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發展部工作重點范文

時間:2024-02-18 17:4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聯發展部工作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健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健康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保障母嬰健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多年來,蘇州市的母嬰保健工作在各級政府的重視支持和在衛生行政部門的具體指導下,經過全市婦幼保健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5年榮獲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城市優秀實踐獎”,為蘇州建設健康城市,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1.工作基本思路

1.1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

(1)健全婦幼保健服務網絡。全市建立了由市專業機構牽頭,各市、區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為紐帶,醫療機構產兒科和保健科、廠礦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全市母嬰保健服務的三級網絡。

(2)提高新生兒救治水平。2000年全市建立了新生兒轉運系統,解決了基層醫院危重新生兒治療護理的難點,彌補了部分基層醫院產科危重新生兒搶救能力的不足。至2006年底,全市共轉運危重新生兒2033例,新生兒死亡率由轉運前1999年的6.24‰下降到2006年的3.0‰。

(3)加強母嬰健康臨床救治。政府投入6000萬元,新建了市中心血站,實行24小時供血制,滿足各醫院搶救的需求。加強了急救體系的建設,在國內首創120/110并網院前急救模式,全市已設立16個院前急救站,有急救車輛29輛,急救半徑縮短至8000m以內,5~10min可達急救現場。

(4)發揮市母子醫療保健中心的指導作用。市政府投入1億元重新組建了市母子醫療保健中心,配備了一流的母嬰保健設備,在空間布局和內部裝修上,充分考慮婦女兒童的特點人性化的服務要求,營造了環境優美、充滿現代化氣息和親情溫馨的氛圍。

1.2提供了完善的服務內容:(1)實施母親安全工程。20世紀90年代中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主題,以政府為主導的母親安全工程在蘇州市全面啟動,在全市宣傳“母親安全、兒童優先”的理念。

工作重點:一是實行陪伴分娩,增加醫療關懷和保健措施,給予心理疏導,縮短了產程,減少了產婦出血,降低了剖宮產率和會陰側切率。二是加強孕期管理。嚴格執行《蘇州市圍產保健常規》,運用生育健康電子監測系統,建立孕婦健康檔案,實施孕產期全程監測,按需提供服務。做好產前篩查和診斷,及時處理異常妊娠,對高危孕婦實行專案管理,促進良好轉歸。(2)確立人性化服務理念。實施集待產、分娩、恢復和產后休養為一體的家庭化產科護理

(FCMC)模式,實行完全的單人產房分娩,建立家庭化產科護理系統。(3)實現保健工作與臨床治療的緊密結合。堅持醫院臨床與家庭護理相結合的原則,做好分娩后的母嬰隨訪服務。積極拓展婦女兒童保健工作,開展了兒童心理衛生、語言障礙矯治、產前運動訓練、產后康復訓練、嬰兒撫觸和新生兒游泳等項目,進行高危兒早期干預,并根據兒童發展的新理念,建立了兒童發展部,實現了臨床與保健緊密結合。

1.3制定了完善的工作規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的要求,學習和引進國內外母嬰保健工作經驗,結合我市實際,不斷完善了母嬰保健工作的服務環節、服務內容、監督評價等各項規范。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蘇州市婦女兒童發展規劃”、“蘇州市母親安全工程行動計劃”等。這些規范、制度的制定,有利地保證我市母嬰保健活動順利開展。

2.活動成果

2.1創建了愛嬰醫院: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全球的愛嬰行動規劃,我市積極開展了創建活動。到1996年,184家設產科的醫院全部建成了愛嬰醫院。在全市愛嬰醫院創建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愛嬰市。

2.2建立了兒童發展園地:為適應蘇州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保健需求,參照美國兒童博物館的實踐經驗,創建了兒童發展園地。園地為0~3歲兒童提供觸摸、觀察的實物,讓孩子們有自己動手和探索未知的場所,促進兒童早期的體能、智力、認知、語言、思維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育。

2.3母嬰健康指標達到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截至2006年底,全市孕產婦保健管理率達到98.63%,兒童保健管理率達到98.04%,全部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合格。女性人均期望壽命由1990年的76.45歲提高到2006年的81.31歲,孕產婦死亡率由1990年的37.17/10萬下降到2006年的4.30/10萬(戶籍人口);嬰兒死亡率由1990年的13.76‰下降到2006年的2.85‰(戶籍人口)。

3.主要保證措施

3.1政府主導:

母嬰健康工作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政府將母嬰健康活動列入日常工作的內容,統一規劃,統一部署,作為衛生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為活動的開展和取得成果提供政策保證。

3.2財政保證:

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母嬰保健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1996年,在愛嬰市和愛嬰醫院的創建工作中,全市共投入2600萬元。為加強母嬰保健專業機構的建設,蘇州市及5個縣級市共投入基本建設經費1.5億元,改善了專業機構的服務硬件建設。

3.3部門參與:

在政府的協調下,宣傳、教育、民政、人口和計劃生育、婦聯、工會、財政、衛生等部門共同參與母嬰健康活動,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開展工作,是取得成果的有力保證。

3.4評估制度:

(1)建立了完善的指標體系。重點指標為人口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一般指標為孕產婦保健管理率、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母乳喂養率、新生兒疾病篩查率、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合格率等。

(2)采用了科學的評估方法。采取政府評估與衛生專業評估相結合、定期考評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實施現狀分析、發展趨勢預測、制定干預措施。

(3)建立了跟蹤督查制度。針對母嬰保健評估中存在的重點問題,落實整改工作,并對整改結果實行跟蹤督查,確保了全市工作的同步推進。

3.5基礎培訓:

根據母嬰保健工作的重點,對不同層次的人員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工作水平。在愛嬰醫院創建期間,全市各級產兒科醫護人員接受培訓率達98%,每人接受培訓時間達18學時。

3.6社會宣傳:

針對母嬰保健工作的重點內容,開展系列宣傳活動。15年中,全市共發放母嬰保健宣傳資料100萬份,開展大型市級宣傳咨詢活動近百次,組織專家在電臺進行專題講座150次,與電視合進行了母嬰保健知識和新生兒窒息復蘇等知識競賽等,擴大母嬰健康活動的社會影響。

4.成果意義和體會

我們深感,母嬰健康活動是提高母嬰生命和生存質量、降低母嬰死亡率和發病率、保障母嬰安全的基礎性工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4.1為全市人群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婦女是人類的母親,健康是人類的基石,母親的健康是人群健康的基礎,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關系到整個人群的素質,關系到民族的興旺發達。

4.2母嬰健康工作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

蘇州市母嬰健康活動體系的建立,反映了蘇州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進程,逐步探索了母嬰健康活動的方法,積累了母嬰健康活動的經驗,為研究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和實踐例證。

4.3母嬰保健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質: