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中的商機范文
時間:2024-01-11 17:42: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危機中的商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打這金融危機一出現,廠家和經銷商都開始緊張。
廠家擔心的是經銷商捂緊錢袋子,不肯打款,不肯按計劃的進行市場投入。更擔心他們關門歇業,使廠家的付出前功盡棄。在這個節骨眼上,經銷商群體若是出現集體反水,降低與廠家的合作等級,拒不服從市場管理等等狀況,無疑是雪上加霜。而這經銷商,同樣也在擔心廠家能不能挺過這金融危機,特別是自己墊付的那些費用是否還能足額拿回來,庫存的產品是否能及時處理。畢竟,每一個廠家的突然倒閉,都或多或少的會帶死一群經銷商。
因此,作為廠家來說,如何穩定經銷商群體,以及確保廠商合作關系的持續,則成為當前金融危機下的重點考慮了。
第一、給經銷商以堅定的信心
作為廠家,在經銷商面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堅定信心,表明態度。并付諸一些具體的應對措施。
那么,廠家老板具體應向經銷商群體表達哪些內容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理性看待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市場經濟活動中一個正常的經濟現象。以前有,今后也還會有。尤其要強調,金融危機只是階段性市場操作難度加大,但不會導致市場整體性的崩潰或是需求消亡。通俗點說,只是階段性災難,而不是根本性毀滅。并且,通過度過這次金融危機,還將會為今后
的其他類型市場危機積累經驗和應對策略。
尋找積極因素
金融危機的出現,必然會影響現行的市場需求和運行規律,從而導致新需求和新規律的出現,例如金融危機會導致農村消費者數量的增加,新型農村消費者的出現,城市化建設轉由鄉鎮建設,政府優惠性政策的持續出臺等等。冷靜對待,提早分析,這其中蘊藏了許多新的商業機會和市場需求。
強調有利于自己的市場變局
金融危機爆發是宏觀因素,而不是廠家自身的問題,因此同行也肯定會面臨相同困境,這時候強調自身的優勢,反而能激發更強的斗志。生意好不好做,很大程度上與競爭對手的多少和動作有關,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做很能賺的生意,一旦競爭者數量多起來了,馬上也就沒什么錢賺了,現在鬧金融危機了,諸多同行都開始紛紛消極悲觀,牢騷滿天飛的時候,也就是說明在收縮戰線,在退縮。當競爭對手退縮的時候,自然是進攻最好的時候。
將信心高調地傳遞給經銷商
給經銷商信心不能完全靠口說,得有具體行動。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此時若是廠家的預算充足,完全可以做個關于金融危機的專場研討會,請非常知名的專家解說,營造出財大氣粗的景象和氣氛。如果費用較少的話,則可考慮采取廠家高層進行全國經銷商巡回拜訪,各個安撫的方案,還可化解經銷商之間串聯,導致消極情緒彌漫。若是費用很少,可以做個關于金融危機的專題刊物,寄送給全國經銷商。
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廠家高層的表態和其下屬員工在經銷商面前的態度得保持一致,可千萬別出現廠家老板語氣堅定的說有能力有信心渡過難關,而廠家的業務人員卻在經銷商面前說這下麻煩大了,我們廠這次可危險了……必要時,得要通過嚴肅的紀律性來確保業務人員在經銷商面前的態度問題;第二,盡可能早的趕在競爭對手前面,以此來對比其他廠家(競爭對手)在此方面的無動于衷,讓經銷商感受廠商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比照其他廠家的消極或是回避思想,堅定經銷商加強與己方合作的信心。
第二、引導經銷商轉移注意力
金融危機來了,經銷商老板一般都唉聲嘆氣,憂心忡忡。作為廠家,在明確的表態后,緊接著要做的工作就是轉移經銷商的注意力。如何有效的應對金融危機,作為廠家也不能馬上拿出一個成型的方案,這需要一個時間段去摸索和研究。在這個時間段內,也不能讓經銷商閑著,或是干等著廠家給辦法,得要迅速轉移經銷商的注意力。
那么,具體向哪里轉移呢?就是引導經銷商去面對比金融危機更現實的危機、更可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稅務危機、內部人事管理危機、成本控制問題、隱形虧損問題等等,這些危機或是問題,正是每個經銷商老板每天都在面對的。其實,這金融危機是在天上飛的,目前還沒怎么完全落地。而前面所說的這些稅務及人事危機,卻是非?,F實的擺在老板面前的,也是讓經銷商老板們很是頭疼的。以廣大私營經銷商老板的自身能力水平而言,這些屬于管理層面的問題恰恰是其短板所在,也是制約許多經銷商持續發展的瓶頸所在。在以前,生意好做的時候,這類問題很容易被掩蓋過去,作為經銷商老板也不太關心這些。再說了,即便想關心,也騰不出更多的精力出來?,F在鬧金融危機,生意清淡了,空閑的時間和精力多了,
可以騰出手來處理這些事情了。
經銷商老板所頭疼的這些稅務或是人事問題,在廠家這邊,卻不是個太難的事情。因為經銷商公司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廠家在若干年前就已經經歷過了。在技術方面,完全具備對經銷商的技術指導能力。廠家可考慮成立一個專項工作小組,專司為經銷商解決這類稅務、人事、成本等方面的問題,以緩解經銷商老板的燃眉之急,也是有效的轉移經銷商老板的注意力。若是廠家自身的技術手段有限,還可以考慮在外部引進專業技術咨詢公司為經銷商群體服務,這費用成本均攤下來也花不了多少錢。但卻能贏得經銷商的人心。
第三、借此機會建立全新的廠商合作模式
危機也是轉機,目前的金融危機也可以作為改革現有廠商關系的良好契機。在傳統的廠商關系中,廠商雙方是以產品為紐帶,以利潤作為利益關聯點,措施無非是給產品、給政策、給費用、安排旅游開會發獎之類,同質化現象非常普遍。結果是新產品越出越多,政策越來越優惠,市場費用投入越來越大,經銷商的抱怨卻有增無減。這其實是條死路,因為無論怎么投入,客戶永遠不會在單一利益層面承認滿足。必然是胃口越搞越大,甚至在眾廠家之間
互相挑唆,引起大家鷸蚌相爭。
現在鬧金融危機了,廠商之間傳統的利益分配結構被打破,若是廠家不管不問,必然失信于經銷商,若是單方面增加投入,一來存在成本問題,二來也沒法有效滿足經銷商的胃口。其實,還有第三路可以走,就是建立全新的廠商合作模式。這里所指的全新廠商合作模式,是指廠商雙方在產品合作的基礎上,增加廠家對經銷商的技術支持服務。這個技術不僅僅是
產品銷售或是運作技術,而是經銷商公司整體提升的成套技術。
在中國,絕大多數經銷商都是從私營個體戶的形態發展起來的,管理模式粗放,經營手段簡單守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已經越來越顯現出其弊端所在,傳統形態的經銷商正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減少。于是,經銷商的個體戶形態必須要向公司化形態轉變,轉變過程中,經銷商必然需要大量的管理技術來支撐。這個時候,廠家應該拿出自身的管理技術優勢來,協助經銷商的轉型,重新建設經銷商公司的前后臺系統,實現整個公司的整體改造和提升,從根本上協助經銷商站穩腳跟,促進其持續發展。并且,從單純的經營業績出利潤,轉向由經營利潤和成本管控組成的雙向利潤穩定體系。這種改造所應對的,不僅僅是當前的金融危機,而是現在和今后的一系列危機,是從根本上解決經銷商公司的生存和持續發展問題。在經銷商看來,這個是治本而非治標。相比之下,這金融危機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再者,患難見真情,這樣的廠家才是值得長期合作下去的。對于廠家來說,這種協助經銷商整體成長的新型廠商合作模式,必將是未來廠商關系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值此金融危機之時,加以實施驗證磨合,亦是良機所在。
第四、樣板的打造
任何一個廠家,也沒辦法在短期內把所有經銷商的改造工作都完成,但可以集中精力先打造幾個樣板出來,然后再以樣板的力量來影響更多的經銷商,為后期的逐層實施打下基礎。作為廠家,在明確相關的金融危機應對策略或是對經銷商公司化思路之后,接下來就得要選擇樣板,集中精力把這幾家樣板經銷商的工作實施到位。然后以區域現場會,樣板經銷商全國巡講的形式,在全體經銷商群體中實施傳播,擴大影響,以此來轉移經銷商對金融危機的
注意力,以及推動更多的經銷商加入到公司化改造的項目中來。
第五、引導經銷商在危機中進攻
經銷商在當地有競爭對手,廠家在全國范圍內也有不少競爭對手,什么時候是進攻的最好時機?就是在競爭對手消極、退縮的時候?,F在金融危機使得很多廠家老板信心喪失,收縮戰線,控制投入,無論是這些競爭對手的內部還是他們的廠商關系,正是最為糟糕的時候,也是發動攻擊的最佳時候。作為廠家,可選擇部分把握性較大、有一定比較優勢的市場,聯合經銷商一起發起主動進攻,利用對方的退縮,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并以此來鼓動全國經
銷商,廠商雙方形成合力,利用此大好時機攻擊競爭對手。
第六、啟動儲備經銷商體系
不是所有的經銷商都能被廠家鼓動起來的,也不是所有的經銷商都具備長期合作的價值。其中,必然也會有些經銷商出于自身的實力或是思路問題,仍然堅持自己的單方面經營思路。此類經銷商保留下去一方面價值不大,另一方面還有可能會將消極情緒傳遞給其他經銷商,這類后進經銷商就得考慮進行淘汰了。淘汰后,新經銷商的補充工作就得馬上到位,所以,儲備經銷商的接觸和開發工作也還得同步啟動,未雨綢繆。對于一些拖后腿的經銷商,當換則換,寧可花費精力去培養新經銷商,也別耗費在與老經銷商扯皮上。
以上幾點,更多的是從經銷商角度來談的。畢竟,在廠家管理經銷商的這個事情上,絕大多數廠家還是堅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考慮的,至于經銷商群體是怎么想的,怎么看待的,甚至是經銷商真正需要什么,很少有廠家對此能有深入研究。危機環境下,如果廠家能夠在
篇2
【關鍵詞】促銷,邊際變動,廣告,利潤,需求價格彈性,折扣券,價格歧視
在平時收到的宣傳單或報紙上,各種各樣的促銷信息堆積如山。最常見的當屬大型百貨商店的促銷廣告和各種快餐店的折扣券了,關于季節性新品上市和清倉促銷信息,誘惑著消費者的眼球。
一、商場促銷的原因
促銷簡而言之就是促銷就是營銷者向消費者傳遞有關本企業及產品的各種信息,說服或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以達到擴大銷售量的目的的一種手段。期中降價和折扣是我們最常見的兩種形式,按照供求關系的模型,我們很容易可以知道價格降低,需求增加,從而銷售量提高。但是商家進行促銷的原因遠不止這些。
我們常見的促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于特殊原因(將要過期的食品、將要過季的商品)進行的促銷,另一種是商家為了加大宣傳而進行的促銷。第一種促銷的原因是考慮到了邊際變動,對于一些即將失去商業價值的商品而言,商家如果選擇通過促銷降價而將其賣出,它所得到的的邊際收益看似可能會減少,但是如果賣不出去的話,過期產品的邊際收益將變為零,同時那些需要儲存起來留待明年繼續銷售的產品由于存貨成本的增加,它們的邊際成本會大大增加,同時由于商品滯銷等原因,不能及時收回貨款,也會影響商家的資金流通,從而帶來潛在成本,所以對于那些有特殊原因而急待賣出的商品而言,促銷會增加商家的邊際收益,減少邊際成本,從而使利潤更大。
第二種促銷往往是由于新產品上市而進行的促銷,這一種促銷方式更多的是在加大產品和商家的品牌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認可它們,是一種變相的廣告。人為的促銷增加了人們對擁有商品的欲望,它更多地操縱了人們的偏好,可能你進入超市的本意并不是購買正在促銷的那種商品,但是由于促銷的展臺或是展臺前擁擠的人群吸引了你的注意,所以你也會考慮要不要自己也買一些,其實你本來并不打算買;但同時它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產品質量信號,只有財力豐厚,并且對自己的產品質量十分有信心的商家才會投入促銷宣傳,從而招攬更多的持久性顧客。消費者可以通過促銷的規模來判斷一個商家的產品質量信息。
二、促銷商品的選擇與需求價格彈性
商場進行促銷的原因是想取得更高的利潤,那么它就必須要考慮價格變動對銷售的影響。制定促銷計劃的時候首先就是要選擇進行促銷的商品。
如果要使總收益最大化,那么我們必須要考慮需求價格彈性,如果物品是缺乏彈性的,那么價格上升將會引起總收益的增加,雖然價格上升會導致需求量的減少,但是因為物品缺乏彈性,人們對價格的反應程度比較小,所以需求量的減少比例小于價格上升的比例。相反,如果一件商品十分富有彈性的話,那么價格下降往往會引起總收益的增加,此時對該類產品進行適當的促銷,往往會取得更高的利潤。
舉個例子來說,食用油類和食品類等生活必需品無論價格如何上漲,其需求都不會有大幅度變化,因為對生活必需品等商品來說,其價格需求缺乏彈性,需求量對價格的反應不敏感。相反,奢侈品的價格如果很高的話,其需求就會大幅下降,但是因為奢侈品的需求彈性大,商場便可以采取先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而后再打折,會讓消費者充分享受打折帶來的利益與滿足感,讓消費者獲得更大的效用,因為這類商品的需求彈性大,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率大于價格的變化率,這樣也會使得商場收入增加,因此這類商品常常會被商家列為促銷商品。
雖然理論上商家應該對奢侈品進行降價促銷從而增加總收益,而不是對生活必需品進行促銷,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大商場對食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降價促銷,而且降價幅度有時候會很大,實際上商場對不同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的一種宏觀把握,它們往往是通過對蔬菜、水果肉類的降價促銷來吸引消費者眼球,把消費者吸引到店里來,再通過銷售其他昂貴的商品以確保商家取得充足的利潤。
