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治療范文
時間:2023-03-22 15:51: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康復治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康復醫學是促進殘疾人康復的醫學學科,是綜合和協調地應用醫學、教育、職業、社會、工程等各種措施,對病殘者進行訓練,減輕患者身體、心理、社會功能障礙,達到重返社會的目的。
康復醫學起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首先開展了對受傷士兵的訓練,幫助他們繼續戰后生活和工作。后來康復醫學逐漸成為了一門獨立醫療學科。
康復醫學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用物理因子及方法來診斷、治療、預防殘疾及疾病,消除或減輕肢體和心理功能障礙,使殘留的肢體功能發揮出來,盡可能在肢體、精神、職業、社會等全方面得到康復??祻歪t學與其他醫學科不同處還包括,它強調心理功能的康復,不僅在身體上,也要在精神上也得到康復,在醫學科技取得飛步進展的今天,患者已經不只滿足存活,更要求提高生存質量和意義。這就決定了康復治療必須針對的問題:訓練殘病者適應環境和改變殘病者周圍環境。具體可分為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醫學康復是患病急性期用醫療手段促進患肢功能恢復或代償;教育康復則主解決青少年患者的教育持續等問題;職業康復顧名思義是相對于殘疾人的自立就業;社會康復是有關民生,主要解決殘疾人重返社會將遇到的社會問題。
以下以中風患者為例,說明康復治療的具體事項。
中風病,老年人多發,近幾年發病有年輕化趨勢,病人90%會留下后遺癥,如:口眼偏斜、舌強語蹇、半身不遂等,中風患者為避免以上不良后果的發生,就要進行康復治療。
1 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機:中風病人度過了危險期,就進入康復鍛煉階段了。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48小時、腦出血病人在發病后7天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床旁康復治療,主要是良肢位的擺放等。進一步的系統康復在腦梗死的病人,發病后5-7天,腦出血病人,發病后半個月左右開始。
2 康復治療的具體作用:促進癱瘓肢體的功能恢復,阻止癱瘓肢體的攣縮,防止廢用綜合征出現,為步行創造條件;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避免骨質疏松癥發生;促進患者自理能力恢復,產生康復信心,以積極的身心狀態更好地配合康復訓練。
3 康復治療的具體方法如下:
3.1 運動療法:康復訓練最重要的方法,主解決患肢的肌力、
肌張力問題。包括肌力增強訓及各個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3.1.1 肌力增強訓練:康復訓練的第一步,肌肉收縮的力量為肌力,
是運動的基礎,具體訓練方法有等長運動和等張運動,等長運動是利用肌肉的等長收縮來進行肌力增強訓練,進行等長運動康復時,肌肉收縮力很強,能引起心率及血壓的變化,患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病人,要避免高強度的康復運動量;等張運動,是用最大肌力的12以上和以下阻力,分別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之訓練。
3.1.2 關節活動度的訓練:肌肉牽張是涉及到活動范圍的功能活動訓練,保持柔韌性,要方式有,康復技師幫助的被動運動,和病人主動參與的主動運動兩種。尤其是癱瘓肢體被動運動,是預防肌肉和關節攣縮、活動受限、減少因肌肉粘連引起疼痛的主要方法。
3.1.3 吞咽功能治療:構音障礙、吞咽障礙的患者,要進行言語和吞咽治療。
3.2 其他物理治療:電療法、光療法、磁場療法、超聲波療法,還包括熱傳導療法和冷療法等。均有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免疫功能,促進炎癥吸收消腫作用,還可以鎮痛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組織再生以及提高肌腱的伸展性,減輕關節僵硬等作用。多方面的作用使神經功能逐步恢復,肢體缺失功能重建。
3.3 作業療法:是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根據患者手功能的恢復情況,針對性的設計適合個體的作業訓練方案, 訓練患者自己吃飯、穿衣、二便等生活自理能力。作業訓練主要分為二個部分:
3.3.1 減輕手指的屈曲痙攣訓練:腦中風患者手功能障礙97%表現為屈曲痙攣狀態,康復師治療時將患者的腕關節、手指各個指間關節伸展開,處于負重位置,并將屈曲痙攣的五指加以重力牽引,肌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給予適量的抗阻力運動。如保持腕關節的稍微掌屈位置,進行手指的伸展運動;保持腕關節的稍微背伸置,進行手指的伸展運動;在肩關節前屈位置,同時要肘關節屈曲位置,進行手指伸展運動等。
3.3.2 手部矯形器的運用:根據腦中風患者手腕及手指屈曲痙攣狀況配備手部靜態矯形器。
3.4 傳統康復治療:主要有推拿療法和針灸療法,這兩種療法可緩解肢體拘攣、行氣活血通絡,根據患者病情及年齡的不同配以相應程度的特色治療方案,可有效促進肢體缺失功能康復。采用西醫康復治療技術結合中醫針刺推拿和中藥湯劑治療本病更是效果顯著 。
3.5 心理治療:中風患者中抑郁、焦慮的發生率很高,心理治療對提高生活質量很重要。
3.6 康復工程:對有關節畸形、生活自理有障礙的患者進行矯形器訓練和生活器具的制作及使用方法的訓練。如:殘疾患者使用的碗、筷子、湯勺等。
4 康復訓練的方式包括:
4.1 康復技師和患者一對一的訓練:一個康復技師面對一個
患者,進行手把手訓練,以增加康復有效率,主要起到治療和保護的雙重作用。
4.2 一個康復技師和對數個患者的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是針對
