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質范文

時間:2023-03-22 09:07: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少年素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素質教育;改革;策略

在當今社會,大家談起青少年一代,大部分人都會搖頭嘆氣。在我就職的中專學校里,也確實存在這樣一些問題。這樣一些青少年,他們學習差,行為不良,上課大部分時間睡覺,課余吃喝玩,上網等,這已經不是個別現象。針對這樣的狀況,作為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應對?本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相應的素質培養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采用肯定式教育

對這些青少年學習成績差,行為不良等一些問題,我首先肯定主要不是他們的原因。這樣的認識,才容易走進他們的心里,才會與你溝通,交流,你的教育思想才容易被接受。之后,要多表揚,多鼓勵,多肯定,讓他們在現實中肯定自我(而不是在虛擬的空間里),最后激發他們對未來,對夢想的追求,讓他們不在現實中墮落,不在虛擬中迷茫。

二、感恩之心的培養

經常用一些事例來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比如藥家鑫事件,上海機場刺母案等事例讓青少年學生去討論反思。以及古代成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使他們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社會,國家。認識自己的錯誤,讓他們邁向真、善、美。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從一個叛逆,桀驁不馴的誤區走出來,邁出成熟的一步。

三、榮辱觀認識

許多青少年對榮辱認識不清。不知道什么是榮,什么是辱。針對這樣的問題。在教學中不是單純的說教可以解決的,要深入淺出地通過一些事例誘發他們自己得出正確的認識。

四、知書達禮的教育

在當下的青少年中,他們的言行舉止有許多與我們的期望與要求相去甚遠。經常給他們講到傳統美德要求,男孩子要有君子風度;女孩子要有淑女風范。指出他們的不足,但不要責備他們。為什么?因為他們不知書,所以不達禮。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教給他們禮、儀、仁、智、信等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傳統。在這些正確的思想引導下,這些青少年越來越走向了正軌,言行舉止有了可喜的進步。以前,見到老師,低頭,旁視,形同陌路,而今彬彬有禮;以前粗話不斷,而今此類現象已經幾乎沒有了,因為知書,所以達禮也。

五、修身養性與身心健康

在當今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社會飛速進步發展;同時也引發了諸多不良的現象,進而影響并改變了青少年一代。比如。懶惰、不思進取、向錢看、小小年紀抽煙,酗酒,談戀愛的現象嚴重。針對這些問題怎么辦?單靠強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必須使他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錯誤。要告誡他們做人要修身養性,不但身體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諸如,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合理飲食,生命在于運動,充足睡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相信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多溝通,交流,樂觀向上。讓他們明白生命在于運動的道理。而沉迷網絡生活是一種不健康的并且毀滅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又通過現實中兩個同時患上絕癥病例的人,使他們明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兩個人釣魚的好朋友,一個人是離休干部,一個是退休工人,同時被查出患上絕癥;離休干部癥狀輕,而退休工人更重些;離休干部從此不出門,在家休養整天在家想著活不長了,反觀退休工人則是依舊樂觀,豁達,整天釣魚鍛煉;像正常人一樣;結果離休干部,病狀稍輕的一年后去世,而退休工人,病癥很重的,五年過去,依舊整天樂呵呵地早出晚歸。為什么這樣?心理健康創造的奇跡。明白了這些道理后,他們都自覺不自覺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六、知識技能的學習

一說到學習,這些青少年可能就反感,因此他們已經養成了不讀書不聽課的習慣。如何調動他們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引入了中國近代歷史的事例。使大家從心里認識到學習知識,國富民強的重要性,落后就要被動的挨打,青少年不學習則會民不富、國不強的道理。同時針對他們目前文化狀況,提出適合的目標要求,且不可過高過大,使他們望而卻步。

七、自立、自信、自強的培養教育

在中職教育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青少年存在自卑心理,進而引發自暴自棄,如何改變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信念是十分的重要的。首先應該教育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自己的特長,優勢,自己的性格、興趣等等;再一方面了解社會,了解社會需要,職業狀況,就業形勢等等;再者引導他們正確的心態的建立,做到不卑不亢、自信、自立、自強。通過我校畢業生的一些成功的例子激發他們的奮斗拼搏凈勝。使他們看到希望,美好的未來離他們并不遙遠。

總之,通過諸如上述各方面的素質教育,可以看到,青少年學生從根本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中專學生青少年一代的教育任重而道遠,用心發現,用愛去教育,是會“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的。讓我們致力于這一群體的教育工作者們修好自身,為培育好未來的青少年一代而共同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俊英. 實施素質教育 探索中專改革[a]. 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秀教育論文集, 2000.

篇2

關鍵詞科技館;素質教育;功能

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活動中,科技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科技館能夠讓學生在其中學習到知識;其二,科技館能夠滿足青少年好奇心理,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模式??萍拣^會結合青少年的興趣與愛好、結合青少年的個性特點組織策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技活動,這些科技活動能夠有利于促進青少年智力的發展,鍛煉學生的能力。這些科技活動遵循學生自主的原則,能夠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知識普及,有利于向青少年傳播科學精神,使得青少年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具備一定的科技素質使得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的彌補,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促進青少年個性能力的發展,有利于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使得青少年具備一定的意志品質,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筆者在本文中將著重分析,如何讓科技館在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中發揮出作用。

1大力開展青少年素質教育是當前的急迫之事

青少年的素養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是影響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活動,即是對青少年綜合能力提升的需要,又是推動中華民族向前發展的必須之事。我國開展素質教育發展之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國青少年的綜合素養。然而,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當前開展的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并對對開展素質教育的基地和學校進行實地調查,從而就本文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筆者認為素質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4點:第一,素質教育活動受到市場和經濟大環境的反面影響,出現了形式多樣的素質拓展活動。然而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以及我國文化理念的約束,對素質教育的活動類型未形成體系化的約束,同時對素質教育的市場未制定規范和規則,使得一部分不良文化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觀。第二,當前科技越來越發達,信息技術在青少年逐漸普及,甚至成為一部分學校開展課堂教育活動的工具。然而這種情況下,使得青少年大量受到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造成對認知上的偏差,偏離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第三,當前的素質教育雖然形式多樣,然而其本質依然未脫離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未能夠充分理解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趨勢。第四,受我國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當前的素質教育方式依然未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對青少年開展的學校教育依然是以滿足考試需求為目標,未能夠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針對上述問題,使得素質教育的開展越來越迫切。

2讓科技館在素質教育活動中發揮功能

2.1通過常規展覽舉辦素質教育活動

常規展覽,即科技館中常設的固定展覽項目。通過固定展覽,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活動,能夠提升展品的利用程度,并向青少年直觀的展示作品,讓青少年親身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從而提升青少年對科學的認識程度。由此可見,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可以通過科技館進行有效的開展。因此,需要提高對科技館展品的應用程度,提高科技館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通過科技館的常規展覽,能夠幫助青少年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如對社會的審美能力。通常情況下,科技館可分為高新技術區、水樂園區等不同的類型的展位,每一種區域都會有其標志性的色彩和音樂,甚至不同用味道進行區分,這種感覺上的刺激,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技館的興趣度,同時能夠提升青少年的感覺的認識。

2.2通過臨時性展覽開展青少年素質教育

在青少年中間普及科學知識,不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還能夠幫助青少年提升對感覺的認識程度。同時,青少年時期是學會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通過科學知識的學習,能夠讓青少年形成知識上的遷移能力,并且能夠幫助青少年獲取更高層次的知識的能力,對社會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開展科技普及教育,讓青少年的認識能力得到提升,同時讓青少年的綜合素養得到發展,提高青少年的綜合能力。臨時性展覽,不僅能夠幫助青少年得到認知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幫助青少年提升理解能力。臨時性展覽通常會根據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以及大眾所關注的內容進行開設,因此能夠讓青少年通過臨時性展覽獲知當前社會所關注的重點,與社會進行鏈接。以神舟飛船升天事件為例,科技館開設了以航空航天知識為主題的臨時性展覽使得青少年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結合相應的史料與圖片使學生能夠形成深刻的感官印象,向青少年介紹一些宇航員的故事,也可以將一些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通過這一展覽提升青少年的知識水平。

2.3開展專項主題活動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教育

科技館需要能夠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有深刻的理解,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為青少年提供符合其特點的素質教育活動,方可發揮素質教育的作用。青少年時期,身體之間成熟,而心理卻處在成熟與不成熟的交叉階段,對社會有懵懂的理解,卻難以脫離家庭和學校的環境,認知上依然處在表象的程度。這時期的青少年,渴望獲得知識。因此,筆者認為需要通過科技館開設的各種活動,對青少年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定制化教育項目,從而促進青少年的綜合能力。這種定制化的青少年素質教育活動,如何滿足如下3點:第一,開展的定制化活動過程中,需要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安全。第二,所開展的定制化教育活動需要達到對青少年開展素質教育的目的,以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養為目標。第三,定制化的素質教育活動要有娛樂性、能夠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引起青少年的興趣。

2.4讓青少年融入到科技研究團隊,提升青少年對科學的認知程度

研究分析,能夠提升青少年對事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鍛煉思維,并且能夠提升青少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青少年時期需要獲取的能力素養。目前,我國青少年普遍存在欠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科技館開展的活動能夠鍛煉青少年在這一方面的能力素養??萍拣^可以請青少年加入其科研項目中的方式,提升青少年解決問題的能力??萍拣^在設計這一類活動項目的時候,安排青少年以科技館的科研項目為核心,或者讓青少年加入科研團隊等方式,達到獲取的知識與研究設備相結合,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青少年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3

關鍵詞:身體素質;測量指標;變遷

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國家的建設重任,他們的健康一直深受各國的高度重視。各國實施體質測試,其目的除了解青少年體質外也是為促進他們的體質健康,而身體素質在體質綜合測量和評定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需要加強對它的關注和實施。本文通過綜述部分國家從20世紀初期至今青少年體質測試中身體素質指標篩選的演變過程,提出推進青少年身體素質測試指標的建議與思考。

