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心理學范文

時間:2023-04-04 21:24: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變態心理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又稱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發生異常的科學,包括研究認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異常表現,探討異常心理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它不僅要對異常心理現象加以描述、分類和解釋,還要說明其本質和發生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預測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為。

變態心理學是醫學中發展最早的一個分支。很久以來,心理變態的人常是被人們所排斥或遺棄。人們不把心理障礙看成是疾病,卻把心理變態的人看成是邪惡或魔鬼附體。中世紀的歐洲,教士們使用了所謂驅魔術來驅趕魔鬼,大多數病人受鞭笞、火燒和其他人身凌辱與虐待,因為人們相信軀體痛苦難受時魔鬼就會飛離。除了有些“癔癥”或抑郁病人被勸服外,這種處理常會導致病人的死亡。當時的社會騷動和對于災禍的恐懼導致了一種信念,認為是邪惡,女人激起男人產生,因此女人是邪惡。婦女在無情拷打之下被迫懺悔,然后,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后來,不管女子、男子、兒童,只要是與眾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為都會受到指控。心理異?;螂x奇行為被看成撒旦的表現,結果葬送了百十萬人的生命。象這種對心理變態的患者所進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續了約300年。但同時也有許多醫生和學者認為心理變態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張給予幫助和有效的治療。如Paracelsus(1490~1541)認為心理變態的人只不過是需要治療的病人而已。他相信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礙的人,通過交談、說服和疏導可以治好。此后,精神病人被送進瘋人院,病人常常被帶上鐵鏈或鎖于籠中。法國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醫生倡導解除對精神病人的禁錮,主張以關心態度傾聽他們訴說,讓他們從事有益的勞動。雖然該學說的論點是錯誤的,它卻提出了大腦病變對精神病的病因作用。但大腦病變只能解釋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礙,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學說。其中,F.A.Mesmer主張“動物磁性”是心理障礙的根源。這一學說也無科學根據,但卻導致了催眠術的成功應用,并被后人稱為梅斯梅爾現象。還有一派學者認為心理變態是由于不愉快的心理體驗、隱蔽的沖突和情緒創傷引起,稱為分析學派。雖然,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已有癲狂篇描述精神病人,但是把精神病視為神鬼作崇的見解也早已存在,少數精神病人被當成有神秘力量的異人加以崇拜,而大多數則受到鞭笞、鎖綁、嘲弄和遺棄,“請神送鬼”至今仍時有所聞。

現在認為,心理病理或心理變態是因為沒有能力按社會認為適宜的方式行動,以至其行為后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應的。其所以“沒有能力”,可能有器質性缺陷(如腦損害)的原因,或是由機能性缺陷(缺乏知識、缺乏能力或動機)的結果,或兩者兼而有之。

心理是否變態,常常要由社會文化來決定。我國封建社會里女人要纏足,清朝男人要留長發辮。時至今日,如果再有人表現這些行為,就要被人認為精神不正常。再如喜著異性服裝,在西方稱為“異裝癖”,是一種病態。而我國古生的女扮男裝抵御外敵的女性卻被認為是民族英雄。再如,某些西方國家中,同性戀被認作合法??梢?,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的社會文化有不同的行為常模,人們對心理變態有著不同的判斷。加之,歷史上對心理變態原因的不同解釋,以及心理現象本身的復雜性等原因,導致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心理障礙診斷的很大差異,甚至在同一國家的不同醫院或醫師中間也常有意見分歧,并不為奇。

篇2

心理學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兩個方向,關鍵看所報考的是哪個方向的心理學專業:

1、一般基礎研究方向的心理學專業主要學習基礎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的生物學基礎等課程;

2、一般應用方向的心理學專業主要學習基礎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驗與分析、心理咨詢與治療、變態心理學異常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課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關鍵詞:大學生; 階段; 心理狀態; 變化

The variety of shallow Xi university student''s stage mental status

Liu Yu Qin Guide a teacher: Zhao Lin Long

【Abstract】 Take off to want:Pass the variety of understanding the each stage mental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 from in discover the mental phenomenon problem of universal existence study interest gradual decrease, put forward to correspond a problem-solving sugges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tage;Mental status;Change

近些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物質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大學生也不例外?,F如今的大學生具有豐富的生活方式,多姿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引導,似乎已經是刻不容緩。

1 不同階段大學生學習方面的心理狀態

1.1 首先,在安康學院大學生階段性心理問題的調查問卷中,通過了解我們最初發現在大一階段有以下幾種學習心理狀態:(1)有超過63%的同學在入學之初躊躇滿志,暗下決心要好好珍惜四年的大學時光,因為進入大學是他們從小的夢想,就算學校不如所愿,但好好學還可以繼續考上好學校的研究生,這些人的心態是比較積極樂觀的;(2)有11%同學入學的學習動力依據的是學校的名氣和教學質量,所以來了學校之后,發現與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學有一定的差距,對于學習的態度是期待與懷疑并存,視學校的各方面情況而定,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是大家必須了解,學校是固定不變的,而你的態度是可以改變的并將決定你的未來,如若不及時構建新的目標,就會導致動機缺乏,意志減退,容易形成行為懶散,因此作為新生,進大學后要快速重新定位自己,作好規劃,為求在新的環境更好的發展自己;(3)有極少數同學是消極情緒。因為對學校不滿意,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不滿意,準備聽天由命,四年后能畢業就行,這顯然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想法,已經上了大學,既來之,則安之,首先應該消除這種心理,對自己負責,沒有必要因為一時的錯誤荒廢自己四年的時光。

1.2 到了大二,部分同學覺得自己的學習動力越來越小,逐漸開始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這部分人絕大多數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學習動力很強,根據我們進一步的了解,發現造成學習動力變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是大一大家剛從高中積極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進入大學,學習動力還是很樂觀的,而到了大二,由于對外界環境的熟悉,再加上受周圍同學或教學方法內容等多方面其它因素的影響,就逐漸開始對自己放松,認為最初的學習目標也不那么重要了,很多人的觀點是相比學習對于大學生而言社會實踐能力可能更重要,就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都沒有什么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慢慢就對學習產生了一種不耐煩的情緒。(2)當然還有一方面因為大學階段的學習是以自學為主的求知學習,有些人早就已經習慣了從小填鴨式的應試學習,不適應大學這種學習方法,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抗拒心理,因此,對學習方面就有所松懈,并且開始偷懶。所以說,一個人進入了大學,首先應該改變讀書的觀念,把“念書”提升到“求知”,逐漸改變自己在應試教育中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把導師在課堂上所提示的科目要點只當作個人學習的起點或引線,個人再循點線的方向自行擴大、聯接、填充、組織,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識。明確認識到能力源于知識卻比知識更重要,在學習和處世中養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在大學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心智成熟,迅速成長。

