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炒股體會范文

時間:2023-04-04 05:46: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短線炒股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短線炒股體會

篇1

【關鍵詞】

大學生;炒股;行為

一、當代大學生炒股行為特點

(一)股市認識不到位,炒股目的不純

大學生對股市的認識不全面,受自身認識局限性,炒股目的總體呈現出兩種。第一種為好的目的,比如想通過炒股,培養理財觀念,學習理財知識,認知資本市場,把握經濟運行規律,為以后的就業、投資做好相關準備。第二種為不好的目的,部分同學由于過于癡迷于巴菲特、索羅斯等股神的故事,極度渴望自己成為下一任股神,把股市當成一夜暴富的平臺,其行為已經從炒股變為了賭博。然而,股市的本質是資金的優化配置和財富的重新分配,股市本身并不創造任何的財富。所以,對于股市的投資者來說,其實是場“零和游戲”,從長期來看,通過炒股成為億萬富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風險意識淡薄,抗險能力較弱

大學生股民、雖然知道股市有風險,但風險意識還是較為淡薄。大部分大學生在缺乏股票基本知識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參與炒股,想當然的憑自己不全面的理論去操作,胡易;在缺乏股票交易經驗的情況下,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追求變現快速化,不對國際國內的宏觀經濟作基本判斷,不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收益、流通股、行業地位等基本面作深入分析,不對股票的技術形態作詳細分析,就草率急躁地進行選股,不分策略地全倉買進或全倉賣出,完全忽視價值投資。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炒股金額不大,虧也虧不了多少,風險不大,沒必要設置止損位,抗風險能力弱。除了沒意識到資金風險以外,大學生對自身的信用風險、心理風險、時間風險、財務風險也缺乏認識。

(三)股市開盤時間與上課時間重合

股市開盤閉市的時間與正常的上課時間幾乎重合,上課時間自然無法炒股,如何合理管理、分配自己的時間是一個重要問題。然而部分大學生盲目跟風,無論上課下課,都將過多精力與時間投入股市。在上課期間心神留戀于股市,無法理性的分配的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判斷股市與學業的輕重關系,對其自身學業造成了十分消極的影響。

(四)資金來源單一,股票金融小

大學生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是仍處在求學階段,其學費生活費主要依靠家庭支持,還屬于消費者行列。據調查,大學生的炒股資金,并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絕大部分學生是從父母那里拿來的錢,還有少部分學生是依靠勤工儉學掙來,向親戚朋友借款,挪用學費生活費用,獲得的獎助學金等,他們的整體資金來源比較單一,沒有多重資金的供給保障。同時,他們的投資金額大多數在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股票交易時的持股只數大多數在三只以內。

(五)交易技能較弱,以短線交易為主

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炒股技能較弱,僅限于對K線與投資環境的基本分析,并不善于高級的炒股技能以及對股市環境的深入分析。據統計,大學生炒股持股時間在六月以下的人數占70%,一年以下的占90%,大多數持股時間為一周到半個月。由此,大部分大學生以短線交易為主,并不通過股市進行長期股票交易。選擇短線交易,通過簡單的低進高拋,僅為賺取差價來短期投機的方式交易股票,這就意味著股票的換手率很高,支付的交易費用也將非常高,某一方面來說大學生炒股的投機性特別強。

二、針對大學生股民的建議

(一)樹立良好的股票交易心態

樹立良好的股票交易心態,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一個龐大群體,他們急于證明自己,渴望獲得成功,害怕失敗。但是,股市風險大,并非簡單的理論知識所能把握。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是股票交易的前提條件。在進入股市之前,大學生股民首先應該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準確評估,如果屬于風險規避型投資者,建議投資債券類金融工具。在投資股票時盡量保持投資者的心態,以價值投資理念為核心,進行“長線”投資,這樣既可以獲得公司成長帶來的福利,又能夠盡可能的避免在頻繁操作中損失傭金等費用使得收益減少。巴菲特曾經有句名言:“讓時間成為投資者的朋友?!边@句話應該從兩個方面來體會,一方面是長線投資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在長期實踐中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

(二)加強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的學習

針對股票的分析主要分為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股票交易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完美體現,但需要指出的是,股市的發展受到社會中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經常會有莫名的事件發生。千股跌停和千古漲停的奇觀只是股市風險表現著的冰山一角。因此,建議剛進入股市的大學生應當先尋找老師指引,然后小量跟隨,循序漸進,并在股價下跌時及時“割肉”止損以免被套牢。在入市的初期以學習方法、積累經驗為主要目的,正確評估自身的能力,認識自己的不足,加強實踐技能的鍛煉。

(三)合理分配時間

作為大學生我們面臨著學習的壓力,從長遠上看,我們還面臨著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應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對于大學生來說,炒股雖然能夠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為以后進入社會積累實踐經驗,但是,盲目炒股很可能適得其反。大學生要注重實踐,炒股是一種實踐方式,大學生可以去嘗試,但應當以不耽誤學習為前提,利用課余時間炒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學習和實踐雙贏的效果。

(四)多元化投資,正確看待股市

股市屬于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并不創造財富,只是對于財富進行重新分配,正確認識股市對于投資股票而言至關重要。只有正確看待股市,才能夠端正投資態度,合理規劃投資步驟和范圍,并準確地在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中取得平衡。在股票投資中時刻提醒自己分散風險非常重要,選擇多只股票進行投資,或者在股市、債市、基金間進行投資組合,在非系統性風險到來之時,多元化投資策略能夠讓投資者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劉詩琪.淺析大學生炒股現象.商界論壇,2015(04)

篇2

1月16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經濟學人》峰會上回答關于外國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貢獻時強調,在中國股市掙錢不難,如果大家都蜂擁而至來買,你最好就賣,如果大家都賣的話,你可能要逢低吸入,如果搞這種波段,其實掙錢并不難。

郭樹清的話一經媒體報道,便在投資者中引起較大反響。湖南衡陽一位署名“海風貫耳”的網友在留言中說:“低點買,高點賣,這一常識炒股人誰都知道,郭主席你能告訴我啥時候是大盤上升階段啥時候是下降階段嗎?準的話我分給你一半的收益?!辈浑y看出,海風貫耳對于“波段炒股掙錢不難”的觀點并不認同。

波段炒股想法好掙錢難

與境外成熟市場相比,A股市場多年來始終未能擺脫“牛短熊長”的窘境。老股民的體會是,要想在這樣的糾結市里生存乃至獲利,除了波段操作沒有更好辦法。

所謂波段操作,說白了就是在一定高位將籌碼賣出去,再在適當的低位將賣出的籌碼買回來。波段操作的最佳狀態是,連續地進行波段操作,不停地進行高拋低吸,在大盤和個股總體漲跌不多的情況下,取得正向收益的最大化。

比如,某投資者投入10萬元本金,以10元的價格買入某股票1萬股,當該股漲至11元時將它賣出,獲利1萬元。當該股回落至10元時,再次買入1萬股,當漲至11元時再將它賣出,再次獲利1萬元,以此類推,反復操作,不斷獲利。若以平均每月進行一次這樣的操作,一年下來即使股價不漲不跌,也能取得1倍以上的高收益。

