通肖像。令人吃驚的是,在騰訊新增了這么多功能后,OICQ的界面仍然沒有任何改變。其合理的設計、良好的易用性、強大的功能,穩定高效的系統運行,贏得了用戶的青睞。

毫無疑問,UI設計優勢在產品競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這種優勢實現和意識都是長期性的,而非短期行為。他意味著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讓客戶了解到,但是一旦形成此種心理上的優勢,就會在很長的時間內存在,會將易用的心理暗示代入整個產品的后續開發甚至整個品牌。

當一個產品成功打入市場的時候,人們看到的是其強大的功能,上乘的質量,周密的市場策略,合適的價格定位,甚至是美觀的包裝設計,而很少有人會將親和性的UI設計放在功勞簿上。UI設計所倡導的是可用,易用,然而在消費者心中可用,易用是理所當然的。而設計師所應該做的就是默默的為人類服務。

技術是有局限性的,而設計師的思想是無限性的。完美的UI設計能給技術很普通的產品帶來質的飛躍也能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一切都是基于一個目標,以人為本,服務社會。

篇3

【關鍵詞】視覺思維;視覺傳達設計;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18X(2012)08—0216-04

一、視覺思維與視覺傳達設計

人們一般認為,視覺屬于本能接受信息、獲取信息的感性知覺,思維則屬于認真進行篩選、分析、判斷、推理的理性認識過程。所以,過去人們一直將視覺與思維分隔開來,視為兩種不同的對象進行研究。

“人們在視知覺的過程中,總是會本能地去追求所見事物的整體結構和整體形態,而不只是注意其局部形態?!边@是德國心理學家維特海默在其代表性論文《似動現象實驗研究》中闡述的觀點,韋特海默將這一現象稱為“格式塔”。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滕守堯也曾在其著作《審美心理描述》中說到:“格式塔心理學所研究的出發點就是‘形’,格式塔心理學在談到‘形’時,的確非常強調它的整體性?!薄案袷剿爆F象向我們證明了視覺不僅僅是人的本能的感性知覺,同時還證明了視覺與思維的聯系是一種視覺思維。

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是較早對“視覺思維”這一概念進行詳細的研究和闡述的學者。阿恩海姆從更高的角度研究了視知覺的理,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了韋特海默關于“知覺”和“創造性思維”的研究。阿恩海姆不僅進一步闡述了視知覺理的問題,而且還闡明了“視覺意象”在一般思維活動,特別是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麥金通過自己的研究對視覺思維這~概念作出了獨特的概括和界定,他也是正式使用視覺思維概念的第一人。他認為,視覺思維借助三種視覺意象進行。一是“人們看到的”(觀看);二是“我們用心靈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們的構繪,隨意畫成的東西或繪畫作品”(構繪)。同時,觀看、想象和構繪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將其表述為意象思維、直覺思維或審美直覺思維,也許更為合適。

視覺思維是建立在眼睛對外部刺激進行正常反應的基礎上的,大腦所形成的視覺意象會直接成為視覺思維的材料。那么,人類在視覺感知的基礎上對視覺意象進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達到一定目的的一系列心理過程就被稱為視覺思維。視覺思維是一種積極的理性活動,是對真實現實情況的一種創造性的把握;視覺思維是始終依靠意象,在觀看、想象、構繪等形式的不斷交替、變化中進行的創造性活動。

視覺傳達設計,顧名思義是指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筆者認為,“視覺符號”和“傳達”是視覺傳達的兩個基本概念。通過眼睛看到的能表現事物的一定性質的符號就是“視覺符號”,視覺符號就是我們眼睛所能看見的,比如說電影、廣告、建筑、錢幣、攝影等。信息發送者通過符號向受眾傳遞信息的過程就是“傳達”,“傳達”可以是個體內的傳達,也可能是個體之間的傳達。人與自然、人與環境、自然與自然以及人體內的信息傳達都是傳達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信息傳達者——傳達信息——受眾——傳達效果”這四個方面。

視覺傳達設計師是信息的發送者,受眾(傳達對象)是信息的接受者。無論是設計師的設計過程,還是受眾(傳達對象)的信息接受過程,都要利用視覺符號傳遞信息,都有對視覺意象進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的心理過程。所以,視覺思維與視覺為媒介的視覺傳達設計是密不可分的。

二、視覺傳達設計中創新視覺思維的原則

視覺傳達設計是給人看的設計。當今,視覺傳達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復雜,視覺傳達作品如何讓觀賞者看著好是設計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如何正確充分地傳達信息是每一個設計師始終要面臨的中心問題。要創作出好的視覺傳達作品,必須創新視覺思維。創新視覺思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重視視覺中心

視覺思維在尋找既存圖像對應的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在對視覺對象的掃視過程中,興趣中心是專一的,只對最主要的、有意味的圖像感興趣,只關心能與眼睛背后儲存的既存圖像起對應作用的圖像。對于其他不懂的、不熟悉的畫面會漠然處置。隨著一次視覺認知的完成,視知覺又會很快轉移到另一個興趣中心上,進入下一個視覺思維的過程,從而形成視覺流程。這種視覺思維的過程,保證了辨認物象的可能性和快捷性,但也存在著認知過程的狹隘性和習慣性,以及對視覺中心意外的圖像認知的模糊性與簡略性。

在欣賞一件畫作時,人們會有一個欣賞次序:先觀整體,產生總體印象,接著注意到某一處,這就是畫面的視覺中心,然后再遍觀全畫。人類眼球的生理構造可以解說這一現象,因為人眼瞬間只能產生一個焦點,人的視線不能同時停留在兩處。視覺中心具有突出特征,能夠左右讀者對設計核心元素的認識。視覺中心在平面構圖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們探討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筆者認為,要將視覺中心優化就要協調好設計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按照格式塔的觀點,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其特征就越容易參與到整體中去。也就是說,視覺中心越明顯,就越有利于實現整體的傳達效果。這里,我們就要運用換位思維,思考人們的第一印象和認知,循序漸進,設計出既要符合設計者心意,又要符合受眾欣賞次序的作品。

(二)把握比例與尺度

中國人所說的“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就是一種比例關系。古人常用“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來形容絕代佳人,這一方面說明美與不美往往差在分毫之間,另一方面闡明了尺度對于美的重要性。

比例與尺度指事物整體與局部以及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同時彼此之間包含著勻稱性和一定的對比,是和諧的一種表現。與比例不同,尺度是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和審美判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完美的比例,適當的尺度差是結構美的造型基礎。對比例與尺度的敏感與把握,往往能體現設計者水平與修養的高低。

(三)控制對比與統一

在兩種相比的效果之間所能看出的明顯的不同,我們稱之為對比。每一種對比在性質上和藝術價值上,在視覺、表現和象征的效果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它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手段。如:色調的明與暗、冷與暖;色彩的飽和與不飽和;色相的迥與異;形狀的大與小、粗與細;方向的垂與直、水與平、傾與斜;數量的多與少;排列的疏與密;位置的上與下、左與右、高與低、遠與近;形態的虛與實、黑與白、輕與重等。我們可以把這些方法運用在我們的視覺傳達設計當中。

統一是一種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設計對整體美感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圖。英國美學家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書中指出:“所有看起來是合乎目的的和符合人的意圖的東西,總會使我們感到滿足,因而是令人喜歡的,統一也屬于此類。當我們需要表現靜止和運動的穩定性時,統一在某種程度上就顯得非常必要?!眮喞锸慷嗟乱苍浻羞^這樣的表述:“藝術作品是根據作者內心的原理而合乎目的地統一起來的?!币虼?,在設計表現中強調統一的相對性有著十分重要的美學意義。

(四)注重對稱與均衡

對稱形態在視覺上有自然、安定、均勻、協調、整齊、典雅、莊重、完美的樸素美感,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對稱的形態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說蜻蜒的翅膀、人的身體、車的外形等等。這里我們就要根據人們審美觀的共識,有效運用形象思維,可以調用許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個形象跳躍到另一個形象。它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體性的,它可以使思維主體迅速從整體上把握住問題。

均衡是平衡關系中的不對稱形式,與對稱是不同的概念。對稱是一種絕對的形式,而均衡是一種視覺和心理上的協調。格式塔理論認為:人類在觀看任何東西時其實都是在尋找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阿恩海姆說:“一個觀賞者視覺方面的反應,應該被看做是大腦皮層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狀態時所造成的一種心理上的對應性經驗?!本馐且环N心理的體驗,所要體現的是“同形不同量”的組合方式所形成的穩定狀態。

(五)協調整體與局部

視覺思維關心的是形的完整感覺和整體印象,能夠對所認知的對象進行自覺的組織和完善,具有能動的創造力。比如說一個人換了個發型,化了妝,但是視知覺仍然能夠通過分析、比較和判斷做出正確的辨認,這是基于視覺思維對視覺對象整體上的把握和感知。視覺思維并不是孤立地和機械地反映個別現象和離散要素,而是具有整體反應并進行進一步組織的能力,視覺思維對圖像的感知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視覺思維在認知對象特征時,能夠自覺地按不同的要素進行分組,視知覺會根據相近的因素的內在張力,對線條、形狀、空間進行組織和分類識別。視覺思維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能夠自覺補充殘缺的形象部分,在心中完成一個完整的圖像。