三、折扣券與價格歧視
折扣券是商家進行促銷的一種常見的形式,其中所蘊含的經濟學原理是折扣券使商家可以實行價格歧視。價格歧視通過對支付意愿不同的顧客進行劃分,從而使更多的對物品的評價大于邊際成本的顧客都買到了物品,并被收取了其愿意支付的價格。更多互惠的貿易得以進行,減少了無謂損失,從而使商家獲取了更多的市場剩余,增加了利潤。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麥當勞餐廳會經常發放折扣券,折扣券使麥當勞公司實行了價格歧視。麥當勞公司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顧客都愿意花時間將折扣券剪下來保存,并在下次就餐時帶來。此外,剪折扣券意愿與顧客對物品支付意愿和他們對價格的敏感相關。富裕而繁忙的高收入階層到麥當勞用餐彈性低,對折扣券的價格優惠不敏感,不可能花時間剪下折扣券并保存隨時帶在身上,以備下次就餐時用。但低收入的家庭到麥當勞用餐彈性高,他們更可能剪下折扣券,因為他的支付意愿低,對折扣券的價格優惠比較敏感,從而成功地實行了價格歧視。
四、促銷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
一方面,促銷使商品的價格降低,我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取得我們需要的商品,增加消費者剩余;此外,促銷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商品相關信息,它的作用有些像廣告,它可以是我們對同一類型的商品進行橫向比較,從而更好地選擇想購買的商品。
篇3
關鍵詞:馕;文化;象征;商業化
馕,維吾爾語拉丁拼寫方法“nan”, 在中國內地有些城市還被稱為“新疆大餅”,是新疆各民族喜愛的主食之一。據考證,“馕”字源于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各國。 維吾爾族早先把馕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后,才改叫“馕”。馕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干糧之一,馕具有抗干旱、易保存的特點,傳說連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就是馕,是馕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
維吾爾族人生活的紅白喜事都必有馕, 幸福美好或傷心離別之際都有馕的相伴?!翱梢砸蝗諢o菜,但決不可以一日無馕?!边@句維吾爾諺語足以證明馕在維吾爾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F在,馕不光是維吾爾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也已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青睞。一頓豐盛的早餐可以由一碗香醇的奶茶泡上馕,既美味又健康,讓人精力充沛。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一碗風味純正的酸奶甚至一牙西瓜配上馕都是種享受。在維吾爾人的生活中馕不僅是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充滿文化內涵。
一、馕的分類
在外地人看來,大大小小薄厚參差不齊的馕只不過是一種面餅,其實不然,馕里有大學問!馕的做法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蔥、雞蛋、清油、酥油、牛奶、糖、鹽、斯亞旦(黑草籽)都有可能是馕的原料。與哈薩克族和塔吉克族相比,維吾爾族的馕種類非常多,不同種類口味不同。如以下一些常見的及特別的馕:
和田核桃馕,口感酥脆,馕中鑲嵌著核桃仁,營養價值豐富。這種馕還有個好處是即使儲存的時間久也仍然酥脆。
喀什窩窩馕,維吾爾語“girde”。這種馕的韌性大,掰起來稍稍費勁,中間有嵌進的小窩,但是變硬就很難掰開。
柯坪縣的薄皮馕,維吾爾語“chapta”,大小與庫車馕相似,極薄,甚至只有兩三張紙的厚度。雖同為馕坑打出來,其色略白,質軟,看似如肯德基的雞肉卷或烤鴨店的薄餅,連吃法也出奇的類似??缕喝税驯∑も畏制?,把水煮肉、胡蘿卜、恰瑪古等卷在里面吃。薄皮馕初出馕坑時,要稍微晾一會,再卷起來放在塑料袋里保存。即使變硬,只要用蒸籠熱加工就會還原。
庫車馕是最容易認出的馕之一,大而薄,市面上賣的庫車馕直徑大概有40厘米,有孜然做調味使庫車馕非常香甜。庫車馕變硬后,味道不會改變,由于其薄的特點,硬了之后非常好掰,掰成小塊泡在茶水中吃方便又省事。
尉犁小馕(托喀西),維吾爾語為“Lopnur toqash”,產自新疆巴州尉犁縣,直徑只有7、8厘米,質脆,是最適合攜帶于遠去外出求學者的家鄉特產。
托克遜馕,是吐魯番地區人民最喜愛的一種馕,一定是用當地的“土著酵母”發酵而成的,醒面時間長,牛奶配比高。尤其一種叫“Kakcha”的馕,厚度大約兩厘米,和面需要強功夫,其成品也硬,經久耐放,即使變硬一泡就軟且原汁原味。
玉米面馕,顏色鮮黃,形狀不大均勻,表面呈開裂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粗糧吃的少,因此很受歡迎。玉米面馕配上自制的酸奶很容易有飽腹感,是減肥佳品。托克遜的玉米面馕也很有名,成品看起來像一個立體的“東南西北”(兒時折紙玩具)。
白面馕,一般大小為15~20厘米不等,外圈厚中間薄,中央戳有許多圓形重疊花紋,上面撒有芝麻、洋蔥末等,趁熱吃更美味。通常這種馕變硬后口感不如從前,但是勤勞聰慧的維吾爾人有絕招,他們在做馕包肉這道菜肴時把硬馕稍微泡軟與肉一起燉煮,這時馕與肉的完美結合品就誕生了。有人叫它巴扎馕,其實我認為巴扎馕應該是各個賣馕攤位上的馕的統稱。
肉馕,也叫餡馕,通常由牛羊肉、洋蔥、調味料做餡烤制而成,也有自家烙的肉馕。
二、馕與禮俗
馕頻頻出現在維吾爾人生活里,不僅僅只是飽肚那么簡單,馕還有一個重要的內涵:禮物。
(一) 馕與婚俗
馕貫穿于整個維吾爾人婚禮中,象征意義非常豐富。這里以提親和尼卡儀式為例:
提親儀式中,雙方父母第一次正式見面,不論在哪個城市或鄉村,提親的男方父母都會帶上馕、磚茶、食鹽、冰糖、甜點、干果等物品作為見面禮。這其中的干果種類繁多,有:巴旦木、葡萄干、紅棗、杏干等,這是為女方宴請賓客準備的。鹽則象征著長輩寄予姑娘的希望,希望她有虔誠的信仰。而最重要的馕代表著“面兒”,面兒就是男方父母對女方父母尊重的臉面。大方美麗的馕就是男方父母滿懷欣喜迎娶兒媳的臉。新疆各地送馕個數不同。若娶喀什的媳婦,男方家要準備十五個大馕,馕是維系兩人甚至兩家關系的紐帶,十五意味著十全十美;若娶庫爾勒的媳婦,要準備四個大馕和四個小馕,雙數“四”代表著結對;若在阿克蘇要準備九個馕,維吾爾人認為一個嬰兒的降生要經歷九個月零九天,因此“九”代表著新生命孕育完整的過程,象征著完滿、吉利;若在首府烏魯木齊和伊寧市對馕的數量沒有明確要求,主要依個人喜好和家庭條件,但也絕不會少了馕。我認為這在兩個地區不重視馕的個數就像方言似的是慢慢形成的地域性特征。
尼卡儀式中,在阿訇念過尼卡經后,新郎和新娘要吃醮著鹽水的馕,入口的馕意味著有福同享,而咸味則意味著有難同當,鹽的的白色也有白頭偕老之意。換句話說,不論艱難困苦夫妻都要恩愛,互相扶持一輩子,共同吃馕見證的婚姻足以說明馕的偉大。據說,新娘新郎吃馕先后順序還有講究,誰先吃就表明今后的生活中誰的話語權更大。
現代維吾爾人多半在宴會廳辦婚禮,而那些在自家辦婚禮的主人會在婚禮之后用馕包住肉、抓飯、甜點甚至瓜果讓賓客滿載而歸。這里的馕有包裹作用[3],未參加婚禮的人分享這些食物就會沾到喜氣。
(二) 送馕習俗
從前在維吾爾人民生活貧困的時候,家里有個馕是件奢侈的事。既然那么珍貴,送馕就代表著主人最誠摯的心意。這里的送馕分為三種:遠途離家、喪葬和待客。
送馕與馕的易儲存性有緊密的聯系。維吾爾人在親朋好友遠行前常常以馕相送,馕意味著最好的陪伴與對平安的祈福。在長途旅行中,馕僅僅與白水就可以搭配就餐,不會讓人有腹瀉、惡心等不舒服的癥狀。在危難情況下,馕是可以最大程度維持生命的食物。
在維吾爾人的喪葬、祭祀禮儀中,馕都是重要的祭品、施舍之物。維吾爾人去世后的第3天、第7天、第40天和一周年都要舉行“乃孜爾”。“乃孜爾”是為逝者送行、悼念死者的主要活動。參加“乃孜爾”的人要帶的禮品就包括馕。馕在這里作為禮俗的象征被視為神圣的東西。
老人說:“若家里有五個馕,而來了七個客人,那按個數分就是非常不合理的?!扁尾荒苷?,如果主人在分馕時客人一再要求停止,主人也要繼續分,一般分四五塊。這代表誠意。客人即使在此家不吃飯,也一定要吃一小塊馕再離開。有時家中以魚類菜肴待客,小孩誤食魚刺卡住喉嚨,一般人會選擇喝醋的辦法,而維吾爾人則會讓孩子嚼一下塊馕咽下,問題就被解決。若家中以抓飯、肉等稍油膩的食物待客,在吃飯前一定要吃塊馕,以避免油膩造成惡心。當肉塊較大時,客人吃起來會不雅,這時男性長者會把肉放在比較硬的馕上切塊并分給客人與小孩們。
(三)馕與禁忌
馕的禁忌作為一種規范習俗,反映了維吾爾族食制、食律等方面的道德規范。
首先打馕前要遵守很多禁忌,如:和面時要保證工具和食材的清潔,女人要帶上頭巾、做好大凈、小凈才能操作,月經期的女人是不能打馕的,被認為不潔。打馕時小孩子要遠離,大人告訴孩子們不能盯著馕胚看,這樣馕會從馕坑內壁脫落,不僅形狀固定不好,還容易烤糊。而后來細想,話歲那么說,實際上是怕小孩子調皮圍著馕坑會有不測。
馕的珍貴是后人傳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是后來生活條件富裕了也還是要保持傳統。不能浪費糧食。不能踩馕渣,更不能踩馕,因為糧食粒粒皆辛苦。打馕的人不顧嚴寒酷暑守在馕坑,一次次彎腰,一次次將手伸進火燙的馕坑,也許你會說那是他的本職工作,但我感激他們對其崗位的嘔心瀝血?;馃岬拟慰哟碇鵁崆?,就像維吾爾族熱情的秉性。不論窮人富人都要對的福祉滿懷敬意。記得小時候聽長輩說過,掉在地上的馕吹三下就可以繼續吃。一個看似粗陋的行為實際上包含著人們對糧食和造物主的敬意。
馕變質時不能同垃圾一起扔掉,可以將馕敲碎拋入河流供魚蝦吃,也可以拋在高處讓鳥吃。掉在地上的馕渣也要順手拾起來放到高處讓鳥兒啄食。這是被維吾爾族所信仰的重視民主平等意識的伊斯蘭教思想所影響的?!兑磺Я阋灰埂分杏涊d國王到清真寺與普通穆斯林一起做禮拜,接見貧困穆斯林,直到今天在伊斯蘭國家還有這個傳統;國王的陵墓與普通穆斯林差別不大(圣裔另當別論),因此伊斯蘭的精髓在于人人平等,乃至世界上所有的生靈都是同等地位的。
馕不能扣著放,因為馕意味著信仰,扣起來的馕意味著信仰的弱化或磨滅或被視為會走霉運,外出辦事不順。馕也代表著我們的臉,這就是為什么婚前父母見面禮中馕在首要地位,扣著的馕就像僵硬的親家關系。
馕不能像饅頭一樣整吃。一定要用雙手對半掰開,一般對半掰兩下。吃馕不能只吃邊緣,也不能只吃邊緣不吃中間。孕婦要盡可能吃外形美觀的馕,生出來的孩子會漂亮。吃不了的硬馕要包起來送給養牲畜的人家,給牲畜吃。
有馕在的地方,不可以說他人的壞話、假話、臟話。如果你見誰將馕踩在了腳下,那么只有一種可能,是在發毒誓。所以說:馕是信仰,無馕遭殃。
四、馕的商品經濟
在日益繁華的新疆,我們已經可以在各個城市看到品牌化、商業化的馕。比如烏魯木齊大街小巷常見的阿布拉的馕、米吉提的馕等連鎖專營馕店。說明馕不僅具有傳承性,還有包容性和發展性。馕的發展與社會進步步伐保持一致。例如:米吉提的馕對馕的創新,他們發明了一種夾心葡萄小烤馕,這是一貫咸味的馕的創新。又如:阿爾曼、伊合拉斯等大型清真超市在銷售的五個一組或十個一組的包裝馕,方便了在外出差人士和外地求學的學生。在烏魯木齊的二道橋一帶還有不少名叫“長運馕”或“長途馕”的專賣店。即便是半徑20厘米的庫車馕也已經有了包裝禮盒,還有尉犁托喀西的包裝禮盒簡潔大方,適合送禮。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今最受歡迎的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已經有了年輕人創業并實現網絡賣馕的店鋪。這方便了全國甚至全球的食馕者。馕的品牌化保證了馕的質量,方便了人民的生活。馕的集體化、工廠化生產也為新疆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五、結語
馕對維吾爾人的珍貴用幾千字是無法盡述的,馕的文化內涵是傳承性、包容性和發展性的結合體。人類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先生曾在媒體與兒童健康研討會上說:“達到一個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肚子”, 從這一點看馕在體現維吾爾族文化核心上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一個民族的飲食結構必然是該民族心態的反應,維吾爾人對馕情有獨鐘,馕是他們精神上最堅強的陪伴與支撐。馕是信仰、馕是臉面、馕是友誼、馕是愛情……
馕與維吾爾人生活的聯系就如同打馕過程中馕與馕坑內壁的粘連同樣緊密。馕胚不斷貼入馕坑,烤熟的馕不斷被取出來,不論怎樣總是逃不出馕坑這個堅實的圍欄,馕坑守護著馕,守護著維吾爾人的文化。(作者單位:新疆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艾比貝?熱合曼、李曉林:心愛的馕,[J]中國民族,2012年第2期。
篇4
根據縣委的安排,x月27日至28日,我參加了在xx市召開的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給我的感受很深很多,給我以震動的有這么三點:
第二點,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我縣的發展是在先后關掉卷煙廠、造紙廠、黃姜加工廠等一批支柱企業,經歷了大量職工下崗,財政稅收減少,支柱產業萎縮的情況下取得的。事非經過不知難,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去年我們經濟發展的質量是不錯的。這可以從兩個指標的比例來分析,一是去年我們的財政總收入占gdp的10%左右,能夠達到這個比例在全省是不多的,一般的縣市區都是4%、5%左右;二是去年我們的稅收占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70%,而全省一類縣市區的平均比例也只有68.7%。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經濟發展的質量是健康的,發展的效益是較好的。