在一輪大牛市里,這種波段操作法不見得有效,但在持續震蕩市里卻非常管用。但這種針對A股特點、非常適合散戶、交易起來不難的操作方法并非人人適用,不少人在運用此法操作中往往很難獲利甚至適得其反、不盈反虧,因此感到非常糾結。

譬如,某股票9元時,投資者沒有買入,當漲至10元時突然買入1萬股,結果買入后該股不漲反跌,至9元時便將它賣出,虧損1萬元。當該股漲至10元時,再次買入1萬股,當跌至9元時又將它賣出,再次虧損1萬元,以此類推,反復操作,不斷虧損。同樣以平均每月進行一次這樣的操作,一年下來即使股價不漲不跌,同樣會出現巨虧。

而且,前述正向波段操作的投資者即使交易頻率與后者相同,且每次獲利額都是1元,最終的收益率也低于后者——因反向波段操作而虧損的投資者,因為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不管是盈利還是虧損,每筆交易都須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這也使得盈利的時候實際盈利要比預想的少,虧損的時候實際虧損要比預想的多,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資者感到在波段操作中往往想法很好,但掙錢很難。

波段炒股為何如此糾結

波段操作,想法很好。對此,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這一操作方法的優勢所在。但同樣毋庸置疑的是,波段操作非常不易,要想掙錢難度更大,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不知道高點在哪,何時該賣,踏空后怎么辦?一方面,賣出時的高點很難確定。之所以會在賣出時出現糾結癥狀,主要是對自己要求太高——想賣在最高點。實際上,就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要想賣在最高點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對此,只要確保做到兩點即可。一是賣價正確——賣出的價格比當初買入時的價格高,確保賣出的籌碼是獲利的。二是賣量正確。無論是一次性買賣,還是分批次、梯隊式買賣,只要當初買入多少股數之后就賣出多少股數,對應的數量保持不變即可。

另一方面,賣出后的策略很難定奪。賣出后,如果相關股票的走勢與預期一致——出現了下跌,只要在一定的低位把賣出的籌碼買回來即可;如果與預期相反——出現了再漲(踏空),就耐心等待回轉機會的出現,必要時可選擇放棄甚至把相關股票從“自選股”里徹底刪除,切不可在踏空的情況下反向追高買入。

二是不知道低點在哪,何時該買,套牢后怎么辦?同樣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買入時的低點確定,包括買價和買量;二是買入后的策略選擇,包括相關股票買入后出現了與預期一致和相反的走勢時相應的策略選擇。整體操作策略與踏空后的處置方法一樣,方向相反。

三是不知道先買后賣好還是先賣后買好,操作起來時常感到十分糾結。這也是一些投資者做不好波段操作的癥結所在,即時常誤將該賣當作該買,將該買視作該賣,結果出現了本應先買后賣的操作做成了先賣后買,錯失了波段操作的獲利良機。解決此問題的方法,簡言之就是,當行情處于明顯的上漲階段時,應先買后賣,確保不踏空,只有當趨勢發生逆轉時才反向操作,轉為先賣后買。反之,當行情處于下跌階段,應先賣后買,確保不套牢,只有當趨勢發生逆轉時才先買后賣。

波段炒股須有正確技法

要讓波段操作這種好的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收益,離不開正確的操作技法。通常采取的波段操作技法,要么是通過低買高賣獲利,要么是采取高拋低吸交易,目的都一樣,通過波段操作達到收益最大化。但在特殊情況下,譬如在波段操作中踏空了或被套了,就需要采取特殊的波段操作方法予以應對。

現將幾種常見的應對踏空或被套的波段操作方法介紹如下:一是保本式交易。即:本想高拋低吸、波段操作,但由于行情走勢與預期相反,出現了因趨勢判斷失誤而導致的踏空或被套,此時可通過保本式交易進行資金或籌碼的回轉,第一時間將賣出的籌碼保本買回來或將買入籌碼時所占用的資金還回去。此時,突出一個“快”字,須第一時間完成回轉交易。

二是糾錯式交易。即在波段操作中由于人為的操作失誤導致了反向交易,在這種情況下又不想錯過獲利機會,就可采取糾錯式交易,抓住一切糾錯性回轉交易機會,把賣出的籌碼買回來或將占用的資金還回去。

三是提前式交易。有時在賣出(買入)后會出現更好的賣點(買點),且這種賣點(買點)在隨后低吸(高拋)操作后很難再出現,此時,便可將本應在買入(賣出)后才能賣出(買入)的籌碼提前賣出(買入),隨后只要按計劃買入(賣出)即可,而之后的賣出(買入)已提前完成。這種交易方式難度相對較大,須事先精心謀劃,但成功概率更大,一旦出現這樣的機會原則上應充分利用。上述三種方式若能結合起來運用,一般都能有效解決波段操作中的踏空或被套問題,使波段操作由難變易。

篇3

姓名:李旭東,1977年生,經濟碩士在讀。

入市時間:1999年

投資風格:快進快出,短線為王。

操盤感悟:追求復利,積小勝為大勝,將無數只小黑馬組合起來就是大黑馬。

穿越牛熊市的市值增長

李旭東操刀的基金在熊市中誕生,但一直創造著奇跡。2008年10月28日,大盤見底。之后,走出了一波反彈行情。隨著這波反彈的上漲行情,李旭東的金字塔基金到2009年2月12日凈值達到2.072元,實現翻番,在牛市中一樣重演奇跡。

2009年底,在大盤震蕩調整中,金字塔基金凈值反從年初的2元猛增到3.866元,年增幅高達120.82%。

2010年上證指數依舊徘徊不前,沒有任何作為,全年下跌14.3%,而金字塔基金卻遠遠跑贏了大盤,凈值竟達到了4.913元,年增幅為27.08%。

2011年1月至于2011年6月30日,上證指數自1月4日的2852.65點跌至6月30日的2762.08點(收盤價),下跌3.3%;同期,金字塔基金的凈值從4.913元變為5.238元,增幅為6.6%,其速度遠遠超越于大盤漲幅(見下圖,編者注:因版面有限,詳細交割單略去)。

從金字塔基金成立三年多的市值曲線圖和與大盤走勢對照的數據,讀者會發現,無論大盤的漲漲跌跌,李旭東帶領他的團隊操作的金字塔基金市值卻一直呈現出一條比較平滑的、逐漸走高的曲線,沒有出現大的、向下的波動,且年年都遠遠跑贏了大盤。

不同市場環境,不一樣的投資策略

僅僅3年零3個月,金字塔基金何以能實現增長5倍多的收益?采訪中,又一個疑團在我腦際閃現著:如果說在2008年之前,李旭東在權證的操作上對他的市值貢獻很大,那么,2009年以后的兩年多里,尤其是大盤處在震蕩行情中,包括許多基金都大呼行情難做之時,他操作的金字塔基金已轉向了以操作股票為主,又何以能繼續譜寫輝煌呢?

當我在采訪中問及此問題時,李旭東回答說:“注重穩健,追求復利,是這幾年保持高收益的關鍵?,F在資金規模比以前大了,我們的投資策略也在變,相比高業績,現在我更看重的是穩健,不讓業績出現大的滑坡,以保證基金凈值穩健增長。”

“近幾年,你在投資策略和操作方法上有哪些變化?”

