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服裝設計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功能性服裝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如今,人們不僅關注服裝的美觀和舒適,更對健康功能有了更多要求。調查發現,功能性服裝可用于防止人體受到傷害,如安全、環保等方面,具體功能包括防水、防風、防紫外線、吸濕快干、抗菌、阻燃、防靜電、防電磁波等;非防護型功能性服裝用于增加人體功能,提高穿著者的工作效率,例如氣候調節功能、對身體清潔的保持功能等,具體功能包括免燙、抗皺、易于打理、防污、除臭、耐磨等。據了解,此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吉林、遼寧等省份的200多人參與,參賽作品達700余份。(陳墨)

旭化成?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再添新成員

6月5日,2016/2017“旭化成?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評選活動在京舉行。參與本年度評選的5位設計師黃梓維、鄧曉滔、彭晶、林進亮和劉思聰分別根據其創作主題及主題趨勢下的色彩、飾品、面料和款式設計等內容做了現場講解和答辯,由中日雙方代表組成的評委會對參評設計師提交的《流行趨勢提案》進行了綜合評定,現場打分。

最終,來自我國香港的設計師黃梓維憑借主題為《LOFT in the CITY》的作品,闡述了賓霸面料的特性與自己設計靈感的結合,并充分運用到其作品中設計的成衣贏得評委會一致認可,成為2016春夏系列獲獎設計師;另一位獲獎設計師劉思聰的設計作品主題依舊是以他最為擅長的MIRROR系列為靈感來源,通過面料的開發及改造,與賓霸面料有機結合,從而設計出功能性十足且具備未來科技感的高定時裝,受到評委會一致認可,成為2016/2017秋冬系列獲獎設計師。(呂楊)

東莞“服裝設計師職業技能競賽”啟動

篇2

關鍵詞:服裝面料;再造藝術;設計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服裝的要求不斷提升,單純的從服裝款式進行設計已不能滿足人們對的個性化需求。于是,追求服裝面料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顯得大有潛力可挖。面料的變革與創新為服裝設計的發展帶來新的生命力,對于服裝設計而言,款式變化受到服裝功能性需求的控制,而材料上的再創造則正好豐富與拓展了服裝設計思路,使服裝更具新意。通過對面料的不斷創新,在提高服裝的服用性能的同時,又帶給人們新的審美感受,面料再造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應從面料再造藝術的概念和設計原則著手,為藝術的應用提供支持。

1面料再造藝術概述

面料作為服裝三要素之一,面料不僅可以詮釋服裝的風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影響著服裝的顏色和造型的表達效果。所謂面料再造藝術,主要是指在面料原有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設計,旨在通過改變面料自身的協調性和藝術性,為服裝設計增添新元素,提高服裝設計的藝術價值[1]。它不能脫離服裝設計去進行,因此,面料再造藝術又是在了解面料的性能和特點,并且保證其具有舒適性、功能性、安全性、美化性等特征的基礎上,將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考慮在其中,結合多種工藝手段,強調服裝的藝術性、美感和裝飾內涵的一種設計藝術[2]。服裝面料的再造藝術不僅改變了面料本身的特性,提升了面料本身的創造空間,而且能很好的展現設計師的創作理念,帶來最好的視覺盛宴。

2面料再造的表現手法

面料再造的表現手法大致可歸納為加法、減法、變形法、綜合法。

2.1加法

將相同的一種或多種材料運用排列、組合、疊加、堆積等添飾手段而形成立體的、和諧的、有層次的、有節奏的、富有創意的服裝面料的再造手法[3]。

2.2減法

將原有面料經過抽、鏤、剪、燒、烙、撕、磨、腐蝕等手段除去或破壞局部,使其達到一種特殊肌理效果的再造手法。

2.3變形法

將原來的面料經過抽褶、皺縮、捏縫、擰結、擠壓等變形處理,使面料具有豐富變化的浮雕效果的再造手法。

2.4綜合法

同時采用加法、減法、變形法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再造手法。

3面料再造藝術的設計原則

3.1功能性

功能性是服裝面料再造藝術的重要的設計原則。面料再造藝術應以功能性為主要設計原則,充分體現服裝設計對人們體感的影響,根據服裝本身的實用功能、穿著對象、適應環境、款式風格等因素考慮其中,并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都應以體現或強調服裝的功能性為設計原則[4]。

3.2藝術性

面料再造設計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其能給人很好的精神享受和無盡的想象空間,令人在氣質上得到很好的提升,視覺上也更和諧。藝術性是面料設計最為本質和靈魂的原則,只有將藝術性貫穿到面料設計中,才能使服裝更具精神內涵,傳遞更為深刻的思想價值[5]。3.3協調性服裝面料不僅是服裝造型的物質基礎,也是造型藝術重要的表現形式。但若兩者配合不當,那么看上去就無主次和個性而言,無法達到在形式和風格上的統一[6]。因此,面料再造藝術應結合面料和整體風格特點相統一,使服裝達到最好的表現效果。

4面料再造藝術的發展前景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對衣著的要求也越來越強調獨特性、優越性和重要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些審美心理和消費觀念無疑影響著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方向,使設計師開始把設計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服裝面料再造中,通過材料與整體工藝的完美結合來體現設計的理念和創作靈感。那些服裝設計大師的作品充分的說明了探尋發現和巧妙運用獨特材料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對面料的適時改變為服裝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這潮流瞬息萬變的時代,設計師要想脫穎而出,在其他設計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那么面料的再設計就形成了新的突破。更需要結合面料本身的質感和材質等方面來進行藝術創作,因此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會是未來服裝設計的變化趨勢。

5結語

本文通過對面料再造藝術的概述、面料再造的表現手法、面料再造藝術的設計原則和發展前景進行了介紹,充分的體現出面料再造藝術是設計領域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要想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同時又保留適宜的面料特性,設計師們應勇于創新實踐突破傳統,把面料再造藝術推向一個更廣闊的天空。

作者:張宇 杜興研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

參考文獻:

[1]雷興武.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藝術的運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7):54.

[2]吳曉菁,溫金.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藝術的運用[J].紡織科技進展,2007,1:84.

[3]鄧玉萍.服裝設計中的面料再造[M].南京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8.

[4]龔建培.現代服裝面料的開發與設計[M].成都: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4.

篇3

一、服裝材料應用的突破

現代服裝設計領域中,尤其是在服裝個性風格的塑造表現上,極大地依賴服裝材料的設計;但同時材料又決定著服裝的功能性。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的發展,人們勢必更加強調作品的精神內涵,當原本的材料不足以傳達作品的信息時,便要尋求突破。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信息化的社會,有許多產品其形式與功能是脫離的。例如現在普遍使用的電子郵件,雖然有一個表面的形式,但它實質的物質形態(如郵箱、信封、信紙)已經基本消失了,人們所看到的就是它的本質――信息傳遞。而如今的服裝設計也是一樣,更傾向一種信息、概念的傳達:在以展示設計師理念為目的的服裝設計中,異質異化的材料所帶來的不同以往的視覺效果才是他們所要追尋的。估計沒有什么人會去買那些用Pvc和嘭脹乳膠做成的詭異服裝作為平時的服裝,因為其材料不具備良好的功能性,它不透氣,不能方便活動,但類似這種非豐流材料卻時常在各大時裝會上頻繁應用,無論是鑲滿swarovs ki水晶的網眼布、還是橡膠漆皮、金屬等等;對他們的設計而言,其服裝材料的選擇更多是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載體;能更好的傳遞設計者想要傳達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是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審美趨勢的預測,品牌風格的確立,設計風格的闡述等等。它服務于設計理念,而不是服裝的功能性。當服裝的材料突破了功能性的限制之后,那它便不再像傳統服裝那樣擁有具體的物質功能,正是這種非物質化,也使得設計更向精神、藝術的層面靠近。

