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治療學專業范文
時間:2023-03-15 13:4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康復治療學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康復治療學專業中的理療學課程
康復治療學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具有扎實的康復治療學基礎理論和較強的康復實踐技能,掌握中、西醫基本知識,具備一定自然科學和現代醫學知識,具有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在各級醫療機構、康復中心、療養院、社區衛生機構開展康復評價和康復治療工作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師??傊?康復治療學的培養目標定為綜合醫院康復科或康復中心(醫院)培養擁有全面技能的康復治療師。
理療是利用物理因子為人類健康服務的方法。理療是康復療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療學是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祻椭委煂I的理療學課程主要講解在康復醫學中較為實用的現療方法,包括:電、光、聲、磁和溫熱等物理因子,克服功能障礙和治療疾病的方法。這門課程的學習要求是使學生懂得理療學的深刻內涵和在康復醫學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怎樣去正確認識和應用物理因子去克服機體功能障礙,減少并發癥和致殘率。
二、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理療學教學問題和改進
如上所述,理療學是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但是,就理療和其他學科的關系,理療內部各種療法的關系以及理療學本身的特點來說,目前,國內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理療學課程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1.從理療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來看
理療是康復治療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但理療并不屬于康復,理療是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這四大類醫學所共同擁有的手段,理療既可用于康復,也可用于預防、保健,更可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在醫院里,理療可以廣泛用于內、外、兒、婦產、皮膚科等科室,而不僅在康復科發揮作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僅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理療學。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學習理療學也是很有意義的。
但是,在國內目前臨床工作中,康復科相比于其他科室與理療關系更為密切,許多醫院的理療室從屬于康復科。也就是說,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生在將來從事臨床理療工作時將不可避免的接觸到內、外、兒、婦產、皮膚科等科室需要理療的病人。因此對于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生,除了熟練掌握理療在康復中的應用之外,也應該掌握理療在內、外、兒、婦產、皮膚科等科室的應用。為了使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生在將來面對這些非康復科的病人時能更好的運用理療進行臨床治療。一方面,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生應加強內、外、兒、婦產、皮膚等基本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在理療學學習過程中,有必要增加常見疾病物理因子治療的相關課程介紹。而這是很多康復治療學專業理療學教學目前不充分的地方,也就可以成為康復治療學專業理療學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
2.從理療學內部的結構來看
在我國實際理療臨床工作中,電療法和光療法占據了臨床所有理療的絕大部分,剩下的熱療、超聲波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水療法、磁療法在目前我國康復科或理療科比重較低,上述某些理療方法在國內很多醫院的康復科或理療科尚未開展。而在目前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理療學教學中,無論是教科書中各療法所占篇幅比例,還是教學計劃中各療法所占學時比例,都與各療法在臨床實際應用時所占比例有很大出入。例如,很多高校的理療學課程在各理療療法之間所分配學時基本平均。很多高??祻椭委煂W專業理療課中,臨床應用較多且內容豐富的光療法章節和國內很多康復科或理療科沒有開展的水療法,磁療法章節課時數相同。這顯然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各種理療方法時的時間分配不合理,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從事臨床理療工作。
當然,理療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專業。各種理療療法在臨床應用中的比例是不斷變化的??祻椭委煂W專業學生在高校讀書時應該掌握所有臨床理療方法的基本知識。但是,各種理療方法在教學中所占的比例與其在臨床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一致顯然對學生是最有利的。畢竟理療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它所涉及的臨床具體內容很多,而目前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理療學課程的學時是很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生從整體上掌握更充分的理療學知識,以更好的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是康復治療學專業理療學教學改革的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3.從理療學的特點來看
一方面,理療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具有收效快、無痛苦、副作用少、療效持久的特點。尤其是和藥物、手術等臨床其他基本療法相比相對更安全,但是理療并不是沒有副作用,每種理療也都有它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而這往往被臨床從事理療工作的醫務工作者所忽視。臨床理療工作者忘記詢問患者有無植入心臟起搏器就進行如高頻電療等理療的情況并不少見。這與理療學教學與臨床聯系不夠緊密的另一表現。因此,在理療教學中應注意加強學生從事理療工作的安全意識教育。教師有必要結合臨床多講一些物理因子療法適應證,禁忌證和副作用的問題。
另一方面,理療學是一門發展很快的學科。各種新的理療設備和理療技術不斷出現,因此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醫學物理學和生理學基礎,并對每種理療的作用機制理解透徹從而更夠在將來工作中理療設備和儀器不斷更新的情況下能夠最快適應。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加強理療學最新發展情況的學習。對教學工作者來說,理療的作用機制和理療的最新發展應該在教學中占有更大的比例。教師所教授的理療學知識應超過書本上的內容,應該掌握更多物理學,生物學和理療學最新進展方面的知識以使學生更好的勝任未來理療和臨床工作。
三、結語
理療學是一門實踐性和臨床性很強,發展極為迅速的學科。而目前,國內康復治療學專業理療學教學還有很多與實際臨床工作不完全相一致的情況,導致教學課時分配不合理,很多有重要臨床意義的內容在教學上體現不充分等問題。這有必要成為康復治療學專業理療學改革的入口??傊?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理療學有必要進行不斷改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臨床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黃澎,勵建安,孟殿懷.康復治療學本科教學改革方案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
篇2
關鍵詞: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程體系;四模塊五方向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155-02
康復醫學是一門有關促進殘疾人及患者康復的醫學學科,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保健醫學并稱為20世紀“四大醫學”,其治療對象為殘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祻椭委煂W專業課程體系是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1]。因此,有必要對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進行探索。
一、完善基于工作過程、符合康復五大核心崗位能力的課程體系[2]
在康復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長株潭康復市場調研,明確核心崗位能力要求,依據國際PT、OT執業標準、國內康復治療師(士)執照考試大綱,結合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康復治療整個工作過程進行全面評估,總結出基于“四模塊五方向”康復專業課程體系(圖1):“四模塊”即公共素質、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和專業拓展模塊;“五方向”即PT、OT、ST、中醫康復及康復護理方向。
二、緊貼行業崗位職業道德標準,加強職業道德培養[3]
將職業人文素質與知識、能力進行一體化設計,按照醫院康復治療師的規范要求,與醫院共同研究制定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將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和臨床實踐緊密銜接,探索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活動課程化,開設學生職業道德活動課程《職業指導》[3]。緊貼行業崗位職業道德標準,設立職業道德階段性培養目標,設計課程化教育活動,服務醫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有效解決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學校和醫院不能緊密結合的難題。
三、參照康復治療師(士)職業標準,開發課程標準,設計教學活動[4]
按照康復治療師(士)職位資格標準,與康復臨床專家、康復職教專家一道,制訂《康復評定》、《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臨床康復》、《言語治療》5門課程的課程標準,研制課程標準和設計教學活動的方法[4]。
四、優質核心課程建設[5]
成立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小組,實行課程建設責任制,每門課程由骨干教師牽頭,確立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標準,重組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開發實訓項目,探索實訓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活動和考核方法,分期分批進行優質核心課程開發[5]。將院級優質核心課程《康復評定》、《作業療法》、《運動療法》3門課程建設成為省級優質核心課程;將《人體發育學》、《臨床康復學》、《中醫康復學》、《言語治療》、《理療》5門課程建成院級優質核心課程。
五、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特色課程教材[6]
結合職業標準,分析工作任務,重構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情境,開發體現工學結合、教學做合一的具有現代康復理念的特色教材《康復評定》、《運動療法技術學》、《作業治療學》、《康復工程學》、《中醫康復學》等9本,同時配套開發校本輔導教材及多媒體教學資源,形成立體化教材。
六、構建全程性課程考核評價方式[7]
從現場認知、仿真操作、崗位協助到崗位實踐,在學生學習、見習到實習階段引入全程評價方式,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在學習中培養職業知識,在實踐中培養職業素質,采用理論考試、課程考核、見習報告、實習鑒定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對學生的培養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8]。
七、小結
基于四模塊五方向的康復治療學者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符合國家康復行業發展規律,課程設置科學,教學計劃嚴謹,教學實踐合理,結構合理,理論聯系實際,是康復教育人才培養專業核心課程的一種重要探索途徑。
參考文獻:
[1]夏青,張健,閻麗娟,等.高等中醫藥院??祻椭委煂I課程設置的調查研究[J].中醫教育,2014,33(6):14-16.