觀賞者在看一個平面作品時,首先會在視覺上對版面有一個整體的感受。所謂整體感,就是版面上各視覺要素之間能夠形成恰當而優美的聯系,各要素不孤立存在,相互依存、互為條件。在總體設計中,內容主次的把握、黑白灰的安排、點線面的處理和版面布局的分寸都應統籌規劃,局部服從整體。

三、視覺傳達設計的視覺思維創新模式

思維的形式因屬性不同,有多種分類。從視覺的思維角度來看,視覺傳達設計的思維模式則有聯想思維、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三種模式。設計師要創作出好的作品,必須創新和綜合運用這三種思維模式。創新思維,才能產生新的創意,活躍創作思路,尋找出最新、最佳的設計方案。

(一)聯想思維

聯想思維是指大腦中由于某種誘因導致不同表象之間產生聯系的一種沒有固定方向的自由思維活動。聯想思維因對象性質類型的不同可分為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與因果聯想。顧名思義,接近聯想是指時間上或空間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間的聯想;相似聯想是指由外形、性質、意義上的相似引起的聯想;對比聯想是由事物間完全對立或存在某種差異而引起的聯想;因果聯想是指由于兩個事物存在因果關系而引起的聯想。聯想思維是一種比較冷靜、理智,邏輯性比較強的思維方式,運用這一思維,事物之間的遞進關系就比較清楚。它擁有連續性、形象性、概括性這幾個特點。

聯想思維是最普通也是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也是產生思維創意的一種很重要的視覺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人們比較容易做到的,是視覺傳達設計最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視覺傳達設計運用聯想思維,對原有的多種表象通過想象,進行整合、重構,聯想出的事物會慢慢改變原有屬性而注入新的內容,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思維創意。

(二)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指導人們的思路向相反的方向指引,從常規的設計觀念中剝離出來,進行新的創意組合和設計方法。

在視覺傳達作品的創作中,設計師可以采取與正常思維相反的方式,用一些夸張的、對比強烈的方法進行設計。為了在腦海中有新穎別致的想法,為了讓思路打破常規,得出新的創意,設計師們應該有意識地主動地讓自己的思路更加活躍、特別,讓自己的思路反方向運行。任何藝術作品,如果沒有獨特的個性特征,就容易落入俗套、表現平淡,這樣的藝術作品就會過于平凡,個性表現是視覺傳達設計在信息傳遞高度發達社會的生命力所在。有創意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到觀者的眼球,達到引起受眾關注的效果,視覺傳達設計才能發揮它存在的意義。逆向思維實際上打破了我們平時思維層層遞進的一般規律,當設計師采用逆向思維思考問題尋找創意的生活,往往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三)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思維視野廣闊,呈現出多維發散狀,能夠圍繞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深入全面擴散式的比較和聯想的思維形式,擁有多種選擇和開放性的特點。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這種形式從一個方面擴散到多個方向,盡可能多地發展思維空間的基點。思維空間的基點,代表著一個個思維的要素,我們在視覺藝術創作中需要考慮各個因素。比如說風格、色彩、圖案、題材、材料或肌理等。在設計過程中,多一個思維的基點,就多一條創新的思路,多一條創新的思路就多一分設計出優秀視覺傳達作品的可能性。視覺傳達設計要從眾多的思路中尋找出最新、最佳的方案。這種思維模式,能夠大大增強人們思維的跳躍性、靈活性、流暢性、獨特性、變通性和多感官性。想象是人腦創新活動的源泉,聯想使源泉匯合,而發散思維為這個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廣闊的通道。

篇4

三年以上工作經驗 |女| 25歲(1988年10月10日)

居住地:北京

電 話:138********(手機)

E-mail:

最近工作 [1年6個月]

公 司:XX互聯網有限公司

行 業:互聯網/電子商務

職 位:視覺設計師

最高學歷

學 歷: 大專

?!I: 藝術設計

學 校: 廣東白云學院

自我評價

專業素質基礎扎實、性格開朗善于溝通、善于學習嘗試新事物并能夠承受較大工作壓力。多年工作經驗,擔任平面設計、網站設計、APPS設計工作,本人接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具有良好的美術功底及藝術素養,能夠根據公司和客戶的要求完成設計制作,熟練掌握Photoshop、Illustrator,能夠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認真踏實負責,做事有計劃,有團隊合作精神,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將工作任務達成。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 一周之內

工作性質: 全職

希望行業: 計算機硬件

目標地點: 北京

期望月薪: 面議/月

目標職能: 美工組主管

工作經驗

2012/9—至今:XX互聯網有限公司 [ 1年6個月]

所屬行業: 互聯網/電子商務

視覺設計部 視覺設計師

1、 星座頻道頁面風格設定以及內頁制作;

2、 健康頻道頁面制作。注重細節和風格的統一性;

3、 商城專題頁面視覺設計;

4、 和不同行業的商家溝通設計。

2011/8—2012 /8: XX新能源有限公司[ 1年]

所屬行業: 新能源

國際市場部 藝術設計

1、 負責公司日常宣傳、策劃設計制作;

2、 產品海報設計;

3、 廣告平面設計、制作及其它圖文處理;

4、 企業宣傳資料的設計、制作與創新;

5、 所參加展會的策劃及設計;

6、 公司在國際市場投放廣告的策劃及設計;

7、 協助其他部門人員順利完成對設計及美學方面的工作;

8、 協助網頁設計人員對公司網站風格的把握,色調搭配,布局合理性,圖片整理等;

9、 公司網站后臺周期性的修改和維護,對公司所有的宣傳廣告全程負責一直到完成階段;

10、與印刷廠溝通印刷工藝、并確保印務的有效執行。

2010/7—2011 /7: XX服務有限公司[ 1年]

所屬行業: 生活服務

營銷部美工組 陳列設計

1、負責店內、戶外、媒體廣告等創意設計工作;

2、負責各樓層廣告、布旗、陳列等設置安裝;

3、負責對店內及各入駐商家的主題推廣促銷活動的相關廣告設計;

4、負責對報刊媒體刊發廣告樣稿的設計;

5、負責分類管理設計相關的素材資料及工具(電子文件、光盤、畫冊資料等);

6、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教育經歷

2007/9 --2010 /7 廣東白云學院 藝術設計 大專

證 書

2007/12 大學英語四級

篇5

一、國內品牌視覺基礎要素設計的發展趨勢

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媒體迅猛發展,這都影響著品牌標志設計的造型結構、色彩表現、形式語言,以及理念的表達等方面。

1.品牌標志設計形態上的發展趨勢

第一,文化類品牌標志設計形態上偏向于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圖形或具有中國典型意義的物體形態的演變,運用中國書法寫意的手法等,使得文化類品牌標志設計整體形成中國文化風格。比如,中國申奧標志設計就是采用中國書法的手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武術——太極的武術姿勢進行演變,得到了這個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優秀的圖形符號。

第二,科技類品牌標志強調簡潔,由于國內消費者普遍認同國外的科技水平更高,因此科技類品牌標志其形態上趨于西化,多喜歡采用代表地球的圓形,以及象征經緯線的線條或直接英文字母的變形。比如,中國知名品牌TCL、海信等品牌標志就直接對英文字母進行了設計,簡單、通用性強。

第三,房地產類品牌標志的形態多種多樣,總體來說趨于多樣化化發展,既有簡易化形態的字體標志設計,又有立方體抽象建筑化形態設計,有浪漫的紋樣裝飾圖騰的設計,還有中國式山水寫意的設計等等。比如,山水名苑就運用的是中國山水寫意的標志形態。

第四,生物醫療或醫院類品牌標志的形態大多喜好采用給人科技感、安全感形態的圖形。此類品牌標志設計中采用圓形、十字形、正方形、葉形的形態居多。比如,中國紅十字會標志設計就是采用正形為四片葉形,負形為十字形。

第五,食品類品牌標志設計形態趨于復雜化,此類品牌標志設計多采用人物頭像、卡通圖像、字體變化等圖形,使得食品類標志設計更加生動形象,具有親和感,拉進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比如,國內知名品牌——王致和腐乳的品牌標志就是采用的人物頭像,而康師傅品牌標志采用的是卡通形象。

第六,服裝類品牌標志設計區域兩種,一類喜好采用人物、動物、植物形態;一類直接采用字體設計。比如,國內知名男士服裝品牌七匹狼男裝,以及報喜鳥服裝都是采用的與品牌名稱相對應的動物的形態,而李寧運動品牌標志是對英文字母“L”進行演變,如同飛揚的紅旗或燃燒的火炬飄揚在中國大地上空。