1強國時期的國民體質測試

1.1美國。1880年美國頒布了《體力測驗法》,為美國戰后實施體質測量標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50年美國健康體育娛樂協會(AAHPER)制定了學校體育評價指標包括:俯臥撐、折返跑、立定跳遠、投擲和50m跑。但引起美國人對兒童體質的廣泛關注是在1954年,由Kraus等人對美國兒童特質測試,結果顯示有60%兒童至少有一項指標不合格,測試內容包括 6項腰背肌肉力量和柔韌性最低水平的測試。1958年由各組織聯盟共同設計了7項指標: 50碼跑、600碼跑、立定跳遠、壘球擲遠、往返跑、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對全國青少年體質進行普查。1965 年、1975年對體質研究的定義、內容、指標設置等又進行了激烈爭論。1975年將壘球擲遠和穿梭跑取消,并且認為600碼跑不能用于測試心肺功能。

1.2日本。1939年日本為戰爭所需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民體質測定,以期實現對外擴張政策。二戰后,日本為恢復國民健康,對國民進行了“體力測定",分別從1949年到1959年六次對8~18歲男、女青少年進行了跑、跳、投、懸垂及靈活性的測定。1964年后,日本體質研究學者們認識到“運動素質是力量、爆發力、耐力等各種體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毙W低、中學年時期正是提高協調各種體力要素的能力的顯著時期,為了使身體能夠敏捷而協調地進行各種運動,日本學校體育教學的中心由60年代的“以技術教學為中心”變革為“以提高體力為中心”。變革卓有成效,日本學生體力測定成績逐年上升,學生之間的個體體力差距在縮小。

1.3前蘇聯。前蘇聯《勞衛制》的推行對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及戰后經濟重建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1931年3月,前蘇聯體委頒布了第一個《準備勞動和保衛祖國體育制度》。

二戰期間各國體育鍛煉目的是為滿足軍隊的需要。戰爭結束后,由于科技不發達,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各行各業的建設需要健壯的勞動力作為保障,因此對體質的研究、理解和定義是以安全從事體力活動為標準。其中,青少年的測試指標繁多且以運動能力為測試主題,通過對跑、跳、投、懸垂和靈敏性的監測,反映出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四個方面的身體素質。

2、20世紀末以“健康”為主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

2.1美國AAHPERD對Fitness作了新的解釋,認為Fitness包括運動素質和健康素質。1985年AAHPERD公布的測試方法中, 刪除了跑、跳、投、熟練性的指標,定為1min跑或9min跑、仰臥起坐、直腿坐位體前屈和三頭肌、肩胛下肌測定4 項,[7]完成了由“測試運動技術指標”向測試“健康指標”的過渡。1985年后,美國開始制定發展目標,1988年推行了新的《最佳健康計劃》,測試項目為:1min跑或走、皮脂厚度、身體密度指數、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1990年又提出一項“200年健康人”的十年規劃,以此倡導國民鍛煉, 以期提高國民體質水平。

2.2 1967年日本文部省組織進行全國性的體力測量活動。此后,把體能分為與運動能力相關的體能和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兩部分,把敏捷性、爆發力速度和平衡排除在健康相關的體能之外。1998年制定了新的體力測定指標,刪掉了臺階試驗、引體向上等測試指標。在耐力測試項目上,除男子1500米、女子1000米外,還可以選擇20米往返跑,設置了各年齡組通用測定指標:握力、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既有利于縱向比較又易于評價。[10]1999年施行的新測試指標,在基本運動能力的基礎上注重與健康相關的體力評價,增加了健康評價的內容,減少了測定指標數量。

2.3新加坡于1982年頒布了全民健康體質測試計劃,對青少年測試項目主要有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4×10m往返跑和2.4km走/跑,其測試過程也相對簡單。

美國運動技術學院和美國青年與體育理事會合作,結合阿拉伯國家少年兒童的特點,制定包括速度、力量、柔韌性、耐力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50m跑、單杠屈臂懸垂、10m 折返跑、向后擲實心球、1000m 跑。

2007—08年加利福利亞的體質測試包括有氧代謝能力、體成分、耐力、柔韌性和力量測定,包括軀體力量、上肢力量、腹部力量。

20世紀的80年代,世界格局相對穩定,各國科技飛速發展,GDP不斷攀升,國家安全以科技發展為保障而非軍隊數量來取勝。隨著自動化行業的發展在追求時效性和科技性的同時,強大的工作壓力使文明病激增。因此,各國對青少年體質的研究內容出現轉變。美國、日本、加利福利亞等國家認為只需監測健康素質: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身體成分和柔韌性4各方面。美國Marshall SJ研究結果表明與青少年健康狀況有關聯的指標分別為BMI指數、皮褶厚度、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因為耐力、力量、柔韌是維持人類正常活動的基礎,耐力鍛煉可以加強學生的心肺功能,減少心血管類的疾病,而且良好的心肺及循環系統可以有效的為肌肉提供足夠的養分及氧氣,帶走留在肌肉中的廢物;力量素質是維持人們生活所必須的,無論我們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肌肉系統的協調配合,力量鍛煉能加強各肌肉群間的有效工作能力;柔韌素質往往被人忽視,但它是速度、力量素質充分發揮、動作的協調性的保證,可以增加動作的幅度,對防止傷害事故均有重要意義。

但此觀點還需進一步論證,如阿拉伯、新加坡等國家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監測仍堅持全面原則,包含耐力、力量、柔韌、速度、靈敏五個方面。由于7—14歲是身體各項素質發育的敏感期,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在青少年時期加強鍛煉具有重要意義。速度練習可加強體內CP的貯備量,提高無氧供能能力,而經常進行無氧鍛煉可明顯增加肌肉橫斷面積使身體看起來更加健壯。靈敏素質,在運動和生活中更具有不可否認的重要性,如在娛樂活動中良好的靈敏素質可避免出現尷尬場面,在從事有潛在危險的工作中也可有效避免受到傷害。由此可見身體素質的各項對人體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對青少年進行身體素質監測不可忽略或偏重某項,而影響了全面發展。

體質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增強體質,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監測指標不只是為定期反應國民體質的現狀和特征,使每個個體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更是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體育政策的理論依據,對國民健身活動起到指導作用。對青少年測試不應僅僅停留在健康的保守范圍,因為其一,青少年特殊的身體發育特征需要進行全面的身體鍛煉,不可偏廢某一項;其二,青少年對未來職業往往沒有做出選擇,只有全面發展才會更好適應未來工作需求。

3 科技時代更加科學、客觀的監測

3.1握力測量的發展。握力是衡量上肢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近2O年來,握力測試儀器由最初的讀表型變成電子型握力計,測量范圍最大可達 180磅,以0.1磅遞增,由計算機輔助使結果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美國手部療協會(ASHT)推薦的姿勢:受測者采坐姿,手肘呈90°,上臂與胸部平貼,前臂處于中立位,手腕呈30°伸展其測試效果最好。國際上對握力監測采用此方法。Balogun等曾對61例健康青年握力進行測試,認為坐位屈肘90°姿勢與站立伸肘姿勢握力測試結果之間的差異最大(P

3.2坐位體前屈的研究。早在1942年,體前屈便作為柔韌性的測定。1992年Werner,W.K.首創新坐位體前屈測定法。由于此方法受到測試者上肢、軀干、下肢長的影響,尤其受下肢長度的影響較大。目前國際上均采用新坐位體前屈測定方法即被測者都在同一基點(0cm)開始,手臂前伸的距離為測定值。目前美國AAPHER、美國ACSM、亞洲體力測定、日本新體力測定等使用這種方法十分普及。

3.3有氧耐力的研究

有氧耐力因與人的健康水平息息相關,備受各國關注。目前對有氧耐力的測試方法較多,得到國際認可的是最大攝氧量直接測定法,但由于測試儀器昂貴、過程復雜不便于普遍推廣。在美國AAHPER對青少年體測項目中多選擇1600—2400m跑或者9min—12min跑,澳大利亞在1980年至今用1600m跑。也有很多國家研究證實了20m往返跑評價學生有氧能力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1世紀已進入科技時代,電子技術廣泛應用于體育測試評價的使用,這既減輕了工作負擔,又使測量數據更加準確、客觀,因此,使用高科技智能系統與體育測量相結合也必定成為日后發展的趨勢。另外,人類身體的發育隨著生活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部分測試指標的更改是與時俱進的需要。如有氧能力測試中的臺階試驗,在國際青少年測量中已經遭到質疑,認為臺階試驗指數與耐力跑成績的相關性普遍較低且具有較大范圍的差異,不能反映以最大耗氧量、最大心輸出量為代表的心臟功能增齡性變化規律及其性別差異。[24]最后,國家在運用指標時應該結合本國青少年身體實況,而不能盲目跟隨國外或國際測量評價指標,導致測量評價不準確的后果。

4 結論與思考

4.1二戰期間,軍隊和勞動力是建國與強國的主要后盾。此時良好體質被解釋為具備全面的身體素質。青少年身體素質測試指標以力量、耐力、速度、靈敏素質為主,測試跑、跳、投等能力,身體鍛煉以競技為主。

4.2 20世紀末,各國對青少年體質測試指標篩選發生分歧:一種觀點認為應以健康素質測試為主,另一種觀點仍堅持測試力量、耐力、柔韌、速度、靈敏五個方面的全面測試。健康素質是維持人類健康、抵抗疾病、保持正常免疫力的基本條件也是運動素質的基礎。但青少年處于身體發育的特殊時期,需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而不應僅滿足健康的標準,特別是速度和靈敏素質,應在兒童青少年時期進行積極鍛煉,因此各國應堅持全面測試的原則。