例如當今最關注的環保主題,很多設計師都設計了環保主題的服裝,這些衣服可以擁有最不尋常的“面料”,期中包括氣球,電視監視器,鋁罐及電路板等。在我們看來,這些服裝甚至更像是一種裝置藝術,而其作為服裝的功能性已經大大地削弱。報紙制作的服裝無法洗滌,氣球可能只能保持幾天時間,毫無疑問,其使用性能極低。無所謂好壞,已經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不管我們可以叫它們裝置也好,雕塑也好,他們更側重的是環保這一信息的傳達??梢哉f在這種情況下,一件服裝就不再是普通服裝的定義了,它的創意性已經超過了它的功能性,池們之所以選擇這些材料,旨在傳達其背后的信息(環保概念)。而信息能否最大化傳遞則取決于他是否新穎,奪人眼球。如氣球,廢舊電路板,報紙,本身就有人賦予它的特性,這種熟悉的材料自身就在傳遞著信息,經過設計師的組合加工,使其立意更鮮明,通過材料的樣式感,來達到風格的確立。借助其特殊的視覺效果,引發觀者的好奇心,從而幫助欣賞從更直觀的角度去理解,體會藝術家的設計。

二、服裝設計形式的藝術化

當材料的使用突破服裝的功能性時,服裝的設計形式也在與藝術創造相接近,設計與藝術之間似乎已經沒有明顯的界限;藝術風格的多元化也直接影響了服裝的設計思維,顛覆了傳統服裝設計形式中所遵循的美丑之分。

藝術趨向于綜合是當今世界性的潮流,門類間的差異也逐漸淡化――雕塑、繪畫、建筑、工藝美術、攝影等越來越靠近。過去被人們視為相互對立或無法聯系的那些現象,不再表現為一方壓倒另一方的關系,而是同時呈現、互相融合。設計師的局限性小了,他們可以從任意的地方獲得可用于設計的靈感井實驗性地運用于服裝上而不用有更多顧慮。

許多設計師在其作品的設計形式上都有著并列混合的風格。以設計師加勒斯?普近幾年來的服裝設計作品來看:他的設計作品出現了多種設計元素同時并列與混合,帶有建筑設計感。他的設計理念充滿了隱喻和象征,通常會用一些看似荒謬的外形、可穿著的雕塑等理念去“有意識地歪曲人體”。各種風格截然不同的元素混合在他的設計作品中,處處充滿矛盾對立的關系,給人豐富的視覺享受。在欣賞這類設計作品時,雖然我們可以根據審美經驗從設計的元素聯想到哥特式建筑、中世紀風格、或者是未來感的甚至是游戲動漫風格的,卻由于設計師將各種元素交織、變形、排列導致了其設計寓意的復雜性,模糊性;正如某位記者所采訪時加勒斯?普所言: “我不是那種照本宣科演繹靈感的設計師。比如我曾經從《綠野仙蹤》里獲取靈感,但是經過一番變異之后,你不會在那個系列中看到紅寶石舞鞋。在設計過程中,靈感總是會不斷抽象化。我不會因為靈感匱乏而發愁,比如我去了一次香港,讓我受啟發的并不是東方情調,而是那些窗戶密密麻麻的大樓?!痹O計師這種刻意的結合又會根據每個欣賞者腦中圖式結構的差異而引發不同的聯想和猜測,這其中就更涉及到信息論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以及人自身的文化積累,觀念架構等有關概念。

現在國內一些院校里的設計課程也開始注重設計與藝術形式的融合:就如一款以陽傘架為材料設計的創意服裝作品,在創作過程中,設計師參照了許多建筑以及其他先鋒藝術家的設計作理念。首先這件設計是處于一個靜態服裝展覽中,所以不強調服裝的功能性,在材料的選擇上可以更自由。設計主題是人與建筑;選擇表現的是現代建筑中的立體構成,也就是在三維空間中如何將立體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成賦予美的立體形態,這方面在建筑設計應用中也尤為突出。在作品中,你可以發現此次設計的形態都可追溯到點、線、面,而點、線、面又可以組合成任何形態,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形狀的外廓,是由許多形狀構成的一個綜合體,涉及到透視,組合等多個部分。

另外對材料的探求也是此次設計的重點,同一作品不同的材料不僅給人感覺不一樣,還關系著作品的成敗。此作品主要部分就是傘骨架,它可以很好展現建筑中我所要表達的現代鋼筋水泥建筑的特質,鋼硬,冰冷,而且它自身就具有金屬的特性。傘骨自身的連接特性也讓我可以重新組合它們來變現出我想要造型,使設計具有可行性。上身的材質是鏡面紙,是以現代建筑中的玻璃窗為靈感元素進行設計的。

設計師的另外一組“云南印象”服裝設計則更多追求的是一種設計元素的并列混合,側重于追求更藝術化的表現方式。這次的設計是以云南少數民族服裝或文化為主題的自行創作,所選擇的元素是納西族的古老象形文字――東巴文,而作為一次創意服裝設計;它需要更有張力以及層次感,所以我以東巴文為主體,又揉進了篆刻這一表現方式將其呈現在服裝上,使設計更有層次感及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服裝表演形式的戲劇化

如果我們觀看過時裝會的表演,就會發現現在服裝表演的趨勢正在呈現出一種舞臺化的,戲劇化的感覺。例如我們見過的一種服裝表演形式――會的整個舞臺布置得像是一間大臥室,嬌艷的花朵,隨意擺放的玩具營造出整場會奢華慵懶的主題。模特只是自由地在臺上走動,不同于以往看到的會,她們可以相互聊天,就坐,利用道具表演各種生活中的姿態。而這恰恰借鑒了戲劇的表演形式,即舞臺、燈光、服裝、音樂、表演的結合。日本著名戲劇學教授飯友一郎曾經指出: “劇場藝術所追求的是五覺欲求的解放,尤其是使人能心甘情愿地投身到它迷人的虛構世界中來?!笨梢娺@種表演形式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意圖,使觀賞者自然融入一種情緒或情境中,這樣既不會使作品有突兀感,又能有助于觀賞者對作品的理解。而且在如今這個眼球經濟的時代,這種表演形式可以吸引盡可能多的注意力,傳遞更多的相關信息并與觀眾產生互動。

篇4

關鍵詞:生態理念;服裝設計;自然主義

過去數十年是科技領導生活,科學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而處在這個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面臨的壓力和問題卻越來越多。而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成為影響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綠色、環保等生態理念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服裝設計領域,綠色設計也成為越來越多設計師渴望嘗試的設計主題?;谏鷳B理念下的服裝設計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受到重點關注的研究課題。

一、生態理念下的服裝設計概述

生態理念下的服裝設計的關鍵就在于“生態”二字,就是在服裝的設計階段就能夠充分考慮到將生態環保與服裝設計結合起來,以此來實現有效節約資源、預防環境污染的目的。這種綠色服裝設計理念起源于上世紀末的歐美國家,它展現了設計師對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社會問題的關注,同時也將自己的自然主義訴求注入到服裝設計實務中來,進而實現藝術審美與生態觀念的結合,體現設計師自身的人文關懷。因此,機遇生態理念下的服裝設計同時具有產品實用和生態環保這雙重的物質和精神屬性。當前,隨著人們對生態環保問題越來越關注,綠色服裝設計也呈現一種繁榮的發展趨勢。

