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誠信建設制度范文
時間:2024-02-06 17:39: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司誠信建設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建筑行業,質量監督,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TU712.3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筑行業蓬勃發展,各種新型的、先進的施工工藝被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如何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有限監管,提高監管水平,這是所有工程質量監管人員需要面臨的任務和壓力。我國目前每年新增的建筑體量居全球之首,但是面臨的質量問題同樣層出不窮,一系列的建筑事故不絕于耳,這不僅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也嚴重危及了人民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由于工程建設項目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施工周期長、工序復雜、參與單位眾多、統籌協調難度大等,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需要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相關規范來進行,這給質量監管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加強各部門、各施工環節工作人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對于管控工程建設質量大有裨益,同樣地,加強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將使質量監督部門的工作事半功倍,同時可以有效解決工作中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原有管理中的資源浪費,保證質量監督的實時性、準確性、客觀性和完整性等。
1加強質量監督工作信息化的意義
我國一直以來都在大力推動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住建部于1998年頒布《全國建設事業信息化規劃綱要》為始,我國的工程質量信息化建設穩步向前推進,這項工作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加強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可以顯著地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國每年新建的建筑體量驚人,給質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例如:許多省份的質檢工作量成倍增長,質檢人員的平均監管面積從以前的幾萬平方米,一下子躍升到幾十萬平方米,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如果還是采取以往的監督手段,難免會出現一定的紕漏和疏忽,因此,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系統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形勢,可以對工程項目實現及時的信息掌握和差別化的質量管理,在同等人員配置下,降低管理難度,提高工作效率;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了便利,質量監督的信息化管理為信息的記錄、處理、分析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且極大地減少了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可以更好地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信息的流轉和分享也變得更加容易,這無疑將為建設單位處理施工中的問題提供極大的借鑒,為其提高施工質量提供參考,也可以加強質檢工作的針對性;其次,通過建立信息化系統,將監督的結果予以公開,可以保證質量監督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一方面使工程建設單位的施工質量暴露在人民大眾的眼前,另一方面質量監督部門也需要接受群眾的監督,同時,建立互聯網信息化系統,也可以實現檢測數據的自動上傳、評定等,減少人為干擾,更加確保真實、有效、公正。
2當前推進質量監督信息化面臨的問題
2.1質量監督工作人員缺乏重視
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技能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這本是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義務和責任,但是面對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的大潮,許多質檢人員缺乏重視、觀念落后,他們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東西,不愿意去改變固有的工作習慣。這種情況的出現究其原因是認識不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他們不知道將質量監督工作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結合會給自身的工作帶來大的便利,不了解最終的受益人其實是自己,因此往往對信息化的推動持觀望或者抵觸的態度。我國對工程實施質量監督的制度已經有2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固有的工作模式或者陋習已經根深蒂固,建立信息化的質量監督系統是一場革命,需要每個工作人員的參與和配合。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建設需要相關的領導扶持,但是現在很多身在其位的領導同樣不能認識到信息化的大趨勢,這同樣來源于對信息化技術的不了解,這就導致信息化的建設成為一種噱頭,例如:某縣質量監督站雖然已經實施信息化建設長達一年之久,但是其主管領導只是迫于形勢,對于這件工作并不是真正了解和上心,相關配套資金也遲遲不能到位,導致現在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備都不能到位,由于缺乏了解,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不高,導致信息化建設工作舉步維艱,陷入僵局。