2.國內品牌標志設計色彩上的發展趨勢

國內品牌標志設計的色彩上也開始逐漸擺脫原來的純色填色的固定模式,開始在色彩上大膽使用更豐富的材質或具有光澤的漸變色彩,使得國內品牌標志設計的表現形式更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而且國內品牌標志的色彩也根據不同的行業形成各自的著色特點。比如,生物醫藥類品牌標志偏好綠色與藍色,科技類品牌標志偏好深藍色與灰色,化妝品類品牌標志偏好粉色、嫩綠色、淺藍色,食品類品牌標志偏好紅色與黑色等。

3.品牌標志設計意義及作用上的發展趨勢。

首先,從圖形美觀的形式主義階段走向體現品牌文化內涵的階段。從最初對品牌視覺形象圖形美觀的形式主義的絕對信奉,導致了品牌視覺形象圖形符號泛濫,其設計嚴重脫離了品牌產品的特質,大量具有相似形態的圖形符號充斥著消費者的眼球,同時也導致了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工藝應用越來越趨于復雜化、高價位化,使得品牌產品的價格嚴重上揚,加大了企業的成本。這一現象的出現,使得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的內涵。國內海爾品牌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品牌視覺形象市場,海爾品牌文化的成功,帶領著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從單一的圖形美觀走向體現文化內涵的階段。

其次,從銷售品牌產品而強化形象的作用走向推銷品牌理念作用的階段。品牌標志設計已經不再是原來單純區分品牌產品的作用,其被動的地位逐步上升位主動的地位,它向人們推銷著其所代表的品牌的理念與觀念,與消費者在情感上達成一種共鳴。

二、品牌視覺應用要素設計的發展趨勢

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是一個系統的設計。除了品牌標志的變化之外,品牌視覺應用要素設計沖破了某些束縛,變得更大膽、更加前衛,更能掠奪消費者的視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散亂化到標準化的轉變

雖然中國現代品牌形象設計市場依舊存在著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散亂化的現象,但是相對于以往,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改觀,中國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已經朝著標準化的趨勢邁進。國內絕大部分知名品牌都己經形成比較系統、完善的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其設計標準趨于標準化、精準化,在其應用范圍、材質上考慮得更加全面細致。例如,中國網通這一知名品牌,其品牌視覺應用形象對品牌標志應用就采用了標準化的規定,規定了其最小尺寸,以及不可入侵的區域等細致問題。

篇6

關鍵詞:視覺記憶;視覺經驗;視覺傳達設計

中圖分類號:J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2-0044-01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化、數字化生活方式已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現代設計的嶄新時代。大街小巷、人們的衣食住行以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設計,都需要設計。在形形的宣傳作品以及圖形設計中,新媒體空前發展的情形下,設計師要在將視覺傳達設計融入新的創新理念,用新的技術、藝術等方式來喚醒受眾的視覺經驗,以達到寓意深刻內涵的視覺感知。

一、視覺記憶與視覺經驗

阿恩海姆指出:“一個人在某一時刻的觀察,總要受到他過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學習到的東西的影響(積極的或是消極的影響){1}”記憶是視覺經驗在頭腦中的印象,儲存和再喚醒繼而作用的過程。視覺記憶就是人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積蓄的視覺經驗的印記。

隨著21世紀信息時代、傳媒時代的到來,圖形便成為視覺傳播領域中最直接、最易傳達的語言形式,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斥著視覺的泛濫。設計師往往在視覺傳達的設計中采用一些人們所共有的視覺經驗元素,營造一種熟悉的意境,來喚醒人們的視覺記憶,以達到更好的傳達目的。例如: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藝術,孕育了眾多寓意深遠的紋樣,龍鳳、金魚、蓮花、石榴等,假若標志、招貼、宣傳冊等的設計中選用這些吉祥的圖案進行設計,則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二、視覺記憶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一)視覺記憶在人腦中的反應

視覺經驗積蓄了一定程度的視覺記憶,經過反復喚醒的一些圖案、畫面也已成為了視覺信息庫中的素材,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印記般的深刻的思維意象。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有意的迎合這種視覺經驗,再加以新穎、生動的視覺形式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在吸引受眾的眼球,喚醒其視覺記憶的同時,獲得良好的審美情趣以及視覺藝術享受。

(二)視覺記憶與視覺傳達設計

1、提取視覺記憶符號進行有效的設計

視覺記憶即便有很多、很深刻的視覺經驗的積累,并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視覺印記,在設計師打散、重組等設計手法的創作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每一位受眾、每一個觀者都會依據自己的視覺經驗,從視覺記憶中自主的選取一種最適于自己心理感受的詮釋。

在視覺傳達的設計中也不能一味的提取大眾再熟悉不過的視覺記憶元素進行創作,容易弄巧成拙為“俗套”的作品。設計者應該深刻感悟產品的深層內涵與文化,充分考慮到觀者視覺心理的能動反應及反饋,并營造出與受眾的環境條件相關的意境,把對這幅作品的詮釋轉化為一種容易打動觀者,并能與觀者的心靈產生共鳴的視覺符號,賦予其強大的生命力,從而達到視覺以致心理的互動,激起受眾的視覺感知,以更好的達到信息傳達的目的。香港著名設計師陳幼堅為“MR CHAN”品牌設計的標志中,將脫俗的禪文化與古樸悠然的茶文化完美的溶合到一起,優雅的佛手輕輕的捏著一片柔嫩的綠葉,一股清新、淡然的味道喚起相關文化背景的每一位觀者的視覺記憶。

2、融入地域、文化、時代等特征進行設計,有力并有效的喚醒受眾的記憶力。

美國語言哲學家古德曼贊同貢布里希“視覺有主觀性”的觀點,指出:“就其工作情況來說,視覺總是要受自身經驗,受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情感和思維舊的和新的暗示的煩擾。眼睛并不是作為一架自動儀器單獨工作的,而是作為復雜多變的有機體的一個盡職部分工作的。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得受需要和趣味的控制。{2}”因此,視知覺、視覺傳達是一個處理信息的過程,設計師要考慮受眾的環境、市場等因素進行分析,以創作出滿足其需要及趣味的作品。

篇7

視覺傳達設計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二戰后,以商業信息傳達為主體的視覺傳達設計得到快速發展,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直至當今,以高品質的印刷媒介為載體的視覺傳達設計在大眾傳播媒體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紀40年代以來,由于電視媒體的發展,為以視覺方式傳達信息開辟了新的領域。視覺傳達設計也由靜態的平面印刷媒體擴展到綜合視聽藝術的動態媒體。

從20世紀70年代末個人計算機的誕生,到90年代初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信息設計(InformationDesign)的概念被提出。雖然,信息設計是基于網絡媒體研究并以Web為中心的信息架構、網站組織、鏈接工具開發和頁面設計開始的,但這一術語很快流行于數字多媒體、數字通訊等其它數字終端產品的設計。由于,信息設計最終是以“可視化”的信息傳播去實現“用戶體驗”的數字終端產品或服務,因此也進人了視覺傳達設計的視野。但是,信息設計與以往印刷媒體的視覺傳達設計相比是一個全新的設計領域,是以“用戶體驗”(userexperience,UX)、“易于實用”(easeofuse)為設計目標的,不僅需要數字化技術和信息架構技術的支撐,還需要更科學的方法和更綜合的知識才能實現不同數字媒介的用戶體驗。

由于數字媒體的多元化、網絡化、全球化、即時性、交互性、體驗性等特征,以空前的速度和廣度得到發展,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為了當代社會信息傳播和人們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方式。視覺傳達設計面對以數字媒體傳播為主導,與印刷媒體、電視媒體共存的時代,媒體技術、傳播方式、信息功能、視覺形式和設計方法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設計理論和當代設計觀念的相互碰撞、相互借鑒、繼承延續、融和發展成為當代視覺傳達設計面對的重要課題。

二、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特征

(一)視覺傳達設計的共性

在日本《卡辭典》中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定義是“給人看的設計,告知的設計”。在尹定邦先生的《設計概論》中,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定義是“利用視覺符號來進行信息傳達的設計”。由于媒體的發展作用于信息傳達至關重要,不同媒體有著不同的信息傳遞方式、不同的技術支撐、不同的設計要素和設計方法。因此,視覺傳達設計應包括視覺“符號”、“媒介”、“傳達”三個最基本的概念,確切的講,視覺傳達設計應該是指利用視覺符號、視覺媒介傳遞信息的設計。

視覺傳達是利用關于“看”的形式所進行的交流,通過視覺語言進行表達與識別;視覺信息首先表現為視覺符號從而實現信息的傳遞,在信息傳遞中通過對視覺符號的認知獲得信息;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對圖形、圖像、文字、色彩、形式、結構、行為、空間等視覺符號的組織、創意和設計,以視覺語言的表達方式進行信息傳達的。這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特質,也是所有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共性。

長期以來,視覺傳達設計從設計策劃、信息概念的視覺表現、媒介的選擇到信息傳達,都是以視覺形式的創意設計為核心的,它與當今以視覺方式傳達信息的信息設計是有明顯區別的。信息設計從信息媒介的特性、信息架構、設計策劃到視覺表現,都是以清晰有效的信息傳達為核心,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面對視覺傳達設計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觀念,我們有必要進行討論和理論梳理。為了區分討論問題的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視覺設計”和“信息設計”。