二、生態理念下的服裝設計的應用

生態理念主導下的服裝設計的應用表現也需要結合綠色生態理念與服裝設計實務等內容,達到生態理念與產品相互襯托的目的。具體來說,基于生態理念下的服裝設計的英勇表現,主要包括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1、選擇綠色環保面料

選擇適合的面料對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面料的舒適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質量的成敗。生態化的綠色服裝設計要求在選擇面料時要選擇生態環保面料,例如要選擇天然動植物纖維制品,避免有過多對人體有害的化學品成分的纖維面料。環保面料必須是達到我國紡織品質量檢測標準的。此外,還應該杜絕用珍惜動物皮毛等作為衣服成衣材料,在面料選擇方面體現設計師的人文主義關懷以及追求健康無害的思路。還要注意所選擇面料能夠實現循環利用,要盡最大可能減少衣服產品可能造成的環境危害。

2、簡約、自然的設計風格

伴隨著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的加快以及現代人不斷提高的思想文化水平,社會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人為本等理念也越來越重視。加強對服裝設計的人性化關注,就應該更加注重設計理念以及設計內容的自然屬性和健康屬性。自然主義的服裝設計風格也是時展的潮流表現。它以大自然為靈感,要展現服裝產品帶給人們的那種如大自然一般的樸素、質樸的風格。這種簡約自然的服裝設計風格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是服裝的外觀,在追求設計感的基礎上回歸到自然設計風格,不再過分強調夸張的造型燈,用色也與大自然更加接近,給人以清新、明亮之感。其次,服裝設計領域的生態理念主題展現,除了基本的綠色環保概念之外,它還體現了自然、簡約的思想。尤其是在當前人們越來越追求簡約生活和綠色生活方式的大環境下,綠色服裝設計也應該努力做到反復歸真,化繁為簡,從繁復、奢靡走向簡約自然。所謂“以少為美”也體現了綠色服裝設計理念,即加強對服裝功能性的重視,而減少服裝的裝飾性,讓一件衣服能夠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衣著舒適、輕松等功能的需求。此外,還應該具體增強服裝的功能性,能夠實現一衣多穿的目的。這種簡約、自然的服裝設計風格也是從功能目的方面來體現綠色生態理念。

3、生態化生活方式的服裝設計風格

當前,從現代人的生存發展角度來看,生態理念也表現為一種回歸質樸生活、加強資源節約的生活方式。這種綠色服裝設計又被稱為“貧窮化服裝設計”。所謂貧窮化服裝設計就是通過“檻褸”設計來體現設計師節約社會資源、回歸生活本質的態度和思想。這也是一種刪繁就簡的設計方式,刻意通過簡單的設計風格來讓人們能夠重新來觀察和認識生活的本質。對年輕人的價值觀和時尚理念產生一定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倡導一種節約、高效的生活方式。很長一段時間里流行的“改造舊衣服”活動就是這種設計思路的體現。在追求簡樸、節約的同時,也注意到服裝設計的質感,這是一種區別于所謂的奢靡設計形體的新的具有活力和生機的生態化設計理念??偠灾?基于生態理念下的服裝設計的根本要求就是能夠讓服裝設計實務更好地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觀,同時也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認識這種綠色生態的生活理念。綠色服裝設計是未來服裝設計領域持續發展的一股新浪潮,需要不斷加強對生態化的綠色服裝設計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康延芳.基于生態時代的綠色服裝設計初探「J].中國一東盟博覽.2013(。4)

「2]陳凌云.服裝設計中的綠色設計理念[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叫

「3]程麗琴.生態文明時代下的綠色服裝設計分析[J].人民論壇.2015(33)

「4]鄧海娟.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的現代服裝設計[J].遼寧絲綢.2013(01)

篇5

關鍵詞:服裝設計;面料再造;設計創新;

服裝造型設計中面料再造也叫面料的二次設計。服裝面料再造藝術是相對服裝面料的一次設計而言的。服裝面料再造藝術拓寬了服裝面料本身的形態,提升了面料在藝術創造中的空間地位,它不僅僅是服裝設計師設計理念在面料上的具體體現,更使面料形態通過服裝表現出了巨大的視覺沖擊力。

1?面料再造的分類

從當前的應用實踐來看,服裝面料再造的實現方法很多,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不同的分類。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1)按其創作思路劃分:按照面料再造的創作思路分為從平面走向立體化、從具象走向抽象、從單純走向組合、從手工走向現代、從有序走向“無序”、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傳統走向現代等方法。

(2)按其加工方法和最終藝術效果分類:將服裝面料藝術再造的實現方法分為服裝面料的二次印染設計、服裝面料結構的再造設計、服裝面料添加裝飾性設計以及服裝面料的多元組合設計等。

(3)按其效果劃分:可分為服裝材料的肌理再造、手工印染、藝術整染。

2?面料再造設計的意義

2.1?面料再造有助于實現設計使主題風格的表達

不同的面料即使塑造相同款式的服裝,其視覺效果和風格特征也不一樣,獨特的面料是塑造個性化服裝的重要因素。在現在服裝設計領域中,設計師尤其注重面料的再造設計,即根據面料的特性、主題風格設計需要對面料、材料進行藝術再設計,拓寬服裝材料的表現空間,如利用堆積法、層疊法準確地控制好服裝造型,并利用面料的材質肌理共同表達主題風格,具體準確地把服裝設計的主題內容直接塑造在面料上,有效地拓展了創作空間。

2.2?面料再造有助于在服裝面料裝飾上創新的實現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可供設計師選擇的服裝材料愈來愈多,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質感,而服裝材料的再創造,能使面料的質感、肌理產生較大的變化,使服裝面料裝飾效果更具感染力。在進行面料再造設計時可以選用單一手法,也可以同時選用幾種手法,越來越多的的設計師使用多種材料與手法對面料進行個性化化的再創作,他們獨特的審美與各種裝飾手法的成功結合,使面料裝飾的創意層出不窮。

2.3?面料再造設計有助于在服裝款式上創新的實現

在追求個性化服裝的今天,純粹款式的變化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款式的變化又受到功能性需求的控制。所以,服裝面料外觀式樣的更新越來越成為現代服裝設計創新的新思路。面料再造設計從其意義上說是為服裝設計創造更為合適的手段,而從其行為方法上和立體構成是一脈相傳的。面料再造設計可以與立體構成相銜接,能直觀快速地體驗構成美的法則和構成形式,能把構成理論運用到服裝的整體設計中,運用現代構成設計理念去培養服裝設計的創造力以傳達服裝的創意感、時尚感和個性美。

3?面料再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實踐

3.1?面料再造在服裝色彩設計上的應用

服裝色彩首先是以服裝材料為載體來體現的,再通過款式的變化加以豐富。遠看顏彩近看花,無論是一件藝術品,還是一件商品,最先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色彩,其次才是材料及內部的細節設計,一套服裝設計也不例外。例如,同種顏色的服裝,采用了面料再造手法所體現出來的服裝色彩與沒有采用面料再造手法所設計出來的服裝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其次,還可通過局部再造的處理手法來實現服裝整體色彩的呼應與調和,有化單調為豐富之效。

不同的面料再造手法也會調配出不一樣的色彩組合,如刺繡、貼布繡、繩飾繡、手繪等,這些工藝其本身會呈現配色富麗的圖形,已然為服裝的整體色彩著了很重的一筆。除這些加法的手法外,減型法的再造手法也能豐富服裝的色彩,如縷空法、破爛法、抽紗法的處理,能使下一層面料的色彩得以顯露,從而巧妙地豐富了服裝的色彩。