2.2信息化建設資源欠缺
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重視和支持,同樣需要各種配套資源的到位,這是信息化建設的物質基礎。一方面,由于傳統工作模式已經在質檢機構中根深蒂固,單位中熟悉網絡科技的人才稀缺,很多從事信息化系統的建立或者維護的人員都是兼職,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他們工作起來往往會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單位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運行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可以這樣說,建設穩健、高效的信息化系統是一筆高投入、高產出的投資,因此需要足夠的經費作為支持,但是許多地方單位由于認識不到這種投入和產出的關系,不敢冒這樣的風險,或者確實是資金有限,導致系統建設擱淺,另外,信息化系統的日常維護同樣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支持,包括設備的維護、人才的培訓等,同時監督費的取消可能使得單位對于信息化的資金支持出現縮減,進而影響信息系統發揮其效用。
2.3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標準
各地信息化建設的熱情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往往各自為政,各干各的,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標準,因此就不能對信息化建設從立項、論證、興建到維護形成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規劃和安排,導致事情干到一半卻與初衷不同,或者信息化系統的實際應用效果達不到預期,甚至變得更加繁瑣,與工程質量監督的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導致許多地方的信息化建設流于形式,系統中真正發揮作用的基礎功能缺失,在許多公共服務平臺上,新聞動態、領導講話等成為展示的重點,針對質量監督工作的信息不能得到公開,服務群眾、展示給群眾的信息少之又少,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辦事說明和流程上,這就起不到讓人民群眾監督的作用。此外,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標準,各地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受到阻礙。
3推進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3.1領導帶頭,制度健全
一方面,各地質量監督部門的領導應當加強對信息化系統建設的重視,以身作則將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和維護作為對工作人員的日??己?,同時積極組織大家討論和學習應用信息化系統給工作帶來的便利,從根本上消除人員的抵觸和排斥情緒,為以后工作的展開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建設信息化系統需要制度的保障,各級質量監督機構應當不斷建立和健全長期的、廣泛的管理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首先,將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和責任落實到每個人,不僅是相關的管理部門,包括各基層縣市的質檢人員,要求他們信息化辦公;其次,建立層次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從縣、市到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網絡,同時各層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互相配合,分工明確,省級質監部門在信息化系統中應當監督各地信息化建設的進展,市縣級質檢部門應當努力完善當地的質量監督資源庫和局域網絡的建設;最后,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檢查和落實工作。
3.2完善資金和人才配套
信息化的建設需要當地質檢部門根據自身的實際資金情況,因地制宜地逐步地發展和完善。由于各地的資源配套情況千差萬別,信息化系統的建立也不必苛求步伐一致,對于資金較為充裕的地區,可以一步到位購置信息化所需的基礎設施,并引進專業的管理和應用人才,對于那些條件較差的地區,可以首先利用總站已有的公共平臺,購置核心設備,以期滿足核心需求,然后再逐步完善設備和人員配置。信息化建設的另一個重要的要素便是人才,在信息化系統建立的初期可以適當引進專業的、有經驗的人員,協助單位完善系統建設。然后,各質量監督部門應當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培訓,建立一支專業的信息化隊伍。省、市、縣各級部門之間應當加強交流和學習,上級工作人員對口指導下級人員。
3.3建立相互關聯的動態資源庫
通過建立相互關聯的動態資源庫,完善信息從搜集、處理、分類等的信息化程度,減少人為造成的誤差,使得相關數據分類明確、記錄清楚、真實性高,能夠反映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同時,各級質量監督部門之間通過互聯的局域網能夠實現資源庫數據的共享。在此基礎之上,同步建立起公開的電子政務平臺,將質量監督的情況、業務數據信息、管理信息等公布在政務平臺上,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信息的應該動態、及時。
4結語
面對日益繁雜的質量監督工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系統對質量監督部門來說勢在必行,這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體力勞動,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動態共享,保障監督工作的公平、公正,對于提高我國建設行業整體的質量監督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于姝.淺談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8-9.