第三點,未來發展的壓力很大?,F在,全省各縣市區的發展可謂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盡管去年我們的各項經濟指標與自己比,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但在全省排名大都處于靠后的位置。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因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自我加壓,奮起直追,以超常規的舉措推動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受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們無法與江夏區、仙桃市這些武漢市周邊交通便利、基礎條件較好的縣市區相比,但我們完全可以與全省其他37個山區縣市比。通過這幾天我對其他山區縣2008年各項指標數據的認真分析,我相信,只要全縣上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努力工作,將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今年我們的綜合排名前進十多位,占到山區縣的中等位次是沒有問題的,再經過明年的努力前進5、6位,到后年爭取進入山區縣的前列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下面,通過借鑒外地發展縣域經濟的先進經驗,結合我自己的思考,我就如何抓好我縣今年及至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談六點體會。
第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汽車一響,黃金萬兩;要想富,先修路?;A設施建設不僅能改善我們的發展環境,而且也能夠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xx這幾年經濟發展為什么快?如果沒有京九鐵路、鄂黃長江大橋和黃黃高速公路的修建,xx想招商它也招不進來,匯源不會來,娃哈哈不會來,伊利也不會來;再比如團風縣,如果沒有陽邏深水港碼頭的建設,他們提出的打造中部最大的鋼結構產業基地,就是紙上談兵,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我們鄖縣如果沒有漢江二橋的建設,沒有“鄖十”一級公路的即將興建,那么“統籌城鄉、區縣一體”的目標也就只是一個美好的夢而已。因此,我們要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今年的第一要務,尤其要把加快漢江二橋和“鄖十”一級路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作為今年的重中之重來抓。
第二,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h委早就提出了“項目興縣、開放活縣、工業強縣”的工作思路,完全符合我縣經濟發展的客觀實際。工業是現代化的“總開關”。在縣這一級搞經濟工作,一定要緊緊扭住工業化的“牛鼻子”,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新型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村城鎮化。一要加快縣域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立足自身優勢,延長產業鏈條,以科學的規劃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建設高水平的產業聚集區;加速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實現產業優化和產品升級,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提高縣域工業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二要加快壯大縣域工業的規模。要培養一批競爭力強、帶動力強的領軍企業,以“成長工程”為抓手,推進中小企業上檔次、上規模。三要加快發展產業集群。要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工作措施,在形成特色、培植龍頭、打造平臺、配套服務上下功夫,突出發展集中度高、關聯性強、特色鮮明、市場優勢明顯的制造業產業集群。
第三,要狠抓招商引資。我觀察到,凡是縣域經濟發展快的地方,招商引資工作都搞得好??h委已明確提出,將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今年保增長的重要途徑。但從目前來看,我們的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還不明顯。我曾在商務局談到一個觀點,就是招商引資的額度要占到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一半,23個億里面起碼要有11個億是招商引資引來的,而11個億里面至少應有5個億是工業投資項目,這樣的投資結構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結構。因此,下一步我們要切實采取得力措施,進一步分解目標,落實責任,確保招商引資工作有新的突破。
第四,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目前,在縣級領導這個層面,對環境建設是高度重視的,主要的問 中心代辦所有證照和審批行為。
篇5
中國經濟增速正在經歷一個階段性的放緩過程
一國經濟增長既受宏觀政策和短期需求變化的影響,更取決于特定發展階段的潛在增長水平。中國社科院《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的研究顯示,到2010年“十一五”結束,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已經基本走完了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在進入“十二五”之后,中國將步入工業化的后期階段。為此,黨的十提出了在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的目標。但是,我國各地區的工業化水平尚存在很大差距,東部地區基本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中部、西部大部分地區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新疆等個別省區僅處于工業化初期的后半階段。
我國城鎮化水平嚴重滯后于工業化的整體進程, 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2.57%,首次邁入工業化中期50%~60%的標準下限內,但低于工業化后期標準近10個百分點。而且由于國內以“常住人口”而非“戶籍人口”來統計城鎮人口,這樣有約2.1億農業戶籍人口被歸入城鎮人口,但并不享有城鎮人口的各項福利和消費水平,現有的城鎮化率可能高估了我國實際的城鎮化水平。
基于工業化的規律,進入工業化后期以后,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將會逐步放緩。從他國經驗看,二戰后實現成功追趕的經濟體,如日本、德國、韓國等,都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在人均GDP達11000國際元(一種獨立于國貨幣的虛擬交易貨幣,主要采用多邊購買力平價比較將不同國家貨幣轉換為統一貨幣)時,無一例外出現了經濟增長下降的情況,降幅達到3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路徑,與這些成功追趕型經濟體比較接近或相似。2011年我國人均GDP接近9000國際元,保持目前的發展態勢,今后一兩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11000國際元左右。從基數因素看,中國經濟總量已十分龐大,基數巨大使每提升1個百分點的難度都較以往有所增加。從發展條件看,加入WTO帶來的全球化紅利日漸減弱;人口老齡化趨勢使人口紅利逐漸衰退;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所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已十分突出。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業升級困難。
近兩年來,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這表明經過30余年高速增長后,中國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很有可能已經開始。從2010年二季度起,我國GDP累計增速就已經進入連續下滑通道,經濟增長明顯偏離了1978~2011年9.9%的平均增長水平。這是我國自1992年以來經濟回調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所有這些都可能預示著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也預示著本輪經濟調整不同于以往的短周期調整。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雖然我國已進入經濟增速的換擋期,但總的來看,支撐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國人均收入尚不到6000美元,仍處于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增長的動力和潛力依然較大。
按照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社會產出主要由資本形成、勞動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TFP)等三個因素決定。從資本形成來看,中國仍處于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過程中,社會投資仍有很大空間。一是城鎮化進程方興未艾。據國家發改委預測,未來十年我國城鎮化潛力依然很大,城鎮化率年均提高0.8~1.0個百分點左右,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60%,城鎮人口總量達8.4億左右。以過去十年數據測算,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進程和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遷移,每個農村人口在城市落戶下來需要的基礎設施、道路、橋梁、住房的投資,大約在30萬~35萬元。如果到2020年前我們要實現約1.8億勞動人口的城鎮化,那么意味著將產生巨大的投資需求。而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其消費習慣和消費支出將發生改變,由此也將釋放出持久和長期的消費潛力。二是新型工業化道路持續推進。中部、西部部分地區還處于工業化的中期,中西部的加速發展將對中國經濟增速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從勞動投入來看,中國人口紅利仍將在一段時期內存在。一是中國人口總量未來20年仍將保持增長狀態。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預測,2033年前后,中國總人口的總量高峰將保持在15億左右;中國勞動力總量(15~60歲)則在2012~2015年達到峰值9.5億人左右,之后緩慢下降,到2030年仍能維持在9億人左右。二是中國農村仍有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2011年,中國第一產業人員就業比重為34.8%,遠低于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時10%左右的水平。以10%計算,若中國到2030年勞動年齡人口保持9億人,則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應在9000萬人左右,2011年第一產業就業人數為2.7億,至此到2030年以前我國預計將向城鎮轉移1.8億左右勞動人口,我國剩余勞動力的“蓄水池”的空間仍比較大。三是按照“劉易斯拐點”理論,中國人口紅利減退為零的標志是:農村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和工資水平與城鎮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和工資水平基本接近?,F在看來,兩者之間仍有差距,從人均收入水平看,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為3.13∶1,雖然近兩年差距有縮小趨勢,但仍遠高于世界1.58∶1的平均水平。部分沿海地區出現的“民工荒”現象并非因為農民返鄉務農而是選擇在家鄉附近務工。雖然人口紅利還將持續存在,但中國人口將面臨迅速老齡化的新矛盾。按照我國現有的人口結構與政策,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8%左右,到2030年可能接近27%,接近法國、日本等國目前水平。中國總人口撫養比將出現拐點,老年人口撫養比持續上升,中國將面臨“未富先老”的困境。