相對殘疾稱度較輕的患者,這種活動形式使具有相似運動水平的殘疾者,在相同的康復作業訓練中,可以互相競賽、互相激勵。
4.3 患者獨立的活動: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應該有患者每日進
篇2
[關鍵詞] 康復治療;醫學倫理;康復評定
[中圖分類號] R05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11(b)-144-02
隨著康復治療越來越被廣大功能缺損的患者及家屬所認同,患者往往到了后期仍然要求進行康復治療,由于目前康復治療師相對缺少,不能滿足現有的功能缺損患者的需求。就我院來講,我院現有神經內、外科床位數為233張,床位使用率在85%,其中很多患者都需要進行康復治療,而我院康復醫學科的治療師僅有10名,而且有很多患者在進行過康復治療后不愿終止,有很多患者都得不到及時的康復治療。因此,從醫學倫理角度上講,更應該將有限的資源應用到更有價值的早期患者身上。筆者通過對我院康復醫學科進行治療的偏癱患者不同時期進行評定、治療、再評定,觀察康復治療對偏癱患者不同時期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康復醫學科治療的偏癱患者60例,其中,急性期治療組24例 (男18例,女6例),后期治療組(病程半年以上)19例(男15例,女4例),后期非治療組(病程半年以上,經康復治療3個月后停做3個月以上)17例(男11例,女6例),年齡32~74歲,平均(52.0±4.5)歲,意識清楚,經頭顱CT、MRI掃描證實并以改良Barthel指數(MBI)及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存在明顯神經功能缺損。
1.2 方法
將上述前二組患者治療前用ADL及FMA運動功能量表進行評定,之后經過治療師3個月運動療法及作業療法的治療,然后再進行評定。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表1)。另外,將后期非治療組在治療終結時及終結后3個月用ADL及FMA運動功能量表進行評定,觀察康復治療后患者的運動功能是否有變化(表2)。
1.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對上述兩個試驗方案進行對比,觀察療效,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偏癱患者的早期治療組與后期治療組對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早期治療組與后期治療組的療效觀察(x±s,分)
后期非治療組在治療終結時與終結后3個月后對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表2 后期非治療組在治療終結時與終結后3個月的療效觀察(x±s,分)
由上可知,①早期康復介入對偏癱患者更有價值。②后期康復介入對偏癱患者仍然存在著價值。
3 討論
康復醫學的倫理問題幾乎沒有受到重視,僅有一些文獻可供參考[1],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領域,康復醫學的重點在于獲得醫學團體的認知和接受[2]??祻吐灾委煹奶卣魉坪跞狈ζ鹚阑厣闹委熜Ч??;颊叱3P枰喾N專業人員長期治療,其中沒有任何一個專業對患者有倫理責任??祻徒逃陀柧氄n程也沒有向學生強調倫理問題意識,康復專業人員常在實踐過程中面臨道義問題,一個單一的道德原則例如自主和慈善尚不能包括道德的全部涵意??祻腿藛T必須盡量整合沖突各方的道義責任并按需要先后有序。道義的本質不同于法律、技術、宗教和政治。道義是強調什么是需要的,而不是什么是可能的或者是法律上允許的。在進行道義決定時并不多考慮常規做法、用費和便利性。倫理原理中的德行原理和自原理間存在著明顯矛盾,前者要求以患者的最大利益為中心,后者要求尊重患者的選擇[3]。當康復治療師面對著早期和后期的偏癱患者時,因倫理的關系,很難作出選擇,尤其在想終止后者的治療時,往往受到患者家屬的干擾,當患者的治療到一定階段時,再經過治療可能收到的效果甚微,卻需要患者及家屬花費很多的費用,應終止其治療,而將治療機會轉向偏癱早期患者,因后者的權利,使早期患者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4]。另外一項調查結果[5]顯示,雖然偏癱后期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收效不如早期偏癱患者,但由于得不到正規的康復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運動功能卻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這些患者中,筆者觀察到ADL或是FMA評分在80分以上的患者功能下降不明顯,而評分在80分以下,尤其是評分在60分以下的患者功能下降較為明顯。對道德價值觀取向于誰,到底仍如何去做,我們感到十分困惑。
康復專業工作者將在今后幾年面臨重要的道義挑戰。我們在必須努力保證優良服務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在當今經濟為主導和科技高度發展的情況下患者能否得到同情和尊敬。應該特別注意專業人員的素質、方式方法、敏感性和每天的實踐過程。專業人員是否能應對個性不同的患者以及他們如何傾聽患者的感受和與患者溝通,比治療更重要,上級主管部門應在相應的規章中強調信任和感覺舒適的條款。
[參考文獻]
[1]Haas JF. Ethics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 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67:270-271.
[2]De Lateur BJ. Fostering research in the physiatrist’s future [J]. Arch Phys Med Rehabil,1990,71:1-2.
[3]南登,譯.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30-31.
[4]陳景藻.現代物理治療學發展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10(2):307-308.