李旭東回答說,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做出不同的投資策略,可以說是金字塔基金成立以來取得較好的成績的一個主要原因??v觀中國股市近幾年的變化,2007年、2008年、2009年的股市,主流資金完成了“8、6、4”的轉換,已經重新形成了一個新的市場。2009―2011年正在為新一輪牛市做準備。

2007年是中國股市瘋狂的一年,中國的新增股民、基民增加了一半(有效的),資金也增加了一半以上。然而新的主流資金并沒有在2007年撈到好處,2007年賺錢的,是2005年以前在股市里面的資金。2007年進來的各類基金和主力,在2008年都受傷慘重。然而,主流資金是不會看著自己資金損失的,這就上演了2008年、2009年的股市大戲――李旭東稱之為“8、6、4自救大戲”。8、6、4自救是指主力套在8的位置,由于來不及出貨,就把大部分的籌碼出在6的位置,之后就開始上演故意打壓到4的位置,在4的位置進貨,而后拉升到6,主力已經盈利了結,整個過程主力盈利20%以上。

從2009年公布的基金盈利數據看,期間的模式就是:4―6盈利的近50%的空間分攤了8―6主動打壓形成的25%的虧損。由于2008年整體呈現單邊調整之勢,在調整過程之中沒有一次像樣的反彈,市場在2008年底企穩后必然展開技術性反彈。按技術分析及自由落體的彈性原理,從6124點到1664點中有近4400點空間,其反彈的空間位置應在3368點、3894點和4420點。按最小的反彈空間到3368點附近也有1700點的空間。而這期間,很多個股已經是跌的面目全非,更有被錯殺的個股。

在作出2009年市場大跌之后展開技術性反彈及主力自救策略的判斷后,李旭東把操作重點轉移到個股上,采取中短結合的方法,進行波段操作。比如,對中國聯通采取了波段操作,部分資金仍然以短線形成滾動操作。這期間,中小板已經走出牛市上漲格局,由于資金量的約束,及賬戶的監管限制,李旭東更多的是在主板上尋找機會。

經過2009年的反彈之后,2010年開始的中國股市,李旭東認為必然會經歷更多的磨難,并延續2009年的主力自救行情后展開新的調整?;谶@種分析,2010年上半年策略上,他重新采取2008年速戰速決的戰法。進入2010年下半年,隨著市場的回暖,重新調整策略,實行了“波段+短線滾動”操作模式。

七大成功密碼

從3萬到9萬,從10萬到1000萬,再從1元到5.22元,6年間,牛熊轉換,風雨無常,李旭東連創佳績、奇跡不斷的秘訣在哪?他袒露的七大理念與招法,揭示了走向成功的神奇密碼……

一、一定要看大盤的“臉色”

一天夜里,我和李旭東散步。我問他:“這些年,你一路走來,取得這么好的戰績,要用一句話來說,有什么秘訣呢?”

“有啥秘訣,真沒啥?!崩钚駯|笑答:“要說沒有吧,人家可能不信。沒啥秘訣,咋能年年翻番?其實,要說,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做股票一定要看大盤的臉色,也就是說跟隨大盤的漲跌買賣股票。大盤好了,就做,不好,就空。就這么簡單?!?/p>

二、控制風險永遠排在第一位

著名的嵩山少林寺內的一座明代碑文上,有這樣一句話:“百家一理,萬法一門。”控制風險是所有高手成功的一個共同點,李旭東同樣在控制風險上具有非常高的素質和堅定的執行力。多年來,他一直把防范風險放在第一位。他操盤交易用的電腦上,都貼有“控制風險”的字樣,連同事見了都有點驚異。

對此,李旭東如是說:“一個炒手的好與孬,不在別的,而在于他控制風險的能力如何。好的炒手,風險控制能力一定強。在這個市場上,我從來沒想過要掙多少錢,而是時刻警惕風險,不要賠錢?!?/p>

在實戰中,李旭東為防范風險,他長年堅持兩點:一是買股票的時間,大部分選擇在下午兩點以后,這在他提供的大量交割單中足已顯見。

二是嚴格控制倉位?!洞蠛訄蟆穼钚駯|從十萬到千萬308交易日的倉位做過一個統計:李旭東在開賽的前期是滿倉進出。要么空倉,要么滿倉,幾乎沒有半倉的。中后期,半倉、輕倉的次數逐漸增多。說明大盤越漲,市值越大,可能出現的風險就越大。在308個交易日中,李旭東空倉次數為98天,占總天數的31.8%;50%以下的輕倉44次,占14.2%;超過50%小于滿倉的38次,占12.3%;滿倉128次,占41.5%。在此期間,李旭東交易比較活躍,常常一天操作幾個來回。但是仍然以空倉來降低風險。他常說“經常保持空倉,保持資金的流動性,這是盈利的基本條件,也是控制風險的最佳方法?!?/p>

三、快進快出,視短線為“鉆石”

“快進快出”,重在一個“快”字,要干脆、果斷,不拖泥帶水,不優柔寡斷,只看當下,不對后市抱有任何幻想。

操作中,他一般是頭一天買入第二天賣出。對于權證,李旭東一般是當天一次或多次交易,每次持權時間都很短,常常以分秒計,多數時候權證不過夜,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談及他多年屢試不爽的超短線手法,李旭東說:“人們常說短線是銀,我卻視它為鉆石。在我手中,一只股票很少能拿3天,權證幾乎不過夜,但交易的成功率在90%左右。在多年的征戰中我深切地體會到,在風險極大的股票市場,真正值得投資的品種并不多,只有采取快進快出的投機手法,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獲取利潤?!?/p>

四、追求高成功率,沒有90%以上的把握不出手

據統計,幾年來,李旭東操作的總體成功率約為75%。他認為,“勝算”重在一個“算”字,《孫子兵法?始計篇》上有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李旭東在實戰中始終堅持“謀算在前”,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他說,購買一只股票前,要首先考慮風險,想想在某個點位是否安全,大盤環境、個股行業環境如何等。如果沒有80%至90%的把握,就不會出手,一旦出手,就一定要“快、準、狠”。

五、追求復利,每天只賺一點點

采訪中,我看到一張統計表,上面呈現著他交易獲利的詳細分類,他的盈利的“密集區”集中在1%至3%之間。也就是說,他每次賺得并不多,他追求的是“每次只賺一點點”和復利的效應。在從十萬到千萬的“征途”中,他的日均盈利為1.5%。

采訪中,他多次說過:“積小勝為大勝,是我多年來形成的一個理念。不要小看只賺這一點點不起眼,可是復利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年247個交易日,以一萬本金計算的話,如果你每天賺1%,一年后的資產是11.5萬元。如果每天賺2%,那一年后資產就是130.5萬元。如果每天賺3%,那一年后的資產就是1438萬元。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這樣積每天的小賺至最后的大賺?!?/p>

六、淡定的心態

“平穩的心態,也是李旭東多年能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之點?!焙退谝黄鸪垂啥嗄甑男£愊蛭医榻B道,“股市機會很多,行情好時,許多股漲得很厲害,有時旭東也丟失過一些機會,但他不后悔?!?/p>

在我與李旭東接觸的日子,一直感到他有一顆淡定的心,他平穩樸實,知足常樂。有次在餐桌上,他說他前幾天買進的天齊鋰業好幾個漲停,已有40%的收益了,要不是封了“一字板”,早賣了。他說這是他破例今年來拿的時間最長的一只股。賺了大錢,他并沒有任何一點欣喜若狂的表情;虧了錢,他也很平靜。我曾問過他以10萬剛參賽時連虧幾天緊張不?他說,一點不緊張,就像平時做股票一樣,不斷總結盤中經驗教訓,該進就進,該出就出,只有心態放平穩了,就會不懼不怕。當然,一個投資者要想真正做一個成功者,有一個不斷克服自己弱點的一個痛苦過程,這些年我深切地感到,真正最難的是挑戰自己,戰勝自我。

七、學會面對失敗

操作失敗,是投資者經常遇見的事,但難能可貴的是能從中汲取教訓,“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李旭東說他也賠錢,最慘的一次是2006年3月31日,那天他以0.608元的價格買入包鋼權證,過完周末,周一上午一開盤,包鋼權證在瞬間大幅跳水,他以0.471元賣出,資產縮水超過25%,這次錯誤讓他至今仍刻骨銘心!但面對失敗他沒有倒下和放棄,他總結教訓,最后成為了最好的一名獵手。

他說,順勢而為,懂得及時止損,不要和大盤較勁兒。交易失敗了,股票或是大盤沒有按照此前的預期走。這時候必須果斷斬倉,及時止損,然后尋找下一步的投資機會。

他操作中從來不設機械的止損點,只要心理預期與走勢不符,立即就“閃”。

眨眼,在中原故土已呆了一個月了。回想在這里采訪李旭東的每一天,我無時不被他在博弈市場上不斷奮進和執著的進取精神所感動著。在這些日子里,我目睹著他是那么敬業那么廢寢忘食地工作,每天不光專注實盤操作,還要花大量時間研究國內外的政策、經濟、外盤、黃金、外匯、期貨等走勢和信息,以便準確地決策和把握未來。為此,他每天很少能睡個囫圇覺,我們的訪談常常在子夜之后才能進行……

篇4

【關鍵詞】 中小投資者;投資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金融投資意識也在逐步增強,不單單滿足將自己的財富放在銀行獲取簡單的利息收入,更多的投資方式進入人們的視線,股票、基金,甚至期貨、權證也不再是什么新鮮的玩意了。這些新鮮的投資工具對于我們的資產保值增值的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資本市場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在巨大財富誘惑的背后同樣隱藏著巨大的風險。相信很多人都會對上證指數從6124.04的高點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點過山車似的發展歷歷在目。那么該如何利用投資呢?對于中小投資者,由于自身的一些特點,使得投資的風險性劇增。穩定心態,把握投資機會,是中小投資者面對現實情況的一劑良方,在分析中小投資者特征的基礎上,主要以股票市場為例,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應對措施

一、中小投資者的特征

(一)中小投資者定義

根據投資者的主體性質不同,投資者可以分為中小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共同基金,信托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及各類公益基金等。中小投資者一般認為就是資本市場上除了機構投資者之外的投資者,這類投資者的資金來源只要是儲蓄資金。這類群體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人數眾多,結構分散。(2)中低收入基層的比例較高。(3)資金數量少。(4)相關的金融知識欠缺,投資技巧不高。我國的證券市場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加強對中小投資者的指導,增強自身的規避風險的能力,不僅有利于保護中小投資者,也有利于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中小投資者的投資特點

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數量在整個資本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并不是很大,中小投資者的數量卻是巨大的,行為金融理論認為中小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中小投資者具有的一些特點,使其投資行為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1.投資行為的“羊群效應”。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主要是在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小投資者不是根據信息對股票等一些投資工作進行理性的分析,而是過度依賴輿論,跟隨其他人的投資選擇,這也是股市中超漲超跌現象存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羊群效應”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中小投資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對上市公司進行進行分析。當今的股票市場信息量巨大,真真假假的信息摻雜其中,投資者需要對信息進行篩選并進行分析,這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涉及金融,統計學和數學等方面,中小投資者很難具備這樣的能力。對于股票投資對于信息的時效性有很高的要求,對于一般的投資者來說,這是很難達到的。

(2)信息披露存在缺陷。我國現在一直在致力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信息披露還是做得不是很到位,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不能及時真實的披露出來,這樣中小投資者很難及時根據信息做出準確的決策,由于自身在信息方面的弱勢地位,中小投資者更傾向于相信機構投資者的選擇,這就造成了從眾現象。

2.短線投資,很大的投機性。證券市場的投資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投資型,另一類就是投機型。投資行為只要是看好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企業的分紅及在長期的價值增值中獲得資本利得。這是成熟的投資者偏好的投資方式,投資者的主要會選擇一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的股票進行長期持有,這樣投資者承擔的風險相對小。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處在初級階段,投資者也處于不成熟的狀態,他們把資本市場當做一個投機場所,希望通過低買高賣的短線操作獲得收益,通過中小投資者的股票持有時間我們就可見一斑。

投資者每只股票的持有時間

資料來源:陳斌《中國股市個人交易者狀態調查》,第36頁。

3.處置效應。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在購買的股票獲得盈利時更傾向于賣出盡早獲利,當持有的股虧損時更傾向于長期持有,他們相信虧損是短暫,等著股票的價格一定再會漲上來,這種投資投資行為拉長了熊市向牛市過度的盤整和震蕩時間。這種行為也影響了證券市場功能的發揮,當股價上漲時,中小投資者傾向于賣出股票,這是股票的供給增加,抑制了股票價格的上漲;下降時,卻因為大家的集體持有,延長了起下降的時間,有時候還有可能因為大家的增倉行為使股價上漲,影響了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實現。

4.中小投資者欠缺投資技巧。在證券市場的投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需要收集大量的公司信息,宏觀環境的信息,運用統計學,金融學知識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出企業的未來成長性,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這一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需要一定得專業知識,而不是我國的一些投資者單純的憑借直覺就可以跑贏市場。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才將近20的時間,還處于初級階段,證券投資對于廣大的中小投資者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物,還處在一個學習和積累的階段。在這樣一個時期,各個證券公司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開展業務的同時,可以對投資者進行一定的培訓,既作為營銷的手段,也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學習的途徑。投資者的成熟對于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投資者的培訓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證券公司在這方面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二、中小投資者的投資策略

股市投資是一個全方面的較量,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這場角逐中獲得成功。

1.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人性都存在貪婪和僥幸的弱點,在股市中表現的更加特殊。相信很多中小投資者都經歷過了05年至08年的快速增長的過程,體驗了股市能帶給人們的巨大收益。那個時候基本上是一個全民炒股的階段,每個人都是股神,每個人都在掙錢,人們天真的一位股指會一直上漲,自己的財富也能與日俱增。那個時候連老年人都拿錢出來買股票,炒基金。大家被金錢的誘惑蒙蔽了眼睛,物極必反這樣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想不到了,盲目的瘋狂等待我們的是無盡的傷痛。