從要素生產率來看,新一輪改革將逐步釋放制度紅利、創新動力,從而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中國下一步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即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經濟領域要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隨著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金融體制、收入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破題,改革仍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未來十年通過要素重新配置促進中國全要素生產率高速增長的潛力越來越小,技術創新將在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綜合考慮以上正反兩方面因素,中國經濟將由過去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階段轉而進入平均6%~8%的中速增長階段。從具體時間分布來看,未來將維持3年左右8%上下的增長速度,然后過渡到6%~7%的增長速度。這一增速要比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下降2~3個百分點。進入新增長階段后,勞動力在農業和非農產業之間的轉移仍會持續,但速度逐步放緩,提升效率的重點將轉向非農產業的行業內和行業間。與此同時,隨著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加快,農業部門的生產率也將趨近于非農產業的水平。這樣一個變化圖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過程。
未來十年中國金融及政策走勢
中國金融走勢展望
黨的十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GDP和城鄉居民收入翻番。假設未來十年中國GDP平減指數(以CPI增速近似替代,下同)平均為4%左右(人口紅利衰減導致勞動力成本普遍持續的上升,農民外出務工機會成本隨之提高,這將會提高我國未來的農產品價格增速,推動食品價格上漲;能源資源價格體系改革所逐漸積累的價格上漲壓力;世界寬松貨幣政策傳導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以及居高不下的貨幣存量等因素,都給國內經濟帶來潛在的通脹壓力,溫和的通貨膨脹可能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的常態)。那么到2020年時名義GDP將達到118萬億元人民幣,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測算了未來十年部分金融指標的發展情況。
中國M2的計劃增速是基于GDP及物價水平確定的,另外再適當考慮貨幣深化或是控制流動性的需要,增加或減少投放。為應對未來十年相對高位的通脹壓力,預計中國未來十年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即M2的增速與GDP和GDP平減指數之和相同。這表明,到2022年,中國的M2絕對值將從2010年的72.59萬億元,提高到250萬億元,年均增長14.5萬億元,年均增長11%左右。
從國內信貸角度來看,中國信貸占GDP的比重已趨于穩定,且略有下降趨勢??紤]到未來十年國際收支漸趨平衡,人民幣匯率日趨接近均衡匯率,逐步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我國匯率改革的一個既定方向,今后央行作為第三方主動參與國內外匯市場買賣的行為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我國貨幣投放機制逐步轉向內需主導型信貸投放為主的基礎貨幣投放。2012年以來,新增外匯占款占新增M2的比重快速下降,很多月份甚至降至10%以下,所以,人民幣貸款增速基本上與M2增速保持同步,未來十年期間年均增長11%,揭示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175萬億元人民幣,2022年人民幣貸款余額與GDP的比例將與2011年相同,約為1.2。
中國金融政策走勢展望
金融業綜合經營限制有望放寬,銀行業資本監管更趨嚴格。在金融機構跨業投資步伐加快,各類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形成并發展,以理財產品為主的交叉性金融產品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未來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將會繼續推進。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得到政策認可,為金融機構進一步向其他金融服務領域擴張明確路徑,宏觀層面將會把重點放在構建和完善與綜合經營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系上,一行三會將建立并完善分工明確的監管協調機制。未來五至十年,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建設的核心任務將在于建立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與微觀審慎監管協調配合”,“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全方位金融監管體系。從宏觀審慎監管層面來看,將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等總量調節與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宏觀審慎監管的政策工具。從微觀審慎監管層面來看,對商業銀行監管四大工具(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率)的要求更為嚴格。2012年6月,銀監會正式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對正常時期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總資本充足率要求為11.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5%。同時,嚴格資本定義,擴大風險覆蓋范圍,要求完善治理結構,強調科學分類和差異監管,細化資本充足率信息披露要求等等。總體來看,中國這些監管原則積極地體現了國際監管新標準的趨勢;同時無論是監管標準的設定、還是監管指標的定義,以及對實施時間的要求,又都明顯高于國際標準的要求。
進一步完善金融業組織體系。首先,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迎來政策機遇期。國家將重點支持證券公司做優做強,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民間及境外資本投資保險公司,支持證券業和保險業專業機構、資產管理機構以及中介組織發展。其次,深化資本市場發展。一是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未來中國債券市場將在資源配置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債券市場容量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同時金融產品創新將引領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尤其是市政債、資產證券化和結構性產品(如CDS)等。建立可持續的市場化的城鎮化融資機制,必須鼓勵以城鎮化建設未來收益為支撐發行市政債。大力發展以真實出售和破產隔離為特征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以解決銀行資本補充壓力。發展結構簡單、信息透明的基礎性信用衍生產品CDS,有利于完善市場信用風險分擔機制,為參與主體提供市場化手段轉移和對沖信用風險的管理工具。二是股市融資門檻有望降低,股市也將發揮更強大的融資功能。完善不同層次市場間轉板機制和退出機制、深化發行體制改革、完善再融資制度和投資者回報機制等。股票市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建設持續推進,探索建立國際板市場。最后,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的改制和增資擴股,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設立小微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對民間金融的規范和引導。
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如果未來十年國際國內不發生類似本輪金融危機的異常情況,中國政府將從實體經濟發展、深化金融機構自主經營改革和完善宏觀調控出發,完成這兩項重大金融改革。3~5年內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近期,以建立健全金融機構自主定價機制為重點,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加強市場主體定價自律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不斷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為市場主體自主定價提供更大空間。近中期,以培育形成較為完善的市場利率體系為重點。構建涵蓋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的基準利率體系,促進形成完善的收益率曲線。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能力,優化市場化利率傳導渠道,為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在“十二五”期間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風險緩釋機制和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中期,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完善各項基礎條件,擇機放開存款利率管制,將市場均衡利率的發現和決定權轉交給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中央銀行主要通過調整政策利率影響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進而引導和調控各類市場利率,達到宏觀調控的目標。
五年內“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目標,人民幣國際化向縱深發展。目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劃分的7大類共40項資本項目交易,我國實現可兌換、部分可兌換的項目共計30項,占全部交易項目的75%。五年內將穩步推進和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短期內,放松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中期內,放松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長期來看,將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先開放流入后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逐步以價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制?!笆濉逼陂g,重點以直接投資便利化為出發點,實現直接投資基本可兌換;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和擴大對外證券投和重點,進一步提高證券投資可兌換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資為重點,加快改革信貸業務外匯管理,深化外債管理體制改革;以擴大個人用匯自為著力點,進一步放開個人其他資本項目跨境交易。同時,可以從四個方面縱深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一是繼續通過國際貿易推行人民幣成為區域性結算貨幣。充分利用貨幣互換對雙邊貿易的推動作用,提高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結算比例,并進一步通過雙邊或多邊的貨幣結算協議安排來確立人民幣的區域結算貨幣地位。二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匹配的金融市場。加快金融體系的國際化布局和經營。擴大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深度,為境內外人民幣提供投資渠道。加大人民幣衍生產品創新力度,為國際市場上人民幣提供投資和避險的工具。三是結合資本賬戶開放進程,建設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渠道。擴大境外人民幣債券的發行主體和發行規模,并逐步擴大QFII和RQFII的投資額度、主體審批范圍。四是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積極培育新加坡、倫敦等多個離岸人民幣中心。