(二)視覺設計的基本特征

所謂“視覺設計”,主要是指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以視覺創意設計為核心,通過視覺表現的沖擊力、吸引力引起受眾的注意和興趣,實現信息傳達并激發受眾行為的設計。如品牌標志、商品包裝、印刷海報、各類廣告、書刊裝幀、企業形象、電視包裝等。在視覺設計中,對特定信息的視覺化創意與表達是關鍵,圖式化、圖像化的視覺表現效果有利于營造視覺傳達的氛圍,增強視覺沖擊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由于圖式語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傳達的往往只是一種概念的信息,傳達的信息缺乏清晰度和準確性。因此,一般來講,視覺設計在社會活動及商業活動中是引導受眾行為的信息傳達,是一種助推產品、服務或價值觀念的視覺傳達設計,而不是產品或服務的終端設計。通俗的比喻可以稱之為“叫賣式”的設計。

(三)信息設計的基本特點

何謂“信息設計”?在弗蘭克.西森的《數字信息設計辭典》中明確提出“信息設計是對信息清晰而有效的呈現”;格林德?舒勒也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信息設計是將復雜的數據轉換成二維視覺呈現,旨在交流、記錄和保存知識?!睆男畔⒃O計主要包括的圖標符號、信息公告、網站網頁、軟件界面、電子地圖、3G產品等數字終端交互設計等內容看,信息設計應該是指:視覺傳達設計中以清晰有效的信息傳達為核心,通過對復雜的信息梳理、架構和視覺化的創意表現,有利于特定信息的傳達和易于受眾的理解、接受,為受眾提供信息終端產品或服務的設計。雖然,信息設計中的視覺化設計也是一個基本特點,但更重要的是信息傳達的清晰、易于理解才能有效地實現用戶體驗,滿足受眾對信息資源的消費。通俗的講,信息設計是可以叫做“信息終端產品設計”、“信息消費的設計”。

三、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的主要區別點

信息設計的概念引人中國已有十年左右,但近幾年視覺傳達設計界特別關注信息設計,一些高校辦起了信息設計專業或開設了信息設計課程,設計企業也把信息設計作為了重要內容。但是,是否把握住了信息設計的本質特點還值得商榷。要了解信息設計的本質特點,我們不妨從信息載體、設計權利、檢驗標準、專業技能等方面與視覺設計加以比較,討論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點。

(一)信息載體

視覺設計以圖形、圖像符號為主要的信息載體。在視覺設計中,是以信息傳達和視覺感染力為主要目標的,圖形圖像符號的指向明確、形式直觀、注重色彩,往往將文字也作為形式符號納人圖形化設計考慮,它有利于營造信息傳達的氛圍、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具有視覺傳達的直觀性和整體性特點,易于實現視覺信息的瞬間傳達和增強視覺感染力。但視覺設計中由于注重對信息概念的整體把握,傳達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信息設計以圖表、圖標、文字符號為主要信息載體。在信息設計中是以信息傳達的準確有效為主要目標的,因此對信息的架構、信息媒介、信息功能、應用方式等更為關鍵,是把信息傳達作為產品或服務的具體內容進行的設計。雖然信息設計中是把信息的準確有效作為第一位的,但良好的視覺化表現是實現易于受眾理解和用戶體驗的主要方法。

(二)設計權利

在信息傳達設計中,一般包括了信息來源(者)、信息媒介(設計與媒體)、信息目標(受眾)三種關系,這三種關系實際上反應了三種權利關系。在這三種權利關系中,受眾應該是第一位的,因為受眾首先是信息傳達的目標對象,是信息者追求的目標;其二,受眾是信息需求者、尋求者;其三,受眾是信息傳達的“反饋信源”。

在視覺設計中,由于多數情況下是信息的推廣或推銷,信息者處于信息傳達的主導地位,設計者與媒體的目標成為實現者的意圖,信息受眾的權益往往被忽略。視覺設計中是信息傳達的內容決策在前,所謂對受眾群的市場調研、設計策劃也都是在受眾不知情的狀態下進行的,者、設計者和媒體也不需要受眾對所傳達信息的直接反饋,而是以激發受眾價值觀念的轉變或消費行為作為檢驗傳達效果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視覺設計中的信息傳達具有者的強制性,受眾本應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在實際的視覺設計中,受眾卻處于非主導的地位,失去了主動尋求信息的權利和反饋信息的渠道,信息后就完成了信息傳達過程。

在信息設計中,由于是通過信息傳達而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因此受眾與消費者是第一位的,信息者的決策是以受眾或用戶的信息反饋為依據的,設計者、媒體或產品是以滿足受眾或用戶的需求而實現用戶體驗為目標的。在信息設計中受眾的權利得到了充分尊重,者、設計師與媒體、受眾的權利是一致的,信息者首先考慮的是受眾需要什么,設計者和媒體考慮的是怎樣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受眾是要盡可能把需求的信息反饋到者、設計者和媒體,以獲得更好用的產品和更貼切的服務。可以說,信息設計是一個信息傳遞的完整的循環過程,是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

(三)檢驗標準

視覺設計的檢驗標準一是設計是否適應了信息的媒體;二是設計創意和表現是否具有視覺感染力的傳達效果;三是能否影響受眾的價值觀念或消費行為。這些標準都是很難量化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和模糊性,所謂標準也是一個比較宏觀的,以帶動的后續效益確定信息傳達的成功與否。

信息設計的檢驗標準一是通過儀器設備對信息終端產品進行技術測試的;二是通過用戶體驗檢驗出是否好用,是否滿足了用戶需求;三是可以對信息服務的受眾滿意度調查進行量化。因此,信息設計的檢驗標準是可以具體到每一件信息終端產品和每一項信息服務的。

(四)專業技能

視覺設計長期以來以平面印刷設計為主,對設計師的專業技能要求除了對市場的了解、受眾分析和懂得印刷技術外,最主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活躍的創意思維和扎實的藝術表現能力。相對信息設計而言,對專業技能的要求是比較單純的。視覺設計中通過調研和策劃程序,進人設計階段后,往往設計師可以獨立作業并完成設計項目,然后直接進人制作和媒體。

信息設計所涉及的技術層面遠比平面設計更為復雜,面對數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科技、新媒介、新工具、新環境和新的用戶需求,信息設計需要各種不同的專業技能,需要相關領域的設計師組成設計團隊共同完成設計目標。所謂信息設計師,在美國往往是指具備信息架構知識和掌握信息設計工具的平面設計師。而信息設計師僅僅是信息設計團隊中的成員之一,設計團隊中包括了數字技術、工業設計、人機工學、認知心理學、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工程師、設計師和專家組成。設計團隊應具備使用各種研究工具,調試研究方法,統籌研究過程,業務流程調查與分析,定性和定量的用戶研究等,從最基礎的調查研究開始設計行為的能力;具備使用文字、圖形、圖表以及各種信息組織方式重組信息,以提高信息傳遞的效能的信息轉化能力;具備編輯信息內容,使之清晰、明確,能夠被目標用戶理解的溝通能力;具備創建初步的可視化信息模型,可以用于設計討論或用戶測試的原型設計能力;具備創建各種圖形以轉化信息形式,使受眾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可視化能力;具備設計信息產品的視覺感受,使目標用戶能夠迅速定位所需信息的圖標與版式設計能力;具備掌握測試工具和方法,能夠與目標用戶共同完成信息產品設計的用戶測試技能;具備能夠與不同專業人員合作完成項目的協作與角色互換能力等。

四、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的關系

篇8

任何設計都是為“人”這個群體服務的,情感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靈魂受到人們大力推崇。情感的表達是所有設計必然發展的一個走向,也是人類在一切活動中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情感體驗。一個好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必須把情感融入作品中,方可打動、深入人心,使得設計變得更加鮮活。視覺傳達設計對人們的物質和情感生活都有方方面面的影響。

[關鍵詞]

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情感因素

一、設計概述

美國設計師WilliamAddisonDwiggins認為,設計是工業革命后,人們為了思考如何在工業化社會中以及大量生產、大量營銷的時代中,使生活能夠獲得平衡與和諧發展,進而把創意與美感具體化。在歷史的長河中,設計和藝術似乎并沒有明確的劃分,但經過工業革命以后,設計和藝術出現了區分,設計也有了更細化的專業類別。據1979年出版的設計書《設計論》中,把設計做了一定的歸類:第一,工具的生產,產品設計;第二,環境的影響,環境設計;第三,精神的探索,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最終的目的是以更加全面的方式來傳達信息,使人們接受,有時候更像是寫文章一樣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有人物、事件、地點、產生什么樣的效果。