3.2?面料再造在服裝款型設計上的應用

面料再造設計應注重和服裝款型的和諧統一。對現有面料外觀形態上的開發和創新,設計者可以靈活運用現代藝術中空間、抽象、變形、夸張等的概念。

同時,受到建筑和雕塑藝術的影響,現今流行的許多立體服裝面料。服裝造型中所追求的立體效果除了可通過結構設計來完成,還可通過改變面料的表面肌理形態來實現,如褶皺、褶裥、抽縮、凹凸、堆積等。

面料的立體造型能使服裝具有動態、夸張的審美特點。例如針對夸張的肩部效果,有些服裝采用將面料壓襯定形,強調Y型的服裝外輪廓形;有的則在肩部采用了立體肌理和吊染的再造手法,突出和強調了肩部別致而富有現代感的造型特點;還有的服裝更是大膽地利用扎結的手法改變面料肌理,實現面料本身的立體效果達到夸張肩部的目的,使服裝造型更具視覺沖擊力。

3.3?面料再造在滿足服裝功能性需求方面的應用

面料再造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們實用性需求的同時更好地追求個性的愛美心理,因此體現在功能性上的意義也不能被忽視。比如體現穿著者的身份與地位,同時設計應考慮其給服裝舒適度帶來的影響。在面料再造的過程中,輔料的選用應盡可能與面料相匹配,包括透氣性、保暖性、縮水率等方面的匹配。此外,還應適當考慮面料再造給人體伸展性帶來的影響。面料再造在服裝設計中的使用位置是設計師應該考慮的范疇,以不影響肢體的活動為宜。另外,再造面料的輔料裝飾物不宜過分夸大,否則會影響到人體的運動和伸展。

4?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服裝設計作為一門藝術,演變的速度越來越快。現代的服裝設計與面料設計已融為一體,完美的設計一定要有好的面料形態加以配合和表現,這已經成為現代服裝設計者的共識。因此,這有待于我們不斷加強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線;針織運動服裝;文化內涵;運用

中圖分類號:TS9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313-02

在三大造型要素中,線是最容易被人發現,也是最具有表現力的因素。線在針織運動服裝中的表現不僅是一個中介作用,同時它也是針織運動服裝的“中場靈魂”,點聚合成線,轉而通過各種形式構成面。既豐富了針織運動服裝設計,也使其變得更有意蘊與生命力。線體現在針織運動服裝上,有圖案條紋、縫接線、分割線、省道線、褶裥縣線、線跡線及各種條狀裝飾線等,各種形式的線具有各種不同的情感表現力,而線條的粗細、質地、色彩的對比以及排列上的疏密、繁簡、亦能增強節奏感個韻律感。

一、線的分類及內涵特征

線在針織運動服裝造型設計中,是很活躍的基本形態之一,存在于款式的外觀輪廓到不同分割面的轉折。針織品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內衣到外衣,從便衣到禮服,從寢具用品到室內裝飾,在許多方面都占有相當的比重。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型紡織材料向功能化,多品種的方向發展,針織產品也必將具有更廣闊的前景,運動服裝的面料大多數是針織面料。因此,充分了解線的特性以及掌握線在針織服裝中的設計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從針織運動服裝上分割線的線型上分

從總體上說,線可以分為直線、曲線和曲折線三種。直線代表男性,表示靜、力量,也多用于男裝:曲線代表女性,表示動、柔和,多用于女裝:曲折線代表中性,表示不安定,男女均可用。

1、直線

具有硬朗、速度、男性化的感覺。線型的粗細又有不同的感覺,粗線給人“鈍”、“重”感:細線給人“輕盈”感。較長的直線延伸給人以快速流動的感覺,短而碎的直線能產生力量、阻擋和停頓的感覺,一些短的直線的水平排列,能產生急促跳躍的節奏感。在運動服的設計中,一些追求力量、速度的運動中所穿著的服裝,通常采用直線的造型分割。如水平線有平靜、寬闊、舒展、安靜、被動、橫向延伸的感覺。垂直線有剛毅、上升、苗條、理性的感覺。傾斜線具有運動感、刺激、不穩定、輕盈感、所以它是運動服中運用最多的線型。傾斜度的把握是傾斜線運用時的關鍵。

2、曲線

與直線相比,曲線更賦柔美、女性化感覺。在一些女性化的、講求優雅、注重柔美感覺的運動(如,體操、現代舞、花樣游泳等)中,常運用曲線作為造型的因素來體現運動者的身資內涵。如幾何曲線具有確實、明了、理智的流動、速度的特征。而自由曲線具有奔放、活潑、輕盈、優美、柔和的感覺。

一般而言,一條多次轉彎抹角或者改變方向的線條,往往是一條精力充沛和令人興奮地線條,原因在于這種線條要求視知覺保持一種經常的、不斷轉移的、甚至費力的注意力。相反一條直線由于只要簡單而沒有變化的注意力,就往往是恬靜和單調的。曲線由于其變化緩慢而又連綿的,它就既能刺激人的注意,又不分散注意,因而具有使人感到親切和愉快的特性。

(二)從分割線在針織運動服裝上位置的表現形式上分

公主線(刀背縫)、側縫、育克分割、覆肩分割、自然腰線、高腰線、低腰線等。在服裝上出現的分割線是可以隨意設計的,但也有其主要表現形式。在服裝設計中我們可運用分割線的形態、位置和數量的不同組合,形成服裝的不同造型及狀態的變化規律。針織服裝中裝飾性分割線主要是指由于審美視覺需要而設計的分割線。

1、橫向分割線

衣片上橫向分割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

(1)以不同的衣長來表現視覺上的橫向分割:衣長在腰節線附近變化的稱短上衣;衣長在臀圍線附近變化的稱中長上衣;衣長在膝圍線附近變化的稱長衣。

(2)以腰部附近的斷縫作為橫向分割,有高腰、低腰、中腰之區別。

(3)以育克、覆肩為橫向分割。

2、縱向分割線

衣片上的縱向分割線是影響服裝圍度和整體造型的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功能性的縱向分割線的結構處理更為關鍵。

(三)分割線在針織運動服裝結構設計上的表達

造型性分割線和功能性分割線,這種分類在結構設計上意義重大。造型性分割線是指為了造型的需要,附加在服裝上起裝飾作用的分割線。這種分割線所處部位、形態、數量的改變能引起款式局部的變化,但無結構的功能性,一般常出現在寬松結構的服裝上,它的位置、形態的設計具有隨意性和藝術性。

功能性分割線是指既為了滿足造型之需,附加在針織運動服裝上起裝飾作用,也具有適合人體體型和加工方便等功能的分割線。這種分割線所處部位、形態、數量的改變能引起服裝輪廓造型和局部款式的變化,一般合體的針織運動服裝運用較多。這種分割線在設計上有它固定位置和形態,結構設計中應十分注意結構的功能性,遵循人體曲面的變化規律。

由于人體的多視角性,因而隨著人體動與靜、光與影、明與暗、近與遠的改變,點、線、面、體在服裝上呈現出相互轉換的勢態。正是這種復雜多變的勢態才使得服裝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脫穎而出并衍射出無窮魅力,如禮服之美不僅在于高檔的材質、精美的工藝更蘊涵了設計者的獨到理解以及面料的處理技巧。

二、線在針織運動服裝上的排列方式

線的排列是形成內廓型的形式構成方式之一,其最終結果就是形成視覺的方向感。通常運動服要求具有積極向上的視覺運動感,因此運動服裝的設計更有其獨特的線的排列方式。很多線混合在一起組成一定的面時,直線垂直組合有上進、端莊;橫線組合;安靜、平穩;斜線組合;運動、不安;折線組合;焦慮、有面的斷裂感。幾何曲線組合;彈性、明快;自由曲線組合;活躍、奔放等特征。