4.3 21世紀,測量指標與科技智能化緊密結合是時展的必然趨勢,方法的改進是適應人類發展的必然過程。國與國之間可以相互借鑒研究成果,但出于各國青少年身體發育特點存在差異,各國對借鑒成果應因地制宜的進行修改后使用。

參考文獻

[1][8][11]林靜,王建雄.美國體質研究發展的若干問題討論.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7 年9 月第12 卷第3 期

[2][6]林中鋒.體質健康評價標準的演進與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之研究.[D]東北釋放大學2008年11月

[3][4][7][9]于可紅, 母順碧.中國、美國、日本體質研究比較[J].體育科學,2004 年(第24 卷)第7 期

[5]李慧,黃堅,常小芳,等.深圳市學齡兒童BMI肥胖標準參考值的建立[J]現代預防醫學,2001,28(2):135—14

[10][14]張華.山東省普通高校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4月

[11] [17]廖文科.中國7~18歲漢族學生體質與健康動態變化與綜合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5月

[12][13]柯遵渝.日本體力測量的改革[J]中國體育科技,2003年(第39卷)第2期

[15]王躍新.阿拉伯國家青少年身體素質測試指標[J]上海體育科研 ,2003年第24卷第5期

[16] California Physical Fitness Test httP://cde.ca.gov/ta/tg/pf/

[18]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的研究課題組.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研究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12

[19]何耀群.對發展中學生握力的探討[J]科技文匯,2009年

[20]Shechtman O.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DynEx Dyna—mometer[J].J Hand Ther,2005,18:339—347

[21]Balogun JA, Akomolafe CT , Amua LO.Grip strength: Effects of testing posture and elbow position [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1,72(5):280—283

篇4

一、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對人體運動有極大的影響,是人體運動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運動員身體訓練水平的重要指標。力量素質可分為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不同的力量素質有著不同的發展敏感期。

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力量素質,具有力量和速度的綜合特征。女孩在10~12歲階段進行速度力量訓練時要小心謹慎地進行,12~14歲女孩方可進行提高性訓練,高水平的訓練年齡女孩在14~16歲。男孩在整個速度力量的訓練階段比女孩晚2歲左右,男孩開始小心謹慎訓練的年齡在12~14歲;16歲以后方可進行行高水平的速度訓練,男女過了速度力量發展的敏感期仍能發展提高,但主要依賴于訓練的影響。

最大力量是指人體或人體某一部分肌肉工作克服最大內外阻力的能力。青少年13~17歲最大力量進入快速增長的第一個高峰,這個年齡段的力量的增長與體重的增長同步,而且最大力量增長最快,相對力量卻增長不大。這時肌肉向長度增長比向橫度增長要快,因為此時也正是身高的快速增長期。16~17歲是最大力量快速增長的第二高峰,這時肌肉向橫度增長的速度加快。最大力量和相對力量增長均很快,這是力量素質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女孩力量耐力的最大發展時期是 16~18歲,而男孩是在18~20歲。

力量耐力男孩和女孩的發展敏感期和速度力量的發展敏感期是一致的。青少年的力量訓練即使在敏感區內也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特點,采取各種手段全面訓練運動肌群,促使各肌肉群均衡發展,避免采用高強度發展最大力量,高強度只會帶來短暫的最大力量提高,卻妨礙了持續發展,從而導致青少年過早的中斷訓練。青少年期的力量訓練,應以爆發力為主。在全面身體訓練的前提下,力量訓練以動力性練習為主。其練習的負荷、運動量要以重量能重復8次以上的中小負荷為宜。另外,腰腹力量訓練要貫穿在力量訓練的始終,努力提高腰腹的穩定性和旋轉脊椎肌群的力量。由于每個運動項目都有適合自己項目特點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因此力量訓練應與專項訓練相結合,為專項訓練打基礎。

二、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不同運動中的速度素質發展是從7歲開始的,最快的發展提高是在14~17歲。男孩到了18歲以后還會有進一步發展。肌肉反應速度的最顯著發展是在7~11歲。其中對復雜運動順序反應速度的發展約在11~16歲,而對運動頻率反應速度的發展基本在10~13歲,且18歲之前還會繼續提高。因此反應速度無論男孩女孩均可在8~12歲開始進行小心謹慎的訓練,一周可進行1到2次的中低強度的訓練,12~16歲可以進行提高性訓練以一周進行2到3次訓練為宜,到17歲以后可進行高水平的訓練;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女孩開始訓練的時間早于男孩,女孩在10~12歲可以開始謹慎的訓練,而男孩則在女孩提高期12~14歲才開始訓練。男孩的高水平訓練開始的時間與女孩是一致的都在16~18歲以后。

三、耐力素質

青少年耐力素質的發展較速度素質晚。男女有氧耐力均在16~18歲才可以進行高水平的訓練,無氧耐力女孩在16~18歲、男孩在18~20歲方可進行高水平的訓練。因此,只有在達到全部生理成熟之后,耐力的最高峰才可達到。有氧能力發展的最敏感時期是在性成熟時期。從有氧供能能力來看,最大吸氧量,男孩在12~16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18歲達到高值,女孩從13歲開始穩定,這提示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對一般的耐力也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有氧耐力男女青少年在12~14歲則可以進行每周2~3次的提高性訓練,無氧耐力的訓練在青少年時期一定要嚴格控制訓練的強度和時間,女孩在12~14歲,男孩在14~16歲方可進行小心謹慎的訓練,一周不要超過2次。事實證明,青少年在12~13歲無氧耐力發展甚微,而到了16~20歲(生理成熟時期)才會有更實質性的發展提高。

篇5

關鍵詞:青少年; 田徑運動員; 心理素質; 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9-154-001

現代體育競賽,不僅是體力和技術的競爭,同時也是心理的競爭。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都是在激烈競爭條件下進行的,為取得好成績,僅僅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和掌握先進運動技術及應用,忽略心理訓練,則不會獲得理想成績,尤其是青少年田徑運動員正值青春發育期,擁有獨特心理、生理特征,為更好的調節和控制心理活動, 克服心理障礙,實施心理訓練已成為廣大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一、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教練員對心理訓練重要性、方法認識不夠

大多數的教練員認為心理訓練很重要,一部分教練員對心理訓練重要性認識一般。雖然一些教練員對心理訓練具有一定的重視,但對心理訓練的概念理解的相對模糊,并且一些教練員對具體的心理訓練的方法不是很了解,反映出了現在一些教練員在心理訓練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十分匱乏。

2.教練員的心理訓練缺乏系統性

較少的教練在平時的訓練中進行較為系統的心理訓練,大部分教練只是偶爾運用肢體或言語為運動員加壓,也沒有具體的目的性。心理訓練缺乏系統性,必然會影響到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大部分運動員都表示,比賽成績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由于平時沒有系統性的心理訓練,所以出現問題時不知道如何是好,從而影響了正常發揮。

3.教練將心理訓練與思想政治工作相混淆

有些教練認為賽前心理準備及賽中心理調控,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準備和調控,很多教練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調節、心理訓練的方法相混淆,他們所認為的心理調節及心理訓練僅僅是讓運動員提高思想覺悟,或者在語氣語調方面對其進行調節,沒有應用正確的心理調節或心理訓練方法。

4.教練不了解隊員心理特點,心理調控效果不理想

心理訓練是現代運動訓練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心理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和發展運動員所必須具備的各種心理素質和個性心理特征,使運動員學會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以便適應訓練、比賽的要求。

二、青少年田徑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的作用

1.心理訓練能提高控制心理活動的水平

田徑運動員在心理調節水平太低時,較難對生理活動和技術動作進行有效的調節、控制,不能充分發揮應有水平。

2.心理訓練能培養運動員積極的心理

心理訓練的目的,就是要培養運動員在時間、地點、對手等客觀條件不同的各種比賽中,都能使積極的心理活動占優勢,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

3.心理訓練能消除運動員的心理障礙

運動員的心理障礙,尤其是過度緊張,對比賽十分有害,運動員可能會產生機能性紊亂,內臟器官、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的機能都會相應地發生失調變化,完全阻礙了運動員的正常發揮。

三、適合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和心理調節方法

1.自信心訓練法

首先,要幫助運動員設置合理的訓練比賽目標,讓運動員經常體驗到實現目標后的成功感受。其次,教練應多使用積極、肯定的語言,表揚為主,同時激勵運動員,讓運動員增加最佳比賽情景的回憶。

2.模擬訓練法

引起運動員過度緊張情緒大多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因此賽前除了減少運動員對比賽的壓力外,可以使用模擬訓練法。模擬訓練法是模擬相似的比賽條件下進行的心理訓練方法。模擬訓練法對解除運動員的緊張情緒,提高抗干擾能力很有益處,主要以模擬比賽氣候環境條件和觀眾噪音條件為主。

3.放松訓練法

田徑運動員經常由于身體的緊張而導致比賽失敗。因此,教會運動員如何通過放松訓練法緩解壓力十分重要。放松訓練法可以通過一定的暗示語、表象、音樂等方式,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調整呼吸,逐漸獲得肌肉的充分放松,能夠調節運動員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水平,緩解其緊張情緒,增加大腦對全身的控制支配能力。

4.集中注意力訓練法

田徑運動項目要求運動員必須具有高度的集中注意能力來提高抗外界干擾,緩解心理緊張。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干擾而分散注意力。

5.意志力訓練法

意志力訓練法主要有:加強目的性教育;嚴格實施訓練計劃,不能討價還價;在疲勞的情況下堅持完成新的任務;在酷暑天、下雨天等不利的環境條件下堅持訓練等。

6.表象訓練法

表象訓練法是讓運動員有目的、有意識地在頭腦中重現已經形成的表象,從而提高鞏固所獲得的技術水平,或者用來調整心理狀態的方法。由于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心理不穩定,運動技能的形成也相對不穩定性,容易失誤或做錯動作,利用表象訓練法可以使運動員在頭腦中記住正確的技術動作,在實施時按照頭腦中的印象完成動作,達到鞏固技術動作的目的。

教練員應該重視心理訓練,從運動員的心理特點出發,因材施教,提高、控制運動員適宜的心理活動水平,使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得到充分發揮,以適應田徑訓練比賽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郭龍.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赤峰學院學報,2005,21(2),48-49.