篇3
【關鍵詞】 產婦康復;作用
產婦產后生殖系統、乳房、腹壁者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心理處于情感脆弱階段此期產婦身體功能恢復的好壞關系她們一生的健康與幸福。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是通過電極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低頻、脈沖刺激,調節人體內環境,并通過局部物理作用達到臨床治療效果。
1 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可促進產后乳汁分泌、乳腺管通暢及子宮恢復
產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社會角色的轉變,產婦的心理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各種生理、心理、經濟和社會因素都影響產婦的乳汁分泌。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在產后催乳、乳腺管疏通中的作用很大。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通過電極對產婦乳房內部進行低頻脈沖刺激,能夠模擬嬰兒吸吮,作用于乳房,使乳房結締組織產生運動,帶動,調節神經反射功能,反射性地促進泌乳素及催乳素的分泌;同時改善微循環,使乳腺管通暢,使乳房腫脹、乳汁淤積情況得到改善。在催乳的同時可刺激子宮收縮,加速惡露的排出,有利于產婦的恢復。
2 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對產后、術后尿潴留的作用
產后、術后由于心理、麻醉、疼痛及等因素
的改變極易形成尿潴留。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的脈沖電刺激可促使腰骶部盆腔肌肉和筋膜產生規律性收縮運動,帶動膀胱肌肉節律運動,解除膀胱肌麻痹,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膀胱收縮功能復原,恢復自主排尿。
3 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對產后、術后子宮復舊及產后恢復的作用
將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的電極片置于產婦骶尾部,電極產生的低頻脈沖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由于臥床壓迫局部引起的不適,減輕產后疲勞,緩解腰酸背痛。調整內臟植物神經,促進早排氣、排便,排氣時間一般可提前10~20 min,恢復正常飲食較早,保證充足營養,體力恢復快。同時還促進盆底組織恢復、減輕產后會陰腫脹、對側切疼痛及產后痔瘡有一定療效。
篇4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藥物治療;早期康復指導;護理
急性腦卒中俗稱中風,臨床上又稱作急性腦血管意外,起病急,發展快,其特點是發病率高、致殘率高、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近年來隨著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與進步,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早期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可以促進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康復[2]。本文總結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方法及早期康復指導體會,旨在為臨床治療腦卒中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依據?,F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本院住院確診的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20例,診斷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急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 [3], 入院后均給予頭顱CT 、MRI 檢查, 首次發病, 且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多器官的器質性病變。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性38例, 女性22例;年齡44-75歲,平均(54.1±5.31)歲;起病后1-5 h入院, 平均(2.2±1.5)h。對照組中男性29例, 女性31例;年齡43-78歲, 平均(53.7±4.78)歲;起病后0.6-6h, 平均(2.1±1.3)h。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起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常規藥物治療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其中腦梗死患者給予依達拉奉30mg+0.9%氯化鈉250ml靜滴,2次/d,奧扎格雷鈉80mg+0.9%氯化鈉250ml靜滴,2次/d,腸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口服;腦出血患者給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30min內滴完、利尿劑呋塞米20mg靜脈推注,用以減輕腦水腫;兩組均給予胞二磷膽堿營養腦細胞、奧美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補充鉀、鈣等糾正電解質紊亂以及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
1.2.2 早期康復治療 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早期采取康復治療。(1)患者臥床時,讓患者的肢體處于功能位:側臥時在患者胸前放一枕頭起支撐作用,舒展肩部,上肢抱枕自然屈曲,仰臥時將患者臀部用橡皮圈墊高,膝下放一軟枕,使髖部和膝蓋自然向前屈曲;(2)定時翻身:一般每2h為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時動作要輕柔,最好軸線翻身;(3)輔助患肢關節的被動活動: 一般從小關節開始,進行適當的屈伸及旋轉動作,力度適中,以患者無疼痛感為宜;(4)早期體能訓練:患者意識完全清醒后, 指導患者進行運動訓練(如翻身、坐起)、平衡訓練(如站立、步行)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如自己穿脫衣服、上廁所、洗漱、吃飯等),訓練時間每天2 次,每次30分鐘。訓練過程中隨時監護,以防摔倒等意外情況發生,并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及完成質量。
1.2.3心理護理 腦卒中起病急,發展快,家屬及病人都難以接受,常常表現出焦慮及恐慌心理。醫護人員在治療的同時, 要主動就患者的病情及時與患者和家屬交流溝通, 講解疾病的一般知識,告之治療措施和護理對策,解除患者及家屬心理上的顧慮, 讓他們能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就腦卒中康復治療的相關內容進行健康教育, 鼓勵患者高質量完成康復訓練,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和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4]進行評定,運動和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 )[5]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檢測,檢驗標準: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70.0%,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差異具有顯著性(P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n(%)]
2.2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平衡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平衡能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評分均有提高,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64.75±17.04)、運動平衡能力(74.8±1.6)明顯高于對照組 (P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平衡能力比較(±S)
3討論
隨著醫學的發展,急性腦卒中的患者經過及時藥物搶救后,生存率已經明顯提高。但如何降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一直是困擾醫學界的一個難題[6]。
本研究在治療急性腦卒中患者的過程中,觀察組在常規采取藥物治療的同時,及早進行康復指導治療,并配合積極的心理干預,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現在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和平衡功能評分上,觀察組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治療急性腦卒中患者,在積極進行藥物救治的同時,早期合理的進行階段性康復治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癥狀,促進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薇.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康復的影響. 中國醫學工程,2012,20(9):148.
[2]宛豐, 呂衍文. 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研究.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2, 19(1):53-54.
[3]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381
[4]Katz S,Ford AB,Moskowitz RW.Studies of illness in the aged.JAMA,1963,185(12):914~919.
