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4-02-05 17:5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多媒體技術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多媒體技術的核心

篇1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多媒體 教學 整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事業在這種新興推動力的促動下,逐漸打破了傳統的模式,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格局。多媒體作為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載體,其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多媒體教學的融入,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為其提供了全新的物質基礎,為教學工作開闊了視野。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信息采集、加工、等信息處理的過程都能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更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熟練掌握。如果要運用好多媒體技術,關鍵在于要將信息技術課程與多媒體技術各自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二者實現最大限度的優化與整合。本文就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與多媒體教學的整合進行了探討。

一、整合的目的和實質

多媒體計算機既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學習的工具,又是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首選的教學工具。因此首先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學用WORD進行文本輸入、編輯、排版,學用EXCEL制作表格,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能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還要學習INTERNET基礎知識,學會網上瀏覽、查詢、下載信息并能收發電子郵件等基本操作方法。通過計算機獲取、處理、交流和存貯信息,幫助學生進行發現、探索、合作等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而多媒體計算機集聲、像、計算機技術于一體,能夠提供文字、音響、圖形、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具有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超文本、超媒體的功能。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動手和動腦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能力。這樣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交互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加深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發展創新思維。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交流創作成果,開拓學生視野,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多媒體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整合與應用

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全面優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環境、創設問題情境、改善教學信息的傳輸通道,實現開放式、個別化教學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和潛力。它不僅是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還是幫助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能真正促使教學模式從“教”向“學”轉移。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網絡技術通過引入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學習材料以主動、直觀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接受“刺激”,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對課程教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中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渲染信息技術課堂氣氛,創設生動、直觀、形象的意境,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2.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即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不可能對所有信息技術的內容獲取直接的感性認識。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講解這些內容,教學效果是不會理想的。而采取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延伸和拓寬學生的認知時空,直觀地描述一些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或者難以表述的概念、問題和方法,這大大方便了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深化了學生的理解,促進他們的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此外,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相應的實踐和應用,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進一步豐富、充實和修正,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學習認識鍵盤的過程中,如果僅是簡單地演示操作,學生會感覺枯燥且掌握較慢。但是如果利用“金山打字通”軟件中的打字游戲讓學習者進行打字比賽,通過競爭激勵他們的好勝心,就能讓他們在游戲中更快地了解鍵盤的組成、熟練掌握鍵盤的基本操作。

3.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媒體網絡技術以其靈活的、交互性的自主學習,一改傳統的單向灌輸,使學生從“被迫學習”向“我要學習”轉化。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主動學習、自主控制學習時間和進度、自行查看專家系統進行答疑解難等基本自學能力,而且還在這種學習方式下,使動力代替了外界的壓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4.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

多媒體網絡技術具有人機交互性,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網絡上裝有各式各樣的教育教學資料庫、信息庫、數據庫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擇學習路徑和學習內容,確定學習數量,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難度。學生可以通過人機對話形式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也可以由計算機及時反饋和評價。這樣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教師實現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總之,信息技術課作為高中教育中的新學科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需要,特別是在新課程整合的今天,信息技術課的作用顯得更為突出,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未來不是為了使用電腦而使用電腦,而是要學會在IT技術的幫助之下,更快、更有效地學習知識。

參考文獻:

[1]肖作均.信息技術課程何去何從[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

篇2

關鍵詞:核心教育;小學教育;多媒體英語;英語學習

社會的進步必定會帶動人們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人們的綜合素養必須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從小學生抓起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英語也是人們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工具隨著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逐步深入英語已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我們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認清這一發展趨勢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整合課堂資源優化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語法、習慣用語等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運用英語交流奠定基礎綜合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一、小學英語教育現狀

1.1小學英語教育現狀

《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指出: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短課時

高頻率的原則,學??赏ㄟ^長短課結合,課內外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活動。要保證每周至少4次教學活動,學??筛鶕唧w條件,靈活安排。調查中發現,我市開設英語的各小學絕大部分是每周6個課時以上,從課時上來說是絕對足夠的,但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不同的學生的語言輸入量差距天壤之別,有的學生因為跟不上教學進度,過早地出現了兩極分化。另外,由于英語教學法參差不齊,從某種意義上講,使英語課程的開設效果也不盡相同。同時,由于英語課程教學對于教室條件、設備等要求較高,對于有的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小學教師很難通過課堂多樣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素質和教學質量。因此,要想從根本上保證北京各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各級領導必須切實予以足夠的重視。一是從課時上給予保證;二是改善教學手段,增加英語教學的相關資源配備。

1.2、一二年級學生英語教育的重難點

筆者以人教版小學一二年級課本為例,重點梳理了重難點詞匯和句法如下:

dad爸 mum 媽 grandma祖母 grandpa祖父peach 桃子 banana 香蕉 watermelon 西瓜 orange橘子 apple蘋果red紅色的 yellow 黃色的 green綠色的 pink粉色的 orange 橙色的 blue 藍色的 white白色的 gray灰色的 pencil鉛筆 bag書包 eraser橡皮 ruler尺子 marker彩筆pencil-box文具盒 knife 小刀 pen鋼筆 book書bird 鳥 puppy 小狗 fish魚 chick小雞 kitten小貓 monkey猴子 pig 豬 rabbit兔子 door門 window 窗戶 desk書桌 chair椅子shirt襯衣 jacket夾克衫 skirt 裙子 sweater毛衣 coat外套 dress連衣裙sunny晴天的 cloudy多云的

案例分析:一、二年級單詞主要為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而這些單詞的朗讀與記憶則是最基本的英語學習基礎,在納米盒子中則更多的是在聽力材料和課本朗讀中出現的,缺少了英語音標的解釋和學習。只能用于啟蒙階段學習不能用于英語記憶技巧的介紹。

一、二年級英語日常用語:

1. ―Hello!/ Hi! ―Hello!/ Hi! ―你好! ―你好!