篇6

[關鍵詞]青少年培訓 素質教育 社會效益

一、 青少年宮業余培訓是對應試教育的拾遺補缺

作為公益性機構的青少年宮所進行的業余培訓教學活動,其機構性質決定了它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所以它應該是學校教育的延展和補充。它的主要對象是在校學生,也可以理解為課余培訓。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業余培訓作為第二課堂有著第一課堂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業余培訓的因材施教原則更多地喚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這種學習不是強迫性的,而是出于學生內心的喜好,學生的學習天分得到了很好地挖掘;另外,業余培訓活潑且有激情的課堂形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團隊意識,這也有利于學生人格意識的健康發展;業余培訓非常重視的社會參入意識——如各類比賽、演出、實際操作等——正是學生不斷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的過程,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業余培訓的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的安排,由于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極大地補充學校教學內容,彌補學校教學的不足,應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通過豐富學生生活、拓展學生視野,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能力。

業余培訓遵循教育規律也應有其教學原則:第一,人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課堂教學和活動安排中都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出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在學習中自由、自在、自覺、自發地體會學習的樂趣。第二,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要記住素質教育是業余培訓的主要訴求。第三,業余培訓應該是在尊重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對學校教育的補充。應試教育有著不容諱言的不足之處,但它卻是基礎教育不可少的部分。業余培訓應該是有益的延伸和補充,課程和活動的安排要做到兼顧的同時也要注重創新性和實踐性。第四,業余培訓一個重要原則是“有教無類”,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分析自己的學生,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提供學生共性和個性發展的足夠空間。發現基礎不太好的學生,老師要合理安排課程,著力深挖學生潛力,找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亮點。

二、 業余培訓必須注重社會效益

無論何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都應該以社會效益為終極目標,社會效益是教育活動的唯一準則,是教育公益性質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公平的綜合反映。以贏利為目的的教學活動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功利性的教學活動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只有注重社會效益的教育才能做到促進人的發展與促進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

如果將教育比作生產活動,要使生產成果成為有效:首先,從使用價值上來看,生產成果,無論在質或量上,都必須符合社會一定階段的實際需要,也就是說產品的使用價值必須得到實現;第二,從價值上看,生產產品所消耗的,應該取得相應的生產成果。只有這樣,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所取得的生產成果才能成為有效的,而這種有效的生產成果我們稱之為“效益”。教育假若說是一種特殊的物質資料生產活動,基于以上理論的闡述,我們完全可以要求教育生產出社會需要的“效益”,不能產生社會效益的教育模式是不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

業余培訓的教育模式可以彌補應試教育的誤區,努力促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良好發展。我們知道:能否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教育是否具備社會效益的具體體現,中國在21世紀能否以富強、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取決于教育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

三、素質教育可以讓學生自主、自知

我們理解的素質教育是相對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人才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等方面,其中思想素質是靈魂,文化素質是基礎。文化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生活方式。通過進行素質教育啟迪學生的學習天分,使得受教育者在道德素質、健康的體魄、能力及眼界的拓展以及個性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

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它的未來性,素質教育不是為了應付這樣或那樣的考試,主要目的還是個人全面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啟迪心智,孕育后續發展的潛力,實現學生的最優發展。

通過素質教育,我們力圖培養的人是一個有足夠的自主意識的人,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的基礎上,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人在步入社會之前所應具備的最基礎的素質,都應在基礎教育階段打好。人的素質是一種以先天稟賦為基礎,在教育和環境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要素的總和。素質教育就是促進受教育者由自然人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使受教育者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做一個文明的社會人。素質教育使得基礎教育返樸歸真,將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教育。

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

四、加強素質教育是培育創新人才的必要

充分培育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識,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得到解放,從不斷自知到不斷增強自主意識,個性的盡力釋放會帶來巨大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精神,而這些就是創新能力的源泉。

在所有教學活動中,除了調動學生們的參入意識、自主意識,更是要啟發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提問。因為提問才有互動,提問才體現了積極思維,而積極思維才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根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由思索”的教育思想,健康的教育是讓受教育者“個性”得到健康、自由地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解放學生的“個性”,因為只有個性得到解放和發展,才能夠談得上培育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人才的培養才在情理之中。

同時,創新思維不僅來源于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和深入鉆研,也要具備深厚的基礎知識和廣博的知識面,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都必須有廣博的知識作基礎。因而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十分重要,學生的創新思維、想象力 、創造力都是基于個體能夠掌握的知識面,其中文化素質可以完善思維方式,想象力可以讓思維自由馳騁,是創造思維的來源。

五、著力學習環境的營造、激發學習者的潛能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芍?,能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氛圍、平等交流的教學姿態,以及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激活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用民主平等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參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將每一個學生當做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因為學生不是簡單的容器,被動的灌輸無法滋潤他們的情感,所以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切互動的學習氣氛尤為重要,也是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老師可以通過積極的、正面的評價更多的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可以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戒備心,師生間在愉快的情緒中相互接納,教學相長,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在業余培訓的教學活動中,培訓部也應該多組織與教學相關的活動。在教學點布置宣傳欄刊登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刊登學習心得用以交流學習,幫助學生在報刊、雜志上刊登自己的學習成果等等,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我意識,加強學習興趣,同時積極參加如舞蹈、作文、繪畫、航模、機器人等等的相關比賽活動,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創造。在活動結束后,任課老師應該要求每個學生提交小論文或者活動紀實等,匯報活動的心得。教師應該在學生的小論文中找出學生的思維閃光點或者不足之處,通過及時溝通,給學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掌握好知識的同時,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學生通過參入這些活動擴寬了自己的眼界,個人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六、業余培訓的師資要求

業余培訓的目的也旨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因而就必須讓學生在一個身心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釋放個性、學習知識。因為業余培訓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有其特別的要求,所以對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個人素質其實有著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應該在教學中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強調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認識到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掌握好應該學習的知識,而被動的灌輸只會磨滅學生的創造意識。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教學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古人云:“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迸囵B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是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

其次,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觀念、能力、學識等素養,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教學活動的成效。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

再則,老師在教學過程應注重情感的投入,師生之間的情感融洽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習的效率。老師要做到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投入,還應該激勵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是探索學習的核心,一個好問題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作為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該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努力營造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以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個人魅力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加以合理運用,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樣,教育才會更全面、更和諧,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也才能真正達到我們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道玉.知識·智力·創造力——談創造教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篇7

摘要 對青少年足球素質訓練的敏感期進行研究,闡述了敏感和敏感期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并且指出了青少年敏感期的特點。得出結論,對于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不僅要善于發現其訓練敏感期和最佳期,更重要的是抓住并設法延長這個敏感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不單是足球運動素質的訓練,對于其他運動項目的身體素質訓練同樣如此。合理運用敏感期對青少年的身體發展和素質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青少年 足球訓練 敏感期

一、引言

各個足球強國都很重視足球動員的選材和訓練,為盡早發現好苗子,以利于從小進行系統化訓練?,F代高水平足球強隊的成長過程中,高水平的科學訓練、優化的訓練環境、優越的天賦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對于青少年足球素質的早期訓練是其成功的關鍵,其重要一點是身體素質敏感期和最佳發展期的訓練問題。青少年足球訓練當中,合理運動青少年的素質敏感期,抓住青少年各項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進行訓練,以提高其各項身體素質,從而整體上提高足球水平

二、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國青少年運動素質的敏感期和最佳發展期。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推理法

三、分析與討論

(一)“敏感期”的概述

1.敏感期的含義

所謂敏感期就是指,人體各形態,機能和身體素質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個或多個發展迅速,進步明顯的時期,敏感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迅速而準確的抓住他,有的放矢的促進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2.影響敏感期的因素

(1)人的性格和體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體質,因此不同個體其交感神經和植物神經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長短也不同。

(2)年齡。就是同一人處在不同的年齡段,其交感神經和植物神經敏感程度也不同。植物神經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也受年齡因素的影響。

(3)環境因素。教師對某個學生的同一個批評或表揚,在教室面向全體學生和在辦公室僅師生二人,這個學生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肯定也不同。

(4)刺激的頻次。該因素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短時期內的多次刺激,可以提高敏感的程度,并延長敏感期。另一方面,一旦超過刺激對象的承受極限,就可能對刺激由敏感轉化為遲鈍。

(5)刺激的形式。從廣義來說,刺激的形式屬于環境因素。但從狹義來講,又有不同。比如,同樣是批評,教師用婉轉的語言、啟發式的讓學生自己體會自己的不足與教師直言其不足,顯然學生的反映是不同的。

3.青少年敏感期的特點

盡管敏感程度和敏感期因人而異,但處于同一年齡段的青少年兒童也有一些共性。研究這些共性,對搞好教學與訓練將有很大幫助。(1)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注意保護青少年的敏感程度高的優勢,同時注意設法提醒,以便延長其敏感期。(2)對新東西敏感,對一成不變的事物遲鈍。因此,在今后的足球教學和訓練中,即使對同一個動作,既要反復訓練,也要注意“翻新花樣,萬變不離其宗”。(3)對自己能掌握的動作敏感,對難掌握的動作遲鈍。(4)不同的素質訓練,具有不同的敏感期。

(二)足球教學與訓練中對青少年敏感期的運用

1.培養青少年對足球的興趣和動機

根據青少年敏感期具有“對自己能掌握的技術敏感,對難掌握的技術遲鈍”的特點,教練員要善于運用青少年求知上進,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多進行正面教育以表揚鼓勵為主。還要根據“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的特點,抓住各種時機,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啟發誘導,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給予表揚鼓勵。