[2]薛晶晶,肖靈君,燕鐵斌,等.中山大學康復治療專業本科畢業生基本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10):953-956.
[3]胡鴻雁.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與研究[J].管理科學文摘,2010,12(36).
[4]周立峰,付青蘭,李海舟.構建基于就業為導向的中醫院??祻椭委熂夹g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60):72-73.
[5]吳小平.對康復醫學專業醫師學歷教育的思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Z1):98-99.
[6]尹憲明,呂俊峰,蔡小紅等.中醫院??祻椭委煂W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內容設置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11).
篇3
關鍵詞:康復治療 學生職業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61-01
康復醫學引入我國二十余年來,臨床康復醫學及康復醫學教育發展速度迅猛,全國各地康復醫療機構建設如雨后春筍,各級醫院也先后開設康復治療科室,很多醫學院校也紛紛設立康復醫學系、康復治療專業??v觀我國康復醫學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康復醫學教育不能夠滿足當前社會對康復治療的日益增長的需求;第二,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臨床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由于我國康復醫學教育起步較晚,相關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配套設備等相對滯后,不能適應康復治療的臨床工作需要,學生在校期間掌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臨床工作的標準要求有脫節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康復專業臨床工作的實際要求,對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體系安排、適應性教材的開發、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逐步形成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康復治療專業的教育模式。
1 康復治療專業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1 對職業能力的意義定位不準
職業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必須具備的,并在該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多種能力的綜合。現在的學生主要表現為對人際溝通能力、學習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等方面對職業影響的認識不足,也就說明了學生對“職業能力”的意義,職業能力與選擇就業的關系,職業能力與就業后個人工作潛力的發展認識不夠,不明確康復治療專業對職業能力的要求,以及康復治療技術準入標準,缺乏個人職業生涯規劃[2]。
1.2 缺乏團隊協作工作的意識
康復醫學臨床工作的內容與形式均和其他臨床醫學專業有所不同,在為患者治療中、以康復治療小組的形式開展工作。在校學生在學習階段往往意識不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因此,導致缺乏責任心、奉獻意識、寬容的態度、謙虛的胸懷等。
1.3 缺乏溝通能力
學生面對的患者年齡層次不同、文化層次各異、病情也在不斷變化。學生往往不具備觀察洞悉能力,不能夠發現同病種、不同病人之間的差別,不能區別對待,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溝通能力的缺乏使之不能及時有效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從而難以把握患者心理歷程及心理狀態。
1.4 實訓場所建設落后
調查中,大多數人認為加強實踐教學、技能訓練占據首位,說明這些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屬于薄弱環節,究其原因,大多原因是由于本專業屬于新興學科,生源相對較少,考慮到效益問題,大部分學校對實驗實訓場所的經費投入受到限制,致使實驗實訓場所建設嚴重滯后,不能為學生提供很好的職前崗位實踐訓練。
2 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加強職業能力培養策略及方法
2.1 選擇有利于職業能力形成的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教學方法是以灌輸知識、培養定向型人才為目的,它嚴重影響了醫學職業教育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制約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行為導向教學法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行為導向教學法主要包括: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大腦風暴法等。通過實際教學的應用,導向教學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方法是:上課前先把臨床病例發給學生,在課前,讓學生根據對病例分析的需要去查找有關知識,調動學生去探索知識,并能夠主動學習。課堂上,模擬病房的工作流程,以臨床病例引導學生逐步分析病例,解決問題,以達到預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爭辯和協作,對臨床病案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具有敢于溝通的勇氣、勤于溝通的意識、善于溝通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3]。由此可見,行為導向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的意識及能力。
2.2 完善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是指為穩固理論教學知識、培養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設置的教學環節。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康復治療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訓教學環節來培養康復技術應用能力,并通過康復治療技術的操作訓練,模擬康復臨床訓練程序等完成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康復治療的實踐性(實驗)教學通常包括以下教學環節。
2.2.1 進行標準化實驗操作演示
為保證康復治療專業的臨床教學質量,在臨床實驗教學中引入臨床模擬病例教學的同時,使用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由任課教師在現場進行組織和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按教學計劃實施實驗教學過程,教師在整個實驗教學活動中進行指導,對患者所陳述的病史現場進行點評和補充。教師在課后應進行總結,指出不足之處,提出具體改進辦法,并指導學生說出模擬診療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便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2.2.2 培養學生實驗報告的書寫能力
在實驗教學結束后,實驗室教師應積極督促學生完成實驗報告的書寫。使學生盡快對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和總結,使之更為透徹地掌握康復治療專業的技能操作流程和重點難點。
總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的是臨床康復醫學的專業技術治療師,要求在校培養期間,學生能夠掌握各種臨床康復治療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其教學應以臨床應用的各種康復治療技術的操作和康復訓練方法為主,這就要求實踐教學過程必須加強基本康復治療技術的訓練,從而,全面培養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堅勇,樊振勇.試論康復醫學教育發展滯后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11):1096-1097.