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改革重心轉向“走出去”。未來十年,中國將著眼于境內境外兩個金融市場中配置各種資源,謀取更多的境外凈資產收益和自然資源配置的控制力。對外開放的目標,不僅局限于過去吸引外國資金、金融機構、操作技術的低水平思考,而是要放在國內國際兩個金融市場間的平衡中考慮,參與國內經濟、金融事務,爭取在國際金融平臺上的更大話語權。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多種形式利用境外資本,開展與境外機構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推進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的對外開放。鼓勵金融機構采取行之有效的海外發展戰略,逐步發展我國大型跨國金融機構,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加快發展有利于出口產品升級換代和企業“走出去”的對外金融服務體系。
未來十年中國銀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
未來十年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社會融資總量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為國內銀行業發展提供巨大增量空間。而國家貨幣政策保持中性,這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議價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商業銀行進行主動的經營結構調整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宏觀背景。
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推動商業銀行業務轉型進入快速通道。首先,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未來銀行業主要信貸投向產業將由制造業轉向“生產業”,“三農”、民生、現代服務業、新能源、新技術等產業將迅速發展,為商業銀行業務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其次,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穩步增長,未來十年是私人財富急劇變動的時代。銀行零售客戶開始逐步扮演“投資人”的角色,投資范圍不斷擴大,資產管理要求更加靈活。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凸顯,與資產管理相關的個人業務都將加快發展。
城鎮化帶來的機遇。首先,城鎮基礎設施及公用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未來一段時期,圍繞城市群的交通與信息互接互聯、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的完善,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公共交通、道路改造、水電氣設施、通訊、環保、住房開發等基本建設仍將大規模開展。其次,伴隨新型城鎮化的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對金融服務提出新要求,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及中心城市的主導產業由傳統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傳統產業則向內陸和小城鎮轉移,產業驅動由簡單加工、技術模仿向自主創新轉變,產業升級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的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園區、國內產業梯度轉移、技術創新領域的金融需求將明顯增加。再次,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將催生巨大的金融需求。每年約1300萬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將引致巨大的消費金融需求。一是遷居城鎮的居民原住房拆遷、補償以及購買新房等都需要金融支持。二是農村轉移人口收入和生活品質提升,城鎮化進程中人流、物流、資金流不斷集聚,推動餐飲、商貿、旅游、物流等服務業快速發展,必將為結算、信用卡、消費信貸等提供巨大機遇。三是農民離開土地遷居城鎮后,創業行為增加,小微企業融資和個體性經營貸款需求也將增多。四是農民工及其家庭的遷移,將帶來城市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等快速發展,促使民生領域金融空間不斷拓展。最后,集約發展的現代農業對金融的依賴程度將會增加。未來大規模農業生產的推進,使現代化農業所需的大型機械設備、農產品深加工以及產成品銷售等資金需求量增加。
綜合化經營大趨勢、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對外開放戰略將推動商業銀行綜合化、國際化經營步入新階段。首先,商業銀行綜合經營可能獲得更多政策支持,大型商業銀行有望以控股方式繼續介入證券、信托等非銀行業業務領域,進一步提升綜合化經營范圍。其次,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對外開放戰略助推商業銀行國際化。國家支持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業務,穩步推動境內機構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繼續推動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為商業銀行國際化提供了市場空間和契機。大型中資銀行可以把本地營銷服務優勢與母行人民幣業務優勢有機結合,實現國際化經營的跨越式發展。
未來十年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的下降可能導致銀行業成長速度放緩。一是負債增長難度加大。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消費將逐漸取資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與之一致的是,中國的儲蓄率也將逐漸降低,這勢必將會對金融機構的傳統儲蓄業務造成相當的沖擊。二是資產業務增速可能緩慢下降。未來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預計銀行信貸增速很難明顯提升。據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預測,再過十年,銀行貸款在我國社會融資總量比重可能降至30%~40%,與美國大體一致,未來留給國內銀行業的信貸增長空間已經不多。
社會融資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一是中國儲蓄率比較高,直接融資又發展滯后,儲蓄資源集中在銀行體系,企業過度依賴銀行間接融資,導致企業高負債運營,同時社會融資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盡管定義不同,但“影子銀行”客觀存在且有一定規模。目前,“影子銀行”提供的資金基本還是在實體經濟當中,如果影子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落后產能,或者一些資質狀況不佳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能會產生比較大的風險。同時其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一些交叉性金融產品容易滋生跨市場的風險傳遞,因此在鼓勵金融業務多元化的同時,對于“影子銀行”體系的潛在風險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監管。
國內監管加強將強化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經營約束。第一,未來一段時期,商業銀行不僅面臨推動實施新監管標準的要求,也面臨分類監管、提高對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資本約束壓力將進一步增大。近五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長率達20%,資本消耗年平均增長則高達25.8%,商業銀行通過外源性融資方式補充資本約1.33萬億元。據測算,如果5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平和內源融資比例,2014年將首次出現資本缺口405億元,2017年資本缺口累計將達到1.66萬億元;如果利潤在現有水平上下降30%,則資本缺口在2014年達3836億元,在2017年則累計達2.82萬億元。依靠外源融資(資本市場)的資本補充機制可以短期內緩解資本金的壓力,但長期必須通過內部積累建立新的資本補充機制,增強盈利能力,并加強風險管理和成本管理。第二,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將進一步壓縮商業銀行傳統負債業務的盈利空間,迫使商業銀行加快業務轉型步伐。
利率市場化挑戰銀行傳統盈利模式。利率市場化后,中國存貸利差不斷收窄將是大勢所趨。存貸款利率將由資金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變動頻繁且走向更難預測,經營成本和利息收入增長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這要求商業銀行提升利率定價能力和研發規避利率風險的衍生品的能力。
金融脫媒擠壓銀行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空間。金融脫媒對銀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優質客戶流失和業務份額下降,包括存款、貸款的客戶和資金都會流向直接融資的證券市場,從而導致銀行成本增加,盈利減少。未來加快銀保、銀證合作,爭取同業存款,全面向傳統商業銀行業務之外的領域滲透和擴展,仍將成為中國商業銀行應對脫媒化挑戰的首選策略。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將進一步壓縮商業銀行傳統市場空間。一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會推動社會資金向證券、保險業分流,影響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拓展空間。二是繼溫州金改之后,支持民間金融規范發展更被提到國家金融規劃的高度,民間金融進一步趨向“陽光化”發展,對商業銀行客戶尤其是小企業客戶形成有力爭奪。
警惕結構調整中的潛在風險。首先,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可能使得經濟高漲時隱含的風險充分暴露出來,要重點關注房地產行業、地方政府債務、小企業貸款等業務隱含的風險。其次,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傳統產業、支柱性行業在未來十年可能會發生明顯變化,信貸結構調整將明顯加?。患铀偬蕴浜螽a能和嚴控高耗能、高排放產業擴張,將導致企業和行業結構出現更為劇烈的優勝劣汰調整,該類貸款的信用風險可能提前暴露;而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尚不成熟,也可能會帶來局部或個別風險。
篇6
關鍵詞:漢口北;第四代批發市場;發展定位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154-03
一、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市場概況
(一)地理位置
漢口北批發第一城位于漢口北專業市場群的西頭核心區,與漢口竹葉山商圈一河(府河)相隔,該市場群為黃陂區現代經濟發展核心版塊。項目精心選址于武漢所獨具的航空、鐵路、港口等三大交通樞紐戰略資源的黃金節點:武漢航空城、橫店編組站、陽邏深水港正好將其圍合其中,南距漢口火車站5公里、武漢港10公里,東距陽邏深水港15公里,西距天河國際機場6公里。
就區域形式看,項目地塊四周平坦,北控豫皖,是省會城市緊密圈內水陸空交通最為密集之地。318國道和機場高速、盤龍一級、岱黃高速穿境而過,縱貫南北;楚天大道一線串珠,橫貫東西。京廣、灄陽兩條鐵龍奔騰呼嘯,呈龍騰之狀;武漢中環、外環一雙金鳳挾街而動顯鳳舞之勢。距天河機場、陽邏深水港片刻之時,離武漢客運港、漢口火車站一箭之遙。上可通達五洲,下可縱橫四海。