2.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早上好。―早上好。

―Good afternoon.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下午好。

拓展:―Good evening. ―Good evening. ―晚上好。 ―晚上好。

―Good night. ―Good night. ―晚安。 ―晚安。

3. ―Who is she? ―She’s my grandma. ―她是誰? ―她是我的奶奶

―Who is he? ―He’s my father. ―他是誰? ―他是我的爸爸

拓展: ―Who are you? ―I’m… ―你是誰? ―我是…

―Who am I? ―You’re… ―我是誰? ―你是…

4. Look! This is…. He’s tall. 看,他是…,他很高。

Look! This is…. She’s short. 看,她是…,她很矮。

5. ―How many books/ apples/ pears/ peaches/ oranges? ―One/ Two/ Three…

―有多少書/蘋果/梨/桃子/橙子? ―一/二/三…

6. ―Can I help you? ―有什么可以幫到你呢?

―May I have your pie, please? ―能給我一個果餡餅嗎?

― Here you are. ―給你

―Thank you. ―謝謝

7. ―What’s this? ―It’s a cow. ―這是什么? ―這是一頭奶牛。

―What’s that? ―It’s a chick. ―那是什么? ―那是一只小u。

8. ―Is this a bear? ―No. It’s a panda. ―這是一只熊嗎?―不,這是一只熊貓。

―Is that a monkey? ―Yes. ―那是一只猴子嗎?―是的。

9. ―Here you are. ―Thank you. 給你。謝謝。

―Taste it. ―Hmm…Yummy. Yummy. 嘗一嘗。嗯,好吃。

10. ―Danny, stand up. 起來。―Alice, touch your nose/mouth/ ear/eye/hair/head/shoulder. 摸摸你的鼻子/嘴巴/眼睛/頭發/頭/肩膀。-Kitty, smell the flower. 聞一聞這朵花。

案例分析:一二年級英語口語主要為日常生活中問候用語與家庭情景中交際用于,疑問句主要為一般疑問句很少有特殊疑問句。側重于基本口語在日常對話中的運用,缺少對整個疑問句句法構成的分析和解釋。

教師教和學生學都有賴于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稑藴省方o出英語教學建議為:要促進學生整體人文素養的提高,要整體規劃各學段的教學任務,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中式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英語課堂教學,交際法、聽說法、情境教學法、合作語言學習法,在務型教學法等要根據具體課型針對性使用。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技能、義化意識等,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能力,學會用語言做事。培養學生的核心索養,就要形成與之相一致的教學觀念,正確的教學觀念是構建合適教學模式的關鍵。

1.3、當代社會中小學英語教育對于學生發展的意義

相對于中學及大學英語教育,小學英語教育起步較晚,因此,各個方面還不夠完善,不管是教師、學校還是社會,都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努力做好英語基礎教育工作,為學生英語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個人發展過程中必備的一項技能,筆者相信,英語教育,尤其是小學英語教育,因此納米盒未來的發展一定會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關于納米盒子小學英語模塊的調研

2.1、納米盒子英語模塊的構成

納米盒根目錄分為課內學習、微課堂、課外天地、成長圈、爸媽專區、用戶中心和我的納米盒七大模塊,而英語的課內學習模塊則是由滬教版、人教版、蘇教版及外教版等多版本的小學課本為基礎,同時增添了英語同步課課練和英語同步精講、英語同步口語練這三大分區模塊,為小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剛剛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與快捷。

2.2、納米盒子英語教育模塊用戶的調查

調研時間:2017年2月

調研對象:納米盒子用戶共計1 500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

調研總人數:1500人

調查內容:納米盒子使用與一二年級學生學習需求

調研方式:問卷式調查

本次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500份,其中收回有效問卷1417份,無效問卷83份。通過本次問卷式調查,我們不難看出一二年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所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表看,小學一二年級使用納米盒子的同學中對于聽力、語感培育學生的比例所占最高,這說明在小學教育中語感和模擬語言環境是首要教育、學習目標。緊隨其后的是口語,交際能力也是小學英語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家長所看重的部分,而英語寫作則是由于單詞輸入時難度大、沒有音標作為架構而占比最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適當滲透英語音標的教學,為日后英語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2.3納米盒子英語模塊中各模塊的成分組成分析

英語中的聽力、英語百科、英語閱讀為納米盒子英語模塊中的輸入模塊,而材料由于編寫難度相對來說較大、課程編寫流程繁雜而材料出現較少。作為輸出模塊的課課練、英語口語練、寫作則占據了大幅板塊,這與當代小學生的年齡組成相關性較大,同時也凸顯出了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對于輸入板塊的不重視。

2.4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通過調查納米盒子用戶,分析當前一二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側重點,而后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將納米盒子英語模塊中各模塊的各組成分區展開分析,總結了當前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三、新時代小學英語核心教育構想

3.1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自主學習,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高效課堂教學,落實新課標理念

小學英語課程聯系生活實際很多從知識點、練習題的設置上都能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在組織英語課堂教學時,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提倡運用生活課程資源,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對生活課程資源的體驗感知英語基礎知識,提高理解和應用水平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比如在進行,'My body”的教學時教師課前利用數碼相機拍攝學生的‘head, foot, finger, arm, leg”的照片,利用計算機制作PPT課件,在學生的相應圖片的旁邊標注英文名稱。上課時學生看著自己的頭像或各個部位的圖片很是興奮。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主動跟著教學節奏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單詞的拓展學習,如dentist, keep healthy等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What's the matter? I'm sorry to hear that. Let's go to see the doctor."句型讓學生結成小組進行對話訓練這些生活中的語言素材‘有效激發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高效教學。

3.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落實“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