二、視覺傳達設計基礎知識

(一)視覺傳達視覺傳達,毫無疑問就是以視覺為通道所進行的信息傳達,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圖像實現信息交流與共享的活動,它是人類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這是一個既年輕又古老的概念,因為從其行為看,視覺傳達早已有之;而從學科角度看,卻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

(二)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一詞由英文“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翻譯出來的,是W•A德懷金斯在1922年提出的,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廣泛使用?!爱敃r日本東京舉行世界媒體中,視覺和影像以作為獨立的傳播手段而存在,它們與其他傳達手段(聲音、圖像等)有所不同,是一種表現力極強的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這一名稱的出現和認知,是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概括起來講就是指人們為了實現自身的某種需求,把抽象的表述,通過視覺方法具體呈現出來,進而給人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1、視覺傳達設計功能功能說白了就是有明確的實用性,為了有效的認識和了解,給人留下記憶上的痕跡。視覺傳達設計概括起來就是指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以便于人們的記憶和理解。設計就是整合所有有效信息,已達到引起人們的注意,并產生共鳴。為了實現人們在視覺方面的需求,設計師必須設計出有美感的作品。2、視覺傳達設計特征①傳播性無論是那一種形式的設計,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動漫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都是以傳播信息為主。人們在最原始時期,用結繩、契刻、結珠、訊木的記事方法,達到只要人們一旦提及就能明確的目的,這就是早期的為了方便記憶、使用而留下來的有力證據。②中立性視覺傳達設計與我們經常說的藝術設計不一樣。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要求設計者對社會、文化、科技、經濟、市場等方面有一個全面了解。視覺傳達設計是以科學性為主題色彩,涉及到美學、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市場學等學科。其面對的對象是人這個特殊群體,通過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來吸引人們的關注,以達到信息的傳播。所以說視覺傳達設計和藝術設計綜合起來是一門龐大的學科體系。③普遍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視覺傳達設計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使人們不在困惑,給人們的精神和物質方面都帶來美的享受。

三、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如何融入情感因素

(一)情感概述情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它是指人通過大腦對外界事物做出的一種主觀和客觀上的反應,是有別于其他動物的高層次的意識。更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是主體對外界刺激給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應,也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態度和體驗。視覺傳達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把人的情感因素融入到設計作品中,從而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也更符合人們的需求。作為人的情感體驗都是通過對感覺器官的刺激來引起注意,因此視覺傳達設計中情感因素的融入也必須從感覺器官出發:1、在視覺上,對形體和顏色的把握,使人更直觀的了解。在視覺形式中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根據需要對其進行排列組合。在顏色的選用上,多是對形體的進一步的修飾和補充,使作品更加形象動人。2、在視覺和觸覺的結合上,選用不同材料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使人的感受也不相同。比如轎車的車標都是采用金屬質地的材料做出的,既表現了它的金屬屬性,還帶有各自品牌的厚重感。在各種的食品logo中基本上都是采用色彩比較柔和,質地較軟的材料,給人感官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勾起人的味蕾,促使人們購買。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可見影響人的情感因素涉及的面非常的廣。3、在聽覺和嗅覺上,從聲音和氣味中,人們開始有了進一步的辨別。聽覺和視覺都是人們情感的直接載體。當人們處在一定的環境中,聲音和氣味可以刺激人們的情感體驗。比如我們使用的手機時,當手機鈴聲響起,就知道是有人找,我們就會做出接手機的反應。有人如果提起酸的味道時,就會想起杏、醋、山楂等等,即使人們被蒙上眼睛,再來品嘗時也會準確的說出是什么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味道。因此聽覺和嗅覺也是情感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因素是視覺傳達設計的靈魂,沒有情感的視覺作品不會給人們帶來直觀上的感受,引不起人們的注意,也就是失敗的作品。

(二)情感因素的表現在一個設計作品中,不單單是各種要素的堆砌,而應該是結合主題,選擇相應的表現手法。設計師就是一個手握畫筆的畫家,什么地方留白,什么地方需要顏色的填充,什么地方需要留余地供人們發揮想象等等。只有把設計的相關表現手法和情感充分的結合,才能植入人心。1、形,“形”一般強調的是靜態的圖形、圖像,還有動態的影像,都會對人們的感觀造成影響。比如幾何圖形中的圓形,給人以和諧、團圓、自然等情感,方形有規整、三角形有穩定的感覺。點、線、面的結合或重復排列,在平面或立體的空間中不斷變化,很好的融入情感色彩,來突出主題。2、顏色,顏色是設計作品中第二重要設計要素,加之人們對色彩又敏感。比如冷色調主要包括青、藍、綠、紫等色彩,會給人留下莊重、嚴厲、安靜、穩重之感;暖色調主要包括紅、橙、黃等色彩,會給人留下活潑、跳躍、刺激、熱情、奔放之感。3、板式,主要針對作品中視覺信息,把形、像、顏色、文字等要素組合。一個有內涵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不管是在表面還是內在,所包含的意義傳達給人的感彩也不盡相同,所以有目的、有感情的作品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心理感受。4、聲音和圖像,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新媒體的出現,促使視覺傳達設計更加出神入化,使人們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多彩。比如蘋果電腦,不一樣的操作界面,敏捷的觸屏手感,攜帶方便等等,給人以人性化的情感體驗。

四、結語

在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對于一個好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來說,情感無疑不是它的精髓。設計中如果沒有情感,就如同行尸走肉,不會深入人心,更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視覺傳達設計需要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做設計時,應該首先把人的情感因素放在首要地位,才能傳達和激起人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滿足感,對作品產生舒適、愜意、親和、安全的情感訴求,這樣的作品才是好的設計,深入人心的設計,切實的為人服務。

參考文獻

[1]肖科坤,盧伍強.關于視覺傳達設計中滲透情感理念的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報,2014:285-286

[2]曾棟.對視覺傳達設計中情感理念的表現研究[J].藝術科技,2014:316.

篇9

傳統的審美意識中,如果一件物品除審美的訴求之外還具有功能性的用途,那么此物件的審美意蘊就會大打折扣。出于這種原因,使工業設計產品始終無法像電影藝術、攝影藝術和繪畫藝術那樣得到視覺文化研究人員的青睞。但是工業產品的這一特性卻使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起來,它會被人們以各種方式、各種場所接觸和使用,所以,工業設計產品的觀賞性具有不同于其他視覺藝術的生活場域和現實生活中的實踐性。

(一)日常生活審美向工業設計的滲透

“日常生活”概念是是由蜚聲法國的思想理論家昂利•列斐伏爾在“現代”與“日?!被拥囊饬x視角上提出的,在二者的互動關系中,視覺實踐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視覺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范圍也因此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仿像、圖像、圖騰是視覺文化研究者提出的三種視覺化的發展范式,而仿像是在大眾傳播手段的進步和人們消費意識膨脹基礎上出現的一種介于現代和后現代社會的視覺藝術形式。仿像藝術的典型特征是借助于大眾消費幻想、媒體花樣百出的傳播方式和大量的仿真品復制來刺激大眾的審美心理。仿像藝術時期的視覺文化已經僭越了傳統社會的視覺文化研究領域,把大眾從以往視覺藝術觀賞的正式場所吸引到非規范的視覺欣賞途徑。電影院和藝術博覽中心不再是人們獲取視覺審美經驗的唯一渠道,在傳播工具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觀賞藝術品和電影的方式五花八門。針對這一現象,尼古拉•米爾佐夫評價到:“這就是視覺文化,它不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你的日常生活?!雹佟叭粘I顚徝阑币庵干鐣徝牢幕瘮[脫精英文化的羈絆并超越傳統文化的典型范式而介入人們日常生活的當代文化現象,這種現象是現代化進程中明顯的文化轉型。毫無疑問,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重要特征。它的出現并非偶然發生,在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隨著消費享樂主義盛行和工業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兼有視覺文化對日常生活的全面滲透而形成的。動漫、商業廣告、隨處可見的廣場大屏幕滾動播放的短片和虛擬影像都是日常生活審美化傾向的表現。藝術作品的產生和審美趣味的培養都建立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同人們的現實生活經驗有密不可分的牽扯,審美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帶有形而上含義的詞匯經由生活的通道完成了從傳統精英階層向大眾世俗文化的轉向,日常世俗生活成為審美活動的場所,審美行為可以暢通無阻地在現實生活中發生。西方文化研究者認為,日常生活審美化是藝術審美到達一定程度而伴隨的必然現象,屬于后現代社會的產物,宣稱著一種嶄新的美學時代的到來?,F代社會憑借著電視廣告等媒體宣傳、城市景觀的媒介效應等方式,不加掩飾地將審美原則滲透到大眾生活之中,并利用商業營銷手段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消費欲望,正如波德里亞所言:“使人們面對無數夢幻般的、向人們敘說著欲望的、使現實審美幻覺化和非現實化的影像?!雹?/p>