篇2
今年4月20日,首屆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論壇舉辦。在以“打造信用城市,建設信用中國”為主題的此次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發表了主題為《精心打造信用城市 共同構筑信用中國》的主旨演講。
連維良指出,加強城市信用建設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激發城市發展活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城市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最佳、最重要、最關鍵的推動平臺,應在信用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突破。
兩年前,國務院印發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下簡稱為《綱要》),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這是我國首部國家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毒V要》第一次提出打造地方信用建設綜合示范工程,而其中最為核心的便是開展“信用城市”創建活動。
現在,兩年過去了,信用城市建設是否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由《小康》雜志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進行的“2016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信用城市調查”顯示,90.2%的受訪者對此給予了肯定回答。
43個城市成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標桿”
2015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將沈陽、青島、南京、無錫、宿遷、杭州、溫州、義烏、合肥、蕪湖、成都11個城市列入首批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平臺”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最佳、最重要、最關鍵的推動平臺在哪里?答案無疑是城市。
文件明確指出,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要結合實際探索創新,全面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構建良好的信用環境,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經驗、做出示范。
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的目標任務將分為兩年。2015年的主要任務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落實專門工作機構、人員和經費保障;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以行政執法信用記錄為重點,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各領域的信用記錄,啟動建設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加強在行政審批、招投標、政府采購、財政性資金使用等領域信用記錄和信用產品的推廣使用;在若干重點領域建立并實施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大力開展誠信教育、誠信宣傳等活動。2016年的主要任務是建成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與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的互聯互通;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各領域廣泛應用信用記錄和信用產品;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分類監管、事后信用聯合獎懲制度,初步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社會誠信意識明顯提高。
今年4月,第二批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名單公布,此次全國共有北京市海淀區,呼和浩特市、烏海市,遼寧省大連市、鞍山市、遼陽市,黑龍江省綏芬河市,上海市浦東新區、嘉定區,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臺州市,安徽省安慶市、淮北市,福建省福州市、廈門市、莆田市,山東省濰坊市、威海市、德州市、榮成市,河南省鄭州市、南陽市,湖北省武漢市、咸寧市、宜昌市、黃石市,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惠州市,四川省瀘州市32個城市(城區)獲批。
截至目前,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已達到43個。那么,在這43個城市中,哪個城市的信用體系建設做得最好?在“2016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信用城市調查”問卷中,《小康》雜志專門設置了一道題目,請受訪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從中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十大信用城市”。
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海淀區、廣東省深圳市、上海市浦東新區位居“三甲”,廣東省廣州市、上海市嘉定區分列第四、五位,排在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廣東省珠海市、江蘇省蘇州市、山東省青島市、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
此項調查除通過專業調查機構進行外,還在《小康》雜志社旗下的中國小康網、《小康》雜志官方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了。新媒體平臺的調查結果與相對傳統的專業調查機構的調查結果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截至記者發稿時,新媒體平臺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浦東新區、浙江省杭州市、北京市海淀區位居“三甲”,這三個城市(城區)也都在專業調查結構進行的調查中進入了前十名,尤其是上海市浦東區和北京市海淀區,更是名副其實的“雙料”三甲。
在新媒體平臺的調查結果中,廣東省深圳市、上海市嘉定區分列第四、五位,排名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山東省青島市、江蘇省蘇州市、福建省廈門市、江蘇省南京市、廣東省珠海市。其中廣東省深圳市、山東省青島市、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南京市和廣東省珠海市在專業調查結構的調查中也都受到了公眾的廣泛肯定。