英語是一門應用學科。學好英語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時應提示學生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要聯系實際。將知識點放在實踐中去感知,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英文寫作教學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利用網絡、微課等資源進行寫作訓練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達到學以致用。比如,在進行PEP小學英語二年級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物頻(例如:《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給學生創設‘This panda is old and fat. That monkey is young and thin.”的交流情境,通過講英語教學放入到情景之中,從情景中的觀察來展開師生之間的會話練習后再讓學生將對話內容書寫下來,也可以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例寫出語法、句型。與本節課有關的文章通過對這一句型的運用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語法‘比較級”的運用技巧,教師利用多媒體展臺展示文章發現問題。師生共同修正這一教學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要打造動態的課堂,讓學生動起來教學才會產生更多的正能量才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魅力和樂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目標。

3.3注重實際生活情景構造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在口語課型教學中,可以通過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傾聽他人的觀點,合作共享,分析綜合。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體會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生活。通過辯論,學生可以發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嘗試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嘗試說服別人,鍛煉自己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口語教學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設計解決問題型的任務,讓學生找出解決辦法。如只給學生50塊錢,讓學生設計“城市一日游”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安排行程,使自己的一日游最優化。同日寸,也可以在全班設置評委組,由評委們選出最好的一日游計劃,并進行評判。學生評判的過程,也是其能力提高的過程。

3.4引領學生閱讀習慣,根植學生閱讀技巧

閱讀是英語教學中最受重視的一個課型,同時-閱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尤為重要?!皞鹘y的閱讀能力的概念逐漸被閱讀素養的概念取代”。PISA0(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對閱讀素養的定義,是“為了實現個人目標、積累知識、開發潛能、參與社會活動等目的,理解、運用、反思及主動閱讀文本的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只著重十字詞句、長難句的講解,不應局限在強調知識點的掌握,而應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的解讀和闡釋,針對文章內容進行不同層次的提問,不僅包括細節性和理解性問題,更要包括分析性、綜合性和應用性問題,使學生對文章能有自己的理解,并與別人分享。同時,閱讀教學不應局限在課內的閱讀中,還應重視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精讀、略讀、跳讀的閱讀技巧。

四、結語

小學英語教育的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語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學生通過參與多種多樣的活動的方式豐富自己的語言資源庫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及多維度思考能力等。希望此次對小學英語教育的調研給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徐欣.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調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高桂芳. 衡水市鄉鎮小學英語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 衡水學院學報 ,2007(2).

[3]王玉芬,楊麗琴. 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9).

[4]朱青梅.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落實新課改理念.[J].學周刊 , 2014(9).

[5]姚果君. 三套現行小學英語教材之比較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 , 2012年3月.

[6]江俊麗. 試析英語教師的學科素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 , 2008(8).

[7]林偉霞. 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策略的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 2013(6).

[8]任鳳梅. 小學英語教材適用性及其評價維度[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14(5).

[9]管芳芳. 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游戲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5月.

[10]鄭文芳. 小學英語教育現狀反思與對策[J].學周刊 , 2016(2).

[11]仲辰.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 , 2010(12).

[12]李露華.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運用[J].亞太教育 , 2016(10).

[13]冀小婷.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 2016(7).

篇3

關鍵詞: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領域;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P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12)0320041-01

曾經有人預言,90年代開始將是一個全新的多媒體時代。果不其然,事實證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1 計算機多媒體的概述

所謂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是指文字、視頻、圖像、聲音、動畫等各種形式的媒體信息經過計算機的一些變換,最后轉變為數字信息,然后通過友好的界面而顯示出來的一種技術。其中文字、圖像、視頻、聲音、動畫、計算機程序等都可以歸納為多媒體。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接嬎銠C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結合,使教學課程更加生動活潑,很多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解決的難題,在如今數字化教學時代,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解決。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將文件的處置帶入一個新的境地,不論是文件的修改還是生成,同時網絡通信將文件可以傳到世界各地,且能夠改善傳統紙質文件保存時間不久遠等缺點,可以將文件永久保存,當以后需要時可以通過互聯網在計算機終端上打印出來。

2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研究內容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涉及的內容比較比較多,但是主要的有幾下幾個方面:計算機多媒體數據的壓縮、計算機多媒體數據的組織和管理、計算機多媒體信息的展現和交互、計算機多媒體的通信技術與分布處理技術等。

其中計算機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像圖像、視頻、音頻等信息所占的存儲空間很大,所以將這些數據壓縮是非常必要的,同時由于這些數據龐大且種類較多、關系復雜等原因,因此計 算機多媒體數據的組織和管理也比較重要。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信息技術相比,比較先進的一處就是,除了傳統的信息技術的顯示功能外,還可以將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等多種媒體信息結合起來,相互作用和合成。計算機多媒體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技術就是多媒體通信技術,它彌補了傳統的通信網絡的很多不足之處。另外還有一種虛擬現實技術,用戶只可應用人類的智慧和技能來考察和操作這個虛擬的世界。

3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現狀

現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多個領域,歸結主要有以下幾個領域:

1)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在通信領域。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通信領域主要應用的一個方面就是數據壓縮與編碼技術。在通信領域,尤其是視聽業務中,通過低延時的數高壓縮比率、優質圖像質量的良好的視頻視聽壓縮技術來讓視頻視聽達到趨于完美的境地。隨著視頻和視聽技術業務的不斷發展,一些更為優良的數據壓縮和數據編碼的算法和標準也會陸續出現。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另一個在通信領域重要的應用就是數據的同步,比如在多媒體數據處理過程中的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播放等,來實現數據的同步機制。

2)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在信息數據的處理方面。在信息數據處理方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包括視頻應用、音頻應用、動畫制作、虛擬現實等。

其中視頻方面的應用包括視頻編碼和數字化視頻。視頻編碼技術實現的是將數字化視頻信號編碼為視頻信號,而視頻數字化是利用視頻采集卡將視頻信號轉換為數字視頻文件后,然后存儲在設備的過程。

音頻應用則包括數字化的音頻、語音合成、處理、識別等,為了使大部分的聲像信息的使用更加的快捷,我們采用數字化的形式來進行存儲和傳輸。

在動畫設計制作方面,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制作的三維動畫由于具有動感生動、效果逼真等一些優點,廣泛應用于動畫制作、電視電影廣告拍攝、大型網游等中。