(二)市場規模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定位于“中國最好,中部最大”的國家一級專業批發市場,總建筑面積380萬平方米,預計投資人民幣60億元,2007年11月全面啟動建設,擬分三期、五年逐步開發建設完成。建成后預計年銷售額500億元,年創稅收10億元以上,安置就業20萬人。在建的一期項目用地400畝,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建成后預計年銷售額50億元,年創稅收1.5億元,安置就業2萬人。
(三)市場定位
“第四代批發市場”為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新定位,這一創新理念的提出基于地方政府和卓爾集團深入漢口北商貿城、深圳華南城、虎門服裝市場、無錫新世界國際等國內頂級批發市場進行走訪得出的結果。
現代大型批發市場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是集市、批發交易市場時代,第二代是專業批發市場和物流服務,第三代是以展示為主的一級交易批發市場。而第四代批發市場作為新生代集群市場,除具備批發、零售功能外,還擁有強大的交通物流網絡、完備的電子交易平臺、齊備的產品種類、健全的信用保障體系和便捷的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配套附屬功能,為現代化市場交易提供最佳途徑。
建成后的“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將按照國際市場運行規則營運,最終形成群落性、互交型、立體化的一站式流通超級大市場運行網絡體系。是一個集服裝、鞋業、紡織、小商品、酒店用品、家居家具、日化用品、兒童用品、電子電器、塑料制品等市場于一體的超現代城市綜合體,包含交易、展示、物流、娛樂、服務等諸多功能的現代市場集合體。
二、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發展現狀分析
(一)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發展優勢
1.政府的大力支持。落戶漢口北的批發商將享受很多優惠政策,黃陂區出臺了十大優惠政策,對入駐商戶提供包括工商、稅務、教育、住房在內的系統政策內容。漢口北國際商貿城采取了“政府支持,全民經商,利好政策長期不變”的先進運營模式,與政府積極協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爭取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在一段較長時期內不改變,促進商戶生意持久發展,保障市場開市即旺。
2.龐大的物流交通體系。針對漢口北批發城,政府專門為該項目配套建設占地100畝的貨運站,占地80畝的客運站和30萬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它們與批發第一城同時開業營運。貨運站將首期開通80條線路通達湖南、安徽、河南、江西、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等省。此外,漢口北還設置了武漢北部最大的公交換乘總站開通20多條公交線路等。漢口北國際商貿城在原有強大的交通物流體系下,又著手于2010年1月在建面積達125 000平方米,總投資超過15 000萬元的漢口北國際商貿城客運中心,不僅有海運,陸運、空運物流也達到成熟階段。
3.明確且齊全的功能分區。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是一個集服裝、鞋業、紡織、小商品、酒店用品、家居家具、日化用品、兒童用品、電子電器、塑料制品等市場于一體的超現代城市綜合體,包含交易、展示、物流、娛樂、服務等諸多功能的現代市場集合體;漢口北國際商貿城主體市場、生產企業直銷中心、商品采購中心、倉儲中心、餐飲中心五大經營區,國際商貿城一期市場經營工藝、飾品、玩具和花類四大行業商品區以及其他細分如五金、電子、電器、服裝、雨傘等。
(二)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發展的制約因素
1.市場要素成本不斷上升。一是地價成本逐年上升。近些年來,武漢市商務樓、房地產價格每年平均以14.29%以上的幅度遞增;市場周邊地區的寫字樓的出租率接近100 %,普通居住用房的租賃也不斷攀升。二是市場商位轉讓、轉租價格不斷攀升。據調查,國際商貿城有54 %是非實際經營者,轉讓、轉租的比例偏高。三是市場交易相關貿易體系建設尚待進一步完善。如外貿業信用體系建設還剛剛起步,外貿詐騙時有發生;市場經營戶還不能很好地利用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網上配送等現代流通業態和交易方式。四是工人工資成本的增加,以及中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出現了爭搶工人的現象,導致勞動力這一要素成本增加。
2.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不高。相較于“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的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宣傳力度還頗顯不夠,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仍屬于新興的、待發展與壯大的市場。
3.先進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應用面不廣。電子商務、品牌經營、連鎖配送等新型流通業態應用面還需進一步擴大,市場的住處化程度還需加大,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沒有建立。實施全方面流通方式相結合,各種交易手段相補充。
三、發展對策
(一)集體認同和身份構建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要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和確定發展方向,必須形成“漢口北共識”即中國商業界對漢口北身份的集體認同。
通過以下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武漢的區位是明顯的,但區位并不能自然帶來商業中心的確立。在中部6省,武漢的地理區位效應為3.46,高于鄭州的2.40、長沙的1.70、合肥的1.37、南昌的1.15,說明武漢具有區位優勢。但武漢與長沙的絕對經濟聯系強度為2.47,與鄭州為1.57,與合肥為0.30,與南昌的為1.10,其經濟中心性為2.31,低于鄭州的2.80,與合肥的2.31、長沙的2.29相當,略高于南昌的2.03。這就是說,武漢的經濟輻射源作用有限。因此必須提升漢口北的營銷能力,充分展現其商業價值,以漢口北共識來贏得業界、中部地區的集體認同――把漢口北自覺接受為一個商業樞紐,其關鍵在于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漢口北的自我身份建構。漢口北需要向外部說明:它與其他大型批發市場有什么差異?它要肩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漢口北要通過自己的形象包裝,特別是理念的提煉,使自己成為一個品牌。第二個層面是:區域身份建構。就是外部各個地區是不是把漢口北作為一個中心。這不僅要求品類齊全,而且要求系統先進、低成本。如果漢口北的成本差不能消化中部商戶到東部購物的成本,那么,漢口北就難以在區域獲得身份認同。低的交易成本是決定商業環境的重要因素,是一個城市成為“好客的中心”、“世界性商場”、“商品和貨幣的交換中心”的必需條件。什么時候漢口北成為中部地區最“自由”的“淘金市場”,漢口北就會成為一個各類商品、各類商戶的密集區,它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市場和物流優勢,就會成為發展的驅動力。進一步而言,武漢就會產生新的商業高度。
(二)制定和完善市場發展戰略規劃
在廣泛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站在市場國際化的新高度,制定“十二五”市場發展規劃和十至二十年的中長期國際性商貿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實施新的市場發展戰略。加快規劃建設國際性商貿中心的配套設施,打造中央商務功能區。即定位以大型國際商貿城為標志,辦公、金融、會展、科研等功能有機融合的人文生態商務區,吸引集聚各國商務、金融、會展、中介機構、科研機構,構筑起具有漢口北商貿業特色的城市景觀。同時,吸引新興產業的高技術生產部門在商務區周邊集聚,使產業經濟向高梯度地區進一步集中,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要加強市場體系的規劃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物流業,創建國際物流中心,要強化國際物流區的規劃,引進并提升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涉外管理機構的規格,提高通關速度,加大無水港建設的力度,形成集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一體的物流體系。大力培育汽車城、農貿城、物資市場、小商品原材料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較為完善的市場體系。在發展小商品工業發展規劃中,按照“引一個商品、興一個市場、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思路,深化“貿工聯動”戰略。
(三)合理配置生產要素資源
1.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繼續保持市場低成本運行優勢。一是穩妥實施市場行業布局調整,強經劃行歸市。推進市場與專業街合理布局,有效解決“幾地經營”、“經常搬遷”、場街矛盾等實際問題,降低市場經營成本。二是強化市場收費的宏觀調控。繼續實行并完善“一個口子”收費,規范市場收費行為。三是致力積極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持續深入開展經濟秩序整頓活動,強化市場監管和制度建設,形成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四是加強商位規范管理。針對當前商位轉讓、轉租價格高的實際情況,建議打破市場“商位終身擁有制”,穩步推行商位市場化流轉。五是進一步改善市場配套設施。合理規劃、建設倉儲、物流、交通和城區貨物短駁運輸等配套設施,充分降低貨物營運成本。六是改進經營組織形式。按照“企業產生于交易成本的降低”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組織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引導市場或全市個體工商戶改造發展成企業,提高其在市場經營中競爭力,以便解決當前我市個體戶交易成本過高的實際問題。
2.促進各類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合理、有效地集約使用土地、水、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謀求有限資源的投入效益最大化。一是轉換空間目標,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通過完善區域功能定位,改善交通、通信設施,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縮短城區及郊區的空間距離,實現“錯位競爭”,拓寬用地途徑和空間。二是采取靈活多樣的土地供給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不同項目用地,靈活采取出讓、租賃、作價入股等不同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適度增加城市建設用地的投放量、采取稅收杠桿等方法適當平抑不斷攀升的房地產價格,合理調控專業街店面租金。三是集約使用土地、水、能源等有限資源。大力開展節能、節約、重效等方式,克服資源供給嚴重不足,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四是合理、有效使用人力資源。根據實際需要,加強專業定向培訓,并主動向企業進行用工指導、用工推薦,有效降低勞動力使用成本。
3.經典設計,精細管理,推進低成本“節流”戰略。傳統的批發市場因為規劃設計落后,管理混亂,增加了商戶的經營成本。漢口北則通過經典設計、精細管理,為商戶節省交易成本。做到不給市場留死角、偏角,保證各個商鋪人流、財流均衡有序,實現市場平等競爭。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鐘偉分析,現代批發市場應該具備多重功能才能長久興旺:第一,必須形成產業集群;第二,應該有好的會展,展示好的產品;第三,要有非常強大物流的支撐;第四,為入駐的企業和商戶提供綜合服務;第五,給入駐商戶提供網上交易平臺,幫助他們擁有實體店鋪和網絡虛擬店鋪的便利。
相信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在不久的將來真正的實現“中部最大,中國最好”這一目標。在不久,它將成為華中商業地產的新地標,中國批發行業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郭培章,等.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萬斌,等.2005 年:中國長三角區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胡思勇.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開業,打造武漢商業新高度[N].湖北日報,2009-12-31.