(一)平行排列

直線的平行排列能加強線條的方向感、運動感:曲線的平行排列能加強線條形成的節奏感。該排列方式十分符合運動服的運動象征性。且由于構成元素和其排列的簡潔特性,故大量運用在運動服的代名詞。進行線條平行排列時應注意控制線條間的間距與裝飾的部位,間距過大會造成服裝內廓型的大面積機械分割:過小則不能區分平行的線條。

(二)相交排列

線條的相交是視覺的導向線條的交點,令人有緊張感,易形成視覺中心。直線相交中必然會有傾斜的線出現,而傾斜線又是最具有運動感不平衡感的,所以控制斜線的傾斜度是直線相交排列中所需要注意的,不同的傾斜度,其視覺導向也不同。曲線的相交排列使服裝的內輪廓更為豐富,但無論是何種相交排列均需注意控制交點的數量。一般來說,交點數量越多,視覺興奮點也越多,越難形成服裝的視覺中心。

(三)無交點排列

指分割線在廓型中沒有交點,但不是平行排列。比較起相交排列,這種無交點排列更具含蓄性。在運動服的設計中,應充分利用線條的視覺導向作用使無交點排列中的分割線,在服裝廓型之外形成共享交點(虛交點),這種虛交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這樣便能較好地統一起分割線的運動和方向感,且較相交排列而言,這種方向感更為豐富含蓄。

(四)特殊效果排列

旋轉、發射、漸變、等特殊的排列方式,對于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運動服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特殊的排列方式形成了視錯因素,但總的原則是形成明確統一的視覺方向感??傮w上,針織服裝的局部設計千變萬化,不同的局部設計決定著不同的細節表現和不同的針織服裝風格。

三、針織運動服裝中線的內涵表現性和人體的關系

由于人體本身所具有的優美曲線以及其展現的各種姿態,為針織運動服裝設計中線的個性表現提供了極佳的創作空間,因此,線的完美體現離不開設計者對人體的理解以及對線的自身表現性的認識。人體的起伏、凹凸變化令線的表現變化莫測。如經過胸高點的曲線大都會產生一種擴張感,以體現女性胸部充實、飽滿與圓潤;腰部的曲線會由于胸腰差的強對比,在視覺上產生收縮感。

貫穿于胸腰臀的公主線隨著人體的起伏變化,同時呈現出擴張-收縮-擴張之勢,可以說是線條情感特性與人體的生理特性結合得最完美的代表之一。大方形領線與心形領線之所以廣為服裝設計師采用,其重要固素之一是直線與曲線的安靜與舒展、柔和優雅的表現性與女性柔滑、圓潤微曲的頸項形成默契——陰柔中具有陽剛之美,既與女性的生理特性相符,同時也與時代的風尚融為一體。在眾多的禮服設計中,背部往往采用較大的v型線條,這一線條從肩端經背部到腰部,流暢的線條將女性的背部曲線.歡迎而含蓄、大方而典雅地表現出來。人體的三維特性也通過線的虛實、松緊、扭轉等形式得以詮釋。

線在服裝中的表現不僅是一個中介作用,同時也是服裝中場靈魂。線將點聚合在一起,通過疊合、漸變、回旋、放射等多種形式構成面,轉而構成體,經過設計師的巧思妙用,不僅豐富與充實了服裝設計,也提高了針織運動服裝的藝術與審美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分割線設計作為針織服裝設計中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思維和創作手法,其接觸點延伸到了針織服裝設計領域,具有多元化的表達形式。了解針織服裝的分割設計、結構分割線的設計與變化以及裝飾分割線的設計與變化,不僅能拓展針織服裝設計人員的設計思路和想象空間,而且能不斷豐富針織服裝的表達形式和設計方法,也為針織服裝設計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隨著服裝設計師對線的表現性與人體特性理解的加深,針織運動服裝設計也將會變得有意蘊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亓曉麗.論服飾圖案創意在品牌服裝提升中的作用[J].絲綢之路,2011.

[2]亓曉麗.針織運動裝設計中分割處理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9.

[3]陶輝,王小雷.線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0.

[4]胡訊.針織服裝設計與繪畫作品中線的運用研究[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9.

篇7

服裝設計師在把握服裝的整體造型、色彩及面料時,往往會受到國際流行趨勢的制約及巴黎、紐約、米蘭、倫敦、東京等地的國際服裝設計師的影響。而對于服裝設計師來說,在服裝細節設計上進行創新是區別于他人而取得成功的秘訣所在。如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就是在面料細節的設計處理上找到了突破口而設計出了聞名于世的“一生褶”系列。因此,這里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服裝細節的設計視點和設計方法,以便更好地應用于服裝藝術創作中。

服裝細節的設計視點

視點即視覺焦點。設計視點是指在藝術設計中設計師所表達的設計思想集中體現在某個部位視覺焦點上。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細節的設計視點除了體現在服裝的裝飾部位、形態設計、工藝手段、面料設計及附件設計上,還體現在各種服裝風格的表面裝飾上,而前者的設計視點是大家熟知的,本文主要從服裝風格的表面裝飾細節,如:結構裁剪性細節、功能性細節、裝飾性細節以及邊飾性細節四個方向來分析服裝細節的設計視點。

結構性細節

結構是指物件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服裝的結構性細節即局部結構細節,包括服裝裁剪細節。服裝的結構因素大體上可分為領、袖、袋、腰、分割線、省、褶、沿口、邊擺、工藝等。服裝在沿襲、漸變等發展過程中,雖然各結構因素的外在形式有以往形成的固有模式,但有可發展變化的無限空間。如一件夾克衫,不同的過肩分割方法和工藝變化,會使普通的夾克產生結構上的改變,而收到較好的視覺效果。又如衣衫的胸省改用細小的褶皺處理,就會為服裝增添許多時尚的砝碼。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變換或調整服裝的結構性細節,能使原本呆板、平面、單調或嚴肅有余的服裝款型變得生動、立體、豐富、活潑。這種設計手法是設計師豐富服裝形式美的有力武器和制勝法寶,尤其在時裝設計中更是被廣泛地運用。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結構性細節設計。

功能性細節

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的作用。設計中的細節,許多是因為需要才設置的美化,一般是在與功用的有機結合上體現。服裝的功能性細節是指服裝的局部設計除了起到美化效果外,還強化了服裝的功用和性能。例如,普通的繩子或帶子運用于服裝細節設計之中,便開始有了更多的新用途。如服裝的前胸、衣片的拼合線、后背、腰部用編織材料進行裝飾時,不僅能使服裝適體,還能在服裝的功用上起到縮緊、加固等作用,增強了服裝的靈性和美感。又如在窄緊的一步裙的兩側鑲上燙褶雪紡或蕾絲,不僅增強了服裝的對比效果,還能使穿著者更輕松地邁步。這些功能性細節設計在服裝藝術設計中越來越被廣泛地應用。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功能性細節設計。

裝飾性細節

裝飾是指在身體或物體的表面加些附屬的東西,使之變得美觀。服裝常用的裝飾手法有刺繡、釘珠、立體化、鉤編、鏤空、打磨、做舊、緝明線、鑲邊、包邊、流蘇、印染、手繪等等。在服裝設計藝術中,裝飾是不可或缺的設計手段。因此,設計師掌握各種裝飾手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服裝設計藝術中,服裝的風格一旦確定,其裝飾性細節也就相應地確定了。如優雅、高貴的晚禮服上適合裝飾與之風格相匹配的立體化、釘珠、刺繡等細節;牛仔服裝則適合流蘇、做舊、打磨、貓須等粗獷風格的裝飾性細節;在童裝設計中,則常運用各種可愛而夸張的卡通圖形或艷麗的色塊拼接等裝飾細節來突出童裝稚趣、可愛、輕松的設計特點。總之,廓形越是簡單的服裝,越合適做裝飾性細節設計。反之,廓形越是復雜的服裝,越不宜在上面添加裝飾細節了,以免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裝飾性細節設計。