另外,現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虛擬現實,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仿真技術結合,創造出接近真實環境的模擬氣氛,用戶之身其中,感受如同在真實的世界中,這種技術現在用的比較多的領域有軍事、醫療、網絡游戲等。

3)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人工智能領域。所謂人工智能,就是以模擬類似人類智能的方式,來擴展和延伸人類智能的一種方法或者技術。其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機智能信息系統、計算機多媒體智能監控系統、計算機智能機器人、語言圖像識別系統、專家系統等。

4)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F代企業在自身信息化管理和生產自動化控制的過程中,對信息的采集、監視、存儲、傳輸、分析、處理等方面,如果能夠應用到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就可以節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控制,處理信息的時候綜合化、智能化,提高工業生產和管理的自動化控制水平。尤其是在生產過程中,設備的故障診斷和參數監測、工業生產實時監控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未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

4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未來的發展會更加趨于多類業務的結合,并且更加網絡化。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融合到通信和網絡系統環境中,制造出來的二維、三維圖像,加之一些設備如攝像頭等的聯接,就可以實現多種業務的融合,且無距離的集辦公、娛樂、學習為一體。像我們常見的有計算機視頻會議、聊天、信息整合和模擬現實等,更加強大寬闊的網絡基礎平臺是促進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更加完善的必要條件。

2)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安全領域和軍事領域方面的應用及發展?,F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發展趨于智能化和嵌入式的方向發展,那么它對數據存儲、處理、傳輸的設備和網絡環境方面的安全性要求就會更加嚴格,在軍事領域如軍事信息管理系統、作戰指揮模擬系統、軍事教學系統等都會加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那么前景無可限量。

參考文獻:

[1]柴亞輝、沈文楓、徐煒民、劉覺夫、鄭衍衡,Searching for complete set of free resource rectangles on FPGA area based on CPTR[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05).

[2]張倬、陸宇凡、沈文楓、徐煒民、鄭衍衡,Blocking optimized SIMD tree search on modern processors[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05).

篇4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課程

整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進一步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庇纱丝梢?,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這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真正的課程整合,是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教師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教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進行自學,讓數學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實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小學生個性潛能發展的方向。

一、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欲,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應用如下動畫進行導入:綠草如蔭的森林里,小動物們正在舉行數數比賽。獅子伯伯當裁判,小猴、公雞、小狗、小兔依次圍在獅子身邊。裁判首先宣布比賽規則:“從小猴開始數起,小猴、公雞、小狗、小兔分別數1、2、3、4,再回過頭來繼續從小猴數起,數5、6、7、8,這樣可以連續不斷地數下去,每一個數字都會對應到一只小動物身上。比賽時,我報出一個數。這個數該數到誰,誰必須馬上回答‘是我’?!苯又?,比賽開始,只聽到裁判剛報出“19”,小狗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及時地接上“是我”?!?4”,則是公雞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動物們的反應如此之快簡直令小朋友們驚呆了:“它們可真聰明??!”“它們是怎樣很快做出判斷的呢?”孩子們迫切想知道答案,這時教師適時告訴學生:“學了今天這節課的本領后,你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辈坏?分鐘的動畫,就將孩子們的求知欲完全調動了起來,新知的學習成了孩子們內心的需要。

二、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

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極大地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求與研究。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點、線的閃爍,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來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緊接著把長方體的實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圖,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再通過面、棱的移動,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時配有聲音,利用色彩動態來比較,得出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相對棱的長度相等”這一結論,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會了這一知識。

又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圓的形成過程:一根繩子兩端各系一個小球,把其中一個小球固定不動,甩動另一個小球,使其作圓周運動。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并提問:你看到了什么?這個圓是怎樣形成的?請用數學的觀點來說說:這個幾何圖形中,點、線、面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我看到兩個點、一條線;一個固定不動,另一個點環繞著固定的點運動……最后形成了一個圓?!庇械恼f:“固定的點與運動的點的距離是不變的?!薄@樣將演示、觀察、操作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對圓有了一個形象的感知,而且滲透了“在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這樣一個圓的概念,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圓打下了基礎。

轉貼于 這樣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不斷再現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掌握思維的一般方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聯系生活,體驗知識生成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每個學習者都是在其現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信息主動進行選擇和加工,從而建構起自己的理解。

《新課標》中也指出:我們的數學要盡可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鄙钋榫澈鸵延械慕涷炇菍W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憑借,是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前提。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工具將學習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動畫等形式和友好互動的界面為學生提供數字化資源、創設虛擬化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數學規律。

如“相遇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相當難度的一類應用題,在教材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此類應用題既要學生掌握相遇、同時、相向的特點,又理解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會應用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解題。在以往的教學中受教學手段的限制和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學生掌握起來總是有一定困難。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動態生成”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學開始在屏幕上出現了王華和李誠分別站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邊閃兩下,強調這是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這是同時相向而行),最后通過每分鐘或每小時行程的階段演示,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這是相遇)。生活的場景、多媒體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正確而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從而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順利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

四、巧設練習,及時鞏固新知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在新大綱中明確規定:應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讓學生輕松鞏固已學知識,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教師及時提供學生評價和反饋信息的方法與途徑。

篇5

【關鍵詞】物理教學 多媒體技術 演示 探究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57

物理課堂傳遞著物理知識,物理課堂教學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專業性的教學模式。物理課堂教學最有效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演示引導為輔,課后鞏固為補充。相繼經歷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實驗為主題的教學嘗試;應用多媒體的開放性的以實驗探究為主題的教學改革,最后發展成為借助多媒體技術,靈活實用的實驗探究型教學模式。物理教學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物理教學認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學認識的升華。物理教學過程中,博學多才的教師與追求真知的學生密切配合,使得物理的教學不斷進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