篇5
【關鍵詞】老年人;急性垴卒中;社區;康復指導
作者單位:530011廣西中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
腦卒中是我國的多發病,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約150萬人,每年死于腦卒中者約100萬人,幸存者約500~600萬人,其中約有70%~80%遺留不同程度的殘疾(一組資料顯示,生活不能自理者高達42.3) 1],不但患者非常痛苦,其家庭和社會的負擔也十分沉重。為此,開展腦卒中康復,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選取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間初發腦卒中且病情穩定重返社區的患者13例,其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楚,自愿接受康復訓練,同時患者家屬亦積極配合治療。入選患者在本研究開始前,均未給予系統的社區康復治療,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52~84歲,平均(69.24±8.39)歲;腦梗死27例,腦出血13例;從起病至開始社區康復時間為1~8個月,平均(3.62±2.60)個月。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急性期均經神經內科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生命特征穩定后開始綜合康復治療(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和心理輔導)。
1.2.1 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根據患者障礙情況采用主動與被動訓練。先作被動運動,方法是術者一手握住患側關節近端,另一手握其肢體遠端,緩慢活動關節,達關節最大活動度或引起疼痛時為止,每日3~4次,每次時間逐漸延長,同時指導患者自行用健手握住患手作患側肢體的被動運動。待癱瘓肢體肌力有所恢復。即可指導進行主動運動,如仰臥伸手、抬腳、大小關節屈伸轉動,逐漸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繩、提物等運動,逐步提高肌力和關節功能。并進一步訓練手的精細動作如抓握、捻動、扣扭扣、用匙筷、翻書報、編中國結、剪報等以提高生活技能。并對作業治療成果進行評比展示,把腦卒中的社區康復活動融入到趣味活動中。
1.2.2 心理治療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療程長,見效慢,患者常有焦慮、抑郁、煩躁、缺乏自信等心理特點,全面細致的解釋病情,讓患者認識到自己的病情,給患者支持和鼓勵,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為此我們采用作業、閱讀、文藝等心理治療法,耐心引導、熱心關注,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心理上接受治療,使患者和家屬主動參與康復訓練。
1.3 評定方法運動功能評定采用簡化FuMeyer評價(simplified FuMeyer assessment,FMA) 2],滿分為20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采用改良Baa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分,滿分為100分。每位患者出院時進行第1次評分,第4、12周進行第2、3次評分。
2 結果
經過社區康復治療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了顯著的改善,患者基本能實現生活自理,有各種自卑心理的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截至于2010年12月,共有40例腦卒中患者完成社區康復,其中顯效28例,有效9例,無效3例。
3 討論
腦卒中所致偏癱在臨床上很常見,很多患者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經搶救后生命體征平穩,便回家等待自然恢復。但因缺乏基本的康復知識,錯過最有利的康復時機3]。社區康復可為此類患者提供既經濟又有效的治療環境。對肢體癱瘓伴有多種慢性病的重癥患者,勸其進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被動及主動功能訓練;對行動不便的輕癥患者,建立家庭病床,社區醫生定期到家中進行康復治療;對病情基本穩定的患者,組織起來參加社區組織的小組活動。
社區康復鍛煉所設計的動作應簡單、規范和易學,而且要取得家庭的支持。由于大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需長期看護,患者的依賴性和被動性增強,此時,家人的陪伴、鼓勵和督促有利于加快功能恢復的進度。并要使患者及家屬有足夠的認識,樹立信心和耐心。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早期積極正確的康復治療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有力保證。發病后3~6個月,尤其是3個月內的康復訓練是最理想的選擇。在這個時期,通過運動再學習,使得大腦功能重建,達到身體各部分運動功能的協調,從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參 考 文 獻
[1] 賈子善,呂佩源,閂彥寧.腦卒中康復.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篇6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0)04―0080―01
面癱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面神經病損所致的面肌癱瘓。中醫又稱“唱僻”,現代醫學又稱“面神經麻痹”,臨床以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多見,主要表現為額紋消失,眼瞼閉合不全,口角歪向健側,食物滯留齒頰之間?;紓缺谴綔献儨\或消失。早期治療過程中良好的護理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對避免或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有積極作用,現將面癱的康復治療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院針灸推拿科2005年3月~2009年9月共收治面癱患者156例,其中男9z例,女64例;年齡在6~88歲之間;發病時間最短2h,最長3個月;單側患病154例,雙側患病2例,排除腦部疾患所致的中樞性面癱及腫瘤、外傷引起的面癱。
2 康復治療方法
2.1 針灸治療取主穴迎香、太陽、翳風、攢竹、絲竹穴、牽正、承漿、頭維、上星、下關、顴、人中、風池、曲池、合谷、太沖、地倉透頰車、陽白透魚腰、四白透迎香,每次取主穴4~6個,根據不同證型適當加減,本病發病初期(1周內)炎癥尚處于發展階段,宜取穴少,輕刺激或等待1周后開始針刺治療,恢復期可用Sm2~IOA型脈沖電針機用連續波加強刺激,每次留針30min,每天1次,7d為1個療程。
2.2 手法治療 人體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經脈的血氣,皆上注于頭部。推、揉、點、按等方法,可以調整氣血,疏通經絡,使經絡通而癱瘓的面部肌肉功能恢復正常,另外,面癱患者一側肌肉癱瘓,健側肌肉失去對患側肌肉的牽拉控制,健側運動過度,使雙側不平衡加劇,用手控健側面肌運動,可有效抑制代償動作出現,促進恢復。方法:①先用熱毛巾熱敷面部3~5min,將按摩膏均勻輕涂患者面部,患者取臥位,按摩雙側,患側用興奮性手法,健側用抑制性手法。②四指合攏,用指腹從人中。承漿分別推向患側顴髂,由頭維推向魚腰各5~8次。③用一指禪法順著肌肉走向由鼻翼向耳后側、由人中向顴、由承漿向顴、由上至下、從中間到兩邊各揉推5~8次。④用雙拇指點按太陽、四白、下關、頰車、地倉、迎香、顴、人中、承漿等穴各50次。⑤一手用按壓法控制健側面部運動,另一手輕叩患側面部各肌肉。同時鼓勵患者做閉眼、聳鼻、示齒、努嘴、鼓腮等表情肌的訓練,每個動作訓練10~20次,每天2~3次。⑥雙手輕叩雙側顏面部結束治療。
2.3 穴位注射取下關、地倉、顴髂等穴注射,用2,5 mL注射器抽取維生素B1、B12注射液各1mL,消毒皮膚后垂直進針,有針感后推藥液0.5mL―1mL,每次選2個穴位注射,隔日1次。
3 護理
3.1 情志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于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遺癥,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患者情緒穩定,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3.2 眼部護理由于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非常重要,應減少用眼,急性期注意休息,盡量避免外出,必要時應戴墨鏡,同時滴有、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藥水,睡覺時涂抹抗生素眼膏,蓋滅菌沙布。
3.3 面部護理將生姜末撒于患側面部,再用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有溫經、祛風作用,每日2~3次,每次30min,然后給予面部按摩。教會患者自行對鏡做皺額、閉眼、聳鼻、示齒、鼓腮等動作,并囑患者嚼口香糖、吹蠟燭、吹口哨等,以增強面部肌肉康復。