股指從2007年10月的最高點一路直下,到2008年的11月,已經達到1700多點,股民們總結了一句話,“新手套死在山頂,老手套死在山腰,高手磨死在山底”,在這場大災來臨之際,很少有人可以全身而退,損失是可想而知。股票投資一定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對于投資要有節制,對于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尤其要有一個止損點,能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及時收手,減少損失。不要在賺錢的時候忘乎所以,在股市投資的過程中,要能夠真正控制這個過程,使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

2.建立健康的投資理念。證券市場中有這樣的一個統計,70%的人賠錢,20%的人不賺錢,10%的人賺錢,自從有了股市以來,大家都在尋找一個跑贏大盤的技巧,經過股市將近200年的歷史來看,真正的贏家實為少數。股民無限欽佩的大師們,無一不是價值投資者,不見得有超人的操作技巧,但經過股市的長期磨練而具備的投資理念,他們嚴格遵守市場的規律,對市場進行精準的分析,確定投資組合后嚴格執行既定的方案,也許在局部的操作他們會有閃失,最終會收獲頗豐。

戰略定位的清晰和堅定的執行是他們成功的秘訣,戰略定位的成功遠勝于一兩場戰斗的勝利。在中國的市場上,像上面分析到的中小投資者的特點,投機的氛圍濃重,這和我國股票市場發展不成熟,上市公司的業績差有一定的關系,逐步建立價值投資的投資理念,隨著中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和中國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客觀的不利因素會逐漸消失,投資者要從自身出發,降低投資的風險,為自己的財富找到安全的升值場所。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精選股票,長期持有”,同樣送給中國的投資者,希望中小投資者能仔細體會其中的奧妙。

3.股市投資的技巧

(1)新入市的投資者盡量選擇基金進行投資。新入市的投資者缺少相應的投資經驗,盲目進行投資風險太大。證券投資基金具備集合理財,專家管理的優勢,投資者可以將自己的資金交給專家進行投資,由于投資者在時間、精力和知識技術方面相對于專業的投資專家來說有很大的差距,將資金交給他們是一個很保險的方式。經過實踐的檢驗,這樣的投資方式一般能接近大盤指數,甚至高于大盤的增長,這種投資方式是風險相對最小,也不是像儲蓄那樣沒有任何的風險,投資者要結合自己的投資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品種,對基金經理的操作能力進行一定得分析,選擇好基金公司,挑選好買賣的時機,相信這種投資方式同樣能給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投資收益。

(2)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長線投資。在股市中摸爬滾打,積累了一定經驗的投資者可能不能滿足于基金的投資收益率,這時投資者可以選擇自己進行投資。一定要切記這時的投資還是要建立在價值投資的基礎上,這時主題的選擇就顯得格外重要。這點很多人都知道,具體的操作就有一定的困難,這需要對宏觀經濟形勢有準確的把握,對政策有很高的敏感性。多關注時事,對于投資會有很大的幫助的?!翱创髣?掙大錢”就是其中的道理。

另外,一些操作技巧可以借鑒:第一,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的結合,基本面是一支股票上漲的最基本的支撐,技術分析則是對上升或下降空間的一種判斷。第二,對成交量的判斷。股市上很多東西都有可能是假的,成交量不會騙人,只有股價和成交量的同步增長才是大盤上漲的基礎,一定要注意分析成交量這個指標。技巧很多,無法窮盡,萬變不離其宗,抓住股市的內在本質,才能在股市左右逢源。

4.提高中小投資者自身的經濟學修養。證券投資是一項特別的經濟活動,作為一名合格的投資者,尤其是想在這個市場上有所斬獲的投資者,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經濟學知識,財政金融知識,同時具備投資理論,理財知識,對于市場上形形的理財產品能夠撥開云層,見其本質,要關注整個宏觀經濟的走勢,對于微觀行業的發展驅使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要求比較高。要在市場上取得勝利,就必須下功夫,不是單靠運氣就能取得成功,我國的資本市場逐漸成熟,將會推出更多的投資理財產品,投資者一定要有相關的知識,對于這些產品有自己的認識,才能使這些產品真正為自己服務,而不能迷信營銷人員天花亂墜的說辭,自己才是自己財富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本杰明,格魯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M].第二版.海南出版社,2006

[2]史樹中.金融經濟學十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篇5

國家統計局7月9日公布了6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6.4%,創三年新高。海外若干獨立研究機構認為,中國上半年的實際通脹(折合)年率超過了越南的水準。隨著經濟知識的普及,以前老百姓普遍不關心的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等宏觀經濟指標不斷被談論,這些指數的變動已經深刻地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在這個通脹潛行的年代,人民幣的購買力不知不覺開始大幅貶值:30元錢,1980年可以維持一家人一個月的溫飽;1990年一家人可以上一個比較像樣的酒店吃頓可口的飯菜;而到了現在,只能買1.5斤的豬肉。

2000年初,月入3000者可稱白領,過著比較瀟灑的生活;據媒體調查,如今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月入8000者才能稱為白領,但這樣的收入只能讓他們過著表面光鮮實則艱難的生活――10年間,工資漲了1―2倍,可衣食住行各方面價格漲的可遠遠不止1-2倍――“白領”們難以灑脫起來,這些年中產階層人數呈現減少的趨勢。

多年來,經濟學家們總是在談論通脹預期,仿佛通脹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遙遠。但普通老百姓卻早已感覺到,手上的錢不見多,東西卻越來越貴。這幾年來瘋漲的房價、今年以來近乎瘋漲的物價,已經刺痛了老百姓,面對著日益縮水的積蓄,老百姓關心的是:這種“通脹預期”何時得到遏制。

7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接受政府網采訪時稱,目前從全社會來說,收入的增長與物價上漲是匹配的;而此輪物價上漲,6月份可能是年內高點,7月份將迎來CPI的拐點。而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更是強烈呼吁推出“緊縮”政策、讓貨幣流通量恢復到正常水平,否則將有滯漲的危險。

但這些認知似乎有些樂觀,與老百姓的感知也相去甚遠。記者與許多一線的企業家及投資者就目前的通脹形勢作過交流,大部分都認為目前的困難是復雜的,絕非那么簡單就能過去。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王晉斌分析說,本輪通脹是成本推動和超額貨幣投放的副作用等因素共同導致的,通脹性質復雜化和長期化,使得本輪通脹調控至少具有中期化的特征,全年通脹形勢將呈現“前高后不低”的態勢。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認為,之前過于寬松的信貸環境、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以及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全面通脹”時代,這輪通脹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

資金縮水,錢越來越不值錢,這是老百姓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不得不承受的痛楚。

通脹之源

通脹到底多嚴重?