邊飾性細節

邊飾即邊角的裝飾。在服裝設計藝術中,邊飾常表現于服裝的領邊、下擺邊、袖籠邊、袖口邊等處。而服裝在完成其基本制作工藝時,往往這些邊的處理便成為設計師加入細節設計的最佳地方。尤其在女裝和童裝設計中,這種邊飾性細節設計更是被廣泛地應用。

常用做服裝邊飾的材料有蕾絲、花邊、鉤編、流蘇、雪紡等等。在工藝處理上也是推陳出新,如傳統蕾絲通過鉤針等方式與面料融為一體,形成更為完美的結合。而浪漫飄逸的荷葉邊飾、層疊效果的花瓣感邊飾、細碎的流蘇邊飾是營造優雅、浪漫而又風情萬種的服飾形象的極好選擇。同時,這些豐富的邊飾性細節設計也為服裝的整體設計注入了精彩的神韻。如下圖所示服裝圖例便是運用了邊飾性細節設計。

此外,服裝的細節設計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服裝的整體設計是相輔相成的,并對服裝的整體設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服裝各部分之間細節與細節的造型、材質、工藝等設計因素也要相互依存,相互協調,避免混亂。

服裝細節的設計方法

可以被稱之為細節的東西,通常值得特別端詳和品位。在人們的視覺感受中,細節通常是精彩、生動的點綴,成為設計的點睛之筆。而一件服裝的風格和基本外型一旦確定之后,會有多種細節布局與之相配,換言之,在這個廓形框架中可以變換多種細節設計。細節設計處理得好壞,直接關系到設計作品的成敗,也反映出設計者設計功底的深淺。因此,設計師掌握一些服裝細節的設計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服裝細節的設計方法可以歸納如下幾種:

材料再造法

材料再造法是指通過改變原有服裝細節的材料而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材料是組成服裝的先決條件和最基本要素,也是設計師的內心情感和創意構想的載體。再造意為重塑,是設計師按照個人的審美和設計需求,對現有的材料進行融合、多元復合或單元并置等多種手法,從而達到材料創新的目的。首先,設計師應充分把握材料的特性,對各種材料制成服裝形成后的效果要有一個初步的設想。然后,對材料重塑的可行性進行審視和探索,以免弄巧成拙。

材料再造法常用的技術和傳統工藝有:印染、打磨、腐蝕、打孔、釘珠、刺繡、流蘇、鏤空、嵌飾、揉搓、手繪、噴繪、衍縫、抽紗、撕裂、編織、燒洞、鏤刻(皮革、金屬)、折疊(褶皺)、做舊、絲網印等。材料通過再造后被服裝設計師賦予了新的面貌,它既可以用于服裝的細節設計,又可以用于整個服裝之中。相對而言,用于局部細節設計要比運用于整體服裝設計中要簡單、靈活得多。因此,許多成功的設計師已將材料再造作為其標新立異的設計手段。如三宅一生就是在材料創新上找到了設計的突破口,創造出獨特而不可思議的織料,被稱為“面料的魔術師”。

工藝轉換法

工藝轉換法即在不改變服裝原型的構成內容的情況下,通過轉換原有的工藝細節設計而形成新的設計。工藝設計是構成服裝的基本要素之一,也越來越被設計師所重視。一套服裝并不僅限于使用一種加工工藝,應該融會貫通,互相補充。如一款兩用衫,在工藝細節處理上可將原有的縫頭朝里轉換成縫頭在服裝的正面,給原本較為正式的服裝式樣賦予了休閑的涵義,也豐富了服裝的視覺語言。又如在牛仔、夾克等服裝的結構分割或拼接處,用粗雙線替換原有的細單線,能使服裝更顯粗獷風貌。因此,巧妙地運用工藝轉換法往往能使服裝產生新的形式美,是設計師做細節設計處理的常用技巧。

位移法

位移法是指對服裝原型的構成內容不做實質性改變,只是移動局部細節的位置。它可以是移動原服裝的某個零部件、色塊及圖案的裝飾部位等使服裝達到另外一種形式美。以服裝中的裝飾圖案為例。在不改變其紋樣構成的情況下,將裝飾圖案移動到既合情理又有創意位置上,使服裝產生新的設計意義。因此,位移法既簡單又有效,關鍵是考量設計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整體設計的掌控力。

總之,服裝細節的設計是否得當,完全取決于它們在整體服裝上的地位與作用,若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即使局部設計再“出色”,再“精彩”,也會破壞服裝整體造型的美感。因此,無論是服裝細節設計還是形態設計,所有設計要素都必須服從于整體設計思想,統一在整體造型和風格中。一切細節設計與整體的關系體現了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并圍繞著一個標準,即功能與美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劉曉剛 崔玉梅:《基礎服裝設計》,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篇8

【摘要】現代服裝設計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中,但是縱觀近年來服裝市場發展,服裝設計的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服裝設計的創新性明顯不足。仿生設計主要是基于設計學以及仿生學發展起來的,主要是依靠自然萬物的結構、功能、顏色、形態等各因素作為依托,然后和仿生有機結合形成的一種新的設計想法和概念。仿生設計思維更加貼近于大自然,將其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可以促進人和自然的統一,這對于服裝設計而言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本文主要介紹了仿生設計的相關概念,并且具體分析其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仿生設計元素;服裝設計;面料仿生;色彩仿生;造型仿生;服裝配飾仿生;圖案仿生

仿生設計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主要將自然界的原生態形象作為依托,仿生設計在模仿自然生物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功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創造性魅力,隨著近年來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服裝設計師可以通過探索、觀察自然生物,并且從中找到設計靈感,基于生物學原理創新性設計服裝,這樣不管在服裝面料、色彩,還是在服裝款式方面都會有很大的突破,更好地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達到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的目的,使服裝產品能夠更好地和大自然交融,從根本上解決服裝產品和人類社會系統、整個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自然具有多義性以及互異性的特點,在服裝設計中秉承自然設計思維,可以為現代服裝設計開辟一片新天地。

一、仿生設計的相關概念

(一)關于仿生設計的基本概念

仿生設計學也被稱為設計仿生學,屬于一門新興邊緣學科,該門學科的發展基礎是設計學和仿生學。設計仿生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針對自然界萬物的結構、音、形、功能、色等,在設計的過程中采用這些特征原理,然后再和仿生學的各種研究成果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提供新的設計途徑、原理、思想及方法。仿生設計學因其交叉性,不僅具有仿生學的特點,同時也具有設計學的特點,但是和這兩門學科也有很大區別。具體而言,仿生設計學具有學科交叉性、無限可逆性、商業性、藝術科學性、知識綜合性等諸多特點。

(二)現代服飾仿生藝術的概念

現代服裝仿生藝術設計的靈感主要來自于自然的親切感、歷史文化的深邃淵源以及現代工業文明的深刻反省。從設計形式上來看,仿生服裝喚醒了人們在視覺上對于自然的審美需求,也更能夠滿足人們追求自然舒適的心理,充分體現了現代審美意義的價值?,F代服裝仿生設計的主要依據是自然界生物的生態現象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本質,而設計師的設計靈感主要源自他們對于生態形象和自然生物的文化內涵及其內在審美特征的探索,然后再整體設計服裝藝術風格以及藝術服裝的圖案、部件、色彩、面料、造型、配飾等各種造型要素,同時要仿造生態形象、生物形象的文化藝術內涵、色彩變化、肌理特征、內部構造、外形等。