篇4
1 對象
抽取我院2009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二年級高職學生110名,均為通過高考錄取進入我院就讀的。年齡18~21歲,男性6人,其余均為女性。按照自然班級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8人,對照組52人。兩組的授課課程均選取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運動治療技術》和《疾病康復技術》兩門課程,其中《運動治療技術》教學時間每門課程均為4學時/周,18周。
2 方法
2.1對照組教學方法。按照傳統的授課方法進行授課。即提前安排學生預習,隨后根據臨床的工作過程導入新課,導入后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操作,學生分組練習,最后教師總結。課后要求復習,留置作業。
2.2實驗組教學方法。按照行動導向教學的思想安排教學。
2.2.1分組:在《運動治療技術》課程教學中采用抽簽隨機分組的方式進行;在《疾病康復技術》課程教學中采用固定分組的方式進行,分組時充分注意到小組成員之間的個體差異。分組后各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并明確其組長的職責:負責領取實訓時的相關資料、負責和教師之間的聯系、負責小組內的計劃和決策、負責小組內成員的任務安排、負責小組內的效果評價、負責協調小組成員的關系等。
2.2.2課前準備:教師準備相關的教學資料(包括教學實施計劃單、資訊單、多媒體教學課件、實訓設備的準備、實訓器具的放置、實訓設備的調試等。
2.2.3布置任務:教師在上課前根據本次上課的情景布置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重點說明任務完成的關鍵和標準。各組組長根據工作任務安排護士、醫師、治療師、患者、家屬、記錄員等角色,全體成員利用已學過的理論知識、網絡資源、專業書籍等資料,查詢本次課程所需的相關知識,組長組織本組學生進行臨床治療的情景設置,提出治療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并填寫資訊單。
2.2.4授課方法的選?。焊鶕總€授課情景的不同,可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①案例教學法:選取臨床康復治療過程中的典型病例,教師結合案例,巧妙地設置懸念性的問題,促使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②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分別扮演案例中的護士、治療師、醫師、患者、家屬等角色,模擬臨床康復治療過程,在治療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能力;③模擬教學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定不同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模擬患者的擺放和治療師的手法治療,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其操作規范。④項目教學法:教師組織學生講一個完整的治療過程劃分成幾個小的子項目,組織小組成員共同制定計劃、分工完成整個項目。
2.2.5效果的評價:根據每次課程授課結束的學生評價結合教師評價形成本次課程的日常評價;課程結束時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本門課程的終期評價。最終的評價結果按照日常評價占30%,終期評價占70%的比例形成學生的最終評價。每次評價時評價人員均不得少于3人,取其平均值作為評價的分值。評價結束后將評價分值劃分為三個等級:優秀100~80分、合格60~80分、不合格
2.2.6統計學方法:運用SPS19.0對測試結果進行秩和檢驗。
3 結果(見表1)
表1: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技能測試分值比較(110人)
4 結論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明顯得出,按照行動導向教學的思想安排教學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升,同時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5 討論
行動導向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其基本特征體現在“完整的行動模式”和“手腦并用”兩方面[2]。通過行為的引導使學生的腦、手共同參與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團結協作能力。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主持人與協調者。教師通過設計開發合適的學習情境,用“完整的行動模式”替代了按照外部規定完成給定任務的“部分行動”模式,通過多種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獨立獲得必需的知識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從多種可能的行動方式中選擇自己的方式,而且在行動前能對行為可能產生的結果做出預測,通過有計劃的行動,有意識、有目標地去影響行動的結果。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它解決了目前困擾職業教育的難題:其一是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和難度,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3];解決了由單純的教室授課與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和工作過程的轉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解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單純的由教師單一的灌輸為學生全程參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目前,行動導向教學研究在工學類、財經類等專業的職業教學中開展較多,但是在醫學技術類各個專業中研究很少,特別是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核心教學中還處于初步的研究。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能否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縮短在校學生與臨床工作者之間的要求差距,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谶@種思想,筆者將行動導向教學大膽的應用于康復治療技術的專業核心課程《運動治療技術》和《疾病康復技術》中,以期能探索行動導向教學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其教學效果。
康復醫學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以來,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康復醫學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康復醫學中最主要的核心內容是康復治療,其相對應的康復治療技術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到2011年末全國已經有100余家高等職業院校開設了此專業。經過調研,發現絕大多數院校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均叫欠缺,其職業能力和工作崗位適應能力均較差,為此急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改變目前的這種教學現狀。《運動治療技術》和《疾病康復技術》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中的兩門核心主干課程。這兩門課程的共同特點均是專業實踐性強,專業表現性好,能代表康復治療技術的其他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因此,筆者選擇這兩門課程作為行動導向教學的研究對象,并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嘗試。
在實驗組的授課中,我們堅持以行動導向教學為教學的基本教學思路,運用了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小組評價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在對照組的授課中,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也就是采取提前安排學生預習,隨后根據臨床的工作過程導入新課,導入后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操作,學生分組練習,最后教師總結。課后要求復習,留置作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和思路進行教學中明顯會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的興趣不濃,實踐動手能力沒有得到明顯的發揮。但是在實驗組的授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在綜合訓練中均能積極參與,使其學習成績得到了明天的提高,充分說明這種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值得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中使用并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建爾等.我國高職高??祻椭委熂夹g專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年 第11期
[2]趙志群.關于行動導向的教學.職教論壇,2008年第10期.
篇5