(二)工業設計的文化實踐

由于日常生活審美化不遺余力地拓展自身的疆域,“創造性”藝術原則得以從傳統藝術領域掙脫出來,并在工業設計中占有一席之地,工業設計是日常審美活動實踐領域之一。工業設計的美學實踐旨在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向藝術品維度的層面上轉變,它的主要深意是:藝術可以在生活中的角落以任意物件形式出現,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最為通常的用品也可是一件藝術品。大眾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擁有工藝設計帶來的便捷和服務,從家具、廚具等家庭用品,再到工作中使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甚至是轎車、火車、自行車等出行工具,都提醒著人們工業審美設計的無處不在。工業設計將審美的關注從傳統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的轉向主要緣于將藝術的工藝技術嫁接到人們日常的消費和生活機制,即米歇爾•德•塞托所說的“計策”的美學實踐理論。由于“消費性”在大眾審美文化中占核心地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購買的不是真實存在的商品,而是某種虛幻的仿真符號,從而工業設計就有計劃讓大眾沉迷于表層的欣賞當中,設計出集藝術風格和時尚審美為一體的產品,使它既是實用的日常用品又是兼具觀賞性的藝術品。工業設計的此種用意在于改造景觀建筑所帶給現代社會的虛假繁榮和支離破碎,打造健康的“產品形象”和便利的產品功能設計帶給大眾消費驚喜,這就是“計策”的美學理念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與實踐。工業設計的初衷始終圍繞大眾文化的視覺角度和大眾化消費模式,工業設計不僅要考慮消費策略的實施,也積極把大眾生活和審美欣賞融合在一起,這一點正好與人們追求新鮮形式與不同的審美感受的心理是相一致的。工業設計以一種“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實踐”姿態出現,包含至少三個層面的含義:人們的世俗日常生活以大眾審美的目光方式呈現,大眾以美學的標準來衡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以及對待日常生活用品時人們所持的審美批判力。從大眾文化的視角出發,工業設計產品的實踐對象必須是普通大眾,而排除精英消費群體。普通消費者從商場、超市以及其他商品銷售途徑購得經過精心設計的商品,人們不會按部就班地接受產品的原有形式,也不會墨守成規地機械地按照產品說明來使用該產品。此時的工業產品成為大眾的生活資源,經過消費者有創意地組裝和修改,達到符合大眾的消費目的和使用意圖,此即“消費者的生產”實踐,再次過程中,工業設計品的使用已經從傳統意義的原封不動的功能使用轉向消費者自主創造地使用改造。

(三)工業設計滋生庸俗的日常審美

工業設計采取直截了當的策略將美學意義層面的觀照引進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以此使工業產品擁有審美的光環來裝點日常生活,人們的現實生活由此充斥著光鮮亮麗的藝術品。然而,工業設計打造的是一種淺層的審美趣味,它所提供給大眾的無非是日常用品非常表面化的審美感受,并以物品極具形式化的外觀造型“物化”著大眾的審美感官。對此,在美國久負盛名的現代主義文化批評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評價到:“庸俗文化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庸俗文化是機器制造的,并由程式來操作。庸俗文化是人的經驗和偽裝的感受。庸俗文化依據風格而變化,但變來變去總是一回事。庸俗文化自稱對其顧客一無所求,除了他們的金錢——甚至不要他們的時間?!雹蹞Q言之,工業設計給與大眾的是享受審美愉悅的快速通道,避開了傳統審美所必經的復雜歷程,人們最終的審美結果只是產品的所謂炫目的視覺呈現。概括說來,在工業設計主導的庸俗化的審美活動向日常生活的介入中,所代表的審美趣味是表層的感官欲望與享樂,并非觸及真正的審美本質。在商業社會里,占大多數的日常用品的審美包裝都是以經濟盈利為目的的,大眾的審美訴求中擺脫不掉商業的投機色彩,審美效果的需求成為大眾購買產品的重要選擇。由于產品營銷的需要,在大眾的現實審美化傾向中資本通過藝術品的渠道再一次主導了人們的感性活動,把私人化的審美鑒賞抹平為手段化的群體審美活動。工業設計的審美活動毫無爭議的打上了資本運作的烙印,工業設計的現實審美實踐其宗旨就是為資本利潤的最大化,是一種可使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不斷擴大其商業價值的營銷方式?!笆鞘袌龅南M原則利用審美的詩意和激情對于大眾日常生活的調動和重新安排。”④工業設計現實生活的審美實踐就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商業手段,它以展現生活的態度,在大眾面前上演著“功利化”的商業演出,以此來激發人們對產品的欲求。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所謂高雅的審美品位和精致的藝術品,然而這些形式炫酷的產品只是審美因素中的表層因子,在這種虛假的審美品鑒中消費者觀看的是產品的表面外觀的奪目之處,只得到短暫的膚淺享受和,忽視了真正的審美感受所帶給人們的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升華,庸俗的商業審美消費了人們內心深入的審美領悟和陶醉。為資本運作服務的工業設計一方面成功地把藝術審美經驗傾銷到了大眾的現實生活中,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填滿了人們會生活娛樂、個人欲望和自身生活品質的滿足;與此同時,在商業利益的誘使下,它使人們與真正審美理想的達成和對崇高事物的正確評判失之交臂。

二、工業設計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看

現代文明發達的標志之一就是數字媒體技術的急遽膨脹和迅猛發展。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數碼產品充斥著現代人生活細微之處,數碼產品具有的儲存信息功能、輸送數據功能和解碼數字資源的技術特征與傳統產品在使用習慣、意義表征和外觀樣式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數碼產品是以虛擬時空場景來創造真實的客觀視覺感受,呈現了數字時代中生成的產品樣式,展現出消費社會、信息化生存模式、數字化表現主義等文化品質。

(一)工業產品觀看中的編碼與解碼系統

人們在日常生活對產品的觀看中,其實存在著一個互相關聯的系統。工業產品的外觀是觀看系統中的交流中介,是這個觀看環節中比較重要的因素;工業產品的設計師是產品外觀設計的主體,把與產品相關的功能知識、美學意蘊、技術支持及社會現實意義等信息物化到產品中,以視覺化的形式呈現給消費者;而大眾通過被產品所蘊含的符號意義所吸引來接受產品所指代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從而成為產品觀看系統中的“視覺消費”的主要對象,消費群體在觀看產品時的主觀性和創造性,使產品的指向意義出現了多樣性。工業產品設計是涵蓋或整合各種生活方式的用于產生視覺體驗和視覺文化符號的物品。產品觀看其本質是一種信息溝通與傳達的過程。產品外觀形式是觀看系統信息傳達的要素,產品外觀在信息傳遞的過程并不是簡單隨性的觀看方式,而是英國文化著名學者斯圖亞特•霍爾通對電視媒體觀察時得出的關于“編碼”與“解碼”的闡釋過程。該理論的關鍵環節在于闡述傳播中介產品編碼和解碼的程序是各自執行的。產品的受眾對文化產品的解碼是以他們的社會生活的價值立場和地位為依托的,大眾可以憑借自己的解讀來詮釋文化產品的所指和能指?;魻柾瑫r指出了產品解碼的三種態度,一是完全按照工業設計編碼設定的意義來解讀產品;二是接受工業設計所約定的產品抽象意義的界定,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又融入自己的觀點和價值傾向;三是與工業設計編碼結構持完全迥異的態度來解讀產品的信息。在工業產品以觀看為傳播載體的對話中,產品是以視覺實體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受眾面前的,受這一條件的限制,在產品被解讀時,就不會像語言傳達那么鮮明。工業產品的信息編碼程序是由設計師來擔當的。設計師是非常善于捕捉各種時尚資源和經典文化來創造嶄新的產品符號價值,并對消費者提供相應的產品闡釋。之后,工業產品內涵的信息被大眾進行文化層面的解碼,產品只有通過大眾解讀后并獲得某種象征意義,才會對大眾產生影響,大眾才會產生相應的事物認知、情感體驗和生活方式的共鳴。蘊涵于產品外觀形式中的關于編碼和解碼的因素包括產品共能、技術使用和態度三個方面。產品的技術運用是產品完成的決定要素和基礎,產品技術是受到社會觀念制約和如何獲取社會最大效益思維的指導和驅動,設計師利用操控產品制作過程和材料選擇來應對大眾對產品功能使用的需求,并對技術資源進行編碼的設定;產品功能是作為具有可用性能的編碼要素,并展現了設計的核心特性,設計師通常是通過產品的系統結構來對功能要素進行編碼設計的;態度是一種設計的主觀意識,它關涉工業產品以什么形式的產品外觀呈現,傳達出怎樣的價值標準。對大眾施加何種觀念的啟示和審美體驗,設計師在產品中給予的態度能夠很好地溝通消費者和物品的關系,設計師主要依賴對產品樣態、顏色和材料質感的裝飾編碼要素來傳遞對產品的態度。工業產品外觀形式信息的編碼與解碼沒有確定的對應解釋關系,但是由于工業產品的視覺化特點,促使大眾對產品信息解讀是選擇在設計師編碼設定的疆域限定內來進行。并以產品外觀的整體視覺效果來完成解碼過程。大眾對產品信息的解讀水平“不僅指確認和破譯一定數量的符號的能力,而且指一種主觀能力,即把符號放到與其自身及與其他符號的創造性關系之中的能力:這種能力本身就是完全領悟自身所處整體環境所需要的條件。”⑤工業產品的設計是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經過一系列的營銷手段被有目的的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同程度地帶有時代文化、社會經濟和技術進步等層面的編碼信息,同時產品的客觀功能性質要求在現實生活中被精準地表達出來。由此,大眾對產品信息解讀還是采取第二種解碼的方式,即大眾在產品的視覺編碼解讀中既要考慮設計師的立場初衷,也要在解碼過程中適度地發表自身的態度和使自身的權利得到有效地釋放。