1.3 經過大一的新鮮期,大二的放松期,到了大三,大家似乎又開始變得緊張起來,這時,大家幾乎都提前同時開始思考著一個問題,畢業了之后該干什么,是考研,考公務員,還是直接找工作?很多人都在糾結這個問題,最痛苦的是反反復復思考還得不到準確的答案。多數人趨向于考研,擔心出來找不到工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多數人還是很迷茫,對自己即將要走的路還在徘徊,是否選擇考研,要理性對待,慎重選擇,切勿盲目跟風,不要強迫自己,要多多結合自身的因素。但是我們必須堅定,不能再繼續像以前那么模糊,應該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合理的規劃了。在這個事事煩的大三,很多人對學習的態度也隨著對未來的打算而發生了改變,打算考研或繼續深造的人在大三就已經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積極地為將來做著準備,而其他準備畢業就業的人則幾乎對學習沒什么動力了,大都抱著順順利利畢業即可的泰然心理,但是他們同樣也面臨著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因為馬上就快要畢業了,面對著達不到家人的期望,找不到好的合適的方向這些必不可少的壓力,這會讓大三的學生身體和心理都有一定的疲憊,這無疑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會帶來一定的負面情緒,因此我們要及時地與家人進行溝通,讓他們清楚的了解到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于減少由于家人的過高期望而帶來的壓力是非常必要的。與此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學會采用適當的方式排解自己的壓力,放寬心,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船到橋頭自然直,否則會導致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很高的效率,這時要不斷提醒自己放松一點,有些事真沒有那么重要。

2 建議

2.1 大學生應該積極應對, 最大程度的發揮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努力進行自我教育,這對于將來走出校園投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2.2 當然也可以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與老師交流,因為同學會最大可能的和你遇到相同的問題,大家相互探討交流,準確的與你分析并快速的解決此類問題,而老師會對于大學生有相對較多的人生閱歷,大致可以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征進行準確的把握,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格、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情況、理想志向有的放矢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指導。

2.3 多了解翻閱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與別人共

同摸索這其中的差異,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僅僅是咨詢與治療與知識的傳授, 還應向其傳授心理健康的理念和知識, 出現心理問題的應對技能, 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質,以便于在將來各方面出現問題是處理的游刃有余。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們才會有著當代大學生嶄新的形象,準備好良好的狀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肖旭,社會心理學.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

篇4

關鍵詞:變態心理 藝術家 藝術 瘋子

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講,變態是指“行為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活動異?!雹?。變態幾乎發生于每個人的身上,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常態的人。烏納穆諾從人的生命悲劇意識出發,認為人在本質和實體上都是患有疾病的?;谧儜B的廣泛性,《韋氏詞典》認為變態的就是“反常的”,“與標準或者一般情況背離的不正常的、例外的、異常行為”②;王玲主編的《變態心理學》中認為變態心理是一個統計學的概念,沒有貶義。本文便依據變態心理質的內核,從有別于健康的不協調的、異常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這一基準出發,認為一切與健康的知、情、意有偏差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均為變態心理。

藝術不是為了反映現實,因為現實就在那里,根本就不需要你去反映。藝術家追求的也不是真理,真理是科學家的使命,藝術家追求的往往不是必須怎么樣,而是想怎么樣。所以藝術家眼中的真理,只是富含情緒化和個性化的真理。藝術歸根結底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形式,情感始終是審美心理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藝術欣賞的最終歸宿。

藝術家由于其創造性的才華,情感對藝術家來說并不是時時都受理性控制,他們往往比常人更敏感,也更容易激動,當藝術家情感過溢時,事物在他們眼中也很容易發生變形,因此變態心理在文學藝術中就成為不可逃匿的領域了。同時,“在藝術家的眼里,現存社會的那些所謂‘正常的’、‘健康的’的東西恰恰是失常的表現,而心理失常和病態倒反以精神健康和道德健全的面目出現”③。在他們看來也許世界是瘋狂的,只有他們掌握真理,于是他們要呼喊,要瘋狂的世界理性起來,但是現實中的常人看來,他越是呼喊就越是瘋狂。因此藝術是變態心理馳騁和縱橫的天地,不論是在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中,還是在藝術品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心理變態現象。藝術家在藝術生產的準備和創造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這種“蠻性”能發現平常狀態下往往難以發現的美來,或者使平常感到美的一般的東西,強烈地突出起來,散發著誘人的魅力”④。

群覽藝術的殿堂,的確“瘋氣”十足,盡管藝術家不一定全是瘋子,但不容否認大多藝術家都有瘋子的某些癥狀或表現,甚至某些藝術家在一定時間里就是瘋子。

話劇殿堂從籌建那一刻就充滿著祭酒神的狂歡場面;左拉“將自己交給十五名精神病醫生檢查,并同意了醫生們做出的結論——他的天才來源于自己癖性中的精神病因子”⑤;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備受癲癇病的折磨,他醉心于病態的心理描寫,其作品《》、《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等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描寫震撼人心;荷蘭舉世矚目的藝術家梵高精神病頻繁發作,他自己也最終在精神失常中扣動扳機結束生命,而《向日葵》、《自畫像》等經典繪畫深刻展現了他在生死邊緣掙扎的心理狀態;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他孤僻憂郁、內向悲觀,41歲時便離開人世,其《審判》、《城堡》、《饑餓的藝術家》、《洞穴》等作品中人物神經高度敏感、行為怪異;勞倫斯向倫理的敏感地帶發起沖擊,他的自傳體小說《兒子與情人》在母子關系問題上陷入難以妥善處置的境地;殘酷戲劇的領軍人物阿爾托精神分裂癥多次復發,其戲劇和宣言都以怪異瘋狂的“殘酷”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伍爾夫有精神分裂和同性戀傾向,她細膩敏感,其作品《墻上的斑點》用意識流手法展現了散亂無序的意識;剛去世不久的“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杰克遜一直就處在天使與魔鬼的爭論之中。