康復在我國大陸地區譯為康復,香港地區則譯為復康,臺灣地區譯為復健。內容包括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祻筒坏槍膊”旧恚匾暭膊∷鶎е碌墓δ苷系K,著重于提高生活質量,恢復患者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1]。目前我國康復醫學發展迅速,與海外交流合作越來越頻繁。王清華等[2]研究了反思教學法在康復醫學科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實習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練藝影等[3]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運動康復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傮w來講康復醫學在大陸起步較晚,發展緩慢。臺灣地區的康復專業位于世界前列,經歷了啟蒙期、奠基期、發展期和穩固期4個階段[1]。綜觀臺灣地區復健治療的發展,從啟蒙期的小兒麻痹后遺癥為主的復健醫療,到奠基期的骨科、神經、呼吸循環、小兒等4大??频膹徒≈委?,再到發展期機構式、小區式、居家式3種不同服務形態的復健治療,復健治療的服務呈現多元化的發展。筆者通過對臺灣大學醫學院、中山醫學大學、高雄醫學院等高校的復健醫學系為期2個月的交流及對臺大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中和高雄的榮民總醫院的復健醫學科的參訪,我校教師在康復教學臨床康復醫療方面收獲頗豐,對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有了一定的收獲和思考,歸納總結出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方式
1.1學歷學制
入學方式主要分為考試入學、個人申請和學校推薦甄選入學。在臺灣地區,高等教育主要分為兩大路線,一類是學術型教育體系,一類是技職教育體系,分別需參加不同類型高考入學。學術體系分為3個階段,大學本科4年,碩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及以上。技職教育體系包括科技大學和科技學院,其中科技大學為本科教育,學制4年,科技學院包括五專和二專,五專招收國中畢業生,即內地所指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取得??飘厴I證;二專是指職業中學學生考入科技學院后再學習2年獲得??飘厴I證。
1.2課程設置
臺灣地區的復健醫學專業分科比大陸要細,通常主要分為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有些高校還設置言語治療和呼吸治療。物理治療專業的課程設置為:大學一年級,物理治療導論、物理治療理論基礎;大學二年級,公共衛生、肌動學、發展學、物理治療倫理與規范;大學三年級,骨科物理治療、心肺物理治療、兒童物理治療、神經物理治療;大學四年級,臨床實習。職能治療專業的課程設置為:大學一年級,職能治療導論、職能治療理論基礎;大學二年級,職能治療活動學、肌動學、發展學、職能治療倫理與規范;大學三年級,職能治療評估學、職能治療技術學、生理障礙職能治療、心理障礙職能治療、小兒職能治療、感覺統合、日常生活機能再教育、職業復健、社區職能治療等;大學四年級即進行臨床實習。
1.3教學實踐
①完善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模式將理論講授、教師演示和學生實訓練習統一在實訓室進行。盡管大陸很多院校康復專業目前也是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但與其相比還是有待進一步提高完善,臺灣地區在教授復健專業時,實訓室屋頂上裝有攝像監控傳輸設備,可將記錄教師示范動作并轉發到大屏幕上,以使學生在不同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前方裝有兩個屏幕,一個轉錄老師現場操作,另一個播放同步PPT課件,這樣可將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更好地結合,值得借鑒。②學生課后練習的管理制度。晚間及課余時間實訓室開放,供學生自行練習操作。實訓課程全程無授課教師參加,全部聘請臨床康復工作者利用業余時間在自學室值班,這樣既可以管理自學室,又可以指導學生操作。自主練習室旁設置一間小教室,學生可以在練習前,通過觀看教室電腦里老師的規范操作教學視頻,以糾正自己的不足。③人性化的操作考試制度。操作考試形式和大陸院?;鞠嗤鶠樽灾鞒轭}、角色模擬等。角色模擬為一位同學扮演康復治療師,另一位模擬患者,老師在監考的同時提出若干與本操作相關的問題,以考察學生對操作的理解情況。這種考試更加人性化的地方體現在,學生需將自己拍攝的操作視頻以光盤形式交給老師,老師根據學生操作情況評定分數。④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簡單的教學實訓設備。學校實訓教學設備較為完善,由學生制作的簡單的自助具陳列在柜櫥里,其中包括康復專業中幫助殘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自助器具,如加長、加粗手柄的勺子,挎在手腕上的梳子等,制作這些自助具既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節約了實訓設備資金的開支。⑤合理安排學生見習時間。學生大三之后,基本上全部為專業課程的學習,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將書本上的專業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每周五下午安排學生去附屬醫院見習,由臨床老師帶教講解,見習內容基本與本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同步。⑥復健專業學生臨床實習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專業學生的臨床實習時間均為一年,實習單位主要為在臺灣地區具有帶教資質的各大醫院。臨床實習目標分為基礎實習和專業實習?;A目標包括專業技巧、專業特質、行政管理等。專業目標包括能熟悉復健治療相關的基本臨床醫學知識;能對相關的臨床檢查結果所代表的意義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能獨立執行并完成常見復健治療病患之治療評估;能整合評估結果,列出病患的問題;過程中應具備與相關專業人員、病患及病患家屬有效溝通的能力;制定長、短程治療目標與計劃;并能評估療效;能執行各項治療技術,操作基本儀器與設備;依據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協助擬定有關的后續照護計劃。
1.4師資力量
①本專業教師講授全部課程。臺灣地區復健專業所開設的每一門課程均是由康復專業老師講授,這樣可以避免基礎課與專業課銜接障礙。在歐美等康復起步較早的國家,也是按照這種方式進行。②情景教學模擬———實訓室打造模擬醫院。實訓室設計成醫院病區的格局,從而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熟悉醫院的工作環境、工作模式,為以后的臨床實習做好鋪墊和銜接。
1.5就業形勢
①臺灣地區復健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臺灣地區復健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不是很高,全臺灣地區復健治療師執業人數占取得治療師證書總人數的69%,治療生的執業人數占取得治療生證書總人數的41%,有些學生即使取得證書,也不一定會從事本專業,有些則是主動選擇轉行,還有部分則是因為工作不理想而選擇轉行,所以臺灣地區復健專業學生的目前就業情況也并不是特別樂觀。②臺灣地區復健治療師證照考試情況??荚囍行膶⑽锢碇委?、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呼吸治療等各專業設置各自考試,證書亦不相同,通過率約40%。參考教材均為英文原版教材,無專門的統一考試用書??偣部?門科目,考試如有一門不及格,次年成績不能累計。每6年取得特定繼續教育學分(30h/年),才得換照[4]。物理治療師考試科目包括解剖學與生理學、物理治療學概論、骨科康復治療學、神經康復治療學、兒童康復治療學、心肺康復治療學。職能治療師考試科目包括解剖學與生理學、職能治療學概論、生理障礙職能治療學、心理障礙職能治療學、小兒職能治療學、職能治療技術學。
2啟示
臨床見習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課堂走向病房,從學校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陸院校應創造條件,參照這種模式安排學生同步見習,早期緊密聯系臨床。我國目前的康復發展現狀為學校合格的師資投入不夠,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由各自教師分別教授,造成課程銜接困難,為此,學校應加大合格師資投入力度,建立合格的實訓室,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參照臺灣地區的教學模式,發展由同一位教師講授本專業課程。通過開放實驗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動手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重新整合了知識體系。同時,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點也值得借鑒。多元化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值得推崇,為避免部分學生因臨場緊張而影響操作考試中的發揮,學生可將自己拍攝的操作視頻以光盤形式交給老師,考核制度充分體現人性化特點,大陸院校在考核制度中也可考慮融入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大陸目前的康復教育多是以培養一專多能的康復治療人才為主,而臺灣地區的康復醫學教育因其起步較早已發展成為分科較細的專業教學,隨著大陸康復醫學的逐步發展,臨床康復醫學科對于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專科康復治療師的需求增高,大陸院校培養的治療師也會向臺灣地區一樣,逐步向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未來將出現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等專業,而不是現在籠統的康復治療專業。
3小結
海峽兩岸,一脈相承,在醫學教育國際化、全球化的理念倡導下,讓醫學教師走向海外、走向港澳臺是開展學術交流,提升視野的有利方式。通過分析臺灣地區康復專業教育,讓我們找到了提升的空間,我們堅信在新醫改對康復醫學工作的重視下、在衛生部對康復教育發展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體一線康復教師不懈的努力下,我們也會將中國大陸的康復醫學教育打造成一朵綻放的奇葩!
【參考文獻】
[1]吳英黛,廖華芳,徐阿田,等.二十一世紀物理治療教育之期許[J].醫學教育,2000,4(4):443-453.
[2]王清華,倪朝民,許業松,等.“反思教學法”在康復醫學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2014,29(4):362-363.
[3]練藝影,于濤,趙立平,等.案例教學法在運動康復核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優化[J].中國康復,29(4):366-367.