一、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整合的幾種常見形式

教師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簡單的物理知識框架,配備大量的例題、習題。教師省掉了板書知識框架和抄例題、習題的時間,教師的教學進度加快了,講述的題目更多了,學生抄的知識點更多了,這是一種“包袱”式的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毫無討論交流的機會,受到了更加嚴厲的“迫害”。

教師的教案、例題、習題直接通過展示臺投影在屏幕上,學生面對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師的“真跡”,毫不思索的做筆記,教師講授的知識點更是洶涌澎湃,學生唯一言語是“老師等一下了,還有幾行沒有抄完”。

教師講課不使用多媒體,作業、考試時瘋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著滿滿題目,學生不停地抬頭低頭,哪有時間思考,最后還是相互抄襲占多數。

二、整合運用

(一)優化課堂新課程教學

運用多媒體輔助中學物理課堂新課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投入意識,使學生以最簡捷有效的方法掌握住知識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們沿用“一支筆、一張嘴、物理現象全憑講”。出現了“物理難教”“物理難學”的狀況。而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下,教師通過使用交互式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在頭腦中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物理過程,有助于理解和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通過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色彩及聲響效果,能夠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多媒體假設的情境中,聯系已有知識或日常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引發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例如,電容的充電、放電過程,電磁感應,光學中的光路圖……通過多媒體將抽象的物理過程經過電腦模擬而具體化可以生動地展現,這對于學生掌握新知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課堂習題動態圖景教學

物理學所研究的物體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循著這些聯系,可以由一個或幾個判斷推理出另一些判斷。因此,教師在物理課教學中,先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推理、探索能力,然后在課堂習題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許多物理分析中需要涉及動態圖景,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分析問題,有利于學生建立動態圖景。例如,“受力分析”課件中:重為G的勻質球,放在傾角為α的光滑斜面上,現有一塊光滑薄木板使球處于靜止狀態,如果擋板與斜面問的夾角p緩慢增大到擋板處于水平狀態,此過程中擋板對球的彈力N1和斜面對球的彈力N2如何變化?教師在課件中,可用鼠標拖動木板轉動,此時N1、N2同時變化,能夠看出隨著B的增大,N1先減小,后增大,直到N1=G;當N1與N2垂直時,N,有最小值,而隨著β的增大,一直減小為零。

(三)突破傳統,創新實驗教學

多媒體技術給傳統實驗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對中學物理教學中某些根本就不能做或難實現的實驗,通過電腦模擬實驗便可以突破空間、時間,化抽象為具體、動靜結合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在觀察水波的干涉實驗中,學生往往只見水動,不見波的干涉圖樣,并且學生對干涉現象的產生較難理解,此時可以用多媒體動畫制作水波干涉虛擬情景,運用單幅或慢鏡頭播放方式對水波振動進行分析,首先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波的干涉圖樣,再利用電腦逐幅播放,進一步分析,加深學生對波的干涉圖樣的正確認識??梢?,實驗的變化情況用圖片或動畫的形式顯現出來,使學生“目睹”其微觀過程,獲得第一手感性認識材料,進而達到加深對實驗現象、結論理解的目的。

(四)利用多媒體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篇6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分析探究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日漸時代化,其在教育事業的運用中也越來越豐富。其中,尤其是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起到了豐富課堂、活躍課堂、激活學生思維、啟發學生創新的作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教學統籌,不但豐富了語文情境達到學習,同時還升華了學生智慧;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教學整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創造精神;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以網絡龐大的信息系統為背景,不但能夠給學生寬泛的知識面,還能全面培養學生對各種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教學相結合,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整合統籌是關鍵

1.塑造語文情境,激發學生熱情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教學設備具備信息廣泛、內容豐富、動態直觀的特點,它向我們提供各種外部資源、視頻、文字、動畫,并且都能直觀地展示。這個時期的小學生對任何事情都具備好奇心理,這種動態的課堂學習方式對他們的知識獲取是極其有幫助的。在教學中,只有以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為依據,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與課本知識為主要基礎,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信息的廣泛性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地創設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唯美的語文教學氛圍中,去發現、去思考、去探究、去領會、去學習,體會真實的語言情感,享受語文帶來的快樂的學習。

2.開啟學生智慧思維,培養學習實踐能力

一般來講,在語文的教學方式中,語文老師只重視教,單向的傳統教學方式,相對意義上來說,對學生的學習知識以及實踐的能力培養通常是被忽視的。因此,也就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卻不喜歡語文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引導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改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被動接受現狀,還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互動。另外,可以給語文也附加一門計算機實驗課,讓學生能夠有機會運用語文共享創作軟件,發揮自己的實踐創造精神,享受對語文的創作熱情,為語文知識的學習再現提供良好的便捷途徑。

3.擴充學生知識面,培養實踐能力

語文課堂對多媒體的運用,已經把信息技術充分地變成了一種學習工具。這就需要教師應該對多媒體技術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并且能夠利用其多樣化的功能,把信息的寬泛性、靜態事物動態化的手段,真正地運用于語文的課堂學習中。讓學生能夠學會通過信息網絡技術來尋找、獲取知識。并充分地運用自己的頭腦以及已經具備的知識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有時候,語文的課堂知識是由一系列的作家介紹和各種紛繁復雜的創作背景構成的。傳統的介紹方式總是以教師收集的作家資料為主,籠統地概括,學生做后期補充的教學格式來學習,而信息網絡技術的操作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調出最全面的背景知識來供學生學習借鑒,為實現其知識的寬泛性,填充知識視野獲取了更大的便捷。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課程整合與實踐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整合運用就是說,通過現有的多媒體技術平臺,以小學語文課本知識為主要出發點,讓學科課程融合于信息技術,把學科豐富的教學課堂作為信息技術使用的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知識的引導教學手段,轉變教與學的觀念,實現教與學的結合,朝著增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方向努力靠攏。