篇7
一、企業戰略剝離簡述
1.戰略剝離的概念。所謂戰略剝離是指企業將部分的資產、業務或者其自身的子公司出售給其他公司的現象。通常企業實施戰略剝離由兩種目的,第一種則是將剝離作為某項業務的退出戰略。第二種則是基于企業自身內部戰略目標的調整,從而將相關的業務或資產進行出售,并最終促進其整體經濟效益的大幅度增長。
2.企業實行戰略剝離的動因。按照動機不同可將企業實施戰略分離的原因分為戰略反饋理論和理論?;趹鹇苑答佅碌钠髽I戰略剝離主要是由于企業的多元化程度較高或者經濟效益不佳時,處于發展戰略方面的考慮實施戰略剝離策略以增加其自身的經濟效益或擺脫其自身的經濟危機。理論是指在企業治理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時,相關管理部門會根據對公司運營狀況進行有效地監控,從而利用戰略剝離的手段提高公司自身的價值,并使其能夠長期、穩定的發展。
二、戰略分離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本文通過對2009年到2013年上海市和深圳市的1253家上市企業進行研究,從而對經濟轉型下的企業戰略剝離進行了具體分析。選擇2009-2013這個時間段主要是因為再改時間內我國上市公司的剝離活動較為皮頻繁,且相關企業保留了剝離過程中的數據信息。在本次研究中,為了詳細掌握企業并購和剝離的詳細信息,主要以制造企業為主的AINOFIN資產交易數據進行重點整理,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交叉驗證。
2.變量測量方法。對于變量的測量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為企業單位年限內剝離的業務數量與剝離資產總值。在本次研究中,因變量是企業對其名下資產或業務的剝離強度,而自變量則可以分為與戰略反饋方面有關的自變量以及與因素相關的自變量。對于戰略反饋方面的自變量而言主要包括了并購強度、剝離產業的多元化程度以及剝離后企業獲得的實際收益。對于并購強度的具體測量則是指企業單位年限內進行收購其他公司業務或資產的次數,而對于產業的多元化程度則可以用企業并購的產品總數或并購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行業數。
而對于變量而言,其主要包括了剝離后企業業務的所有權集中度以及獨立的董事比例。對所有權集中度的測量則主要依靠Chen測量方法對企業所并購資產的前十大股東所占的股份比例進行具體研究。而相對于所有權的集中度的測量工作而言,獨立董事比例的測量工作比較簡單,其主要是指對外部獨立董事占并購總資產的董事會成員的比例。
3.統計方法。對所選取的1253家上市公司進行戰略剝離后的抽樣統計方法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則是根據相同企業對不同資產進行剝離將產生多個觀測值的原理,對企業剝離后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上市企業在進行剝離后具體的財產收益。第二種方法則是將資產或業務的剝離數量作為因變量的一個指標,從而進行企業剝離資產后的效益分析。對上述數據特點進行分析可知,在本次研究中需要應用泊松研究法來進行影響剝離次數的因素分析,同時需要利用最小二乘法對影響企業所剝離資產價值的因素進行分析。
三、結果分析
在這5年中,有將近60%的上市企業至少實施過一次企業剝離活動,且所研究的上市企業的剝離頻率在這5年期間內保持平穩增長,從根本上說明了中國上市企業的剝離、并購與重組越來越普遍。
在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上市公司平均在3個行業中展開企業的剝離業務,這充分說明了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上市企業從事的業務方向為多元化的業務經營。另一方面,根據企業剝離資產的所有權集中度進行分析可知,我國上企業的所有權集中度普遍較高,且所取1253家上市企業的所有權集中度的平均值為0.62,說明了在進行企業合并或重組后,前十大股東所占的所有權比例為62%,由此可知,在大多數的上市企業進行資產的戰略剝離后,通過增加股東的股票份額,鞏固了股東在上市企業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根據企業進行戰略剝離后,獨立董事比例的均值和標準差的關系來看,大多數獨立董事的相關系數(均值,標準差)都低于0.03,因此,就上市企業戰略剝離后獨立董事所占的企業股東中的比例而言,基本維持在3%左右。
篇8
關 鍵 詞:市場定位;比較優勢;經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郾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07)03-0022-03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經濟成分的多元化發展,經濟結構與金融結構不對稱的矛盾日益尖銳,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小企業由于資產規模小、資金需求額度小而頻率高、抗風險能力差,難以得到銀行的融資;另一方面,中小商業銀行由于整體實力、知名度、業務范圍、規模等方面的約束,陷入了放貸難、經營效益低下的困境。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兩難”并存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市場定位不正確,大都采用“跟隨型”市場戰略,缺乏自己的經營特色,其業務類型與大銀行雷同。這種市場定位及其經營策略的偏差,直接導致了中小商業銀行經營困難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因此,確定正確的市場定位和經營策略,充分發揮中小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比較優勢,對促進中小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小商業銀行的比較優勢及市場定位
(一)中小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比較優勢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巨大,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資金需求。與具有強大市場功能的大銀行相比,中小商業銀行由于對中小企業融資存在以下比較優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1.中小商業銀行的地理優勢。近年來,由于我國對企業發展強調“抓大放小”、“扶優限劣”,國有商業銀行提出了培育“雙大”(大企業、大客戶)、“雙龍”(龍頭企業、龍頭項目)等客戶戰略,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撤銷縣支行和無效網點,把總部和分支機構設在城市中,以接近它們的目標客戶――大公司,這導致在大客戶稀少的中小城鎮,國有商業銀行服務網點稀少;即使設置了基層行,在資金使用上也是存多貸少,嚴格的授權、授信制度又進一步制約了基層行的信貸行為,以致于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集中的中小城鎮,成為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的“真空”。而中小商業銀行在上述地區有眾多的分支機構,較容易滿足當地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避開與大銀行的直接競爭,形成對區域性市場的有效占領。
2.中小商業銀行的信息與成本優勢。在我國,由于企業不受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制約,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特別突出。這種信息不對稱使得中小企業在借貸過程中經常發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而導致信貸交易中處于信息劣勢的銀行蒙受經濟損失。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銀行必須要做大量的信息搜集工作來避免或減輕道德風險。但由于中小企業數量眾多,信息搜集相當困難,且單個企業所需資金額度不大,交易成本較高,因而對于國有商業銀行來講,往往趨向于收縮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而中小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性銀行,熟悉所經營地區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市場前景,了解企業所屬類型及借貸歷史等相關信息,與客戶存在“關系型”融資聯系,具有信息優勢,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解決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中小商業銀行實行一級法人制度,委托層次少,決策迅速,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實際操作成本遠遠低于大型商業銀行。
3.中小商業銀行的體制優勢。首先,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受產權的制約,在進行貸款業務時必然要考慮政府和社會的需要,經營與決策受到限制。而且,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正逐步向真正的商業銀行轉軌,把優質客戶作為銀行生存發展的基礎,對于規模效益相對較差的中小企業融資動力不足。此外,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壞賬核銷以所有制來劃分,政府可以對國有大企業承擔“無限責任”,“補貼”國企出現的虧損或破產,而中小企業的呆壞賬卻不在核銷范圍之內,由此加大了國有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后顧之憂和“懼貸”心理。我國全國性的中小商業銀行,大都采用股份制,建立了較為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在這種組織形式下,銀行的經營者以“三性”為經營目標,為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本的價值增值,必然會不遺余力地開拓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借貸市場。其次,中小商業銀行所承擔的公共“義務”的“包袱”小,因此對中小企業放貸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此外,中小商業銀行與大銀行相比,決策效率高,能夠更好地針對中小企業的不同需要設計出不同的金融產品,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
4.中小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優勢。中小企業的構成及經營狀況非常復雜,需要采取更多的策略和手段,在有效滿足其資金需要的同時,保證貸款安全,這就必然要求商業銀行不斷進行業務創新。而開展業務創新,中小商業銀行比大銀行有著更大的優勢和潛力。首先在人力資源方面,國有商業銀行目前雖然已開始實行股份制改造,但高級管理層基本上還是由國家任命,行政色彩依然較濃,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受到較大的制約。而中小商業銀行由于長期實行股份制,通過靈活的用人機制和科學公平的管理方式吸引了較多的人才,員工結構優于國有大型銀行,使得中小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技術研發能力方面處于相對優勢。其次在資金資源方面,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金融市場份額雖小,但資本收益率、資產收益率、人均利潤率等盈利性指標都好于國有商業銀行,具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因而可為針對中小企業的業務創新提供更有利的資金保障。
(二)牢固樹立以中小企業為目標客戶的市場定位
中小商業銀行能否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從而實現良好發展,關鍵要看能否根據市場差異來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明確自己的目標客戶,避免與大銀行在同一市場惡性競爭。在我國,不僅有大型企業,還有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這種差異化的市場需要多層次、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為其服務。而我國的大銀行更愿意以較低的成本對大客戶提供標準化的服務,近年來其業務重點逐漸向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集中,二級行和縣級行信貸業務日漸收縮。這種經營策略,給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因此中小銀行必須根據市場狀況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以中小企業作為自己的目標客戶,通過向中小企業提供差別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有效占領中小企業市場。這種準確的市場定位,不僅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使中小銀行獲得可觀收益,從而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在與大銀行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策略調整的思路
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小商業銀行經營難的“兩難”現狀,表明中小商業銀行的比較優勢在實踐中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外部環境和合理的經營策略。因此中小商業銀行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策略調整,使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1.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爭取海外上市。我國中小商業銀行雖然大多采用股份制,股權結構廣泛,在體制上存在優勢,但股權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了體制優勢的發揮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能動性、有效性。如股權結構中政府依然占據核心,這就使政府干預不可避免,股權過分集中于地方政府或單個企業集團,缺乏制約機制,影響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不僅可以解決各中小商業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還可以優化股權結構,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產品和管理經驗,在提升中小商業銀行競爭力的同時,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的資金需求。在資本充實后,中小商業銀行可以爭取在境內外上市。這樣有利于中小商業銀行籌集長期、穩定的資本,提高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建立規范化的管理體制與激勵機制,減少行政干預,增強市場監督,提高透明度,形成良好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2.采用更加靈活、高效的信貸管理機制,進行管理和產品創新。雖然中小商業銀行具有業務創新優勢,可以較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不同融資需要,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和政府的優惠政策支持,這種優勢難以充分發揮。在現有的外部環境下,中小商業銀行應充分挖掘內在潛能,采用更加靈活、高效的的信貸管理機制,進行管理和產品創新。針對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臨時性、緊急性、額度小等特點,中小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一級法人、二級管理”的扁平式管理優勢,以及決策鏈條短、速度快的特點,實施特色支行特別授權制度,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及時滿足中小企業客戶資金需求。如可以實行區別授權管理模式,根據信貸風險等級確定授權限額,對低風險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實行總行授權支行直接審批。對部分抵押貸款,可以靈活采用最高額抵押方式,一次抵押,余額控制,隨用隨貸,周轉使用,既簡化了審批手續,又緩解了中小企業抵押品不足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要加快適應中小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的產品創新,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開發多種金融產品,以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多種金融需求。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提供不同的貸款服務。
3.做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工作,確保授信風險的有效防范。雖然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融資時存在地理優勢、信息和成本優勢,但由于我國信用體系極不健全、法律法規不夠完善,信用相對較低的中小企業融資時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中小商業銀行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限制了其比較優勢的發揮。為解決這一問題,開發和利用好這一市場,中小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融資時,應更充分注意信貸資金運動各階段的密切聯系,根據信貸資金運動的不同特征,決定各階段工作的內容和重點,利用各種渠道,切實做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工作,將信貸風險降為最小。如可以通過與政府部門(如質量技術監督局)合作的辦法,通過政府部門的特有職能,正確評估中小企業的信譽和發展潛力,有效解決銀行在貸前調查與貸后管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4.充分發揮政策差異的作用。由于我國的金融機構目前是以所有制而不是按業務功能劃分類型,使得中小商業銀行面臨不公平的市場待遇,在業務經營范圍、產品的品種和網點的設置上受到嚴格限制,嚴重影響了中小商業銀行比較優勢的發揮。在不能徹底改變現有外部環境的條件下,中小商業銀行應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政策差異優勢。因為政策差異也就意味著市場分割,意味著為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如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因資本力量有限或受國家法規的制約,多數只能在一定區域從事銀行業務,分支機構的設立也限于總部所在地區,市場范圍相對狹窄。但我們也應看到,我國各地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征,當地的中小銀行比大銀行更容易準確把握當地的經濟特點,對當地企業的經營情況也更熟悉;國有商業銀行網點機構正在從農村、小縣城撤出,為中小商業銀行讓出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更應以發展區域性業務為主,充分發揮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比較優勢。