篇6
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于1987年經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設立 ,是中國第一所也是亞洲第一所專門招收視障、聽障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學院,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
2002年,全國政協副主席、時任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先生參加特教學院十五周年院慶時指出:“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辦學最早、規模、學科、層次,是特殊高等教育領域的龍頭?!?/p>
學院設有6個高等特殊教育本科專業——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音樂表演、繪畫、視覺傳達設計、動畫,1個師資培養本科專業——特殊教育,3個全納教育輔修專業——特殊教育、英語、漢語言文學,1個聽障輔修專業——工商管理。針灸推拿學專業被教育部評為特色專業;繪畫、視覺傳達設計、動畫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特殊教育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培計劃”專業。音樂表演專業又為完全融合教育專業。學院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榮獲“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體育先進單位”稱號,被中國殘聯確定為“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占教師總數的75%。在校生1096人,其中視障學生322人,聽障學生492人,健全學生282人,在校視障聽障學生總數800多人,占全國特殊教育學院在校殘疾學生的五分之一,是全國的殘疾人集中群體。
二、專業簡介
我校聽障美術類專業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一)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藝術學門類,本科,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招聽障考生)。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造型藝術的基本規律、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進行獨立藝術創作、藝術實踐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學科:藝術學。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構成藝術、室內外設計、招貼設計、飾品設計、展示設計、民間藝術、包裝設計、電腦平面設計軟件、電腦三維設計軟件等。
就業方向:面向殘疾人的各級組織、機構,各類特殊學校,視覺傳達設計、廣告宣傳、服裝設計等單位。
(二)繪畫專業
藝術學門類,本科,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招聽障考生)。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繪畫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繪畫的各種技法,能夠從事繪畫藝術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學科:藝術學。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油畫肖像、油畫人體、油畫創作、解剖、透視、中國畫(工筆、意筆)臨摹、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寫生等。
就業方向:面向殘疾人的各級組織、機構,各類特殊學校和社會各界需要繪畫、廣告宣傳等部門和單位。
(三)動畫專業
藝術學門類,本科,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招聽障考生)。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影視動畫專業知識及技能,熟練掌握卡通漫畫創作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學科:藝術學。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速寫、動畫基礎、動畫背景制作、漫畫創作、電腦動畫、影片分析、卡通形象設計、動作設計原畫創作、短片創作等。
就業方向:面向影視動畫創作、漫畫設計、廣告傳媒、數字影像設計、游戲制作、動漫衍生產品公司等部門。
我校針灸推拿學專業為特色專業
(四)針灸推拿學專業
醫學門類,本科,學制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招視障考生)。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中醫推拿醫學理論、實踐及其他相關知識和能力,有良好醫德醫風,能夠從事針灸推拿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學科:中醫學、針灸推拿學。
主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經絡學、腧穴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學、推拿學基礎、推拿學手法、推拿治療學、小兒推拿學、保健推拿學等。
就業方向:面向殘疾人的各級組織機構、特殊教育學校、各類醫療康復機構與按摩院等工作。
(五)康復治療學專業
醫學門類,本科,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招低視力考生)。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較扎實的康復治療學基礎理論、醫學基本知識及其相關自然科學知識,具有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分析問題、科學思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掌握較扎實的康復治療學技術,融康復、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康復治療師。
主干學科:基礎醫學、中醫學、康復醫學。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中醫傳統哲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推拿手法學、經絡腧穴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康復醫學基礎、中醫針灸康復學、中醫推拿康復學、臨床康復學、中醫養生康復、中醫導引康復學、言語治療學、運動療法、作業療法、康復心理學、康復評定學、中醫全息康復學、醫用物理、生物力學、物理治療技術、中醫食療學、實用論文寫作等課程。
就業方向:能夠在醫療、預防、衛生及其它相關機構從事康復治療、保健與評價等工作。
我校音樂表演專業為完全融合教育專業
(六)音樂表演專業
藝術學門類,本科,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招視障考生)。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演奏、演唱藝術技能,能在學校、藝術團體、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從事音樂表演及教學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干學科:藝術學。
主要課程:表演、基本樂理、和聲學、視唱練耳、中外音樂史、曲式與作品分析、鋼琴即興伴奏、民族民間音樂等。
就業方向:能在專業文藝團體從事音樂表演工作,能在學校、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從事教育教學等工作。
三、招生計劃及考試科目
2015年計劃招生206人,我校實行單獨考試,各專業招生計劃與考試科目見下表:
專 業
學制
層次
計劃
招生對象
考試科目
學費(元/年)
備注
視覺傳達設計
四年
本科
60人
聽力障礙
文化課:語文、數學、英語。
專業課:素描(人物頭像寫生)、色彩(水粉、靜物默寫)。
5400
專業可兼報
繪 畫( 國畫方向 )
四年
本科
15人
聽力障礙
繪 畫( 油畫方向 )
四年
本科
15人
聽力障礙
動 畫
四年
本科
30人
聽力障礙
針灸推拿學
五年
本科
60人
視力障礙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解剖學 ( 生物 )。
4600
低視力考生可兼報
康復治療學
四年
本科
20人
低視力
只招低視力考生
音樂表演
四年
本科
6人
視力障礙
語文、數學、英語、基本樂理、聽音、演唱或演奏。
6200
不可兼報其他專業
注:音樂表演專業器樂方向只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薩克斯、小號、圓號、長號、大號、嗩吶、二胡、鋼琴、手風琴和鋼琴調律考生;聲樂方向只招美聲、民族和通俗唱法考生。
四、報考條件、時間及辦法
1.報考條件:具有高級中等教育畢業或同等學歷,年齡17周歲(1998年9月1日前出生)以上,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青年。
2.高考報名:考生必須在各省(區、市)規定時間內,到戶口所在地招生辦辦理2015年高考報名手續,并索取14位高考考生號,否則我校無法辦理錄取手續。
3.報名時間及辦法:報名時間為2014年12月1日—10日。考生可來我校招生辦現場報名,或通過郵局將報名材料郵寄到我校招生辦(不收報名費)。
4.報名要求的材料:
(1)考生在長春大學招生信息網上右側“相關文件下載”里下載并打印“2015年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招生考試報名表”(表一、表二、表三、表四),并準確填寫。報考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音樂表演專業的考生,我校采用盲文(老盲文)或漢文兩種方式答卷,請視障考生務必在報名表中注明采用何種方式答卷。