對于中小企業和普通老百姓來說,所有統計數據都抵不過冷酷直白的收支明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關于這次通脹形成的前因后果,不僅老百姓知之甚少,就連專家們也都有分歧。

2010年周小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在抗擊危機期間,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擴張型的,國家有意地擴大了貨幣的供應量,這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有針對性的舉措,它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企穩回升,如果不這樣做,經濟一定會出現很嚴重的下滑局面?!?/p>

當年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現被很多人認為是當前通脹的“元兇”。事實上,非惟這“4萬億”,中國廣義貨幣量二十多年來一直維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1990年,中國的廣義貨幣量M2余額為1.53萬億元,GDP為1.86萬億元;到了2010年年末,M2余額及GDP分別為72.58萬億元和39.79萬億元。20年間,GDP增長了20.39倍,而廣義貨幣卻增長了46.44倍。多年來,中國每年M2的增速,基本都比GDP增速多出5個百分點左右;在抗擊美國金融危機的2009年,M2增速更是比GDP多出了19個百分點;即使在貨幣政策緊縮的今年,截至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78.08萬億元,同比增長15.9%,仍比9.6%的GDP增速高出6.3個百分點。

通常,人們用廣義貨幣供應量/國內生產總值(M2/GDP)比例來說明貨幣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量化比例關系。這一比例相對合理,反映了一個經濟體的健康發展。這個比例越大,貨幣超發越嚴重。中國M2/GDP從1990年的0.82:1上升到了2010年的1.82:1,而國際上其他國家的行情一般在0.8:1-1.2:1區間。

記者采訪的某分析人員表示,這種差異表明中國的宏觀經濟運行效率低下,商業活動中資金循環周轉的周期長,需要更多的貨幣支持相關經濟活動。一般規律而言,一個經濟系統的金融管理服務能力與水準越高,社會信用度越健康,經濟技術越發達,該體系表現出的M2/GDP數值越傾向于偏低。

我們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2002年-2007年,M2/GDP一直維持在1.5-1.6的高位平臺區間。期間,中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順差逐年快速增長,外來投資處于鼎盛時期,經濟運行特別是實體經濟一塊增長強勁有力,此時M2/GDP維持高位還可以理解。2008年以來,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我們的出口規模實際是在萎縮,居民消費相對“黃金十年”也沒有值得稱道的進步,但是M2/GDP卻從高位竄升到不可思議的1.8倍數平臺,真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我們的經濟運行與貨幣供應量蹊蹺地脫節了。這說明中國經濟以投資為驅動的發展模式已用到了極限,資金運行效率越發低下,過多的流動性給中國經濟留下了巨大隱患。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比較嚴重的通脹曾經發生過四次,我們對這四次通脹的前因后果做一些分析,或許對應對目前的困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從表3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4次通脹的產生基本呈現出經濟過熱、銀根寬松、由投資膨脹向消費膨脹轉化的特點,而治理之道無非是壓縮投資、收縮銀根,通過降低增長速度來穩定物價。

而本輪通脹的抬頭,嚴格來說應該從2007年開始。當時已明顯出現經濟過熱、物價房價上漲過快的跡象,控制信貸規模、防止投資過熱成了2007年宏觀調控的主旋律。然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襲擊打亂了我們的調控節奏和方向。在投資過熱、房價物價調控尚未取得真正成效的情況下啟動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使經濟進一步滑向了泡沫化的邊緣。從這點來說,我們當前面臨的困難要比前四次大得多。

對于當前我們所遭遇的通脹,國內很多專家學者比較傾向于以結構性通脹、輸入性通脹來形容。有意思的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一線做企業或投資的專業人士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一位在二級市場很成功的苗先生的看法頗具“民間”觀點的代表性:他認為通脹是貨幣長期超發的必然結果;在人口紅利消失,房市股市吸納資金能力下降的大背景下,本次通脹

的治理將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

“廣義貨幣量的增長速度長期大幅度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勢必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不正常上漲。”苗先生認為,2000年以來,國內出現了經濟增長迅速的黃金十年,其原因是超發的貨幣進入了房地產領域,造成了房子這個商品獨家暴漲的局面。房價的上漲雖然沒有在CPI統計中體現,但它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房價上漲帶動了基礎生產資料的上漲,也帶動了人力成本的上漲,這使得實體經濟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經濟泡沫化的風險進一步加強。

“房價也是一種物價,房價上漲對其它物價的傳導效應是必然的?,F時物價的上漲,既有房價傳導的成分,也有政府主動調整房地產市場,使得資金從房地產流向其它領域的原因?!?/p>

當然,如果把通脹簡單歸結為貨幣超發也是不全面的。

“錢不值錢只是一個表象,實際是由于不平衡引起的;如果大多數人收入增長的幅度跟得上物價房價上漲的幅度,物價再漲也不會成為通脹?!?/p>

光大證券高級投資經理繆非坦言,根據貨幣理論,物品貴賤與貨幣量不是簡單關系,當一個人感覺手上錢的購買力下降了,實際是多數人群收入的上升跟不上其需要的物品價格(合理的說應該是個人的CPI)的總體上升,這是一種不平衡;但另一方面,有那么少部分人感覺并不一樣,因其收入增長很快,如開發商、投機商、特權階層等,他們收入增長的幅度大大超過了物價上漲的幅度。在他們看來,東西真的很便宜。

“不從這個角度考慮,你真的無法理解奢侈品在中國的瘋狂?!彼硎?,這是另一種不平衡。

“這一切的根源是分配不平衡,以投資為驅動的增長方式使得一小部分人分到了蛋糕中的最大的一塊?!弊盍钊送葱募彩椎氖牵簹v次通脹的后果,買單者還是老百姓和廣大中小企業。

事實上,中國以投資和房地產驅動的發展方式,造成了對貨幣的巨大需求。隨著投資效率的低效化,貨幣超發的幅度只能越來越大。超發的貨幣將資產價格推向天花板,令人咂舌的資產價格拉升了百姓的生活成本,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而中國每年天量的投資對資源性產品形成持續的、巨大的需求。當我們抱怨國際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攀升給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因素的時候,卻不知我們正是始作俑者――維持國際大宗商品牛市有兩塊基石:一是弱勢美元,二是中國需求。

資金縮水之池

6月份6.4%的通脹率,著實讓“家有余銀”者坐立不安了。

連拆遷獲利的農民也開始為資金縮水發愁了:今年,昌平區某村的拆遷補償就高達10億,一般回遷房購買(3000多人民幣一平米)占拆遷補助的10%,剩下的大筆款子,農民們開始有點彷徨了。村委會更發愁:村里的公共服務開支逐年增長,補償的資金放銀行要貶值,做其他用途又不放心,怎么辦好呢?

在貨幣長期超況下,單純從理論上來說,一個人的財富要想不縮水,他必須將這些財富用于投資,而投資回報率不能低于貨幣超發的速度。問題是,老百姓能不能找到這樣的投資渠道?