然而“東方重修養,西方重治療”,由于中庸、調和處事且愛講面子的民族心理作祟,我們中國人對變態的態度不像西方人那樣坦誠。在中國,變態這一中性詞更多的是被賦予過多的貶義色彩,人們不敢承認也不愿承認自己的變態病癥,直到今天人們談變態還失色,相對西方發達國家目前中國的心理診所還處在極端落后的狀態。在中國變態藝術雖然受抑制,但具有變態性藝術也并非沒有,諸如徐渭“四聲猿”狂傲不羈、嬉笑怒罵;李漁小說《肉蒲團》和后來的《金瓶梅》就裸地展露變態的性關系和性意識;抑郁不得志的蒲松齡借鬼狐神妖的《聊齋志異》來實現自己的……而民間大量流行的黃色壁畫、圖書、器物以及妓院與太監制度正是表面正統文化壓抑下的變態翻涌。

近現代中國,一批睜眼看世界的有識之士從歐美和日本引進了諸如象征主義、唯美主義、表現主義等西方文藝思潮,特別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西方變態心理被譯介到中國后,變態心理開始大量出現于各種藝術品中?,F代作家由于國家、民族和個人的憂患等原因,出現了空前的憂患、焦慮、孤獨、徘徊等心理問題,同時自現代以來中國的藝術家自殺現象的也是多如牛毛。而由于對變態觀念的偏見,數量更為龐大的具有變態性傾向的藝術還遠未被挖掘出來。

在高揚變態藝術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大多數藝術家身上都無可避免地具有變態性因子,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把瘋子與藝術家等同起來,藝術品也絕不是簡單的瘋子般的變態心理的胡亂放縱。

天才和瘋子本身就是對人類無知的掩飾,當一個人很有才但又沒法解釋為何這么有才時,他就是無比神秘的天生之才了,而瘋子就是一個低于正常人的不可理解的怪異之人。一個是神秘的天生之才,一個是怪異之“瘋”,兩者的界定本身就含有很大的唯心主義成分。在天才和瘋子的交界處,有—大片模糊的邊緣地帶,甚至很多藝術家是一腳踏在瘋子的船頭一腳踏在天才的船頭,所以用理性來區分天才和瘋子也注定需要費一些氣力。

用??碌挠^點來看,我們可以認為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區別是看其是否符合話語掌控者的發展需求,適合的就被冠以天才,不適合的便稱之為瘋子。天才跟瘋子間那根三八線就是看人類自我生存意志,天才是符合的,瘋子是造不出偉大的美來,如果造出來他也便是天才。天才是時代的饋贈,因為當時代不需要他時,他只是瘋子。從這里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中國很多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未被堂而皇之挖掘出來的原因。但是假若把這個話語權合理化的話,天才與瘋子間的分割線就開始明朗起來。這主要體現在天才懂得創造,他能夠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藝術家必須能夠創造出為人類所能理解和接納的藝術品來才可稱得上是藝術家。瘋子卻不能,盡管瘋子往往也跟無意識接觸更加親密,他們很多也有超常的想象力和抽象能力,這種能力甚至超過藝術家,但是他們卻很少有人能夠有意識地組織本質力量,難以把這種才能對象化,或者對象化的成品與正常的人無法進行溝通,即達不成“有意味的形式”,他們是精神癱瘓的藝術家。

“瘋子發生亂套不幸的地方,正是天才大展鴻圖,出類拔萃,最富有創造力之處”⑥。天才在獨特的感知下又懂得如何來修飾這種天才般或者在常人看來是瘋子般的感知,天才還有高超的組織搭配能力,表現在文學上如語言表達能力、結構組織能力等;在繪畫上表現為空間結構把握、色彩調配、透視處理等;在音樂上表現在樂譜的識別組織,音高、音階、音節的調配等;在舞蹈上表現為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和韻律性等……

因此藝術家不等于瘋子,藝術品也不是瘋子的瘋話,藝術家是酒神和日神的復合體,而瘋子只是一個喝醉酒的耍酒瘋的小丑,藝術家能夠控制瘋癲,而瘋子卻是被瘋癲所控制。

注釋:

①中國勞改學會編:《中國勞改學大辭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459頁

②轉引自王玲主編:《變態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9頁

③(美)特里林:《藝術與精神病》轉引自王寧編《精神分析》,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第27頁

④林澎;龔曙光著:《藝術生產概論》湖南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30-31 頁

⑤同③,第24頁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13級財政金融系財政學一班的袁兆林,今天我來到這里參加競選的職位是咨詢部副部長。

首先,我覺得與其說我有勇氣來競選這個職位倒不如說我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我從初中便開始對心理學的學習與研究,至今已經有六年了。六年里,我一直自己學習著藝術心理學以及心理學人格分析的知識。自奇思妙想的《變態心理學》到樂嘉的《性格色彩》,我悟出了繽紛的人性、璀璨的世界原本就是一草一木一乾坤。自《樹木人格的測試分析》到《房樹人HTP測試》,我感受到了成長帶給我們的是“時光的印記”。我熱愛心理學,同時也享受于心理學,我愿意以自我身上的正能量去幫助、去感染我身邊的每一個人。我還記得在中學時代,我用自己綿薄的力量去幫助一位患了精神抑郁的朋友,最后,心理學的力量讓陽光重新照進他的心里,讓他繼續奔跑在青春的賽道之上。自2010年的9月份,正值高中的我在網絡平臺上加入了一個“搜搜問問——心靈港灣”的心理困擾解惑團隊,這讓我無論是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還是心理學的應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截止2012年3月(由于學業原因,此時退出),在網絡心理學解惑的平臺上,我共幫助網友百位以上、也獲得了大約四十多塊“最佳回復金牌”,我覺得這些都讓我在心理學的學習道路上,獲得了最好的價值體現!