3.4 飲食調護發病初期,患者因咀嚼不便,進食量減少,可造成潛在營養失調,故應加強飲食護理,將食物放在健側舌后方,細嚼慢咽、少食多餐,另外,補充鈣及維生素。對面癱病人很有益處,鈣不僅能對骨骼和智力有益,還能促進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功能正常,B族維生素,能幫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因此要多囑患者食用含鈣、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排骨、蛋黃、奶制品、香菜、蝦皮、冬瓜、菠蘿、葡萄等。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忌煙酒。
3.5 出院指導①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睡眠充足;②慎起居,避風寒,注意面部保暖,外出時輕揉面部、耳后、頸部,增強御寒能力;③告知患者本病的常見誘因,發病時的常見癥狀,并指導患者掌握一些家庭護理常識,用藥常識;④半個月復診1次,如有不適,立即復診。
4 體會
篇7
[關鍵詞] 盆底功能障礙; 產后康復; 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323.3+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3-124-01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是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其容易引起壓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脫垂[1]等 ,妊娠分娩導致盆底肌肉功能受損被認為與PFD的發生有關。我院采用盆底康復綜合性治療方法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取得較好療效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產后女性200例,為了讓數據更準確,全是順產患者,不包括剖宮產、吸引產和鉗產。平均年齡26.5歲(20-38歲),產后42d進行肌力分級,對產后相當數量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進行研究和評估,包括對肌力的評價、臨床癥狀的改善程度、A3反射的影響以及疲勞度的分析等。治療前常規行尿流動力學和尿常規檢查,排除下尿路梗阻和泌尿系感染引起的排尿異常。所有患者按照年齡,產后PC肌強度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兩組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盆底肌力測定
按國際通用的會陰肌力測試法(GRRUG),將盆底肌力分為6個級別,采用法國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PHENIX,法國VIVALNS公司)測定盆底肌力,把肌電位探頭放進患者陰道內,另一端連接于PHENIX肌肉刺激治療儀上,檢測患者陰道肌力的變化。當患者陰道肌肉收縮持續0s肌力為0級,持續1s肌力為Ⅰ級,持續2s肌力Ⅱ級,持續3s肌力為Ⅲ級,持續4s肌力為Ⅳ級,持續5s或>5s肌力為Ⅴ級。
1.3 方法
對照組應用陰道啞鈴訓練。將不同重量的陰道啞鈴置入陰道內,讓患者收縮陰道夾持住,訓練時從最輕的開始,通過逐漸增加陰道啞鈴重量以增強患者陰道的收縮力,方案為每次15min,1次/d,持續3個月。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法國Phenix USB4低頻神經肌肉治療儀(高級智能型),以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電極大?。宏幍离姌O長13cm,直徑2cm;技術參數:電流0-50mA,頻率15-85Hz,波寬200-500us。治療刺激電流最大強度:以患者有刺激感覺而無疼痛感為準。生物反饋治療依據反饋信號主動調整收縮部位、力度等,記錄治療前后盆底肌最大收縮力,根據不同患者盆底肌力情況及每次訓練情況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及訓練難度,刺激時間每次15-25min。對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高頻率的電刺激,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使用低頻和高頻交替的混合性電刺激。1-2次/周、每個療程15次。所有患者均無陰道電極使用禁忌證。所有患者治療結束后3個月門診隨訪患者肌力改善情況,并追蹤觀察6個月。
2 結果
隨訪顯示,經過康復治療,兩組患者PC肌強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產后尿失禁現象和性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其中治療組Ⅲ度患者減小至11例,相比對照組(25例)有顯著性差異(P<0.05);Ⅴ度患者增加至51例,相比對照組(29例)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兩組PC肌療效統計(n=100)
注:組間比較*P<0.05,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彈性纖維是盆底結締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女性盆底肌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賦予組織器官彈性,彈性蛋白作為構成彈性纖維的主要成分參與組成細胞外基質。分娩時產道的擴張,以及難產、胎兒頭圍偏大、產程延長、產鉗操作等,可使盆底肌纖維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受到不可避免的牽拉,膀胱尿道后角發生改變,部分尿道橫紋肌失去神經作用,盆底肌支持組織削弱[2]。彈性纖維的重塑及其相關成分的變化對維持女性盆底結構和功能的完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產后盆底肌肉強度下降,不僅容易導致產后尿失禁,還伴有尿急、尿痛等,并且盆地肌肉松弛會造成對興奮點的敏感下降,影響產后性生活質量,因此產后盆底肌肉的訓練顯得尤為必要。
底肌訓練也稱Kgel運動,是指患者有意識地對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通過自主的、反復的、有節律的收縮陰道、尿道口、周圍的肌肉,增加盆底肌的緊張度和收縮力,改善盆底肌的血液循環和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促進盆底肌的張力恢復和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喚醒部分因受壓而功能暫停的神經細胞。女性妊娠期及產后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對防治尿失禁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認同,Wilson等[3]通過研究發現,產婦進行產后盆底鍛煉可有效降提高PC肌強度。
傳統的陰道啞鈴訓練由于其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因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患者的PC肌本身強度狀況,以及產后恢復情況,有時候效果并不佳,尤其是重度患者。因此,有必要引進新的治療方案。我們采用法國Phenix USB4低頻神經肌肉治療儀,以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尿失禁的確切機制仍未完全闡明,現在多認為是通過以下途徑起作用[4]:①刺激經神經傳入神經纖維至骶髓逼尿肌核,抑制逼尿肌核興奮,再經盆神經至逼尿肌,抑制逼尿肌收縮。通過反復刺激,形成條件反射。②通過對神經傳出纖維的有效刺激,可提高尿道關閉壓,增強盆底肌及尿道周圍橫紋肌功能,③電刺激沖動上行至胸腰段,交感神經元收到刺激而產生動作電位,可導致β-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膀胱底松弛,增加膀胱頸的封閉性;同時還可引起α-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使膀胱頸及尿道近端收縮,進一步增加尿道關閉功能。
從臨床效果來看,治療組Ⅱ度患者減小至11例,Ⅴ度患者增加至51例,顯示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因此我們認為,對產后盆底肌肉強度欠佳患者采用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由于其可以通過生物反饋機制來靈活,實時調控治療進程,針對性更強,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蘭,郎景和.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防治策略[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 42 (12):793- 794.