參考文獻:
[1]周立,戴志敏.中小商業銀行競爭力與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曹晉升.企業發展中的銀行融資[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篇9
[關鍵詞]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跨國經營
[中圖分類號]F71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09-0052-03
[作者簡介]郭振(1954-),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商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所所長,國際貿易學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合作與對外貿易競爭力;孟卓(198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合作與對外貿易競爭力。
基于互聯網技術產生的電子商務(Electronic Business)是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電子商務依托互聯網技術,通過電子化方式完成商品(服務)貿易活動。將企業、用戶、供應商以及商業和貿易所需流通環節聯接到現有的信息技術系統上,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和手段,對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危機時代,我國中小企業應該把握契機,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加快發展電子商務。
一、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現狀
目前, 在我國登記注冊的企業中, 中小企業占99%,超過1000萬家,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對外貿易的生力軍,同時也是我國緩解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渠道。但中小企業在跨國經營中的信息獲取、經營管理、資金渠道等方面與大企業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要開展跨國經營仍然面臨嚴峻考驗。
2012年8月1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2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國內使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中小企業用戶規模(包括同一企業在不同平臺上注冊但不包括在同一平臺上重復注冊)已經突破1650萬。這一方面表明我國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有了飛速進展,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的整個過程中仍依賴于傳統渠道,在跨國經營中應用電子商務的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二、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劣勢分析
1資金短缺、融資難
開展跨國經營必須具備一定的競爭實力,需要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企業運營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原始資本積累和外部融資。其中,外部融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盡管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銀行出于規避高風險的考慮,對中小跨國企業的融資顧慮重重。中小企業的自有資金遠比不上大型企業,又面臨融資困難,因此,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活動在資金方面處于明顯劣勢。
2抵御風險能力較差
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活動,風險與利益并存。在獲取了高額利潤及良好商譽的同時,企業還要面對更為復雜的國際市場風險,例如自然、政治風險,匯率、財務、經營風險,以及制度、文化差異等風險。尤其在后危機時代,外需疲弱常態化,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大,對中小企業來說,獲取利潤如同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效應,經營中又會受到財力的限制,如果無法應對風險,就會隨時面臨破產的危險。
3信息缺失
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很難有足夠的財力以及人力去建立起廣泛的國際經貿中小企業信息網絡,因此在跨國經營中準確把握時機搜集、分析、評價與企業運營相關的各種市場信息,及時掌握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信息。這種信息不對稱性使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很難取勝。
三、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的可行性分析
電子商務提供的交互式網絡運行機制為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提供了一種信息較為完備的市場環境,通過國際貿易這一世界經濟運行的紐帶達到跨國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
1電子商務具有全球化特性
電子商務基于互聯網這一全球開放的平臺,擁有與生俱來的全球性,它沖破了地區和國家間經貿活動的各種障礙,引起了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促進了企業走向國際化。立足于電子商務的應用,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活動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打破了區域和國界的限制,企業貿易的整體運營也更加靈活。中小企業不必再因為營銷力量的不足而導致運營空間不足,應用電子商務平臺每時每刻都可以為全球的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2低成本與高效率
電子商務中交易雙方通過網絡便可以進行信息的交換處理,僅需支付低廉的網絡通信費用便可完成交易,大大減少人、財、物等資源的耗費,減少了各種繁冗的中間環節并降低了交易成本。另外,大部分交易單證可以直接利用網絡傳遞,既節約了紙張費用又縮短了結匯時間,提升了資金周轉率。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與其低成本,降低了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門檻以及運營成本、采購成本和庫存成本。低成本的網絡廣告逐漸代替傳統廣告的巨額投入,卻可以獲得更加理想的宣傳效果。對資金實力不如大型企業雄厚的中小企業來說,利用電子商務實現跨國經營有著傳統商務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
3方便快捷高效
電子商務將傳統的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利用互聯網和連入互聯網的終端在世界范圍內完成信息的瞬間傳遞,大大縮短了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距離和時間,簡化了程序和流程。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更快地獲取市場信息, 使自己處于更有利的地位。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通過電子商務實現了智能化、無紙化和簡易化,這種方便快捷的特性為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電子商務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將會進一步增強。
信息的時效性在企業的跨國經營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中小企業在開展跨國經營活動時,如果僅依靠傳統方式去獲取信息則遠遠不夠,它們無法像大型企業一樣在這方面投入足夠的人力和財力,很多時候得到的信息已經失效。利用電子商務, 無論是信息還是接收信息,中小企業可以與大企業擁有相同的信息市場資源,使得自己獲取的信息達到真正的即時化。
四、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存在的問題
盡管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的絕大多數,但是其組織管理水平不高,市場分割區域限制嚴重,信息閉塞。在電子商務應用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極大地制約了我國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活動。
1對開展電子商務認識不足
大多數中小企業經營者缺乏網絡知識, 沒有認識到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國際貿易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大意義, 因而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另外,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回報卻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對此一直持觀望態度。事實上,后危機時代外需疲弱給大型企業帶來種種不利影響,正是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搶占國際市場的重大機遇。
2缺乏規劃與維護
很多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做出了嘗試,卻僅僅局限于建立企業主頁,缺乏全盤規劃和后續的網站建設。網站的建立僅僅是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的第一步,能起到宣傳企業、接觸更多客戶、傳遞交易意向信息的作用。中小企業利用更多的是網上服務功能,例如網上收款、售后服務等。因此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不能僅僅為了趕潮流, 而應該有規劃地逐步完善自己的網絡系統, 真正做到利用電子商務推進自身跨國經營能力。
3信息化水平較低
“企業信息化”是指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和使用企業的信息資源, 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開發能力、經營水平的過程。目前我國的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網站, 甚至一些企業還建立了內部局域網,但由于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不夠, 不能充分認識信息共享在企業跨國經營中的重要性, 因而企業對此疏于管理、被動應付, 致使網上的信息時效性差且不全面,甚至好久都不會更新,網上數據的可用率低。
4國際電子商務人才匱乏
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實現跨國經營,需要大量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商貿理論實務的復合型人才, 才能適應后危機時代的國際經濟趨勢。而我國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的運用上仍處于起步階段, 人才相對匱乏,已經嚴重地影響和制約了我國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
五、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的對策
1加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我國中小企業想充分應用電子商務實現跨國經營,首先要加強自身的網絡信息化建設,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站進行企業產品與形象宣傳,為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網站開展跨國經營做好前期準備,循序漸進,并定期對網站進行更新維護。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要務實,從企業實際出發。在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國經營時,網站建設中尤其要注意多媒體資源及英文網頁的制作。除了對外公開電子商務平臺網站的建設外,還要注重企業內部網的建設,以期實現企業整個運營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使企業內外達到信息的及時交流共享,這對我國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
我國中小企業在應用電子商務開展跨國經營活動時,除了注重自身的網絡信息建設外,還要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環境下信息的即時性、全面性,通過網絡搜索與篩選掌握對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客戶的最新需求、國際市場的潮流動向、競爭對手的各類宣傳、東道國產業政策的變化等。
3重視國際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在我國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實現跨國經營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培養專業化的國際電子商務人才,尤其要重點培養精通電子商務技術的骨干力量,鼓勵相應網絡系統業務人員的實質性參與,才能使我國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實現跨國經營的系統化建設落到實處。
4優化電子商務系統,提高利用效率
我國的許多中小企業盡管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息系統,在跨國經營中卻沒有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優勢,應用電子商務要強調實效性,避免形式主義。在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整個商務活動中,無論是信息交換、交易磋商,還是合同訂立、貨款交付、貨物轉讓和報關等貿易及服務功能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進行傳輸和處理,這也是電子商務的基本功能。我國中小企業可以通過遍布世界各地的電子商務銷售網絡開發用戶資源和貿易機會,取得訂單、銷售產品、結算貨款,在跨國經營中減少中間環節,節省交易時間,從而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商業利潤??傊?,我國中小企業在后危機時代要把握全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有利時機,利用互聯網資源積極開展跨國經營,發揮自身優勢,才能在國際經濟的發展浪潮中爭得立足之地。
[參考文獻]
[1]洪妮淺談我國國際貿易如何應對電子商務[J]電子商務,2010(2):285-286
篇10
為規范期貨經紀公司的管理,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國發〔1998〕27號),現就期貨經紀公司變更登記及提高注冊資本金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期貨經紀公司變更股東、住所、法定代表人及注冊資本金,須先向中國證監會地方派出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同意后報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對審核合格的期貨經紀公司換發《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企業持《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和有關文件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變更登記。
期貨經紀公司變更名稱,須先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核準,再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換發《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
二、期貨經紀公司注冊資本金的最低限額由10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其中貨幣資金應占一定比例。
期貨經紀公司股東人數應符合《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投資比例原則上不受限制,但不得規避法律變相成為獨資公司。新股東應符合中國證監會《關于規范期貨經紀公司接受出資若干問題的通知》(證監期字〔1996〕16號)的有關規定。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