如果說,我與心理學的緣分是出于愛好,倒不如說我也是“心理學的受益者”。出于各種原因,以前的我也是一位受重重心理困擾的“患者”,曾經的我那樣抑郁、自卑、恐懼、并帶有強迫癥狀……感覺自己在世界上已經完全沒有看了希望?;蛟S,我現在也想不起來當時是何種鼓勵讓我重新抬起頭來,勇敢地學習心理學醫治好自己,但今天,站在這里的是一個充滿著正能量、帶著較豐富的心理學經驗的我,我希望有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實現自己的價值、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相信真愛自在人間!

篇6

(二)數字化出版轉型背景下學術期刊女性編輯職業群體壓力增大由于學術期刊的專業性與特殊性,學術期刊編輯和文化休閑娛樂類等非學術期刊編輯不同,不需要過多地考慮內容、市場、營銷、經濟效益等因素,辦刊經費一般由主辦單位全額或差額撥款,無經費之憂。故在一般人的觀念里,他們只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學術能力及編校能力即可,工作相對穩定、安靜、清閑。他們只需要“來料加工”,承擔稿件初步審核與后期加工整理工作,為擬刊用稿件“整形”,做作者與審稿人之間的“二傳手”即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文化的進步,學術期刊在傳播人類知識和成果及促進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各類學術期刊不斷涌現,學術期刊編輯從業人員也不斷增多。其中,女性編輯人數不可小覷。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出版模式向數字出版模式演變,數字出版逐漸成了未來出版的發展方向。數字出版包括了來稿、加工、印刷、發行、閱讀傳播等一系列的數字化過程,數字化使得傳統出版的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擴張,數字化技術幾乎滲透到了出版的所有環節。數字化也改革了學術期刊傳統的紙質作業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出版形式和發行手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一桌、一椅、一筆”的編輯模式逐漸被“一桌、一椅、一筆、一電腦”模式所取代。從投稿、收稿、審稿、校對、編排到發行,各個環節都實現了網絡化。在線編審系統的使用實現了編審的實時化、透明化。該系統很好地聯系了作者、審稿專家及編輯部三個子系統,使得三者之間可以進行實時信息傳遞。出版的數字化趨勢對編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不甚擅長信息技術的女性編輯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學術期刊女性編輯對數字出版技術缺乏了解。研究表明,由于受能力、個人喜好及文化偏見等的影響,大多數女性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技能明顯不如男性,她們更傾向于不需要多少創新的專業工作。由于自身的短板,她們往往對數字技術不夠關注,了解缺乏,對數字化產品的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和閱讀模式不太熟悉。這與數字化出版要求學術期刊編輯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網絡及多媒體技術進行文字處理、網站維護、出版互動及期刊推介是不相宜的。數字出版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出版復合型人才是既掌握出版產業規律、精通出版物內容,又熟識數字出版特性,還能操作數字出版經營的人才。他們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及職業道德,以高度的職業敏感和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緊密聯系或者跟蹤研究機構的最新研究動態及項目,密切關注有關行業及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熱點及未來發展勢頭,從而及時把握相關行業及領域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前沿。這樣才能找到有價值的選題切入點和合適的作者,從而能夠準確地選題,定向開展約稿和組稿工作。對于學術期刊編輯而言,一定的專業素養及過硬的文字加工能力僅僅是基本職業能力,數字化轉型對編輯提出了“復合型”“一專多能”等更高的素質要求,那種傳統出版模式下“坐在家里等米下鍋”的辦刊模式顯然已經落伍了。全能型人才不僅是內容方面的行家,同時在出版方面也是很好的操盤手,這是一個趨勢。我國學術期刊出版數字化的迅猛發展要求編輯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等數字化信息渠道和載體,熟練運用編輯技術,掌握編輯技巧,熟悉內容及資訊的處理。大部分學術期刊女性編輯由于觀念傳統、知識面狹窄,對期刊經營等方面的知識不太關注,加之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男性差,女性學術期刊編輯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會更多地感受到職業壓力。

(三)具有共性的新時期職業女性的角色困境“這是一個女性前所未有的艱難時代:社會需要我們做職場女性,但是家庭需要我們做全職太太?!迸栽诩彝ブ幸缪莺媚赣H、妻子、女兒、媳婦等角色,發揮婚姻功能、生活功能、養老育小功能ꎻ在職場中要遵守職業規范,勝任本職工作,獲取勞動報酬。很多職業女性為了平衡家庭和事業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往往在婚后不得不扮演職業女性和家庭主婦的“雙面角色”,承受著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沖突帶來的巨大壓力。在“廳堂”和“廚房”之間兩難的處境使廣大職業女性在家庭和事業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很多女性在事業上的成功換來的卻是婚姻和家庭的丟失?;貧w到高校學術期刊女性編輯這個群體,她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處理相當數量的學術文章,同時也要處理一些繁雜事務和應付日常人際關系及自己的職稱晉升或學術研究。與男性編輯們不同的是,她們婚后還要面臨生育所帶來的事業的暫時中斷,照顧家人和孩子及日常家務勞動也讓她們很難擁有充足的時間、充沛的精力和愉悅的心情,這嚴重影響到她們的事業發展、學業提高以及職業晉升,在職場與男性編輯們的競爭中明顯優勢不足。

篇7

我坐在床上,望著窗外,是的我是看完了中文版本的《少有人走的路》,那段時間里我在學習與感情上都不順利,消極情緒纏繞我全身以至于讓我難以呼吸,我偶然看到《少有人走的路》對消極情緒有很大的幫助。那段時間里,也在打電話給心理老師。上了高中之后,我有時候放假回去會先回到她家吃了晚飯再回去,我也會在學校附近的地攤買一些廉價的書籍帶回去給她,那個時候雖然我們沒有到無話不說的關系,但是學生與老師能夠那樣去交流學習與生活已經是很少見的了。

我是在初一認識我們學校的心理老師,那時候她剛從廣州讀完心理學拿了文憑回來已經工作了幾年的中學。而那么巧的,我們初一的英語老師因為身體不適而停止教我們,所以很幸運的,剛回來的心理老師也就先教我們英語,我們就那樣認識了。由于我當時是班長,與她也就走得比較近,主要是她會交給我許多事情,例如她要開會考試什么的,就會把自己抽屜的鑰匙給我,讓我去她抽屜拿試卷負責班上的單元測試。在初一期間,她教會我許多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自己的夢想以及不斷追求更好的前程。最重要的是,我開始認識了心理學那樣一種奇特的新事物。