[2] 王曉光,裴兆輝.女性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7):575-576.
[3] Wilson PD,Herbison R,Herbison GP.Obstetric practice and 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three months after delivery [J].Br J Obstet Gynaccol,1996,103(2):154-161.
篇8
慢性疾病的康復治療(5)
一提到面神經炎,人們往往會想到嘴歪眼斜,其實,面神經炎嘴歪眼不斜,這是因為最常見的面神經損傷是周圍性的,可發生在內耳道、面神經管、中耳或腮腺區等處。但不管損傷其周圍部的哪一段,因它主要支配面部的表情肌,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面肌的癱瘓。面神經損傷可以造成一側面部表情肌完全或不完全癱瘓,使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眼裂增寬、閉眼不能,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口唇不能閉合、鼓腮漏氣及流淚流涎等特定表現。其次為感覺(主要是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覺)障礙、聽覺過敏、耳后疼痛等。而眼肌受動眼神經、展神經等支配,它們沒有損傷,眼肌不會癱瘓,故不影響眼球的運動,眼也就不會斜。
在面神經炎的病程中,如機能的恢復不完全,可發生面肌攣縮與聯帶運動。如在閉眼時,患側的口角可不自主地上提,頸闊肌收縮或前額皺起。有的病人會有鱷魚淚現象,這也和異常聯帶運動有關,系面神經炎后少見的一種并發癥。所以,患病后重要的是抓緊急性期的綜合治療(藥物和物理治療),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措施不當,往往會留下后遺癥。藥物治療包括激素、促代謝藥、擴血管及擬膽堿能神經藥等。①地塞米松0.75~1.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強的松30~60毫克,晨一次頓服,連用7~10天后逐漸減量;②維生素B1 100毫克、B12 25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可用至基本恢復為止;③地巴唑2.5~5毫克,每日一次;④加蘭它敏2.5~5毫克,肌注每日一次,還可配合其他一些神經營養藥物。早期的物理治療極為重要,千萬不要聽信社會上傳說的外敷烏龜血、芥末面等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療法。針灸也最好在發病一周后再考慮。急性期(1~2周)的物理治療可采用微米波、超短波、紅光等溫熱療法和藥物離子導入等治療?;謴推冢?周以后)物理治療的目的是提高神經的興奮性,消散慢性炎癥,促進神經、肌肉的功能恢復,可用低頻脈沖電療法,如間動電、感應電及電興奮刺激等,根據病情具體分析和采取科學的綜合治療,必會取得極佳的療效。
篇9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肢體;康復治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5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162-02
腦卒中,是指突然發生的,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腦功能障礙,并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或引起死亡的臨床綜合征,他包括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1]。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多發病,近年來有所上升。此病致殘率高,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隨著現代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肢體功能恢復已成為病人及家屬的迫切要求。為了減少和解除傷殘病的痛苦,迫使我國康復醫學迅速發展。
1 臨床資料
對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為6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訓練,經頭顱CT檢查確診腦出血4例,腦梗死2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齡40-73歲,均為首次發病,發病即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活動障礙,經過14-120天的康復訓練,均取得滿意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患側肢體的肌力。
2 康復治療要領
2.1 康復評定
2.1.1 評定內容 全身狀況的評定,包括年齡、一般情況(意識、智力、言語、心理)、合并癥、既往史、主要臟器功能狀態、肢體功能障礙程度;患者文化程度、家庭條件、居住環境等狀況;常用Brunstrom偏癱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定肢體功能,見表1。
2.1.2 康復目標 近期目標,從執行開始到最近一個月要達到的。遠期目標,及通過系統的康復治療,最終恢復到什么情況,如獨立生活、部分獨立、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祻湍繕说闹贫ㄒ虿∪说木唧w情況而定。
康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謂“欲速則不達”,只有患者積極主動的參與和家屬的大力支持,康復訓練才能完成取效。
2.2 治療原則
2.2.1 盡早進行,原則上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即可進行康復治療,腦梗塞3天左右,腦出血兩周后開始。
2.2.2 康復的實質是“學習、鍛煉、再鍛煉、再學習”。
2.2.3 腦卒中后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傷是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得以代償:沒受損的系統通過“學習”代替受損的功能;全腦分擔了受損系統功能,這種代償可以通過“鍛煉”來建立。
3 康復治療
3.1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通過運動的方法,治療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個人的活動能力,增強社會的適應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偏癱肢體康復運動療法主要包括,維持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增強肌肉協調能力訓練,恢復步行功能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