中國經濟幾十年來一直呈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按理來說讓老百姓方便地分享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不是一件難事。從金融的角度來看,老百姓應該是可以通過銀行儲蓄和股票購買來分享實體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但國內殘酷的現實是:本來應充當資金增值之池的銀行和股市,卻成為老百姓的資金縮水之池。

經過最新的一輪加息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5%,但6月CPI同比上漲6.4%。存一萬塊錢,按照當前的通脹水平,一年后你不但沒賺,反而可能虧損300多元!這就是負利率帶給您的影響――資金縮水。

截止目前為止,我國這一輪的負利率已長達一年之久。在居民財富縮水的預期下,居民“打開荷包”的意愿持續下降。央行“2011年第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44.2%的居民偏好“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等理財方式,偏好儲蓄存只有41.6%,14.2%傾向于更多消費,這是1999年調查以來的最低值。截止目前為止,央行連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上銀行對資金綜合成本的嚴格把控,使得銀行今年的吸款壓力明顯加大。

記者了解到,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歷了四次負利率時期,分別是:1992年10月到1995年11月;2003年11月到2005年3月;2006年12月到2008年10月;2010年2月至今。有研究發現,正是在上一次持續負利率狀態下,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飆升。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就認為,當2007年出現了物價快速上漲、負利率變得較為嚴重之后,中國房地產市場恰好迎來價格猛漲時期。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顧問陳和午談到,負利率的出現一方面使得老百姓放在銀行里的錢貶值,另一方面,由于國有金融的壟斷,使得銀行信貸明顯傾向國企,大量低息貸款的流出實際上是國家在變相補貼國企,這對老百姓來說是不公平的。

由于“負利率”是一種相對損失,往往并不輕易為人察覺。但它在無形中侵蝕著大家的資產。經濟學家謝國忠對此則憂慮地表示:實際負利率,正在把老實本分的儲戶和謹慎的投資者全都轉化為投機客。貨幣貶值的風險意味著,以往拒絕投機的人現在哪怕僅僅是為了讓資產保值,都不得不開始投機。負利率正在制造更過剩的流動性。

“如果說中國的銀行是抽水機,中國的股市就是純不銹鋼公雞?!惫擅裢跸壬鷰啄昵案呶毁I進中石油股票,2010年的分紅是每股人民幣0.18357(含適用稅項),這意味著,作為中石油的股東,分紅回報率比一年期銀行貸款利息還要低!而中石油股東們若要靠分紅收回成本,恐怕100年時間都不止。而在回歸A股前,中石油對于海外和香港H股的股東,分紅則極為慷慨: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總額不過29億美元,但上市四年,海外分紅累積高達119億美元,每年分紅都超過海外投資者的投資額。

顯然,外國投資者分享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好處,為什么中國人分享不到呢?

“其實早應該明白,中國股市設立之初就是為國企脫困,之后企業上市的門檻一直由行政把關,市場沒有發言權,這樣的股市,散戶進去怎么不被盤剝呢?”

陳和午表示,一直以來,國內上市公司都是“重籌資,輕回報”,鐵公雞居多,資本市場回報率低?!皣赓I股票主要是為了現金分紅,而國內則更多是為了博取短線差異,即投機?!彼劦?,國內的上市公司,不分紅也可再融資,這種畸形的制度,并沒有擺脫股市政策市的陰影。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流行的是一種叫送轉股的分紅形式,以1000股為例,按10股送10股算,股價是10元,如果持有10000股,就是1000*10=10000元,那送股后做除權除息處理,賬戶

上就多了1000股的股票,但是股價變成了5元,總資產還是2000*5,仍然是10000元。

“在國外成熟的股票市場,相對于資本增值,普通投資者一般更加重視的是現金分紅?!闭遭x策另一位顧問魏慶提到,由于現金分紅較少,國內目前主要還是靠價差的投機獲利。在2006年,股指6000點高位時,很多股民獲利頗豐,甚至還出現了保姆辭工炒股的現狀,可是從2009年后股指長期在2700點,3000點波動,投資股票的收益變得有限。

在這樣一種金融體制下,中國老百姓們失去了分享經濟增長的正常金融渠道:存銀行,百姓的錢成為特殊階層獲取廉價資金的來源;買股票,更是成了一小撮人免費享用資金的盛宴。

資金保值增值之路,到底在何方?

地產一枝獨秀

謝老板十幾歲就開始到北京創業,近10年后來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服裝廠,給知名企業做貼牌;幾年前,謝老板開始進入地產,規模開始迅速擴張,賺錢也比做實業容易太多太多。此后,他有了資金就投資各類地產,實業卻在不斷壓縮。在北京,他不僅在繁華商業區有了商業地產,而且還打著產業名義做起了工業地產。

這幾年來,本應是資金增值之池的銀行儲蓄和股市變成縮水之池后,再加上中國實行金融管制,國內資金一般不能涉足公司債券和海外股票,使得地產成為國內唯一有望實現正收益的資產類別。于是各類資金趨之若鶩。

在采訪中,他就堅定地告訴記者,雖然各媒體和經濟學家都聲稱地產調控初步見效,房價必然下跌,但他認為,在負利率的環境下,房價不可能下跌。謝老板聲稱,早在2006年他就發現房價上漲與負利率之間的聯動關系,并總結出一條經驗:什么時候利率變負,就可以進房市或持有房產,什么時候利率變正,就得從房市退出。

謝老板本人這幾年投資地產獲利頗大,從今年開始,他正在著手關閉已處于集團邊緣狀態的服裝廠,當初以低價租下的廠房和土地準備出租,而每年的租金就是一筆很不錯的收益。集團的大部分資金均被投入到二線城市與地產相關的市政工程之中,謝老板和家人也早于幾年前移民海外,身份是歸國人士了。

“雖然政府屢屢調控地產,但我認為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的投資價值?!辈粌H是謝老板,這幾年來,有很多結束或縮小實業,把資金投入房市的企業家門看來,房地產就是固定資產,其作用是用來對抗通貨膨脹、保值增值的。

“房價每年50%、100%上行說明了什么?說明貨幣在50%、100%的貶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數據要比統計部門的CPI準確?!?/p>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相當一部分做實業的企業家在經歷日益惡劣的營商環境和數輪經濟的起落之后,開始變得惶惑、疲憊、不知所往,甚至不知所終,這種狀態使得他們表現為或者移民,或者賣掉企業,拿錢去做投資,做地產。

說到地產投資,謝老板認為,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相當一部分就是建立在政府賣地,企業買地再賣地賣房這樣一輪財富流轉基礎上的,而這幾年,雖然政策打壓住宅地產,政府不會輕易放棄地產收入這塊肥肉,因此投資機會尚在。

“利率不轉正,說明政府對地產調控并未認真。應該可以預見的是,今后幾年,許多國內企業對商業模式,資產增值方式的設計,還是離不開土地。”

魏慶也表示,雖然政府不允許地價房價暴漲,但地產投資依然火爆?!艾F在很多項目都是土地地價出讓捆綁具體的產業項目,比如前段時間CBD招標,要求中的含有鼓勵建設總部等條款?!贝说貕K為金融用地,有金融公司參與,目的是將金融總部設在北京。

魏慶接著提到,這幾年很多收益較高的銀行理財、信托產品及背后被包裝的大多也是地產項目,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房地產投資火爆。不久前,銀泰投資通過信托募集了40個億,年息達到了20%。

以地產類信托為例:根據用益信托的數據,從6月的數據來看,各種信托資金投資領域中,房地產的成立占據了半壁江山,平均預期年化利率同樣最高,達到了10.06。理財產品也是如此。記者了解到,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了與地產相關的理財產品,有的產品年收益率甚至達到了18%!