(2)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二張,照片背面必須簽名。
(3)畢業證書復印件(或應屆畢業生證明),殘疾證復印件,體檢表(由縣級及以上醫院體檢,其中肝功和胸透為必須檢查的項目)各一份。
以上材料通過郵局寄至我校招生辦;報名表(表四)在面試時統一交給面試教師。
5.報考美術類專業的考生自備畫具、畫板、顏料等考試用具,考試用紙由我校提供。
6.新生入學后將按規定統一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屆時考生必須提供身份證原件、高中(或中專、職高)畢業證書原件、殘疾證原件,一經發現報名弄虛作假,即取消其入學資格。
五、錄取原則
1.根據考生所報專業志愿順序,按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總成績相同時,依次按單科成績及順序錄取。單科順序為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解剖學(生物)。
2. 計分辦法:
(1)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專業綜合分為六門文化課成績總和。
(2)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繪畫(國畫、油畫)專業、動畫專業綜合分=文化課總分/4.5+專業課總分/2。
(3)音樂表演專業綜合分=文化課總分/4.5+專業課總分/1.2。
3.對報考藝術類各專業專業課成績第一名的考生,文化課加20分。少數民族考生文化課加5分。
錄取成績公布后,請擬錄取考生下載報到確認單,并務必在7日內傳真至我辦。
六、考試時間及地點
面試及考試時間待定,考試地點為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具體考試時間安排詳見準考證。
七、報名表下載
網 址:zsb.ccu.edu.cn
八、長春大學招生辦聯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衛星路6543號長春大學招生辦(只接收中國郵政EMS快遞)。
收件人:曹殿輝
郵 編:130022
電 話:0431-85250087
篇7
部分大學的中醫學院可以。
各個院校有自己的招生政策。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醫科大學等只招收理科學生,不招收文科生,文科生不可以報考這些大學的中醫學院。安徽中醫學院的護理學、中醫學、康復治療學、針灸推拿學等專業,成都中醫藥大學的體育教育(保健體育方向)、針灸推拿學、中醫學、藏醫學、康復治療學、護理學等專業,華北理工大學中醫學院等招收文科生。文科生可以報考這些學院的中醫學院。大學的招生政策每年都可能發生變化,想要知道自己能不能報考相應專業,需要去各自大學的官網了解最新的招生政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關鍵詞:輔助器具;實驗教學;研究
1研究背景
1.1康復輔助器具對殘疾人的重要性 殘疾人是指因外傷、疾病、發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顯的身心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地喪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能力的人。此類功能障礙者雖然有身體機能和/或身體結構的損傷,但也有潛能。為了充分發揮其潛能來克服障礙,即在潛能和障礙之間構筑一個"通道",這就是輔助器具的作用,即充分發揮殘疾人的潛能來補償或代償其功能障礙,使殘疾人和健全人平等參與和共享社會文明[1]。WHO的社區康復指南(健康部分)中指出:"對許多殘疾人來說,獲得輔助器具是必要的,而且是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沒有輔助器具,殘疾人決不可能受到教育或能工作,以致貧困將繼續循環下去"[2]。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手冊顯示,殘疾人口達到近8300萬,曾接受過康復訓練與服務的占8.45%,曾接受輔助器具配備和服務的占7.31%,輔助器具需求的殘疾人有38.56%[3]。2011年,中國殘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收集到2138.0 萬殘疾人的康復需求數據, 其中包括1360.2 萬持證殘疾人和777.7 萬非持證殘疾人。31.9% 的殘疾人有康復醫療方面的需求,30.9% 有功能訓練方面的需求,91.9% 的殘疾人有輔助器具需求[4]。這一系列數據提示我國康復輔具事業的發展現狀與助殘事業對康復輔具服務的客觀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很多,而輔助器具專業人才和隊伍的建設明顯滯后則是重要因素之一。
1.2康復輔助器具從業人才缺乏 目前,我國缺乏輔助器具適配領域人才。參考衛生部標準,每2000名殘疾人需要一套康復評估小組,包括1名康復治療師、1 名康復工程師、1名輔助技術從業者和1名輔助技術供應商,2011年,調查顯示我國需要41480名康復治療師,124440名輔助技術工程師等具有康復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因此,中國康復技術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類康復技術人員不到2 萬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康復技術人員與人口的比例非常低[5]。而專業的人才隊伍是殘疾人獲得輔助器具服務的關鍵,是輔助器具事業發展的源泉。世界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的醫學院校已經將輔助器具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構建了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且設置了專門的機構進行從業資格的培訓、考核、評審和認證。但是,大陸地區輔助器具從業人員的中堅力量大部分都是跟師學徒,未進行規范的高等教育,專業基礎薄弱,缺乏創新意識,很難滿足社會進步與發展對較高層次人才的需求[6]。近幾年才開始在醫學院校開設輔助技術服務專業課程[7],導致了人才培養斷層,嚴重影響殘疾事業發展和殘疾者的生活質量。
1.3康復實驗教學方式不合理 雖然,醫學院校已經開設輔助器具專業,但是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不足,學生臨床技能操作薄弱,有待完善。針對這一現狀,楊慎峭[8]、李志華[9]、黃毅[10]等提出了培養技能型康復人才方案,將目標定位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并有一定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康復治療師(PT師、OT師)[11]。建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但查閱國內相關文獻,于康復輔助器具自主創新設計的實驗教學研究鮮見,為此提出這一構想,進行探索。
2研究流程
2.1研究對象 康復治療學2010級全體學生,一般情況無統計學差異。
2.2研究課程 《康復療法學》實驗教學
2.3研究時間 2013年9月~2014年6月
2.4研究方式 采用"塔式"教學模式,即"老師-研究生-本科學生"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平均分成多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在讀碩士研究生擔任組長,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帶動在校本科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動手操作。
2.5研究項目 使用扣鉗、彈性鋼絲、低溫熱塑板、熱風槍、魔術貼鉤面、魔術貼毛面等對腦卒中患者、脊髓損傷患者和腦癱患兒常用輔助器具進行制作、開發。如:加粗的勺子、帶彈簧的筷子、萬能袖套、穿衣器、穿襪器、長柄梳、環扣毛巾、穿針器、翻書器、魔術貼等。
2.6評價方法 對學生制作的輔助器具給予點評,調查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滿意度與建議。
2.7研究結果 學生基本掌握輔助器具的制作工藝,對實驗教學方案改革普遍滿意,希望增加實驗教學課時,豐富實驗教學內容,理論聯系臨床。
3討論
該研究基于我國目前康復輔助器具事業發展缺乏自主創新型人才這一矛盾而設計的。在既往的教學實驗中,學生只是通過書籍、視頻、圖片了解到相關知識信息,而沒有實際接觸輔助器具,從而導致知識的盲區或掌握不全面。因此,該研究第一次提出在《康復療法學》的教學中探索康復輔助器具自主設計創新型實驗教學,并創新性引入"塔式"教學模式,將傳統的"老師-學生"的一對多模式變成"老師-研究生-學生"為基本結構的"塔式"模式,可以充分發揮研究生作為高校自主鉆研、獨立研究能力最強的學生群體的優勢,調動研究生和本科生雙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研究生帶動在校本科生的理論、實際操作能力的進步,建立康復學習團隊,培養具有康復醫學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復合型康復專業人才。通過實驗教學、師生互動,用低成本改進、開發簡單、實用、有創新性的康復輔助器具,更好的服務于殘疾群體。
4結論
康復輔助器具自主創新型實驗教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可加強學生對康復輔助器具的認識、理解和創新思維,一定程度促進康復輔助器具的研發探索。
參考文獻:
[1]朱圖陵.殘疾人輔助器具基礎與應用[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4-5.
[2]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康復指南[M].武漢:WHO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2011:93.
[3]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手冊[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18-19.