(二)工業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外觀呈現

工業產品的外觀是產品外在形象的呈現。即產品的形型樣態,是帶有視覺化特點的直接觀看到的產品樣子,簡單說,是和受眾的視覺感受零距離接觸的物化的存在。另外,產品外觀作為物化呈現的同時,“它還具有顯現或呈現的特性。外觀總是在特定情境中顯現著自身,邀請人們的凝視”。⑥現代社會文化生活領域出現的視覺影像高密度的現象,催生出一種商業社會中關注事物外觀賞娛樂的消費傾向,也就是膚淺的審美趣味體現。換言之,當代消費社會的審美趣味突出表現在物品直接的愉悅呈現和感性的審美表達。這種當代社會中出現的大眾審美娛樂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外觀設計體現幾乎比比皆是,小到茶具、電腦鼠標的便捷化設計,大到汽車和火車的設計,充斥于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家居、家電和交通設施的功能設計以及大眾消遣必備的智能相機、掌上電腦和多功能游戲機都是工業設計的智慧體現。在現代生活中,能夠令人直接產生審美的設計產品是廣受大眾歡迎的。現代社會中大眾對產品外觀的重視其實質是追求一種更具時代意義和審美意味的情感需求,表明在大眾娛樂消費社會,視覺化的審美體驗已成為大眾文化中的主流傾向,產品的視覺形象是商業社會競爭中的核心因素。工業設計中產品對于視覺形象的關注是由于受到所謂“注意力經濟”的驅動。經過設計師苦心經營的工業造型與影視、電腦創造的魔幻、虛擬的審美幻境有著極大的不同,也不是客觀物質世界過多的裝飾衍生品,而是大眾通過真實的產品視覺形象直觀接觸世界的有效途徑。產品真實可觸的直接感受為社會結構的信賴可靠性予以極大的物質支持,工業產品的視覺形象為大眾提供的是一個真實可信的實在環境,使大眾能夠主動和自在地向日常生活場域輕松地接近。工業設計對于產品的外觀精美可視形象的打造首先是對于物品外觀視覺的審美要求,更由于當代大眾消費文化中涌現出的重視產品表面視覺賞玩的娛樂心理。簡單說,工業設計理念的真正著眼點并不是產品的美觀和精致,而是大眾對于產品視覺化審美享受的熱衷。大眾對于工業產品的外觀形象會牽涉一些諸如:審美偏好、形式風格、美觀與功能等符號性的元素。這種符號代表的寓意在大眾消費時代使工業產品更具有購買沖動和吸引眼球的作用。例如丹麥Menu品牌專門鑒于紅酒市場的暢銷效應,別出心裁地為便于紅酒的斟、酌設計出了漏斗和溫度表,這兩種工具并不是紅酒斟酌中的必備用品,但是被品牌設計師精心打造為紅酒專用工具,使本來非常平常的紅酒品鑒過程憑空增添了“儀式感”的象征意味,日常生活中的常態行為被包裝成一種細致而考究的生活行為。工業產品整體形態構建的符號表征所帶來的意義,已經成為產品被大眾在普通生活中觀照的重要環節。

(三)工業產品的多元化觀看方式

工業產品是由造型、顏色、質料等視覺基本要素組成的,具有使用功能和審美效果的視覺形象的綜合體。因此產品所折射的并不是設計師主觀的藝術主張,而是以普通大眾文化背景為依據最大程度地迎合每一個潛在的市場份額,賺取盡可能多地商業利潤和產生具有號召力的社會形象,極力創造出滿足社會大眾的產品視覺造型。整齊劃一的標準化機器生產流水線抹平了因獨特性帶來的產品觀看的多解性,因而具有了觀看的普遍性和廣泛性?,F在很多國際品牌的設計產品,例如既簡潔又實用的宜家家居、外觀新穎獨特的Swatch手表、蘋果公司的精湛技術代表的系列電子產品,這些產品由于精準地捕捉到大眾消費心理和了解當代社會的主流趣味,沒必要采取任何措施來抵制地區差異帶來的銷售問題,它們的外形設計已經勢不可擋地成為全世界接納的通用法則,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膚色和不同語言的人們搭建了資源共享的盛宴。具有普遍觀賞性的產品都秉成著簡潔流暢的線條造型,極少采用繁瑣的裝飾材料。再次,全世界都接納的形式設計法則在通用的視覺觀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蘋果公司的MacBookAir電腦為例,“透明”的外形材質采用,正解決了人們對于數量繁多的黑匣子包裝的電腦外形所帶來的束縛感,而且透明材料的使用使產品具有了輕薄晶透的視覺效果,加深了大眾的審美感性認知。最后,全世界通用的設計形式,經由設計師完美地設計總會以外觀與性能的巧妙結合,對質料的平衡把握,對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宣傳取得大眾的贊賞,并樂此不疲地享受設計帶來的。全世界暢銷的這些工業產品必然是視覺文化在全球蔓延的典型案例,這些通用的設計產品無疑為視覺文化的延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設計產品的通用觀看反射出視覺文化全球化進程對工業設計施加的影響,大眾的審美想象已經超越了地理位置的局限,作為全人類所渴求的審美想象成為大眾日常生活起主導地位的新航標。人類學家阿爾瓊•阿帕杜萊宣稱:“想象的作用既不純粹是解放性的,也不完全是規訓化的,它是一個論辯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個人和群體試圖把全球性融入到他們自身對現代性的實踐之中……普通人已經開始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展開想象”。⑦現代社會是科技高速發展的影像時代,日常生活中的產品呈現前所未有的豐富景象,不計其數的物品把人們密不透風地包圍起來。在這個物質生產極大充裕的社會中,人們通過自身的觸覺感知和視覺感知來了解和觀看身邊的產品。不過對于每一個生活其中的大眾來說,他們終其一生能夠真正使用的物品極其有限,他們購買的相當數量的產品只是充當觀看的物件,而不是用來實際使用的。這種觀看方式只是關涉到產品展示的部分,是人們在影像時代的一種情感消遣。這種消遣的產品觀看方式是大眾日常生活趨于審美化的發展結果,大眾對產品的審美不再需要凝神關注和全身心投入,這種快餐式的觀看方式消解了傳統審美中的深思、沉浸和想象。究其根本,產品的這種消遣性觀看行為是“既體現出一種動態的、四處瀏覽的觀察模式,又催生夢幻迭至、欲望流動的?!雹嘁曈X文化在觀看產品時所表現出來的制造新奇、產生轟動效應和視覺沖擊是其主要的外在表現特征。新奇在藝術欣賞中是不可或缺的引起大眾感官刺激的重要元素,加之商業促銷的動機和大眾對單純感官愉悅的追求,使人們對于產品新奇、怪誕的獵奇心理更加強烈。工業設計的產品新奇性還意味著產品還應附帶一系列的沖突、迥異和戲劇性的審美元素,它顛覆了經典的視覺觀看常態,打破了以往觀看產品時的視覺平衡,在賦予人們心安理得的同時,又誘惑著人們內心生出的蠢蠢欲動和亢奮。這種嶄新的感性觀看方式,使傳統的產品形式被重新定義,經典和官方的美學規范被統統放棄,取而代之的是全民的積極加入,突出了觀看個體對視覺形象的沉醉和迷狂。總而言之,現代工業設計意味著一場視覺游戲的饕餮盛宴。

三、工業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

在全球邁入新千年之際,工業產品通過花樣迭出的展示方式對大眾的視覺文化生活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以其特殊的方式感染著觀看者的行為與思維。工業產品以何種視覺想象呈現給大眾一直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產品展示的途徑和方式會對身處其中的大眾產生對它的表達方式起到意想不到的反應效果,大眾感知到的工業產品的符號意義在某種程度上也表征著產品的功能價值。