初一結束后,她就不再教的英語,而專門在初二初三開展心理課程以及在一個辦公室給有需要的學生開導,我會常常跑到她辦公室坐著,聽她講一些事情,講一下她的導師提及的“變態心理學”、講她讀師范時候的生活、講她家里的事情,講講李清照“少年強說愁”……但幾乎都是她在講,雖然她很多次都在暗示我該講講我的事情,因為她總是覺得我常常顯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而我只是愿意說起我的雙胞胎弟弟以及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不是我不信任她,而是覺得我和她會是一輩子的朋友式的師生,我們之間還有很多時間,但更重點的是,我不知道怎么說起我親人與我,我很難說出口因為我與他們其實真的并不親近。

篇8

很多人把學習困難等同于學習障礙、學習落后等概念,然而這是一種誤解,這幾個概念之間存在細微的差別。學習障礙主要是指由于某種大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學習困難的一種特殊現象。學習落后則是一個比學習障礙更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三種情形:(1)因智力落后而導致成績落后;(2)因不良家庭環境和情緒障礙及人格障礙所導致的成績不佳;(3)因學習障礙導致的學習成績不良。而對于學習困難的概念,至今還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將學習困難學生概念沿用王建平《變態心理學》(2005)中所述“沒有明顯智力缺陷,又沒有感官障礙,但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的學生,遠沒能達到預期的學業成就目標的學齡兒童青少年”。

2 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分類

2.1 自卑心理

有些學生由于成績不理想常常會產生自卑情緒。學習自卑主要是指一個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佳而產生的自認為不如他人、輕視自己的心理。有些學生自我期望較高,但學習成績與期望的差距又恨大,從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并失去信心,處處感到自己笨,沒有別人聰明,常常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而煩惱不堪,壓抑感越來越重。這樣就漸漸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空間里,長此以往,他們對于學習的主動性越來越差,遇到問題表現為恐懼和退縮,對以后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2.2 逆反心理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常常對教師的教導表現出不服從,他們有意與教師的教導作對,故意做出一些與自己主觀意識相違背的行為。教師明明是善意的、正確的教導,卻遭到了他們的抵抗。越是希望他們這樣,他們偏偏越是那樣。他們違反校規校紀,不遵守課堂紀律,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他人的學習。這些逆反行為使他們無法把精力集中到學習當中去。

2.3 懶惰心理

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懶于動手動腦,寫作業不獨立思考,常有抄襲現象出現,或者尋求他人替代完成作業。對于他人和教參書的依賴會促使學習困難學生的懶惰心態逐步發展,這種懶惰的心態又會促使學困生產生依賴心理,如此往復,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則會使這類型的學生成績下降,不思進取,主動學習能力越來越差。

2.4 孤僻心理

在教學過程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性格孤僻,不合群。課堂上,他們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參加小組討論。長期的封閉使他們變得消極、遲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不理想。教師由于無法與這些學生溝通,不知道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無法對他們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由此造成惡性循環,學生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

2.5 驕傲心理

驕傲是由于只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常??床坏絼e人的長處和閃光點,總是自以為是,過高的估計自己所產生的不良心理。有這種心里的學生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得到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受到一點表揚就洋洋得意,自滿狂妄。他們無視校規校紀,無視老師的教導,對于同學的勸告也心不在焉,學習不思進取,整天盲目攀比,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危害極大。

2.6 暴躁心理

教育活動中,一些學生易怒、易躁,情緒波動很大,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大動干戈。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中,不允許他人對自己有任何過激言行。對于長輩的教導不能夠善意的去理解和接受。這樣的行為不僅對他們自身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還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他們的精力很少能夠集中到學習上,導致了他們的學習成績比較差。

3 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對策

學困生的應對方法要根據學習困難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進行轉化和教育。處于不同環境下的學困生,他們的心理特點也隨之不同,因此,我們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根據學困生的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以做到有針對性地采用正確的和適當的方法進行教育和改進。

3.1 分析并掌握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特點

想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困生的問題,就要調查和了解每一個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對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環境進行正確有效的分析,有助于學困生轉化策略的實施。對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開展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可以使我們更加有針對性的提出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從而進行輔導和教育。

3.2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對于學困生的心理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關心是改變學生不良行為的內在動力。如果學困生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愛和重視,那么,對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和諧的師生關系則是轉化學困生的基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上的建構可以促使學生接受教育和改進。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個人的修養和品德,要尊重理解學困生,與學困生進行更深入的思想上的交流,從而對學困生進行思想上的正確引導,以此來消除學困生的逆反和抵觸情緒。

3.3 給予正確評價,樹立自信

教師在評價學困生時要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學生是很注重別人尤其是教師的評價的,因此,教師對學困生的評價要做到客觀,有針對性,對于學生的缺點要進行委婉的評價,注意語言藝術性的運用。教師應時刻讓學生對自己有充分客觀的、正確的認識,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要讓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維護,克服自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4 區別對待,因材施教

教師要針對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再根據不同學困生的不同心理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個學生的特別指出,再根據不同學生的這種特殊性,選擇相應的教育策略,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由于每個學生在先天素質和后天教育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多多少少的差異性,這種先天與后天的差異促使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動機各不相同,因而我們對于不同的學生要給予不同關注,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王建平.變態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吳櫻花.遭遇學困生—學困生的教育與轉化技巧[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篇9

然而,用微小的術式鑄就顯著的美麗,這其中不僅只關系到醫學技術,更與美學、心理學有分不開的聯系。

那么,一個合格的微整形醫生需要具備哪些技能和素質?現在就告訴你答案!

醫美大牌專家開講,有請隋志甫教授!