3.1.1 在腦卒中早期(臥床期),主要進行早期宣教 保持正確良肢位的擺放:上肢伸展位,下肢屈曲位。
3.1.2 被動康復訓練 由近端肢體到遠端、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動作緩慢,有節奏,告知患者活動的部位、方向,然后進行2-3次被動活動,使患者體會運動的感覺,為以后的主動運動做準備。上肢訓練:協助患者上肢肩關節前伸、外展、內收、內旋、外旋向不同的方向移動,肘、腕關節屈伸,橈尺側偏移的活動、掌指關節屈伸對指、握拳、釋掌等功能訓練;下肢訓練:幫助患者髖關節屈伸、內旋、外旋、內收、外展和膝關節屈伸,足趾關節屈伸。逐漸從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早期被動訓練對大腦的可逆性有好處,如缺少有關的練習有可能發生繼發性的神經萎縮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經突觸。早期的關節被動活動是為了預防廢用性肌肉萎縮,還能保持關節活動度,防止關節粘連,且這些都是由別人幫助完成,患者沒有任何體力負擔,只會有利于患者,有利于腦功能恢復,為日后康復訓練打好基礎。
3.1.3 在腦卒中中后期主要進行主動運動 完成了早期的康復訓練就可以被動到主動鍛煉過渡,比如健肢帶動患肢,從臥床訓練到坐位訓練,從起立訓練再到站位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后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主動運動訓練,常采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
3.2 作業療法 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維持、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3]。其偏癱康復訓練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改善肢體感覺和運動功能;改善認知和感覺功能;改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學習、工作和勞動能力,達到最大的生活自理,提高生存質量的康復治療方法,是有利于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
3.3 物理治療 在患者病情穩定的情況下,依患者的具體情況而選擇。
3.3.1 電腦中頻治療儀 選擇功能性電刺激處方,刺激患者上下肢無力肌群,每次20分鐘,每日1-2次,30次為一個療程。
3.3.2 中藥熏蒸 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緩解疼痛和預防靜脈炎。每次30分鐘,每日1次,2周為一療程。
3.3.3 低頻脈沖電磁場(骨質疏松治療儀) 患者由于骨骼缺乏負重、重力及肌肉活動等刺激,使得骨質反應性增強。此外,由于長期不活動的狀況下影響內分泌系統,使尿中鈣的排泄增加,羥脯氨酸排泄增加,糞便中鈣的排泄增加[4]。最終使得大量骨鈣流失,引起廢用性骨質疏松,出現周身骨關節疼痛。低頻脈沖電磁場對運動系統中鈣鹽產生某種動力性影響,促進鈣離子向陰極側泳并沉著,從而加速組織鈣化,促進鈣沉著起治療作用[5]。從而增加患者骨量,緩解關節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30天為一療程。
3.4 祖國傳統醫學
3.4.1 電針治療 取患側上下肢穴位:肩、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血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照海、太沖等穴。每日1次,4周為一療程。每次留針20-30分鐘。
3.4.2 中藥口服 補陽還五湯加減。處方組成:黃芪30-120g,當歸15g,桂枝10g,生地20g,玄參20g,木瓜15g,赤芍20g,地龍10g,水蛭10g,全蝎3g,川芎15g,丹參20g,海風藤30g,炙甘草10g,雞血藤20g。舌苔厚膩,痰濁甚者,加石菖蒲、陳皮、半夏各15g;舌質黯淡或見瘀斑,瘀血阻絡者,加三七3g沖服。隔日1劑,每日3次,每次150ml,15天為一個療程。
4 結 語
現在腦卒中在臨床的治療中仍處于藥物治療為主,很多患者早期沒有介入康復治療,沒有把握住康復治療最佳時機,康復科醫生應與神經科醫生相互協作,為患者早期制定最佳的康復治療計劃,避免早期肢體并發癥的發生。
總的來說,接受康復治療,對患者腦卒中康復效果是很有幫助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肢體功能的恢復,減少后遺癥,改善了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功能,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且預防腦卒中再度復發,使患者盡快回歸家庭和社會起到關鍵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康復醫學與治療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 繼樹榮.運動療法技術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3] 何成奇.康復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篇10
【關鍵詞】 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 子宮恢復; 輔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1-0100-03
doi:10.14033/ki.cfmr.2015.21.051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產后的恢復時間,母乳喂養成為產婦的關心問題。產后,特別是剖宮產術后,由于創傷大,麻藥等原因會會導致產后消化系統功能障礙,對產婦的術后恢復,哺乳帶來不良影響[1]。心理方面,由于產后疲倦,術后疼痛和家庭因素使產婦產生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也會對產婦的康復和哺乳造成不利后果[2]。本次試驗針對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的100例產婦應用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實驗研究數據統計,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產婦100例,均為初次生產,單胎。產前身體狀況良好,無其他疾病史,無嚴重的產后并發癥。編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產婦50例,年齡20~42歲,平均(26.1±9.8)歲;試驗組產婦50例,年齡21~42歲,平均(26.3±7.8)歲。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體況等方面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用的按摩、熱敷、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綜合治療儀,30 min/次,