2.靈活多樣狠抓基本功

基本功、基本技術貫穿于整個訓練的全過程。青少年足球訓練屬于基礎訓練階段,所以要持之恒的堅持雙基訓練。但由于青少年的敏感期具有“對新東西敏感,對一成不變的事物遲鈍”的特點,因此,訓練方法形式要靈活多樣,不要簡單重復。此外,要因人而異,從難度和質量上不斷提高要求,讓隊員始終向新的方向努力。

(三)各種素質訓練的敏感期的訓練

1.速度素質訓練

速度素質是足球專項運動中至關重要的取勝要點。重視速度訓練是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的首要任務。就年齡而言,速度素質的發展敏感期,男子在8-13歲,女子在9-12歲,此時期的速度自然總增長率最大,若從小不注意訓練,14歲后增長率漸慢,16-18歲不再出現明顯增長。就具體時間而言,在全年訓練的大周期中,速度訓練應安排在準備期的后期和比賽期的前期,在一周的訓練中最好安排在小強度訓練或調整性訓練后的第一天進行。在一次訓練課中則宜安排在運動員精力最充沛時進行。

2.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素質是各項素質的基礎,足球運動對爆發力和速度力量的要求很高。發展爆發力和速度力量是足球這項運動項目訓練的主要內容。力量素質的發展敏感期,男子是14-20歲,女子是12-18歲,抓住這一時期發展力量素質會取得明顯效果。發展力量素質時要注意全身各部肌肉群力量的均衡協調發展,包括上肢、下肢、軀干、腰肌、腹肌、背肌的力量。俗話說“運動在四梢,關鍵在于腰”。腰部是人體肌肉動力的源泉。所以,要結合各個項目的特點,堅持動靜結合,合理安排負荷量與負荷強度,特別要考慮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特點,不易對他們進行大重量、大強度的負重練習,應以克服自身體重的動力性、伸展性的練習為主。力量訓練后要做牽拉性的整理活動。

3.耐力素質訓練

根據足球專項的特點,特別需要的是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耐力素質的發展敏感期,男子是12-20歲,女子是11-18歲。足球專向的耐力訓練要結合專項特點進行。發展青少年耐力素質,可采用如下幾種方法。(1)連續訓練法。利用勻速持續跑練習發展有氧耐力,以脈搏頻率為指標,控制訓練強度,使心率在160次/分左右,結束時應恢復到120次/分以下。(2)間歇訓練法。首先,在熱身練習后,間歇1―2分鐘,而后進行整個訓練課的練習。這其中,要注意練習形式的“花樣翻新”,以便不斷調動少兒的興趣,從而使其身體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耐力訓練。與此同時,也要鼓勵青少年兒童鍛煉自己的頑強意志和奮勇拼搏精神。

4,柔韌素質訓練

足球專項運動是剛中有柔,柔中帶剛的項目,對柔韌素質要求很高。發展柔韌素質的敏感期為9-13歲,在這時期發展柔韌素質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訓練中應特別注意處理好柔韌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審時度勢,剛柔相濟。切忌肌肉韌帶拉傷、關節扭傷。

5.靈敏協調素質訓練

靈敏協調性是靈活性、學習能力、空間定向定位能力、反應能力、節奏感、平衡能力和準確性等的總稱。靈敏協調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受著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素質的制約與影響,是各種素質能力的綜合表現,也是掌握動作技能、運動技術的基礎。靈敏協調素質的發展敏感期,男是7-14歲,女是13-16歲。需要注意的是,靈敏協調的能力對于女孩子來說,一方面要緊抓發展的黃金期,另一方面,此階段女孩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受機體內分泌的影響,其協調能力會出現不穩定現象,因此,要適當調整訓練安排,待16歲后即可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進行精雕細刻。

(四)因材施教

前已述及,敏感期因人而異,因此在足球訓練中,既要統一組織,又要注意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因材施教。照顧個人特點,發展個性,這需要教練員在制定計劃時,既要統籌兼顧,又要區別對待。不僅在確定專項選擇訓練方法上有針對性,而且在運用訓練方法、實施訓練監控和檢查考評實施上也要講究針對性、實效性和可行性,這樣才能使家長滿意、個人滿意、社會滿意。

四、結論

對于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不僅要善于發現其訓練敏感期和最佳期,更重要的是抓住并設法延長這個敏感期,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不單是足球運動素質的訓練,對于其他運動項目的身體素質訓練同樣如此,比如籃球、田徑、武術類等。而一個好的教師或教練,主要的不在于他的技術是否一流,而在于他是否善于發現各個青少年的各項專項素質、技術的敏感期并盡可能地延長,同時設計出適合每個個體的訓練計劃。因此敏感期的“抓”和“延長”方法,仍然是一個大學問,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文友良.青少年足球訓練淺析[J].科技信息.2005(7):13-18.

[2] 張威偉.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的探究[D].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56.

篇8

關鍵詞:青少年教育;地域文化;素質培養

地方文化教育有一段時間被人們所疏忽。其實祖國母文化與地方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子文化吸收母文化的營養又反哺母文化。作為一個健全的文化人,他不僅要了解祖國母文化,同樣也應該了解地方的子文化,特別是生他養他的子文化。

一.泉州地域文化積淀豐富

(一)地方人文特色凸顯

泉州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被譽為“海濱鄒魯”,泉州又是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名勝眾多,本地和外來文人騷客探友攬勝,留下不少傳世詩文。如秦系《九日山中閑居》、歐陽詹《贈九日山老僧》、韓偓《清源山南臺巖》、蔡襄《詣飛陽廟禱雨題》、王十朋《承天寺十奇詩——榕徑午陰》、朱熹《題九日山廓然亭》、劉克莊《南郭》、張瑞圖《金粟洞》、王慎中《游清源山記》、何喬遠《靈山圣墓雜記》、蔡其嬌《南曲》、舒婷《惠安女子》。安溪產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其中盛產的烏龍茶早在宋元時期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蜚聲中外。泉州茶文化從宋代進士蘇欽《賣茶》詩、清代安溪詩人林輅存《采茶歌》與泉州人流傳的歌謠《茶山對歌》就可略見一斑。泉州石雕文化更是出神入化,如五代九日山石佛、宋代老君巖石雕、東西塔石刻、當代崇武石雕群,從宋代朱熹《石佛巖》、元代釋大圭《石筍詩》、明代進士季本《老君巖》、當代郭風《泉州日記》都展示了泉州石文化藝術瑰寶“奇巧疑天工”的神奇魅力。泉州人有亦儒亦商的職業特點,封建社會重儒輕商,兩者不相容,而泉州人卻把兩者契合得恰到好處。宋代詩人劉克莊《南郭》寫得最為明白:“州人務本亦知書,若不樵耕必業儒。惟有刺桐南郭外,朝為原憲暮陶朱。”泉州與臺灣有著獨特地理關系,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歷來通商、文化交流頻繁。明末鄭成功光復臺灣、軍隊逃到臺灣,帶去很多泉州籍官兵。目前,臺灣漢族同胞中,有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就是泉州永春人,詩歌《鄉愁》、《鄉愁四韻》傳誦大方。泉州是著名僑鄉,早年泉州人不懼漂洋過海到東南亞、港澳臺謀生,頻繁的文化交流和獨特的親緣關系,形成泉州文化具有開放性和僑鄉情結的特點,明代泉籍著名思想家李贄,當代文學家劉再復、詩人蔡其嬌都具有開放的個性;當代著名小說家司馬文森《南洋漂流記》(長篇)、莊東賢《慈母心》(短篇),著名戲曲家王仁杰創作的歌劇《素馨花》,陳述創作高甲戲《唐山情》都是表現僑居僑鄉生活這方面題材的佳作。泉州從唐·貞元八年(792年)歐陽詹“溫陵甲第破天荒”以來,歷代泉籍和居泉文人騷客為泉州留下不少寶貴的文學財富。

(二)海洋性特色凸顯

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泉州屬閩越地。越人擅長造舟航海,“水行而山處,以舟為車,以楫為馬,往各飄然,去則難從”(《越絕書》),過著漁獵農耕的生活。泉州有依山面海的獨特地理位置,海岸線有400多公里,宋代造船業就很發達,正好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這就為宋元時期建造“東方第一大港”創造了優越條件。李邴(宋)詠頌泉州的楹聯有“漲海聲中萬國商”的記載,宋末意大利商人雅各《光明之城》描述當時看到刺桐港“江面上至少有15000艘船”,元代的馬可·波羅說,《馬可·波羅行紀》中說:“它(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里,貨物堆積如山,船舶往來如梭。”,“當時的大都、杭州、泉州都是聞名于世的大商業都市?!缛菥奚谭鹕徲泻4耸?,珍珠一百三十石,張瑄和朱清更是‘巨艘大舶交番夷中’?!彼未x履《泉南歌》:“泉州人稠山谷脊,雖欲就耕無地辟。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船通異域。”從謝履的詩中可以看出,泉州因為人稠地貧,為了謀生,只好向海外謀求出路。泉州寫海的詩人不少,如宋﹒劉子翚《萬安橋詩》、明﹒俞大猷《舟師次馬幕和李次山》、李廷機《訪沙堤》、王約《崇武觀潮》、清﹒李光地《寄臺灣姚總兵》、蘇大山《澎湖舟中作》。泉州人具有海洋性格,有著海上探險的冒險精神,漂洋過海到東南亞、港澳臺謀生的泉籍僑胞有1千多萬人。泉州歌謠《行船歌》就是描寫泉州男子行船出海謀生,夫妻分別難分難舍的復雜的感情。這種海洋性格和海洋文化,形成了泉州獨特的海洋文學。當代著名詩人、泉州籍蔡其嬌自認為有波斯人的血脈,熱愛大海和冒險,解放初期寫了大量的海洋詩,著名詩人公木認為“他(蔡其嬌)在現代中國詩壇上成為第一位‘大海詩人’”。

