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豬創業計劃書范文
時間:2024-02-05 17:5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養豬創業計劃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創業培訓情況與效果
(一)培訓情況
2006―2007年度,在武漢市農業學校率先創辦了養豬和蔬菜種植農民創業培訓班,培訓農民102人;2008年培訓1084人;2009年,培訓3000人。
(二)培訓成效
通過創業培訓,激發了農民的創業激情,增強了創業信心,培養了一大批農業產業發展第一線的農民企業家,同時也促進了涉農培訓學校師資水平、品牌建設、社會地位等綜合能力的提升。
農民參加創業培訓,增強了五種能力。一是增強了創業思維能力。由不想創業、不敢創業,不會創業,變為我想創業,我要創業,我能創業,形成了勇于創業的新思維。二是增強了經營管理能力。通過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增強對產品開發,成本控制,資源有效利用等管理能力。三是增強了持續發展能力。學會了理性看待開拓創新與規避風險,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四是增強了輻射帶動能力。學員可把自身周邊及參加過陽光工程培訓的農戶組織起來,帶動創業。五是增強了溝通協調能力。通過創業培訓,搭建了一個新的交流平臺,學員與老師溝通,與學員溝通,與企業家溝通,為學員增添了新的人脈關系和信息網絡。
據調查,有62.9%的參訓農民實現了成功創業,或進一步擴大了再生產,帶動了一方農村經濟發展。如武漢市2006―2009年培訓創業農民1700人,其中860人擴大了生產規模,成為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機科技示范戶,有157人創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有387人創辦了公司或規模經濟實體。
二、具體做法與體會
(一)組織學員是基礎
在參訓農民的組織、選拔方面,改變過去依靠行政手段組織招生的單一形式,鼓勵各培訓基地通過媒體廣告宣傳等模式,宣傳創業培訓的惠農政策,使參訓農民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報名空前火爆。如荊州市農業局為讓更多農民充分了解創業培訓的有關信息,將農民創業培訓的有關政策編印成了宣傳材料,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媒體或平臺,集中做好招生宣傳、培訓動員工作。
(二)師資培養是關鍵
2008年7月,湖北省武漢市農業局在東西湖區農廣校舉辦了30人創業培訓師資班,獲得了國家人社部授予的創業培訓教師資格證。2009年,湖北省選派了10名老師參加了全國農民創業培訓師資班,學到了農民創業培訓的方法,辦班方式,課程設置與授課技能。2010年湖北省籌資10多萬元,安排辦兩期農業創業師資培訓班。10月下旬,又從10個農民創業培訓基地和14個市州選拔了24位老師和農民企業家,組織到武漢市東西湖區農廣?!皣壹墑摌I培訓機構”,舉辦了第一期農民創業培訓師資班。初步探索出一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針對性比較強的創業培訓模式,打造了一支農民創業培訓師資隊伍,為進一步提高農民創業培訓效果創造了條件。
(三)培訓質量是要務
質量是生命線,把創業培訓質量放在第一位,著重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1. 狠抓培訓硬件質量。培訓基地必須具備達標的食宿條件,住房保證有衛生條件的雙人標間,食堂衛生、干凈、整潔,讓參訓農民能夠安身、安心、舒心學習。2. 狠抓培訓教學質量。做到科學設計課程體系。主要圍繞五個模塊進行。第一是創業意識:課程設置主要是創業信心教育、創業政策解讀、創業路徑選擇、企業家創業方略等,邀請創業明星為學員講述創業經歷及經驗,組織學員座談交流;第二是組織管理:課程主要是企業創建、企業戰略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農業品牌經營與市場開拓、計算機信息技術、財務管理知識、工商、稅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等;第三是專業課程:主要是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專業實踐操作,采取專家答疑的形式,重點解決農民急需的生產技術難題;第四是創業設計:主要是創業計劃書及其構成要素,重點講授創業計劃書摘要、行業與市場分析、競爭分析、創業計劃的執行、財務分析與資金籌措等,創業計劃指導教師對學員進行創業計劃書編寫輔導及可行性評估;第五是實踐發展:主要安排組織學員進行市場考察,專業實踐。3. 抓好培訓服務質量。包括參訓農民進校的接送,在校期間的洗衣晾曬,課外文體活動,醫療衛生等都要有場地、有設施,服務要達標,不能用在校學生的服務標準對待創業農民。
(四)跟蹤服務是保證
參訓農民能否實現成功創業,既需要更新觀念,學習經營知識,使之入門創業,更需要跟蹤服務,把握創業方向,進而穩固創業。
培訓基地按要求對參訓農民進行不少于2~3年的技術、信息、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創業跟蹤服務,對學員創辦的企業或生產經營實體進行診斷,建立學員與創業輔導專家的長期互動機制,指導其健康發展。如武漢市從三個方面為參訓學員做好跟蹤服務:一是構建創業政策咨詢服務網絡。由市農業局13個業務處室、7個遠城區農業局組成創業辦公室,并公布咨詢電話,全天候接受農民政策咨詢。二是提供創業技術輔導。2010年成立了“武漢農民創業服務指導中心”,聘請了6位首席專家,32位各種專業的專家,實行24小時熱線服務。對農民進行一對一的技術輔導,累計電話指導1300余人次,專家下到農戶企業基地600余場次。三是各類農業信息。近年來,累計各類農業產業信息4.8萬余條,利用武漢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在《都市田野風》、《都市家園》專欄共播出1600多期農業專題節目;依托“12316”三農熱線服務平臺,累計受理各類農業咨詢電話10萬余次,接通率達到98.58%,對咨詢問題解答滿意度達到99.7%。通過跟蹤服務,使一部分創業農民規避了投資風險數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