2次/d,間隔8 h。兩側清洗后墊上紗布放置治療片,強度為150~180 Hz,20 min后取下,刺激泌乳;恥骨聯合上方放置治療片刺激20 min,可治療產后尿潴留;治療片脈沖作用于產婦骶尾部,可以刺激胃腸蠕動,盡快排氣,排便。
1.3 觀察指標
(1)住院時間長短;(2)排氣時間;(3)泌乳;(4)并發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采用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住院時間及排氣時間比較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及不良反應
試驗組產婦在生產后住院康復過程中出現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有1例,對照組為5例。且在子宮恢復情況方面,試驗組速度要快于對照組。
3 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識的普及,母乳喂養成為產婦產后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母乳是一種健康,對嬰兒極為有益的天然食物,母乳中含有極易吸收的蛋白質,體積較小的脂肪顆粒,大量的乳糖,適當的鈣磷比例,還有足夠嬰兒所需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除此之外,母乳中含有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保護嬰兒避免疾病的免疫因子,其中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溶菌酶、乳鐵蛋白、補體成分及細胞成分,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極為有利。母乳中所含有的天然膽固醇對嬰兒神經系統和大腦發育是及其有益的,有研究發現,經過母乳喂養的嬰兒智力發育要高于人工喂養的嬰兒。吸收母乳的時間越長,這種智力發育上的差異越明顯。
同時,產婦生產之后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通過改良護理方式,加強溝通等方面提高產婦的心理健康狀態,本院本次實驗通過應用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進行產婦生產后的護理對比試驗,總結如下。
3.1 產后泌乳
母乳喂養在近些年來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但是往往有些產婦產后乳汁淤積,不利于母乳喂養。產后泌乳正常是在嬰兒吸吮刺激下,下丘腦接受刺激傳到的信號產生反應,分泌泌乳素和縮宮素,在激素的調節下,開始泌乳。產后由于飲食活動等受到限制,術后疼痛影響睡眠質量,還會造成情緒焦慮,會對泌乳產生不利影響[3]。利用康復綜合治療儀對進行脈沖刺激,其強度要遠遠大于新生兒吸吮,可有效對造成刺激,改善微循環,疏通乳腺,使乳汁淤積的情況大大緩解,提早泌乳達到母乳喂養保證胎兒健康[4]。
3.2 產后尿潴留
在胎兒的分娩過程中,膀胱被壓迫,會造成膀胱括約肌麻痹及黏膜水腫,鎮痛劑的使用也會對括約肌功能造成影響,剖宮產的麻醉對括約肌收縮功能的恢復也有一定限制,最終造成產后尿潴留。治療儀治療片放置在腰骶部,通過脈沖電信號刺激膀胱括約肌魚洞,使泌尿系統血液循環通暢,使膀胱收縮,促進排尿。
3.3 產后排氣
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易產生產婦肌肉疼痛,體力不支,此外產后恢復期活動受到限制,產后疼痛導致情緒緊張焦慮,會導致胃腸蠕動減慢,遲遲不排氣,排便,最后影響飲食,延遲泌乳[5]。綜合治療儀通過脈沖電信號刺激膀骶尾部可有效恢復胃腸蠕動功能,促進胃腸血液循環,提前排氣、排便[6]。
3.4 子宮復位
分娩過程中常使用縮宮素使子宮收縮,剖宮產產婦術后子宮復位常常較自然分娩較差[7]。利用綜合治療儀脈沖電信號刺激盆腔肌肉,可使盆腔肌肉收縮,加速子宮自主運動,加速惡露及盆腔底部淤血排出,有效避免發生感染,縮短子宮復位時間。
3.5 心理輔導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經歷陣痛,體力消耗嚴重,產后需要為其創造安靜的環境保證產婦有充足的休息,治療期間要減少打擾,避免敏感問題[8]。對其講解綜合治療儀的工作原理和有利影響,使其對治療儀的作用抱有信心。與產婦溝通,講解如何正確給嬰兒哺乳,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鼓勵她們積極適當的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盡早恢復健康[8]。
試驗組患者護理時將心理輔導與臨床護理相結合,對產婦進行康復干預,達到了理想效果,產后排氣時間,子宮復位速度等效果較好,產后出血,感染等發病率低,產婦情緒穩定,心理狀態樂觀,有效地加速泌乳,提高母乳喂養率。
本次實驗結果發現,婦產婦康復過程中通過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進行護理相比于傳統護理方式,有起效快,安全無副作用等特點,可以大大縮短住院時間和排氣時間,同時產婦產后泌乳時間也大大提前,在產后感染及并發癥的預防方面作用顯著,所以臨床上可以采用綜合治療儀輔助產婦進行康復治療,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子宮復位,保證母乳喂養。
綜上所述,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安全無副作用,由于其可以加速泌乳,排氣,促進排尿,降低感染風險,并且護理人員工作量,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吳青瑩,鄧瑞智.應用8ky速效康復儀解除術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26(1):48.
[2]李亞玲,高健.應用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防治產后及術后尿潴留[J].華北國防醫藥,2012,18(2):134.
[3]丁曼琳.婦產科疾病診斷與鑒刷診斷[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85.
[4]于璐.產后康復儀對減少產后乳脹的療效觀察[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4,10(3):153.
[5]張玉花.護理干預結合自護理論用于減輕產后腫脹的效果分析[J].護理雜志,2012,21(3):41-42.
[6]王志新,羅新,徐玉苑.婦產康復治療儀促進泌乳和子宮收縮的臨床觀察[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2,11(14):318-319.
[7] Koch A, Buheitel G, Gerling S, et al.Balloon dilatation of critical left heart stenoses in low birthweight infants[J].Acta Paediatrica,2014,13(8):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