(三)宗教特色凸顯

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在泉州講學,在開元寺天王殿撰寫楹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泉州歷來就有海納百川的氣魄,唐宋以來,宗教鼎盛,各派相安相存。全國聞名的有佛教圣地“開元寺”,伊斯蘭教圣堂“清凈寺”,摩尼教遺址晉江草庵,清源山道教老子石雕神像“老君巖”等處。泉州文人吟詠寺廟菩薩的詩歌不計其數。宋代蔡襄《詣飛陽廟禱雨題》:“年年乞雨問山神,羞見耕耘隴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蒼何故罪斯民。”王十朋《承天寺十奇詩——榕徑午陰》:“古樹連枝護午陰,蕭蕭門徑日沉沉。清風拂地塵無染,暑日當空熱不侵。柏子庭前增祖意,梅花夜后悟真心。雪霜經盡年年在,人事往來幾古今?!痹尨蠊纭渡浒咨彙罚骸耙环彝永榱鞣?,不在春蠶葉上香。為瑞為禪百升剎,阿誰又覓舊枯椿?!泵鞔跎髦小队巫显剖以L靜上人》:“千尋高處一廬深,未至遙聞鐘磬音。徑路漸通難進步,山門忽睹已生心。色空矗矗迎云岫,禪寂嚶嚶在樹陰。愿與爾投廬遠社,莫憑陶令傲東林?!鼻宕娙耸┦谰]《彌陀巖》:“曾枕清源漱石時,老僧還指壁間詩。江山無改舊游寺,十四年來鬢有絲?!爆F代弘一法師《將去凈峰留題》:“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后人來?!比菟聫R宮觀楹聯也獨具地方特色,古人詠晉江羅山草庵楹聯:“萬石峰中,月色泉聲千古趣;八方池內,天光云影四時春?!卑财綐蛑型な嫌幸桓泵摚骸笆篱g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苯娙肆烛}題賜恩寺楹聯:“蓮月邊湖千頃水;松風對寺一聲鐘?!焙胍环◣燁}凈峰寺楹聯:“自凈其心,有若光風霽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良師。”如此佳聯泉州著名寺廟宮觀可以說處處可見。

(四)地方戲曲特色凸顯

泉州市被全國戲劇界公認為戲劇創作強市。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晉江布袋戲均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泉州市有一支精干的戲曲創作隊伍,高甲戲《連升三級》的編劇王冬青,梨園戲《節婦吟》、《董生與李氏》的編劇王仁杰,高甲戲《鳳冠夢》、《玉珠串》的編劇諸葛輅;木偶戲《火焰山》、《饞貓》的編劇黃錫鈞等均是泉州戲劇文學創作領域的著名劇作家。

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梨園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它那典雅清麗、委婉深沉的藝術風格,精妙細膩的表演技巧以及豐富的文學內涵,優雅的抒情意蘊,保留著醇厚的唐宋風韻。梨園戲《荔鏡記》作者佚名,明嘉靖丙寅年重刊,重刊本現存于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和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它是泉州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戲文,是梨園戲《陳三五娘》的祖本。擅長表現悲歡離合愛情題材的《陳三五娘》、《李亞仙》等傳統劇目,已成為許多海外同胞十分熟悉、喜愛的傳世之作?!豆潒D吟》榮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董生與李氏》獲首屆戲劇文學獎,并榮膺2003至2004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皂隸與女賊》獲文學獎和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

高甲戲諷刺喜劇《連升三級》,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喜劇經典作品,演出時,受到總理、委員長等中央首長的關心與重視,郭沫若、、老舍、等為之題詩撰文,盛贊高甲戲丑角表演達到“登峰造極”,譽稱《連升三級》為“南海明珠”,1993年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喜劇”。近年來,高甲戲《鳳冠夢》、《玉珠串》、《大河謠》、《大漢魂》、《金魁星》等,分別獲國家戲劇大獎“文華獎”、“戲劇文學獎”,轟動京華劇壇。

泉州木偶劇團排演的神話劇《水漫金山》、《火焰山》、《太極圖》、童話劇《饞貓》等精彩劇目,參加國際木偶藝術節,泉州提線木偶也被譽為“世界一流的木偶藝術珍品”?!端鹕健贰ⅰ稇c豐收》等劇目,榮獲羅馬尼亞國際木偶聯歡節集體二等獎和銀質獎章;《五里長虹》獲文化部第九屆國家文華新節目獎;《欽差大臣》榮獲文化部金獅獎和第十一屆文華新劇目、劇作獎。

南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樂種,被譽為“中國音樂活化石”、“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中華民族音樂的根”。美國華盛頓大學民族音樂學院搜集世界各國的民族音樂,加以比較研究,得出結論:“中國的音樂是全世界最古的音樂;而中國音樂之中,則以南音為最古。”南音創作劇目《桐江魂》參加全國南方片曲藝調演,榮獲劇本、作曲、演出一等獎。2009年南音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泉州是中國當代戲曲強市,泉州地方戲曲在中國當代戲曲史上有顯著的貢獻和廣泛的影響。

二.泉州地域文化教育的意義

泉州地域文化內涵豐富,又貼近現實生活,青少年通過耳聞目染,潛移默化,比起外來文化,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優勢。

(一) 由泉州高校的自身發展特點所決定的

泉州十八所高校,除了國立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簡稱泉州師院)外來生源較多,其他高校以泉州本地人居多。作為來源于泉州,服務于泉州的學子,不了解泉州文化顯然是一大缺陷?,F在許多有條件的泉州中小學都開設泉州文化進校園的活動,作為高等學府對泉州文化的傳播更應該起引領作用。事實證明,泉州文化反哺泉州高校的貢獻是顯著的,如泉州師院音樂學院開設了“南音”專業,目前,該專業成了泉州師院唯一的碩士點。泉州德化縣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德化陶瓷學院就是應運德化的陶瓷文化而生。泉州地方戲曲梨園戲、高甲戲的旦角曾靜萍、陳娟娟都是梅花獎的得主,泉州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獲得國家戲劇獎的劇目有十多種??梢娙菸幕怯衅渌囆g魅力的,是泉州高校發展肥沃的土壤。

(二) 由泉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所決定的

泉州十幾年來一直是福建經濟的領頭羊,民營經濟十分繁榮,產業特色非常明顯,晉江市和石獅市的服裝鞋帽,南安市的水暖制造、花木栽培,惠安縣的石雕,安溪縣的茶葉,德化縣的陶瓷,永春縣的花果生產,都直接或間接與泉州文化息息相關。泉州經濟的發展必須做大泉州文化產業這塊大蛋糕。在中央大力倡導發展文化產業的精神引領下,最近泉州文化產業園接二連三孵化而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泉州已知的創意產業園包括183創意園、源和堂創意產業園、“六孔井”音樂文化創意園、閩南文化創意產業園“t淘園”、豐澤區休閑文化創意基地(包括鯉中、成洲兩個片區)、錦繡莊民間藝術園和德化月記窯陶瓷創意中心等7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這些產業園都基本上打泉州文化這張牌,其實開掘泉州文化轉化成產業還遠遠不止這一些,還有待于后人去挖掘它的潛能。

(三)由塑造泉州精神及人文素質所決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一直隨著泉州經濟的增長而被發揚光大?!敖涍^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泉州最大特色、最大品牌、最大支柱和最大的活力源泉。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3418.11億元,占泉州全部工業產值的比重達80.89%。民營企業無論是企業數量、工業產值還是就業人數均占全市總量的九成以上,“九五”以來總產值年均遞增都在33%以上。泉州民營企業對全市工業產值貢獻率超過85%,民營企業的從業人員數占全部工業企業從業人員數比例97%以上(國有中小型企業所占比例很?。?。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市國民經濟的支柱,規模以上企業對工業的貢獻和對我市工業經濟的進步功不可沒。但民營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與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有的比例作用不相稱,”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普遍偏低,專業技術人才所占比例較低。隨著泉州經濟的發展,以前粗放型的經濟模式已經成為制約泉州經濟發展的瓶頸,隨著高精端產業的涌現,愛拼加巧干被更多的經濟專家所認同。巧干必須要有更多高素質精尖人才。泉州有著輝煌的歷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方第一大港”,宋代大儒朱熹盛贊泉州“此地本為佛國,滿街皆是圣人”。泉州深厚的文化積淀是泉州“第二次創業”的人文基礎,在某個層面上有著借鑒的現實意義。

三.泉州地域文化教育對青少年素質的提升

青少年是泉州經濟文化發展的未來,泉州高端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青年才俊,泉州地域文化教育在某個方面能彌補其不足。

(一)提升地方人文素質

由于現代人浮躁心理的作祟,特別青年人對泉州本土文化的了解可以說是嚴重不足。他們的創新意識伴隨著浮躁心理使創新的成果缺少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一些文化產業園區的出現充滿商味而缺少品位。每一文化產業的出現并取得成功,都是欣賞者與被欣賞者雙向的活動和共鳴。這些都需要雙方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缺少一方的情感投入,再好的東西都是一種擺設。所以,泉州要做好文化產業,一方面開發商要有智商、情商和遠見卓識,另一方面顧客要認同,這些因素都需要人文素質的儲備。泉州遠離政治文化中心,相當一段時期文化和經濟是滯后的,改革開放以后,逐漸走上繁榮,但比起一線城市北京、上海還是有相當一段距離。泉州文化產業要形成跨越式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特色就是地方特色,品牌就是打歷史文化品牌,要做好這兩樣東西,首先泉州人的整體素質要提升,特別要提升地方人文的素質。