隋志甫

現役軍人、醫學博士、總醫院全軍皮膚損傷修復研究所美容整形中心負責人、微整形首席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市分會整形燒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特約編委、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微創抗衰老專業委員、泛亞地區面部整形與重建外科學會中國分會激光與微創抗衰老專業常委。

擅長:微創面部五官美容整形、體形雕塑、婦科整形、體表疤痕、腫物、畸形的美容修復等。

“單有醫學技術并不能夠做出令人期待的微整形效果,微整形是一個從細微之處追求并體現美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醫學技術很重要,美學同等重要。對任何一個求美者的個性化面部特征,醫生都應該有一個準確的美學鑒賞,而且鑒賞評估一定是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順序。雖然成熟、完備的美學素養并不是三五年就可以培養出來的,但也不排除有一些已經成為公式的基本法則和經驗可以套用?!?/p>

Basis1審美素養很重要

審美是人的天性,醫學審美就是發生在醫學實踐活動中的美的欣賞、美的體驗與美的創造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審美過程,具有高度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必須遵循醫學規律的特殊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醫生和求美者雙方審美的共鳴程度,將直接關系到求美者對術后效果的滿意程度。

何謂面部美?

面部美是一種整體感覺,它要求皮膚細膩光滑、無瑕疵,橢圓臉型,五官的精致、和諧等。在對面部美的衡量和審視方面,三庭五眼、四高三低、顏面對稱等都是可以參考衡量的標準。

三庭五眼:美學家用黃金分割法分析人的五官比例分布,以“三庭五眼 ”為劃分的標準,是對人的面部長寬比例分布進行測量的方法。如果比例失調,那么人的五官布局就會顯得松散或緊湊,缺乏美感。將額頭發際線到下顎分為三等分,由發際線到眉毛,眉毛到鼻尖,鼻尖到下顎分別為上庭、中庭和下庭;五眼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份,從左側發際至右側發際為五只眼形。

四高三低:人面部不僅僅是一個平面,不只有長寬比例的標準。在面部垂直軸上,一定要有“四高三低”?!八母摺保旱谝桓呤穷~部,第二個最高點是鼻尖,第三高為唇珠,第四高是下巴尖?!叭汀狈謩e是兩個眼睛之間,鼻額交界處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溝是凹陷的,美女的人中溝都很深,人中脊明顯;下唇的下方,有一個小小的凹陷,共三處凹陷。

顏面對稱:對稱是面容美的基本標準。雙耳、雙眼、雙眉應該對稱;前額、眼瞼、口唇周圍的曲線應該對稱;左右下頜也應該對稱。

三勻協調:這個主要指口裂水平和面寬的協調性,即從正面看面部寬度與口裂靜止時長度比較協調。有些下頜角寬大或咬肌肥厚的人從正面看,面寬就越過了三勻比例。

亞洲人面部特點及常需改善的問題

亞洲人面部一般具備:皮膚細膩光滑、面部線條圓潤飽滿、骨骼結構較平滑、內輪廓較寬、眼睛相對比較浮腫的特點。亞洲人的五官和輪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亞洲人在選擇醫學微整形時的喜好和趨勢。在面部微整形中,最常見的三大微整項目分別是針對單眼皮、山根低、咬肌肥大的。

雙眼皮成形術:雙眼皮不僅能提升求美者的眼部美感,一定程度上還能改善某些求美者因單瞼而造成的視野缺失的問題,常規的微整形雙眼皮成形術有埋線式雙眼皮、三點式雙眼皮、韓式微創雙眼皮等。

隆鼻術:鼻子在面部的美學地位眾所周知,隆鼻術不僅能改變鼻部的扁平,更能使五官顯得深邃起來。微整注射隆鼻術包括玻尿酸隆鼻、自體脂肪移植隆鼻。

瘦臉術:針對咬肌肥大,在微整形方式中瘦臉針注射(肉毒素)是最佳選擇。若是因為脂肪堆積,還有溶脂針可以選擇。

“其實,很多從事微整形的醫生都不缺技術,但卻缺美感。利用美學素養結合求美者個性特點,設計出適合求美者的微整形方案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知道的是,一個完美的術前設計不僅是對醫生的一次美學考評,更是要顧及到求美者的心理需求和其潛在的個性特征?!?/p>

Basis2術前設計要精準

好設計是好作品的前提,微整形術前設計的依據來源于諸多方面,只有綜合考慮求美者的各種心理因素、了解其期待的術后效果,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術前設計的價值所在。

美容心理受哪些相關因素支配?

美容心理學是建立在廣泛的心理學及分支科學基礎上的,涉及一般的心理學理論有動機、需要、人格等,還涉及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在微整形術前設計時,要考慮到的有求美者的發展心理、社會心理、變態心理、審美心理等諸多方面。

發展心理:旨在探究個體生命全過程中身心變化與年齡的關系。美容心理學要應用發展心理學理論,研究個體審美心理的發展,各年齡階段愛美的心理特點等。

社會心理:研究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展及變化的規律。由于貌美具有明顯的社會心理特征,同時美容又是一定社會心理背景的產物,所以兩者關系相當密切。

變態心理:探究的是行為異常的類別與成因,從而建立系統理論,作為心理診斷與治療的依據。美容心理學應用變態心理學的理論可以研究病態的求美心理。

審美心理:審美是人的一種天賦,審美心理學即概括性的研究審美活動中的心理因素與心理過程。美容醫學心理學則主要涉及容貌審美的心理問題。

術前設計定位方案

分齡造美:30歲以下的求美女性追求的一定是美麗。所以,對于這個年齡的求美者來說,需要最多的是輪廓塑形,例如對鼻子、下巴、眼睛、額部、顳部、嘴部的瑕疵改善居多,適應的微整形術式包含全鼻定制、自體脂肪豐下巴、雙眼皮及開眼角、注射豐額術、注射隆顳術及薄唇變厚或唇珠成形術;30~40歲之間女性追求的的不僅是美麗,青春化更是她們的追求。所以,這個年齡段的求美者更需要改善的是皺紋、松弛和膚質的問題,適合她們的微整術式有注射除皺、光子嫩膚、光能祛斑等。

身份定美:每位求美者都有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所以一個好的術前設計一定要符合特定求美者社會角色。比如,演員都追求上鏡的無瑕“巴掌臉”,所以瘦臉針、鐳射凈膚在此類群體中就頗受追捧;大學生微整形多為求職增加砝碼,改變先天瑕疵或錦上添花,因而大學生群體中熱門的微整項目則是:美眼(雙眼皮、開眼角)、美膚(激光祛痘、激光脫毛)、美牙(冷光美白)。