很顯然,雖然政策三番五令要打壓地產投機,降低房價,但是大量的資金仍然不斷涌入房地產市場,其高收益也正在受到市場追捧。

為什么資金樂于流入房地產業?謝老板以自身的體會告訴記者:國內銀根緊縮,地產商紛紛尋求高價融資,這在某種程度上推高了地產類產品的投資收益率。

“不幸”的是,這一趨勢亦被監管層所重視。繼5月首度傳出銀監會要求嚴格控制房地產信托規模后,7月初,又傳出部分信托公司的房地產信托計劃被叫停。市場上,“喊?!迸c“辟謠”交替出現,牽動這個朝陽產業敏感的神經。

記者采訪的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暫停和叫停是兩碼事,監管層也是基于風險的管控。但也有業內人士并不認同風險控制的說法,他們認為,在當前,地產調控是大背景,地產信托雖不占開發商融資主流,但規模急劇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弱了調控政策的力度,“房地產信托激增與地產調控是相悖的?!?/p>

相當數量的企業家在采訪中表示,他們認為目前的宏觀調控撲朔迷離,難言去向。但大部分人表示,他們并不相信政府真的想打壓地產,降低房價,充其量就是讓房價控制在現有范圍內不上漲,或以不太快的速度上漲?!暗禺a已經綁架了政府,綁架了銀行”,短時間內,雖然調控政策步步緊逼,房地產投資在他們看來依然是保值的蓄水池。比如,某企業家就表示,他在幾年前以每平米6000的價格拿下通州的若干套房子,即便是在7月,通州房價因為下降導致二手房交量上漲,房子也是增值的。

“通州的房價降到每平米16000元我也能大賺,做什么企業能有買房這么高的利潤呢?”

話雖如此,他還是在2010年房價高位時出手了大部分存貨,將資金投入民間借貸中去,一手掛著房地產,一手掛著地下金融。這位同樣也移民的企業家無奈地對記者感慨:政府總是說要發展中小企業,可是出臺的政策都是不要中小企業活得好,于是乎,世界工廠變成了高利貸集中營,實業家變成了地產商。

一句話:都是被逼上梁山。

民間借貸之火燎原

“你急需要用錢嗎?無抵押、無擔保,用途不清、信用不良均可,2萬元-100萬元,1小時內放款……”很多人的手機里都接到過這樣的短信,很多私家車上,也會上這樣的小卡片。

最近人民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今年以來第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錢袋子捂得越來越緊,市場開始感受到資金緊張的壓力。與銀行低息相比,民間借貸高企并且火爆異常。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上半年社會總融資額7.76萬億,銀行放貸4.45萬億,中間的數差就是民間借貸。據

記者了解,北京的民間借貸最高時月息達到5%或者6%,年息最高達100%,而中小企業年利潤10%左右,足足相差10倍!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與過去幾年相比,當前民間借貸正呈現出三大新特征:第一是范圍廣,從江浙蔓延到其他地區,從制造業擴展到其他行業,甚至是普通家庭;第二是利息高,有些地方年息甚至超過100%;第三是參與者眾,頗有點“全民炒貸”的傾向。

繆非表示,從表面上看民間借貸潮涌是銀根緊縮,小企業融資無門所致,實際卻是部分實業企業家將資本從實體經濟中撤出,走上了投機道路。比如上文提到的企業家就告訴記者,很多實業企業都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境地,由于國家長期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僅僅停留在口頭,使得很多企業無力投資進行產業升級,隨著人口紅利減退、原材料和通脹的加大,她們只能勉強維持運轉或者虧損,因此大部分人首先會考慮投資樓市,其次加入民間借貸或者小額貸款公司。

魏慶認為,民間借貸火爆,但部分中小企業卻由于資金匱乏而倒閉,這是一個國家產業升級時必須要經歷的?!巴顺龌蛘叩归]的企業多是產業鏈下游的加工貿易型企業,有些企業主退出轉而投資其他領域,如房地產?!?/p>

在采訪中,記者驚奇地發現,雖然處于政策的灰暗區,民間金融卻伴隨著本次通脹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有些甚至頗具規模,不僅創新了商業模式,而且運作非常正規。今年以來,某連鎖民間金融公司就獲得了若干大牌PE的青睞,甚至某頂級PE也多次和該企業談股權融資事宜。

“民間借貸高企而火爆,雖然利息超高,但他們在實際上解決了中小企業一些實際的融資問題,這些企業目前無法分享到低息的盛宴?!笨姺侵赋?。

在這種情況下,以加息化解通脹也頻頻被提及。7月6日,央行決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利率調整后,一年期貸款利率為6.56%、三年期貸款利率為6.90%、五年期貸款利率已達7.05%。今年來的三次加息,中小企業融資壓力是不是進一步加大了呢?

“恰恰相反,我們認為,加息其實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是有幫助的。”郭田勇談到,他們在調研中發現,為了保證大客戶的穩定性,大型企業只要愿意貸款,銀行往往會想辦法滿足其需求。而一旦央行把利率水平提高以后,使得這些大企業自己覺得資金成本太高,會主動放棄從銀行貸款,采取諸如增發股票等方式來降低融資成本,有利于銀行把更多的資金騰出來放貸給中小企業。

7月2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經濟年度評估報告,IMF中國事務主管喬克當天表示,中國通脹率上漲已經到頂,并將在一兩個月內開始下降。他認為中國經濟現在穩健增長,到了退出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的時候。他建議中國央行不要通過限制信貸規模的“數量工具”進行調控,而是更多通過名義匯率升值、加息等“價格工具”進行調控。

加息之外,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認為,開放和規范民間金融,發揮民間金融的中介作用,用市場之手來解決資金縮水和企業融資之困。

曹鳳岐提到,雖然新36條提到,民營資本可以興辦金融機構,實際上政府的審批過于緊,通過審批的少之又少。雖然相當一部分民營資本缺乏資質,但是他們參與過一些小額的貸款公司,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所以他認為政府應該逐步放開,讓民營資本真正進入,然后再加強規章制度的監管,這樣就使得風險能夠降到最低。

“對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應該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大中銀行為中小企業服務也應該改變觀念?!辈茗P岐指出,另外,農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們一直存在的組織,為什么不能發揮它對中小企業的一些作用呢?然后帶動公司、村鎮銀行、城商行。

“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期待建立更多的真正民間合作金融組織?!?/p>

鏈接:

資金縮水難破題

我們面臨的資金縮水困境,實際上是由我們這些年所選擇的增長方式造成的。

發展是硬道理,科學發展更是硬道理;做蛋糕重要,分蛋糕更重要。一個幾十年保持2位數增長的經濟體,老百姓卻沒有健康合法的渠道去分享發展帶來的資金增值的好處,只能選擇炒房,或非法民間放貸,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事情。我們的發展需要更講究效率、更關注公平。

在采訪最后,一個企業家表達了這樣的心聲:“雖然這幾年房地產調控都是‘空調’,但誰知道政策這兩年會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我也是不愿炒房的,但不炒房能干什么?總不能跟巴巴等著錢縮水吧?”

記者對此也感到困惑。一個那么大的國家,對于某個體來說,找到好的投資機會、讓財富增值,總是能做到的;但對于億萬百姓來說,這就需要有一個好的制度安排,才能保障老百姓錢不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