(二)提升為泉州經濟文化建設服務的素質

泉州籍港臺同胞、海外僑胞1千多萬人,超過泉州本地人口。泉州有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24人,出現當代行為藝術大師蔡國強、著名郵票設計藝術家萬維生、著名導演黃健中,當代著名詩人就有余光中、舒婷、蔡其矯等三人。泉州在外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等,他們都是泉州經濟文化發展的寶貴財富。泉州一些企業精英和文化精英以及各行各業的精英流失非常嚴重,他們為了自身的發展流向大城市和發達國家。泉州本地高校的畢業生,雖然大多數留在泉州,但一有機會他們也會離開泉州投奔歆慕的城市。所以,我們必須讓每一位愿意為泉州經濟文化建設服務的人們都知道泉州光輝的文化歷史,讓他們增強作為泉州人的自豪感,讓他們感到復興泉州前景光明,只有大家都誠心誠意為泉州的發展服務,只有泉州能聚集一大批各式各樣的精英,泉州才不會因為人才瓶頸的限制而感到發展乏力。

(三)提振對泉州經濟文化發展的信心

泉州輝煌的過去,既是歷史的記載,也是提振信心的源動力。泉州歷史對于研究泉州歷史的學者來說,也許再熟悉不過了,但對于泉州民眾來講卻必須要補這門課。因為宋元時期泉州“漲潮聲中萬國商”,“市井十州人”的商業繁榮景象已不復存在,“市舶司”也剩下斷垣殘碑,對于匆忙行走在現代化街市的人們,誰還有時間去記憶那消失了幾百年的歷史。所以研究泉州學,宣傳泉州歷史文化,就落在了教育工作者的身上?,F在泉州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也作出了一些成績,但還遠遠不夠,我們去泉州每所高??纯?,有幾所開設有關泉州學的選修課。對于未來服務泉州的學子,卻不知道泉州的過去,卻如何面對泉州的未來呢?所以,泉州高校開設有關泉州學的課程很有必要,對提振他們對泉州經濟文化發展的信心很有幫助。

四.如何對青少年加強泉州地域文化的教育

如何對青少年加強泉州地域文化的教育,泉州部分中小學做了一些嘗試,由于升學的壓力,這種嘗試也是淺嘗輒止。至于個別泉州高校開設有關課程,卻因專業的限制,教材的限制,領導的不重視,成效不大。對于如何教育的問題,本人提出以下建議。

(一)領導要進一步重視,加大經費投入

泉州市委市政府對泉州學的研究是比較重視的,成立了泉州學研究所,成立了《泉州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了《泉州學林》,泉州市政府已頒發了四屆優秀社科成果獎。但對激發泉州高校研究泉州學的重視卻不夠,沒有充分調動高校的研究力量,沒有充分發揮高校研究所的作用。泉州市委市政府要進一步投入必要的經費,憑借高校的研究力量,通過課題、出書以及獎勵等辦法,將宣傳鼓勵工作做足,讓更多的學者將精力轉移到研究泉州地方文化中來。

(二)加強社會實踐,拓展文化視野

高校不要關門辦校,泉州是全國第一批24個文化名城之一,唐宋以來的文化遺址相當豐富。我們要讓大學生走出校門,可以通過旅游、社會調查等方式獲取第一手的材料,從而親身體驗泉州文化的深刻內涵。去年我校07級畢業班的同學組織調查惠安崇武一帶女子的文化習俗,而后制作的PPT片,很受同學們的歡迎,調查者和觀眾受益匪淺。

(三)編寫地方教材,開設選修課

泉州高校開設地方文化課程的學校并不多,其熱情還不如中小學。中小學卻由于研究力量有限,編的教材質量比較粗糙。泉州師院音樂學院設置南音專業,并設置碩士點;泉州地方戲劇研究所幾位熱心的退休老同志研究出版的《泉州戲曲傳統叢書》,還有一些熱衷泉州學研究的學者確實為提高泉州文化的品位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作為高校的地方性教材卻很少,據我所知開課也很少。我校編寫《泉州地域文學》教材,并開設選修課,但其他高職高專的學校卻沒有一所有開設此類課的。開設選修課受眾也很有限,但通過開課后我做的問卷調查,%的學生認為了解泉州地方很有用,%的學生認為有用,兩項調查相加占了%,可見學生對泉州地域文化還是相當重視的。

(四)納入教學計劃,設置必修課程

現在有的高校功利性很強,認為開設泉州地方文化的課程沒有用,它屬于偏門左道,領導根本就不重視。所以,我認為首先教育行政部門要加以重視,可以采取一些行政措施,促使高校也跟著重視起來。其次,高校要將泉州地方文化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有條件的專業都必須開設選修課,沒有教材的,可以組織編寫,沒有師資的,可以聘請。特別師范類的高校更應該開設此類的選修課。泉州高校開設此類課程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只要領導重視,教材和師資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五)凸顯地方特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泉州高校大多數是私立學校,它們注重自己的專業與泉州經濟接軌,忽視與泉州文化融合。所以,當學生走入社會時,他們服務于泉州的意識不強?,F在高校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但大多數的高校跟風追求時尚。其實要建設有特色的地方高校,注重將地方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大家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民族性的才是世界性的,同樣,只有地方性的才是全國性的。泉臺文化交流應該成為泉州高校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泉州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臺灣泉州籍人據統計近一半,泉臺許多民俗文化都很相似,近幾年民間來往的文化活動不少,但高校間的文化學術交流活動卻不盡人意,走訪的多,真正文化學術探究的少。泉臺文化是一塊值得探究的學術寶庫,從明末泉州人鄭成功光復臺灣之前泉臺間的商業往來,一直到清初泉州人施瑯平定臺灣后泉臺民間的頻繁往來,都凸顯了泉臺文化交流對海西建設的重要意義。泉州高校的地方文化建設應該成為泉臺經濟文化交流的推進器,成為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如果只熱衷于商業的活動,那么現實意義將會大打折扣。

(六)推介傳播地方文化,塑造泉州城市形象

泉州城市形象品牌的推介,單靠經濟是無法辦到的,它還要靠文化的推介。泉州比起廈門來,地理位置不如廈門,中央給的政策不如廈門,但在文化古城方面有人文的優勢,所以泉州一定要打好文化這張牌。地方文化的推介除了廣告、商業活動之外,高校的推波助瀾起了很大的作用。高校學子來自全國各個地方,他們的宣傳是最有說服力的。泉州缺少全國一流的高校,缺少全國一流的文化創意人才,這是泉州這張城市名牌一直無法打響的原因之一。推介傳播地方文化,要從高校抓起,這點應該要引起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城市品牌的創立如果沒有高校的參與是不理智的。廈門如果沒有廈門大學這張高校的品牌,它能撐得住嗎?泉州要辦名大學,中央要給政策,地方要有經濟支撐。沒有名校支撐的城市會因人文缺失而患得患失,迷失自我,缺少品位。

總之,泉州地域文化教育與泉州青少年素質的培養有極其重要的關系,作為泉州人只有把握了本土的根,吸取地方文化的養分,才會更壯碩。中華文化這棵參天大樹,就是有這樣無數的根系輸送豐富的養分,因此才會如此枝繁葉茂。

參考文獻:

[1]季本《老君巖》[A]泉州詩詞學會等編《泉州千家詩》[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7.10:121.

[2]劉克莊《南郭》[A]泉州詩詞學會等編《泉州千家詩》[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7.10:72.

[3]雅各·德安科納(意大利)著.光明之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1:152.

[4]剪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第三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125.

[5]宋代謝履.泉南歌[A]泉州詩詞學會等編.泉州千家詩[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7.10:38.

[6]公木.干雷酸雨走飛虹[A]蔡其嬌.詩的雙軌[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9:178.

[7]泉州市人事局 陳友愛《泉州市民營規模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fjrs.省略/xxgk/cszy/srsrcyjs/ztyj/

篇9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素質;培養

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然而近些年出現在青少年身上的一些問題卻讓人感到不安,據近些年對幾所城市在校學生的調查,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0%,初中生為15%,高中生為20%,隨年級的升高呈遞增趨勢,最新統計資料表明,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疾患已超過30%。最近新聞媒體報道,北京市十七歲少年小新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陜西省戶縣十五歲少年王某為圖好玩,竟制造火災。這些問題的出現,無一不與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原因有關。

上述枯燥的數字和慘重的事例并非危言聳聽,它們確實反映出我國教育工作中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欠佳。事實證明,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一個重要因素是心理是否健康。但令人遺憾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學校只重視智能教育,甚至以學生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其優劣,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推行素質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導致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獨生子女的劇增,破碎家庭的出現,父母的望子成龍,金錢的刺激和網絡的誘惑,頻繁的考試和升學壓力,生理的劇變以及現代社會的攀比競爭等,給未成熟的青少年心理發展帶來過度扭曲、積壓和困擾。使之表現出過度的害羞和依賴,或嚴重的狹隘和抑郁,或病態的卻懦與自卑,或出現逆向心理、打斗傷人,甚至輕生自殺等心理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說明一個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體,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我們一般知道保持身體健康的途徑是講究生理衛生,卻常忽視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是講究心理衛生。心理健康,是一個系統完整的概念,不能等同與智力發育正常,其核心是情緒穩定、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良好。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而健康的心理狀態又是培養心理素質的基本條件。

作為體現基礎教育本質要求的素質教育,是一種按著人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遵循一定的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和個性特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它所提供給學生的不僅是書本知識,而且還包括各種生存本能、生活能力和創新精神等。尤其要在更為廣泛的活動中,全面發展全體學生的品德、智力、性格和社會適應性等多方面的心理素質。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素質教育工作,不僅可以使我們及早識別和預防其心理障礙,而且可以發展和完善其良好個性,促進和保證其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更重要的是這項工作不僅只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保證人才和諧成長的先決條件,進行素質教育的前提基礎,還是順應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

針對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理論研究。對心理素質,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科研,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指導教育實踐,反之又可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重視課堂教學。由于青少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抓住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這個關鍵,滲透心理保健知識。中小學的許多課程都包含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特別是思品課,語文課,歷史課等科目,教師應深入的加以挖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可在中小學專門開設“心理衛生”、“心理教育”等協同課程,促使其心理素質提高,中小學還應設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咨詢熱線電話,有經過培訓的心理咨詢老師,不斷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

四、注重課外活動。恰當的利用課外活動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找到友誼和自信心,減輕心理壓力,培養健康心理。實驗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中小學生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等方面的健康水平顯著高于常人。體育鍛煉能改善心理環境,增進心理健康,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

總之,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要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讓他們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快樂陽光的度過青春期,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的積極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曉文.學生自我發展心理學探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劉益民等.心理學[M].科學出版社,2000.