個性審美:氧氣型美女更注重的是通透肌膚,霸氣女王最重要的是自帶氣場的精致五官,童顏美女要長久保持面部青春態……每一種美都各具特色,每一位求美者的審美觀也都各自不同,術前設計時一定要充分溝通,認真了解其審美偏好和心理預期效果。對于變態求美(整形上癮、審美過度)的人要及時制止并加以正確的心理引導。

“系統美學素養的養成需要時間和經驗等多方面的條件配合,那美學素養目前還不夠系統和深厚的醫生該怎么進行審美和設計?其實,還有一種可以簡單、快速對求美者進行美學評估和設計的方法,那就是化妝術。亞洲人輪廓感不強,利用化妝可以達到瞬間美麗效果,其實通過相對應的微整形完全可以實現對化妝效果的超越?!?/p>

Basis3“填充”Or“縮減”有依據

愛美的人對化妝一定不會陌生,除了整形,化妝術絕對是讓人瞬間變美的利器。其實,根據化妝的部位、妝后效果所實現的外貌變化,就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微整形。

化妝與微整形對應關系

化妝術采取對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進行渲染、描畫、整理,增強立體印象,調整形色,掩飾缺陷,表現神采的手段,從而達到輕松美容的目的。底妝作為化妝的基礎,具備均勻和提亮膚色,遮蓋痘印、黑眼圈及皮膚瑕疵的作用,而微整形中的水光針、激光祛痘、光子嫩膚等都可以完全超越底妝帶來的美膚效果。另外,化妝修容術針對不同臉型有不同的修飾方法,可以很容易打造出小臉效果。一般來說修容術可分為高光區和暗影區,打亮高光可以使面部內輪廓突出、增強五官的立體感;修飾暗影則可使面部外輪廓后縮,顯得臉部更小更精致。想要實現高光所帶來的效果,可以通過注射填充的方式來完成;想要達到暗影的修容效果,瘦臉針和局部吸脂則為不二選擇。

美膚:玻尿酸聯合肉毒素除皺美膚時能同時注射嗎?

玻尿酸和肉毒素是可以聯合使用的,不過最好有間隔期,先注射肉毒素舒展動態皺紋,間隔10~12天再注射玻尿酸祛除靜態皺紋。若用兩者聯合用于除皺美膚時,盡管它們是注射到面部同一個部位的,但兩者的注射層次是不一樣的。肉毒素需要注射至肌肉層,而玻尿酸通常注射至真皮層,聯合使用除皺效果更持久且對深度皺紋更有優勢。

填充:玻尿酸Or自體脂肪?

從各自特點來說:脂肪顆粒注射移植來源豐富、性價比高、自然安全成活即永久,但存活率卻不穩定,手術過程相對麻煩;玻尿酸雖簡單快捷、副作用少、效果自然,但卻會逐漸被吸收代謝且不能大量注射。從適用性來說:注射填充玻尿酸相對更有選擇性和特定性(比如隆鼻、豐蘋果機、隆顳等);而脂肪卻全面部廣泛適用。所以到底該選擇誰,除了要掌握這兩種材質的特點及適用癥狀,還要詢問求美者的自身意見。

篇10

關鍵詞:不良學習態度;社會心理學;成因;對策

一、 不良學習態度的成因

學習態度是態度的一種類型,指對學習“所持有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傾向?!雹賹W習態度的成因很多,根據國內外社會心理學專家研究,影響態度形成的因素有個人經驗與外界重要他人的榜樣作用,參照群體對個人的作用,文化背景的持續熏陶等。②筆者認為,不良學習態度主要源于由個體內部需求和外部環境影響。

(一) 環境因素

消極的外部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都可能使學習態度向不良的方向發展。

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社會性的特征。比如,“”期間社會動蕩不安,人們在錯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下對知識的漠視與無知,使整個教育系統癱瘓。學校教育得不到重視,學齡兒童得不到正常教育,沒有外在的壓力、內在的動力促進其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長遠發展有深刻的影響作用。由于兒童最早成長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因此父母的認知與行為方式及所營造的家庭氛圍都影響著子女的學習態度。比如,父母在家不注意主動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將會不利于孩子形成專心致志的學習態度。研究表明,父母是個體成長中首先認同的對象,個體的學習態度將可能產生與父母類似的情況。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漠不關心,子女也很難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學校是學生接受系統學習的正式場所,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的文化氛圍、教學設施、教師同學、教學內容與方式、教學理念與目標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直接影響。學校的群體參照作用,為學生提供了同一性和自我評判的標準。同一群體的成員常常擁有相似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校園具有“環境育人”的功能,校風、班風的建設是了學風建設的基礎。如果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校風,一個班級沒有端正的班風,良好的學風無法在學校形成,將不利于個體養成好的學習態度。

(二) 個體因素

“環境只不過為個體提供了形成學習態度的種種信息,,而個體對這些信息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映,如認同、選擇、模仿、創造、內化表現后, 才能體現環境的影響?!雹塾绊憘€體學習態度的內在因素包括需要的滿足和情緒性經驗、知識文化水平、遺傳與性別因素等。學習態度與學習需要的聯系越密切,學習態度受到的影響就越大。個體對于阻礙自身實現學習目標的對象,易于傾向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對學習產生消極態度。比如,“一位小學生因為受到一位教師的當眾羞辱性譴責,從此出現只要是這位老師上課,就情緒不安、冒汗、身體顫抖的恐懼癥癥狀,最后不得不轉學?!雹芰硗猓瑢W生已有的知識可以塑造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在成長中接吸收的文明成果、學習精神也促進著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小學生相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習自覺性不夠高的原因。最后,態度是具有生物性基礎,多項研究表明,基因對于認知與情緒有顯著影響,與學習態度有關。

二、 促進不良學習態度轉變的重要性

態度是一種具有傾向性質的心理狀態,學習態度對學習行為有決定性的作用。學習態度的多重心理功能體現了學習態度的重要性,轉變不良的學習態度對個體學習具有必要性。

(一) 適應調整的功能

需要的情緒體驗影響態度的形成,當個體處于一定的環境中時,又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調節與保持一種有利于為自己帶來最大利益的態度。當學習滿足自身需要的價值越大,學生學習的態度就越積極。學習態度是從學習環境中滋生的,學習態度又影響著個體是否能有效融入學習環境。反過來,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利于個體發現更多的學習價值、更好地適應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果。