高新企業聚集區如何讓誠信建設制度化
這幾個城市(城區)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上之所以能夠受到公眾的廣泛肯定,與它們所取得的多樣工作成果密不可分。
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聚集了大批國際國內著名的高新技術企業,并以信息服務業為第一大新興行業的海淀區,非常重視將誠信建設制度化。2014年連續出臺《海淀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2014-2020年)》《海淀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
按照規劃,到2020年,要建成與海淀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體現海淀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全區信用制度體系基本健全,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充分發揮作用,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全覆蓋,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得到廣泛使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和復信寬容機制基本形成。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政府表率作用進一步顯現,區域營商環境明顯優化,經濟社會秩序全面好轉,公平正義得到進一步維護,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濃厚,力爭成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創新示范區。
海淀區信用城市建設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區將通過加快推進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商務誠信建設、社會誠信建設、司法誠信建設,推動信用服務市場規范有序發展,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和復信寬容機制,開展誠信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等方式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機制 誠信的底線要靠法律和制度堅守,構建信用激勵與懲戒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該負責人也同時表示,誠信建設制度化其實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標準,也分屬不同部門監管,將食品、醫療、教育、質檢、司法、金融等各個方面的誠信標準進行整合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目前,我們距離誠信建設制度化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現在是以不同行業的專項整治為主,比如工商對于企業的抽查,質檢部門對于商場、超市、加油站、出租車等進行的專項抽查等,而整體上形成制度化則是2016到2017年工作的重點?!?/p>
新技術助力信用建設
在信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那么在公眾看來,哪些問題需要優先解決?參與“2016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信用城市調查”的受訪者普遍認為,“通過地方信用網站等途徑為社會公眾和征信機構提供服務”、“建立健全社會信用法律法規體系”、“推動信用記錄建設和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是最需要盡快解決的三大問題。
如今大數據的逐步普及為城市信用提出了全新的解題思路。就在今年5月,國內智慧城市領軍企業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與我國最大的信用產業綜合服務提供商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聯合對接信用體系建設項目,共推信用城市落地。
“整個城市的建設從過去的以道路、住房、工廠等經濟要素為核心,轉變到以人為中心的智慧城市的建設,這是人類在未來城市發展過程中追求的一個終極目標?!鄙裰輸荡a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為說。
郭為通俗解釋了虛擬映像技術:每個人在城市生活中都會留下痕跡,比如去商場、辦公室、銀行等,這些數據的累積就搭建起了個人的虛擬映像。過去由于缺少技術積累,征信體系往往是基于單點靜態的信息來進行所謂模型的評估。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以人的生命周期為軸積累數據,這些數據將形成完整的個人虛擬映像?!巴ㄟ^數據上的無縫連接,就能形成個人、企業的大數據映像,使得我們能夠有機會為城市信用進行‘畫像’?!?/p>
一個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數據管理有非常大的關系。而一個城市的信用管理,其實就是一個城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整個社會人群信用的綜合評價。因此,基于智慧城市的數據映像,完全可以為每個城市的信用管理提供支持?!叭绾伟涯M的信息進行數字化,比如把文字、影像等變成一些數字,使得其可管理、可應用,這是我們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惫鶠榉浅?隙ǖ乇硎?。
除了大數據,新的技術應用還體現在信息傳播方式的升級。今年6月,記者走訪海淀區中關村的鼎好、e世界、硅谷、歐美匯、新中關購物中心以及中關村地下廣場時發現,在這些地方,消費者在購物時只要通過掃描商場中的“海淀工商消費者園地”微信公號二維碼宣傳畫,即可進入市場服務信息平臺,及時查詢相關法律法規并定期接收最新的消費警示、消費提示、消費常識、商品質量監測等信息。
據悉,下一步海淀區還將致力于把這個平臺打造成集信息、消費預警、接訴、舉報等多功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即時互動交流平臺,從而能夠更好地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敦促經營者誠信經營、積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進而營造和諧健康的消費環境。
信息互聯互通或將成為關鍵