[3]張大均.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篇10

關鍵詞 青少年,心理健康,個性素質,發展狀況。

分類號 B848.9

1引言

個性是個體在先天與后天各種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直接影響著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1]。無論是眾數原則下的心理健康標準還是精英原則下的心理健康標準,都把具有良好的個性素質作為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素質是當前心理健康普遍追求的目標。

目前關于人格特點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中,我國學者更多的是用幾個經典的人格測驗,如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16PF)、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問卷(EPQ)等,與一些常規的心理健康測驗,如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心理健康診斷問卷(MHT)、心理健康調查量表(PHI)等相組合進行調查研究。借助這些組合問卷經過一個時期的研究,關于個體人格特點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有了一些研究結果:我國學者王渭玲、汪勇研究證實,EPQ三個人格維度中,精神質和神經質人格者與心理健康9個因子相關顯著,精神質和神經質人格對心理健康影響較大;性格內外向性與心理健康9個因子不存在相關性,對心理健康影響較小[2]。胡蕓、李文虎、鄧穩根用EPQ對中專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特點的調查表明,外向、情緒穩定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內向、情緒不穩定的人[3]。

但以上研究多為小樣本的現狀調查和影響因素的零散研究,缺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個性素質整體結構的探索,而且測量工具的本土化較差。根據“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課題組的定義:“心理健康素質是個體在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和身體特點。這些心理品質和身體特點影響或決定著個體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并進而影響著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4],該量表的編制者認為:個性是一個相當龐雜的心理結構,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滲透在其他各種心理現象之中;反映在心理健康素質的結構當中就表現為個性素質,這種素質不僅是個性結構的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心理健康素質的組成部分[5~7]。其所確定的青少年個性素質的結構集中體現在個體的態度和現代特征方面,不僅為心理適應提供了積極的條件和準備,而且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診斷以及對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方法與程序

2.1被試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華東、華北、中南、西南、西北、東北等不同行政區域所屬的23個省市、自治區選取了51399名青少年為調查對象,以同時滿足年級、性別、專業、家庭來源、家庭收入、學校性質等15個背景變量為標準進行嚴格篩選,獲得有效樣本44063(有效率85.70%)例。其中男性21245(48.20%)人,女性22818(51.80%)人;來自城市20569(46.70%)人,農村23494(53.30%)人;重點學校15737(35.70%)人,一般學校28326(64.30%)人;獨生子女19626(44.50%)人,非獨生子女24437(55.50%)人。平均年齡為15.39±2.74歲。調查對象年級分布如表1所示。

2.2調查工具

采用鄭希付、宮火良編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個性素質分量表》。該量表共有44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制:1~4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較符合”、“完全符合”。量表包括7個因子:①內外傾:得分高意味著個體對周圍的人和事具有較強的接納性,在生活中表現為開朗,有較強的交往能力等。②意志:分數越高表明個體在目標完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自我約束能力越強,越能夠有意識地支配行為并克服各種困難。③冒險:得分越高說明個體具有越強的冒險精神,具體表現為較強的挑戰意識和對周圍事物的探險欲望。④樂觀―悲觀:高分意味著個體常常能夠以樂觀的態度和感情基調看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發生的事情。⑤責任:得分高者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對分內的事情總能盡職盡責地完成。⑥耐挫折:該因子反映的是共同應付在挫折情境下所產生的煩惱、困惑、焦慮、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的能力,分數越高說明其耐挫折能力越強。⑦獨立:該因子涉及的是個體日常生活中行為和思想的獨立性,得分越高說明獨立性越強。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個性分量表與適應量表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即良好的個性素質有利于個體的適應與健康。除獨立因素的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0.59外,該量表的其余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均在0.7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66以上。該量表的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效標關聯效度和實證效度經研究均取得了較理想的結果。

2.3數據的統計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對研究對象所得原始數據進行錄入、整理,對數據進行基本的統計分析。本研究所采用的統計分析方法主要為方差分析。

3結果

3.1青少年內外傾維度的發展特點

經統計分析表明,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9.095,p

3.2青少年意志維度的發展特點

經統計分析表明,意志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顯著,F(7,44055)=560.865,p

3.3青少年冒險維度的發展特點

經統計分析表明,冒險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顯著,F(7,44055)=93.728,p

經統計分析表明,樂觀悲觀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顯著,F(7,44055)=78.581,p

3.5青少年責任維度的發展特點

經統計分析表明,責任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顯著,F(7,44055)=39.783,p

經統計分析表明,耐挫折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顯著,F(7,44055)=34.512,p

3.7青少年獨立維度的發展特點

經統計分析表明,獨立維度的年級主效應顯著,F(7,44055)=30.439,p

4討論

從44063名被試的描述統計來看,各個年級個性素質各個維度的平均值及95%的置信區間,普遍偏高。這說明我國青少年大部分報告自己的個性素質比較好。分析原因可能與近年來政府部門三令五申地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無關系,同時與教育領域近年提倡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的素質教育密切相關。盡管通過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心理健康教育及素質教育成績斐然,還應看到我國青少年個性素質各個側面發展不平衡的狀態。

此次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個性素質各個維度在年級發展上的大體趨勢表現為:在內外傾維度上,小學五年級外傾程度較弱,至初二逐漸外傾,初三達到最外向,高一至大學逐漸變得外傾程度較弱;在意志、責任、耐挫折、獨立維度上,小學五年級得分較高,從初中呈下降趨勢,高中前半階段繼續下降,高中后半階段到大學又逐漸回升;在冒險、樂觀悲觀維度上,小學五年級得分較高,從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學階段依次遞減?,F就個性素質各個維度在年級發展上的趨勢分析如下:

首先,就本量表的內外傾維度而言,小五至初中逐漸外傾,初三最外傾,高中以后外傾程度較弱。原因可能為:小五至初三以前,隨著青少年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與社會接觸的增多,個體熱衷于探索其周圍的事物,包括學習方面的、人際方面的、身體方面的等等,表現的較為外傾、貌似成熟;經過青春期的劇烈動蕩,初中生個性發展中的身心不平衡性、極端性、矛盾性特點由凸顯變得緩和,個體更渴望探求自身內在的發展特點,不僅如此,高中以后個體漸漸對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及人生的意義進行思考,因而外傾程度較弱。

第二,就本量表的意志、責任、耐挫折、獨立維度而言,小五的得分依次高于初中、高中前期,而高中后期至大學逐漸回升。原因可能為:隨著青少年閱歷的豐富,個體的自我意識水平逐漸提高,對自己的認識更加客觀,尤其是經過初、高中階段的積累、沉淀后,在高中后期至大學逐漸提升,從而意志增強,責任、獨立、耐挫折水平提高,呈現個性素質總體的回升。因為個性素質的成熟不是憑空而來的,與社會化的程度,即個體的閱歷及生活的歷練分不開的。因此,我們推測低年級的高分也許是不成熟的高分,經不起時間的檢驗而勢必下降的;而高中后期至大學的高分則是成熟的高分,是經得住歲月的考驗而節節攀升的。

第三,就本量表的冒險、樂觀悲觀維度而言,小五至大學的得分依次遞減,可能的原因為:個體從小五、初中、高中到大學,其社會化程度逐步提高,個性也相應地逐漸趨于成熟;隨著所受教育年限的增長,個體由家長、教師的他律性逐漸向自律性過渡,當初不知深淺的冒險,所謂的初生牛犢不畏虎,以及盲目的樂觀傾向漸漸消失,代之以更理智、客觀地看待人生。所以,某種程度上,低年級的高分恰恰反應了其社會化程度低、不成熟的一面,而高年級的低分則正好表現了其社會化程度高、成熟的一面。

另外,從描述統計來看,各個年級相差的分數不是很大,盡管有統計學的意義,但現實的或臨床的意義也許只是量的區別,并無質的差異。加之國內目前關于青少年個性的研究大都是橫斷面的研究,縱向比較較少見,尤其是年齡跨度從小五至大學的更為罕見,而個性的發展及影響因素是極為復雜的。因此,在各個維度的表現的解釋上可能掛一漏萬,還不全面。

5結論

青少年個性素質總體狀況良好,個性素質各個維度的發展有各自的特點。在內外傾維度上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外傾程度較弱,至初二逐漸外向,初三達到最外傾,高一至大學逐漸變得外傾程度較弱。在意志、責任、耐挫折、獨立維度上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得分較高,從初中階段開始呈下降趨勢,高中前半階段繼續下降,高中后半階段到大學又逐漸回升。在冒險、樂觀悲觀維度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得分較高,從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學階段依次遞減。

參考文獻

1 李雪平. 對心理健康標準的解析. 華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版), 2004, 5: 104~107

2 王渭玲, 汪勇. 276名醫科大學生應對方式、人格與心理健康調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7(2): 118~119

3 胡蕓, 李文虎, 鄧穩根. 影響中專生心理健康狀況若干因素的相關研究.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5, 13(1): 54~56

4 沈德立, 馬惠霞. 論心理健康素質.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4, 2(4): 567~571

5 梁寶勇. 關于心理健康素質及其結構的思考.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4, 2(4): 577~581

6 張大均, 馮正直.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概念和結構初探.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4, 2(4): 582~585

7 江光榮, 柳, 黎少游等. 國內外心理健康素質研究綜述.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4, 2(4): 586~591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A STUDY OF THE ADOLESCENT PERSONALITY QUALITY DEVELOPMENT

Xue Yunzhen, Liang Baoyong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