[4]張均.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數據分析[J].殘疾人研究.2013,3:76-79.
[5]竇玉沛.加快建立健全全國康復輔具服務體系[Z].全國康復輔具工作會議,北京:2012,9.
[6]鄭儉.中美殘疾人輔助技術高等教育比較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0):989-991.
[7]肖源.我國殘疾人輔助器具技術發展現狀及其原因的剖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8:246.
[8]楊慎峭,金榮疆,羅榮,等.優化臨床創新型康復人才培養體制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2(18):188-189.
[9]李志華,劉華,等.淺談康復醫學的教學[J].科技信息,2010,7:230.
篇9
關鍵詞:崗位;兒童;康復治療;高校;實踐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0-0158-02
近年,國內兒童康復研究呈現出新的特點:研究機構相對增多,但又顯得單一,研究隊伍相對壯大,但教育者和康復治療師缺乏合作,研究對象年齡偏低,主要集中于學前特殊兒童,醫教多脫節,康復療效評估方法眾多,但沒有統一模式等。這些特點集中反映出兒童康復研究中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所以就社會需求而言,醫教結合模式的兒童康復人才稀缺,而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一種與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能力,師范類學生比較欠缺的恰恰是其他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及其與教育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也就意味著職業能力在進入崗位后不能較好滿足崗位要求。就兒童康復而言,通過教育康復與醫學康復結合,可以制訂甚至創新兒童康復的方案,提高療效,達到我們實踐與理論的高度結合;對特殊兒童家庭而言,可減輕兒童家長的生活、精神壓力,使家庭更和諧幸福;就社會而言,兒童康復行業具有市場前景,而醫教結合模式的人才培養恰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本項目可以更好地培養醫教結合的兒童康復專業特色人才,同時通過本項目可以拓展康復技能,能為肌筋膜疼痛患者進行治療,就業的選擇范圍因此增大。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第七條指出“實踐教學要改變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逐步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此背景下我們成立團隊,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帶動學生啟動校內實踐平臺新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使校內崗位與社會崗位相銜接,開拓實踐創新的新形勢。
一、準備與條件
1.軟件方面。(1)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參與本項目的團隊成員都是康復科學學院兒童康復專業和社區康復專業的學生,在過去的課程學習中,已學習了多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且參與過校內外康復實踐,初步具備了實施該項目所需的醫教結合相關知識與操作技能?!豆δ芙馄蕦W》、《生理學》、《人體運動學》《發展心理學》、《人體發育學》等課程為康復治療實踐提供了必需的專業基本知識,了解人的結構、功能及身心發展規律;《康復評定》、《作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等課程使學生初步掌握康復評定方法和作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三大方面的康復技能;《基礎教育學》、《特殊教育概論》、《特殊學校課程與教學》、《行為改變技術》等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教育學相關知識。(2)學生的實操技能。團隊成員大都學習認真、組織活動能力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接受過醫教結合專業技能訓練,經常去相關康復機構進行志愿活動,如江蘇省民政康復醫院、南京腦科醫院、南京兒童醫院等,有一定的實操經驗,但操作機會還是比較少。(3)指導教師。團隊有專業方面的指導教師,有豐富的團隊管理經驗和精湛的業務能力,從事教科研工作和康復工作十余年,擅長兒童運動障礙的康復和肌筋膜疼痛康復。為動作障礙兒童(主要是腦癱兒童、發展遲緩兒童及自閉癥兒童等)開展康復服務及指導學生實踐操作。
2.硬件方面。學院有充足的實驗實訓室,如動作教室、運動治療室、手法治療室、作業治療室、感覺統合訓練室、語言治療室、傳統康復治療室、多功能觀摩室等,配有豐富的康復器材,為進行兒童康復實踐和肌筋膜疼痛康復服務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地和條件;學院有充裕的圖書館資源,可提供相關的圖書資料。
3.其他方面。實驗實訓中心有配套經費用于實驗實訓室的建設;學院領導和專業教師、輔導員教師均大力支持此模式的探索,為順利進行提供各種必要的支持。
二、建立與運行
為了突出能力培養,采用按能力層次劃分的“分層一體化”構建崗位教學與實踐模式,具體說,就是通過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合理配置,構建成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體,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等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具體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1]
采用課堂講授、多媒體、示范教學、針對患者的操作等教學方法,注重聯系實際,以培養實用型人才。使課程更加直觀明了,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為真實情景教學、頂崗實習。學生通過該實訓,對兒童康復有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樹立了康復理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并能將理論聯系實際運用臨床,為患者提供康復服務,基本達到此次實訓目標。
具體的模式運行情況如下:
1.招募學生,組建團隊,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乃至不同院系,高年級學生可起到帶領作用給低年級學生提供經驗技巧,交流專業方面的知識,形成專業知識的流動與互換。
2.對本團隊成員進行康復訓練培訓,了解康復職業的現狀、未來發展,強化康復的技巧。形成嚴格有序的排班制度,設置校內崗位,提高實訓效率。
3.進行成員間相互的模擬與操作,互相監督指導,及時查找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如傳統康復中拔罐及推拿等操作性強,技能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不斷反復訓練的。實訓是學生之間相互推拿按摩、拔罐,這種感性認識來自于自己的親身體驗,讓他們體會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及時改正,真正使他們了解到實踐技能的重要,知道手法不熟練、拔罐手法不當不但沒有療效,反而會給患者帶來直接的傷害與痛苦,這也有利于形成為良好的職業道德。
4.針對特定的項目,比如特殊兒童感覺動作、語言言語、認知、社交等方面的康復實踐以及肌筋膜疼痛等的康復還要進行專項的培訓,并邀請專業方面的老師進行專門個別指導。
5.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考核評價必須緊緊扣住培養目標,重點放在對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崗位職業技能考核評價。[2]建立崗位實踐項目的考核標準,并加強對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3]
6.對于特殊兒童的評估與訓練方面,一開始選擇癥狀較輕的特殊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康復訓練,增強學生的實戰經驗,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滿足特殊兒童的需要。
三、反思與發展
該模式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將所需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與康復臨床相結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反復強化,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實現教學與崗位零距離的目標,達到突出教學目標的職業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教學環境的真實性、教學對象的主體性等特點。在探索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多地利用現有資源,采用多種方式方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參與程度,在校園中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自主學習、主動實踐的氛圍,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通過嚴謹有序的排班制度幫助學生養成較為良好的職業素質,也對將來的就業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該模式正式運行兩個月獲得了師生的諸多好評。
但同時我們發現了一些該模式的不足,包括學校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服務對象范圍狹窄,社會知曉度和宣傳力度欠缺等。針對這些狀況做出以下的未來發展計劃:
1.增強學校資源的開放性程度,讓學生有地點實踐,有條件實踐,有機會實踐,充分利用起課后、周末的時間,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實訓操作。安排專門的人員對校內各種資源設施進行維護檢查,讓舊的設施發揮新的作用??祻椭委煂W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重視實驗室建設、加強先進設備購置、完善實驗條件是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基礎。要充分利用功能教室和訓練室的條件,確保全部對學生開放,滿足學生進行實驗訓練的要求。同時,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儀器和設備,尤其是先進的康復治療實驗設備和器材。[4]
2.擴大服務對象人群,不僅僅是學生相互之間的操作,可以邀請老師或者有需要的服務對象來體驗按摩、拔罐等傳統康復手法,給個別兒童進行評估訓練,還可以與志愿活動相互合作,形成一種崗位形式的服務機制。
3.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該模式的品牌效應,加強校外合作,校外實踐崗位的多元化,也是培養一專多能型人才的需要,教師在此時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根據不同職業能力的需要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有側重的培養康復、醫療、保健等不同能力,使之更好地與社會崗位接軌。[5-7]
4.提升管理與評價的效度,建立與之配套的、更為完善的管理與評價機制,使實踐教學活動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周立峰,傅青蘭,李海舟.構建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
[2]周利玲,舒向俊.醫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中國醫療前沿,2008,3(2):61-62.