1.首先是閱讀教學方面的整合

閱讀教學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完全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只有處在被信息技術環繞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能充分利用時間,去自主地感受、去積極地收集、去無畏地嘗試,主動地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積極思考,積極討論,努力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養成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情緒,更好的實現課堂學習優化,以及教學目標的同步。

閱讀是一個擴充知識面的過程,因此,它不能只具備單一固定的教學體裁,而要從實際的課堂課本知識的需要出發,以其教學內容的格式而定。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去感受詩詞的語境,其后再給予學生一定的交流空間,讓他們能夠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去獨立探究、再互相合作討論,之后再導入更深層次的學習研究,匯報學習成果,評估學習成果。

2.整合實踐,培養實踐

傳統意義下的語文實踐教學,只是單純地對語文課本知識的探究,在實踐需要極其高漲的當下,這種學習體制是完全不夠的。而單一思維的課堂教學僅僅局限于個別書本知識,但是語文與家庭、社會的生活聯系是極其頻繁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導致與社會生活的脫節,對學生個人天賦的培養與延續也是極其不利的。只有把教材與信息技術充分的糅合,并利用其技術功能才能夠恰當地把教材體系與社會生活保持在一個活躍的大課程中,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打造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已經很普遍,它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世界,還能夠隨時調出需要的學習信息,為語文學習的空間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了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麗麗.《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探究》期刊論文—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篇7

【關鍵詞】信息技術 物理教學 情境 整合

物理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進行創造性設計,展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富于表現力,有助于充分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展示物理思維的形成過程,使物理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實現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其最大的特點是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物理學在發展歷程中其大部分規律往往是在定性、定量、建模過程中抽象出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實驗條件的制約下,很難再找到其它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便利地理解所教學內容,無奈之下,靠教師一張嘴的講解似乎是難以擺脫的桎梏。作為學生而言,他們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情況,我們完全可以預測那種毫無激情,被動接受知識的又一無奈局面。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通過教師課前精心設計的動畫、插圖和音頻等,可以使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以簡潔明了,直觀易懂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大大縮短了所學物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知識間的聯系,發展了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其友好的交互界面,使學生感到物理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梢哉f,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也成為物理教學過程中知識的主動獲取者,徹底改變了傳統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于突破物理教學的難點內容

物理學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說它是一門集嚴密、邏輯與精確于一體的科學。物理教學的本質要求主體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氛圍中通過認真思考和積極思維不斷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教師的任務顯然在于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難點。毋庸諱言,物理教學中的很多現象錯綜復雜,有些現象教師用語言表述也好,用文字說明也罷,甚至用掛圖輔助都很難把它們講清楚,學生的腦海中也很難呈現出它們的具體情景,而輔之以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卻可以通過其文字和數據處理能力,提供各種圖像、表格、動畫、定格呈現方式,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從而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性、形象性、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掃物理課乏味、深奧難懂的現狀,取得傳統方式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例如,對于物理教學中平拋運動的剖析,電磁感應現象等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實踐教學變靜為動的效果,實現變難為易的目的,幫助教師輕松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誠然,物理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所以教學中我們應針對所教學的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的優勢,誘導學生深入淺出,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物理知識,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物理活動中去,為教師教學難點的突破提供必要的條件。

三、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于實現物理教師的自身發展

在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物理教師要樹立與時懼進的教育理念。雖然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從現象看,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間少了很多,但實質上對教師所講解內容的含金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督促我們教師不斷進取:首先,真正更新教學觀念。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需要我們教師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各方面切實走出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包括改變教案、粉筆、黑板、嘴巴一統課堂的教學思想;包括淡化教師在物理課堂的絕對地位,實現由單純的物理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其次,有效優化教學過程。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不是為了僅僅取悅學生,粉飾教學過程,而是要通過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取得與其一致的教學效果。我們知道,物理教學活動過程的中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是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所無法取代的,如果我們僅僅把利用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中的笑聲聯系起來,那將偏離運用現代手段的初衷,合理的將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物理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整合的方法,才是有效優化物理教學過程的重要體現。再有,不斷加強關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教學中,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是我們教師在今后一段時間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我們只要不斷地學習,努力掌握這種技術,才能實現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

總之,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所具有的眾多優點是不言而喻的,實現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學中,我們必須把現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術的進步緊密結合起來,使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成為自己教學的有益補充,使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實現教學過程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相國.計算機輔助物理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

[2]李偉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探索[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3]唐文和,劉向永,徐萬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J].中國遠程教育,2003.3.

篇8

1、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就是人機交互。多媒體計算機能把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等所具有的視聽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產生出圖文并茂的、生動形象人機交互形式。課堂交際教學要求從一開始上課,就要創造一種和諧自然的交際環境、濃厚的外語氣氛,喚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他們積極投身到言語交際活動中去。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強以及文字、聲音、圖像一體化的特殊功能,課前激趣環節得以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可根據各次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設計出引人入深的多媒體激趣活動,例如播放英文歌曲、從網上調出拼詞等有關英文游戲,也可播放動畫片片段或者自己組合知識背景介紹畫面、文字等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興趣有了,氣氛就形成了,那么學生開口講英語的興趣自然出現。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強得多。

2、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為課堂英語交際教學創設逼真情景,為學生提供語言交際活動的真實情景,促進教師、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角色的轉變

較為真實的情景對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使用能力(即交際能力)非常重要。而多媒體計算機的一體化特性能為英語課堂交際活動的開展提供較為真實、自然的交際環境,有情有景容易傳遞信息。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很快進入一個虛擬的語言環境中,這些語言環境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語言功能項目從瀏覽網上的資料庫,選取和下載適當的圖片、錄像片段、文字介紹等,自由組合資料創設出理想情景,也可以使用網上恰當的課件、軟件。這樣使在學生腦海中的出現的交際情形不再是書本上干燥無味的平面,而是立體的,形象的,為交際教學鋪下基石。集音、圖、聲為一體的形象語言環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多面地刺激學生大腦,使他們張口講英語,并且在不同交際情景能夠使用恰當的、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形象的語言環境能使學生對教學中出現的新語句和詞匯的掌握能力提高,在交際時運用自如。