(二) 認知理解的功能

學習態度會影響學生的認知理解水平。態度具有指向性、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特點,當個體對客體產生了某種態度后,客體才會對個體形成意義,然后引導個體展開行動。不良的學習態度,可能導致學生對學習缺失價值感,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當學生對自然和學習的理解產生偏差,學生的行動也會失去方向性,這對學生的社會化具有直接的消極影響。

(三) 心理需要的功能

態度的心理需要功能,主要體現在人的自我防御和價值表現兩方面。態度表現著特定的心理目的。根據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機制的觀點,由于人具有維護自身價值與利益的心理需求,因此會傾向于確立有利于自身形象與利益的態度,減少個體的焦慮心理與情緒沖突。態度一旦形成,個體會傾向維護自己所肯定的對象。不良學習態度形成后,自我糾正便很困難。及時促進學生不良學習態度的轉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價值支持力量,減弱學生的自我防御性態度。態度可以保護與彰顯自我價值。學生的學習態度表現自己的價值選擇。不良的學習態度一定反映了學生對學習價值理解不到位,會向他人表現個體消極的一面,不利于個體的社會生活。

(四) 激勵支持的功能

“人們對于一種事物的態度越積極、越強烈,態度自身設計的問題越重要,人們對有關事務采取行動的內驅力也越大?!雹菹麡O的態度將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習態度,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三、促進不良學習態度轉變的社會心理學對策

(一)增強勸導信息影響

因為“信息本身的影響力是達成態度改變目標的重要條件”⑥,所以提高信息的影響力至關重要??蓮囊韵聨追矫嫣岣咝畔⒂绊懥Γ河煽尚哦雀?、吸引力高、與學生有相似度的傳達者提高信息;信息的差異要在個體態度改變可接受的范圍內;信息傳達的方式要避免簡單重復和機械命令。因此,如果要選擇勸導有不良學習態度學生的人,可考慮對學生而言有威嚴而又親和的教師、與學生關系親密而具有榜樣示范作用的同齡同學或學生信賴的親人朋友。另外,當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提出改正目標時,要符合學生實際,不能要求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明顯改變,否則會使學生形成抵觸和畏難情緒。促進學生學習態度轉變的勸導方法也要注意。對于自我意識越來越清醒的當代學生,簡單刻板的命令式勸導只會加劇學生的防御性抵抗。勸導人要注意結合單面論據與雙面論據,“如果教師提出自己的觀點之后, 學生沒產生相反的觀點, 這時教師提出正面的觀點和材料有助于學生形成肯定的學習態度。在這種情況如再提出反面的觀點和材料, 會使學生懷疑正面觀點與材料, 不利干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如果學生本來就有反面的觀點, 或者聽了教師的說服以后產生反面的觀點, 這時教師應提出正反兩方而的觀點和材料, 并用充分的論據證明反面觀點是錯誤的, 這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公正的, 有助干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增強對錯誤觀點的免疫力?!雹咛貏e是如果是為了是學生養成長期持久的良好的學習態度,適用雙面論據優勢更加明顯。

(二)弱化學生態度防衛

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必須要弱化學生自我防衛心理?!霸趹B度改變努力的過程中,傳達者需要盡可能是自己的立場向信息接受者靠攏,并避免命令式地給定論,同時適當通過分散人們的注意而減弱其自我防御傾向。”⑧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勸導,應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導者事先要明確造成學生不良學習態度的原因是什么,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在勸導的時候引起學生的傾聽興趣,才能帶來強烈的情感體驗。當然,勸導者也必須向學生理性呈現不良學習態度的危害,要有強有力地邏輯論證,才能說服學生。雖然教師的恐怖喚起對學生的態度轉變有明顯作用,但教師必須把握其中的度量,過度的恐怖喚起無法幫助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恐怖喚起與指示引導要恰當結合起來。

(三)形成良好的參照群體效應

當學生處于學校、班級的群體中時,群體的權威性、群體的人際關系都會驅使群體成員遵循共同的規章制度,這樣便形成了群體對成員的參照效應。班級群體內部形成的規則對班級成員具有遵守的普適性。如果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但是他所在的班級其他同學學習認真、專心好學,那么那個學生勢必會因自身態度與其他成員態度不一致而感覺壓力,從而迫使自己轉變學習態度。一個擁有良好班風、學風的集體,其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不差的,班級成員不良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會受到無形的約束。并且,學齡期的青少年可塑性、模仿性是極強的。在良好的學風影響下,挑選具有正面示范作用的一批同學形成互幫互助小組,引導他們幫助學習態度不佳的同學,會使后者接受到更強的心理暗示,促進其轉變學習態度、迎頭趕上。

(四)優化學生行為協調作用

個體的態度與行為是緊密相關的,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可以促進個體知行一致,轉變態度。學業成績不佳可能引發的消極的學習態度。對此,教師可減輕學習的難度,引導學生體驗學業成功并結合適當的受挫感,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生在校扮演的社會角色會暗示學生的學習態度,轉變角色或結合多種角色扮演可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角色體驗,用與此相符的態度對待學習。比如,任命一個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同學擔任數學課代表,可以增進他與數學老師的交流、鉆研數學知識的動力,從而培養他良好的學習態度。讓一個學習態度不佳的學生與自己的父母角色互換,當他發現自己面對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是多么頭疼時,就會反思并轉變自己的學習態度。(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參考文獻:

[1]姜健榮.態度決定一切,一切決定態度——初中生語文學習態度的調查研究[J].中學語文教學, 2003 (9)

[2]金盛華.社會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文富.論學習態度的形成、變化及功能價值[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16)

[4]李小平.小學生語文學習態度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 2002 (9)

[5]劉賢利.改變學生不良學習態度的有效方法[J].淮南師專學報,2000(3)

[6]劉在花.中小學生學習態度研究述評[J].教育科學研究,2007(6)

[7]皮連生等譯 R.M.加涅著.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注解

①時蓉華 主編.社會心理學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370

②金盛華.社會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7

③李文富.論學習態度的形成、變化及功能價值[J].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16):17

④金盛華.社會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8

⑤金盛華.社會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7

⑥金盛華.社會心理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