二、仿生設計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分析

(一)現代服裝面料仿生

服裝材料是現代服裝設計和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要素,不管對于服裝設計、生產加工,還是服裝穿著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面料,其量感、觸感、視感、質感等各方面性能也會存在很大差異,設計師也因此會得到各種各樣的靈感,有利于增強服裝設計的表現力。面料仿生主要包括仿生面料、仿生紋理兩種形式:仿生面料主要指的是對大自然界中比較珍貴的原材料進行仿生,從而使服裝面料和原材料的整體風格及其各種性能比較貼近;仿生紋理主要是指仿造大自然事物的面料紋理設計?,F代服裝設計有機結合了人性化設計以及服裝的實用功能,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游泳運動員的服裝采用的是“鯊魚皮”,這款特殊的設計結構可以有效地減少水流的摩擦阻力,便于水流快速通過。而且服裝的面料采用的是高科技面料,具有防水、輕便、快干、彈性高、阻力小等諸多性能,可大大提高游泳運動員對于水的適應能力。由此可見,服裝設計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在服裝穿著功能性方面的需求,可以使人們處于一種非常自然的著裝狀態下。

(二)色彩仿生

服裝色彩是現代服裝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視覺設計元素,也是體現服裝美的靈魂,人們在欣賞一件服裝作品時往往第一眼映入眼簾的肯定是色彩,色彩可以非常快速地刺激人們的眼球,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對于人們的情緒以及心理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大自然孕育了萬事萬物,同時也創造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宇宙萬物因為有了色彩而充滿了生機和情感。在大自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純天然的色彩,成熟葡萄的紫色、青蘋果的綠色、成熟稻谷的黃色、冬季大雪的白色、秋橘的紅色等。因為服裝設計師非常欣賞大自然的顏色,所以設計出了珍珠色、蘑菇色、橘紅色、寶石藍、咖啡色、翠綠色、橘黃色等各種色彩。比如,很多設計師借鑒了美麗的鳥羽進行設計,或者是借鑒植物顏色進行設計,都會給人們帶來獨特的視覺感受。

(三)造型仿生

實際上,服裝也是一種造型藝術,集中了形式以及功能兩大主體,而且服裝造型可以表達非常豐富的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具體而言,服裝造型就是服裝的外觀形態以及外形,充分展現了服裝設計的整體效果,服裝造型的別致程度以及新穎程度決定了當下服裝的流行趨勢。一般而言,空間造型設計是服裝形體設計中張力最強的一種視覺語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設計元素,自然界萬物各種各樣的形態賦予了服裝造型更多的生命力。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仿生造型主要是基于人體的一些基本要素(如點線面體等)的情況下,探索大自然,從而獲得設計靈感,然后在服裝色彩設計、結構設計以及造型設計等方面直接或者間接地應用這些自然生物的色彩、線條、輪廓以及造型等,最后就可以形成極具空間美以及形體美的服裝造型。

(四)服裝配飾仿生

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有人借鑒生物形象設計服裝配飾,那個時期的人們常常會在自己的服裝上添加魚骨、象牙等當做服裝配飾。同時,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打完獵回來,在自己的身上會掛上自己獲得的戰利品,比如可能是動物的牙齒,也可能是動物的皮毛。這種配飾方式實際上也屬于服裝仿生配飾,但是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當下服裝設計師們在仿生設計方面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不再是簡單地利用動物的牙齒或者皮毛作為配飾,而是可以借鑒大自然中所有生物形態,只要抓住自然事物本身美麗的線條,就可以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形象。比如,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已經廣泛應用到金魚、龍、蝴蝶等動物形象。

(五)圖案仿生

自然界萬物都有自己的圖案,比如花草、巖石、動物毛皮的紋理等都可以成為服裝設計師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素材,只要服裝設計師合理應用手繪、抽紗等設計手法,就可以在服裝中融入具象或者抽象的素材,增強服裝設計的美感。在現代時裝設計中,很多設計師喜歡玫瑰、牡丹、梔子花、紫羅蘭等花卉圖案,在長裙、短裙、短袖、外套、褲子等上面設計,不僅使整個服裝造型顯得生動自然,也豐富了服裝的色彩表達,給人們一種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大自然是充滿生命力的,它是孕育自然萬物的本體,服裝設計師如果能夠深入探索、觀察自然界萬物形態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就可以從中尋找到很多設計創作靈感。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仿生設計符合“回歸自然”的生態理念,使服裝和大自然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能夠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參考文獻:

[1]王蕾.論服裝造型的仿生設計方法[J].藝術百家,2006(7).

篇9

與傳統服裝相比,智能定位服裝不僅具備滿足服裝基本功能需求,更能實現穿著本體在特殊環境下的定位搜索功能。然而,在實際設計和市場應用過程中,智能定位服裝均存在服用性能和定位信號等方面的缺陷。與傳統服裝區別,智能定位服裝在設計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驟:①設計對象確立。智能定位服裝設計在確定目標消費群時,因明確規定對象的年齡要求以及系統分析穿著者的活動軌跡,確保特殊消費群體的建立。②定位元件性能檢測。在進行服裝設計之前,將選定的定位元件進行功能性測試,明確信號傳輸的連續性、定位信號反饋的即時性以及內部定位模塊間的協調性。③定位元件設計于服裝里。在進行與服裝結合設計時,在保證服裝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定位元件與服裝的融合是整個智能服裝設計的關鍵點和難點。④智能定位服裝原形測試。在整個智能服裝設計的最后階段,對定位服裝在真實穿著環境下的基本功能測試。在智能定位服裝設計中,其中步驟3中服裝舒適性和保養性是整個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定位元件各組合模塊體積過大,選擇服裝部位不明確,當模塊設計在服裝面料上,會造成服裝舒適性降低,雖然智能模塊能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但總體服用性能降低。此外在定位服裝后整理過程中,由于定位模塊內的電子元件和電路連接,在服裝洗滌和熨燙中,難以完成服裝整體保養的一致性,而需將定位模塊與服裝進行分離,長期以往,造成定位模塊定位信號減弱,定位精準度下降,以此增加服裝保養的難度和提高勞動成本。因此,對于智能定位服裝設計原理和方法以及定位元件與服裝的融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討。根據傳統服裝設計原理,并結合服裝安全設計方法,繪制服裝安全設計方法三角圖。首先,將傳統(Tradition)元素作為智能定位服裝的理論基礎,與傳統服裝一樣,在滿足服裝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傳統文化需求亦是消費者日益追求的內在精神;其次,時尚(Fashion)元素是智能服裝設計的重點。流行是服裝設計永恒的話題,當服裝脫離時尚元素,就很難延長其使用周期性,只能成為一件純粹以遮寒避體為目的的生活用品,而喪失其藝術價值,因此,難以被市場認可。最后,功能(Function)性是智能安全定位服裝設計的核心?,F代紡織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紡織材料應用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因此,將服裝設計為具有特殊功能的目的是現代服裝設計必須思考的問題,由此,改變傳統服裝設計理念,迎合消費者需要成為智能定位服裝設計的關鍵。

2新型兒童智能定位服裝設計

本文設計的新型智能定位服裝能夠彌補傳統GPS定位服裝的缺陷和不足,賦予智能定位服裝新的綜合性能。并在技術設計、服裝結構造型設計、面料設計等方面進行系統化與理論化的應用。