3、多媒體技術能提供廣泛的信息材料,創設模擬交際情景

英語課本提供的有限的會話句型現已滿足不了學生使用英語交際的要求,而教學材料出現的語言交際情景漸漸跟不上現實生活所遇到的真實情景的步伐。多媒體技術則能滿足學生無止境的求知欲,提供廣泛的信息材料,創設模擬交際情景,為英語交際教學營造自然、寬松學習環境。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便利,根據不同的語言功能項目創設相應交際情景,學生通過眼睛觀察、口頭模擬練習后,基本掌握了相應的交際語言,這時教師可再創設相仿的交際情景,讓學生以兩人/四人小組或組與組的形式在所提供的情景自編、自導、自演。學生通常會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喜歡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語言的新元素表演,以取得同學和老師的好評。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的準備過程,實際上是信息傳遞和加工過程,也是新信息的獲取過程。這種生與生之間的活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

4、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為英語課堂交際教學帶來了延伸的可能性,給學生繼續使用英語交際活動提供條件

英語課堂教學課外交際的實踐至關重要。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為英語課堂交際教學帶來了延伸的可能性,給學生繼續使用英語交際活動提供條件。因特網是現今最大的知識庫和資料庫,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現、探索式的學習。其中,各網站的英語學習網頁更適合學生進行交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訪問各類型的英語學習網頁,這些網頁提供大量英語學習信息和資料,例如聽、說、讀、寫、語法、測試、背景知識等;學生也可以參加網上的在線英語學習新聞組,并通過這個組織交流英語學習方面的經驗,或詢問英語學習時碰到的疑難問題;學生還可以參加電子布告欄系統進行英語學習討論;他們更可以與同學、老師、網友等通過發電子郵件形式交流思想、增進友誼,或在閑空時到網上的英語聊天室進行英語方面的交流等。

篇9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

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交互式地綜合處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使它們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信息豐富、呈現形式多樣的信息系統。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超越了傳統的媒體并逐漸發展到通過新的技術支撐的“新媒體”?!靶旅襟w”掀起一場關于信息傳播的革命,同時在校企合作培養設計人才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一、多媒體技術在校企合作中的運用

多媒體技術的集成性、交互性、多維化等特征使其運用到校企合作設計專業教學中,能與現行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學媒介更為融洽。多媒體技術的融入勢必為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學校和企業之間鏈條的劑。

在校企合作的設計人才培養中,由于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以理論教學――課堂訓練――企業實習――畢業設計――就業為一個整體的,所以在學校的理論教學與課堂實踐時必須超越傳統的教學思路,讓專業人才培養既能符合企業盈利的小環境又能同時符合市場發展的大環境。圍繞這一目標,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幾種主要形式表現如下:

(一)“新”教學表達形式

運用當前多媒體多樣的表現形式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形成“新”教學表達方式。傳統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書本、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來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模式較為單一、抽象。運用眾多媒體將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中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材料整合起新面孔展示給學生。如2008年,英國研發的交互式觸屏課桌,既可作屏幕也可作書寫板,可促進學生與教師交流。即使100只手指同時觸控,它也可正常運作,大大提高了教學成效。

(二)學校與企業的“微”距離

學校與企業間的“微”距離可通過遠程技術來實現?,F代遠程教學是基于計算機網絡而展開的,主要采用多種媒體技術進行集成交互和通信聯系的教學方式。企業與學校要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師生分離、非面對面組織教學的特點,突破空間與時間的界限,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使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傳授知識。可以說,適時地運用現代遠程教學可以更為便捷地完成校企間的聯合教學,也節約學校和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

(三)企業的“新”活力

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特點可以激發設計人才的創新思維,為企業輸入“新血液”?,F代的人機交互界面已經從傳統的命令行式的交互向多通道、多感官式交互方向發展。交互式的教學方式在信息傳播者和受眾間能實時交換信息,從而激起設計人才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設計人才的想象力、創造力,激發他們的創新設計思維。創新設計思維正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四)人才“真”體驗

設計人才利用模擬教學方式實現教學過程的“真”體驗。模擬教學創造出貼近學習內容的實踐環境,讓學習者在有情境、情緒的具象背景下學習。藝術設計教學具有抽象性特征,模擬教學法能化抽象為具象,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利用模擬教學的方法可以實現設計人才從學校到企業的自然過渡,解決學校藝術設計教學日益脫離實踐的問題。

(五)校企間實時交流

校企間通過視頻會議進行“實時”交流。視頻會議系統是通過視、音頻和多媒體通信技術實現的、支持人們遠距離進行實時信息交流與共享、開展協同工作的應用系統。視頻會議能讓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更直觀。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可以實現校企間設計人才與專業老師、企業技術人員之間的實時互動,讓校企雙方有溝通信息、協調關系、保持平衡的橋梁和紐帶。

二、在校企合作基地中,推動多媒體技術創新

在校企合作基地場所,校企雙方為實現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的有機結合,學校實驗室研究成果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如何在校企合作培養設計人才的同時,推動多媒體技術創新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基地建設中人才的多重定位

在實行校企合作中,設計人才的多元化培養是基地建設的主要方向。設計人才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在企業中得到實踐,實現產學結合,提高設計人才的就業競爭力。設計人才使用媒體技術可提升設計工作效率,新媒體技術的強大功能,更為設計提供便捷的手段。設計人才在媒體技術的幫助下不斷進步的同時,也推動基地建設中媒體技術的創新:一方面,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它的產生已經不再只屬于編程人員的工作了,要建立一個符合受眾心理審美需求、符合人機工學、便于操作的媒體界面,需要基地在媒體建設上培養掌握設計理論、動畫流程的設計人才。另一方面,設計人才本身就是媒體技術的受眾,通過使用才知道媒體技術的優缺點,同時也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怎樣的媒體技術來為自己更好地服務,從而在多元化人才定位培養中促進基地多媒體技術創新。