(一)賣場是工業產品的消費場所

人們日常消費場所一般集中在各大購物中心、品牌專營店、超市等產品大量銷售的區域。這些城市空間是大眾購買商品的聚集場所,不僅承擔著人們進入社會生活的接納功能,也是建構城市大眾消費意識觀念的城市單位。工業產品完成最后的成品加工過程展示在各大賣場的柜臺前時,它便脫離之前的產品意義,而是成為可供人們購買的商品。并立刻匯入“當代社會日常生活之經諱的迅捷的符號與影像之流”⑨成為在商場內供消費者品鑒的對象。處于特殊情境中的工業產品本身具有的使用功能已經失去其觀看的意義,此時,人們消費和觀看是產品也是商品的符號指向和商場為產品營造的空間情境,功能各不相同的商品通過顏色搭配和照明點綴形成與商場總體格調一致的風格氛圍,并以此來構建自身獨特的視覺形象,使其展示意義得以充分彰顯。在商場展陳的產品造型對于消費者是直接呈現的,對大眾來說有著毫無障礙的感官刺激,消費者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徜徉是需要理性的控制和欲望的釋放兩者中平衡權益的,一切皆因商場中的產品展示方式能強烈勾起人們的歡娛、狂熱和各種情緒體驗,從而在人們內心激起不可抵御的夢幻效應。

(二)廣告是工業產品的表現性傳播中介

廣告是憑借其大眾傳播媒介的邏輯方式來形成產品展示和營銷的,它雖然以產品的真實可見性來作為宣傳的依據,但實質上它傳播的不是產品的使用性能,而是在忽視產品的實在功用后的重新塑造,它提供給大眾的影像世界是帶有預言性質的、引領大眾走向通往幻夢的想象空間。換言之,產品廣告宣傳的意圖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創造符號意義和激發大眾的消費欲望,是想達到引起大眾對自身當下生活質量產生不滿的目的,從而促使大眾產生購買的沖動和消費意識。因此,廣告的作用“是超越真和偽的,正如時尚是超越丑和美的,正如當代物品就其符號功能而言是超越有用與無用的一樣?!雹猱a品被廣告所賦予的符號意義是通過對產品視覺形象的形塑來完成的,一般需要三個環節:有文字說明的語言表達、沒有編碼的圖像展示和有編碼表征的圖像展示。文字傳達的信息大眾可以輕易讀取,圖像呈現的內容則需要大眾具備相應的文化儲備和生活習慣來解讀。當產品以自身的視覺形象出現時,人們會直接領悟其中的信息含義??僧敭a品在廣告影像中以與產品有關聯意義的其他物件出現時,大眾取得的是對產品的想象和感性認識,這時個體會根據不同的知識結構和生理反應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典型的廣告例子是泰勒吉他,在廣告的圖像中并沒有出現吉他的真實影像,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毫無相關的樹木孤獨地佇立于荒原之中,其廣告的真正寓意是影射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協調關系,這則廣告能引發人們深刻地思考和產生震撼的視覺效果。廣告在這個維度上對產品的重新創造,就使產品符號表征著一種價值立場、文化觀念和意識行為。在全球一體化的嶄新的格局之下,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對于設計在世界形勢新背景中的定義做出全新的解讀,“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構成的系統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質。因此,設計既是創新技術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因素?!?/p>

篇10

關鍵詞:網頁 視覺設計 設計原則

網頁的視覺設計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隨著互聯網絡的高速發展,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很大普及,網頁界面作為信息的載體,如何使人們從視覺上更輕松、更直觀地從頁面獲取信息,成為了當前網頁設計的重要研究內容。由于當前網絡的普及程度極高,網頁的數量更是極其龐大,因此,在網頁的制作上必須充分考慮到視覺美感的重要性,不能隨便把信息往上面一放就行,太多雷同的界面或者單調呆板的界面無疑會使受眾產生厭煩情緒,信息的傳達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一、頁面視覺設計的基本特性

1、直觀性

網頁是互聯網時代的特殊產物,根據其視覺瀏覽的需求特征,使頁面的設計具有視覺上的直觀性能,即人們常常在不需要仔細深入了解具體網站的內容時,可以從打開的頁面有一個最直接的感受,因此網頁的色彩、圖片、布局設計都決定著瀏覽者的第一印象。

2、注目性

由于網頁是視覺讀取的對象,因此瀏覽者需要注目讀取才能獲得網站的信息,因此,網頁需要簡約、生動的界面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和留存,在視覺設計中需要注意圖文結合以及動態因素的利用。

3、選擇性

網站的頁面上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瀏覽者所需要的,瀏覽者在獲取信息時具有選擇性,因而在頁面的視覺設計中,需要注意網站主題特色,把握住各部分信息的主次關系,安排其排列位置和視覺沖擊強度,便于讀者快速選取。

二、視覺設計的基本元素

1、文字

對于絕大多數網頁而言,文字是信息構成的主體,它與圖片容易造成歧義不同,具有直接準確傳遞信息的特性,使瀏覽者可以準確地、方便地接受信息。但是文字過多,給人長篇累牘的感覺,讓人心中生厭,影響瀏覽者的閱讀情緒,所以在視覺設計中,要對文字采取一定的格式處理和藝術加工。所謂的格式處理,就是指對文字的字體、粗細、字號、顏色等加以處理,使之格式多樣、變化豐富,打破呆板、累贅的形象。藝術加工是指對頁面的文字,根據其所處位置和作用地位的差異,來加以圖像化、風格化的藝術手段處理,讓文字更具有個性風格,顯得更加生動形象,易于讀者輕松接受。

2、色彩

在網頁的視覺設計中,色彩設計主要有五個部分組成,即標準色彩、圖片主色彩、邊框色彩、背景色彩和文字鏈接的色彩。由于人們的審美特點各有不同,不可能使頁面的視覺效果完全滿足所有人的瀏覽需求,但是就主色調方面而言,人們通常易于接受的色彩基本是一致的。頁面的使用者在瀏覽頁面的第一印象就是界面的色彩主體構成,它直接關系到瀏覽者是否有繼續瀏覽下去的興趣。所以頁面的色彩選擇必須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習慣,在確定頁面主體的色調時,既要尊重受眾的心理需求又要符合網站自身的主題定位。網站頁面的色彩既不能太過于單一,也不能色彩斑斕,這就需要把握一個適中標準。在確定主體色調以后,按照主次、輕重關系,對圖片、標題、邊框、文字鏈接的色彩做出有層次的選擇,絕對不能喧賓奪主,要處理好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色彩種類也不宜過多,以免瀏覽者產生視覺疲勞。

3、圖片

在頁面的組成部分中,圖片是除文字以外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也是最早引用到網絡中的多媒體對象。文字的特點是能夠直觀、準確地傳遞信息,而圖片則可以打破純文字界面的枯燥、平淡的格局,為頁面增添活力,圖文并茂,使網頁生動形象,充滿感彩。一般情況下,網頁中使用的圖片分辨率不需要太高,因為過高的分辨率勢必使圖片的容量加大,會影響到網頁的瀏覽速度。在網頁設計中,圖片的大小、位置和方向都會影響到信息的表達,在整體編排中,應該分清重點和主次,對引用到的所有圖片先做整體上的布局處理,然后使圖片之間、圖片和文字之間的關系和諧,頁面整體布局和諧統一。

4、版面

版面設計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間界面對所有多媒體元素進行有機整合,使整體頁面布局合理得到,感官效果好,便于受眾接受。版面設計的成功與否,影響到網頁核心信息的傳遞價值和瀏覽者的視覺留存時間,是網頁整體感的直觀傳遞。在進行版面設計時,主要利用點、線、面的依存關系,對頁面的所有組成要素進行空間位置的排列,這一過程需要在網頁自身價值表達的需求下,充分挖掘各多媒體因素的相互關系,使這些要素在視覺感受中體現出均衡、調和、律動的視覺效果,讓整個界面生動起來,不平淡、不呆板。在版面的視覺處理上,需要把握好主題與素材、整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在統一之中尋求變化,在不對稱中尋找均衡點,促成頁面整體的和諧效果。

三、頁面的視覺設計原則

1、風格的確定

在對網站頁面進行頁面設計之前,一定要確定好基本的主體風格,使其與網站的主題側重點保持一致,只有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才能使網站的宣傳到達理想效果。在確定主體風格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網站受眾面的群體特征,即瀏覽者的大眾需求和審美偏好。

2、色彩的處理

對于視覺沖擊而言,色彩是給人最直觀的視覺體會,和諧適當的色彩安排可以奪人眼球,吸引瀏覽者的注意力。因此在色彩的設計中,應該首先確定與主題風格相統一的主打色調,可以是暖色調、冷色調或者采用對比色調,這個完全要根據頁面信息傳遞的需要而定。然后分清主次,分別對背景色、圖片顏色、文字顏色等等做出具體的處理,注意色彩的使用層次,不可喧賓奪主。

3、版面的編排

網頁的視覺設計屬于交叉學科范疇,在版面的布局安排上基本和平面媒體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有限的屏幕界面內對構成要素做出編排,需要充分考慮各要素之間的依存關聯和信息內容的輕重,通過空間上的排列組合,使整個界面和諧統一,生動形象。如何做到科學合理的版面設計,需要從三個大的方面考慮:一是主次分明,讓瀏覽者可以輕松判別信息的價值,便于快速選取核心信息;二是圖文并茂,相得益彰,注意文字與圖片的結合;三是錯落搭配,具有動態感,對要素的位置、大小、方向的處理要錯落有致,并把握整體的動態感,使之生動有氣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