[3]胡洪雁.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與研究[J].管理觀察,2010,(12):170-171.
[4]周鈺,潘翠環.基于就業為導向的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醫療與保健,2014,22(10).
[5]周立峰,傅青蘭,李海舟.構建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
篇10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中國傳統康復技術;教學改革
中國傳統康復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指導下,具有獨特的康復理論、技術和方法的一門應用型學科。目前,我國的傳統康復醫學及其康復技術進入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期,在臨床、教育、學術研究等領域都不斷取得新的進展。我院于2007年開始招收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即開設傳統康復課程,筆者一直從事中國傳統康復技術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大膽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近幾年的教學改革總結如下。
1教材選擇
2007年至2009年由于我國高職高專層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時間太短,沒有相應的配套教材,我院使用了一些本科針灸推拿或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1]教材,內容較多,難度較大,對于高職學生學習有一定難度。從2010年開始我們選擇使用全國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第1版《中國傳統康復技術》,現在統一使用第2版《中國傳統康復技術》[2],教材編寫符合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強調內容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2教學內容安排
我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在第一學期開設中醫學基礎課程,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中醫知識,再開設中國傳統康復技術課程時,中醫基礎理論的部分簡單介紹,重點放在經絡與腧穴、推拿技術、針刺技術、灸法技術、拔罐技術、刮痧技術等傳統康復技能的部分及常見疾病的傳統康復治療。臨床對針刺治療的要求較高,要求具備中醫類醫師資格證方可進行針刺治療,而學生考取中級按摩師證就可進行推拿操作,所以在內容安排上重推拿輕針刺。常見疾病的傳統康復治療部分選擇腦血管病、脊髓損傷、腦性癱瘓、頸椎病等康復科常見病重點介紹,其他疾病的傳統康復則簡單介紹或學生自學。
3教學方法改革
中國傳統康復技術是一門強調技能的課程,傳統的課堂講授及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所以我們在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創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
3.1多媒體教學[3]
中國傳統康復技術課程我們采用全程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可以將教學內容中抽象和學生難于理解的知識轉變為圖片、圖形、動畫、視頻,真實而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中國傳統康復技術課程內容多,特別是經絡與腧穴部分,經絡的循行與腧穴的定位較難掌握,應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將十二經脈的學習通過動畫展示,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常用腧穴取穴的學習,我們采用觀看視頻的方法,學生就有了直觀的認識,更容易掌握知識。
3.2理實一體化教學[4]
中國傳統康復技術課程中的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技術重視技能性,要求動手操作能力強,我們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技能采用邊講解、邊示范操作的教學方法,學生普遍反映比較容易接受。比如在講授抖法時,教師邊講解邊在學生身上操作,讓學生體會用力的大小、關節活動幅度、頻率等,然后讓學生在教師身上操作,教師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和改進之處,然后再次讓學生操作,最后全班學生分組相互練習手法;再比如講授拔罐法時,教師在實訓室邊操作邊講解,然后學生分組操作練習,教師直接指出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3情境教學法[5]
針對中國傳統康復治療技術的臨床常見病癥傳統康復治療部分,采取情境教學法結合病案討論組織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選取古今醫案,設立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質疑。最后由教師總結,指出存在的問題。這種將情境教學與病案討論穿插于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4加強網絡教學[6]
隨著現在網絡的普及,學生更樂于通過網絡途徑獲得知識,我們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建立微信群,每次課后將課堂重點內容上傳到群里,方便學生復習,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定時在群里回答,或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并不時發個小紅包給予獎勵;建設學校精品課程網站,上傳教學資料、電子版參考書、視頻、復習題等,讓學生在課后使用智能手機也能自學。
4加強實訓教學
中國傳統康復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訓教學。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安排教師指導,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反復強化訓練,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同時,為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利用周末分批次安排學生到附近醫院、門診見習,積極開展病案討論,親自為患者辨證施治,對常見病、多發病的典型病例采取“走出去(利用假期到醫院門診見習)、請進來(把患者請進實訓課堂)”的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7]。另外,將實習安排在綜合醫院的針灸科、推拿科、中醫康復科,讓學生學習常見病的針灸診療技術、推拿治療手法及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8]。
5教學評價改革[9]
中國傳統康復技術最初選擇普遍的結果性評價,一張期末考試試卷決定學生的成績。很多學生考試能得高分,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卻不能正確取穴,不會手法操作,或手法操作不正確,所以我們現在更重視過程性評價,如考勤、學生學習態度、課堂提問情況等,而且增加技能考核,在每學習一項內容之后進行考核,比如腧穴定位考核、推拿手法考核、艾灸法考核、拔罐法考核、模擬疾病康復等。腧穴定位考核[10]的具體方法是精選臨床常用腧穴約100個作為考核范圍,在真人身上事先在規定的穴位上用無色熒光筆標出,學生隨機抽取20個穴位,用圓形貼紙貼在穴位上,最后教師用防偽紫外光筆照出學生貼紙與正確定位的差距并進行打分。加強傳統康復技能的考核,使學生在以后實習和工作中能準確選穴,正確操作。
6結語
中國傳統康復技術是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一門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課程,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材、確定重點教學內容、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訓教學、改革教學評價,從而加強學生對傳統康復技術的技能掌握,使學生在實習和以后的臨床工作中能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許健鵬,高文柱.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陳健爾,甄德江.中國傳統康復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范秀英.傳統康復治療技術教學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1):74-75.
[4]程先寬,孫迎春.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教學體會與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4(27):134-137.
[5]范秀英.高等職業教育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與設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9):892-893.
[6]趙彩嬌.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針灸臨床能力培養探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4(2):126-127.
[7]陳英.中國傳統康復技術實訓教學與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5):79-80.
[8]吳云霞,許金德.以就業為導向,加強針灸推拿學操作技能實訓教學[J].新疆中醫藥,2013(3):70-72.
[9]曹艷杰.高等職業學校中國傳統康復技術課程改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9):8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