(二)多媒體技術完善產學研基地的建立

通過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不僅加強科研技術交流,也為學院的設計人才提供專業的實驗基地。在基地里,雙方可以就能夠提高學院科研水平和企業自身的硬件、軟件進行建設,而媒體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如2010年,中國科技大學與中科院聲學研究所聯合共建的“新媒體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旨在合作培養交叉學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并為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員提供網絡新媒體技術與業務試驗、測試環境,培養具備產學研用綜合創新能力的復合型科技人才。

結語

在校企合作中使用媒體技術的趨勢是現代技術不斷進步的結果。校企基地建設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不斷創新,高效、便捷地完成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并推動媒體技術創新,以最終實現學校、企業、設計人才、媒體技術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朋紅.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2]高遠 楊德國.視頻會議應用方案的比較[J].計算機世界,2004(5).

篇10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化;可視化多媒體教學系統;全自動錄播系統;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2-0000-02

一、網絡化、可視化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技術規范及要求

(一)項目概述

1.本次建設的內容為培訓中心多媒體教室設備系統,要求參加的中標商必須根據采購文件要求負責各種設備或貨物的采購、運輸、裝卸、安裝、布線、施工、調試、試運行、技術培訓和售后維修、保養、等服務工作。

2.中標人提供的所有產品必須具有在中國境內的合法使用權和用戶保護權且符合國際、國家或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

3.本次采購的多媒體教室中控系統為集中式網絡中控,要求各多媒體教室中的設備與控制中心的連接基于標準的以太網,不能增加其它布線,即多媒體教學、監控等均通過網絡進行控制。

4.監控中心的監控錄相預留到安全管理部門的接口。

(二)網絡化、可視化多媒體教學系統主控室功能要求與技術參數

我中心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要求在主控室統一監控、管理下,通過網絡對所有多媒體教室的設備進行各種聯動控制、監控、管理等;通過課表可遠程控制教室多媒體設備的定時開啟和關閉;同時各個多媒體教室系統能夠獨立控制、管理等。在主控室能實現對多媒體教室設備使用情況進行多畫面實時視頻監控,可查看任意一個多媒體教室的工作狀況,能夠通過視頻信號與教師計算機圖像同步合成顯示進行教學現場錄像等。

其中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主控室必須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并滿足以下技術參數:

1.整個系統基于標準以太網,遵從TCP/IP協議,在主控中心能夠管理多媒體教室中所有設備,能夠遠程配置各種設備參數,并且能夠實時監測各種設備的狀態。

2.在主控中心通過課表能夠控制教室多媒體設備的定時開啟和關閉以及其他操作等;

3.在主控中心能夠對所有多媒體教室進行實時監控并可完成不間斷硬盤錄像,當硬盤空間不夠用時,可實現硬盤空間的提示報警,并可對教室攝像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如云臺的轉動、鏡頭聚焦等,實現對教室端的全方位監控。

4.通過主控中心的電視墻能夠同時監控和自動記錄所有多媒體教室的圖像、網絡狀況以及多媒體教室設備的使用情況等;

5.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必須具有教學質量網絡監控、遠程教學觀摩、教學質量網絡評估等功能;

6.可擴展防報警功能,實現與監控錄像的聯動。提供聲光報警信號。

(三)網絡化、可視化多媒體教學系統中多媒體教室的主要功能和技術參數

1.通過桌面控制器獨立完成對多媒體設備的控制和切換,不受網絡通斷的限制,也能由主控中心通過校園網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獨立和聯動的控制;

2.按上課鍵,所有設備時序加電,投影及幕布可手動一鍵聯動控制及分別控制;按下課鍵,自動升幕,同時關閉電腦、投影機(延時3-5分鐘)和總電源;所有供電設備的通斷均要求實現時序通斷。

3.中控控制面板的按鍵簡潔明了,對投影機、電動幕、多媒體計算機、功放、展示臺等設備的控制與切換要求“一鍵”聯動控制。

4.多媒體教室需配多媒體網絡中控,多媒體網絡中控采用高速DSP 處理器,低功耗、高穩定性,監控編碼功能直接由DSP電路板完成(非PC主板插卡式架構),可7*24小時不間斷工作,編碼格式為WMV9,碼率為20K-2M之間, 網絡中控實現強電、弱電徹底分離,將中控內部的電磁干擾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障多媒體網絡中控的穩定運行。

5.電源控制箱,由多媒體網絡中控統一控制,依據強電、弱電徹底分離,弱電統一控制強電的基本原則,為所有外設提供工作電源,提供不低于10路的輸出插座,出現故障時可用手動方式強制供電。

6.所有多媒體教室既可做主講教室,也可作為聽課教室。經主控中心授權,各聽課教室可同時收看主講教室的授課畫面;

二、全自動錄播教室的技術規范及要求

系統要求通過錄播主機將授課老師的講稿(包括文字、圖片、動畫、聲音)與授課現場錄下的影像,自動實時合成為同步多畫面多媒體課件的實時課件制作系統?;诰W絡,它還可實現在局域網/城域網/專用網(選擇)上的點播和同步直播。

學校示范課實時錄制、生成課件,直播或供課后自主學習點播調用;

優秀教師示范課程評比,全面立體、真實再現;

教育培訓系統多畫面錄制,生成教材;

所采用產品經過中央電化教育館檢驗、所采用計算機VGA采集卡獲得國家專利鑒定證書、并且通過了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產品3C認證。

功能要求:

1.電腦屏幕和授課視頻同屏顯示、錄制、點播:系統可以實現現場授課場景和授課內容(電腦畫面)的同屏顯示以及實時同步錄制、網上直播,使接收直播的班級不僅可以看到老師講課的畫面,還可清晰看到講課的電子講稿,效果遠遠優于單純收看授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