2.1技術設計

柔性技術在智能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例如,一個生物醫療智能服裝項目VTAMN(Vetementdeteleassistancemedicalenomade)通過在面料中加入纖細鋼絲作為電子系統線路,連接服裝中主板各傳輸模塊以及相應微型探頭,實現醫療服裝的智能化功能。因此。以無線低耗藍牙技術為核心的iBeacon基站作為新型兒童智能定位服裝元件并實現其定位功能。最終按照柔性技術指標,融合設計于服裝中,實現時尚與功能的完美集合。因此,iBeacon基站技術設計成為整個新型兒童智能服裝設計的關鍵技術核心點。iBeacon定位元件主要由加速計、閃存條、ARM架構處理器、藍牙模塊以及電路模塊(直徑2×2cm)組成,其中藍牙模塊與移動終端Lightblue軟件連接,最終形成以無線傳感器和低功耗藍牙信號結合進行無線定位。在電池模塊中,改變GPS定位模塊大體積鋰電池,優化電池供電原理結構,并將其通過固件模塊間組合固定設計于PCB板上,在定位信息顯示終端設備上以Lightblue為平臺進行iBeacong固件傳輸信息參數設置。

2.2造型設計

基于上述iBeacon定位元件的硬件技術分析和軟件參數設計,并結合低功耗藍牙技術和無線傳感技術,確定將其設計于兒童智能定位服裝上,并根據定位信號傳輸距離,明確服裝款式為幼兒園園服,最終按照其定位用途,確定為近場安全為目的的新型兒童智能定位服裝。該幼兒園園服設計中,考慮iBeacon定位元件體積因素和具體設計部位,確定在服裝左前胸以嵌入式工藝手法和疊加工藝固定于服裝上。在部位尺寸設計時,因考慮胸圍加放量,即松量加放2cm,前衣長在原凸肚量(2.5cm)的基礎上加放0.5cm,以保證基站固件與皮膚間的空間容量。以此為基礎,進行特定的結構設計,完成新型兒童智能定位服裝的樣板設計,使其新型兒童智能定位服裝不僅具有活動的便捷性,更具有穿著的舒適性。

2.3面料設計

智能服裝設計目前在面料上尚未發展到通過技術設計手段實現用戶使用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對面料的設計與選擇并未有統一的標準。但在新型兒童智能定位幼兒園園服設計中,采用滌/棉混紡平紋針織面料,是根據LiL等提出針織技術的經皮神經電刺激智能定位服裝需采用彈性針織面料,通過不同的針法和面料設計技術,來解決服裝壓力分配問題,確保兒童在不同環境下穿著服裝的健康安全性。

3結論

篇10

[關鍵詞]服裝設計構思技巧設計對象

服裝設計的對象是人,它是美化、裝飾人體、表現人的個性與氣質的一種手段。因此,服裝設計的第一目的是:適合功能,美化人體。同樣,這也是服裝設計構思要遵循的原則。

服裝的存在和發展有著綿延數千年的歷史,而作為設計正式出現在服裝上只有數百年的時間。構思在設計出現以后變得尤為重要,世界服裝設計大師們層出不窮的不凡構思使服裝真正具有了前所未見的內容與形式,從而引導了服裝市場一次又一次的穿著潮流。

構思,“指作者在寫文章或創作文藝作品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包括確定主題、選擇題材、研究布局結構和探索適當的表現形式等。”在藝術領域里,一般說,構思是意象物態化之前的心理活動,是“眼中自然”轉化為“心中自然”的過程,是心中意象逐漸明朗化的過程。無論是在生活還是藝術領域里,都需要進行設計。談到設計,就離不開人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就離不開構思。有些人在設計時常感到構思貧乏,不知如何下手,或是最終的作品與原來的構思差距很大,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因此,服裝設計構思要依據服裝設計原理從以下幾方面思考:如穿著的對象、場合、時間及穿著的目的,還有加工條件、市場情況、人們消費心理及流行趨勢的分析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一、T(Time)時間

時間(Time)簡單地說不同的氣候條件對服裝的設計提出不同的要求,服裝的造型、面料的選擇、裝飾手法甚至藝術氣氛的塑造都要受到時間的影響和限制。同時,一些特別的時刻對服裝設計提出了特別的要求,例如畢業典禮、結婚慶典等等。服裝行業還是一個不斷追求時尚和流行的行業,服裝設計應具有超前的意識,把握流行的趨勢,引導人們的消費傾向。

二、P(Place)場合、環境

場合、環境(Place)人在生活中要經常處于不同的環境和場合,均需要有相應的服裝來適合這不同的環境。服裝設計要考慮到不同場所中人們著裝的需求與愛好以及一定場合中禮儀和習俗的要求。一件夜禮服與一件運動服的設計是迥然不同的。夜禮服適合于華麗的交際場所,它符合這種環境的禮儀要求,而運動服出現在運動場合,它的設計必然是輕巧合體而適合運動需求的。一項優秀的服裝設計必然是服裝與環境的完美結合,服裝充分利用環境因素,在背景的襯托下更具魅力。

三、O(Object)主體

主體、著裝者(Object)人是服裝設計的中心,在進行設計前我們要對人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歸類,才能使人們的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定位性。服裝設計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性別和年齡層的人體形態特征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并對人體工程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加以了解,以便設計出科學、合體的服裝。從人的個體來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個性與修養、藝術品位以及經濟能力等因素都影響到個體對服裝的選擇,設計中也應針對個體的特征確定設計的方案。

四、加工條件

服裝工藝的功能性與裝飾性要通過相應的加工條件才能體現出來,與服裝款式、服裝材料、服裝工藝三者進行融會貫通。只有能實現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要有好的構思。設計師在構思時要考慮加工制作的可實施性。比如:①人體平均尺寸、人體運動功能的放松度、當時的流行尺寸;②面料的質地、性能、輔料、配件的選用;③裁剪方法、工藝車縫還是手工藝制作。這樣,才能使最后的成品服裝既符合設計者的意圖,又能保持服裝制作的可行性。

五、市場情況

設計師在構思階段要進行市場調研,把握當時當地的歷史潮流和市場變化。資料信息市場:時裝信息、流行趨勢、設計師手稿資料;成衣市場:品牌、批發與零售;服飾市場:首飾、配飾、美容護膚等;生產一線市場:制作、洗水、制衣、整染、印花等。了解不同的檔次要求和品質要求,對成本價格要核算。這樣在設計構思時,才能廣開思路,廣泛借鑒。作為一種產品設計,服裝設計效果的優劣不是靠某位專家來評說的,而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設計師如果對自己所服務的目標市場一無所知就構思設計,那將非常危險,因為其設計投產后很可能不被市場認可而造成積壓,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使之倒閉。設計師應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設計風格構思,但這并不等于無視市場的需求。設計師與畫家不同,不能孤芳自賞,一定要時刻注意把握市場的新動向,在保持自己的設計風格的基礎上,一定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來構思服裝,每個細部都經營到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六、人們消費心理及流行趨勢

設計的主體是人,好的設計構思要吻合人們的消費心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服裝流行意味著人們服飾審美心理和審美標準的變化,反映了在不同時代和環境條件下,人們的個性表現和社會規范之間的平衡和協調。服裝設計師把握服裝流行的脈搏,洞悉服裝流行的趨勢。構思設計時針對所要設計服裝的消費層的消費對象的風格、喜好,以市場需求為設計定位。這樣,才能使設計構思順應潮流、趨向成熟、有所創造。

服裝設計構思和一般的藝術創作活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其共同點是它們來自生活,來自創作者的思想指導。不同之處在于藝術創作相對有更多的獨立性和主觀性,而服裝設計必須通過生產環節與市場銷售才能體現其價值,帶有較多的依附性和客觀性。由于服裝設計的創作活動需要依賴人體,依靠紡織材料和加工生產相結合,所以在服裝設計的構思中,必須兼顧到這些必要的因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