建設一個人們愿景中的信用城市,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內容。食品、醫療、教育、金融、司法、政務、環保、交通、零售等等,都需要整合出一套統一的信用激勵與懲戒機制?!笆紫让媾R的問題就是信息的互聯互通。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他的信用信息都不可能只應用在一個領域,一個企業存在失信行為,倒閉后,同一法人成立新的公司,對于這樣的企業我們現在還沒有特殊的監管信息?!鼻笆龊5韰^信用城市建設項目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到,“但是我們的工作在一步一步地推進,從去年開始我們就聯合司法、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展開懲治‘老賴’的專項行動,如今在海淀區已形成了長效機制?!?/p>
“老賴”現象已成為破壞我國社會秩序,危害誠信建設的一顆“毒瘤”。據統計,近幾年,全國法院每年新受理執行案件300多萬件,其中70%以上的債務人不主動履行還債的法律責任,轉移、隱匿財產,惡意逃避執行,甚至暴力對抗執法,一些地方“老賴”現象愈演愈烈。
就在不久前,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上,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目前,海淀區也在落實中央精神,重拳出擊,形成全方位、多舉措限制“老賴”的態勢。“我們將‘老賴’名單進行公布,在所有辦事大廳都有公示,而且網上也都可以查得到,這樣他們的一切活動都會受到限制。我們也是希望以此為契機,對我們捍衛誠信的工作起到推動作用?!?/p>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區在“守信激勵”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道德模范”、“海淀區十大文明人物”、“北京榜樣”、“身邊好人”的表彰中,都包括關于誠實守信模范的評選。
據“2016中國信用小康指數”之“信用城市調查”顯示,過半(55.5%)受訪者認為打造信用城市應建立起守信激勵、失信聯合懲戒等機制;33.8%的受訪者認為打造信用城市應建立起誠信紅黑榜定期制度;31.5%的受訪者認為打造信用城市應嚴厲懲處企業、個人失信行為;29.2%的受訪者建議信用信息共享;26.5%的受訪者建議通過誠信網絡等平臺對失信行為進行曝光;5.9%的受訪者建議加強行業自律。
篇3
二是形成2015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目標計劃和工作目標,逐月逐季跟蹤主要經濟指標情況,尤其關注的“亮燈”指標落實責任、跟蹤促進,GDP指標一季度本級實現9.4%。
三是謀劃專題研究,完成調研《__區產業布局及重點產業情況》、《關于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情況的做法與問題建議》。
一是做好固定資產投資促進。1-6月區本級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1.6億元、增長1.4%,完成全年計劃51.9%;全區域(包括__、__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7.9億元,增長2.9%,完成全年計劃51.6%。
二是推進重大項目建設。1-6月全區96個重點建設項目共完成統計投資85.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6%。實現戚家山化工碼頭、算山碼頭增建原油罐、臺塑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等7個項目建成投產;東方海底電纜、__生產項目、__環境提升工程等8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實現開工。40個前期項目推進有序,其中中宅礦石碼頭二期、__東方二期、雪佛龍油添加劑等8個項目有明顯進展。
三是優化政府投資項目管理。上半年政府投資項目已有13個項目順利開工,16個項目基本建成,累計完成投資15.2億元,完成全年計劃投資的40.1%。
四是深化企業投資審批服務。上半年,共核準、備案企業投資項目97個,總投資70.7億元;技改項目46個,總投資21.6億元。__四大環保項目、模具園區三個重點項目、海越丙烯球罐擴建項目、華夏一品梯級與門鎖項目等重大項目均順利獲批。
一是2015年產業政策體系研究形成初稿;2014年度第一批兌現工作已完成,爭取7月底前全部兌現完成。預計全年新增產值超十億元企業可超過2家、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超過10家、“小升規”企業可超過35家。
二是推薦海天、凱耀、安信、海邁克等6家企業項目通過國家級、市級試點示范審核。完成《__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裝備制造業)工作方案》,申報材料已由市經信委審查后上報工信部。大碶基地獲批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三是積極推進總投資達9.2億元的43個兩化融合重點項目。上半年全區軟件收入同比增長30%,電子產品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0%。
四是爭取上級資金補助,上半年,__職高實訓基地擴建工程獲中央專項資金補助600萬元;寧波上中下自動變速器有限公司7DCT項目獲中央2015年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預算內投資1億元。
一是加強生態建設。上半年共新摸排節能、節水項目103個,預計可年節能20萬噸標煤。安排清潔生產審核企業21家,組織寶新公司等4家企業創建節水型企業,淘汰13臺鋁殼無磁軛中頻電爐,完成柴橋1家落后磚窯關停,推進8家鑄造企業申報行業準入。完成騰龍精線6MW光伏項目的并網發電。
二是推進宜民生宜居建設。1-6月共投入資金33.7億元,其中政府投資21.2億元,分別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44.2%和52.8%。推進光纖到戶、無線城區、數字地理等項目建設,寬帶和移動信號網絡已覆蓋全區,互聯網城域出口帶寬達到160G,有線電視網數字化改造全面完成。
三是推進農村政策性住房保險任務。完成全區7.03萬戶農戶的政策性住房保險和財產附加險工作,總保費140.6萬元,做到應保農戶的全覆蓋。上半年共為70戶農民提供了房屋財產險理賠,合計理賠額度18萬元。
四是統籌重點領域改革。起草《__區2015年經濟體制改革要點(草案)》;已形成《2015年__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草案)》。
五是強化價格調控和檢查。完成各類涉案物品價格鑒定165多件,鑒定總值365萬元。受理價格咨詢、舉報投訴44件,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2 起。
一是推進軌道及鐵路建設。1號線二期建設全線實現軌通。
二是做好管線政策處理。抓好10條重點管線工程的協調和政策處理工作,總長140.8公里,新建鐵塔27基;其中220KV新鄔輸電線路工程于5月份提前竣工。
1、突出參謀職能。計劃9月底全面完成“十三五”各專項規劃工作,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結合“十三五”規劃研究,著手開展1-2個重點課題研究。
2、突出項目管理。對部分重點、難點項目一查到底,促進有效投資,加強__技術改造、海越二期等項目前期推進工作;做好臺塑EVA、吉利春曉整車二期、吉利7DCT等在建20億以上產業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
3、突出服務優化。繼續統籌推進2014年產業政策兌現工作,出臺2015年產業政策及相關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